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15 17:14:35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范文1

1.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

由于我国物业企业发展的历史较短,大多数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都比较粗放,没有建立科学系统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使得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物业企业的会计管理很不规范,会计凭证等管理存在很多的漏洞。一些物业企业没有按照相关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建账,也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来设置明细分类账,并且,企业在原始凭证和发票等管理方面很不规范,导致存在很多原始凭证缺乏,财务会计工作的资料失真等情况。例如,一些物业企业的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对于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没有分开记录,将固定资产的购置支出列为费用科目等现象非常普遍;一些物业企业没有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财产物资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一些企业的会计凭证和明细账中的业务记录不准确。这些现象都导致物业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非常薄弱。

2.成本核算的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大多数物业企业的成本方式比较单一,难以对企业下属的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导致企业存在很多成本浪费的情况。目前,大多数物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是通过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集中核算,明细科目的设置也比较笼统,很多最多只延伸到二级科目,一些职能部门和管理部门没有进入成本核算的范围内。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比较广泛,许多企业管理的小区数目有几十个上百个之多,不同的小区提供的服务,其管理模式都有着很多的不同,如果不能对于各个小区的管理服务成本进行精细化核算,不按照各个项目及各个类别来设置明细分类账和辅助核算账,就难以建立全面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难以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科学准确的财务数据。

3.财务报表的设置不够科学

许多物业企业的财务报表的设置不够科学、详细,一些企业只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外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这种报表的设置使得数据和信息过于笼统,缺乏公司管理所需的各种报表,例如,提供给业主的绿化支出,房屋维修基金使用情况表,提供给业务部门的小区各项目成本费用表、利润表及应收未收物业费明细表等,提供给企业管理层的资金使用状况表,客户信息档案等。这些详细的报表科目的缺失,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

4.纳税项目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物业企业对于服务收费的会计核算,税务申报,应税项目与非税项目的区分等存在着管理混乱,认识不清等问题,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比较混乱,企业在纳税申报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实的情况,既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又损害了业主的利益。

二、物业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建设

物业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会计制度准则的要求,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基础建设。首先,物业企业要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员工责任制度,凭证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管理。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各个单位之间会计人员的配合和协调,培养综合素质强,业务能力突出的会计业务人员。要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建设,防止违规操作等行为的发生。

2.创新成本核算模式,提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效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物业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物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涉及到的财务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会计信息越来越多。现代市场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市场的信息瞬息万变,物业企业的管理需要建立在对于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利用的基础上。物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的范围非常广,信息量非常大,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非常高,因此,企业需要引入先进的会计财务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财会管理能力。例如,上海一家物业企业于2012年引进先进的ERP系统,把企业的各个部门,下属的各个单位及管理的所有小区的成本核算都纳入到这一系统中来,提高了数据的搜集、管理,以及分析的效率,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了企业的现代管理能力。

3.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

物业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管理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首先,物业企业要加强成本费用的精细化管理,对于每一笔资金的发生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其次,物业企业要加强对于收入和利润的精细化管理,物业企业需要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将企业下属的各个部门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业务单元,并设置独立的收入利润中心,从而使得每个利润中心能够准确的反映其所在业务单元的收入盈利情况,并及时的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改进。另外,企业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例如,要加大物业企业应收账款的收缴力度,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的效率,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4.正确划分企业的应税项目和纳税申报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范文2

内部控制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安全卫士,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可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风险,有助于财务部门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内部控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能够有效保证高校各项财务工作的有序推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为日常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高校内部控制,要从岗位设置、相互控制、设置防线等方面入手。高校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制衡性、适应性、重要性和成本效益性。全面性就是内部控制要涉及高校的方方面面,制衡性要求岗位的设置、业务流程的设置要形成互相制约机制,适应性要求制度的设计要与单位的发展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重要性要求对于重点环节要重点防范,成本效益性要求内部控制要以高校的正常教学为前提,不能因为内部控制而扰乱正常的教学工作。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高等院校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控制点:

一是债务规模控制,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部分高校新建校区,采购实验设备,债务规模不断增加,资金周转困难,极易造成债务违约风险。

二是现金管理控制。高等院校涉及的财政补贴资金较多,科研经费数额较大,要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控制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严格审核原始凭证。

三是资产管理控制。高校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及时盘点固定资产。四是设置内控部门。配备内控人员,设置主要负责人;内控部门人员要对内部控制法规和制度足够了解熟悉;高校要将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作为深化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契机,实行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定期轮岗制度;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建设风险数据库。

二、经费的日常管理和使用问题

当前,我国正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院校是创新的主体,国家对高校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呈现大幅增长趋势。面对大量的日常经费,如何使用和管理好,如何在保障教学科研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成为高校面临的直接问题。在日常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经费管理和使用制度建设较为欠缺,与发达国家高校的经费管理制度化还有很大的距离;二是预算执行不严,科研经费不能够按照计划审批书上的预算执行,经费的结余使用不合理;三是经费使用过程中重复购置资产,资产管理相对薄弱;四是对经费的使用缺少科学性的评价。研究制定新的日常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加强日常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一是要加强经费的预算管理。加强财务人员的预算编制水平,通过预算控制监督日常经费的使用,积极报销人员规范填写预算审批表和经费使用明细表,及时为报销人员提供预算编制指导和咨询服务。

二是对日常经费实施精细化管理。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对与预算不符的资金使用,要经财务部门和分管领导一致同意后方可调整预算,报销相关费用。

三是要加强账务处理,完善会计核算。拨付的资金要及时分类记账,拨出资金和报销费用要及时兑付,及时编制相关财务报表,详细列示经费预算与使用情况、实际到账情况和审批批复情况。四是建立日常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从绩效评价的原则、指标选取、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入手,建立基于项目质量的日常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

三、会计集中核算和支付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和支付是相对于会计分散核算和支付而言的,它指的是通过专门设置会计核算中心,逐步取消原先的会计、出纳等会计核算岗位,依靠会计记账的方式,实现对会计的集中核算和支付,这种会计核算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会计服务的一体化。确切地说,就是设置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支付中心,各二级学院不再单独分散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通过会计核算支付中心实现单位财务会计业务的统一集中处理。高校会计集中核算和支付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二级学院的会计工作都交由会计集中核算支付中心来完成,这常会造成会计核算支付中心一人来负责多个二级学院的日常会计工作,这样一种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就使得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种职能分离,也就失去了原先预想的对整个高校会计实现实时监督的作用。当前使用公务卡支付结算已经全面铺开,但是使用范围相对较窄,使用制度尚不完善,管理上也不够规范,公务卡以个人名义办理,信用由个人负担,设计上不合理,这极大限制了高校公务卡的推广使用。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和支付的相关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会计集中核算和支付的管理制度,要界定好岗位职责,明确人员分工,加强内部控制,实行稽核与资金管理相分离,保障核算支付中心廉洁、高效,为各部门、学院服务好。

二是加强报账员的管理。报账员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支付后,负责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管理和备用金管理,发挥着联系中心和二级学院的桥梁作用。

三是完善监督制度,确保资产安全。报账员要及时做好相关账务处理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起实物盘点制度,定期与核算支付中心核对相关账目。四是实施公务卡结算。推广使用公务卡,减少现金支出,可以有效监督资金使用的去向,保证单位资金被科学规范地使用。实行单位卡与个人卡主副卡的关系,持卡人消费不得从事与公务活动无关的事项,创新公务卡还款机制,不断完善公务卡使用规定。

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能够在使用中保持原状的资产。高校的固定资产界定,一般是指单位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账实不相符,账外资产现象普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有的有账无资产,有的资产不入账,固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存量不清,产权混乱,部分高校未进行资产清查,账实严重不符。

(2)在固定资产交接管理过程中,交接混乱,无交接单据。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随意处置,有的处置后再报批,有的报批后不及时处置,长期挂账现象严重。

(3)固定资产管理松散、职责不清、多头管理。仍有部分高校重采购、轻管理,资产使用效率较低,资产闲置现象普遍存在,缺乏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教学、实验设备短缺,教师办公和学生宿舍条件较差。

(4)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是要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对于高校固定资产设置帐外账、不入账等现象,通过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及时发现问题。

二是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高校要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设置固定资产分类账,确定专人对固定资产管理。要盘活高校固定资产,提高高校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激活使用效能。实行市场化操作,提高高校资产利用率,实现集约化、市场化运营。逐步健全采购、保管、领用、维修、报废制度,将行政管理与市场化经营进行有机结合,对调出、出售和报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程序处理,对入账的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明确责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责任义务,转变部门职能,认真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

三是强化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但其维修金额不得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其他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核算。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转让、出租、抵押、报损、报废等,严格按照财务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四是加强对二级学院固定资产的管理。随着高校机制的创新,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都在资产处或后勤管理处,二级学院作为高校资产管理的具体使用者和直接责任主体,下一步要下放资产管理权,二级学院的资产由二级学院统一申报,批复后用各学院办公经费和科研经费购买,管理权在二级学院。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只是负责监督资产和使用,做好统计和采购工作,实现集中采购。高校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二级学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加强培训和指导。

五、高校债务管理问题

高校债务问题是目前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高校债务危机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而形成的。根据负债的定义,高校债务是指因过去的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高校资源的流出。目前,部分高校处于“破产”的边缘,亏损运行。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高校债务管理,有效化解债务性风险,发挥有效杠杆作用,已成为高校和财政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危机并不可怕,要寻找解决途径,不断化解高校债务危机。为进一步规范和整治高校债务问题,高校主管部门都加强了对高校的债务管理,着力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有的建立了归口管理制度,有的及时帮助高校化解债务,有的建立了备用金制度。

一是要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化解高校债务问题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要加强债务管理,成立债务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定期召集财务、总务、资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分析财务运行状况,将风险化解在萌芽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要一月一调度,及时解决资金问题。

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及时帮学校化解部分债务,释放部分风险。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是财政的基本职能,财政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财政资金,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

三是强化风险管理,设立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债务摸底排查,摸清总量和结构,及时化解存量风险。建立健全担保机制,建立分级担保、反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减少债务违约风险。设立预警机制,合理确定监控指标,及时更新预警系统,随时判断风险大小,出现风险随时应对。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为促进医疗事业更好更健康发展,我国实施了新医改政策,对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给予了详细指明,对医疗事业未来发展给予了明确规划。医院需要按照新医改政策要求,快速改革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体系,使医院财务管理全面符合新医改规定,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推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规范化、高效化。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存在的不足

新医改政策下,卫生机制呈现多元,居民医院费用负担逐渐减轻,对医药行业给予了更大的规范要求,医院需要针对在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不足,认真思考,逐项落实,整改增强。

(一)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相比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医院不仅面对较大资产数额,且涉及种类多,有财政支持、医药、设备、建筑设施、日常收入等,五花八门,管理形式多样[1]。从医院财务管理角度来讲,需要一套契合医院实际和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及专门财务管理部门,才能满足内部财务会计管控需求,确保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顺利进行,发挥出财务管理效能作用。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我国医院目前摸索出来的财务管理体系,难以达到财务管理期望值,多数医院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有待完善。部分医院存在经费审批与支出未能严格把关,出现多头审批,重复开支,对资金票据没有有效监督制约措施;医院预算管理没有实质施行,预算制订有较大主观随意性,经费安排投向、投量不够清晰,资金流向重点不明确;部分甚至没有专门审计机构,内部稽查控制匮乏,财务管理远滞后于医院改革需求,且财务求新求变动力薄弱,财务管理作用不明显,运营效率不理想[2]。

(二)会计核算方式不够科学系统

在医院原先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方式单一,成本科目设置不够科学、规范,未明确划分成本和费用,也没有清晰界定成本范围,成本核算不全面以及没有形成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成本分配,使得在具体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口径不一,标准不明,过于笼统,核算效率低下[3]。医院在会计核算上整体上呈现出的标准缺乏统一,核算方法不够科学,随意性较强,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将逐步往公益性事业单位方向转型,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强,迫切需要改革现行会计核算方式,推动医院会计核算高效化、科学化、系统化,以切实满足医院财务核算工作需求[4]。

(三)财务网络化应用水平不高

当前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医院财务管理对此却存在较大的欠缺,网络化应用水平较低。尤其在公立医院当中,医院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稍显不够,使之在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时,只是引进了财务软件替代以往人工记账,并未实施全医院财务网络化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共享程度低,会计核算仍需要处理大量纸制凭证,核算工作效率未能有效提升。

二、新医改政策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管理,构建科学的财务控制系统

在新医改政策下,要有效提升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必须充分理解领悟新医改要求,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控制系统,使医院财务的各项管理工作开展有科学合理的遵照依据。一方面,医院要赋予财务管理部门相应的管理权限,将医院固定资产、政府财政投入、日常营业收入等纳入财务统一集中管理,为财务建立系统全面的控制体系奠定执行基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转变管理思想,尽量削弱传统管理体系与方式对于财务管理的不利影响和阻挠,同时要加强对医院转型特点及管理的了解掌屋,为构建完善、高效的符合医院管理目标的财务管理体系作好铺垫。第三,要充分沟通,切实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实施、财务管理效率不断提升。除此之外,还需做好五方面的管理:

一是健全收费财务管理。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多元卫生资源投入机制,需要医院既能正常运转,又要提高经济社会效益,要确保该目标的顺利实施,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来讲,第一要务则是加强收费结构的财务管理,使医院财务管理活泛起来,形成良性循环[5]。

二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要根据年初制度的医院管理经营计划,切实做好各项费用的支出管控和应收管理,将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分解至各科室、部门,形成联动机制,避免预算管理衍化成“空中楼阁”。

三是增强医保资金管理。在新医改政策下,医保资金将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需要不断细化、强化医保财务管理制度,对医保患者在政策框架下实行不同级别针对性区分管理,做好医保资金帐及时核对,持续提升医保资金回笼速度。

四是加大资产财务管理。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要借鉴先进企业对固定资产和非固定资产的管理经验,完善资产评估方法,明确医院资产概念、组成和分类,以清晰的医院资产标准、方法及流程的增加,做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五是要规范票据管理和审批制度。通过调度资金合理安排、票据有序管理控制、费用审批简单明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助力医院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二)持续优化,形成高效的医院会计核算

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中,定期的医疗服务成本深刻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医改工作推进。会计核算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需要建立高效、科学的会计核算方式,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执行依据,确保医院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有效落实。一是做好分级成本核算方式,按照各科室、项目类别、门诊、住院部等经济体单独、分别核算,实行财务管理指标、成本计划、管理收益、经济责任的逐项挂钩核算,达到合理控制各项成本,改善辅助项目支出,医院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切实增强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完善会计核算流程,通过探究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和控制规律,制定医院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图,详细载明医院收入开支、经费收支的流程内容,设计好各项核算凭证,做到成本核算有序衔接,高效推进。

(三)更新观念,打造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

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系统管理财务是一种较现代的管理方式,对实现统一、规范、高效的医院财务管理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率。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实时收集、整理、分析医院财务信息与数据,能够有效监督医院资产、资产使用状况,能够及时了解财务管理状况、指标差异和动态预警,切实提升财务参与医院经营管理的应用能力和效率,帮助医院优化管理、科学决策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参考。医院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切实打造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推广网络在医院的应用范围,为提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深度质量提供技术工具支撑。同时,医院要做好财务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熟悉管理平台使用方法,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定期核查财务管理软件数据的准确性,最大程度避免因软件带来的管理损失,确保医院财务系统使用的安全可靠。

三、结束语

新医改政策下,医院的经营管理方式较以往都会有一定的转型调整,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上将表现得更加明显。医院要针对当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不足,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加强新医改财务要求的理解掌握,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完善财务控制系统和会计核算,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全方位、深度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使医院更具发展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更强,民众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赵鸿铭.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6:73+69.

[2]田柯,敬朝云.新医改政策下军队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研究[J].经济师,2016,08:133-134.

[3]李琼.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08:60-61.

[4]朱丽岩.对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28:145-146.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范文4

摘要:客运行业是在我国的民生系统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我国的广大人民提供更大的出行便利,也是中国综合运输业的基础体系,同时还是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条件。其中,汽车的客运站作为我国公民在运输服务当中最基础的设施,其为公民出行与回家提供便捷的站务运输基础服务,是与其他的运输方式、其他的省市与地区交通联系的衔接点。由此可知,汽车客运站要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而这个目标使的汽车客运站盈利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汽车客运站中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也就显得愈加重要。

关键词 :汽车客运站;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一、汽车客运企业与其财务管理所具有的特点

汽车客运企业主要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通常是客车)专门从事旅客运输等业务,这使得汽车客运财务管理的工作具有独特特色,但由于它与现代的汽车客运的发展特点密切相关,因此,汽车客运具有以下经营特点:①所生产的产品不同,其不会产生其他的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新产品,而是以乘客相对位移为主;②产品生产的过程不同,一般的生产部门所生产的产品是和消费同时进行,而运输的过程不但是完成产品生产的过程,其也是消费的过程;③其具有流动性与分散性的特点,在生产过程当中所处的空间范围比价大,线长点比较多并且方向比较分散;④生产的方式有着比较强的替代性,汽车运输的形式较为灵活,能够很好的弥补铁路、水路及空路等具有的局限性;⑤其结算的工作量比较大,因为其生产的地点比较分散,横向的跨度比较大,而在结算工作中由于这些原因就使得工作量加大。

随着现代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在给客运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投资到汽车客运行业,使得公路客运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所以,汽车客运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当中占据一定的地位,获取良好的收益,就必须从企业内部着手,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而和工商企业对比,汽车客运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有着鲜明的特点,包括:①成本计算的对象具有多样性。汽车客运产品在生产时指的是乘客相对位移和与其相关的一些业务活动,在成本核算方面会因为运输的设备品牌、型号与运行的路线、到达的目的等存在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加强成本的控制,能够更好的掌握其运行管理情况。②为产品成本,其营运成本和本期计入营业成本相一致。汽车客运活动只是乘客相对位移及相关的业务活动,不具有产品,其生产、销售及消费都是同时发生,因此,营运的成本应该直接转到当期损益当中。③成本计算模式单一。因为汽车客运无半产品存在,也就不会涉及到半成品成本结转,并可以直接在各项业务总成本中汇集。④固定性费用的比重比较大,变动性费用的比重比较小。

二、汽车客运在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

1.对权属监督管理的力度不足

在汽车客运业中由于其核算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总公司在财务管理中对于权属的分工界定不清,就会造成分公司与子公司等各自为政,并为攫取更多的利益和资源而造成恶性竞争情况的出现。与此同时,有的集团公司财务部门对于下属公司的检查也只体现在形式上,并没有真正按照财务监督权与控制权的要求来实施监控,使得财务管理很难充分发挥其具有的职能。并且因汽车客运流动的范围和空间都比较大,一般是在分公司之间分散分布,所以遇到问题时常常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而集团总公司有难以管理与控制的难题,比如总公司向分公司委派的会计人员有可能会和该入驻的子公司人员合谋采取账单、凭证造假等串通舞弊行为转移、侵吞集团公司的财产。

2.财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较低

一些集团则认为在汽车客运中产品比较单一,没有产品成本结转的问题存在,尤其是在分公司业务活动中,显得更简单,所以就放松了对于会计工作者选聘标准,对其业务素质水平没有硬性要求,也不注重进一步提高其业务素质,或者是为了加强对分公司控制力度,集团公司会直接派驻其内部原有的会计工作者,一人身兼多职,从而严重的违背职位不相容的原则,也就无法真正的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分公司财务,反而为违法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损害了集团公司的利益。

3.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力不足

汽车客运站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会有控制力不足的现象出现,一般表现在汽车客运的集团公司对分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控制管理重视度不够,必须建立相应后续管理与制度。分公司和子公司的会计人员有的是由总公司中派驻过来,他们可能和本公司的员工难以协调和配合工作,并且他们的工资与薪酬等都是由总公司批准决定,这样就造成分公司的会计工作者只简单地对业务进行核算与处理,对票据却不结合实际去分析其真实性,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真实性,无法很好地反映成本与收入,阻碍了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完善汽车客运会计核算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的会计系统

在分析汽车客运站的内部控制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内部控制相对弱化的情况,如会计信息失真与监控力度不足等,为了保证企业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贯彻与执行,有必要建立健全会计系统,建立会计系统也就是制定好本企业中的会计制度,处理好相关会计业务,建立起账薄体系,合理设置会计的岗位等控制活动,从而提高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提高企业的信息准确性。还有就是要依法设置合理的会计机构,建立会计工作岗位的责任制,配备合格的会计工作者,有效的管理与监督资产等,并且要求每一个员工都提高财务的预警意识,对市场变化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并对于有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及时控制与防范,提出针对于风险解决的相关建议,一旦预算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工作进度无法同时进行时,就要适当的调整预算的目标任务。

2.加大预算管理机构的建设

设立独立的预算机构是大中型的汽车客运企业的要求,以此专门管理与负责企业的财务预算,进而完善企业内部的约束制度,让企业财务的管理行为得以规范。财务预算的主要负责有:定制财务的预算目标和政策以及具体的措施与办法;拟定一些方案,以解决在预算中所出现的编制以及执行问题;对财务人员的执行状况与完成目标的情况进行考核等。在企业的财务预算委员会指引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需要组织企业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报告等的具体工作安排,对财务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监控,对实际的执行情况和财务预算的所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并且对其改进。同时,要依据各分公司的具体情况来制订财务预算目标,各分公司不能出现互相攀比的现象,由于各分公司有着不一样的经济背景,制订的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否则会公司人员的积极工作造成影响,或者出现为了达标让公司人员伪造生产信息等状况。

3.强化集团财务监制,加强分公司财务控制

因汽车客运企业的产品生产比较分散,分权型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与合理配置,使得分公司的管理目标与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存在偏离的现象。由于其是控制企业资金运动的一个枢纽,财务管理需要有效的财务控制体制作为支撑点,在企业财务的集权型管理向分权管理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直接委派集团的财务总监到分公司进行工作是大部分企业所选用的控制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企业集团财务监制是汽车客运企业为保障分公司和总公司目标的不偏离,维护公司的利益,直接委派集团的财务总监到分公司进行工作,以监查分公司的财务收入及其他相关经济活动,确保企业营运业务的合法性,以此来达到经营目的与实现企业责任。分权的管理体制由各分公司进行核算、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进行做账,由集团的会计部门统—管理分公司的会计工作者,统—管理公司的出纳与资金结算员,其优点有:第一、给分公司的财务决策添加了灵活性并增强了的责任感,以此让分公司做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等责任。第二,分公司的独立核算有助于总公司处理有关的信息,让分公司能够了解企业集团的发展趋势,进而能够制定合理的综合战略。最后,减少了企业集团的相关费用,减低总公司的参与度,让集团的财务总监或会计人员进行监督,这样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者的素质与水平,也有利于企业集团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对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会计核算方面需要有效地优化汽车客运站会计核算的形式,同时明确并规范会计核算中相关的工作任务,并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起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同步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将有助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跟上当前经济发展的步伐,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进而达到高效准确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目的。

参考文献:

[1]迟锁仁.浅谈公路客运企业效益型成本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1(04):33-36.

[2]刘梦兰.公路客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管理探讨[J].交通财会,2011(02):29-32.

[3]曹同武.我国公路汽车客运站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研究[J].交通财会,2009(06):42-44.

[4]洪芳华.浅析公路客运站预算管理方法[J].当代经济,2011(14):35-38.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 财务;核算;会计管理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

由于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安逸,造成了许多财务人员对工作的懈怠,发现错误不会积极改正,后来人也会按照原来不对或不好的方法做下去,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财务会计工作就出现了问题,使会计基础工作效率下降甚至混乱,造成会计职能作用不能有效的发挥,会计工作秩序出现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支出票据审核不严格,造成会计资料缺乏真实性

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格把关,会出现以下问题:发票的内容和应该用的发票不一致;一些凭证没有说服力自制凭证甚至是白条;记录的时间不准确或内容不完整。

2.资金管理不规范,现金乱支付现象严重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以下违规现象:

(1)总预算会计支出管理不规范,存在大额现金支付现象。总预算会计的各种会计凭证都不能用现金。行政事业单位却存在这种现象。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现金管理法律规范,给单位造成很大的风险。

(2)现金账月未余额较大,这种资金管理很不安全,也会给单位带来一定的风险。

3.内部控制制度不严谨

(1)资金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很多单位没有建立资金管理等制度,财会内部人员审核不严格,造成会计人员自己出钱承担损失。

(2)票据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单位忽视对票据的管理甚至都没有设立,从而造成票据使用不符合规定,比较混乱。

4.会计科目的设置不正确

(1)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审计发现有些单位只设总账科目而有的设置总账科目、二级科目,每个单位都不统一,学习不规范,分不出每一年的具体账目。

(2)记账不规范

记账内容填写不完整,记账凭证编号不科学,会计事项内容繁多,对应关系不明确,会计人员对帐务处理不及时、不明确。

(3)余留的账目没有及时清理长期挂账,

5.每个帐目都不相符

有的单位“暂存款”明细科目与上年(月)结转余额不符,层层下去,所有账目都对不上,造成账账不符。

6.收入支出不符

一是收入与支出都是虚报不准确,如:某单位2016年底未经单位负责人批准,自行冲销暂付款50多万元,然后虚报收入和支出30万元,造成单位收入、支出不符。

二是拨入的上级补助资金核算不正确,造成收入支出不实。

7.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单位财务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2)设账外账。调查发现,有些单位将应该计入财务的账目账外账,逃避监督。

(3)会计账记录完整、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和会计管理采取的措施

1.加大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

由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和财务会计人员法律意识薄弱,或对财经法规的不重视,造成单位会计资料不准确,预算不科学等问题。所以要进一步加大《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定期开展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普法的教育,以增强遵法守法意识,让财务人员明确什么事是不可以做的,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是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

2.提高财务人员的认识

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我国的财经法规,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此外在日常的工作中还要明白会计工作不仅关系到本单位的经济建设,还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如果会计工作做不好,做不到位严重的还会损害国家利益,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3.加强会计核算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单位财务人员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资产的增减、收支等项目都要及时准确的入账处理。如果发现有坐支,账实不符,偷逃国家税收等不合法律规定的事项要及时勇敢的制止纠正。

4.完善会计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监督的效益、保证会计工作可以真实有效的进行,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在进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中确保自己不受人情、利益的诱导,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利益观,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督促会计部门的工作有效的开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针对其现今存在的不足,我们必须采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加强其财务管理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完善财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制度,更好的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在此过程中就要以国家的法律制度为准,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会计核算,完善会计凭证取得、登记等过程,并加强监督,使会计工作和我国的经济建设更好、更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核算制度所发生的变化

(一)会计科目以及财务会计报告所发生的变化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对会计所涉及的各种要素的分类和对各个要素的定义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但是,对这些内涵却进行了再扩大,其中,有些会计科目发生了一些较大变化。传统的财务报表体系在利润表附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表,与此同时,对于其他形式的报表格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利润表,由传统的五部分内容改变为四大部分内容,把主营业务利润内容取消了,而是充分利用营业所得的收入减去营业消耗的成本,从而得出营业的总利润数额。

(二)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开始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例如,当前已经在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层面都充分利用了公允价值。这是与国际惯例保持趋同性。

(三)资产减值的变化

在新会计准则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资产组”。此概念的提出不仅扩大资产减值的使用范围,而且在判断资产减值现象时,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与此同时,又增强了可回收金融计量原则的操作性。

(四)所得税核算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确认所得税方面,对于传统的会计准则来说,主要是使企业利用应付税款以及纳税会计法,其中,最常用的便是递延法以及债务法来核算企业的所得税。但是,新会计准则则是使企业利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来对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进行核算的。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会计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发生很大变化

1.所得税核算方面的变化

对于传统的会计制度来说,大部分企业都是使用应付税款的方法来计算企业的所得税,然而,却并没有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确认。但是,新的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企业要充分利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所得税,因此,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对企业的总资产、负债价值等和计税基础出现的暂时性的差距,这样一来,更能准确地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的负债数额,与此同时,还必须将非流动资产以及非流动性质的负债在总的资产负债表中进行标注。因本期已经确定了递延所得税,从而使得所得税费用核算和原有会计制度核算有较大的区别,这样一来,会造成企业经营成果发生巨大的变动。

2.长期投资核算的变化。

新准则对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方式都作了修改。如按照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投资:要求母公司对持有的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其日常核算及个别财务报表中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调整为权益法。

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要求对所有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各个子公司都要纳入合并的范围之内,但是,并不需要考虑股权的比例大小。

3.资产减值损失处理方式的改变

在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各个子公司以及合营公司的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损失在确定之后,并且也不能在会计期间进行转回。由此看来,在对企业资产减值的判断上应更加严谨,以降低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得转回带来的不利影响。

4.总承包业务核算的变化

尽管新旧《建造合同》准则没有实质差异,但执行新准则前会计制度按行业分类制定,勘测设计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建造工程的核算也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新准则后,建造工程(总承包业务)按《建造合同》准则要求,设置“工程施工”、“工程结算”等科目,按项目开展核算。核算方法发生变化,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如在资产负债表日,需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定合同收入和费用,这项工作不是仅靠财务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项目部和生产管理部门的配合,提供合同工作量完成情况等相关资料。

5.完整的职工薪酬核算

新准则界定了完整的企业人工成本的概念和范围,规定凡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给予或付出的所有代价均构成职工薪酬,把社会保险费、非货币利等都纳入职工薪酬核算范围。

(二)对财务预算管理的影响

对于新的会计准则的建立,势必会对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环境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等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新会计准则确定了资产负债表在报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企业应当将关注的重心由利润表向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转移,必须要全面考虑会计预算指标体系是否科学,以及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效果是否起到激励的作用等,这样一来,企业的会计人员就要对现金流、资产的整体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及时完善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从企业资产质量和良好的现金流量开始着手。

(三)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以及转回等不能在同一个企业控制下,利用购买发、更换债券法等,在股票上升时确认其损失,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预防企业的风险出现。并且,企业的金融工具以及套期保值等准则的进一步完善,使企业在开放的市场环境和金融工具有所创新的情况下,将金融工具与套期保值等准则相互结合,为企业规避企业风险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范文7

关键词 基建项目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实现对内的巨大的拉动作用,而且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平衡,所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会计核算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减少其经费,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现行的基建财会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建设日臻完善。这个体系当然覆盖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管理内容,但作为形成固定资产主要内容的基本建设投资的特殊性,及其反映这种特殊性的基建财会制度的建设,似有被边缘化的感觉。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体制不健全,漏洞较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建项目投资方式变得多样化,而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已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在财务管理制度上存在“真空”,从而产生了许多不规范的行为。由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困难。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导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人为性强,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在企业的基建项目中这种现象更甚。许多企业在基建项目的投资过程中过分把精力放在了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的施工建设上,从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导致企业在基建项目中出现各种财务问题。

(三)基建项目中缺乏财务管理与核算 ,致使资金错位

近年来审计发现,部分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内部控制管理比较薄弱,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监管不到位,常常出现建设单位不按基建建设程序、施工进度和资金计划拨付工程款项;超付工程款;脱离职能部门监管擅自支付工程款;挤占、挪用建设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随意变更工程设计,扩大投资规模等违规、违纪现象。

(四)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从业人员素质和经验参差不齐

基建项目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经济性的项目,基建项目代表着国家的政策意向,具有一定的事业性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的经验不足,对于基建项目的财务审核能力较差,加之基建项目复杂的关系,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质量。

二、强化企业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各单位必须根据基建项目建设实际,制订基建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抓好内控关键点、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确保办理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确保每项业务都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授权批准程序,促进基建财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应保证有完善的内部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基建项目的资金管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二)统一领导,规范管理

随着生产管理的逐步深入,计划财务整体化管理愈发显得必要。投资作为长期投入,必将对其成本运行产生长期的影响,而成本分析也将为投资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投资与成本,尽管资金来源渠道不同、财务核算管理方法有别,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生产经营服务,都应接受财务统一领导,遵守和执行统一制定的财经政策和规章制度。这样不仅沟通了管理上条条块块的关系,为协作管理提供了契机,而且增强了基本建设投入的灵活性和基建资金调配的合理性。财务部门可以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效益性支出的原则合理使用资金,从而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投资效益。在当前核算管理体制下,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既要满足生产和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又要严格遵守会计制度和财经纪律,这是摆在我们而前的一个新问题。所以,要求基建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以合理和有效的控制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把基本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做好资金监管,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和效益

加强建设资金监督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建设项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加强资金监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资金的全过程控制体系和完善严格的审批程序,通过实行监理工程师签证制度,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办法,强化合同管理,严格按照基建程序付款,杜绝出现计划外、超计划付款、无进度付款和挪用建设资金的现象有利于促进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双力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素质.维护建筑市场正常秩序

(四)加强基建会计队伍建设

财务部挑选或外聘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必要的专业资质和业务素质的人员负责基建会计工作,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包括制定和完善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设立基建专用账户,设置独立的账簿进行会计核算;参与基本建设资金的筹措,落实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参与编制基本建设项目预概算、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参与施工工程的造价控制、竣工验收等工作;办理工程与设备价格结算、控制费用性支出;编制年度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及财务分析报告;收集整理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期间的有关财务决算资料,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准备工作、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协助项目办完成资产的交付使用。

综上所述,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要从制度建设和人才建设两方面来完善,始终围绕基本建设全过程控制来展开。我们必须从工作实际出发,针对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项目建设依法、规范、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周萍.加强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与监督.现代商业.2011(15).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范文8

关键词:财务管理 局限性 核算工作

它的运行并不改变各单位的预算治理体制、理财机制和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主要表现在:年度经费预算仍由各单位自己编报,经财政审核后批复给各单位;资金的使用权和审批权还在各单位;单位的各项收支也由领导审批并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认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改变了以往由各单位分散核算的治理方式,统一集中核算,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对加强财务治理,规范会计工作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表现

1. 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取消了单位的资金帐户,其会计业务全部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由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统一的帐户,实行集中治理,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同家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改变了过去单位会计在核算时随意或有意截留收入、转移收入、改变资金用途、任意使用会计科目的现象,纠正了原来那种账户设置乱、银行开户乱、会计档案乱的“三乱”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2. 端正经费开支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核算中心对单位每笔资金的审核,使得不合规定的票据及不合理的开支不再出现,并对那些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搞福利的违纪,违规支出予以果断拒付,从而净化了支出项目,确保年度预算的执行及指定项目的落实。这种“单位用钱,财政治理”的方式,不仅支出得到有效控制,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预算执行过程中挤占、挪用、截留、浪费现象的发生,有效遏制了一些单位滥发钱物、大吃大喝等不合法行为,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3. 加强了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全部转到核算中心,使得会计人员可以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增强了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的自觉意愿,使会计人员敢于对会计资料进行全过程监督,使得资金的使用治理由以前的事后监督转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消除了财政监督的死角.从而有效地阻止单位财务收支中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杜绝不合理的支出,解决了财政监督与治理上的“缺位”、“滞后”问题。

二、会计的集中核算存在的局限性

1. 实物资产治理的缺位,削弱了会计治理职能。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丁集中,但资产、实物,合同等仍由原单位治理,出现了账实治理分离的现象,会计人员常年在核算中心办公,无法及时参与单位的经营活动,不利于各项财产的治理,一旦单位领导与报账员治理意识薄弱,或因工作疏忽而未向核算中心提供真实情况,核算中心将无法知晓各单位的资产存在情况,致使核算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这种财产物资治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单位财产物资治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假如不加以解决,既违反了集中核算的初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又将造成新的腐败之源。

2. 配套制度的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难度。由于现行的财务制度中费用报销的标准,大多数制定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的开支规定不够具体,有的标准偏低,同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情况有着差距。例如差旅费标准、住宿费报销等等。这是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定能力的严峻考验。

3. 内控制度上的不足,造成单位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的弱化。单位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后,其原有的会计出纳相互牵制及内审制度被不同程度地弱化,财务会计知情面缩小,虽然核算中心在记账时,也履行了牵制和监督职能,但由于其置身单位外部,对单位经济业务只知其表,不知其里,表现在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造成了财务治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经验来判定,一是看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这就使得一些单位假借住宿、会议、印刷、修理、运输、劳务费、代办费开支等合规票据列支送礼、超标准吃喝招待、滥发奖金,补贴、公款旅游等不合规支出,造成了新的监管隐患。

三、制约着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1. 应建立健全配套制度,规范支出审批程序。由于现行的资金支出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所以应建议财政、人事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及福利补贴制度,逐步规范单位各类分配支出标准。这样使得核算会计在有章可循的情况下,可严格执行开支标准,不存在人为提高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的现象。除此之外,对单位内部执行的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有关奖金、津贴等开支一律不予支付,同时要加强票据治理,严格原始凭证七要素的审核,努力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2. 应加强财产治理制度建设,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核算中心应督促单位完善财产治理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指定专人或专门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检查和维修工作,根据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登记数量卡片,记录、治理本单位的全部固定资产,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凡涉及固定资产数量的变动,应及时通知核算中心会计,保证账账、账实一致。中心会计则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建账、核算。通过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对单位的资产进行数量、金额治理与控制,并定期与保管员对账,做到账账、账实相符,保证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3. 应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从源头上增收节支。核算中心应尽快介入单位的收费治理,配合物价等部门将收费办法落实到位,做到既要制止单位乱收费行为,又要应收尽收,并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从而规范单位收费行为。对单位的代管费用,核算会计应用到茅头上,不可因单位经费的紧缺而随意挪用、挤占。

4. 应完善内外监控制度,保证会计服务质量。首先,核算中心应建立一套综合的、公正的、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并相应建立“监督奖励基金”,把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其次,对于单位,应加强单位领导层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的能力,使之自觉有效的依法办事,从源头上保证了票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最后,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中心的监控,每年一审的检查,不可因其的非凡身份而予以减免,并对会计专管实行定期轮岗交换,在每一任职年限期满后,由有关部门对核算会计实行离任审计制,确保核算中心的阳光作业。

5. 应正确处理好核算与被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计集中核算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一些单位的既得利益,碰到一定的阻力,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态势。作为会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既不能脱离服务搞监督,也不能失去监督搞单纯的服务;既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影响甚至干扰单位的正常工作,也不能应付了事,甚至一团和气,放弃监督。单位也要支持核算会计的工作,积极主动地搞好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治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6. 应进一步提高报帐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水平。作为核算中心与单位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报帐员应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主动与主办会计进行业务上的交流和技术上的切磋。强化自身职业道德教育,使之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较高的执业水平,增强自己的使命感,从而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核算中心可扩大人员配置,将报帐员纳入核算中心,一起进行定期轮岗的委派,使之真正独立于被核算单位。

总之,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给财政系统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财政系统财会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带来机遇。对于做为国库集中支付基石的会计集中核算,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流于形式,应实事求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促使其健康发展。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财政系统会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努力为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范文9

一、养护体制改革在交通工作中实际效用

1.公路养护单位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与经营相互一体,缺乏竞争意识,大部分单位人员超编,工资不能足额发放,工作缺乏积极性。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单位职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寻求思路、积极创新与市场经济接轨。

2.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使公路养护单位完成养护市场化的转变,使事业单位分离出企业单位,按照市场经济中企业生存法则,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立足本地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对外开拓养护建设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彻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养护企业通过制定各种规则制度和经营目标,合理配置设备、资金、人才等为全面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打下了良好基础。

3.由于燃油税的实施,会使养护资金更为紧张和延付,公路管理机构只有通过招投标选择具有养护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通过竞争,节约了养护成本。

4.公路养护体制改革促进的市场化的发展,公路养护市场中公路管理部门、养护生产单位、监理部门三方形成了相互约束和监督机制,促进了公路系统廉政建设的发展。

二、改革后资金的管理和核算

改革后,公路管理部门仍按照《公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养护企业单位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施工企业会计制度》以及2003年9月25日财会[2003]27号《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单设财务账,进行独立核算。并建立健全科学的会计监督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

1.国有资本投入的管理及核算

养护体制改革最终是要达到管养分离,养护单位要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公路管理机构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采取资金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的方式来建立适应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养护企业,使其成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法人。这就涉及到原公路管理部门产权置换问题,原公路管理部门的道班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应明晰产权,彻底置换给养护企业。公路管理机构必须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为进行养护体制改革而需要进行固定资产剥离的申请,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复后,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评估机构,对所投入的资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报告,公路管理机构应减少相应固定资产、减少固定基金;增加对外投资、增加投资基金。公路养护企业按评估的资产增加固定资产、增加实收资本。同时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所投入资产进行管理,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包括建立固定资产台帐、按公路养护施工机械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加强内部管理和控制,确保固定资产保全和增值,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2.养护资金的投入和拨付的管理及核算

根据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统一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计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其来源包括:(1)省财政预算安排补助的养护资金; (2)市财政预算安排补助的养护资金;(3)县(区)、乡财政预算安排补助的养护资金;(4)燃油税安排补助的养护资金;(5)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出(捐)资用于农村公路管理的养护资金。市县两级财政和交通主管部门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完善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各级交通、发改、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使用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全额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杜绝截留、挤占和挪用。县(区)交通公路管理单位作为养护业主单位,应分清资金的来源,对于小修保养工程应按照养护定额和养护工程量,依照养护合同拨付;对于大中修工程、水毁工程、绿化工程应按照招投标,实行工程计量支付。作为业主单位,应对养护公司进行考核管理,实行质量监督。养护公司应对拨入的款项、各种工程支出细化量化,便于工程竣工决算。

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是时展的需要,如何管好用好养护资金,使其适应市场经济和公路市场化的要求,是我们农村公路财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