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集锦9篇

时间:2023-08-24 17:15:00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1

1.以网络和手机为主要音乐传播载体。数字音乐具有完全不同于传统音乐的特质,比如它极具丰富多样性、可重复性、远程性、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等。而数字音乐更是具有革命性意义,它以数字信号方式储存在数据库里,只要有网络,人们就可以随意下载或删除,而且因其具有即时性、准确性、拓展性、便捷性、创造性、技术性等优势,所以很快取代了传统唱片在音乐传播方式上的主导地位,成为数字原生代音乐欣赏的主要途径。MP3播放器、智能手机将数字音乐的播放形式变得更加简单,特别是手机可以直接在线收听、下载音乐、阅读歌词,实现了多功能的统一。网络和手机已成为数字原生代的主要音乐传播载体。

2.以自主式音乐学习和个性化音乐欣赏为主要方式。一方面,随着数字音乐的兴起,互联网凭借其海量的音乐资源,让课堂外的自主式音乐学习成为可能。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知名高校的音乐课程,只要有兴趣,就可以自主下载或在线学习和研究。而且各种音乐社区、QQ群组、微博等也可让学习者能够在线实时地与他人甚至专家充分交流。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原生代在音乐欣赏上更容易拥有个性化的选择。音乐网站和软件的发展为音乐收听者提供了更多私人化、个性化的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播放、收藏、下载音乐。同时,对音乐搜索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既可以根据音乐的风格搜索,也可以直接点击自己喜欢的艺人,进入他(她)的专属音乐频道,网站根据用户的关注还可以推荐风格类似的音乐或艺人,……智能的、多元化的音乐选择方式使用户可以很快地进入自己喜欢的音乐圈子,形成具有个性化的专属空间音乐。

3.以爱情、励志和对现实的反叛为主要内容取向。当代大学生是流行音乐的主要受众群体,他们正处于情感发育的朦胧期和社会化的成长期。流行音乐作为他们表达、宣泄情感的一种途径,在内容上多以年轻人成长中的情感问题为主要表现对象。其中以描写爱情的流行音乐最受欢迎。据乐坛关注度最高的歌曲排行榜(2011年)统计,在200首热门歌曲中,爱情题材歌曲占93%。其次,励志题材的歌曲在年轻人中传唱率也较高,如《重头再来》、《光辉岁月》等歌曲都曾激励过许多年轻听众,并产生了积极影响。与励志题材相对的是反叛题材的歌曲,这类歌曲虽然数量不多,但一直以来都占有一席之地,如《会读书》、《倔强》、《浮夸》等都表现了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迷茫、思考与反叛。5.以休闲娱乐、宣泄情感为主要目的。现代人生活压力普遍增大,升学、求职等对年轻人更是构成了多重压力,从音乐中寻求减压是当代青年欣赏音乐的重要目的。流行音乐对情感的反映细腻直白,年轻人十分容易产生共鸣,因而许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听歌、唱歌这种方式来舒缓和宣泄情绪。在数字原生代这里,音乐的教化功能大为削弱,休闲娱乐功能大为增强。他们告别了在音乐厅中正襟危坐地欣赏音乐的形式,音乐欣赏呈现出休闲化、娱乐化倾向。

二、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新思考

艺术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数字化生存是对一切文化艺术提出的新课题,音乐艺术教育也不例外。为此,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应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重新定义主流音乐内涵。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音乐文化。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主流音乐文化和主旋律音乐。我们过去对于主流音乐的定义是比较狭隘的,过度地从音乐教化功能出发来确定主流音乐的范畴,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上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而导致大学音乐教育与大学生音乐体验严重脱节。一般说来,主流音乐是指体现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一切积极健康向上的音乐。主流音乐与主旋律音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涵盖面要大于主旋律音乐,既包括精英音乐,也包括大众音乐;既包括直接歌颂时代、歌颂党和人民的主旋律音乐,也包括反映社会生活丰富多样性的主体音乐。界定主流音乐的内涵不能以音乐的时间性、地域性等作为评价标准,应该坚决打破凡是流行的都是浅薄的,凡是传统的、欧美的都是高雅经典的观念,摈弃欧美文化中心论和简单复古主义两种倾向,真正建立起时代性、经典性和优秀性、大众性为主的新标准。

2.努力打造与数字原生代音乐体验相对接的音乐艺术精品。数字原生代本质上仍然热爱传统文化,只不过他们对于其呈现方式有自己的偏爱。他们不喜欢教师照本宣科,不喜欢陈词滥调的刻板说教,而喜欢娱乐化的轻松学习、交互式学习。当传统文化以他们喜爱的形式,如以手机应用程序或电脑游戏的方式呈现时,他们喜欢并乐意接受。比如最近很红火的手机音乐软件“唱吧”,就因满足了音乐爱好者随时卡拉OK的需要而大受欢迎。又如,数字原生代爱听周杰伦的《青花瓷》、《双节棍》等一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歌曲,爱听流行版的《五星红旗》、《大中国》等主旋律歌曲,爱听现代电子钢片琴演奏的贝多芬《命运》等。这就启示我们,在坚持原汁原味传承古典音乐艺术和经典音乐艺术的同时,也完全可以在主流内容的时尚包装、经典作品的时尚演绎方面进行更大力度的探索,打造更多更好的通俗化、大众化、时尚化的主流音乐作品。

3.充分利用数字化音乐艺术传播手段。数字时代下的上传、下载、粘贴、评论、分享、转发等技术方式使得数字化音乐得以迅速传播。因此,要善于运用这些数字新媒体技术,增加主流音乐文化的传播力,进而大力发展和打造社会主义音乐产业,构建完整的音乐产业价值链。应该抓紧实施民族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数字化工程,通过网络微视频、网络MV、卡拉OK、手机彩铃、微信、背景音乐,甚至公益性广告音乐等新形式,使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在数字化条件下获得新的活力和魅力。探索实施经典音乐大众化、时尚化工程和流行音乐经典演绎的嫁接工程,打通民族民间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之间的通道,创造新的音乐样式,增强主流音乐的传播效果。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2

一、相关概述

由远古时期至今,人类最初音乐体现形式便为声乐。从声乐艺术诞生一刻,同人类生活便形影不离密不可分了。声乐美学相关理论同其它音乐美学相关理论是存在明显区别的,声乐美学属于音乐美学一个分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方面寻找音乐美学基本规律,并会参照学科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为了更好引入美学视野下声乐艺术相关内容,接下来本文首先对美学含义进行阐述[1]。美学含义:美学为人类与动物存有最大区别一类自然感受感官审视反应,美学研究方法也更加偏向于多样化。美学源自于哲学,但是美学还不是任何学科所属品,它为社会美,环境美与生态美等概念集合体,为人类指出事物存在美感并为事物赋予美概念。美学这一词汇来自希腊aisthetikos演化,最开始意义便为感官感受。传统美学旨在对艺术作品进行研究这也是美永恒不变定律。接下来我们再对音乐美学概念进行诠释,音乐美学:基于音乐学与美学基础上,又开辟出音乐美学这一分支。音乐学领域内,它也为该体系领先学科。十八世纪末,德国一位作家,音乐理论学家把音乐美学概念引出,但音乐美学可以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则是在经过几十年以后十九世纪下半页构筑而来。至今天为止,音乐美学研究对象和相关内容也都未形成固定言论[2]。也可以说,所谓音乐美学其实为专门对音乐进行研究当中存在美与审美特征等学科。

二、声乐艺术的美学内涵

音乐将情绪深蕴于其中,声乐艺术彰显情可分为声情,曲情以及词情。所谓词情,为声乐艺术一次创作时抒发与蕴含情感,为词作者基于客观感受同认知获取主观心理动向,将该冲动化作概念性词汇与词组来对情感内容进行抒发。曲情为声乐艺术创作时作者凭借结合音乐基本搭配技巧,例如配器,曲式与复调等有机融合同时将情感深蕴于其中[3]。声乐艺术是经演唱或者表演将文本形式作品转变成流动音响存在的,也才可以把作品情感特征输送至观众耳朵中。所有声乐艺术作品,不论练声曲,音乐剧与歌剧等其声情,曲情与词情表现也都可大致概括如下:首先,词章语言美。歌词语言诗化为文学方面声乐美学基础。歌词声调悠扬缓和,高低变化,对于情感表现同样会有所帮助。其次曲作旋律美。为词章又胡言向音乐化过渡,是声乐艺术有声化创作前提。再次演唱声腔美。声乐属于演唱艺术,曲作旋律美以及词章语言优美,都要靠演唱表现出来,所以,对于声乐美构成,演唱声腔美为声乐美主基调。其四为声乐器乐美。器乐同声乐虽表现上千差万别,但音响组合在进行艺术表达时,器乐还是占据不可替代重要地位的,其艺术功能是缺少不了的。声乐器乐美,通过声势美,比较美,抒情美与伴奏美等几点内容构成[4]。其五为形体动作的审美,该审美同语言动作相匹配便能充分起到传情达意不错效果,同一时间它也可视作无声语言,声乐表演的时候重要性同样是不可估量的。所有艺术形态需具备自身评估体系,不存在批评评估体系艺术将不会良性,深入与持久存在下去。所以声乐美学中声乐批评同样是不可缺少重要一环。

三、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声乐艺术为综合整体艺术系统,含有声乐评述,声乐艺术,表演与作品等很多内容,我国声乐艺术涵盖通俗与民族两种,通俗的声乐艺术更加趋向于个性化与多样化,声乐美学将民族化发展作为前提吸纳西方先进思想,发展具有我国特色声乐艺术[5]。首先,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表现。声乐艺术囊括音乐部分与文学部分两部分,两者间为互相促进与互相合作关系,对声乐作品的美学特征予以分析时应当特别注重声乐作品词曲关系分析,不同学者艺术家对于歌曲关系具有不同解读。实际上,旋律与歌词属于相互依存关系,旋律应当参照歌词具体内容予以定义,使歌词语感增强同时将旋律朴实度与优美度提升上去,换句话讲,声乐创造时歌词更加具备主导性,旋律感及语调感是同时融入于声乐艺术当中的。其次,创作美学特征体现。声乐艺术创作把个体情感融于现实一种过程,声乐创作彰显情感流动与创作,还包含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互相渗透并作用,但声乐艺术并非两类语言相加之和,作品创作人员需要对文学语言及音乐语言关系精巧处理,创作某种特殊程度为对作者文学素养与音乐造诣一种体现,它强调作曲者与歌词作者合作的过程。再次,声乐艺术在传播与表现方面的美学特征体现。所谓鉴赏美学指的是声乐作品创造出来便会面对众口模仿与评说,鉴赏者也包含那些爱好者与票友,对声乐艺术传承某方面要依赖鉴赏人员疯狂模仿与接纳。此外对声乐艺术传播对于其普及化与大众化扮演着加速器的角色,可以讲声乐艺术同器乐艺术比起来传播更加具有广泛性普及性,而声乐作品语言文字可以深刻烙印于人们心中,是人类精神世界丰富不少。最后一点,表演方面的美学特征体现。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声乐艺术同音乐创作过程并不能够完全等同,声乐艺术还包括音乐审美过程,其美学价值经表演者诠释体现出来,器乐艺术美学价值却在于由音乐器具予以表达,器乐以及声乐艺术体现形式差异同声乐表演有限性存在直接关系,声乐表演要靠表演者歌唱技能作为辅助,凭借歌唱对歌曲想要传达情景,情感,情绪以及思想进行表述。表演人员需要强化认知声乐作品能力,寻找到声乐作品蕴含内在关系,为声乐作品赋上历史感,凝聚力与整体性,这是要靠所有音乐人和热爱音乐的人共同努力达成的。

四、声乐艺术审美特征体现策略

声乐作品既然属于审美体验范畴,让观众对作品美学特征具备最佳感受那么对于其理解与掌握作品无疑是大有好处。目前无论是致力于声乐艺术的研究领域还是教学领域对于美学视野下声乐艺术研究还远远不够,或者换句话讲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未来发展过程中,对美学视野下声乐艺术加强研究,为声乐艺术可持续发展所要致力的方向。

(一)加强对声乐艺术美学特征重视程度

声乐作品属于一门艺术,其中势必深特审美体验感受。声乐作品并非只是由音符构成的,里面还富含特殊情感体验与华丽文学辞藻。只有基于表演者演奏声乐艺术方能更加被大众了解到,这就要靠表演者把自身与创作作者审美体验做有机融合,才能对作品蕴藏深意做更好诠释。未来无论声乐创作还是教学中都需要对声乐作品美学特征加深加强认识,才可以使声乐作品那种特有魅力表现出来。

(二)教学中加强学习者审美体验熏陶

类似于其他艺术形式,声乐艺术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的价值规律与艺术属性也是基于它作为一个审美活动出现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现在的声乐艺术还是否具有审美素质以及可否满足人们理想诉求,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声乐作品审美特征给声乐作品表达赋予助推剂作用,未来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让其具备对作品更好诠释的能力。其一教师需要对学生传授声乐艺术美学特征相关知识。教师课堂上需要将声乐艺术美学特征内容系统讲解给学生听,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美学热爱,未来学习时学生可以自发对声乐艺术美学特征重要作用重视起来。其二应当加强学生审美体验训练。具体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表演声乐作品进行奖励,并且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对于声乐作品审美意识稳步提升,并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审美体验也增加不少。

结语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3

[关键词] 电影 音乐美学 融合

一、电影艺术的特征

1、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审美特征

电影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其本质被克拉考尔说成为“物质现实的复原”。电影艺术是一种运动的视觉艺术。首先它和摄影绘画一样具有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光、影、色、形。电影艺术能够像戏剧、舞蹈艺术一样,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功能,艺术地表现和再现出现实中的生活情景。

电影艺术所具有的审美特征是真实性、价值性和娱乐性。

电影艺术的真实性,真实,其实质是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对生活准确的提炼和概括。它包括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真实。内容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内在规律的深刻反映,是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揭示。形式的真实是艺术对社会生活外在规律的反映,是社会生活外表的再现或是表现。我们通过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意思。

电影艺术的价值性。电影艺术具有特有的观赏的艺术价值和净化心灵、移风易俗的教育价值。电影能让你亲临其境,亲身感受。进入到你想像中,或是未曾想到的世界中去体验,使你将你的全面情感投入到电影的情节和音乐中,你的思想感情都会随着影片中的思想情感和主人翁的命运,随着电影音乐的节拍而起伏变化。

电影艺术的娱乐性。电影艺术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依托现代化的音画设备,给人带来高级视听享受。使人倍感身心愉悦和畅快。

2、电影艺术所具有的知觉特征

电影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是它的知觉特征的集中体现。电影艺术的美感首先是电影的形式美,其中包括我们视听感受中的绘画和音乐美。还有电影艺术本身的电影语言美,即蒙太奇运动表现的美。在电影中往往是音乐和语言相结合,音乐和场景相结合,电影美术的声光色影相交织,通过这样一种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电影艺术所特有的美来。其次是电影的内容美。电影通过故事内容深刻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善良愿望,或是批判现实,或是揭示丑恶的东西,或是颂扬美的东西,形成一种为大众所接受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美。通过形式与内容最佳结合,让人感觉到一种意蕴深远的更高境界的美。

二、音乐美学的特征

1、音乐美学的审美特征

第一,音乐美学的艺术语言美。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以听觉为对象的声音的艺术,或叫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声音,主要是由人们根据审美原则,加工创造出来的,而且由一系列乐音根据不同音高排列有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音乐学中所讲的乐音体系。在音乐美学的乐音体系中,它依据自己特有的律动美的法则构成了音乐艺术语言美的形式。

第二,音乐旋律的运动的时间性。音乐主要是在时间中运动的一种时间艺术。由于音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这一特点,这样又赋予了音乐美学的另一个审美特征,即音乐旋律的运动的时间性。对于音乐的审美欣赏,随音乐的演奏、演唱而开始而开始,结束而结束。

第三,音乐美学的抒情性。这种审美特征是真接区别于造型艺术的。造型艺术讲究以直接表现的手段再现外部现实生活,而音乐艺术,则是通过内心的表现,来反映人的感情、意志、命运等。

它的表现方式,既可以直接地抒发人的内心情感,也可以采取间接方式,借音乐的语言来描绘社会生活场景或自然景物来抒发人的感情和意志,表达人们对于生活及生命的思考和体验,造成一种音乐艺术特有的意境,塑造出特有的音乐艺术形象,《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等这些古典音乐就是采用了间接表达的手段。

2、音乐美学的表现手段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音”声之象也。2这是古人对于音乐美学的最初理解。音乐美学的表现手段,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声音,准确的来说应该是乐音。以乐音体系为载体,音乐美学才可以充分地表现和反映现实生活场景,抒感。声音有其特质,不同的声音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音乐有着许多影响因素,民族、地方风格的不同,时代环境音调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音乐也不同。这也就是音乐艺术塑造音乐形象,再现一定外部现实生活的特性。

三、音乐美学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

1、音乐美学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手段。

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作为电影综合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电影艺术中对于表现故事情节等许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影中音乐的演奏通过现代技术处理,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电影音乐如脱离画面单独存在,则失去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在电影中,可以通过改变音乐的力度、密度、音色,突出某些乐器或增加立体感、增减混响程度等等,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所以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2、举例说明音乐美学在电影作品中如何与电影情节融为一体

在电影中音乐美学通过音乐来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及气氛。一种是以此来加强画面所表现的事物的节奏特征,如火车奔驰、紧张追逐、风暴雷鸣、海潮起伏等;一种是以此来对加强对于辽阔的草原、晶莹的海底世界、科幻片中的外空间这些特定场景所作的色彩性、气氛性图景描绘等。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4

一、目前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形态

(一)素材风格的多元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而音乐艺术恰恰是时代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多元化时代,大一统的文化意识已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所谓中国风的声乐作品,是时展大主题的体现,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声乐歌曲的素材主要包括传统民族文化、主流文化,着眼于国家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和社会生活的大事件。如《走进新时代》、《亚洲风》等歌曲,在内容上更好的诠释了时代的精神,同时也更易于传唱,结构和旋律也更加通俗化和大众化。此外,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演唱风格各异,像彝族、苗族等,都采用本民族的语言演唱,由此而形成了原生态的多元化的声乐类型。

(二)声乐演唱风格的多元化我国在20世纪初期开始引入了西方音乐,历经演唱风格和技巧的“土洋之争”之后,开始形成了“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民族唱法强调的是声色,注重表现和描绘作品的意境,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表现形式,它代表了我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而以宋祖英和为代表的歌唱家,巧妙融合了民族声乐的传统风格和西洋美声唱法技术,最终确立了民族唱法的演唱风格。美声唱法音色流畅通透,吐字清晰,极富感染力,因此征服了广大观众。而用美声唱法对通俗歌曲和民族歌曲进行演绎,能够更好的与广大听众的审美需求相适应,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优秀的美声歌唱家的精美演唱,美声唱法逐渐在中国声乐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以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出现在大众声乐舞台上。

二、多元化视阙下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以情动人的特征声乐作品美的精髓所在,就是情感。这种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融合了声情、曲情和词情。词情是借助于歌词对词作者感情的传达,歌词凝练简洁,感染力极强。曲情是通过曲调传达情感的,这个过程是利用音乐元素,如复调、曲势、旋律等来进行的。歌情是借助歌声对感情的传达,歌手通过对作品意境和情感的把握,与自身嗓音特点相结合,用独特的方式,对词曲所蕴含的内容进行传达。歌手王菲的嗓音透彻、干净而又空灵,一直以“天籁之音”而著称。

(二)以语言感染人的特征民族声乐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就是歌词语言的准确、凝练和清晰。民族声乐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节奏、曲调和词章,歌词的清晰便于听众对歌曲的理解。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的基础是语言美。不管是音阶还是韵律,都可将歌词的节奏轻松改变。节奏越是整齐鲜明,越容易快速传唱,并且容易记忆,许多绝佳的歌词都来源于元曲和风雅颂等。

(三)以“润腔”为美的特征目前,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逐渐向“润腔”这种美化唱腔的技法演变。它是以情感为中心,依据歌词的主题,运用一些润色曲调,如赠音和滑音等,使词与曲交融为一体,充分展示韵味美。润腔所追求的风格美,是字正腔圆的意境和丰富的音色。判断民族声乐艺术是否拥有审美价值,是看润腔是否成功。歌手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字正腔圆,既要吐字准确、清晰,发音又要圆润,否则就会缺乏表现力。如在演唱《白毛女》时,将嘴唇和舌尖上的重音有意识地加重,感情的诠释极为到位,不仅字唱的清晰结实,而且通过对字音的修饰,在语言语调上跌宕起伏,对喜儿的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再现。

三、多元化视阙下声乐艺术审美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分析,我国民族声乐在审美上取向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族声乐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严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我们身处一个多元文化交融和碰撞的时代,而外来文化对民族声乐审美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今,一些民族地区的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流行音乐,并且喜欢接触各种外来音乐。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一些大型的民俗活动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同时,一些宗教仪式的载体也开始逐渐减少,由此使民族声乐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二)人们对于民族声乐的认识逐渐模糊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民族声乐唱法上,一些民族声乐演唱者越来越缺乏明确的目标。很多演唱者缺乏创新意识,总是人云亦云,对声乐艺术缺乏审美判断和个性追求,不能准确把握民族唱法有的风韵。一些演唱者不能正确理解民族唱法的内涵,认为既然时代在变,就可舍弃老祖宗留下东西。这种做法显然不利于民族声乐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趋势

(一)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都在不断的提升,单一的民族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民族音乐的艺术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音乐要进一步吸收现代音乐文化、西方音乐和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坚持洋为中用,通过彼此融合,实现民族音乐的发展。如CCT青歌赛、中国民族声乐敦煌赛等,对民族声乐多元化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由高雅转变为通俗化当代审美文化通俗化、娱乐化的倾向,使民族声乐艺术逐渐向世俗化的审美趋势转化。传统民族声乐艺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艺术形象,无法走进普通大众的世界,只能被少数社会精英所欣赏。而民族声乐艺术既不需要下里巴人,也不需要阳春白雪,而是将时代新鲜元素、大众化元素注入其中,走平民化的道路,与大众趣味相迎合,才能实现国人同乐。

(三)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多样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对民族声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民族声乐艺术能更好的彰显时代特征。在多元化背景下,民族声乐还应摆脱传统的只有戏剧和戏曲的单调的形式,歌曲应该更富感染力,体现时代的特色。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5

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这句话提出了艺术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就像各类艺术一样,不能孤立的把它们分开来看。在中国, 李泽厚先生也认为艺术是不可定义的,而民俗博物馆与艺术博物馆的展品经常混同, 也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线是异常模糊的。艺术之所以难以界定, 还由于现代派艺术作品的千奇百怪,不可捉摸……一位音乐家4分3秒的完全沉默, 毫不弹奏, 也称艺术品……所有这些, 都使艺术和非艺术的划分非常困难。①

一、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审美性是艺术的一个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物,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是人所创造的,反映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然而只有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作艺术品。

(一)表现的艺术

1.建筑:建筑也是静态的表现艺术,和工艺品一样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它通过对空间、比例、形体结构布局,以及装饰、色彩、图案等制造出一种情调,侧重于情感和意境的表现。如巴洛克建筑强调实体与空间的运动感和豪华感,通过富丽的装饰,营造出一种舞台般的梦幻效果。虽然建筑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具有音乐一般节奏和韵律,建筑的美类似于音乐美。正如德国美学家谢林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②

2.音乐: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音乐的审美特征不仅通过音响、节奏、旋律以及和声等表现手段,还通过音乐家的表演来使欣赏者产生美感。这种音乐所传递出来的美感既有作曲家的创造,又有演奏家的再创造,这种极具概括性的艺术,是最能振奋人心的精神艺术。正如叔本华所说:一切艺术都希望达到音乐的状态。

通过对这些表现艺术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表现艺术也来源于生活,欣赏这类艺术作品使人直接感受的是艺术家的情感、心灵和精神境界。

(二)再现的艺术

再现艺术指的是再现生活,但不等同于对生活机械地的模仿,它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加工、改造、提炼中表达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

1.雕塑:雕塑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通过形态造型来反映和再现生活。雕塑的审美特征在于把丰富的内容凝缩在一个形象鲜明的塑像,借助有限的动作、姿态、脸型、面部的描写等,使欣赏者联想、想象到更多的内容,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概括性,凝练性和普通性。如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它是《地狱之门》中央上部的一个坐像,表现了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对地狱里悲剧所引起的思索。作品中的动作、神态有力地表达了他矛盾的心情和内心的痛苦。作者用这个想象来象征《神曲》的作者但丁。③

2.绘画:绘画作为一门悠久的历史艺术,它和雕塑一样也是静态再现艺术。它的审美特征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运用,来塑造形象、再现现实、反映生活,也体现出了画家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

(三)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主要指文学艺术,它的突出审美特征是借助语言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深刻反映生活和丰富情感。文学艺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诗歌、散文等,一类是小说。语言艺术通过“形象―语言―形象”的过成,给欣赏着提供了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使欣赏着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语言的理解产生意境美,从而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同时文字、绘画与诗歌在美术传统中长期存在密切的融合。但是语言艺术也有缺点:它不像绘画可以直接展现出人物形象,必须经过欣赏者的再创造之后才能获得审美感受,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小结

艺术的多样化,艺术分类也多样化,所有的艺术分类方式都是相对的。通过这些艺术的分类,我们能容易找出它们之间的审美特征,不仅提高和发展各门艺术,同时也提高和丰富各门艺术欣赏的能力。每一种艺术一方面努力追求自己特有的现实方式,另一方面有都接受其他门类的影响,各种类艺术之间相互区别,同时又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它们都是认识与情感、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它们的特征也是相对的,我们绝不可以将其绝对化,本文通过对各类艺术之间的审美特征的学习为自己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做一些铺垫,以期能激发出创作的火花呢。

注释: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6

1、以中国母语为背景。我国大多数人使用的都是以汉语为主,而中国声乐艺术的歌词创造所使用的就是汉语。汉语语言本身就是以声、调、韵为基础的,汉语这些特征使汉语本身具有某种旋律性的特点,所以,中国声乐艺术从创造到歌唱的过程中都要以汉语特征为基础。

2、以中华民族地方音乐风格为特征。从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声乐艺范畴进行分析,其风格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演唱风格,就是指演唱者根据作品的型式、审美要求和思想内涵,通过演唱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声技巧将其特征表现出来;其二,创作风格,是指创造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中国传统音乐风格手法和传统音乐风格发展手法,同时加入了中外音乐创作元素。

3、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审美标准为依据。广大观众的审美观既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在一定的时期内,观众的审美观也可以在一定的实践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各种声乐作品形成的根源。传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已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而现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传统的真善美审美理念上不断发展,是科学的技术方法、民族风格和强烈时代气息三者的高度结合。

二、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美学特征

(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思想基础中国声乐艺术受音乐美学思想影响比较深刻,中国美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而且中国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神会,对于人伦关系非常重视。同时中国还是一个艺术国度,因而结合艺术创作、艺术鉴赏以及研究艺术规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音乐美学思想。

(二)声情、词情、曲情相结合的情感美学特征词情是人们在欣赏乐曲中的歌词所产生的感情,曲子中的歌词是对某一事物的描述或者是对于某种心情的阐述,从歌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作者当初在创造这首曲子时的感情和心理变化。歌词是曲子的基础,没有歌词作为寄托,单纯地曲调只能给人以空洞的感觉。曲情是作者运用音乐的基本组成因素:节奏、旋律、调式、复调和配器等进行有机的组合,并在这个过程中融入情感。音乐音调要与语言的音调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完美体现出音乐创作所赋予的情感内容。声情是曲子通过歌唱从而将内在的感情所表达出来,只有通过歌唱才能将文本上的歌词以不同的曲调所阐述出来,通过歌唱人们才能从听觉上体会这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人们对于声音都比较敏感,所以使用何种曲调将乐曲展示给人们是非常重要的,准确把握曲子的声情,才能更好地完成曲子。

(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结合的创造性美学特征所谓的古为今用就是目前的民族声乐艺术仍然沿用传统的音乐艺术,但是在一些特定的方面给予了创新,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从歌词、曲调还是唱法上都进行了改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音乐艺术一直都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源泉,传统的音乐艺术中的优秀思想一直被保留下来。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7

    1声乐艺术美学概述

    (1)内涵。器乐和声乐是音乐作品的两大表现形式,音乐美学是美学和音乐学的交叉学科,音乐美学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和归纳,对音乐作品中的哲学与美学问题进行思辨。声乐艺术美学是对声乐的审美价值以及审美规律进行研究,对声乐的曲情、声情和词情进行研究,综合把握声乐作品的美学理论,并用综合声乐美学理论来指导声乐艺术实践活动。

    (2)声乐艺术美学内容。声乐艺术不同于器乐艺术,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歌词方面,音乐、歌词和人声是声乐艺术的主要内容。首先是音乐,音乐是声乐的灵魂,声乐艺术的价值主要通过音乐的旋律、节拍、力度、节奏和调式来表现,音乐包括了合唱、独唱和重唱。音乐创作之时坚持着美学规则,通过对音乐旋律力度、节奏和速度的调节可以产生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审美效应。其次,歌词是声乐的内容,也是声乐与器乐的关键区别所在。歌词和音乐的结合可以迸发无穷的精神力量,音乐歌词可以激发人们的形象思维,歌词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明确的感受歌曲传达的精神内容,抒情性较为强烈的歌词还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但是声乐艺术中的歌词美学要通过歌唱来体现,实现歌词和歌声的转化。再次,人声是声乐的载体,人声包括了女声、男声、童声,人声组合形式包括了独唱、合唱和重唱。此外,伴唱也是声乐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伴唱可以增加声乐艺术美感。

    2声乐艺术与器乐艺术审美比较

    (1)旋律。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是音乐作品的两种表现形式,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相同,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两者的区别。首先是旋律方面的差异,器乐艺术更具抽象性,声乐艺术主要通过歌词来表现,声乐创作者的创作范围也要受到歌词的限定,声乐创作要注重线条流动。而器乐创作的创作人更具有创作的广度和深度,器乐的创作乐思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歌词发生变化。

    (2)艺术创作。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的主要区别表现在歌词上。声乐艺术的词和曲更加具有独立性,声乐艺术既可以表现为一词多曲也可以表现为一曲多词,声乐艺术要处理好词曲之间的关系,它关系着声乐艺术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文化准备。而器乐创作主要是人们主观思想客观化的过程。此外,声乐和器乐在情感机制上也存在区别,声乐艺术主要是具体情感外化,而器乐艺术更具有抽象性。

    (3)审美环节。声乐艺术音响包括了音乐乐音音响和语音音响,两种音响的结合可以增加音乐艺术的魅力,取得良好的音响运动效果。器乐艺术主要是通过物体来表现,器乐音响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突破了人声极限,人们很难理解器乐艺术的内涵。此外,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在脸部表情性以及口头性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声乐艺术需要人声现场表演,增加声乐的审美效果。

    3声乐艺术美学特征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体系,包括了声乐作品、声乐表演、声乐艺术和声乐评论等,中国的声乐艺术包括了民族声乐艺术和通俗声乐艺术,通俗声乐艺术更加的多样和个性,声乐艺术美学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音乐的美学思想,我国声乐艺术更具独特性。

    (1)声乐艺术作品美学特征。声乐艺术包括了文学部分和音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的,在分析声乐艺术作品美学特征的时候要重点的对声乐作品的词曲关系进行研究,不同艺术家对歌曲关系的观点是不同的。其实,歌词和旋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歌曲旋律要根据歌词的内容来界定,在增加歌词语调感的同时提高旋律的优美度和朴实度,也就是说,歌词在声乐创作的过程中更具主导性,声乐艺术都是语调感和旋律感的最佳结合。

    (2)声乐创作的美学特征。声乐创作是将主观情感转化成客观现实的重要过程,声乐创造体现了情感的创造和流动,它包括了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的相互渗透,但是声乐艺术创作并不是这两种语言的简单相加,声乐创作者需要巧妙处理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关系,声乐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创作者的音乐造诣和文学修养,它需要歌词作者和作曲者的共同合作。

    (3)声乐艺术表演美学特征。声乐艺术不仅是音乐创作的过程,还是音乐审美的过程,声乐艺术的美学价值主要是通过表演者来实现,而器乐艺术的美学价值主要是通过音乐器具来实现,声乐和器乐艺术表现形式的差异就决定了声乐艺术表演的有限性,声乐艺术表演需要表演者的歌唱技能,通过歌唱来表达歌曲传达的思想、情绪、情感和情景。声乐表演者要加强对声乐作品的认识,发现声乐作品中的内在联系,赋予声乐作品以完整性、凝聚力和历史感。

    (4)声乐艺术鉴赏和声乐艺术传播美学特征。首先是声乐艺术鉴赏美学特征,声乐艺术创作出来就是接受人们的评说和模仿,声乐鉴赏者包括了声乐票友和声乐爱好者,声乐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鉴赏者的接受和狂热模仿。其次,声乐艺术的传播加速了声乐艺术的大众化和普及性,声乐艺术比器乐艺术更具传播的广泛性,声乐作品中的语言文字会迅速的深入人心,丰富人们精神生活。

    4结语

    声乐艺术和器乐艺术是音乐作品的两大表现形式,声乐艺术包括了歌词、音乐和人声,声乐艺术是自成体系的美学体系,声乐表演者需要充分发挥声乐作品的美学品质和美学风格,而声乐作品的鉴赏者则要树立自身的声乐审美观,对声乐艺术进行美学思考。

    参考文献:

    [1] 吴婷.中国民族声乐中的音乐美学因素分析[J].大众文艺,2011(01).

    [2] 杨菁,刘文静.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国成人教育,2011(03).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8

【关键词】《魔笛》;西方歌剧;角色艺术;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53-01

一、《魔笛》作品分析

《魔笛》作为莫扎特生命最后一年写就的歌剧作品,深度应用了音乐素材完成了对于人物形象以及审美特征的衔接与转化,从序曲到终章都以不同的生命内涵完成对于性格的刻画,保证了人物以及故事之中的冲突性能够被其结构形式以及音乐体裁突出出来。

总体来说,在《魔笛》这部艺术作品之中,西方歌剧艺术的基本审美特性以及人物塑造方式都被深度地诠释出来,其丰满的艺术效果保证了剧情能够与音乐设定进行结合,人物的情感以及性格冲突能够在深度的艺术内容中被展现在观赏者的面前。对《魔笛》的人物角色以及审美特征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西方歌剧艺术的内涵。

二、西方歌剧中的审美特征

西方歌剧艺术的人物角色以及情节艺术的设定都需要符合西方艺术发展的基本审美特征,无论是强烈的音乐情绪还是特殊的演唱技巧,都需要以角色为中心,以审美特征为基本设定,保证其演唱的旋律以及线条都能够与故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契合。本文从《魔笛》这一西方经典歌剧入手,从其不同的创作背景、题材风格以及故事内容简要分析歌剧审美中所具有的戏剧美、形象美以及情感美,深入探究其不同的审美特点对于不同的歌剧角色来说所具有的艺术性。

(一)戏剧美。在西方歌剧艺术中,所谓的戏剧美,就是指在表演者情感以及心理发生巨大变动的过程中对于其行为引起的戏剧性变化,意志力从内心展现出来而对于外界产生的影响表现了戏剧性的重要特点。在《魔笛》中,戏剧美展现得最为明显的地方就是第二幕中帕米娜以抒情性的咏叹调来诠释故事剧情,在音乐曲调的配合之下,无论是无奈而又伤心的感情还是纯真而又执着的自我情感都被进一步释放出来,歌剧以戏剧性的艺术冲突来完成对于人物的塑造,而最后戏剧性的悬念设置更为这部作品之后的冲突性发展埋下了伏笔。从整体上来说,这样的戏剧美主要展现在人物塑造的情感冲突之上,戏剧的悬念设置更加能够增加歌剧艺术的神秘感与艺术感,帮助观赏者深度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基本特性,从角色艺术的角度展现基本的歌剧艺术审美。

从戏剧美的角度来说,歌剧艺术中所具有的冲突性和叙事性也能够表现西方歌剧艺术对于审美的需求,无论是在情节铺垫还是在冲突设置的过程中,戏剧美都能够保证人物角色的塑造更加丰满,根据歌剧内容的主要线索来激化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品格,以此保证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转折性。

(二)形象美。从人物角色设定的角度来看,形象美更加能够符合西方歌剧艺术中对于角色特点的设定要求,保证了能够根据一定的故事情节设定标准来完成具体的人物特点转化,以此来保证角色具有更加生动的特点。在歌剧《魔笛》之中,其个人角色的形象美主要是以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音乐形象能够以深度的概括性来展现角色的个人情感及其内心思想,保证欣赏者在了解歌剧独特风格的过程中还能够在心中深度刻画出其基本的人物性格以及丰满的艺术形象,保证形象美这一艺术审美特点被全面性地展现出来。

在《魔笛》中,形象美被演唱者不同的声音特点完美地诠释出来,以萨拉斯特罗为例,其所拥有的男低音,将《魔笛》中太阳之神的角色进一步地展现出来,其宽广浑厚的声线塑造了光明、正义的艺术形象,保证了人物角色在艺术演唱的过程中与基本的审美特征进行了衔接与转化,而歌词对于角色形象的设定能够将艺术角色与歌词特点完成基本的统一,角色的基本定位就这样在音乐形象性中体现出来。

(三)情感性。对于歌剧来说,音乐以及情感是必不可少的艺术元素,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直接决定了歌剧艺术中的不同情感,能够作为歌剧的基本标志之一对于歌剧作品进行一定的分类。所以,情感性在歌剧艺术中的展现主要从音乐中人物形象设定的角度出发,以不同的题材、种类以及格调设定完成对于情感内容的表达。

在《魔笛》中,其审美特征的抒情性主要可以通过诗、曲、声这三种基本的要素展现出来,由演唱者以极度抒情的效果来丰富人物形象,以此来完成对于作品主题和形象特征的诠释。在人物特征以及形象的设定之中,无论是历史背景、人物地位还是人物关系,都能够在抒情性的情节中被情感细化出来,保证歌唱性与抒情性的紧密相连,以此来完成对于歌剧艺术的二度创作是演唱者所具有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艺.论莫扎特歌剧音乐的戏剧性――以歌剧《魔笛》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03).

[3]刘双.抒情性和戏剧性在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的比较[J].艺术百家,2009(S2).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9

关键词:艺术;审美特征;表现艺术;再现艺术;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032-01

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这句话提出了艺术典型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就像各类艺术一样,不能孤立的把它们分开来看。在中国, 李泽厚先生也认为艺术是不可定义的,而民俗博物馆与艺术博物馆的展品经常混同, 也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线是异常模糊的。艺术之所以难以界定, 还由于现代派艺术作品的千奇百怪,不可捉摸……一位音乐家4分3秒的完全沉默, 毫不弹奏, 也称艺术品……所有这些, 都使艺术和非艺术的划分非常困难。①

一、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审美性是艺术的一个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物,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是人所创造的,反映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然而只有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作艺术品。

(一)表现的艺术

1.建筑:建筑也是静态的表现艺术,和工艺品一样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它通过对空间、比例、形体结构布局,以及装饰、色彩、图案等制造出一种情调,侧重于情感和意境的表现。如巴洛克建筑强调实体与空间的运动感和豪华感,通过富丽的装饰,营造出一种舞台般的梦幻效果。虽然建筑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具有音乐一般节奏和韵律,建筑的美类似于音乐美。正如德国美学家谢林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②

2.音乐: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表现艺术,也叫表情艺术,音乐的审美特征不仅通过音响、节奏、旋律以及和声等表现手段,还通过音乐家的表演来使欣赏者产生美感。这种音乐所传递出来的美感既有作曲家的创造,又有演奏家的再创造,这种极具概括性的艺术,是最能振奋人心的精神艺术。正如叔本华所说:一切艺术都希望达到音乐的状态。

通过对这些表现艺术的了解,我们知道了表现艺术也来源于生活,欣赏这类艺术作品使人直接感受的是艺术家的情感、心灵和精神境界。

(二)再现的艺术

再现艺术指的是再现生活,但不等同于对生活机械地的模仿,它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加工、改造、提炼中表达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

1.雕塑:雕塑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通过形态造型来反映和再现生活。雕塑的审美特征在于把丰富的内容凝缩在一个形象鲜明的塑像,借助有限的动作、姿态、脸型、面部的描写等,使欣赏者联想、想象到更多的内容,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概括性,凝练性和普通性。如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它是《地狱之门》中央上部的一个坐像,表现了一个强有力的巨人对地狱里悲剧所引起的思索。作品中的动作、神态有力地表达了他矛盾的心情和内心的痛苦。作者用这个想象来象征《神曲》的作者但丁。③

2.绘画:绘画作为一门悠久的历史艺术,它和雕塑一样也是静态再现艺术。它的审美特征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运用,来塑造形象、再现现实、反映生活,也体现出了画家审美感情和审美理想。

(三)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主要指文学艺术,它的突出审美特征是借助语言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和意境,深刻反映生活和丰富情感。文学艺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诗歌、散文等,一类是小说。语言艺术通过“形象―语言―形象”的过成,给欣赏着提供了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使欣赏着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语言的理解产生意境美,从而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同时文字、绘画与诗歌在美术传统中长期存在密切的融合。但是语言艺术也有缺点:它不像绘画可以直接展现出人物形象,必须经过欣赏者的再创造之后才能获得审美感受,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小结

艺术的多样化,艺术分类也多样化,所有的艺术分类方式都是相对的。通过这些艺术的分类,我们能容易找出它们之间的审美特征,不仅提高和发展各门艺术,同时也提高和丰富各门艺术欣赏的能力。每一种艺术一方面努力追求自己特有的现实方式,另一方面有都接受其他门类的影响,各种类艺术之间相互区别,同时又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它们都是认识与情感、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它们的特征也是相对的,我们绝不可以将其绝对化,本文通过对各类艺术之间的审美特征的学习为自己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做一些铺垫,以期能激发出创作的火花呢。

注释:

①贾怀鹏.生命之泉・艺术之源―艺术起源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②③范梦.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41, 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