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集锦9篇

时间:2023-07-30 10:17:57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 农业经济 管理体系 应用 措施

前言:

社会主义和谐秩序维持的重点便是处理好三农问题,须知现代农业的核心特征便是信息和市场化,如今在农业可持续管理项目中已经得到全面贯穿。在此类背景下,我国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管理应用投入支持力度,令不同区域专属农产品种植供应效率和单位农民收入得以大幅度提升,为今后农村和社会安定繁荣建设,灌输应有的支持辅助动力。

一、农业经济控制信息化改革的内涵机理论述

在信息时代作用下,农业经济管理需要集中一切技术手段进行实际生产环节投入控制,令既有农产品种植生产实效得以系统化改善,为今后农业经济效益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至于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的相关内容将细化为:

(一)农业科技教育的信息化

农业发展始终需要借助专业人才力量,因此今后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令他们愿意为农业科技教育奋斗终身,保证不同区域农民文化素质和知识应用水准的同步提升结果,全程结合创新型技术、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生产投入支持,保证农业生产水准得以有机化改善。

(二)农业实际生产辅助要素的信息化

农业的生产需要各项生产要素的支持辅助,如水资源、土地、空气、光照等要素,针对以上要素进行信息化改造,主要就是灵活化发挥他们彼此之间的协调功效,覆盖落实更加富有实效性的整改方案,为今后农业可持续生产和创新前景绽放,集聚适应实力。

(三)农业市场管理的信息化

主要就是维持农业市场信息传输通道的流畅性,保证农民能够更为清晰动态化地掌握最新市场信息,并且以其作为导向媒介,进行对应农产品系统化种植和市场销售。再就是农业市场信息化改造,要集中凸显农业控制的先进性地位,凭借最新技术设施带动对应生产管理程序创新进度,为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相信在各类创新型生产信息集中辅助作用下,农业生产模式会变得愈加便利快捷,使得今后生产力得以稳固提升。

二、针对我国现代农业经济进行信息化改革应用的策略内容解析

(一)信息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修缮,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的有机贯彻

农业经济服务体系的缺陷问题,将会直接产生农产品买卖困难结果,不单单令资源和农民经济成本产生严重损失危机,同时会令市场秩序处于严重紊乱局势。而结合信息化技术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修缮,可以更加便利快捷地推动农企合作进程,令特定产品在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为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多元化销售模式覆盖落实,奠定基础。

(二)快速将传统型农业改良发展成为知识型农业

所谓传统农业,实质上便是资源型农业,其不管是在生产管理模式或是信息化操作技术方面,都和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诉求产生强烈冲突迹象。相比之下,知识型农业主张利用各类先进知识和技术设施,进行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活动监督指导,使得以往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创新修整。现阶段我国传统农业模式始终不能根除,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知识型农业机制过渡转化,已经是势在必行。

(三)培养农民信息化专业操作技能

农民始终是农村核心生产者,如若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欠缺,单纯依靠以往经验进行农业生产,必将不利于今后农村产业化运营机制的开放。人才是农业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要做的,便是不断加大农业信息化教育投入力度,有效率地培养并供应技能应用型农业人才;同时,配合各类渠道进行农民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引导,令他们逐渐产生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态度,愿意主动地结合信息化操作手段进行农业发展前景系统化带动。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本身系统性较强,需要相关机构予以大力支持配合,长此以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才能顺利贯彻落实。如今我国要做的,便是主动强化农业信息管理中的技术应用实效,使得农业理论和科技快速地融合到实际生产工序之中,为今后人民工作压力舒缓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便利支持性条件,最终维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协调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陈艺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02):123-136.

[2]温翠青.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6,16(02):145-168.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机构;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F620 [文献标识码] B

目前,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并且还在稳定、高速的发展之中,互谅网不仅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有效的信息与知识,还能够帮助一些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高的收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意识到互联网金融下自身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局势,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自身的不足,要正视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利用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依据互联网金融的潮流努力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争取早日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壮大自己。

一、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机遇

现阶段,互联网的发展遍及世界各地以及渗入到各个企业之中,每个国家对互联网的发展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我国也大力支持发展互联网行业,并且要将互联网与各个企业的发展相关联起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收益。其中,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现阶段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好的发展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例如,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我国总理曾指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由此可见,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样,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目前发展缓慢,面临的问题也相对较多,需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管理者抓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机遇,抓紧时间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努力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互联网为金融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断拓展市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还能够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日趋国际化。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的转型已势在必得,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转型也不容忽视,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能够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群众,使金融机构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二)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与经营模式,对于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完善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首先,传统金融机构的实体网点逐渐会被互联网中虚拟的网络网点所替代;其次,广大群众在传统的金融机构中办理业务所消耗的时间相对较多,互联网金融灵活性相对较高,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趋向于互联网金融,导致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然后,互联网金融还能够有效的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最后,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分析比较全面且比较直观,能够有效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有着很多的机遇,但是这些机遇同时又是不小的挑战,需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现自身的问题,改善自身问题,并且乐于接受互联网金融给自身带来的冲击与挑战,逐渐把冲击与挑战转变为自身发展的条件与动力。

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发展面临着几个问题。首先是传统的经营模式与发展理念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应用与实施,有可能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水平以及企业利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业务主要是资金相关的业务,产品相对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其次,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较低,给客户造成了比较差的体验,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风险的控制,一般的业务只需简单的验证即可完成。最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对的客户大多数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线下客户,很多客户对互联网一无所知,严重影响了互联网金融的推广与应用,阻碍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总之,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需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普及互联网金融的知识,熟练掌握互联网金融的技巧,帮助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壮大。

二、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中小机构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模式,受传统的经营体制影响较为严重,阻碍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普遍金融机构互相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还没有出现在全国的金融信息系统中来,信息技术的投入较其他金融机构比较相对较少,并且缺乏一定的高技术的金融管理者,在信息技术深入的过程中,每个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各自为阵,没有集中财力致力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资金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低,掌握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而且相关的管理人员缺乏对信息系统建设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完善信息系统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积极影响,只是一味的维持现状,认为建设信息系统可有可无,久而久之,信息掌握不够全面,落后于其他金融机构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但是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实行相对较为困难。因为,农村中小金融的客户群体大多数周边的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低,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少之又少,近乎为零,大部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保持着一个警戒的状态,部分居民处在半信半疑的状态,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很难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开展来,给我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的难题。

(二)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能力较差

近些年来,虽然我过农村中下金融机构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相关的扶植政策使得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较从前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产品创新能力相对来说较差,对客户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效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较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在经营模式与经营理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全,信用工具的使用不够创新,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了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我国一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虽然在一个产品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与创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推广使用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甚至有的金融机构在创新出新的金融产品之后并没有进行推广销售,而且与以往一样进行着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等的低级业务。另外,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进行一般的金融业务时用到的互联网也比较少,目前社会上互联网广泛应用,金融机构应顺应时势,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在一般业务中互联网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与企业效益。

(三)现阶段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缺乏信息时代的金融人才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通过互联网获取了自己需要的信息以及各方面的知识,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虽然已初步使用互联网来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以及结算等,但是信息化的建设还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信息时代的金融人才,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当今世界,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拥有高技术人才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还能够提高企业的收益以及抗风险能力。但是,目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缺乏一定的金融人才储备,现阶段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学识较浅薄,学历相对来说比较低下,还存在高中毕业就从事工作的职工,并且年龄普遍偏高,缺乏拥有活力的年轻员工,导致工作起来积极性不高,较为消极。另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缺乏信息时代的金融人才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金融产品的创新,整体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产品缺乏吸引力,导致企业吸引力急剧下降。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金融机构聘请、培养高技术的金融人才,帮助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三、互联网金融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策略

(一)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模式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想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获取更大的效益,取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模式,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取得发展做好铺垫。信息化建设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改变传统的业务操作手段,进行互联网操作,融入到全国性的信息系统中去;另一方面,某一地区的金融机构要相互关联合作,集中资金研究信息技术,吸引更多的客户,获得更高的利益。另外,首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还要改善内部的治理环境,创新发展模式,相关管理者要研究出适合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方针,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次,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学习国内外发展较好金融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与创新理念,学习其他金融机构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改善自身,适应时代的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学习、整合信息技术,将其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来,提高业务水平;最后,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大数据,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发挥这个大数据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为其提供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务,提高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整体效益。

(二)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进行必要的产品创新,还可以建立电商平台。目前,已经有很多金融机构自主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因为,金融机构在与互联网进行合作时,很难获得原始的交易数据,使得金融机构的一些工作难以开展,自主建立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交易来积累原始数据。现阶段,各大商场内部都有各大银行的平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认真对这种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模式进行研究,为数据积累做好基础。除此之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还要优化网上银行的功能,网上银行目前已经被大多数客户所接受与使用,所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优势来拓展网上银行的业务,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使各项操作更加便捷、简单,还要根据不同客户研究出差异性较强的金融产品,丰富产品的种类,吸引更多的客户。金融服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中下金融机构可以围绕着各大社交平台来开发金融服务,社交平台人数众多并且各个客户群体都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交平台的潜力,可以通过微信、QQ以及新浪微博来进行产品的宣传、营销等。还可以通过各类的社交平台创新出新的产品,例如在各类平台上进行支付、转账以及银行卡信息查询等等服务。

(三)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创新服务理念

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一席之地,就必要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创新服务理念。优秀的金融人才能够帮助企业改变经营模式,取得更好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创新各种产品,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获得更高的利益。另外,创新服务理念要明确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宗旨,以客户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进行不断的创新、改造,使金融机构的客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社会地位。

四、结论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越来越深入到各个企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抓紧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改善自身的不足,进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与互联网金融早日接轨,以积极饱满的态度来适应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模式,争取早日实现转型,取得更高的利益。

[参 考 文 献]

[1]刘晓卿.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9):19-20

[2]柯毅强,郑路远.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对策略探析――以德清农商银行为例[J].浙江金融,2015(6):62-65

[3]叶万全.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5(29):84-86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3

计算机现在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和生活中,在这种计算机资源的广泛分布下也催生了情景感知技术。情景感知技术是对信息的处理技术,而物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丰富性,情景感知技术利用物联网的特点为用户提供服务。2000年在全国各省、市成立的农业科技园区,就是代表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将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之中去,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搭建先进智能科技的致富平台。

1情景感知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分析

情景感知技术在农业物联网的应用主要以情景感知计算为主,而情景感知计算又包括数据的获取、处理以及提供服务三个部分。本文以玉米的生长过程为例进行监测。首先进行数据的获取,在这一环节需要在田间装置各种湿度、温度、光照的传感器以及视频监控设备,并采用网络传输的方式把监测的实时数据进行传输;在信息处理环节,要把之前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识别并进行有用信息的提取,并将这些信息结合玉米生长的模型进行适应性的分析。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的信息收集,大多是视频数据以及图像信息,这就需要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将收集到的视频、图像信息转化为语义理解,以此来分析玉米的具体长势,具体包括株高、整齐度、株行距等参数。最后就是将这些信息建立综合计算模式来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2情景感知技术的应用论述

2.1三维数据场和农业科学计算可视化

目前,在农业领域发展中,科学研究正在逐步向数字化、信息化方面进行转变,农业科研机构已经构建起农业科研发展环境,尤其是在大数据发展形式下,农业物联网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为展开农业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数据,同时以数据为中心农业科研模式体系也在发展中,农业科学计算作为数字化农业科研发展中心,可视化作为计算科学的主要趋势,所以三维数据与农业科研计算可视化将会成为农业物联网感知情感与计算的主要发展形式。环境和作物作为科学计算和三维数据场所包括的两个对象。一方面,从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方面来讲,在采集过程中,主要采集土壤、光照、气候等各方面的信息,在一般状况下,传感器是以特殊形式展开设置的,所以根据其设置状况,与有关模型发展体系相结合,能够实现二维数据场的可视化。另一方面,根据农作物发展自身来讲,很多技术手段为支持农作物性状信息以及获取微观组织信息模式,也为农作物自身的三维数据发展提供基本信息保障。

2.2认知、感知的一体化

随着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的快速发展,农业物联网的情境感知也得到了发展,传统的信息处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采集传统信息与处理模式是对感知环节展开的,在采集数据过程中和处理数据过程中,主要包括视频图像、气候环境、遥感影像等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感知,但是根据在解析感知信息时以及认知信息时仍然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对认识环境这一环节需产生很大的作用和需求,在这一环节中,也会不同程度上推进感知信息认知环节的发展,主要包括科学计算、理解语义、融合信息、分析数据、知识转型等等方面上,可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与数据之间的转换。在采集物联网数据和传输数据中以及处理信息中,需要使感知体系与认知体系有效结合,从农业生产管理等工作中,可建立起数据准确性高、信息反馈机制强等机制。所以,需要以感知数据作为基础条件,以三维可视化物环境模型和数字化形式作为主要载体,实现感知与认知统一协调计算发展模式。

2.3网络三维交互式服务

从现代农业发展角度来讲,定位功能不但限制在生产环节上,而且还需要体现在农业园区、农业会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生态旅游、娱乐休闲等等服务上,尤其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这方面上的需求更大。提高网络的访问数量是为实现农业有关产品服务和技术的应用目标提供了保障体系,在网络上发展起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应用程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网络三维交互的综合服务形式,俨然已经成为农业物联网情境的计算发展形式,也是对上文所讲的三维数据模型的融合以及植物数字为基本核心的综合计算统一应用。为依据网络三维交互的果树生产过程中仿真应用服务管理界面,此系统是以农业物联网情境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支点,对玉米真实环境的增长作为感知信息,实现网络三维的互动和展示。根据三维网络实景交互状况,在不同程度上为消费人员建设起在线虚拟环境,主要包括农事体验、认种认养、虚拟漫游等典型代表服务,这样可加强农业综合服务功能,同时也能提升农业的价值,推进农业快速转型。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金融机构;转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5)12-0050-05

当前,“互联网+”方兴未艾,从国家决策层到具体的市场实践主体,都在密切关注并积极推动其发展。“互联网+农村金融”是未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加快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向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而又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的深刻变革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对信息的整合,打破了传统金融模式在时间、空间、成本等方面的约束,对创新金融模式、完善金融市场、推动金融结构性改革具有积极意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模式加快进行重构整合,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①

1.市场主体多元化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互联网延伸到哪里,金融服务就拓展到哪里。同时,网上金融业务低廉的成本也刺激了市场的神经,一些互联网大鳄开始借助互联网涉足金融业务。2014年,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投资100亿元布局农村金融,面向农村开展支付、微贷、理财等金融服务。②由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等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将农村用户作为三大目标客户群体之一,着力开展农村金融业务。京东金融与格来珉中国合作,运用众筹平台推动格莱珉中国业务开展,主要在农民小额贷款、消费贷款和创业贷款等方面开展业务。2015年3月,哈尔滨银行推出了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客户的手机银行――“农金手机银行”,将涉农特色业务内置其中,农户可直接通过手机银行提交贷款申请,免费还贷,实现随贷随还。③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互联网企业及其旗下的金融机构,迅速进入农村市场开展金融业务,农村金融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

2.市场竞争白热化

“互联网+”时代,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各路商业金融资本厉兵秣马,纷纷使出自己的“杀手锏”,深耕农村金融市场。一是国有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农信社开始依托网上银行提供涉农信贷业

收稿日期:2015-11-15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机制再造与风险防范研究――基于河南20个县的调查”(2012CJJ058)。

作者简介:唐晓旺,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州450002)。

务。如农业银行面向农民推出“惠农卡”,提供小额信贷服务;一些信用社、农商行也借助电商平台提供在线支付服务。二是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大量涌入农村金融市场。近年来,随着国家逐步放宽金融市场准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机构相继成立。这些金融机构纷纷看好农村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投巨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金融服务。三是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借助于互联网提供涉农信贷。这些民间借贷机构以其灵活性、便捷性,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3.客户群体分散化

从客户群体看,互联网金融定位于“长尾”群体,颠覆了银行“二八”法则,奠定了以零售业务为主的特征。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降低了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和信息透明度,而便捷的渠道、低门槛的准入和人性化的操作,使得客户面快速无限延伸,并形成了独特的需求方规模经济。④如阿里巴巴推出的理财工具――余额宝的人均投资额度不到2000元,但其总规模可能超过四大银行的总和;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京东商城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助于电商平台提供的消费信贷每笔大多几十元,但一天的总规模却能达到大型银行一年的消费信贷量。此外,从客户的年龄层次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日益覆盖所有年龄层次,而不单是80后、90后群体,这也决定着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向所有年龄层次客户分散。对传统农村金融机构而言,“互联网+”背景下,客户分流的影响将愈发凸显,留住老客户和拓展新客户的难度都将越来越大。

4.业务办理智能化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也是信息科技与金融不断融合创新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具有信息、成本、效率方面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以网络的方式提供。在“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大量涌向农村市场,这些公司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网上支付业务,为客户提供便捷、快速的金融支付服务。目前,很多互联网银行开始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存贷款服务。如浦发银行提供的“浦银点贷”业务,可以通过互联网全程在线办理贷款业务,智能化水平非常高。就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科技水平,提高业务办理的智能化程度,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与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扎根农村、服务三农、贴近百姓的优势,也有资金规模小、科技水平低、员工素质差等先天的劣势。

1.主要的优势

第一,点多面广,贴近农民。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遍布城乡,深入农村,贴近乡土,在信息同步和对称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机构长期扎根农村积累的信任感和具体经验知识,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背景下,许多农村金融机构适应农民的需要,纷纷开展线上业务,提供在线金融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经营灵活,政策倾斜。农村金融机构大多是小微金融机构,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国家在存款准备金率、经营范围、业务品种、税收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农村金融机构一定的倾斜。在此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在利率定价上有较大的自,在信贷审批和决策流程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一特点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尤为重要,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轻装上阵、灵活经营,在互联网上赢得相对竞争优势。

第三,客户众多,潜力巨大。农村金融机构与其所服务的农村客户的感情联系十分密切,积累了具有较高认知度和忠诚度的庞大客户群。在县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步涌现出经济效益较好、市场前景广阔、注重社会信誉的高端客户群体,这一群体很容易转化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互联网+”背景下,这些潜在的客户群将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宝贵资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耕耘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

2.存在的不足

第一,科技手段相对落后。“互联网+”背景下,金融业务的开展主要依托网络进行,金融业务的提供需要信息系统及金融机具的支撑。目前,受制于资金实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系统相对落后,仍然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系统的不统一,影响着客户体验和跨区域客户发展,也不利于对数据进行实时整体分析。此外,农村金融机构在硬件配置、结算手段等方面对科技的运用还有待加强。很多农村金融机构还未开发出微信银行、网上贷款、网上商城等系统平台,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客户体验性较差,系统没有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形势下处于劣势。

第二,客户层次相对较低。“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的很多业务将通过互联网以线上的形式开展。目前,由于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广大农民对新兴电子产品认识度和掌握度偏低,无法理解和操作复杂的软件程序,制约着农民通过互联网金融办理有关业务。在很多地区,农村金融机构拥有的大量客户群体多是线下客户,居民对于存折的接受程度优于银行卡,也限制了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第三,产品创新能力较弱。“互联网+”模式下的在线金融业务,操作上更加注重便捷性,往往只需简单的验证即可完成。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经营形式、金融产品等方面的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农村金融机构推出金融产品时仍采用传统的风控防控手段,需要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资信证明,影响了客户体验。虽然有些金融机构推出了惠农卡等金融创新产品,但这些创新业务所占比重较小,对金融机构的贡献较少。

第四,人才储备依然不足。互联网金融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员工具备互联网技术以及金融数据量化分析、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建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人才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工作环境与薪酬缺乏吸引力,工作压力大,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动频繁,缺乏高素质、创新型的金融人才。从学识层次、年龄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来看,农村金融机构当前的人才队伍还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

转型的目标定位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机构网点的虚拟化突破了金融机构经营的时空限制,降低了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提高了金融机构服务消费者的能力。基于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技术装备、综合实力和市场定位,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快从传统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机构转型。未来一个时期,农村金融机构将面临组织再造,线上银行、科技银行、社区银行、特色银行、普惠银行、绿色银行将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1.线上银行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冲击下,金融媒介日益多元化,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开展金融业务的重要平台。商业银行借助于互联网,把传统柜台办理的一些业务如存款、贷款、转账、开户等转移到线上经营,业务办理的便捷性、时效性大大提高,客户的体验也显著改善。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非常重视发展互联网银行,相继成立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这些互联网银行不设实体网点,不经营现金业务,而是通过网络数据对个人信用进行分析和运行业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线上银行。借鉴这些经验,未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将依托电商平台,更多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提供在线金融服务,打造新型线上金融服务提供商。

2.科技银行

随着电子银行等信息化产品的不断研发,第三方支付渠道开通,农村金融机构的信息管理面临巨大考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数据量非常庞大,但缺少科学的梳理分析,造成数据资源闲置。提高系统安全性,加强系统建设,做好数据信息的整理和维护,成为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要依靠科技实现突围,打造科技金融的典范。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在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中学习借鉴数据处理模式,建立大数据系统,分析客户的金融行为、服务体验、支付偏好,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优质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建立统一有效的科技信息平台,判断异常交易,建立实时异常行为报警机制,及时处理问题,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提升客户信任度。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 物联网;苹果产业;制约因素;前景

中图分类号 F49;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332-01

1 物联网及其农业应用

物联网[1-3]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地对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进行采集,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达到识别、管理和控制之目的。

物联网按照网络内数据的流向及处理方式可分为3个层次:传感网络层,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或环境状态的识别;传输网络层,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IPv6),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应用网络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包括电脑、手机等终端。其具备3个特征: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 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

物联网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精准农业、智能化专家管理系统、远程监测和遥感系统、生物信息和诊断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发展物联网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将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 物联网在苹果产业发展中的优势

苹果是中国第一大水果,产量和栽培面积均居全国第一。苹果产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物联网技术在苹果产业上的应用[4],不仅能有效加快苹果这个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更将带动整个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提升苹果产业化水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物联网关键技术搭建一个苹果系统,实现资源整合,形成技术体系并进行应用与推广,可以改变粗放的苹果产业经营管理模式、引领苹果产业标准化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苹果生产智能化水平、实现苹果在流通过程中的保值增值,从而有效推动苹果的产业化进程。二是提高产业信誉和扩大出口。基于物联网搭建苹果供应链质量管理信息系统[5-6],能提高生态苹果园内部的管理效率,实现苹果全流程可追溯,对提高苹果的品牌建设进而增加苹果附加值、扩大出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三是推进苹果产业转换方式、调变结构。烟台市有近100万劳动力直接从事果品生产,占农村劳动力的1/3,物联网技术在苹果产业的推广与应用,一方面可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减少直接田间劳动者的数量;另一方面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园区管理、加工、流通等领域内可吸纳更多的农业劳动力。该变化必然带来苹果生产方式的变化,从而推动苹果产业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四是带动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苹果产业作为区域优势产业,示范带动效应极其明显。选择苹果产业这个关键领域,扶持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物联网技术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力强、效益覆盖面广,不仅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且其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可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发展。

3 物联网在苹果产业中应用的制约因素

一是技术发展不够成熟,是物联网应用的最大阻力[7]。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核心技术缺失问题,由于大量采用国外技术,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在信息安全方面没有保障。比如,传感器芯片作为传感网技术的核心,从技术到制造工艺,我国均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苹果产业物联网涉及作物生产、环境控制、栽培制度、仓储物流以及云端技术等多领域、多环节,技术瓶颈多、难度大,前人关于该方面的研究少,这些都成为物联网在苹果产业应用上的阻力。二是行业标准缺失[8],物联网联通“不畅”。物联网是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一张大网,相关的接口、通信协议都需要有统一的标准来指引。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以闭环应用为主,企业在较为成熟的应用领域各自为战,产业较为分散,该种情况在苹果产业更为突出,由于苹果产业应用物联网的主体多为农业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其生产标准多为行业、地区乃至企业标准,同时物联网又涉及多种学科和技术,涉及多层次的多个标准,导致各自有独立的硬件接口及通讯协议和软件标准,无法实现联通共享。三是前期投入大,比较收益优势不明显。物联网前期投入比较大,成本不仅有硬件设备的安装以及软件配套的成本,其使用、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尤其是前期投入大。同时,苹果等农业产业较之工业或服务业来说,属于弱势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其成本与人工的成本优势体现不明显,相对阻碍了物联网技术在苹果产业上的推广。

4 物联网在苹果产业上应用的内容及应用前景

目前,物联网在苹果产业上应用的发展项目有很多:土壤养分和墒情监测,实现自动化节水灌溉控制管理;生长信息监测,为企业和监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数据;农民可以通过3G手机接入信息数据库中,根据专家开好的科学“处方”,用计算机对灌溉、施肥、温度和湿度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在果品存储运输阶段实时监控,为果品的安全运送和存储保驾护航等。因此,物联网在苹果产业上应用的前景非常广阔,将极大改变果农传统的生产方式,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预计随着国家对物联网的重视,国家及各地政府将加强对物联网在政策、资金、试点工程等诸多方面的扶持,2020年之后苹果产业将实现全智能化管理。

5 参考文献

[1] 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12):1-7.

[2] 李文清,郭宗良.物联网的成长与发展综述[J].网络与信息,2010,24(2):27.

[3] 王晓静,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7(1):37-39.

[4] 古丽萍.备受青睐的物联网及其应用与发展[J].中国无线电,2010(3):25-28.

[5] 旆亮,傅泽田,张领先.基于RFID技术的肉牛养殖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0,27(1):40-43.

[6] 隋文,唐晓纯.2008年奥运会畜禽类产品的追溯体系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8):697-699.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 网络信息文化;植入;桂林农业旅游社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300-02

桂林是一个旅游城市,周边有很多的农业旅游社区,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在桂林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丽的桂林山水是大自然赋予桂林人民的一笔丰厚财富,如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在这块美玉里孕育着丰厚的文化。互联网是一个通往世界的窗口,体现着强大的不可抵挡的作用,它使世界变得更小,让人的眼界变得更宽阔。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的研究报告指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发展为国际旅游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倾向通过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寻找旅游目的地,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互联网业界颇有声望的波士顿顾问公司(简称BCG)的最新报告指出,亚洲区的个人消费电子商务正在蓬勃发展,“企业对消费者”(B2C)的网上交易收入有望再翻1番。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颇有声望的公司网上的活动推动了亚太地区的B2C市场。由此可以得出,桂林市的网络信息文化与旅游文化资源的融合势在必行。

1 桂林市周边农业旅游文化略影

1.1 山

桂林的许多农村地区山峦绮丽,俯览群山,山石层层如绸缎相叠,春季山花竞相怒放,美丽非凡。壮观的龙胜农村地区梯田层层碧绿,为洗涤喧哗、净化人们心灵起到很好的作用。

1.2 水

桂林地区乡间的水清澈透明,空中云雾朦胧,山间绿树红花,河上竹筏小舟,旅游者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成了画中的人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让旅游者和当地的居民品味着生活的美好,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质,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洗涤着人们的心灵。

1.3 洞石

桂林乡间的洞奇石美,千姿百态,瑰丽壮观,鬼斧神工。洞奇、石美是桂林的“四绝”中的两绝。桂林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位于桂林西北郊的的一些岩洞路线迂回曲折,洞内色彩缤纷的钟乳石、石乳、石柱、石幔和石花,构成了众多五光十色的景物,美不胜收。

1.4 少数民族文化

以桂林市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12个县,浩瀚森林的苍翠葱郁,峰峦幽谷的神奇险峻,溪流瀑布的细泉奔腾,高山梯田的层层碧绿,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1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无不对世界各国旅游者充满着神奇的诱惑。众多的少数民族节日,如四月初的龙胜红衣节、侗族花炮节、瑶族禁风节、壮族三月三、恭城桃花节等盛大节日也吸引着不少游客。这些都形成了独特的桂林人文景观文化。此外,桂林市少数民族村寨的建筑也风格奇异,坡前涧边的楼寨,红墙青瓦,颇具美感;风雨桥、吊脚楼依山傍水,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自然协调,同时也将传统建筑思想精华融会其中,颇具观赏价值。

2 网络信息文化与桂林市的农业旅游文化的融合策略

2.1 成熟社区

桂林的旅游文化远不止“桂林市周边农业旅游文化略影”中提到的,那些是经过桂林市各界及旅游文化专业人士和桂林市人民长期努力,并经过时间和岁月洗礼已经成熟的旅游文化,这些旅游文化均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播,为众多热爱桂林旅游文化的人们所熟知[1]。

2.2 不成熟的农业旅游社区

此外,还有许多在桂林工作生活多年的人都未曾去过并欣赏到的美丽“无名”的农村地区的美丽景色:有些景色是去过的朋友介绍的;有的是在旅友微信朋友圈中看到的,让人们发自内心地感叹风景如画[2]。

网络信息文化平台可以让热爱桂林旅游文化人士很集中地将这些新发现的景点在桂林旅游信息文化平台上,让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开发,对弘扬桂林旅游文化和快速发展桂林农业旅游事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旅游文化的资源共享。

另外,也可以开设在线旅游企业网,通过资源共享来扩展价值空间。每一个专业人士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旅友不断发掘原始景点,专业人士组织开发,可以缩短开发的周期[3]。

2.3 融合策略

一个被旅友们无意发现的原始村景点,为专业人士组织开发后,可以在桂林市网络媒介和平台上做宣传。全球化是信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前任何形态的文化因地理障碍造成的交流障碍是不可克服的,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地理障碍已经不再成榻涣鞯恼习,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文化将是全球性的,或具有全球性的。将其应用在桂林市旅游文化宣传中,是一种很好的工具。通过这样的宣传,让桂林新的旅游景点像醇香的美酒,飘荡在世界各国那些渴望在旅游中领略到美好的旅游者中间,让他们少走弯路,同时也为桂林市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3 桂林市乡土旅游社区文化与信息文化融合的教育培训

3.1 桂林市乡土旅游社区文化适应性

许多新发现的景点多在桂林市郊县的区域。随着旅游的发展,大量旅游者进入乡土农业旅游景区,可能面临较复杂的文化适应过程,景区文化也面临着变迁与发展的问题。旅游文化与互联网信息文化的融合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是文化融合的适应性问题。教育培训可以加大这种文化融合的适应度。

由于桂林市乡土旅游社区文化与旅游者源区域某些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增加桂林市乡土旅游文化向旅游者本土文化区域的延伸度和融合度,这样从业人员能真正与旅游者做让其感兴趣的沟通和交流,让非本土旅游者有宾至如归的温暖情怀[4]。

但是,距离以及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让景区从业人员无法在短期内寻找到旅游者的兴趣爱好点,这就得借助于信息文化平台。

3.2 乡土旅游社区文化与信息文化融合的教育培训

在职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上要多考虑这些问题,使得乡土社区从业人员在经过培训后,可以灵活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收集和整理来自世界各国旅游爱好者的习惯、风俗和民情,有的放矢地将这些异地文化融合在乡土社区的旅游服务中。这样旅游者既能领略到本地奇异美妙的风土人情和绝妙的景观,又能在异地体会到家乡的温暖[5]。

而旅游院校可以考虑开设一些专业,比如旅游计算机应用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可以走进乡土社区,特别是来自这些社区的学生。这些毕业生可以为地方旅游从业人员建立旅游文化网站,并对其进行维护,及时更新网页信息,加强对从业人员在旅游淡季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比如办公软件结合社区旅游管理的应用、摄影作品的计算机图象处理、数据的搜索和筛选、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等等。

这样乡土社区旅游工作人员就可以灵活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的旅游资料报表及数据的整理,游客数据库的建立,也可以熟练地将日常生活中拍摄到的美丽乡土风光、民俗照片,经过系列计算机图象软件的技术处理,到旅游文化网站上,让旅游文化网站更加精彩、生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图表创建等工作;可以旅游服务的项目、线路、价目等。

网站负责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地更新网络旅游信息服务内容,及时地将网络信息沟通平台的生动性、实效性及互动效果加以完善。

这些工作的原始资料都来自社区旅游工作人员。这样可以减轻网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数据的原始性和质量也得到很好的保证,更利于旅游者和从业人员的沟通。

同时,网站工作人员还可以信息,将当地农民的土特产拿到网络上销售,那么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可以融入到桂林市乡土旅游社区中。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文化既可以富裕地方农民,也为桂林市的土特产做了很好的宣传,使桂林的乡土旅游文化与信息文化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数据后台资料的建立还可以为桂林市旅游文化发展提供很多有用的数据资源,以供给学者和专家们共享。

当然由于信息网络的结构是开放的和高度自组织的,在这种开放的技术环境中人们可以在网上随时随地地以匿名的方式浏览各种信息发表各种看法,这为信息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因此,在信息获取的同时,要注意在培训过程中加强对本土旅游从业人员的自治性、自律性的教育。

3.3 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之,在实现旅游社区文化与旅游信息文化的融合的培训过程中,同时要考虑几个问题:第一,网站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问题;第二,乡土社区旅游从业人员的计算机网络使用技能的培训问题;第三,各国本土文化的收集、、筛选、组织;第四,自治性、自律性的教育问题。

4 桂林市旅游文化与信息文化交融的具体个案

4.1 红岩村个案

很多年前的一次节假日,单位组织旅游,去了一个叫红岩村的地方,这样的一个不知名的景点带给旅游者有关美丽的震撼却是惊人的。

红岩村的景色让旅游者从内心读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美丽。透明的溪流映着山石的红色,配上山中的翠绿,堪称人间仙境。但是互联网上有关红岩村旅游的广告介绍却很少。多年过去了,除了记得那里很美,山石是红色的,水很清澈,树很奇特,却始终没有再去。因为这个地方的旅游文化与信息文化融合不够。

若能经常在互联网络上看到红岩村美丽的景色,回忆会让旅游者再次关注红岩村,从另外的角度观赏其独特的美丽,那么作为旅游者,定会再去;如果有专人为这些美丽的树木景观撰写出独特而让人回味的文字,那么作为旅游者,知道红岩村还有许多更深层的文化信息的时候,就一定能激发再去的愿望。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也许现在红岩村有了很大的改观。

4.2 古东瀑布个案

另外的一个地方是位于桂林灵川郊外的古东瀑布。这个景区水路爬瀑布是一种创新和特色,是激发旅游者再去的诱因。

第一次去,没有走水路,下山时见到那些台阶上用桂林方言书写的文字,当时未能细细品味。如果了解了桂林方言,知道了很多与方言相关的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就会想再去细细品读和玩味。

第二次去,体会到了走水路的乐趣,知道了古东是最好的避暑旅游点,同时也细细阅读了那些石阶上的桂林方言,让人开怀、舒心。

第三次去,是带东北的大学同学去的,做了一回开心的全程导游,也为同学解释并用桂林话阅读了那里的文字,讲述了从互联网上搜寻来的典故。走水路的快乐不用提,桂林的方言和板路带给的感觉也是愉悦的,一起回忆起在哈尔滨上大学时来自不同地域同学的方言和笑话。

从那以后,每次在互联网络上看到古东瀑布的宣传,就想起那些有趣味的桂林方言,还有爬瀑布带来的乐趣。网络信息文化和旅游文化如果融合得好,可以为景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其实红岩村和古东瀑布比起来,红岩村的景色更新奇更独特,古东实际上就一个瀑布群,全国的瀑布很多,大同小异。但是创新和善于使用信息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为古东带来了很多的收益。

5 结语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其实桂林周边许多农村社区的风景都有独特的韵味。之所以看这个风景比那个风景更美,是因为看惯了本地风景,当发现有不同于原来欣赏过的风景特色和其他的内涵,会觉得这个风景比那个风景更美。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把网络信息文化和桂林农业旅游文化进行完美的融合,使桂林市和郊县的每个成熟或者待挖掘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在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上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应用的普及,借助于网络信息文化的平台加以独特的宣传,让世界各国有不同审美需求的旅行者选择自己的旅游需求,在其过程中感受独特、温暖的情怀并留下舒心的记忆是最重要的。网络信息文化植入桂林农业旅游社区实现起来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6 参考文献

[1] 肖建中.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2] 赵建华.农业多元价值导向下郑州城郊宜农社区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3] 梁伟军.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7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新农村建设;发展

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来说,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重点,且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充分体现出我国的综合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随着科学技术被广泛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寻找出一条适应市场发展的农业经济模式,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就要在把握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分析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寻做好新农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对策。下面结合实际对此加以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趋势

1.1农业经济管理更加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思维向现代农业管理转变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药内容就是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实践提示,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以提高、农民收入得以增加的重要物质保证。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趋势已经无法阻挡。此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确保农业经济发展,将着重加强农产品的深加工,在注重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将对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给予更多的重视。因此,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而转变我国经济管理方式和思维也是大势所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今后必须重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1.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农业经济管理也需要顺应时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时代、市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新要求,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当中,以提高信息交换的实效性,保障农业生产过程的高效性,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1.3农业经济管理生产化

随着农业合作政策的出台,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利益政策连接起来的农业经济产业化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某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开始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不仅使大型企业的生产需求得以满足,也促使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充实了农民的腰包,增强了的农业经济效益。由此可知,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也将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2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尚未建立健全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尚未给予农业经济发展高度的重视,且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工业发展,这样导致当前仍然未建立健全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导致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也和农业社会结构不相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滞后性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活动失去了执行力,不利于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2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导都对此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且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尚未充分认识到加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忽视农业经济管理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他们的思想观念尚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这样使得他们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够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要求的指导下有充足的执行动力,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原本应当避免的漏洞,对农业经济管理造成极大的影响。

2.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不能够及时吸取新政策的营养,不能够在掌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农业经济管理方法、模式加以研究,缺乏工作责任心,缺乏主动探究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积极性,不仅有的管理人员不具有比较高的执行能力,而且自身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水平低下,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不能够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对当地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造成某种程度的限制。

3做好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策略

3.1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体系,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思想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为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就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加以优化和完善,建立一个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以满足社会经济变化需要。此外,还需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如应当更新农业发展观念,完善新型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注重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发展;想方设法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3.2重视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大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对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对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水平,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全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

3.3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产业化发展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业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想方设法引进更多的现代化设备,吸引和招收高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的合作社,注重原料生产加工,做好农产品原料加工的基地规划和特色产业园建设,使其符合国家新农村建设体系的构建要求。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产业,促使农民、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相关部门需要在相关政策上给予产业化经营商相应的优惠,促使其更好地发展,以促进相关专业化合作组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4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

政府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资金投入计划,结合不同的农业发展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具体方针政策,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投入,从而帮助农村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此外,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现代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教育,培养农业信息化所需要的真正技术人才,这样才能够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加快我国农业的建设。与此同时,不仅要鼓励技术人员勇于创新,以研发出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要的相关信息化技术,还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教授给农民一些最基本的农业信息化知识,确保他们具有最基本的信息化能力。总之,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实现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科学、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保证农村经济可以一直沿着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道路稳定向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

参考文献:

[1]肯四才.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经济管理,2014(12):143.

[2]王丽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3(10):49-50.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7-0266-03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为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农村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利用互联网进行购物以及农产品交易,农村电商市场日益繁荣。CNNIC数据表明,截止2015年12月,农村网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9239万,相比2014年增加了1525万,年增长率达19.8%,农村地区网络购物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同时,国家对发展农村电商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大力扶持,在2015年的《“互网+流通”行动计划》和《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中小城市、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在《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在2020年培养出一批电商示范县,并出台了强化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物流发展环境的10项方案。中央财政也投入了20亿资金用于全国200个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此外,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子商务公司也逐渐将业务投向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但不管是生活生产用品下乡还是农副产品走出去,都需要快速、便捷的物流进行配送。我国农村地区由于道路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不普及、物流业务量少等原因,农村电商物流服务水平低,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改善农村物流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

1互联网+、农村电商物流的概念

1.1互联网+的概念

在国内,“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在2012年易观国际董事长在易观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而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提出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提升到国家战略范畴,一时间“互联网+”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热点。所谓“互联网+”,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尝试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将深深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1.2农村电商物流的概念

农村电商物流指为农村居民在网购生产、生活用品以及农产品网上销售等经济活动中提供商品的包装、加工、运输、装卸、仓储等一切活动的总称。目前农村电商物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流人物流,是农村居民在网上为生产、生活购买一些消费品、工业品,需要物流公司将商品配送上门;另一种是流出物流,是农民将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进城,需要物流公司提供上门揽货服务。我国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困境

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网民规模不断增大,从而促进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的物流服务水平低下,发展还存在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农村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技术水平低

我国农村在交通运输、车辆配置、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完善,与城市相比差距大,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开展了村村通公路建设,改善了农村的道路现状,但是这仅仅是对农村主干道进行了铺设和拓宽,各分岔小道,依然狭小不平,物流车辆行驶在其中依然困难重重。而且,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地和货源都相对分散,运输线路长,加上农村道路等级低,车辆配置滞后,导致配送的商品经常不能及时送达。此外,由于在仓储建设上投入资金不足,仓储、冷链设施不完善,冷藏技术缺乏,导致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很难做到保鲜,大大降低了农民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2.2农村电商物流成本高,网点少

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各收货点距离较远,且农村道路交通设施落后,通常快递员在商品配送上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由于农村居民对电子商务意识不强,所以在网上购物以及进行农产品销售的人群还不多,商品配送的业务量少且分散,导致物流成本过高,所以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如顺丰、申通、天天快递等开展农村电商物流业务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在我国物流公司中,除中国邮政能提供商品配送至自然村服务,其他物流公司只提供县或者镇一级的配送服务。物流公司的网点少,加上配送设施不完善,所以农村地区很多商品配送需要顾客自提,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导致商品配送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大打折扣。同时,农村居民通过电商将农产品向外销售时,物流企业也极少提供上门揽货服务,大多需要农民自己将货物运到县或者镇的快递点进行配送,这些都会大大挫伤农村居民进行网上交易的积极性,影响农村电商业务的发展。

2.3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无法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

电商物流的发展,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码技术、GPS、供应链管理等信息技术对商品配送全过程的物流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和信息的实时传递。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还没有全面普及,构建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缺乏,网络信号也不稳定,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导致商品经第三方物流配送后,商家和消费者无法通过网络及时地获得物流信息,无法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控,导致送货延迟、货物丢失、损坏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不仅使商家无法得知商品是否被准确签收,而且使农村消费者无法像城市消费者一样及时准确地获知商品配送信息,大大影响了购物体验。

2.4农村电商物流专业化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低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对物流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很多高校也慢慢重视对电商物流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但目前我国物流人才,尤其是农村电商物流人才缺乏严重。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各方面的原因,与城市相比在农村从事电商物流配送工作会更加辛苦,工资也更低,导致农村电商物流很难吸引到以及留住物流专业化人才。目前我国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他们大部分知识水平低、没有经过物流专业技能的培训,不懂得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服务理念,服务水平低,难以跟上农村电商市场的发展。物流专业化人才的缺口成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短板”。

2.5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意识不强,物流业务量低

在我国农村,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相对城市居民较低,对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购物和销售农产品的意识不强。虽然近年来农村电脑、手机逐渐普及,很多农村也开通了宽带,但是大多农民不懂得如何使用网络,手机的基本功能也只是用来接打电话。而且由于农民对网络这种新的事物比较陌生,操作不熟练,从而在思想上对进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这种虚拟的东西不信任,担心网上交易资金的不安全性和物流配送的不及时性,在网上交易面前畏手畏脚,更愿意选择实体店这种传统交易方式,所以有些人宁愿在实体店买贵的也不愿“贪便宜”在网上进行交易。农民电商意识的薄弱会造成农村电子商务的业务量低,导致物流成本高,不利于该地区电商物流的有效开展。

3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对策

3.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电商物流的健康发展。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包装、流通加工、运输、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每一项物流功能的具体实现,都有赖于物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物流技术的投入。因此,政府应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各大物流、电子商务企业参与到当地的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状况,配置一些先进的运输设备,并加大对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的建设,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建立大型的物流仓储设施,保证物流配送快速、高效,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要完善农村的网络、通信基础设置建设,提升农村网络的普及率,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喜欢上网络购物,并把自己收获的农副产品在网上进行交易,真正体会到农村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此外,政府和物流企业还需要加大对物流技术的革新,加强冷库、冷藏车等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保证蔬菜、水果、水产等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保鲜。

3.2各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共同配送模式

在我国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物流配送业务量低。当有配送需求时,如果各个物流公司像城市那样提供上门揽货、送货服务,这样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使物流成本过高。因此,各物流公司可以进行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共同配送联盟。在乡镇建立统一的配送点,对农村的物流订单进行统一、集中配送。各物流公司在县及以上的区域独立进行物流配送,在货物到达乡镇区域时,物流公司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配送点,由配送点的快递人员统一、集中地将货物到村进行配送或者进行农产品的上门揽货。此外,中国邮政集团拥有我国最大的投递服务网络,初步构建了完善的邮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物流配送可以直接送至村乡。各物流公司可以加强与中国邮政的合作,只需将所需配送的货物送达至乡镇配送点或者是从配送点进行揽货,而将货物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和对农产品的上门揽货交由邮政快递来完成,并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公司和邮政物流信息的共享,这样既发挥了中国邮政快递的优势,增加了业务量,也降低了各物流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

3.3建立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共享

物流信息传递的顺畅与否关系到物流成本和配送效率。为了保证物流信息在商品配送过程中能实时地供商家和消费者查询,政府和物流企业应加强农村物流的信息化设计,针对农村网络普及率低和信号差的现状,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更多的信号基站,布局覆盖面更广的网络线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及时传递以及共享。并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利用先进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进行物流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提高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和安全性,使电商物流信息传递更顺畅,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同时,物流公司应加强与移动通信公司的合作,在农村某些地区因网络信号不稳定造成物流信息无法及时传递时,可以委托移动通信公司采取发送短信的形式将信息实时地传递给消费者,提高物流配送的服务水平。

3.4加强农村电商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农村由于它的经济条件以及环境的制约,很难吸引到专业性的物流人才留在农村从事物流工作,@也成为农村电商物流发展的短板。因此,政府部门和物流、电商企业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农村电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采取一些激励的政策,如就业补贴、金融支持等吸引优秀的物流人才来农村,并利用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在城市打拼的青年农民工返乡从事电商物流行业,物流企业也可以对从事农村物流的企业员工在工资、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扎根农村,专注于农村电商物流,从而加强农村的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农村电商物流人才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专业的物流配送知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如采用政府培训、物流企业培训、校企合作、自我学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培养既懂得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并加强物流从业人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提高农村物流人员的整体水平。

3.5提高农村群众电商交易意识,增强交易能力

在互联网+背景下,改变农村群众传统观念,提高他们的电商交易意识,增加电商交易的知识和能力是发展农村电商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农村电商发展起来了,才能改变原来物流业务量小、成本高的局面,农村电商物流才能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农村群众对网上交易的信任度以及电商操作能力。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对农村电商的宣传推广。在当前的互联网+社会,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虚拟技术、新兴媒体与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相结合,对农民群众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及基本操作步骤的宣传教育,传播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优越性,提高农村群众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切实感受电商所带来的益处,提高电商交易意识。二是引导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农村群众进行“技术扶贫”,使农村群众快速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操作步骤,提高他们进行网上交易的能力。三是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电商交易的监管,基于“互联网+信用+大数据”模式,构建农村电商交易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对交易中的失信行为进行曝光,并进行相应的惩罚,为农村电商交易构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从而使农民安心地进行网上交易。

农业信息化行业前景范文9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内部审计 信息化

一、前言

目前,由于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致使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受重视程度不够;信息化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复合型的信息化审计人才;对业务风险、信息系统、审计价值关注度不高;审计信息化建设薄弱;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产生的背景

农村信用社内部设计信息化产生的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近几年,随着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的业务量不断地增加,更多新服务、新业务、新产品等不断地推出,其业务的复杂程度不断地增加,由于其内部审计的工具、技术以及人员的配置依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并不能准确、全面的分析和发现问题,很难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发展信息化的内部审计工作势在必行;其二,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数据的处理工作通常以纸质的形式出现,并且审计发现问题、审计底稿、审计立项、审计文书等都是通过手工处理完成,审计结果不能集中汇总,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致使农村信用社的财务记账、流程管理以及业务操作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够实现对事前审计、事中审计、报表审计以及远程审计等,并且还能定期检测业务发展风险动向,对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强化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创建良好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

想要实现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信息化,首先应该创建良好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建设:其一,强化建设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硬环境,适当的对内部审计硬件配置进行改造,适当的投入专项资金,引进先进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软件,强化硬件方面的审计建设工作,尽快的实现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工作和信息化的内部审计方法接轨,适当的加大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中占有的比例;其二,强化建设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软环境,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整个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广泛的与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内部治理等科技信息系统接轨,强化组织的推动力,以此形成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合力,以此来提升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二)建立内部审计系统

保证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质量的核心环节是建立内部审计系统,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建立具有较强识别功能的内部审计系统,将指标分析、风险导向识别以及数据汇总分析等内容添加到内部审计系统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采用内控评测、统计抽样等方法,构建非现场、信息化的内部审计系统,以此扩大非现场内部审计的功能,经过有效的检查和精确的制导,准确的发现线索,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水平。

(三)创新审计方法

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业务经营管理逐渐的实现了信息化,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人才,并且硬件设备投入也相对有限,审计方法依然采用现场审计和手工操作的方法,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出现缺乏控制风险的能力、审计效率低、审计覆盖面小等问题。因此,创新内部审计方法,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对尽快实现内部审计的实时化、经常化、全面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每个内部审计项目之前,都应该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以此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定主要风险点,然后再结合其他部门的审计资料,然后确定现场审计的重点单位、重点业务以及重点环节等,以此不断的提高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创建配套的信息化安全保障系统

农村信用社要建设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核算方法、组织结构、管理理念以及规模等因素,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然后制定技术规范和安全技术标准,例如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安全平台,强化对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管理,建立病毒防范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报警系统以及实时监测系统等,实现对网络资源、系统资源等的自动化管理,以此保证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安全、持续的运行。

(五)强化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以及一线业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一方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对农村信用社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科技专业知识、审计以及业务等综合培训,也可采取引进优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强化同行业之间的交流,打造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不断的提升内部审计的业务水平,然后在充分的利用现有的内部审计资源,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创新内部审计方法,进一步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提高一线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依赖于计算机,每年都需要录入大量的业务信息,而一线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数据录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强化对一线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一线业务人员的业务操作水平,提高柜员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对加速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创新、系统的工程,其需要良好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环境,然后建立内部审计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方法,创建配套的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最后创建一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博,韩亚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经界,2013(30);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