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3-10-11 10:17:20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范文1

[关键词]精品课程人才培养科技发展

[作者简介]刘妍妍(1981-),女,吉林洮南人,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及研究工作;刘云荣(1969-),女,河南新野人,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及研究工作。(吉林长春13002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36-01

一、前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成果很少是当前教育体制的一大顽症。精品课程建设成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从根本上保证课程建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总理在一次报告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这凸显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计划是一项实实在在的系统质量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集成学科资源,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针对现阶段高等学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型”教学理念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转变。“研究型”教学理念,突出“边实践、边研究、边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掘学生积极探索与研究的潜力。

目前,高等教育的本科教学专业设置不同,专业方向明显,课程体系的设置过于专业化、单一化,已经形成了一套“专业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高度专业化的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以人为本”的要求相矛盾。同时,这种培养模式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习惯性的接受、理解和掌握现成的知识,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对自己的知识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积极作用。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精品课程”的实际存在,使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的实施,在学习成绩、学习效益、各类等级证书、文凭的取得等方面有所收获,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凸显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实效性。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关键在于客观准确地体现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完善精品课建设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为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一方面,精品课程要培养学生具有更广阔的视野,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好、动手能力强、多向思维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利用资源共享,完善教学资源环境,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蕴涵着深刻的教学改革思想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也反映了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有机结合。

1.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根本不在于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在于教育学生运用并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术眼光。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教师,精品课程应该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我们不仅要让教学名师牵头挂帅,实施“名师上讲台”,而且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让中青年成为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坚持青年教师试讲和助教制度,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并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我们应重视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引导教师树立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强化质量意识。同时,要充分调动教师参加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探索适应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培养规格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把课程教学与研究密切结合起来,要重视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工程实践、自主实践有机结合,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学生深入实践提供重要平台。

精品课程的建设应做到“资源共享,追求卓越”,建设特色鲜明并具有推广价值和辐射性效应的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使其他高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较大的范围内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的能力。把建设精品课程当做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另外,在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带动一批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推进各学科课程的整体建设。

3.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整合课程的改革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保证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先进性。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轻视了学生的个体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学生思想的僵化,如何改变现状?这是我们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挑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前提下,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和授课方式的改进,在实践活动中采取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从查阅文献资料,到具体的实验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科研总结等,让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了新的认识,能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和创新型的研究题目,并能够做到清晰、详尽地阐明,多方面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长春理工大学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赛,包括电子设计大赛、机械产品数字化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等多学科专业交叉的竞赛,还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实践基地。

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上,学生自己能够上台讲,将学习资料整理、归纳、总结,做到融会贯通,这种方式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研究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与教师形成积极、主动、双向沟通的新型教学关系,能够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利用科技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科学研究不感到枯燥。学校还可择优给予经费资助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是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必要方式。高校可聘请知名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扩大学术交流,以便教师掌握教学与科研的学术前沿。

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要根据各高校的定位与特色,加强学校的优势,立足于培养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把精品课程的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Z].2003-04-08.

[2]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范文2

一、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

1.高职部级精品课程建设覆盖学科广,精品课程逐年递增

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了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2003年至2009年,教育部先后开展了七届精品课程遴选,累计评选出3080门精品课程,其中高职部级精品课程812门,占全国部级精品课程总数的26%。从历年的建设情况来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逐年在增加,并且高职精品课程增加的幅度还较大。仅2008年和2009年就评选出高职部级精品课程400门,均超过当年全国部级精品课程总数的30%以上,其内容覆盖材料与能源类、财经类、电子信息类、法律类、公安类、公共基础课、公共事业类、环保、气象与安全类、交通运输类、旅游类、农林牧渔类、轻纺食品类、生化与药品类、水利、土建类、文化教育类、医药卫生类、艺术设计传媒类、制造类、资源开发与测绘类共计20个一级学科。

2.高职部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日益完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一直参照本科精品课程的指标体系。自2003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标准》(征求意见稿)以来,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每年都在不断修改与完善,2007年更名为《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并且还根据评审需要制定了本科与高职两个指标体系,2008年和2009年又在2007年评审指标的基础上做了较大修改,其一级指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六项的基础上增加了课程设置,二级指标调整更大。这些调整使高职部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日益完善,这更有利于建设具有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及主要内容

1.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领导和规划

(1)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领导。有力的领导是精品课程建设顺利开展的保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科、教师队伍、学生、教材、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而且其内部各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只有通过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精品课程建设才能形成合力,创造精品。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涉及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实验实训、信息技术、网络等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领导,成立精品课程建设领导机构,全面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领导协调,组织召开精品课程建设会议,制定学校精品课程的综合规划以及有关制度文件和激励政策,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检查与评估等,以确保精品课程建设有序进行。

(2)制定科学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制定科学的规划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建设规划一方面要突出精品课程建设的计划性、目标性、阶段性、整体性及层次性,另一方面要立足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定位,与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及服务社会紧密结合。应搜集学校的师资、课程、教学、特色、实验条件等方面信息,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可用资源,参考其他院校先进经验,在全面、认真分析汇总调查信息基础上提出精品课程建设要达到的具体可操作质量标准及具体措施。

2.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是能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工作规律,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灵活新颖,教学资源能有效共享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课程。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是根据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基本特点,以岗位能力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支撑和明显促进作用,真正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课程。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应紧紧围绕“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展开,不仅应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而且最好能够承担一定水平的科研项目,以便使最新研究成果能及时反映在教学中去。可以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的技术专家,或者引进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改善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同时加大教师基本素质的培训。对于新进的青年教师,可根据专业特点,安排他们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培养相应技术的实践能力和相应的动手能力,通过培养、引进、聘用、传帮带等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造诣高、事业心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经验丰富、特色鲜明的教师梯队。

(3)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创新。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学内容要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应该具备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的特征。要通过跟踪研究把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地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展示给学生,并应由学生去探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中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内容应占有相当的比例,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接轨。要积极采取措施将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内容融入课程建设中,要求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成人员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教学成果,争取有一定数量的教学研究,起到交流与辐射的作用。

(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手段现代化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思维的培养,鼓励教师采用“教、学、做合一”、任务驱动、案例式、讨论、启发式、现场、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立足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手段方面,结合课程特点,大力投入硬件设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积极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构建起计算机网上教学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5)重视教材建设。选用教材必须以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为依据,尽量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省、部级重点教材,获奖教材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应结合学科、专业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选出最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著具有特色、反映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的高质量教材。在教材编写中应尽可能地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共同设计,将本课程领域中的最新技术成果适当引入教材内容。另外,应加强实践教学类教材建设。

(6)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高职教育是实施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教学是培养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充足的实训条件和实训过程,离不开真实的生产环境。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精品课程实训要求,并结合职业岗位的实际环境开展,同时结合生产服务的实际,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加强校企联合,加强校外实习训练基地建设,采取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大专业训练力度。

(7)完善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精品课程从开设到成熟、从完善到精品,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构建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校内外专家成立专家组对精品课程的全过程进行评价、监督和检查。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从学生成绩、学生和督导对该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认可度,社会和同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其中社会认可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动手能力,实训、实习产品体现的应用价值;二是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水平证书获取率;三是在技能竞赛中的获奖率。

在完善精品课程的评价体系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搞好精品课程的建设,激励学生学好该门课程,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

三、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职院校都把精品课程建设摆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战略地位,精品课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也取得重大的进展,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真正体现高职教学思想“工学结合”理念的课程偏少。大多数课程存在如下问题:单纯进行课程建设、学科知识体系建设、理论与模拟实践相结合教学课的建设;方便评估专家的界面多,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界面少;真正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少。

(2)建设完成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性不强,利用率偏低。很多精品课程提供的资源不完整,资源完善、自成体系的较少,链接的常见资源较多,创性性资源少,建成之后网络共享性受很多因素影响,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

(3)精品课程缺乏动态更新。精品课程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等特点。很多建设完成的精品课程在获批部级、省级精品课程以后就算大功告成了,缺乏对最新高职理念和技能要求的补充与完善。

(4)重网络课件,轻教学质量。不少精品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制作了网页和课件,但也只是书本搬家,没有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对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不仅看数量,更重要的看规划、布点和功能,并且提出要满足学生体验企业文化需要的要求。

(6)缺乏对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投入。往往是申报前做足工夫,评审后不再理会,使精品课程建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势,缺乏长效机制。

2.加强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

(1)认真领会、贯彻高职部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新要求。近年来,教育部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评审指标体系,其中包括2003年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别制定的《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4年还出台了《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2007年制定并在2008年和2009年逐步完善的《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等。通过分析这些已出台的政策及其变化,可以看出高职部级精品课程的重要趋势。认真领会、贯彻最新的高职部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是高职院校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精品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基础,必须从长远着眼,慢慢积累,逐步规划。要建设一支成熟、优秀的师资队伍就必须有良好的系统机制,如外聘机制、竞争机制、培养机制等。2007年以来,教学队伍评审指标强调了高职院校教师要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更新变化,并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教学特色,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提出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应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历和行业影响力;精品课程的教学团队应是由主讲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外聘教师三者的组合。因此,打造精品教学团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

(3)加大经费投入。精品课程建设离不开经费支持。应设立专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用于课程基本建设。采取“年度考核、滚动支持”的办法分配。同时根据部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不同需要,加大教学基础设施投入,尤其是网络教学投入,以支持精品课程网络建设,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并设置专项奖励基金,对有突出成绩的精品课程负责人及参与者进行奖励。

(4)评建结合是保持精品的根本。课程评估结束后的后续课程建设和验收工作要常抓不懈。课程评估只是手段,建设才是重点,要以课程评估带动课程建设。因此,课程建设应本着“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旨在提高”的宗旨和原则进行。

(5)重视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每年要更新部分网上内容,需要不断地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开发的教学软件需要及时地不断更新,以便能在新的运行环境上使用;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开发和补充新的教学资源,在开发优秀教学资源的同时,又要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建立一个高效的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使各校的优质资源实现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的会员制的操作方式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综上所述,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积淀、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标准要求高、基础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成果见效慢,所以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密切配合,结合学校的定位、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及学校特色,做好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按精品课程的内涵,做好人力、物力等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使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建立起适合学校发展的课程建设体系,以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S].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S].

[3]毕丽红,朴立华,张淑敏.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时空,2009(5).

[4]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DB/OL].省略.

作者单位: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范文3

关键词:精品课程群;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资源;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3.04;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89-03

Thought and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 Group i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Liu Li-xin,Song Nian-xiu,Qi Xin-yu,Liu Gui-li,Zhang Zhen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ation,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Qingdao 266520)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 group can optimiz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group involving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and construction,teaching methods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on,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n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effectively. Through the thi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group,the concept of teaching can be explicit.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 is explor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Key words:Top-quality course group;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teaching resources;teaching quality

一、引言

精品课程群建设是与单一精品课程建设相对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本科课程建设中的系统工程[1]。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可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以实用高新技术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建设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综合性的精品课程群,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2]。

二、精品课程群建设的内容

1.内容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精品课程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先进性、趣味性。要反映本学科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并能和本领域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精品课程内容建设要和本学科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建设的关系3]。

2.队伍建设。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一定是授课经验丰富,且从事过科研活动的教师。主讲教师负责精品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另外,每门精品课程都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和教学辅导队伍。要鼓励和支持博士生、博士后以及硕士生从事教学和实验辅导工作。刚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也应有一段时间从事教辅工作。一般来说,每30至40个学生至少应安排1名教辅人员[3]。

3.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方法产生了革命性变化,许多用传统方法讲授起来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东西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易懂地表现出来,使人们在充满趣味性和想象的工程中学习和掌握。同时,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既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又可加强学生与老师的实时交流,使广大学生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方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因此,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以及教学文件与参考资料都应上网开放,通过教案上网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3]。

4.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需要精品教材,而且,这些优秀教材应该是系列化的。主讲教授和其梯队应积极编写,更新有关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秀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3]。

5.实验内容建设。实验与实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品课程建设中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加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鼓励学生尽早进入科研活动[3]。

6.机制建设。教授特别是名教授上讲台为本科生讲课是教授的天职。上了讲台,为广大学生上好课则是教授们的职业道德。学校应要求和鼓励教授们积极承担精品课程建设。同时,更应从机制和投入上采取切实措施,为精品课程建设扫清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例如,学校要拿出专门的经费用于精品课程建设,对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进行奖励和表彰。在用人方面,也要有灵活的用人机制,要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另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等检查评估机制[3]。

三、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思考

1.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指导思路。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实验内容建设[3]等六个方面,可见精品课程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是将几门课程简单设计后加以综合就能够实现的。我院交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推进交通工程类课程的整体建设,避免各课程相互独立,用系统工程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改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2.精品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的关系。交通工程专业主干精品课程群应该是将一些课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有两种[4]:一是串联式,即它们之间前后顺接、关系紧密,不宜分割或颠倒,构成一条教学的主线,例如交通工程学与交通规划是交通设计课程的先修课程,三者构成串联关系;二是并联式,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要求作灵活组合,例如交通设计、交通控制、交通安全即为并联式课程。应该将串联式关系的课程列为专业基础课、并联式关系的课程列为专业主干课进行系统教学,同时通过案例教学、综合设计等环节加强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与交叉综合。

3.精品课程群内容的知识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量的日益丰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该合理取舍,彰显活力,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就交通工程专业主干精品课程群而言,要结合交通发展不断革新课程内容。所以。精品课程群的建设注定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4]。

4.精品课程群建设的评价体系。教师所讲授的每一节课是否为精品课,必须以学生评价为主,听课学习的学生普遍或绝大多数认为这一节课讲得精彩生动、受益匪浅是精品课的首要因素。教育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使精品课程群得以可持续发展。

四、精品课程群建设方案

1.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精品课程群的建设需要按照宽口径与重基础的教学理念,强调各门课程的联系与融合,促进课程综合化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彰显活力,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将教育资源整合,优化课程结构,用较少的授课时间实现知识覆盖面的最大化,用系统工程的理念促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改进[5]。科学制定精品课程群建设的实施方案,扩展课程群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知识,按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要,加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使教学大纲既体现本课程独立的系统知识,又体现群中各门课程知识的有机融合,同时设计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真正做到精选和精讲教学内容,精用教学时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确定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围绕教学计划,对专业精品课程群进行重点建设,同时注重加强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既包含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又包含专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特色课程,配套建设相应的实验课。课程群内的各门课程应该按照模块化的要求,统一学时分配,加大课程重组力度,合理处理课程之间的关系,促进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调整和优化[4]。结合各类学生科研竞赛活动、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及教师科研项目等,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队伍建设。精品课程群的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责任心的教师队伍,提倡名师主讲和建设精品课程群的同时,带动和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保障精品课程群的建设质量。提倡以学术带头人、教授和副教授为队伍核心,不断提高和丰富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和实践经验,要求每位教师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系统学习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相互关联性,一方面重视融合课程群中各课程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课程群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授课教师可进行双师培训,同时通过不断的教学观摩、交流探讨,虚心听取学生和教学督导意见,对课程群中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最后,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共同提高队伍的教学水平,建设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专业发展。

五、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管理与评价

1.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管理。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工作应该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半年或一年进行课程建设的检查与汇报,根据课程群在各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管理,对建设任务迟缓、建设效果不明显或出现教学事故的课程群,应该警告直至撤销立项。根据精品课程群建设验收指标体系,严格按照条例进行结题验收,不合格的课程坚决撤项,否则将影响整个精品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达不到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教学目的。精品课程群的建设应设定专人负责,通过动态建设方式限制精品课程的有效使用期,敦促其根据学科和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的不断完善和更新[6]。

2.精品课程群建设的评价。为了确保精品课程群建设的质量,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广泛听取专家和学生意见、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内容等形式,在各个阶段进行严格管理和评价,否则将流于形式[7]。此外,还需要强化课程群的内部联系,并按照课程群建设的要求逐步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强调课程群建设对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所起的作用,强调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示范性等要求,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发展的促进与推动。

六、结语

精品课程群建设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重要手段[8]。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可以充分体现本科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实践效果,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项聪.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优化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8):8-10.

[2]孙涛.精品课程群建设模式及优化研究[J].北京教育,2008,(1):43-45.

[3]张尧学.扎实推进“质量工程”,抓紧抓实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3,(9):6-7.

[4]丁辉,姚庆文.现代电气技术精品课程群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16-18.

[5]覃永新,蔡启仲,陈文辉,林川.微机与嵌入式系统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8,(20):298-299.

[6]项仲平,董秀成,陈燃进.精品课程群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5):61-63.

[7]马悦,申永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33-35.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范文4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43-01

精品课程建设就是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体现,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其建设目标就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随着精品课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影响范围的不断延伸,对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需求也在增加。所以,一定要加强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建设。

一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的现状

1.缺少畅通的资源获取渠道

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获取中,渠道不畅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精品课程网站知晓率较低。根据相关调查表明,大多数老师与学生访问精品课程网站均是通过学校主页宣传栏或网站链接进入的,针对本校的精品课程设置相对熟悉,对其他学校设置的精品课程知晓度较低。针对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设置而言,除了一些参与项目建设的老师之外,很少人知道这个网站,也就不存在相应的访问,明显存在着资源获取渠道不畅通的问题。(2)精品课程网站访问成功率较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资源共享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部也在加强学校资源共享建设。在已经公开的精品课程中,大部分课程只可以打开一级页面,并且只可以查看精品课程资源框架,要想打开具体课程介绍等内容,就需要一定的权限,除此之外,网络课件与视频资源设有一定的权限,其他人员无法观看,进而导致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资源内容缺少及时更新

现阶段,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管理问题主要体现为精品课程负责人缺少对网络资源后期的维护和更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评审阶段。在建设精品课程时,一定要结合教学与科研的更新资源,设置相应的课程资源,这样才可以满足老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但在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建设中,除了一些设有权限的网站之外,一些可以访问的网站,都缺乏相应的更新,其资源内容比较落后,并且也没有进行后期的维护与更新,降低了资源共享的优质性。

3.缺少资源共享互动性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主要就是向社会提供一些免费的优质教学资源,因此,在各院校网站中推出了很多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链接,通过相应的访问获取一些资源。但大部分网站均没有向使用者提供一些交流、讨论的平台,或只是一种形式,设置的一些在线答疑无人回复、没有后台回应等。事实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学习氛围,如果没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无法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资源,也无法得到使用者的反馈,进而无法对网站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更新,导致影响学习效果。

二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的对策

1.强化优质资源项目的建设与应用

随着精品课程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其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资源越来越丰富,所以,要想有效发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功能,就一定要加强其建设与推广,扩大其知晓率。在进行宣传推广时,可以利用一些有影响的网站,设置一些推广专栏或公益性广告,增加精品课程网站的知晓度。除此之外,可以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培训工作与经验交流,通过校际合作,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与推广的研修班。

2.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增强精品课程获取性

要想有效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定要保证其可以被访问,这样才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要想实现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就一定要建立共享平台。在建设共享平台时,一定要保证其统一性,这样才可以为其维护与管理提供便利,实现精品课程质量的提高。学校可以设立专门小组,从人员、技术等方面展开视频录制、网站制作等。除了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外,还要加强其内容的建设,促进精品课程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完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时,一定要制订统一的课程流程、资源格式、模块设置等,在内容上设置通用语言,避免出现过分依赖插件的情况,提高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在共享平台上,尽可能提供一些课程讨论区与论坛,实现访问者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促进精品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进一步促进网络资源质量的提高。

3.强化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共享资源优质性

在建设精品课程时,一定要确保长效监督机制的设立,实现共享资源的优质性。首先,建立资源共享激励机制。在建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时候,建议学校出台一些有关政策,制订有效措施,鼓励老师及时更新网络资源,在机制上,扫清精品课程建设和维护的障碍。其次,强化网络资源更新、维护、检查力度,引进“进退机制”。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新的检查指标,明确其网上操作与评估,保证网络资源的优质性。同时,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整改合格的精品课程而言,需要取消其资格。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精品课程时,一定要加强资源共享的建设与推广,促进优质资源的全面利用。要想有效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就一定要加强共享平台的建设,并且建设相应的长效机制,促进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全面共享与利用,进而实现其真正价值。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范文5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专业基础课;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獻标识码:B

1前言

随着信息、通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得到快速发展,其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已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数字信号处理已快速形成一个主要的学科领域,成为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课程的学科内容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有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与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快速傅里叶变换、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方法[1]。对于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知识。

该课程主要系统地讲述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现代通信领域中从事相关科学研究、教学、科技产品开发、工程设计与管理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方法应用与硬件设备结合的重要性,为学生将来从事工程科研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也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复试课程之一,部分学校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也将该课程作为必考科目,所以将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校级精品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其建设意义更加突出。

精品课程建设就像一把标尺,用来衡量高校教学质量水平发展程度的高低,课程建设涉及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改革是课程建设的主体,要结合课程的性质、课程专业的定位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多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思路的设计与实施。

2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借鉴参考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精品课建设经验,同时立足于本院课程教学发展规律,以提升教学质量、建设特色学科与专业为出发点,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以促进教学改革与研究为课程建设思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已于2015年通过中原工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题,课程后续建设在接下来实践教学中逐步完善。

课程现状

1)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选用部级精品教材,已建成网络教学平台,并开展网上答疑等活动。课程组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安排、教学多媒体课件及部分相关参考资料(课程习题集和习题解答)已经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对网络教学学习积极性较高。

2)该课程目前已开设五个实验,其中包含两个综合性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利用MATLAB软件对课程涉及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仿真验证,进行实验总结,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课程组已独立编写与教学内容对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书,装订成册。

3)根据本专业培养计划,结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于大三第一学期末开设专业课程实践环节(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配套相关的实验设备,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本专业方面的综合设计能力。

4)为规范教学秩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结合教学体系、内容,确定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标准为总成绩等于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之和,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80%。

5)课程理论讲授课时为50学时,实验为10学时,教授学生专业为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授课教师为课程组青年骨干教师。

课程存在的问题尽管目前阶段精品课程建设运行基本良好,但是经过课程实践教学,教务处相关人员深入调查、追踪与分析反馈,该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相关因素,一些不足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精品课程建设仍然处于预备、试运行阶段,部分教师对于精品课的概念认识依旧模糊不清晰,导致课程建设前期阶段任务进度缓慢,效果不尽如人意。

2)完成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审核工作后,课程组出现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疏忽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监督管理。

3)关于精品课建设成果交流、培训、研讨会议,课程组成员教师参加较少,课程建设经验成果多数从网络上获取。

4)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涉及理论知识较深,数学公式推导过程较多、较抽象,造成课堂氛围沉闷,学生难以理解,容易产生畏难心里,听课积极性不高。

5)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资源不足,教师授课录像尚未全部上传到网络平台,且大部分内容和教材相似,课外拓展知识较少。

6)开放实验室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学生积极性不高,实验设备多为验证性教学使用,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欠缺,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方面有待加强。

7)师资队伍中优秀青年教师偏少,课程建设后续发展攻坚力量不足。

问题分析在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以上影响建设进度问题引起课程组的高度重视,通过听课,与学生进行多次座谈会,并进行梳理归类,同授课教师一起探索课程改革发展,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1)教师缺乏精品课程建设的意识,还未深刻认识到精品课建设对于实现学院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以及对教师本身职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发展的促进作用。

2)精品课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学校教务处有相应的管理细则,学院和课程组也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奖惩政策,并严格执行,使课程建设良性发展。

3)面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严格要求,加上一些培训、研讨会议,部分教师觉得建设程序太烦琐,要求过多,占用较多课外休息时间,缺乏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建设整体性、发展性的规划,教学改革力度、深度不够,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比较保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够深入,没有课程体系立体化建构的思路和概念。

5)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未能做到人尽其才,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加强引进本专业的优秀青年人才。

3课程建设规划

作为一项系统化、长期性的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如何针对学院实际情况,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设原则与路径,是确保精品课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数字信号处理精品课程建设是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推动和加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并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本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发展方向。

建设目标本课程特点为理论性较强,学生较难理解。因此,课堂上应结合实际案例,引入本专业最新发展科研成果和教学中教改教研成果,浅显易懂地讲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并加强校外企业实习基地与在校学生的联系,加深联合培养强度,使学生了解专业前沿知识的最新应用,增强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力度;考虑课程内容和学生接受程度,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引导式教学,增加学生思考和实践内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实践、主动钻研;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形成学术氛围浓厚、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并努力进一步建设发展,争取申请省级和部级精品课程。

建设环节本课程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建设发展。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涉及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必然成为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按照学科专业培养计划,在基础性理论和实践教学基础上增加对专业前沿性知识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本学科近几年的最新发展成果,以及应用的相关行业,做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时俱

进;完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修订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增加专业综合设计性实践,强化融教学于实践,实现实践反哺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加大竞赛培训力度,在硬件设备调试设计中鼓励学生使用通用实验开发板,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3];每学期习题课堂增加考研相关专业知识题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加深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

2)教学条件:在教材的选用上优先使用部级优秀、精品教材;完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优化网站平台功能,不断丰富课件内容,增加实验案例、考研习题讲解等相关资料内容,完善、优化授课视频,实现视频课堂、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仿真实验、实验预习导航、实验背景知识介绍等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提供较全面、有效的学习文献资料,满足网络教学平台教学需要[4];加强与校外实习单位联系,提供更好的专业前沿知识学习环境,同时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实验室专业教学实践设备功能更新完善,所有实验仪器设备功能说明、实验指导相关材料齐全,满足开放实验室需要。

3)教学方法:课堂中灵活运用讨论式、引导式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强化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与教师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去问问题、分析问题,增强自主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借助于多媒体、实物操作演示等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视频、动画等效果,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变得浅显易懂,使学生更易接受掌握,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师资队伍建设:调整完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加强引进本专业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学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加大年轻教师培养力度,鼓励去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加与重点学科院校交流学习的机会,丰富教学思想,活跃教学理念,逐步增强教学改革效果。

4结语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高校专业基础课程中地位重要,其精品课程建设任重道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团队协作,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逐步探索出精品课程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保持学科专业的领先地位,使教学改革成果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程佩青.數字信号处理教程[M].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袁小平,陈烨,等.数字电子技术校级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0):51-53. 

[3]张彦,张涛.《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316-317.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范文6

关键词: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教师团队;建设;发展

数控车的相关操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难题,并且教师的专业水平与专业操作也对数控车课程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教师团队的建设以及发展。

一、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1.经费不足的相关问题

众所周知,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的开发需要许多的经费,但目前来看,我国对于中职学校的经费投入不是很多,一般情况下都需要中职学校自己来筹措资金解决经费的来源问题。资金筹集对于一些重点的中职学校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对于一些非重点的中职学校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另外,中职教师在开展数控车精品课程时,其作用也非常重大,中职的教师队伍需要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或者筹资的意识才能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网络技术的支持问题

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网络来对外开放,从而实现即时有效的共享机制,那么在共享的过程中就需要有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来完成此项工作,并且定期对该网站的服务进行维修,做好保密工作。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主要是通过教师队伍的自主研发,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职学生以及教师,在向外推广自己的劳动知识产权时,教师团队里面应该有懂网络技术的人员。

3.数控车精品课程特色的相关问题

想要建设、发展好数控车精品课程,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发展好专业的教师队伍,发展好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的基本特色。因此,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的教师队伍在设计具有自己特色的相关数控车课程时要把握好课程的基本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二、建设和发展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的教师团队

1.建设和发展协作观念比较强以及凝聚力比较强的教师团队

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的专业性比较强,而且非重点中职学校又得不到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会给教师带来负面的影响。另外,有部分教师认为数控车精品课程在团队学习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帮助,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让这部分教师树立专业的教育教学态度和方式,让教师明白数控车精品课程的重要性。在建设教师队伍的过程中摒弃过多的个人观点以及个人利益,以大局为重,着重强调团队精神。建设好中职学校的特色数控车精品课程,发展好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教师队伍。

2.加强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教师队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根据笔者的相关调查实践可以得知,在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科研能力比较弱,一些重要的场合大多数只是走马观花而已。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教师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教师能够不断重视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发挥专业教师的水平,以期能够给其他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的教师起到带头的作用,从而对数控车精品课程投入更大的精力和做出更大的贡献。

3.提高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教师团队的专业建设的投入

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需要有强大的经费来作为基础保障,在发展此相关课程时,中职学校应该着重考虑到其基本的建设投入,通过一些外部环境的支持以及鼓励来加强数控车精品课程教师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另外,再结合一些培训和考查的机会来引进先进的团队理念,培养中职学校数控车精品课程教师团队的意识和精神。在加强教师自身的建设时,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组织公开赛,给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的教师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展示平台,发挥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

数控车精品课程是一门比较具有专业水准的课程,需要有专业的教师以及专业的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材等。而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大多是技术方面的人才,因此中职数控车精品课程是我国各个教育阶段中都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对我国在数控车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微.普通高校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15):274-275.

[2]李日昌,周军.论教师职业技能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以我校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15(01):240-241.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范文7

【关键词】精品;课程;创建;思考

一、精品课程的内涵

1.精品课程定位: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课程体系。精品课程是师生公认教学质量很高的、已形成特色风格,并有持续和广泛影响及示范、辐射效应的课程。精品课程是由优秀的教学梯队、与时俱进的课程大纲及内容结构、先进的教学资源、由良好教学效果验证的特色教学方法等所组成的体系来表征的。具体地说,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2.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首先,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因此,精品课程就不单指教材或书本,也不单指教师,更不单指教学技术手段。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其次,精品课程建设也不单指高校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还包括学校非正式、非正规的课程,即潜在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要树立大课程意识。

3.精品课程是分层次、多样化的。从性质与类别上看,基础课受益面大,某些专业受益面小,但不管是面大面小,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同样,从水平层次上看,重点大学、一般大学、高职高专也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与特色,所以应该存在不同层次的精品课程序列。即精品课程是分层次、多样化的。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

1.教学队伍建设。高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其重要内容就是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名师,形成自己的名师团队。因此,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并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精品课程负责人应由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课程管理能力的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既是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主要责任人,又是该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师、教学任务分配、教学研究以及课程教学资源的学术组织者、领导者,对该课程或课程群的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负责。

2.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国际化趋势相适应,与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相协调。课程体系改革要结合学分制的实施以及精品特色专业建设,有些专业要按照国际通用的评估标准改革课程体系。要通过引进、改造、借鉴等途径,大力加强与国外高校在课程改革与建设领域的合作。新的课程体系应具有足够的广度、深度和梯度,突出显示多样化、开放性和可选择性的特点。

3.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和精选优化。我们的教学应既注重基础教育,又重视专业教育;既注重人文素养教育,又重视科学精神的教育;既充分发挥课程在课程群中的独特作用,又注意加强各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增强其内在逻辑性,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结合上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框架。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防止片面强调教材自成体系而偏离培养目标的倾向。要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的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努力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4.突出加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快实验项目的改革与更新,努力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积极推进多形式、多层次的实验室开放,建成一批覆盖多校区、多学科、多专业的校级教学实验中心,确保整个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现代化实验网络的建设,大力开展仿真实验、模拟实验、网上实验选课系统的研究。

5.加强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的改革。精品课程建设要切实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模式。每门课程的考核内容应覆盖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所有内容,包括教科书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内容以及教师要求学生查阅的有关材料,彻底改变考笔记的做法。推行考教分离和试题库制度,进一步完善有关的管理规定,尤其是试卷的评阅以及试题库的管理等要实行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的监督管理机制,对那些作风严谨、教学评价高、课程教学有突出特色的教师予以充分的考核自。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范文8

[关键词] 精品课程 资源共享 注重实效 持续发展

一、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1.提升专业水平。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师、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软硬件与资源建设超常规发展,新一代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迅速成长,科研与教学的结合进一步加强,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如雨后春笋,有力推动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创新,还通过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2.提高教学质量。精品课建设是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精品意识,打造标杆[1],给课程建设提供示范,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强调走校企联手、工学结合的路子,课堂上的模拟仿真实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带着一种职业尊严与乐趣来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加强团队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证,精品课建设通常是以学科为基本单位、由一个人牵头,带领团队齐头并进,而且还有企业专家参与,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理论联系实际,促使整体素质提高。团队中的每位教师必须下功夫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探索教学方法、对所建课程有较深的理解,如数家珍、了如指掌,才能胜任,因此,一门精品课的建设,带动了一个团队的成长和发展。

4.实现资源共享。按照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各高校大多建立了专门的精品课程网站,这些课程资源基本上做到了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教育部和一些省市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方面也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丰富了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为师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创造了条件。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 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从横向来说,不同院校相同的课程为了申报不同级别的精品课程均在投入大量的人财物,有的课程已经建设成了部级精品课了,可以资源共享借鉴使用,但有的学校还在改名换姓从院级开始也希望一步步往上建。这种重复建设,没有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从纵向来说,精品课程的设置大致分为国家、省和校三级。三者的区别仅限于申报者的职称要求、申报的级别、经费拨付的主体和“含金量”不一样 。对于同一门课程,在现存制度下最多可实行三级申报,如果同时申报成功,可以分别获取不同额度的资金支持。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互相重叠的现象,突显了申报机制存在的缺陷,导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严重浪费。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整齐划一的甚至是配额式的建设。一个专业在一定区域内应该只有一个精品课程。一旦成为精品课程,其他院校可以加以借鉴,在相关示范课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维护,相关部门要划拨相应的经费 ,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把大家的心思集中到如何维护、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上去。同时改革申报机制,实行一站式申报。精品课程的申报应首先从校级开始,对于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精品课程,由学校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授予省级精品课程称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类推,一门精品课程通过一站式申报,可以省去很多申报程序,使申报者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程建设中。

2.注重形式,忽略实效

当前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存在重申报、轻建设、重包装、走过场、为精品而精品、为评审而造假、不注重实际效果的现象。各级部门,尤其是高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为确保申报成功,对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进行量化解析,逐一对照指标在形式上进行后续性的补救和强化。并不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也不顾及学生的获益情况,更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所谓“精品”,首先要树立“新、特、强”的理念[2],“新”就是要传播新知识,采用新方法,运用新技术。“特”就是要适应国家战略、符合区域发展、满足行业需求,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走特色发展之路。“强”就是要队伍精、成果多,效果好,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要注重内涵建设,需要对一切有效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融入现代教育思想,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适应创新人才和实践性人才培养规格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效果明显,建设特色鲜明并具有推广价值和辐射性效应的优秀课程。

3.短期逐利,忽视更新

目前大多数精品课程建设一旦申报成功,就万事大吉。一方面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给人的感觉是昙花一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最后沦为摆设。另一方面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放是“面向过程”的经费发放方式,建设者追求的是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课程建设者想尽一切办法迎合精品课程终期评审的要求,申报材料不仅内容丰富,外观设计也非常漂亮,目的是能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以便顺利通过评审,致使前期的建设费用占据过半,课程结题后相关的经费捉襟见肘,没有预留精品课程的后续跟进所需的资金,因此精品课的不断更新完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空话。

精品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已经立项的精品课程,不能一劳永逸,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提高,丰富课程内涵,更新网站内容。否则,在现代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很快就会丧失优势,精品变成次品,最后蜕变成废品了。

三、建议和对策

1.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实现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其核心价值的体现。应由国家建设统一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该平台能提供性能良好的网络存储空间与标准的课程设计结构和建设模板,这样不仅能降低教师研发精品课程的成本,还能保证课程网站的连通性,同时减轻学科教师在设计和制作相关精品课程时的工作量,提高开发效率,使教师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科内容的开发中去。政府搭建平台后,采用“重点学校牵头、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好模式,它避免了各校教学资源建设中各自为政封闭式的建设弊端,使建成的资源库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为资源的共享打下基础。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高校应不断完善精品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并要不断充实网络教学资源。同时应免费向全国开放,真正做到教学资源共享,从而发挥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2.事后监管,注重实效

实施申报体制改革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只需对课程进行事后监管,而不再需要对相关课题进行重复审核。这就使精品课程的建设从只注重申报转向既注重申报又注重绩效考核上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从“指导―申请―评审”向“指导―监管―考核”转变,并制定相应的精品课程的监督、管理考核办法,加大对优秀的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并在财政方面给予后续支持。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关键在于应用,教师应用精品课程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应用精品课程可以多方面提高素质,高校应用精品课程可以加快学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

3.加强维护,持续发展

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行为,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实现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经费的合理分配以及后续追加。为了进一步对精品课程进行后期维护,确保该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严格实行经费的三级管理制,即将经费分为前期建设经费、中后期的结题经费以及后期维护经费。为了防止精品课程的老化,越是往后推,越应该投入大量的经费加以维护。目前,有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笔者所在学院就采取了对精品课程实行后期课程维护的措施,例如定期检查教学资源库的补充完善,网站的更新维护情况,并以此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年终考核内容,但是经费不足,也会导致大家的积极性不高。

参考文献: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范文9

论文摘要:精品课程在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实践经验,本文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多方面阐述了第二军医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情况。

精品课程建设是指在高校中打造出一批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制度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学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促进带动更大范围内同类课程的建设。

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使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能顺利、有序地开展,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J。本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对医学精品课程建设地思路、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以期使精品课程建设真正起到以点带动面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全校信息化教学条件下的教学质量。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优势逐步显现,以及军事训练网等公共信息平台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精品课程建设也受到了军队院校的高度重视。我校从国家精品课程的内涵和要求出发,根据军队医学院校的办学特点,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精品课程建设采取了相应策略和措施。

1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

教员队伍是推进现代教学的主导者和推动者,承担着资源采集、课程编排、内容传输的任务,其教育理念、信息素养及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效果。

在创建精品课程过程中,我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培养教员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员驾驭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学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员参加岗前师资培训、不定期地组织鼓励教员参加各种信息化教学集训、经常性地开展课程建设经验交流等教学活动。从学历和技术素养上为课程精品化提供了师资保证,逐渐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目标的实战实用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是精品课程的主体部分和学习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医学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具有严密的理论内涵和庞大的理论体系,因此更要强调科学性、前沿性。教学内容应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验诊断与临床相结合、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现状与前沿相结合。结合教学大纲,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策划和设计。例如在分析和规划《临床心电图学》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时,我们按照部队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情景性和整体性特点,从贴近部队、贴近实战的原则出发,全面修订和更新整合了课程内容我们在坚持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同时,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医学临床教学组织的方法。如临床见习实习带教、临床查房,增加医学教育学的实用性。

3改革考核机制,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课程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精品课程的考核体系应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基础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因此在课程考核时,采用了理论与实践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和成绩评估方法。

在考核内容上,针对现代医学发展迅速的特点,在教学中以基础理论为基点,临床实践课为重点,以培养目标为落实点,坚持知识和能力并重,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取了多元化考核模式,课程考核改变了以往的理论,操作考核的模式,改为由理论考试30%,操作技能考核3O%、平时作业2o%,平时技能训练20%四部分。

这种多元化考核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平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掌握程度,极大地提高了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

4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是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灵魂。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只有通过精心地教学设计和严密地组织教学、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才能使课程更具智能化、个性化等特色,从而使得课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我校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注重学习环境的建立和问题情境的设计,使学生在交互的学习过程中建构医学的知识体系。具体措施如下:①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加大全英语教学力度。目前,我校对于校级以上优秀课程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双语教学。②精简课堂讲授内容、增加实验课时数,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实行40分钟课时制,要求教员课堂上要少讲、精讲,着重引导学员理解问题和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③实行主讲教员负责制和本科生导师制。积极推广以探究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鼓励广大教员运用讨论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

5创建网络环境,提升教学资源的整体效率

根据教高[2007]1号文件精神,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就必须构建运行机制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实现精品课程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为教学营造一个立体化的网络教学环境,提高现代化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我校构建与规范了包括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教学试题库系统、数字音像档案系统、媒体资源库、流媒体教室、实验室中心等,为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和保证,如图1。

军队医学院校的教学更应强调教学实践环节,重视演示实验、综合性实验,依托设备精良的实验中心和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实验设备。但是,由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决定其校园网不能直接接入Internet,所以军队院校普及和推广网络教育课程,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适应军队特点的教学模式及环境,努力创造安全可靠、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互动性强、工具齐全、资源丰富的网络环境。

6完善教材体系,提高精品课程的质量水平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因此要提高精品课程质量,就必须搞好建材建设。在选择和编写教材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办学特色、生源特点,课程定位及知识体系等方面的情况,紧密结合国际相关学科进展及发展需要,选择最先进、最权威的优秀教材,编写充分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资料。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我校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内容的融通和联系,编写医学相关专业的讲义和教材,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学目标需要,确保了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开放性、先进性、综合性、实践性,为创建精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教学内容的精品化提供了保证,如图2所示。

除了选用国家重点教材和选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外,还自编了相应指导教材、实验教材和配套的教学辅助材料等,并逐渐形成由多媒体课件、课程网站、试题库及纸质课本等多层次的立体化教材体系。课程体系调整和立体化教材体系的整合很好地解决了医学范畴的课程多、内容多、名词多、形态结构多异,学生普遍感觉难学的问题,进一步从根本上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

7完善评估机制,促进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规范课程建设管理、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保证。教育部在教学评估、教学名师奖、教学成果奖、优秀教材评选等工作中,已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成果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为保证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及可持续发展,学校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采取了切实措施。

建立严格的评审程序。学校设立专门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领导小组,在每次评选精品课程之前,科学地制定有关评选文件,明确规定申报条件、申报要求及评审程序。

完善健全的监督机制。为使精品课程建设有序进行,学校采取了切实的教学监督机制。通过阶段性验收和定期检查来保证课程的质量、组织专家组对立项课程的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中期检查、通过课堂教学评估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等多种形式,促进师资队伍的发展和完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对获校级以上的优秀课程、军队优质课程,国家精品课程予以一定的配套经费。逐步形成了以精品课程为龙头,带动并建成了一批辐射性强、影响力大的课程,从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营造一种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