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集锦9篇

时间:2023-12-23 16:39:08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范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的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议题是农民的现代化问题。当前社会转型从多个层面构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特质和目标。因此,是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本质、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前提。

一、农村基础设施现状

1、农村基础建设的现状:农村经济服务设施亟待发展。

农村道路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有相当数量的偏远农村人口还用不上电。目前农村电力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还比较薄弱,全国还有约2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

2、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例如,直接服务于农民生活,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及人居环境,美化村庄风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物质文明进步水平。它主要包括:农村能源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村庄安全建设、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建设、教科文卫体等设施的建设。

3、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超期服役,效益递减。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地块细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连年下降,水土流失现象、荒漠化不断严重。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成果转化率低,

二、科学界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涵

1.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例如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土地质量保持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优化。

2.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人们居环境整治改善、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的建设、教、科、文、卫、体育等设施的建设。

3.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电力电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等。

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定位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是一项惠及10亿农民的伟业,而且是一项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投资量大、持续期长的宏大建设工程。

1、发挥规划的统筹约束作用,高度重视规划工作。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规划先行。规划搞不好,容易破坏环境造成资源浪费。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2、激发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提倡因地制宜。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受益主体是亿万农民,同时也是建设的主力军。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未雨绸缪。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

3、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实际出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会得到各方面极大的重视,也一定会得到切实的实施。务必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建立起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之后,主要是解决谁投资与怎样管理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主要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主体管理到位的问题。只有主体到位,才有可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制定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一条龙式的相关法规、政策,让投资者放心无忧的投资、放心受益、放手管理。

四、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巨额资金

1、要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在建设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地方政府要把投资重点倾斜新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确保新增税收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步骤不断拓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渠道。

2、要进一步整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投入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中央政府部门直接和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有近20多个部门;县级政府分配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也有10多个。各种支农投资基本上都是以“条条”为主管理,主管部门之间彼此缺乏沟通与交流,造成不同渠道的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重复等现象。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就必须重视并切实解决抓好各种政府支农投资协调整合问题。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支农财力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要实施好工业反哺农业的工程,城市支持农村的工程。

实行市管县体制,发挥城市的带动效应,促进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各大中城市要切实履行好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拓展。加大财政性资金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组织城市有关单位和部门,帮扶农村,着力提高都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农业工业共同繁荣的局面。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范文2

1.当前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

1.1农村经济状况

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相比较,无论是人均纯收入还是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都有很大的差距。

1.2农村体育人口

调查表明,我国城镇中有51.23%的人口在1996年参加过体育活动,而农村人口参加过体育活动者仅占28.97%。且随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活动者比例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约占全国

80%农业人口体育活动者比例变化所引起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少、比例低是农民体育的基本状况。

1.3农村体育场地设施

目前农村体育的发展十分落后,场地设施缺乏是制约农民参

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地85万多个,其中仅有8.18%分布在乡(镇)村,而中国有近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在江西省,据统计,75.90%的农村居民认为自己的居住地附近(特别是山区)根本没有锻炼场

所;60.54%的农民家庭没有健身器材。

1.4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

由此可见,农民对开展体育活动热情不高,并且体育活动项目单一,有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由于受季节因素的制约又不能经常开展,所以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极为缺乏。

2.新农村建设中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

2.1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体育的认识也在提高。但由于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不足和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要,也不能满足体育

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总体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2.2农村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原则

2.2.1因地制宜原则

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要依据本地的地

理特点和风俗习惯进行规划。

2.2.2切实可行原则

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要遵循切实可行原则,既要考虑到农村

人口规模,又要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2.2.3长效原则

实施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长效原则,是解决农村体育资源短

缺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矛盾的关键所在。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的长效原则,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来

规划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不能只着眼于当前的需

要,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着眼于长远发展。

3.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是广大农民群众从事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既是一个传统领域,同时也是一个富于挑战性的新领域。笔者认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资金来源

3.2人力、物力的调动

3.3建设过程的监控

4.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和利用

4.1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

努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在法制上给予保障;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让体育管理人员有自主的管理权利;要尽快建立“群众体育健身的监督、评估体系”。

4.2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

发展社区体育场地建设,缓解场地短缺现象;挖掘学校所具有的健身设施,将其转变为群众公共所有,增加其使用率,这也是改变当前健身场所不足的一个有效途径。

5.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5.1提高农民群众对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5.2农村体育活动要根据地域和时令特征开展

5.3培养体育骨干,增加农村体育人口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范文3

会议采取参观典型、专家辅导、集中开会、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10月12日,在郑文芝副书记、陈巳副市长的带领下,利用一天的时间,全体参会人员参观了双阳、莲花山、九台、德惠、农安和绿园6个县(市、区)的11个新农村建设典型。10月13日上午,邀请省财经办郭庆海主任做了《关于农村发展形势与任务》的专题辅导报告;市委副书记郑文芝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同时,会议总结交流了德惠市和双阳区整体推进经验,学习推广了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土地整理推进新村建设模式、九台市龙嘉镇红光村村企联姻建新村模式、莲花山开发区景观带建设模式、绿园区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模式等新农村建设模式。会议还就当前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印发了《长春市城乡双向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会议对过去几年长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会议指出,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长春实际,突出抓好167个省级示范村建设,创新开展市级领导联乡包村活动,深入开展乡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长春市农村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

会议认为,长春市新农村建设经验可以概括为:一是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二是建立了领导、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三是推广了旧村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等分类改造建设模式;四是丰富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发展形态;五是探索了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这些思路、经验和模式也是下一步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法。

会议对全市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要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创新思维,抓住工作重点,用现代意识教育农民,用现代装备武装农村,用现代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业。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范文4

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积极谋划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市委农工办在整个农业农村工作大格局中,找准职能定位,切实发挥自身作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两个1号文件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紧密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积极谋划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筹备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确立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搞好新农村建设,切实关注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为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市委农工办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制订了《2010年度全市县区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办法》、《2010年度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严格按考核办法进行了半年和年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县区排出名次,对先进县区进行表彰奖励,对后进县区通报批评,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全力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开展。市委农工办努力协调好与农口部门及涉农部门的关系,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预计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05亿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95元,增长9%;粮食总产达到111.86亿斤,增长1.97%,创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0家,比去年增加6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新增12家,达到181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209家,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37家。新增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0万亩,总面积达550万亩。三是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6大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改善灌溉面积150万亩。推进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全市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65.03万人,普及率达到59.19%。加快农村通有线电视步伐,有线电视入村率达30%、入户率达17%。新改造农村公路1710.2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6.8%。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个。四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和99.17%。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46个、农家书屋441个,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00个。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参合农民739.12万,参合率达到98.89%。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人均1000元,农村大病救助人均年救助金额提高到2800元。五是农村各项补贴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切实搞好补贴政策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补贴发放到位。全市共落实各项补贴资金10.87亿元,其中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83018.5万元,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补贴8884.28万元、8249.66万元、91.92万元,农机购置补贴8450万元。

(三)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扎实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市委农工办承担着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能,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积极进取的原则,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今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据调查统计,今年全市建成新农村试点村107个,可使12.1万农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可节约土地2.7万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项目和城市建设的用地矛盾,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农业农村工作检查组来我市检查时,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扩大了我市对外知名度,江苏省、河南省和我省威海市、济宁市等先后到单县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在新农村建设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工作措施:一是筹备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为贯彻落实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会议精神,今年5月在单县组织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县区主要领导等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作了重要讲话,确立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大原则,提出了年度任务目标,每个县区确保建成3个以上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上达到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要求。二是切实搞好典型引路。我市经济欠发达,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搞新农村建设,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先培育典型,总结经验,逐步加以推进。我们深入农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解剖了一批典型村,归纳了新农村建设的六条路子,即“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搞好城乡配套联动、通过小城镇聚集、利用土地挂钩政策、抓住特殊机遇等六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在此基础上,编印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我们这六条路子得到了省里的充分肯定,《山东农村工作》进行了刊发推广。三是实行了包村责任制。为强化责任意识,实行了市直农口部门包试点村责任制,10个农口部门分派到九县区和开发区,各包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些农口包村部门做了一定的工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市农村信用社投资40万元,为东明县小井乡黄庄村建设了一处标准化小学,市农业开发办投资20多万元,用于郓城县张营镇小屯村村前河道建设。各县区也参照市里的做法,实行了县区分管领导、县直部门包村责任制。各级各部门都深入到所包村庄,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具体帮扶措施,加大了支持力度。四是狠抓了工作调度。对各县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及时调度,编印了《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一览表》、《2010-2012年各县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一览表》等,对各县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拉出了单子,先后3次对全市100多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了督导检查。针对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短缺的实际,协调市农村信用社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民住房贷款业务工作的通知》,在新农村建设贷款利率上给予下浮20%-30%的优惠,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五是组织了观摩评比。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农工办先后组织了由市分管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县区分管领导参加的2次新农村建设观摩活动,对各县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评议打分,排出名次,并将观摩成绩计入年终考核。每次观摩都细致考察观摩线路,精心搞好活动衔接,认真准备有关材料,确保了观摩活动的圆满完成。

(四)强化工作调度,全力推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四大基地”之一,抓好这一基地建设,对促进全市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经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领导小组研究,办公室设在了市委农工办,农工办承担着大量的协调、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一是重新调整了市级领导分包责任制。经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领导小组研究,对市级领导分包的52家支撑企业进行了调整,对2010年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储备、新开工、在建过亿元项目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协助市级领导工作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分包部门负责人和分包联系人,共成立了7个分包小组,加强了与这些企业的联系。二是强化了工作调度。先后召开了4次由银行、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房产局、环保局、农业、林业、畜牧等市直有关部门参加的碰头会、对接会等,要求各分包小组经常深入到所包的企业,排查生产经营或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存在的资金、用地、房产、用电用气等问题统一进行梳理,分解到有关责任部门,限时解决问题。一年来,共为24户企业协调解决贷款6.25亿元,为3家企业解决发展用地问题。三是加大了督导检查力度。组织市级分包领导、分包责任部门等,对各县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情况进行半年和年终观摩,根据各县区工作情况,评议打分,排出名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通报。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措施,有力推动了全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发展。截止目前,52家支撑企业主营业务增长20%以上;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34.5亿元,增长7.54%;利税6.85亿元,增长15.78%。

(五)努力做好综合文稿起草等工作,为分管领导同志搞好服务。按照“四高”要求,贯彻落实领导意图,认真撰写各类文稿,努力做好文字服务等工作。一是认真起草领导讲话。先后起草了《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市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培训班上的主持讲话》、《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观摩会议上的讲话》、《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观摩会议上的讲话》等讲话稿10多篇。二是精心撰写市委文件等材料。代表市委、市政府先后起草了《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2010-2010年全省及全市农村工作有关情况综述》、《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自查报告》等市委文件、工作情况汇报等各类材料20多篇。三是切实搞好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先后开展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全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等系列调研活动,撰写了《关于对网民反映曹县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关于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企业及项目情况的调查》等5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四是认真做好刊物编辑工作。为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推广典型经验,市委农工办编发了15期《菏泽农村工作简报》,文字量达8万多字。

二、2010年工作打算

在新的一年里,市委农工办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两个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筹备召开好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也将于近期召开,农工办将根据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筹备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着重起草好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指导全市2010年农村工作的意见等材料。抓好2010年考核工作,在总结2010年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工作、新农村建设等考核办法,使考核办法更科学合理、更具有操作性,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

二是切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上水平。努力发挥好职能作用,进一步理顺与农口部门及涉农部门、单位的关系,通过召开工作情况调度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努力使市委农工办的协调服务、监督指导作用发挥得更好,促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是继续推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切实强化工作调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土地等问题。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销售收入达到900亿元,实现利税92亿元,出口创汇33亿元。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种养基地建设,明年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600万亩,使全市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70%的农产品销售收入来自龙头企业基地,6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500家以上,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达到1000家以上。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范文5

【关键词】一事一议 忻府区 财政政策

2008年,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和“两工”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国务院选择黑龙江、河北、云南三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2009年国务院决定将试点扩大到14个省,2009年山西省有11个试点,忻州市忻府区于2010年开展了这项工作。此项政策旨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兴办农村公益事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但在多年的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弊端和不合理之处,有待解决。

一、忻府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现状

忻府区是忻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忻州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区辖20个乡镇,共有394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33.8万,无煤、无矿,是典型的农业大区。2010年被确定为山西省31个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之一。

忻府区从2010年开始至2013年共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程761项,建成小型水利、人畜饮水工程508个,初步解决了旱涝保收、山区吃水难的问题,建成村内道路硬化项目41个,桥涵9个、村内环卫设施49个、村容美化亮化44个、村内新能源设施14个、村级公共活动场所26个,其他公益设施70个,使全区农村34万农民直接受益。忻府区的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尽管起步晚,但是行动快,效果明显,将全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和乡村民主政治建设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些项目村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从最初浇地难、吃水难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后,现在忻府区80%的项目村,正在整治农村脏、乱、差的村容村貌问题,努力改善农村环境,争取建成更多美丽乡村。如2013年董村利用一事一议资金整治了镇中心一条街的下水横流、卫生差的问题。西楼村2013年把全村的下水、自来水全部改造。太延村利用泉水,在村内建成一个让村民休闲、娱乐、观景的养鱼池和灌溉蓄水池,规模还很大。近几年农村出现了公共厕所、垃圾池、文化活动场所、马路两旁绿树成阴,村内村外整洁、卫生的好现象。表1是其2010年―2013年项目资金来源统计。

从资金来源表可看出“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中央、省、市、县通过一事一议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拨入的财政奖补资金;村民自筹资金与以劳折资资金;社会捐助及其他资金;村积累资金。

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社会效应

(1)有利于构建民主议事新机制。一事一议构建了“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填补了村级公益事业供给缺位的空白。村民积极参与,有的出力,有的出钱,有的村干部还自掏腰包,垫钱做事,使得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的建设,村民自己的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建、大家管,使村民逐步养成参与民主议事的习惯。

(2)拉动了农村投资和消费。2010年到2013年四年忻府区农村村民共投资1.1亿(财政奖补资金3319万)用于建设一事一议公益事业,消耗水泥、钢材、砂石料、石灰、沥青、砖大约6千万元,有效的扩大了农村内需,较好的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忻府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实现了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提升了农村消费水平。

(3)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搭建了政府服务三农的新平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从政府集资收钱不办事到增加投入主动为民干事,政府服务农村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下一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了条件,开辟了新道路,搭建了新平台,从源头上堵住了“三乱”行为发生,创新了财政服务模式,拉近了政府与农民的距离。

三、忻府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案例分析

(一)关城村人畜饮水一事一议工程

豆罗镇关城村位于忻府区南17.5公里处,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000亩,共772户,现有居民2200余人,劳动力1200人,年人均收入4580元。该村坡高路陡,水源短缺,只有六十年代的两眼深井,勉强供村民生活用水。该村南北高低差距大,导致1000余人无生活用水,村民面临因缺水而无法生存的危机。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无任何经济收入,水利设备落后,资金十分困难。针对此问题讨论后村集体自筹资金12.6万元,筹劳折资11.6万元,财政奖补6万元,共投资30.2万元,新建蓄水池一座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蓄水池建成后,彻底解决了该村近1000余人无生活饮水的问题,使该村各行各业发展有了新突破,村民们从整天无水缺水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

(二)樊野村电力设施一事一议工程

忻府区长征街办事处樊野村位于忻州城东,是典型的城中村。常住人口1.2万余人,其中农户2597户,人口6461人,全村耕地面积3350亩,年人均收入6156元。近年来,随着政府在农村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村民对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村内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给村民的增产收入带来了影响,故村民强烈要求加强水电设施的投入。一事一议惠民工程总投资51.33万元,其中财政奖补16万元,筹资酬劳35.33万元。该工程的建设彻底解决了该村多年来的两大难点、焦点问题。一是彻底解决了因电力不足,三眼深井只能交替浇地的问题,有力的保障了500余亩菜地依时按季浇水,每亩可增收800―1000元;二是改造进城照明线路两段1000余米,安装路灯203盏,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指明了致富路、平安路。

(三)前播明村文化产业公益项目一事一议工程

忻府区播明镇前播明村位于忻州市城北10公里处,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095人,743户,耕地面积3423亩,年人均收入6000元。该村还是播明镇政府所在地。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了更好的贯彻这一精神,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故修建了文化广场,硬化面积2400平方米。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共投入60.27万元,其中村积累30万元、村民筹劳折资8.45万元、整合资金17.32万元、财政奖补4.5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天有村民在广场上跳舞、锻炼,在繁荣农村文化的同时,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及解决对策。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普遍落后,需求矛盾突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依然简陋,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还处于初期,大部分地方农村生活垃圾还是乱扔乱放,70%的村庄没有公共卫生厕所,50%的村不同程度存在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农村卫生室,幼儿园,洗澡堂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应多考虑一些关乎村民民生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2)项目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及解决对策。项目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不利于长远发展,许多乡村由于需求迫切,眼界和境界有限,缺乏统一规划,缺乏详细的工程规划,盲目求大求快,造成后续资金不足,形成了半拉子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也低,这些极易造成农民对政府公共工程的不信任,使农民筹资筹劳的积极性降低,不利于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工作的长远发展,所以建议各行政村应及时召开村民大会,集思广益,提出一个长远规划,每年按这个长远规划不断努力,一点一点的向着宏伟大计奋斗。

(3)项目融资难及解决对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核心就是让村民自觉自愿筹资酬劳、政府支持、村民共同参与,但是忻府区村民筹资酬劳逐年减少,尤其是筹资更少,从前面的项目资金来源表可以看出,2013年忻府区农民只筹到29万资金,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建设公益事业的步伐,而且也影响农村干群关系,说明部分村干部没有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宣传到位,未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建议,干部群众都要加强学习有关政策,并加大对一事一议政策的宣传力度。

(4)财政资金流失及解决对策。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实施过程中,发现财政、水利、农业、农发办、交通、电力等各部门在支农惠农中虽各发挥其职能,却未能达到统一协调,资金在下放过程中都是各自下放,无形中让基层钻了一些空子,一个工程重复申报,例如打一眼井,在水利部门申报后也在财政部门申报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由此,各政府部门要相互协调,最好成立协调资金小组,从源头上堵住类似财政资金的流失。

(5)项目资金分散及解决对策。一事一议资金有限,面对忻府区394个行政村的广大需求,如果每年近1仟万资金分散在300多个行政村中,每个村所得到的奖补资金就很少。资金少办不成大事,哪个村也变化不大,有损于村民的积极性。2012年山西省增加下拨一个省级一事一议项目奖补资金100万,2013年增加下拨两个省级一事一议项目奖补资金共200万,忻府区将这三个省级资金分别下拨给三个行政村。这三个村一个修了一条标准公路,一个是山区农村面貌发展了根本改变,村里修建了澡堂、马路等,还有一个利用这项资金开发温泉水,引水入户,使村民采暖、洗澡等全部用上温泉水,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品质。而这两年的省级示范点也反映了一事一议奖补资金集中使用的效果很好,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建议省、市、区三级政府都可以以这种形式试行,更好的激励和鼓励农民建设自己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梁苗.低调的壮举――全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工作综述[J].农村工作,2012,(2).

[2]胡静林.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推动美丽乡村建设[J].中国财政,2013,(13).

[3]李成威.公共产品理论与 “一事一议”制度[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1).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范文6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讲话时强调,农村能源建设是一项跨系统、跨行业、跨学科的系统工程,绿色能源示范县是进一步推动农村能源建设多能互补、综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按照“巩固成果、优化结构,建管并重、强化服务,综合利用、提高水平”的总体思路,加强协调配合,推进多能互补,切实把工作目标具体分解到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技术标准化、技工专业化和操作规范化的同时,支持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重点要开展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气高值化利用、沼肥综合利用、省柴节煤炉灶炕升级换代、生物质固化和气化技术研发,并引导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合作社、体经营户进入农村能源建设领域,不断完善和壮大农村能源产业体系;狠抓管理服务,提高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创新机制,推广农村沼气全托管和建管用一条龙等服务模式,及时排查解决问题,巩固建设成果;加强技术培训,壮大人才队伍,通过农村能源职业技能开发、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创业经纪人培训、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培训一批沼气生产工、太阳能利用工、农村节能员、生物质能利用工等一线技术人员,建立一支技术高超的施工队伍、科学规范的设计队伍和保障有力的管理队伍,同时要培养一批农村能源建设与服务队伍的创业者,增添新鲜血液,永保农村能源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会上讲话时指出,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农村能源发展潜力加大。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改善农村民生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财政部部长助理王保安在讲话时指出,中央财政把农村能源作为一支持重点,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已初步形成了支持农村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

会议的第二天,代表们分东部、中部与西部组分别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会议强调了加强农村能源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很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可以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同时,此次会议表明了明确的信号,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有效的配套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可操作性。

代表们也就绿色能源示范县项目实施的具体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有些代表认为,县一级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部门,在技术上可能会有一定困难,县里的基础设施落后,较为闭塞,信息不够畅通,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有些代表表示,中国幅员辽阔,各县的基础有很大的区别,希望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县有一定的政策倾斜;还有一些代表表示,项目的建设要因地制宜,某些硬性条款在别县无法实现。

代表们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各组的召集人对大会进行了汇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大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表示,代表们反映的问题与建议,发改委将会同财政部与农业部公共研究,逐步完善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项目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范文7

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立县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联动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县委农工办、县人行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工信局、县农牧局、各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监督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行,主要负责日常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具体工作的组织开展。

二、工作职责

1县委农工办。制定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和产品目录,组织召开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联席会议;定期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讲信用、有资金需求的特色产业主体。并予以。

2县人行。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充分运用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适时加大对金融机构窗口指导工作力度;扎实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按季召开全县金融形势分析会议,通报支持全县经济发展的情况及信贷风险预警;综合分析新农村建设中资金需求与供给状况,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形成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与县委、政府有关部门及时交流意见,沟通信息。

3县农牧局。推介新农村重点建设项目,分析农村经济运行现状。组织其参加项目推介会、专题洽谈会;对农村经济组织的注册资金、自有资金确认核实;科学评价预测特色产业市场前景;帮助农村经济组织规范其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对农村经济组织负责人及农户宣传诚信知识。

4各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担保抵押物,为新农村建设和涉农经济组织开辟“绿色融资通道”减少贷款审批环节。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明确金融支农重点;实施倾斜性金融政策,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按时向县人行提供与农村经济组织达成合作意向及发放贷款的动态信息。

5特色产业化组织。恳谈经营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加强经营管理,提供财务报表资料。规范财务制度,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履行贷款合同,按时清息还贷;参加金融部门组织的信用知识培训,树立诚信意识。

三、工作措施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县委农工办牵头,联动长效机制领导小组成员按季度召开联席会议。县人行负责组织,并整理印发会议纪要。会议内容主要为:学习中央和省、市有关农村发展、信贷支农政策,分析研究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确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金融机构汇报本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进度、效果,遇到困难和问题;综合分析新农村建设中资金需求与供给状况,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形成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2建立信息沟通机制。金融机构每年初制定本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和措施。报县委农工办。县委农工办根据政府部门确定的支持重点和金融机构支持项目,会同县人行研究确定本年度金融支持重点,以文件形式印发本年度货币信贷指导意见,涉农部门据此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计划,金融机构按照货币信贷指导意见合理安排信贷支持项目实施进度。由县人行负责与县委农工办、县统计局、县工信局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互通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动态。

3建立政策互动平台。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及时筛选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主体和项目,通过举办专题洽谈会,推介会等形式,促进金融机构和特色产业主体之间的合作。由县人行组织各金融机构开展送信贷产品下乡进村入户活动,深入农村农户开展信贷政策、信用评级、授信程序等与“三农”经济发展相关的货币信贷政策宣传活动,让农村经济组织充分了解国家的信贷导向和产业发展政策。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范文8

一、共筑联动格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浓厚氛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不久,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确定把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作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着力构筑起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营造了齐心协力共建新农村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市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的意见》,规定以3年为一个工作阶段,分步推进结对共建活动。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结对共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建立31个市级领导联系点,做到市领导一对一联点、面对面指导、实打实共建。建立三级联席会议制度,市里每半年召开一次情况汇报分析会,乡镇每季召开一次共建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结对党组织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共建例会,共同研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构建两级督导网络,市委组建5支督导组进行面上督导,乡镇组建31支督查组进行巡回督查,确保了共建活动的落实。二是明确共建主题,分类联合推进。根据基层党组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共建主题,在机关与农村党组织围绕“服务三农、奉献农村”,在非公企业与农村党组织围绕“村企携手、共筑和谐”,在经济强村与经济弱村党组织围绕“优势互补、共促发展”,在驻外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围绕“致富思源、回报家乡”,使不同类型的党组织能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主题突出、联合推进的良好氛围。三是开展群众评议,扩大社会参与面。专门建立群众评议机制,在年中和年底分别召开群众评议会,面对面听取群众对结对共建活动的评议意见。评议内容包括领导班子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为民办实事、民主政治建设和道德风尚等方面,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基层党组织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规定对在评议中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的结对单位,可参加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评选;对低于50%的要限期整改。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声势。在《__日报》、__电视台、__电台等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上开设结对共建活动专题专栏,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以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凝聚社会各方的力量。同时,在各乡镇通过标语、宣传栏、黑板报等,大张旗鼓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社会宣传声势。

二、共谋农村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牢物质基础。我们紧扣“加快发展”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始终突出发展抓共建,围绕发展看成效。一是制定发展规划。由共建党组织通过走家串户、会议座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在此基础上,帮助结对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目前,全市331个结对村已全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和村庄建设规划,其中20个非公企业还与结对村编制了村企联建规划。正泰集团与北白象镇白鹭屿、硐桥、琯头三村在村企联建计划中,立足资源共享,将企业和三个村连为一体,大胆推进“造城”规划,努力建设既具现代工业园区特点、又有完善文化生活设施的农村新社区。二是选准发展路子。共建党组织围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村民致富的要求,引导结对村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走出农村发展新路子。帮助结对村培育专业合作组织,以经济组织联合建协会、协会联合建商会等形式,提高农业专业化程度。去年,该市在共建党组织的推动下,相继成立了清江镇球丰葡萄、雁荡镇白溪茶叶等11家专业合作社。市旅游局机关支部还结合仙溪镇南阁三村地处雁荡山景区和文化内蕴丰厚的优势,帮助设计“仙溪一日游”旅游线路,促进了该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改善发展环境。引导结对村结合“文明百村行动”、“清洁乡村行动”等活动,深入开展旧村改建和环境整治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据统计,共建党组织帮助结对村修建道路1 230公里,整治河道440公里,新建生态型公厕242处,新增绿化面积18600多平方米。岭底乡驻北京党总支帮助该乡张庄村启动旧村改建工程,发动在京企业家和经商人员共筹集资金500多万元,新建通村大道、村民活动中心、停车场等设施,并在全村实现庭院绿化和道路绿化,使该村成为我市的“山上花园村”。

三、共强基层基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根本保障。我们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结对共建活动的一项根本要求,着力丰富“三级联创”内涵,进一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基础,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一是强化村级领导核心。通过结对双方党组织联合开展党日活动、党组织书记经常交流工作情况等,加强村级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把共建党组织在管理运行中的先进理念传输到结对村党组织,增强了村党组织班子驾驭全局、团结共事、共谋发展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领导新农村建设的坚强堡垒。华通机电集团党支部与柳市镇苏吕村党支部联合成立新农村建设委员会,把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理念带入村党支部的具体工作中,帮助村党支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了村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同时,一些机关党组织把结对村党组织作为制定新农村建设政策和干部培养锻炼的实践基地,达到了“双赢”效果。二是实施农村人才工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共建党组织联合开展“百名专家进百村,携手共育新农民”活动,依托31个乡镇党(政)校、10个农村人才培训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采取专家授课、实践指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全方位、多层次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致富本领。目前,各共建党组织已在乡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422次,有近万名农村人才接受了教育,有493名农村人才评上农民技师、农民助理技师、农民技术员等相关职称。三是健全民主政治制度。把健全村级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结对村完善议事决策、协作管理和公开监督等制度,推进了村级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民主化和监督的全面化。虹桥镇东街村在市规划建设局机关二支部指导下,建立村内重大项目决策机制,规定由村支部在向村民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村级重大项目,并提交村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一些共建党组织还帮助村党组织将党建、禁毒、计生、综治等制度充实到村务工作规则之中,修订完善村务工作规则,解决了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不健全、不系统的问题,提高了村务规范化管理水平。

新农村建设发展建议范文9

一、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之所以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根本上说,源于农村发展的重要性,源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联系。

党风廉政建设要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实现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发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为农村发展服务。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影响农村的发展速度。如果一个地方基层组织涣散,党员干部党性、党纪、党风方面问题较多,这个地方的发展就一定不会太快、太好;反之,如果这个地方风清气正,基层干部廉洁奉公、勤勉敬业、干净干事,这个地方的发展就能够很好、很快。因此,要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提供基础、创造条件。根治腐败的关键,就在于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就在于纠正和防止那些偏离科学发展轨道的行为。

二、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正确把握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内涵,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去实践。

要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纪检监察机关要站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工作,深刻了解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把握发展的变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全局了然于胸,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就容易站位高、立意远、措施新、成效好。

要围绕农村发展破解难题。把农村发展面临的难点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将党风廉政建设寓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之中,努力服务发展、促进发展。一些地方农村发展很难,细究起来,有些难点往往同腐败现象及干部的不良作风交织在一起。重点解决农村党风政风方面严重影响发展的问题,应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要始终把关注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针对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办法,认真进行治理,切实保护群众利益不受损害。要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上的作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和监督,促使农村基层干部廉洁自律。

要着眼于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农村公共权力是农村民主选举之后,村民合法权力的让渡,村干部代替行使,但由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还不配套,农村公共权力在运行中还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应突出围绕权力运行如何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做文章,积极探索村级公共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效办法,在制度防腐上下功夫。

三、紧密结合实际,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扎实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创新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调研论证、探索实践。要将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细化分解为具体任务,分类提出研究课题,制定乡村干部行为规范和制度,初步形成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以深化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为突破口,推行“农村‘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村集体‘三资’服务、‘勤廉双述’民主评议”三项新的制度,把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权力置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制度建设防止腐败现象产生。

“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实质上是规范农村基层权力运行机制,推动农村基层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凡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工作人员聘用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都必须确保群众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并严格执行“六步工作法”,即严格按照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议案公告、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结果公布这六个程序进行决策,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所做出的决策,群众有权拒绝。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