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学设计的特点集锦9篇

时间:2023-08-10 17:11:53

教学设计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智能教学 多媒体 特点 设计方法

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引起的智能化普遍应用的情况下,深入探索智能教学环境下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成果,研究更加先进的智能网络教学模型,不仅可行,而且也是智能网络教学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拟主要分析当前智能化教学系统的特点与设计方法。

一、智能化教学系统的特点

智能教学系统是以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门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种对学生实施有效教学的技术。系统的智能性主要表现为能够实现“一对一”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被誉为是最有效果的教学方式。“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1)指导教师可以采用测试和问题的方式来探测学生实时的知识状态。(2)在学生开始学习某个知识之前,指导教师能够为他设计一条从最基础知识到某一个具体知识的学习路径。(3)在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潜在的探测此学生所具有的学习风格,并且提供风格匹配的教学材料给学生进行学习。

基于以上的实践经验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计算机的智能教学系统来模拟人类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已经成为可能,并且很有前景。使用具有智能性的智能教学系统,将可以有效地弥补其教育教学上的缺陷和不足,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对教育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

1.智能教学系统的设计原理

进行科学的教学系统设计,必须从了解学习的发生机制和学习的本质问题入手。教学系统设计,是架设于学习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纵观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学习理论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最为深刻。每一次学习理论的发展,都必然为教学系统设计带来巨大的触动和冲击。学习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广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所以相应地出现了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基于人本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2.智能教学系统的的主要功能

智能教学系统关键在于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并能够给出相应的学习建议,从而实现学习过程的智能化。主要功能包括:

(l)建立教学内容的智能知识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知识体系结构进行知识点的划分,并建立学习要素的数据库。

(2)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学习效果是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习过程包括在线学习、在线练习、在线测试、实践教学,收集学习过程信息,进而对学习效果进行合理评价。

(3)学习指导和建议。根据学习情况给出学习效果评价,然后根据学习效果给出学习指导和学习建议,从而使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以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4)学习导航。及时收集学生的应答信息,并加以分析处理,评判学生的成绩;为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学生不具备学习条件的知识过滤掉;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判断并标示出学生当前最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提供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适当的补充材料。

(5)教学方法。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导师进行交流,这样就突破了传统的学法指导和教法,并且教法还可以针对特定学生进行,即“一对一”教学模式。

3.智能教学系统的组成

(1)领域模型。存放传授给学生的课程专业知识,还能生成问题,提供对问题的正确解答以及求解问题的过程。领域模型一般包含两方面的知识:一是有关课程的内容,二是有关应用这些知识来求解问题的知识,即过程知识。知识表示方法有语义网络、规则等。

(2)诊断模型。利用诊断规则来分析学生的响应,判断学生己经懂得的知识或学生产生的错误概念,并传递到学生模型的当前状态中去。

(3)学生模型。准确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为系统实现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

(4)教师模型。结合教学策略和课程结构方面的知识,为学生选择问题供他们解答,监督和评价他们的行为,当学生需要时为他们选择适当的补习材料。教师模型中,交叉和解释模式以及学生模型是实现“面向个人以交互方式进行教学”的具体手段。教师模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诊断或排错法、苏格拉底法、教练法等。

(5)人机接口。人机接口作为学生与系统之间交流信息的媒介,它所提供的表达知识和信息的手段必须是学生熟悉并便于使用的。

4.智能教学系统的使用

学生使用教学系统进行学习活动时,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在教师模型的作用下由系统引导进入某一教学单元。教师利用测试结果,通过诊断模块和诊断规则来判断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通过学生的总体认知能力来决定学生下一步的行为。

(1)教学诊断模块。主要负责判断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而能判断学生的当前知识水平,为判断学生的认知能力提供依据。

(2)能力测定模块。主要负责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之前、教学期间和教学之后都要进行。通过评价取得反馈信息以修正、完善教学计划,为教师模型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条件,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它是本系统的重要部分。

(3)学生行为评定。对学生行为的评价,依据评价的目的不同,分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两种方法,系统中以教学目标为基准进行绝对评价,以掌握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和诊断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的缺欠,即根据专家知识库中的测试题目信息及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出分析结果及相应各认知能力不同层次的分数比重,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提供数据依据。

(4)试题评定。主要是对试卷的要求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测试的内容是否是学习过的,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试题分数的比例是否符合难度比例、认知层次比例和各章节的分配比例。

(5)教学内容生成。系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当前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历史,利用教学策略生成个性化教学内容。

三、结语

智能教学系统能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教学各环节的知识共享与交互,从而实现学生的按需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但是,目前的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可以说仍然处于基础理论的研究阶段,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将远程教学技术与传统的智能教学系统相结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谢忠新,王林泉,葛元.智能教学系统中认知型学生模型的建立[J].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229-232.

[2]张荣梅,李福亮.基于Agent的网络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7,(6):83-85.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循环教学;编程能力

“程序设计”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先行课,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整个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我国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中明确把“程序设计”列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学科专业的本科必修专业基础课程[1],美国的ACM和IEEE的Computing Curricula 2005也把“程序设计”列为计算机专业本科必修课[2]。对任课教师来说,如何教好如此重要的一门课程是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承担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每年招收超过300人的本科生到学院就读。在这些学生当中,约90%来自云南本省,而其中的70%又来自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州各县及农村地区,还有的来自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即使是现在,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仍然没有条件体验现代信息技术普及所带来的好处,缺少从小接受计算机文化耳濡目染的机会,缺乏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更不用说编程的经历。大部分学生共有的特点是英语和计算机基础底子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考虑学生群体的特点。另一方面,“程序设计”作为基础课,设置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经历了紧张的高中学习,初进大学的学习状态普遍不佳。在这样的条件下,按常规教学方法开展“程序设计”教育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为了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知识和能力的联合培养目标,我校奉行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宗旨,对常规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针对学生群体特点开展有效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以便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第一门编程课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门课程的教改实践做一简要介绍。

1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首先从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1.1适当取舍讲授内容

“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语言是C语言,大多数教材内容是按照C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和知识点编排,这种教材的优点是内容详尽全面、讲授细致,但也有一个明显的负面效果,就是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枯燥的语法泥潭,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致。另外,书中的例子通常是与章节对应,较少有综合的示例,也缺少对问题的分析、抽象以及算法的注解。

为了抓住知识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其将所有内容通讲,不如精选部分内容精讲,让学生牢固掌握这些知识,打好编程的基础。不过仍然要求学生在学期后段掌握未讲到的一部分语法细节,这部分内容由学生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去认识。比如,课堂讲授一维数组的内容,但不讲字符数组的内容,待学生把一维数组理解得清清楚楚后,二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实验课上通过演示和学习示例程序得到理解,效果比在课堂上全部讲授好得多。这种做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给学生铺垫一层编程基础知识,避免花费时间和精力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局面,也促使学生在学习时变被动为主动。

1.2循环教学方法

逐章讲授的方法的弊端是学生容易学了后面忘前面,也很难让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建立起全面、完整的概念,还容易造成语法学习与编程脱节的现象。为了打破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所带来的问题,我校大胆采用“循环教学”的方法,分两个阶段实施“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

第一个阶段是打基础阶段。其目的是消除学生的编程陌生感和畏难心理,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为后续部份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这一阶段占用9周时间,主要内容包括程序设计初步,即常用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表达式、输入和输出、选择结构、循环控制、穷举、函数的传值调用、一维数组,以及指针和文件的基本概念和编程。除了部分章节,几乎涉及到教材的所有内容。这个阶段包含期中考试,通常期中考试的书面考核由概念题和一道编程大题组成,其中编程大题用于考核运用数组、选择和循环等重要知识点的综合编程能力。 第二个阶段是提高阶段。在期中考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C语言重点知识,并具备初步的编程能力,这时,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学习,其目的是学习和掌握C语言较难的知识点、经典算法以及编程的高级技巧,建立起程序设计的思维习惯。这个阶段同样使用9周时间,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同,主要内容有递归、二维数组、指针的运用、文件操作等。此外,根据学生情况决定是否讲授回溯、结构体等难点内容。

2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包括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指编程动手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部计算机教指委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中明确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3]。另一个含义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与时俱进的能力,即主动了解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应用状况的能力。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针对学生群体特点,通过三个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1上机环节

上机实验是程序设计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般安排从第3周开始,但在正式上机开课之前,针对那些进大学以前没有或很少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按学生的自愿原则,通常会安排专门的2~4小时的计算机操作补习。在前2周课堂讲授结束后,可以从验证性的实验开始启动实验课。实验课应该是一个更生动的教学环境,因此实验辅导员和任课教师都到场指导,课上随时讲解共性的错误。随着知识的增加,上机题目也逐步从考查单一的知识点到考查多个知识点,到考查学生运用经典算法的综合编程能力。特别是在第9周以后即第二阶段的学习期间,上机主要训练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每个学期的正式上机课持续16周,每次2小时,共32个学时。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有充裕的上机时间,鼓励学生办卡到公共机房上机调程序。

2.2程序阅读和练写

在思考如何教好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过程中,我们从人类学习自然语言的方法得到启迪。每个人从小学习母语,都是先学会如何用,然后才是语法的分析[4]。借鉴这样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体现程序先入为主的思想,但在两个阶段的学习中有所侧重。在学习的第一阶段,先讲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紧接着提供示例程序进行讲解,以使学生从视觉到思维对程序产生熟悉感。在讲解过程中,除了解释语法的运用外,还注重分析问题、抽象问题、抽象数据的能力的培养。编程风格也是学习的重点,从变量命名习惯到注释语句的书写,以及程序的结构,都在阅读程序过程中加以强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和慎密的编程习惯。此外,经常在课堂上随堂练写小程序,并鼓励学生上机调试。

第二个学习阶段,在讲新内容之前安排预习任务,除了书上的内容,还经常给出一个问题和一段程序代码让学生阅读,自己发现其中懂的内容和不懂的内容。这样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上课时,教师从预习程序讲起,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使上课效果提高不少。教师在讲解程序的同时导入新知识点,这样不但印象深刻,也十分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随着学习的推进,提供给学生的程序段的量逐渐增多,引导学生在读程序的过程中,注重分析结构和功能、函数调用之间的关系;模仿和练写精致、优美的程序。

2.3网上电子学堂

现代互联网拥有海量的资源,是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的途径。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们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因为书本知识毕竟有限,也不可能在短短一个学期的时间把编程技术的现代应用完全教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自我提高的方法不失为一种明智开放的教学理念。

鼓励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编程题目,发现有趣的、反映社会需要的程序设计题目,积极参与编程。向学生介绍编程爱好者网络,如编程中国网、自学编程网等,在这些网络中,大家可以在虚拟社区中相互交流和学习,分享成功和失败的体会,感受IT行业内的新观点和潮流动态。这些活动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潜意识里变成IT大家庭中的一员,激发起编程的热望,产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3教改总结

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本文针对学生群体特点、抓住知识主线进行循环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各个环节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最终使学生受益。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浓厚的编程积极性,经常会看到有的学生在下课后迫不及待地直奔机房调试课堂上练写的程序;动手能力普遍增强,许多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编出上千行的代码,这使他们对于自己在计算机领域进一步提高拥有十足的信心,并一直保持到毕业,在找工作时体现了较强的竞争力。最后,通过参与网络编程社区,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了求知的欲望,也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技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系,意识到程序设计与时代是紧密相联的,改变了仅学习书本知识的片面想法。

实践证明,这种针对学生群体特点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既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找工作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4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还在积极思索改进的方法和切入点。比如,针对每一年的学生情况,如何更好地把握好课程内容和循环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找到更好的训练途径有效提高编程能力等。2009年7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举办的“高等院校计算机教学研讨及课程示范教学活动”,聆听计算机系李文新教授、代亚非教授和张铭教授的关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群的建设经验,参加精彩的示范教学课,深深地感受到她们在教学改革方面细致的努力,目睹她们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方面的巨大的成功,令人印象深刻、受益菲浅。北大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为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开展教学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虽然校际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但在未来的工作中仍然可以借鉴北大的一些做法,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强调基础知识的理念;强调学生的问题抽象能力、数据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5];再比如,引入北大POJ在线软件百练和评测系统,根据学生特点建立合适的题库,为学生提供实用有效的编程训练环境等[6]。希望通过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思路,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为社会输送真正有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Computing curricula 2005[EB/OL]. /education/curric_vols/CC2005-March06Final.pdf.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与生活[M]. 王垒,王 ,等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 张铭,李文新,陈徐宗,等.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本科课程改革进展[J]. 计算机教育,2009(5):7-11.

[6] 李文新,梅宏,陈徐宗.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体系改革[J]. 中国大学教学,2008(4):14-16.

Teaching Method of Program Design in Accordance with Features of Group of Student

ZHU Hong-mei, YANG Ji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知识目标 教学设计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84-01

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当下的历史学科的内容也已经有所变化,总体来说基本摆脱了过去“繁、难、多、旧”的垢病,更多的体现了在知识的基础对学生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要求。在这种新的情况下,既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的挑战,为此我们要想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获得一点体会与收获的话,我们就应该从基础做起,本文试从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上来探索一下在新的要求下所呈现出来的一些特征,从而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点思考与探索的可能性。

1 知识内容相对过去精简

由于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目标关注的点有所转移,因此对知识的内容就有所精简。体现在:首先,删除了很多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知识,如:过去经济政治制度上的具体的繁琐内容。因为这些具体内容没有什么可理解性,考察的就是学生的记忆力问题,这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能力培养是不合适宜的,故删去。其次是把以前的知识简单化,不再注重对知识的关注,而是对历史知识如事实的了解,如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与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过去都要分的很清楚,现在就要求学生知道鸦片战争的大致背景就行了,即: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性发展。过去的话都要分清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而那时世界史却没有学习,学生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了,就要求世界性的市场与世界性的原料产地呢,大家只能死记硬背、一知半解,等到了学习世界史的时候似乎才恍然大悟,为此,当时学习中国近现代史那种压力可想而知。从这个角度上讲,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再次,删除了重复意义的历史事实与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后我们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后来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现在的历史课本上就不阐述《望厦条约》了,因为我们队南京条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了,没有必要再去花费精力去掌握望厦条约了。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以在节省给一线的教师留下了很多开拓与教学发挥的空间与时间。由此可见,现在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给我们的教学课改提供一点空间。从事实上看,好像教学内容在要求上对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信息有所减少,但不是说我们的教学内容在知识上没有要求或是要求上可有可无,而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位目标,从而为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提供了可能,更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等提供了空间与可能性,为真正的做到把学生当作了培养成对历史具有一定兴趣和进一步学习历史的能力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

2 教学设计上的思考

由于历史教学基点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教学内容也在随着改变,这也导致我们在历史的教学中必须要随着改变。让学生在接受一定的历史知识信息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运用历史基本理论的能力与素养。由过去纯粹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改为向学生传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与习惯;在教学新的模式下更加注重塑造学生的个性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不仅体现了知识目标,更体现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样的话就体现了新的课改要求与实质。要想实现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就要注意:

2.1教学设计应以知识为基础,注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知识是载体,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注重知识本身,也不能认为在新的课标下,知识一点都不重要,从上面分析我们可知,知识内容的特征不是抛弃知识,而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历史学习方法、技巧的培养,真正的体系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们一定要以知识为基础,根据知识本身的联系与逻辑,来推断下面的知识与国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运用新课改下的探究与合作等各式各样的教学新方式、新手段来达到教授知识的目的,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要想改变过去的“知识中心论”就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中进行必要的教学预设,在预设的基础上履行情境――探索――评价――结论的教学环节,这样做的话,就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用教师的评价来刺激与引导学生大胆的去探索、去自我思考。从而课堂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前提。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分析、强调、再强调,看似老师很敬业,实质上这恰恰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与教学的本质,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有利于学生在这种探究中培养学生真正的理解历史。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 了解学生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2.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2.1 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2 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2.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3.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①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②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4.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5.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6.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 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7.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①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②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③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④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⑤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⑥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只有充分估计学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对任何意外状况应付自如。

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动脑筋、想办法,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教学设计做起,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5

一、漫画典故激趣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而不同年龄时期的乐趣,产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从心理特征来看,多处于少儿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设计,变换形式,激发兴趣。

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2.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3.珍珠是怎么形成的?4.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一幅简单的漫画,一个熟悉的典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再如,讲“生态系统”时运用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漫画导入新课,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设疑置问求解法 生物科学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总结、研究和探索。科学的预见,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亦如此。正如古人所说:“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适当地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求其解的心情。这种方法适合于不同年龄时期的教学对象。因此,在很多章节开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联想,达到设疑激趣的效果。如在讲“物质代谢”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马和牛都吃草,肉味却不同,人不吃很多脂肪也会胖起来。患了肠炎几天就会瘦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当我们学过“物质代谢”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了,导入课题。

三、实验观察引入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

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用观察与实验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手段,不仅生动具体,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在讲“十字花科”植物时,教师安排学生提前栽种白菜花。上课时学生每人手中一朵,教师引导观察花瓣的数量、排列,引出课题。如此,亲自的体验,切身的感受,使学生获得了准确的感性材料,为理性的推断提供了直接的依据,记忆深刻,满足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引导过渡法 任何新的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旧知识的积累就没有新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再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维方式虽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由于知识的积累和增加,经过不断地总结、归纳,抽象的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对一些前后知识联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采取复习引导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巩固,新知识过渡自然,更重要的是从一上课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比如“新陈代谢一节”,概念性强,知识深,难度大,学生不容易理解。为将这一知识难度化解,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人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几章内容涉及到生物生存的共同性的生理问题,究竟是什么呢?学生认真思考,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人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师补充:还有能量交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新陈代谢”引出课题。

五、纠误讨论辨析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人们对生物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对一些极其简单的生物学知识,也还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获得正确的知识,纠正错误认识,采用传统的误识或不科学的做法作专题讨论来导向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全面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性。比如在讲“鱼纲”一节时,教师首先列出众多被称为鱼的动物,如鲤鱼、鱿鱼、鲍鱼、鳄鱼、鲸鱼、鲨鱼让同学们讨论究竟哪个是鱼,说出道理。同学们发言非常涌跃,说法不一,但都不十分完满。教师不做裁决,而是把问题引到课题上来,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鱼有哪些主要特征,判断出哪个是鱼。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6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提高儿童文学素养。

三、培养分析和鉴赏中外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特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导语:(模拟经典儿童文学对话语言)同学们对这些儿童文学形象都非常的熟悉。美国《新闻周刊》一期报道说,儿童文学作品以天真的情怀、纯净的语言、分明的善恶和曲折离奇的故事,不仅受到儿童的欢迎,而且也受到成年人的喜爱。1997年在百老汇首度上演的《狮子王》赢得六项托尼大奖,现在仍然长演不衰。儿童小说更是纷纷抢走那些本来为成人书籍准备的奖项。吸引成年人的到底是什么?儿童文学被称为浅语的艺术,我想请问同学对这个“浅”字的理解。

鲁迅先生在翻译《表》时曾打算“不用什么难字,给十岁上下的孩子仍也可以看”,结果“译得不三不四”(《表译者的话》),这种自谦的说法从另一角度说明浅易、简洁的艰难。

高尔基认为:“文体的简洁和清晰,并不是用降低文学质量的办法来达到的,这是真正艺术技巧的结果。”正像郭沫若所说“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儿童文学当具有晶球宝玉一样的莹澈,然而决不像一片玻璃”。达到这样的境界,必然要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梯:(板书)

一、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语言,它的读者又是正在学习语言、正在长知识的儿童,因此更应该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艺术语言,它必须与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或通过词语的选择,或通过语法关系的多样组合,来唤起读者的形象感。

三、儿童文学语言由于它是儿童文学语言,它必须从儿童的艺术欣赏水平与欣赏趣味出发,通过“巧妙运用”形成儿童读者心目中的艺术形象。

下面就请同学们跟我一同摆脱文学以外的种种功利目的和戒备心理,进入到一种与儿童的纯净的艺术交流和对话之中。

俄国乌申斯基的作品《风和太阳》(教师阅读,内容略)

以上描写的风和太阳都能说话,还争论谁的力量大,这是童话、寓言经常采用的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或非人类的人格化,构思人类发生的矛盾、事件,给人以某种启示。人们看了以后,不觉得是胡编乱造,反而感觉情真理真。

台湾诗人杨唤的诗作《家》,(与学生作品对比)引入儿童熟悉的各种事物,用鲜明生动、自然贴切的比喻把“家”这个生活中最平常的所在描绘出来,充满温馨、快乐、美好的情感。(老师配乐朗读,内容略)

儿童是天生的探索者和思想家,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很突出,因而形象的语言能够帮助他们把文本所要表达的意义与自己所具有的经验世界相连接,获得新的或更深层次的体验和感悟。

例如严文井的童话《小溪流的歌》中的拟人化的语言:(学生朗读,内容略)

通过这样的描述,溪流、树叶和蝌蚪的情态就活跃在小读者的脑海中,清新、美丽的大自然都映现在孩子们的心头了。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这是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开篇,它生动优美地描绘了海的湛蓝与深广,令读者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可以聆听,更可以想像。这些语言没有具体说明海水的清洁程度和深度,却抓住了海水的特征,并给人以巨大的想像的空间。

儿童文学作家笔下的具体形象所体现出来的,或如北风和太阳也会说话,或如小溪流也会奔跑,这类与现实不符的“差错”,却符合儿童的感知、表象、随意联想、无意想象,这种现象世界成为儿童文学特有的通向艺术的桥梁。

在儿童文学语言中有叙述性的语言,有描写性的语言,还有人物对话等。如法香的《格丽赛达》这样写: 她10岁,曾祖母110岁。……可是她和格丽赛达竟像同龄人一样。 以上具体形象主要显示格丽赛达和曾祖母年龄上的差异和性格上的九九归一,内含天伦之乐,适合孩子的口味,也有成年作家的情趣,人物之间的关系既稀有,又合乎情理,有一种内在辩证关系或自然规律寓于其中。与这具体形象联系一起的艺术语言,虽然在用词上少有华丽词句,但经过词的巧妙组合,却给人以生动、幽默与新奇感,很能调动孩子的想象,并刺激着他们对形象进行寻味、思索。

还有一种对话语言,如贝洛童话《小红帽》中的一段对话:

“我的外婆,你的胳膊怎么这样粗?” (分角色朗读)

……

“这样,才可以吃你!”

以上两个形象一个是年幼善良、对外婆怀着深情与信任感的小红帽,一个是狠毒、狡滑、诡计多端、急于吞掉对方的恶狼,两方面一问一答,问者随意、真切,答者欺诈、做作,二者交锋,步步逼近。句式重复,既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又符合情节需要。由此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并完成了小红帽和恶狼两个不同形象的塑造。

语言学家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性”。例如对语词排列的敏感性,对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词节拍的敏感性。

如林焕彰的《小猫走路没有声音》, 可感、可思、可咀嚼,亲情母爱情结互相辉映。

小结:其特点真是百花齐放,学术争鸣,然而我觉得我们研究的目的不是要将每一个儿童文学作品与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进行一一的对号入座,它们只是一种观念性的界定,重要的是创作出真正的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要再争论《伊索寓言》要不要得的问题,只要给孩子一个纯净的世界来过活。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7

[关键词]循环;逐步细化;计算机思维;通项

作为大学计算机通识教学的一部分,计算机程序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循环则是其中的难点。导致学生说难学,教师说难教。

一、循环是程序设计本课程的难点

循环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难点,它主要体现在:(一)数学逻辑思维性强,在循环程序设计时,往往涉及大量的数学逻辑思维,如何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有限的重复,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是编写代码前最重要的任务。(二)循环程序设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循环程序设计的灵活性比起其他的方面高许多,在程序设计时,如何根据题目或者任务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困惑的现象

(一)由于循环程序设计的特点,逻辑性强,构建数学模型灵活多样,解决方案需要根据具体要求选择,课时不多,以通识课的方式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上会构成一定程度的懈怠,导致课前预习不足,课后复习不佳,对于要求较高的循环程序设计,学生普遍反映难学。(二)学生的基础不同,它是由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不同,原有的地方差异导致的高中信息课程开课不一致,学生对程序设计在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体现不一致。

三、教师教学的困惑

(一)学生的层次性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上不一致,在循环程序设计的教学时,反映出上述特点的集中和放大,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容易对教学内容丧失兴趣;表示教学内容难,听不懂;甚至放弃该课程的学习。(二)教学资源的层次性由于循环程序设计的特点是逻辑性强、问题多样性,并且学生的基础不同、兴趣不同,编程要求因地制宜。在教学环节中,根据课程的要求,既要提高教学效率,又要考虑他们的特点,提供符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因此,提供多样性的教学资源,体现教学资源的层次性,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求同存异,保证教学效果,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案例教学法的活学活用

在循环程序设计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典型的、有特点的案例,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循环程序设计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配置,引用相应的有特点的案例,是循环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一环。但是对案例教学要活学活用,要通过案例,反映程序设计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变成案例就是案例,学生的编程循规蹈矩,不能活学活用。让学生了解自动化是计算机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而循环就是在有条件的重复中自动完成人们赋予的任务,从而掌握循环编程的基本要求:了解问题及需求,逐步细化,构建通项,最终掌握循环编程。

五、兴趣引导,激发创造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效果较差的原因就是因为兴趣不高,产生的原因有:(1)畏惧,因为原有的数学基础不踏实,认为程序设计难,敬而远之;(2)退缩,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发现循环程序设计相对复杂,程序设计方法多样,没有产生兴趣,慢慢退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体现学生的创造性上下工夫,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创造性思维。

六、目的明确,求同存异

在教学过程中要存同求异,教学目的明确,在大部分高校,《VisualBasic程序设计》是一门计算机通识课,学生较多,课堂教学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环境、教学特点非常清楚,课前应充分备课,明确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基础,求同存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七、循环程序设计的核心

循环程序设计的核心是什么?循环,周而复始地循环。在程序设计中,循环解决了复杂的问题,简单地重复,有条件地退出,这就是循环的本质,而通项、逐步细化就是我们在编程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总之,在循环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学习畏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面临的问题较多,跳出只教知识的局限性,在更大的方向,更符合当前形势,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宪文.基于教学多样性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8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0102)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比较,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为例,探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建设与品牌建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并指出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旨在将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会计专业。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特色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30-05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关于会计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国内,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内涵研究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研究,一部分业内专家认为,专业特色是指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培养的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素质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有较高社会声誉。强调内涵建设的专家则结合专业建设中的普遍现象,总结出专业特色应具有三个特征:独特性、优质性、发展性,并据此提出专业特色建设的内涵: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思路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素质好,教学与科研水平高;教学设施精良,实践教学条件好;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有保证,社会声誉高。有专家学者将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与时俱进的专业发展理念、稳定互助的产学合作机制、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品牌专业的内涵,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不同学者的界定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品牌专业是指其培养出的人才质量高,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竞争优势,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品牌专业,一般是指专业条件、建设水平、改革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达到一流水平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社会上知名度高、竞争优势强并受到广泛欢迎的专业。

(二)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内容研究

有学者认为,专业特色可体现在不同层面:(1)体现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2)体现在专业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上。(3)体现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4)体现在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甘娅丽通过专业建设的常规性分析总结出会计专业建设的六要素,即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管理方法等,并提出专业特色建设六要素基本架构和闭路循环管理体系。李翠莲、喻穹认为,还应将“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专业特色建设的内容。黄世秀从品牌专业建设方面提出几项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专业建设规划;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创新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特色,加大品牌专业建设的软硬件投入;加强品牌专业的宣传等。

(三)关于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

有学者认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与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2)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专业建设创新。(3)分类培养与岗位就业紧密结合,加强教学模式改革。(4)充实完善实训设施,加强实践教学改革。(5)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学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分四步走:学习研究——思考规划——投入实践——总结提炼。刘沂蒙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特色化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师资队伍为先、专业带头人为重、外部市场为导、教学条件为要、学风建设为基、特色方案为本”的方针。关于如何进行品牌、专业特色建设,有学者提出以下战略:(1)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战略要有明确定位与目标。(2)将研究教学型理念贯穿于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始终。(3)建设一支科学、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4)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5)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有学者认为,要创建品牌、特色专业,首先必须有一流的培养方案,一流的培养方案必须有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支撑;为了有效地实施方案,还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管理制度,包括一流的师资、实践条件、优质课程资源和实施办法等。

(四)关于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

有学者总结目前国外高职课程体系的几种模式:(1)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2)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式,又可分为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CBE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和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3)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模式。(4)以美国社区学院教育为代表的合作教育模式。(5)以印度为代表的遵循企业技术路线来开发专业课程的NIIT(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模式。刘晓红认为,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属于知识本位型,而国外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属于能力本位型。欧阳丽君对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后认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一般分成普通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三大块,沿袭“三段式”的学科式课程模式。这种课程体系和布局本质上还属于学科导向的“知识本位”模式。

目前,虽然国内各职业院校都在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上进行着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甚至有的院校有的专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能在国内乃至国际享有自己独有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的院校及专业还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能在专业特色和品牌建设上集中优势,重点突破,早立项,早实施,早出成果,必将在此领域的研究和建设中走在前列,形成自己的专业品牌风格。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

建设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在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过程中, 专业是重要的载体, 办学特色正是通过特色专业来实现的。抓好专业特色建设、精品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 高质量的专业特色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和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有反映教育特色的精品专业。尽管目前有许多专家学者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建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也提出了不少的建设性理论,但如何打造和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品牌,创立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学说,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考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和当前状况下,结合许多高校品牌建设实践,在理论上分析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品牌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现实意义 (1)国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内涵建设、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特色立校的总体方针为专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具有特色的专业品牌建设研究必然会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最终也会有助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2)会计专业特色建设,优势在于我们有条件在发挥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将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专业特色转化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价值。而具有优秀教学质量的品牌建设可以在提高专业影响力的同时吸引更多高品质的生源和社会资源,锁定更多的用人单位到高等职业院校选拔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应用价值

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近年来各职业院校竞争激烈,普通高校和民办院校的扩招也给我们带来潜在的生源危机。所以,尽早地进行专业特色与品牌价值研究,有助于化解专业乃至学院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危机,对于学院品牌建设必将起到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劳动力市场上,只有真正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在日益残酷的就业竞争中才能凸显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优势,转变企业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树立新形势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的良好形象。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按照各级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精神,围绕会计专业建设现状,总结归纳目前会计专业建设中的特色之处,发现会计特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炼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处,构建品牌价值 在实践育人过程中,体现校企融合、实践育人、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成为会计专业的特色,而品牌建设需要的恰恰就是上述特色和独创性,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化和凝练,从而有效地树立起自身的专业品牌。

在课程体系方面,结合会计工作岗位群开发专业课程,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 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对会计岗位群进行深度分析基础上开发的若干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一套强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校内学习阶段阶梯状递进。如在会计系会计专业课堂上,按业务流程设计教学内容,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会使教师享受到一种成就感。能够与企业业务流程接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的课程内容,必然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

形成性考核方式有助于品牌价值的提升 会计专业课程考核亟待创新,只有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考核方式,才能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针对青年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各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通关考核,可以是三级、五级、若干级。这样,学生如果一次没有通过,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此举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在一次次能力过关中找到自信,职业能力稳步提升,学生反响热烈。具有特色的考核方式促进了专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第二部分:在充分分析会计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品牌建设,研究具有特色的会计专业品牌建设的目标、特征、内容及举措,从而提升专业影响力。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仅仅侧重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同时要注重专业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影响力,不但要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还要尽可能地扩大专业的影响力,让准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和需要聘用毕业生的企业充分了解这个专业的实力,使会计专业成为我院提高竞争力的品牌。

(二)基本思路

第一步:首先,对国内外相关专业建设和品牌建设做深入细致的调研,然后,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国内国际对比、分析、研究。

第二步:开展专业调研活动。结合各级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总结提炼出会计专业的特色,作为品牌建设的价值支撑。

第三步:借鉴国内外会计专业特色及品牌建设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针对目前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优劣势, 在专业建设环节中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本质特征,以明确特色会计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完善会计专业的特色建设方案。结合自身优势和院系资源,制定本专业品牌的内涵。实施精品战略, 形成师资品牌特色;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形成实训基地品牌特色;服务人才培养目标, 形成会计课程品牌特色。以1~2门成熟的会计核心课申报部级精品课程为突破口,以教学团队的方式打造精品课程,借以提升专业知名度。

第四步:归纳、汇总包括调查问卷在内的调研成果,做进一步的研讨。然后,由项目组成员进行分工整理,结合专家意见,在会计专业内部展开研讨、论证,完成专业品牌建设定位工作,形成具有会计专业特色的品牌建设方案,并做可行性分析。

第五步:根据上面的研究结果,总结项目调研报告的结论,从学院、系部、学生和企业等的角度,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就选题研读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及其专业设置方面的代表性理论著作,借助CNKI中国知网平台,搜集整理学术期刊、学位论文、工具书、重要会议论文、年鉴、专著、报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辅以google等学术搜索引擎,获取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源,为本研究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比较研究法 专业特色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为了比较直观地说明专业特色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课题组对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为准确地归纳出专业特色。

调查研究法 本项目主要通过调查访谈的方式,围绕品牌专业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等内容,对高校的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状况进行访谈,旨在发现可借鉴的内容。

案例研究法 课题组收集国内多家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建设案例资料,并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剖析,归纳出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的普遍规律。

访谈法 通过对北京市重点行业的典型企业财务相关岗位人员,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校生、毕业生、教师等进行访谈,了解相关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岗位需求状况、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要求等相关信息,在访谈中总结出各方的具体观点。

系统分析法 将学生、高等职业院校和用人单位等看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论的方法研究系统内部的多方主体,研究系统的机构层次及关系。

具体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见图1。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

研究的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及创新之处

(一)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

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重点难点是:(1)如何将本专业的特色及优势转化为一种品牌价值。(2)针对本专业的优势如何创立特色中的品牌。(3)如何通过品牌建设促进专业建设的水平和速度。

(二)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基本观点

我们认为: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永远是稀缺资源;要建成会计特色专业品牌,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要注重品牌的内涵建设 我们将会计专业建设目标定位为:建成符合区域经济特点,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深度的专业课程开发和良好的会计人才输出体系的特色专业。我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特色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凸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构建。(2)以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3)以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4)以解决教改中重点问题为能力导向的教学团队建设。(5)基于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资源库建设。(6)科学高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7)以教学质量工程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8)体现民族特色、区域特点、行业特征的专业文化建设。因此,结合上述八个方面,我们初步构建了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即“特色引领型”的专业特征。

二要开展品牌的外延建设 (1)积极开展广泛的社会活动、特色工程,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外宣传力度。(2)对于已开的定向班适度控制生源,变粗放型教育为集约型教育。(3)彰显会计文化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有计划地进行品牌推广。

(三)高职会计专业特色与品牌建设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专业品牌建设提倡精品课程做加法、小班教学做减法、校企合作做乘法、教学资源做除法。正如企业的品牌建设需要有拳头产品一样,学校专业建设也需要有部级精品课程作支撑。过去,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及申报主要靠个人的力量,而我们提倡靠团队的力量创建会计专业课程的院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乃至部级精品课程。这会有助于专业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正如生产力越发展,社会分工就越细一样,职业教育越发展,市场对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就越强烈。所以,适度分层教学、适度减少与实践脱节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将有限的教学学时让给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包括实验室、校企合作在内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将企业的利益、学生及家长的需求、教师的利益与国家、学校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促进品牌建设的凝聚力。

第二,以专业系部为平台,争取更多项目资金的支持,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申请部级科研项目,鼓励教师主持院校级重点项目,从而获取广泛的资金支持。同时,作为一项立体化工程来建设,在全方位开展专业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专业品牌价值。只有树立一流的品牌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考量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唯有获得来自行业企业、培养对象的认可和欢迎,才能真正树立起品牌形象,专业才能办出特色。

第三,在职业教育领域,将创新工程引入一个专业的特色与品牌建设中,要在一定时期内结出丰硕的果实,不仅需要对自身的困境与逆境、优势与劣势有审慎的自省,同时也离不开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创新工具、离不开对于行业发展潮流与趋势的观察与洞见。

参考文献:

[1]邓姣.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特色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2]姜韵宜.对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思考[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

[3]伍玉娟.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建设浅探——四川省工业贸易学校个案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4]甘娅丽.高职高专特色会计专业建设探析——以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5]何玉英,蔡秀勇,白安义,刘世荣,韩宗强,闻乐剑.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品牌、特色建设的研究[J].经济师,2007(4).

[6]陈洁.会计专业特色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特色建设为例[J].金融经济,2010(7).

[7]袁红萍,涂瑛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建设[J].中国林业教育,2007(4).

[8]杨寿康.浅论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9]刘英.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10]刘晓红.国内外高职课程体系模式比较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

[11]欧阳丽君.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比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12]黄日强,黄勇明.核心技能——英国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13]李杰,孙娜娜,李镇,陶秋燕.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14]胡玲敏.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特色建设[J].会计之友,2010(9).

[15]何玉英,蔡秀勇,白安义,刘世荣,韩宗强,李书建.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品牌与特色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16]黎铁新.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教论坛,2007,7(5).

[17]黄东星.论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J].南昌高专学报,2008(6).

[18]杨杰.论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途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3).

[19]李翠莲,喻穹.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20]黄月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特色的培育方式[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3).

教学设计的特点范文9

关键词: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 实践教学 培养目标

从2007年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启动以来,全国已有46个院校获批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这些获批建设点的会计学科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良好的办学传统,在会计学专业建设的某一或某些方面具有显著优于同层次院校相同专业的优势,有各自明显的优势资源和办学特色,是部级重点学科或地方品牌示范性专业,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程度的美誉度。本文试从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现状、特色及存在问题出发,尝试构建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的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以供各建设点院校参考。

一、我国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院校的现状

本文根据各建设点会计专业的学科地位、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科研水平、师资力量等因素将这46个院校大致归为部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或品牌或示范专业(研究/教学型大学)、市(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地方院校,教学型大学)三类来比较研究其培养特点,见下页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除东北财大、上海财大、厦门大学有着突出的国际化特色外,其他建设点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大同小异,少部分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学科研水平不相匹配。因此,探索适应社会不同类型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同专业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则成为各建设点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二、中国矿业大学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特色与存在问题

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承载着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重要功能,作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强化、优化实践教学,突出、保持并创新其培养特色成为了项目建设的核心。我校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尚存一定距离。

我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有以下几点:(1)主干课程实验系列化,信息化处理能力强。我校每门会计主干课程均配有16或32学时的上机实验,特别是用友公司为我校《责任会计应用》课程开发的集团公司网络会计应用实验教学软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与大型集团公司的财务管控能力。(2)专业实习校内化,企业资料有行业特色。我们复印了徐州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和庞庄煤矿2010年12月份全套财务资料,学生2人一组,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检验式学习,财务资料真实全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之厂矿现场参观、企业高层人员现场讲解,保证了实习质量。(3)专业技能过硬,上岗能力强。《会计实务训练与考核》4周手工账务处理,2周电算化处理,学生对于制造业常见的业务能轻松应对从原始凭证到企业对内对外18张报表的财务处理,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扎实,上岗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4)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财务成本管理设计项目和创新实验区项目设计与创业实践项目的实施,培养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与研究方法。(5)注重学生职业品德的素质培养。通过知行合一的会计职业道德与管理品质提升训练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事会计职业有时品行比专业技能更重要。

但对比其他同类院校,我校的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着缺少企业经营模拟的沙盘实验、税务实务训练,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稀少、校企合作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三、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优化构想

通过调查比较,各建设点均非常重视学生会计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都很重视实践教学的硬件软件建设,包括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经济管理中心、实验中心)的建设、教学软件的配套、配套实验教材的编写,重视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处理的能力培养;但也存在着各校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综合性实验教学条件与水平不一,学生的实践渠道与机会不等、各高校对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与管理水平不一等问题。我们认为各院校应紧密结合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充分发挥现有优势资源、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对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遵循特色原则、实用原则,才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思想,本文提出分层次的实践教学建设构想,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