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业农村互联网集锦9篇

时间:2023-09-24 10:56:27

农业农村互联网

农业农村互联网范文1

为了扩大内需,国家启动了“电脑下乡”计划。然而,由于内容、应用、基础设施、价格、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互联网的服务性并未在农村全面“开花”。要激活庞大的农村市场,还必须做好许多的配套措施,多项产业合力才能激活潜在农村市场。

农村互联网进步巨大,渗透速率却降低

我国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与城市相比,依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在扩大内需背景下,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

《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中国城乡网民比例与2008年底保持一致,农村网民占比略有上升。目前农村网民规模达到9565万人,较2008年底增长1105万人,增幅13.1%。报告也指出,在农村网民规模在逐步增大的同时,互联网向农村地区渗透的速率较之2008年有所减缓。

在农村网民中,只有14.8%在过去半年内访问过农村、农业类网站,显示了互联网的服务性并未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网民中农林牧渔劳动者使用农村、农业类网站的比例为42.7%,说明有关“三农”问题,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发展农村信息化,“电脑下乡”有待细节完善

信息化的主要“战场”一直是在城市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却发展缓慢。

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措施之一,“电脑下乡”目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有媒体报道,在广东省许多县市普遍存在下乡电脑缺货的现象,电脑销售量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商家不积极使得销量低迷。有电脑店老板认为,厂商货源不足,农民购买力有限,推动电脑下乡很难。商不看好则影响到了厂商营销政策难到位。

农村网民中,自有电脑数量并不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08年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的一项统计,在5262万的中国农村网民中,通过网吧上网的几乎接近半数,比例达到了48.5%。

有些农民也渴望拥有自己的电脑,但是他们往往感到困惑的是,买什么牌子、什么型号的才合适?而诸如此类的信息服务往往很欠缺。

做好配套举措,激活庞大农村市场

在做好“电脑下乡”的同时,一系列配套的措施都应该跟上。

首先,要加大农村基础网络建设。目前三大运营商和一些省市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基础网络建设提供了保障。7月14日,中国移动就与农业部签署了合作协议。将在未来三年内投入700亿元,用于农村基础通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

其次,要做到互联网服务的“下乡”。农村网民中,只有14.8%的人在过去半年内访问过农村、农业类网站,显示了农村互联网应用的不足。

在解决方法上,可以为农民开发一些简单实用的软件,提供诸如天气、农业信息、农业教育、国家政策服务等,同时,还可开发实用的农业电子商务网,为农民生产提供帮助。

按照工信部的部署,中电信、中移动、中联通将逐步建设和完善基础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功能强大、种类丰富、灵活便捷的各类涉农信息服务,也为其他信息服务商和涉农单位开展农村信息服务提供业务平台支撑。

第三,产业链要和运营商联手,优化渠道降低资费。这包括家电业、服务业和电子设备等行业。

农业农村互联网范文2

“互联网+农业”作为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革新,其优势体现为:一是通过物联网开展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精准农业,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产量;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管理,实现工厂化的流程式运作,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促进先进生产模式的推广复制;三是催生大数据搜集、信息平台建设等技术服务需求,并打开更大的农资产品销售空间。一般而言,“互联网+农业”通常分为三种运行模式。即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智能农业模式、以互联网营销综合应用为特征的电商模式、以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为手段的产业链模式。另外,还包括近几年新出现的农业众筹模式。

“互联网+农业”将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重庆应主动适应、积极作为,把握“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巨大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农业”三种运行模式之一,也是“互联网+农业”战略中最容易突破的模式,电子商务运用于“互联网+农业”领域就是农村电商。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已在培育新型消费业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显现出诸多优势,使得农村电商成为助农增收脱贫、活跃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有效路径。2013年以来,由市农委和市商委(现市商务委)牵头,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以开拓农村电商消费市场、促进农特产品网络营销为主攻方向,以建平台、拓窗口、增网络、促创业为重点,打造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一批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培育一批农村电商带头人,积极开展农网对接活动,鼓励涉农加工企业开展网上营销,进一步拓宽了全市农产品销售渠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产品涉农电商平台超过230家,涉农电商超过2.5万家,年度交易总额超过55亿元,涌现出秀山、酉阳、云阳、武隆、永川等电商强县强区,也打造了“香满园”“寻味武隆”“天农八部”“武陵遗风”“天生云阳”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电商品牌。尽管重庆农村电商发展成效显著,但物流配送不畅、专业人才缺乏、服务网点偏少等问题依然存在,仍需各方积极努力,才能全力开拓农村市场,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农业农村互联网范文3

【摘 要】辽宁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互联网服务,而目前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已经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满足不了广大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渠道和昂视,具有方便快捷、高效低耗、信息量大等优点,给推广农村互联网金融和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切入点。本文探讨了辽宁省目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金融机构单一,营业网点少、缺乏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农民缺乏金融知识和投资理财意识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互联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

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一直聚焦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而农村金融在整个发展中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央一号文件也连续多年关注农村金融的发展。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支持商业银行到中西部地区县域设立村镇银行。有序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开展信用工作。”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互联网对金融业的渗透程度也正在与日俱增。而“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城市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正在积极地改变整个金融生态,同时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改善资本配置的效率并使资本流动空前加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金融业更加公平、高效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改变了城市的金融生态,对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推广农村普惠金融和民生金融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途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金融更多向农村倾斜,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全面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中央与地方双层金融监管机制,切实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接入农村金融领域,同时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理念植入农村金融机构,将会极大地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将开创农村金融发展的新格局。

一、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作为我国工业大省,城市金融发展迅速,通过实施国家自主创新驱动战略的三好街,同时凭借科技优势,打造东北亚互联网金融总部基地,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对接,大力发展互联网投资服务平台,使得城市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逐渐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金融业更公平的发展。而同样作为农业大省,辽宁省城市网络发达,农村网络发展相对落后,且农村居民对互联网及互联网知识、金融理财等了解较少,使得农村网络金融推广及普惠金融发展较慢。而近年来,农村金融的发展却跟不上农业产业的发展,传统的农村金融已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筹集农业生产资金来源困难,银行或信用社贷款数额有限,限制条件较高。现阶段,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具体如下:

1.农村金融机构单一,营业网点较少,贷款额度小。农村传统的金融机构只有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逐渐发展,金融机构发现农村金融市场广阔的空间,建立自己的村镇银行,为农户提供贷款。但大部分村镇银行、信用社等贷给农户的资金额度较小,无法满足部分农户扩大生产的需求。同时,金融机构单一,营业点少,使得农村金融存在不公平现象,普惠金融在农村发展较慢。

2.缺乏与需求相适应的风险保障机制,缺少完善的信用评价系统。城市金融体系有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与风险保障机制,而农村金融发展较为缓慢,缺乏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和信用评价体系。农村居民日常金融活动较少,金融机构无法进行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使得农村传统金融机构贷款资格较高,部分农村居民因无法满足金融机构的要求而得不到相应的贷款。同时,因缺乏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金融机构也无法建立相应的风险保障机制,容易发生拖欠贷款甚至坏账的可能。

3.农村互联网发展缓慢,农村居民互联网意识落后。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城市居民生活更加便捷。但农村互联网发展较为缓慢,基础设施薄弱,宽带和电脑普及率较低,大部分农民缺乏互联网知识和互联网意识。同时,农村居民对互联网使用的范围较为狭窄,很少应用互联网进行生活缴费、购物、销售农产品等,而这些网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村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会使农民逐渐使用基础的金融服务,进而推动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

4.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欠缺,缺乏投资理财意识。金融对部分农村居民来说较为陌生,大部分农民只会将手中的闲钱存银行的定期,获得相应的利息,或者向银行贷款,其他情况下很少接触金融活动,因此很少甚至不了解金融知识。近年来,投资理财在城市普通居民中逐渐推广开来,大部分城市居民将手中多余的钱款进行投资理财。而农村居民缺乏投资理财的意识,余钱款放在银行存定期,没有主动进行投资理财的想法,导致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和投资理财了解较少,且不主动去了解。加之互联网在农村较低的普及率,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农村普及率较低。而金融知识和投资理财意识的欠缺,使得人们更加难以接受互联网金融,并产生一定的排斥反应。

二、 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金融的发展已经适应不了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切入点。引导互联网金融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的普惠金融和民生金融,对破解辽宁省农村金融资金供给缺口大,融资成本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现阶段存辽宁省农村金融发展满足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满足不了农民逐渐增长的资金需求,可以推动互联网金融参与到农村金融的发展,以推动农村金融更好的发展,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根据现阶段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速农村互联网推广普及,提高农民金融理财意识。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缺乏金融和投资理财意识,不太相信投资理财会带来收益。近10年来,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成为我国又一新的主要消费群体。而农民手中的资金大部分存进银行,收取银行利息,失去了金融活动和投资理财带来的收入。互联网的低普及率使得农民更加不了解互联网金融,更不能进行互联网金融活动。因此,首先要推广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使用,同时进行投资理财相关宣传,对农民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培训,使其了解到投资理财给其带来的好处,进而推广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

2.继续加强传统金融机构的作用,逐渐推动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农村传统金融机构是农民理财的主要途径,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要继续发展其主力军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覆盖率,丰富金融机构针对农民的金融产品,向农民普及金融知识,满足农民因收入提高而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其次,要吸纳更多专业人才,建立更多面向农民的普惠金融项目,指导农民了解更多的金融信息和知识,吸引更多农民进行投资理财活动。同时,通过向农民提供金融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民提高收入,持续发展农村金融业务。

3.建立健全相关的信用评价体系,完善相关保障机制。金融机构因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和保障机制,无法向农民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因此,金融机构可以为需要金融服务的农民建立个人信用评价资料库,并在周围农村对有意向或愿意的农民建立个人信用评价资料库,建立健全相关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农民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向农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并培养农户进行相应的投资理财活动。同时,基于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农户农民的个人信息不泄露,保障农户获得投资理财的收益,保障金融机构不因坏账产生经济损失。

4.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建立适合农民使用的电子支付平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已经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建立起来,为农民生活缴费提供服务,但选择网点缴费的农民仍然不多,大部分农民会选择自己到相关部门进行缴费。较南方地区来说,辽宁省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服务范围仍然有限,没有帮助农民进行网络购买和营销。加之农村互联网普及程度不是很高,农民更加不了解农村电子商务。因此,农村的金融机构可以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对农民M行网络农产品营销的相关培训,教授农民如何进行网络农产品销售和购买相关产品。同时,结合电子商务平台,建立自己的,适合农民使用的电子支付平台,推广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和应用。

5.加强电子商务宣传,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政府相关部门应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的宣传工作,使农民更加了解电子商务在日常生活、农产品销售和消费方面带来的便捷和好处。同时,对农民进行电子商务的相关培训,使农民学会农产品网络营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因农村金融市场是片蓝海,会因为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而产生混乱,进而影响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推广和普及。因此,首先要将所有有关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相应的登记,只有进行登记和注册的机构才可以进行相应的金融服务。其次,建立相应的惩罚监管制度,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保证其运行的合理合法。

三、 总结

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已经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求,且目前传统农村金融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需要新鲜动力的注入。而互联网金融的产生给农村金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切入点,给农村金融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将逐渐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激活农村资金市场。

参考文献:

[1]周硕.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J].经济师,2009,(4):193-194.

[2]本报记者卓尚进. 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N]. 金融时报,2015-06-19006.

农业农村互联网范文4

1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1.1互联网应用范围不广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仍采用集市批发等传统的销售形式。销售者不仅难以获得基本的利润,甚至会造成农产品滞销及供销不均等情况。例如2015年山西吕梁红枣滞销和2016年春节期间城区大蒜价格高居不下、农村地区则大蒜滞销,这样的情况在农村的销售市场中屡见不鲜。随着时展,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更难以推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1.2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互联网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对专业人才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但目前绝大部分年轻人更倾向于前往经济发达的城市工作生活,而农村地区极度缺乏适合高素质人才就业的岗位,造成人才流向单一的局面。负责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人员,互联网思维不够系统与完善,在开展实际工作时不知如何利用互联网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此外,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参与到农村的生产与生活中,没有很好地掌握农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限制了互联网技术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1]。

1.3农产品种类复杂

种植业是农村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种植仍是以农户自家自留地为单位开展的,每个农户所种植的农作物类型不同,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的产业优势,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4互联网应用成本较高

对一些地势偏远的农村地区,网络架设的成本以及使用效果都难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为互联网推广造成了较大的阻力。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很多农民家中根本没有接通互联网的条件。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此所产生的恶性循环,进一步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管理效果[2]。

2对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优化

2.1政府加强对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引导

政府应强化对互联网技术的引导与普及,以此为基础,积极帮助农村的经济管理与发展。同时针对当前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也应加强融入互联网技术,强化互联网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此外,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吸引更多的互联网优秀人才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在经济层面,应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提供资金支持,必要时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管理与引导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技术发展。

2.2增强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宣传,引导农村居民改变消费方式

利用互联网技术管理农村地区的经济,一方面要依赖于资金、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农民自身的网络素养及上网水平。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农民群众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挥程度。为此需充分引导农民加深对互联网的理解,提升农民群众对互联网的使用意识。相关单位负责人应组织农民群众培训学习必要的互联网技术,普及与推广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农业发展中互联网技术的推动效果,激发农民对互联网技术的参与和使用热情。当农民群众掌握了互联网技术,并将其应用在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中时,必然会改变传统的农业模式及销售模式,获取更大的市场,赢得更多的利润。对市场而言,买家也能获取更多的优质资源,从而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减少了农产品的浪费[3]。

2.3推动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必要性,支持与鼓励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引导建立规范的电商产业园,并对电商产业园提出了“品牌推广、质量安全、物流集散、技术支持”等相关要求。2016年,我国各类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初具规模,产业园的数量占全部电商产业园数量的12%,进一步印证了农产品电商产业园的广阔发展空间[4-5]。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率不高,二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不均衡。为此政府需继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培养农民群众学习计算机技术。在物流发展方面,也应予以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各大物流品牌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此外,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建立专门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保障农村地区的电商发展[6]。

农业农村互联网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普惠金融;农村金融;P2B2C

[DOI]10.13939/ki.zgsc.2016.16.078

1 引 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正处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农业在中国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民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针对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非常欠缺;2015年3月5日,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地从国家层面上以互联网技术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短时间内,“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相亲”“互联网+农业”等新型概念喷涌而出。

作为金融业的重大支柱之一,保险行业在长期内面临着发展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较差和展业难度大等问题。2014年8月13日,国务院正式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新国十条”),标志着保险业发展新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农村的保险保障水平较低,农业保险和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着很大的空缺。

“互联网+农业”和农村方面的保险覆盖将是未来几十年中经济发展的大蓝海,在这两大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普惠金融将会渗入每一个家庭:农村家庭拥有农业保险,可以避免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巨额损失;农民有养老保险,将会减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逐步完成农村人口回流,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中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城市家庭通过“互联网+农业”所带来的福利,可以享受到营养健康的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最终在“互联网+农业”的逐步推进中,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互联网金融的福利,也就是普惠金融在国内的实现。

2 文献综述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农村金融、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等领域的研究涉略很多,但由于“互联网+”的概念提出时间不长,普惠金融也刚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比如叶明欢,杨亦民提出的“农村金融组织改善农民的金融信息服务”,马九杰提出的“缓解农村金融排斥,促进普惠金额在农村实现”的理论。

朱迎(2015)认为实现农村的普惠金融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基本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二是农户融资的可获得性;三是农村基础金融设施的齐全性。该研究表明,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农村金融需要足够的线下金融产品和丰富的金融信息,政府与金融机构等主体有必要为农村金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政策、技术支持。

罗婷婷(2014)认为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金融推进普惠金融的实现,要解决上述问题,金融机构有必要在农村设立专门的金融服务网点并为农民开发专门的APP移动终端,以适应移动互联网在当下农村广泛普及的现状。

马九杰(2010)认为要放宽对农村信贷、抵押的条件,同时要制定政策缓解金融对农村地区的地理排斥,鼓励草根性金融企业为农户服务;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他提出移动端互联网可以快速的将农村与城市的金融差距缩减,是实现农村普惠金融的最佳技术手段之一。

3 “互联网+农业”与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3.1 “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截至2014年年末中国的农业人口仍占全国总人数的46%。虽然农村人口多,但是由于农村的教育、医疗、环境和金融等方面发展较为落后,越来越少的农民在家种地,更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选择外出打工。相比之下,我国在城市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金融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而农村地区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严重背离社会主义公平发展的目标。因此,农村高素质人才严重匮乏,推进农村金融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阻力。

互联网金融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在商贸领域应用的产物,是当今人们热衷于网络消费的必然结果。虽然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无比的迅速。从外卖订制与配送、在线网络教育、网上医疗诊断到网上股票、期货和保险产品的购买,每一个环节都能保证基本不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比如支付阶段的支付宝、微信支付解决了在线支付风险的难题;现代化的物流体系解决了产品配送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国内现存有不少的“互联网+农业”公司,比如广州市的农副产品购买网站“第九街市”和位于成都市的“365卖菜网”等网站。这两个“互联网+农业”公司有着产品质量保证、市场定位准确和网络系统简明等优势,但是“第九街市”模式和“365”卖菜网的营销模式没有突出互联网金融的精神,只在线上进行农副产品交易,没有引入线下实体店的经营。不能够相辅相成,导致网站知名度低,在公司产品种类丰富程度上优势不大。物流模式也采用普通的快递方式,成本高的同时,时效性无法保证。

3.2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企业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从类型上看,这三个都是银行性质的金融企业,而证券企业、保险企业几乎在农村地区不设任何网点。

邓小平在1985年曾公开发言说:在中国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进而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就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情况来看,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了,城市地区居民富裕了,但是位于偏远地区的农村仍然维持着低收入和相对落后的状态。农村金融的落后离不开农民低水平的消费力和对金融业的不了解。

因此,不断缩小城市与农村的金融鸿沟,使城市带动农村,农村服务于城市。现今应当带动和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前进,使得中国最传统的产业迎来新的增长点。

4 农村金融推进金融普惠的方式及可行性

4.1 “互联网+农业”推进普惠金融的方式

4.1.1 “P2B2C”模式

P2B2C(Peasant to 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是基于当下普及的网络交易“O2O”模式以及“B2C”(Business-to-Customer)模式。与O2O和B2C相比,P2B2C更强调的是Peasant与Customer,即农户和消费者。这个模式是基于“B2C”和“O2O”的混合模式,即通过B2C的模式借助于互联网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同时混合O2O模式开展在线销售活动实现线下的产品交易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积极带动线下实体店的经营。

如前所述,“P2B2C”也是一种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可以说是相对于B2C模式的一种升级模式,它们同属于一种销售模式,只是针对的顾客群体不同而已。当然,在“P2B2C”模式中,物流方案的设计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此过程中,为了扩大销售业绩,降低物流成本,必须要汲取“一站式”购物的销售模式,商家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以最快速便捷的方式让城乡居民享受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生产生活福利,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P2B2C模式的实际运用价值。

4.1.2 农业保险与农民养老保险混合模式

先期给农民的农业保险、种植技术指导,农民养老保险的提供,再到农产品期货的培训与扶持投资。与保险公司保持长期而密切地合作,保险公司和农户签订相关合同,确保农户提供定质定量的农副产品,支付农户生活必要的资金费用,其余的部分用于为农民缴纳农业保险费和商业养老保险费;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利用精算原理与之协商签订保费合同,确保前期运营的现金流充足,从而为长远发展、保险保障农户风险和金融普惠打下坚实的基础。

4.2 “互联网+农业”推进普惠金融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农民群体受教育的程度逐年提高,各级的农业部门也做出了不少努力,如对农民进行包括种植经验、农药使用、种子选购和农业保险购买的培训。同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到农村工作,如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养殖创业等。这两个因素共同推进着农村的现代化和金融化,为“互联网+农业”的推进奠定了知识基础。

其次,城市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城市居民的高消费能力推动着安全健康、营养的农副产品的发展。在为城市居民供应农副产品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适当的提供“私人订制”的农副产品,也可以突出全国各地特产的流动。在P2P2F实行过程中,检疫环节非常重要,保证每一样农副产品可以追根溯源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的各社区内设置新鲜蔬菜的接收密码箱也是必要的,这一举措可以让早出晚归的上班族享受到新鲜的蔬菜水果。

最后,P2B2C模式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农产品期货进行农业生产方面的预测,进而准确的量化风险,把风险降至最低,把中介环节的利润抽离,从而在增加农民的收入的同时降低城市居民购买农副产品的价格,实现“三赢”,最终从根本上保证农民和消费者都能从中获利,实现普惠金融。

5 政策建议

5.1 创业扶持

国家对于农业金融和“互联网+农业”应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可以从上至农业和金融类的法律法规,下至农村大学生村官的选调进行政策优惠,早日打破农村金融和小农生产落后的状态;对于金融机构,国家可以放宽对其农村金融领域的要求,让现代化的金融技术与管理方法深入农村;对于农村信贷,政府可以设立农村金融推进普惠金融的专项基金,让农村金融发展初期有足够的现金流。

5.2 多领域融资

建议“互联网+农业”的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要注意多层次、宽领域的融资,既要有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领域的融资,也要有电商、物流、通信等领域的融资。多方面的融资可以有效的发动各行各业的资本进入农村金融的领域。另外,投资方的多元性也有利于公司的经营与管理,使产业交叉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5.3 试点与长期效益

选取具有特色的村镇进行试点,保证试点成功再进行推广。注重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能够减少中间环节的经济成本,也要确保农副产品的安全性。力保在长期内赢得消费者和农民的支持与拥护,实现“共赢”的局面,从而保持长期经营的可持续性。

5.4 风险控制

利用风险管理与精算的技术对“互联网+农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在财务上确保现金流的充足;在产品上确保农副产品的安全和健康;在物流上确保物流的安全性和时鲜性;在农民教育上要对农民进行定期的农业指导,从而让农村金融深入农民的心,让互联网成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刘文军.运用“互联网+”思维 促进黑龙江现代农业快速发展[J].北方经贸,2015(6):47-48.

[2]刘玉忠.“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7):69-72.

农业农村互联网范文6

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由18家涉农网站共同发起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农博网等48家涉农互联网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基础电信运营商通过开展村通工程把电信和互联网服务送到农村偏远地区,参与和支持该委员会的成立。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表示,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中国互联网协会促进互联网在农村更广泛普及和应用的重要举措。

中国互联网协会表示,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成立后将积极倡导网络文明,维护农民的网络权益,反映涉农企业、媒体和农村农民对网络的合理要求,表达农业网站团结互助并加强自律的意愿和行动,发挥沟通农业网站与政府主管部门和涉农企业及广大农民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将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场共赢的服务“三农”模式,通过互联网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推广带进农村,也使网络走进更多农民的生活,推动信息化普及,缩小数字鸿沟,让更多的人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益处。

附:中国互联网协会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首批成员单位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网址

网站性质1

北京农博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农博网)私营企业6

河南省民权县金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特色农业信息网)私营企业31

中国村村通网事业单位32

鹤壁市农业局(绿洲农网)事业单位33

江西省农业厅(江西农业信息网)政府部门34

黑龙江中现信息有限公司

(中现农业经济网)私营单位35

温州市农村经济信息中心

(温州农网)政府部门36

新疆兴农网信息中心(新疆兴农网) 事业单位37

福建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福建星火计划网)事业单位38

大庆市农业信息中心(北国农网)事业单位40

武汉农业信息中心(武汉农业信息网)事业单位41

河北中美科技有限公司(农村网)私营企业42

中盛粮油集团公司(中盛粮油网)私营企业44

武汉三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花生网)事业单位46

广西北海南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农业农村互联网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互联网逐渐深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金融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这就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有了新的发展机会,相关机构和部门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牢牢把握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

1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 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且将“互联网+”作为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机遇,将其放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出了“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经济条件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利用互联网金融这一背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服务广大农民群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金融行业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

1.2 挑战

虽然近年来互联网在金融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实现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农民对于互联网金融还缺乏正确的认知。农村地区互联网等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民对于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金融服务的认知度不高,这就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障碍。导致农产品在新时期缺乏适合的销售渠道,农民不能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来拓宽营销渠道,农村的整体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提升。第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存在困难。现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设计的产品创新性不足,只注重技术的创新,缺乏与农业生产实际、农民实际需求的联系,对线上和线下客户群体的挖掘不够,严重影响了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创新策略

2.1 加快经营模式创新,积极推广“线上”金融服务

针对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模式落后,对互联网认知不到位的现状,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宣传力度,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大力推广线上金融服务。实际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部分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开展“触网”,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开始加大力度开发农村市场,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创新,提升竞争优势,是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明确把握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先进经验,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工具,加大力度整合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产业实际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再造,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升其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进而实现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2.2 优化技术,整合资源,创造基层金融服务平台

要想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相关部门和机构有必要优化技术结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创造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根据需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信息资源整合,并搭建全方位服务的上下游信息交易平台,从而提高组织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从根本上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农村产品的推广和营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客户为中心形成功能全面的金融服务平台,对产品和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进而形成品类齐全、井然有序、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农村合作金融平台。

2.3 推进营销渠道创新,拓宽金融服务通道

互联网金融环境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营销渠道拓宽提供了途径。推进营销渠道创新,拓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通道,对于提高金融产品营销和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的同时,还有助于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中介功能,向目标客户群推介金融产品,积极拓展网上银行功能,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加强与基层用户的交流联系,从而拓宽其金融服务范围。其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充分结合现代人群的特点,利用智能手机等媒介的功能进行营销创新,比如可以通过开发金融APP内置入手机供人们了解使用,主动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而达到宣传推广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通过与淘宝、京东、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电商平台、支付平台的合作,来拓宽金融服务渠道,进而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

3 总结

综上,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充分结合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优势,加快自身经营模式的创新,积极推广“线上”金融服务;对互联网技术和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大力度创造基层金融服务平台;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推进营销渠道创新,拓宽金融服务通道,进而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更好地发展,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叶万全.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5,29:84-86.

农业农村互联网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乡村经济;乡村振兴战略

要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经济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外部资金资源导入乡村地区,促使乡村地区有能力推动经济产业发展,随后再偿债,这与金融业务的基本流程非常契合,因此金融服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渠道。但传统金融服务并不能满足现代乡村产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一方面传统金融服务能予以乡村地区的资金并不多,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服务需要人来回奔波,业务办理流程耗时耗力,这些现象使得早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遭遇较大阻碍。而这些问题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下迎刃而解,金融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农民联系,实现业务办理,依靠互联网信息对用户信息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能予以大量资金,因此现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紧贴互联网金融服务。

一、互联网金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一)互联网金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为乡村经济产业提供经济资源,使其有能力发展创新,最终在乡村地区构建完整、有特色的产业环境,这样乡村的经济产出能力就会大幅提高,这也是该战略的最终目的。因此,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前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为产业经济提供充足的经济资源,这一问题单纯依靠地方政府的经济扶持是难以解决的,必须找到稳定的、强力的经济来源,互联网金融无疑可以充当这一角色,即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在乡村地区推广金融APP,使农民通过APP办理金融业务,而农民获得资金之后就能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逐渐形成产业,这个过程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说明互联网金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1]。

(二)乡村振兴战略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助力

从互联网金融行业角度看,该行业内各企业的活动都是为了谋求个体发展,间接推动行业发展,因此企业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发展,这需要企业大量开发外部资源,包括用户资源与市场资源,但在该行业的长期发展下,城市环境的用户资源及市场资源已经接近饱和,开发空间相对狭窄,因此金融企业要转变思路,开拓新用户,开创新市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开拓到乡村地区,这些地区以往很少与金融接触,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言乡村地区就是新市场,农民就是新用户,企业一方面可以开发农民资源,增长新用户,另一方面也能在乡村地区开创服务站点或成立新企业,实现市场开拓。可见,乡村振兴战略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助力,有利于企业乃至行业发展。另外,乡村地区人数众多,且具有大量内生需求,乡村地区的潜在价值庞大,这同样说明互联网金融有必要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服务。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一)破除困境,构建健全体系

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下,乡村振兴战略得到强有力的支撑。为了降低风险,地方政府、金融企业等组织在实施之前必须认真分析战略实施中的风险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要先解决问题,构建健全的战略实施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效用,推动战略顺利实施。互联网金融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困境与破除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1.法律保障力度低。互联网金融本身是新时代下的产物,我国以往设立的有关金融安全保障的法律体系并未涉及互联网金融,且现代相关法律体系还没有来得及作出调整。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在2019年出台了《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金融服务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意见》中并没有互联网金融专项政策与法律规章,基本上是针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因此,在当前法律体系下,互联网金融中的一些风险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分割了互联网金融与乡村地区的关系,很多农民在接触互联网金融服务之后,担心金融企业设定的偿债额过高,导致自身无力偿还,现有法律对金融业务的每期偿还额都有限制,只是这些法律规定未能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使得农民不愿意办理互联网金融业务[2]。要解决这一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就要加强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建设,为农民或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借助地方政策,正确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服务,密切互联网金融与乡村地区的关系,最终破除困境。在法律体系建设中,可以参考现有法律的偿还额限制条款,针对互联网金融同样设立偿还额限制条款,打消农民的顾虑;在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应当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优待农民,尽可能降低偿还额,使得互联网金融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密切互联网金融与乡村地区的关系,借助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农民征信缺失、风险防控体系缺陷。互联网金融业务存在的风险都有双向性,即同时针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与用户,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避免自身承受风险,必须通过征信信息来审核每一笔业务的风险概率,同时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保障审核结果合理、准确、真实。但在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向乡村地区开展的业务活动中,许多农民没有征信信息,使得风险防控体系出现缺陷,这是因为以往乡村地区的发展与互联网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在互联网中并没有太多农民的征信记录,在征信记录一片空白的条件下,金融企业的风险防控体系将无法运作,不能判断来自农民的业务风险,这使得许多企业出于自身风险防控目的,不会接受农民的业务申请,说明互联网金融未能给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服务。面对这一问题,建议互联网金融对没有明确征信记录的农民先实行小额贷款业务,同时获取农民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住址等,就近设立工作站或委派区域专员负责催收债款的工作,若农民能准时偿还每一期债款,则下一次业务办理中企业就可以得到农民的征信记录,适当上调贷款额度,待农民征信记录完善,即可使用现有风险防控体系来进行风险管理,贷款额度可以恢复正常,甚至进一步提高。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入股的方式参与乡村人员的创业,这种方式使企业成为乡村产业的股东,可以对产业进行大量注资,这也是破除该困境的方法之一。

(二)了解农民需求,优化服务质量

互联网金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服务质量不仅仅体现在贷款额度、业务办理方式等方面,还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存在缺陷,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难以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帮助,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技术设施并不符合农民的需求,农民不知如何操作,用不上互联网金融。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上,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了解农民需求,着手对自身服务质量进行优化。1.了解农民需求。现代乡村地区普遍存在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此类农民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很容易将互联网金融视作“用不上”的事物。同时,虽然互联网在国内普及率很高,但部分乡村地区依旧存在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稀少、落后的现象,这无疑对互联网金融服务造成了阻碍。这些现象恰恰说明了农民的需求,即农民希望互联网金融被接受,且地区范围内应有良好的网络环境。2.优化服务质量。着眼于农民需求,互联网金融企业要优化自身服务质量。(1)为了能让农民接受互联网金融概念,企业应当委派专人前往乡村地区进行用户开发,过程中要简洁明了地传递互联网金融概念,不要用太过专业的话语进行介绍,类似于金融产品、偿还周期等专业名词不建议使用,话语表达要确保农民听得懂。同时,企业应当根据农民特征专门开发一款可办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APP软件,最好能做到一键办理,避免农民因操作过于复杂而不接受互联网金融的现象发生。(2)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与地方政府协作,出资进行乡村地区网络环境优化和建设工作,有必要引入4G网络等先进通网方式或设立网络服务站点,给农民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知识宣传,培育农民互联网金融素养

我国多数农民的互联网金融素养处于低水平,大多都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金融,相关认知比较浅显,这些也会阻碍互联网金融服务作用的发挥,阻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是当前必须破除的一大困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农民对互联网金融认知不深,对互联网、金融等概念认知不足,不知道互联网金融对自身能起到什么作用,因此内心始终充满疑虑;其二,农民普遍缺乏理财意识,多数农民抱有小农思想,多存钱、少花钱是他们的经济管理思路,因此当农民发现互联网金融需要自己将存好的钱交给企业时,会认为这是一种“花钱”的行为,且涉及金额比较大(至少对农民而言是较大金额),这时他们就会拒绝金融业务办理建议,这种现象在现代依旧普遍,多数农民都没有理财意识;其三,农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有误,不少农民认为“金融就是骗钱的”,某些农民曾经办理过金融业务,做过一些投资,但因自身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投资失败,这时农民就会认为金融的风险太大,而自身亏损的钱全部变成了企业的利益,这种事例在现代乡村地区发生过多起,引起农民的普遍关注,许多农民对金融产生了错误认知。针对这一现象,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加强金融知识宣传,着手培育农民的互联网金融素养,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1)与地方政府协作进行宣传,借助地方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吸引农民关注,暂时抑制农民错误的想法,为宣传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供基础保障。(2)在宣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单纯采用拉横幅、发宣传册的手段是无法有效传输正确概念和思想的,建议互联网金融企业以活动或行业会议的形式进行宣传,宣传过程中可以应用一些典型案例。例如,将抱有小农思想的农民与抱有互联网金融思想的农民进行对比,先根据前者历年经济数据直观展示小农思想并不会让农民变得更富裕,反而大概率会越来越穷,再根据后者历年经济数据展示互联网金融思想下农民通过投资、理财,成功在3年内让自身资产上涨了50%,这样就能冲击农民的旧思想与理念,顺利扭转农民的认知,使得农民愿意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作用,这时即可告诉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业务去开创产业,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3)面对对互联网金融认知有误的农民,企业单纯凭借一面之词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认知,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对此类农民进行素养培育,借助其身边接受了互联网金融的农民案例,动摇其原本认知,逐渐让此类农民接受互联网金融,愿意借助金融业务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同时,企业除了予以资金上的帮助以外,还应当帮助此类农民去经营投资产品或创立企业,最终即可扭转认知,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帮助。

三、结语

综上,本文对互联网金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证实两者关系紧密,前者能推动后者实施,后者能给前者带来更大的收益。为了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中还分析了战略实施困境与破除方法,两者整合后即为战略实施路径,能起到密切互联网金融与乡村地区关系、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效用,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于玲燕.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J].农业经济,2018(6):109-111.

农业农村互联网范文9

【关键词】“互联网+”;农村金融;信息化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基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互联网+”的兴起将极大地促进农村金融业与信息化的融合,有效地对农业发展进行引导和预测,对构建农村金融体系信息化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尽管早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已经提出并且开始实施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农村金融机构中的资金大量向外流,本地的金融贫血,而过剩地丰富了其他部门的资金;不能满足农村大量个体农户以及农业企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导致农村信贷真空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空心;农村的金融服务较为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良性市场竞争,导致农村的金融体系十分脆弱,功能不健全。

二、“互联网+”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影响

虽然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不甚理想,和城镇地区金融服务发展具有差距,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信息化服务将极大丰富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信息需要。从现实情况来看,“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减少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

市场中,大型企业常常有着较高的信息质量审核系统,并且信息的可信度也比较高,因此对于信息和风险的掌握比较容易。然而对于小型或者微型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并不健全,各方面都存在欠缺,对信息的核实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并且准确性还不是很高,这种现象在金融体系中称为信息不对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资金流入与运转都通过网络进行记录,信息记录一旦生成便无法更改,可以有效地降低金融双方交易中的成本,使得金融企业变得更加透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使得金融资金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匹配,降低了运营的成本,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风险。

(二)良好地促进农村金融与农业的互动

新农村的建设不仅在于农村的建设,还有关乎农民之本的农业建设。通过“互联网+”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将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进行融合。相关的部门根据获得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好地管理以及为大众服务。通过建设农村金融体系数据,可以有效地将政府与市场进行结合,政府可以通过定向的委托以及招标采购等向农村企业或者个人外包某些公益信息服务,进一步为农村、乡镇的专门协会以及涉及农业的企业等提供便利,从而降低农村企业的成本,增加农业企业以及个体农户的积极性,更快更有效地将农村现代化与信息化结合,从而实现新农村的建设。

三、农村金融体系与“互联网+”的结合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村金融体系“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的平台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设计出一些金融类产品使其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互联网+”的应用实现了金融体系对于资金的合理安排。另外,“互联网+”也应用于一些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效率,实现资金的对接,有效地与社会进行互动,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价值。除此之外,“互联网+”应用于农村金融管理系统中,极大地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管理效率,实现了全国一体的动态化管理,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好地建设新时代的农村。

(一)农业生产中的数据应用

农业生产数据化实现了全国乃至国际农业数据的信息化与一体化,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信息。不仅如此,“互联网+”还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它在农田当中的监测系统、地理信息、专家系统以及农具智能化的应用,使得农业的信息获取更加精准及时,为农业建立了一个更为完善的管理系统与服务平台,通过数据能够及时掌握农业的发展的状况,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农业的发展进行治理与改善。

(二)气象信息中的数据应用

由于农业的发展与气候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关注气象是保证农业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互联网+”应用在气象信息中,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天气的变化,及时地获取天气状况、空气质量等信息,而且还能有效地对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土质、水资源以及动植物进行预测。对搜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对其中的关联性进行探究,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三)农产品交易中的数据应用

农产品的交易经过“互联网+”进行标价出售或者终端消费,以此在满足消费者的前提下保证了农村金融的有效互动,数据化的实现高效地掌控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以及去向,使农产品的需求以及价格浮动的具体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实现了农业生产链和供应链的良性对接。通过对农产品生产、销售以及监督等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消费者对农产品信息的迅速获取,保证了产品的流通与农业的生产,为农村金融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