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集锦9篇

时间:2023-07-05 16:21:52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亚五国;对外农产品贸易;现状 特点;措施

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背景

2013年9月,国家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中的演讲中,提出要建设一条“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10月,主席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战略,这两个发展战略被称为“一带一路”战略,并且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被写入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从而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被看作是世界上最长且发展潜力最大的一条经济走廊。这条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走廊以我国东端地区为发展起点,向西依次划分为中亚、环中亚以及亚欧三大经济带。中亚经济带主要是由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中亚五国组成,同时中亚五国也是我国与西方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另外,在我国不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中亚五国也是我国的重要战略合作国。

随着实施和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对外贸易上的合作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尤其是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双方互补性是非常强的。中亚五国在棉花以及粮食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上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但是在农产品加工产品等资本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上则长期处于劣势发展地位。而我国在农产品加工等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出口发展优势较大,相反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进口贸易发展上却日益处于劣势地位。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角度上说,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同时双方在地理位置上是相邻的,所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双方贸易发展中的运输成本,从而便于展开双边贸易。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双方在农产品贸易的进口方面主要是以粮食和棉花这两类土地密集型产品为主。2002年,我国同中亚五国的棉花进口贸易总额只有2500万美元左右,占双方贸易总额的0.7%。2010年,双方的棉花进口贸易总额上升到80万美元,占双方进口贸易总额的7.5%。因此,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上的关系得到不断地增强,同时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创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更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的发展现状及结构特点

1、我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的总体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同中亚五国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合作上的不断增强,双边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的发展规模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2000―2013年,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总额上尽管出现了短暂的波动,但总体上依然处于增长的态势。2000年,我国同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只有1.1亿美元,2013年这一贸易总额则激增到11.6亿美元。而双边农产品进口贸易总额则从2000年的1500万美元增长到7.1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455%。另外,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贸易发展中除了2003年和2009年之外,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发展状态,并且在2009年以后这种贸易逆差已经从增长到减少,当前已经只在小幅度范围内波动。所以,从总体上说,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是有着更多的发展潜力的。

2、我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的具体分析

我国同哈萨克斯坦在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总额发展上处于长期稳定发展的状态,同时也拉动了中亚五国与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但是,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的出口贸易总额却长期处于波动的状态,没有明显的增长。2013年我国同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仅增长了87%,同时双边在农产品贸易上还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但是哈萨克斯坦并非是造成双边逆差的来源国。另外,2006年以后,我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开始转为贸易顺差,并且这种顺差近些年来呈现出扩大的态势。

从当前我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的总体现状来看,吉尔吉斯斯坦也不是造成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形成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家。2000―2013年,我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基本上是呈现贸易顺差的发展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在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发展上的不断增长,两国实现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稳步、快速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是造成我国同中亚五国形成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家,从2002年,我国同乌兹别克斯坦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就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并且这种贸易逆差呈现出连年扩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乌兹别克斯坦不是我国同中亚五国进行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市场,但是我国同乌兹别克在农产品对外贸易进口总额上的波动就会直接影响我国同中亚五国的进口总额发展。

我国同塔吉克斯坦在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出口额发展上长期处于增长态势,但是双边在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上的发展变化却是同步的,比如双边处于贸易逆差时,其不论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也同样呈现出贸易逆差的发展趋势。

我国同土库曼斯坦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上也呈现连年增长的稳定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同土库曼斯坦在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规模较小,2010年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还都是处于增长的趋势,但是从2010年以后就开始逐年下降。另外,土库曼斯坦也是造成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形成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国。

3、我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的结构分析

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的互补性很强,这主要是因为中亚五国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所以其粮食、棉花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在对外贸易发展上具有很强的出口优势,但是在需要劳动力资源以及资本资源的加工农产品出口上则处于劣势地位。而我国则与之相反,劳动以及资本资源密集型具有很强的出口优势,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却处于出口劣势。正是因为双方都有着各自的对外贸易发展优势,所以形成了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上的互补型进出口贸易结构。

具体来说,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出口结构上主要是以肉类、肉制品以及水果和咖啡茶叶等产品为主,这四类农产品占到我国同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34%、27%、17%以及14%,总体占到我国同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近90%。中亚五国从我国主要进口的农产品则是纺织以及加工材料,这两类农产品占到双边农产品进口贸易总额的83%和11%,这一比重相对于其他类的农产品出口总额来说是很大的。

从各国国内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优势角度上来说,由于各国拥有自身的发展优势,从而使得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的进口贸易结构上也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我国同哈萨克斯坦在农产品进口贸易上主要是以水果、杂食这两类农产品为主,并且占到了哈萨克斯坦国内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94%。另外,我国还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加工材料、纺织和谷物等农产品。我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在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上则是以肉类、肉制品以及水果这三类农产品为主,其中,水果是我国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另外我国每年还从吉尔吉斯斯坦进口大量的皮革以及纺织类的农产品。我国同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则主要是咖啡以及香料等农产品,而我国从这三个国家所进口的农产品也都是这类农产品,主要是以纺织和加工材料为主。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相关措施

首先,全面革新我国同三大经济带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合作发展模式,尤其是与中亚五国的合作方式的创新,以此创建出“一带一路”的新型对外贸易发展格局。主要通过开展区域性农产品对外贸易合作,不断推进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创建,以此来尽快消除关税以及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阻碍,从而实现双边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规模的扩大。

其次,结合我国同三大经济带,尤其是中亚五国以及我国国内农产品发展优势,适当增加具有发展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种类,从而丰富和拓展我国同中亚五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规模。

最后,上海经贸合作组织应当在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过程当中发挥出应有的协调和促进作用,在协议框架范围之内积极推进双边开展农产品经贸往来,从而提高我国对中亚、环中亚以及亚欧经济带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四、结论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同中亚五国开展积极的农产品对外贸易合作必然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安全、经济以及外交上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扩展我国在中亚、环中亚以及亚欧地区的影响力。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在区域经济以及同中亚五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上的不断深化和日益频繁,使得我国在双边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同时,从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总额发展趋势上来说,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我国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贸易结构上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但是我国从中亚五国所进口的农产品在结构上依然比较单一,多数都集中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注:【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4年度高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自贸协定视阈下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温州视角”,项目编号:FG2014139。)

参考文献

[1] 严雪莲、朱娜: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9).

[2] 仲玉洁、张吉国、胡凤久: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3).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研究

1河南省对外贸易的现状

1.1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河南省对外贸易处在平稳较快的发展过程当中,除2009年因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短暂下滑之外,其他历年对外贸易都呈现增长态势。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尽管进出口占比处在不断的波动当中,但是整体上仍然趋于稳定,大致为“六比四”。河南省在对外贸易中历年都处于出超状态,以2014年为例,出超额843.26亿元。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给河南省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十分明显,但是长期的高额入超也会招致贸易伙伴的不满,给河南省未来的对外贸易埋下一定的隐患。而且,这种现象在我国各主要外贸省份都存在,致使我国的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高额出超水平,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以及其他抑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事件也层出不穷。

1.2对外贸易增速明显放缓

自2005年以来,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持续减慢,2009年一度出现负增长,2010年出现短暂回升之后,2012年增速继续下滑,2013年以后河南省对外贸易基本饱和,2014年和2013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基本相同。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和2011年的增速出现短暂回升的重要原因是2009年的负增长使得当年对外贸易额陷入低谷所致。如果去掉这一低谷,就平均增速来看,2010年的增速仍低于2008年之前的水平。整体看来,河南省对外贸易增速明显放缓。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状况,与近年来世界经济整体放缓的背景密切相关。河南省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东南亚国家和欧美国家,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它们中许多国家并没有很快地从金融危机的打击中复苏过来,压低进口以求更快的复苏经济,使河南省出口额增速放缓。同样,我国也大力拓展内需,积极鼓励民族工业做大做强,在许多政策上向国内民族企业倾斜,降低进口额度,增强民族产品的竞争能力,使河南省进口额增长趋于停滞。

1.3对外贸易出口结构分析

河南省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工业集中加工区,其对外贸易出口一直以来都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南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外贸易出口中,工业制成品占比不断提升,初级产品占比不断下滑,而且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不断增加,几乎占据了河南省整个工业制成品出口市场。2011年以来,初级产品占比逐年下降,2014年不足1%。由此可见,河南省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几乎垄断了整个出口市场,且所占的比例仍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河南省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从而使河南省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多,而初级产品出口相对减少。河南省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处在波动上升的状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的不断增长,使河南省对外贸易出口的商品结构有了明显改善,科技的价值不断获得提升。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出现如此变化,体现出其出口商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市场的提升,中国制造正在被中国创造潜移默化的改变。

1.4对外贸易进口结构分析

河南省进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例不断下降,与之对应的是,初级产品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一方面表示河南省进口贸易仍旧以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也表示河南省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例不断下降,而相应需要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则增加。在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当中,机电产品的比重处在波动之中,与2005年相比,2014年河南省机电产品在全部进口工业制成品中比例下降了7.6%。但是,高新技术产品在所有进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却不断上升,2014年达到5.9%,比2005年高4.6%,增速十分明显。

2河南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外贸企业的组成及比例不利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积极鼓励非公成分参与到公有制企业的改组中来,在对外贸易领域,河南省积极贯彻国家政策,推行对外贸易多元化,在河南省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中,既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公有制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是,私营外贸企业增长过快,占有比例虽大,但外贸总额却不多,毕竟民营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弱。虽然民营企业中三全和天方企业得到一定的成就,但普遍的民营企业并不是很成功。单从这一点来说,河南省对外贸易对我国实际的贡献力远远低于预期。故而,民营企业需要大力发展自身实力,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早日成为河南对外贸易的中坚力量。对作为台资外企的富士康而言,其外贸金额将近河南省外贸总金额的十分之七,其在外贸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客户群居多,适应于经济发展潮流。但是河南省的外资企业过少,导致整体外贸水平低弱。这些企业占有的比例严重阻碍了该省的外贸水平。

2.2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较低

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合作对象国分布在全球各地,这与当前全球化的大趋势是分不开的,但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因素,河南省进出口市场仍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弱势,主要集中于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以2012年为例,当年河南省进出口贸易额有56%在亚洲、18%在欧洲、16%在北美,三者的总和高达90%;也就是说,河南省与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各国的贸易额仅占全省对外贸易额的10%左右。从国别来看,河南省对外贸易额分布集中程度也可见一斑,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港澳台地区、日本和东盟,分别占16%、14%、14%、14%、11%,总和将近七成。如此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市场,使河南省对外贸易的依存度更高,上述区域一旦发生经济不稳定现象或者政府主观的限制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就会给河南省对外贸易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损害河南省对外贸易活动。另外,对外贸易市场过分集中,就会导致外贸摩擦频繁出现,从而增强了对外贸易的不稳定性。2.3外贸进出口商品和贸易结构不合理从对河南省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中可知,河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但其中的科技含量很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高。另外,河南省对外贸易主要是加工贸易,但加工贸易并不发达,其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处在全球生产链的最低端,是国际分工体系的下游部分,资本和技术的含量不足,科技含量低直接导致河南省在贸易中获利远远低于处在国际分工体系上游的国家和地区。如果河南省进出口商品和贸易结构长期保持如此状态,对河南省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加快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措施

3.1积极培育民营外贸企业

当前,河南省对外贸易企业的比例不协调,这种局面的存在虽然可以给河南省对外贸易带来平稳的发展,但是就长期来看,隐藏着较大的危机。如果私营外贸企业不求进一步的发展,可能会导致其竞争力越来越低下,甚至倒闭。如果外资企业因经营不当而或迁离,那么对于河南省对外贸易的打击是不言自明的。所以要想保证河南对外贸易长久健康发展,就必须积极培育和指引民营外贸企业。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个:其一,改变河南省对外资贸易依赖的程度,避免因外资企业出现运营问题时,河南省对外贸易坍塌面积过大的危险;其二,积极培育民营外贸企业,有利于引导我国民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把国家战略真正的落实到企业层面上来,让更多的企业有机会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大大提升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其三,提升我国对外贸易水平,积极培育民营外贸企业,不断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

3.2加快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当前,河南省进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和东南亚地区,这种进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的现象给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桎梏。由于河南省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状态,这就使欧美和日本不断加强对华贸易壁垒,反倾销措施也更加严厉,这就给河南省扩大出口带来很大不便。另外,在产品竞争力上也存在很大问题。与欧美和日本相比,河南省对外贸易中的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尚不足以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展开大规模竞争;而对于东南亚国家,虽然在产品的科技含量上低于我国,但是由于其土地和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使其产品的总成本较低从而拥有较大的价格优势,亦给河南省出口产品带来竞争压力。因此,河南省政府和各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应当主动的拓展进出口市场,推动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3.3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目前,河南省仍旧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出口商品也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由于河南省拥有天然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得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低于欧美国家,从而具备较强的价格优势。但是,它们价格低廉,并不能在长时间内有效推动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因此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出口商品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和升级,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第一,坚决贯彻党和政府的“科技兴贸”战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努力提升产品的资本和技术含量,政府要对具有自主知识品牌的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引导民族企业不断深化创新力度。第二,深化贸易体制改革,推动对外贸易主体多元化进程。河南省应不断降低外贸企业的门槛,使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外贸行列,提升民族企业资本在河南省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以期将来逐渐上升为主导地位。第三,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力度。高新技术产品作为新时代国际贸易的新兴军团,目前虽然实力有限,但将来必定是影响外贸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必须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在这一点上,河南省必须积极贯彻“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确保国外的高新技术产品大量进入我国,以提升我国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然后推向国际市场,以增强河南省外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王菲 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艳荣.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19).

[2]牟光宇.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5(08).

[3]陈亮,舒兵,季晓芳.河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01).

[4]刘尧飞.基于聚类分析的区域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06).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金融行业 出口贸易 拉动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发展,并起到了一定的拉动效应,这对于深化金融行业的体制改革以及对出口外贸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高效的金融体系可以有效的保证出口贸易以一个平衡、稳定的形式运行下去,并提高产品出口的份额,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快速发展。

一、金融行业发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贸易主要以世界分工与贸易格局形式运行,这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然而,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全球化经济深入,全球范围的生产要素正在以自动流动的形式运行下去,这对于我国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金融行业过程中,资金的全球流动和金融创新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将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出口贸易中的价值体现出来。另外,在金融行业发展时,还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发展框架,并通过框架的分析将出口贸易中的拉动效应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提升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对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张效益质量的推动转型来说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金融行业发展对出口贸易拉动效应分析

金融行业的发展的影响对于出口贸易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将现有的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进行外延,将出口贸易中的拉动效益体现出来。出口贸易的拉动效益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基础,在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得出的资本形成机制都会通过金融行业的形式进行发展,并促进金融行业以一个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的动态变化的形式发展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金融行业中出口贸易的进行出口水平。

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复杂度逐渐提升,而全球化经济不断的深入,金融行业与出口贸易行业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并将其以一个数量结构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提高我国经济效益,促进国家快速发展。要想将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益体现出来,就应该通过以下几点形式展现出来:一是出口贸易的拉动效益: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产品的出口贸易水平逐渐提升,并将其以一个复杂出口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将现有的出口贸易的结构进行优化;二是外商投资:外商投资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将现有的出口贸易产品进行转移、遣散,从而增加金融行业的竞争力,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一直以提高国家的生产力与出口能力为主进行发展,并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开展对应对外商投资工作;三是加工贸易: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相关部门对加工贸易出口工作的研究,从而增加我国的加工贸易的发展。而金融行业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主要通过国家复杂出口的复杂性所体现出来的。要想将其中的技术扩散,那么就会提升出口贸易的利润与生产劳动力,从而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四是价格因素:金融行业的发展对出口贸易中的拉动效应主要通过价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出口贸易的价格会通过社会的发展与复杂程度的影响而变化,当社会的经济效益的出口需求提高时,那么出口贸易的需求与价格就会呈现出正向的关系,当出口贸易的需求性较低时粗出口贸易的质量与价格就会降低,二者之间的关系就会以负向形式体现出来。

三、中国不同层面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现状分析

(一)金融发展、外资技术溢出与出口贸易

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企业外部融资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我国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那些具有外援融资来说可以通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将其中的价值体现出来,并通过国家的发现状将金融行业现有的融资方式的差异性体现出来,并将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体现出来。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外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无形资产中的高新技术手段、产业通过产品地下的形式进行外部融资,只有这样才能将金融行业中的融资机会增加,从而促进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

(二)金融发展、资本配置效率与出口贸易

金融行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企业快速发展,将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中的优势体现出来,并通过正规金融体系开展对应的融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将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体现出来。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我国遇到金融危机时,我国整体的金融中介就会遭受变化,企业要想在这个时代下站稳脚步就应该依赖外部融资行业进行发展,并将出口贸易中成本的固定成本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出口贸易中的产品可以更好满足的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当地的俗肌

四、结束语

要想促进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就应该将现有的贸易理论融入到对的金融行业中,只有这样才能金融体系中的出口贸易拉动效应体现出来,从而激发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国家快速发展。本文对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进行了简单的研究,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的拉动效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玲.中国与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比较研究――基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视角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19(09):203-204

[2]张文平.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及中国外贸的策略选择――以中、美轮胎特保案为例[J].特区经济,2010,23(09):138-139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创新对策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服务贸易逐渐站上了中心舞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持续上升,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占经济比重103%、108%、115%。2014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60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26%,服务进出口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服务进出口总额(不含政府服务)31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其中,服务出口1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进口2067亿美元,增长146%。服务进出口增速连续两个年度运行在10%以上。今后一段时间,服务贸易规模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现阶段的服务贸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开始有所统计,起初进出口总额仅为44亿美元。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60434亿美元,是1982年的13735倍。201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稳居世界第三,占世界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82年的06%攀升到6%,服务贸易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二)服务贸易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伴随全球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浪潮的推进,应用于新兴服务行业的高科技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使得我国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扩大。在继续保持旅游、建筑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优势基础上,重视培育节能环保,环境服务,金融保险与计算机服务等行业发展。我国在未来的服务贸易中,将会继续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拓展服务方式,结合高新产业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服务贸易信息化水平。

(三)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

目前服务贸易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比如广州、上海、深圳、浙江等,而西部地区的服务贸易几乎为空白。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差异显著。东部地区在金融、计算机、运输、保险、信息服务、广告宣传、信息服务等占明显优势,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中西部地区,在人口、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略有优势。地区之间差距较大,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依旧薄弱。

(四)服务贸易高级劳动力匮乏。

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我国的劳动力缺少比较优势,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方面,我国的比较优势仍旧主要体现在旅游、运输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领域。由于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劳动者素质的水平是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体现,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只有从业人员具备比较高的素质,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然而,我国服务贸易人员大多学历层次较低,难以满足我国服务贸易日益发展的需要。

(五)服务贸易竞争优势较低(TC指数)。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是常用的贸易竞争力测度指标之一,是分析行业国际竞争力状况非常有效的指标,能够体现出研究对象的整体竞争力状况TC指数=(Xij-Mij)/(Xij+Mij),Xij表示的是i国j类产品的出口额,Mij表示i国j类产品的进口额该指标的取值区间是(-1,1),当TC>0,表示该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其值接近于0时,表明其竞争力状况接近于平均水平;当TC

二、发展服务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以及国民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服务贸易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以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可以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开辟崭新的财富创造方式。有助于我国更好的参与国际分工,引导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贸易的发展促进各国间经济合作,维护了国际贸易秩序。此外,由于服务业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特点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能够使我国在新一轮世界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

三、新常态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对国内服务业的投资,提高服务业的水平。

近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很快,且保持持续平稳发展态势,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整体出口规模较小,出口水平比较低。投资国内服务业关系到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提升与稳定增长,扩大国内服务业水平,首先通过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外资欠发达地区投资,并通过税收减免支持中西部服务业发展,尤其对新兴服务业给予大力支持;第二政府要在教育和基础设施方面加强投资,根据邓宁生产折中理论,吸引国外投资必须满足内部化、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不断为吸引外资创造有利条件;第三是要鼓励劳动力流动和跨地域的投资,中西部地区真正发展起来了,外资的投资意愿提升,促进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快速稳健发展。

(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管理多头,条块分割,存在一些中间地带,从而造成疏忽,有些部门对于隶属系统实行垄断不利于该行业市场的相关培育和发展,更不利于提高行业竞争力。基于我国服务贸易国情,第一要建立统一的国际服务贸易管理部门,专门制定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法律规则,并按照国际标准不断进行完善;第二要加快各服务部门的立法力度,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三是要提高服务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不断完善我国服务贸易市场。

(三)实施人才战略,发挥人力资本优势。

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掌握不同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我国服务业人才队伍中从事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多,而适合新型服务贸易人才较少,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的质量相对较低。一高等院校应顺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开设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外事常识等各类选修课。二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倾斜,加大对教育和高新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力度,重视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三重视引进国际知名的服务企业,促进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和服务品种的创新。

(四)推进服务市场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我国对国外投资服务业限制较多,致使国内服务贸易行业缺乏竞争力,创新能力较弱,国家应积极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迫使国内服务业加快科技与技术创新,转变经营理念,提升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参考文献:

[1] 郭蕾.浅谈我国经济贸易现状及政策[J].国际经贸

[2] 张文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旅游管理研究2014(7)

[3] 孙立行.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要素分析与战略研究[J].中国发展2014

[4] 商务部.http:///g/2015-06-11/277889.shtml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中国;老挝;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引言:中老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好邻居、好伙伴”[1]。建交五十多年来,两国在各个方面都展开了友好合作,尤其是两国的经贸往来虽然出现过危机,但依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尤其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两国的贸易合作也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

一、中国与老挝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中国与老挝贸易的发展现状

1.双边贸易量

老挝属于东盟成员国,是东盟中重要的国家之一[2]。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就贸易合作方面达成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东盟10+1”、“东盟10+3”等,这些都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沐浴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春风,中国与老挝之间的合作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两国贸易合作的不断加深,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也在不断增加,中老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两国之间的合作是一种互利的合作,二者也从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当中获得了诸多福利。

2.进出口商品的结构

中老两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相比,老挝的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下[3]。受此影响,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其中两国之间贸易在商品结构方面存在的特点是两国贸易发展中的重要特征。从下表中可以清晰地发现,在老挝的经济发展当中盐、啤酒、水泥等占据了重要地位,受此影响,中老两国之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主要分布在这些领域。

3.贸易合作的区域

老挝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再加上老挝人口众多,农业占据重要地位并且资源丰富,因此,老挝对中国的出口主要分布在粮食、矿产资源等方面,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高,对老挝的出口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业品。

(二)双边贸易发展的关系及特点

贸易发展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活动,在发展当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制约,下面本文就中老两国在贸易发展中的关系以及特点进行分析。

1.老挝和中国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不同的是,老挝处在中南半岛的内陆地区,国内拥有种类多样的各种自然资源,其中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是老挝国内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里面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珍贵树种[4]。除此之外,老挝还拥有规模可观的矿产资源,比较常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铜、铅等。而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老挝丰富的自然资源则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支持。除此之外,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比较高,老挝的工业化水平相对来说比较低,中国廉价的工业品也是老挝所需要的。综上所述,中老两国在贸易发展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

2.中老两国具有良好的贸易合作环境

中老两国地理位置比较接近,是传统的友好国家,当前中老两国不存在边界争端问题,这就为两国的合作提供了和平环境。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伟大战略,“一带一路”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大发展,这将会惠及到中老两国之间的合作[5]。与此同时,中国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为中老两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将会促进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3.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不平衡

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发展的状态,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对老挝的出口量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中国在两国贸易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老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使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具有不确定性、不均衡性以及不稳定性。中老两国在贸易方面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老两国之间贸易的不协调性,这将会对中老两国之间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中国和老挝贸易发展出现的问题

(一)贸易结构出现偏差

从下表可以明显地看出,近年来,虽然中国和老挝之间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中国与老挝之间的贸易结构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状况,这种不合理状况主要表现在中国对老挝的出口额不断增大,这种问题在短期的发展中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但是随着长期的发展,势必会影响两国之间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然而,造成中老两国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两国商品结构不合理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贸易政策

虽然中老两国贸易取得了极大发展,但是在两国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然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老挝方面的贸易政策而导致的[6]。首先,老挝在对外贸易中对商品征收很高的关税,除此之外,消费税和营业税也是增加两国贸易成本的重要方面。此外,贸易壁垒也是影响中老两国之间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贸易壁垒也给中老两国之间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三、促进中老双边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对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进行调整

在两国贸易发展中,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老挝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粮食、橡胶等自然资源,而中国则主要将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业品出口到老挝,为了促进两国之间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这种不利状况。一方面,老挝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深加工,将出口木材改变为向中国出口家具等一些初级加工商品;另一方面,中国也可以将一些高技术产品出口到老挝,从而缩小两国对外贸易的差距,促进两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促进两国贸易的规范化

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盟地区一个重要贸易组织,对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一系列管理标准,中老两国作为东南亚重要的合作伙伴,也需要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标准为准则,促进两国贸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两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老挝是中国的邻国之一,近年来,两国贸易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两国贸易在发展当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推动两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两国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解决两国贸易发展当中的问题。(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Chanthaphilith Chiemsisouraj,陈红升.发展中的中国与老挝贸易[J].东南亚纵横,2013(10):26-28.

[2] 唐志华.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合作的比较分析[J].中国商贸,2013(24):133-133,134.

[3] 张建中.新形势下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关系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2(1):29-33.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中巴贸易摩擦 现状 对策

一、中巴贸易及贸易摩擦现状

中巴自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两国在相互贸易伙伴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随之而来的中巴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

1.中巴贸易发展现状

首先,中巴双边贸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中巴双边货物进出口额达到833.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比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增加3倍多。

第二,中巴贸易产品类别集中,双边贸易出现了产业内贸易趋势。自中巴双边贸易关系建立以来,两国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但贸易类别变化不大,巴西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是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及原料等;而矿产品和植物产品及纺织品等则是其出口至中国的主要产品。2014年,巴西植物产品对中国出口额占其对中国总出口额的47.5%,取代矿产品成为巴西对中国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中巴贸易产品有几大类重合,其中包括机电产品、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光学及钟表与医疗设备及贱金属及制品等。

第三,我国在中巴贸易关系中长期处于逆差。自2001年我国在中巴贸易中始终处于逆差,且逆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但2007年-2008年我国出现顺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快速发展的航天事业所带动的对巴西航天器及铜的大量出口,这也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可成为改善我国贸易逆差的一个契机。

第四,中巴在相互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09年中国不仅在巴西的贸易伙伴中占据第一位置,而且是巴西最大出口目的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同时巴西对中国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13.2%,自中国的进口额占其总进口额的12.5%。2010年,巴西跻身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行列。自2012年开始,中国一直保持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目的国以及进口来源国的地位,其中巴西对中国的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17%,自中国的进口额比重也高达15.4%。2014年,中巴贸易额在中国的总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0.98%上升到了2.01%。

2.中巴贸易摩擦现状及特征

虽然中巴贸易额持续高速增长,巴西在中巴双边贸易中的顺差不断加大,但由于两国贸易商品类别集中、贸易额占各自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平衡(中国的比重远远低于巴西的比重)等原因,巴西多次表示不满,这也成了双方贸易摩擦的潜在导火索。近年来,随着中巴贸易发展的变化,两国贸易摩擦也呈现出如下状况和特征:

首先,中巴贸易摩擦数量增多。2008年,巴西共发起了7起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例。根据WTO的报告,2013年全球范围反倾销诉讼共407宗,其中由巴西提起的39宗,这使得巴西在2013年成为全球对贸易伙伴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而在这39宗由巴西发起度贸易救济案例中,有13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

第二,贸易摩擦措施较单一。反倾销政策是巴西对中国最常采用的引起贸易摩擦措施之一。2001年2014年,巴西对华共发起66起贸易救济案件,其中63起是反倾销调查案件,占总案件数高达95.45%,其余2起是反规避调查。2014年上半年,巴西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发起4起反倾销调查,在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中排列第二。

第三,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分类相对集中。汇总我国商务部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国别报告》,巴西发起的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主要有纺织品、铝制预涂感光平板、乙二酸、自行车轮胎、搅拌机、不锈钢焊管以及无缝碳钢管等,虽商品种类繁多,但根据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对商品的划分,这些商品都属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我国应对中巴贸易摩擦的对策

1.加快推动我国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为缓和中巴在相关产业方面的贸易摩擦,我国必须加快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改变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体、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比例低的产业结构格局。一方面,要在现有的比较优势基础上,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传统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国内技术创新,加快推动出口贸易企业的技术进步,在某些领域里形成技术优势,使其与巴西相关产业形成技术差异,使得两国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形成差异化,从而将对巴西出口的产品品种范围扩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同时,以制造加工技术提升和高新技术发展为基础,继续扩大对巴西产品的进口,特别是巴西传统的优势产品,进而提升双方的贸易结合度。

2.优化我国在巴西市场上的投资模式

目前我国在巴西市场上的投资以货物直接出口方式为主,而这种投资方式集中的情况,一旦遭遇巴西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受影响的企业就会很多,损失也会很大。要避开这种贸易壁垒,中国企业可以在政府机制引导下,在巴西开展直接投资,此外还可对巴西进行金融投资。同时,巴西目前还存在着较高失业率,直接投资建厂可以为巴西相关产业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这样不仅能够刺激巴西国内消费需求,还可以减小巴西国内矛盾,从而缓和中巴贸易摩擦。

3.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

中巴贸易摩擦影响因素中政治因素的作用虽不明显,但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如果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巴西―直存在争议,势必会引起其国内厂商不满,这也将影响中巴贸易的顺利进行。因此我国须加快改革进程,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市场经济法规,早日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干扰;同时积极参与WTO反倾销规则的修改和制定,改变我国国际反倾销事务中的不利局面。这样不仅有利于缓和中巴贸易摩擦,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其他国际市场上贸易活动的开展。

4.积极应对来自巴西方面的反倾销调查

我国政府应完善贸易救济体系、贸易摩擦预警体系及标准化体系,对出口企业进行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应诉抗辩,维护自身权益。巴西在贸易战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储备了丰富的贸易谈判专家。我国应汲取巴西经验,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及相关政府部门联动加强对贸易摩擦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此外,我国还可以利用金砖国家之间的联系,加强与巴西的经贸合作,改善中巴之间的贸易关系。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7

关键词:外贸依存度 加工贸易 经济增长

外贸依存度,也称为“外贸依存率”或者是“外贸系数”,指的是进出口总额、出口额或进口额与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开放度的评估与衡量指标。外贸依存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对该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依赖程度,从长远来看,外贸依存度还反应了一个国家的外向程度,从而影响一个国家的外交。外贸依存度的高低,充分显示着该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所处位置的高低,同时也不难看出该国进出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比例越大代表该国经济对外贸依赖度越强。加深对外贸依存度含义及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的客观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

(一)外贸依存度较高

国家通过对世界银行数据库的分析,将世界各国的外贸依存度进行分档排布,共分为三档,一档是外贸依存度在30.00%以内的国家,包括美、日、印、巴等四国;二档是指外贸依存度在50.00%以内的国家,包括中、加、德等三国。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市场具有十分大的潜力,但中国目前的外贸依存度不论从绝对数值还是从变化幅度来看,都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的水平。

(二)外贸依存度不断加速

外贸依存度的基本发展趋势决定于经济发展与外贸进出口的相对速度。近30多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外贸年平均增长速度比同期GDP年平均增长速度高8.15%。在2008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下降的情况下,依然处在接近60.00%的高度,到20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多年来首次下降低于50.00%,但2010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则呈回升状态,达60%。2011年经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回落至50.1% ,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二、我国外贸依存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

在分析外贸依存度的过程中发现,汇率变动对外贸依存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在人民币升值,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贸依存度会呈现下降状态;若人民币贬值,则刚好相反,外贸依存度升高。从1987年到1994年7年里人民币持续呈贬值状态,1978年时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1:1.5771,而到了1993年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比例则下滑至1:5.7620,到1994年的时候,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比例达到1:8.6187,导致以人民币为单位计算的进出口总额迅速增加,比1993年外贸依存率高出11%;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我国出口受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十分巨大,外贸依存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人民币贬值是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发展导致全球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这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国际产业转移从而最终致使外贸依存度增高,并呈上升趋势。到了2008年世界平均外贸度从1980年的34.87%提升到53.30%的高度。在此期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从12.50%猛增至59.20%,基本与国际外贸依存度的发展保持一个步伐。在2001年到2008年7年的时间里我国外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有所提高,比同期世界对外贸易年平均增长速度高出11.10%,外贸依存度相应上升了20.70个百分点。可见,经济全球化是我国外贸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三)贸易导向战略

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通过一些如“三减两免”这样的优惠政策鼓励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且地方政府也相应的做出可很对企业出口有利的政策,一些地区更是把出口创汇作为国家干部政绩考核的其中一项重要部分,这些政策的出台导致全国各地外贸企业出口急剧增加。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刺激下,导致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从而使外贸依存度相应也迅速提高。

(四)外贸结构及方式

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加工贸易的飞速发展。1981年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仅仅24.85亿美元,但是到了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9861.00亿美元,是1981年的396.82倍。在此期间,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例也从1981年的5.70%提高到2007年的48.60%,是我国最大的贸易方式。现阶段我国目前的加工贸易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为主,但是这些加工贸易的效益并不够高,附加值很低,而进口器件和零部件在出口时海关未统计其价格,这就相当于出口贸易额不实,有所高估,从而导致进出口的总额也是高估的,这样的情况必然会使外贸依存度被高估。与此同时,在统计进出口总额时,一些跨国公司进口的设备也在此统计数额中。我国实际外贸依存度比数据统计的数据要小很多。另外,加工贸易在计算时是双向计算的,也就是说进出算两遍,这样与其他贸易相比,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就仅限于国内经济增值的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了很多。若是将这些因素除去在外,我国实际的外贸依存度要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的。

三、我国外贸依存度现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我国进口商品以高新技术、资本产品为主,主要是一些工业制品,这反应了我国国内科研技术水平落后、对国际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本产品依赖度高的现象。我国整体经济对国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所以一旦国际经济出现状况,我国经济会因为高度的依赖从而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随着重要战略物资,关键产品和技术进口数量的不断攀升,进口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二)加剧对外贸易摩擦

近年来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的出口总额也在不断增加,这必然会产生国外其他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抑制,随着国外其他国家对我国经济状况的不断调查分析,出现了像绿色堡垒、技术堡垒等一系列针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手段。但是,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及外贸依存度又在不断的提升,从而最终致使我国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国际经济摩擦的时代。

(三)恶化贸易条件

我国对一些进口能源一直呈稳定需求状态,不管国际市场的价格怎样变化,我国对这些进口产品的需求都保持持续增长状态。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很大,受整体数量的影响国际相应的市场价格会相应跟随提升,这不仅会加剧我国对海外能源等产品的依赖,而且会恶化贸易条件从而降低我国的经济福利。

(四)凸显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如此之高主要依赖于劳动密集型这类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例如鞋类、纺织、玩具等这些产品是我国主要出口商品,没有高端商品的支持,这些低附加值商品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我国产业结构的被动发展,为实现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不断攀升的外贸依存度凸显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的现实情况。

四、高外贸依存度下我国外贸发展的对策

(一)改进完善开放型经济调控机制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机制最初的建立主要针对我国内部经济的一个调控机制,对于对外贸易方面缺乏考虑,所以导致内外部关系失衡,对于资源配置以及内外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不够完善,我国必须尽快着手建立一个完善的经济调控机制。我国的经济贸易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在世界经济圈中的位置也在逐渐提高,随着这些发展我国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加深,我国要在这个过程中,向能源、资源进口渠道多元化发展;并且充分利用我国在世贸中的影响,从长远发展来解决我国经济现有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我国战略物资的储备,减少战略物资方面对外的依赖性,要使我国战略物资的尽快来源广、稳、多,从而降低风险;其次建立完善的经济调控机制能够应对世界经济突发事件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国际通行规则,合理保护并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与世界接轨并合理的推动利率、汇率的变化,使人民币逐渐向资本项可兑换推动,在对外经济领域也要注意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入研究开放经济的风险形成机制,尽快完善适应开放型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

(二)在巩固外贸、扩大内需,制定内外兼顾的战略

目前,世界经济向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要将以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为动力推动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应该首先将对外贸易的市场巩固稳步发展,同时提升国内市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制定内外兼顾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能够承受国内外经济的动荡,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进步。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我国必须在此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发展动力,就必须使国内和国外市场同时发展。

不论国内市场或者是出口贸易单方面的增长,对国内经济市场都是不利的。应该不断的利用国内市场在我国国内经济市场增长的影响力,于此同时制定兼顾内外的经济政策,从而避免任何一个市场出现波动时会对中国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

扩大内需是首先能解决我国受国际经济影响的重要途径,所以为了降低国际经济对外国经济的影响,就要扩大内需,在工业制成品这一块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基础。而消费则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口多,需求大,国内市场是非常具有潜力的,并且我国的经济正是告诉发展的阶段,从这不难看出我国的市场需求是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比的。我国必须形成自己特有的工业制成品经济道路,将国外市场对我国经济影响降到最低,自己掌控企业的生存状况。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国际服务贸易

现如今世界贸易很很重要的一部分组成就是服务贸易,从年增长速度比较来看,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持续增长的同时,使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有所扩大,同时外贸依存度也有所下降。但是我过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总额中只占有很少的比重,在服务业发展上是很落后的。因此,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经济和外贸发展的重要任务,提高服务贸易出口量,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发展第三产业。

(四) 外贸政策和目标要进行战略性调整

鼓励出口一直是外贸政策的主要实施方针。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持续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方向已经逐渐向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转移,这也是为了在全球资源配置中能够占有主导地位的重要过程。世界各国对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都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例如近年来进出口企业融资越来越多,对应企业出国投资出台的一些相应优惠政策等等。不过这些政策和措施只能给企业出口提供一些便利条件而已,企业的竞争力是否强大还源于企业自身的实力是否雄厚。所以,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想有所提高,就必须企业自身不断发展,政府给予相应支持,社会和服务系统共同支持对外贸易的发展。贸易政策不要仅仅在贸易上的改革,同时要充分利用其他相关政策对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潜在影响,例如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同时加强包括贸易政策在内的各种政策的协调统一,消除不同政策之间的矛盾与不协调。

五、总结

我国作为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国家,外贸依存度在此阶段提升是必然的,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国经济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随着国外内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随着不断的有所变化。我国要通过外贸依存度的变化了解其带给我国经济产生的潜在变化,利用我国的经济优势,使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逐渐稳固,于此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我国外贸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外贸的发展方式,化外贸结构,促进外贸协调发展,推进我国成为贸易强国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丽娟,王建娟.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U].科学之友,2008,(1).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8

[关键词]货物贸易;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16-02

1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基本现状

运输服务需求是典型的派生需求,而货物运输需求更是依赖或起源于对被运输货物的需求。由于运输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密不可分,所以为了分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首先要探讨我国货物贸易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获得了比以往发展国际贸易更为有利的条件,外贸进出口总额呈现加速发展趋势。2000年至2006年保持年均21%的发展速度,由2000年的4742.9亿美元发展到2006年的17604亿美元,是1991年的10倍多,这一规模位列世界第三,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贸易大国。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整体保持波动上升态势。进入21世纪后,货物贸易进出口额持续增长,其顺差到2006年已达1774.80亿美元,此外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2007年末达15280亿美元,为我国进一步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运输服务是我国服务贸易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进出口总额增长迅速,仅2000年到2006年就扩大了4倍,且进出口总额在2006年占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29.6%。与此同时,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却存在高额逆差且不断增长,从2000年的67.26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19.47亿美元,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发展相对滞后。考察2000年至2006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总量占我国整体服务贸易总量比重的变动情况,可以发现这一比重涨幅很小,平均增幅仅为4%。这与我国每年快速增长的货物贸易量(约23%)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明我国在全球运输服务业竞争中还处于弱势地位。

2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在亚洲的竞争力指标分 析

2.1 以TSC指数分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在亚洲的竞争力

贸易专门化指数(T S C, Tr a d e S p e c i a l i z at i o nCoeffi ci ent)又称比较优势指数,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它反映一国某一行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定位。将其运用于服务贸易上,表示一国服务贸易或一国某一类型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状况。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为i国j类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 为i国j类服务贸易的进口总额。T S C指数在-1到1之间。当T S C指数大于0,说明在i国的j类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且T SC值越大则竞争力越强;当TSC指数小于0时,说明i国的j类服务贸易具有较弱的出口竞争力,且T S C值的绝对值越小该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越大。

2.2 以RCA指数分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在亚洲的竞争力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evealed ComparativeAdvantage)指一国某种服务的出口额占该国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种服务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商品和服务总额的比重,反映一国的某种服务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Balassa, 1976)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 表示i国j类服务贸易出口额, 表示i国全部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 表示世界j类服务贸易出口总额, 表示全世界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在运输服务贸易中,RCA指数反映了一国或地区运输服务贸易与世界平均水平的相对状况。

如果RCA指数大于1,说明该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具有比较优势;如果RC A指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在运输服务贸易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对于服务贸易,一般来说,R C A指数大于2.5,表示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RCA指数如果介于2.5和1.25之间,表示该国的服务贸易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指数如果介于1.25到0.8之间,则该国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2.3 指数分析小结

上述T S C和RCA指数的分析中,各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情况在两个指数下基本保持一致,但有少数国家(地区)的竞争力状况有所出入。如在TSC指数下,中国香港是考察的八个国家(地区)中最具竞争力的,但在R C A指数下,新加坡却位列榜首,香港为第三。这些出入情况与T S C和RCA两指数的分析侧重不同有一定关联。T S C指数用的是一国某一行业或产品的进出口数据,不涉及全球进出口数据,相对而言比较直观地反映某国某行业或产品的进出口状况和比较优势;而R C A指数用的是本国以及全世界的贸易出口统计数据,其反映的比较优势情况是一国某产品或行业出口水平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状况,剔除了国家贸易总量波动和世界贸易总量波动的影响,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某行业或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情况。所以在本文选取的国家或地区中,有些国家或地区其本身的产业结构或资源禀赋状况使其运输服务贸易具有良好的比较优势(劣势),但将其置身于整个国际经济环境中去,其竞争力可能又会受到一定影响。

无论从T S C还是RCA指数来看,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在亚洲的竞争力均无优势。长期以来,我国曾普遍认为运输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水路、公路和铁路运输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传统的运输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进出口需求。在新经济环境下,海运和空运为货物进出口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而海运和空运业的发展又与船舶制造、机械工业、卫星导航、物流服务等现代产业联系紧密。作为货物贸易大国,我国在上述领域的发展相对东亚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而言还显滞后。

但是须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指数分析中,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处于低端水平,但无论是T S C还是RCA指数都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可见我国运输服务发展稳定。但同期泰国的TSC和RCA指数小幅下降,新加坡的RCA指数下降显著。这一现象与我国近几年的经济科技相对于亚洲其他国家更迅猛的发展速度有一定关系。不难发现,在本文涉及的国家(地区)中,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或地区在运输服务竞争力上普遍优于经济水平较弱的国家(地区)。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加快,对外开放扩大,产业结构调整等各方面的努力,我国在运输服务方面将具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3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建议

当前世界服务贸易中,运输服务贸易比重下降,但其绝对数却逐年上升。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已从1990年的27亿美元上升为2005年的154亿美元,可见我国对于运输服务的需求有增无减。所以,如何在质和量上提高我国运输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仍然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3.1 优化我国运输企业组织结构

我国运输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数量多、规模小、运力分散等问题。以海运业为例,我国班轮运输公司中,除了中远、中海集团名列全球2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第六位、第七位以外,其他公司均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在运输行业发展中应让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企业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对中小规模公司的兼并重组,实现一定范围内的运输企业结构优化,使我国运输行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2 合理化政府对运输行业的监管措施

我国加入W T O已经七年之久,而政府对于运输服务行业的监管与控制仍不完善,相对于其他运输服务行业发展得较早的诸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我国运输行业发展仍显缓慢。因此,我国政府对于运输服务的管制需要同W T O规则相结合,既要遵循国际惯例又要参考我国国情,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为我国运输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

3.3 大力发展物流配套设施及培养国际物流人才

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客户对运输的需求也日益复杂,传统运输服务势必向综合物流方向发展。我们应根据中国运输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和地位,加速向现代综合物流产业升级,全面提高我国运输企业的物流网络。当前国际运输业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信息技术和网络营销上的竞争,知识及人才将成为中外运输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我们应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人才、技术和方法,同时重视教育和培养国内专业高素质人才,为运输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资源。

4 结论

运输服务是货物贸易的衍生产品,但我国货物贸易保持顺差和运输服务贸易常年逆差似乎背道而驰。本文基于这一问题,对我国的货物贸易和运输服务贸易的现状做出一定分析,后通过T S C和RCA指数,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与亚洲主要运输服务贸易大国(地区)相比较,发现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在亚洲的竞争力相当薄弱,但其表现出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可见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在亚洲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此外,诸如运输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政府监管措施不妥当和物流配套设施与人才发展缓慢等原因,也影响我国运输服务行业在亚洲的竞争力。因此,本文通过对上述三方面原因的思考,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利于我国的运输服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范文9

关键词:外贸;发展;问题;控制力;对策

河南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对外贸易发展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三低,即外贸依存度低、出口总量低、出口商品层面低。目前,河南省进出口仅占全国总量的0.6%,外资占5.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拉动不足1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是进出口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往往被用来衡量国家、地区或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2010年,河南出口总值为177.9 亿美元,在 GDP中的比重仅为 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0.6%,过低的外贸依存度说明河南尚未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尚未利用外部资源为本地经济发展助力。

一、河南对外贸易总体发展形势

自中国加入 WTO以来,河南外贸一直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在“十一五”期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5年间共实现进出口总值713亿美元,实现出口总值436亿美元,实现进口总值277亿美元,分别比“十五”期间进出口、出口、进口值多了462、275、187亿美元,分别是 “十五” 期间进出口、出口、进口值的2.8 倍、2.7倍和3.1倍。2006年河南外贸出口增速为31.6%,比全国平均增幅27.2%仅高4.4个百分点,进口增速为19.9%,低于全国20%的平均增幅,在中部六省中尚处于中游水平,这不但与河南促进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还将大大影响“十一五”时期河南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河南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

我国2006年全国生产总值达到了209407亿,对外贸易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突破17606亿美元,按照7075的人民币基准汇率计算,外贸依存度超过65%。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内需的增长、资金的引进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缺一不可,但对外贸易一直是河南经济发展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1.各地市对外贸易发展不均衡。河南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比较丰富,近年来进出口产品中五金、建材、化工类商品较多,机电、高新科技产品出口猛增,资源性商品、初级加工制成品的成交持续下降,河南出口一直以来以沿黄城市带为主,主要原因是这一区域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经济相对发达,而出口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开封、驻马店、信阳等市是传统的农区,工业基础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低,近年来河南主要外贸数据反应河南省内各地市出口差距拉大速度明显加快。

2.企业缺乏贸易风险控制力。河南企业目前的出口地仍为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尽管这些地区的经济情况变化不大,风险评价的差异也不大,但伴随着河南外贸业务区域的扩展,面临的贸易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由于近年来欧美法倾向于对消费者的保护,只要消费者遭受损失的事实存在,不管厂家是否有疏忽都会被判败诉,甚至经常出现天价赔偿,不少企业因为产品责任问题在欧美市场成为被告。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的意识普遍还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3.外贸人力资源控制力较低。河南外向型企业的发展,直接拉动了社会对涉外经贸人才的需求。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目前还存在这劳动力人事制度不规范,福利待遇不稳定,工作环境条件差等种种问题导致人才市场上却出现了外贸本科以上高学历学生没有大中专生抢手的情况。还有诸如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的发展严重滞后、出口产品位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加工贸易发展缓慢、思想观念落后,外贸配套改革不完善,阻碍了河南对外贸易的发展等因素导致了以上状况。

三、改进河南对外贸易现状的对策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举措。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对夺取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全面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树立名牌意识,培育更多的出口品牌。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拥有名牌谁就掌握了竞争主动权。“印牌”、“贴牌”经营在河南省对外贸易中普遍存在,既不利于河南的经济发展,也不符合河南的贸易利益。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走以规模创品牌、让更多的河南品牌产品走向世界,以名牌效应提高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

2.建立并完善适合河南外贸发展的人才战略体系。大力发展河南的高等教育事业,加快培养外贸专门人才。在省内高等院校中,择优选择一些外贸专业进行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同时应采取选派外贸专业人员到科研院所进修、培训和攻读学位等各种形式,大力培养河南外经贸建设事业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建立并完善渠道多样、制度健全的选拔和使用人才的运行机制,达到以事业前景、感情、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层次外贸人才的目的。

3.大力推进产业招商及贸易服务。结合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振兴规划,加强产业政策与招商引资政策协调,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外来资本投向就业容量大技术扩散效应强示范带动效应好资源环境消耗低的产业;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农业,开发农业生态资源;鼓励外来投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营销中心和生产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支持企业通过利用外来资金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引进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和推进产业升级同步。以发展服务贸易提升货物贸易发展质量,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4.政府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展循环经济。当前河南各级政府应讲树立开明、开放的思想意识,实现由外贸管理为主向外贸服务为主的转变。清理与WTO规则不相符的文件和规定,尽快地构建外经贸的经营监管体系,加强海关的监管能力,严厉打击走私,维护全省市场的公平竞争,以保证河南外经贸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抓住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外贸发展的方式,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基地建设,改善对外开放的区位条件,降低物流成本,扩大国际贸易规模,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内陆开放政策环境优势的形成,努力打造最具活力、最有吸引力、最富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殿敏.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