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光伏市场趋势集锦9篇

时间:2024-01-02 14:43:46

光伏市场趋势

光伏市场趋势范文1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优势;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目前我国正在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稳步推进的阶段,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其中尤其是电力能源需求最为紧迫。我国大部分地区依靠火力发电,但是火力发电会对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且在电力调度中损坏大,电荒现象也时有出现。因此,绿色能源的到了人们的光伏关注,其中尤其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最为引人瞩目。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又环保的绿色能源,在新时期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一、我国发展光伏发电的资源优势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资料显示我国日辐射量达每平方米 4 千瓦时以上,地区更是辐射量每平方米高达 7 千瓦时以上,如果全部对其太阳能资源进行开发,其能量相当于每年 17000 亿吨煤所产能量。目前太阳能发电已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河北张家口等地的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将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电能结构,拉动西部地区经济稳步增长。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

1、世界范围内太阳能广泛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各国政府对再生资源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约为27.5GW,较上年的18.1GW相比,涨幅高达52%,全球累计安装量超过67GW。全球近28GW的总装机量中,有将近20GW的系统安装于欧洲,但增速相对放缓,其中意大利和德国市场占全球装机增长量的55%,分别为7.6GW和7.5GW。2013年以中日印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同比增长129%,其装机量分别为2.2GW,1.1GW和350MW。此外,在日趋成熟的北美市场,去年新增安装量约2.1GW,增幅高达84%。

2、我国太阳能广泛产业发展的现状

2011年7月24日,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出台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标杆电价,在2011年7月前核准建设的、在当年年底前建成投产的项目,执行1.15元/千瓦时电价,7月1日以后核准,以及在年底前未投产项目,则按照1.00元/千瓦时电价执行。此外,发改委将可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适时调整上网电价。近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年均增长41.3%,近5年为49.5%。中国已经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国,2008年产量达到了2540.7MW,2009年产量约4000MW,约占世界产量的40%。

三、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缺点

1、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点

与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点主要是

(1)从环境效益上说,太阳能光伏发电污染排放少,不会有资源枯竭的危险,使用者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符合现代人绿色环保的能源理念。

(2)从经济效益上说,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源质量,不需要消耗燃料、不受地域限制,设施一旦投放,即可就地发电,经济效益显著。

(3)从技术角度而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无机械传动部件,操作、维护简单,运行稳定可靠,一套光伏发电系统只要有太阳能电池组件就能发电,加之自动控制技术的广泛采用,维护成本低。

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缺点

(1)从环境效益上来说,光伏生产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多晶硅的生产。多晶硅行业是个重污染的行业, 国内尾气回收工艺不尽完善,晶硅副产品是四化硅是高毒物质,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将造成寸草不生土地几百年都无法使用等巨大的环境风险。

(2)从经济效益上来说,虽然太阳能光伏一点投入使用后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前期投入上,投入成本仍然是巨大的。他能量密度低、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且受气候因素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较大。再者,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高昂,目前仍然达不到将其进行民用普及的水平。

(3)从技术角度来说,目前太阳能光伏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但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生产成本迟迟不能降下来也可以说是一个技术难度。为了降低成本,现在普遍采用多晶硅代替电池中的单晶硅。多晶硅材料制备的新技术、快速掺杂表面处理技术、提高硅片质量等是当前的主要技术问题。

四、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问题

未来太阳能能源肯定是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当光伏发电在电网电源中的比例达到一定规模时,必须考虑其对电网电压频率控制的影响,必须对光伏电站进行科学合理的调度运行控制。光伏发电的大规模接入增加了电网的安全稳定控制难度,如何利用光伏发电并网智能化技术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是突破的重点之一。

(二)光伏产业盲目扩张,产业和市场不对等,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过去几年内,我国光伏产业界抓住欧美国家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的机遇,利用国内人力和资源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迅速起步与发展壮大。但受全球光伏产业的产能迅速扩张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世界光伏市场将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使光伏产业面临大规模洗牌。 最近我国光伏企业已普遍停止扩产、削减产量。在这个洗牌过程中,利润率最高的环节也将逐渐转向下游的光伏发电运营业,使得出售光伏电力比出售光伏组件和系统具有更长远稳定的回报,这也是传统光伏产业界(光伏设备制造业)日益重视、极力呼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根本原因。

(3)光伏产业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机构管制,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实践,相关技术人才匮乏,研究力量薄弱,高端实验设施落后。

五、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1)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一定会成本,使之普及开来。

太阳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绿色能在未来一定会得到光伏的应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和企业的创新研发力度,一定能够降低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现阶段光伏技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提高电池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采用更先进的电子器件及高效模块降低特定系统平衡成本;通过高效的生产方案、通用型材料的增用以及新蓄电池的观念等手段降低电池成本;通过引进先进封装技术及提高电池工作效率来降低特定模块的生产成本。最后,通过降低电池成本一定会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整体成本。

(2)未来民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大行其道

当太阳能光伏生产的整体成本降低之后,未来的民用太阳能产业一定会大行其道,将在通信和工业应用、农村和偏远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亦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对于城市而言可以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提升高层建筑利用率。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农村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可以与风能发电系统互补满足农村基本用电要求。另外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路灯等都将为家庭和市政建设节约能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零排放、无污染,且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下降,已经适合规模应用,今后,太阳能光伏发电必将在公共建筑或民用建筑中广泛应用,光伏发电也将成为我国的一种常规能源。

结束语:太阳能光伏发电固然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但是在经济利益复杂和多重能源并存的局面下,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机遇和挑战是共存的。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生产企业必须深入的加快研发节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政府方面更加需要推进绿色能源普及使用的进程,制定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和法规条文,保障光伏产业的发展。伴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相信在市场改革和政府政策的联动作用下,我国的光伏发产业必定能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晶;赵争鸣; 周德佳.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其发展 [J]. 电气应用. 2007(10)

[2] 吴福保;王湘艳.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 [J]. 电力与能源 . 2013(07)

光伏市场趋势范文2

在这种光伏产业的大规模波动中,光伏发电上网补贴属于政策性因素,而经济危机、技术进步及产能扩张造成的太阳电池价格的下降等则属于市场因素。这两种因素混合的作用使得太阳能发电产业不同于其他的完全受市场经济规律控制的产业,也不同于一些完全受政策控制的产业(如煤炭等)。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成长的企业的经营模式也是十分特殊的,而且也在不断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年世界光伏企业的总体变动情况。我们在图1中比较了2005年至2010年世界前十大光伏制造商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从中可以令人惊奇的发现两个很大的变化:其一,世界前十大光伏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变化非常巨大,在2005年世界前十大光伏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为72.8%,而在2010年只占39.8%。其二,前十大光伏企业各自所占市场份额的差别也在缩小,在2005年第一大光伏企业日本的夏普公司占了全世界产量的24%,而最后一名SolarWord只占2%,两者相差12倍。而2010年世界最大的企业First Solar所占的市场份额为5.8%,最后一名台湾的Gintech所占市场份额为2.4%相差不到2.4倍。我们将2005年到2010年间每年世界前十大光伏企业总和所占市场份额的变化绘于图2。从中可以看出前十大光伏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在逐年减小,只是近三年在逐渐趋缓。这样的现象表明整个光伏产业在规模逐渐扩张的同时,竞争变得更加充分,垄断性在不断减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现象表明,单一的光伏企业在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难度变得非常大,因此这些企业在达到一个产能台阶后很难再进一步扩充规模,因此才有各个企业相互之间的规模差距越来越小,在总规模中所占比例也逐渐萎缩。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其结症正是源于光伏市场的波动性。太阳电池制造商的规模不断扩大,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如此大的产量所需的流动资金量就非常巨大,但是这样大量的销售额却是很单一的产品,最终出货都是太阳电池组件,市场也相对单一,因此这样大的销售额都受单一市场规律的控制,一旦欧洲市场出现波动,公司整体就会陷于停顿,而一旦因市场不畅造成库存增加,资金无法回笼,企业将很难应付。而且越大的企业越难支撑。2010年世界光伏产量第二名无锡尚德公司产量为1585MW,按2010年销售均价大约每瓦15元人民币,全年产出约238亿元,这就要求每月产出19.8亿元,如果一旦市场出现突然变故,销售不畅,像这次欧洲市场的突然变动,造成中国产品的积压,那么企业很难支撑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即使是能从银行贷款,其财务成本也大得惊人。据报道晶澳公司2011年要将产能扩张到3GW,我们认为其风险是相当巨大的。如果按照每瓦12元人民币计算的话,每年产出360亿元人民币,每月产值平均达到30亿元,如果一旦出现市场端或硅料供应端的问题,公司的财务状况将会迅速恶化。纵观从2004年市场启动以来,光伏产业总是在各种波动中发展的,开始时市场很好,但是硅材料供应不畅,企业要交预付款;后来出现经济危机,市场又出现问题。经济危机、政策变动使得产业的波动成为常态,这种情况使得企业很难做的非常大。按照一般的经济规律,人们总认为企业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大。但是目前太阳电池制造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这样的规律或许未必一定适用。此次在欧洲发生的光伏市场的大幅向下波动,许多人认为会发生行业洗牌,很多小企业会倒闭,而大企业是最终的胜出者。笔者认为很多小企业的倒闭将会成为现实,但是大企业的损失将会更加惨重,虽然大企业不至于倒闭,但是在危机过后我们看到的产业格局将会是集中度的进一步分散,行业竞争将会更加充分。

大趋势二、光伏产业的波动对中国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

这样的情况使得整个中国光伏企业不得不思考自身的经营模式。在2010年兴起的一味扩大生产规模的经营模式将会受到考验。

在2004年到2008年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二阶段中经历了中国光伏产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在这个高速发展期中出现了诸如无锡尚德、江西LDK这样的造富神话。当时的经营企业的主要模式是:利用硅材料的短缺形成的长单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巨大差距赚取巨额利润。但是这种硅料长单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许多公司利用股市融资,将融来的资金用于签署硅料长单,再利用长单硅料的价格优势赚取高额利润,之后扩大再生产,使企业迅速发展。这种模式似乎成了当时许多企业快速扩张的一个基本模式。但是在2008年底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这些变相的硅料期货的炒作者陷入困境,所签的长单的价格甚至一度比现货价格都高,而且按照订单拿到硅料却成了库存积压品。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许多大型光伏厂家出现巨额亏损。这样,在经济危机中彻底结束了硅料期货炒作的历史。从拥硅为王转变为现金为王、拥市场为王。

在随后的2010年的第二波高速扩张期,面对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人们发现太阳电池产能不够,产品生产出来多少要多少。因此,大量的资金进入光伏产业。投资非常踊跃。但是即使市场和下游产能高速扩展,硅材料也无法再现高出几倍的现货市场市场价格。在这个时期人们似乎形成了另一种产业模式,就是巨大地扩张光伏电池产线的规模,人们动辄几百兆瓦的上电池线。几家大电池厂都宣布要在2011年扩张到2~4GW。光伏产业扩展所需巨大的资金也是从股市、银行等获得。由于这些公司的高速扩张,形成了巨大的规模。但是在这一阶段已经没有了“硅材料价格双轨制”所形成的巨额利润空间。公司的利润更多的来自于公司内部管理的精细度,以及对市场和硅材料进出节奏的把握。在这一阶段许多公司在国内成功上市,从而迅速造富。但是这次欧洲光伏市场的向下波动又对这些公司的经营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规模越大的企业,产品积压越严重,资金链绷得越紧。如果这次危机持续时间较长的话,这些大型企业资金链绷得过紧以致断裂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大趋势三:产业向发展中的亚洲转移

根据Photon International 2011年第三期的统计(图3),至2011年中国占47.8%,计13018.4MW;台湾占12.7%,计3448.5MW;两地合计:60.5%,计16466.9MW,而2010年两地合计为50.2%。在来看整个亚洲地区,日本占8.5%,计2299.5MW;马来西亚占5.2%,计1406.5MW;南朝鲜占3.2%,计865MW;亚洲其余占4.9%,计1341.8MW。整个亚洲合计占全球产量的82.3%,计22379.7MW,而2009年为75.7%。

如果我们再比较前几年的数据,更明显地看出整个光伏产业的制造中心在明显地向亚洲地区转移,尤其是向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转移。

究其原因,除了传统的说法,包括:劳动力成本低,资源成本低外。我们还看到两个因素:中国公司在决策和行动上明显快于西方国家,一个太阳电池生产线从决策到建设再到调试,在中国往往只用7~9个月时间,而欧美国家则往往要用一年半时间。另一方面,今年在中国投资光伏产业的资金量非常巨大,这也促使中国光伏产业的苦快速增长。

大趋势四:晶体硅太阳电池产量扩张明显快于薄膜太阳电池产量的扩张

光伏市场趋势范文3

一、引言

自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的经济持续低迷,其贸易保护主义也时有抬头,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2011年的当地时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在华盛顿对德国光伏巨头Solar World在美分公司以及其他六家美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提出的,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倾销、反补贴联合调查申请举行首次听证会,决定对此案进行立案调查。此事件将影响中国国内75家主要光伏企业的对美出口。据悉,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14家中国光伏企业已经联合抗辩美国“双反”,并委托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为应辩事宜。由于我国光伏企业的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因此,对此次事件处理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光伏企业的长期发展。在目前国际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枯竭的情形之下,大力发展光伏能源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采取“双反”调查的现状

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盟光伏产业大国削减了对光伏产业的扶植力度,而来自多家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均显示,因为欧洲市场萎靡及国内市场启动乏力的影响,2011年以来,国内光伏市场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均呈一路下滑态势。在2010年12月,2011年5月和11月多晶硅料的价格分别为80美元/公斤,67美元/公斤,40美元/公斤;光伏电池片的价格分别为1.3美元/片,0.95美元/片,0.55美元/片;多晶硅片(156mm)的价格分别为3.6美元/片,2.7美元/片,1.5美元/片。

价格下跌的同时,是众多企业节节攀升的库存量。眼下国内的产能估计已经达到30GW-40GW,而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才达到24GW,也就是说,即使全球都用中国的光伏电池,中国还是有1/3-1/2的产能要放空。

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4大巨头英利集团、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陆续了第三季度财报,4家公司共亏损2.9亿美元。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产能过剩,市场需求萎缩。受基本面的影响,在美国上市的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无锡尚德等中国光伏龙头企业,2012年以来连连亏损,股价下挫了70%以上,无锡尚德目前股价只有2美元左右,而它的股价最高曾经达到过85美元。

三、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从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太阳能的优势可以看出光伏产业是一个未来极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在能源形势以及生态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产业蓬勃发展,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是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200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561MW,而2010年全球光伏太阳电池产量达到了27.2GW,比上年增长了118%,该增长率创下历史新高。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方案中,光伏并网发电的增长势头最为迅猛。从2000年到2009年,并网光伏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0%;并网光伏发电在所有太阳能电池发电应用中的份额也由2001年的50%左右增长到2009年的90%以上。

据IMS研究收集的数据,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增长了24%,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4GW。其中欧洲仅增长3%,美国和亚洲加速了全球安装量的膨胀。去年,意大利取代了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市场,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安装量占全球的78%。

从我国可开发的资源蕴含量来看,学者和专家比较公认的数字是,生物质能1亿千瓦,水电3.78亿千瓦,风电2.53亿千瓦,而太阳能是2.1万亿千瓦,只需开发1%即达到210亿千瓦,我国2010年总的电力需求为41.92亿千瓦时;从其比例看,生物质能仅占0.46%,风电占1.74%,水电占1.16%,而光电为96.64%。根据欧洲JRC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的供应中显现重要作用,占比达到10%以上,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比例达到30%;205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的20%,可再生能源占到5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主导作用。下图为光伏发电和常规发电的比较,更可说明光伏发电这一产业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及未来价值。

从图1可看出,截止2010年,我国光伏发电量占总电力的比例尚不足0.5%,而该产业在2010年的年产值已经超过3000亿元,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30万。由此可见,光伏产业若遭受打击而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

(二)从世界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来看,光伏产业作为应对能源危机而诞生新能源产业,已经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从全球的光伏发电市场来看,其本质是一个政府政策驱动的市场,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仍是传统能源发电的8倍以上,如果完全依靠市场驱动,光伏产业的发展将举步维艰,所以政策扶植成为当前推动光伏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政策突变不但使本国光伏市场立即陷入低谷,对全球光伏市场也产生了巨大冲击,这充分说明了光伏市场对于政策的敏感性。日本和德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证实了政策引导的力量。持续稳定的政策支持是光伏产业向前发展最有力的保障。

德国于1991 年首先提出了“1000光伏屋顶”计划,开创了政府支持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先河。在2001年1月颁布实施了与“全网平摊”相配套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法》。2004年1月实施修正后的上网电价。在《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法》拉动下,德国的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使德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市场。

日本于1994年开始执行阳光计划,把光伏发电作为国家电力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6年,日本住宅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37.4万千瓦,规模比之制度开始时1994年的0.2万千瓦扩大了数百倍。虽然日本在2004年底累计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113万千瓦,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但由于在2005年停止了对太阳能产业的辅助政策,到2011年,其新装机容量占全球新装机容量的比例只有4%。从已有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国家出台的光伏发电政策取得了预期效果,是有效使用政策工具的典范。

美国法律中促进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有颁布于1978年的《公共事业政策管理法》、1990年的《清洁空气法修正案》、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案》,其中2005年布什政府签署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一直沿用至今。奥巴马政府2009年经济刺激法案中,适用于太阳能光伏的政策主要有:可再生能源项目享受30%的初始投资补贴,代替原来的税收抵免;可再生能源贷款担保计划;可再生能源相关制造业可享受30%的税收抵免。2010年,美国参议院又通过“千万太阳能屋顶提案”,计划在2020年之前安装1000万个太阳能系统。

相对而言,中国的光伏产业起步要晚得多,相关政策与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也相对滞后。中国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但很多发展规划尚属于理论范畴,并没有确立具体的实施内容。2007年,国家电力监管会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2008年4月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开始施行。2009年3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7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1月27日,中国政府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在这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一些扶植政策的激励下,在2007年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为20MW,占全球总安装量的比例为0.8%,到了2010年的时候,我国光伏系统安装量达到500MW,占全球安装量的比例为3.1%。

世界不可再生能源已经处于日渐减少的趋势,而随着世界总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耗的能源趋于增加。由此,光伏产业作为最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将是保证国家持久发展的长足动力。而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传统能源的过渡依赖必将成为我国发展的绊脚石。由此,如果美国“双反”不能打赢,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能源上再次制约于别人。

四、政策建议

1.组织一支精通WTO规则和相关法律的人才队伍。我国自加入WTO以来,频频遭受外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而国内欠缺应对此类案件的相关人才,往往需要依靠国外的相关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应对此类事件的处理能力。

2.加强光伏产业链的整合。目前,我国光伏企业数目众多,产能严重过剩,必须引导优质光伏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以提高我国光伏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淘汰大量落后光伏生产企业,使供需平衡,促进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健全光伏发电应用的相关体系建设。包括产品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并网管理办法的研究制定等,为光伏发电的市场化奠定基础。

4.加大政策扶植力度。研究主要发达国家针对太阳能发电产业的财税政策, 结合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的总体规划,拟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一揽子财税补贴、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并积极进行落实,增加我国国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降低对出口的依赖。

参考文献

[1]赵玉文.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概况及思考[C]. 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 2008.

[2]张耀明.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现状与前景[J].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7(01).

[3]朱玉知,孙海彬,李国荣. 光伏发电政策工具与政府选择――基于德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 生态经济[J], 2011(08).

[4]朱震宇. 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借鉴及启示[J]. 中国市场, 2010(13).

[5]罗如意,林烨. 美国太阳能扶植政策解析[J]. 能源技术, 2010(02).

[6]徐永邦,王彬. 中德光伏发电发展对照[J]. 山西能源与节能, 2009(03).

[7]刘益君. 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0 (12).

[8]何晓萍. 光伏发电市场,政策仍需发力[J]. 新能源,2011(17).

[9]黄颖川. 工信部:光伏产业要警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N]. 南方日报,2011.

[10]李少卿, 陈晓平. 中国光伏产业寒冬:一个靠天吃饭行业的困局[N].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

[11]曾卫锋. 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 [M],2版.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

[12]胡润青. 国际光伏发电激励政策的变化和启示[J]. 中国能源, 2009(11).

光伏市场趋势范文4

一、当前全球光伏产业发展态势与特征

在经历了2003-2010年的爆发式发展之后,近两年,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和特征。

传统市场国家大幅削减光伏补贴。光伏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补贴。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2011年2月,世界领先的光伏产业领导国德国率先下调了光伏上网电价,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其它欧洲各国纷纷跟进。2010年,光伏装机增速最快之一的捷克,更是提出了包括征收26%的“太阳能税”在内的一系列针对光伏电站投资的惩罚方案。刚进入2012年,在中国宣布降低太阳工程补贴标准几乎同一时间,欧洲多国也宣布光伏补贴削减计划。德国政府从2012年3月9日起将补贴降低29%之多,从5月起开始每月都降低一定百分比,从7月1日起10MW以上的工厂得不到任何补贴。英国宣布,将向光伏安装户回购电力的补贴由每千瓦时43便士调降至每千瓦时21便士。欧洲是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三的份额。欧美各国大幅削减光伏补贴,给太阳能产业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受欧洲各国下调光伏补贴的影响,其所占全球市场比例不断下降,但欧洲市场在全球市场中的龙头地位不会有根本变化。与传统市场发展趋缓相反,其他新兴市场却在快速崛起,全球市场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首先,我国自2011年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光伏系统应用的政策措施,极大地鼓励了国内光伏系统项目安装的积极性。2012年,全国新增装机量约为4.5GW,同比增长66%,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其次,日本自福岛危机之后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力度,《光伏补贴法案》自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光伏项目投资积极性很高。最后,2012年,美国装机量增加至3.2GW,发展速度惊人。专家预测,2012年,亚太地区光伏装机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将提高到26%,欧洲市场占据全球市场的份额将下滑至48.5%,未来美、中、日将会取代传统的欧洲国家,成为全球光伏装机量最多的国家。此外,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安装市场也积极启动,发展潜力较大。

成本下降带动了系统安装量的提升。近年来,光伏产品价格一路下跌。2010年9月,125毫米的硅片价格为2美元/片,如今跌至0.6美元/片;多晶硅也由两年前的55美元/千克跌到现在不足18美元/千克;2010年5月,组件价格是1.3美元/瓦,现在下降到0.7美元/瓦。制成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使系统安装成本明显下降,以前光伏组件(含硅片等原材料)占整个电站成本的60%以上,现在则只有40%左右了。以美国为例,2011年,光伏系统的平均安装成本比2010年下降了11%到14%;2012年上半年,加州地区又比2011年下降了3%到7%。成本下降带动了光伏安装量大幅攀升,2011年,全球总装机容量达到24GW,增长了24%。2012年,各主要市场国家的安装量继续攀升,如德国在2012年初预计当年新增装机量目标是2.5-3.5GW,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地达到了破纪录的8GW。

贸易争端此起彼伏。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对本国、本地区的光伏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光伏产品开展反补贴、反倾销调查。2011年10月,美国率先对我国发动“双反”调查。2012年10月1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终裁结果,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15.97%。2012年9月,欧盟委员会公告,跟风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迄今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虽然目前欧盟尚未作出裁决,但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影响巨大。前不久,印度也宣布将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中国台北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虽然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新兴市场发展迅速,但是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壁垒,市场开拓难度加大。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光伏产业仍将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生存条件会持续艰难。

二、江苏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空前困难

光伏产业是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从多晶硅原料到电池组件生产,再到终端的光伏电站建设,我省的企业都有涉足。2011年,江苏太阳能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689.9亿元,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但2012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产业发展遭遇空前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格大幅跳水。光伏组件从2011年的平均每瓦1.5美元降至目前的0.7-0.8美元。2012年1-10月,光伏产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了48.9%。虽然企业的出货量增加,但产品价格的急剧下跌造成企业营业收入锐减。根据我省四家主要光伏企业(阿特斯、天合、韩华、中电电气)的财报,四家企业共计出货量为3.5GW,与2011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实现营业收入32.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4.4%。

企业经营困难。一方面,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省内几家主要光伏上市企业总负债超过600亿元,平均负债率在70%以上,其中,天合光能为67.57%,阿特斯为79.47%,尚德接近85%。过重的债务负担给企业正常经营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在当前整个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金融系统已将光伏产业列为“高危”行业,纷纷收缩贷款规模,从严放贷,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加大。

生产出现停滞。江苏近千家光伏制造企业,有近半处于停产状态,大型企业也严重开工不足,员工下岗或待工。徐州中能硅业受到国外多晶硅生产企业倾销挤压,目前,库存7000吨,生产已处于停滞。尚德目前已进入破产程序。

三、多管齐下,促进江苏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对于困难重重的光伏产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中国光伏产业联盟预计,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35GW以上,其中,欧美市场约占全球的40%-50%;中、美、日将贡献近45%的新增市场装机量,其中,中国新增装机量将达到8-10GW,同比增长122%。如何把握政策利好的契机,促进江苏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是我省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科学制定光伏发电规划并严格落实。最近,国家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陆续推出。2012年12月,财政部拨付70亿元资金,支持启动光伏发电应用示范3157兆瓦,示范项目原则上要在2013年6月底前建成。据悉,“十二五”规划关于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或将从21GW再次上调至40GW。江苏省作为光伏大省,要抓住有利契机,抓紧制定完善光伏发电规划,并积极争取在国家总体规划中占据较大份额。由于统筹规划滞后,我省光伏产业要素配置效率不高,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13个地级市均建有光伏产业园,大型光伏企业只有20多家,其余数以百计的均是中小企业。此外,由于缺少太阳能资源基础数据,光伏发电企业仅根据气象站观测资料进行估算,造成一些电站建成后实际发电量远远低于计划的局面。建议我省对太阳能资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在此基础上制定光伏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中长期规划指导年度计划,以年度计划指导项目核准,避免一哄而上,培育持续稳定的光伏发电市场。另外,要注重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为未来大规模的光伏应用奠定基础。

集成政策帮助企业摆脱困境。虽然当前的发展遭遇困境,但光伏产业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政府应集成政策帮助企业摆脱困境。一是简化各种行政审批手续。目前,涉及到光伏电站项目的有发改、住建、财政、工信、市容、电网等多个部门,企业要办理各种审批手续,疲于应付,无所适从。建议光伏系统项目由发改部门负责立项审批(小于一定规模的采用备案制),由住建部门负责工程建设监管,由财政部门负责补贴发放。同时,将光伏发电项目审批纳入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二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建议政府加大与银行的协调力度,研究光伏项目的金融支持方案,对于有订单、有市场、效益较好的企业,可以采取封闭式贷款、专款专用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三是改进电价补贴方式。目前,江苏光伏发电上网电价高于标杆电价部分暂在省出台的电价附加每千瓦时一厘钱中解决,但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审核、拨付严重滞后。建议简化补贴发放流程,改进补贴方式,省里留成部分可先行发放,国家返还部分省里也可先行垫付、年终结算,以缓解企业资金困难。

加快建立健全光伏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的产业技术标准可以有效防范出现劣质产品、原材料资源浪费、过度竞争甚至产能过剩等问题。我国在产业技术标准体系方面长期滞后,与光伏大国地位不相称。为了保证光伏组件的质量和安全性,美国和欧洲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进行规范,如美国的UL标准、欧洲的TUV标准等,不但保证了产品质量,更为国外产品设立了隐性市场门槛。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兄弟省份已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如浙江成立了太阳能光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跟踪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江苏作为光伏大省,有能力也有责任率先实践。对一些江苏急需、又有江苏产业特色的相关技术要求积极申报各级标准,同时,鼓励和帮助企业将水平领先、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申报国家、行业标准。通过提高技术标准门槛,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和低劣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大对基础性、前瞻性技术创新的支持。技术进步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要积极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以终端市场为重点的光伏产业技术研发,特别是电池转化率、发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家庭能源系统技术等基础性研究,降低成本,提升能效,增强稳定性,加快光伏发电走向平价电力的进程。适时设立专项研发基金,支持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法制保障。

利用市场“倒逼机制”整合产业链资源。我省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在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和系统集成三大板块中都拥有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在当前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要遵循市场规律,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剥离不良资产,推动兼并整合,进一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一是鼓励“走出去”,转化一批。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有效规避贸易摩擦。对于企业境外投资电池及组件生产、光伏电站等项目,积极给予支持和服务,以带动我省光伏产品出口。二是推动重组改造,调整一批。坚持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如债权人重组负债企业,优势企业重组劣势企业,骨干企业重组中小企业),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坚决关停落后,淘汰一批。借助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对关键设备实行强制检测认证、光伏产品指导目录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

加大对分布式发电的扶持力度。自给式太阳能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方向。江苏应顺应趋势,加大对分布式光伏应用市场的培育,使我省的产能及应用与在全国所占的比例相匹配。一是开展分布式电站的试点工作。积极鼓励体育馆、文博馆等综合性建筑体、大型厂矿企业、成片的保障性住房建筑小区等带头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应用太阳能发电。深入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太阳能示范村评选。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由点带面,促进光伏发电市场发展。二是加强对分布式发电的建设管理。比如,住建部门应牵头对建筑物进行统计、归类、分析,解决分布式光伏项目屋顶资源难以获取的矛盾。又如,加紧对光伏发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光伏发电知识培训,提高管理能力。三是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合同管理。明确各项收费标准和结算方式,探讨由投资补贴转变为电价补贴的具体实施细则,做到开发商、电网企业和用电单位多赢,真正实现“用户侧并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电网调剂余缺”。

及早研究制定欧盟“双反”应对预案。近期,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上频频遭遇贸易战,美国的“双反”仅针对电池环节,企业还能通过将这一环节海外代工的方式进行规避。欧洲这次反倾销调查包括中国的硅片、电池、晶硅组件,几乎是全产业链的“双反”。而且,欧洲是目前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应用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对欧出口金额204亿美元,约占同期出口总额的73%。因此,如果应对不力,欧盟的“双反”对我国的光伏产业很可能造成灭顶之灾。国家非常重视欧盟的“双反”立案,正在积极斡旋。但是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欧盟放弃“双反”的基础上,而应主动筹划,加快研究制定应对预案,支持帮助企业开展“双反”应诉,妥善解决分歧和摩擦。

光伏市场趋势范文5

不管世界上的哪个地区,光伏对于他们来说,从它的出现开始,就成为了一个必要也是必须的事物。光伏是现代科技和新能源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以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一个最重要的行业,那就是太阳能光伏行业。说它新兴其实真正出现的时间也不短了,但是在现代高效率、快节奏的现状下任何的行业都避免不了要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太阳能光伏领域也正是如此,不仅仅是在太阳能光伏的使用效率上要考虑怎么创新,更要发展的就是营销策略,营销策略的有效转变是一个公司重新注入活力的强有力的保?C。那我们就来说说对于光伏行业企业,到底应该改变的是什么、该如何改变。

一、积极进行市场调查,定期进行技术调研

在现在的企业中,不管是国内企业的竞争还是国外企业的竞争都愈演愈烈,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对于市场的抢夺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这么说,抢占到市场的公司才是打了一场漂亮仗,光伏企业若是想做到在太阳能光伏上的领先优势,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市场,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太阳能光伏、需要什么样的效率产品。光伏企业要注重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国际市场上,客户需求截然不同,当面临着不同需求和欲望的客户群体,目标市场细分能有效的选择并进入目标市场。从中选择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并明确定位。因此,光伏企业必须重视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在一定的时间内,光伏企业要定期地进行社会市场的调查,并对此做出专业的数据分析,使得整个企业在目标人群的选择上更加明确和有目的性。在企业内部,有效一些关于太阳能光伏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报告,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线,深入研究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充分发挥企业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重视太阳能光伏的市场规模和技术标准

光伏企业要充分洞察太阳能光伏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太阳能光伏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太阳能光伏制作上的技术标准、太阳能光伏市场规模、太阳能光伏行业潜在问题与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在太阳能光伏的应用领域和太阳能光伏的产业链结构上下足功夫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太阳能光伏的市场营销策略总结出一个合理有效的结果和结论。

三、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深入了解,熟悉资金链的流程和去向

一个企业的财务就相当于一个人身体里面的心脏,只有拥有一个强有力的心脏才能支配身体的不同部位做出协调一致的动作、有条不紊的工作。光伏企业也应在公司财务方面卯足了劲下苦功夫整改和换血,对企业的行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讨论,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财务的支配支出制定一个详细稳重的资金流向方案,不仅仅要对企业的盈利进账有一个全面细致的分析总结,更应重视起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资产运营状况、获利能力做出综合且客观的总结报告,尤其是在太阳能光伏的成本费用上的总结。

四、注重环境保护,关注国家或地方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

光伏企业在自己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营销策略中,不能缺少的一条就是对环境的保护和对国家或地方政策的了解,对资源的环境保护式开发和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的业务,会让更多的企业愿意与自己合作,能够让客户对企业更为放心、更加满意。而对国家或地方政策的了解和落实就更加重要,因为只有了解到国家或地方在关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政策中对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态度,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在市场营销中更显得游刃有余。

五、把握对太阳能光伏操作员工的培养,充分了解太阳能光伏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光伏企业要想在太阳能光伏上实现高效的营销策略,首先就是要对周边环境的改变,最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员工的改变,对于企业的员工,要做好定期的培训指导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进行谏言和创新,使整个企业的敢想敢干落实到实处去。其次,还要让每位员工尤其是领导阶层充分地去接触和了解太阳能光伏的背景、努力探讨研究整个太阳能光伏以后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太阳能光伏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前提知识保障。

六、加大必要的投资,合理有序选择有利地理位置

光伏企业在资金运用上,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加大对必要建设性事物的投入资金,对正确事物的正确投入资金是极其有必要的,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投资活动,但不能过于频繁和无序。在市场方面的选择要充分借助地理位置带来的优势,地理位置这个得天独厚的大优势是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比拟的。加大必要的资金投入,合理有序地去选择有利的地理位置,也是光伏企业在太阳能光伏市场营销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七、加大科技投入,安全高效进行太阳能光伏操作流程

整个太阳能光伏向高效高能转变的过程中,企业要毫不吝啬对于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加大企业对太阳能光伏自主研发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与国外其他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合作。同时企业需要识别现有竞争对手,发现潜在竞争对手,了解竞争对手的竞争能力,掌握竞争对手的动向制定有效的太阳能光伏竞争战略和营销策略。

八、制定属于自己的营销策略,研发属于自己的太阳能光伏

说起营销策略,从历史的经验中不难看出,所有的营销策略都不能照搬照抄,不仅仅不能照搬照抄,还要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适合本企业发展状况的营销策略。首先,要充分地了解??家对于太阳能光伏的新的定义和新的理念,对于市场中太阳能光伏的销售渠道有一个详细的调查和了解,太阳能光伏的营销渠道具有结构扁平化、终端个性化、关系互动化、商品多样化等特点,要在这些太阳能光伏的营销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发掘研究,据此发展出一系列适合本企业的营销策略。光伏企业也必须要成立一个研发小组或者研制中心,在太阳能光伏领域进行尽可能高效性的开发,研发出属于自己的太阳能光伏技术,高效的太阳能光伏技术,不仅可以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也能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提供强有力的科学科技支撑。

九、做好营销准备,打好策略仗

光伏企业在太阳能光伏的营销策略上单单是制定营销战略还远远不够,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前戏,在对于太阳能光伏的营销策略准备中,要花时间去解读不同规模的企业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的不同的营销策略。在企业策略的集中制定上,首先要制定的就是产品、渠道、价格、媒体和服务方面的营销策略,在这几个大的方面策略部署完毕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和修补其他漏洞。

光伏市场趋势范文6

关键词:光伏产业

独特的中国发展模式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拥有“十大优势”,首先是战略优势、机遇优势—我们已经将薄膜化、柔性化定为战略发展方向,并且已经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企业;我们已经把握住了新能源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良机。

而“中国模式”独特的相对高效的体制和积极政策成为紧随其后的重要优势——2012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国政府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光伏产业得以“柳暗花明”,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战略、机遇与“中国模式”

作为一个在新能源领域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从业者,作为一个越来越坚信太阳能光伏产业光明前景的企业管理者,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演说家:向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介绍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战略发展,说服同行跟我一起走薄膜路线而不是晶硅路线,向公司的员工宣讲汉能的使命和从事该行业的重要意义……

在不同场合,我曾反复地向听众宣讲中国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十大优势”:战略优势、机遇优势;制度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成本优势。

发展光伏产业,中国拥有十大优势:

战略优势:薄膜化、柔性化是光伏发展的方向和总趋势,而中国已经拥有了领先的技术和企业;

技术优势:汉能通过全球技术整合,使中国薄膜光伏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市场优势:中国光伏市场已经启动,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

资金优势:中国民间资金充足,居民储蓄即将突破100万亿;

人才优势:除技术人才外,中国还拥有一批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企业家;

产业优势:中国制造业实力雄厚;

成本优势:全球整合的技术优势与中国制造的有机结合;

制度优势:中国独特、相对高效的体制、体系;

政策优势:中国鼓励并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支持太阳能产业;

机遇优势:大规模替代时代已经来临,技术等关键条件均已具备,环境压力转变为动力。

中国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新能源革命正在用新能源替代日益枯竭的化石能源,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又决定了其他新能源方式不可能成为主流,只有太阳能光伏才能担负这一重任。这就是“机遇优势”。

关于战略优势,前文也有所论述:欧盟忙于应对经济危机,美国正在开发页岩气,它们或多或少都迷失了战略方向,日本、韩国等光伏新秀又各有各的局限,只有世界第一的光伏制造大国中国才具备战略上的领先优势。通过对多晶硅模式的整合升级,我们现在已经确定,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光伏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总趋势,而在这方面,中国已经拥有了领先的技术和企业。

关于市场和产业、技术与人才、资金与成本这三组中国光伏发展的优势条件,我在本章的后面几个部分将会详细阐述。这里要重点讨论的是中国发展光伏产业的制度优势和政策优势。

制度优势是指中国独特、相对高效的体制、体系,政策优势是指中国政府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有效的政策。两者的背景都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模式”,即以国家干预市场的手段保证经济增长以及宏观调控的发展模式。

西方有各种经济理论,但归纳起来就是两大派:一派不主张政府干预经济,而是完全靠市场解决问题;一派不反对靠市场解决问题,但认为政府可以而且必须进行适当的干预,比如凯恩斯主义。抛开学术争论,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总是不可少的,只是如何干预的问题。美国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的阴影,被公认是罗斯福总统运用凯恩斯主义进行政府干预的结果。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奥巴马总统一直采取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新能源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引导,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为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并不完全吻合,“中国模式”也受到一些质疑,原因就在于中国政府往往被视作强势政府。然而,强势只要发挥得当就是优势,况且“中国模式”首先也是市场的,然后才是政府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依靠宏观调控安然度过了1993年的经济过热、1997年的内需不足和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发展的势头。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局势得以如此迅速地扭转,关键也是政府发挥了恰当的主导作用。

新能源革命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推进和一般的经济活动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如果没有国家和政府恰当的引导,只是顺其自然地发展,要想实现突破将是很困难的。世界各国都是如此。

体制优势与政策优势

中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模式”较易和新能源革命衔接。

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群体性危机”爆发时,许多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政府角色与市场机制的相互作用上。有人认为,光伏产业产能过剩与一些地方政府“越位”有关,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深度介入和过度扶持造成了一哄而上;也有人认为这个问题与政府“缺位”有关,政府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缺乏相应的规划和引导,对中国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的隐患没有及早给予控制和指导。

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都没说到位,都没能真正理解中国独特的相对高效的体制优势。

在中国的能源领域,无论是一次能源还是二次能源,无论是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还是上市企业,大多是由国有资本控制的。有人认为这是能源革命的消极条件,事实上也是一个积极条件。国有制的实质是全民所有制,股东是全体人民。虽然它也应该争取更多的利润,但其根本宗旨应该是主导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国计民生。这样的能源经济实体,就其基本性质来说,不应该因为自身的既得利益而阻碍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新能源革命,而应该成为新能源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力军。

从实际运作来看,国有企业的最终决策者是政府,它必须遵守并执行政府的政策和指令。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在电力输配、销售方面居垄断地位的国家电网在2012年10月26日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其动作之迅速和态度之积极就是一个证明。

所以说,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特性为中国的新能源革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这就是中国的体制优势。

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一下中国发展光伏产业的政策优势。政策是光伏革命的重要推动力。2011年11月,汉能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座谈,讨论如何在中国推进新能源革命。会议即将结束时,一位资深专家总结说:“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政策。”

一切项目在启动时都需要比运行正常后更多的动力,新能源革命也是如此。我们在概括欧洲光伏产业的发展时曾说,那里的光伏产业已经顺利度过了需要政策补贴的“出生期”,进入了市场运行的“成长期”。中国的光伏产业正在由“出生期”向“成长期”过渡,国家政策的推动力仍然十分重要。

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犹如一辆正在爬坡的汽车,由于坡度很大,仅凭汽车自身的马力一时很难开上去。这时就需要坐车的人帮助推一把。把汽车推上平坦的大道,推车的人也可以享受坐车的好处了。政府利用政策为光伏这辆正在爬坡的“汽车”提供动力,最终也可以享受它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战略效益。

所谓政策到位,并不是简单地制定某一项政策,而是解决一系列问题,建立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政策系统。譬如,如何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税收杠杆、价格杠杆的作用,保障产业的良性发展?如何确定政策导向的重点内容,使生产环节、建设环节、使用环节都有序开展?如何深化电力系统改革、推动发电和上网的关系,使新旧能源企业实现无缝衔接?

可喜的是,在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大规模上网,特别是分布式电站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电力系统的改革已经迈出了不小的步伐,许多业内人士已经开始重视“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许多试点区域的光伏发电企业也已经开始尝试与国家电网合并,这都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政策优势。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通过政策,以改革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政府在领导新能源革命的过程中,最见功力、最不可替代、最见领导艺术的领域。

中国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国策也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2012年不仅是光伏产业的受挫之年,也是中国实体经济整体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一年。中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持续负增长,直到9月才因国家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而扭亏为盈。因此,政府在此时出台各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意义非同一般。

光伏市场趋势范文7

随着国内公众环保意识的全面抬头,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也明显热了起来。以至于去年下半年,国内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已被管理层“点名”警示存在过剩风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约6000多家太阳能光热企业,但年销售收入却只介于400亿元~500亿元之间,可以说整个行业处于高度分散状态。

然而,对于国内太阳能产业来说,最大的变数不是政策的变化,而是技术的进步能否尽快带来对火电的发电成本优势。目前,众多太阳能巨头正在上演资本、技术和规模三方角力的“生死时速”。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专访了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简称“天合光能”)CFO王士连,从行业领先者的角度(天合光能综合实力全球排名第三位、销售额排第四位、利润总额排第二位)审视太阳能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向日而生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1997年12月,高纪凡与几位科研人员在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起步之时成立了天合光能。受克林顿政府“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启迪,高纪凡发现了光伏市场发展的趋势并相信这种趋势必将有益于中国。他的最初计划是建立一家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公司,专门为中国各个地区提供太阳电能。如今,天合光能已成为目前国内甚至世界上少数几家垂直一体化光伏公司之一,产业链非常完整,包括从硅料处理到单晶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的一个完整价值链。公司产品远销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法国和比利时等欧洲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实行的激励措施大大地加快了太阳能发电产品的应用。与此同时,天合光能还将目光投向法国、美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中国和蒙古共和国等新兴光伏市场。

在王士连看来,近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的背后,是其终端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的西班牙、德国等地,这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制约。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上述国家光伏政策发生巨大转变,不仅导致其国内市场萎缩,更重要的是同时使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势头受到了很大打击。此时,急需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填补传统光伏大国留下的空白。

与此同时,中国连续颁发了多个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新政:2009年3月23日,我国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并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决定有条件地对部分光伏建筑进行每瓦最多20元人民币的补贴。加之即将颁布的新能源发展规划,都预示着中国的光伏市场开启在即。与光伏新政伴随的是国内光伏发电厂项目的纷纷上马。中国光伏市场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机遇,抢占市场。”王士连颇为自信。

资本推力

早在2001年,天合光能就成立了上市办,最初只是瞄准了国内中小企业创业板。孰料国内创业板迟迟不开,天合光能的融资目光开始投向海外投资者。

2006年4月,天合光能吸引了国际知名的投资机构麦顿基金(Milestone Capital)和美林证券成为战略投资者;同年5月,来自瑞士的专门投资新能源产业的好能源(Good Energies)成为天合股东。2006年12月19日,天合光能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在纽交所上市的第三家民营企业。公司首期发行股票530万股,发行价为每股18.5美元,成功募集资金9800万美元,这些资金为企业更快地扩张提供了资本来源。此后天合光能又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迅速完成了三次增发,先后融资约5.5亿美元。“在首次公开发行后,这么短时间内实现连续增发,这在上市企业中是不多见的。”曾带领另一家本土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王士连深知海外投资者的苛刻。

尽管如今太阳能被冠以“过剩产业”的帽子,但在国内仍然有大量资本进入太阳能光伏行业。曾在摩根大通的投行部门工作多年的王士连非常清楚投资者的心理,“投资人不是对这个行业不感兴趣了,而是更理性了,他们会选择更好更优质的公司。”同时,王士连也颇为自豪地表示,“目前天合光能先后得到过上百家投资机构的投资。早期是风险投资和生物基金,后来又在资本市场上增发了三次。此外还获得银团贷款大约7亿美元,同时和国家开发银行签了一个300亿元的框架合作协议。”

在强大的资本推力之下,天合光能连续三年的平均增长率高达476.32%,远远超过行业内全球年均45%的增长速度和中国100%的年均增长速度,而上市以来的市值增加了200%,超过10亿美元,来自12个国家的员工总规模也从1997年时的100人增加到现在的2000余人。

聚合优势

王士连认为,成本、质量、技术和服务四位一体构成了太阳能光伏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从成本上看,由于政府

补贴每年都在降,相应带来企业的成本控制压力剧增,谁的成本低谁就赢得了市场,在这方面天合光能有着全面的成本优势,2009年每个季度的毛利都位居全球同业最高;在质量上,去年全球最大的产品安全及质量认证机构TUV,抽样测量全球14家太阳能光伏行业发展较好的公司,天合光能质量排名第二,在去年澳大利亚测试的10家太阳能光伏企业中,天合光能的最终输出电率也是排名第二;技术方面,2000年8月,天合光能成功建成了中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建筑,并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协助编写了首个《中国国家独立光伏系统技术标准》;在服务方面,90%市场在欧洲的天合光能非常强调当地化、国际化和专家化,在欧洲发展了很多紧密的分销机构。

身处如此高速成长的企业之中,运营体系的精良运作和内部控制的详尽周全,也是王士连在2008年1月加盟天合光能时所肩负的核心职责。在财务和金融管理方面有20余年工作经验的王士连表示,“太阳能光伏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首先需要不断融资,公司每次都力求在状态最好时和投资人进行沟通,而所得资金如何使用则需要和公司策略紧密结合。第二要有良好的营运能力,所有的环节都要管理到位。我们高度强调营运的正现金流,保持足够的资金,目前天合光能手里握有6亿多美元现金,库存量也在行业里排名第一。目前天合光能的回报率,包括自身资金的投资回报率和总投资额的回报率都处于领先地位,去年达到了20%。与此同时销售和扩张要保持一致性,增加产能的使用率。第三,在国际化方面行业也呈现出多币种的特征,欧元的变化和美元的变化会带来汇率的汇兑波动,这就需要完善的对冲机制。第四,需要对国际市场具有一定敏感度,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包括终端客户和材料供应商这块,作前瞻性的预测时一定要准确,同时还要减少风险,公司有保险公司将客户的信用等级划分。最终,以良好的财务管

光伏市场趋势范文8

一、近二年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以及2015年发展展望

(一)近二年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从产量来看,201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达40GW,同比增长9%,其中全球主要组件生产国如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组件产量分别为3.5 GW、2.8 GW和1.2GW,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6GW,同比增长13%,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从安装量来看,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的最新数据,2013年全球太阳能安装量达37GW,其中:中国11.3GW、日本6.9GW、美国4.8GW、德国3.3GW、希腊1.04GW、意大利1.1-1.4GW、英国1-1.2GW、罗马尼亚1.1GW、法国613MW。

2014年,随着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全球组件产量将达到43GW,其中我国光伏组件产量有望超过28GW。但由于多晶硅等原辅材、第三方电池片涨价,以及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将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部分闲置产能相继启动,行业也将承受供需压力。

2.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从安装量来看,国家能源局了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统计数据。根据其统计,2013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2.92GW(与上述数据比较有所差距,主要是以前年度开工在2013年度完工部分),其中:光伏电站12.12 GW,分布式光伏0.8 GW。这一数字是去年数据的几近3倍(2012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4.5GW)。至此,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 GW,其中光伏电站16.32 GW,分布式光伏3.10 GW,2013年全年累计发电量90亿度。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13年底,光伏发电项目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分别达到4.32 GW、3.10 GW和2.57 GW,三省(区)之和超过全国光伏电站总量的60%。分布式光伏项目则主要分布在电力负荷比较集中的中东部地区,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和河北省,并网容量分别达到0.16 GW、0.11 GW和0.07 GW。

国家能源局于年初下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自2014年起,光伏发电实行年度指导规模管理。2014年光伏装机全年新增备案总规模14 GW,其中分布式8 GW,光伏电站6 GW。各地的指标分配为,浙江、江苏、山东2014年新增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均为1.2 GW,并列全国首位,其中分布式光伏规模均为1 GW。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今年光伏安装存在以下二个问题:一是分布式光伏发电未有实质性发展;二是总体安装量完成年度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2015年光伏行业发展展望

从各主要光伏应用市场来看:欧洲市场热点转移,开始向英国、中东欧等国家转移,总体将保持稳定;北美市场预计将延续近二年良好发展态势;日本市场将在后续二年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市场将总体保持稳定。全球总体安装量将可达到50GW。

二、光伏行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自国务院2013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各主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稳定我国光伏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014年初,人民银行、银监会均明确提出促进银行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2014年度国家工信部开始对光伏行业客户按《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进行名单制管理。

2.行业。如前所述,光伏行业目前进入弱增长周期阶段,国际市场相对稳定,我国市场近二年快速增长。但前几年闲置产能有快速释放趋势,预计,随着光伏应用市场的逐步增长,新一轮“产能过剩”问题将在2015年后逐步显现,进而步入“行业波动期”(但不会如2012年的行业动荡期那么激烈),光伏行业从而进入“弱者被兼并重组,强者进一步集中产能且稳步发展”阶段。

3.外部市场。在经历了美国二次“双反”和欧盟的“价格承诺”后,国内光伏生产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且光伏应用市场从传统欧美市场开始向其他新兴市场转移,尤其是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南亚国家等市场发展较快。但上述国家(加上日本)均传出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消息,以及目前美国出台的“二次双反”,为我国光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4、国内市场。如“政策”所述,内外政策均对光伏行业给予积极支持的政策,但在快速发展中,2014年国内市场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从宏观来看,光伏行业进入弱增长周期,但产能过剩(行业又进入又一轮扩产周期)、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由过度依赖欧洲转为过度依赖国内、并网难、分布式光伏发展瓶颈等问题仍需在后续较长时间逐渐消化。从微观来看,光伏生产企业虽然市场、盈利、资金等压力有所缓解,但还远没到实质性好转阶段。

5.技术。国内企业虽已掌握光伏关键材料生产技术,产业基础逐步牢固,但新工艺、新技术快速演进使原有投资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全球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目前进入平台期。但应注意:光伏行业从第一代的晶硅电池技术,到第二代的薄膜电池技术,再到将来的高效聚光、光热电池等第三代技术,目前我国90%以上的光伏企业均投资于第一代技术,但第二、第三代技术如有重大突破,尤其是第三代技术,则我国光伏企业投资和生存状态将面临较大问题;另外,我国多晶硅关键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晶硅电池生产用高档设备仍需进口,薄膜电池工艺及装备水平明显落后。

光伏市场趋势范文9

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其对中国光伏企业惩罚性征收“反补贴税”的初步裁定结果:反补贴税率最低为2.9%,最高为4.73%。这一结果远低于去年7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提起“双反”申诉时要求的100%税率,同时也低于业内最初预计的20%―30%的税率。对于处在8%-10%盈亏平衡点的光伏企业而言,尚留有一定利润空间。

光伏企业侥幸逃过一劫的同时,或许也给杜邦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如果征收重额反补贴税,伤害的“不仅是中国光伏企业,也伤害了一批为光伏企业提供高端应用材料的供应商,如杜邦。”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告诉《英才》记者。

实际上,杜邦与中国的光伏企业渊源颇深。中国光伏电池板大部分高端材料及一些专用装备均来自于美国,其中不乏杜邦的高端应用材料产品。而杜邦与中国的光伏企业也是相互依傍。在反补贴税悬而未决之际,就与位列双反名单之首的尚德电力、英利签署了大额订单合同。

杜邦此举,意在何为?

牵手多家产业龙头

在BP等一些能源巨头退出太阳能产业的同时,杜邦却在逆势扩张。先是携手垂直一体化光伏发电产品制造商英利,不足半月,又与尚德电力达成了合约。3月下旬,杜邦又分别与天合光能及中电电气签约,展开在光伏领域内的材料及创新协作。

1月31日,杜邦与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纽约证交所代码:YGE),就开发高效的光伏电池技术、新的组件制造工艺,以实现延长光伏电池使用寿命及创新组件设计展开合作,目前已经小有斩获。

据了解,英利和杜邦共同协作开发特制浆料,应用于英利高效率N型单晶光伏组件(N-type)―熊猫组件系列(Panda),现已完成实验室测试阶段,电池转换效率可达到19%以上。此外,双方共同协作开发了背板材料,使用杜邦的聚氟乙烯薄膜作为英利高效率熊猫系列组件背板的关键材料,能够进一步确保其高效输出超过25年。英利还利用杜邦的技术平台,在电池扩散环节应用了杜邦最新的浅扩散式技术,进而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

如果与英利的合作不足为奇,那么杜邦携手“破产传闻”屡传不止的尚德电力公司,多少有点儿匪夷所思。2月7日,杜邦就与尚德电力公司签署一项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协助增加光伏材料与技术的供应,同时双方也在寻求合作营销的机会。

“到2035年,全球的能源需求将增长40%。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更清洁的能源资源,以及更有效地使用现有资源的新方法。”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Ellen Kullman)女士告诉《英才》记者,“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是由世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全球性挑战之一,需要通过协作创新加以应对。中国从事太阳能生产的企业非常多,杜邦也希望在总量增加的时候,能够更多地用到杜邦的产品。期待可以通过与英利、尚德等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共同提高电池的效率和耐用性。”

据柯爱伦介绍,目前杜邦在与中国太阳能模块的厂商进行合作研发,在杜邦目前的中国研发中心内,以及扩建中的研发中心二期项目的一部分设施,都会用于光伏太阳能方面的研发。

现在,光伏产业正处在寒冬期。有数据显示,在60家已公布年报的太阳能概念上市公司中,净利同比下滑超过40%的多达13家,但是市场的增长并未停滞。即便是艰难的2011年,也有近30%-40%的增长。

杜邦并非直接涉足光伏发电产业,而是为产业龙头提供高端材料产品,因此,光伏的寒冬尚未波及杜邦,但是,通过协作带给光伏产业春天,那么这个春天对于杜邦来说无疑是明媚的。

大趋势中觅商机

杜邦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协作并未止于光伏,还涉及风能、燃料电池以及生物燃料等领域。杜邦认为,人口增长带来的食物匮乏、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生命及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无法回避的三大瓶颈。

既然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是大势所趋,市场短暂的波动就不会影响杜邦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目前,杜邦正在努力满足可再生燃料的需求,还运用自身在材料和聚合物科学、化学工程和微生物学方面的专长,与政府、生产商和工业企业合作,寻找新的能源资源。日前,杜邦与大唐新能源材料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期望能够通过两家公司合作,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在中国建立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先进的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

“在生物质能源方面,我们已经在跟很多农户交流,探讨收集玉米秸秆的方法。”柯爱伦介绍,在农业增产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生物质,最典型是玉米秸秆。这些生物质如果放在地里,会影响第二年的生产,而如果把这些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加以利用,能生产生物质能源。

“仅以中国的玉米主产地吉林省为例,如果能够将当地50%的玉米秸秆进行回收,用以生产纤维素乙醇,可以建造出25座7.5万吨/年的乙醇工厂。这意味着增加了150多亿元人民币的市场价值。与此同时,农民能够增加18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这对中国的能源产业、对农民生活都会有一个改变。”杜邦大中国区总裁苏孝世以数字佐证。

到2020年,全球生物燃料市场预计将超过1000亿美元。同期,中国也计划通过采用非粮原料的技术,生产约700多万吨的生物燃料乙醇。

2011年,杜邦净销售额达380亿美元,较上一年实现了20%的增长。其中,农业、高性能材料以及化学品的销售额总计为238亿美元,占总销售额超过60%。着眼于全球发展大趋势为杜邦带来的高额回报并非偶然,这些领域也是杜邦研发投入的重头戏。去年杜邦的研发投入为20亿美元,其中86%是用于应对粮食、能源和防护方面的挑战。

柯爱伦告诉《英才》记者:“这些挑战之巨大,绝非一家企业、一个政府所能够独力应对。我们需要结合科学家、工程师、企业、政府、援助机构和有远见卓识者的多方巧思,协力应对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不难发现,杜邦能够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的当前,逆势而动的根源,就在于其这种聚焦于未来发展趋势,并利用协力创新抢先一步进行商业布局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