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集锦9篇

时间:2023-07-12 16:49:38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1

关键词:企业科技创新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69-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体到企业而言,科学技术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是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的。什么是创新?笔者认为凡是引入新产品、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工艺、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等都是创新。依此界定,企业的成本、质量、产品差异、品牌形象、组织形式的先进性都是以创新为前提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在承担应有社会责任的同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获取尽可能丰厚的经济效益以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中流砥柱般的重要作用。创新一方面提高了物质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减少投入;另一方面又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工艺,从而降低成本。有了科技创新,企业就从容获取了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有了科技创新,企业就拥有了出奇制胜的法宝;有了科技创新,企业就获得了实现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宁波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新经济时代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与企业角色的错位。政府与企业角色的错位是指仍沿袭着过去以国家为主的投资体制,政府投入的技术创新经费占总投入额的70%强,企业投入只占16%弱,而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的研发投资要占全部研发投资的70%左右。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几家设有规范的研发机构或技术开发中心,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远远低于国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要求,造成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储备不足,缺乏发展后劲。

2.技术创新主体错位。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高度认识,对创新主体的角色意识淡化,观念陈旧,在技术创新上对政府或科研单位过分依赖。目前宁波技术创新的主体仍然是政府主导的科研所和高等院校,这种主体的错位,使科技成果供需产出的结构性矛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更使成果转让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科研经费和科研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所,它们不直接面向市场,不甚关心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生产力,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市场开拓能力将技术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因而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

3.科技创新意识不强。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起步早,但发展缓慢,企业规模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企业的经营者缺乏现代企业家所具有的创造欲、不畏风险、成就感和事业心等特点的企业家精神,只满足于“小富即安”、“个人享受”的低标准目标上,即使企业有些积累,也不愿投到科技创新方面,而且一些企业完全依附“外援”,满足于为其他企业来料加工、配套,没有自己研发的产品。

4.企业创新人才匮乏。据对宁波市中小企业调查,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技术人员仅占企业从业人员的10%,在行业内顶尖技术人才更是空白。有些技术人员杂事缠身,对技术研发难以专心致志。同时,企业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更是缺乏,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文化程度不高,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缺乏,难以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和市场营销。

5.管理制度不完善。宁波中小企业许多是从原来的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改制、衍生而来,虽然产权已经明晰,但多数采用家族式管理,对外人“不放心”,不仅引进不了人才,而且原有的人才也留不住,失去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本,使技术创新缺乏动力源。员工素质低,发展后劲不足。目前,工业企业技工人数、专业技术人才及中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只在26%左右,且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并且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目前,专利技术、科技成果奖、新技术新产品奖获得者集中在少数高新技术企业中,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信息交流、资源利用和专业化市场的发展都受到严重制约,企业无心无力于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不是企业与生俱来的,它是企业在长期探索实践过程中的历史积淀、经验积累、智慧凝结,是企业核心竞争实力的直观体现。科技创新,输出的是产品,创造的是效益,赢得的是市场,收获的是自信。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大科技创新的宣传,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要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及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宁波市科技发展规划,加大科技创新的宣传。一方面要把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特别是国家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及时向企业宣传,用足用好这些政策,另一方面要宣传科技创新中的典型和经验以及现代企业家精神,在全市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

2.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其创新主体地位。现代企业运行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按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真正担负起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有条件的企业还要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从而成为研究决策、开发投入、承担风险和利益分配的技术创新主体。

3.立足科学发展,健全科技创新体系。要建立起一套与本企业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它主要包括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技术创新人才管理、技术创新决策管理和技术创新过程管理等方面,要以企业产品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为载体,努力提升研发水平和能力;把人才视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与管理,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优化公司的人才结构。为保证公司员工的知识更新,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机制,使他们有机会提高创新能力,有条件提高创新水平;强化对技术创新决策的管理工作,由企业技术骨干为顾问,负责企业重大科技决策咨询、重大科技项目评估、新产品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咨询与指导等,从而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

在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要舍得投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尽快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企、人才兴企。实现科技创新主要靠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创新者是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尊重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并且建立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是中小企业当前的一个迫切任务。首先,传统的绩效考核办法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其主要问题是:鼓励技术创新的力度不大,鼓励技术创新的氛围不浓,必须建立对科技创新的评价、考核的激励机制。其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完善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拓宽选人、用人、引人渠道,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出更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流人才。利用多种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努力培养和造就科技创新团队。中小企业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包括从外部引进,从内部培养,从政策上激励、留住人才,都需要尽快考虑并认真落实。最后,着力构建技术难题、项目、人才的一体化培养机制,要求科技人员不仅要学会外延式思维,不断拓展工作的范围和空间;更还要学会内涵式思维,积极探索本部门、本岗位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要学会超越思维,用全新的视角去思考、去观察问题,确立起“敢想他人所不敢想,敢为他人所不敢为”的信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具体的创新目标,力争使工作有新的突破和创新性的成绩。

5.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从增加科技投入等方面入手,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研究好政府科技投入的相关政策,认真做好科技项目立项和申请资金工作,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机制。健全科研资金提取、使用和监督机制,切实增加科技投入总量,保证科技开发资金需求。同时,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产业需求,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使科研成果真正形成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增长点。

6.大力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获得高技术原始创新困难较大,引进创新是捷径。要引进、消化、创新,通过合作,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可否认,与著名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无论在产品上还是制造技术上差距都是相当大的,所以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可能是中小企业今后一段时期所采用的主要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可称之为模仿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是一种强烈的实践性学习,有许多功能优点:攻关方向明确,在原始创新技术的基础上容易实现局部技术改进,从而避免了原始创新的许多弯路,易获得技术上的跳跃式发展等等。实践证明,模仿创新是部分中小企业实现后发优势的重要赶超战略。

模仿创新模式不仅仅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技术模式,要想赶上或越过领先者,就必须首先努力钻研模仿对方的一切长处,然后对其原始技术进行改进和进一步创新,其中抓好以下几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洞悉市场,跟踪竞争对手,以发现顾客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这就是需要再创新的课题。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市场研究开发队伍,主要进行实用工艺和工艺的改进。必须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因为在技术创新竞争中,时间就是制胜的决定因素。要舍得把财力投资于研究和营销,以尽快地实现技术创新的成果。把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综合起来,着力增强自主开发能力,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

参考文献:

1.刘伟玲,李海平.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13)

2.陈彪林.浅析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其策略.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2

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小型机电类企业起到了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上海市是我国经济中心,各种机电类企业聚集在此。在上海市经济不断发展的道路中,中小型机电类企业始终表现出最活跃的一面[1]。中小型机电类企业不仅奠定了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保证了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中小型机电类企业的发展上仍然存在着技术创新的不足,特别是技术创新方式亟待改善[2]。

胡锦涛同志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十二五”规划更是突出了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创新要求。要想推动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有效提高创新成果,必须从企业的技术现状入手,通过中小型机电类企业的现状调查,了解当前的经营情况,深入剖析企业在技术创新意识、投入与开展相关活动等方面上有哪些缺陷与不足,从而分析企业创新成果的制约因素[3]。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上海市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得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影响制约因素。对此进一步研究后,在制约因素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推动中小型机电类企业的技术创新并有效提高创新成果。

2.上海市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研

2.1 调研分析

此次调研以调查问卷为主,通过不断地实地走访企业,与企业管理者进行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企业技术创新情况。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1、企业创新意识调查结果

针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最主要的就是分析企业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在调研中主要是分析企业管理者对于技术创新作用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共有有203家,认为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一定意义共199家,认为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基本没用共有93家认为,认为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只拖累企业发展有10家,如图1示。

2、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情况调查结果

针对所有调查对象,根据其在研发投入的费用来展示其重视程度,具体投入额划分为:“10万以下”、“10―20万”、“20-50万”以及“50万以上”四个选项。其中在技术创新上投入在10万以下有193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投入在10万-20万之间共124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投入在20万-50万之间共134家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投入超过50万共50家企业。相对于之前的调查,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投入有了略微的提高,具体如图2示。

3、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情况调查结果

创新活动能够表明企业所开展的技术创新情况,是实际行为的表现,有良好的反应。主要分析了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情况,有206家企业选择了“没有”,占全部的41%,有141家企业选择了“很少有”,占全部的29%,有92家选择了“偶尔有”,占全部的19%,有66家选择了“经常有”,占全部的13%。从这些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频率很低,一些企业没有要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意识,具体如图3示。

4、企业技术创新外部制约因素调查结果

外部制约因素是技术创新支持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反映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通过研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接受政府支持时间,来分析外部制约因素。具体调研如下:在创业阶段接受政府支持共189家,在初创后期接受政府支持共142家企业,在成长期接受政府支持共109家企业,在扩张期接受政府支持共65家企业。通过对比调查结果,企业在各阶段对于政府创新资金资助都有需求,但在前期更容易遇到资金难题,具体如图4示。

5、企业技术创新内部制约因素调查结果

内部制约因素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主要内部因素包括:“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有效的技术战略计划”、 “健全的组织机构”、“团队创新意识”、 “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以及“丰富的资金支持”。通过调研可知,有189家企业选择了“团队创新意识”,257家选择了“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134家选择了健全的组织机构”,78家选择了“丰富的资金支持”,68家选择了“有效的技术战略计划”,77家选择了“有效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技术人才素质影响最大,其次是团队创新意识与健全的组织机构,相比之下其他因素较为次要。

2.2调查分析比较

1、缺乏技术创新来源,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经济实力以及企业规模的制约,使得中小型机电类企业只能通过自主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很少能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更遑论参与国际科研技术交流。但是自主研发无法满足企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企业只能通过经济等手段引进科技技术或科研成果。此外,科技技术信息实时更新,企业对技术创新最新信息却相对滞后,往往不能有效地搜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来获取新技术、新产品[4]。

2、企业经济实力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尽管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明白企业现状,迫切想要技术创新,但往往由于经济实力不足,无法在技术创新上有效投入。中小型机电类企业较小的规模决定了其在科研经费上投入有限,更无法保有持续稳定的研发队伍,企业始终面临着缺乏稳定的创新型人才的难题。何况技术创新始终是个漫长的过程,研究开发后还需经过中试与生产销售这两个阶段,不仅需要时间的投入,更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撑。所以,中小型企业想要完成技术创新项目,首先必须解决资金不足这一根本的问题。

3、尚不健全的政策扶持。

在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与改造等项目上,我国政府始终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针对中小型机电类企业的税收优惠与资金资助的相关技术创新政策始终不足,在政府采购等方面也是如此,结果造成中小型机电类企业融资受限,导致资金短缺。此外,由于缺少在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常常使得中小型机电类企业缺乏积极性。而我国倾向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政府采购,更打击了民营企业的制造积极性。所以说,中小型机电类企业始终缺乏政策的扶持[5]。

3.对上海市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

3.1 宏观研究

1、中小企业缺乏资金

由于规模小,中小企业往往经济实力薄弱且融资方式较少,导致资金缺乏。而经济实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与关键。中小型企业通常通过内源融资的方式,很难采用社会融资渠道。此外,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其生产经营往往产业化不足,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滞后的企业管理方式更扩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加之还贷诚信问题进一步加剧贷款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很多中小型企业将变为短期经营。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缺乏相关政策服务,无法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2、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缺乏科学规划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发展,民营中小型企业生产产品常常追逐短期利润,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很少重视新产品的研发,无法做出科学规划。于是,只为抢占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往往陷入模仿怪圈而不自知自救,在强大的竞争者面前不堪一击,无法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甚至因此凋亡。

3.2微观研究

1、缺失创新型人才

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只有创新型人才才能使企业保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由于历史社会环境及我国中小企业自身与资金等方面问题使得企业技术人才严重流失。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的中小企业,由于家族意识的局限、管理方式的落后,导致家庭成员垄断了最高权力,使得高素质的人才在企业中的发展受到限制,从而缺失人才。

2、技术创新缺乏战略管理

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题:“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企业是否制定技术创新战略”,82%的中小企业填选答案“是”。尽管很多中小企业制定了创新战略,却很少有企业具备创新型能力。其实很多中小企业并未明确企业创新管理的定义,因此所制定出的企业创新战略未能成功实施。

3、缺乏创新实践

由于经营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始终缺乏资金,一旦发生经营困难乃至亏损将使得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融资不足从而恶性循环。但企业的创新项目需要新设备与科技人才,而这些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撑。

4.上海市中小型机电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改进分析

4.1解决制约机电类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因素

1、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资金不足”是现代机电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因此,根据企业情况制定相应融资机制,拓展资金来源,为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政府部门应成立专门的企业支持资金,有目的地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资助。同时,企业应与银行和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企业需要投资技术能力发展中给予支持。企业应成立专门的融资小组,探索其他形式的融资渠道,例如风投公司和个人投资等形式,积极的拓宽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

2、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机构

企业应建立围绕技术创新的中心体制,实现配套服务,达到提升技术创新开发能力的效果。企业应根据体系建立子结构部门,按照研发、推广、技术引进和技术营销等部门,实现企业在企业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在企业发展中,由管理者按照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由各个子结构部门直接执行,延伸技术创新服务影响力,在企业实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实现企业的升级。同时,要采用信息化的方式完善技术服务网,能够在市场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形象,及时技术政策、科技成果、新产品介绍和技术人才供求信息,并培育发展技术市场,办好各种形式的技术成果交易、洽谈等活动。

4.2解决制约机电类中小企业发展的微观因素

1、完善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企业的人才是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能够不断地提升企业人才质量,从而形成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人才培养中,应避免单纯的技术培养,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在技术研发中能够站在较高的层次,从而能够开发出更具创新的产品。此外,人才培养要建立相应的队伍,形成强大的创新团队,有组织和目标的进行工作。在人才培养中还应积极地学习国外经验,派专门的技术人才到国外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多参加技术战略活动,达到见多识广的效果。

2、技术创新需要产学研结合

技术创新需要积极的引入先进技术,该方式能够达到快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效果。企业应与高校、科研所及技术服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实现新技术的流通,保持对同行业内新技术和新趋势的敏感性。同时,中小型企业应该与大型企业合作创新,在技术方面取长补短,不断地丰富企业内部技术经验,学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实施过程,并改善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3

关键词:中小科技型企业;创新效率;自身特质;Tobit回归模型

引言

近年来,中小科技型企业以其不可或缺的地位和活跃的姿态屹立于市场。相较大型企业,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更大,创新意识更为强烈,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快,中小企业的灵活机制使得其在有形资产的转换方面影响较小。1983年美国针对小企业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企业中每个员工的平均发明数量是大企业的2.5倍。我国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中小企业创造的发明专利占我国发明专利的一半以上。因此,作为创新企业的主力军,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转型,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但是,就国情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产值的增长大部分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技术创新效率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同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东西不平衡的现象。如何对我国中小科技型企业科技资源的创新效率做出科学合理地分析,进而结合企业自身特质找出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对于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都具有指导意义。

1研究综述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所以在创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在全盘考虑的情况下才能对技术创新有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1.1创新效率的含义及测量

1957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法瑞尔[1]认为“技术效率就是在产出规模不变,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既定的要素投入比例所能达到的最小生产成本占实际生产成本的百分比”,这是从投入的角度进行的解释,而勒宾森[2]则从产出的角度给出:“技术效率是指实际产出水平与在相同的投入规模、投入比例及市场价格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百分比”。同时法瑞尔还开创了现代公司效率评价方法,首次使用生产前沿面研究模型作为研究工具,其主导思想是利用合适的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投入空间构成的凸边界。他认为公司的效率包含两个部分:技术效率(technicalefficiency,TE)和配置效率(allocativeefficiency,AE),其中技术效率反映“企业在给予固定的投入下做到最大化产出的能力;技术效率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部分组成”。国内学者中,柳卸林(1997)[3]认为致使技术创新效率较低的原因是科技与经济,并称之为两张皮,并用新产品利润比重和技术支出比重作为相对产出来代表技术创新效率的状况。池仁勇等(2004)[4]则提出,对于区域来说,技术创新效率反映的是创新投入要素转化为绩效产出的过程。冯宗宪、王青等(2011)[5]以全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政府投入对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市场化程度则对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魏峰、江永红(2012)[6]通过实证发现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地区和行业技术创新效率均值均超过大型企业,发展潜力巨大。

1.2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

在国外,Rostas(1948)[7],Frankel(1955)[8],Paigeand-Bombach(1959)[9],JonesandPrais(1978)[10]从企业和行业两方面对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认为管理能力、人力资源水平、技术水平以及设备现代化程度都会对企业或者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产生重要影响。Stock等(2002)[11]把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之间看做是动态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小型企业拥有较高水平的动态创新绩效。在国内,池仁勇、唐根年(2004)[12]以区域为研究对象,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制度、科研投入、内部结构以及产业聚集度均会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显著影响。戴西超、谢守祥和丁玉梅(2006)[13]通过对江苏省的实证研究证明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是:研发、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创新意识、宏观政策、市场竞争、企业文化、技术能力、市场需求、风险。谢子远(2011)[14]通过对国家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发现科研投入等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产业集群度、高新区规模等则对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金怀玉、菅利荣(2013)[15]在考虑滞后效应上,运用三阶段DEA对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创新效率的外部环境因素中,科技资源的投入弹性系数最大,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国内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已显著降低。总之,国内对于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对区域、行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较多,而对企业层面研究比较少;②对其它类型的企业研究较多,而对以创新为发展核心的科技型企业研究较少,而在对科技型企业的研究中,对中小企业这一创新主力军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③进行影响因素研究的因变量大多采用的是技术创新的产出,采用DEA测算出的技术效率的较少;④对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从经济环境、投入产出的角度进行,对企业内部、自身特质方面进行定量研究的较少;⑤对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群体结构、企业规模等方面,而对企业类型、制度建设状况、企业家专业与现行行业的相关性等的自身特质的影响研究较少。虽然国外已有类似的研究,但是国外的制度建设和经济环境都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国外的研究结论可能并不适用于国内。因此,本文不仅关注了中小科技型企业这一特殊群体的创新效率,而且还从企业自身的特质(如企业类型、制度建设、企业家专业与行业的相关性等)出发,利用Tobit回归模型,研究其对高新区中小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不同影响,克服了以往研究中仅关注企业经济环境影响的局限,不仅更为准确地反映中小科技型企业在我国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能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更为全面地分析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利用西安市高新区中小科技型企业申请及复审资料,选择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五类行业的相关数据,在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技术创新效率值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企业自身特质(企业类型、企业家专业与现行行业的相关性、硕博人员占科研人员比重、制度建设情况以及研发投入所占比重等因素)对西安高新区中小科技型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期寻找中小科技型企业自身特质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2假设的提出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相比大型企业往往承担更大的压力和风险,尤其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是科研资产的一种,也是企业的一种独特资源。创新能力是从企业内部通过一定的投入积累获得的,是有效区分企业之间差别的根本属性。由于技术创新具有技术外溢的特点,因此外部技术的开发并不能保证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应该来源于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Hall(1993)[16]将企业的创新能力分为两类:“一是拥有能力(havingcapability),二是做的能力(doingcapability),其中拥有能力主要包括专利、企业形象、商标和技术资源等;做的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员工的知识、经验、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在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是否可以由企业自身控制是区分内外部因素的关键。由于本文研究是从企业的微观数据出发,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内部因素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把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群体结构、企业规模等方面作为技术创新的内部影响因素,但是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来说,其规模相较大企业来说都比较小,因此企业的规模并不能影响它的技术创新效率;中小科技型企业都是以创新为发展核心的,企业家都会有一定的创新的意识,企业的结构相较大型企业也都比较简单灵活,因此这些因素并不能很好的解释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效率。因此,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结合研究的主题和企业实践,针对西安市高新区中小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如下假设:

2.1企业自身特质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有的企业投入相同但是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的自身特质。在技术创新这个复杂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调研、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多个部门。因此要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以及机构设置的合理性等状况也十分重要。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因为历史包袱、决策机制、管理者的利益得失、高层管理者的竞选程序等不同对技术创新的管理机制产生差异。因而私营企业比国有和集体企业更注重效率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张会云和唐元虎从企业内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决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17]。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企业是通过制度来安排组织各种生产要素从而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作为企业的最高行为准则,企业制度的建设决定着企业的整体实施能力,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源泉,完善的企业制度能更好的为技术创新服务。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方向大部分都取决于企业家的决策,因此企业家的意识直接关乎着企业的生死。这就要求企业家对于企业和企业所处的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并具有该领域发展的前瞻性,特别是对高新技术行业。而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企业家更加重视企业的技术研发,愿意对技术创新加大投入,对于企业的技术前景等也会更加明确,并使技术创新的效率相应提高。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三个假设:H1:私有制体制相比国有制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H2:企业制度建设越完善越有利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H3:企业家专业与现行行业的相关性越高越有利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2.2人力资本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能只靠其廉价劳动力成本,应当注重自身的劳动力竞争能力。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根本,是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要想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发展,就要依靠高素质人才。因此,企业的的技术创新投入要素主要有科研经费和研发人员这两种。而研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有着直接的影响。千庆兰等在2008年通过对广东省785家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缺少新技术和法制环境过差这3个因素影响最大[18]。高素质人才对于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科研活动的骨干力量。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强烈的主动性,而他们的高素质事他们在技术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Schultz(1962)认为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有两点:一种是那些受教育水平不低且经验较丰富、劳动技能较高的员工直接把投入的要素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另一种是受教育水平较高但经验不足的员工通过边实践边学习的方式,产生知识外溢效应,从而间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一般来说,人力投入的增加能带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人才的交流学习带动了知识的流动,因此使企业有更好的知识氛围从而促进更高水平的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第四个假设。H4:高素质人才比重越大越有利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

3实证模型及分析

3.1模型构建

1998年Coelli基于DEA的分析方法又提出了一种两步法(Two-stageMethod)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效率分析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因此我们运用两步法的分析方法,在DEA的测算的效率值的基础上再运用回归方程分析,这样就能把效率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结合起来。由于DEA测算出的技术创新效率值在0到1之间,在回归方程的分析中技术创新效率值作为因变量就受到限制,即因变量的数值是切割或截断的,这时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就不适用于估计回归系数。因此,我们选用遵循最大似然法概念的Tobit模型。

3.2变量选择

本文根据以上四个假设以及数据的可得性,主要从技术创新的投入因素和管理因素进行指标设置。3.2.1自身特质变量从自身特质角度,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类型、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家对企业的决策和公司发展方向的把握等都会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企业的制度创新倾向,体现着企业的制度创新意识,而且企业制度创新倾向性指标也易定量化。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创新倾向按大小可以分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因此,本文把企业类型、企业家专业与现从事行业的相关性和制度建设作为影响高新区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影响因素。3.2.2研发投入变量技术创新的投入包括资金和人力两部分,投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规模和能力。首先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基本因素就是人力投入因素,从前人研究来看,学者们对企业科研人员的研究主要是指大专以上学历人才,在这我们选择硕博毕业生占科技人员比重作为相应指标,以此来分析高素质人才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而在资金投入方面选择研发投入所占比重即科研投入经费占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以这两个指标来表示企业在技术研发中的投入。如表1,并以DEA方法得出的技术创新效率为因变量,设定回归模型:yi=α+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5)

3.3实证分析

利用上述Tobit模型对西安市高新区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数据分别进行回归。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

4相关结论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4

关键词: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DXSKYY201501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8日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高新技术及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转化和销售经营为主体业务的中小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实体,它富于创新,具有灵活的高科技产品开发研制机制和经营机制,具有灵活快速的市场适应能力,是整个社会的中小企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

为了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与管理工作,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河北省政府制定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该办法认定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具体标准如下:1、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在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40,000万元以下;科技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在10,000万元以下;其他行业企业:依照国家有关中小企业的划型标准。2、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20%以上。3、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2%以上并具有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4、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或创新集成能力,且形成产品或服务。

二、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现状

(一)行业创新发展不均衡。通过调查发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第二产业,其中制造业、采掘业与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行业前三名。调查还发现保定市59.06%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涉及的技术领域为新材料技术领域,而当今发展最为迅猛的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占比仅为1.34%。由此可以看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行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二)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而缺乏自主创新。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而技术创新又是创新的核心。根据调查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形式主要是模仿创新,占比为37.18%,相对于5.13%的原始创新来说,企业更加倾向于模仿创新。这样,就必然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较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仅有1.95%。技术研发能力弱是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主要内在原因,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实力严重不足,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甚至没有设置研发机构,这就导致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大多处于模仿创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弱、创新水平差的状态。

(三)缺乏技术开发战略思想,研发费用投入少。拥有持续不断的技术开发积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但就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企业高层缺乏技术开发的战略思想。据调查数据得知,只有26.32%的企业有较为详细的技术发展规划,有超过半数的企业除了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外,只有一个甚至没有后续的新产品和服务。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其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购买机器设备的环节,研究开发费用的占比仅为12.42%,如此少的资金投入必然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的质量,甚至会导致技术研发人员的消极情绪。

(四)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机制和激励机制。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有几个特点:就人力资源规划来说,只有9.94%企业拥有3年及以上的人力资源规划,大部分企业缺乏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就人员结构来说,有68.21%的企业总经理来自于企业创办人或领导家族成员,人员结构不合理;就人才类型来说,有34.44%的企业亟须研发人才,研发人员稀缺。配套的激励机制可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使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员工的激励方式大都处于物质激励阶段,通常给予加薪的奖励,部分企业给予股权激励或技术入股的奖励,缺乏精神层面的激励。

(五)融资渠道不畅。融资包括两个方面,内部和外部。外部又包括向银行贷款、向民间机构借贷、获得风投资金支持等。据调查得知,保定市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企业规模小、成长性差、技术优势不强等原因造成融资不畅。75%的企业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基金扶持,49.01%的企业因为融资困难太大而放弃吸引风险投资,44.08%的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抵押贷款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这些数据都说明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需要改善。

三、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一)企业家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企业家是企业内部技术创新的倡导者、推广者和领导者,是驱动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得知,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只有1.95%的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格局。作为一种高级的人力资本,企业家的创新愿望和创新倾向的强烈与否对技术创新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大量的研发创新人才。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导致对研发创新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又由于企业资金实力欠缺使得公司对后期的人才培训环节不够重视,再加上后期的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造成人员流失率高,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活动。

(三)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通常包括资金投入、购买新设备、购买原材料、购买相关技术、建新实验室等,其中资金是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首要资源,足够的资金投入是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得以顺利开展和长期维持的关键。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对资金的依赖贯穿于整个技术创新活动的始终,从研发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研发中心或实验室的建设到中间试验与新产品的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的强力支持。

(四)技术创新实力。技术创新是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而目前许多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持续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仅处于省级先进或一般水平,技术研发机构的水平更是一般甚至没有。即使是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提高创新力,也只是进行技术入股或购买设备,并没有引进创新人才从根源上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实力。除与国内企业、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外,较多的企业并没有与国内外高校或其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同样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保持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五)市场环境。技术创新是与市场紧密结合的行为,需要在企业创新产品的不同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创新。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都会影响企业创新。市场对于某种产品或服务需求增大时,企业会根据市场加快创新研发速度,当竞争者推出新产品或服务得到更多的消费者时,企业也会迫于压力不断研发新技术。总而言之,市场不仅决定企业未来创新方向,也会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数量和质量。

(六)政府政策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如果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帮助,企业很可能中途“夭折”。因此,政府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影响巨大。2015年,河北省印发《关于财政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十项措施》,提出要把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型升级。主要包括: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吸引省外人才来河北省创业、发展股权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和实施风险补偿等。

(七)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总会不断地发生对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需求。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没有足够的抵押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企业因为融资太难没有得到过风险投资,而美国的相关研究已经表明风险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由此可看出,融资与风险投资环境严重影响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

四、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改善建议

(一)企业家应提高创新意识,制定创新战略。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战略是大多数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持续创新的瓶颈。增强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企业领导者的创新意识,就需要分享创新成功案例,明确创新重要性;完善创新愿景、战略和使命;随时注意和监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进展情况。

(二)增加研发投入。研发投入过低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该将研发放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增强研发费用的投入,注重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和工艺的开发,优化研发资源的配置。同时,还需要对研发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加快产学研合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往往受到其研发资金、研发平台和创新人才的限制,企业应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与高等院校和大型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节约技术创新成本并提高创新效率的关键。

(四)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吸引并培养创新型人才。保定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工作是:改善人才结构和比例,增加技术研发人员比例;建立员工培训制度,从企业内部培养创新型人才;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留住企业自身员工,减少员工流失率,另一方面吸引外部技术创新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创新源泉。

(五)把握政府支持创新时机,加快创新发展。保定市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如《关于支持企业创新的八条措施》、《保定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保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等等。政府针对不同特点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企业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好时机,利用政府给予的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加快创新进程。

(六)成立创新协会,谋求共同创新发展。个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都比较差,各行业可分别建立创新协会,企业间互相交流合作,提高创新水平。创新协会可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交流、市场数据分析和知识学习的网络信息平台,满足不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

(七)进一步加强政府作用。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定市政府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明确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政策扶持等。

(八)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有效途径。(1)政府部门设立金融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筹资和融资;(2)建立风险投资基金;(3)银行信贷。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出专项信贷模式,改变授信额度和信贷业务流程,增加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主要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5

【关键词】高新技术 中小企业 问卷调查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了解研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近期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镇江市部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考察。

一、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特征分析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与一般中小企业相比,其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而其在生命周期、资产比重等方面与一般中小企业也有所不同。从收回的13份有效问卷来看,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成立时间短

从问卷统计情况反映,接受问卷调查的13家企业中,成立时间在3年以下的有10家,成立时间为3-7年的有2家,成立时间在7年以上的仅有1家。其中有8家企业表示尚处在初创阶段,即产品研发工作的开始阶段,有5家企业表示已处于成长阶段,即企业开始批量生产产品的阶段。

(二)企业规模小

对企业规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有4家,11~100人的有8家,101~300人的仅有1家。其中仅有3家企业表示具有与企业所属技术领域的相关人员的人数在10人以上。

(三)无形资产比重大

由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主要以技术研究开发为主,其无形资产的比重也较一般企业大。在对企业资产的主要形式一项调查中,有76.9%的企业选择了专利技术、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选项,有61.5%的企业选择了机器、厂房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有23.1%的企业选择了原材料、库存商品选项和预付账款或待摊费用选项,有7.7%的企业选择了应收账款选项。

二、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13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中有6家表示不存在资金困难,融资渠道通畅,占有效样本的46.2%,有5家表示偶尔会有融资困难,占38.5%,有2家表示融资渠道不畅,影响经营,占15.4%。笔者对调查所得问卷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将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归纳如下:

(一)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风险大的特征,使其处于外部融资难的困境,内部融资成为其主要资金来源。在对企业主要资金来源调查中,13家样本企业问卷的汇总显示,有11家主要资金来源为内部积累,有5家为创业创新基金等资助,有3家从金融机构融资,仅有1家接受过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统计结果反映,高新技术企业资金需求主要用于研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13家样本企业中,有9家企业为了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有8家企业为了进行技术改造和研发,有2家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有5家企业为了实现多元化投资。单一的融资渠道导致企业在资金短缺时无法维持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难以实现企业规模扩张。

(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13家企业中,有超过60%的企业将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财政支持作为政府解决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应努力的方向,具体为:有9家企业认为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扶持计划,有6家企业认为应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有4家企业认为应加大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有7家企业认为应利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多的向中小企业贷款,有8家企业认为应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力度,有7家企业认为应建立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创新基金,有4家企业认为应完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有3家企业认为应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见表1)。政府的大力扶持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表1 企业认为解决融资问题的政府努力方向(可多选)

(三)金融机构条件限制

金融机构作为中小企业主要外部融资资金来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金融机构的严格条件限制阻碍了企业融资的实现。在13家样本企业中,仅有4家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仅占30.1%。在对融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回答中,有6家企业表示银行审核过严,融资门槛高,质抵押物不足,有3家表示银行利率过高,融资成本过大,有7家表示融资手续繁琐,没有专门的服务部门,有4家表示融资期限过短,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三、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改进意见

为解决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笔者借鉴其他国家有效措施,并结合现阶段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一些改进意见,并总结如下:

(一)企业积极拓展创新融资渠道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要摆脱融资难问题,首先需要自身积极主动去拓展创新融资渠道。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探索创新融资工具,通过固定资产抵押融资、知识产权抵押融资、担保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探索尝试,并主动寻找联系有投资意向的创投机构,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基金,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企业融资结构。另一方面,同一领域或同一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以形成企业联盟形式的团体,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融资。

(二)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首先,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保障,为其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政府部门应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对符合政策要求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进行财政支持,例如深化税收减免政策,建立创投基金等。最后,政府部门还应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平台,如完善融资担保平台,建立投创服务中心、银企交流平台等,实现对企业发展和成长的积极引导作用。

(三)深化银企间合作关系

银行作为向企业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只有获得银行资金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银行应适当放宽融资门槛,探索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抵押物的贷款方式。二是银行应针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简化融资手续,并适当降低符合国家政策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融资利率。三是对部分产品周期较长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适当延长融资期限,以满足其对资金的周期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杰英.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企业与银行,2012(08):81-8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6

1.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内涵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目前还没用一个统一的标准。《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1999]47号)规定,职工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项目的规模化生产,其企业人数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条件可适当放宽。企业应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企业负责人应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3%,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职工总数的10%以上。对于已有主导产品并将逐步形成批量和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必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徐鸿指出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指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明晰,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性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的企业。企业经营者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重视科技创新。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中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企业的专利产品、市级以上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技术收入之和占全企业销售总额的50%以上(徐鸿,2005)。总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生产规模较小,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以创新为发展动力,具有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中小企业。

1.2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特征

赵宏、王宏起的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是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它具有技术密集、智力密集、资金密集、高增长、高效益、高风险等显著特征。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包括技术及产品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以及经营风险(赵宏等,2001)。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的权威学者昆克尔(Kunkel)、麦可米兰(Memil-lan)和鲁宾森(Robinson)等人的研究表明,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创业者的个人特点(如受教育程度、经历、家庭背景以及心理特点等)、产业环境和采用的战略等,尤其强调了其中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性(孙明华,2005)。曹阳认为高技术企业具有创造市场、客户服务、规避风险和整体营销四大市场营销特征,即高技术企业在营销中创造市场比适应市场更重要、客户服务比产品本身更重要、规避风险比纯粹寻求获利更重要、整体技术营销比传统单一营销更重要(曹阳,200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特征表现为新技术创造的新产品和新客户,产品的创新性、复杂性和市场的成熟程度将影响企业的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定位的选择、消费者行为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总之,任何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开发活动,都以快速、低成本和获得市场成功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把握市场需要和制定新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应综合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性、识别和评估新产品特性、新市场和新技术特性,从而促进新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和使用,最终获得新产品的市场成功。

2技术创新

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按照管理大师熊彼特的理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5个方而内容:

1)开发一种新产品;

2)采用新的生产方式;

3)开辟新的市场;

4)开辟和利用新的原材料;

5)采用新的组织形式(熊彼特,1912)。自此,对创新的研究经历了50年代创新理论的分解研究及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阶段、70年代技术创新理论的系统开发阶段、80年代以来的技术创新理论的综合化、专门化研究阶段。产品创新管理的系统研究正是技术创新专门化研究的必然结果。纵观企业的历史进程,工业企业在经历了生产中心和促销中心的发展阶段后,80年代以来已进入了以产品开发为中心的新时代。突出产品创新的战略地位已成为现代工业企业的普遍特征。技术创新是指由技术的新构想、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到获得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商业化全过程的活动。众多中外学者对技术创新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日本技术专家森谷正规认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行的创新,而技术本身毋需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对它进行衡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因技术的推行而开辟了新的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创造足以迅速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新的经济实力。这就是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行的创新(森谷正规,1985)。许庆瑞指出,技术创新泛指一种新的思想的形成,得到利用并生产出满足市场用户需要的产品的整个过程(许庆瑞,2010)。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是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与新工艺以及产品与工艺的显著变化。著名学者弗里曼认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弗里曼,2006)。通过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企业向目标市场提供不同的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现有的和潜在的需求,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开拓新市场。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和赢得市场。笛德、本珊特和帕维特指出,从本质上讲,管理创新是一个充满风险、困难重重的过程:大多数的新技术都无法被成功的转化为新产品和服务,而且大多数的新产品和服务也无法获得商业成功(笛德等,2004).“即使是在能够正确预测当代95%的技术后果的3M公司里,也承认其50%的非相关产品或世界首创型创新都失败了。吉列(Gillette)公司每3个上市产品中只有一个能取得市场成功,而这3个产品是从100项前期技术研究中得到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对新产品成功有贡献的因素不是通用的,它们应该视技术和市场特性的范围而定。技术创新是企业通过创新改进业务流程、向市场和消费者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手段。创新从本质上讲是充满风险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要获得商业化的成功必须通过识别和分析不同的市场和技术,并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战略和营销战略才能实现。

3科技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对策

3.1识别和评估内外部环境,制定创新战略

通过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宏观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分析;竞争分析,包括市场类型、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威胁和机会分析;企业核心能力和产品分析;制定与公司的战略一致,并能创造商业价值、获得竞争优势的创新战略。

3.2识别和评估消费者需求

通过分析消费者行为和相关领域的竞争产品,确认前瞻性的消费者优先权、未满足的需求和价值定位的吸引力,确定什么是消费者真正想从新产品和服务中想获得的利益。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来,更为准确的预测可能获得成功的价值定位和产品。

3.3分析市场和技术特性

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组合的“4Ps”: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可以控制的。对于新产品的市场成功,这些因素不完全是通用的,还应该分析市场和技术的特性。当科技型中小企业向市场推出新产品时,要基于不同的市场和技术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

1)市场和技术都处于成熟状态时,新产品的特点是通过改进现有技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采用差异化策略,差异化可体现在包装、定价和售后服务上,采用渗透定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和拓展市场;

2)市场处于成熟状态、技术处于新颖状态时,制定产品差异化策略,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通过新产品独有的特性以及成本或性能的优势,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同时,产品差别化还能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市场和技术都处于新颖状态时,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优势,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根据产品的复杂性选择分销渠道,复杂性较高的产品可采用人员推广和专业商销售的方式,采用推式的促销策略,通过各级专业经销商、专家和专业媒体将产品推向市场;

4)市场处于新颖状态、技术处于成熟状态时,通过对潜在用户需求的调查和分析,识别和创造新市场,使用现有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服务,通过整合营销,引导现有用户购买新产品。

3.4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精准营销模式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7

1.技术创新资金匮乏。由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的时间不长,规模较小,企业的自有资本偏小,技术创新活动的高投入性决定了企业仅仅依靠自身积累难以满足其技术创新以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相对较小,资产少,资信程度较差,在筹资借贷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由于融资渠道不畅,融资体系不完善,使企业资金匮乏,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2.产出规模小、技术装备率低。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还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小型企业的“巨大化”,技术装备率低,产出规模小,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一般一次性投资量较小,进入的限制条件较少,使用的多为传统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低。这种设备水平的落后最终导致技术创新难以维系。

3.技术创新人才短缺。从我国情况来看,由于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缺乏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训练。因而技术研发人才严重短缺。另外,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相对于大企业更难吸引到人才,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展开,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薄弱,创新活力、实力与潜力不足。

4.技术创新信息短缺。信息化潮流的到来,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机遇,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发展高科技十分有利。在信息方面,中小企业同大企业获取的机会是平等的。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却未能充分认识和抓住这个时代契机,尽管他们已经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但信息的收集方法和渠道依然偏于传统形式,导致技术创新信息短缺,阻碍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1.自主创新。所谓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进行研究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最终获得市场的承认。它需要有较高的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基础,技术和市场风险较高,投入较大。

2.模仿创新。所谓模仿创新,是指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如通过购买专有技术或专利许可的方式)引进技术,并在率先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形式。模仿创新并不是原样仿造,而是有所发展、有所改善。其风险小,投入少。

3.合作创新。所谓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为主,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院所或高等院校合作推动创新的组织方式。合作的成员之间可以是供需关系,也可以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其一般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担风险、共享成果。

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

1.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具有率先性,是一种先动行为,可以是根本性的变革,也可以是渐进的改变,是一种对领先企业较为适用的模式。对于自主创新模式,中小企业最好是在通过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等模式的过渡阶段,逐步积累自己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和人才,为进行自主创新创造足够条件后采用。“北大方正”推出电子出版系统便是一个自主创新的典型实例。自主创新要求企业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和研究成果积累,处于技术领先的地位,否则是做不到率先创新的。自主创新应该是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所要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我国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有很大差距,所以,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现阶段不宜过分强调自主创新。过早地提出以自主创新为主对中小企业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做到的。

2.模仿创新模式。这种模式要求企业首先要对被模仿的产品进行技术解密,再对其进行各方面的技术改进,使模仿创新后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它是一种跟进行为,是一种从渐进走向根本性变革的技术创新过程。

中小企业在新生期和成长的初期,创新能力一般都较弱,中小企业一般应当先选择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模仿创新模式。值得强调的是,模仿创新模式的重点不在于技术引进而在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小企业必须在模仿时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能力在创新上下大力气,而不是单纯意义的“模仿”。在实践中,很多逐渐成长为大企业的中小企业在成长初期引进模仿外国产品的同时,都是努力吸收其中的先进技术,并在新推出的产品中越来越多地加进自己的东西,在模仿中实现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积蓄经济实力,直到最后赶上并超越强大的竞争对手,产生“后发优势”。因此,中小企业通过成功的技术引进再创新可以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8

[关键词]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战略

一、河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1.技术创新资金缺乏。中小企业一般自有创业资本少,信用程度差,取得银行贷款难度大;同时,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不够,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技术创新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据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对该省200多家中小企业的调查,84%的中小企业反映,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是当前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资金的缺乏,迫使中小企业压缩研究与开发费用,很多关键性和普遍性的技术问题不能解决,直接制约了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进程。

2.技术创新人才缺乏。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相对于大企业更难吸引高层次人才为其服务。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身的发展培养人才。但由于受到资金缺乏,中小企业在薪酬、选拔、培训等人力资源制度方面缺失,科技人员外流现象严重,难以保证技术研究队伍的稳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培养了大批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科学家和工程师。但在沿海的高收入吸引下,这些高科技人才纷纷外流。技术人才的缺乏,严重阻碍了河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提高。

3.技术创新观念缺乏。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决策者对技术进步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具有超前的以技术带动企业发展的意识,仅把技术创新当作权宜之计。在投资战略上只重视短期见效的新项目,不愿对长期见效并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项目投资。

4.企业引进技术吸收消化和改进能力缺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迅速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以达到大幅度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是一种策略。但部分中小企业仅仅把技术引进的目的看作是提高生产能力的手段而不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故引进时只注意引进技术装备而不注意引进相应的软件技术。同时,企业对外部技术力量的依赖性过大,大多依赖同一个“技术源”,而且反求改进不够或者说逆向工程研究不够,这就很难在技术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点,很难自主技术改进与创新。

5.激励机制缺陷影响技术创新。目前,河南省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致使人才战略难以很好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处于低效状态,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收入是以工资、奖金为主,差距很小,基本没有激励效果,阻碍了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6.技术创新环境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依赖性较大,需要借助社会的支持。而当前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则刚刚起步,这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服务的需要。

二、提升河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1.营造有利的创新环境,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和风险投资机制。创新环境是国家政策与法规、管理体制、市场和服务的统称,这些环境因素对激励企业和有关机构对创新进行投资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河南省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问题,政府应着力构建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引导,以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担保机构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贷款和风险基金;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采取相应的税收政策。

2.加大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

(1)加大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必要的经费支持是技术创新的前提和保证。企业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扩大技术创新资金来源渠道,除企业按照销售额的1%提取技术创新资金外,还应当通过贷款、争取政府财政补助、申报国家创新基金等多种渠道,充实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2)加大创新人才开发和引进力度。“科技领先,以人为本”,优秀的人才是企业完成技术创新的关键。为此,企业领导要注重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加速人才引进,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创造拴心贴心、宽心舒心的选人用人环境,做到用感情爱才、用事业育才、用待遇聚才、用机会引才,全力打造“中原人才高地”,实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新突破。

3.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企业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调动技术人才的创造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进行。在企业内部,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创新建立奖励制度。还可以通过实施技术股、管理股,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者的积极性。通过实施认股权制度对现行薪酬制度激励弱化进行矫正,达到提供长期激励机制、增强公司凝聚力、强化创新意识的目的。

4.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选择,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内外部因素。技术引进再创新比较适合技术力量薄弱、技术设施和手段相对落后的河南省中小企业。它可以使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企业赢得市场机遇。但技术引进再创新并非简单抄袭,它同样要投入研发力量,以对率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因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范文9

[关键词] 技术创新战略 博弈分析 模式选择 中小企业

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的源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是技术创新活动的起点和创新绩效的根本保证。在创新过程中,企业面临着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其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本质上就是多方博弈的结果。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要根据外部环境和企业的内部条件,特别是企业自身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实现技术创新战略的成功实施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基本类型

技术创新战略模式是指企业对技术创新经济活动的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谋划。依据技术来源技术创新战略模式主要划分为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

1.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努力产生核心技术或概念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创新行为。

自主创新战略模式首先强调技术突破的内生性,即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核心主导技术必须是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而获得的。其次,自主创新战略模式强调技术与市场开发的率先性,第三,自主创新战略模式强调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在性。在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创新链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企业自身积累的知识和能力支持。

2.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进、购买等合法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诀窍,充分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此基础上对率先者技术进行二次创新,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创新行为。模仿创新决不是一种纯粹简单的照搬行为和拿来主义,而属于一种渐进型的创新行为。

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在博弈论中,从参与人对有关其他参与人(竞争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所具有的知识角度划分,博弈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本文应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最优策略均衡和重复剔除的最优策略均衡模型,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选择进行博弈分析。

1.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的最优策略均衡分析

由于每个参与人的效用(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参与人的战略的函数,因此每个参与人的最优战略选择依赖于所有其他参与人的选择。这种不论其他参与人的策略如何,能够使自己的支付(效用)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策略叫最优策略。

假定A、B为同一行业并生产同类产品的两企业,同时都面临着是否进行自主创新的战略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支付短阵如表1:

表1 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的支付矩阵(I)

表1矩阵中的数值表示A、B两企业分别选择对应技术创新模式的利润水平。根据最优策略的定义描述,企业A的最优策略为自主创新的战略模式。因为对企业A来说,针对企业B的两种策略,假如B选择自主创新,A选择自主创新战略模式时利润为10个单位,而A选择模仿创新只有6个单位的利润;假如B选择模仿创新,A选择自主创新时利润为15,而选择模仿创新时利润只有10单位,所以A当然选择自主创新的战略模式。即不论B选择哪种策略,自主创新是A的最优策略。同理,企业B的最优选择也是自主创新的战略模式。因此上述支付矩阵中,支付组(10.5)构成了一博弈的均衡点,从而构成了最优策略均街。即A、B两企业均选择自主创新的战略模式。

该博弈模型的均衡解是(自主创新,自主创新),在知识产权制度和市场竞争较完善的情况下,A、B企业都有自主创新的压力和动力,创新行为得到有效激励。假定A、B两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实力等相当,则博弈双方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不变,但产品附加值得以提升,博弈双方的收益和利润率提高,能够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从而促进社会整体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2.重复剔除的最优策略均衡分析

最优策略均衡是一种理想情况,在现实企业市场竞争中,博弈双方的实力有时有较大的差异。如规模较小的企业市场份额小,创新效率低,面临的创新风险大,创新的动力则明显不足,下面运用“智猪博弈”(Boxedpigs)加以说明。

在“智猪”博弈中,有一大一小两只可以做出理性选择的智猪在一个食槽进食,食槽有一个电钮,每按一次电钮可出8单位食物,但按电钮要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大猪和小猪都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一是等待对方按电钮;二是自己主动按电钮;针对两种策略,可能出现四种不同的结果,各自得到的收益不同。

应用该模型分析,假定A为大企业,即“智猪博弈”中的大猪,B为小企业,即“智猪博弈”中的小猪,此时就会出现智猪博弈的行为,是否“按电钮”则表示企业是否选择自主创新行为,矩阵中的数值则表示扣除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成本后企业的创新收益。博弈支付矩阵见表2。

表2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的支付矩阵(II)

显然,这个博弈没有最优策略均衡,尽管“模仿创新”是小企业的最忧策略,但大企业没有最优策略,其最优策略依赖于小企业的策略。我们用“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的思路来求出均衡解。首先找出参与人的劣策略,并除去这个劣策略,重新构造一个不包含这个劣策略的新的博弈;然后再剔除新博弈中的劣策略,直至唯一的策略组合,即为均衡解。称之为“重复剔除的最优策略均衡”(Iterated dominance equilibrium)。

对小企业而言,给定大企业选择“自主创新”,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时,得到1单位收益,而选择“模仿创新”则得到4个单位收益;给定大企业选择“模仿创新”,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得到-1个单位收益,而选择模仿创新则得到0个单位收益。因此不管大企业选择何种策略,小企业的理性选择都是“模仿创新”。在剔除小企业“自主创新”这个策略后的新博弈中,小企业就只有一种策略即“模仿创新”。此时“模仿创新”已成为大企业的劣策略,再剔除,剩下的惟一策略组合(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即矩阵中的(2,4),就是这个博弈的均衡解。该博弈模型表明,如果小企业和大企业都是理性的,则小企业选择模仿创新战略模式,而大企业的最优策略只能选择自主创新创新的战略模式。

三、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现实选择

1.中小企业及其技术创新现状

中小企业是一个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是指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一些规模较小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数量众多,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分布面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占到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8.5%,上交税收占48.2%。中小企业成为创造社会财富和提高整个社会财力的主体之一。

虽然我国部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创新速度快、创新效率高等一些优势,但总体来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普遍存在着技术创新人才匮乏、创新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落后、以及一些宏观政策和法律环境等许多制约因素。2001年青岛市中小企业创新状况调查表明,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的比例较低,而企业研发人员比重更低。近有70%的企业从事R&D的人员占据科技人员总数的5%以下。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平均的R&D经费投入强度平均为0.5%,其中大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是中小企业的两倍多。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与大企业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同时在市场竞争中,大企业整体在规模、市场份额等方面也表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

2.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现实选择

基于上述的博弈模型分析,可以给我们深刻启示:目前在提倡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不能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适合进行自主创新。同时鉴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现实选择应以以模仿创新为主,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资源,通过合作创新,提高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创新的最高境界――走自主创新之路。

日本、韩国的经济发展、三洋、联想等企业的成功经验已证明,模仿创新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模仿创新战略模式的企业在技术方面,不做原理技术的开拓探索者和率先使用者,而是做有价值的新技术的积极跟随学习者,将自己的研发活动集中在特定的领域,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产出。从市场开拓方面来说,模仿创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并进一步开发率先创新者的市场领域,享受自主创新者开辟的新市场投入的诸多外溢效应,最大程度地避开了市场“沉默期”,减少新市场开发初期需求和市场行为的不确定性风险。

模仿创新是以模仿为基础的一种创新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增加企业的知识储备和技术积累,实现二次创新。但模仿创新有也其局限性,如模仿创新的时滞性,由于模仿创新者产品的推出较率先创新者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延迟性,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可能有大量其它模仿者进入该产品领域,往往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模仿创新的被动性,模仿创新者在技术上易受制于人,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甚至会陷入技术追赶陷阱不能自拔。因此从长远考虑,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应尽早从模仿创新过渡到自主创新,自主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企业活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银路: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70-83

[2]刘东:微观经济学新论[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7-36

[3]孙建等:阻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分析[J].山东经济, 2001,(1):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