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集锦9篇

时间:2023-10-10 10:43:22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1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呼吸内科疾病较多,患者常出现肺部疾病,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常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呼吸衰竭等多种并发症[1]。且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较多,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对护理质量要求更高。因此,加强对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以期减少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效果。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我院护理内科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中关于各类呼吸内科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均无严重肺部疾病;均无呼吸衰竭症状;重要器官无严重疾病;均无严重精神疾病,能与人正常沟通;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中男女比为35:33,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1.4±3.5)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7.4±1.6)个月。按入院编号从68例患者中随机选取34例设为观察组,将另外34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①科室护士长、专科护士、病区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对科室内常见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科室常见病护理培训。②针对科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③意外事故防范: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饮水实验,并根据患者实际吞咽功能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必要时采取鼻饲;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相关疾病基础知识宣教;及时指导患者痰,辅助患者更换,必要时给予患者雾化吸入辅助痰;及时检查患者引流管及相关插管状况,保证固定稳固;对于存在躁动患者,必要时可使用束肢带和床栏辅助治疗;对于存在窒息高风险患者,需进行严密监护,并准备吸引装置[2]。④操作规范,护理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水平,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实施护理过程,严密检测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患者给药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并注意用药方式的规范性,当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异常状况时,及时通知医生[3]。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在患者出院前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正态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93.5±3.2)分与对照组(80.3±4.6)分相比明显较高,t=13.736,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常存在一定的呼吸系统疾病,因而常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呼吸内科中老年患者较多,而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减退,肌肉组织及结缔组织功能减退,因而常出现吞咽困难症状,引起误吸,进而引起感染。且部分患者痰无力,常导致呼吸道堵塞,引起窒息。老年患者肢体控制能力下降,常出现行动不稳状况,导致患者易出现摔伤[4]。部分患者治疗期间易出现躁动,导致夜间坠床。呼吸内容患者病情较重,常需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辅助患者呼吸,留置尿道管、胃管等辅助患者日常生活,导管固定不当或患者动作不当,易导致脱管、导管堵塞等[5]。

此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采用针对性护理前,护理小组对科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患者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护理不良事件对策,从而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少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状况。且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前,实施护理培训,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视,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6]。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实施护理,有效保证了护理有效性和标准化,同时也减少了护理人员因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患者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此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更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综上所述,临床上呼吸内科中安全隐患较多,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将其作为呼吸内科患者安全隐患防范的有效护理方法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金珠凤.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84-85.

[2]王玉梅.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02):778-779.

[3]王玉洁,曲红,王幕鹏,等.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4]岳艳玲,殷波涛.湖北省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09):30-32.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2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效果呼吸内科疾病具有发病率较高、病程较长、易复发等特点,且部分重症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精神状态差、药物反应慢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为此加强重症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5.7±2.4)岁。其中支气管哮喘14例,慢性阻塞性肺炎30例,肺癌6例。抽签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者患者在年龄、病情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①病情观察。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呼吸、心率、意识等生命体征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具体来说,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过慢或过快现象,若存在则可能会引发呼吸衰竭,为此要及时处理预防;若患者出现持续咳痰、咳血等症状,要加强病房巡查,并给与对症处理缓解病情。②临床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适当给予吸氧治疗,严格控制吸氧浓度(24%~28%)、氧量(1min 1~2L)及吸氧时间。若患者长期卧位,则要帮助患者选取半卧位,以降低下肢回心血量及心脏负荷。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吸痰等工作,预防各种感染。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呼吸畅通。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整体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程长、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预后。为此护理人员一方面要加强患者呼吸内科疾病病因、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教育,让患者在了解疾病的同时缓解不安、恐惧等心理,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多关心、爱护、安慰及理解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谈心等形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及预后。②饮食指导。重症患者由于病情严重,自身抵抗能力下降,为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及饮食喜好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少食多餐,补充营养。同时保持呼吸道、肠道通畅。③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定期打扫、消毒杀菌重症病房,适时更换床单、被套等用品,及时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湿度合理。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护理后病情变化(治愈率、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等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整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上述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变化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84%,抢救成功率12%,病死率4%;对照组患者治愈率64%,抢救成功率16%,病死率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变化情况具体见表2。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复杂且多变,一方面要加强对症治疗,另一方面要做好整体护理工作,更好的发挥治疗效果[3]。为此要不断完善医院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从病情观察、临床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环境护理等多方面入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本研究对我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行两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84%,比对照组高20%,死亡率为4%,比对照组低16%。此外,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率、呼吸频率改善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心率、呼吸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加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探究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乃艳,王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整体护理模式的研究[J].工企医刊,2013(06):456-457.

[2]王孟.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09-2010.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3

方法: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干预。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及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相关意外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结论:根据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制定的护理风险管理办法有助于降低护理相关意外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点防范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55-02

众所周知,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住院患者具有人数多,年龄大,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易反复,危重病多等特点,所以一旦出现意外有时险情危急,后果严重[1]。在护理过程中,除了较为常见的褥疮、跌倒、坠床风险之外、在氧疗、吸痰、闭式引流这些呼吸内科常见治疗方法过程中也存在着特殊风险,故呼吸内科护理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风险水平高。呼吸是维持生命必须的环节之一,所以一旦风险涉及正常呼吸,患者将极度痛苦有时还会危及生命。

风险种类多。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疾病种类多,有时均比较严重,故涉及到的风险种类也多。

风险隐匿性。呼吸系统症状较为集中,有时意外发生也与原发病症状难以区分。如吸痰时可能会造成黏膜损伤,但不易发现且症状易与原发病混淆。

风险复杂性。由于大部分老年患者病情复杂交叉,同时具有多系统疾病,故风险也随之复杂化[2]。

为了降低呼吸内科的护理风险,做到安全护理,使得患者尽快康复,我们根据呼吸内科风险特点探究出一系列防范方法,争取防患于未然,将意外发生率降到最低。我院呼吸内科对本科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风险管理办法进行实施后调查研究,现进行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过我院道德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的80例住院病人,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41-86岁,平均年龄(61±3.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支气管扩张31例,支气管哮喘15例,其它疾病5例,病程在2月-9年,平均病程为(3.4±2.9)年。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0人为对照组,另外40人为实验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风险管理办法干预[3]。具体为:

1.2.1用心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平时将护理工作细致化,严格遵守章程规范,审核记录落到实处,不偷工减料。如确保双人核对患者、药品分发、注射、医嘱改动等信息,准确及时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记录认真负责。及时询问患者情况并主动向医生反映,主动与家属沟通,积极配合治疗等。

1.2.2心理指导。有些患者病情反复,病程较长,难免产生负面心理,我们要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主动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对需要帮助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减少负面情绪对治疗产生的影响及意外的发生。

1.2.3防止坠床。针对一些住院患者如协调功能较差的老年人,要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休息时要防止坠床,在入院时教会患者及家属床边护栏的正确使用方法。

1.2.4防止褥疮。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过程中需要帮助其每天擦拭身体,按摩、协助其被动活动,在与床接触部位垫软垫或纱布且要保证垫褥透气。

1.2.5注意防滑。患者一旦摔倒避免不了外伤,严重者可引起骨折,重要脏器出血,严重的将危及生命。所以护理过程中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摆放防滑标志,反复提醒患者及家属尤其是在洗澡或方便的时候注意防滑,年长者最好有人陪同,或者可让其选择购买防滑拖鞋、浴室防滑垫等物品[4]。

1.2.6氧疗监控。掌握氧疗指证,氧疗过程中需要认真填写、核对用氧记录单,确保浓度、时间、流量适宜,严密监控,记录患者氧疗后的情况。患者氧疗时要提醒注意防火、防震、防油、放热,任何人不得在病房内和治疗室抽烟。

1.2.7规范吸痰。痰液积聚有时会使患者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自行排痰有困难者需要及时进行吸痰处理。吸痰过程中需过程熟练,动作轻柔,需正确控制负压,在无负压前提下插管。单次抽吸时间应

1.2.8引流监控。虽然需要闭式引流的患者较少,但要牢记引流时确保引流管通畅,引流管末端应水面的深度为4-6cm,在更换水封瓶时应注意夹闭引流管末端,准确判断肺组织复张还是引流管堵塞。密切观察引流颜色、性状、量,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做好记录。

1.3评价指标。在护理结束后对每位患者的病程记录进行整理总结,将是否出现护理相关意外情况做好记录。同时向患者和家属发放问卷,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及不满意两个选项,实验结束后进行结果统计。

1.4统计学处理。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X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P

2结果

2.1加用风险管理办法与常规护理意外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如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以老年患者为主的特点使得其护理风险具有水平高、种类多、隐匿性、复杂性等相应的特点,为了降低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做到安全护理,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尽快康复,我们针对其特点制定了相关防范方法,可以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有的放矢,更好的服务病患,变被动为主动,未雨绸缪,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实验结果也证实了我们的风险防范方法是有效的,不仅降低了意外发生率,同时使得病患及家属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更为满意,可谓一举两得[5,6]。针对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制定的防范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薇,杨明莹,陈家琴等.前馈控制在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0):112-113

[2]王玉洁,曲红,王幕鹏等.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3]宝音其木格.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1):28-29

[4]McKenzie,K.,Scott,D.,Fraser,J.A.et al.Assessing the concordance of health and child protection data for ‘maltreated’ and ‘unintentionally injured’ children[J].Injury prevention,2012,18(1):50-57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4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中途分类号:R472.3

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被称作为护理风险,其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在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这种风险,因为,呼吸系统的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首位,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年龄大,病情危急变化快,使用仪器复杂,护理操作繁重,所以,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性高。因而,强化风险意识,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呼吸内科护理管理需要探索已经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2例研究对象都是本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干预组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46.3岁;其中肺癌患者2,支气管扩张患者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22例。对照组病例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7.2岁,其中肺癌患者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11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17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种及病情严重程度经显著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包括常规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进行24 h不间断观察并对出现突发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进行呼吸机吸氧等应急护理干预,其主要措施包括:①病情动态观察:24 h不间断观察患者的感觉状态注重呼吸、心率、血压及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对病例的呼吸频率、深度及节律重点监测作为快速诊断病例病情的参考依据,观察患者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症状以及咳痰痰液的性质,详细观察记录哮病例者是否合并并发症及是否存在诱发因素,强化后半夜的巡护,防止哮喘午夜发作;患者出现发绀等缺氧症状时予以及时吸氧并做好心电监护和血气监测,随时根据患者的检测指标及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度及时调节给氧流量,②通气措施:为确保呼吸内科的重症病例呼吸道通畅,要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促使痰液的顺利排出,经常清洁患者的口腔预付病例感染,对于无法自主呼吸及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特别关注意呼吸机上的各项参数变化并对出现预警时予以及时处理。③药物治疗的干预:根据病例的年龄、体重及病情严重程度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来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同时要关注药物的毒副作用,重视雾化吸入和静脉注射用药的安全、及时及准确,一般药物和特效药物分开输入,在详细了解患者的用药史以及药物过敏史的前提下方可静脉用药,用药的同时要严格控制用药速度,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是否存在不良反应,④确保环境洁净:洁净的环境可以减少患者的感染机会,同样给患者带来舒适的心情利于患者配合治疗,为确保患者病房空气流通、3次/d定时通风换气,控制室温在22℃左右,湿度52%~62%,采用湿式清扫方式来避免灰尘扬起,为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定期予以消毒且不宜使用刺激性消毒剂。⑤护理的作息安排。实行弹性排班制,夜间采双人值班,假期、周末增加早晚帮班,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人为或自然突然事件,制订相应应急措施,同时进行模拟演练,做到万无一失。

1.3临床观察 指标观察两组病例在护理干预前后病情及体征的恢复情况,同时对病例的治愈率、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死亡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各组计量资料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治愈率、抢救成功率及死亡率对比情况,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风险管理在医疗护理中的价值和地位日益显著,这种管理方式要求管理者经常预见评估潜在和现有的风险因素,有效的规避此类因素对患者造成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呼吸内科患者中大多为慢性疾病患者,其住院时间相对较长,进而护理风险随之增大,同时住院患者中因为受疾病的控制,自我护理能力比较低下。这就使护理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其治疗措施、疾病及基础生活等给予充分的护理,对于其潜在的危险因素的预防也是需要重点干预的方面,以尽量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改善住院患者的综合护理质量,达到尽快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而要实现全面改善这些方面的目的,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必要的前提。因此对于护理管理模式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护理措施管理,从而达到对潜在护理风险有效预防的目的,最终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前提,达到全面改善护理质量的目的旧并在此过程中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重视。

护理风险管理较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更具优势,体现在本模式进一步缩短了住院时间及提高了护理质量等方面,另外临床护理不良情况发生率也进一步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患的综合生存质量也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笔者认为,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对患者的综合护理质量。

4结论

密切留意和观察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病情加重、延误及死亡。

参考文献:

[1]姜慧芬,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67-68.

[2]张淑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89-2191.

[3]李利群.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2):1440-1442.

[4]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5):906-908.

[5]杨晓容.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预防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56-58.

[6]刘岚云.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6):1514-1516.

[7]赵天霞.呼吸内科微量泵的风险管理体会[J].海南医学,2010,21(23):137-139.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5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全方位护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37-01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伴随着得是严重的环境污染,感染中呼吸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而且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纵使病情恶化,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对此笔者选取了我院呼吸内科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重症患者88例,对其中的44例患者实行全方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88例,经临床诊断均为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9例,随机将88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55-76岁,平均年龄为(64.5±3.7)岁;实验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58-78岁,平均年龄为(65.3±4.1)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基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用于进行比较。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呼吸内科的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护理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呼吸内科重症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头晕、呕吐、恶心以及呼吸苦难等。对此护理人员应该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持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心跳和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以及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控,并如实做好记录,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1.2.2 氧疗护理 呼吸内科的重症住院患者在临床上往往表现最常见的就是呼吸困难,如果护理人员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引起患者休克,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走向,如发现患者出现较明显的呼吸困难或缺氧症状时,要及时采取氧疗护理法,及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在氧疗护理的过程中,还应该正确使用气雾剂,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患者出现感染。

1.2.3 机械通气护理 在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护理时,首先要确保患者气道的通畅,医护人员要认真检查患者的气道内是都有分泌无存在,如有则必须及时清理干净。此外在吸氧的过程中,在保证患者充足吸氧的前提下,还要避免对患者的黏膜造成损害。最后在进行机械通气护理时对患者的气道进行适当的湿化处理,能够保持患者气道的净化,从而能够有效预防感染。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共分为三种,即显著疗效、有疗效以及无疗效, 显著疗效标准:临床体征和症状明显消失,呼吸通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身体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有疗效:临床体征和症状基本消失,呼吸通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无疗效:临床体征和症状没有消失,呼吸困难,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而且病情呈现加重的趋势。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生物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t检验法,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通过实行全方位护理,其护理有效率高达90.9%要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的70.5%(P

3 讨 论

呼吸内科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病,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作为医护人员,必须本着真诚的服务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住院患者,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为己任。在呼吸内科的实际护理过程中,多需要采取各种护理方法多管齐下,才能达到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细微的变化,防止疏忽部分重要的信息,同时还应该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于部分情绪相对不稳定法的患者,应该要懂得如何转移其注意力,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目前临床上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常用方法有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机械通气护理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护理时必须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剂量,并且要充分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保证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不同体质的患者还应该做到差异化用药,尽可能是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了全方位护理,44例患者中,有24例有显著疗效,16例有疗效,仅有4例无疗效,其总有效率差高达90.9%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70.5%(P

参考文献

[1] 黎利华.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 中外医疗,2012,33:149-150.

[2] 石君. 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2012,36:106-107.

[3] 黄伟霞. 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 当代医学,2013,03:121-122.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6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护理措施

    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临床危、急、重症,常需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由于机械通气的特殊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呼吸机的临床护理,这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及降低并发症和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笔者现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0例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6~89岁,平均(76.5±6.3)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8~88岁,平均(75.8±6.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7

关键词:神经内科;呼吸机相关肺炎;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呼吸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相关的并发症,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使用机械辅助通气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该类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应用呼吸机的患者多病情危重,病程较长,常伴有意识障碍、机体免疫力比较差等,增加了呼吸道感染机会。为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的发生,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根据工作实际对呼吸机的护理管理制定出科学实用的管理措施并实施,效果很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6月经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216例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4例,女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试验组116例,其中男62例,女5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VAP的诊断标准参考《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标》及《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且符合以下标准[2]:①机械通气时间>48h;②新出现的发热;③肺实变体征或肺部湿性音;④气管内有脓性分泌物;⑤胸部X线片显示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伴胸腔积液。有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伴有核左移。所有患者均经过血培养,排除由肺结核、肺水肿等肺部疾病等引起的感染。

1.3方法 对照组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环境管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用药指导[3]。试验组行强化VAP护理干预,首先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优先考虑无创通气,每2~4h进行一次氯己定口腔护理,并予以翻身、拍背按摩,每1~2h进行痰液引流与吸痰,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抬高床头30~45°,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每日对患者应用呼吸机指征及表现进行评估,呼吸机螺纹管更换1次/w,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使用灭菌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每日定时清理呼吸机滤膜,湿化器应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保持患者个人卫生,及时清理患者气道分泌物及口角遗留物,注意气管切开处的病理表现及特殊变化并定期消毒处理;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呼吸机处理,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1次/d;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实施集中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每周对呼吸机滤网进行清洁处理针对医务人员强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及神经内科病房基础无菌规则并制定集束化VAP防控干预方案,提高医务人员对VAP 的认知及防护意识。

1.4观察指标 使用有创呼吸机患者的VAP发生例数及VAP的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 对计数数据进行?字2检验。当P

2结果

对照组100例患者中VAP发生数28例,VAP发生率28.0%;试验组116例患者中VAP发生数14例,VAP发生率12.0%,两组进行卡方检验,?字2=4.351,P=0.037,P

3讨论

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普遍使用,呼吸机相关肺炎已成为重症监护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医院感染,研究表明造成VAP的主要原因是呼吸机使用不当所致[4],如呼吸机滤膜长时间未清理、插管损伤致炎性反应等。该病可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如何减少VAP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成了我们临床医务人员工作的重点。

3.1对存在医院内肺炎(HAP)高危因素的患者,使用醋酸氯己定(口齿康)漱口或口腔冲洗,4~6h/次,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3.2不应常规采用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接触患者的诊疗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3.3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②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③维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MH2O以上;④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⑤长期使用呼吸机者呼吸机管道应更换1次/w,上机不够1w者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或功能障碍时应及时更换;湿化用水应使用无菌水,每24h更换1次;呼吸机管路上的集水瓶应处于管路最底位,并及时倾倒冷凝水,改变患者前应先清除呼吸机管路内的冷凝水,清除冷凝水的过程中应保持呼吸机管路密闭,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⑥对每日接受镇静治疗的患者须执行每日唤醒,即每日暂停镇静药,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3.4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树立“待气管如血管”的无菌观念[5],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把预防VAP的知识教给患者家属,使其与医务人员配合,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

本研究针对可能发生的因素,通过持续改进,尽量避免易感因素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试验组的VAP发生率下降明显,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种针对病因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及远期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爱芝.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2(13):1248-1249.

[2]徐艳凤.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的临床预防与控制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2):377-379.

[3]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Estimating the world cancer burden:Globocan 2000[J].Int J Cancer,2001,94:153-156.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8

独立呼吸机管理中心的设置,全面负责呼吸机的管理和调配、借出收回及日常消毒保养,并指导借入科室使用呼吸机,保证了各科室危重患者对呼吸机的需求,收到较好的医疗和经济效益。但独立设置呼吸机管理中心,没有临床科室依托管理中心人员无法真正地参与到临床救治中去,难以提高呼吸机使用水平。一部分呼吸机管理中心异化为呼吸机集中存放仓库,只是方便呼吸机全院调配,对呼吸机的安全使用并未太大的贡献。

2创建呼吸机管理新模式

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拥有各档次呼吸机38台,经过多方调研,2011年开始依托于呼吸内科建立了呼吸机管理中心,创建了呼吸机管理新模式。呼吸内科作为诊治呼吸相关疾病的专业科室,在呼吸机的使用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并且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突发抢救量较ICU小,作为普通管理科室,医护人员进出都比较方便,也不会对科室的日常工作造成大的影响。

2.1管理中心的设备和人员配置医院38台呼吸机,ICU自行管理15台、急诊科固定配置2台、儿科固定配置2台专用呼吸机,其他19台由呼吸机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医院呼吸机的购置申请、管理、调配及质量控制等由管理中心负责。为了保证管理中心的正常运行,在呼吸内科中增加2名医师、4名护士的配置名额,设备科安排1名工程师专职负责呼吸机的维护保养(包括ICU及其他科室的呼吸机),1名后备兼职工程师,管理中心主任由呼吸内科主任兼任。

2.2管理中心的职责实行专人管理、专人使用、定期巡查、按规程消毒及维护保养。其他临床科室需要使用呼吸机时,直接电话联系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及时派出医师到申请科室进行会诊,同时管理中心作好患者呼吸回路的准备,待会诊确认后调派相应档次的呼吸机使用。一般要求呼吸内科医师接到申请后5min到达科室,确认后呼吸机10min内送达。日间每2h由管理中心护士负责巡查使用情况1次,22点后由呼吸机使用科室负责巡查。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使用科室相关医护人员在处理的同时通知管理中心,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呼吸机使用完毕后,管理中心及时收回,做好可重复使用患者回路以及设备的消毒,由工程师检查设备的状况并登记在册。每日对呼吸机进行日检,保证管理中心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呼吸机。

3呼吸机管理新模式的优势

3.1降低医院呼吸机的总购置成立呼吸机管理中心前,很多科室提出购置呼吸机,并要求购置较高档次的呼吸机。成立呼吸机管理中心后,经过统筹选择现有呼吸机进行功能升级,形成了高、中、低档呼吸机,按1∶2∶1的比例进行配置,运行将近2年来,较好地满足了医院各科室对于呼吸机的需求。工作中如需购置呼吸机,必须由呼吸机管理中心提出购置申请,重点考虑呼吸机使用率,当使用率≥95%时,同意购置。设备使用率公式为(此公式同样适用于申请购置高档呼吸机使用)当呼吸机每日累计工作满3h,计算为呼吸机实际工作1d,<3h计算为0.5d;每台呼吸机年额定工作天数定为330d。

3.2有效降低呼吸机故障率合格的呼吸机使用维护人员,是安全合理使用,降低呼吸机各类故障的保证。管理中心每月安排不同的医务人员面向全院进行临床使用培训,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要求相关科室每次安排不少于1名医务人员参加,年累计不少于6名医务人员完成培训。经过培训不但提高了临床科室使用呼吸机的水平,还直接促进了管理中心医务人员呼吸疾病处理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呼吸机的非机器故障率。设备科每年安排维修工程师进行呼吸机维护保养、培训,降低了呼吸机的机器故障发生次数(见表1)。

3.3及时质检和报废呼吸机管理中心委托质检部门进行定期检定,以保证呼吸机性能合格。对超龄使用、故障频率高及性能等级差的呼吸机给予强制报废,降低临床救治的风险。严格执行呼吸机临床使用不良事件监测和上报机制,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

3.4建立合理的收费分配方式合理的收费分配方式是呼吸机正常管理、使用的保障,是呼吸机使用中管理中心和使用科室各负其责的保证。医院严格按照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收费,呼吸机使用费由使用科室全额计收,其中的80%通过院内转账单方式调拨到管理中心,如果使用了一次性耗材,则相关耗材费用转入提供方。

4结语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范文9

【关键词】老年患者 呼吸系统 护理 护患关系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通常会反复发作,尤其是以老年患者居多。正由于呼吸科久治不愈的病情,呼吸科老年患者常常会引发焦虑、烦躁等情绪化反应,这给康复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老年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较大,特别是一些肺心病或者哮喘等呼吸科老年患者,在夜间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是比较高的。可见,医护人员在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注重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总结一下临床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并选择2009年0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60至90岁之间。本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中,支气管哮喘者有5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1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有2例,肺癌患者有1例。

1.2护理方法

本组24例患者经过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了常规有效的护理治疗。具体护理方法描述如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的颜色、量等,特别是针对于老年患者,更应该加强晚上的护理,防止因为夜间病情加重而带来危险;及时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记录好血气监测数值。并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加强痰液引流的处理,如使用呼吸机,护理人员应该认真观察各项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注重患者所处环境的建设,保证通风、整洁、无菌。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是随机选择的,说明老年患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属于高发人群。本组患者经过上述方法的护理后,康复以及好转的患者有22例,比例高达92%。说明本院针对于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还是可行的,效果也是较为满意。

3 讨论

3.1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当一部分呼吸科老年患者因为一时不能解除病痛,就会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在整个临床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尊重患者的人格,保守病情方面的秘密,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

首先,处理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真正从患者的角度考虑,给予患者理解、关爱以及援助。如果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闹情绪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对待,不要因为患者的一些言行举止而发怒,从患者的不满情绪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日常治疗中注意操作细节,对反应迟钝者不可性急,对言语啰嗦者不要嫌烦,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甚至流露不屑一顾的神情,注意礼貌和态度。平时主动关心老人,主动和老人打招呼,问长问短,以消除其孤独感、恐惧感。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更应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做好生活护理,促进舒适。

其次,对于呼吸科特殊的老年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比如:急性痛苦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该简洁,并可借助于搀扶等肢体语言传达同情及友善信息,令患者产生亲和感。在治疗中,对老年患者的意见和挑剔,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避免矛盾冲突。

3.2加强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呼吸科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避免因呕吐物、分泌物的误吸而堵塞呼吸道。对神志清醒者,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配以翻身拍背,雾化疗法,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行机械吸痰。可经病人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秒,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将不适感降至最低;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其次,老年患者因为年龄、肌体等原因呼吸道的肌张力降低、肺活量也会有所减少,更会引起肺部的感染。医护人员要确保给患者一个舒适的环境,室温可保持在20度左右,湿度可在50%至70%的范围内。如果哮喘病患者,可适当调高一点室温以及湿度,这样可以促进气道的湿润,增强气道消除分泌物的能力。

另外,氧气治疗是呼吸科患者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加心肌的代谢功能。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低流量、中流量或高流量吸氧。在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尽量采用双腔吸氧管,同时应该勤巡视,多观察,监测患者的氧流量,避免鼻导管脱落或者堵塞等。此外,吸氧的同时应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深呼吸锻炼,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运动耐受量,比较适合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3.3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属于消耗性疾病,合理的饮食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及家属宣教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知识,借助于各种方式让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呼吸科老年患者的饮食调理注意点如下描述:嘱患者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及呛咳;以清淡为宜,避免辛辣、油腻以及一些过敏性食物;少食产气食品,多吃高蛋白、高纤维素的瘦肉、鱼、蛋和新鲜的蔬菜、水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饮水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呼吸科老年患者对于护理方面的服务要求也会不断提升,不仅仅是药物的治疗,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护理交往,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建立一条途径。

参 考 文 献

[1]金文喜.浅谈呼吸科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医学研究版),2009,16( 3) : 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