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icu护理知识点集锦9篇

时间:2023-12-23 10:02:40

icu护理知识点

icu护理知识点范文1

icu是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病房单元。由于icu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1]。由于护士人力资源有限,且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培训尚未普遍开展,icu护士配置通常是从临床各科室抽调及新毕业护士补充,这些护士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胜任icu护理工作,这对icu护士长是个严峻的考验。本科2004年成立综合icu以来,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对进入icu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icu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  培养方案

2.1  培训目标 

2.1.1  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wWW.lw881.com

2.1.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  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  培训方法  

2.3.1  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  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  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  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icu护理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62-03

ICU是危重症病人集中监护和治疗的重要场所,病人的病情复杂变化快、医疗设备多进口医疗设备集中、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因此对ICU监护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U监护人员能力的高低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病人的转归[1]、科室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因此ICU监护人员的能力培养是ICU护理管理的重点工作,其中又以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对我国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概念、现状进行综述,思考ICU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式。

1ICU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个人、职业、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是护理教育者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所需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2]。护士的核心能力又可称为核心胜任力[3],是指ICU护士所具备的能够胜任ICU工作岗位要求的一系列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特质[4]。乔安花等经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了ICU护士胜任力结构理论框架,ICU护士核心胜任力构成要素包括四个方面:专业知识(包括监护理论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和医疗仪器使用)、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责任心、情绪稳定、慎独精神、服务意识和压力应对)[3]。

2国内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方式的现状

目前,国内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培养模式也没有一定的标准,现阶段对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方式:

2.1以临床带教的方式培养。对于ICU护士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上主要的模式还是以“师带徒”式的临床带教方式。这种方式培养的临床护士可暂时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但只能停留在临床实践的表层,无法对ICU护士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这种方式所培养的护士也受带教老师自身能力的影响较大。

2.2通过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对护士进行培养。2005年,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至2010年,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我国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湖南等省市已经实施了ICU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制度。实行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一般模式为: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才有资格申请ICU专科护士培训和资格认证,参与培训的学员必须修满规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一般为一个月的理论授课加两个月临床实践)并通过严格综合考评(考评内容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和论文书写三部分)方可获得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但当前的认证培训对象主要为在岗的ICU护士,对于新入的ICU护士并无认证资格要求,部分新护士甚至无临床工作经历,这与国外的认证岗前要求差距较大。虽然部分省市实施了认证培训,但由于国内对专科护士的概念界定不清,导致其要求和培训不尽相同[5]。

2.3通过各级别的培训和进修。ICU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需要高素质的护士,应培养全面的、综合的、应变能力强的全能护士。由于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还未设置ICU专科人才的培养课程,ICU护士的培养都是在岗培养。我国临床上不断增加的病人需求使得ICU护理人力资源医乏,一段时间内边实践边学习的培训模式是切合实际的,被国内大多ICU管理者所采用[6]。在岗培训的内容包括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专业理论和技能、仪器的使用,ICU感染的控制等[7,8],在岗教育的形式有院内轮训、科室培训、院外进修、学术讲座。

3对ICU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3.1加大培训力度。成守珍等通过对我国16家三甲医院的ICU护士专业需求的调查中发现所调查的护士中曾经接受过ICU系统培训的仅占37.6%,其中以科室带教为主的培训为主,只有一小部分护士参加过省市级或部级较大型的培训班[9],说明相当一部分护士进入ICU后没有接受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在以后的培训中应重视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根据各地和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尽量让ICU护士在接受科室培训的同时能参加省市级和部级的一些较大型的培训班,使其能够接触到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技能和学科理念以提高其核心能力。不同学历、年资、职称的护士的基础、专业水平、学习能力和培训需求都不一样,在培养方式上要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制订不同的培训课程,分层培养。还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如网络、光碟、多媒体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3.2在临床带教中需采用灵活教学模式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是思维能力。”重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医学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医学专业人员的临床综合能力。因此,ICU专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是推进护理专科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护理专业化教育的紧迫任务,是临床教师探索的永恒主题,也是培养护士核心能力最重要的方面。要想促进ICU专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应在ICU临床带教中加强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临床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挖掘教学素材,去设计思维的发散点。比如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临床实践中遇到问题引导护士进行思考和文献查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训练,让学员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侧面去思考问题,产生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维活动,培养学员应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探求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可使学员提高自学能力,还可激发她们的思维灵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将大有裨益。因此,思维训练必须是有设计的、有内容要求的、有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的训练,把模仿再现性学习转为有意识的让学员主动领悟的思维方式,使学、思有效地结合[10]。

3.3规范ICU专科认证。实行ICU护士专科认证制度是培养ICU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虽然部分省市实施了认证培训,但是各地的培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考核的指标,培养的ICU护士的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 现状当务之急是采用大样本调查和专家论证方法获取我国ICU护士人岗匹配的本底资料,分析不同等级医院对专科护士的需求特点、素质要求和使用范围,确定合理的专科护士编制比例、使用方法和执业标准。借鉴国外经验,设置培训课程,确定理论与实践的学分比例,出版规范化的统编教材,对师资和培养基地进行资格认定,建立专科护士资格认证考核题库,研制常用监护技术多媒体操作模块,确定理论与实践的考核评分标准[11]。

3.4加强对ICU护士教学能力的培养。ICU护士尤其是教学医院和培训基地的ICU护士,充当者临床带教老师角色,对各类实习护生、进修护士的临床教学任务较多,但多数ICU护士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规范的训练,也缺乏护理临床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指导。这是教学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应当适当安排教学理论培训,综合考虑受教育者的不同背景,在多次的讲课、示范等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学技能、表达能力[12]。

3.5培养ICU护士的科研能力和英文能力。张会芝等的调查研究发现ICU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能力成为ICU护士最为需要的综合能力培训项目[13]科研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护士个人发展的能力之一,同时护士的科研能力也可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医院护理管理者可适当安排科研能力的培养课程,同时ICU护士也可在临床护理专家(clinic nurse specialists)CNS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促进科研能力的提升。

3.6采用分层管理的方法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分层管理是现阶段所倡导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将人员按照能力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能级管理的梯队。焦丹丹等报道根据ICU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和工作能力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建立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管理模式,比较分析分层管理后的效果,发现实施分层管理后,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团队协作效率、护士的管理能力、个人的素质,说明分层管理模式极大培养了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因此在ICU护士的管理中可考虑引入分层管理来加强对护士能力的培养[14]。

3.7培养ICU临床护理专家带动护理团队的发展。CNS属于高级执业护士,是在护理的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有丰富临床经验,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高级护理人才。其主要职能是:①临床护理服务职能,为病人进行健康评估,针对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预测护理效果。②教育职能,主要承担监护技术的培训和教学工作,对专科护士进行带教和指导,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③顾问职能,为ICU医疗小组成员和其他专业人员提供监护信息和建议。④研究职能,针对ICU护理中的疑难问题和有倾向性的问题确立科研课题,并通过研究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护理效率。⑤管理职能,直接参与ICU管理委员会的监护管理工作,考核评价护理质量,尤其注意对护理结果管理的评价和社会效益的评估等[11]。培养CNS可带动科室的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可加强对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可增强护理队伍的科研能力。护士在CNS榜样的作用下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能力,因而能促进其核心能力的发展。

3.8重视全方位的培养。21世纪医疗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培养具有科学脑、人文心、大健康观念和具有全球视野的医学生[15]。我们说的培养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和这个大观念是吻合的。ICU护士的培养也不能局限在岗位技能的培养上,而是要注重ICU护士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可借鉴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全人护理”的培养理念,培养“品格与才能并重、关怀与护理同行”的ICU护理专业人才,增强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奉献精神[16]。针对ICU护士面对的病人病情复杂多变、工作强度大和作息时间不规律而心理压力大的问题,让ICU护士能参加一些心理减压活动和讲座,提高护士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以饱满、稳定的情绪投身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ICU病房的特殊性质决定了ICU护士必须具备核心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培养,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提高ICU护士的核心能力,促进ICU护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endall-Gallagher, D. and M.A. Blegen, Competence and certification of registered nurses and safety of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Am J Crit Care, 2009. 18(2): p. 106-13; quiz 114

[2]蒋海兰.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007,中南大学

[3]陈燕华,唐瑞,王英.我国护理核心能力与核心胜任力的概念、内涵指标及框架评价分析.护理研究,2011.25(13):第1214-1216页

[4]乔安花,席淑华.ICU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第13-17页

[5]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思路与实践.护理研究,2005.19(23):第2069-2070页

[6]虞献敏,廖燕,田永明.ICU护士在岗培训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5):第67-68页

[7]钟爱民.ICU护士分层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4):第20-22页

[8]ICU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2009.中国新疆乌鲁木齐

[9]成守珍等.1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护理学报,2008.15(9):第21-23页

[10]王欣然,李淑迦,韩斌如.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护理研究,2006.20(20):第1790-1791页

[11]黄津芳.ICU高级护理入才培养与发展思路.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11(4):第25-27页

[12]张艳等.北京地区部分ICU护士专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第1077-1079页

[13]张会芝,史艳菊,吴雪.ICU护士专业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护理研究,2009.23(3):第193-195页

[14]焦丹丹等.分层管理在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中的应用.当代医学,2011.17(26):第115-116页

icu护理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 ICU;专科护士;定向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130-03

加快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是保障ICU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需求[1]。目前,对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存在着培训方案不完善、培训效果欠佳等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定向培养的模式并在临床中开展,收到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将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重症治疗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护士纳入本研究;要求纳入研究的护士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将纳入研究的护士按照转入ICU时月份奇偶数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对照组)与定向培养组,奇数月份转入护士纳入对照组,偶数月份转入护士纳入培养组。

1.2 培训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两组护士进行为期4个月的基础与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其中基础护理的理论与技能培训由医院护理部根据《广东省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要求》统一组织完成;ICU专科护理能力培训方案由科室自行组织制定,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两个方面,理论培训主要通过讲课与自学形式完成,临床技能培训主要通过操作示范完成,其方案的具体内容为:①传统方法组:组织约40课时的理论与45课时的技能培训,其主要内容根据临床经验制定,包括循环、呼吸、消化、神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等ICU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患者评估、基础护理技能、抢救技能、各种仪器的使用等临床基本技能。②定向培养组:组织约80课时的理论与40课时的技能培训:理论培养方案根据护理状况指数(CNSI)制定,包括基础ICU护理、机械通气护理、静脉内置管护理、输液管理、心律及循环监测、药物管理、肠内营养护理、卫生护理及设备管理9个方面;临床技能培养方案根据纽约大学卫生经济学中心护理任务综合技能汇编制定,包括与患者的交流、营养、卫生、排泄、药物、生命体征、护理程序、护送患者、患者出入院、专业间的交流、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与指导及给药等12个方面。

1.3 考评方案

1.3.1 参与度考评 收集两组护士的规定培训周期及实际参加理论与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了解其对培训的参与情况,评价培训方案的吸引度。

1.3.2 培训效果考评 根据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要求以及广东省医院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求设计考核方案:基础护理理论与技能考核由医院护理部统一组织完成,每次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最后根据累计考核的平均成绩进行综合评价,≥90分为“优秀”,75~90分为“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参与情况

共58名培训护士符合条件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期间,两组护士均按计划完成培训内容,在培训期间无重大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定向培养组护士在专科护理能力培训的总课时数多于传统方法组,参与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各项课程参与度的具体数值见表1。

2.2 培训效果评价

经过培训后考核,两组护士的基础护理能力考评成绩相近,传统方法组护士成绩略高于定向培训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在专科护理考评方面,定向培养组护士在理论与技能考核两个方面平均成绩、优秀率及合格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培训后考评成绩的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定向性培养模式能够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对ICU专科培训的兴趣

规范化培训护士加入ICU团队是ICU专科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的最主要途径,而目前临床却面临着如何吸引并留住他们到重症护理病房任职的巨大的挑战[3]。一方面,由于我国护理基础教育阶段缺乏ICU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1],导致轮转护士缺乏对ICU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的了解,也没有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因此对参与ICU护理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现有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存在着培训周期长、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使护士在工作中常产生无助感,也会对从事ICU护理工作的职业规划产生负面影响,不愿进入ICU工作。Lorin等[4]针对医生的调查问卷也证实了这样的观点:由于ICU的工作负荷重、压力大,轮转医生对ICU专业选择度极低。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有吸引力的培训计划来吸纳轮转护士加入ICU护理团队。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定向培养模式,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常见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方法相比,训练组的部分培训内容课时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参与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在于定向培养模式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培训方式针对性强等优点,能够针对轮转护士工作特征,制定适宜培养方案,提高了护士参与ICU护理工作的兴趣,可吸引其加入ICU护理队伍,有效地缓解规范化培训护士对ICU专业选择度极低的现状,达到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适于在临床培训工作中推广。

3.2 定向性培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ICU专业水平

不同ICU培训模式对其在专业核心能力水平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5]。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定向性培养方案培训的护士在ICU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方面能力提高明显,特别是在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如专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临床运用能力等几个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其原因在于,传统的ICU护士培养模式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培训内容上单纯理解成动手能力或者看成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叠加,没有贯彻“整体化培养”理念[6],在培训方式上对护士的引导不足,导致现有ICU护士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存在缺陷;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定向性培养模式更加强调了培训的全面性与针对性:一方面,根据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学习特征制定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参与培训护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对ICU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培训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培训内容上,吸收了护理状况指数的内容以及护理任务的综合技能方案的优点[7],使理论培养方案全面合理,培训内容覆盖了临床需要掌握各种基本专科知识与技能,而技能培养的针对性更强,培训的内容是根据临床需要而制定,可有效地解决临床可能遇到的各项问题,因此其培训质量较规范化培训模式有了显著的提高。

3.3 定向性培养模式有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潜力

在本次研究中,训练组护士在护理综合病例分析表现优于对照组,提示接受定向性培养方案培训的护理临床独立工作能力及工作质量的优势会更大,其原因在于传统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不强,导致护士缺乏对ICU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导致在临床工作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Binnekade等[7]研究也证实未经ICU专业培训的护士对ICU护理质量存在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差错发生率增加,增加了护士的职业风险。而定向性培养方案的优点正在于其培训模式对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强,在培训初期就重视护士综合能力培训,特别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充分调动护士的潜能与积极性,从理论与技能等多个方面全面培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使接受培训的护士能够更有效地应对临床工作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因此,接受定向培养模式的护士,不仅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团队合作的意识等方面有高水平的职业素质,而且也掌握全面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娴熟的操作技术、敏锐的感知观察能力和广博的人文知识等ICU护士应具备的主要能力[8],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就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保障临床工作按质按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健,赵秋利,张海丽. 我国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现状的文献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3-27.

[2] 刘淑媛,陈永强. 危重病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54-567.

[3] 顾怡蓉,金晓燕,刘俐惠,等. 北京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97-98.

[4] Lorin S,Heffner J,Carson 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 regarding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subspecialty training[J]. Chest,2005,127(2):630-636.

[5] 杨晓玲,陈红.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架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860-861.

[6] 白妙春,王岩,陈海花. "整体化培养"理念在急诊ICU专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 现代临床护理,2009,8(9):67-70.

[7] Binnekade JJ,Vroom MM. The quality of intensive care nursing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nurses without ICU-training[J]. Heart Lung,2003,32(3):190-196.

icu护理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 品管圈;人工气道;吸痰;正确率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危重患者存在吸痰不及时、吸痰不彻底、评估指标不明确、质控不到位等问题[1, 2]。为了改进危重患者吸痰质量, 自2012年10月成立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 确立了“规范ICU护士人工气道吸痰护理质量”的活动主题, 旨在解决危重患者吸痰中存在的问题, 为今后制定统一规范的ICU人工气道吸痰方法提供依据和参考,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2月入住ICU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前组(2012年6月~2012年9月)和干预后组(2012年10月~2013年2月)。ICU护士共36名(吸痰人次376次), ICU工作1~5年护士12名, 5~10年护士16名, 10年以上护士8名;护士15名, 护师10名, 主管护师11名;文化程度:中专26名, 大专41名, 本科9名。

1. 2 方法

1. 2. 1 成立品管圈 由ICU 10 名护士为品管圈小组成员。设定圈名、圈徽, 选出圈长( 由ICU 护士长担任), 辅导员聘请危重症护理委员会的专家担任。

1. 2. 2 主题选定 圈员利用头脑风暴和应用共识标准法进行评价, 最后确定采用问题达成型来完成这次品管圈活动, 并以规范ICU护士人工气道吸痰操作, 改善人工气道管理质量, 预防感染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1. 2. 3 圈名 运用头脑风暴法选定圈名“畅通圈”, 此圈名表达主题是“随时预防呼吸道阻塞, 一个畅通呼吸道是一个快乐的呼吸道(a patent airway is a happy airway)”。

1. 2. 4 调查对象和工具 分别对品管圈实施前后ICU 护士和护士吸痰技术进行评价。2012 年3 月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 医院的ICU 中为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人工气道内吸痰护理的48 名护理人员, 对其进行调查。

1. 2. 5 现状调查及设定目标:收集资料, 确定存在的问题。经圈员共同讨论, 设立统一的自行制作查检表对建立人工气道吸痰患者进行统计。通过2012年3月1日~2012年6月30日调查数据分析出目前护士人工气道规范吸痰的正确率为85.60%。制定了活动计划书, 对护士人工气道规范吸痰的正确率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 改善重点× 圈能力)。设定目标护士人工气道规范吸痰的正确率达到95%。

1. 2. 6 解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 进行现状分析 。

1. 2. 7 根据主要原因制定出改进措施

1. 2. 7. 1 制定了床边肺部听诊呼吸音检查登记表, 强化评估行为:规定每30分钟听诊1 次并在床边吸痰登记表上记录, 护士长和质控员不定期抽查, 查看是否如期听诊和记录, 记录与实际检查情况是否相符;对引流进行再次强化培训, 加强检查督促。

1. 2. 7. 2 改进、完善操作流程 通过流程再造, 撤去吸痰预吸罐, 在原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增加吸痰前后听诊, 阻断细菌通过吸痰操作进入体内引发感染的途径, 提高操作的安全性, 同时避免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使人工气道吸痰操作流程更为合理实用、效果可靠、感染率低, 更好地满足了临床需要。规范操作流程并人手1 份, 以备对照参考。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负责检查, 每天抽查5~8 份;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及时反馈, 对个别不按操作流程执行的护士进行批评、教育, 限期整改。

1. 2. 7. 3 制定ICU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痰液引流操作指南。

1. 2. 7. 4 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ICU护士对吸痰规范的认识。方法:组织科会、布置任务、统一认识;学习ICU基础护理质控标准、学习ICU院感指南、人工气道吸痰的护理进展及上述制定的标准。

1. 2. 7. 5 加强对护士标准预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ICU护士吸痰时防护意识不强, 标准预防的行为依从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医院感染科等, 应加强对护士标准预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供充实用的个人防护设备,提高护士对标准预防的健康信念,减少标防行动的障碍,从而保护患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健康。

1. 2. 7. 6 加强质量控制 以吸痰前后听诊痰鸣音程度变化作为评估吸痰操作质量的指标;根据吸痰的操作步骤及容易发生的问题重点环节进行评价。① 护士长、护理组长进行数据调查、统计、分析, 每月进行整改。②从床头抬高、患者、吸痰前全面评估吸痰指征和患者病情、吸痰时的气道湿化、吸痰时的无菌技术、吸痰操作技术、吸痰前后通过呼吸机给予高浓度吸氧和高容量通气、持续时间达到2min等七方面分析护士吸痰规范依从性。

icu护理知识点范文5

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组织形式,是现代急诊医学及危重病医学发展的产物。健康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我校护理专业自1999以来,在大专和本科护理专业的实习中,安排实习生有一个月的时间在ICU病房实习。因为ICU的患者、病情以及管理的特殊性,护生普遍反映在实习中有关健康宣教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实习护生健康宣教带教中常见的问题做以下总结。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在ICU中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护生普遍认为ICU病房是危重患者医疗集中与加强处理的场所,它的最大特点是危重患者的集中和现代化监测与治疗仪器的集中。护生初入ICU,目及之处是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各种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先进的监护仪器和各种仪器发出的警报声。大部分同学认为能及时的抢救生命是最主要的,只要能及时地实施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就可以了,而健康宣教可以在以后其他科室的治疗、康复护理中进行,忽略了在ICU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1.2 健康宣教的手段、方式单一 护生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健康宣教时,宣教的方法单一。护生所针对的ICU患者有别于其他的患者群体,他们病情重,病情可能瞬息万变;而且患者在ICU的周期短,转入其他科室的时间快。护生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有限,影响了健康宣教的实施。同时由于护生本身普遍年龄偏小,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有限;知识水平及其运用语言能力也存在着不足,影响了宣教的实施。ICU的工作需要兼具监测、治疗重要脏器功能状态的两大职能。一个合格的ICU护士需经过正规的训练,同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于实习期的学生,我们只要求他们能基本了解ICU的工作性质,学会基本的监测,掌握基本的急重症护理操作,同时尽可能的实施健康宣教。

2 对策

为提高护生在ICU病房健康宣教的实施效果,我们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2.1 提高认识 如果宣教者,即护生本身都不重视ICU的宣教的重要性,那么,认真地实施就是一句空话。我们除了在理论上加强教学,同时通过各种案例教学,加深同学对宣教重要性的理解。在普通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健康宣教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在ICU,护生忙于各种监护和操作,健康宣教更易流于形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案例教学的效果较为理想。随着多媒体在临床教学的应用,我们可采用综合模拟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配以声音、图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其中体会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而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非常受学生欢迎。

2.2 加强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 要实施好健康宣教,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能。试想,一个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坚实理论基础的护生,怎样能建立护患间的信任,又怎能很好地实施健康宣教呢?护生在学校里学习过《急救护理学》,但未系统学习过《急重症护理学》。而且因为课时有限,急救护理的内容只是粗略地介绍相应急救的内容,与实际的ICU工作还有很多的差距。我们在护生进ICU之前,安排几次系列讲座,由ICU病房资深护士或学校临床教师担任授课。内容包括内、外等急危重症的救护理论,急重症患者的主要监测项目,常用监护仪器的基本操作,主要监测项目的常用参数,临床常用的急救技术操作项目。系统化的讲解仅仅是加强知识、技能体系的第一步,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实习生在实习中不断地加强和巩固。

2.3 注重沟通技巧,采用多样化教育方式 护生在了解了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后,我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她们的宣教能力。总的原则是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需施教[2],采取灵活多样的宣教方式,加强宣教效果,重视信息沟通双向性。健康宣教形式应体现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特点、医学科普知识掌握和渴望程度不同,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灵活机动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比如做治疗、护理时,可以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除采取一对一的口头宣教外,还可在每个床位前放置健康教育手册,方便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随时取阅。也可采用书面指导等形式进行宣教。同时注意了解患者的接受情况,在宣教工作中应努力激发患者自身的积极性。我们还要求护生明确ICU的特殊性,宣教的对象不仅局限于患者本身,还需对家属做好相应的宣教工作。同时注意患者病情一旦稳定,在转科前也需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为下一步的康复治疗做好准备。这种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要让护生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

2.4 加强知识宣教的同时,加强心理上的健康宣教 ICU病房因其管理的特殊性,原则上不允许家属陪伴,清醒患者易产生孤独、恐惧、寂寞感;昏迷、麻醉苏醒后的患者时常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患者对医护人员依赖性很强,所以心理上的健康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患者认为医生和护士大多关注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关注多种监护和治疗,而忽略他们本身。我们在带教中要求护生在做各种治疗和护理时,尽可能在患者的视野内活动,说话时靠近病床,语态亲切、自然,以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要花时间了解患者的理解与语言交流能力,在做治疗、翻身等操作时,通过神情、言语、动作给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随时将对患者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在这特殊的环境中有医务人员在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带教教师的建设管理 临床带教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3]。护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已有一定的基础。但ICU的重症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健康宣教又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工作。我校要求临床教师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下临床,及时掌握临床一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护理动态。在前期的教学中,就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实习过程中,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与带教教师的作用密不可分。一位称职的带教教师不仅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来感染护生,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他们良好的护理道德,同时要教会他们怎样利用好的方法、方式,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将健康宣教融入临床护士的工作职责中,建立健康教育考评指标,并列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4]。

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护生造就成为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和管理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5]。针对专业的特殊性,我们需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护生健康教育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丽英,刘雪琴.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2 张静,陶红.急救护理学的综合模拟教学.南方护理学报,2002,9(6):53.

3 王翠丽,王克芳.护理本科临床教学情况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2,17(4):304-305.

4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icu护理知识点范文6

目的:探讨适合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方法:评估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构建并实施培训方案,通过理论培训、全真模仿、临床实践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调查。结果:20名低年资ICU护士通过系统的培训,较培训前各种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系统的核心能力的培训,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明显提升。

【关键词】

低年资护士;ICU;核心能力;培训模式

ICU病房集中了现代化的监护与急救设备,聚集了全院各科的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流动性大。而ICU护士既是先进仪器的使用者,又是病情变化最直接的观察者,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最直接参与者。这就意味着ICU是一个高技术水平、高劳动强度、高风险的医疗场所,ICU护理质量的优劣是ICU救治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我院护士进入ICU前的专科培训欠缺,进入ICU后的培训也未常规化、系统化。培训模式仍以师徒带教为主,缺乏规范化培训,部分护士参加院内或其他医院的短期培训班,内容较ICU护士的专科要求相对偏少。ICU专科考核虽然定期进行,但无统一标准,不能准确、全面、及时的评价ICU护士的专业技能及胜任能力。ICU5年以下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经验少,进入ICU后改变自己的角色较困难,心理压力较大,更需要进行系统培训。近年来,我们针对5年内的低年资护士构建并实施系统化培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ICU低年资护士20名,均为毕业5年内,男5名、女15名,年龄19~25岁;学历:研究生1名,本科10名,大专8名,中专1名;20名护士均评估定为N1级,其中N1级第一阶段15名,N1级第二阶段5名。

1.2研究方法

1.2.1理论学习集中授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集中授课由我院优秀高年资ICU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以上担任,以PPT形式授课,内容包括ICU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能、应急技能、管理知识、教育咨询技能、沟通技能、专业发展及职业道德等。每月授课3次,其中涉及操作及沟通技能,均在理论学习后进行技能培训及临床实践。每4人组成1个学习小组,由1名高年资护士带领,进行学习讨论,内容涉及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沟通能力及学习方法等,针对每位培训人员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学习,查漏补缺。所有授课内容均提供学习材料。

1.2.2技能培训在本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进行,运用高级仿真模拟系统(ECS),模拟各种急、危、复杂的情况,让低年资护士在逼真的模拟环境中进行专门的强化培训。①模拟场景设置:建立模拟ICU,配备全套ICU设备单元,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抢救车内备气管插管用品及手动呼吸器、全套注射输液用品和急诊用药,床头设电源,供氧、高压供气及负压吸引管道等。抢救床上摆放ECS模拟人并与监护仪连接。②特殊设置:比邻建立监控室,与模拟抢救室用单向反光玻璃隔开。抢救床上方前后左右设置4部监视镜头,监控台设置4分割画面监视仪,可以任意选择监视角度,或者显示监护仪的生理数据,并可以全程以4分割画面录音、录像备查。监控室与抢救室之间设置对讲装置,工作人员之间另外配备无线对讲机。③培训方法及内容: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模式进行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a.有关心肺复苏新进展及用药新理念、危重患者气道处理、急诊呼吸支持等课程的简短讲授。b.使用单项操作模拟训练器进行急诊抢救技能标准化练习,重点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操作、急性心律失常、急诊呼吸机应用、监护除颤仪使用调节、深静脉穿刺置管等。配合软件程序,模拟呼吸心搏骤停、呼吸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等病情,输入ECS模拟急诊危重患者。c.学员随机分组(每组3~4名)在ECS身上进行识别、分析、诊断、抢救治疗等综合演练。指导教师现场提示或引导抢救操作。d.组员轮流承担抢救指挥、循环支持、呼吸支持、输液注药等不同任务,从不同角度体会抢救中相互交流配合的方式、方法。e.ECS操控员随时设置临时断电、呼吸机故障、气管插管脱出、呼吸道堵塞及心搏呼吸骤停等特殊情况,由全体组员利用现场一切资源协作应急处置,锻炼应付突发意外事件的能力。f.演练过程全程录像,操作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回放录像,进行错误分析,并再次上机操作改正错误,观察体会正确抢救的结果。

1.2.3临床实践由高年资、基础知识扎实、技能操作熟练的ICU专业护士进行临床示教。一对二带教,先演示,再实践,培训人员互相监督检查,指出不规范及错误操作方式,并做记录。每项操作均要求完成一定数量。所遇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每周对典型ICU护理病例进行1次教学大查房。责任护士汇报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进行专项技能操作。由查房带教人员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并给出预期护理目标,下次查房时进行考核。

1.3效果评价①理论及操作考核:培训前后分别进行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依据培训内容出题,满分100分,85以上分及格。技能操作考核在ECS上进行,依据专业操作规范,由护理部组建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每人考核6项操作,其中3项必考,3项抽考。满分100分,单项90分以上合格。②培训前后分别进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评分,使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自评与他评(考核组成员随机抽取),定量评价ICU护士培训前后核心能力的变化[1]。共7个维度,5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完全无能力到很有能力分别计为0~4分。该量表总体信度Cronbach'sα值0.89,7个维度Cronbach'sα值为0.79~0.86,效标效度γ=0.44[2]。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ICU专科护士理论知识、专科技能考核评分比较见表1。

2.2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自评评分比较见表2。

2.3培训前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他评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护士的核心能力是个人、职业、专业能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又称为核心胜任力[3]。对ICU专科护士的要求则是应具备能够胜任ICU工作岗位要求的一系列知识、技术、能力和心理特质[4]。国内有学者经过详细研究,初步构建了ICU护士核心胜任力的构成要素理论。包括专业知识(监护理论知识和专业相关知识),专业技术(专科护理技术和医疗仪器使用),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人际交往、管理和职业发展能力),心理特质(责任心、情绪稳定、服务意识和压力应对等)四个方面。目前国内针对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各个医院基本是参照ICU专科护士“三基”要求,以及部分省市开始实行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对ICU护士进行专科培训,以培养能胜任ICU专科工作需要的合格护士。我科为适应医院整体及ICU专科业务的快速发展,初步构建了一套ICU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经过为期8个月的培训,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护理人员每一项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临床护理技能、人际关系、教育与咨询方面提高显著(P<0.05),提高相对较慢的是科研方面,而领导能力方面提高不明显(P>0.05),自评与他评各项均无明显差异。

首先,临床护理技能的大幅提高,得益于“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国际流行技能培训模式与高仿真的技能培训环境相结合的运用。理论讲授简明扼要,运用精简的语言阐明操作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分项+综合技术练习,使得ICU专科大量的技术操作变得系统条理,不杂乱无章;最后通过个人的录像回放分析,找出需要改进的方面,进一步提高个人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及熟练度。整个技能培训过程,流畅、系统,理论讲解精练,易于记忆;配合模拟演练,强化理论知识,以理论指导操作,培养独立分析思考判断、独立抢救的能力,使技能操作从一个个独立的分散练习,变成有机组合的整体技能体系,使得培训人员能融会贯通所学技能;适时的录像回放则是进一步精细化操作过程,使技能掌握更加娴熟、精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仿真模拟体系的建立,可以在高度还原ICU护理实景的基础下,不增加护理操作对危重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培训人员得以进行反复多次的仿真练习,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提高技能操作成功率的可转移性,使所学技能操作能熟练、高效运用于临床。其次,人际关系、教育咨询等沟通能力通过培训亦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在ICU临床一线护士普遍年龄偏轻、年资偏低,缺乏临床经验,独立应急能力不足,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理质量的持续进步[5]。因此增加ICU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中关于健康教育咨询、人际关系、沟通技巧方面的能力亦非常重要。此次培训中,我们加强了小组沟通讨论,相互查漏补缺,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在技能培训中,加强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配合演练,通过录像回放,反复强调高质量的沟通与配合,所带来技能操作的高质量及高成功率。并通过临床实例,讲授与患者家属、与其他医务人员沟通的技巧与重要性,并亲身体会与学习。培训的结果显示,从多途径讲授及培养沟通的技巧,能进一步促进对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的掌握,培训人员因此能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得学员在有限的培训期间得到更快的提高。

该项培训模式中,提升相对较弱的是科研与领导能力。一方面由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年龄均<25岁,工作经验、人生阅历缺乏;另一方面培训人员中研究生学历偏少(1名),大专及以下学历所占比重较大(9名),可能是科研能力提升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本次培训中,针对科研能力较弱方面做了一定的强化培训。详细讲授包括怎样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提炼总结方法,如何进行科研论证等的科研思维方法;并进行文献检索、医学统计、论文写作等科研知识讲座。由于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并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因此,通过读书深造、研读文献、多写多练将有助于提高ICU专科护士评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核心能力的提高。系统高效的培训模式,是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提高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培训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通过理论与实践科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及高科技仿真模拟系统的运用,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各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理论与技术操作方面成绩显著,人际沟通也得到明显进步。同时也观察到,科研及领导能力等方面提升不明显。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加强薄弱能力的培养。

icu护理知识点范文7

关键词:ICU护士;护理工作;压力源;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44例ICU护士,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4.67±5.67)岁,文化程度最高大学本科,4例有本科文凭,占9.1%,18例有大专文凭,占40.9%,22例为中专文凭,占50%。所调查的护士职称为:2例为主管护师,占4.5%,20例为护师,占45.5%,22例为护士,占50%,所从事监护室工作的年限1~16年,平均为(3.82±0.54)年。

1.2方法 随机抽取临床护士,采用走访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要求被调查者在15~20min内完成问卷的填写。本次共发放问卷44份,收回44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95.2%。

1.3统计方法 问卷回收后采用百分比统计方法。计算各种压力源占被调查护理人员的百分比,寻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

2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人员常见压力源调查,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种类,评价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程度。此次压力源调查表,共设计了20项压力源,每项压力设计是或否两个判断标准,按此评判标准,计算出每项总人数及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见表1。

3讨论

从表1看出,我院ICU护理人员中有71.6%的护理人员认为存在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3.1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ICU患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相对病死率较高,时常面对频死患者的不良刺激及 种医疗仪器的噪音污染,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

3.2护理工作的高风险 ICU是一个全封闭、全方位、高质量的精细护理场所,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责任重,风险大。

3.3护理工作负荷过重 ICU护士除需要具有多专科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医疗监护仪器的使用及临床监护参数的分析。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编制少,ICU护理任务重,抢救多,非护理性的工作较多,导致护士必须承担较重的体力负荷。

3.4护士的个人价值观与现实冲突 受传统观念影响,长期以来"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里,令护士们感到职业前景暗淡。而且普遍护士的待遇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3.5心里学知识缺乏 ICU收治患者病种多而且病情复杂,要求护士不但具有广博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ICU的仪器复杂并不断更新,要求护士及时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不断更新知识。因此,ICU护士往往存在对自身的不满足,由此逐渐产生压力。

3.6人际关系冲突 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护护、医护之间处理意见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配合。特别是医生有时对护士的不尊重,使得护士的心理造成压抑。

4应对方式

4.1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

4.1.1增加ICU人员的编制给予人力资源的倾斜,适当增加ICU的护士人数,减轻工作负担。

4.1.2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管理者应尽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节假日及患者较少时可试行弹性排班,适当安排轮休。

4.1.3提高ICU护士的适应能力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学健康知识或对护士进行心理指导,使其学会压力的应对技巧。

4.2严格岗位选人ICU的特点决定了护理任务是繁重而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所以进入ICU前,护士都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才能胜任ICU的护理工作。

4.3提高护士地位及实现自我价值,增加对ICU护士的关心及理解管理者应对护理工作者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加护士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4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沟通技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icu护理知识点范文8

【摘要】本文通过对ICU护士所承受的压力源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对其精神和心理两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 键 词】ICU护士 压力对策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ICU(重症监护)在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而作为ICU的护士,在抢救、监护病人的过程中,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任务。这使得她们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疏导,以便建立起和谐的医护关系。

一 原因分析

根据英国著名的《护理时代》杂志的调查显示:在被抽样调查的1 800名护士中,有64%的人感到头痛,62%的人有睡眠障碍,31%的人性冷淡或丧失,82%的人有疲乏感,67%的人心情不好,29%的人容易被激怒,42%的人出现了人际交往困难。[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主要是和ICU的工作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ICU危重患者多,要求ICU护士素质高、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这无疑增加了ICU护士的压力。[2]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3]

首先,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是导致其压力的重要原因。ICU是危重病人抢救基地,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多学科的抢救知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无可挽回的损失,引起差错事故的发生。这使得ICU的护士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因此,不论是体力上消耗,还是精神上高度紧张都会使其身心疲惫,加重心理负担。

其次,成就感缺乏,导致工作的倦怠。工作倦怠是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其中,情感耗竭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负性、冷淡、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感下降。[4]病人及家属不理解和受社会舆论的影响,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加上护理人员进修深造的机会少,导致护理人员自觉前途渺茫而产生消极的工作心理。

第三,死亡的刺激。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会导致继发影响,它使护士产生一种紧张感,认为自身工作中的很小失误或差错即会导致病人死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更容易发生差错。[5]由于 ICU接收的病人大多数是处于高度昏迷和生命垂危状态的,病人的病死率比普通病房要高。这使得ICU护士经常要面对着生死离别,这种死亡的刺激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恐惧与无奈。加上ICU采取半封闭管理,与其他科室人员接触较少,ICU护士容易产生悲观、抑郁情绪。

第四,大量繁琐的工作以及与病人家属之间的误解与争吵也是导致压力的来源之一。护士面对的是饱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不同,层次不同的病人,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而病人对护士的要求却是多方面的。[6]这就容易导致病人家属的不理解,同时,ICU护士在担负着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地进行各项治疗、随时准备抢救患者的同时,每天还担负着为患者洗脸、擦浴、口腔护理、鼻饲、会阴护理、大小便处理等大量的生活护理,翻身、拍背、吸痰、更换床单、被套、衣裤等基础护理,这些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占据了ICU护士每天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但机械、繁重的护理工作并没有使ICU护士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益,长期处于高付出、低收入境地;同时医院及社会对护士工作及贡献认可较少。加上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学历普遍低、晋升机会少及在编名额逐年削减,更增加了护士的工作压力。[7]

二 制定相应的对策

应对是人们持续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人们遇到压力后,常采取情绪调节或压力处理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感。[8]

首先,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帮助ICU护士建立最佳身心状态。[9]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减少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反应的有效保证。[10]合理布局抢救室,制定周密抢救程序,定点、定位置、定数量、定人管理抢救药品及仪器,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缓解护士紧张情绪。定期对监护室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检修;器械台、呼吸机、治疗车等活动部件上剂,保持活动度,减少噪声;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11]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医护之间要团结合作,学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病人及家属理解与支持。

其次,加强对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ICU护士应注重自身应对方式与心理状态的调整,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临床知识、业务技能、护理心理理论和技术及沟通技巧的培训,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形成积极的应对行为方式。同时积极参加医院及院外的文娱、体育活动,减轻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再次,充分发挥管理者的领导作用。ICU管理者应注重对工作分配、工作流程及工作方式的革新,鼓励护士创新,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加强护士的思想教育,培养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培养护士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弹性排班方式,关注护士的个体需求。充分发挥奖励机制,善于发现护士的优点,对工作完成较好或成绩突出者,在公共场合及时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建立护理人员支持系统,如休闲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

综上所述,ICU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ICU护士工作压力是最高的科室之一。[12]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对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压力为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为我们的医疗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A. Cole. Stress. High anxiety[J]. Nurse Times,1992,88(12):26~29.

[2] 谢莉,秦云,覃仕英,等.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心理评估与调适[J]. 护理学杂志,2003,18(11).869-870.

[3] 敖新. 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 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7): 1-3.

[4] 李永鑫. 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 心理科学,2003,26(3).556-7.

[5] R. Spoth. Intensive care staff stressors and life event change across multiple settings and work units[J].Heart Lung,1987(16).278.

[6] 李亚萍.浅析护士心理疲劳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1995(4).231.

[7] 张海燕,龚晓琪,邓育芬. ICU护士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8).611-613.

[8] Lazarus, Folkman.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M]. New York: Springer, 1984.189.

[9] 沈子楠. 高工作压力护士的心理干预[J]]. 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11).42.

[10] 陆毅,张站地,罗国萍.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与调适[J].护理管理杂志,2003,3(2).22.

[11] 郭晓霞,杨巧绘,孔令娜,等. 重症监护病房噪声监测与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5,20(12).46-47.

icu护理知识点范文9

【摘要】 就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作一综述。认为急诊ICU护士的心理状况与工作责任重、繁忙,防护措施不力,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刺激及急诊ICU的工作环境复杂,缺乏心理培训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为之减压,以提高护士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 急诊ICU护士; 对策; 文献综述

1影响急诊ICU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1.1 工作责任重急诊患者的来源广泛,病种复杂。急诊ICU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三班倒,使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

1.2防护措施不力急诊ICU护士需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护士在自我保护知识缺乏或防护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

1.3 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的刺激急诊ICU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

1.4 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急诊ICU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地方。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骤,毫无心理准备,希望得到及时、周到的救治服务,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环境等不了解,一旦护士工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1.5 急诊ICU工作环境复杂,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急诊ICU环境较普通科室复杂,来自患者声、电话铃声、监护仪报警声和频繁的人员流动等造成噪声,使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1.6缺乏心理培训,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 国外学者先后提出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方法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让其淤积。但国内尚没有对护士包括急诊ICU护士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使之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1.7缺乏社会支持和管理层的重视由于急诊ICU的特点和特殊性,与病房的护士相比较,总是处于责怪、投诉、批评声中,甚至得不到医院管理层的理解。急诊ICU的护理工作条件相对较差,护理设施陈旧,其工资、奖金和其它福利待遇差。调查发现管理者给予护士的身心健康关心不够,没有及时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没有给予护士正确的指导和关心。

2 急诊ICU护士心理现状

2.1身心疲惫急诊ICU护士经常为抢救患者和应付突发事件而加班,由于长时间行抢救工作,很容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另外,随着社会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ICU护士除了应对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保证服务质量和适应科学发展需要。因此,从脑力到体力上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严重者甚至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2.2缺乏安全感由于急诊ICU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复杂的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可能对护士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尤其是夜间,有时严重影响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除了可能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风险,患者家属或陪人谩骂、殴打、伤害急诊ICU医护人员的事例在国内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

3 对策

3.1 稳定护理队伍为了缓解护理人员严重短缺、护理工作强度过大的矛盾,首先要对急诊ICU护理人员实行政策倾斜。增加夜班护士人员配备的比例,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适当增加待遇,如实行岗位津贴、改善急诊工作环境以及夜班护士休息条件、提高夜班补助、实施弹性化和科学的排班制等,增加基础设施,使护士从繁忙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体力劳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