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公路交通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26 09:37:07

公路交通管理

公路交通管理范文1

关键词:公路交通;行政管理;信息化

一、交通行政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县乡道路及交通运输呈现出超常规发展态势,县级道路交通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但目前多数县级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仍沿袭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不能适应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要求,导致交通资源浪费,行政管理成本增加,影响交通行政管理效率。此外,在县级交通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上也存在问题和不足,不能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城乡之间人、财、物流动的加速,带动了县级城市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小城镇机动车辆拥有量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县级交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机构重叠,编制臃肿, 受传统行政管理体系形成的部门分割和条条制约的影响,县级道路交通行政管理、行业管理、治安管理及相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职权交叉、管理混乱、手续繁杂、扯皮严重等情况比较严重;二是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现行的交通管理体制一直是双重管理、二元结构,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城市交通运输,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道路运输。交通、公安两家共管,其结果必然是职能交叉,机构重叠,重复执法、重复装备、重复收费,既增加了政府行政支出和使道路管理成本不断增长,也使两家的矛盾日趋尖锐并时有冲突;三是政企不分,削弱了政府行政管理职能,政府部门直接管理企业,束缚了企业主动深化企业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开拓市场的手脚。凡事依赖政府,政府部门要么用政策向其倾斜,要么帮其申请补助,本应公平的市场被政府打破;四是政出多门,政令不一。现行体制严重制约了道路交通运输和生产力的发展,政策法规难以统一,交通立法,执法困难。如县级交通部门设立的规章,涉及县级城管部门的,县级城管委不同意;县级城管委建立的涉及交通管理的规章,县级交通部门不同意,要么造成规章的交叉,要么造成规章的空档,加大了行政立法执法的难度。

二、主要原因

一是对发展区县交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县乡道路虽然等级很低,路况质量很差,但多年来承担着大量的城乡运输任务,但县乡交通的发展主要靠政策,长期以来,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干线公路、轻县乡道路”的倾向,忽视了县及乡一级道路的交通安全工作,应对措施没有跟上,缺乏对策性研究;二是管理及教育模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城乡差距逐年缩小,交通工具种类增多,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驾驶员已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但众多县乡道路沿线的交通参与者交通法规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低下,违章现象严重;三是警力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由于历史因素的制约,多年来,县乡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十分薄弱,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很不健全;四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和复杂的队伍构成。长期以来,在城市管理中,无论是市与县两级政府之间,还是县级部门与部门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条块分割、管理多头、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等问题;五是城市布局与交通安全设施明显滞后。近年来,县乡道路建设突飞猛进,不仅线路延长、路面拓宽,而且质量明显提高,某些路段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家三级公路的标准。但由于县乡道路基本属平面混合道路,两侧村庄、学校、企业较多,道路基础设施长期以来得不到养护,交通标志标线等安全设施严重匮乏,安全隐患十分突出。

三、县级交通行政管理创新的思路及举措

(一)转变职能探索新体制。

一是建立综合协调的县级交通管理体制。城乡交通问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协调性大,为了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缚,使国家和城市在交通方面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交通政策一体化,设置更高一级的交通一体化管理机构已成为当务之急。交通管理体制由分散走向集中,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县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权限职责内,努力构建一套综合协调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减少管理上的盲点和低效率,做好政策上的保障。

二是建立市场化的县级交通管理机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市场角度看,主要是要管好县级交通建设、养护和运输市场。在道路建设市场,要认真贯彻执行《招投标法》,把住道路建设市场准入关。全面推行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 管理制。在道路养护市场,落实多元化道路养护市场主体的培育,逐步按照适应市场化和符合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组建若干养护公司,实行养护招标。

(二)认真总结县级交通管理经验,探索新方法。

交通设施容量增长速度永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单靠交通设施容量的增长来解决城市交通已经被证明根本行不通。为切实解决当前日益复杂的县级交通问题,县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突破以往过多关注道路建设的传统观念,认真总结县级交通行政管理的经验,引入更加全面的、系统的交通观念、现代控制论等研究技术,长期有效地展开相关的基础研究,全面把握这一系统中的道路设施、客运系统、货运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法规、机制设置等一系列要素,及时为科学的交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把县乡有限的人力、财力、土地资源投入到最有利于解决交通问题的方面去,实现交通容量的快速、高效扩张。

一是构建县级交通安全保障网络体系。县级道路交通管理不能只靠交巡警单兵作战,要争取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效法治安联防体制,成立县(市)、乡(镇)、村三级管理领导机构,建立政府领导、交巡警为主力、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综合管理机制。

二是重视县级交通管理设施建设。完善的道路标志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措施;停车场所的科学设置,是保证未来交通秩序处于良好状态的必要条件。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还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对县级及农村公路重要路口路段的自动监控,但各地交通管理部门除自筹资金外,应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适当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加快县级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步伐。

三是做好县级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布局和使用效率是提高交通供给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能够在不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压力的前提下,最充分地利用现有交通资源,实现在同等投入下的最大产出。可以说,搞好县级交通网络布局,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是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途径。提高县级交通基础设施利用率,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手段。而对县级交通管理的讨论不能孤立进行,必须与县级交通政策和交通科技进步紧密联系,因此,实现县级交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应深入研究交通实际问题,研究交通科学化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研制和开发有利于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化的专家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输效率。

四是加快县级交通管理的科技应用。县级交通管理在科技应用上的当务之急,是尽力采用快捷、方便的通信手段和信息技术。为满足道路交通管理快速反应、灵活机动、移动性大的特点,必须大力发展集群通信,满足勤务管理、逃逸追截、执行警卫、处理事故现场和突

发事件等方面快捷、方便、灵活的要求;将天气情况、路口放行情况、道路交通信息出去,由交通参与者通过调频收音机或专用收信机收听,实现交通诱导,提高通行效率。

(三)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交通管理思路。

可持续发展的县级交通行政管理目标给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这种思路与传统的以满足运输需求为唯一目标的思路不同,其核心在于不仅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县级交通需求,而且要考虑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的资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社会公平性,从而促进县级交通系统效率的提高及其与整体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提高县级交通行政管理服务质量。

一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涉外性、政策性和导向性很强的工作。县级交通行政执法部门掌握一定的行政执法权力。这就要求县级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县级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思想道德、技术业务、作风纪律等方面素质,是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是健全透明管理机制。县级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其最终的效率取决于不断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应有责权明确的领导责任制度,有实事求是的活动规划和工作标准体系,有切实可行的活动措施、严谨周密的监督保证制度、有生机活力的激励制约机制,有必要的物质保证。

三是健全领导干部体制。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表率作用,对于加强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领导干部既是加强队伍建设的组织者,又是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公仆意识,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廉洁自律,率先垂范,善于团结,联系群众,勇于进取,真抓实干,做端正行业风气的模范。各级领导机关要以思想、作风、效率、纪律为重点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认真落实加强机关建设的各项措施,带头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和行风,更好地为交通经济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五)加强县级公路交通行政管理信息化。

1.建立制度,完善信息化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发挥基层大队信息化工作作用,建立相应的信息传报制度、信息审核制度、信息保密制度、应急事件处理制度、指挥调度工作制度,事故、违法、路况数据分析制度,违法抓拍制度、“黑车”监控报警制度、信息台帐管理制度等工作规定,明确信息化工作岗位、人员、工作机制、职责、程序、要求与目标,使之成为日常工作的指南。同时要认真开展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将整理、研判后的数据提供至决策层和基层部门,确保反应及时、措施到位。

2.强化教育,使民警素质适应信息化工作要求。要积极抓好对广大民警的教育工作,增强民警的信息化工作意识,促使民警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信息化也是生产力”的思想。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定期组织民警开展对信息化工作等业务技能的教育、训练活动,促使民警全面掌握做好信息工作的各项技能。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考核机制,加大信息化工作考核力度,严格实施奖惩制度,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推进交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代化进程。

3.搭建平台,使信息研判得到有效应用。要充分依靠上级部门的信息指挥中心,强化协作、密切配合,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加大对基础警队的建设力度,以“参谋领导决策、服务基层实战”为目标,搭建集信息获取、梳理、输入、分类、积累、研判、应用和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平台,构建路面视频监管、路段智能卡口、交通信号灯调控、电子警察监控、交通流量分析、事故数据分析、违法处理数据分析等分析系统。同时通过局域网实现信息共享,方便民警的日常查询、检索和信息上传、下载、备份存档。将上述系统与交警队信息平台系统相整合,实现“单点登陆、全网浏览”。特别是要将被盗车辆、违法犯罪人员数据库与目前使用的违法处理系统和事故处理系统进行无缝衔接,便于民警在处理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时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车辆、人员。在完善软件设施的同时,将硬件建设同步推进,配备电脑等所需的各类装备,并确保一定数量和素质的专职信息人员,使信息平台真正发挥作用。

4.科技强警,使信息应用得到有力保障。要积极争取上级单位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与配合,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对交通管理科技强警建设工作的重视力度,将政策向基层交警部门倾斜,确保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指导思想,强化交警部门与当地公安机关的协作,将所有的监控和有关信息系统进行有机整合,达到“不同平台、共同使用”的目的。要不断强化职能作用与本职意识,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对所属辖区内的路段、路口,特别是事故多发、易发、交通流量大、秩序复杂的地方要做好科技装备的建设工作,从提高管控力度和投入效益的角度出发,安装、完善电子警察、视频监控、智能卡口、流量测试、超速监控等硬件设施,强化车辆和道路的管控力度,提高违法查处与事故查缉效能。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民警的单兵装备,配齐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对讲机等装备,以提高信息查询的速度与效率。

总之,在加强道路交通的科学管理中,如若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必须运用现代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管理效益,才能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林达铭《信息化是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J] 交通世界 2004(7);

公路交通管理范文2

关键词:高速公路运营管理 低碳交通 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202-01

随着我国经济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改变了很多,私家车越来越多,同时我国高速公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私家车等的大量增加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增加了,与此同时,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的工作量也加大了。为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号召,低碳交通逐渐被应用在高速公路管理中。为了提高高速公路低碳交通管理水平,实现节能减排,评价高速公路低碳交通管理工作非常有必要。

1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的概述

1.1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说明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高速公路建设情况说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是在高速公路使用过程中,为了更有效率地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对高速公路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从而实现服务社会的目的。我国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包括两部分:一是高速公路的行政管理体制;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而行政管理主要有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与行业管理。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活动主要有路政管理、交通安全管理、收费管理、养护管理、信息监控管理和服务管理这6个内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在投融资上由国家财政出资到高速公路集团公司吸引社会资金转变,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发生了强制性变迁,目前高速公路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由准公共产品逐步变为完全公共产品,近年来,国家还同意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免费开放高速公路。

1.2 低碳交通

随着人们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视,低碳经济诞生了。低碳经济是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动经济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机动车辆大大增加,车辆尾气排放增多,污染了空气。因此,低碳交通被提出来。低碳交通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地完成建设,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低碳交通是新的发展理念而不是新的交通方式,用“低碳化”的理念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与优化,逐步减少石化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交通运输能源效率,从而实现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3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

综合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低碳交通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就是基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速公路运输需求,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石化能源消耗,对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的人流、物流进行管理,提供更安全、更公平、更舒适和更便捷的服务。高速公路的最基本功能是提高交通运输功能,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的速度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是高速公路低碳交通的发展重点。低碳交通这个理念也适用在高速公路上,并且在满足高速公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4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主要评价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是否有利于高速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评价包括运营安全评价和运营绩效评价两个部分。运营安全评价是评价运营管理所提供的服务,运营绩效评价是评价运营管理部门运营的效益。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是监督评价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部门所提供的服务,从而保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服务质量,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加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

2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的评价

2.1 构建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进行低碳交通评价时需要综合评价,遵循全面分析综合构建的原则、指标容易量化的原则及指标简单有效的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系统分析、考虑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活动与车辆碳排放之间的联系,选取并制定合适的评价指标评价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容易量化的指标方便评价工作的开展,体现评价真实。由于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过程比较长,需要长期监控,所以在选取指标时尽量简单。简单有效的指标能够缩减评价所用的时间和成本,便于评价活动的开展。

2.2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高速公路基本功能的实现基础上遵循指标设计原则,建立围绕道路基础设施、道路服务水平、收费站服务水平、养护计划组织水平、运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在内的6个方面的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道路基础设施状况的评价主要从道路路面状况、路基状况和沿线设施状况这3个方面入手,道路基础设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运输的速度与安全,是评价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指标。道路服务水映高速公路道路拥挤情况,从交通流速度和交通流密度进行评价。高速公路一旦建成,被投入使用后,随着使用时间越长,公路的使用性能就越差,这就需要对公路进行有周期的有质量的养护维修。根据作业区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安全措施执行状况以及作业区段车辆的拥挤度来评价养护施工组织水平。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交通运输人员及司机等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很可能会发生交通堵塞,严重的话会发生连续多起交通事故。所以,把亿车公里事故率和交通恢复时间用来评价交通安全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广泛,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高速公路管理效率。信息化管理水平用交通信息状况、信息采集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来评价。

2.3 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方法

根据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体系选定的评价指标确定了评价方法,即层次模糊评价法。运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水平进行评价,从而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完善管理工作。

3 结语

综上所述,遵循指标体系的原则,根据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6个方面活动选取评价指标,用层次模糊评价法来评价道路基础设施、道路服务水平、收费站服务水平、养护计划组织水平、运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这个6个部分,发现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不足,从而减少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上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交通。

参考文献

[1] 张波.高速公路低碳交通运营管理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2.

公路交通管理范文3

【关键词】 公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也在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因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而造成的伤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相应的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不容小觑。加强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改善公路交通管理环境,建立更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不仅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有利保障,更是对公众安全负责任的表现。

1 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公路交通参与者、机动车辆、交通环境因素。

1.1 公路交通参与者的因素

公路交通的参与者即指人,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公路交通的参与者,也能够成为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首要因素,特别是机动车辆的驾驶员,更是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驾驶人员的年龄情况、驾驶经验、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等因素都与公路交通安全密切相关。当前我国已经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很大比例的事故的起因就是因为机动车驾驶人员的违章操作、非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的违法行为,此外,由于低驾龄驾驶人员的经验不足和盲目自信等原因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使得低驾龄人员成为造成交通事故的组要主体。

1.2 机动车辆的因素

如前所述,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因素,而机动车驾驶员更是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探索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时,不可避免地必须关注机动车辆这一因素。根据的相关机构的数据统计,机动车辆在低速(80km/h)时,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最高,可见在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对于机动车速的管理规定是具有实践意义的。此外,机动车的性能、型号也是影响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例如,大货车、小客车常常因为超载、人货混装行驶在路况较差的路段而发生交通事故,使大货车、小客车成为公路交通中较为危险的车型。

1.3 交通环境因素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主要分布在二、三级公路、农村道路等路段,在这些路段,群死群伤的特大公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在这些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中,公路交通因素包括公路路面、宽度、车道数量、公路设施、坡度、线性等,交通环境因素包括事故的发生时间、天气情况、机动车和非机动的分隔情况。总结我国以往发生的交通事故,不难发现这些交通事故的成因主要是路况不良,加上驾驶人员处理不当而造成事故的发生。

2 国内外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情况的对比

当前,公路交通事故死亡已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预测,到2020年,世界范围内公路交通事故将成为第六大主要死亡原因,而在1990年,公路交通事故还只排在第九位。公路交通安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各国对于交通安全管理都引起了一定的重视,了解国外对于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情况,对比国内关于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 国外关于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情况

总结国外关于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下文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设有健全的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机构。在欧洲大陆,不管是欧盟的各成员国家,或者是其他国家地区都设有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机构。例如联邦德国道路研究中心(BAST)、瑞典公路交通研究生(VTI)以及欧洲交通安全委员会(ETSC)等。这些机构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公路及公路交通安全的研究,由于公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多部门、多学科,这些研究机构通常都是综合性研究机构,从公路的设计、规划到工程的建设、维修,从公路交通管理到交通政策的制定等方方面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第二,拥有完备的公路交通数据库。公路交通数据资料是建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同时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公路交通安全、制定相关交通政策的依据。欧洲的许多国家都建有数据资料库,并且能够向全社会公开,例如德国的国际交通和交通事故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搜集了众多国家关于公路交通相关方面的相关数据资料,并且通过研究中心网站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

第三,享有充足的经费保障。研究经费是公路交通安全研究的重要保障。欧洲各个国家的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拨款和研究项目的收入组成。在欧洲,九成以上交通管理成本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由公路交通事故造成,因此各国对于公路交通安全的研究非常重视,在公路交通安全的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经费。充足的经费使欧洲国家在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公路交通安全得到较大改善。

第四,富有实效的研究方法。欧洲各国在公路交通安全的研究方法上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用系统研究方法对涉及公路交通安全的各环节进行全面的研究,涉及包括交通工程、社会、数学、经济、心理、规划等多个学科,同时涉及多个管理部门的参与;二是注重对风险要素的研究及控制;三是对公路交通安全措施进行正确的评价分析。

2.2 我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

相比于欧洲各国在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国在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体系仍不成熟,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需要得到相应的支持和改善。

第一,未建立专业数据库,缺少相关的数据资料。目前我国关于公路交通安全以及相关的数据资料不足。主要的数据来源是国家规定的相关数据指标以及由交警部门提供的事故报告。然而仅仅依靠这些资料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获得。因此,应建立国家和省级公路交通数据库,数据库所搜集的数据资料不仅包括国家相应指标,还应包括保险公司、公路、运输、医院等部门的相关资料和相关专项调查得到的资料,并且应当建立网站,面向社会公众公开数据资料,资源共享。

第二,缺少研究经费。目前我国用于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的经费严重不足,各个研究机构的研究经费仅能支持日常部门开支,导致许多急待解决的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无法立项,因此限制了许多研究工作的开展。做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仅仅依靠各级政府还是不够的,需要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研究机构积极寻找与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的合作,获得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在资金上的援助。

第三,还未建立系统的安全评价体系。当前我国对于公路交通安全的监测和评价尚未形成系统的安全评价体系,因为对于公路交通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公路交通安全措施在定量研究方面的工作也无法做到位。在建立安全评价体系,评价公路交通安全措施时,需要思考怎样的措施可减少公路交通事故以及在事故中的人员伤亡程度;不同安全措施会影响怎样的事故及受伤类型;这些安全措施对于社会及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怎样能更有利于主动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公路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同时它又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关注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对于保障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对于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加强公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和探索,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付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浅议[J].大庆社会科学.2012,(1)

公路交通管理范文4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力争用2—3年的时间,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农村实际和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明确管理养护职责

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原则上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一)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会同市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编制下达本市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和工程补助资金计划,审查批复县级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汇总后报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备案,监督检查辖区内农村公路计划执行情况、养护资金使用情况和养护质量。市农村公路局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行业指导工作,组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质量的检查考核。

(二)县级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三)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制定本地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会同县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和养护质量,负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县(市)农村公路管理局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拟定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两区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由市农村公路管理局与两区人民政府根据本方案的精神协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四)乡镇人民政府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由县级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确定。乡镇要积极组织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三、积极筹措养护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分为日常养护资金和养护工程资金。日常养护资金主要用于路面保洁,路肩、边坡培修,沿线设施维护,绿化修剪,涵洞疏通等工作。养护工程资金主要用于水泥(沥青)路面病害处治、路面改善及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等工作。

(一)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渠道。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预算内资金、汽车养路费专项补助和小机(含拖拉机、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养路费等。

1.日常养护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筹集。日常养护资金来源于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征收的小机养路费、县财政预算安排、市级财政预算补助、社会捐助等。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征收的小机养路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扣除正收成本后应主要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各县(市、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标准。

2.养护工程资金主要来源于省交通主管部门补助。具体标准为县道每年7000元/公里、乡道每年3500元/公里、村道每年1000元/公里。各地要有计划地安排养护工程,逐步改善农村公路路况。

(二)加强养护资金使用管理。

1.日常养护资金中的财政预算资金及小机养路费由财政部门按计划拨付县级交通主管部门,专项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2.养护工程省补资金由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按养护工程进度拨付县级交通主管部门,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3.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必须专户存储,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并接受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

(一)在对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的基础上,逐步剥离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中的养护工程单位,将直接从事大中修等养护工程的人员和相关资产进行重组,成立公路养护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公路养护权。公路养护公司实行自负盈亏,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用工制度进行管理。

(二)农村公路的大中修等养护工程向社会开放,逐步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定养护作业单位,鼓励具备资质条件的公路养护公司跨地区参与公路养护工程竞争。逐步取消养护包干费,全面实行养护工程费制度,养护工程费由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养护定额和养护工程量核定,依照养护合同拨付,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对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作业的农村公路,可实行干线支线搭配,建设、改造和养护一体化招标,也可以采取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养护。

(三)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局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市)要结合实际,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适合本地情况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乡村道路的路政管理工作可以结合养护管理工作,采取委托管理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沿线村民保护公路的积极性,综合整治农村公路超载超限问题,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公路交通管理范文5

【关键词】公路交通;建养管运;协调发展

农村公路规模大、覆盖面广,约占公路网的70~80%,是公路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四化两型”的发展要求,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公路需向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随着我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现有建设水平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把握十二五战略机遇,推动我地公路建设建、管、养、运同步发展,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当前农村公路的特点

农村公路具有分布广,路网总规模大;路线短(特别是村道),项目多;交通量小、运量少,季节性明显;交通构成复杂,拖拉机、农用车等体积、载重相对较小的机动车流量大,基础资料缺乏;技术等级低、占地少、投资小,普遍的以三、四级公路为主。

2.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都在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但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还存在建设规划差、配套资金缺乏、质量管理力量弱、管养缺乏、安保设施不足,无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诸多问题,农村公路因交通量小,公路网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前期规划,致使路网结构不够合理,公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2.1公路配套建设资金匮乏

农村公路建设具有社会公益性,自身无法创造经济价值,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投入不足,致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少了一条主要来源渠道,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难以落实,资金的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发展。

2.2质量偏低、抗灾能力差

农村公路一般等级不高,普遍的以四级公路为主,建设标准低,建设规模小,资金投入少,利润偏低,施工队伍的专业技术弱、管理能力不强,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缺乏严格的施工监督管理,致使农村公路普遍路况差,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山区,道路坡度大、弯道多、曲线半径小、缺桥少涵,抗灾能力差,工程隐患多。

2.3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

农村公路相关养护标准和管理法规缺乏,养护资金缺乏保障,管养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养护队伍和设备,养护中存在“只建不管、管养不到位”的问题,同时由于点多面广,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还相对滞后。

2.4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匮乏,群众通安全意识薄弱

农村公路建设严重缺少配套的交通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还相当薄弱,农村公路路面宽度相对很窄,沿线许多群众经常在公路两侧或者路面上打场晒粮、堆放建筑材料,使车辆会车难、行车难,交通安全隐患大。

2.5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导致的对建设中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如挖填切口破坏自然水流结构、占用耕地、破坏自然与人文景观、改变野生动物的原生态环境、大气污染、施工噪声等,因建设开挖诱发的山体滑坡、边坡坍塌、河道堵塞、水体变质、水土流失等。

3.公路建养管运的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重要性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老百姓出行难的具体举措;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标志。农村公路的修建,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给农村环境、农民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建设是发展,养护更是发展,由于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加强养护显得尤为重要。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必须把农村公路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和发展运输。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建设,可以使农村公路的管理走向规范化和日常化,破解了以往“重建轻管”的问题。

4.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建养管运问题的具体措施

抓住国家乡村公路建设机遇,创新村通公路发展理念,按照省市“五个全覆盖”的思路,以“坚持科学快速安全协调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为主题,以人民群众感受便捷、快速、安全、和谐的交通运输为目标,以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建、养、管、运”三级主体为体系,着力解决制约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交通瓶颈以及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加强县乡公路改建和连通工程建设,优化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重视农村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

4.1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规划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与以往的县乡公路规划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农村公路网规划过程中,应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可持续发展、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基本原则,量力而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特别要处理好农村公路规划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财力筹措同步规划的关系,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4.2以财政资金投入为主,辅以其他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制

要实现公路交通建养管运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和谐公路交通新体系,必须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公路交通工作中的统领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多措并举。要拓宽交通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

4.3完善农村公路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控制

通村公路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定为四级公路,各项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都比较低,修建多在已有机耕道基础上进行改建,因此,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选择适宜的技术标准,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优化设计,提高设计质量,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按规定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对一般农村公路项目,可按区域采取项目捆绑方式招标社会监理或由项目业主联合村民委员会成立专项监理组,负责项目监理工作。同时,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各检测单位对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性负责,形成完善的农村公路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控制,提高路面抗灾能力。

4.4完善农村公路长效养护机制,实现养护规范、科学、精细化

依托新农村建设战略新格局,科学制定农村公路养护发展规划,逐年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拓宽渠道,建立稳定的长效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县(市区)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加强指导、监督和考核,积极落实机构人员和养护资金,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探索专业养护和农民承包养护相结合、养护管理和路政管理相结合、政府投入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等模式,加强对管理养护工作的检查考核,从注重建设转变为建、管、养并重,建设是基础,管理养护是保障,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逐步实现农村公路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养护长效的养护机制。

公路交通管理范文6

(一)上海高速公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2012年,全市高速公路执法次数总数同比上升26.7%;人均执法次数总量同比上升30.9%。其中,对“三超一疲劳”严重违法行为的执法次数同比上升9.9%,对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行为的执法次数同比上升36.9%,对在应急车道上违法停车及行驶违法行为的执法次数同比上升58.8%,对其他显而易见的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次数同比上升45.2%,使上海市高速公路通行秩序明显改善。二是开展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结合公安部交管局相关工作要求,2012年,上海市分别开展了防止“三超一疲劳”、深化拓展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创建、“道路客运安全年”、深化“牵手平安行”等以整顿高速公路通行秩序、维护交通安全为主要目标的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共查处高速公路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0万余起,其中,客车超员违法行为3300余起,疲劳驾驶违法行为800余起,涉牌涉证违法行为及其他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9万起,不按规定车道行驶3.6万余起,教育专业驾驶人11.4万余人次,通过传媒宣传20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18万余份。

(二)上海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

1.现有警力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根据公安部公交管[1994]103号文件规定,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按每公里1人标准配备。目前,上海市高速公路总计里程超过800公里,而全市各相关交警支队仅设有高速公路大队(正科级)9个,截至2012年12月,全市各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配置的警力数不足0.3人,因此,上海市高速公路交警警力配置比例离公安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以现有警力的运作情况看,各相关高速公路交警大队警力使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捉襟见肘的窘境。以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交警支队高速大队为例,全大队所管辖4条高速总计里程113.4公里,现有警力按正常翻班运作,每班次警力仅7人,除开展正常接处警和巡逻外,很难有多余警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执法管理。因此,加强路面管控、降低事故数确实存在一定困难。

2.车流量过密,排堵保畅压力大。上海高速公路建设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高速公路建设速度还是无法满足城市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的交通需求。自2008年以来,上海市高速公路车流通行量以平均17%的幅度呈逐年递增趋势,2012年全市高速公路日均流量达到230万余辆次,车流平均密度高达每公里2700余辆,G2京沪、G15沈海、G50沪渝、G60沪昆等重点高速公路车流量均已呈现饱和状态,在遇到交通事故、恶劣天气、重大节假日等情况时,高速公路本身缓冲能力更显得脆弱,极易引起交通阻塞。历年来,为应对恶劣天气多发季节、重大节假日期间高速公路秩序维护和排堵保畅工作,市公安局和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2012年7月24日,国务院批转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规定春节、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连休日期间,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道路通行费。该措施实行后,逢重大节假日,进出沪车流量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上海市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疏堵保畅任务和预防交通事故工作任务愈加繁重。

3.对路面交通违法行为拦截处罚难度较大。高速公路交通方式单一、通行车速快、通行里程长,民警岗位设置相对稀疏、工作责任区范围较大,导致高速公路执勤民警很难对违法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同时,高速公路常见违法行为如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变道等均属动态违法,民警在高流量、高速度的环境下拦截处罚此类违法车辆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高速公路上设卡设点,开展专项整治的传统违法行为纠处方式已难以满足严查路面交通违法行为、维护交通通行秩序的工作需求。

二、提高上海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一)优化勤务管理手段和模式

随着上海市高速公路路网的形成,高速公路的里程数和车流量呈逐年增加之势,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也持续高发的形势,仅仅依靠增加一定的科技手段运用仍不足以达到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有效管理的要求。因此,适度增加高速公路警力投入,优化勤务管理模式,是提高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效能有效途径之一。

1.及时调整勤务模式,科学配置警力。要根据天气状况、交通流量等勤务条件,确定辖区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并根据不同的勤务等级安排不同数量的警力、车辆等,综合采取管理措施,加强路面控制,白天以守为主,夜间以巡为主,确保警力资源合理调配。此外,在充分发挥民警个人特长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执勤岗位,做到不浪费警力,将有限的警力用到实处,提高用警效能。

2.向科技要警力,运用科技手段辅助管理。要改变执勤民警人力执法传统工作模式,利用科技手段使警力应用高效化、多用化。增加高速公路电子警察覆盖面,增设流动测速设备,利用电子警察抓拍系统,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全面查处高速公路超速行驶、违法变道等动态交通违法行为,避免执法纠纷和执勤民警因拦截处罚违法车辆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充分利用车驾查控系统,使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道口检查站拦截查处工作进一步高效化、精确化,解放一部分警力,充实重点路段执勤力量;增配酒精测试仪、交通事故现场图绘制系统等科技设备,提高执勤民警对违法、事故现场的处置能力,实现一警多能,充分提高用警效率。

(二)建立联动排堵保畅机制

华东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高速公路网建设成熟,车辆跨省、市流动较为频繁,每逢旅游季节、重大节假日,进出上海流量剧增,因此,上海市高速公路通行秩序与江苏、浙江对接高速公路的交通状况息息相关。为适应上海市日益严峻的高速公路排堵保畅工作需求,在区域警务合作的框架下与江苏、浙江建立高速公路区域联动机制势在必行。

1.建立区域警务指挥、信息沟通联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层指挥、快速响应、扁平运作”的原则,与苏、浙交警部门共同建立分级联动指挥机制,形成系统化的区域警务协作体系。一是在省级高速公路道口分级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分别确定通讯方式和专职联络人,专门用于双方在应急联动下的信息通报、协作沟通。二是遇恶劣天气或其它因素将对高速公路交通造成影响时,通过沟通平台,及时将信息通知对方,接到信息的一方要做好预防和应急的准备工作;当高速公路采取限速、封闭等措施时,双方要保持联系,准点通报应急处置情况。三是在紧急情况下,可打破行政层级,在支队与道口之间实施扁平化、点对点指挥。四是双方指挥中心在应急联动过程中遇交接班时,要做好信息的登记交接工作,避免出现工作疏漏和脱节。

2.建立高速公路应急联动机制。双方按照“紧密协作、分级引导”的工作原则,针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安保等情况造成的高速公路拥堵,制定联动排堵预案。一是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将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分为一般、严重、特别拥堵三个级别,并结合日常流量,确定一致的拥堵等级划分标准。二是明确在不同的拥堵等级情况下,排堵工作具体指挥部门,现场秩序维护、匝道分流、道口引导等排堵岗位的地点、数量、警力配置,车辆绕道通行的行驶路线,地面与高速配合模式等具体措施内容。三是双方在各自排堵预案的基础上,寻找排堵薄弱环节,梳理需要互相支援的项目,依托联动指挥机制,制定省际警力、岗位支援措施,实现工作对接,完善高速公路排堵联动预案。

(三)增加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由于高速公路通行车辆车速快,多以动态违法为主,且交通管理岗位安排相对稀疏,传统的民警人力执法方式显然难以有效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公安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只有充分借助部门资源、科技力量及警种优势,增加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才能有效提高对高速公路超速行驶、违法停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的处罚率,切实减少路面行车安全隐患。

1.推广网上巡逻。现有高速公路路面视频监控设施大部分由路政管理和高速公路经营单位掌控,高速公路属地交警部门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利用高速公路监控设施,提高对高速公路的巡逻频率和巡逻覆盖面,及时发现违法停车、客运车辆路边上下客等行为。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交警支队为例,目前,该支队通过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成功构建了24小时网上巡查机制,安排白天2人,晚上1人,在高速大队监控中心启用10个显示屏实行24小时网上视频巡逻,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立交等重点区域保持早晚高峰每15分钟一次、其它时间每30分钟一次的巡查频率。同时,对发现的违法行为通过网上信息传递平台、固定电话呼叫、电台呼叫三种方式及时通知属地高速大队派民警前往处理。

2.强化科技手段。目前,全市9条跨省高速公路已全部完成车驾查控系统的安装工作,使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道口检查站民警增强了对非现场执法违法行为(电子警察拍摄)的发现和查处能力。同时,交警总队协调工商银行在高速公路道口检查站配套安装了ATM自助缴款设备,方便违法驾驶员自行缴纳罚款,解放了部分审理窗口警力,实现了对高速公路车辆超速行驶、违法变道、不按规定车道等常见违法行为从发现、查获、处罚的全程自动化操作。

3.实施空地联动。世博会期间,上海市公安局警务航空队交警中队积极配合地面交警加强对全市路面交通的巡逻管控,为上海市道路交通安全、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世博会后,上海市公安局警航队交警中队延续空地联动模式,以纠处路面安全隐患、维护交通通行秩序为宗旨,在日常巡逻飞行任务中配合地面交警加强对各条高速公路的巡逻管控,利用警用直升机高空巡航的优势,对违法车辆进行高空喊话、摄像取证,及时发现占用应急车道、在紧急停车带违法停车、客运车辆路边停车上下客、行人穿越高速公路等违法行为,对部分违法行为进行喊话纠正,或通过机载摄录像固定证据,通知巡逻民警、主线收费站民警进行拦截处罚,同时,通过高空纠违,对过往车辆驾驶员形成心理威慑,督促驾驶人安全驾驶,对高速公路秩序维护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

三、提高上海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水平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积极开展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要通过与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进一步开展具有高速公路特色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为过往休息、食宿的驾驶员提供安全行车知识和法律咨询,使广大驾驶员掌握高速公路安全行车知识,了解事故危害等;在高速公路两侧设立醒目和具有特色的宣传标语、标牌,定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氛围。同时,利用广播、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高速公路安全法规和行车常识;通过对高速公路沿线村镇的走访以及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文明学校的创建活动,加强对高速公路沿线居民、学生的交通法律教育,使他们熟悉道路交通安全法并且自觉遵守。

(二)完善职能部门间信息传递机制

要完善与气象部门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做好日常安全防范工作;与收费站、高速公路监控中心和路政部门建立协调配合工作制度,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有效整合高速公路报警、监控、通讯及情报信息系统;建立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信息反馈和联动网络,遇各类突况要加强相互协作;健全值班备勤制度,做好处突准备,并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不断提升各警种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提高指挥调度管理水平。

(三)加强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建设

公路交通管理范文7

“十一五”以来,××农村公路建设,紧紧抓住大力加强经济建设这个战略机遇,不仅加速了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建设步伐,而且发挥××地缘优势争取到了××岔河二级油路改造和一批农村公路建设新项目。着力加强交通发展总体目标、长远规划和战略步骤的研究,大力建设公路主骨架,延伸通乡公路。使××的交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延伸,经济干线、沿边口岸干线路面等级逐步提高、县乡公路油路化步伐在加快、村寨通达能力逐渐改善、县域客货运流量大幅度增长。截止**年11月底,全县可通车里程达2791公里(其中,国道160.9公里、省道207.14公里、高速公路143.9公里、县道335.52公里、乡道1120.1公里、村(场)便道795.4公里、专用道28公里)。县域内每平方公里拥有公路达34.07公里,全县7镇3乡和52个行政村,已基本实现了路面硬化。道路交通从量上看,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道、省道为主干道,县乡道为主体,乡村道为基础,纵横交错贯穿南北东西,连接昆曼国际大通道的交通网络。

二、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为基本建立符合我县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成立了由县交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地方公路管理段、路政所、财务室为成员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领导机构,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由于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长效养护机制

为切实加强我县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根据《××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及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等有关文件精神,我局组织相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和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并按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由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交通局局长任副组长,“推丘”办、××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工程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路政人员为成员的考核组,对全县十个乡(镇)管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考核,考核按照日常养护、公路养护机构及体制建立、机制运行、规章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通过检查考核,各乡(镇)能按照《责任书》的要求逐一落实,群众对农村公路养护积极日益提高,养护质量较**年度有明显改善。基本树立了“人民公路人民养、养好公路为人民”的思想,××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不断提升。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养护措施,从而较好的解决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失管失养问题,确保我县2279.2公里的农村公路级级有人管,条条有人养。

四、加强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的管理

随着公路使用年限增长及车流量增大等众多因素,辖区农村公路出现不同程度损坏现象,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由交通局安排技术人员对需要大中修的农村公路进行实地测量,并根据设计预算结果,报上级交通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年度我县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有:易勐公路k3200~k4000、k24000~k25000中修;易勐公路k30500~k33000大修;关累公路k0000~k21000中修。**年度农村大中修工程已全部完工,**年大中修工程正在上报。根据《云南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省补资金应全部用于养护工程,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之规定,我局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委托审计局对拨入的省补资金进行审计,省补资金没有发生挤占和挪用的现象,做到了专款专用。

五、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管养质量

管养好农村公路,提高路况质量,为道路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舒适、快捷、高效的道路条件,是管理养护者的主要职责。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我局于4月27日及8月5日-6日对全县十个乡(镇)分管交通工作的党政领导及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人进行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培训,培训采取听讲座及实地观摩方式进行。通过培训,使参会人员得到感性认识,增强了业务知识,为指导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打下基础。

六、加强公路产权管理

为维护公路路产路权不受侵犯,路政执法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农村公路进行巡查,对占用、利用、破坏公路等行为依法处理,全年累计公路巡查3205公里,138人次,发放《公路法》、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路政管理条例》宣传材料300余份,立案查处路政案件7件,结案7件,索回公路赔、补偿费2880元,依法收取公路占用费9752元,签订开设岔口协议书13份,收取开设岔口赔、补偿费9800元,安装警示标志牌28块,有效维护了公路路容路貌及路产路权的完整。

公路交通管理范文8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既是一项新任务,也是一项老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比较难、比较繁。近年来,我市通过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基本解决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够和路况不适应问题。但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没有很好地跟上去。按照“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七大刚刚闭幕,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学习十七大精神的热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在今年作风建设年活动中,从市领导、镇(街道)领导收集到的问题来看,当前老百姓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方面的意见比较多、比较大,反映的频率比较高、数量比较多。因此,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抓得好不好、深入不深入、到位不到位,是我们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能否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之一。我们必须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不打折扣地把上级有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政策规定落到实处,尽快让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的迫切需要

“十五”以来,我市交通基础设施紧紧围绕“一、二、三、四”和“12360”两大目标,总投资近10亿元,全面实施了交通“六大工程”,全市公路建设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特别是投入了3亿元资金建成的农村康庄工程,使全市138个行政村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双百”目标。目前,除了个别镇(街道)之间村道存在断头路之外,其他村级道路的互通问题已得到了基本解决。根据计划,今后一段时间,全市农村康庄工程建设还将以每年30—50公里的速度加以推进。当然,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给广大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的协调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我市农村公路在加快建设的同时,“重建轻养”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无管养保障、无人员保障、无经费保障”的矛盾较为突出,以致目前农村公路失养现象呈现越来越突出的趋势。因此,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对于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显得尤为重要。

(三)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确保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需要

这几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在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总体来说,成效不错,但是要保持全市交通安全事故指标零增长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已经发生交通安全事故中,我们发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数量、占比在逐步上升,这方面的压力确实很大,也是事出有因的,就是没有人去管。随着农村公路通行时间的增加,有些公路出现了坑洼、安全设施损毁等现象,但也存在没人去反映,没人去管的问题,导致这方面的安全隐患一直存在,出现交通安全事故也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在渡船桥村公路的养护管理现场,我看到交通安全设施都配上去了,这样很好,可以从源头和根本上减少农村公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二、工作上要落实到位

对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市政府已经下了决心,国务院、省政府、嘉兴市政府也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各镇(街道)必须克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量大、难度高、时间紧的困难,务必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一)时间要到位。市政府文件中已经作了明确规定,要确保从20*年1月1日起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全面实施。从黄姑的试点工作来看,共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现在距离全市全面实施这项工作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应该说时间是够的,但也是比较紧的,希望其他9个镇(街道)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从调查摸底、管养分离招投标、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人员要到位。市里要求每个镇(街道)设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不增加编制,站长、副站长可以是兼职的,但要把事业心、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一线,具体的工作人员实行合同制。养护管理站的办公场所根据各镇(街道)自身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通过挖掘潜力来解决,也可以学习黄姑镇的做法,通过置换的方式来解决。

(三)经费要到位。市里已经明确,给予每个镇(街道)6万元的开办经费;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由市交通局按照5万元/10公里、每增加1公里追加2500元的标准每年分期下拨,年底根据对各镇(街道)的考核结果下拨到位;各镇、街道按照市财政补助标准,实行不低于1:1的比例进行配套。从黄姑镇的试点来看,全镇33公里农村公路实行招投标,有5个符合条件的公司参与投标,最终确定中标单位的中标价为13万多元,平均每公里3900多元,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同时,希望各镇(街道)可以结合实际,通过吸收经济组织投资或者个人捐资等筹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四)工作要到位。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人员、经费、场所都落实到位以后,归根到底就是要看养护管理的成效和标准,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方面。从掌握的情况来看,当前推进这项工作的最大难度在公路两边种植的农作物的清理问题。在公路两边种菜、种毛豆等,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但是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公路养护管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各镇(街道)要发动村组干部、老党员、老干部等做好百姓的思想工作,将工作做深做细,让老百姓主动把公路边的农作物清理掉,同时路边农作物一旦清理之后,养护管理工作要及时跟上,让形象出来,获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取得百姓的欢迎和满意。

三、组织上要强化保障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牵涉多个行业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查管理,加强资金监管,加强机制完善,确保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和如期完成。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交通部门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履行好职责,加强对镇(街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的工作指导和协调。比如,各镇(街道)养护管理人员全部到位以后,由于这些人员都是采取就近原则招聘的,且是兼职的,这就要求必须在业务培训方面跟上去。各镇(街道)要把农村公路养护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指定专人负责,配备相应养护管理(含路政协管)人员,负责辖区内乡道、村道的养护管理工作,镇(街道)主要领导要经常听取农村公路养护情况汇报,亲自过问、亲自研究,切实解决公路养护管理中出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市发改、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农经、水利、环保、审计、安监、交警大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相关工作,共同把这项民心工程实施好。

(二)要加强督促管理。我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采取走市场化路子,在市场化运作方式下,企业讲究的是效益最好,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养护人员在确保拿到工资的前提下,往往想工作干得越少越好,所以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市交通部门、公路段要加强对各镇(街道)的监管,实际上就是加强对各镇(街道)公路养护管理站的监管和考核,对工作做得好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做得不好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另一方面,各镇(街道)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行市场化保洁养护后,必须加强对养护管理站专(兼)职监管人员的管理,专职人员实行零时聘用制,合同一年一签,对做得好的,下一年优先聘用,并给予适当奖励,对做得不好的,下一年不再聘用,并相应扣发奖金;同时,要督促养护管理站监管人员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加强对中标单位的监督和检查,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市交通部门、各镇(街道)要将检查考评的结果与支付给中标单位的费用相挂钩,对做得好的全额支付养护经费,并给予表彰奖励,对做得不好的,要相应扣除合同约定的养护管理经费。

公路交通管理范文9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思考;研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的使用数量逐渐增加。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不仅会造成城市交通环境的拥堵,汽车尾气的排放还会给空气带来严重的污染。低碳经济是现阶段我国针对环境治理所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我国各个产业的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对我国环保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时,首先要提高对公共交通的大力使用,公共交通的使用不仅能够减缓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还能够解决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公共交通的使用对于环境治理和减轻环境污染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和分析。

一、低碳经济理念的概述

我国人口超过 17 亿,是世界上人口大国。城市中的人口也相对较多,所以也是能源消耗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大多数都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在这样粗放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的经济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也付出了环境污染的代价。在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粗放的经济发展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思想素质,所以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适合现在环境发展的需要,通过国家制度和政府提出的政策措施来对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完善和改变,以减少环境污染为条件的低消耗、高效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现阶段各个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开始从各个方面着手处理环境污染,我们国家也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面对交通运输方面,应该努力开展公共交通运输,减少私家车对道路和环境的影响。

二、我国现阶段公共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

公共交通运输是我国的基础交通,但是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购买力的增加,大多数家庭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车,公共交通运输业呈现衰退的迹象。私家车的大量使用给人们带来的问题不仅是交通上的拥堵,还有环境的污染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能够缓解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问题,但是公共交通在发展的时候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1. 交通管理和城市规划不符

公共交通是城市大部分人的出行工具,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国家对公共交通运输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公共交通能够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便利。但是有的交通管理不恰当、交通的管理和城市的规划不适应等问题都会影响公共交通的发展。城市环境中人口的分布影响了城市的规划。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方能够提供大量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人口稀少的地方投入少量的交通工具,这样公共交通工具就起到了服务群众、方便市民的作用。只有保证城市公共交通的使用和城市规划发展相适应,才能够使市民出行方便,保证低碳经济的发展。

2. 公共交通工具延时

到达公共交通工具设施的迟到现象在城市公共汽车上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有道路拥堵、公共汽车出现突发问题以及公共交通车数量不够。以上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公交车晚点。私家车数量的增长对于交通路况有严重的影响,导致公交车出现拥堵现象。公共交通资金不足,导致老旧公交车不能正常在路上行驶,在路上容易出现突况。资金的不足也体现在了公交车数量少的问题上。

3. 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缺乏

由于私家车的迅速增加,很多城市开始忽略了公共交通信息网的设置,导致公共交通管理制度的缺失,以至于最后公共交通运输中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问题。在公共交通运输中,信息系统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榜示公交车的顺利进行。公交行业如能掌握最新的信息系统,就能很好的管理公交系统。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最终导致公共交通管理失败。

三、低碳经济下的公共交通运输管理措施

1. 政府加强调控

政府在对公共交通运输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尽量做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规划,保证市民能够在良好的公共交通下顺利出行。第一,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对道路和私家车进行限路限号的规定,以减缓道路拥堵的情况。第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协调交通运输部门和供电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能源浪费。第三,政府要在拥堵的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路,给公交提供便利。

2. 加强建设公共交通

公交车和轻轨地铁等公共交通的使用,相比于私家车能够大大的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使用。所以,城市应该大力增加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可以适当对公共交通的使用提出一些优惠措施,保证市民愿意对公共交通的使用。

3.加大资金的投入

我国公共交通运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了很大的资金问题。加大公共交通运输的资金投入,不仅能够保证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提升,还能够增加人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意愿,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交通情况。

4. 完善公共交通信息系统的管理

完备的公共交通信息系统是公共交通运输成功的关键,公共交通系统的使用不经能够保证公交车的正常运行,还能够减少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交通隐患。所以,政府在公共交通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置和使用,以提高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公共交通行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给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减缓了城市环境的污染。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管理对于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信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能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出行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卢微 . 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4:280.

[2] 陈骁暄 . 关于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的研究 [J]. 城市建筑 ,1-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