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集锦9篇

时间:2023-08-29 16:38:18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 中药产业;高等教育;技术科学;知识体系结构

中药产业作为中国医药卫生保健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发展传统中医药一贯是中国政府的重大国策。中共十七大报告和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积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中药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到中药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药产业现代化在提高产品质量和规模化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进程推动的效果并不明显,表现为在出口贸易过程中过多依赖初级产品,以耗竭中药自然资源为代价。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双向接轨的问题,探索中医药知识体系结构和中药产业技术科学构建问题意义深远。

1 古代和近现代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状况

中医药教育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从最早的《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到鸦片战争之后的西学东渐,中医药教育的知识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1 我国传统中医药学教育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障,中医药教育被我国历代中医药教育家所重视,并提出适合当时中医药教育的发展思想。从封建社会早期中医学校教育兴起时始,历时两干余年兴衰起落,学校教育和师承授受教育的两种中医药教育形式为继承发扬中医学术起到了巨大作用。

《黄帝内经》认为医学“至道在微,变化无穷”,要求学医者“去故就新,乃得真人”,非常重视医学人才对医疗技术的掌握。《灵枢•病传》谈到“诸方者,不可能尽行诸术,非一人之所尽行也”,是最早的医药学专科人才的培养思想。孙思邈认为完备的知识结构使学医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将有利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即所谓“医者意也”。金元医学家朱丹溪和罗知悌十分注重对古典医籍基础理论的学习,告诫“学医之要,必本于素问和难经”。明末清初医学家徐大椿指出,医学知识包括医术和医道两部分,医术是实用技术,医道是基础知识。自鸦片战争后的西学东渐以来,西方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向中国迅速传播并影响着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兴起,新技术的应用,对中医药学的发展产生影响,因而要求中医药人才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结构。

1.2 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沿革

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职业化层次的需要决定的,这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高等中医药教育人才的培养,可分为中医药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三类。中医药本科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创立时期、文化革命和改革开放时期。

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中医学院的建立,标志着从依靠师徒传授的中医药教育正式纳入了国家正规高等教育的轨道。1959年,国家卫生部制定了中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思想觉悟的、系统掌握中医学理论和具有现代医学基础知识的高级中医师。到1966年,全国共建立了21所中医学院。文化革命时期,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一度停止了教学,直至1972年才重新恢复招生。1977年以来,中医药教育恢复了招生考试。据《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显示:到2008年初我国已经建立47所独立的高等医药,72所中等中医药学校,形成了以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以及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中医药人才应当具有坚实而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 我国中医药教育的知识结构分析

我国中医药教育直接影响着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古代中医药没有出现明显的医药分业,中医药教育更多是针对中医临床实践所设置的,中医临床服务和中药产业两者的知识结构应有所不同。

2.1 古代中医药教育的知识结构体系

我国古代中医药教育主要依靠师徒传授,由于无系列教材和稳定的课程内容,学生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师承学识和经验的局限。综合古代各主要学派的师承教育的课程内容,大体上是以经典医籍、文、史、哲有关知识和专科科目为主的,这也为后世形成中医药学主要分科和最后确定为官府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打下了基础。

自周朝起就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之分。隋唐的太医署分医学及药学,据《唐六典》记载,分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伤科)和咒禁科;医科分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角法等;课程规定先学《素问》、《神农本草经》、《内经》和《甲乙经》等基础课,然后再分学科学习;课程结构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本形成了课程结构的雏型。宋太医局的医学教育初分方脉、针、疡三科;宋神宗以后设九科专业学习,而且规定必修课为:《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补注本草》和《干金要方》,令医学生轮流为各营将士治病,并按其治疗结果分上、中、下三等,予以奖励。由上可见,古代中医药教育对医学实践极为重视,并使课程结构渐趋完善,是构建现代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

2.2 近现代国家对中医药教育的专业设置

近现代中医药教育主要是课程设置中加入了西医学教学。鸦片战争后,西医传入使得中西医得到广泛交流,形成了中西医汇通派,一些中医药教育家把西医的许多内容纳入了教学过程。1929年7月,中医界在上海召开会议,规定中医学校教育的课程有:生理、病理、国文、诊断、医经、医学通论、针灸、推拿、外文、卫生及西医课程共29门。特别是1931年后,成立了国医馆,拟定了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课程,为中医药课程结构的形成做了必要推备。

建国后中医药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1956年至1966年根据中央政府的指示精神,虽设置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专业,但此时期的课程建设和课程结构所选用的教材没有脱离历史上中医药教育课程。198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扩大了中医药专业范围,设立了骨伤、护理、中药资源、中医基础理论等十几个专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后,各校的专业调整与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增设了新专业,中医药教育新专业出现了一个高潮。高宝忠和杨天仁[1](1999)提到21世纪中医药人才应当具有全面、合理、优化和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系统和能力结构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科学和技术不断进步,中药产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对中药产业国际化认识逐渐深入,探索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 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

将中医药行业分为中医服务业和中药产业,并参照钱学森院士体系的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分析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对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1 中药产业知识体系概述

借鉴钱学森院士提出的“三个层次一座桥梁”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1,相应提出中药科技发展的学科体系结构:中医药基础理论层次,中药技术科学层次和中药技术创新层次,通过“阴阳学说”和“整体论”等辨证思维与哲学层次相连接。(图1)

基于传统哲学思维和民族文化的中医药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医学诊疗体系。但是目前国内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理论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没有遵循中药产业知识体系框架,割裂了中医药基础理论与中药产业的内在联系。中医药基础理论是朴素的系统论思想,在中药管理科学中属于基础科学层次,中药产业发展理论的属于技术科学层次,中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创新)属于工程技术层次。结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运用创建中国现代管理科学理论与方法的综合集成,对中药产业发展进行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研究,将为中药产业发展和中药国际化带来新的思维和方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图1 中药产业发展的知识体系结构

冯显威和贺达仁[2](2002)论述了医学科技的体系结构;现代医学科技的体系包括基础医学、技术医学、应用医学和人文社会医学(医学人文学)。贺达仁[3](2005)将医学知识的发展分为原始医药时代、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和技术医学时代。田中识章(日本)[4]将汉方医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由汉方思想和汉方哲学形成汉方医学体系的主干,“即使到现在仍然通过辨证论治对下部产生很强的影响”。因而,将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纳入到中医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之中,将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3.2 中药产业技术科学的构建

国内学术界和行业内习惯于将中医服务业和中药行业结合起来分析和研究,统称为中医药行业,即“医药合业”,这源于过去中国技术科学层次缺失的原因。钱学森院士[5](1988)指出“中医理论是祖国几千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非常珍贵”,“但中医理论现在还放不进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去”;“它是有用的知识,这种不是科学但是有用知识的宝贝还很多,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把前科学变成科学”。中医药是中医服务业和中药产业两个行业的结合体,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医药学借助现论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并涌现出众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假如将中药产业从中医药学中分离出来,创建以中药产业为主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结构,中医药学就容易进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了。“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有着显著的不同特点”。2中医学、中药学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中药学逐步分化为临床中药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成药等各分支学科。(表1)

表1 医药产业中的医学与药学交叉学科

化学制药业 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

医药学的思维基础 还原论的思想 整体观的思想

基础科学层次 分子生物学 中医药基础理论、

技术科学层次 药理学、制剂学、制药工艺等 中药炮制学、中药学、方剂学等

医学与药学学科的纽带 药理学 方剂学/中药学

二级学科 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 中药炮制、中药栽培、中药制剂、中成药学/方剂学等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也是医学和药学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6】。随着临床实践的发展,药理学作为临床药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使得临床药学成为了临床与药学(医药)联系的纽带。相比较而言,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衔接中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也是联系中医学科和中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使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得以成为有机的整体。另外,方剂学上挂基础,下联临床,也是中医药学的“桥梁”学科(图2)。基于医学治疗手段的选择,药理学和中药学(方剂学)分别为西医学和中医药学的纽带学科。中药产业是以服务中医临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构建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成为制约中药产业和国际化发展的瓶颈。以中药学/方剂学和中药药理学为技术科学层次,并吸收现代医学知识,以指导中药工程技术,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

图2 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药提取物所依据的技术科学理论

4 结束语

过去中国国内习惯于将中医服务业和中药行业结合起来分析和研究,源于过去中国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不明晰和技术科学层次缺失。遵循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医药分开”的指导思想,参照国际上通用的医药分业制度,借鉴国外产业发展规律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构建中药产业知识体系结构,建立与完善中国中药产业的“技术科学”层次。将中药产业技术科学构建问题纳入到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之中,为中药产业走向国际医药市场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宝忠,杨天仁.面向21世纪中医药教育思想探析[M]. 北京: 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201-202.

[2] 冯显威, 贺达仁. 医学科学技术哲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第1版: 220~221.

[3] 贺达仁. 医学科技哲学导论[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第1版: 72~76.

[4] 张明澄. 中国汉方医学体系[M]. 东京: 耀文社, 1973年版.

[5] 钱学森.论人体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注:

三个层次一座桥梁: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三个层次,和用系统论的“桥梁”连接到哲学层次。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2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学习理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医学人才。

当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发展趋势,它的理论对我国高校正在深入进行的教学领域的改革,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所必需的创新教育极具启发j融疋、m。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本质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强调其主观能动性。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向学习者单向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对知识意义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认知内容的主动建构而获得的,突出学习的探究性和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生学习的任务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取某一结论性的内容,应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真正科学的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及自主学习。总体而言,建构主义强调教学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交互性和开放性。

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医学生掌握药物的基本知识,为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用药奠定基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不易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只有掌握并运用认知规律来指导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药理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药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中融入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识的重构提供基础平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或教师输出的知识信息,而是靠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即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习者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去回顾、寻找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点。在药理学教学中,教师应格外重视引导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知识应用于药理学的学习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使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主动学习,接受新的知识,并将新的知识通过意义建构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例如,讲解“肾上腺素解救过敏性休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过敏性休克的病理变化,如微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脏抑制、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等,再引导学生分析兴奋肾上腺素、13受体所引起的效应,学生自然就能轻松理解药物的作用原理,掌握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再如讲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时,引导学生回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中影响胃酸分泌的因素,归纳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因素,进一步分析治疗时的着手点——增强防御因子的作用,降低攻击因子的作用,那么本类药物的分类及作用环节就一目了然了。只要牢固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构筑新的知识体系,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建与教学内容要求符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性学习是以情境性认知理论为基础的,它与建构主义思想有着密切联系。这种理论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学习效果应在情境中评估。药理学不仅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在临床医生正确诊断后采取的治疗手段中,药物治疗占全部治疗的70%一80%以上。而建构药理学的知识是正确使用药物的基础。教师要阐明本课程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药理学内容繁杂、理论抽象,药物品种繁多、更新速度快,新产品上市周期和使用周期缩短、淘汰加快,这就对医、护、药从业人员对药物的熟知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多联系具体的临床病例及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知识,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些问题、情境或事件上,提倡以问题驱动学习,教师可依据教材上的结论引申出若干问题启发联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救”时,可先让学生观看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录像片,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中毒机制、中毒症状与胆碱受体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针对症状和病因应采取哪些有效的解救措施,这样不仅巩固了课堂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临床具体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围绕目标或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锻炼和提高其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以适当的学习方法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的理解,要依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使其系统化、结构化,而不能简单地把零散的知识堆积在大脑中。应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探索新知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前人的间接经验与自己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理学知识点较多而且分散,学生普遍反映难记、易忘,要鼓励学生多归纳、总结,比较同类药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比较各类药物的区别。例如,比较肝素、华法林、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作用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过量解救;比较吗啡和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等。通过这样的比对,学生认清了药物之间的异同点,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需鼓励学生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真正的问题不是单凭一个知识点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综合几方面的知识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如糖皮质激素作用复杂,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其对代谢的影响、抗炎、抗毒、免疫抑制、抗休克作用,以及对血液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等,可通过一种药物使分散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便于理解与记忆。另外,鼓励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概括总结复杂、零散的知识点,如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可总结为“一进、一退、五诱发”,并由此进行理解和记忆。

4重视药理学实验.在实验中体现协作交流式的互动学习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极为重要,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协作交流式的互动学习。我们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实验小组,利用所掌握的药理学理论知识和生理学、病理学实验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教师对每一份实验设计认真评阅,从创新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并结合科研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如创新性、对照、随机、重复、数据处理、实验动物选择等方面进行指导。实验方案确定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分工合作、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5充分利用网络教学优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教学是当今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趋势。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的时空局限,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它所具备的强大信息容量、交互功能、虚拟功能,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并为学生自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收集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收集典型临床病例、常用药物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监测情况等,使学生认识到药理学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查找所需信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还可通过网络自我测评系统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从而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与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可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做出及时的分析、评价和指导。

6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药理学教学

在药理学教学中,要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临床医学系学生,我们注重与临床紧密结合,将一些临床用药实例、不良反应监测、新药的应用及新的临床用药思路等知识充实到药理学教学中,这对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学以致用,培养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医学实用人才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纸上谈兵,我们平时想方设法多与临床医生交流,还不定期地邀请有丰富临床用药经验的临床医生举办临床用药知识讲座,使师生更多地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这样可拉近药理学与临床工作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对药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增加了处方知识及处方分析内容,定期举办药事法规讲座,进行药事管理知识培训,及时通报国内外新药发展动态、药物不良反应,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使广大学生的药学知-~y,zk平得到全面提升。

7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3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s)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主要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而服务,目前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1-2]。中国自90年代引入至今,被越来越多的实践结果证实是一种行之有效、效果显著的教学法,目前已为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学科教学实践所运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3-5]。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在专业教师的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精选过的知识案例为教材,将学生作为知识主体,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地分析、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此方法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是一种非常适合现代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专科药物化学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药物化学(medicinalchemistry)是建立在化学学科和生物学学科基础上,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学科,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与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专科药物化学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专科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须的药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6-7]。由于这门课程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所涉及的药物具有分子量较大、结构多样、理化性质各异等特点,学习难度较大。要想真正理解、学好药物化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并能将其中的典型药物结构与重点有机化学反应融会贯通。很显然,这对于药学专科同学来说非常困难,绝大部分专科同学高考成绩较差,学习理解能力与本科生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专科生还会受到一系列外界因素,比如学制的差异、培养目标的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各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得专科生在学习药物化学时普遍失去信心,逐渐产生逃避、抗拒心理,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并且,目前专科药物化学教学内容过于专一,缺乏新颖性,教授方法比较单一、枯燥,难以激发课堂互动性和学生自主性。因此,在药物化学专科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能吸引学生积极性和提高注意力的授课形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药物化学与药物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激发专科生的学习兴趣点。因此,在专科生的药物化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药物化学学科领域本身就有着非常丰富、鲜活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引入,再由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针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有效改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和记忆情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药物化学和药物实际使用联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法在专科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精选案例,突出系统性、针对性、趣味性。在药物化学专科教学中,要想成功地开展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由于专科生在知识基础、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针对专科药物化学教学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所选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生动性、实践性、启发性及难度适中等特点,既能够全面、贴切、恰当的反映教学内容,不偏离大纲,加强药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加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由于所面对的是专科同学,还要注意选择难度适中、且与学生日后的工作岗位联系较为密切的实用案例,做到既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符合他们的综合学习水平,尽可能让所有同学都真正参与到案例教学的引导和学习中。因此,基于以上几点,在授课过程中,会精心选出代表性案例,认真分析讲解,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记忆、应用知识。例如,在学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这章时,镇痛药吗啡及其衍生物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因此,在讲解开始时,可以从大家都熟悉和新奇的植物罂粟讲起,并引入一些真实、恰当的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然后逐渐开始讲解吗啡的来源、命名,基本母核、结构通式,再接着详细讲诉吗啡的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围绕吗啡的结构,说明不同取代基的化合物对药理活性的影响,并在讲课时提出此类药物的生产和临床使用实例,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吗啡类镇痛药的基础知识,还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二,做好案例分析准备,理论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法不仅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而且对于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选好案例后,教师必须要仔细研究分析案例,将此案例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重要信息点都要整理出来,尽可能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提炼出所有对本次课内容有帮助的知识点,并在合理的范围内将此案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第三,组织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法实施效果如何,还要重视课堂讨论的组织学习气氛的调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通常会提前布置好下次课所涉及的案例和问题,促使学生课后主动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大量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课上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由发挥,老师适当引导,鼓励大家踊跃发言,真正提高讨论效果,最后,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并针对同学提出的焦点问题给予全面解答,同时还要系统讲授此案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帮助大家更清晰的认知药物化学知识。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学习,真正帮助学生思考问题,掌握知识点,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四、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在专科药物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从开始时的害怕上台发言、自由讨论不积极,发展到主动参与、讨论热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非常乐于接受,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越来越高,在一学期的案例教学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在表达水平、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进步。但是,同时也感受到案例教学法的一些局限性,与传统课堂理论教学相比,案例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重要,并且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基础知识越熟悉,掌握越灵活,案例分析就越透彻,课堂效果也越好,这本身就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每一章节知识点不同,难易程度不一样,有些药物又很难找到适当案例,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稳定,难以全面反映课程内容。因此,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目前还不能完全替论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形式。安排合适比例的案例教学,可以起到抛砖引玉、锦上添花的效果。

五、结束语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药学专业 教学改革

Exploration into teaching reform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for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Wang Qi Li Peng Tan Yong Zhang Chenlong Wang Xiangfei Zhu Yun

【Abstract】Pharmaceutical botany is one of basic courses in pharmacology specialty. The writer has made a discussion on pharmaceutical botany teaching reform from teachers’ business qualit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means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Keywords】Pharmaceutical botany Pharmacology specialty Teaching reform

药用植物学是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学科。在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药学专业后续其他课程提供扎实的植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因此,在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授课中,应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后续药学相关课程,将药学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植物学基础理论与药学课程中的新药开发、临床应用等知识点融为一体,克服枯燥单调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厌烦心理,提高学生对药学专业学习的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如何搞好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工作,使药用植物学的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提高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素质,还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因此如何改革药用植物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药学教育工作者探索的。

1.加强业务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为了联系药学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讲好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一方面要求每位授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药学相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以及掌握实验技术,也只有在熟悉了这些后续课程的基础上,才能使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做到主次分明、选例有据、演示生动,收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同时,也促使每位授课教师必须不断地去追踪相应药学专业学科的科研最新进展,捕捉科研信息,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近几年来,我们学科组在加强教师自身学习的同时,非常重视教师定期进行教学法交流,共同潜心钻研教材,讨论每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明确教学内容主次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灵活地处理、裁剪教材,讲述带有普遍性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重在激活学生的思维,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2.根据学科要求,注重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目前设立的是大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学科门类多而各科的教学课时少。药用植物学共54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24学时。要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学好药用植物学,教与学都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就要做到淡化植物学科意识,强化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意识,这样优化教学内容就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认为药用植物学核心知识就是植物的显微结构和分类学特征,授课中就要突出药学专业的特点,要让学生明确,掌握植物组织和细胞的结构是为今后药材的真伪鉴定打基础,掌握分类知识不仅在于对药材的识别,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特征性化学成分及显著功效或生理活性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

植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地区分布的植物种类或多或少都有差异,而统编教材难以体现这一特点。因此,应结合本地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统编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打破原有教材编写的传统模式,少讲或不讲本地区分布少的植物类群,重点介绍本地分布广、种类多、用途广的植物类群,补充本地具代表性的植物,突出地方药用植物特色。在整体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教材的知识结构,使其得到进一步完善。

3.联系药学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与药学专业相联系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将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融合”到药学中去,为将来从事药学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学中可经常列举一些与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和药物分离提纯有关的实例。例如,在讲授分生组织时,可以列举药用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主要针对这一部分;在讲授裸子植物麻黄时,可以列举麻黄地上部分由于主要含有麻黄碱具有发汗,升血压作用,而麻黄根由于主要含麻黄根碱具有止汗,降血压作用,临床上应区别使用,以此说明识别药用部位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实例的列举,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学好药用植物学,才能学好专业知识。

4.结合我国的中医药发展史,进行科学素质教育。我国对中医中药的研究和应用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通过对我国现存也是世界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新修本草》,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等的介绍,提高了学生对我国医药发展的认识,增强了为民族医药事业努力学习并做出贡献的责任和义务。

5.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我们对部分内容实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和实验室合一,在保证每生一台显微镜的同时,还购置了数码显微成像仪,在讲授某一药用植物结构特征时,让学生马上制片观察,还可选择好的装片直接显示在大屏幕上。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压缩了验证性实验学时,从而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学时。药用植物分类学内容琐碎、枯燥,对植物类群的特征描写及代表植物的介绍较为抽象。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把植物类群的一些典型特征及代表植物通过图片进行展示,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直观性强,效果也会更好。我校开设药学专业已有20多年历史,在教学硬件上已形成规模。我们充分利用药用植物园、生药陈列室、植物标本馆等,将其纳入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体系,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护理药理;问题;基础;教学法;尝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创立的。目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国内外许多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基础课和实验课中进行了部分试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它主要是以临床用药护理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是指在临床用药护理中,以患者用药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或学习。PBL教学法被认为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一座桥梁。为了探索这一引人注目的全新教学法,笔者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进行PBL教学尝试,现将实践过程和获得的认识概述如下。

1 护理药理学教学的目的及指导思想

护理药理学教学在护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临床用药对医师护师来说非常重要,但药物种类多,内容繁杂,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抽象、繁锁,缺乏学习兴趣和信心。在护理药理学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不仅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机会,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如何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情是复杂的、冲突的、不稳定或不确定的,需要学生不断寻求知识和技巧以解决问题,而这是学生在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2]。根据护理药理教学的目标,培养出的护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高超的临床操作技能、用药护理监护技能,同时也必须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法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种种弊端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而PBL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每位护生都成为21世纪的新型护理应用型人才。

2 教学目标

2.1 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提出让学生自学讨论的具体问题 教师对临床用药护理的概述、目的、内容、格式、具体步骤、要求等内容进行讲授,使学生有一个总体印象,明确教学目标;以临床护理程序为主体结构,将医学基础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和临床用药护理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一系列紧扣教学大纲、覆盖学习中心内容,带有一定灵活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每一个问题为一个学习单元。

2.2 指出自学内容,提供学习资料 指出的自学内容都是与解决临床用药护理问题有关的知识。学习材料包括:若干临床病例,这是护生自学和讨论的基础;护理目标表,即要求护生掌握的各项护理药理内容的提纲;参考资料表,包括与概念相关的书目、文章的参考资料。教师主要从护理药理学概念、护理模式和基础护理知识引导和启发护生学习,培养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鼓励护生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电脑资料检索系统,让其带着问题学习,从而使护生通过识别问题、分析问题、查找信息、制订临床用药护理计划、解决问题等过程来融会贯通基础理论和护理临床用药的相关知识树立临床用药护理观念。

2.3 自学讨论 要求学生根据指定内容进行自学讨论,以实习小组4~5人为单位,带教教师跟班辅导启发。例如:自学讨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用药护理问题。先让小组成员充分准备,查阅有关资料,自学相关知识,待一切就绪,小组成员约定时间在一起自学讨论。可先让1名学生作主要发言,从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几方面来谈,重点是如何正确及时地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小组的其它成员进行补充或纠正,对不同观点可以争论,这样能增强探究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使不理解的方面暴露得更加充分[3]。

3 结果检测

笔者对125名护生进行PBL教学法护理药理教学尝试后,护生护理药理学知识掌握的合格率达100%,理论考试平均达97分,优秀率和综合评价优良率均达100%。结果表明,此法优于传统临床教学模式。

对125名护生进行民意调查显示,90%以上的护生反映PBL教学模式新颖、灵活,印象深刻,感到解决护理药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使所学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表示赞成PBL教学模式。

4 教学效果

4.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学习单元,护生只有通过思考,查找有关信息才能解决问题,由此,注意力和兴趣被长时间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上,从而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4]。更重要的是,PBL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护理药理学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护理药理教学中变被动为主动,并有效地运用用药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4.2 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记忆 传统教学方法是按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教师负责讲解、示范,护生只需听、看、模仿,这一过程,往往使护生缺少自主能动性,也较难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而PBL教学模式则把以“教”为重点转移到以“学”为重点上,启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平时对学生的理论提问及考核,可看出无明显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各专科知识的错误,平均成绩比往届学生为高。

5 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初步的实践表明,PBL教学法对提高护理药理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收到了预期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①部分护生不适应PBL教学模式,更习惯于传统教学形式;②查阅资料文献的手段有限,大多仅局限于教科书;③教学效果主要靠护生反映和教师观察,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手段。

尽管如此,PBL教学模式仍是提高护理药理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应机械地套用PBL教学法,而应根据国情、校情、护理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遵循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这样一条认识途径,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达到最佳的效果[5]。不断加强对PBL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科学评估体系,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PBL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马志华,张茹英,万宝珍.“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的发展概况.中华护理杂志,1996,31(8):488.

[2] 梁涛,李峥.论护理临床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中华护理杂志,1999,34(3):167.

[3] 刘福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浅探.教学与管理,1997,(5):24.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6

1中医药院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

1.1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成人教育学生来源多样,虽有部分学员曾接受过高等教育,表现为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较高,自学能力较强,但大多数学员中专或中职学校毕业,知识水平有限、自学能力比较弱,而且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年龄、社会阅历和知识结构也有很大差异,对药理学的学习,他们感觉难度很大。

1.2学习精力明显不足

由于成教学生半工半读,承受着学业、家庭和工作等多方面压力,学习时间和强度上难以保证,学习精力明显不如全日制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观性比较强,容易从其自身的认识和工作经验出发,对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1]。这有利于理解掌握个别知识点,但也会造成知识结构的片面化,很难系统学好药理学课程。

1.3西医背景薄弱

中医药院校的学生以学习中医学、中药学课程为主,辅以西医、西药课程的学习,课程设置以中医中药类学科课时多,西医课时少。学生对于属西医类课程的药理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其西医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不如西医院校好,给药理学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2药理学课程特点

2.1重点多、枯燥乏味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药理学具有抽象概念多、药名多、药物别名多、作用及其机制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等特点。但同时也有很强的系统性。其与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的多学科交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困惑,增加了掌握和记忆的难度。

2.2实验内容多

与其他学科相比,药理学研究方法特殊,实验性比较强。实验教学是其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医药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药理学课程实验课比较欠缺,甚至有些院校没有安排实验课程。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主要依赖教师的示教操作,按照已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而这不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3桥梁学科

药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医学和药学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之间的桥梁[2]。中医学和西医学作为2个不同的学术体系,前者侧重于阐述疾病的整体性,虽然副作用比较小,但是较笼统而不够精准。而后者则偏重局部分析,作用机制比较单一,尽管起效比较快,但毒副作用比较多。中西医结合互补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药理学作为其间的桥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在学好中医学的同时,也应该学好药理学,掌握现代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和发展。

3药理学教学对策

3.1比较教学法

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知识点繁多。即使是同一系统的药物也具有很多不同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针对药理学这些特点,采用比较教学法,在授课时列出提纲,启发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在学习同类药物时进行横向比较,在掌握该类药物共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药物特有的作用和规律[3];在学习具有相似作用的不同类药物时,对不同类药物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在掌握药物特有药理作用的基础上,总结药物共有的作用特点和规律。针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授课时要由浅入深。先讲每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讲授具有代表性的主药,然后通过列表、概括图等方法将同类其他药物同主药比较。比如,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要先讲此类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即对心血管的影响。然后依次讲授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其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作用于受体,可以加快心率。去甲肾上腺素属于α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属于α、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属于β受体激动药。虽然药理作用都是对心血管有影响,但作用及作用机制不同。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激动α受体,收缩血管;异丙肾上腺素激动β2受体,使血管扩张;肾上腺素可以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又可通过激动β2受体使血管舒张。如此使学生在比较中总结掌握重点、难点,学习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3.2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中,针对不同专题的药物特点及药理作用,进行专题讨论。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教师针对各个专业特点将药理学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确定讨论内容。然后通过课堂上需要讨论专题的介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可在专题讨论后进行合适的评价和总结。使学生掌握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讨论式教学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拓思路、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布置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多是对相关知识和内容的概括和总结,由此因势利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专题讨论,锻炼学生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牢固,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创新实践教学

传统药理学实验课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验证药理学的基本理论。针对药理学实验课内容比较多,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的特点,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观看实验课录像和虚拟实验,促进学生对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教材及实验的局限性,使复杂抽象的理论简单化具体化[5],直观地揭示药物与机体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药物研发历史。传统的药理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难接触到临床病例,无法进行实例操作。但成人院校部分学生有临床经验,可引用临床病例并进行讨论[6]。在临床病例讨论中更好地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用药联系起来,缩短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促进临床思维的培养。在药理学教学课堂上引入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学生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实践教学要紧跟临床研究的步伐,围绕着临床实践问题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

3.4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规律出发,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使其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教学法。由于成人教育学生学习精力明显不如全日制本科生,甚至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明显减少,大量的内容需要自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学能力[7]。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地提出关键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启发其思维,安排学生自学。结合难点内容的重点讲授,加深理解,增强记忆。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分析总结,更深入的了解药物作用的机制,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3.5PBL教学法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7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 “反刍式”教学法 应用

动物中的骆驼、鹿、长颈鹿、羊驼、羚羊、牛、羊等被称为是反刍动物,它们的消化分两个阶段:首先咀嚼原料吞入胃中,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反刍再次咀嚼,充分保证了消化效率。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就是知识也需要“反刍”的道理。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本教研室对2003级和2004级本科兽医药理学授课进行了“反刍式”法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反刍”理论

兽医药理学是一门连接于兽医基础与兽医临床间的桥梁性科学,如何搭建好这座桥,使学生顺利的从兽医基础走向兽医实践,是每个兽医药理学教师必须探讨的课题。兽医药理学教学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动物生理学、动物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等前续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却未学习兽医临床的家畜传染病、家畜寄生虫病及普通病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本门课理论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给予专业知识的铺垫,将兽医药理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中常见的疾病结合讲授,充分展现兽医药理学应用性科学的特点,满足学生学以致用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兽医药理学涉及和包含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负担和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适度的帮助学生复习。在知识的“反刍”中,夯实理论基础。当遇到病例时,才会顺理成章的联系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如,在讲到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抗生素时,课前要求复习两项内容:什么是革兰氏阳性菌?常见致病菌中哪些为革兰氏阳性菌?课常上教师再简单介绍常见革兰氏阳性所致疾病,合理的知识衔接后,为药物的临床应用作好了充分的铺垫。

二、走近实践

兽医药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理论联系实践,才会使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如,在讲完抗微生物药一章后,给学生留这样一个问题:某猪场现已确诊发生了猪链球病:请选择4种消毒药用于猪场消毒,并说明选用药物的浓度与应用方法;请至少列出10种可用于猪链球病的治疗药物,并说明如何从已选的药物中选择出适用于本场患病猪只的较理想治疗药物?学生带着问题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逐步培养学生查阅专业资料的习惯和能力。回到课堂上教师再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与学生一起完成问题的答案。

又如,在期末复习阶段,让学生练习这样的题目:完成牛剖腹手术和犬剖腹手术时,可能应用的药物有哪些?牛和犬在药物的选用上有何不同?完成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既要复习由于动物种间解剖结构不同,在全麻药的选择上的差异的相关内容,又须将兽医药理学中消毒防腐药、抗微生物药、强心药、促凝血药等章节内容联贯起来,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药理知识在临床诊疗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体会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8

关键词:物理化学 存在的问题 教学效果 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199-02

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

物理化学不仅是化学、化工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同时也是药学、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建筑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课[1~4]。该文中,笔者将针对目前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体会。

1 物理化学在药学专业的地位

药学是连接健康科学和化学科学的医疗保健行业,它承担着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职责。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

物理化学与药学密切相关。新药设计、药物合成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反应速率及机制的确定都需要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基础;药物剂型的设计及研制,药物的稳定性及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都与物理化学原理密切相关。近年来纳米材料在药学中受到广泛重视,微粒分散系统在实现定时、定量、定位给药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表面化学、胶体化学是其重要基础。事实上,从药物的研发、生产、贮存到药物的使用和吸收直至发挥作用,都与物理化学有关。物理化学也与药学各专业课的学习密切相关,是前期化学课程的规律总结,也是后续药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2 物理化学课程的特点及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校的物理化学课程是药学专业大二学生的专业基础了,根据大纲要求设置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27学时,要求学生在一学期的时间内完成热力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等十章学习内容,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学课程是“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究其原因,这与课程特点有关系。

(1)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内容繁杂,理解吃力。比如:热力学状态函数“熵S、吉布斯能G、亥姆霍兹能F”的导出及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对于这类抽象的内容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但课后再看还是不理解。

(2)物理化学非常重视使用数学和物理方法,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得出系统各物理量间定量关系,进而获得过程变化的规律。学生往往被繁杂的公式推导过程所困扰,在讲授功W的计算时,系统变化过程不同(等温条件、等压条件、绝热条件),计算的公式也不同,对于高等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往往纠结于公式推导中的积分、微分,而忘了推导公式的目的,导致盲目使用公式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久而久之,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物理化学课程主要讲授基础知识,教材中涉及与药学专业应用的实例较少,所以学生一般很难将理论知识与药学实践联系在一起,缺乏了学习兴趣。

3 提高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3.1 重视绪论课的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强烈的兴趣,才可能对问题大胆的去探究。学生能否大胆思考,善于思考,决定着学生能否能对知识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绪论是每门学科教学的第一课,也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上好绪论课对于物理化学课程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绪论的讲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氛围。

一般,绪论部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物理化学的任务和内容、物理化学的发展及其与药学的关系、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在讲授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疑、举例、讲解的方法凸显物理化学的重要性。通过课堂提问“金刚石可以变成石墨,石墨能不能变成金刚石呢?如果想让石墨变成金刚石,需要施加怎样的外界条件呢?”,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化学热力学的知识进行预测,从而引出化学热力学,告诉学生化学热力学可以解决药物合成工业中的能量衡算与能量的合理利用、设计新的反应路线的可能性和反应限度问题。通过提问“为什么有些药物要求病人一天吃一次,而有些要求一天吃三次”,告诉学生类似的问题可以运用化学动力学的知识解答,告诉学生药物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和工艺流程的选择、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期预算、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都设计化学动力学知识,化学动力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基础。

3.2 根据专业课程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有所侧重,适当取舍

第一,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结构化学是物理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这是必修课,但对于药学专业,结构化学与后续课程及实际应用联系较少,所以药学专业重点讲授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胶体与大分子系统。同时,电化学知识已在无机化学课程学习中有所涉及,应避免重复讲解。

第二,要求学生弱化对公式推导过程的掌握,重点把握公式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条件。强调公式推导过程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及使用条件,完全掌握固然好,但如果无法掌握也不用过于纠结,重点是要把握公式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条件,掌握各个公式的使用条件。

第三,降低理论难度,重点教会学生物理化学的思维方法。物理化学的抽象化、理想化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感到物理化学难学的原因之一,但这种思维方法是符合认知规律的,学生通过物理化学的学习,应了解和学会这种思维方法。比如:理想状态是比较简单、容易考察的状态,物理化学往往从理想状态入手,研究其内在规律,在此规律的基础上加以修正,使其适合非理想即实际条件的使用。比如:在讲解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时,方程式的推导以理想气体作为考察对象,压力以PB表示,此公式可以推广到实际高压气体,处理方法为:给PB乘以校正因子γB得到表征真实气体压力的物理量逸度fB,用fB来代替PB。

3.3 注重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讲授,强调知识的连续性和相关性

物理化学的前后内容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讲授过程中应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教材中章节虽多,但主要内容只涉及两部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除了化学动力学,其他章节均可理解为化学热力学相关内容:热力学第一规律和热力学第二规律是化学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其他章节均为这两个基本规律的应用,比如将基本规律应用于化学反应就衍生出化学平衡的知识,应用于多组分系统就衍生出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和相平衡,应用于电化学反应就衍生出电化学知识等。

3.4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实验课将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也更能体会理论知识的作用。比如:通过“蔗糖水解”实验,利用旋光仪测定蔗糖在酸存在下的水解速度常数,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级反应(或准一级反应)。要让把实验课与理论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课后对实验数据做认真处理,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5 重视习题的重要性,通过学生课后练习,做到及时反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习题是学好物理化学的重要环节。虽然主张大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安排为主,但对于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提倡教师每节课都应根据所学知识挑选难度适中的习题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通过习题强化对知识的巩固。同时,对于学生普遍感觉困惑的习题,应抽出时间讲解,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4 结语

物理化学是药学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相对比较难学的课程,教学实践任重道远。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环节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药学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刘长久,李延伟,刘勇平.《物理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21-22,35.

[2] 王颖莉,张淑蓉,田青平.中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医教育,2009,28(3):43-45.

中药学基础理论知识范文9

【关键词】医学基础课程;高职药学;教学;对策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医疗卫生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质量的药学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年来药学专业分支越来越细,对药学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社会连锁药房、医馆、医药公司还是医院,都要求药学专业学生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功底。医学基础课程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且是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重要内容,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职药学专业非常重视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基础医学课程是药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就业有直接的影响。由于高职学生本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弱使得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且部分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高职药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一些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单一、专业针对性不强

在大部分高职院校,药学专业与医学专业选用通用医学基础课程教材。这一类教材侧重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缺乏与药学专业的关联性,有些内容甚至已超出药学专业的实际需要。而药学专业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是需要与药学知识息息相关的,而不是单独的医学知识。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这一基础医学课程的教材中,没有药学专业对应的知识点,全部为医学通用的内容。如“药物制剂中常见的放线菌”、“医学免疫学与生物药物的关系”等。药学学生会误认为这些医学基础知识跟他们的专业相关性不大,从而出现对基础医学课程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二)教学过程缺乏与药学专业有机联系

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都在第一年开设,医学基础课程基本都在大一开设。学生一开始就学习医学知识,由于医学基础课程按照医学专业内容讲解,故药学专业学生无法了解到本专业相关的药学知识,这就势必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甚至学生开始厌烦这个专业。如人体解剖学,各种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和各种生理变化的具体过程等具有抽象、复杂、难记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局限于理论的讲授,疏忽了将这些知识与药学联系和交叉渗透。由于大多数内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且内容相对抽象,没有与专业挂钩,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造成学生对专业基础课失去兴趣。而学生为了拿到学分、开始应付考试,单纯的死记,学习效果较差。

(三)教师缺乏药学相关专业知识

目前,各高职院校中,进行医学基础课教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医学系的专业老师或者是医院聘请的临床教师,很少有专门的临床药学老师教医学基础课程。决大多数教师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就到高职院校教学,没从事过临床药学及其他相关药学工作,缺乏对医学知识在药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故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药学专业学生真正需要的医学基础知识,按照医学专业的特点或者是在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上机械的减少部分课时,就作为药学专业的基础课,这个与药学专业的需求脱钩,不符合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

二、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选用合适的药学专业基础医学教材

为使医学基础课程更好的适用于药学专业的教学,坚持“以必需为原则、够用为度、岗位需求为标准”来选取药学专业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教材,如采用药学类专门的医学基础课程《生理学》《微生物》《人体解剖学》等教材。这样,既能方便教师按照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设计教学,又可以增强医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联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对药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

(二)联系临床实践,凸显基础医学的关键作用

药学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有一定的医学基础,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做好药学服务。目前我国药学类专业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基础课,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如何提高学生对医学专业基础课的重视程度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医学基础的授课教师而言,将基本原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突出专业特点,提升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认知和学习兴趣是上好此类课程的重要指标,老师们可以采用案例法、讲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來实现教学目标。

(三)综合运用C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

运用CBL教学法,利用案例,将基础医学和药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明白基础医学在药品销售、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制剂等方面的应用,既能加深学生对药学的认识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如何将医学基础知识运用于药学工作中。PBL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生通过学习基础医学知识,自主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老师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讲授医学免疫学中的超敏反应部分内容时,教师可结合运用CBL教学法与PBL教学法,课前,老师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药品配制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案例,要求学生自主分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发生此类情况的原因,并回答教学平台上的相关问题。课堂上,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讲授I型超敏反应原理,然后请同学在课上分享预习结果,从学生预习中的问题着手,围绕相关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通过此次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老师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

(四)提高医学基础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质量是一门课的根本所在,医学基础课程理论偏多,学生听起来往往较为枯燥,且记忆内容较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提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吸收。课堂质量是由授课教师的自身专业素质和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来决定的,课堂教学应该系统而有计划地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主“导”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教师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医学基础教学现代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特别是3D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很大程度的将难以观察和触摸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给了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随着教材的不断更新,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许多教材自带数字资源,如果老师能根据自身教学特点,吸收网络优秀课件经验,借鉴同行优秀作品,可以制作出内容丰富、正对性强、系统性强的课件。

2.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基础医学的教学,由于理论性较强,教师容易走入“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平台,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入课堂思政,以相关科学家背后的故事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该理论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课堂上,鼓励学生按小组上台分享课前预习成果,并充分调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问题来讲解相关知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互动与交流,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五)提高教师的药学专业水平

首先,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医学基础课程老师去临床锻炼,充分了解行业、积累实践经验,为药学专业的教学做准备。其次,加强药学基础课程与药学专业课之间的集体备课,修订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鼓励年轻教师跟师学习。再次,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应该与专业课老师共建网络在线开放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将基础课与专业课充分衔接,并将好的教学资源放入课程平台,供學生自主学习或者教学使用。最后,教师应加强信息收集,利用网络、实习检查、下线学习等机会,充分收集当前企业所需要的相关医学知识的案例,利用真实案例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对接企业,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三、总结

随着我国人民对高质量药学服务的追求,医学基础课程成为现代药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让药学类专业学生学好医学课程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如何做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教师,应该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让药学专业学生真正地将医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到专业中去。

【参考文献】 

[1] 杨淑婷.中职药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及解决途径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247. 

[2] 朱宁伟,李宏伟,俞淑芳.医学基础课程在高专药学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 2017(02):158+140. 

[3] 吴诗媛.中职药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与对策[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01):94-96. 

[4] 齐敏友,李汉兵,宋英.药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04):367-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