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有效的企业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28 09:32:18

有效的企业管理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1

关键词:绩效管理;考核标准;模式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market economy, various industries into the heated situ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steadily in the competition, must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s own strength. But the enterprise how to strengthen their competitive power, becomes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enterprises must face the. In fact, the enterprise should adopt the effectiv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de, the concept of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roughout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completes the process of fine management control, through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realize the full range of business,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trol, can control, in control, it can realize enterprise steady, comprehensive, sustainabl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Key word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evaluation standard; model

中图分类号:F279.23

一、绩效管理的目的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系统分解、落实、评估、反馈、激励、改进等手段,将组织与员工业绩提升深化至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绩效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绩效,促进员工发展,形成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绩效管理才能够达成组织目标,才能够开发出持续的沟通过程,能够形成组织目标预期的产生和利益,同时还能够推动个人和团队做出有利于完成目标的行为。具体来说,一个企业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有5个方面的目的:

1.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如果采用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做法,不但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还减弱了他们的自身价值。

2.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营造组织关心员工、员工对组织尽责,重承诺、讲团队的绩效文化,能够挖掘出每个员工自身的潜力,让他们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极限。

3.经过绩效管理之后,能够对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的贡献与业绩统计出来,做出一个有效的评价与排序。

4.在员工的绩效与组织绩效不断的改进过程中,能够为员工个人与组织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5.企业有效的绩效管理,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与落实,能够让每一个员工实现自己制定的工作目标,通过每位员工的成功而促成企业的成功,保障企业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

二、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明确

国内许多企业尽管制定和实施了绩效管理措施,但是多数企业对绩效管理的目的和作用在认识上并不到位。有些企业简单地认为,绩效管理无非就是给每个员工打打分,分出优劣等级,为年终奖惩、工资升降、职务升降等提供依据;有的企业通过打分排序淘汰排名靠后的职工。这些都是对绩效管理的片面认识,强调了绩效管理的监督约束作用,忽略了绩效管理对员工的培养激励作用,陷入“重现在,轻未来;重考核,轻培养;重奖惩,轻激励”的误区。

2.考核标准设计不科学、不规范

员工考核标准应当是以企业愿景为目标,在员工个人工作目标和工作描述(即岗位责任)的基础上设定的,因此,考核标准的设定应当具有针对性,不能使用宽泛、笼统的评价标准。而目前不少企业仅使用“德、能、勤、绩、效”等几个通用评价标准对员工进行打分,这种评价标准过于简单、笼统,没有与员工工作目标和工作描述挂钩,显然缺乏科学性,不要说难以实现改进员工工作绩效,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绩效的目标,即使是公正客观地对员工工作给予评价这样的初级目标也无法实现。

3.考核机制不完善

一是忽视部门经理(即被考评者的直接上级)在员工考核中的重要作用。相对来说,部门经理最了解被考评者的实际工作表现,最容易对被考评者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目前很多企业实行的360度评价的办法,表面上看考评过程是公正客观的,实际上由于员工直接上级以外的人员并不能完全了解员工本人的工作目标、岗位职责以及实际工作表现,只能凭印象打分,凭感情打分,因此所给出的评价是盲目的,考评结果反而不具有公正性和客观性。二是缺少员工日常工作表现的书面记录。三是评价结果不能与员工奖惩、晋升等挂钩,对评价结果好的职工没有相应奖励,对评价结果不好的职工没有处罚措施,干好干坏一个样,使绩效考核变成了搞形式、走过场,挫伤了员工积极性,也破坏了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四是缺乏对考评者相关的考评能力的培训,由于考评者考评技能不高,考评工作存在偏差,引起员工和其上司的对立;有的部门经理在考评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应付交差的现象。

4.缺乏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

目前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很多时候企业管理者并不能与员工

实现有效的沟通,员工不了解企业的愿景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企业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不了解企业希望自己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具体工作中管理者也不能及时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员工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对员工给予有效的帮助。考评结果出来后,不能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员工本人,即使反馈,员工也没有就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理由和解释的权利和机会。有的企业管理者只是把结果告诉本人,不能与员工一起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也不会与员工一起制定改进计划。其实绩效管理的考核不是目的,是激励的手段,促进绩效改进和提高,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才是考核的真正目的。

所有这些沟通上的不足,容易使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使绩效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有效绩效管理模式的作用

一个企业要提高自身实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因为有效绩效管理主要起源于质量的管理,实质上是超越了质量的管理。

绩效管理将质量管理中的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以及程序化的体系理念大力进行推广,深入到了企业中的各个管理领域,贯穿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中。也只有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整体绩效与能力,为员工、企业乃至社会创造价值。

企业的绩效管理必须在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让它贯穿于有效绩效模式的各个要求之中,贯穿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做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控制,成为企业全体成员尤其是企业的高管的理念与行为准则。

四、企业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

绩效管理不是一个短期过程,而是一个持续沟通和改进、提高的过程。从绩效的计划到绩效目标开始,一直到绩效自身诊断和提高,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沟通,需要领导和员工之间沟通来完成。也只有通过彼此的沟通,领导才能够将工作的目标、要求以及体现的价值传递到下属,让双方达成了共识和承诺。因此,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是离不开沟通,同时还涉及到方方面面。

1.将绩效管理深入到全体员工的思想中

一个企业的绩效管理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各种宣传机构,大力宣传绩效管理的宗旨是以尊重员工价值的创造,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员工的短处和长处,便于扬长避短,改掉短处发扬长处。同时还要让员工明白,绩效管理不是领导对员工的刻意管制,也不能成为不原则的做好好先生。

同时,企业中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员工自身的发展,将员工视为管理主体,通过绩效管理来改善机制,给员工自我展示的舞台。只有管理的同时心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工作、生活以及未来负责上关心员工,才能够实现领导和员工心与心交往。

2.建立有效的体制和组织保障,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员工

企业的组织结构,除了要适应企业的业务结构管理需要,也要根据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能分布,建立有效的体制和组织保障,建立和强化成本中心、资金中心、技术中心、人才中心四大中心的职能,以强化职能部门对绩效管理的保障作用。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年度生产经营的目标。企业要按照生产经营管理各个部门的职责,将企业的年度关键绩效指标与重点的工作任务,划分到各个部门。这样就形成了各个部门的年度关键绩效指标与重点工作任务,而每个部门再根据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进行管理和分解,这就形成了岗位的月度工作重点。

当然,在划分的时候要建立适当的目标值,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不能够划分差别太多,挫伤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绩效监控,将绩效管理和员工发展挂钩

划分到每一个岗位之后,还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和跟踪制度,要确定完成的真实情况。制定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之前,要详细分析企业的战略核心竞争要素作为基本点与出发点。

同时,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分配、职业生涯发展、培训教育、评优评先等挂钩,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有效绩效管理。

4. 进行精细化过程管控的绩效管理,精心组织,严格执行

精细化过程管制的绩效管理,其实质就是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与方法融入企业管理,通过构建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全面而细化的目标指标体系,将目标指标体系以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合同方式予以钢化,通过定期(月度/季度)分析检查并依托企业的管理主线平台,进行实时的风险管控与短周期考核兑现(月度/季度),并依据PDCA方法(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对前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现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以此推动绩效管理总体水平和企业的总体绩效不断提升的过程,这必然是个良性循环和发展的过程。

企业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制度和考核上,最重要的还是精心组织,严格执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才能够形成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

五、结束语

企业要稳步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绩效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短时间内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相比其他的部门如市场、经营、财务等部门,绩效管理的工作成果不仅不明显,而且需要对他们的工作成果进行比较后,才能够找到这项工作为企业创造的效益,这就要求大家站在企业的角度,从全局去考虑问题。当大家发现,在实施绩效管理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人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企业的管理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进,经营业绩更好了,这就是有效的绩效管理起到的作用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杰梅,基于绩效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考.交通企业管理,2008年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2

关键词:卓越绩效 过程管控 可持续发展

概论

所谓卓越绩效就是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它相关方创造价值,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该模式源于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具体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

宣钢公司自2005年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以来,以河北钢铁集团和宣钢文化为理念,以公司战略为目标,以过程管理为重点控制对象,以满足相关方要求为中心,以经营结果为导向,积极打造具有宣钢特色的现代化新型企业。

1.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伴随经济全球化,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必要性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首先,卓越绩效管理已成为全球最具先进性的企业管理方法之一;其次卓越绩效管理适宜各类组织,是世界质量奖和全国质量奖的评价准则。

事实上,卓越绩效模式是以各国质量奖评价准则为代表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的总称,进入21世纪日益受到各个国家和企业自身实现持续改进、保持并不断增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2001年,中国质量协会正式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计划”,制定全国质量奖的评审标准和工作流程,每年评审、表彰在质量经营方面表现卓著的申报企业,分享其管理经验,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提高企业卓越绩效管理的方法

当前,我国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主要依据卓越绩效标准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追求卓越目标。本文以宣钢公司为例,具体阐明实施过程:

2.1确定、测量和分析现状

对宣钢现状与顾客要求、市场信息以定性、定量的方法进行对照,找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选择一个或多个标杆企业或同行中的优秀单位,进行对照类比,找出差距。

2.2了解行业、竞争对手情况,建立改进目标

根据宣钢公司自身的情况和各种资源状态,建立改进的目标,从产品、生产组织、服务体系、资本结构、营销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改进。

2.3寻找可能的解决途径

利用各种方法寻找达到这种改进目标的方法,通过内部研究、对标交流、聘请外面专家或与科研机构合作等来获得。

2.4评价解决办法

对上述解决办法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关键是与宣钢公司实际相吻合,保证方法既可行又高效。

2.5推广实施管理方法

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各层级领导在改进中多方创造条件,协调关系,解决困难,激励员工,保障办法有效执行。

2.6测量、验证和分析实施的结果

采用务实严谨的管理态度,将改进的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对照,分清哪些已经解决,哪些尚未解决,解决的程度如何等。

2.7强化档案管理

对结果的分析纳入文件,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找出规律,便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杜绝习惯性违章。

3.推行卓越绩效管理以来的效果分析

一是市场占有率逐年升高。伴随新市场的开拓,宣钢公司的销售业务量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顾客满意度明确提高,增加了企业创效能力。同时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形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二是相继出台了突出产品质量管理和客户服务内容的宣钢企业文化理念。

三是在分析总结“十一五”规划后,重新制订了宣钢“十二五”年规划和目标,指明了今后发展方向。

四是各职能处室和各生产单位的日常管理中,促进五大相关方的利益增长,最终达到提高卓越绩效管理有效性。

五是相关技术经济指标与同行业和竞争对手对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宣钢在2010年至2012年6月,相继获得多项部级、省级、市级荣誉。最有代表性的是:2010年获得河北省政府质量奖、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推行卓越绩效先进企业”、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八连冠、河北省名片牌企业、三项产品获得冶金行业卓越奖和金杯奖等,此外宣钢完成的50多个项目获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和科技进步奖。

六是宣钢公司在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4.宣钢推进卓越绩效管理的创新思维

4.1立足企业生存与发展状况,以经营结果为源头,以市场与顾客为重点,以过程控制为基础,创出了适合宣钢的卓越绩效管理方法,过程评价方法:方法-展开-学习-整合;结果评价方法:水平-趋势-对比-重要性,提高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性过程的控制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各项管理系统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控制质量的能力。

4.2有目的分步骤促进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性过程的专业化管理。

4.3以市场信息和顾客要求为导向,创新品种,顾客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5.结语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企业 债权管理 应收账款 方法

一、企业债权管理概述

(一)企业债权管理的定义

企业债权管理制度,是指在公司在与客户开始接触之时,一直到与客户终止合作时止,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的防止坏账损失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手段。

(二)企业债权管理的主要方面

企业债权管理的主要涉及的范围包括企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暂收、暂付、预收、预付、应收、应付、备用金等往来款项。

二、企业债权管理的重要性

债权管理是每一个工业企业要重视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而且是马虎不得的工作。尽管如此,部分工业企业对市场风险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市场运作还是重销售而轻债权。事实上,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债权管理,不少企业不但多年来的累计利润全都“漂”在市场中,还负债经营,一旦资金链崩溃,即造成不可挽回的破产局面。

因此,笔者认为每一个工业企业应建立自己的债权部,最起码也要有专人负责债权管理工作。原因有两个,一是全款销售在整体销售中最终只会占据企业销售的一小部分,而真正占主体地位的还是信用销售;二是在信用销售流程中,一个完整销售过程是以全部货款按时回收作为终结点的,产品售出仅仅是销售流程的前端部分,债权管理即是对回款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整个销售流程的安全完成。

(一)防范风险

防范风险主要指事前防范,即债权部在产品真正售出到达客户手中之前应该做的风险防范工作。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债权部在销售部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之前对客户信用进行考察,剔除那些存在高风险因素的客户;二是债权部在销售部向客户交付产品之前对客户首付款进行审核,阻止销售部向那些没有按照合同规定支付首付款的客户交付产品,避免在合同执行初期就形成拖欠款。

(二)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主要指在销售合同履行过程中对客户还款进行有效管理,减少拖欠行为。主要是计划回款和督促回款,这也是现阶段工程机械商在债权管理方面做得最多的工作。

(三)利用风险

利用风险主要指通过对客户信用规律的分析和总结,根据信用度对客户实施分级管理,维持或扩大信用规模,使自己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与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不同,利用风险似乎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还考虑不到这个问题。市场风险是工业企业都要面对的,抗风险能力强的工业企业自然有更强的生存发展能力,市场风险就像一把利剑,能力差的企业总在规避它,而能力强的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它,使之成为一道保护自己、打击对手的竞争屏障。

三、企业债权管理的方法

(一)建立完整的债权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一个客户档案数据库以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分类,且这种分类还需不定期的进行修订;建立一个赊销审批与监督制度,以确定每一笔业务是否进行赊销;建立合同签订监管制度,以保证最终签订的合同符合企业对客户分类及赊销审批的结论;建立合同履行监督机制,监督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并收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履行文件,及时发现逾期的应收账款;建立逾期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并以履行、催收过程中收集到的履行文件为基础,采用各种催收方式收回逾期的应收账款。

(二)目前企业通常运用的方法:划分信用等级、设定信用额度、对业务员建立回收货款的奖惩制度等;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给予客户最低的信用条件,一般用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企业确定信用标准要力争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与降低违约风险、收账费用这二者之间做出一个双赢选择,调适应收账款的风险、收益与成本的对称性关系,企业通过设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既有或潜在客户的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详尽地对客户的拒付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以利企业提高应收账款投资决策的效果。

2、实施具体的信用条件

信用标准是决定给予或拒绝容户信用的依据。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容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企业在接收容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 转贴于

企业允许客户购货款赊欠一定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增加毛利。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引起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收账费用的增加,也许还会造成坏账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求因信用期限的延长带来边际收入的新增量大于边际成本的上升数。

企业在延长信用期限的同时,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账损失,对在规定期限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容户可以按销售收入的适当比率给予折扣。采取现金折扣的前提就是只要企业通过加速收款带来的机会收益能够多剩有余地补偿现金折扣的付出。至于给予客户现金折扣优惠的期限和程度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在信用成本前后收益比较基础上,择定一个期量结合的最佳数据方案。

3、不断完善收账政策

客户违反与企业约定的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从理论上讲,履约付款是客户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正当、合法权益所在。但是如果企业对所有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行为都对簿公堂、付诸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往往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企业解决与客户账款纠纷的目的,主要不是争论谁对谁错的问题,而在于怎样最有成效地将账款收回。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各位客户拖欠、拒付账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信用表现一贯良好的客户也会因某些客观原因而无法如期付款。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时期,客户受大气候影响,资金短缺、拖欠债权企业账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如果企业直接向法院起诉追债,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诉讼费,而且除非法院裁决被告破产,强制执行,否则,效果也不理想。所以,通过法院收回账款一般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办法。基于这种考虑,企业能够同客户商量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通过实施债务重组,也许就能够将大部分账款收回。

当企业应收账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果,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账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起诉,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面对面地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账款拖欠的问题。

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

对于采用事业部制度管理的企业,可针对不同事业部的业务内容,结合事业部运营的债务周期、存货周转速度、设定不同的债务考核指标,让债权管理贯穿整个资金循环的全过程,在机械的奖惩制度之外,建立更有效的债权催收机制。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4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绩效评价是公司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组织不论规模大小,业务模式简繁,只要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员工,绩效评价都是必需的。可以说,绩效评价是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2016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供给侧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绩效管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概述

学者彭剑锋(2011)认为:“绩效目标管理是推动企业与个人努力创造业绩的一种管理手段,该工作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在组织内部将公司战略目标进行层层细化分解、使得管理者与员工、企业内部不同专业职能部门之间在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努力方向上最大限度的达成共识,并形成利益与责任的统一。”中国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参与社会分工:一方面以独立经济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另一方面以服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为其经营目标,自身选择的余地较小,而承担的社会责任较大。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更侧重于通过对组织各层级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客观评价岗位工作的胜任程度。

本研究认为当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通过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评价和薪酬激励体系,引导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及其成员,按照组织分解的绩效目标,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共同完成组织的既定任务。因此,确保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落实四项基本措施:一是领导应该充分重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层层分解业绩目标,做好指标分解与考核工作,做到严格考核,奖惩分明。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考核办法,通过量化指标,坚持目标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坚持考核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相结合。三是各项考核工作要执行到位,避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四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在员工评优评先、职业生涯规划和收入分配等各个领域,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努力为绩效评价体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二、当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在绩效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的绩效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2012年,中央国资委14号令对中央企业深入开展综合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组织体系以及工作成果应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全国广泛推行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各级国有企业也将绩效管理工具应用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但是普遍反映预期绩效目标的实现效果不太理想,指标管理与业务现状互相脱节,把指标考核作为分配奖金以及薪酬制度的参考。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管理层对于影响组织和个人绩效的因素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在绩效目标的分解和考核评价过程中,对绩效考核制度的重视不够,缺乏员工的集体参与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弱化了绩效目标管理的导向作用。

二是企业的绩效评价工作中“轮流坐庄”现象明显。企业的绩效考核主体对绩效评价体系了解不深,未能把绩效评价提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的高度来看待,导致绩效考核岗位职责不明确,分工不到位。而且评价方式单一,流于形式,“轮流坐庄”现象明显。在年终绩效考核工作中,把评价指标简单地划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再让管理者和员工进行不记名投票。最后对管理层和员工一年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汇总。导致了企业所有成员的评定等级基本上相同。考核结果难以准确反映管理层和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实际贡献,进一步弱化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激励、引导作用。

三、运用科学的绩效管理工具,提高绩效管理工作成效

一是要扎实做好绩效考核的基础管理工作。首先,实行定员定编,这是开展绩效考核最基础的工作内容之一。在一个超员缺编和岗位混乱的企业里,绩效管理是很难有效开展的。只有实施科学的定员定编,使每位员工都有饱满的工作任务,才能进一步给员工设定出明确的工作目标,让他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赛跑”,从而考量出员工的优劣以及是否胜任其本职工作。二是要有明晰的岗位职责。从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出发,依据公司内部各层级、各专业节点的管理界面和工作职责,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使绩效指标、具体岗位职责和激励措施充分对应,有效关联。此外,以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有效协同为基点,全面开展绩效考核评价工作,不断明确部门及其员工的岗位职责的模糊区域,不断完善具体岗位的绩效目标和评价的依据,努力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二是要有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首先,企业应当从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个维度对绩效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分类,并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合理有效的定性与定量评价标准。通过运用合理的指标体系,科学地评价员工的业绩水平。其次,制定考核标准要有明确的政策指向,对影响企业战略全局的重点工作加大评价的指标权重,评价的措施应该基于公司现有的信息资源,提升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衡量性。另外,具体评价标准应该尽量做到概念清晰,权责分明。评价的过程也应该具有可追溯性。由此,企业才能按照系统的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三是要提升绩效评价工作成果的有效应用。当前,部分国有与企业绩效评价过程中“轮流坐庄”现象之所以能行得通,员工也没有多少怨言,并不是说“轮流坐庄”的做法不错,而是员工感觉到绩效考核结果与自身收入的挂钩力度不大。绩效考核对他们的核心利益没有太大影响,显然不会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但是,长期的“轮流坐庄”,势必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利益的关联度,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员工的薪酬分配、评先评优以及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科学而有效的绩效评价以及薪酬激励制度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有企业只有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以能力和绩效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和奖酬激励体系,才能有效地激发组织自身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掌握绩效管理工作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1.

[2]牟雅丽.绩效管理为企业引擎插上腾飞的翅膀[J].经营管理者.2015.34.

[3]刘先茹.避免推行绩效管理活动陷入“失效误区”的几点建议[J].现代商业.2015.16.

[4]陈晶瑛.员工绩效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电力企业;预算管理;意义;有效措施

电力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稳定支撑作用。加强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管理控制,提升经是运行质量,是实现电力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可以说,加强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值得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1、电力企业进行有效预算管理的意义

电力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影响极大,而预算管理水平则直接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深入探究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对推动我国电力企业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只有进行有效预算管理,才能使电力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预算管理的意义体现在:

1.1在电力企业管理中,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是目标激励、过程控制和及时有效奖惩的重要指标;

1.2加强预算管理有利于范经营风险的有效防范。通过科学预算能够初步揭示预算年度企业的经营情况,让可能存在的问题得以提前暴露。参照预算结果,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从而实现规避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的目的;

1.3预算管理可以为电力企业全体员工提供监督经营管理的平台,是员工监督企业是否实施了科学有效经营管理的基本依据。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职责的履行,以及管理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包括企业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员工工作业绩评价与考核的重要标准。

2、电力企业实施有效预算管理的措施分析

2.1不断改进预算管理的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只有提升自身竞争力,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才有出路。在这一背景下,电力企业若要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更新管理理念首当其冲。对于企业预算管理而言,只有不断改进预算管理理念,使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尽量将目标划分得更加细化,交与企业经营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才能提高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才能使预算管理更加系统化。此外,在企业预算管理中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总结预算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管理措施。

2.2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构

电力企业要加强预算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机构并使之不断完善。电力企业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只有建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并保证成员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在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的基础上,对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成立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能够保证各项预算管理指标制定的合理,能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还能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2.3编制的预算应是科学而细致的

预算编制是影响电力企业预算管理水平重要的一环。在预算管理中如何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是十分重要的。①电力企业要对自己的经营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应对未来的发展能够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②要加强对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分析力度,还要保证信息的时效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适应性;③预算编制中要保证适度灵活性,积极寻找适合电力企业本身发展的预算编制方法,增加预算弹性,从而使预算编制具有相对较强的执行力。

2.4有效监督是推动预算管理更具实效性的措施

预算管理要求电力企业对预算管理所有环节都要加强管理,这样预算执行的监督就重要起来。电力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而全面的监督,这样才能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此外,在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电力企业还应该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加强预算管理的监督,及时总结预算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预算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2.5重视预算考核工作

预算考核是预算管理最后的环节,是对预算管理水平的评价。在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中应当建立起完善的考核机制,针对预算考核指标,在预算执行完成后对预算考核指标及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比对,深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此外,严格的预算考核制度还为准确评价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提供依据,通过考核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3.1在预算管理中要注重成本效益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中,营利是企业最为直接的目标,成本是决定企业利润最为基本的因素,因此必须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控制是电力企业进行预管理中控制风险最主要的内容。

3.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是加强预算管理,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基础。内部控制机制与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同构成了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制定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是提高经营效益,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加强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必须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3.3完善预算管理的方式与手段

开展预算管理,使高效、科学、有序的预算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完善预算审批制度,加强对各个环节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控制和干预,整合业务、资金和信息,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电力预算执行中只有落实权责,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控制和加强预算管理的执行,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只有合理分解业绩考核指标,才能使预算考核制度得以有推行,才能实现责任的层层传递。

结语

预算管理是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发展,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只有实施有效的预算管理,才能进一步明确并量化企业经营目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使企业取得相对理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6

【关键词】 企业 经济管理 经济效益 问题 有效策略

1. 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经济管理是一项涉及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具有综合性的科学管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日益残酷,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筹资等方面的决策,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优势,关系到企业现代化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对外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内能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关键,企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 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者思想意识薄弱

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大多数管理者的目光都会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忽视了经济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导致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得不到经济管理的有效指导,造成生产、销售、库存等诸多环节的不通畅,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在经济管理部门的设置分工上缺乏统一的管理、明确规定,也使经济管理的有效作用得不到发挥,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2.2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

在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控制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审核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依据,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管理的全面实施和开展。首先,企业在根据相关制度开展工作时,对制度的实施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管,导致部分员工,一旦出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其次,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实施不能与企业的真实发展情况相适应,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速度要滞后于企业的发展速度,少数情况下是企业发展速度跟不上制度的发展变化,这种不协调发展造成了资源的相对浪费。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具有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3人力资源缺乏,员工素质良莠不齐

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技术支持,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方面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培训方案,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很少,使得员工的素质无法得到提高。没有形成很好的激励机制,对表现好、贡献大的员工不能及时的进行奖赏,造成员工积极性不高,流动性强。另一方面对经济管理的科学研究投入较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经济管理科学水平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提高。

3. 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3.1提高企业经营者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创新经济管理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如果企业内部没有一个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那么企业的管理势必要陷入混乱。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加强对经济管理的认识,在企业内部制造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让经济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为开展经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是现代企业应该具备的素质。首先要观念创新,思想观念的陈旧落后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最大障碍,企业领导一定要认识到当前经济竞争的关键,树立起“科学管理”的理念。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使企业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细胞,不断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面向市场,永远充满活力。

3.2构建全面经济管理制度,重视制度创新

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完善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保证经济管理体系运行过程的标准化,坚持以经济发展为根本的发展目标,在工作方法的选择上有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新时期产生的新问题,不断完善经济管理中的规章制度,不断补充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保证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可以更好的规范员工的工作态度,加强管理者对经济管理的重视,科学的发展社会经济管理工作。此外还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能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增加推动力,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管理的柔性化和人性化,对于过于注重先进性而适用性不高的企业制度而言,通过制度创新可以让企业更好的适应内外环境,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

3.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保证经济运行

经济管理中人才的需求很大,新时期的经济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在经济时代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企业经济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才的培养,通过对人才选拨、考核、培训等,培养出一批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人才,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方案,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对员工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给员工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确保企业人尽其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结束语:

21世纪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的唯一途径。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经济管理意识,树立经济管理创新理念,同时不断学习优秀的管理制度,勇于制度创新,还要积极地培养和引导员工,让员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理念,保障企业在一个良性的环节上运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田衡.浅谈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J].科技资讯,2012,18.

[2] 申岩.浅谈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策略[J].经济生活文摘,2011,18.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7

一、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概述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实施绩效管理在定义上至今未得到统一,目前对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系统主要认为是通过几个重要环节组合而成,从一开始的布置绩效计划,详细的按照计划来实施,到设定相应的绩效目标,同时要构建内部人员业绩信息档案,通过绩效的沟通和辅导,以此来促使绩效不断提高,绩效考核与反馈这几个重要部分。

二、企业内部实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实施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还有着诸多缺陷有待优化,其中的绩效管理的观念滞后是一个重要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在这一方面的全面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通常是将绩效管理简单的作为绩效考核,其实两者有着很大的差距,对绩效进行考核是整个绩效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部分。

另外,多数企业内部缺乏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绩效体系,企业能否健康的得以发展主要是看有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诸多的企业并没有从战略计划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做好考核的设计工作,从而构建出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这就需要在实际的考核指标收集过程当中,尽量降低不同程度的偏差。还有就是绩效管理的技术缺乏使得无法定位此类指标,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也是根据相对来说比较模糊的、同时缺乏准确定义的此类指标来进行员工方面的考核,这样才会真正的促使得绩效方面的管理工作不会流于形式化发展。

2.企业内部实施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

企业内部实施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措施是绩效管理工作当中的主要的环节,然而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面临着一些困惑,给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首先,没有确定考评对象。在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工作中,一直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即考评对象是个体还是团队。有的企业选择将个体作为绩效考评的对象,而有的企业则选择将团体作为绩效考评的对象。

其次,没有明确考评的指标。人力资源绩效的考评指标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类别,即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是指通过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以及分析来得到评价结果的考核指标,而定量指标是指能够精确衡量与设定绩效目标的考核指标。

最后,没有明确考评的实施方式。考评的实施是要给员工一定的自由让他们自主选择,还是采用统一考评标准,强制每一位员工参与进来,是许多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对策

1.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优化

这就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同时要在绩效管理工作的流程方面尽量实现合理化的进行,必须要从管理方面的流程角度来加以解决。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流程能够充分的实现预期的战略计划目标,这就必须设定好绩效目标,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再进行绩效的资料收集、对比和记录工作,然后再实行绩效考核。整个考核的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可结合员工岗位及工作内容的差异性进行实施考核。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设定评分等级标准,要对每项完成的情况评分分成几个重要的等级,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评级。

2.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体系

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体系当中最重要的是绩效计划的执行过程、以及绩效的评价与反馈,还有绩效管理方面的更新升级和绩效管理的重新签订等。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在明确员工的职责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因此,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促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促使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必备条件。然而,实际上,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体系当中都只是包含了绩效计划和整个绩效计划的具体执行,还有绩效方面的的反馈与评估三项内容。这种不完善性使得企业的绩效管理容易出现漏洞,同时关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对此,企业首先要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以战略眼光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绩效计划,同时还要重点监督绩效计划的执行过程,使绩效计划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得到执行。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8

【关键词】企业 成本管理 措施建议

近年来,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我国的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手段,是一种科学的管理体系。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以成本管理为核心,才能够在国际化的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才能够实现企业的良好生存和发展。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在目前的市场中,产品价格关系日益完善,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就必须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而成本管理是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增加利润的必要环节。企业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才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企业的经营管理属于一种自负盈亏的模式。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不仅需要企业进行生产质量的控制和营销策略的谋划,企业还必须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收益的高低。

二、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企业成本管理认识不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得到了进步。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时间较短,企业成本管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要求,使得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环境中,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无法调动企业全员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较低。

成本管理方法老化。许多企业都存在成本管理方法老化的问题,没有将成本管理灵活的应用于供应和销售过程中,对投产前产品的成本预测缺乏规范性,成本计划不科学,造成企业整体的成本管理环节比较薄弱,这种盲目的成本管理无法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依据,增加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困难。

成本信息失真。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成本信息失真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成本信息的失真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会计核算方法落后,造成核算结果不准确,导致成本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成本核算过程中,只将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算入到成本中,没有将企业的研发费用加到成本中,企业无法对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经济效益进行可靠的核算;部分企业存在人为调节成本数字的现象,会计人员在成本核算中修改成本数字,掩盖真实的成本信息。以上原因都造成了成本管理工作中成本信息失真,使得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过低。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过低是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能力。成本管理工作较复杂,与企业的许多部门都有密切的联系,对成本管理人员有很高的要求。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过低,不能够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影响成本管理方案的施行。

三、有效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建议

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决定了成本管理成败的关键。管理人员是成本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也是员工的领导者,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成本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的进行。所以,企业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重视成本管理的技术能力的形成,同时,对专业技能的人员更要提高相关操作技能及职业素质教育,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

树立新的战略成本管理观念。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仅仅只是注重企业内部的自身发展,缺乏对成本管理的全面认识,并且没有制定长期的成本管理方案。因此,要提高成本管理,就要树立新的战略成本管理观念,从战略层面上实现加强成本管理的目标。新的战略成本管理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员工内部积极宣传新的成本管理观念,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将长期的成本节约作为重点,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外部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与相关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根据市场需求,确立适宜的成本管理制度。只有树立、新的战略成本管理观念,才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收益。

加强成本控制制度。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加强成本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并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发展过程中,能够为成本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在成本控制制度的制定中,要尤其注重员工的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员工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和绩效考评制度,对员工进行监督、指导,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能和权限,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改进成本控制方法,增加成本考核。企业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转变观念,改进成本控制方法,树立全员共同抓成本管理的思想,将此作为长期的战略性工作来完成,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成本管理目标。形成成本管理机构,组织高素质人才进行成本管理的具体工作,增加成本考核,将员工的利益、企业的成本、市场的竞争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全体员工划分到成本管理中,形成全员共同管理的局面,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潜力,增强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企业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然而,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成本管理方法老化,成本信息失真,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过低,都造成了企业成本管理的薄弱。因此,企业要注重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树立新的战略成本管理观念,加强成本控制制度,改进成本控制方法,增加成本考核,实现高效的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有效的企业管理范文9

关键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对策

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企业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企业发展自身的局限性,企业内部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定不足。为了企业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重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完善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企业依据自身发现现状,认真分析现有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的现状,按照市场的要求,创新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方法,促进企业构建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机制,确保企业正常经营发展。

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1.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

企业的营运资金又可以称为营运资本。在广义上来讲,营运资金包含企业所有流动的资金,不仅指的是货币资金,金融资产,还包含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其他流动性的资产等。狭义上的营运资金主要指企业的流动性资产减去企业流动性负债后的净额,即“营运资金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营运资金管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以及流动负债的管理,企业要想保证自己经营顺利,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属于动态管理的范畴,受到企业经营的外界因素影响,与企业内部的经营流动资产和负债有关联,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必须要重视营运资金管理的问题,重视对流动资产以及负债的管理,重视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2.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意义

营运资金管理的范围比较广,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还包含企业内部的销售,管理,服务等方面。企业经营最终目标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尽可能地缩减企业经营成本,增加收益。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效率直接决定企业的获利能力。

企业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有利于保证企业资金使用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最快实现企业存货到现金的快速转变。避免企业资金被长期的占用,解决企业资金占用的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合理的规避资金的使用风险,用最短的时间增加企业的资金,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还能够通过运营资金的管理,积极处理企业的短期债务问题,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增加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二、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1.企业缺乏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视

现代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更多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如何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上,忽视企业内部的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重视度不够,导致下面的员工在面对营运资金管理工作的时候工作积极性低,同时各部门的参与度不高,这成为现代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阻力大。目前为止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晚,很多企业没有真正理解营运资金管理的内涵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或者说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企业内部的经营文化以及发展理念相悖。俗话说思想决定行动力,企业现阶段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认识不足,影响制度的建设以及营运资金管理的能力,对于企业构建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来说,企业需要按照要求,提高思想认识。

2.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不完整

现阶段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体系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缺乏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视,思想意识上不去,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相关体系不能指导企业的经营工作,导致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悖。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不仅要包含营运资金的统筹管理,还有营运资金的投资管理,他们都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资金的统筹管理能够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但企业如果随意的决定资金统筹管理机制,必然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而企业选择营运资金战略规划的时候也很随意,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工作职责划分不清楚,各部门的积极性不高。对待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也是存在经验主义,没有做谨慎的选择和处理,一旦企业缩减流动资产策略,必然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3.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低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现在企业的资金管理中由于流动资产账目复杂,流动资产所占的比重偏小,很多流动资产中的死账坏账很多,导致了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困难,效率低的问题。企业对于流动资产的管理没有做科学的规划,在流动资产充足的时候,分配不合理,成本配置高,购置很多的闲置资产,不仅造成资产的浪费,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很多流动资金被占用,导致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调度不出来,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在流动资金紧张的时候,流动资产的效率发挥不出来,企业必须要采取新一轮的筹融资活动才能生存下去,增加了企业的负债,负债越高,企业的经营资金管理的风险越大,资金结构不平衡,企业的财务风险必然增加。资金管理越来越紧张,企业就失去了竞争的优势。

4.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我们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世界强国之列,企业的经营需要转变思想意识,促进企业的发展达到增速的阶段,企业需要提升管理者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才能适应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的要求。我国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依然会受到“关系”的影响,企业招聘重要岗位的时候很慎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会很高,但是由于财务人员工作的压力,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紧缺人才。尤其是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需要专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目前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比较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知识学习的少,导致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活动效益较差。同时企业内部缺少对提升财务人员素质的相关培训制度,导致员工流失率高,工作压力导致员工的工作状态不佳,缺少创新意识和思维意识,缺乏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机械的开展工作,这不利于满足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活动对专业知识的要求。

三、改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转变思想,重视营运资金管理

虽然我国的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理念起步晚,但为了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需要重视营运资金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管理者要带头重视营运资金管理,鼓励各部门积极参与到营运资金管理的工作中来,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把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融合到企业经营理念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增强大家的重视度和参与度,企业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制定相对合理的考核机制,鼓励大家积极的进行工作改革,角色转换,多岗位轮换等,认识到营运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以及个人利益之间是有关联的,才能为营运资金管理工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2.完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

企业为了满足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需要有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完善的制度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依据,也有利于企业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同时企业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好工作职责。结合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内容,重点分析企业营运资金的统筹管理和资金策略,选择恰当的营运资金管理战略。做选择的时候要谨慎,它属于杠杆的作用,偏向任何一方都会使企业的经营陷入到危机和风险中。同时企业可以吸纳其他企业已经成功的案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规划分析,增加企业制定完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的成功率。资金管理体系的建设要做动态的管理,跟随企业的经营状况随时做调整,才能真正发挥营运资金管理体系的作用。

3.优化资金分配结构,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应该提高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才能帮助企业合理的节省资金。对于流动资产的管理要严谨,做好流动资产的规划,增强企业资产的保值力度。流动资产过多的时候要避免分配不合理以及浪费现象,确保企业需要资金的时候能够及时调动出来。流动资金紧张的时候要做合理的分析规划之后再进行投融资,防止企业因为负债过高问题,拖垮企业的经营。企业要加强营运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正确处理流动资产和负债的关系,合理处理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问题。企业应重视对资产的管理,扩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优化资源以及资金的配置,确保资源得到合理使用,缩减企业的成本,早呢更加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提高人员素质,挖掘人才能力

新形势下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员工的发展要重视基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挖掘员工的工作能力,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感,采取措施鼓励员工在岗位上贡献力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打破“人情”束缚,选拔有能力的人员上岗。对待已经在岗位上的财务人员,要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素质培训和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观察员工其他工作能力,尤其是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企业储备人才。企业要重视法律知识学习,资金管理工作必须保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企业制定激励措施,破格选拔优秀的人才晋升,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采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员工的能力选拔,以便企业能够真正挖掘有价值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四、结束语

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需要重视营运资金的管理,主要是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满足企业经营的战略发展目标。新时代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结合自己的经营实际,做好问题的分析,采取措施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质量,以灵活的工作方法处理当前企业内部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需要提高人员的素质,培养专业的人才,利用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优化企业的结构,最终发挥营运资金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增收。

参考文献

[1]徐华亚.营运资金管理相关问题 [J].纳税,2019,(03).

[2]刘超.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综述 [J].财税研究,2015,(17):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