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07-27 16:15:02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范文1

【关键词】县级医院;安全文化

【中图分类号】R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74-01

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1986年INSAG(国际核安全检查组)认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是一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1]。 HSCASNI(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认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急诊科的安全文化代表整体医院的安全文化的一个窗口,对于急诊科医疗护理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急诊科安全文化是医疗护理工作中,经过不断积累、提炼、总结的急诊科的安全价值观及行为准则。

1 我院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的状况

1.1 医护人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安全文化的重要性,[2]医院对于安全文化重视不足,安全文化培训不足,缺少安全技能的培训,而急诊患者连年攀升,安全理念没有落到医护人员的心理。尤其是患者多时、缺乏安全责任意识。

1.2 急诊科安全保障体系有待改善、制度有待完善。

1.3 对于提高安全文化的保障管理,没有创新、模式陈旧

管理方法落后。由于医护人员素质的不断变化、价值取向的不同、需建立自我管理与约束的机制。

2 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2.1 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急诊急救水平,提高医院整体素质,有效减少安全隐患,至关重要,加强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是适应现在社会高度经济发展,急诊面临的挑战也是空前的。

2.2 有效地减少急诊医疗纠纷和预防医疗护理差错发生

近些年,急诊科医疗纠纷不断,原因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安全文化意识差,缺乏必须的安全意识有关。

2.3 推动全院的安全文化建设起到带头作用:急诊科由于患者人员复杂,各种突发事件是有发生,是一个医院的一个缩影,急诊科医疗护理质量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标尺。

3 对于急诊科安全文化建设建议

一个企业安全文化对象至少包括三种:决策层、管理层、员工层、组织的承诺、管理参与、员工授权是密不可分的。

3.1 加强急诊医护人员的安全文化建设,尤其是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医院领导象播种机,通过领导的言传身教,就能有效的加快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使全体员工在安全问题上统一认识,提高员工安全理念,制定严格规章制度。

3.2 更新急诊安全文化的培训方法和手段:医院宣传科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安全文化知识。系统培训安全生产法规、安全事故预防、安全法律的学习。同时安全知识运用到医疗护理工程中。

3.3 加强急诊科的物质保障体系。加大急诊科技术改造,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改造急诊科就医环境,加强对各种危险因素的监控。最大限度保障急诊的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林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7.4(18):4-5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范文2

刚才,大家学习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的精神,各司局汇报了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综合防灾与应急管理工作20__年总结与20__年工作要点,大家讲得很好。去年,在部党组的关心和领导下,建设部安委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安全生产死亡事故明显下降,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建立,综合防灾工作开始启动。这些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家的积极努力和各司局的紧密配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我部的安全生产、综合防灾与应急管理工作任务会更加艰巨。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当前建设系统安全生产、综合防灾与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安全生产工作成效很大,但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在各地政府和建设领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建设系统的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据初步统计,20__年全国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和在建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20__年同期下降了12.15%和12.46%。在建筑业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死亡人数能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下降,说明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很有成效。

但是,20__年度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起数与上年相比没有明显下降;市政基础设施检查过程中,排水和污水处理发生了多起3人以上中毒死亡的重大事故;本资料权属文秘站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站网更多资料松花江水污染和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给城市供水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20__年7月,广州市海珠城广场工地发生基坑支护坍塌事故,造成广州地铁二号线部分区段停运;今年1月3日北京京广桥路面垮塌事件给北京市的城市交通造成很大影响;另外,城市燃气安全较大事故也时有发生。

(二)城市各类灾害风险增加,综合防灾任务繁重

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物质、财富、人员不断聚集,潜在的灾害风险在不断增加,而且灾害发生对城市造成的影响也空前巨大。经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核定,20__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2475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570.3万人,倒塌房屋226.4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其中“麦莎”、“龙王”台风和江西九江地震造成的危害尤其严重,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由此可见,建设系统面临的综合防灾任务十分繁重。

(三)应急预案编制完成,管理体系急待完善

为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国务院近期公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日前又了九项专项预案,包括我部起草的地铁预案。其他专项预案和各部门预案也将陆续。

但是,各地建设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些地方预案编制工作尚未起步,有些地方虽编制了预案,但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足;一些地方应急管本资料权属文秘站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站网更多资料理意识不强、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应急信息反应平台尚未建立,缺乏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应急资源的普查、储备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应急培训和预案演练开展不够,应急队伍建设刚刚起步。因此,建设系统的应急管理工作急待加强、完善。

二、突出重点,认真抓好今年的工作

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地政府的重要职责。当前,建设系统的同志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1月23日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城市运营安全和建筑安全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履行政府职责,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__年,我们要立足于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坚持标本兼治,从健全法律法规、改革体制机制、完善经济政策、增加安全投入、严格责任管理着眼,建立源头治本、政策治本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城市综合防灾工作,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

(一)加强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确保控制指标继续下降

1、继续强化施工安全监管

要严格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坚持实施安全生产形势分析、预警、层级督察和约谈制度,督促事故多发地区,从体制、机制上深刻反思,分析事故多发原因,加大处罚力度,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2、推动安全生产系统管理工程

大力推动安全生产的系统管理,从资质审查、招投标、施工许可、现场监管等多个环节,从规范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等多个主体,从发展成建制劳务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深化企业改革等多个方面,综合监管、全面把关、共担职责。当前重点是进一步细化监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并强化对其履行安全责任的监督检查,尽快出台《关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

3、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

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继续与国家质检总局沟通,尽快以联合部令形式出台《建筑工地起重机械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加强沟通,抓紧出台《关于在两项行政许可工作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明确两项许可的动态管理方式、行政处罚的时限要求等,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4、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按照《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建设部门结合实际,以《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等为基础,综合评价企业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成效,并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管理规定》,保证企业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投入。同时,积极研究制订提取安全专项费用的办法。

5、继续推进建筑意外伤害 保险工作

加强协调,会同中国保监会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化此项工作的步骤和措施。明确最低赔付标准,实施差别费率,强化保险机构对安全的控制评价能力,大力发展培育安全咨询和服务中介机构。

6、更加关注农民工职业安全健康

会同劳动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关于改善建筑农民工作业和生活环境的指导意见,提出有效措施和办法,并督促企业贯彻执行《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更加关注农民工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工程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

1、加强在役期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对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严格执行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等强制性标准,或工程改扩建、装修、不正当使用、年久失修等原因使工程质量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进行分类,落实监管措施。当前监管的重点是,加强对房屋建筑、城市桥梁、建筑幕墙(包括玻璃、石材幕墙)、斜坡(切坡)、隧道(地铁)等五个方面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的监管。

2、强化斜坡(切坡)安全监管

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明确了建设主管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预防和应急等诸多环节的相关责任。要重点推动《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指南》的落实,强化斜坡(切坡)安全监管、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与国土资源部的协作、配合,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提高城镇建设工程项目抵御灾害的能力。

3、切实保证市政桥梁运行安全

认真贯彻《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强化桥梁质量安全本资料权属文秘站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站网更多资料的检测与维护。建立健全科学的检测评估体系,加大对桥梁工程使用安全的研究,完善《城市桥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城市桥梁使用安全。

4、注意危旧房屋和公共建筑的使用安全

指导各地重点排查各类危旧房屋和公共建筑。对排查出的危险房屋,要督促相关房屋所有人和使用人酌情采取观察使用、处理使用、停止使用和整体拆除等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房屋使用安全。

(三)加强城市设施运营安全监管

1、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监管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在我部上报国办的地铁督查报告上的批示要求,推动工作方案的落实。积极配合国务院法制办,抓紧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进一步贯彻《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研究建立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许可证制度、初步设计和竣工验收等安全审查方式,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工作。继续认真贯彻执行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落实《建设部关于北京等10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督查情况通报》提出的各项要求,确保安全运营。

2、确保城镇供水安全

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供水供气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水源水质的监测,在原水、制水和输配水各个环节强化管理,特别注重各类化工企业和各类危险化学品泄漏造成的水污染对城市供水安全的影响,细化应急预案,完善应对措施。

3、强化城市燃气安全监管

加大城市燃气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全力抓好燃气安全隐患整治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燃气事故应急抢险救援机制,切实落实预案中各项技术保障条件和措施,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按照建设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建设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城镇燃气用户安全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供水供气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开展燃气安全检查,重点排查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提高城市综合防灾与应急管理能力

1、建立、完善城乡综合防灾体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综合防灾战略研究;加快推进“十一五”城市综合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印发城市建设综合防灾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全面开展城市综合防灾工作;研究构建城市综合防灾法律法规体系,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制定、完善城乡综合防灾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推动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实施,提高城市抵御各类灾害的能力;建立健全建设系统城市综合防灾管理体系。

2、强化城市和村镇抗震防灾工作

做好《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 理规定》颁布实施后的宣传落实工作,组织起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研究村镇抗震防灾技术对策,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建筑抗震防灾设计技术和管理工作体系。指导地震重点监视区开展对现有房屋抗震能力普查工作,组织专家对部分地区抗震防灾管理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制定技术标准,推进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的规范化、标准化。

3、提高建设系统应急管理水平

进一步提高建设系统应急管理意识,落实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落实建设部负责的地铁、建设工程、桥梁、供水、供气、地震等预案,建立建设系统统一应急管理的指挥协调信息系统,督促各地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做好事故风险调查、隐患分析工作,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应急信息披露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预防、接报与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对各地发生的应急突发事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指导、及时应对,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

4、加强公众应急管理知识宣传

按照建设部应急宣传工作方案,动员物业管理企业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共同做好应急管理科普宣教进社区、进万家的活动。要求地铁运营企业、公共交通公司、出租汽车公司、轮渡企业提供便利,在车厢和流动媒体上增加公益广告的宣传频率,广泛宣传应急知识。部署各地的市容环境管理部门以及城管监察队伍,在户外广告设置、公共场所张贴公益广告以及设置应急标识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应急宣传进工地,强化对全国四千多万建筑领域工人的应急宣传工作。

(五)夯实基础,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和应急管理长效机制

1、加强基础性调研和前瞻性研究,增强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

广泛开展基础调研,了解掌握当前建筑质量、安全领域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掌握基础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政策提供事实依据。注重前瞻性、战略性、方向性问题研究,探寻工作规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2、发挥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和协会、中介机构作用

进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和城市防灾专家库系统,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提高安全生产领域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加强对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施工监理、工程咨询等中介机构的培育、引导和监督,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技术优势,发挥其辅助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协会沟通政府,服务企业的作用。

三、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一)切实抓好城市供气、供水、供热安全

各供气、供水经营单位要加强对燃气、供水管道和供水厂、液化气储罐厂、供应站等设施、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查、检测和检验。各物业管理单位要加强宣传,提醒住户注意燃气使用安全。各供热单位要确保供热质量,使城镇居民温暖过冬。

(二)确保建筑施工安全

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要合理安排节前工作进度,避免盲目赶工、抢工;春节期间确需继续施工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总监要坚守岗位,严格控制现场作业时间;冬季施工单位要认真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确保冬季施工安全。

(三)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范文3

本次以新《安全生产法》为指导,根据近年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13〕99号)等文件精神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新要求,吸取2013年吉林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救援等典型案例经验教训,参考《规程》全面修订专项课题研究成果和提出的建议,梳理吸纳各地区、有关单位提出的修订意见建议,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煤矿安全和矿山救援工作实际进行修订。

本次《规程》修改后,应急救援内容由原来的1章、5节、42条修改为现在的1编、6章、48条。

应急单独设编

本次《规程》修订,将原“第二编井工部分第十章煤矿救护”扩充修改为“第六编应急救援”,首次将应急救援内容单独设立为一编,成为《规程》六大组成部分之一,突出了应急救援在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性,是本次《规程》修订的重要变化之一。

应急救援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关口,通过科学、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近年来,我国依托大型优势企业建立了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煤矿企业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共有专业煤矿矿山救护队404支,专职矿山救护指战员2万6 553人。另建有兼职矿山救护队2 854个,兼职救护队员2万7 868名。全国矿山救护队在矿山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2010年山西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3・28”重大透水事故救援中,6 000余名专业救援力量携带近700套排水、医疗等设备千里驰援,经过8天8夜连续奋战,成功救出115名矿工,创造了我国矿山救援史上的奇迹;在2011年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千秋煤矿“11・3”冲击地压事故应急救援中,矿山救护队经过连续41 h的全力抢救,成功救出67名被困矿工;在2012年贵州安利来煤矿“7・26”冒顶事故救援中,由于矿山救护队处置得当、抢救及时,58名遇险矿工全部获救,避免了一起特别重大事故发生。据统计,2011―2015年,全国矿山救护队参加各类事故救援5 853起,抢救生还遇险矿工2 960人。

近两年来,受煤炭市场低迷、煤矿企业经济亏损影响,矿山救护队建设出现了队伍运行经费投入不足、救护指战员流失、部分救援装备补充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矿救援队伍的稳定和战斗力。

本次《规程》应急救援内容的修订,是保障和提升煤矿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措施。修订后的《规程》在修改完善各项预防工作规定的同时,加强了应急救援工作要求,旨在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水平。

修订后的应急救援部分适用范围由原来只对井工煤矿企业,扩展到包括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企业,内容由原来主要是对救护队的要求,扩展到对煤矿企业和救护队的要求,增加了应急管理、安全避险、队伍建设、科学施救、指挥协调、救援保障等方面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科学施救的理念。

条文内容变化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的48条中,新增加的有23条,新修改(包括条文合并)的有24条,未进行修改的有1条。本次修订删除了行业标准中已有的6个技术操作性条文,对内容紧密相关的条款进行了合并。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增加应急管理要求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求加强煤矿企业的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和救援能力,以保障发生事故后井下人员有效开展自救互救和事故企业在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应急救援。

比如在“一般规定”中增加了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和应急准备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和避灾路线、具有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知识;班组长应具备兼职救护队员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发生险情后第一时间组织作业人员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事故后煤矿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全力组织抢险救援等。在“救援装备与设施”中增加了煤矿企业应当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等规定。这些规定都是突出强调了应急准备以及事故后第一时间的救援和井下人员的自救。

增设安全避险规定,保障矿工逃生自救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煤矿发生事故后,各种安全避险设施设备对矿工有序撤离和避险待救具有重要作用。安全避险既是矿工自救的重要方式,也能为外部救援争取时间。

我国近年来对煤矿建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作出了规定和要求,全国的井工煤矿基本上建立起了安全避险系统。

为了建立长效机制,新《规程》应急救援编,首次将安全避险内容纳入进来。在“一般规定”中增加了矿井必须建立井下安全避险系统的规定,并专门增设“安全避险”一章,设立10个条文对各种应急避险设施的建立和维护管理提出要求。

加强现场救援指挥,提高科学施救水平

煤矿事故发生后,由于救援现场各方面人员较多,而井下灾情往往复杂多变,因此,科学、有序地组织和实施救援至关重要。

大量成功救援的经验和处置不当的教训表明,必须要根据实际灾情科学决策、指挥和施救,必须加强现场管理,绝不能违章指挥、违规操作、盲目施救。

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增加了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必须作为救援指挥部成员参与救援决策,必须有中队及以上指挥员带队进入灾区侦察和救援;在救援中遇到威胁救援人员安全情况时现场指挥员有权作出撤出危险区域的决定;事故煤矿应报请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在通信、交通运输、医疗、电力、现场秩序维护等方面提供保障等新规定。

在封闭火区等技术措施方面,进一步细化和规范了处置措施,在防止火区气体爆炸、保障救援人员安全方面作了新的规定。新增了处理顶板、冲击地压、露天矿边坡和排土场滑坡事故应遵守的有关规定。

规范救援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救援能力

按照国务院和总局关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判事项的要求,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已经取消。为适应减少行政审批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形势和要求,保障和规范矿山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新《规程》应急救援编增加了矿山救援队伍必须实行标准化、军事化管理的规定。

增加了矿山救护队出动执行救援任务必须穿戴矿山救援防护服装、佩戴并按规定使用氧气呼吸器、携带相关装备仪器的规定,以进一步提升救援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军事化战斗素质,确保矿山救援队伍在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理顺规章标准关系,妥善处理专业衔接

本次修订中注意做好与专业规章、标准的衔接。着重理顺了《规程》应急救援编和《矿山救护规程》的关系。《规程》应急救援编重点规定煤矿企业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原则性要求;《矿山救护规程》重点规定矿山救援工作具体操作层面的要求。避免出现互相矛盾、“打架”现象,便于企业和执法人员执行,而且两部规程各有侧重,有利于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根据本编结构内容调整需要和《规程》修订原则,除了前面叙述的增加了有关条款外,也适当减少了对矿山救护队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的规定条款。比如,删除了原《规程》中第469条、498条、504条、509条、515条和520条,这些条款都是具体操作层面规定,在现行《矿山救护规程》中都有详细规定。

注意事项

应急装备配备与应急避险设施建设

煤矿企业应当按照新《规程》应急救援编的要求,为所属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建立安全避险设施。具体执行这些规定时应当注意:

一是关于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的具体标准,现行标准《矿山救护规程》已经明确规定了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的基本标准并有具体列表,煤矿企业应该不低于这个基本标准为本企业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援装备。

二是煤矿企业储备应急救援装备及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应当符合有关国家、行业标准或者国家、地方的有关规定。没有具体标准和规定的,应当根据企业所属煤矿的数量、生产规模、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储备,以适应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

三是煤矿企业建设紧急避险设施,应当根据矿井实际情况、能够满足井下矿工应急避险需求来建设,并且,建立的紧急避险设施必须与井下监测监控、人员位置监测、通信联络等系统相结合,共同构成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提高矿山应急救援队的事故处理能力

加强业务培训和针对性训练。在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培训和训练中,要针对当前矿山事故减少、新队员实战经验缺乏的实际情况,在培训中多增加事故处置案例分析教学、采取老队员带新队员等方式方法加强业务培训;在训练中增加队员佩用氧气呼吸器训练时间,加强高温浓烟训练和模拟实战演练,提高队员的技术水平和心里素质。

配备先进适用的救援装备。除了按照规定配备基本救援装备外,鼓励救援队伍根据需要配备和使用先进适用的救援装备,特别是自身防护装备、灾区探测和气体检测分析仪器、应急通信装备、灭火和排水装备等。

坚持开展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达标及考核活动,这是规范和加强矿山救援队伍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高和检验矿山救援队伍能力的重要措施。

保持救援队伍稳定和加强救援文化建设。矿山救护队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从事具有较高危险性、技术性和特殊性的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煤矿企业和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救护队员享有相应待遇,保持救援队伍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加强救援文化建设,增强救护队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下一步计划

配合《煤矿安全规程》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组织开展《矿山救护规程》和《矿山救护队质量标准化考核规范》等规章标准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矿山救援规章标准体系。

加强组织全国矿山救护队开展标准化达标和互查互检工作,推动全国矿山救援队伍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救援能力。

制定计划和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执法检查,将煤矿企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建设安全避险设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救援装备配备等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以加强煤矿企业的应急能力。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范文4

关键词:高速公路 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 涉路安全体系

当前,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其安全管理的广度、深度、难度都在日渐增大。安徽省高速公路控股集团池州管理处管辖G50沪渝高速池州段、S27安东高速和G35济广高速池州段,总里程162公里。路段内高边坡、特大桥、长大隧道众多,管养难度大,安全管理的任务也因此更重。管理处自2006年11月份组建运行以来,始络将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头等大事,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安全态势持续健康平稳;自2007年始,连续5年被池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11年度成为安徽省首批“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命名单位。回顾多年来取得的安全绩效,值得总结和探讨的地方很多,笔者深有感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加强:

1.建设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本质水平

安全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也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结合营运安全管理实际,将企业发展愿景和安全管理的理念、取向渗透到营运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员工为本、以发展为基、以安全为重,通过培育理念文化、完善制度文化、打造视听文化、创新管理文化、丰富载体文化,使职工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安全教育。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系列活动,面向社会、面向员工、面向司乘、面向沿线群众,大力传播安全文化知识、安全法律法规,推进安全文化、安全理念、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的深植、固化,强夯本质安全。

2.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提高安全管理绩效

为保障车辆安全行驶,加强对高速公路护栏、桥梁护栏、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设施、照明设施及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附属设施的管理及维护,确保完好率;在长大隧道、长大纵坡、转弯路段、事故多发点增设减速震荡标线、安全行车标志牌、太阳能爆闪灯,隧道入口反光标牌,以警示驾驶人员安全行车。此外,还修建方便冬季司乘防滑自救的储料池,改造桥头跳车和桥面伸缩缝,完善隧道照明系统、扩建隧道消防蓄水池,新增隧道区上下行互通线,不断完善道路硬件设施建设,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在冰雪等恶劣天气发生时,不计成本,利用科技力量、机械力量,快速进行道路抗雪除冰工作,全力改善不利路况,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率。

3.重视特殊天气、特别路段的安全管理工作

大雨、大雾、大风、大雪、雷电、冰冻等恶劣气候对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影响巨大,极易发生恶性生产安全事故。因此,一要信息互通、报告及时。相邻经营单位要密切配合,共同防范;一旦出现恶劣天气,科学安排警力提供第一手资料。二要强化管控、多措并举。通过就近分流以及路况实时信息等方式及时疏散因雾雪等恶劣天气造成的大量车辆滞留;对恶劣天气下重点路段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三要根据天气对道路影响程度,适时采取间断放行、控制车速、分流车辆和封闭高速公路的交通管制措施,严管大型客车、“三超”车、运输危险化学品等车辆。四要强化协作、配合到位。通过各负其职,层层联动,做到调度有序、快速救援、及时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首先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工作岗位都有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有相关的专家参与,提高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落实应急预案演练。要建立应急演练制度,以演带练,做到快速响应、快速救援、快速处置;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完善应急措施。三是加强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做好应急装备、物资的储备,并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并视需要购置相应的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加强人员应急培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最后,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对雾、冰、雪等自然灾害或安全事故,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联动机制一体化的优越性,共同应对、共同防范。

5.做好事前防范工作,杜绝安全隐患

安全预防是管理上的最大效益。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预防在先的意识,由注重事后查处向注重事前防范转变,由事后的被动经验管理向事前主动预防管理转变,由被动整改向主动抓管理、抓基层、抓基础转变,切实推动安全管理工作重点下移、关口前移,加强事前防范,提高工作的前瞻性。首先,抓源头防范,从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入手,严把源头关,切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其次,抓过程管控,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营运管理工作当中,把握安全生产的进度,针对出现的安全管理问题开展全面的评估,并使其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和能控”;最后,抓重大危险源控制,加强对关键环节、重点部位、重点设备及重大危险源等专项排查及整改工作,杜绝安全事故隐患。

6.积极探索实践,构建安全共管体系

针对高速公路营运安全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要不断探索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模式。建立路警、路地、路养安全共管和应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了交警、路政、消防、医疗、养护、施救、地方政府等各方合力,促进安全共管体系不断在探索中完善;聘请沿线乡镇分管负责人为路段长,建立“路地共管”安全网络,延伸高速公路安全监管网络,及时化解了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和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拓展跨区域性管理协作渠道,与相邻高速经营单位签订了涉及运营管理、安全管控等合作协议,全面提高道路运营管控能力,确保相邻路段的安全有序;深化与高速交警、高速路政、路段养护、清障施救的“五方联动”应急工作机制,坚持信息资源共享,长期开展勤务联动,增强预警演练和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打造“平安高速”。

7.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水平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范文5

一、提高政治站位,对标对表中央、省、市、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

1.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委班子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应急管理事业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等。(责任单位:局党委牵头落实,乡镇应急管理所和局机关各股室落实,下同)

2.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按照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的要求,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促进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先进典型示范教育,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核心,通过主题征文、演讲和总结、表彰等多种形式,培育、塑造应急文化。(责任单位:办公室、各党支部牵头落实)

3.深入开展廉洁建设。在《县自然灾害资金救助管理办法》项目的基础之上,紧密结合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实际,以廉洁项目建设为抓手,继续加大廉洁项目建设。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坚决杜绝形式主义、问题。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健全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落实政治谈话等政治监督制度,严格权力监督和纪律约束。(责任单位:办公室、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股牵头落实)

4.全面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精心组织编制应急体系“十四五”目标规划,对综合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信息化、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管理装备、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组建县森林消防大队,着眼“全灾种、大应急”加快转型升级,以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为抓手,在全系统深化开展全员岗位大练兵,做到善打大仗、敢打硬仗、能打胜仗。(责任单位:各业务股室牵头落实)

二、坚持改革引领,完善应急体制机制

5.全面压实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责任。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国家应急部、省应急厅、市应急管理局工作要求,围绕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研究和实施应急管理部门管理体制、行政执法以及综合考核、推动落实的政策和具体举措。运用应急管理综合考核、事故调查处理落实情况评估等手段,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消防管理、防汛责任。进一步加强乡镇应急管理所规范化建设,提升应急救援中队实战能力。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应急管理网络,做好对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全面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责任,细化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工作清单”,把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安全专业委员会作用,推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新风险新业态监管,严格事中监管和事后追责。持续强化“五个一”“十个一次”等活动、落实“一报告、双签字”制度、深化“双千示范”工程,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责任单位:各业务股室负责落实)

6.全面理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责任。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推动落实党委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理顺涉灾部门“防”“救”责任,压实重点工程、重要设施和关键区域的主体责任。按照常态化减灾与非常态化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对标国家应急指挥总部和省应急指挥部建设,推动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地质灾害救援等指挥部职能整合,组建本级应急指挥部,强化统筹协调,理顺各类事故灾害救援指挥机制。(责任单位: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股、应急救援综合股负责落实)

7.提升应急体系能力建设。抓好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按照大应急的要求,完善视频会议系统、在线监测系统、资源共享系统、单兵执法系统、汛旱信息系统、森防监测系统,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应急。实现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权威高效的综合应急指挥体系,汇聚各方数据资源,形成全县“一张网”,打造专业化指挥员和专家队伍,实现科学精准指挥。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我县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健全基层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建立县内外跨区域抢险救援联动机制,提高协同响应能力。开展地震监测、分析预报和地震信息网络建设。做好全县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宏观异常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网、防震减灾助理员)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加强地震安全评价监管,认真落实《2021年度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监督检查计划》。推动地震安全性评价作为“标准地”出让的重要内容,推进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责任单位: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股、应急救援综合股负责落实)

三、强化底线意识,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8.严格高危项目安全准入制度。严格控制有毒气体、爆炸危险性化学品涉及硝化等危险工艺的建设项目,对危化品、烟花爆竹、煤矿、非煤矿山等高危企业严格安全准入和行政许可审查。把牢设计、人员、设备等硬要求,严防已淘汰高风险产能向我县转移。持续推动落后产能和工艺淘汰退出,继续推进重点地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取缔关闭不具备安全条件、生产能力落后的小矿山、小化工和烟花爆竹企业,停用尾矿库早闭库、早销号。(责任单位:矿山安全监管股、危险物品监管股、工贸行业监管股负责落实)

9.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全面开展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健全“一图、一牌、三清单”和风险公告制度,制定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和排查导则,强化监管信息系统应用,实现闭环管理。发挥各级安委办统筹协调职能,推进三年行动集中攻坚阶段任务,重点行业领域制定专门攻坚计划。适时组织中期评估,坚持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在全县开展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回头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清零”、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高危行业领域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提升、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双千示范”工程建设、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公共安全文化建设等“十大攻坚战”,以重点攻坚带动整体提升,推进三年行动走深走实。突出危化品、煤矿、烟花爆竹、非煤矿山、工贸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深入实施危化品领域本质安全提升,落实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一园一案”“一企一策”。狠抓煤矿“一通三防”管理和水害治理,杜绝“五假五超三瞒三不”等非法违法行为。认真落实烟花爆竹“弱小散”三年退出计划,2021年必须实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总数控制在14家以内,严厉打击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转包分包、多股东各自组织生产、“三超一改”等行为。开展非煤矿山安全距离、规范开采、许可时限、超限超载、持证作业等专项检查。深化、涉爆粉尘、有限空间等重点事项执法检查,加强工贸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指导帮扶。统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市运行、消防安全、特种设备等其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及时组织部署针对性的督导检查。(责任单位:矿山安全监管股、危险物品监管股、工贸行业监管股负责落实)

10.严格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推进分级分类精准化监管执法,加强规范化建设,推动有关部门将涉及安全生产权力事项列入部门清单,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合理划分市、县两级执法管辖权限,落实乡镇行使部分安全监管执法权要求,健全部门横向和上下级联合执法机制,探索基层综合执法和专业执法衔接机制,避免多层级重复执法和执法缺位。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运用监管执法信息平台、数据库和系统终端等手段,提升专业化、标准化水平。紧盯节假日和关键敏感期等重点时段,采取专项巡查、综合督导、明查暗访、约谈督办、联合惩戒、关停处罚、通报曝光等形式,严惩非法和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在重点行业领域“全覆盖”检查、其他行业领域“双随机”抽查基础上,指导服务重点地区和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隐患早发现、早整治、早消除。(责任单位:矿山安全监管股、危险物品监管股、工贸行业监管股负责落实)

四、加强统筹协同,提升灾害防治水平

11.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发挥自然灾害防治联席会议作用,加快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和应急管理系统“十项配套工程”,着力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抓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全面实施,摸清我县灾害风险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谋划灾害综合风险数据库建设。加快防灾减灾避险转移安置项目研究,充分运用山洪地质灾害调查、洪水风险图等现有成果,整合重点行业、重要设施、重大隐患等调查数据,构建精准避险转移安置“一张图”。发挥县减灾委统筹协调职能,健全动态联合会商机制,加强与涉灾部门密切联系,定期编制风险分析报告,及时灾害预警信息,强化低温冰冻、风雹、洪旱、地震、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各类灾害防范应对措施。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积极会同水利、林业、公安、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质灾害救援、抗震救灾等任务分工和协同机制,确保防灾减灾救灾一体推进、无缝对接。统筹抓好各类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针对水库、堤防、泵站等重点水工程,及时组织全县防汛安全隐患大检查,深化森林火险隐患排查整治“十查十看”、野外违法违规用火专项治理等行动,配合开展防震减灾和地质灾害隐患等督查检查。加强灾情信息管理,巩固“县-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补助标准,优化灾情统计指标,完善报送程序,提升灾情管理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强化灾后应急救助、冬春生活救助等政策措施,推进精细化管理、分类化救助,突出受灾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细化救助方案,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配合有关部门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大因灾倒损房重建维修力度,保障受灾地区和群众生活生产秩序恢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责任单位: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股、应急救援综合股负责落实)

五、突出靶向攻坚,提高应急救援效能

13.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全力支持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统筹县乡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打造拳头力量,提高综合救援能力。加强县乡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实体化、规范化、准军事化建设管理,大力推动“一专多能”转型升级,建设成地方应急救援骨干力量,加强完善县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建设,并向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转型,落实基层应急救援机动力量。制定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规范管理训练竞赛、征用调动、奖励补助等政策和制度,规范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管理。(责任单位:应急救援综合股负责落实)

14.加快完善应急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应急救援队伍营房场所、训练场地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航空应急救援等建设,健全完善低空空管、区域联动等机制。按照“人装结合”原则,根据各类应急救援力量的专业优势和职能定位,配齐配强处置相应事故灾害的先进适用装备和网络通信设备。立足实战需要,加大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专项应急演练力度,实现县级全覆盖,适时开展跨区域应急救援演练。按照全县重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方案、应急预案和规划布局,健全基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按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2009)等文件规定,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库县级2000平方米,乡镇200平方米,村级12平方米的基本标准。探索实物、协议、生产能力、家庭等多元化储备体系。加快推动县级综合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建设,充实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和救灾等装备物资储备。发挥我县公路、铁路交通优势,构建现代化应急物流体系,打造应急救援力量、物资、装备的快速输送系统。加快推进应急资源管理平台运用,及时录入完善相关数据信息,健全综合应急力量、物资、装备等资源快速调拨、调派机制。(责任单位:应急救援综合股负责落实)

六、提升科技支撑,推进智慧应急建设

15.持续深化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进矿山智能化发展,推进工贸等行业领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动重点危化品生产企业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紧急切断、自动化系统装备率和有效投用率达到100%,推动高危工艺生产装置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依托“智慧应急”建设,结合智慧城市等项目,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监管执法、救援实战、社会动员等方面深度运用,突出急用先行,加快落实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年底前,接入危化品仓储企业仓库、堆场、停车场及危险货物运输等重要场所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涉液氨等重点危化企业监测监控数据,以及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责任单位:危险物品监管股、工贸行业监管股负责落实)

16.推进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推动应急指挥网络向乡镇全覆盖延伸,加快区域性航空指挥调度网络建设。实现自然灾害高发区、重点林区等区域窄带无线通信网覆盖。选择不少于4个高危行业企业进行“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融合应急管理部、省、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启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成现场执法终端设备全面配备。(责任单位: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股、政策法规宣传股负责落实)

17.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应急管理学会和专家资源库的技术优势,设立专家委员会和相关行业专家组,吸纳应急管理领域技术领军人才。推动建立符合应急管理职业特点的人才招录培养机制,落实骨干人才引进、干部进修深造、专业技术培训等政策制度。(责任单位:办公室负责落实)

七、树立系统思维,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范文6

对于生产单位而言,时刻都存在安全隐患,时刻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做好应急措施非常重要,是确保生产单位正常、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而建立前面应急管理体系,必须要遵循重点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等基本原则。本文阐述了全面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进而探析了生产单位如何建设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生产单位建设

中图分类号:U64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2013年5月,吉林某化工厂发生了火灾,大火顺风蔓延并发生了剧烈爆炸,此次火灾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事后分析此次事故原因,发现问题之一就是该厂缺乏了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一旦遇到了突发事件就束手无策,酿成悲剧。因此,探究在生产单位建设全面应急管理体系具有实际意义。

2 全面应急管理基本特征

事实上,生产单位只要开始生产,就必须要构建出应急管理体系,而且该管理体系要具备一定前瞻性,还要立足生产单位实况,所构建管理系统能够真正应用到生产中,并起到一定指导作用。总体来看,生产单位中的应急管理体系基本特征如下:

站在传统的安全管理角度来看,所谓应急也就是有效防止事故发生,或者降低事故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一旦发生事故就必须要采取紧急措施行动起来。生产单位采取应急管理主要目的就是要把事故伤亡、环境影响、财产损失及其他各种影响降到最低。事实上应急管理体系属于动态过程,其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了预防,准备,响应以及恢复几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图1 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在实际应用中,各个阶段确实存在一定重叠,而且每个阶段也都具备自身独特目标与具体内容,并且每阶段构建于前阶段基础之上,所以这几个阶段可谓是具备互相关联,建设出了生产单位应急管理全过程,该建设项目从可行性、基础设施、生产运行以及项目报废几个阶段上都可能出现事故,因此该管理体系包含了四个阶段,就是这四个阶段共同组成了体系的生命周期,所以建设应该管理体系,就必须要考虑到整个系统中各种应急事故的管理,要针对各个阶段制定出相应措施。通过有效措施调整及干预事故,进而得到预期的管理效果。同时应急管理体系还应该加强丰富和发展,整个管理周期要以管理为主、应急为辅作为主要思想,要让这条思想贯穿到整个生命周期上,确保应急技术能够有效履行日常管理功能。

3 生产单位建设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3.1 构成模式

生产单位的应急管理模式是各种应急管理要素依照内部联系共同形成有机整体,建设全面应急管理方法、方式以及经验,是整个管理体系构建之重要依据,属于一项重要工作,能够有效避免生产单位构建应急管理体系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还要确保应急管理系统具备配套性、系统性以及完整性。

事实上,生产单位的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系统过程,就必须要以整体安全规划作为指导进行建设,并且生产单位中设备、资金比较密集,一旦出现事故就会造成极为严重后果,所以就应该借助现代化技术构建综合性的应急平台,进而确保全面应急管理体系发挥真正效果,确保生产单位能够安全生产。本文所研究的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分成了引导层,业务层以及支撑层三个层次,其管理体系的框架图如下所示:

图2 全面应急管理体系

从上面框图中可以看出来,一个全面应急管理体系包含了生产单位系统的安全规划,还具备了生产单位中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从上面应急平台中就能够看出,通过三个保障生产单位应急工作顺利控制;并且该平台中还具备资源保障体系,属于一个实用、综合应急平台。从而可知,生产单位构建出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也是满足国家对应急管理体系要求的深化和发展。

3.2 构成模式

在全面应急管理体系中,各种要素不但要相对独立,也属于一个统一整体,各种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应急体系中安全规划属于统帅与灵魂,也是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之基础,只有将安全生产作为管理核心,那么其他各种要素才能够在该安全指导下逐步展开,同时安全规划还是其他各种要素的目的与结晶,当其他各种要素都成熟了,安全规划才能够切实可行,才能够真正展示出以人为本的安全规划。而应急管理行动指南就是应急预案体系,更是应急管理之基础。而体系中的法制、应急体制以及机制都是该管理体系管理工作组织保障,同时也是管理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中必须条件,而且更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与约束,而应急资源更是应急管理工作之人力与物资保障,通过应急平台确保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具备的现代化工具及手段,同时给其他各个要素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事实上,安全规划、应急制度以及应急预案体系属于生产单位应急管理建设之基础,该平台是构建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任何一个生产单位而言,做好安全措施是确保正常生产的基本保障,更是实现生产目标的基本条件。因此就必须要依据生产单位实况提出合理的建设方案,进而结合建设的特征及基本原则,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平台,确保该体系具备配套性、系统性以及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与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68-70.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范文7

   

1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理论基础

    1.1 宪政基础 宪政是以良宪为基础,民主为基石,法治为载体,人权实现为宗旨的一种政治理念、政治形态和政治过程,宪法至上是宪政最重要的标志,也是法治文明的核心和首要要求[1]。政府要在紧急状态应急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具有宪政上的法律基础。我国《宪法》第67条第20项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第80条规定了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有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权力。这充分说明了紧急状态下政府权力来源必须有法律依据。

    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方面,政府是应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对于涉及国家安全或经济发展的网络信息安全紧急事件,必须由政府统一协调指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尽快恢复网络的正常运行和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首先,政府有控制一般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演变为紧急或者危机事件的职责。在早期的计算机发展过程中,“应急”是单位保障计算机连续运营的重要举措。即使到现在,应急保障也是应用单位的工作重点。但是,在网络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之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互通中网络的一般性局部事件都可以快速演变为全局性的重大事件,使国家和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政府对此负有快速应对的职责。其次,政府有能力控制紧急事件和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网络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威胁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而采取的特殊对抗措施,必然要求储备关键技术设备和人、财、物的事前准备。只有政府才能有这样的实力,同时,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网络安全信息,可在关键时刻启动“可生存网络”,保障国家基础设施的连续运营。

    1.2 社会连带责任思想 社会连带责任思想定位于社会存在为统一整体,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社会连带关系,表明了人们在社会中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关注了人在社会中的合作与责任[2]。主张社会各方参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活动,正是强调了应急保障中的这种合作、责任思想。

    首先,网络空间强化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合作和责任。这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信息安全“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认为,在各国政府和企业越来越来依赖于超越国界的计算机网络时代,有必要在全球倡导和建立起一种“信息安全文化”,参与者应当履行网络安全责任,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及时对危害网络信息安全的紧急事件作出反应,不定期地评估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其次,网络安全威胁要求政府与社会成员之间合作。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政府应对紧急状态需要有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提倡社会力量参与网络应急保障工作,是政府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的新思路。以指挥命令为特征的狭隘行政观念,将被执政为民的现代行政理念所代替。按照社会连带责任思想中的“合作”精神,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配合,政府将难以在应急响应、检测预警中起主导作用,无法履行其对网络社会危机管理的职责。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指出,保护广泛分布的网络空间资源需要许多美国人的共同努力,仅仅依靠联邦政府无法充分保护美国的网络安全,应鼓励所有的美国人保护好自己的网络空间。联邦政府欢迎公共和私人机构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人员培训、激励劳动力,改善技术、确定脆弱性并提高恢复能力、交换信息、计划恢复运行等方面开展合作。

    1.3 权利平衡理念 从公法和私法的关系看,公法之设乃是为了实现私法的目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立法必须考虑到政府紧急权力对公民、单位私权益保护的积极方面,又要防止应急部门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时侵犯公民的私权利。解决冲突,寻求平衡,始终是对“法治文明”的积极追求。尽快恢复网络秩序,稳定社会则是应对紧急状态的最高目的。

    为了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因紧急状态的发生而被政府随意剥夺,许多国家宪法和国际人权文件都规定,即使是在紧急状态时期,一些最基本的人权,如生命权、语言权、宗教信仰权等也不得被限制,更不得被剥夺,这些规定都是防止政府随意滥用行政紧急权,而使公民失去不应当失去的权利[3]。如1976年1月3日生效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1953年9月3日生效的《欧洲人权公约》以及1969年11月22日在哥斯达黎加圣约翰城制定的《美洲人权公约》都规定在紧急状态下不得剥夺公民的某些基本权利。这些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人道待遇权、不受奴役的自由、不受有追溯力的法律的约束等。《美国人权公约》还规定不得中止保障公民家庭的权利、姓名的权利、国籍的权利和参加政府的权利。1976年国际法协会组织小组委员会专门研究在紧急状态下如何处理维护国家生存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关系,经过6年的研究,起草了《国际法协会紧急状态下人权准则巴黎最低标准》,为各国制定和调整紧急状态的法律提出了指导性的原则,通过规定实施紧急状态和行使紧急权力的基本条件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监督措施,以防止政府滥用紧急权力,最低限度地保障公民的权利。

   

2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

    所谓价值目标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或达到某种社会效果而进行的价值取舍和价值选择。它既反映了法律的根本目的,也是解释、执行和研究法律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人们都使各种价值准则适应当时的法学任务,并使它符合一定时间和地点的社会理想”。[4]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网络安全、提高网络紧急事件处理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二是确立以实现网络安全为最高价值目标的价值层次配置。

    2.1 安全价值 安全价值是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信息安全保障的主要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关键基础设施越来越依赖于复杂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这些基础设施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国家的控制系统。一旦网络空间突发紧急事件,将威胁国家的整体安全,其后果不堪设想。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经济发展潜力也部分地被网络安全风险所淹没,网络空间的脆弱性使得商事交易面临着严重的危险。有资料显示,金融业在灾难停机2天内所受损失为日营业额的50%,如果两个星期内无法恢复信息系统,75%的公司业务会被中止,43%的公司将再也无法开业[5]。

    安全价值反映了人们应对网络安全紧急状态的积极态度,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首先,在认识到网络脆弱性之后,人们不是拒绝、放弃网络技术给人类所带来的文明,而是积极地通过适当途径对网络技术中的风险加以认识和积极防御,并以此实现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其次,在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对网络空间高度依赖之后,应对网络紧急状态就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第三,网络的国际化进一步加剧了网络紧急状态的突发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网络恐怖活动、敌对势力集团的信息战威胁等等,使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过的安全威胁,应急因而成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经济价值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本质在于对网络紧急事件的快速响应,有效处理网络紧急事件,将事件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同时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效率价值主要是处理紧急事件的时间效率而非金钱效率,因为在网络空间,因系统遭受攻击等紧急事件造成的重要信息丢失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效率价值首先表现在对紧急事件的快速响应方面。快速应对紧急事件必须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构,保证政令畅通。其次,效率价值要求应急管理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预警检测、通报机制,分析安全信息,告警信息和制订预警预案,做到有备无患。同时,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机制。应急本质是一种信息对抗,对抗就是控制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对抗就是防御网络紧急事件的信息技术。因此,必须有先进的应急技术来提高紧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第三,效率价值要求赋予应急响应组织行政紧急权力,以控制损失,尽快恢复网络秩序。以尽快恢复秩序为目的对私权益进行的要干预是必要的。

    2.3 发展价值 发展价值是应对网络安全紧急状态的约束价值,是人们应对紧急状态这种非常态规则的限制思想,是正确认识发展与安全、效率之间关系的理性抉择。首先,根据心理学理论,企业长期处于应急状态,必然会影响发展,所以应急立法应当以“尽快结束紧急状态”为其基本原则,设计制度、建立机制。其次,对应急过程中的行政紧急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以防止行政紧急权力的滥用对重要领域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建立合理的紧急状态启动程序和终止程序,这对于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也至关重要。第三,对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征用、断开、责令停产停业等措施对公司、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应该给予相应的赔偿,以增加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度,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价值目标是一个由安全价值、经济价值和发展价值构成的有机体系。安全价值是核心,是首要目标,位于第一层次。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中安全价值的地位类似于法律制度中位阶最高的法律价值,它指导和贯穿整个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过程。在目标体系中,经济价值是第二价值目标,位于第二层次;发展价值是第三价值目标,位于第三层次。经济目标和发展目标必须服从于安全目标的要求,只能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考虑应急的效率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3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法律保障

    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理论基础出发,为实现网络信息安全应急机制的安全价值目标,笔者认为,法律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界定:

    3.1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体系是网络信息安全应急保障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法律实施的效果。根据国务院27号文的总体精神,文章认为,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应为一元化的两层结构。所谓一元化,是指国家应当建立应急协调机构,统一负责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所谓两层结构是指应当发挥行业和地方政府的优势,加强应急管理。

    a.国家应急协调机构及其职责。国家应急协调机构是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紧急状态应急的最高决策机构[6]。在美国,主要由国土安全部负责开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响应系统,对网络攻击进行分析,告警、处理部级重要事故,促进政府系统和私人部门基础设施的持续运行。在我国,国家应急协调机构为信息产业部互联网应急处理协调办公室。国家应急协调机构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协调制定和贯彻国家信息安全应急法律法规政策;协调国家应急响应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国家紧急状态下应急技术的攻关和开发;授权、终止国家和区域性的紧急状态命令。

    b.行业应急管理部门及其职责。行业应急管理部门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授予的职权,建立行业内网络应急管理的部门,如军队可以分兵种建立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国务院可以按照行政职权的不同分别建立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共中央和政协系统也可以建立各自应急管理体系。行业应急管理部门依法对管辖的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紧急状态进行管理。

    行业应急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应当包括: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政策和法律;实施行业应急响应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在行业内部建立应急预警和检测体系,建立预警网络平台,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对行业内重要部门有关危害网络安全的警告;组织协调行业应急响应工作。

    c.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地方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其辖区内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在美国,新墨西哥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nmciac)就是一个私人-公共部门的合作机构,它的建立最初是为了商业团体、工业、教育机构、联邦调查局(fbi)、新墨西哥州政府和其他联邦、州和地方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换,以确保对新墨西哥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nmciac致力于研究威胁、脆弱性和对策,还针对基础设施攻击、非法系统入侵以及可能影响nmciac成员组织和普通民众的那些因素所采取的各种响应进行研究。

    3.2 建立准确、快速的预警检测机制 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警、检测和通报机制,成为实际处理突发事件成功的关键。网络信息安全应急的目的就是要预防网络安全紧急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将紧急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建立常设的预警机构,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各种情报信息,把握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动态,才能对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最终才能打赢应急这场仗。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指出,在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检测预警机制的建设上,将网络告警与信息网从联邦政府网络检测中心扩展到联邦政府的网络运行中心和私人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分析中心,为政府部门和产业界提供了一个共享网络告警信息的专用、安全通信网络,以支持国土安全部在网络空间危机管理中的协调。这种建立统一平台、共享网络告警信息的做法对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笔者认为,一个完善的预警检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能够对重大基础设施攻击发出预警的国家中心,各个部门还应该建立事前收集掌握各种紧急状态信息的检测判定和应急响应的日常机构。同时,建立自己的网络监测平台,连入cncert/cc的监测平台,实现信息共享。b.各级政府、行业应急部门及其社会性的应急部门要制定预防网络安全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事件发生后的影响程度(时间长短、业务范围、地域范围等因素)制定不同的预案。要对应急预案进行测试和演练,不演练和改进,所有好的预案都等于零。c.建立统一的网络安全紧急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及时准确地收集掌握各种深层次、前瞻性的情报信息,及时把握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动态。d.对预警、检测规定法律责任。

    3.3 明确应急过程中的行政紧急权力的限制和法律救济机制 为了应对紧急状态,临时剥夺某些公民、单位的私权益,是各国应急法的普遍实践。行政紧急权力是一种必要的权利,但又是一种最为危险的权利,这些权利一旦滥用,社会就会出现新的混乱。关闭网络、封堵部分网络路由,征用关键通信设施、监控电子通信等等应急措施可能将引发行政紧急权力与私权益之间的冲突,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国家命运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

    a.严格界定紧急状态的定义及其分级。为了防止政府随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随意启动行政紧急权力,同时也为了防止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消极不作为,有必要通过法律界定紧急状态的定义。一般认为,网络信息安全紧急状态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计算机系统本身故障、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违规(违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蠕虫及网络恶意攻击等因素引起的,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的危机状态[7]。同时,根据紧急状态涉及范围的大小、影响程度的严重与否,对紧急状态的启动进行分级管理。

    b.明确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主体。紧急状态是否形成危险以及危险的程度,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为了减少紧急状态确认的随意性,增加宣告的权威性和认同感,紧急状态的宣布主体必须是法定的权威机关。

    c.对行使行政紧急权力的具体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不但要规定启动行政紧急权的程序,而且还要规定撤销紧急状态的程序,以及发生与公民隐私权冲突情况下的处理程序。同时要确保对紧急事实和危险程度判断的准确性,建立制约机制以防止权利的滥用。

    d.建立首席信息安全官(cio)制度,确保对私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e.确定私权保护的最低标准。政府活动的底线就是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即使是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也不得随意克减基本人权,否则就很容易放纵国家权利机关滥用行政紧急权利。

    f.明确规定应急主管机关在紧急状态下的职责和义务,防止渎职和失职现象。为防止在关键时刻出现渎职和失职情况,法律必须明确规定应急主管机关的具体职责,为渎职和失职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并建立有效的责任监督和追究机制。

    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美国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v1.o要求,国家计划中所有的提议要与现有的隐私期望完全一致,要求每年召开一次关于计算机安全、公民自由和公民权利的公-私讨论会,以确保国家计划的执行者始终关注公民的自由。政府检查公民计算机或电子通信的任何举动必须与现有法律如《电子通信隐私法案》相一致。

    在紧急状态得到控制后,应急计划的启动者应当终止紧急状态的命令,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结束紧急状态意味着被暂时剥夺的私权益将得到恢复。网络紧急状态终止后,国家基础设施运营部门应当向国家应急协调机构、行业和地方应急管理机构提交详细的应急响应报告,行业和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向国家应急协调机构提交应急管理工作的总结报告。对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征用、责令停产停业等措施对公司、企业或个人财产造成损失,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应该给予相应的赔偿,对补偿的标准要予以明确的规定。要明确规定受害人获得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的途径。

    法律救济始终是各部门法律不可欠缺的重要环节。没有救济规定的法律是不完整的法律。如法国《紧急状态法》就规定,凡依法受到紧急处置措施羁束的人,可以要求撤销该措施。韩国《戒严法》也规定,从宣布“非常戒严”时起,戒严司令官掌管戒严区域内的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在“非常戒严”地区,戒严司令官在不得已时,可在“非常地区”破坏或烧毁国民财产,但必须在事后对造成的损失进行适当的赔偿。

    3.4 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 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需要装备先进技术,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应急本质是一种信息对抗。控制紧急状态的恶性发展,对抗就是防御网络恐怖突发事件的信息技术,因此,应急不能仅依靠管理,必须具有先进的应急技术。但是依赖进口,将无法摆脱应急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国家必须化大力气,扭转被动局面,关键应急技术的自主研究是我们掌握网络信息安全主动权的根本出路。美国信息系统保护国家计划v1.o规定,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人员的培训方面,由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来领导,并与各机构和私营部门合作来进行技术开发。

    建立应急技术储备的法律保障首先要明确国家对关键应急技术研究的责任,以及应急响应的经费保障问题;其次,要明确调动民间资本展开应急技术研究的范围,以及国家、社会采购、征用的条件;第三,要明确应急技术市场化的管制方式和控制环节;第四,对必要引进的国外应急产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控制力度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第五,国家要进行财政预算,对应急技术开发支持;第六,要在一定的限度内加强国际间的应急技术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商继政,傅华.“宪政概念辨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2 郑尚元.社会法的存在与社会法理论探索.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3)

    3 江必新.紧急状态与行政法治.中国法学,2004;(2)

    4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范文8

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持续抓好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的发扬传承、巩固创新,重点突出组织保障、理论引领、素质提升、载体建设和建章立制,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现报告如下:

一、文明创建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局党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加强机关建设、提升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摆上议事日程,与应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实现了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共同推进。健全组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其他分管领导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四级调研员王延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抽调骨干承担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具体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指挥、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办公室组织协调、各科室各司其职、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调度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应急管理微信、微博、宣传栏、应急管理信息等,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文明创建总体部署、推广典型经验,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文明创建氛围。

(二)强化六项建设,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一是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学习制度并贯彻执行,不断加强对系列重要讲话、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党章》以及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二是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突出主题,积极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围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组织开展推荐“好人好事线索”活动。利用“七·一”、“八·一”、“十·一”等纪念日,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员工参与文明志愿者活动,大力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三是强化作风建设,提升应急管理部门形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深入基层一线抓监管、搞调研,以作风转变的新成效推动常态下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四是强化廉政建设,促进干部廉洁自律。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根据职责分工,把党风廉政建设要求融入各自工作,层层签订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承诺书;继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各科室单位联动作用,促进任务全面落实;定期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汇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全力推进全局队伍建设上水平。五是强化制度建设,推动工作规范开展。围绕省级文明单位目标,完善了机关学习、会议、日常管理、业务工作、党风廉政、行政效能监察等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干部推荐使用的重要依据。六是强化团队建设,提升个人能力。动员全局同志利用工作之余学习、思考,定期召开集体学习会议,互相交流心得,相互碰撞思想。

(三)突出工作重点,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一是高起点布局,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市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办法》,明确安全生产重点,细化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职责。制定安委会、专委会、安办规则细则,增设巡查督查室,发挥安办督导职能,推动各单位履职尽责。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今年已召开4次安委会扩大会议部署重点工作。党政班子成员定期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安全。在39个部门增设或加挂安全生产管理科,配齐95名管理人员,为21个镇街应急办新调配42名事业编专职人员。邀请省、市专家领导对应急系统集中授课培训,同步开展12批次为期一年共84名镇街执法骨干来局轮岗培训,确保安全生产有人干、人会干。二是高质量推进,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创新构建“1+2+16”三年行动框架,打造15个专业安委会和1个重点部门总体负责、责任部门全力配合的工作模式,形成“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全局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建成“调度通报、专题会议、工作督办、督查巡查、正向激励”五项机制和“问题隐患、制度措施”两个清单,推动三年行动走深走实。紧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这个关键,做到企业建清单、镇街建台账、市级建制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筹办4次双体系现场观摩会、1次集中培训班和3期网上视频培训,有序推进250家企业按期完成创建任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73家双体系运行不正常的企业进行“一企一策”帮扶,迅速提升双体系运行水平。三是高效率实施,严防非生产类事故。狠抓防未成年人溺水。加大水域周边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语的维护保养和巡查力度,对全市水域进行全面摸排。制作防溺水宣传片在各中小学播放,印制《珍爱生命,严防溺水》挂图5万余份,张贴到所有中小学每一间教室。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无缝联防机制,形成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实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狠抓冬季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宣传。印制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宣传彩页8万份、明白纸30万张,逐家逐户上门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张贴海报、悬挂条幅等多种形式,宣传防范常识。

(四)履行社会责任,倡树文明新风。积极响应市文明委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建立市应急管理局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文明使者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双报到活动,投资10万余元为德馨社区建立社区安全宣传阵地。积极开展扶危帮困活动。领导干部每季度到帮包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每月联系一次。领导带队到局驻村“第一书记”联系帮扶点走访慰问。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每逢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政治活动及重要节庆日、纪念日,都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积极参加全市机关运动会、登山比赛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创建形式和载体还不够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多满足于完成硬性要求,形式和载体还不够丰富。

(二)文明创建的内涵与水准有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实际工作结合还不够密切,内涵与水准还不够高。

三、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范文9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oshiren078”为你整理了这篇2019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9年度应急管理局工作总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金平湖新崛起乘风破浪之年,是应急管理部门机构改革履职开局之年。一年来,市应急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边组建、边应急、边防范,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建设“除患必先、救援最前、应急为民”的平湖应急铁军,为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提供坚强的应急管理保障。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不含生产经营性火灾)25起、死亡13人,同比分别下降39.02%、38.1%。防台防汛工作做到不死人、不伤人、少损失。获得嘉兴市平安建设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服务保障工作突出贡献集体、防御“利奇马”工作集体二等功等荣誉。

一、强化责任落实,守住“大安全”基本盘

(一)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发挥安委办统筹协调作用,科学设置安全生产考核项目,制订个性化安全生产责任书,有效推进“三个必须”、“谁主管,谁负责”以及“1+X”责任体系落实。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安委办联席会议,三次召开事故现场会,通报问题,研判形势,部署工作。创新“清单式”工作法,实行工作“清单式”交办,隐患“清单式”治理,问题“清单式”督查,实现工作闭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时段,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扎实开展春节前后、“两会”期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三类园区”“三类企业”“三类设施”及高空液体储存装置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一步深化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作战室“四化一室”工作模式,推进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七个一”标准化建设,建成“七个一”标准化企业397家,完成目标任务的348.2%。完善平湖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上线化工企业特殊作业“云监管”等系统,初步形成企业主体、平台汇总、政府监管、社会参与的安全生产数字化监管长效机制。平台注册使用企业2481家,安全生产绩效评价A类企业1049家、B类152家,同比分别上升1842.6%、533.3%;累计上报隐患76517个,完成整改76397个,整改率99.8%。完成工矿商贸企业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销号8处。规范社会化服务市场秩序,强化服务质量监管,累计1158家企业购买社会化服务。

(二)突出危化监管“重中之重”。开展危化品安全风险精准化排查治理,企业每日承诺率达到100%。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开展危险化学品领域大检查大整治,编制隐患清单和整改清单,实施闭环管理。关闭园区外危化品生产企业2家。按照“一隐患一专班一方案一时限”要求,完成嘉市级挂牌督办危化品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销号4处。推进化工园区“五个一体化”建设,独山港智慧园区管理中心、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和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智慧园区应急指挥室先后建成启用,实现对园区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的监管控制。开展全市医药化工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深度排查,督促企业整改危化品使用环节隐患35处。开展使用危险化学品工贸企业摸底工作,累计录入省危险化学品监管平台企业428家,超额完成嘉兴考核目标。出台《平湖市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专家咨询决策规定》,严把化工企业准入。优化“最多跑一次”,扩大即办件事项范围,实现办事时限比法定时间压缩50%以上,受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设立、设计审查、危化品经营许可换发(变更)、重大危险源备案、烟花爆竹许可等143项。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办结事项8个。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协助完成巴斯夫凯密特尔、湛新等重大外资项目报批。

(三)从严开展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原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编制办法》,结合监管权限、执法人数、技术装备、经费保障和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状况实际,制订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健全“双随机”抽查机制,实施告知式执法机制,推行全员执法、联合执法、委托执法,深入开展监管执法行动,提前并超额完成年度执法检查任务。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事故类案件立案6起,罚款111.98万元,对3起事故的3名直接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非事故类案件立案69起,罚款57.49万元。依法依规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典型案例曝光力度,累计曝光6批次42起。狠抓大庆期间安全生产保障工作,落实严防严控严管措施。

二、完善机制体系,提升“大应急”统筹力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调整市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成员,厘清市防指、市减灾委等议事机构职能,明确应急管理与水利、自然资源、科技、气象等部门职责分工,建立信息共享和部门会商工作制度,探索建立统一指挥、统筹协调的应急管理机制,实现防灾减灾工作平稳过渡。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建成我市应急指挥平台一期,完成多部门数据对接,基本形成覆盖公安、消防、交通运输、水利、生态环境、气象等部门的应急指挥网络。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发送系统数据库,及时更新危房、渔船、责任人、抢险队伍、水利工程、避灾场所等数据信息。强化应急管理区域联动,与上海金山区达成“毗邻党建”引领应急管理区域联动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指导市安全生产技术协会与上海市健康安全环境研究会签署合作协议,实现应急管理互联互通。

(二)有序开展防汛防台工作。树立早部署、早排查、早整改理念,坚持做最充分的准备、落实最严密的措施,第一时间梳理明确市、镇、村三级基层防汛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并向社会公示;第一时间召开防汛工作会议、海塘联防会议,部署开展年度防汛防台检查暨隐患大排查工作;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防汛实地检查,查问题、督整改,确保所有问题整改在汛期之前。加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梳理各类网格责任人1468人。第一时间进岗到位,全面部署落实防御措施,取得防御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第18号台风“米娜”的全面胜利。

(三)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全市预案体系更新,结合我市当前实际,修订完善《平湖市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平湖市防汛防台抗旱预案》等专项预案,组织开展各类应急专项预案编修工作,有效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扎实做好春节、清明、五一等节假日和非防火期森林防火工作,深入开展督导检查,推进防火通道可燃物清理、防火隔离带修筑、野外用火整治、消防基础设施配置等工作。深入开展自然灾害情况摸底,对台风、洪涝灾害、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开展风险评估和减灾能力调查,顺利完成嘉兴市试点示范项目,为全省全面开展自然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减灾能力调查提供了经验。

三、强化基层基础,有效提高“大减灾”防控力

(一)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深入开展应急救援力量摸底,建立全市161支应急救援队伍、2231名救援人员和应急物资信息清单。积极培育民间救援力量,制定《平湖市社会救援力量培育规范(暂行)办法》,扶持培育曙光、景舟、森科、凯港等6支应急救援队伍。强化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水平建设,面向企业、社会应急抢险人员,开展水上救援等业务培训。全年指导举办危化品道路事故、水上事故和海塘防御超标准风暴潮等应急救援演练42次,初步形成领域互补、专兼协作、覆盖全面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二)提高避灾应急能力。开展抽查摸底,对避灾场所选址、警示牌、转移线路、物资储备等实施改造提升,完成134个(22个镇级,112个村级)避灾场所建设。有序推进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完成38个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任务,超额完成省政府实事项目建设任务,完成率111%。在防御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第18号台风“米娜”期间,转移安置18698人次。

(三)加大安全宣教力度。春节后开工期间,会同总工会组织开展企业“开工第一课”公益活动,为企业授课553场,受益职工34900余人。根据生产经营单位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全年开展培训109场、9662人,创历史新高。举办市委主体班次应急管理专题研讨班,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水平和意识。积极构建大应急宣传“中央厨房”,发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国际防灾减灾日等牵引作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建成市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示范基地1个、安全文化单位50个,印发《公众防灾减灾应急手册》,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切实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意识。

四、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一)坚持建章立制。聚焦改革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按照年初既定的工作要点,明确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间表、路线图,顺利完成人员转隶、职能衔接等工作。完成党支部、工会换届。制定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各项工作任务。狠抓市委巡察发现的7个方面19个问题整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