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地理专业学科评估集锦9篇

时间:2023-11-07 11:28:53

地理专业学科评估

地理专业学科评估范文1

一、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及办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时间稍早于本科院校,至2005年,全国已有41所高职院校开设了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1].这些高职院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建筑建材类高职院校(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经济贸易类高职院校(广西财经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等)、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等)、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综合类高职院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职院校在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比较短,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人员较少,目前尚无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经验可供借鉴。

2.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趋同,没有考虑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

根据笔者调查,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把按照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培养具有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以及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笔者认为是不够科学的,没有考虑社会对评估与管理人才的不同需求。笔者认为,资产评估不仅包括机电设备评估、建筑工程评估,还包括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鉴定、文化艺术品评估、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评估、税基评估等,另外房地产估价、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土地评估、探矿采矿权评估等也应当属于资产评估的范畴。目前,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珠宝评估专业)、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注册矿业权评估师等资产评估类职业。为社会培养各种从事资产评估职业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但是,不同的资产评估类职业对资产评估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规格和要求来制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是不能满足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不同需求的。

3.高职院校主要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考虑主办院校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目前,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是围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来设置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方法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现阶段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多数为非综合性的,一般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不够齐全,导致部分课程难以安排。比如,一些经济贸易类和财政税务类高职院校因在建筑工程及机电设备方面没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无法开设建筑工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课程,而建筑建材类和电子机械类高职院校对于财经方面的课程则往往难以开设。

4.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缺乏,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但是我国资产评估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教育招生不久。2004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将资产评估作为本科试点专业向教育部进行申报并且获得了批准,并已在2005年开始招生。此后,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等高校也先后招收资产评估专业本科生,培养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紧缺专门人才。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厦门大学财政系资产评估专业的硕士、博士点是国内重点大学首个设立的该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点。上海财经大学在财政学硕士点下设立了资产评估方向。到2007年才会有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本科生要到2009年才能毕业,况且本科院校和资产评估事务所也需要大量的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短期内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本科及硕士毕业生来解决师资问题。如何尽快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共同课题。

5.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充分保障实践性教学的顺利开展

加强实践性教学工作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根本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外,还要有能够组织实践性教学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高职院校开设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时间较晚,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为了保证实践性教学的顺利进行,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对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根据社会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结合主办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由于我国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设较晚,在产权交易、企业改制、司法实践、融资抵押、财产拍卖等活动中,迫切需要大量从事资产评估与管理业务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能够胜任各种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根据所确定的专业建设方向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程。笔者认为:具有房地产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房地产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土地经济学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土地估价作为专业建设方向;具有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发展税基评估;具有金融、保险专业建设的院校可以突出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工科院校可以凭借学科优势侧重机器设备评估,如旧机动车鉴定评估的专业内容;拥有珠宝鉴定专业的院校可以开展珠宝鉴定方面的专业建设;拥有艺术、文物和考古等专业优势的院校可以突出古董和艺术品的价值评估;具有地质和矿业专业建设经验的院校可以把矿业权评估作为专业建设方向。

2.根据专业建设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其专业课程应当包括财务与管理方面的课程和资产评估方面的课程,具体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考虑专业建设方向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毕业生要到毕业工作后才有资格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就给资产评估的教育带来了冲击。虽然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参加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但是这些考试科目却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和业务实践技能所必需的,把这些考试科目设置成专业课程也为学生毕业后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以房地产评估与管理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除了要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把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等课程设置为专业课程。再比如以旧机动车鉴定评估为专业建设方向的高职院校把旧机动车鉴定评估师考试科目:汽车原理和构造介绍、汽车性能及新技术介绍、汽车状况检查办法、汽车价值综合评定应用、二手车交易方法与技巧、汽车保险和法律知识、汽车评估基本财务知识、现场评估实习课程纳入专业课程设置也是比较合理的。

3.高职院校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对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兼职教师的聘请来完善师资队伍,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设置比较晚,而且高校资产评估专业本科尤其是硕士毕业生短期内不可能选择到高职院校就业,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很快解决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问题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逐步提高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的同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上。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师通过考试获取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等)并委派专业教师到与专业建设方向相关的评估类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对于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具备一定的教师素质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当创造条件优先引进。对于现阶段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无法完成的实践性教学任务可以通过聘请相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兼职教师来承担。

地理专业学科评估范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资产评估 专业建设

1、国内外资产评估行业高等教育现状

1.1 国外资产评估专业高等教育现状

资产评估行业在发达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无论在评估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际操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人才培养上基本形成了一套由准入考试教育、高等教育和后续教育构成的完善体系。在高等教育方面,早在1894年于英国成立的伦敦城市大学,便设有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其研究重点是在金融、投资等经济环境下,运用定量方法对资产与投资市场互动关系进行评估;美国的霍夫斯特拉大学设有房地产评估、收益资产的评估、评估原理与程序及专业操作规范等专业;新西兰梅西大学设有资产管理专业,具体方向有城镇评估、乡村评估、房地产评估三大方向。

在澳大利亚资产评估人才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资产评估高等教育的重视。1972年南澳大利亚大学率先开设了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开始授予资产评估专业学位。通过大学的系统教育,使学生了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其未来的执业素质。由于澳大利亚具有完善的资产评估高等教育,目前,澳大利亚资产评估协会已将大学学历作为入会标准,在大学获得相关专业学士学位并有两年相关工作经历后,可以直接申请成为注册资产评估师,可见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

1.2 我国资产评估专业高等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中关于资产评估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工作起步较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和探讨的逐渐深入,进入九十年代后,一些院校开始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方向的学科建设,并开始招收国有资产管理方向的本科生。后来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评估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市场上对资产评估业务、人才也有了大量的需求。我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的建立以后,促使一些院校将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方向改为资产评估专业方向,或专门建设了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一些院校不仅进行了本科层次的专业建设和招生,而且延伸到了研究生层次。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2005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也建立了本科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并开始进行招生。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资产评估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目前来看,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资产评估人才培养体系,评估人才缺口较大,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培养数量严重不足。到2010年,全国开设资产评估本科专业的院校有14所,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只有几百人,远远不能满足资产评估行业的需求。在资产评估专业建设方面由于起步晚,目前也处于探索阶段。

2、关于资产评估专业建设的思考

2.1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道德素质要求。对资产评估人才道德素质的要求并是仅仅停留在遵纪守法的水平上,而是要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起标帅作用。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规范、讲究职业道德,弘扬传统美德。不仅能够始终坚持独立、公平、公正原则,而且能够与一切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风气作斗争。不仅将资产评估作为一种职业,而且能够真正作为事业来对待,关心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积极为行业的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工作中能够勤勉尽责、廉洁自律、精益求精,谦虚谨慎,团结和带动周围的同事共同为树立行业的良好形象不断作出努力。

(2)知识储备要求资产评估高等应用型人才应掌握外语、数学、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资产评估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与资产评估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监管规章;掌握每个专业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资产评估涉及多种特殊行业,需要资产评估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如涉及土地和房地产的评估应具备房地产估价或土地估价的知识;涉及税基评估应具备税收与财政学的专业知识;涉及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应具备金融和保险等知识;涉及车辆和机器设备评估,应具备机电设备专业知识;涉及珠宝鉴定的应具备专业珠宝鉴定方面知识。

(3)能力素质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资产评估人员,首先要具有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正确把握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动向及趋势,把握重大资产评估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和理念,并合理运用到评估工作中去;其次要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业务工作的能力,如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具有独立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较扎实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2.2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2.2.1 完善课堂教学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是对所有大学生普遍开设的,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般规律、掌握一般技能,重在教授系统的通识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的教育课程群,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通识教育课的宗旨不是重在传授某种专门的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知识,以有效解决人的全面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通识教育课程群除了包括教育部规定的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等必修课之外,还应包括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工具方法科学及艺术素养、体能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精选出来的,具有基础性和普及性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2)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课程群。该课程群应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财务会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核心课程,另外考虑到资产评估专业涉及相关学科较多,专业基础知识跨度大的特点,还应开设机电综合技术、建筑工程概论、财务管理、证券期货理论、管理学原理、房地产经济学等课程。

(3)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是在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注重宽度教育的基础上,将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向系统化纵深发展的专门化课程群。资产评估专业课程是资产评估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明确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资产评估课程体系、培养专业综合分析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关系重大。这一必修课包括:资产评估学、机电设备评估、房地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投资项目评估等,设置的课程应能直接与注册资产评估师(CPV)考试衔接。

(4)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提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资产评估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群。设置这一课程群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专业主干课学业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进行专业拓展和深化教育,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既获得各种必要的知识,又提升了专业能力。该课程群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项目评估、金融资产评估、税基评估、财务报告分析、珠宝收藏品评估、企业战略管理、国际评估准则等课程。

2.2.2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1)开设资产评估综合模拟实验课程。资产评估综合模拟实验是一门将资产评估理论与资产评估实务融于一体,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宗旨的资产评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践课程。开展融合会计、评估等内容的综合模拟实验,强化文理渗透的力度,进行以学生为中心、为特点的教学内容服务(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让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件进行交互式的探索,使学生以评估理论为工具解决实际中错综复杂的问题,学生通过资产评估综合模拟实验,既可以检验与进一步学习在课堂上所学的资产评估基本原理与方法,又可以补充学习书本上没有的,而实际工作中必须了解的资产评估业务知识,还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其他资产评估专业理论与方法,缩短资产评估学专业在校学生从事资产评估实践的距离,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促进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坐下去能写,站起来能说,深入实践能干”。同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有效推动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推动资产评估行业科学、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双方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2.3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资产评估高等教育的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组建评估培训师资库,请资产评估研究领域的专家或者资产评估行业从业人员到学校,以讲座等形式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也可以把青年教师有计划地送到具有资产评估研究生方向的学校进行系统学习, 或者鼓励青年教师考取资产评估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以及安排青年教师到资产评估事务所从事资产评估实践活动,以强化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地理专业学科评估范文3

一、引言

随着资产评估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资产类型、新的市场细分对资产评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需求已经逐步趋向高端化。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特征明显、知识背景综合的资产评估高级人才将是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继2004年重新开设资产评估本科专业后,2010年又增设了资产评估硕士专业,目前全国有15所高校设置了资产评估本科专业,68所高校设置了资产评估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逐步高级化,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对资产评估专业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资产评估专业学科定位的研究,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对资产评估专业知识结构的研究,过去一直被淡化,这可能源于市场经济发展有待完善,对资产评估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没有现在迫切。随着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计划的实施,从理论上探讨资产评估的学科属性和学科知识结构,将有助于研究生的培养和未来研究方向的选择。因此有必要对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归属进行梳理,厘清学科知识结构。本文根据资产评估实务的要求,拟从专业学科属性和学科知识结构两个方面,阐释资产评估的学科定位和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构成,探寻学科知识对资产评估专业方向设置的影响。

二、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定位

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属性,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很多学者是以“倾向性”的观点阐述资产评估的专业属性。根据对文献的梳理,目前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倾向于管理学科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资产评估发轫于国有资产管理,与会计学、财务管理有较长的渊源关系,理应归属管理学科(李光洲,2007;邓九生,2008;唐振达,2009),在以管理(会计)学为基础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文学和理学(王开田、胡晓明,2002;张艳,2009),此观点偏向于管理学。教育部2004年在少数财经院校恢复资产评估专业设置时,将该专业归属于管理学科。从2010年15所具有资产评估本科招生院校的专业设置看,属于会计学院的有浙江财经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属于商学院的有上海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属于金融管理学院的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共有11所,占总数的73%,因此相对于持经济学观点而言,倾向于管理学的观点占了大多数。

(二)倾向于经济学科

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目的是为经济活动服务,如果资产评估的方法误用,评估结果的理解存在偏差,则只能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解释(陈鹏,1998)。同时资产评估的理论主要依附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供求理论、预期理论等,分析资产价值采用的方法也是典型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张俊平,2008),因此,资产评估更倾向于经济学学科。在全国15所资产评估本科院校中,将资产评估设置于财政(税务)学院的有内蒙古财经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商学院和河北经贸大学,共4所,占总数的27%。因此,倾向于经济学观点也符合资产评估的特征。

(三)倾向于交叉学科

交叉学科是指既包含有管理学、又有经济学,还有工学、法学等学科。张欣(2006)直接提出了资产评估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边缘性复合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宽,需要的专业技能高,且与多种其他行业相关。从对学科基础课程设置的研究中也可以发现资产评估学科的交叉性。在对学科基础课程设置中,王淑珍、尉京红、马慧景(2002)认为,应该设置会计方向课程、经济与管理方向课程、金融与证券方向课程、税收、统计方向课程;常丽(2007)认为学科基础课将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方向课程、财务会计方向或建筑工程方向课程与机械制造方向课程、金融与统计方向课程等。学科基础课就应体现不同性质高校的学科结构特点,财经类院校难以开展不动产评估和动产评估等学科基础课程。李春杰,柳娜(2010)认为学科基础课程可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统计学、经济法(税法)、市场营销学和信息管理系统。从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科目看,包含有《财务会计》、《经济法》、《机器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资产评估》五门课程,这些课程处于同等重要位置,涉及到了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较多学者认为资产评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较为合理。

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对资产评估的学科定位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资产评估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单一的学科知识无法涵盖资产评估的全部知识领域。从评估实务上看,资产评估需要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由于资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评估需要不同的学科知识。从资产属性和技术角度看,评估某一项资产时需要掌握资产的权属关系、状况、技术特点、管理流程、收益成本关系等,涉及的学科知识包含了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技术学等方面的知识,缺少哪一方面的知识都无法正确评估出资产的价值。而职业道德是保证评估师正确履行自己职责,客观、公正、合理评估出资产价值的前提,伦理学的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资产评估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这种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特点给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对资产评估学科的知识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资产评估学科的知识结构

资产评估的多学科融合特点,决定了资产评估师需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关于资产评估学科的知识结构,这里从评估师需要具备的能力、资产价值计量和学科门类的角度进行探讨,并尝试构建不同视角的资产评估知识结构关系。

(一)资产评估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

掌握资产评估专业知识,最终还是要应用于实践。从评估师实务操作层面上看,可以将评估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第二个层级是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层级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层级是进行资产评估的基础。资产评估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决定了评估师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只有对学科知识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第二层级是对资产正确评估的前提。知识掌握后不一定能够运用,这就要求评估师能够恰当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特别是多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三层级是评估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该层级要求评估师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在评估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者之间是递进的关系,第一层级是第二层级的基础,第二层级是第三层级的基础,第三层级属于最高层级,也是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资产评估时需要具备的能力。

(二)不同视角下的资产评估专业知识结构

地理专业学科评估范文4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评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Abstract:The premise of improving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is that we should build the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takes the government, the society and the college as the main body.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t provincial level has the important du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valuation of discipline and major.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use the scientific concept to evaluate higher education , build a multidimensional net of evaluation , evaluate the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 treat the result of evaluationcorrectly.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t provincial level

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截止到2005年,高等教育总规模超过2 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1]。随着连续七年的规模扩张,引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新思考与关注。在2005年1月9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5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也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重心转移的工作思路:“我国高等教育要将工作重心由前一阶段重视规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因此,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就成为当前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其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质量保障方面应该承担的职责更是一个全新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

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主要反映在各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要想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在提高各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普通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主要由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两部分构成。外部保障体系是指高等院校之外的国家、政府、社会等机构团体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鉴定与评价、监督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活动的体系,其成员包括高教界和高教界以外的专家。内部保障体系是指高等院校的自我保障体系,是以自我监督、自我改善为目的的高等院校内部的评价体系。高等院校既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主要通过高等教育的评估活动来实现。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包括三个:政府、社会和高校。政府主要从宏观层面对高校的整体或某一方面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最终目的主要是鉴定或认证,结果多与政府的拨款、政策的制定相关联,为社会各界提供相关信息。成员由政府指派,代表政府行使相应的职责。社会主要是指介于政府和高校之间的民间组织或团体,成员来源多样化,主要以企业、工商界人士为主,可以客观、独立地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相关参考信息,也可以为政府决策等提供建议。高校主要是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并为外部评估提供基础,发现问题,及时改善。

其中,政府又分为中央和地方(省)两级。中央政府是针对全国的高校进行评估,而地方政府只是针对本地区高校进行评估。如美国的资格鉴定(认证)[2],是对高等教育机构能否达到最低要求的一种评估,包括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认证机构的成员主要由非政府的同行专家组成。其中,院校认证由全国性或地区性的认证机构进行。地区性认证机构目前全美共有六个地区(新英格兰、中部各州、中北部、南部、西部、西北部)的院校协会及其下属的8个鉴定委员会,分别对本地区的院校进行认证;全国性鉴定机构共11所,分别负责对全国的职业和专门职业院校及全国信仰性院校(faithbased institute)的鉴定。

就我国目前情况看,承担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是教育部,由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和学者组成评估组,依据统一的评估标准,依次对我国所有的普通本科院校整体教学水平进行评估。这种综合测评,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其建设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我国高校中,“211”和“985”全国重点高校仅占少数,而地方性高校占绝大多数。因此,在我国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如何促使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至关重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地方高校的主管部门,目前在如何保障本地区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其职责还不十分明确。为此,应该加强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保障教学质量方面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职责是,引导本省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校按照各自的定位发展,使其能够办出自己的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够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够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为履行上述职责,应该建立省级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主体由三个方面构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和高校。其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是,依据国家教育部对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评估的项目和具体标准;领导、组建相关的中介机构;协调中介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关系;监督中介机构的评估;公布评估结果,并依据结果给高校以相应的奖励和经费资助;监督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估质量,等等。社会中介机构在开始时隶属于省教育行政部门,接受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人员由社会各界代表、高校教师及专家组成。随着评估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向独立机构过渡。高校主要应该完善自我评估,接受校外评估机构和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应该对省内高校进行合理的分类。分类的标准应该是多维的,如按照科类划分为:综合性、工科、农林、医药、师范、其他(艺术、体育、民族);按隶属关系划分为:中央部委院校、地方院校;按照层次划分为: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学校;按照性质划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高职高专;等等。对上述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院校进行评估,应该制订不同的标准。从我国业已进行的评估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全国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类型的院校。因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质量评估时,应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同时,在对院校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评估基础上,应该侧重对高校的单项评估,且评估的内容也应与不同类型的院校相对应。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的单项评估,其重点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科评估;二是专业评估。学科评估主要针对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进行。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广泛开展,并已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专业评估还不完善。尤其扩招后,每所高校的专业数都增幅很大,各校为了能够多招收到学生,降低学校的办学成本,大多增设了计算机、法律等热门的文科专业,而不考虑本校的优势与特色。甚至在申报新专业时弄虚作假,而一旦审批下来,就不再加以建设,进而造成高校专业设置的低水平重复,培养的人才质量下降。因此,应该加强对高校的专业评估,主要应由各专业学会来进行,成员应是本专业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从国外的经验看,许多国家也都十分重视专业评估。如美国的专业鉴定是由61个特定专业或学科的认证机构实施,旨在对各学科的师资、课程、教材等内容进行评价。日本的技术人员教育评估机构(简称JABEE)[3]于1999年成立,2001年起开始对日本大学的理工、农科等领域的院校进行评估认证。评估的对象是相当于本科层次的专业课程教学。具体的评估由日本工学会下属各专业学会承担,同时吸收部分产业界人士参加。评估认证过程一般先由学校申请,然后校内自评;在此基础上,由JABEE专家组入校考察并审核自评报告,最后由专家组做出最终认证报告,指出被评专业教学的长处与短处,并提出改进意见。认证的最长有效期为5年,期满后要进行复核。评估结果分为3档:C(concerned:合格,5年内有效)、W(weakness:基本合格但不够完善,2年后重审)、D(deficiency:不合格,1年后重新申请)。

三、 几点思考

1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应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

首先,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估。一般来说,目前的评估大多是鉴定性或论证性的合格及水平评估,评估重在区分优劣,评定等级,重视终结性评价,监督、检查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而很少有针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估。这种针对高校未来发展的评估,应该侧重运用激励手段,注重形成性评价,目的在于帮助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和提高,而不是只停留在对高校的历史和现状的评估上。因此,如何在评估中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发掘高校未来发展的良好态势,促使被评估对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应成为今后高等教育评估的新追求。

其次,在评估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不仅要对高校的物质、资源等硬件条件进行评估,更应加强对高校中的人,尤其是学生的评估。目前各国都非常重视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水平的评估,而在对学生评估的重视程度、侧重点和评估的方式上却存在差异。我国对学生的评估主要侧重在学习质量上,对学生就业及就业后的跟踪评估重视不够,尽管在2004年的评估方案中已经把学生就业作为一个2级指标单独增列了出来,但是其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构建多维的高等教育评估网络

多维的高等教育评估网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类型综合化,评估标准多样化和科学化。

评估主体多元化,即国家、政府、社会、学校等多方参与评估。任何只强调单一主体的高等教育评估都不是科学和完善的。目前从世界范围看,存在着两大基本趋势:其一,如法国、中国等,正在改变过去以国家或政府为单一主体的评估方式,以民间或社会为主体的评估机构逐步产生;其二,以民间为评估主体的国家,如美国等也在逐步加强中央及地方政府参与评估的力度。我国目前工作的重点是应该扩大省级政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参与的力度,积极筹建中介评估组织,充分调动学校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还不具备建立完全独立于政府和高校之间的中介评估组织。因此,首先应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建一个机构,然后再逐步向独立机构过渡,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

评估类型综合化。对同一高等教育评估对象而言,任何一种方式的评估都不可能完全反映出被评估者的全貌,若要对被评估对象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就必须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即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综合评估与单项评估、宏观评估与微观评估、发展性评估与鉴定性评估、政府为主体的评估与民间为主体的评估相结合。在我国,目前应该侧重坚强对高等学校的单项评估和发展性评估,加强高校的内部评估及其评估质量的监控,积极推动社会团体参与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

评估标准科学化、多样化,即对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和不同专业应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且指标的确立要科学,这样才能保持不同高校的个性及特色。在我国,由于存在不同层次的学校其经费投入也不同的差别,不同类型学校(文、理)其生均设备费也不同的差别,所以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应该按照高校的不同类型和层次确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同时,制订相应的学科和专业的评估标准,加强对学科,尤其是专业的评估,这对我国扩招后如何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对评估机构和过程的再评估

除了要科学合理地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之外,还要对评估本身作第二次评估,即加强对评估机构和过程的再评估。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而且可以杜绝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独立的评估机构,现有的评估机构几乎都是从属于政府部门。评估人员和评估程序都是由国家和政府来选定,造成评估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无从考证。所以,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中介机构,监督评估机构和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如美国就十分重视对鉴定机构的再鉴定,并于1996年成立了全美唯一的从事高等教育鉴定机构鉴定的非官方组织——美国高等教育鉴定委员会(CHEA)。目前,地区性鉴定机构、全国性鉴定机构中的5所,专业鉴定机构中的42所通过了CHEA的认可[2]。可见,美国的这一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4加强高等教育评估的专业化、理论化建设

高等教育评估的专业化包括评估组织的专门化和评估人员的专业化。评估组织的专门化是指,应该建立专门的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尤其是中介或民间性质的机构,充分保证评估的公正性、权威性、独立性。人员专业化是指,应该加强对从事评估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注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评估道德,在评估时做到客观、公正。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高等教育评估,尤其是高等教育元评估理论的研究。目前国外对高等教育元评估的理论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注重加强元评估。但是我国却缺乏对高等教育元评估的研究,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因此,需要高等教育评估人员不仅在实践中继续探索,更应从理论层面上加深研究,从而使高等教育评估尽快步入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更加有利地指导高等教育评估的实践。

5正确运用与看待高等教育评估的结果

高等教育评估的结果可以为政府决策、拨款等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也可以为社会各界提供相关的参考,对高校调整自身行为起到方向性作用。所以,评估结束后,应该公布评估结果。但是,应该清楚评估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出名次,而是为了提高质量。如对于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众多版本的大学排行榜,政府、学校、社会和个人都应该理智分析,正确对待,力求既不轻视,也不唯上,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总之,中央和省级政府组织的外部评估、社会的民间评估、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估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构筑一个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平台,充分发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借助多维的评估网络促使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D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

地理专业学科评估范文5

【关键词】新设本科专业 日语专业 评估 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学校的本科办学规模在迅速发展。为了保证新设专业的教学质量,湖南省教育厅近几年陆续对省内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新设专业进行了评估。而新设专业能否顺利通过评估,不仅关系到其新设专业能否继续生存,甚至直接影响到新设专业的发展。我校日语专业于2008年5月底将接受此项评估。通过迎评的准备工作,日语系老师对本科新设专业评估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高校本科新设专业建设评估的意义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设专业评估工作,是保证我们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为促进学校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新设专业的健康发展。评估工作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作为我们新设日语专业,是从零开始,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尽早完成从形式到内涵的统一。所以我们本科新设专业承载着新设专业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新设专业的评估是新设专业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流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将直接动摇新设专业尚未立稳的根基。在时常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所有高校都面临着平等的但更加激烈的抢夺生源,抢夺人才和其他社会资源,抢占就业市场份额等方面的较量。只有高度重视本科新设专业的评估工作,重视新设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有可能使新设专业在日益庞大的本科院校中站得住,立得稳,否则只能日益萎缩乃至淘汰。

二、深入理解湖南省普通高校本科新设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要求

1.从今年进行的湖南省普通高校本科新设专业评估的实际情况来看,5个一级指标和1个优势指标,既是定位与规划,师资队伍与学科水平,教学改革,教学条件与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优势项目。还分别有18个二级指标,47个评估等级标准。对我们教学型大学而言,应当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当代科技发展前沿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专门人才,需要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还应具有实践经历和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经验。在这一点上,我们新设的日语专业在专任教师中有博士1人,有硕士学位的教师6人,学士学位的教师3人他们都在日本留学生活过的,占教师的71.43%,在全省来讲都具有优势。

2.从指标体系的侧重点来看,比较重视教师队伍状况和教学基本建设。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该指标体系侧重于教学基本过程的评价。其实本科新设专业评估的最终着眼点是应该保证本科新设专业的教学质量,但是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历来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多非常细,很难用若干个指标来说明问题,所以将考察重点放在教学基本过程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也是各本科新设专业需要不断加强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遵循相应的客观规律,只要把握住了发展的基本过程,其结果通常是能够预见的。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所以通过考察教育过程保证教育结果的方法是可行的,也是科学的。我们新设的日语专业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基本过程,这是不断提高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三、正确认识本科新设专业的评估

我们要非常重视评估的目的。评估的目的在于为改进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依据,从而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评估,指出我们在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为今后改进提高我们专业教育质量奠定科学依据。如果我们迎评专业没有重视评估目的,未把压力变动力,仅仅做表面文章,片面追求评估结果,那么评估的意义将荡然无存。

新设专业应变被动为主动,建立内部评估机制,树立长远目标。质量是我们新设日语专业的生命线,评估只是帮助我们诊断问题,找出差距和不足,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手段而已。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根本所在是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机制和保障体系,如建立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价机制,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等活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采取切实有效的促使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变被动受评为主动参与。

四、评估结果的分析

通过我们新设日语专业迎接评估工作的情况来看,此次评估意义重大。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院各位领导,教师都高度重视,为本科新设专业能顺利通过评估而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工作。

1.本科新设专业教学工作评估的影响与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对于新设专业的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对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都有促进作用。因此,新设专业在发展中要特别重视评估的作用,在迎接评估中进行改革并教育教学和管理人员转变观念,努力将评估当作发展的机遇,将评估转化自身素养提高,办学资源优化的重要手段。

2.通过对评估的准备,新设专业办学条件最能有效改善的有:一是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注意新设专业为了达到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将出台一系列的教师培养制度,不仅会加强人才引进力度,也会加强内部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不仅增强了学校内部人才兴校,也会增强教师主体的意识。

3.从实际上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更使教师队伍获得一个持续性发展的好环境。

4.通过评估,学校专业建设,教材建设与管理,课堂教学,考试管理,实验室建设与实验管理等工作都将做到规范化,而日常教学方面的投入会增加,教学仪器设备质量也会得到全面提高。

5.教学育人环境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教育质量,学风建设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深处树立立足本科教育理念。

我们新设日语专业验收评估迫在眉睫,我们以积极饱满的工作热情,为新设日语专业四年来的工作作一个全面的、公正的总结,迎接专业验收,借专业验收的东风,把新设日语专业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69.

[2]陈广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302.

[3]刘春惠.大学评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的比较[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9):1.

[4]孙建山.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导向作用与高校发展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6,(6):81-83.

地理专业学科评估范文6

1建立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评估标准体系意义

1.1理论意义

护理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1]。①推动我省各类护理院校人才培养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评估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才的培养,鼓励护理专业的学生到服务外包企业实践、就业。②在专业设置、课程调整、教材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服务外包行业的支持,鼓励学校开展针对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③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护理专业学生到服务外包行业企业和基地去实习实训,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服务外包行业从业经验,实现毕业生从在校学习到进入服务外包行业工作的零过渡。④随着全国各实训基地建设的申报与评估,带之而来的就是评估标准的设立,为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实训基地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1.2应用价值

护理实训教学基地评估指标体系,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类护理院校、实训教学基地进行管理、检查、评估的依据,也是各类护理院校进行实训教学基地改革与建设的参照系和行动指南。科学的实训基地评估体系是指导护理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2],是考查护理院校是否具备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客观条件。制定出符合现阶段护理院校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实际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对整个评价方案起决定性作用。

2研究设想

2.1研究目标

编制出适合省内外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估的三级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考察省内及省外几家有影响力的护理专业学院,并聘请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利用1年的时间对护理各专科及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分析与研究,使评估标准体系的各项指标要素趋于全面及合理。预计制定出的评估标准体系将对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申请与验收评估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2研究方法

2.2.1实验研究

主要利用我院实验场地分析学生人数与实验设备配比。建立实训室使用手册,记录在一学年内开设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专业实训课班级及人数。对照省级护理技能训练的实训课程标准,计算平均每个学生占用实验设备的时间,从而推算出在校人数与实训室及实训设备的合理比例。制定出以每年招生600人为基数进行计算,得出三级指标要素的最低评估标准体系。

2.2.2调查访问

实地考察省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及使用运转情况。

2.2.3专家论证

聘请资深专家对评估标准系统分析与论证。

2.3研究内容

从评估指标、指标内涵、评估要求、评估结果、标准分值等方面对下列项目进行制定具体评分细则:护理专业设置基本依据;护理专业教学组织;护理专业师资配备;护理专业师资配备;护理专业设施;护理专业毕业实习;护理专业课实验开出率;护理专业实验课开出项目;护理专业毕业实习完成情况统计。护理专业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基础护理主要设备34项;内科护理主要设备7项;外科护理主要设备10项;外科护理主要设备12项;外科护理主要设备10项;护理专业课实验开出率统计;护理专业课实验开出率统计。

地理专业学科评估范文7

前言论文联盟: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学位[2010]15号),决定在我国设置资产评估等硕士专业学位。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资产评估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具备从事资产评估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对资产评估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这是继近几年教育部批准设立资产评估本科教育的基础上,资产评估学历教育发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对于完善资产评估学历教育,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资产评估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后备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快发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了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对授权点提出了具体的审核原则、基本要求、审核办法及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等要求。有关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开展,是评估行业的一件喜事,是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评估行业关心支持的政策体现。目前,包括资产评估学本科专业设置院校在内的多所高校都在积极申请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点,中评协正积极同有关方面协调,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乘国务院学位办第二十七次会议的东风,为推动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开展,中评协将着力开展以下工作:根据社会和行业需求,结合相关院校的办学条件和优势,指导相关院校确定研究方向和学生培养目标;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指导相关院校根据学生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推荐具有较高资产评估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和论文指导等工作;搭建培养院校与评估机构沟通交流的平台,推荐机构作为教学实践基地,为评估实践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推进资产评估专业学位与资产评估考试的衔接;指导院校做好与资产评估学士、硕士培养相关的其他工作。

中评协将在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方面发挥好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培养院校不同学科背景下的资源优势,促使高校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评估行业的需求相结合,提高资产评估人才培养质量,为评估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高层次后备人才,从而提升评估行业人才队伍的素质。

关于印发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

学位[201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警务、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城市规划、林业、护理、药学、中药学、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硕士专业学位。

现将金融硕士等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印发,有关招生、培养工作另行布署。

附件:

一.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二.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三.税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四.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五.保险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六.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七.警务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八.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九.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十.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十一.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十二.城市规划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十三.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十四.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十五.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十六.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十七.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十八.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十九.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二?一?年三月二十二日

附件六:

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一、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资产评估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资产评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资产评估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

二、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valuation ”,简称mv。

三、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资产评估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资产评估基本原理,具备从事资产评估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对资产评估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资产评估专门人才。

四、资产评估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资产评估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

五、资产评估硕士的培养过程须突出资产评估实践导向,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资产评估硕士专任教师须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重视吸收来自资产评估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

七、学位论文须与资产评估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学生运用资产评估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

转贴于论文联盟

资产评估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类型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资产评估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八、修满规定学分、完成资产评估专业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予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

九、积极推进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与资产评估类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十、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由经国家批准的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授予。

十一、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关于开展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

学位[2010]20号

(通知内容略)

附件1-6:

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一、学科条件

具有财政学或会计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且为2003年第九批或之前获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在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须具有3个(西部地区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师资条件

1.有一支学科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从事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师不少于30人(西部地区可不少于20人)。

2.资产评估硕士每门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须配备2名以上具有较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授课。副高职称以上专职教师占任课教师总数的比例在50%以上;任课教师士学位获得者达到40%以上(西部地区达到30%以上)。

3.担任资产评估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资产评估实践经验,并承担一定的科研或资产评估研究课题。

4.有一定数量的来自评估实际部门具有丰富经验的副高职称以上专家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协作指导资产评估硕士学位论文的现场工作。

三、教学条件

1.在公共必修、专业必修和专业方向课程方面,具有符合资产评估硕士培养目标的完整课程体系。

2.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标准的资产评估硕士教育专用教室。

3.能为资产评估硕士提供使用校园网、计算机的条件。

4.50%以上的资产评估硕士核心课程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进行教学。

5.有足够数量的资产评估及相关领域专业图书资料。

四、实践条件

1.与资产评估实际部门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有较稳定的合作关系,能为培养资产评估硕士提供较好的社会实践与教学论文联盟场所。

2.实践基地须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学术水平或技术专长的专家,能够讲授专业课程,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

3.要提供和保障所有资产评估硕士开展实践的条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五、培养模式

1.能够与评估行业组织和评估机构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实习实践等。

2.强调案例教学,采用模块式课程体系,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地理专业学科评估范文8

摘要:一方面以“基本+特色”改进评估标准及评估指标体系,引导不同专业差异发展,形成各自特色;另一方面改进评估方式方法,建立以内评为主,内外结合的长效机制,降低评估成本,提高评估效率与实效。根据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的实践,在肯定其以评促建促改作用的同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评估的正面导向功能,抑制负面效应。

专业教学评估是高校教学评估最重要的内容,从湖北省“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来看,评估起到了鉴定、导向、诊断、促建促改、激励的作用,但如何提高专业评估正面导向性、抑制负面效应,节约成本,提高实效,鼓励不同类型高校的专业形成特色,差异发展,就需要不断深化研究。现对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专业教学评估改进与创新进行探讨。教育部自2003年开始对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进行了为期5年的评估,首轮有589所本科院校进行了评估。2006年3月又启动了工程专业认证。2009年又进行了新一轮教学评估方案研究,即分类评估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研究。湖北省从2009年开始,启动了省属本科院校,独立院校的“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

一、“基本标准+专业特色”的质量评估标准

新的专业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一方面要提高评价指标构成要素及内涵设计合理性;另一方面鼓励各专业突出特色,而不是趋同化。提高专业教学评估的说服力。评价质量标准分为两部分:专业教学评估基本标准的指标构成要素及内涵,具有基本要求的引导功能;专业特色部分有引导专业差异发展功能。

(一)基本标准

1、专业建设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这是目标导向要素,属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应有5年的发展规划及相应的发展目标、实施方案。有符合本校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建设与教学运行质量。这是过程评估的核心要素。课程教学运行质量必须要有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大纲,有知识点及知识掌握、应用、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单元,应覆盖主干课或核心课。教师认真执行大纲,按大纲编制教学日历、教案、选用教材、考试命题、评分及试卷分析,并按评估反馈予以改进。对主干课以优质、精品课为目标,有计划进行重点建设、教学改革。

3、实践教学运行质量与基本建设。这更是过程评估的核心要素。因为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院校应重点改进的薄弱点。实践教学运行质量对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体系所包括的实践类型,每个类型所包含的实践环节,每个实践环节的学习目标、技能点及最小时间,应有分类型的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创新实践训练、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大纲及质量标准,教师认真执行实践教学大纲,按实践教学大纲指导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思维、方法、能力训练,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或选用相应的教材,进行以技能测试为主的考核命题、评分及技能测试分析、反馈改进。并对核心技能培养环节质量平台进行重点建设与教学改革。

4、师资队伍。这是关键要素,人的因素第一。数量、结构是重要内容之一,而教师风范、水平及发展更是关键。对专任教师若局限于专职、自有,对独立院校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从全国独立院校来看,不少高校之所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的已发展到培养研究生层次,重要原因是对举办高校、名校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运作较好的结果。所以,基本标准的重点应放在专业负责人及团队的责任心、师风、教学水平、指导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研究实践成果、以科研促教学的效果及教师的发展提高。这对地方高校、独立院校更具有积极的正面导向功能。

5、支撑条件。这是质量保障要素。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运行质量必须有相应的教学设备设施、实验与实习实训基地、图书与网络资源、教学经费投入支撑条件。这一方面要以本科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考察其资源配置、动态发展建设情况;另一方面更要看其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满足教学的情况,以及产学结合等利用社会资源情况。

6、教学管理。这也是质量保障要素。首先,从内涵来看,不仅只限于文件、制度及质量监控,应包括约束与激励两个方面。既要有教学基本规范制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学运行质量的教学文件及内部监控,又要有政策导向、激励措施方面的制度。其次,从层次上看,应包括院校层次和系、专业层次。院校层次应有包括岗位职责、约束与激励方面的规章制度、管理文件汇编。全校各部门及各专业都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执行规章制度。系、专业层次,一方面要认真执行学校一级的规章制度、质量标准规范;另一方面是课程教学运行质量、实践教学运行质量的教学文件制定与执行,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创新实践等内容。

7、学生培养质量与发展。这是综合效果因素。一是内部教学过程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的素质、能力、知识要求。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是教学运行过程与教学管理综合反映的重要内容。二是外部社会评价。招生、就业情况,实习单位、继续深造考研单位的评价是一个方面,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及评价是重要的方面,并且不局限于典型代表,主要是对大多数毕业生使用情况的评价。

(二)专业特色

把基本标准主要定在核心内容、最基本要求方面,而同时鼓励各专业总结、提炼特色,发展特色,将两者结合起来评价其合格或待观察、不合格。上述7个基本标准方面不同高校可从其中1个或几个方面彰显其特色。

人才培养特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网络资源开发与建设、资源共享与利用、行政管理与评估督导相结合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等,都可以作为发展专业特色的内容。

二、内外质量评估结合,形成长效机制

专业教学评估有内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以政府委托中介机构的外部质量评估应该坚持进行,湖北省专业教学评估,采用数据先行、公开透明、十项专题评估、学校自评与同学科专家抽查诊断评估等创新性做法,值得全国其他省市学习、借鉴。建议教育部予以推广。在发挥外部质量评估、专业性深层次诊断的同时,更要使高校本身建立内部质量。评估制度,扭转或缓解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的被动对付评估的现象,真正达到“以评促建、促改”和“持续改进”的目的。

建立以高校内部质量评估为主,学校内部质量评估与社会外部质量评估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的评估主体的作用。

第一,建立高校专业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制度。教育部正在委托有关高校进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高校应按学期、学年或年度采集基本状态数据,并建立学校相应数据库。状态数据统计纳入平时教学归档与统计工作。

第二,建立高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毕业生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对学校专业教学的评价及其满意度调查材料,既是内部质量评价与改进专业教学的重要依据,更是外部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建立与完善高校内部质量评估监控体系。有的高校建立了教学行政管理与评估督导协同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值得其他高校学习与借鉴。

第四,设立高校评估督导的组织机构,实施内部各类教学评估、督导工作,使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常态化,有利于外部质量评估与内部质量自我评估有效衔接,在不增加集中性时间精力投入情况下,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第五,发挥高校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参与专业教学评估的主体性、积极性。要减少教师、学生对教学评估的压力与思想顾虑,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在教学评估中的主体作用,一是高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鼓励教师树立质量至上的质量意识,加强育人为本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形成为人师表的教师风范。这是课程教学运行质量和实践教学运行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也是发挥评估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二是高校内部质量评估要重心下移。鼓励与引导教师以质量主人翁理念作指导,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执行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教学大纲。建立教师自我教学评估制度,定期在教学团队汇报、交流,相互促进。三是教育与引导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与心血的付出。不仅自己要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学习,而且要支持教师执行学校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质量标准,按要求完成作业、实验实习报告、毕业设计,以诚信心理参加考试,实事求是评教。

第六,各省市教学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有相对稳定的委托评估机构,以利于社会专业教学评估的数据、资料积累,使专业教学评估不断深入地进行研究、改进与完善,不断提高社会教学评估的公信力、说服力。

三、降低评估成本,提高评估实效

第一,改进专业教学评估的方式方法,使评估成本最小化。不仅按“基本标准+专业特色”评估模式,采取评估内容以重点、核心为主,最基本内容与专业特色结合为原则,改进评估方法。同时,以加强内外评估对接方式,大大简化外评所需材料增加的工作负荷量。使学校自主地做好内部质量评估基础性工作,如一方面建立教学状态数据收集、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专业年度计划与工作总结以及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等的归集归档制度;另一方面建立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运行质量的专项检查、督导、评估制度。那么,外部质量评估,在学校自主地、常态性的内部质量自我评估基础上进行,对于备查档案材料可大量简化。学校在提供学校内部质量自我评估报告等材料的基础上,外部质量评估的专家组,只要调主干课程教学质量运行材料,主要实验、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运行的材料为主,再学校提供反映专业特色的材料以及外评专家组对有疑问需要提供的材料,并安排好外评专家组实地考察活动。这样,避免学校迎评压力影响正常教学工作,降低评估时间精力投入成本,促进专业教学评估由“重结论、轻过程”向“重过程、重建设”转变。

第二,坚持“以评促建”、“持续改进”的原则,形成“评估-动态改进”机制。教学评估,一般分学校自评、外评专家进校实地考察评估、整改三个阶段。专业教学评估、建设也应按三个阶段运作,即外评专家组考察评估意见中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工作建议,评估专业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改进。省委托的评估机构可根据情况,对已通过的专业中部分专业整改情况进行抽查,并且以5年或3年为有效期。对于待观察、未通过的专业,应再按不同情况进行有问题项目评估或专业再评估,及相应处理意见。这样,促使内部质量评估与外部质量评估相互作用,促进专业不断以评促建促改,形成持续改进与提高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地理专业学科评估范文9

论文摘要:现行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及实际操作还存在自评机制不健全,重规范、轻创造,评估专家组成单一,以及课堂考察多、实践考察少等问题。要使评估更加客观、合理,我们应该把社会评估引进到高校评估中来,建立和培养社会评价中介机构,使评估标准多样化,实现评估主体社会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克服评估中的不足,促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至21世纪初,国内高等院校和在校大学生数量都成数十倍的增长,高等教育已越来越普及,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这对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和文化素质,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推动作用。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高等院校和在校大学生增加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也存在着一个如何提高和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而要解决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开展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活动,应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当前,经过多年来开展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活动,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对于推动国内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评估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或缺陷,存在着高校自评机制不健全、官方评估机制,特别是评估奖惩机制有待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若要真正发挥出教育教学评估的作用,需要在现有评估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培养社会评价中介机构,实行国家和社会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以此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文从社会评价的角度,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进行再认识,以期更大程度地发挥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现行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3年实施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以来,在确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衡量指标体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高校教学的实际运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与意义。但在评估实践中,也暴露和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机制设计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主要如下:

(一)高校的自评机制不健全

1.高校定位不准确,主体意识淡薄,处于被动地位

虽然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在开展评估时,各高等院校必须先进行自我评估。但由于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自上而下”的基础之上,评估指标也基本上是统一的,没有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区别。所以,各高等院校往往缺乏评估的动力,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的“要我评”而不是主动的“我要评”,从而导致在实际评估中,高校自身定位不准确或不清楚,主体意识淡薄,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一些高校认为自我评估就是为应付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而准备的,为评估而评估,准备的材料也是完全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指标体系而制作,大同小异,缺少个性和特点,评估往往流于形式。

2.偏重评估材料,导致突击、作假情况

目前所实施的本科教学评估,基本上属于总结性教学评估。它是对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教学状况的全面评价,只能根据过去留下的教学材料,对过去的教学状况的好坏、优劣做出基本的判断。按照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高等教育教学的评估期限固定为五年一评。因此,不少高校在前半段三年多的时间里,对评估之事基本上放任自流,而在教育部专家组将要到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则突击准备。从已经评估过的和将要接受评估的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在评估准备上基本上都将重点放在评估材料方面,参评高校无一不把准备材料当成头等大事,各种材料铺天盖地,“材料要齐全,材料要准确,材料要规范”是已通过评估高校的“宝贵经验”。学校的所有人员都调动起来了,教师也几乎没有了寒暑假,从学生到老师,从教研室、院系局部到学校总体,从教学活动本身到与教学活动有关的,“改造、补缺、造假”材料现象普遍。学生和教师都对这种“以材料为中心”的教学评估颇多微词,学校、学生苦不堪言,认为是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对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同时,对评估材料和回报进行鉴别和判断,也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一般来说,专家可以通过避开校方安排随即考察和尽可能扩大调查对象的范围等途径来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但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实施过程中很难操作。如何通过评估材料在短时间内考察、了解到学校的真实情况,是目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如果能够改变将评估活动设置固定期限的做法,将评估改为不定期地跟踪到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同时开展临时抽查和加强评估复查,从而迫使各高等院校将评估标准真正落实在日常工作中,按照正常的程序去规范管理,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既避免出现评估活动后期忙乱的现象,也能够提高评估的效果。

3.自我评估的组织机构功能不健全

目前,为了应付评估,各高校都普遍组建了类似于评估中心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机构往往普遍存在着专业人员少、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较低的现象,基本上是仅仅做一些帮助学校领导整理、收集评估相关材料的事务性工作,根本谈不上对评估工作有什么理论研究,忙时焦头烂额,闲时无所事事,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二)官方评估机制有待完善

1.评估标准过于统一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自治区的社会发育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甚至于出现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各地高等院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也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然而,在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其要求却基本上是统一的模式。这种统一的指标体系,既不能很好地体现各高校的“三个符合度”.即“办学目标与社会需要的符合度、教学t作状态和学校自身目标的符合度、教学效果与学校自身目标的符合度”,同时也难以真实地反映出各地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千差万别的现状。虽然教育部后来对评估方案作了补充说明,但从整体上看,仍然是所有的院校评估都基本用个指标体系来衡量,缺乏必要的弹性和空间,从而在导向上容易使各个院校办学思路、办学模式趋同,“千校一面”,失去个性,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2.评估等级比例不尽合理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结论分为四个等级:优良、良好、合格、不合格。从2003年到2006年对304所高校评估的结果来看,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分别为193、90、21和0所,所占比例分别为63.5%,29.6%,6.9%和0%,评估结论优秀和良好的高校比例高达93%以上,没有一个不合格的。不论办学水平如何,大家都在合格以上,不合格的标准似乎成了多余的标准,这种皆大欢喜的不正常现象,很自然地让人怀疑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大。

3.评估过程缺乏透明性和公开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带有很强的封闭性,评估过程和结果的产生,基本上都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大多都是在上级(教育部)、院校领导、院校评估办公室之间开展,无论是评估程序、材料、评估方式等方面,都没有对外进行公示或披露,评估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缺乏有效的监督,为作弊、造假和寻租等违纪、腐败提供了空间,影响到评估的公平和公正性。

4.评估结果的奖惩机制不健全

当初,教育部设计出台高等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奖优罚劣”,建立和形成高等教育教学的奖惩机制,通过奖惩机制,来推动各地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然而,尽管高等教育评估已经实行多年,但随着评估活动的逐年开展,奖惩机制特别是执行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或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往往是评估活动结束后,评估结果就被束之高阁,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或产生应有的作用,评估成为一种徒有虚名的形式。例如,在财政拨款方面,经过评估获得优秀的高校,并没有因为获得优秀而有所增加;在年度招生计划、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等资源分配方面,也并未与评估结果挂钩;甚至在学位授权方面,也同样没有看到二者有必然的联系。评估活动结束后,上述资源的分配,仍然按照老一套的运作机制,靠的是大学的名气和地位,很少与评估结果挂钩。“评”与“不评”一个样,甚至“评好”与“评坏”也一个样。奖惩机制在执行上的缺失,不仅使评估成为一种耗财伤神的形式,而且也大大挫伤了相关高校和老师的积极性。

二、评估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前述评估机制存在缺陷和不足等因素,在本科教学评估的实际操作实践中,也随之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结果的效度和可信度,给教学评估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一)重教学模式和规范,轻教学的创造性

教学活动,特别是高校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活动。教学的创造性,不仅是因为所传授的知识本身具有丰富性、边缘性、交叉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特点,也是来自于教师和学生对学术自由和学习创造的需要。任何一种僵化的模式、方式方法和制度,都会给教学活动创造性的发挥带来不利影响甚至窒息。从理论上说,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应该对教学的创造性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倡导、鼓励和保护创造性,从制度和机制上为教学创造性提供坚实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从当前教学评估中,我们很难看到这一点,评估往往更多的是注重教学材料和教学制度的有或没有、全或不全,甚至一味注重是否按进度上课,对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学与管理的创新性注重不足,对于创新性缺少必要的奖励和鼓励。评估内容上,更多的是注重过去的教学和过去的材料,对现在的教学和着眼未来的教学则关注有限甚至阙如。评估过程全国一刀切,失去了各个大学的教学个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评估中教多,评少;课堂考察多,实践考黎少

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主导和主体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教学效果是通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并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逐渐形成的结果。实践学习和社会实践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评估应该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综合评价,是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评估。然而,现行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行组织的教学评估,基本上是终结性的总结评估,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也只是看看学校有多少实验室和多少实习基地,至于这些实验室是否真正发挥作用,这些实习基地是不是临时突击设立的,就很难考察了。评估时也更多地是停留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实践考察则是很少甚至基本阙如。

(三)以评促建的效果难以达到

从道理上说,评估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评估来促进建立健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体系。当前评估,主要是以教学工作面上评估展开的,通常按照常规教学活动和一般要求,通过观看材料和现场听课来对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对整个教学工作的评定。在实际操作中,又往往仅靠专家阅读的材料和现场听的几节课,这样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倾向,不能够得到对学校教学做出系统完整的评定。在此状况下产生的一些以评促建的建议,很多时候只可能是华而不实的,流于走过场,缺乏以评促建的长效机制,难以到达以评促建的效果和目的。

(四)评估专家组成单一

现阶段,评估专家原则上是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库中遴选的。200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确定了1369名专家,作为第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库成员。他们分别来自559所本科高校、31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它相关单位,其中有教授职称的占95%,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下,有教育管理工作经历的约占97%.2006年7月,又对原专家库进行了扩充。在评估时,由评估中心从专家库中遴选专家委派到评估学校,专家组成员一般为9到l3人,设组长一名,副组长1到2名。由此可见,我国的评估专家都是来自高等教育系统的教授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组成,基本上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及其他社会机构的专家。这种单一的专家构成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难以有效地诊断出一所高校的专业建设是否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同一系统的专家与被评高校之间总有一定的联系,难免出现某些人情因素,从而使得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评估指标体系中无社会要素

虽然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估名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教育系统的内部评估,但说到底还是为了提高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的人才质量如何,最终还是用人单位和社会说了算,因此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应加人一些必要的社会因素,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尽管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但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各高校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三、建立和培养社会评价中介机构,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社会评价中介机构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措施之一。由于社会评估具有客观、公平、公正、透明、低廉、高效和可信度高等优点,当前社会评估在国外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十分活跃,承担着许多政府无法承担甚至不能承担的评估活动。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社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的不断深入,“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改革已日愈成为时展的趋势。在此大背景下,过去许多由政府统一管理的领域或活动,也开始转由各类社会组织来承担,社会评估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理所当然也应该成为社会评估的一项重要组成部份。

令人可喜的是,引入社会评估已开始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重视。笔者相信,社会评估将逐步进入我国更多教育教学评估的领域中,成为整个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与自我评估、官方评估并行的一种评估形式。通过社会评估,可以衡量高校的目标定位于社会需求之间的符合程度,可以发现高校的社会认可度。

为此,笔者就如何引入社会评估,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评估标准应多样化

评估标准规是评估t作的主要依据,直接决定着高校的最终评估等级。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是评估工作的第一步。目前,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导性文件,主要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但这一标准忽略了各学科及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差别,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分类指导的原则,其效度和信度值得商榷。因为由于我国高校的历史背景、经济条件等原因,政府投人资金的数额差别很大,有的高校政府年投入几亿甚至十几亿,而边缘地区的高校年投入只有区区几百万。在评估中,前者轻而易举就可达到某些评估标准,而后者则很难达到。因此,为公平起见,评估标准必须要多样化,要能够体现各类高等院校的不同条件和具体情况方面的差异,如历史背景、地区差别和经济发展程度等。

(二)实现评估主体社会化,建立和培养社会评价中介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三个符合度”的程度如何,最终要靠用人单位和社会说了算。因此,除了现行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方法外,要争取逐步实现评估主体社会化,倡导和鼓励建立和培养社会评估组织和评价中介组织。通过这些社会评估组织,来协助或逐步取代现有的评估机制,真正按照“三个符合度”的原则,用社会的相关指标去客观、公正地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避免评估机制长期停留在自身系统中循环“自己为自己打分”的弊端。

1.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参与学科专业评估

过去,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评估工作,更多的是属于综合性评估,是对于一个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评估。这类评估有其优点和长处,可以反映该校教学质量的总体状况。但是,这类综合性评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缺陷和弊端,往往带有空泛抽象和大而化之的模糊倾向,被评估高校的特长学科、优长专业和科研强项,均无法得到如实反映。有鉴于此,应对现行的综合性评估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增加学科专业评估的内容和机制。毕竟,同一学科专业、同一高等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具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状况如何,需要通过专业评估才能说明。专业教学评估,更具同一性和可比性,准确程度更高,说服力更强。因此,要在目前实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专业教学评估工作,探索将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由于专业评估具有工作量大、面广而且行业性较强的特点,在开展学科专业评估活动时,应考虑通过动员和倡导、鼓励各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发挥专业协会、行业协会的特点和专长,共同开展好专业教学评估工作。

2.积极发挥中介机构评估作用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曾说过“评估要慢慢转变为由中间机构来做”。开展教育教学评估是一项成本较大的工作。如何实现评估收益大于评估成本,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以及教育研究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j。所以,建立和培养社会评价中介机构,在降低国家在教育评估方面的成本、有利于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方面,可以并且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当前,应通过建立和培养一批公正、透明和专业化的专业评估中介机构,依靠民间组织开展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估,通过社会需求和高教服务社会的实际成效,引导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依靠社会评估影响体现评估政策,充分显示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专业方向,同时也更利用于国家宏观管理高等教育,而给学校以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同时也降低国家在教育评估中的成本,弥补国家评估中的不足。

3.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评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