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进出口贸易情况集锦9篇

时间:2023-08-18 17:38:53

进出口贸易情况

进出口贸易情况范文1

根据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是与国际及国内经济形势紧密相联系的。本文将从理论方面分析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因素(1)。 一、 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国际因素 1.从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率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上来看,根据凯恩斯的出口需求理论,一国的出口总量受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和该产品的相对价格影响。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迅速时,其居民的实际收入就会提高,那么对出口国的产品需求就增多,有利于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反之,若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缓慢,则不利于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则理论上可以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湖南省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率提高,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反之,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缓慢。即贸易伙伴国经济增长率和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呈现正相关关系。 2.从出口价格水平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上来看,按照需求供给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价格水平提高,国外对出口产品的需求将下降,而国内对出口的供给将上升;相反,出口价格降低,国外对出口产品的需求将上升,国内对出口产品的供给将下降。由于湖南省具有劳动力优势,并且国家和地方政府长期以来贯彻鼓励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因此其出口供给受价格影响程度不是很大。所以,一般来说,出口价格水平的上升会阻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而出口价格水平的下降会促进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即湖南省出口贸易发展情况和出口价格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 3.从外商直接投资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上来看,从理论上讲,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蒙代尔认为:贸易与投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贸易障碍会促使资本的流动,而资本流动阻碍会促使国际贸易的发生。而日本学者小岛清认为,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分工深化等渠道促使东道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所以从理论上讲,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要从多方影响的综合效应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国内因素 1.从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总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来看,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其出口供给水平。一方面,湖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出口产品的生产规模,从数量上提高了出口贸易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通常伴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升级,以及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了出口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且也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所以,从理论分析上来看,湖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促进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发展。即湖南省的GDP水平和出口贸易发展水平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 2.从汇率变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来看,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理论界长期以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在理论上一直是存在有争议的。所以,汇率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具体影响,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判断。 3.从进口贸易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看,进口贸易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可以按照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方式分两种情况考虑。首先,在一般贸易方式下,初级品和工业制品的进口为出口产品的增加提供了投入品,并且提高了出口国的劳动生产率,尤其是工业制成品进口对于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进口提高了出口的竞争力,因此,进口对出口的影响是同向的正相关。其次,在出口加工贸易方式下,由于出口加工是“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国际贸易模式,出口国外产品的投入品绝大部分是来自国外的进口,所以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是相辅相成的。鉴于以上的分析,无论是在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对出口的影响都是正相关的。 4.从技术投入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上来看,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同时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也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按照技术差距理论,科学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生产要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可以改变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比较优势。科学技术进步不仅能降低其传统工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能促进新兴产业部门发展壮大。从而在深度和广度上增加出口。当前科技进步在中国及湖南省均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湖南省出口产品中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的基本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科学技术进步对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并且可以认 为技术进步是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的。 三、影响湖南省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因素 湖南省1985年~2005年贸易出口额趋势图 由于经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统一的有机系统,任何一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出口贸易的变化。如比较典型的1994年外汇体制的改革,汇率的并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9. 11事件、2001年中国加入WTO, 2003年的“非典”事件等。从理论上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体制的并轨,以及中国加入WTO等事件完善了中国的外贸体制,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而亚洲金融危机、9. 11事件和“非典”事件对出口贸易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根据下图,湖南省的出口贸易增长率波动比较大,可以看出1994年以前,湖南省出口增长率一直不稳定,而由于受1994年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影响,随后由于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5年~1999年间,湖南省的出口贸易增长率都在低位徘徊,2000年才开始回升。但2001年由于受9. 11事件的影响,尽管中国于11月份加入WTO,湖南省的出口增长率仍然比上一年有大幅度的下降,由2000年的28.94%下降到2001年的6.11%继而到2002年2.34%。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加入 WTO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显现,2003年~2005年间,出口贸易增长率一直比较高;而2003年的“非典”事件,由于得到及时的控制,其影响面比较小,对湖南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不显著,并没有影响其出口贸易上升的总体趋势。

进出口贸易情况范文2

[关键词]欧债危机;东亚生产网络;贸易地位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089-03

1 引 言

继2006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产生,进而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后,2009年,三大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的债务评级,并在2010年年初的时候一度陷入最严峻的局面,此后处于胶着状态,2011年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全部政府更迭,欧债危机再次升级。2012年年初欧债危机有所缓解,但问题仍在继续。欧盟是东亚重要贸易伙伴,从2004年至2011年,欧盟连续七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欧盟对日本来说是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欧盟的贸易额占日本总贸易额的111%,欧债危机以来,欧盟自身的贸易增长放缓,而考虑到东亚,特别是中日与欧盟的密切贸易关系,欧债危机对东亚的贸易,乃至中日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也会产生相应影响。

2 欧债危机对中日进出口贸易影响及其相关性检验

图1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进出口统计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在总量上(见图1、图2),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中国和日本的进出口贸易额都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不能说,中日两国没有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下面本文将根据2011年欧盟、中国以及日本的对外贸易增长波动情况进行联动说明。

21 中国2011年每月贸易增长与欧盟贸易增长率具有相关性

将图4显示的中国每月对外贸易增长率与图3中欧盟每月对外贸易增长率进行比较发现,除了2月的贸易增长率大幅下降外,其他月份的波动与欧盟进出口贸易增长率的波动方向基本相同,上下起伏时点有关联性。中国每月对外贸易情况与欧盟一样有波动的下降,从1月的贸易出口同比增长率377%,到12月的贸易出口同比增长率134%,从1月的贸易进口同比增长率51%到12月的贸易出口同比增长率118%。

利用stata软件针对中国和欧洲2011年的月增长情况进行相关性检验。中国进口与欧盟出口的相关性系数为06172,中国出口与欧盟进口的相关性系数为06706,两个系数都较高且都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上述相关性检验并没有去除2月的干扰,若去除2月数据的干扰,相关程度将更高。因此,可以说2011年中国和欧盟的外贸增长情况是相关的,也就是说,中国2011年外贸情况受到了欧债危机的影响。至于2月的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2月春节长假对国内生产造成影响,产出出现短期的季节性下降,随着春节因素的消失,3月出口同比增速又大幅回升。因此,除去2月的干扰,考虑到中欧紧密贸易关系和欧债对欧洲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2011年中国进出口同比增速较2010年同期有所回落,可以说,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日本2011年每个月贸易增长主要受自然灾害影响

图5 2011年日本每月对外贸易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JETRO),日本财务省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欧盟作为日本的第三大贸易国,其贸易的衰退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日本的贸易,然而在图5中看不出与图3中趋势的相关性,本文利用stata软件针对日本和欧洲2011年的月增长情况进行相关性检验(见附录),日本进口与欧盟出口的相关性系数为00952,日本出口与欧盟进口的相关性系数为04096,两个系数都较低且都没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说2011年日本和欧盟的外贸增长情况是不相关的,也就是说,日本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很小。主要是因为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遭受了88级大地震,这一严重自然灾害打乱了日本贸易节奏。日本东部海岸集中了大量钢铁、石化、制造业和核电工业等日本重点产业和支柱行业。地震及海啸给沿岸产业造成大范围影响,许多企业仍受困于零部件供应不足和电力不足的境况中,而农林渔牧业更是长期受害,日本要从这场灾难中复苏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事。

3 中日在东亚生产网络中贸易地位的变化

31 欧债危机后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贸易状况

(1)从贸易对象上看,中国与东亚新兴市场的贸易联系持续加强。2010年随全球贸易市场回温,东亚整体区域内贸易大涨,中国大陆贸易回升333%。根据商务部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1年秋季)》可知,受欧债危机影响,2011年1至9月,中国与传统市场贸易增速有所放缓,与新兴市场贸易快速发展。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三大市场出口合计增长175%,进口合计增长213%,分别低于整体增幅52和54个百分点;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继续显示较大增长潜力,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264%,高于整体增幅18个百分点,占外贸比重10%,略高于去年同期。自2011年4月起,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2)从贸易方式上看,中国在东亚内部的贸易方式逐渐告别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加工贸易方式。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处于“微笑曲线”底端的加工型企业会由于业务量减少而受到冲击,而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零部件供应商,特别是中小企业则会出现由于下游企业需求下降而导致其库存积压或不得不降价销售而遭受利润受损,从最终商品需求角度来看,在欧美对最终需求品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生产替代性较强产品的各个厂商将会由于供大于求而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广大外贸企业加紧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自主营销比重,2010年及2011年,我国外贸都呈现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贸易的态势。

如下表所示,2011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924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增速超出当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速67个百分点,高于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速164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达528%,比2010年扩大了2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为273%和31%,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为129%和125%。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均显著超过加工贸易,贸易方式得到进一步优化。

32 欧债危机后日本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贸易状况

321 2010年,日本进出口贸易形势转好

从贸易额上看,2010年日本出口总额为674059万亿日元,比上一年增长244%,是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增长;进口总额为606357万亿日元,增长177%。全年进口和出口额均位居有统计以来第四高水准。从贸易额上看(见图2),日本在2010年整一年都处于贸易顺差,贸易顺差总额达67702万亿日元,是上一年的25倍,贸易顺差连续第二年扩大;从贸易商品结构上看,日本出口商品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最大。

322 2011年,日本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贸易波动主要受自然灾害影响

2011年3月日本贸易受地震冲击,损失惨重,作为出口超级大国,日本2011年出现贸易逆差249万亿日元(约合2030亿元人民币),是自1980年第2次石油危机引发原油价格暴涨导致进口额增加以来首次出现贸易赤字。日本2011年的出口为6555万亿日元,比上年减少了27%,是2年第一次出现减少,3月的大地震还导致供应链(供给网)断裂,使生产急速下滑。汽车出口减少了10%,拉低了出口总值。作为东亚主要的零部件和资本货物生产国,日本一直为东亚各国的生产链供货,地震对该国的经济影响也波及了东亚其他国家,例如,2011年地震后,东亚地区产自日本的零部件开始出现短缺,韩国、菲律宾等国家的电子产品生产已经受到了影响,部分产品价格上涨超过20%。

参考文献:

[1]Henderson,J,etc.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002(9):436.

[2]Akyüz,Y. Export Dependence and Sustainability of Growth in China and the East Asian Production Network[R].Turkish Economic Association Discussion Paper.2010.

[3]李娇,陆晓丽.从国际生产网络视角考察东亚贸易模式转变[J].亚太经济,2008(3):5-11.

[4]唐海燕,张会清.中国崛起与东亚生产网络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8(12):60-70.

[5]黄升春.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6]韩霖.东亚区域分工模式与产业链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7.

[7]周昕.东亚零部件贸易研究——中国在东亚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D].天津:南开大学,2007.

[8]喻春娇,徐玲.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基于机电行业零部件贸易的考察[J].国际贸易,2010(2):14-20.

[9]乔林生.日本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发展及其问题[J].日本问题研究,2005(3):10.

进出口贸易情况范文3

关键词:出口贸易;煤炭;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0日

一、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对经济影响现状分析

(一)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对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影响。出口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国内的生产特点和优势,生产适合自己的产品。根据这种生产模式能够决定该国国内的产品结构。各个国家通过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能够为该国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契机和机遇。通过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能够充分发挥该国的相对优势,弥补该国家的相对劣势。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适合本国的发展要求,不能只盲目地追求高产量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也必须选择正确的出口贸易方式。

(二)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促进就业。山西省煤炭出口企业和相关的煤炭生产企业能够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包含与其相关的生产和服务岗位。自改革开放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不断增多,出口贸易的增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部分的就业问题,从而促进了山西省经济的发展。

但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在带动就业方面有所下降。有不少的煤炭出口企业出现危机,并带来了工作人员下岗的现象。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带来的就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这与整个煤炭出口贸易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在煤炭出口贸易带来的就业中,有不少的劳动者存在着劳动素质低下的状况。提高劳动者素质也是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行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优化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的对策

(一)优化与煤炭出口相关产业结构。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属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适合本地区的发展要求,不能只盲目的追求高产量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山西省要适当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将发展的重点放在第一、第二产业中。山西省本身的地理环境并不适合发展第一产业,在保障耕地、林地、草地不变的情况下,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第三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满足本身的实际情况。

(二)培养高素质的煤炭出口贸易相关工作人员。我们发现,培养高素质的煤炭行业人员是优化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的重要措施。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懂得其他相应知识,注重相应的法律知识、财会知识、管理知识的培养学习。当代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综合性煤炭出口贸易相关工作人员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是一种跨区域的经济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注重本区域内的经贸活动,更加注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及时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

(三)煤炭出口贸易相关税收的制定要合理。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都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本国利益。针对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出现的税收不合理现象,我们要结合当前煤炭行业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在山西省煤炭出口贸易中,税收对贸易发展影响重大,税收的制定一定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利益,使企业真正融入到市场竞争中。并且税收改革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通常各个国家颁布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贸易保护的常用方式。我国采取的取消炼焦煤、焦炭出口增值税退税以及其他煤种降低退税率的举措,目前已经产生一定效应。山西省在采用税率方面,除满足国家规定的税率范围外,一定要结合本身发展的情况制定。

(四)提高煤炭开采技术,研发新型煤炭开采设备。山西省出口的煤炭量不断下降,为稳定山西省煤炭出口量,我们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山西省煤炭在开采过程中的浪费率。减少煤炭的浪费量,我们可以从技术方面解决这个问题。在当今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技术竞争越来越重要,我们应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开发使用新型煤炭开采设备,提高煤炭开采质量与效率,从而增强煤炭开采量。只有在效率与质量上有所提高,我们才能在煤炭出口贸易中处于不败地位,增强竞争力。在研究新型的煤炭开采技术时,我们要注意技术的应用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其适用本地的煤炭开采。研发新技术需要我们积极地学习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不断开拓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仇兵奎.山西煤炭产业政策演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冯江华,王峰.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的格局与山西煤炭出口战略的选择[J].能源基地建设,1997.2.

进出口贸易情况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 国际贸易融资 风险管理

   1前言

      中国在加人WTO宣布外资银行准人的政策之后,外资银行各种投资大量涌人,国内商业银行在多个业务领域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竞争;特别是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上,外资银行具有强烈优势.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分析研究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目前的状况并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风险,为客户提供应对变化趋势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当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2国际贸易融资概念

      根据《巴塞尔协议》条约第244条可知: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的融资。广义而言,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国际贸易下的资金融通,是银行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进行的融资,是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与国际结算相关的营运资金支持,用以进出口商完成相关国际贸易运作,其还款资金来源于相关国际贸易运作之后的所收货款。国际贸易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国际保理融资、福费廷、打包放款、出口押汇、进口押汇、提货担保、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等等。

3国际贸易融资的常见风险

3.1进出口商资信风险

    进出口商资信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如果参加交易的任何一方不履行合约,就会导致另一方有可能遭受风险,进而使对进出口商提供融资的银行遭受风险。我国很多进出口企业存在管理混乱、普遍多头开户、结算、贷款和融资押汇等现象,其资信状况欠;常因资金短缺导致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手段套取银行资金后挪作他用。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与外商勾结,向银行申请开立无贸易背景的信用证,利用汇率变动撤证后赚取汇价差润,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3. 2贸易风险

    进出口贸易从谈判、签约到合同的履行都是一种商业信用,不仅要考虑到进出口商的资信能力,还要考虑到贸易商品的质量、交货、市场行情、汇率变动等因素,贸易过程中又会出现贸易纠纷和索赔,出现贸易风险。因此,进出口企业双方的经营能力,进出口货物的质量、价格、交货期限、市场行情和汇率变动情况以及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贸易是否顺利完成。这期间,任何一个不利因素的出现,都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产生贸易纠纷,出现贸易风险,导致风险贷款。

3. 3金融诈骗风险

    在贸易融资诈骗中,信用证诈骗最多最为典型。信用证是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有机结合,在其给国际贸易带来极大便利之时,也可能诱发欺诈的产生。为客户提供贸易融资的银行有时会面对企业盗取银行密押或校验码,伪冒通知银行印鉴和密押用假信用证诈骗;伪造提单或主要议付单据,真实单据中加人虚假资料诈骗银行融资;利用软条款信用证诈骗银行打包贷款,相互开立信用证诈骗,滚动开立信用证诈骗等等。加人WTO后,各家商业银行之间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在贸易结算领域中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信用证贸易融资的比重会不断增加,融资的风险也会随之扩大。

   3. 4货币风险

      货币风险也称为外汇风险,指在一定时间内的经济交往中,以外币计价的债权债务、资产,由于利率和汇率的变动,而引起有关货币价值的上升和下降,致使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任何一方有可能遭受的风险。外汇风险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折算风险。交易风险是指以由于以外币计值的未来应收款、应付款在以本币进行结算时,其成本或收益因汇率波动而面临风险,是一种流量风险;经济风险是指预测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数量、价格、成本而使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折算风险是指在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以外币记值的会计报表以母国货币进行折算过程中所产生的外汇风险。

3.5操作风险

      信用证贸易融资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家商业银行拓展国际结算业务,加强竞争能力、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各家银行在发展这项业务初期,未对其操作实行严格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因而出现了许多制度不严、监察不力、管理失常等操作失当造成资金损失的操作风险。

4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4. 1审查进出口商家的资信状况

    (1)甄别进出口双方贸易的真实性,应深人调查借款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落实信用证项下贸易的真实性,是防范贷款风险的基础。

   <2)要审查开证行的资信,应当认真了解开证行的资本结构、资本实力、经营作风等,来证金额是在银行控制的授证额度内,在开证行的资本实力与来证金额明显不符的情况下,要求知名的大银行保兑。

    (3)认真审核可转让信用证。无论在进口业务,还是出口业务中,有关银行和进出口商对这种信用证都要十分小心,尤其是国外银行转来的信用证,在出口信用证交易中,我国银行和出口商对可转让信用证应严格审查开证行和转让行的资信,并对信用证条款逐条进行审核,同时要加强同出口商联系,帮助其分析其中的风险,配合公司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4. 2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

    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高风险的业务,所以必须实施全过程的风险监管。

    (1)需要做好融资前的调查。一方面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履约能力,企业负责人品行、经营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另一方面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

    (2)建立进出口企业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对进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营运状况,全部财务指标变动状况,转机建制发展情况的动态资料信息库,实行动态监测;要特别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资金管理,应收款管理,定期与企业共同分析往来帐,及时发现有关帐款,组织力量清收。

进出口贸易情况范文5

我国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是在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增强的情势下,为防止境外热钱冲击于2008年7月起纳入外债管理的。管理措施实施不久外汇形势急剧变化,金融危机经历发生-蔓延-消退的过程,贸易信贷管理政策随之调整,由收紧-放松-适度。我国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的3年实践中,呈现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贸易真实性管理,由明显限入向均衡管理转变。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是依货物贸易发生的具有资本项目特征的管理,重在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要求贸易信贷具有真实性,而一般性资本项目管理对象为单纯的资金流。贸易信贷登记管理首先从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登记管理开始,2008年7月2日颁发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实行货物贸易项下外债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作出严格限制,设定延期付款的累计发生额不得超过企业上年度进口付汇总额的10%。不期金融危机突发,外汇形势剧变,2008年10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关于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对外债权实行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预付货款和延期收款作出限制。而后因应形势变化,将预付货款登记企业的基础比例设定为30%,5万美元以下的预收货款、延期付款和预付货款不纳入比例限制。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取消和调整部分资本项目外汇业务审核权限及管理措施的通知》作出取消贸易信贷管理中延期付款超期限登记核准的规定,以及取消预付货款退汇核准的规定。上述变化过程显示,贸易信贷管理逐步由限入向均衡管理转变。

(二)贸易信贷管理内容为部分管理。贸易信贷登记管理与其他资本项目相比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外债管理。因为贸易量巨大,纳入贸易信贷管理的只是其中的超限额、超比例的部分,限额、比例内的部分由系统自动管理确认。在管理环节上,贸易信贷管理对所有贸易信贷从登记到注销都要进行管理,不及时登记或注销都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一般意义上的外债管理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是对所有外债的每个环节进行管理。从管理的目的看,对贸易信贷登记、注销环节进行管理是为了监测统计的准确;而对贸易信贷的超限额、超比例部分的管理是为了控制、调节贸易信贷的总量。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属于行政许可对象的仅为贸易信贷超过设定的比例或限额部分,比例或限额之内部分只是超过设定比例或限额部分的基础,不属于行政许可管理的范围。

(三)贸易信贷管理属于动态管理。从贸易信贷管理措施的出台背景和范围调整的过程来看,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完善短期外债的统计监测并加以控制调节,主要目的是平衡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形势不断变化,国际收支总是在平衡-失衡-再平衡的过程中运动。依托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的贸易信贷管理系统,能够方便地通过比例或限额的调整,对贸易信贷总量进行调节。2009年将预付货款登记企业的基础比例设定为30%,5万美元以下的预收货款、延期付款和预付货款不纳入比例限制。2011年3月,在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消退的新形势下,下调预收货款和90天以上延期付款基础比例,将企业货物贸易项下预收货款或90天以上延期付款的基础比例,分别调减至其前十二个月出口收汇或进口付汇总额的20%,显示贸易信贷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功能不断增强。

二、贸易信贷系统管理中的问题

(一)物流与资金流脱节,贸易信贷状况在管理系统未得到全面真实反映。贸易信贷源于货物贸易,但由于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较为独立,未与外汇管理相关收付汇信息系统实现链接,又缺少海关货物流的相关信息,贸易信贷管理政策存在一定的漏洞,物流与资金流脱节。主要有两种现象。一种情形是发生预收货款而以一般贸易申请结汇,预收货款在贸易信贷系统中得不到反映。如有的企业收到一笔预收货款,其一般贸易项下额度足以办理预收货款的结汇,一些企业往往省却预收货款的登记手续,直接以一般贸易申请结汇。银行在审核中,根据企业的出口收汇说明及企业额度情况,一般不会对企业的申报信息再进行核查,因此造成预收货款直接通过一般贸易项下结汇。企业出口报关后,相关出口数据又累计到企业的一般贸易额度,用于下一笔的预收货款结汇,形成滚动使用,绕过预收货款登记程序。另一种情形则相反,无真实的货物贸易系统却产生贸易信贷纪录,实为通过预收货款变相借债。由于企业对外借款需要到外汇局进行逐笔外债登记,还要受差或外债指标的限制,手续比较繁杂,而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对预收货款的期限未做出规定,且不占用企业外债额度,在结汇或划转资金时易操作。因此,部分企业为免去借用外债登记手续,以出口预收货款的形式收入外汇长期使用;在需要汇出时,以出口合同无法履行、向外退赔货款为由,将款项汇出境外,使实质为资本性质的款项通过贸易预收货款流入流出,达到变相借用外债的目的,规避外汇监管。另外,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形成的贸易信贷业务在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不能综合反映。现行贸易信贷政策、指引中尚未明确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形成的贸易信贷业务是否应纳入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人民币结算不牵涉到收结汇额度使用,企业办理人民币预收货款提款登记预收货款额度则虚增;如企业办理人民币预收货款注销登记时,因前期人民币报关金额并未增加其一般贸易额度,可能影响企业正常收结汇。

(二)管理缺乏有效性约束,贸易信贷状况真实性反映滞后。管理缺乏有效性约束的主要原因是,贸易信贷系统存在一些技术,致使管理的某些环节存在盲区,贸易信贷真实状况不能在系统中及时反映。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注销不及时。企业进行预收货款或延期付款注销登记,表明该笔贸易信贷的资金流与货物流已完成匹配。若企业不按期完成注销,则可能存在企业生产经营及资金安排确实需要调整,重新修订了合同,已登记的不能如期注销;或是企业根据对当前汇率、利率等金融条件的判断,延迟付汇或出口,利用预收货款或延期付款方式套取高额回报,无法按时注销。两类情形在未按时注销的情况下系统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贸易信贷行为,也就无法满足外汇管理部门统计监测的需要。但注销不及时企业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如汇率变动导致登记信息无法注销,因贸易信贷登记系统数据处理时,系统自动折算美元处理,已登记非美元预收货款会因汇率变动导致不能按照货物出口报关金额进行全额注销,企业注销操作时不知如何处理,外汇管理部门若因此处罚缺乏充分依据。另外,系统修改和删除功能不完善。政策规定企业预收货款提款登记、注销登记只能在当天进行修改和删除,隔天即不能进行修改或删除的操作。而实际操作中,难免出现企业错登记且未能在当日发现并进行修改或删除,事后通过核查发现登记信息错误,却已无法在系统中修改或删除。企业为保障正常业务的开展,只能在系统中重新登记,造成贸易信贷登记数据虚增。

(三)基层外汇管理部门无法进行贸易信贷总量监测,虚于表面审核和局部分析。贸易信贷管理系统中,对企业整体贸易信贷状况、地区整体贸易信贷总量、结构没有及时有效反映。贸易信贷管理纳入资本项目管理后,如果管理人员不兼任经常项目管理岗的收汇核销工作,很难做到对企业贸易情况的掌握了解,特别是内资企业的进出口状况。对企业超限额、超比例部分的行政许可申请只能据其提供的资料虚于表面审核;贸易信贷分析也只反映所审批的超限额、超比例部分的情况,对数量巨大的限额、比例内的情况缺乏了解,更谈不上进行全面、实质性分析。

三、完善贸易信贷管理的建议

(一)注重分层次监测分析。现行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除预付货款项下有“地区预付货款查询”功能,其他三个模块都只能查询到单个企业的登记信息,无法统计区域业务总量和外汇局确认信息总量,加之系统只有单一的查询功能,因而不能对企业、地区或某时期内贸易信贷业务情况进行汇总和评估。建议开发或下发相关功能,或由上级定期下发总量数据,加强监测分析,在监测的基础之上进行管理。为防止企业利用预收或预付5万美元以下经系统自动核准的政策进行资金拆分,应当加强对同一主体一段时期内小额预收或预付资金的结汇与付汇进行监测,在办理进出口核销时将其金额、频率与报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加强监测力度,确定企业是否存在分拆结汇或付汇的现象。

(二)增强系统校验匹配功能。实现信息共享,通过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出口核报系统、进口付汇监测系统以及海关电子口岸的有机链接,将贸易项下资金流和货物流信息与贸易信贷登记系统相关信息实现共享,校对企业录入的登记信息,提高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建立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间企业贸易信贷付汇、核销数据的共享机制,以便资本项目管理岗位人员通过对企业核销总量情况的掌控,了解企业贸易信贷付汇的真实性,防范异常资金通过贸易信贷方式流出流入;经常项目管理岗位人员通过企业贸易信贷付汇数据,反向掌握企业付汇与总体进口的匹配情况,规范企业进出口核销行为。

进出口贸易情况范文6

【关键词】贸易条件 影响 因素

一般意义而言,贸易条件的发展趋向无非两种,一种是贸易条件的恶化,一种是贸易条件的改善。贸易条件的恶化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的减少,同时也就意味着其贸易伙伴国家贸易利益的增加,而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一国的贸易利益或经济福利的增加,同时也就意味着其贸易伙伴国家贸易利益的下降。因而,贸易条件主要研究国家之间究竟按什么样的比例来相互交换商品,它反映一国或某一行业或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实力或竞争地位的指标,其经济学含义是每单位出口商品能够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如果在一定时期出口一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比基期有所增加,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恶化。因此,贸易条件也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内出口盈利能力(相对于进口)的重要指标。

一、贸易条件的不同形式

理论上而言,贸易条件有三种不同形式,即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

(一)价格贸易条件

价格贸易条件也称商品贸易条件,纯易货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指数之比。实际上,价格贸易条件反映了一国的进口能力,即出口一个单位价值的产品能够进口多少单位价值的产品。当贸易条件恶化时,这表明出口同一个单位价值的产品能换回的进口产品单位价值比过去少了,也就是出口商品进口能力的下降。当贸易条件改善时,则意味着一国贸易利益的增加。这是一个最具实用价值的指标。不过,它并没有反映出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品结构和质量的变化,也不能说明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原因。此外,使用此指数还存在一个选择基期比较困难的问题。时间选得短了,贸易条件的变化不明显,选得长了,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己发生变化,因而不再具有可比性,所以需要用其他的指数加以配合使用。

(二)收入贸易条件

收入贸易条件是用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乘以出口商品数量指数得到的。它反映了一国出口商品的总体进口能力的大小,即根据这一出口收入所能获得多少进口商品。我们把收入贸易条件称作出口基础上的进口能力,而不是全部进口能力,因为一国的进口能力除了通过出口而带来的进口能力外,还包括因资本流入和劳务输出报酬汇回等带来的进口能力。对于价格贸易条件来说,一国价格贸易条件改善同时意味着其贸易伙伴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而对于收入贸易条件却可以达到双赢的情况。

(三)要素贸易条件

要素贸易条件又分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

(1)单要素贸易条件指数。单要素贸易条件是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与本国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指数的乘积。该指标表明国际贸易实际上是间接生产要素的交换,同样会受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表示包含在出口商品中的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进口商品数量。该指标的特点是把价格变化和生产要素生产率联系起来,反映了要素生产率变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单要素贸易条件说明即使NBTT己经恶化,但只要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有较大的提高,这类贸易活动仍对出口国是有利的。

(2)双素贸易条件指数。双要素贸易条件是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乘以本国出口品生产率指数与外国生产本国进口品生产率指数之比。该指数表示的是出口商品中所含的每一单位生产要素能够换得的进口商品中所含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它反映的是一国进口的真实资源成本的变化,包括两国出口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要素贸易条件表明,一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的大小取决于劳动生产率上升或下降的幅度是否超过了价格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而不是取决于价格贸易条件本身。

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贸易条件变化

(一)改革开放我国的贸易条件变化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世界发展报告》等相关资料计算,我国20年间商品贸易条件在波动中下降,而同期发达国家商品贸易条件却呈上升趋势我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加工程度低,科技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属于低价位产品;二是由于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改革后,同业竞争加剧,价格战往往成为主要竞争手段;三是我国进口商品多属于高技术含量的高端机电产品,其价格具有一定刚性,尽管80年代以来进口商品平均价格也在下降,但远不如出口价格下降得快。据有关学者研究,80年代我国出口商品平均售价下降9.7%,而同期世界平均出口售价上升16.6%。而在90年代中,情况仍未见好转,多数年份出口商品平均售价绝对下降,仅有94、95年回升3%,但同期世界出口商品平均售价上升13%,我国出口商品售价相对仍然下降。进入21世纪以来,价格下降趋势仍未止住。在发达国家出口商品平均售价相对提高,商品贸易条件的上升的趋势下,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对外出口增量却减价的现象使得贸易利益大量流失。

(二)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取得成就

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贸条件有所恶化,但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外贸体制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中。首先是贸易规模与开放度演变。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仅为206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此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在我国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引下,进出口总额在80年代以年均11.15%的速度增长,到199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己经达到1154.4亿美元,跃居世界第15位,90年代以来我国外贸增长速度高达年均18%。迈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际贸易额增长迅速。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为4742.9亿美元,2005年己达14221.2亿美元,增长199.84%。我国己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其次,从贸易结构上看贸易结构对一个国家而言与外贸总量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贸易结构中,出口商品结构对于一国能获得多少贸易利益尤其重要。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意味着出口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变,从以粗加工产品为主向以精加工产品为主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改善的三大主要原因。但是,尽管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我们还是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出口商品普遍附加值不高,高技术产品多为外资企业加工贸易的业务,自有科技产权和品牌高附加值出口品极少。因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所获贸易利益比率较小。如何防阻贸易利益的大量流失正日益成为我国外贸发展中所面对一个重大问题。除了以上分析的出口商品结构外,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的比重也是一个重要的结构变量。

三、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

贸易条件的变动对一国的经济利益有重要影响,那么那些因素影响着贸易条件的变化呢?贸易条件的变化主要是由进出口价格指数的变动决定的,更准确地说,是由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变动决定的。我国贸易条件出现的恶化趋势,主要是由我国出口商品价格下跌,而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所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主要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引起的。引起我国进出口商品供求变化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因素。经济增长可以由生产要素的增加而引起,也可能由技术进步而引起。经济的这种增长,会引起该国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从而引起一国贸易条件发生变化。①要素结构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在国际贸易中,很少发生两国两种要素同比例增长的情况,大多数情况是一种要素的供给增加比另一种快,要素供给这种有偏向的增长,会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于生产中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这一边。劳动要素更快的增长,在短期内会造成劳动的价格相对于本更便宜,生产过程中需要密集使用劳动的纺织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因此,一国某要素(比如说是劳动)供给增加更快,最终会使生产中需要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相对价格下降。如果该商品是出口商品,则出口商品生产要素相对供给的增加,会导致该国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最终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②技术进步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相对于由要素积累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来说,由技术进步所推动的经济增长要复杂得多,这不仅是因为技术进步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程度会有所不同,而且技术进步的性质不同也会对各部门内部生产要素的配置比例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而对部门的产出和贸易条件的变化带来不同的影响。

(2)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东道国贸易数量的增长、生产要素比例的变化、生产率提高等一系列效应,而这些效应又能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贸易福利产生影响。①对外直接投资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FDI的部门流向会对东道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产生影响。如果FDI流入的是东道国的出口优势部门,那么将使出口部门的产出增加、出口量增加。如果该国是贸易大国的话,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加,当国际需求保持相对稳定时,将会使出口价格下降,价格贸易条件恶化,还容易引起贸易战和保护主义泛滥。②FDI对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由收入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可知,收入贸易条件的变动取决于两个因素: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和出口量的变动。由上面的分析,FDI 的流入对东道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最终影响并不确定。③FDI 对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由要素贸易条件的计算公式可知,要素贸易条件的变动取决于两个因素: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出口劳动生产率或出口相对进口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FDI在多数情况下,趋向于提高东道国的生产率和技术水平。

(3)商品结构变化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渐上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长期来看对我国贸易条件的改善是有利的,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因而出口产品还处于较低的价位水平。进口商品中资源密集型初级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工业制成品中的低技术产品由于我国国产能力的不断提高,需求减少,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对中高技术产品需求旺盛。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进口商品的价格短期内难以降下来。由于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是由该国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因而分析我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还必须考虑到我国的产业结构状况。

(4)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到80年代末,已经基本完成了出口商品结构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制成品为主的转变,2005年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达到93.6%,出口商品结构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与此同时,贸易条件却没有得到改善,2005年的贸易条件指数只有60.5,比1981年的123.4下降了50.97%。这与我国出口商品加工程度低,粗加工比重很大,附加值低,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处于较低的价位水平分不开的。这就说明,导致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低度化的产业结构状况是制约我国贸易条件改善的重要因素。

(5)汇率因素。汇率同贸易条件之间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汇率是一国货币同外国货币交换的比价,而贸易条件是用本币或外币衡量的进出口商品的比价,因此本外币比价之间的变动必然直接导致以本币或外币衡量的进出口商品比价的变动。自1994年我国官方汇率与外汇市场调剂的市场汇率并轨,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贬值,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出现下降趋势,而进口商品价格却相对提高。因此汇率对贸易条件的影响不可忽视。汇率是影响一个国家进出口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经常作为调节一国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而国际收支状况又与贸易条件密切相关。通常认为,一国货币贬值一段时间后,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就会逐步改善。但是,由于货币贬值会造成一国进出口商品本币价格的同时上升和外币价格的同时下降,因而货币贬值是改善还是恶化了一国的贸易条件,还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有关。

四、我国的贸易条件变化趋势

总体而言,中国目前的贸易条件不容乐观。首先,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有着恶化的时间趋势。如果不采取改善贸易条件的措施,中国贸易条件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恶化下去。其次,仅仅简单增加制成品出口份额难以改善价格贸易条件。目前,初级产品与制成品划分只是对产品的简单划分,不能够体现产品附加值及技术水平的高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出口增加并不能改善中国贸易条件。最后,收入贸易条件未来可能会下降,中国存在贫困化增长可能。目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实现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但其出口中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分工,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很大的比重,未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数量扩张可能会导致价格下降,贸易条件下降。由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基本满足“贫困化增长”条件,因此,如果不改变中国贸易模式,中国可能出现“贫困化增长”现象。因此,必须提出有效的对策,对其加以改善。必须注意的是,以上的结论只是一种短期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长期来看,价格贸易条件会出现改善趋势的,当然这不会自动实现的,针对短期价格贸易条件下降趋势,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张烨.我国贸易条件变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2.

[2]赵玉敏等.总体趋于恶化一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2002.

进出口贸易情况范文7

一、抚顺市出口贸易、出口收汇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情况

(一)抚顺市2011年1~9月份对外贸易情况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1年1~9月份全市进出口总值73601万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8%。其中,出口41693万美元,增长0.7%;进口30908万美元,增长3.3%。

机电产品增长较快。2011年1~9月份,机电产品出口13964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3.5%,增长14.2%,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3.5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出口下降,使我市出口增长缓慢。如2011年1~9月份,中油抚顺国际事业公司、抚顺新钢铁公司和抚顺鑫隆硅镁铬3家企业出口减少1929万美元。2010年占全市出口80%以上的24家企业,出口33925万美元,下降4.3%,低于全市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

(二)抚顺市2011年1~9月份贸易出口收汇情况

根据出口收汇监管系统显示,截止2011年9月底,抚顺市贸易出口报关额56683万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0%。从出口国别来看,截止2011年9月底,抚顺市出口国家及地区的前5位分别是香港、美国、韩国、印度和日本,累计出口34319万美元,占抚顺市出口总额的60%。

从全市企业出口情况看,2011年1~9月份排名前10位的出口企业出口总额33103万美元,占抚顺市出口总额的58%。其中抚顺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出口8921万美元,辽宁凯迈石化有限公司8078万美元,STX重工(抚顺)有限公司5609万美元,此3家出口企业出口额占全市出口40%。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抚顺市贸易出口无论从出口国家地区来看还是从企业出口份额来看,集中度均相对较高。

(三)抚顺市2011年1~9月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状况

2011年1~9月抚顺市跨境收支总额13874.9万元人民币,其中收入1552.03万元人民币,支出12322.91万元人民币。收入部分均为经常项目下货物贸易收入。支出部分中10050万元人民币为对外直接投资,其余为经常项下进口及服务贸易付款。

(四)抚顺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特点

1 跨境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截至2011年9月底,抚顺市银行机构累计办理跨境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1552.03万元,呈现逐步增长势头(见下图)。

2 贸易出口占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的份额较小

通过对抚顺市贸易出口收汇及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数据分析看出:抚顺市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贸易出口占据份额较小,仅占全市人民币收支总额的11%,占抚顺市贸易出口收汇总额的0.4%。

3 出口主体过于集中

在出口贸易人民币试点企业名单中,发生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企业仅有3家,且主要业务量集中于1家企业,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额1477万元,占抚顺市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额的95%。

二、影响跨境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对外经贸发展状况限定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业务量在全省的位次居后

抚顺市近年来出口贸易一直低位徘徊,截至2011年3季度,抚顺市贸易出口41661万美元,出口总量在全省14个城市中排名为第9名,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从出口增幅上看,截至2011年3季度,抚顺市出口增幅0.7%。

(二)出口企业试点名单管理制制约了跨境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

1 出口试点企业资格审核环节过多。由于试点企业地方多部门推荐,然后由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审核,涉及部门多,审核过程漫长。使得许多企业失去了当初的竞争热情和信心,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市场效率原则。

2 名单覆盖面小,很多企业未能进入名单范围。根据抚顺市出口收汇监管系统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抚顺市共有出口企业532家,而抚顺市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试点企业仅97家,占全市出口企业总数的18%。由于受名单管理限制,抚顺市82%的出口企业不能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抚顺市出口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5家出口企业不在试点企业名单范围内。

(三)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普遍缺乏话语权

虽然国内企业的积极性较高,但外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优势货币习惯和境外客户对人民币认可程度不够是主要原因。由于目前我市企业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方企业在对外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定价和结算货币选择中处于劣势,缺乏自主定价权。因此,外贸企业普遍缺乏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此外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外贸企业业务人员尚缺乏一定经验,与外商谈判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发展进程。

(四)制度缺失给跨境业务开展带来难度

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政策尚不健全。试点启动以来,尚未出台用于指导具体业务流程的“操作规程”,绝大多数种类的具体业务都在摸索中进行,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指导也是只能通过口头方式,缺乏明确的操作性强的业务指引。

三、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减少出口试点企业名单审核环节

一是将出口试点企业名单审批权限下放到省、地市一级,提高出口试点企业审批速度。二是改进出口试点企业名单管理制度,建议实行出口试点企业备案制度。由地市中国人民支行对出口试点企业把关准入,加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进程。

(二)制定出台全面系统的操作规程

及时配套或完善相关的操作办法,明确各类跨境业务操作规范,比照外汇管理相关操作规程制定出台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表格式操作手册,明确商业银行及相关监管部门职责,并以此作为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依据。

(三)外贸企业应提高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广泛开辟境外贸易合作伙伴市场,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积极主动与外商谈判研商,充分结合我国各项政策,努力争取跨境人民币结算。打造民族品牌,抢占国际市场。改变传统贸易方式,尽量降低加工贸易占贸易出口的比重,引导境内外资就地采购以供货其境内生产链,鼓励境内企业走出去,增强境外投资企业人民币定价能力。

进出口贸易情况范文8

今天我们在第105届广交会期间召开各市州商务局分管外贸工作的领导和外贸科长座谈会,一是通过广交会这个外贸“晴雨表”和综合信息“窗口”的平台来研判形势;二是实地感受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三是面对困难如何坚定信心;四是有的放矢制定有效措施。商务厅党组对这次座谈会高度重视,刘捷厅长亲自到会,并将作重要指示,厅机关外贸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大家知道,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外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去年11月份至今我省进出口已连续五个月大幅下滑。目前,全省上下都在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将这场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刚才市州商务局的负责同志和企业代表在发言中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确保外贸增长很有信心。归纳同志们的发言,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省一季度进出口基本情况

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外贸影响逐渐加深,各项外贸指数下挫严重。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20.96亿美元,同比下降24.1%,其中出口11.76亿美元,同比下降30.6%,进口9.2亿美元,同比下降13.8%。全省14个市州,除湘潭、张家界以外,其余市州进出口总额全部为负增长。

2、主要出口商品出口下滑明显。一季度,我省主要出口商品中,除服装及衣着附件、烟花爆竹、鲜冻猪肉、鞋类、茶叶、肠衣有所增长外,其它都为负增长,未锻造的银、锑的氧化物、未锻造的锰、汽车和汽车底盘下降幅度很大,分别下降了84.4%、67.6%、60.4%、39.2%。

我省出口商品中对全球产业链依赖度越深,出口跌幅越大。用于他国再生产加工的和投资生产的产品,如钢坯、钢材、未锻造锰、未锻造银等都有大幅下降,而以一般贸易为主的终端产品,例如:烟花爆竹、陶瓷、肠衣、茶叶等由于国外的消费刚性,则取得了难得的增长或者降幅很小。

3、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幅度大,加工贸易进口增长,出口降幅低于一般贸易。一季度,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8.26亿美元,同比下降27.5%,其中出口10.31亿美元,同比下降33%,进口7.96亿美元,同比下降18.9%;加工贸易进出口2.13亿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1.3亿美元,同比下降13.6%,进口0.84亿美元,同比增长16.1%。

4、传统市场出口普遍下滑,部分新兴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对*等传统市场的出口均下滑,其中欧盟下降28.7%,美国下降7.9%,日本下降39.6%,东盟下降35%,*下降64.1%。对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埃及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其中阿尔及利亚增长7%,马来西亚增长18.6%,埃及增长20.4%。

二、当前我省对外贸易遇到的主要困难

当前我省对外贸易遇到的主要困难,概括起来是“五难”。

1.需求萎缩,国际市场开拓难。外需不足、订单减少、客户流失是今年我省进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客户与我省外贸企业的签单由原来的长期改为短期,企业在手合同不足。从对部分重点进出口企业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反映出口订单大幅下降。传统市场的需求萎缩、新兴市场也持谨慎态度,给市场的开拓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价跌量减,出口规模扩大难。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带来出口价格的回落,出口规模保持增长的难度很大。我省去年出口钢材近20亿美元,由于今年钢材出口价格减半,即使今年钢材出口规模维持去年的水平,今年我省仅钢材出口一项就减少10亿美元。虽然今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有所回升,拉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升,但同时也带动国内成品油、交通运输等价格上涨,与之关联的行业成本增加,另外部分有色金属、棉花价格上涨也将对我省纺织等相关行业的出口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尽管企业为控制成本采取了诸多措施,但中小企业的消化能力有限,最终被挤压的还是利润。利润率的滑坡,给企业出口带来困难。再者,就是客户非正常压价,甚至撤单风险骤增。所谓“非正常压价”,就是在合同已经签订的情况下,客商却无故在我企业原料备好或准备发货前,突然要求合同价格再打折扣。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了出口的不确定性。当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正在走强,对我省传统产品,如陶瓷、烟花爆竹、纺织服装、农产品等出口影响很大。同时近期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加大,将会进一步增加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

3、融资不畅,企业资金周转难。我省中小企业是我省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进出口额占到我省进出口额半壁江山。中央和地方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十分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虽然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由于融资部门在危机面前更加谨慎,设置门槛过高,条件太多,中小企业还是望尘莫及。中小进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积累不足,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从我们在对中小进出口企业的调研中了解到,在回答“目前最大困难”的问题中,有60%的企业把“融资困难”排在首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4、结构不优,外贸稳定发展难。近几年来,我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影响我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出口效益不高。目前,我省已开发出口商品近3000多种,出口额连年大幅增长。但是因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不高,影响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我省进出口效益和水平的提高。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我省的冻肉、茶叶、花炮、陶瓷、钢材、有色金属、五金工具、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但是基本上靠低价参与国际竞争,真正依靠深加工、高附加值和品牌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商品并不多,利润也很低。三是经营主体素质有待提升。我省进出口企业,概括起来就是“三少三弱”,也即企业少、人才少、品牌少;企业弱、创新弱、营销弱,因此,我省出口也就缺乏稳定和牢固的支撑。四是出口品牌缺乏。我省目前拥有一批“中国名牌”、“湖南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南省著名商标”,但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出口商品很少,大多靠定牌或贴牌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

5、贸易信用风险恶化,出口安全收汇难。金融危机使全球信用风险环境不断恶化,企业被拖欠货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外国进口商在本国银行贷款难,往往提出赊账,要求采取放账交易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企业变成了海外客户的融资工具,一些企业发货后很长时间收不回钱,有些进口商甚至拿了大量货物后就拒付货款、违约毁单、申请破产,甚至隐名逃逸等情况时有发生。企业出口收汇风险明显加大,我省出口企业坏帐增加,出口报损案件增多,且呈上升趋势。从最近情况来看,很多外商为了规避风险,大多放弃了前*(预付定金)的贸易方式,而转为广泛使用oa(放账赊销)或后*(一般货到后30天、45天、60天甚至120天再付款)的模式,这就使出口企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

三、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确保我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面对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要正视困难、积极应对、化危为机、确保增长。事不避难,知难不难,迎难而上,今年外贸工作的要求是:一季度止泻止跌,二季度止跌回升,三季度基本持平,四季度保持增长。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1、扎实工作,坚定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信心。面对当前我省外贸面临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要增强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紧迫感。各市州要认真研究本地区外贸发展情况,制定有效措施,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出口企业渡过难关。要提高各级政府对外贸工作的重视,形成省、市、县三级外贸促进机制,确保我省外贸稳定增长。切实加强领导,着力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抓重点,抓机遇,促发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要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政政策支持出口。我们已建议省里扩大外贸发展资金,各市州也要有相应的配套,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国际知名品牌。要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我们目前在积极建议将目前由省和市州财政分担增量出口退税机制,改为由省级财政全部负担。二是加大对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贷支持力度。由于中小进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积累不足,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金融机构要积极扩大出口信贷,创新出口企业的融资担保方式。三是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提高信保支持比例,鼓励出口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开拓国际市场,化解出口风险。四是理顺外贸经营权下放市州后的各项相关工作,降低广交会参展门槛。

3、以扩大规模为切入点,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要实现总量的突破。近年来,我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很有成效,加工贸易在困难的情况下同比还有所增长,这是一个亮点。虽然占比还比较低,但这也是给我们一个信心。没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大突破就不可能有加工贸易的大发展,也就谈不上湖南外贸的大跨越。要以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为主要载体,大力引导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向我省转移。要帮助企业解决在加工贸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解决我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有加工无贸易”、“本地加工、沿海出口”的现象。

4、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提升传统出口产品质量。依托我省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确保钢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陶瓷、茶叶和烟花鞭炮等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在国际经济下行、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情况下,首先将影响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而我省出口的产品主要属于中低端产品的日用消费品,且在质量、成本、性能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国际市场对我省出口产品还有一定的需求。要进一步疏通内部环节,优化出口环境,千方百计加大传统产品的出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5、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市场。对传统市场,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企业进行多批次、小规模和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加大我省企业与传统市场的对外贸易,巩固老客户。同时,大力开拓中东、南非、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和已和我国签订自由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要充分利用好市场开拓引导资金,有针对性的深度开发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多接单、多出口、多成交。今年上半年开通以湖南出口商品供货库为主体内容的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网上贸易。

6、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一是增强企业的开放意识和接轨意识,找准本企业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位,把优势特色产品做精、做细、做优、做强,赢得市场和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研发。加快出口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农产品基地。三是加强自主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建设。要重视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品牌开拓、占领国际市场。

7、进一步提高我省贸易便利化水平。根据省政府大通关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一是建立长期的大通关建设投入机制。省市两级财政要支持大通关的基础建设,保证建设的基本投入。二是加快通关速度,优化口岸联检服务。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和检验检疫,提高货物通关效率。积极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在关区内推行“属地申报,快速验放”通关模式,积极开辟口岸通关“绿色通道”。三是开好“五定班列”。要确保目前已经开通的长沙至深圳(蛇口)、醴陵至深圳(盐田)“五定班列”的正常运行,吃得饱,运得快。扩大货场规模,增加设备,提升吞吐能力。

8、积极做好进口促进工作。在当前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对我扩大进口提供了有利机会。一是把扩大进口与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长株谭“两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强势产业体系。二是充分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贴息政策,努力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规模。三是协调并商请各有关部门在技术引进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进口自动许可办理、进口付汇核销、进口商品检验、进口货物通关、进口免税办理、技改贴息项目申报等环节,实行“快审、快批、快转”,特事特办,提供更加优质快捷服务。四是充分利用广交会设立进口展区的功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我省进口采购商参会,努力扩大进口成交,同时积极组织企业赴国外采购,着力扩大从重点国家及地区的进口。

9、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调查调研,提高外贸服务水平。一是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密切关注我省进出口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对进出口量大的企业,安排专人联系,进行全面跟踪,掌握情况、分析形势、找准问题、及时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二是做好重点商品出口情况的监测,对受影响较大的商品要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各出口市场和出口企业的变化情况,及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三是加强日常外贸运行分析,在准确和深度上下功夫,充分反映真实运行情况,提高分析质量,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四是要建立关贸、银贸、检贸、汇贸、税贸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机制,及时了解情况,互通信息,共同解决难题。五是加强对市州县区的业务指导和联系,充分发挥各级商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省市县三级互动、互促,共谋外贸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进出口贸易情况范文9

今天我们在第105届广交会期间召开各市州商务局分管外贸工作的领导和外贸科长座谈会,一是通过广交会这个外贸“晴雨表”和综合信息“窗口”的平台来研判形势;二是实地感受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三是面对困难如何坚定信心;四是有的放矢制定有效措施。商务厅党组对这次座谈会高度重视,刘捷厅长亲自到会,并将作重要指示,厅机关外贸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大家知道,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外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去年11月份至今我省进出口已连续五个月大幅下滑。目前,全省上下都在采取应对措施,努力将这场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刚才市州商务局的负责同志和企业代表在发言中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确保外贸增长很有信心。归纳同志们的发言,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省一季度进出口基本情况

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外贸影响逐渐加深,各项外贸指数下挫严重。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20.96亿美元,同比下降24.1%,其中出口11.76亿美元,同比下降30.6%,进口9.2亿美元,同比下降13.8%。全省14个市州,除湘潭、张家界以外,其余市州进出口总额全部为负增长。

2、主要出口商品出口下滑明显。一季度,我省主要出口商品中,除服装及衣着附件、烟花爆竹、鲜冻猪肉、鞋类、茶叶、肠衣有所增长外,其它都为负增长,未锻造的银、锑的氧化物、未锻造的锰、汽车和汽车底盘下降幅度很大,分别下降了84.4%、67.6%、60.4%、39.2%。

我省出口商品中对全球产业链依赖度越深,出口跌幅越大。用于他国再生产加工的和投资生产的产品,如钢坯、钢材、未锻造锰、未锻造银等都有大幅下降,而以一般贸易为主的终端产品,例如:烟花爆竹、陶瓷、肠衣、茶叶等由于国外的消费刚性,则取得了难得的增长或者降幅很小。

3、一般贸易进出口下降幅度大,加工贸易进口增长,出口降幅低于一般贸易。一季度,我省一般贸易进出口18.26亿美元,同比下降27.5%,其中出口10.31亿美元,同比下降33%,进口7.96亿美元,同比下降18.9%;加工贸易进出口2.13亿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1.3亿美元,同比下降13.6%,进口0.84亿美元,同比增长16.1%。

4、传统市场出口普遍下滑,部分新兴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对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出口均下滑,其中欧盟下降28.7%,美国下降7.9%,日本下降39.6%,东盟下降35%,香港下降64.1%。对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埃及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其中阿尔及利亚增长7%,马来西亚增长18.6%,埃及增长20.4%。

二、当前我省对外贸易遇到的主要困难

当前我省对外贸易遇到的主要困难,概括起来是“五难”。

1.需求萎缩,国际市场开拓难。外需不足、订单减少、客户流失是今年我省进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客户与我省外贸企业的签单由原来的长期改为短期,企业在手合同不足。从对部分重点进出口企业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反映出口订单大幅下降。传统市场的需求萎缩、新兴市场也持谨慎态度,给市场的开拓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价跌量减,出口规模扩大难。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带来出口价格的回落,出口规模保持增长的难度很大。我省去年出口钢材近20亿美元,由于今年钢材出口价格减半,即使今年钢材出口规模维持去年的水平,今年我省仅钢材出口一项就减少10亿美元。虽然今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有所回升,拉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升,但同时也带动国内成品油、交通运输等价格上涨,与之关联的行业成本增加,另外部分有色金属、棉花价格上涨也将对我省纺织等相关行业的出口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尽管企业为控制成本采取了诸多措施,但中小企业的消化能力有限,最终被挤压的还是利润。利润率的滑坡,给企业出口带来困难。再者,就是客户非正常压价,甚至撤单风险骤增。所谓“非正常压价”,就是在合同已经签订的情况下,客商却无故在我企业原料备好或准备发货前,突然要求合同价格再打折扣。

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了出口的不确定性。当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正在走强,对我省传统产品,如陶瓷、烟花爆竹、纺织服装、农产品等出口影响很大。同时近期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加大,将会进一步增加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

3、融资不畅,企业资金周转难。我省中小企业是我省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进出口额占到我省进出口额半壁江山。中央和地方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十分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虽然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由于融资部门在危机面前更加谨慎,设置门槛过高,条件太多,中小企业还是望尘莫及。中小进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积累不足,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从我们在对中小进出口企业的调研中了解到,在回答“目前最大困难”的问题中,有60%的企业把“融资困难”排在首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4、结构不优,外贸稳定发展难。近几年来,我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是影响我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是出口效益不高。目前,我省已开发出口商品近3000多种,出口额连年大幅增长。但是因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不高,影响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我省进出口效益和水平的提高。二是核心竞争力不强。虽然我省的冻肉、茶叶、花炮、陶瓷、钢材、有色金属、五金工具、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但是基本上靠低价参与国际竞争,真正依靠深加工、高附加值和品牌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商品并不多,利润也很低。三是经营主体素质有待提升。我省进出口企业,概括起来就是“三少三弱”,也即企业少、人才少、品牌少;企业弱、创新弱、营销弱,因此,我省出口也就缺乏稳定和牢固的支撑。四是出口品牌缺乏。我省目前拥有一批“中国名牌”、“湖南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南省著名商标”,但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出口商品很少,大多靠定牌或贴牌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

5、贸易信用风险恶化,出口安全收汇难。金融危机使全球信用风险环境不断恶化,企业被拖欠货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外国进口商在本国银行贷款难,往往提出赊账,要求采取放账交易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企业变成了海外客户的融资工具,一些企业发货后很长时间收不回钱,有些进口商甚至拿了大量货物后就拒付货款、违约毁单、申请破产,甚至隐名逃逸等情况时有发生。企业出口收汇风险明显加大,我省出口企业坏帐增加,出口报损案件增多,且呈上升趋势。从最近情况来看,很多外商为了规避风险,大多放弃了前tt(预付定金)的贸易方式,而转为广泛使用oa(放账赊销)或后tt(一般货到后30天、45天、60天甚至120天再付款)的模式,这就使出口企业面临很大的财务风险。

三、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确保我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面对以上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心,要正视困难、积极应对、化危为机、确保增长。事不避难,知难不难,迎难而上,今年外贸工作的要求是:一季度止泻止跌,二季度止跌回升,三季度基本持平,四季度保持增长。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1、扎实工作,坚定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信心。面对当前我省外贸面临的严峻形势,全省上下要增强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紧迫感。各市州要认真研究本地区外贸发展情况,制定有效措施,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出口企业渡过难关。要提高各级政府对外贸工作的重视,形成省、市、县三级外贸促进机制,确保我省外贸稳定增长。切实加强领导,着力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抓重点,抓机遇,促发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是要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政政策支持出口。我们已建议省里扩大外贸发展资金,各市州也要有相应的配套,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国际知名品牌。要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我们目前在积极建议将目前由省和市州财政分担增量出口退税机制,改为由省级财政全部负担。二是加大对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贷支持力度。由于中小进出口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积累不足,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金融机构要积极扩大出口信贷,创新出口企业的融资担保方式。三是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提高信保支持比例,鼓励出口企业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开拓国际市场,化解出口风险。四是理顺外贸经营权下放市州后的各项相关工作,降低广交会参展门槛。

3、以扩大规模为切入点,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我省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要实现总量的突破。近年来,我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很有成效,加工贸易在困难的情况下同比还有所增长,这是一个亮点。虽然占比还比较低,但这也是给我们一个信心。没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大突破就不可能有加工贸易的大发展,也就谈不上湖南外贸的大跨越。要以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为主要载体,大力引导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向我省转移。要帮助企业解决在加工贸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解决我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有加工无贸易”、“本地加工、沿海出口”的现象。

4、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提升传统出口产品质量。依托我省的产业和资源优势,确保钢材、有色金属、纺织服装、陶瓷、茶叶和烟花鞭炮等传统出口商品的稳定增长。在国际经济下行、国际市场需求减弱的情况下,首先将影响对高端产品的需求,而我省出口的产品主要属于中低端产品的日用消费品,且在质量、成本、性能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国际市场对我省出口产品还有一定的需求。要进一步疏通内部环节,优化出口环境,千方百计加大传统产品的出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努力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5、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市场。对传统市场,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企业进行多批次、小规模和有针对性的促销活动,加大我省企业与传统市场的对外贸易,巩固老客户。同时,大力开拓中东、南非、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和已和我国签订自由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要充分利用好市场开拓引导资金,有针对性的深度开发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鼓励企业多接单、多出口、多成交。今年上半年开通以湖南出口商品供货库为主体内容的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网上贸易。

6、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一是增强企业的开放意识和接轨意识,找准本企业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位,把优势特色产品做精、做细、做优、做强,赢得市场和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研发。加快出口基地建设,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农产品基地。三是加强自主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建设。要重视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以品牌开拓、占领国际市场。

7、进一步提高我省贸易便利化水平。根据省政府大通关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一是建立长期的大通关建设投入机制。省市两级财政要支持大通关的基础建设,保证建设的基本投入。二是加快通关速度,优化口岸联检服务。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和检验检疫,提高货物通关效率。积极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在关区内推行“属地申报,快速验放”通关模式,积极开辟口岸通关“绿色通道”。三是开好“五定班列”。要确保目前已经开通的长沙至深圳(蛇口)、醴陵至深圳(盐田)“五定班列”的正常运行,吃得饱,运得快。扩大货场规模,增加设备,提升吞吐能力。

8、积极做好进口促进工作。在当前外需不足的情况下,对我扩大进口提供了有利机会。一是把扩大进口与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和长株谭“两型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快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强势产业体系。二是充分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对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贴息政策,努力扩大资源性产品进口规模。三是协调并商请各有关部门在技术引进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进口自动许可办理、进口付汇核销、进口商品检验、进口货物通关、进口免税办理、技改贴息项目申报等环节,实行“快审、快批、快转”,特事特办,提供更加优质快捷服务。四是充分利用广交会设立进口展区的功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我省进口采购商参会,努力扩大进口成交,同时积极组织企业赴国外采购,着力扩大从重点国家及地区的进口。

9、加强作风建设,深入调查调研,提高外贸服务水平。一是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密切关注我省进出口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对进出口量大的企业,安排专人联系,进行全面跟踪,掌握情况、分析形势、找准问题、及时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二是做好重点商品出口情况的监测,对受影响较大的商品要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各出口市场和出口企业的变化情况,及时提出有效应对措施。三是加强日常外贸运行分析,在准确和深度上下功夫,充分反映真实运行情况,提高分析质量,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四是要建立关贸、银贸、检贸、汇贸、税贸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机制,及时了解情况,互通信息,共同解决难题。五是加强对市州县区的业务指导和联系,充分发挥各级商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省市县三级互动、互促,共谋外贸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