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字化地理教学集锦9篇

时间:2023-09-12 17:09:55

数字化地理教学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1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械类实训基地;数字化建设

在中等职业院校中,实训基地的建设至关重要,能够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打下基础,实现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实训基地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实训的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在建设数字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数字化实训基地的技术研发,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利用数字化建设的手段,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实训基地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与功能

1.1. 加强教学数据库的建设,有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一般说来,中职院校中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和种类,不同职种的学生需要安排不同的实训项目,在时间和教学资源上需要合理的分配。教学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分门别类地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管理,也能够合理的分配中职院校中的师资力量,实现对学生的分类管理,增强中职院校实训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与规范性,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例如,教学数据库可能包含不同专业和不同类别的教学课件,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分享与利用,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巡回播放,这样就能大范围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此过程中,实训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电子课件,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实现共同学习和个别教学的结合,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训中产生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1.2.加强网络DNC系统的建设,帮助教师解决学生在编制加工程序中出现的问题。 在实训基地的数字化建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通过DNC系统来指导学生分析编程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编制加工程序的方法,妥善地处理实训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利用正确的方法与步骤来加工工件。另外,运用数字化技术,教师可以实时回放重点内容和实训情况,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实训教学内容。在此过程进行之后,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影响资料和数据资料进行保存,形成师生共同享有的教学资源,弥补了现场教学很多距离较远的学生看不到或听不到的缺陷。

1.3.通过实训现场信息的采集,实现远程教学。教师可以将实训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利用数字化系统中的数据传输功能,实现远程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计算机房中进行学习,或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学习,从而了解机械类实训基地的教学内容,掌握作图、编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将实训基地的现场情况上传到校园网中,通过校园网的控制室对教学内容进行控制。

1.4.利用数字化技术,合理使用和管理实训教学的视频资料和相关数据,合理安排远程教学,通过远程的视频教学让学生可以远程学习,并能够实现实时的指导、提问和交流。

1.5.在数字化建设中,不断完善实训现场的远程教学,增强实训教学的开放性。

1.6.对实训教学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实训基地的安全性。

1.7.更好地对相关机械设备进行管理。

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实训教学来说,需要的设备较多,很多设备的价值较大,如何更好地管理这些设备,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数字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规范这些设备的使用。在明确机械设备技术性能和极限参数的基础上,制定设备的使用规程,明确设备操作的具体步骤,并能够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做出紧急处理措施,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2. 加强机械类实训基地数字化建设的举措

2.1.建立数字化控制中心

要加强对实训基地控制中心的建设,并将数字化控制中心与校园网相连接,实现学习任务和实训内容的上传下达。通过数字化控制中心的建设,还可以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管理,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实现远程管理和远程控制的作用。一旦实训基地存在安全隐患,数字化中心可以通过预警,及时消除实训场所的安全隐患。另外,数字化控制中心还可以准确分析每一个实训车间的利用情况,合理分配实训车间。

2.2.建立网络监控系统

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的监控设备,并形成一种数字化网络,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实训车间进行实时监控。为了做到监控的全面性,可以在安装监控系统时利用多台计算机,并增大显示屏的尺寸,增设监控端,这样就可以全方位地监控实训车间的情况,并实现画面切换与存储等功能。

2.3.完善机械类数字化实践教学功能

实训基地数字化建设可以实现实训和教学的同步进行,即通过在实训车间设置白板,利用白板教学系统统一讲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制作出相关的课件,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回放。另外,可以在车间中应用触摸屏电脑,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及时从上面查阅有关资料,实现学习和操作的同步进行。利用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实训操作的模拟化训练,为不同的同学安排不同的角色,如车间组长、操作员等,实现真实情景的车间管理,使学生熟悉车间操作的要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另外,通过设置相关的监控系统,还可以对机房、实训车间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能够及时予以反馈和指导,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操作的要领,将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中职院校机械类实训基地的数字化建设,可以将实训基地的监控设备、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和控制中心连为一体,形成机械类实训教学的系统网络,实现现场教学和远程教学,并通过与校园网的连接,形成一个完善的数字化网络,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2

数字地图的生成制作方法非常多,可利用扫描仪扫描后直接输入到计算机的现有纸质地图或投影片扫描成图;可利用GIS软件驱动数字化仪,对现有的纸质地图进行数字化,或者对扫描后的栅格地图进行矢量化成图;可对已有的各种数字地图进行再编辑、修饰等操作而得到新的数字地图,如MapinfoProfession-al10中文版中就有许多数字地图,包括世界地图以及各个国家的专题地图;可从网上根据教学需要获取格式公开的现成的数字地图;也可从网上通过屏幕抓图软件(如HyperSnap-DX)或键盘PrtscSysRq获取教学需要格式未公开的现成的数字地图。总之,教学地图的用途决定了其在内容、地图概括和表现形式上主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因此通过不同途径获取数字地图一般都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编辑和再制作,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数字地图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一)数字地图本身强大的功能

首先,数字地图既可以使注记和色彩闪动,对注记或区域进行立体化显示,重点内容还可以局部放大,加之现在教学中多利用电子白板使得人机交互方式良好,即数字地图表现手法也逐渐多样化。而且,数字地图融合于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媒介日趋完善,这就使得数字地图对地理要素的表现力日益广泛,将其运用于地理教学中也就能充分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数字地图可以采用层的概念,组织、管理地理要素与属性的关系。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叠加和组合各种不同地理要素的图层来表现出地理要素的属性信息,也可以通过输入某属性条件而学习相对应的地理要素,以达到人机图交互的体验式教学,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再次,数字地图可克服传统教学地图的过时、死板、不连续等缺点,因此中学地理课堂引入数字地图可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探索地理事物内部变化规律的能力。最后,数字地图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动态性、多维性、信息的丰富性、共享性等优点,这也是传统的教学地图所无法比拟的。

(二)通过数字地图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启发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地图的融合,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开拓学生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地图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白板技术相结合,可生动形象地利用地图来调动学生的视觉,通过优美的背景音乐和解说等来调动学生的听觉,通过直观的人机图交互,让学生亲自参与地理课堂的教与学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动起脑子来,使课堂上的学生真正做到眼、耳、手、脑各个部位协同利用起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学会使用数字地图是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要

教学地图与地理CAI以及PPT、Flash等课件的结合,改变了传统教学地图的使用方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克服了传统的“黑板———教案———粉笔”的教学特点,利用数字地图与地理课件的完美整合,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便可完成教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须操作鼠标和运用语言去引导学生,使课堂组织更加严密,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教学系统,这主要是当前教师应当学会适应时代的一种基本技能。作为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学生,人类现已进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电子地图、网络地图等数字地图已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推广应用,把数字地图引入中学地理课堂,让学生学会看、分析、操作数字地图,这是数字化时代的需要,也是时代对现代化的高效地理教学的方向的引领。

三、数字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运用

(一)利用数字地图进行地理要素分析

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性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必然要用到大量的地理信息,运用地图结合这些地理信息进行地理分析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地理技能之一。当然,这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利用Suffer、GIS等软件作为平台,以数字地图为基础进行地理教学分析,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中国和世界地理的学习中,将世界上不同尺度的区域分别建立不同的图层达到地理知识图像化,形成世界自然地理概况数据库,在学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时,就不必照本宣科,灵活运用数字地图的图层就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成因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这样就可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逻辑性。再如在学等高线时中可以利用GIS和Suffer制作的局部地区的模型图和等高线图。

(二)利用数字地图对热点区域进行分析

教师要让学生从中感受能应用到生活中的知识,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也可更好地让学生化抽象性为具体性,达到化繁为简,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大了课堂容量,不仅可提高教学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高三进行热点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MapInfo和arcgis等软件合成索契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让学生熟悉重点的热点的区域。

(三)利用数字地图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一大批网络地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GoogleEarth进行学习,如通过GoogleEarth来实现鸟瞰世界,通过拼接无数的航空图片和卫星图片,来学习清晰的地表地貌,加上精确的经纬网,指导学生获取某地区的地理知识,同时进行地理问题研究,从而进行自主学习的培养。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制作世界和中国的各种地理要素的专题地图及世界发达地区和主要建筑景观的街景图。

四、结语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3

西城:新课题新认识

/谢晓

提起对数字校园的关注,西城区早在2008年就申报了北京市“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的课题。当时的认识是以信息化系统规划建设与应用为基础的,因此我们的着眼点放在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架构和功能结构这一层面。随着课题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的启动,我们从市级项目专家培训中得到了新的、更丰富的体验。

我们认识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关注基础硬件、关注信息技术普及、关注单一应用等一般要求向一个全新的阶段迈进,以校园为载体的信息化综合应用逐步影响到学校的主流业务。在我们准备利用数字校园的契机,向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高地迈进的时候,我们迫切需要正确地把握在数字化环境下工作的新思路。可以说,数字校园发展过程正是办学理念与信息化建设思路相融合的过程。数字校园的设计需要以学校办学思想为指引,融合教育特色、改革目标、工作重心,择优选取对学校自身发展具有牵引作用的应用,达到适应学校未来发展定位的目的。

校级重点工作 当前阶段,我区参与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的实验校已经完成了全面的规划设计。我们认为,学校当前应该选取一到两个能够体现学校整体数字化建设思想的核心应用。首先,论证选取的核心应用是否能够起到对学校特色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其次,梳理出该应用的基本功能框架,从功能框架出发,辐射建构以学校应用为核心的数字空间,实现信息、数据、资源的交换与共享。通过梳理功能需求,将信息化建设从技术层面拉回到业务实现层面,逐步组建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化队伍和主导人才。

区级重点工作及思路 2010年底,我们完成了“基于数据交换标准的综合数字校园研究与建设”课题的结题工作。课题的研究触动了我们,但这仅仅是我区数字校园建设的第一步。我们的设想是将课题成果推广到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去,并继续发挥科研带动建设的效力。

尽可能地调动资源支持北京市数字校园试验校的建设工作,组织系列培训课程促使更多学校关注数字校园建设。

通过课题我们设计出区县数据交换平台方案的雏形,后续基于CIF标准的数据交换平台将成为我区推进数字校园的重点项目。

深化调研区内学校信息化工作实际需求,掌握教育信息化最新态势和发展方向,以整合、提升、发展学校信息化应用为目的,探究区县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

(作者单位:北京西城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怀柔:“数字区县建设”也应成为

当前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刘振林

数字校园建设曾经是在各区县没有教育专网、只有校园网时提出的建设理念,并在部分学校中实施建设,有些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整体上来看,彼时的数字校园在网络优势的发挥上存在问题,发展不平衡,形成了学校“信息孤岛”。目前,北京再次提出数字校园建设,应该在建设思想和内容上不同于以前,那么,何不对数字校园建设的概念加以推敲呢?

数字校园建设的关注点不应仅仅限于校园。教育是一个体系,因此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该是教育的整体而非局部。网络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等教育单元联系起来,使之更加系统、科学。据此,我认为以区县为单元,整合教育需求,实施“数字区县建设”更为合理。

“数字区县建设”应成为当前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区县管理的特征较为明显,需求具有同一性。在一个区县内,教育布局、教育投入、教育规划、管理制度、领导体制、人事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相对统一,区域特征明显,能够实现教育需求的整合。另一方面,北京市各区县教育专网为区县整体规划、建设和应用提供了网络基础环境。我们需要搭建出着眼全区的教育应用平台,创设深化着眼全区的教育信息化应用环境。

在数字化建设中,我们要解除思想认识上的禁锢。首先,要反思过去,比如,信息中心的概念、数字校园建设的经验与不足等。其次,要力求理解、搞懂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就是要知道教育需要什么、要知道从事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需要什么、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什么,以需求带建设,将满足教育需求作为建设的目标。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才能敢于突破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再次,领导的认识是关键。项目资金支持只是表象。只有领导认识到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了,数字化建设项目才可以通过,资金才可以到位,软硬件建设才可以完成。当然,这只是刚刚完成建设初始阶段。领导还要带头组织、管理、应用数字化教育平台,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使教育管理真正数字化,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真正信息化、现代化。

(作者单位:北京怀柔区电化教育馆)

顺义:转变观念精心筹划推进应用

/张自江

数字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整合和融通,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数字化,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数字校园的概念是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深度而发展变化的,每个人对其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数字校园建设首先是要转变观念,从观念到建设直至应用都需要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盲目建设,只能事倍功半。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要在应用上狠下工夫,不能只做面子工程,切忌搞攀比,要在应用的实效性、便捷性、易用性等方面全盘考虑,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顺义区中小学2003年已全部建成校园网,实现校校通和班班通,有较为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应用软件,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近年来有很大提高。良好的基础设施使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得以向更深层次、更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数字校园的建设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挖掘学校特色,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发挥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支撑作用,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校园。在建设实验校的过程中,我们计划取得经验后制定参考标准和规划,分步实施,逐层推进,使本区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全部建成数字校园,推进区域教育竞争力逐步提高。

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数字校园建设目标要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注重学校特色,切合学校实际。二是数字校园建设要关注有效支持学生学习,创新和转变教学方式。三是数字校园建设要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满足数字校园可持续、生态化发展的需求。四是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研究,及时总结,以服务为核心,深入推进数字校园应用。五是数字校园建设要坚持规范化、系统化、实用性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六是要具有超前意识,关注新技术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北京顺义区教育信息中心)

石景山:以人为本 构建服务性数字化校园

/施为民

我区实验小学荣幸地成为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围绕建设核心、方向等问题在认识上各执己见。在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组织的相关培训中,专家精辟的分析与引领,拨云见日,清晰地勾勒出数字化校园的整体轮廓,为我们指明了设计规划的方向,澄清了萦绕心头已久的困惑。

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基础教育将直接为人的生存和成长服务,是关乎心灵的教育,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快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过程。因此,数字校园的核心设计理念应归纳为“以人为本”。

秉承这一理念,我们认为,数字校园的设计更应该关注教师、学生以及更多关心学校发展的人群,他们的实际需求决定着建设方向,是支持数字校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个完善的数字校园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核心、以数字环境为依托、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综合性服务体系,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校园丰厚的文化底蕴,与实体学校教育教学同步,打造极具生命力的虚拟学习环境。

实验小学是我区品牌学校,在规划、设计数字校园时,始终秉承“扬长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应用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计划在2年~3年的时间内,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环境,建成支撑教学业务和学校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环境,实现学校95%以上的日常业务工作借助数字校园完成,积累至少一个学年的完整业务数据和资源,实现建立数字化工作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学校现有优势发展,进而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实验小学数字校园的设计思路可以归纳为:围绕一个核心,指向三大主题,建设四个环境。一个核心即以“扬长教育”理念为核心,三大主题即扬学生之长、扬教师之长、扬家长之长,四个环境即教科研环境、育人环境、管理环境、服务环境。

实验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统一规范、软硬结合、继承发展、整合创新”的十六字方针,分三阶段逐步完成:第一阶段,建平台、建规范,逐步完善数字校园基础建设;第二阶段,以课题为引领,推动数字校园的使用;第三阶段,深化应用的尺度,拓宽应用的广度,使数字校园应用逐步常态化。

经过深入的调研交流,精心规划、设计的实验小学数字校园展现出美好的蓝图:学生在课堂、阅览室、花园中,使用着轻便的“电子书包”,手指轻轻滑过便可静静地享受数字化学习的快乐;教师使用着各式的终端设备,在信息的海洋中徜徉,时而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而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4

【关键词】数字校园;教育属性;应用举措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12-0024-03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正逐步走向各地的中小学校,随之而来的数字化校园正深入到普通中小学校,其管理的方式和应用的技术也日臻完善。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从各地应用情况来看,数字化校园的普及应用,确实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务管理、考务管理、校本资源、部门活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方便实用的管理平台,尤其是各级管理部门对校园信息的及时了解和掌控,制定每学期、每学年的规划和决策,数字校园都充当了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但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只是停留在管理功能层面上,而没有形成对教学核心业务的影响。尤其在当今,网络随时随地都会对学校师生产生影响,现今的教育教学方式无论在课堂、校园,还是在家庭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作为承担教育重任的学校,理所当然地有责任抢占教育信息化的“新高地”。要实现这一目标,非数字化校园的科学应用莫属。因此,各地中小学校数字校园从规化到设计,再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其管理的功能,而更应凸显其教育的本质属性。管理只是手段,而教育才是学校工作的最高要务。

以用户的核心目标,创建实用型的数字校园

作为现实校园的数字化载体,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就是现实校园的服务对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基础教育将直接为人的生存和成长服务,是关于心灵的教育,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过程,数字校园就是以这样的服务为驱动的信息化载体[1]。

基于此,数字校园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以用户为核心,紧密围绕学校的核心业务与服务设计架构,忠实服务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为其提供合适的教育信息和周到的信息服务。作为学校的超级用户应是广大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而不仅仅是少数部门的管理者。数字校园是为教师服务的,更是为学生服务的,同时也是为家长和社会服务的。

通过数字校园这个平台,让学生有了网络学习的环境,让家长有了与学校老师沟通的渠道,让教师在平台中随时能够找到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让班主任能够及时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思想动态、活动评比等各方面的情况,让部门的管理者在任何互联网的用户端,甚至坐在办公室或家里就能通过数字校园了解到部门活动情况,统计分析报表。总之,数字校园能随时随地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他所需要的资源和活动空间,让师生以最便捷、最健康和最有效的方式来使用、管理和维护数字校园。

以自觉的行为习惯,引导用户使用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的建设必须体现“想用户之所想”,用户最想得到的教学资源和数据,随时就可以在数字平台中提取,方便、快捷、一站式服务体现出数字校园的实用性。如家长在任何网络终端通过登录数字校园专用账户都能看到自己孩子在学校活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和班主任、课任教师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学校教师之间可以互相约课、听课、网上评课,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互相传阅、借鉴教学资料,互相提供优秀的教学课件和背景素材,以达到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而部门管理者,也可以有关活动通知,布置教学任务、收集各类(如每学期的计划、总结、心得等)资料,制定并统计回收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及时统计历次月考,期中、期末、会考以及高考的相关成绩及各种统计分析数据。

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与学校关联的每一位成员,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至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再到学校里的各位教师和部门的管理者,他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数字平台找到其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应用数据;所有的教育辅助手段在数字平台中都能够得以实施,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状况通过专有账户就能查询。在数字校园中每一位成员都有其活动的空间,都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和自己相关的教学动态,而有了这样一种便捷、实用的工具在身旁,相信每一个用户就有了每天上数字平台的渴望和需求。让人人关注数字校园、人人使用数字平台成为校园的一种氛围和时尚,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创建实用型数字校园的成功。

以切实的应用举措,让用户离不开数字校园

再好的硬件,如果没有实用的软件支撑,硬件只是一种摆设;再好的软件,如果没有用户的关注和使用,软件也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的建构和应用要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氛围” [2]。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重视,部门负责人配合,转变教学管理的观念,制定切实的应用举措,让用户上校园数字平台成为一种必需和习惯。为了使用户积极自觉地使用数字校园,逐步达到离不开数字校园的目的,学校应采取以下举措。

1.实现无纸化办公

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如果既能做到节约成本,又能做到环保高效,则无纸化办公应是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为了能够真正做到无纸化办公,提高学校办公效率、协作效率、决策效率,营造高效、智能、和谐的校园办公氛围,学校应要求所有部门的文件、通知、统计报表、调查问卷等资料一律通过数字校园平台进行传送。有关部门可把任务要求发送至每一个用户平台上,用户每天可通过办公室个人电脑、手机或公共场所的触屏设施,打开个人账户,接收、浏览、下载部门发送的有关资料,关注当天校内发生的新闻信息和个人应履行的活动或要提交的资料。这种办公形式的有效实施,每年将为学校节约一笔相当可观的办公费用。

2.设置网络学习时间

对每个学生用户而言,每周固定网络学习时间,设置“周末知识点”网络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主任、学科教师为依托,在网上向学生用户本周知识点复习检测卷。检测卷的内容可以是本周各学科所学知识点,也可以是生活常识、时事热点,题量难度适中,学生可以在网上提交答案,第一次提交可以设置积分,提交答案后可直接查询到标准答案和相应得分及累计积分。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相信学生的知识面会大大拓宽,知识积累将更加丰富,由此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拓宽到课本以外的方方面面。学习之余,也可以让学生浏览学校教育专题网站、专题网页,了解历届优秀校友的励志故事和突出事迹, 以期让每位学生能够关注母校、热爱母校,为学校的发展奉献智慧、增光添彩。

3.设立家校互通平台

普通中小学数字校园应把平台建成教育孩子的阵地,通过数字校园这个平台,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信息,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向,如家长可以看到自己孩子的课表、考试成绩、学期评语等。家长也可以给班主任、科任教师留言,互相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班主任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学习状态等,科任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作业问题,向每一位学生微课程,和学生实现网上互动,课堂翻转,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全面发展。

4.为教师的成长搭桥

数字校园能协助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科学发展,帮助教师教学相长。教师日积月累的教学资料、教学心得、课堂反馈,各种备课教案、试卷、课件、学科背景素材,均可以放在以数字校园为依托的个人资源库或公共资源库存储。各种网上评课、远程教研、教育随笔、、获奖作品等均可以在数字平台中展示交流,以达到互相借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因此,数字平台既是教师交流的桥梁,又是师生互动的渠道,为教师的成长积累资本,奠基搭桥。

5.为学生的发展铺路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由于每位教师所带班级较多,不能给每位学生面对面的辅导,学生有问题又找不到地方反馈,而教师也需要及时了解每章知识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数字校园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建立师生交流专用通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无论遇到学习上的问题还是思想上的问题,都可以及时反馈给科任教师或班主任。根据学生普遍提交的问题,科任教师或班主任可以视情况给予集中解答或个别辅导,以期学生能够在教师们的帮助和家长们的监督下健康成长。因此,数字校园的建设实际上也是在为学生成长铺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同时又能充分记录、存储学生成长的轨迹。

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让用户品尝到教育的成果

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作为教育先师孔子的至理名言,几乎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也是终身实践的座右铭,若按照我们现在一个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的课堂,很难实现“有教无类”。如:学生在课堂中理解不了的内容,教师课下不可能对每位学生都要重新讲一遍,甚至几遍。但这个问题若是在数字校园中,尤其是“微课程”的有效介入,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学习中难于理解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可制成“微课程”,发送到每一位学生用户,学生坐在家里或在任何网络终端,都可以一遍遍观摩,直到领会为止。这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应该只有在数字校园的管理平台中才能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数字校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育,也要注意思想品行的教育,针对每一个用户,开辟教育专栏。如:理想信念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困难挫折教育、感恩关爱教育、探索创新教育,这些教育的形式可以通过学校中层部门开展多种多样的网上活动,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作品展示、年级论坛、班级网页等形式来展现。在所有教育活动中,学生要能看到自我个性的展示,教师能欣赏到自己的教学作品,家长能体验到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社会能够看到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管理的教育成果,总之,让教育的真谛在数字校园这个平台中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才是我们创建数字校园所应追求的最终目标。

有关普通中学数字校园教育模块分管部门和栏目设置可参见图1、图2。

图1 数字校园教育模块部门分管网络图

图2 数字校园教育模块栏目设置图示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5

国家倡导义务教育阶段深化素质教育,意在引领教育改革努力做到“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致力于全方位推进教育现代化、致力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亲身参与数字化管理的诸多实践活动中感觉到,学校在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避免人为地将数字化建设向“高大上”拔高,一定要让数字化手段“接地气”,将数字化管理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快速有效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其次要让数字化手段充分体现人本理念,让数字化管理符合师生的成长发展实际,切实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这样,才能真正让数字化手段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就此结合所在学校及个人的一些经历和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粗浅认识。

2数字化管理要以人为本

在实践中,学校实行数字化管理要从原来以事务管理为中心信息化管理模式,向以人本管理为中心转变。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规模中等,教师人数将近200人。学校从2006年开始,全面尝试推行校园数字化管理模式,就全国范围来讲,推行数字化管理的时间并不晚、学校规模不算小。在实行数字化管理的初期,对所有事务从始至终均进行数字量化管理。看似公平、公正的数字化手段,忽略了“人”这一核心、因片面的突出数字忽略了个体差异,在实行了一个学期后,显现出不论基础和前提的一刀切、管理与考核机械、运行机制死板、缺失人性关怀等严重的弊端。实践提示我们,数字化管理要贯彻以人为中心,在关注生命个体的基础上,本着利于管理层与全体一线师生全方位交流和沟通,利于信息的多元采集和传输,利于师生的成长和学校发展出发。学校的管理要将精细化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和数据上,要能够通过一系列设定的标准,对各项信息数据全面保持在动态的采集、分析、跟踪上,并能进行适时的检测、评价、指导,找出师生身上或学校办学思想、办学行为等方面的不足,在弥补不足的同时随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管理不应停留在信息化模式下的粗放阶段,不仅仅局限在反映某时段学生学科成绩、教师的单项或综合考评成绩等简单的内容上。就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管理来说,学校目前依托引进软件,实行数字化平台管理。软件引进后,进行了大量的个性化重置,力求以数据的形式反映每位学生动态发展的全貌。如通过“学业动态”板块,可以反映出这位学生入学时的奋斗目标、个人誓言、各时段计划,及从入学以来历次大大小小考试及学业能力考核的成绩记录、图形变化曲线,从中分析出学业发展趋向;通过“成长与感悟”板块,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个人生活、人际交往、思想动态,以及参与班级、年级、学校活动的相关事项,甚至他的心路历程;通过“技能成长”板块,可以反映出学生个人在科技、文艺、阅读等方面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成果等动态信息。数字化除对学科成绩分析、心理疏导、特长培养等方面及时进行数据量化外,学生在成长发展道路上同学、师长、班级、学校对他的指导、帮助和引领的具体情况,也应进行适当的量化。这样,可以更全面地引导学生的成长发展,能较好地体现人本管理的理念,对学生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3数字化管理要适应师生发展的需要

数字化教学管理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或思想构建,而是思想、理念指导下的创新。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也可以把它说成是个系统的工程,其重心在实践上。这种教学管理上的创新,要立足校本,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的创新,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既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又要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师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并且要在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下落实。使数字化管理更富实效性,更具价值和意义。数字化管理要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新的课程理念,提出了转变师生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明确要求。笔者所在的学校实行的数字化管理,以“改变师生行走方式”为主题,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着力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学生综合素质。如学校围绕提升师生素质,结合学校近、中、远期的工作重点,在教学管理平台上把工作细化、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项。给每一项工作制定不同的激励标准(如星级评价、晋级标准等),用多把尺子衡量师生,关注到师生在每一项工作中表现出的闪光点。通过数字化管理,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适应师生多样化发展需求。随着手机移动终端功能的日益丰富,学校还应拓展应用手机的微信、微博等拓宽数字化交流、互动渠道,增加网络应用内容,让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及时传输、获取、交流、应用、反馈信息,使数字化管理与时展同步。学校要密切关注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动态的不断更新、完善管理理念和手段,确保突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更好地实现“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目的。

4数字化管理要有校本特色

数字化管理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和跟风。学校既没有必要对计算机在数据技术存储、处理、管理方面的应用系统软件方面,刻意追求很高的版本或性能;也没必要照搬他人的套路和做法。要立足校本实际,根据学校自身的硬件条件、财力、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着眼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个性化地开展各项具体的工作,管出水平、管出特色。目前绝大多数学校使用的数字化管理软件的功能设计基本相同,学校在进行管理应用的时候,需根据实际,立足校本进行优化和个性化改造。如在教学质量数字化管理方面,笔者所在的学校推行课改的时间较早,课改模式几经更新和完善,目前,正处于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全方位建设阳光学校上。学校确立了“以阳光管理塑造阳光教师、培育阳光学生、打造阳光课堂”的工作思路,把课改理念重点放在打造阳光课堂上,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民主平等为标志,着力构建和谐阳光的师生关系;以尊重、爱心、责任、智慧激活学生思维,激发课堂活力,目的是要达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着力打造有趣、本色的魅力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及获得知识、审美享受和潜能开发的舞台。因而学校在数字化管理模块设置上,就主要体现了课改质量的评价、检测、跟踪管理与指导;体现在由学生代表、教学老师、生活老师、主任老师、学生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管理制数字化过程评价上;着重突出依据教育、教学、管理数据化目标体系,通过数据对师生日常行为及时进行引导和矫正。

5结语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定量实验教学 数字化实验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07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作为极为重要的教学部分,也是学生充分理解化学知识和现象的重要途径。数字化实验平台作为一种数字化实验信息系统,其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计算机、配套软件及数据采集器等。在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中引入和应用数字化实验,可以使化学定量实验数据能够得到即时处理、编辑和储存,也是对化学定量实验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有利于提升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的水平。

一、在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中引入数字化实验

在信息化时代下,数据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也使得数据资源的处理和存储方式逐渐受到了重视。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提升对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效率,数字化实验的引入不容忽视。通过引入数字化实验,可以实现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也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大部分化学实验对实验环境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如SO2的性质等,为了保证这类化学实验能够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一般都会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对于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实验也要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否则很容易引发可燃气体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等问题,会对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从发展进程角度分析,化学实验可以被分为三个时代,即传统实验时代、微型化实验时代和数字化实验时代。

其中,传统实验时代是化学实验发展的第一个时代,实验过程主要通过常规玻璃实验器皿来完成。微型化实验时代是化学实验发展的第二个时代,在这一时代挖掘出了近乎所有的化学实验现象。数字化实验是化学实验发展的第三个时代,在这个时代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和化学现象会逐渐被转换成数字信号,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的实时监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由此可见,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引入,是对化学实验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师的实验资源整合能力,而这也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在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中引入数字化实验的切入点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水平,对于数字化实验的引入,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表象到本质的转变、质疑到探究的转变。

传统化学实验是对化学反应现象的体现,在传统化学实验过程中很难对其实施定量化处理。但将数字化实验引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基于对数字传感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数据的完整采集,并利用计算机和配套软件对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存储,最后以表格或图像等形式对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展现。例如,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从对比试验角度考虑,对湿度传感器进行合理使用,可以实现在实验过程中对密闭容器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而这个过程也是对化学实验的定量化控制,体现了数字化实验在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表象到本质的转变角度分析,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引入不仅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优化,也能够依靠数字化实验对化学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更为直接的展示,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现象及原理,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例如,弱电解质的稀释实验,爱弱电解质稀释过程中,电解质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但在传统化学实验过程中,很难对导电性变化情况进行直观展示。然而,在数字化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和电导率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弱电解质稀释过程中导电性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控,并且通过实验数据,学生也能更加直观的看到导电性变化情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引入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本质的直观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现象与相应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引入,可以使学生由质疑转变到探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反应和现象。在传统化学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之间出现不匹配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但这会导致学生对化学教师和化学实验产生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对化学实验技术进行创新和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数字化实验,可以实现对化学实验数据的全面搜集,也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过程的实时监控,是更加直观的展现化学实验现象和本质的一种方式。通过应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实现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提升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应用

化学实验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反应过程,只有通过观察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实验现象的发生原理,进而理解相应的化学理论知识。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数字化实验的应用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示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的反应过程、现象和本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

例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暖宝宝就是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的最直接体现。在开展“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教学的时候,化学教师可由暖宝宝的l热原理引出这个化学实验,并针对这个实验和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提出一些问题,如“暖宝宝模拟装置是否能构成原电池?”然后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即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但对于正极反应式会得出两个结果,分别是O2+2H2O+4e-=4OH-和2H++2e-=H2。在以数字化实验方式开展“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的时候,通过观察数字化实验所搜集的实验数据,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正极反应,并得出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这个反应式体现出随着压强的减小,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正极会发生吸氧反应。而2H++2e-=H2这个反应式体现的是正极发生的析氢反应。通过数字化实验的应用,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金属在不同环境下发生的腐蚀反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化学实验的反应和现象。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7

关键词:移动数字教学;开放教育;教学应用

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数字化资源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1]。移动数字教学方式是在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教学方式是在当今校园无线网络普及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移动数字教学是一种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模式,其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体验,使开放教育教学过程更加便捷和顺畅。

一、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的优势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移动数字化媒体已将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素材进行了整合和分类,因此利用移动数字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自学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可以进行分层拓展,丰富教学资料

在应用移动数字教学后,可以将全部素材通过移动设备发放下去,让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选择,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丰富。

二、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的问题

(一)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采用移动数字教学的方法较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缺少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2]。部分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在这种随意性较大的学习模式中,可能会出现学习松懈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需要提高

采用移动数字教学,需要师生具备较强的网络应用能力,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远远不能达到要求;另外,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学进度会有一定影响,所以这种方法的推广和普及难度极大。

(三)教师的工作量会相应加大

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教育教学工作,还要设计出良好的学习知识的系统,为学生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还要与学生进行即时交流,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不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发展。

三、移动数字教学的改进办法

(一)明确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教师要事先划定好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使所应用的数字化资源在一个合理的应用范围内,既要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又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如讲授“个人理财”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从数字化资源中选取一些贴合实际生活的、与个人理财相关的资源。选择的资源既要符合该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有一定的拓展性,让学生结合实例,更清楚地了解个人理财的理论知识,认识数字化资源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确定移动数字化资源的应用类型

数字化资源不仅具有数量多,内容丰富的特点,还具有形式多种多样,类型丰富的特点,所以,教师在利用数字化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甄选,使所选的资源类型符合教学任务要求。以上述“个人理财”课程为例,在对其中的“理财顾问服务”一章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动态数字化资源,如与之相关的影视资料、动画等,使理财顾问服务的具体内容更直观、具体,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解“个人理财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一章时,教师则可以运用一些静态的数字化资源,即将教材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选择性地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方便学生记忆和消化。

(三)对应用移动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教师在明确移动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之后,要在移动数字化资源库中对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收集,在收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后,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数据化资源进行筛选,并且需要对所选择的数字化资源进行处理和加工,最后将整理好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在课堂之上,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之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将数字化资源运用到上文提到的“个人理财”课程中,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兴趣、特点及生活实际,收集、加工和整理与之相关的知识内容,使教学过程更顺畅,教学效率更高。总之,在开放教育教学中应用移动数字化教学资源,符合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当今科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3]。为了改善移动数字教学方法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应明确数字化资源的应用范围,确定其应用类型,并进行收集、加工与整理,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张萍 单位:余姚市电化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星.移动数字教学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5(11):278.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8

Wesley Fryer描绘的数字景观

2001年,Mark Prensky在《数字原住民,数字移民》中首次提出“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把自然而然地使用技术的年轻人称为“数字原住民”,把大多数成年人以及大学、中学的教师归为数字景观里的“移民”。2006年10月,Wesley Fryer在《数字难民和桥梁》一文中,进一步提出了数字难民、数字桥梁、数字窥探者和身份不确定者的概念,并且描绘了数字景观。[2]

数字难民,指那些因为经济、社会、文化等原因远离数字文化的群体。数字桥梁既不是真正的数字原住民,也不是完全的数字移民,它既有原住民也有移民的特性。因此,数字桥梁与这两组人都可以相对有效地沟通。身份不确定者还没有决定他们适合哪一组,或者他们想适合哪一组。他们可能是移民或难民,但还没有采取足够的行动来表明自己的身份或身份偏好。数字窥探者虽然知道数字世界,但还非常初级,甚至还没有到入门级的水平。国内资深媒体人士胡泳研究了“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特征。他提出,“数字原住民”是与科技一起诞生、一起长大的,他们使用电脑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他们吸收信息和做出决策都快得惊人。超文本、即时回应、多重互动等新媒体的特性,使得这一代的信息输入与输出已发生显著变化,具有同时接受和处理多种信息流的能力。他们“以吞吃、消化和排泄信息为生”。而“数字移民”主要是指30岁以上的成年人,他们对科技必须经历截然不同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他们好像是现实世界中新到一地的人,必须想出各种办法来适应面前的崭新数字化环境。[3]“数字经济之父”、“趋势大师”唐・泰普斯科特在其新著《数字化成长3.0》中,通过对自己的两个小孩以及无数N世代(互联网一代)个体的观察,总结了这一代人身上独特的“基因”,由此可以管窥互联网一代的全貌。[4]

你是数字景观中的哪一类

对照Wesley Fryer描述的数字景观,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即当前数字化角色――数字移民?数字原住民?数字难民?数字桥梁?身份不确定者?然后,认真思考自己将要转变成什么样的数字化角色――是从身份不确定者或数字难民转变为数字移民,还是从数字移民转变为数字桥梁?变与不变,总有一个角色属于你。

笔者在《青少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四结合”模式探析》一文中提出,作为“数字移民”的教师和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正面临巨大挑战。文章中通过个案研究揭示,要在“四结合”信息技术教育的框架下,加强与孩子的互动、交流与融合,走互学互教、互帮互促的共同成长之路。[5]

一个典型的数字化家庭及其特征

下面将要描述的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化家庭的数字景观。该家庭硬件共拥有:6台电脑(4个台式机,2个笔记本电脑,其中2个台式机已送给乡下亲戚),所有电脑开机即可同时上网;1个3G上网卡,方便笔记本电脑移动上网;1台扫描、复印、打印一体机;1个320G移动硬盘;2个MP4;1部电子书;1个可录像的数码相机;4部手机,其中2部可以随时上网,1部带126随身邮;1部带ADSL宽带的固定电话;2台数字电视;1台DVD……软件方面,除了电脑常用的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外,每人至少拥有1个博客、1个电子邮箱、1个QQ号、1个网盘……数字化应用方面,以上数字化装备主要用于家庭成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包括娱乐、休闲、人际交往等),但各有侧重。例如,父亲侧重于数字化学习、网络化教学(博客导学)、在线写作、网络办公、师生交流和扩展个人社会化网络,母亲侧重于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网络交流和数字娱乐。孩子侧重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网络交流和数字娱乐。

图2描绘了该数字化家庭独特的数字景观。其中,女儿是15岁的初三学生,是数字原住民;母亲是医学工作者,是数字移民;父亲是大学教授、信息技术教师,是数字桥梁;伯父、伯母、姑母、姑父等是数字身份不确定者;爷爷、奶奶是退休乡干部和小学教师,是数字难民。父亲承担了家庭教育中极为重

要的“数字桥梁”角色。第一,理解孩子不断增长的数字化应用需求,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数字化环境(包括硬件、软件和应用示范3个方面)。第二,指导孩子配合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学习信息技术,使孩子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络化学习和为班级服务(担任班长6年)。第三,通过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帮助孩子养成“依靠而不依赖,喜爱而不沉溺,为我所用,趋利避害”的信息技术态度和价值观,促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第四,帮助具有不同数字身份的家庭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孩子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尽可能消弭数字代沟,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数字化文化。第五,帮助其他家庭成员提高信息素养,提升数字身份。例如,帮助母亲从最初的身份不确定者(半电脑盲)提升为数字移民,未来2~3年进一步提升为数字桥梁。总之,父亲这个数字桥梁在该数字化家庭中起到了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数字化家庭还没有一个明确、公认的定义。人们多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进行描述,较少从硬件、软件和数字化应用的结合上进行描述,更谈不上从数字景观、家庭教育和人的发展这样的新视角深层次地描述。从家庭教育和人的发展视角看,数字化家庭具有以下显著特征:第一,家庭成员具有较强且合理的数字化应用需求。第二,具备与时俱进的良好数字化环境。第三,支持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促进家庭成员共同发展。第四,促进不同数字身份的家庭成员有效沟通和理解,消弭数字代沟,促进家庭和谐。第五,促进家庭成员信息素养提高和数字身份提升。

数字桥梁:数字化学习时代教师的新角色

通过以上对数字化家庭的个案描述,我们对家庭教育中的数字桥梁有了初步的认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数字化家庭、数字班级、数字校园大量涌现,数字社会亟需高信息素养的优秀教师担当数字桥梁的重任。以笔者为例,从教16年来,笔者先是花了5年时间,艰难地完成了从身份不确定者向数字移民的转变,接着又花了5年时间,顺利完成了从数字移民向数字桥梁的转变,继而作为数字化家庭的家长和数字校园的教师体验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数字桥梁的三重角色。通过多年丰富的体验,笔者越发感觉到,数字桥梁是数字化学习时代赋予新一代家长和教师的新使命和新角色。它应该成为每一个有责任感、时代感和使命感的教师的理想追求。数字桥梁赋予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以新内涵。

第一,数字桥梁是教师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教师要从容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工具,融入21世纪的生活,学会使用信息化平台,创造21世纪的教与学。为此,必须完成从数字移民到数字桥梁的转变,成为新一代高信息素养的优秀教师和家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有效沟通数字原住民、数字移民、身份不确定者和数字难民的重任。

第二,数字桥梁是数字化学习的示范者和引导者。钟志贤在《学习是第一需要》一文中指出:“时代已翻开底牌:应变的唯一方法是学习。学习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第一需要,是创新生命力的DNA。”[6]未来的学习将是以数字化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混合学习。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它包含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方式三个基本要素。[7]作为数字桥梁的教师,理应在数字化学习方面作出表率,成为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示范者和引导者。

第三,数字桥梁是沟通“四结合”教育的桥梁,是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和青少年四个方面的教育力量,是共同达成青少年教育目标的关键。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使“四结合”教育从早期的理念走向实践[8]、从应然走向实然成为可能,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无疑是担当数字桥梁角色的高信息素养的优秀教师和家长。

第四,数字桥梁是一类高素质的特殊教师群体,是信息化教育大军中的“特种部队”。其特征是:第一,具有高信息素养。第二,擅长信息化教学、数字化学习和知识管理,乐于知识分享。第三,熟知其教育对象(数字原住民、数字移民、数字难民)的心理特点,长于网络互动沟通。作为数字桥梁的教师非常清楚,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是个性化的一代,是伴随电脑游戏和数字娱乐长大的一代,是网络社交的一代,是具有强烈非主流意识和后现代意识的新生代,是自主性强但需要引导的一代。数字原住民在数字化环境中长大,越来越不喜欢坐着静静听讲的学习方式,他们希望能有反驳、有交流,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和方式。

数字化地理教学范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建设;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共享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28. 222

1 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特色

1. 1 数字化教学资源分配工作细致明确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主要涉及该校的图书馆、教学院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相关实验室。为了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会定期举办一些教学讲座与和资源维护管理培训,让学校职工更好地承担各系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分配工作。另外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方面,也强化了信息职能,大力推广自动化建设,实现了校内图书馆与智能教室及实验室的多媒体联动机制,且朝着多功能教育信息转化的方向发展。在这里,数字化教育资源真正成为了教育教学的开发主体。

1. 2 师生参与度高

根据高职院校的建设特点,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学生实践课程之间的联动作用。通过结合教学资源和实践课程,创造了不少质量较高的教学作品,而且也形成自制资源的共享机制。在2011年全省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空间网络有500余名学生参与了比赛并获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在2014年举办的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该院参赛老师获得了二等奖,在2015年举办的湖南省网络名师课程申报工作中,该院三位老师的课程成功立项,这些活动的参与也证明了该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1. 3 数字化教学资源类型多样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拥有自己的项目课程开发规划与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库,这其中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校很会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组合,以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比如说该校的机械化工程教学就拥有一套完整的精品课件体系,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验、例题等。而这些教学资源里包含了大量的名词术语、常见教学问题、真题试卷、文本、图片以及视频。这些资源都做到了分门别类、包罗万象,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 4 高职特色明显

为了有别于普通高校,突出高职学校课程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该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设置与分配则完全围绕教师的典型教学任务展开,教育资源中不仅仅有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实践教学资源,比如视频等。而且教师还将实际的教学过程通过信息技术传输到了课堂教学环节中,展开了各种别开生面、临场感很强的教学活动,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一切都凸显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2 针对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

2. 1 积极做好教育资源整合,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结构复杂,更多趋向于实践性资源,难于管理。所以对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要做到合理有效的整合,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并引入跨库检索技术。建设以个人为基本,区域为特色,学校为核心的多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解决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数字化资源“孤岛问题”。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依然有44. 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资源不够丰富全面,资源较为分散,很难轻松找到适合自己以及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这些都证明了上述所谈到的数字化资源整合度低的问题。所以学校还应该有规划的建立有规模的大型网上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中心,采用多户管理的方法集中资源,并寻求建立子中心和个人资源检索模式,方便学生进行相关资源的检索。最关键的是学校要利用数字化资源无限深度的特点,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更加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推广,力图打造高职院校特有的精品专业教学资源。

2. 2 注重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心智的开发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它培养的是学生的言语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视觉空间思维、人际交往思维、自我内省以及肢体运动等多种智能。它也为我国高职院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在高职院校中,每一个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学习习惯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智能组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要将这些智能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传达给学生,在注重资源多媒体建设属性的同时,将知识点与多媒体的优势相融合,从而培养高职学生的多方面智力,完善他们的心智。

2. 3 注重校企合作交流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已经与省内外的21家高职院校建立了支援协助关系,将数字化教育资源机制共享并互相学习,实现了学校的开放式发展。同时,该校还利用自身的优势项目,积极发挥自己的“地缘优势”,与当地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合作,从企业中吸收了更多的数字化及非数字化资源,从而丰富了自身的数字化资源库,为当地其他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做出了示范。

2. 4 加强激励机制

湖南电气职业学校通过学校自身、湖南周边地区和国家组织了信息技术大赛,给予本校表现优异的教师以一定的物质鼓励,引导教师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中。这样的信息技术大赛每年都会在校内举办,有时甚至还会联谊友好学校一起举办,这不但丰富了学校教职员工的课余生活,还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再有,对一些成功竞赛案例的鼓励与表彰,对学校也是一种宣传推广,激发了教师与学校继续发展的热情。同时,该校也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职称评定相联系,制定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师学时的标准,为教师个人的教学网站资源进行评估并予以相当程度的奖励,特别是对一些优质数字化资源,学校还会为其申报、立项,并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师任职期间的工作积极性。

3 结 论

信息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高职院校应该与时俱进,将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做到积极探索、开发创新,营造适合于学生理论实践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将数字化教育资源用活,尽快适应新教育时代的高速节奏。同时,也要为打造属于自己的高职精品品牌而不断革新。

参考文献:

[1]陈晓江,杨明,周燕,等. 高职院校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7):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