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集锦9篇

时间:2024-02-24 15:02:16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范文1

“在光伏产业的困境中,转向产业价值链附加值最高的后端电站建设,将提升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并估算内部收益率为10%左右。”公司董秘王慧莉表示。

事实上,光伏电站并非想象的那样美,在同样大规模引进、疯狂建设的背景下,用电并不紧张的西部地区,光伏电站难以消化、难以并网,且由于补贴的缺位,即便已并网的光伏电站目前也仅拿到火电补贴。

航天机电的实际意图,在于寄希望于终端市场的兴起,将公司的组件库存下移,待行业转暖。截至第三季度,由于光伏组件经营惨淡,公司应收账款10.48亿元,存货10.52亿元,现金流净额为负9.88亿元。

已经没有退路,在热点的追逐下,光伏业务已占航天机电业务比重的近八成,而原主营业务汽车零配件和新材料应用不足两成。光伏业务却未带来欣喜,今年上半年,航天机电光伏新能源业务的毛利率为-25.40%。

变更募投项目

11月20日,航天机电宣布变更募投项目,将3.89亿元投入到光伏电站项目中。分别为嘉峪关100MW(兆瓦)、高崖子滩50MW、张掖甘州区南滩9MW及安阳滩9MW的光伏电站项目。

这意味着,航天机电希望借道光伏下游电站的热点,提振市场表现,此前则致力于光伏电池、光伏工程技术领域的投资改进。

航天机电董事会认为,对募集资金的调整有利于提高募集资金投资收益,随着中国鼓励发展光伏发电扶持政策的不断推出,以及光伏产品价格的下降,使得光伏电站项目的收益率更趋稳。

这笔资金曾计划用于彼时行业热点其中的2亿元,原计划投资至光伏电池的技改项目,另1.9亿元则原计划增资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公告显示,光伏电池技改项目原计划总投资为11.98亿元,调整后总投资为7.5亿元,减少了4.47亿元,其中2亿元用途变更。据悉,该项目目前已完成200MW光伏电池常规线和废水处理站建设,为第一阶段。公司拟在第二阶段引入离子注入技术代替扩散技术等,以提升技术及生产工艺的水平。

国泰君安保荐代表人刘海荣也在核查意见中指出,“航天机电将在2013年底前完成以上光伏电站项目,预计投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嘉峪关项目10.8%、高崖子滩项目10.5%、张掖甘州区南滩项目7.31%”。

追踪新热点

可以看出,航天机电积极于行业新热点的追逐,但并未带来有效利润,正试图断腕求生。

10月25日,公司决定将旗下持有的神舟硅业公司29.7%股权,以4.88亿元底价,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

多晶硅业务并未给航天机电带来业绩提振。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神舟硅业总资产46.6亿元,总负债31亿元,净利润为-2.456亿元。自成立以来,经营状况加速恶化,三年来,全年净亏损分别为2138万、1.51亿、2.44亿,并预计将持续亏损。

在光伏行业最火热的时候,光伏业务在航天机电的比重逐年提升,三年时间内,分别为 44.49%、61.97%、78.14%的比重。而公司主营业务汽车零配件和新材料应用的比重则下降至不足20%。

然而,自航天机电涉足光伏以来,多晶硅却从稀缺资源逐渐转为产能过剩,市场价格大跌。公司宣称的3000吨多晶硅项目,在其他公司上马万吨级别的对比下,并未产生规模效应。

受光伏业务的拖累,航天机电2011年净亏损达1.09亿元,今年上半年,航天机电综合毛利率为-10.80%,其中,光伏新能源业务的毛利率为-25.40%。

如今光伏行业成为一块烫手的山芋。在多晶硅行业惨淡的状况下,标的价较高的神舟硅业,业内分析师预计,接盘者只能是航天机电的大股东。

“公司将积极寻求减亏途径,争取通过优化股权结构等方式,降低多晶硅业务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负面影响。”航天机电董秘王慧莉表示。

此外,航天机电要求购买方必须以现金方式购买,公司眼下找到的新热点是将致力于光伏终端市场电站项目的建设。“公司将因此摆脱神舟硅业亏损的巨大影响,并回笼产业资金支持终端电站建设,也将有助于公司进行电站建设,从而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航天机电表示,将集中力量发展盈利能力较强的光伏电站业务。

公司介绍,早已积极投身于光伏电站建设,此前与宁夏招商局签订了600MW电站项目战略框架协议;在甘肃省投资建设的150MW光伏电站项目按计划节点推进;与印尼能源矿产部下属可再生能源司签署200MW合作备忘录。

风险

“在光伏产业的困境中,转向产业价值链附加值最高的后端电站建设,将提升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航天机电如此解释下一个新热点项目。

事实上,据本报了解,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最末端光伏电站,现在仍然是大规模引进、疯狂建设的阶段,如同产业链上的其他各个环节。

据本报了解,目前几乎主营业务为光伏的企业,都在致力于终端市场的光伏电站项目,尽管他们明白电站难以并网的问题仍待解决,也明白并不了网就发不了电。

但游戏参与者的意图是寄希望于终端市场的兴起,将公司的组件库存下移,并且电站作为固定资产还可以再融资,缓解财务困境,给公司个喘息的机会,待市场转暖。

“没有合理的上网电价政策,很难保证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向本报表示,可再生能源首先要靠政府政策的导向,在初期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价格的补贴。

弘亚世代副总裁刘文平亦向本报表示,目前光伏电站的补贴方案仍待细化,比如具体一度电补贴多少钱。他指出,即便国内光伏电站市场的兴起可将组件产能下移,但产能过剩仍将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9日,航天机电将持有3600万股的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挂牌转让,挂牌价8005万元。航天机电称,转让股权的投资收益约1400万元,占2011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95%左右。航天机电称此举目的在于“公司汽配产品正逐步由单机向系统转型、机械产品向高端电子产品转型”,致力于优势产业的调整。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范文2

9月20日,晶科能源有限公司(NYSE:JKS,下称晶科能源)宣布增发380万份美国存托股,午盘股价大涨13.47%至18.70美元,一年前的今天,其股价还不到4美元。其他光伏中概股股价在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也进入上升通道,天合光能(NYSE:TSL)、英利绿色能源(NYSE:YGE)自年初以来的累计涨幅均超过100%。

股价大涨来源于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7月中旬国务院指导意见,提出支持用户侧光伏应用、完善电价和补贴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等六大政策;8月30日,国家发改委连发两大文件,确定地面电站和分布式电站的度电补贴,以及上调可再生能源附加标准。

光伏业的寒冬似乎在渐渐远去。工信部8月数据显示,国内的多晶硅电池组件价格从年初的4元/瓦升至4.3元/瓦,行业主流生产成本下降至3.8元/瓦以下。光伏企业的亏损面亦收窄,二季度,晶科能源实现了自2011年三季度以来的首次盈利。

中国一线光伏企业,例如阿特斯阳光、晶科能源、昱辉阳光等目前都处于满产状态,这使得很多评论认为,欧美光伏双反的阴影已经过去,整个光伏行业开始复苏。

但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王旻楠认为,行业的根本问题未得到解决。她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光伏业的产能过剩,没有因为股价上涨和部分企业满产而改观。”

满产并不足以支撑企业全面盈利,部分一、二线企业虽然有了正向毛利率,但不能覆盖其全部成本。截止目前,中国前十大光伏企业的负债总额仍超过千亿元。

在王旻楠看来,光伏股票近期大幅上涨只能说明原来的情况太糟糕,行业触底反弹,但远未到全面复苏的状态。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多晶硅产能约9万吨,占全球产能四分之一,产能利用率为34.4%;光伏电池组件产能超过40GW,占全球产能近七成,产能利用率为28.75%,行业产能过剩依然突出。

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光伏市场装机增速下降,同时中国光伏产品遭遇“双反”,这对“两头在外”的中国光伏业形成双重打击,中国政府开始大力培育国内光伏市场。

在此情况下,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的装机容量目标多次上调,最终定格在35GW,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占半壁江山。

2012年政府开始着力发展分布式光伏,但见效甚慢。当年9月,国家能源局《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直到今年8月底,第一批分布式示范区名单才公布,并计划今年开建749MW分布式项目。

一位从事光伏电站建设的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仅剩三个月,749MW装机目标完成难度不小。

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金融扶持政策是开启市场的关键。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分布式光伏项目前期投入巨大,一个20MW-30MW的项目前期投资至少要2亿元,目前企业多通过融资租赁和基金直投两种方式融资,基金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在8%-10%之间,依据当前光伏补贴政策,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收益率在12%-14%左右,融资机构无利可图。

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发展分布式光伏的必须先启动金融支持。在8月底下发各地的《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中,国开行承诺,给予光伏企业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5%-10%和贷款年限最长20年的优惠,优质项目可以予以投资额80%的贷款。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范文3

近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透露,将把光伏产业培养成为中国先进的装备制造产业和新兴能源支柱产业。光伏行业是作为朝阳行业,其前期发展主要依赖国家的政策扶持,引导装机需求。而成本下降则是唤起行业自发式生命力,带动行业中长期发展的内动力。光伏行业在政策扶持、成本下降、能源优势三大因素的引导下将长期高速发展。

光伏装机超预期表现

政策扶持驱动行业首轮增长,2011年政策“西方削弱、东方扩张”,预计全球新增装机量约20.2GW,增长约30%。未来五年世界各国逐步实现光伏上网平价,发电成本下降将带动行业的第二轮发展。最终,能源优势注定太阳能成为终极能源,长期高速发展。预计全球光伏累计装机10年15倍以上增长。

中国的光伏装机超预期表现即将到来。我国的光伏行业依然“三头在外”,迫切需要国内装机市场的启动。广阔的市场空间,已具规模的产业链,强势的政策执行力是中国发展装机市场的优势,而上网电价政策则是启动市场的关键。预计到2020年,国内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将远超目前20GW的目标,或将达到100GW。中国的累计装机量10年可能完成100倍的增长。

光伏设备和辅材的投资机会展现

电池片厂商大规模扩产在即,设备的新一轮需求增长来临。光伏产业未来5-10 年将高速发展,在高利润和高成长预期下,国内的太阳能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商大幅扩产,众多企业扩产速度超过100%。因此,光伏设备,如多晶硅铸锭炉、单晶生长炉、开方机、切片机等将迎来新一轮爆发式需求增长。

设备制造是行业的核心技术和高附加价值所在。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要提高新能源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太阳能装备制造商获得15%的优惠税率,并在技术研发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各设备的细分市场在2007 年以前均被国外企业垄断。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技术,依附国内相对廉价的生产成本和产业支持政策,正逐步进入光伏设备市场。除了受益设备需求的高速增长,国产化的推进也是国内设备企业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

投资聚焦设备与耗材。设备行业技术壁垒高,利润率高,看好相关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硅片切割环节的辅材细分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市场集中度高,龙头企业通过大规模产能扩建获利丰厚,投资机会展现。电池、组件制造环节,建议关注规模化、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多晶硅提纯环节,企业间分化增大,成本控制能力决定盈利水平。

辅材供不应求,龙头企业获利丰厚。全球装机需求持续增长,国产电池份额上升,国内晶硅电池产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产业链相关辅材的需求增长。此外,辅材占组件成本的比例较小,但对电池转换效率的影响较大。因此,如果太阳能电池出现短期供过于求,电池价格下降,企业压缩成本时,辅材价格的波动较小。

聚光、CIGS的发展前景广阔。CIGS电池的实验室效率已达20%,接近晶硅实验室效率。但大规模量产和明显技术优势尚未出现,使国内企业通过走自主创新路线,掌握核心技术,从事高附加价值的太阳能电池制造的构想成为可能。CIGS技术前景诱人,成为薄膜电池中的投资亮点。

投资建议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范文4

(一)全球光伏行业呈现复苏增长态势,中国新增装机容量跃居全球首位

全球光伏发电市场继2011年、2012年的行业不景气后,2013年呈现复苏性增长态势。根据欧洲光伏行业协会(EPIA)统计数据,201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3700万千瓦,较2012年增加714万千瓦,同比增长23.9%,增速低于2003年至2013年51.9%的年均增速,扭转2012年的负增长(-1.38%)。其中,欧洲新增装机1025万千瓦,同比下降41.68%,美国新增装机515万千瓦,同比增长36.54%,其它地区新增装机1030万千瓦,同比增长105.57%,中国新增装机1130万千瓦,同比增长22.9%,年度新增装机占全球总量30.5%,首次超过欧洲成为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最多的地区。

从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来看,截至2013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37亿千瓦,同比增长37.0%。其中,欧洲地区累计装机7995万千瓦,同比增长14.7%,增速为10年最低,美国累计装机1352万千瓦,同比增长61.6%,中国累计装机1810万千瓦,同比增长166.18%,占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的13.2%。

(二)全球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得到缓解,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严峻

2013年,面对行业低谷,多数光伏企业推迟或取消产能扩张计划,同时随着全球光伏下游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上游制造企业的洗牌,全球性产能过剩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根据NPD Solarbuzz的研究,2013年全球光伏组件“有效产能”为4500万千瓦,产量为3970万千瓦,产能利用率约为88%,相比较2012年65%的产能利用率显著提高。中国光伏组件产能约为3400万千瓦,产量约为2600万千瓦,产能利用率约为76%,组件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5%,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在Solarbuzz最新的2013年十大光伏组件供应商排名中,除日本的夏普太阳能、京瓷与美国的Firstsolar等3家海外供应商外,中国供应商占据7席,包括英利、天合、阿特斯、晶科、昱辉阳光、韩华新能源、晶澳等在内的7家供应商光伏组件出货量约为1530万千瓦,约占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的三分之一强。

(三)全球多数光伏企业重回盈利轨道或缩减亏损,中国部分光伏上市企业恢复盈利

2013年,随着光伏应用市场加快启动及政府对光伏行业的政策扶持,全球光伏行业扭转了自2011年开始的颓势,多数企业实现全年盈利目标。光伏上市公司2013年财报显示,美国太阳能板制造商First Solar(第一太阳能)全年运营收入4.55亿美元,毛利率为26.1%,较2102年的25.3%略有提高。德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ar World AG 税费前亏损额2.66亿美元,较2012年有所削减。晶科公司2013年总营收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7.6%,实现利润3110万美元,而2012财年亏损2.48亿美元。阿特斯2013年实现利润4560万美元,而2012年亏损1.95亿美元。天合、晶澳、英利分别净亏损7790亿美元、7050亿美元、3.21亿美元,分别较2012年的2.66亿美元、2.75亿美元、4.92亿美元的亏损额实现大幅度缩减。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发展机遇

一是新兴市场加快发展推动我国光伏出口市场结构趋向优化。随着新兴市场的发展,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格局发生变化,传统市场份额下降,新兴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13年,中国电池组件出口量1600万千瓦,占产量的61.5%,出口额127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对欧洲出口份额由2012年的约65%下降至2013年的30%,对日本出口约22亿美元,占出口额的22%,对美国、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额分别占10%、5.2%和4.5%,我国对亚洲市场占光伏产品出口的44%,取代欧洲市场成为最大出口市场。2014年1-2月,亚洲市场出口占比52%,其中,对日本出口占比34%,对欧洲市场占比22%,未来新兴市场的加快发展将进一步弱化我国光伏产品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在降低贸易摩擦可能性的同时,促进出口市场结构趋向优化。

二是光伏组件企业向下游环节延伸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受全球光伏行业供求失衡及欧美“双反”等影响,光伏组件企业逐渐转变单一销售组件的盈利模式,开始向下游电站拓展。根据SEMI的《全球光伏制造数据库》统计,中国排名前20位的光伏组件和电池制造商均已涉足电站开发业务。在2013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中,光伏大型地面电站约700万千瓦,约占70%。根据北美光伏市场季度报告,2013年美国光伏市场主要由大型电站项目主导,在新型项目中占比超过80%,其中地面电站占约70%以上。从国外一般经验看,光伏组件产品的毛利率约在15%左右,而从电池片生产到电站建设的毛利率约在25%-40%之间。因此,未来光伏企业向下游拓展将成为企业获得新盈利模式,加快推动高端技术和终端电站结合,实现以项目带动产品、以产品推动项目,提升行业投资回报率的同时,为组件销售提供更加稳定的渠道来源。

三是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国光伏企业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利用当地资源投资建厂,突破国外市场封锁。江苏昱辉阳光自2012年起开始规划在波兰、印度、日本等国家开设代工厂,通过中国设计、境外生产方式应对国外“双反”等贸易壁垒,其中2013年3月签约成立的波兰代工厂已经投产。中电光伏为规避欧盟“双反”措施,积极寻求在土耳其设厂。晶科能源也计划赴葡萄牙投资建厂。国内光伏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有助于企业规避高额关税,减轻经营压力,缓和日益激烈的贸易争端,同时也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是宏观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为规范和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文),“国发24号文”提出,“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在积极开拓光伏应用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完善并网管理和服务、完善支持政策、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具体政策意见。继“国发24号文”后,财政部、发改部、工信部等先后分别出台《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9个配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和相继实施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未来随着这些政策及相关细则陆续发挥效力,将为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面临挑战

一是国内市场供应过快发展可能引发新一轮产能扩张趋势。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光伏市场规模化启动,闲置产能陆续复产,光伏产品呈现量价回升局面,光伏上市公司业绩呈现集体回暖态势。但是,国内外市场需求不容乐观,其中欧、美市场需求提升空间有限,日本、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在政策等因素刺激下,国内产能持续扩张,如果不断提速的市场供应得不到市场需求的有效支撑,可能导致产能过剩重演。

二是光伏行业技术落后产能仍然偏高成为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光伏组件产品结构仍不合理,高端产能与中低端产能同时并存,高端产能表现不足,中低端产能占相当比重。从上游多晶硅材料制造来看,国内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约为120千瓦时/千克,比国外先进水平高约20-30%。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使用的大部分高端设备仍需进口,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生产设备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产业化转化效率普遍在17-19%之间,效率在20%以上的高端产品严重不足。根据德国研究机构PvXchangeGmbH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3年中国产品价格上扬、欧洲与日本产品价格下滑的前提下,中国光伏组件价格仍较欧日光伏产品价格低18-25%。未来加快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由重视规模效应向重视技术效应转变,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三是光伏行业整合难度较大造成未来行业发展仍面临结构性失衡压力。受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自2011年开始,产业无序发展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意愿强烈,但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举步维艰,未来行业整合推进难度较大,行业面临着“大”“大”兼并、“大”“小”整合难的困境。目前,我国大型光伏企业量级多在吉瓦级以上,由于实力相当,且受到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影响,难以通过竞争进行优胜劣汰,推动行业整合。此外,现有大型光伏企业由于品牌、产品售后差距等因素不愿意吸纳整合中小型企业产能,导致大量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不能得到及时淘汰,未来光伏产业向重点和优势企业集中速度将有所放缓,进一步延缓产业整合速度。

四是产业对单一市场依赖度过高造成未来行业整体性风险犹存。随着我国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受阻,面对外部市场压力,我国光伏企业在2013年经历了目标市场的重大调整,由2011年90%以上产品出口调整为2013年的60%产品出口,即国内市场由承受不到10%的产量跃升到支撑约40%的产量,从对外依存度过高转而过度依赖国内市场,这种过度依靠单一市场容易造成行业整体性风险,单一市场需求变动对行业影响显著,一方面单一市场整体需求呈现的季节性上涨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或者非常规性外包生产,产生光伏代工企业;另一方面,对国内市场的过度依赖造成财政补贴需求增长过快,行业面临无序发展压力。未来由于光伏产业对单一市场依赖度偏高,行业整体风险仍然存在。

三、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展望未来,随着光伏行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预计全球组件产量有望继续增长,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部分闲置产能将继续启动,全球出货量和新装容量将形成中国、欧洲、美国和新兴市场四分天下格局。

但同时,光伏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外需不稳定、国内市场发展过快、行业整合推进较难、对单一市场依赖度过高、贸易摩擦风险仍然存在等问题,均对产业规范和市场应用发展带来挑战,应积极加以引导和政策支持。

(一) 改革境外投资制度,鼓励光伏企业走出去

一是加强市场信息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对光伏产业国别投资环境调研,及时各类投资风险预警信息,避免产业盲目投资;二是提升金融机构对产业发展的融资力度。鼓励国内金融机构灵活信贷政策,改革融资担保结构,支持光伏企业参与境外技术创新等投资项目;三是改革光伏产业境外投资管理体制。通过下放对外投资审批权限、缩短审批周期,鼓励光伏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二) 推动市场机制创新,坚持内外市场相结合

一是巩固传统市场份额。推进市场机制创新,发展产品、项目与服务全产业链出口模式,巩固传统市场份额优势;二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采取积极市场策略,选择市场前景好、投资环境好的国家和地区,推动光伏产品出口;三是继续开发国内市场,加强光伏市场应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发电的应用。

(三)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

一是继续加大光伏技术的投入力度。重视技术创新投入,促进光伏产业在技术、设备和工艺方面不断进步,实现高端设备国产化及应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二是推动企业产品创新。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品差异化发展;三是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支持具备核心品牌竞争力的光伏企业并购中小企业,加快淘汰技术落后企业。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范文5

太阳能获青睐

受福岛核灾难以及随之而来的断电影响,日本核能替代产业的投资剧增,太阳能投资增长尤其明显。

市场研究公司IHS iSuppli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共有产量为1.5千兆瓦的太阳能光伏系统投入使用,而去年同期仅为0.4千兆瓦,预计日本太阳能光伏收入占全球市场的总体份额将在2013年上升至24%,而日本在2012年和2011年所占份额分别为14%和9%。

 

另据能源分析机构信息服务社的日本能源结构报告,日本太阳能发电装机量“在2013年第一季度的升幅达到惊人的270%”。这意味着到2013年底,新太阳能面板的发电装机量将相当于7个核电站。以收益衡量,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将使日本在今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太阳能光伏市场。

 

预计日本将在2013年安装价值200亿美元的太阳能光伏系统,较2012年的110亿美元上升82%。相比之下,预计全球市场温和上升4%。

报道分析,日本太阳能产业发展迅猛得益于政府的激励措施。急于摆脱对石油和核能依赖的日本政府针对可再生发电装置实施了十分慷慨的电价补贴政策。

尽管日本光伏产业起步较晚,太阳能发电在其发电结构的整体比重较小,但近些年发展却呈繁荣态势。2012年7月1日始,日本国内光伏补贴法案正式实施。据该法案规定,未来20年内,日本的电力公司必须保证收购家庭和企业利用太阳能所生产的电力。规模大于10kW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上网电价补贴为:税前42日元/kWh,税后40日元/kWh(约合3.3元),补贴时间20年;对于10kW以下的项目,补贴为42日元/kWh(约合3.15元),补贴时间10年。该政策的出台,引起全球太阳能业界瞩目,日本市场一举成为诸多光伏企业的“希望之星”。尽管今年4月补贴降至37.8日元,但这样的价格是中国和德国的两倍多。

 

在日本,由于地形因素使得风力发电不受欢迎,太阳能随之成为最佳选择。日本拥有强大的太阳能面板制造产业,夏普、京瓷、三洋以及三菱电机等公司将因新能源政策以及政府对太阳能的重视而获利。

 

包括夏普和京瓷在内的光伏产品制造商除了销售光伏组件和系统之外,也开始从事交钥匙工程总承包(EPC)和发电业务。松下等一些光伏企业开始在海外建立基地,生产光伏组件,而且还增加了原始设备制造商(OEM)采购。还有一些光伏企业着眼于高附加值,如高输出容量、重量轻和良好的设计等。其他企业则不断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包括电势诱导衰减(PID)等问题。一连串的海外光伏制造商进入日本光伏市场,主要是针对非住宅光伏系统应用,并加强了在此领域的业务活动。

 

部分企业工厂利用率走高

近日,为期三天的慕尼黑Intersolar欧洲太阳能展落下帷幕,部分光伏制造商在展会上纷纷表示旗下工厂利用率走高,这主要源于蒸蒸日上的日本太阳能市场。

韩国制造商韩华QCELLS(Hanwha QCELLS)首席执行官Charles Kim透露,该公司位于德国与马来西亚的电池与组件工厂均满负荷运营——这是公司自2012年陷入破产泥潭之后的显著改善。

 

去年10月,韩华新能源完成对德国组件与电池制造商QCELLS的收购。此后,QCELLS一直致力于提升使用率,并竭力降低生产成本。

据悉,韩华QCELLS已经开始为坐落于日本大分沿海工业地带的82MW电站项目提供组件。 该项目由东京丸红株式会社提出,预计年产量约为8700万kWh。电站产生的电力将根据为期二十年的购电协议向九州电力公司出售。

 

此外,日本薄膜制造商Solar Frontier也透露,工厂不仅满负荷运营,订单已经排到2014年的第二季度。该企业全球营销部门总监Atsuhiko Hirano表示:“尽管目前尚有部分组件存在仓库,但它们均已被订购。现在,Solar Frontier旗下900兆瓦的工厂及两个规模较小的工厂均在运营之中。

 

Hirano称,公司超80%的产品均在日本市场销售。“目前,我们正投入大规模的生产之中。2013年第一季度,Solar Frontier项目开发业务处于盈利状态。我预测,2013年底,Solar Frontier的生产与项目业务也可能转亏为盈。” 

 

中国厂商的救命稻草

应该说,不管从本国能源状况、电价补贴力度还是国家扶持政策方面来讲,日本光伏市场今年的蓬勃发展使得全球太阳能光伏设备供应商的利益关联方已逐渐远离欧洲而转向日本,尤其成为面临“双反”危机的中国光伏企业最为重要的救命稻草。

 

目前,外国制造的光伏组件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约超过30%。在光伏电池和组件的制造、原材料、零部件以及设备制造方面,由于全球光伏电池和组件价格的不断下降,大量来自新兴国家的海外光伏制造商利用其低价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再加上日元的持续升值,日本的一些制造厂商被迫退出光伏行业,部分日本公司也被迫重组业务或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

 

2013年3月份,日本光伏市场从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数量超过300MW,比2月份增加100MW,是去年同期的近 6倍。300MW的进口量也几乎相当于同期中国对欧洲组件出货量的一半,日本的市场容量和潜力可见一斑。

 

以光伏组件巨头阿特斯阳光电力有限公司为例,2013年第一季度营收2.64亿美元,运营利润率6.8%,出货量340兆瓦已远超原先预期的290-310兆瓦。阿特斯将业务提振归功于对利润丰厚的日本市场的扩张。该公司财报显示,阿特斯在日本市场的组件出货量占比达24%,亚洲市场的销售额比重从原先的12%暴增至57%。

 

日本市场不但对企业出货量贡献颇多,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市场组件价格相对较高,对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大有裨益,因为在日本组件“价格战”是行不通的。

数据显示,2013年3月份,中国组件平均价格为每瓦0.66美元,日本光伏组件售价约比中国高出10%-20%,这对于售价与成本相当的中国光伏组件企业而言,可大幅减缓亏损额度。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范文6

内蒙古光伏产业两头大,中间小

光伏产业是一个从硅材料、硅棒、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到电站应用的产业链。我区光伏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两部分,一部分是以硅材料生产为主,如神州硅业、国电晶阳、锋威新能源、盾安光伏、包头三晟、晟纳吉、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等公司,基本都是以生产多晶硅或单晶硅为主;第二部分是以光伏电站建设为主的终端应用,像内蒙古大友、内蒙古香岛、神州光伏、中环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盾安光电以及国内央企新能源行业的五大四小等,几乎都在内蒙古建有光伏电站。

目前,我区光伏产业发展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国内目前在产的多晶硅企业有16家,内蒙古就占了5家,年产能22000吨左右。同时还有晟纳吉、中环、日月等生产单晶硅棒、切片的企业。电站建设发展也很快,截至2013年底,我区累计光伏装机达1405兆瓦,成为我国五大光伏装机大省之一。特别是山路集团、香岛公司以光伏发电和现代农牧业、蔬菜大棚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从整个产业链来看,我区光伏产业发展中最缺的就是组件生产企业和逆变器企业。目前为止,我区还没有一家生产组件和逆变器的企业。内蒙古山路集团是光伏产业链比较全的光伏企业,但该公司的组件生产也不在内蒙古。所以说,未来,如果能够把国内组件企业和逆变器企业引进来,那么自治区的光伏产业链就比较完善了。

企业融资难、利润空间小

据了解,除了产业链不完整,我区光伏产业还存在着融资难题,这不仅包括硅材料企业,也包括电站建设企业。在产硅材料企业中,由于在技改、设备、成本方面投入较大,多数企业都存在资金困难。以内蒙古盾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盾安光伏”)为例。盾安光伏一期年产5000吨多晶硅项目于2010年4月开工,2011年9月建成投产,2014年度公司多晶硅制造成本在11万元/吨左右,加上利息、技改等财务成本,再加上市场持续低迷,价格不稳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如果不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差,而扩大规模,首要面临的就是融资困难。同样,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形成年生产能力5000吨多晶硅,整个装置虽然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但由于受国外原料倾销影响,价格与成本严重倒挂,造成企业连续两年亏损,扩大再生产和技术升级等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要扩大再生产,首先面临的就是融资问题。由于前几年光伏产业出现的过剩和“双反”等问题,企业很难从银行贷到款。

不仅是硅材料企业存在融资难题,电站企业也同样存在。根据《关于重新报送2014年光伏发电项目年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截至2013年底前我区已核准备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一共有123个地面电站项目,累计容量为3510.305MWp,而这些项目多数没有按期建成。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对太阳能电站的补贴政策改变,而企业自身又融不到资金而导致的。为了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国家财政部、建设部、科技部、能源局先后于2009年出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和“金太阳工程”两个支持文件,纳入这两个文件的电站项目,国家将给予资金补贴。随后,国内的光伏电站建设随之启动。随着市场的变化,2013年,国家取消了这两项政策,改成度电补贴。如此,就给企业的前期融资带了压力,也造成很多已经拿到配额的项目不能按期建成。

光伏电站企业土地使用费用高

光伏电站建设是光伏应用的终端,只有光伏电站建多了,才能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同时起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作用。而要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首先就是要有利可图。目前,国家出台了度电补贴政策,光伏电站大约有15年的利润期,但由于电站的维护费、土地使用费过高,企业盈利空间实际并没有多少,严重打压了企业的积极性。据介绍,在内蒙古建一个50兆瓦的光伏项目,政府按项目总占地面积收取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征地补偿费、生态建设补偿费、水土保持补偿费、草原植被补偿费,另外根据土地证面积(取得国土厅批复的建设用地面积)收取土地出让金、契税等国家规定的土地各项税(费)方面的费用,税收标准全部按建设用地标准收取,除土地使用税每年收取外,其余一次性收取,仅这部分土地费用,企业就要支付3.3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国家出台了支持光伏发电产业的若干意见,但相关税收、用地等配套政策没有及时出台,影响了光伏发电企业正常经营和投资积极性。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参考风电企业的税收政策,只对光伏电站已征用并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征收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和植被恢复费,其余土地按租赁形式为宜。

并网难,补贴周期长

为了扩大国内应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国家能源局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政策,鼓励用户侧发电上网,国家电网、国家税务总局也出台了配套政策。但现实情况是,内蒙古和其他地区一样,分布式发电发展缓慢,主要原因除了融资难、屋顶少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并网难。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政策,各地电力公司要无条件为光伏发电免费提供接入服务。而实际操作中,多数分布式发电好几年并不了网,屋顶的光伏板成了摆设。很多项目基本都没有并网,有的即使电上了网,也没有履行完供售电合同。

同时、电站补贴发放周期长也是一个原因。据了解,新建项目并网后,至少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办理购售电合同、完善土地、环保、水保、消防、发电业务许可、竣工验收等手续,办理完毕后才能申报补贴,上报到下达补贴的周期太长。而已经列入补贴名录的项目补贴也没有实现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按月全额结算的规定。相关企业建议,新建项目只要发电,电网调度机构有电量计量,就应该及时给予补贴,不应设置许多发放补贴的前置条件,而已经列入补贴名录的项目实现按月结算补贴电费。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方面的积极性不高。第一,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分布式光伏项目对地方税收、就业贡献不大,地方政府不重视其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在解决问题中不够积极主动。第二,用电企业和投资方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家对分布式项目的补贴标准全国一样,没有按地域电价差异制定分布式电价补贴额,忽略了分布式项目投资收益对地方基础电价的依赖性。在蒙西地区,大工业用电0.487元/度,分布式项目优惠节电收益即使达到0.2元/度,对用电企业每2000平米厂房产生的效益每年也只有不到2万元左右,很难有吸引力;而投资方的收益只有0.7元/度,且投资回收期要超过1年以上,同样没有太大吸引力。第三,电网企业积极性不高。分布式发展模式对现行电网企业的盈利模式是一种冲击,是对电网垄断经营电力产品的一种突破,因此,电网企业从思想上就不愿意推进,更不用说主动解决问题。第四,银行积极性不高。由于分布式项目的收益对用电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结算电费的诚信度依赖性很高,而银行对此风险的防范手段远远不足,因此相比地面光伏电站,放贷意愿不强。

当前,在国际国内对环保和节能日益重视的情况下,发展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改善空气质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致共识。我区提出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基地,要实现这个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的光伏产业也是一个现实选择。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范文7

随着“xx”即将结束,“十三五”发展目标与纲领陆续出台。近日,据媒体报道,“十三五”期间低碳环保将是主线。与此同时,在冬奥会的助力下,张家口将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清洁能源,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上述利好事件下,预计我国新能源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指的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与汽车新能源等。近年,在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十三五期间国家依旧“主打”低碳绿色,从产业角度来看,光伏、风电与核电等清洁发电产业将获得利好。

光伏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简称,指的是可以将太阳能辐射转换为电能为用户供电的系统,分为并网与独立式,并网式具有成本低、环保等特点,正成为光伏行业主流。并网式发电又分为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光伏,我国太阳能市场以地面电站为主,分布式光伏只占有20%市场。不过考虑到地面电站需要大量土地,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并不适用地面电站,因此分布式光伏近年被大力推广。

20xx年第一季度,我国并网式太阳能发电装机为1758万千瓦,为去年同期的4.4倍,西部地区地面光伏电站建设对其贡献巨大,而受融资、并网以及商业模式等因素困扰,我国分布式光伏进展缓慢。不过,光伏“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预计在政策影响下,光伏累计装机目标可能由最初的100GW进一步上调,分布式光伏难题将逐步解决。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陆地与海上可开发与利用风能共计10亿瓦,业界统计如果风能被全部开发,可以满足我国目前的用电需求。我国是全球风电装机增长速度最快、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国家,风电并网装机已达到7500余万千瓦。不过,作为世界风电第一大国,局部地区弃风的“生长痛”也困扰着业界。

对此,业界认为,解决弃风问题要追根溯源,理清上游规划环节,加强管理与科学规划,让风电发展和电网消纳均衡同步;建设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通道,构建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风电消纳市场。根据国家规划,风电十三五累计装机目标大概率将上调到250GW,风电行业有望破局。

核电采用核裂变的方式释放巨大能量发电,与光伏和风电相比,核电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又不存在水电季节性等弊端,因而正成为我国重点推广的新能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役核电机组数量达23台,从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事故与事件;在建核电机组为26个,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建机组质量受控。20xx年一季度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约为2.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2%,这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带来想象空间。

随着沿海核电项目不断建设、内陆核电释放开启信号,预计至2030 年,国内核电总装机量将达到1.5~2亿千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6%至8%。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二、市场现状及需求前景分析

三、市场需求预测

四、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 产品介绍

一、产品简介

二、产品特点

第五章 技术工艺

一、技术方案介绍

二、技术路线

第六章 项目运营及发展规划

一、运营模式

二、组织架构

三、劳动定员

四、盈利模式

五、发展规划

第七章 项目选址

一、项目选址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第八章 工程建设方案

一、工程布局

二、设计依据

三、项目用地规划

四、用地规划指标

第九章 节能、节水

一、编制依据

二、节能措施

三、节水措施

第十章 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三、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第十一章 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安全卫生

(一)设计依据

(二)危险因素分析

(三)安全卫生措施

二、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

(二)消防设计

(三)消防措施

(四)消防人员

第十二章 项目建设进度

一、项目实施各阶段

(一)前期工作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四)施工准备

(五)土建施工

(六)竣工验收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投资估算

(二)固定资产投资

三、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

一、基本假设

二、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一)收入与税费预测

(二)总成本预测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小结

第十五章 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范文8

【关键词】 海润光伏; 高送转; 大股东减持; 利益输送

【中图分类号】 F27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6-0002-06

一、引言

高送转是上市公司实行高比例的送红股(未分配利润转为股本)或者资本公e和盈余公积转增股本的一种股利分配手段①,其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不涉及资金的流入和流出,理论上不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影响,也不会对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总价值产生影响,但是实证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正向的公告效应[ 1 ]。一般认为,实行高送转政策的公司以较强的送转股能力和良好的业绩作为支撑,使得送转后的业绩增长与股本增长相匹配,给投资者带来理想回报。然而一些公司在不满足高送转资质的情况下也推出高送转,是想向市场传递未来的高成长性还是为了实现大股东利益输送的目的?投资者盲目追捧高送转概念股是否能够获得超常回报?

海润光伏(600401,SH)于2015年1月23日公告,前三大股东紫金电子、九润管业、杨怀进共同于2015年1月22日向董事会提交了《关于海润光伏2014年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的提议》,以海润光伏2014年12月31日股本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另外,经上交所问询,杨怀进回复,自2015年1月22日起未来十二个月内减持股票数量不超过3 453万股②。九润管业和紫金电子均回复,未来十二个月内将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二级市场交易等方式或全部减持。2015年1月23日,海润光伏股票强势涨停,报收10.31元,涨幅为10.03%。之后三天,连续大跌,三个交易日合计跌近17%。

大股东减持常被看作利空消息,传递出大股东对公司前景不看好的信号。一份公告中同时含有利好和利空消息,中小投资者仿佛雾里看花,非理性追逐高送转题材股而忽视了其中隐藏的风险,导致预案公告当日的股价涨停。但是好景不长,2015年1月23日,上交所下达了《关于对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等事项的问询函》,其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股价应声下跌。1月27日,第二大股东九润管业开始在二级市场集合竞价交易系统中减持套现,加速了股价的下跌。公司再次引起交易所的关注,于1月27日收到了上交所《关于对海润光伏公司利润分配及股东减持等事项的问询函》,交易所质疑,“上述股东已承诺在股东大会审议上述利润分配议案时投赞成票,但又表示可能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全部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票,请上述股东说明,其行为是否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等相关规定,是否通过滥用股东权利损害上市公司以及其他股东的利益”。在海润光伏给出的回复中,股东杨怀进调整了减持计划,在审议利润分配提议的股东大会召开前,不减持股份。2015年1月31日,海润光伏了2014年度亏损约8亿元的业绩预亏公告,这与大股东在预案公告中宣称的“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公司未来发展的经营成果”明显相悖。当天,公司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对海润光伏2014年度业绩预亏有关事项的问询函》,其中要求公司向杨怀进、九润管业和紫金电子等相关股东核查,并说明其在减持公司股票时是否已知悉公司2014年度业绩的有关情况。海润光伏为了避免因业绩预亏公告而造成股价异常波动,申请股票于2015年2月2日停牌1天,2月2日又继续申请停牌,停牌半个月再次复牌后,于2015年2月13日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存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海润光伏的股价再次下跌,自送转股预案公告日至此,已累计下跌约25%。

海润光伏在利润分配预案中宣称:前三大股东基于海润光伏未来发展需要并结合2014年实际经营状况,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公司未来发展的经营成果,在符合利润分配原则、保证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的前提下,提议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20股。那么,这种高送转的利润分配政策是否合理?其背后的动机何在?高送转是否传递出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发展前景?真的是要积极回报投资者吗?

二、海润光伏的前世今生

海润光伏于2004年4月由任向东家族出资设立,主营光伏相关业务,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2004年11月,九润管业(实际控制人为任向东)受让90%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任向东家族。进行四次增资和两次股权转让后,2007年海润光伏的经营状况非常好,发展迅速,开始筹划IPO。

从海润光伏创立至2009年,均由创始人任向东负责重大决策。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及IPO失败后,任向东意识到业务转型与引进人才的必要性,遂以赠送股份的形式引进了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高管团队,确定了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的战略方向。2009年12月,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杨怀进通过受让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2010年7月,九润管业的实际控制人任向东为了实现海润光伏的顺利上市,与实力雄厚且有意进军太阳能光伏领域中下游业务的阳光集团达成一致,将生产经营方面的决策权让位于阳光集团。阳光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紫金电子成为海润光伏的第一大股东,九润管业退居第二大股东,杨怀进为第三大股东。2010年3月29日,海润光伏的大股东与江苏申龙的控股股东签署了《重组意向协议》,江苏申龙将全部资产及负债整体出售给海润光伏的控股股东,同时以每股3元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海润光伏。2011年12月海润光伏实现“净壳重组”上市,海润光伏原有股东取得的换股股份锁定36个月。上市之初,阳光集团在光伏产业的战略目标是形成太阳能光伏上中下游产业链齐全的控股型集团公司,基于对海润光伏的信心及经营管理层的认可,不仅对海润光伏融资给予大力支持,还对2012年和2013年的利润作出乐观预测,承诺如果重组后不能实现预测的净利润,阳光集团将以现金方式向公司补足差额。

从海润光伏坎坷的上市历程可以看出,海润光伏处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容易受市场宏观环境和政策变动的影响。借壳上市后,九润管业持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紫金电子和杨怀进持股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海润光伏,获得控制权收益,从而实现战略目标。

三、高送转方案分析

实施送转股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强的送转股能力。根据送转股能力的计算公式,送转股能力={资本公积+max[0,max(0,盈余公积-0.25×总股本)+未分配利润]}/ 总股本[ 2 ],计算海润光伏2014年度的送转股能力为2.80,与2014年上交所全部公司的送转股能力相比(见表1),海润光伏的送转股能力处于50%~75%分位数的位置,对于超高比例的“10转20”股利政策而言,这一送转股能力并没有明显优势;与沪市2014年度其他实施送转股的公司相比,海润光伏处于25%~50%分位数的位置,其送转股能力差强人意。再从送转股能力的内涵来分析,海润光伏2013年的送转股能力为1.25,2014年末的未分配利润余额为负,不具备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的能力,其送转股能力主要来自2014年9月定向增发实现的资本公积。可以说,海润光伏刚满足“10转20”的送转股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实行了,其背后的动机有待进一步分析。

送转股后公司的股本迅速扩张,对于股本规模较小的公司有动机实施高送转以达到股本扩张的目的,若是出于股本扩张的动机,公司的股本规模与业务规模相适应,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强。海润光伏2014年定向增发后的总股本为1 574 978 384股,不管是与沪市全部A股公司还是与2014年度实施送转股公司的股本相比(见表2),都处于75%分位数水平之上,可以推测海润光伏的高送转,其目的不是为了扩张股本。

高送转实施后会导致股本迅速扩张,而理论上除权后的股价随之下降,对于高股价的公司而言,实施高送转可以降低股价以吸引更多资金有限的中小投资者,增强股票交易的活跃性。海润光伏在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的10个交易日的均价为8.19元,与同时段其他公司的股价相比(见表3),其股价处于中下游水平,并非高价股,可排除海润光伏通过高送转达到降低股价的动机。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送转股往往预示着公司面临快速增长的机会,盈利能力强、成长性高的企业以送转股代替现金股利可以将现金留存在公司内部,用于当前的投资,降低融资成本,对股东和公司均有利。可以推论,经营业绩和成长性良好的公司才会实施高送转。反观海润光伏在高送转前三年的经营业绩表现(见表4),自2011年12月借壳上市以来,其业绩越来越差,与重组时大股东乐观的利润承诺相比,差距也越来越大。

在高送转前三个年度净利润都没有达到预期的背景下,海润光伏却在2015年1月22日晚间的利润分配预案公告中提及“公司的前三大股东结合2014年实际经营状况,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未来发展的经营成果”。但是截至2015年1月23日,海润光伏并没有披露2014年度的业绩盈亏情况,高送转的信号传递效应需要未来的事项来验证。在高送转预案公告一周后,公司公布了亏损约8亿元的业绩预告。

自Baker和Wurgler提出迎合理论以来[ 3 ],对股利分配政策动机的研究开始转向对投资者需求的研究。公司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和迎合投资者的偏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李心丹等证实了个人投资者给予高送转股票较高的溢价水平,高送转迎合了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需求。在2015年年初,我国的股票市场明显呈现牛市趋势,海润光伏很可能是出于迎合中小投资者的非理性需求而实施高送转政策。

海润光伏的《公司章程》中规定,利润分配预案由董事会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情况、资金供给和需求情况以及股东回报规划提出、拟定,同时规定发放股票股利的条件是“在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且股票价格与股本规模不匹配时,在满足现金分红的条件下,提出股票股利分配预案”。海润光伏的高送转是由前三大股东提议的,而事实上,海润光伏合并报表该年度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及母公司累计可供分配利润均为负值,该分配预案并不符合《公司章程》、《分红规划》中相关分配政策的规定。送转股方案的公告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给投资者造成了利润为正、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错误判断,而且,公司的股本规模和股票价格也没有显示出不匹配的迹象。显然,前三大股东是在“违章”的情况下提议高送转,高送转预案更多地体现了大股东的意志,可能产生于大股东的利益攫取需求。

四、高送转掩饰大股东减持

(一)大股东减持的动机分析

九润管业持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在限售股上市流通后,如果大股东认为市场给予海润光伏较高的估值,或者大股东面临资金需求时,就很可能减持套现。紫金电子和杨怀进的持股意在控制海润光伏获得控制权收益,如果上市后的业绩没有达到大股东的期望,控股股东不能实现战略目标或者面临资金需求时很可能选择战略转型,减持股份套现,进而将资金投向其他领域。

据表4,海光伏在重组上市后的连续3个年度净利润都没有实现重组时大股东承诺的利润,甚至相差越来越大。为此,紫金电子补足了2012年度约5亿元的利润差。2013年度阳光集团面临融资困难,于是变更了利润补足方案,以定向转增补偿其他股东,转增部分的市值达8.13亿元。由于光伏行业市场形势持续低迷,阳光集团在光伏领域的投资是失败的,若不是限于借壳上市承诺的36个月的锁定期,阳光集团有动机在2013年就全部退出光伏产业。2014年海润光伏的净利润出现巨亏,更让控股股东失去了信心,有强烈的动机在限售股上市流通后大幅减持。在限售股解禁前以及提议高送转预案时,虽然2014年的年报尚未报出,但作为控股股东应该对2014年的经营业绩掌握完全的实际信息。

再从资金需求的角度分析大股东减持的动机:海润光伏的前三大股东自取得重组限售股至2014年年底,前后大约进行了20次股票质押,说明前三大股东的资金周转非常紧张。截至2014年12月31日,紫金电子有1.35亿股处于质押状态,质押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达到51.54%,九润管业和杨怀进持股的绝大部分也处于质押阶段。前三大股东有着强烈的动机减持股份套现,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巨大压力。

(二)高送转预案的公告效应

公司内部人拥有关于公司未来收益和风险的内部信息,在对未来前景看好时,内部人可能会将股利政策作为向市场传递公司未来收益增长的一种手段,而且绩效好的公司更愿意通过高股利支付水平将自身和绩效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4 ]。在送转股完成后,股本随之扩大会稀释未来每股收益,投资者认为只有公司对未来发展前景有足够信心的前提下才会实施送转股,高送转政策更是如此。高送转常被看作利好消息,在预案公告后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从而产生积极的短期市场效应。

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度和有效性还不高,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严重,中小投资者通常不能够获得较为充分的信息,再加上其投资行为缺乏足够的理性,容易跟随大众行动或者会认为有更多准确内幕消息的人的判断,形成“羊群效应”。某些公司在高送转预案公告后股价上涨,使得部分炒作高送转概念股的投资者获得超常收益,这时候非理性的中小投资者可能会形成一种幻觉,即高送转概念股是值得投资的,继而“过度自信”,不重视对公司基本面的分析,盲目跟风炒作高送转概念股,推高了高送转概念股的价格。中小投资者对于高价股存在恐高情绪,认为上涨空间有限,下跌空间大,误认为低价股的下跌空间减少,上涨空间增加,加之高送转除权后,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多,在非理性的投资者看来,其手中的财富也随之增加,产生财富幻觉。

为考察市场对海润光伏高送转的反应,笔者计算了2015年年初至年度业绩预告日前的异常收益率(AR)和累计异常收益率(CAR),结果如图1所示。股价自年初开始一路上涨,直至高送转预案公告日达到最高(10.31元),每日AR越接近公告日波动越大,CAR在公告日达到最高(37.08%),公告日的AR为9.78%,CAR和AR在公告日之后迅速下降。查阅该期间的公司公告,海润光伏总共了18份公告,其中4份是关于对子公司担保的公告,7份是关于担保事项的相关决议和法律意见,6份是关于大股东减持股份的提示性公告和简式权益变动报告,1份高送转预案披露公告。在高送转预案公告日之前,公司并无利好消息,但是股价却一直上涨,CAR显著为正,表明高送转信息早已被泄漏,内幕信息知情者提前对高送转作出了积极反应。

在高送转预案公告当日,公司收到了上交所关于其利润分配等事项的问询函,股价应声下跌,直至2015年1月30日,股价都处于下跌趋势。1月份的最后一天,海润光伏公告了2014年度的业绩预告,这也是《证券法》规定的年度业绩预告的截止日,约8亿元的亏损预告犹如重磅炸弹,与大股东在预案公告中宣称的“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公司未来发展的经营成果”形成鲜明对比。在公告日买入股票,期望通过高送转获取超常收益的高位接盘者反而被套牢。

反观大股东在该期间的股权变动情况,从2015年1月7日到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紫金电子在大宗交易系统中已合计减持11.24%比例的股份,退出了控股股东地位,其中1月20日紫金电子减持了3.39%的股份,并未按照《证券法》规定的时间进行披露,而是在4月1日才予以披露,紫金电子似乎企图隐瞒海润光伏实质控制人发生变更的事实。相比于紫金电子的大幅度减持,在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九润管业也已减持5%,减持股份的均价高于紫金电子,可以证实紫金电子急于退出光伏领域,九润管业还处于减持试水阶段,希望选择更佳的时机获得超常收益。

再来分析这两大股东的减持价格变动趋势。越接近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减持价格越高,在无其他利好消息的情况下,这都归因于高送转。在宣告后的1月27日和28日,九润管业就开始在集合竞价系统中以高于收盘价的价格大幅减持,直接从中小股东手中套现约4.77亿元。紫金电子和九润管业在2015年1月7日至28日期间,减持达12次之多。

大股东减持向外界传递了公司前景不乐观的信息,尤其是控股股东在短期内的大规模减持,通常会导致其他中小股东争相减持,继而加速股价的下跌。但是海润光伏控股股东的大幅度减持并未引起中小股东的减持,反而是增持股票,推高了股价。可见中小股东对高送转的反应非常强烈。若没有高送转,大股东很难以理想的价格连续减持,高送转更可能是大股东利用其掩饰减持行为的工具。

(三)高送转的实施

股利宣告日已经包含了有关股利的所有信息,如果股东大会决议不再包含新的股利信息,市场就不应该出现过度反应。同样,除权日也不包含新的信息,在正常市场中也不应出现异常收益。海润光伏在2015年5月15日公告“10转20”的高送转方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5月22日了高送转的实施公告,股权登记日为5月27日,除权日为5月28日,新增股份的流通日为5月29日。如图2所示,高送转在股东大会决议日和除权日再次引起市场的关注。查阅该时段的公司公告,从高送转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到除权日之间并无其他利好消息,期间的异常收益率很可能是中小投资者对高送转的过度反应所致。股价在股权登记日冲到最高点(15.31元),该时段中小投资者的过度反应,再次为大股东的减持提供了机会。

在宣告股利阶段,主要是前两大股东借助高送转进行减持。截至5月初,紫金电子已将其持有的股份全部减持,退出光伏领域,这与紫金电子战略转型的减持动机分析相一致。由海润光伏创始股东控制的九润管业,在高送转宣告阶段也已大幅减持,杨怀进遂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在5月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内,杨怀进减持3 400万股,套现约4.2亿元。杨怀进的减持均价低于减持当日的收盘价,但是显著高于原先前两大股东的减持价格,与公司重组时其取得股份的价格(3元)相比也是非常具有价格优势的。杨怀进减持的时机选择也非常恰当,处于高送转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与股利实施公告日之间,而该时段正是市场对高送转实施方案再次积极反应的阶段。

五、高送转后的业绩和市场表现

图1显示高送转预案公告日股价达到一个高点(10.31元),图2显示高送转股权登记日股价达到了另一个高点(15.31元)。在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后被套住的中小投资者如果持有到股权登记日前并减持或许能够解套,但在股权登记日高位接盘的投资者是否也能够在除权后获得超常收益?选取高送转除权后一年的时间进行分析,在高送转实施后,海润光伏的股价陷入长期低迷状态,一年后的股价仅为除权股价的一半左右,CAR一直显著为负。中小股东若短期内没能够及时减持,将被长期严重套牢。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高送转会增加公司股本,减少未分配利润,削弱未来现金股利的支付能力。如果未来的经营绩效不能随着股数的增加而同步增加,公司在后续年度派发现金股利以及送转股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加之股权再融资资格和现金分红相挂钩的约束条件,可能使今后的股权或债务融资受到阻碍,继而影响公司的投资和经营绩效。

光伏行业是新兴高科技行业,对技术及管理水平的要求高。海润光伏在2013年下半年,陆续有高管和董事辞职,到高送转预案公告日前,原先的高管团队中已有6人退出了管理层。高送转预案公告日之后,仍有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辞职。公司在上市之初制定的战略目标难以实现,高送转后的前景并不光明。最了解公司经营发展情况的高管和董事的辞职,表明就连公司的内部知情者都对公司的前景极度不看好,这显然应该向市场传递出公司发展前景黯淡的信号。但在高送转题材的刺激下,不理智的投资者仍然追高进入。

2015年公司的董事长、总裁、财务总监等对财务报表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均提出了辞职,再加上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自2015年4月24日起,股票简称更名为*ST海润),面临退市的风险,导致2015年度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非常高。在2014年度,公司计提了约3.42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而2015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仅大约为2014年的十分之一;从坏账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两个明细科目来看,2015年和2014年相差较大,2015年的存货跌价损失甚至为负,说明2015年公司通过转回2014年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来“创造”利润以达到摘除ST帽子的目的。2015年实现的微小盈利很可能是2014年利用流动资产减值损失“洗大澡”和盈余管理的结果,而且2015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2015年财务指标的转好并不代表公司核心经营业绩的改善。

海润光伏在2015年1月23日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利润分配等事项的问询函,要求提议股东说明提出利润分配议案的原因,以及与股份减持行为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而大股东所给出的理由仍是“积极回报股东”等冠冕堂皇的说辞,减持行为是考虑到资金需求和战略转型的需要,并没有说明高送转与减持行为是否存在本质性的关联。在业绩预亏公告后,上交所连续发出两封问询函,要求大股东说明提议高送转和减持股票时是否已经知悉2014年度的业绩情况,而前三大股东均表示提议高送转和股票减持时,尚未知悉2014年度业绩的有关情况。就前三大股东而言,这些理由和答复实在难以令人信服。大股东在提议高送转时所谓的“结合2014年实际经营状况,积极回报股东,与所有股东分享公司未矸⒄沟木营成果”仅仅是说说而已,并未谨慎地核实2014年的经营业绩情况,严重误导了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2015年10月22日,证监会对海润光伏进行了行政处罚,认定海润光伏2014年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预案提议存在误导性陈述:公司及其三大股东杨怀进、紫金电子、九润管业于2015年1月23日,即在法定业绩预告截止期前的敏感时点,采用模糊性的语言,对2014年经营状况进行描述,并作为高比例转增提议的理由,结合资本市场上业绩良好才会高转增的惯性思维,足以使投资者对公司2014年经营业绩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影响其投资决策。大股东因其机会主义行为受到了罚款等行政处罚,但这与大股东借助高送转减持获利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最终损失的还是中小投资者。

六、结论与启示

海润光伏的高送转在送转股能力和经营业绩等方面并不具备高送转的资质,也没有达到《公司章程》规定的条件。原第一大股东在高送转前有强烈的动机退出光伏行业,在这种背景下,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优势强行推出高送转方案,其目的是利用股票市场对高送转题材股的非理性需求推高股价从而择机减持股份。

本文的结论可以为投资者分析公司实行高送转背后的真实意图提供一种思路:首先,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是否具备高送转的能力,应该综合考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成长性、股价和总股本规模等指标,梳理出真正具备高送转能力或潜力的个股买入;其次,分析大股东的持股目的和战略目标,推测其是否有借助高送转推高股价继而实现减持的动机。当然,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公司需要披露大股东减持股份的计划,包括减持的数量、时间和方式,但是,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大股东减持的动机是什么,股份减持会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经营绩效造成何种影响,只有在了解公司实施高送转的真实目的后,投资者才不至于掉入海润光伏式的高送转陷阱中。

【参考文献】

[1] 李心丹,俞红海,陆蓉,等.中国股票市场“高送转”现象研究[J].管理世界,2014(11):133-145.

[2] 何涛,陈小悦.中国上市公司送股、转增行为动机初探[J].金融研究,2003(9):44-56.

[3] BAKER M, WURGLER J. A catering theory of dividends[J].Journal of Finance, 2004, 59(3):1125-1165.

[4] BHATTACHARYA S. Imperfect information, dividend policy, and“the bird in the hand fallacy”[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1):259-270.

【作者简介】 姜英兵(1972― ),男,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公司财务问题

光伏产业盈利方式范文9

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在21世纪占据世界能源消费的重要席位,将替代部分常规能源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将占到30%以上。

“到2020年,风电项目电价可与当地燃煤发电同平台竞争,光伏项目电价可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清晰的目标。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表示,“这个目标向行业传递出一个信号,就是一定要进一步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成本下降步伐,尽早使行业摆脱对政策补贴的依赖”。

近20年来,光伏发电持续迅速发展,但我国光伏行业一直以生产上游光伏组件为主,并形成了原材料依靠进口、产品以出口为主的产业格局。多位接受《小康》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此背景下,国家为鼓励下游光伏发电企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措施,然而,随着各地优惠力度、政策落实、补贴规则的千差万别,这种好意不仅面临着落空的尴尬,还有可能成为光伏行业前行的一大障碍。

此外,目前光伏产业仍面临技术创新受限、关键工艺差距明显、市场发展不健全以及配套体系薄弱等问题。今后将如何解决?

光伏发电推动能源革命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能量巨大、安全无污染,是人类的理想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的主要形式之一。尽管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高达普通煤电成本的68倍,但近10年来仍以25%―4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清洁低碳发展,是推动能源革命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说。《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蓄力加速期,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

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中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我国光伏应用市场起步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应用环节还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以前,受限于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规模较小,国内绝大多数的光伏产品都依靠出口,国外的经济形势变化、行业政策调整、我国进出口政策改变以及外汇市场波动等因素都会给国内光伏制造企业乃至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培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将成为缓解过度依赖海外光伏市场需求、降低行业整体运营风险、增强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环保压力增大,在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经历了2012年欧美的贸易保护对我国光伏产业的重挫之后,我国光伏行业正逐渐回归理性,重塑供需关系、市场格局趋衡。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入和化石燃料价格的波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光伏行I发展。

北方交通大学教授、博导,理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徐征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到2020年光伏发电的目标是达到1.05亿千瓦,而光伏建设并不是简单的规模越大越好,而是要把光伏的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的科技进步结合起来。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光伏发电系统成本不断降低,越来越接价上网价格,有望打破光伏发电电价补贴下降的僵局。

徐征说,过去6年中,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了86.6%,系统价格下降了83.3%,光伏电价下降了76.2%。

“十三五”时期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58%以下。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增量是煤炭增量的3倍多,约占能源消费总量增量的68%以上。

初步测算,整个“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0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43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580万吨,年节约用水约38亿立方米。

“路条”费搅浑光伏市场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经济体之一,在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只是处于世界的下游水平。目前我国光伏行业产能巨大,国内市场总量却较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除了了《规划》之外,还有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5个专项规划。到2020年,水电装机达3.8亿千瓦、风电装机达2.1亿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达1.1亿千瓦以上、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1500万千瓦、地热供暖利用总量达4200万吨标准煤。

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据了解,一个完整的光伏电站产业链包括上游的组件制造、开发电站的系统集成商(包括开发商和EPC/安装商)、运营电站的电站业主,以及购买电力的用户。从全球来看,由于光伏电站开发具有技术、市场、资金及产业链四大竞争门槛,因此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顶端,其盈利能力也是全产业链中最高的一环。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国内上网电价未公布、补贴时长未明确等问题,因此目前国内电站开发多属于投资阶段,很少盈利。如果没有政府补贴电价,光伏发电根本无利可图。

除此之外,高昂的“路条” 费,间接拉升了企业投资电站的成本。光伏制造商的大规模涌入,原本一池清水的电站开发市场立刻波涛汹涌。随着竞争主体多元化,电站开发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各种乱象滋生。国内光伏电站开发的重点地区――青海省,曾被媒体曝光“倒卖路条”的现象:“一个10兆瓦电站的‘路条’,倒手后可以从60万―70万元卖到200万元”;而业内人士透露,甘肃、新疆光伏电站“路条”的价格更是翻番。“路条”是指项目批文,包括组件、系统部件及施工、电站项目批文,俗称“路条”。

目前主要表现为地方保护主义和国家限制准入,地方保护主义是因为此前许多太阳能企业一哄而上,各地都有相应的企业,分布式能源开发往往以这些原有的企业为基础进行,其他企业想进入当地市场会遭遇障碍。此外,正是由于市场的重新繁荣,导致很多企业利用与地方的关系倒卖“路条”,形成不正当竞争的扭曲关系。

一些企业或个人利用非正规手段从有关部门拿到“路条”,“空手套白狼”转手就挣大钱。一个20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跑路条”环节的成本约六七十万元,但目前市场上“路条”转手就能卖到每瓦0.4元,20MW就值800万元。

中国能源研究分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对《小康》记者说,国家对新能源发电进行补贴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做法,我国也不例外。以实践来看,补贴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申请补贴的成本越来越高,附加条件越来越多,“倒卖路条,骗补”现象时有发生。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会长高纪凡说:“‘以国内市场需求支撑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是国家启动光伏电站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在‘路条’倒卖乱象之下,国内市场被割裂得七零八落,市场竞争机制难以发力。无论是光伏制造还是光伏电站,‘小散乱’已成为久治难愈的‘牛皮癣’,危害到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徐征表示,根据目前各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如倒卖“路条”、以项目圈地、骗国家补贴等现象是存在的。他建议“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标准,规范与检测认证体系,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工作,出台促进光伏发电系统规模化发展的政策并落实政策支持,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及主要能源企业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责任,建立可再生能源综合评价体系。”

而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隆兴则向《小康》记者表示,之所以有此乱象,是因为煤、油、气、风、光电等能源没有同平台竞争,没有让市场做出选择,若继续对某类能源给予补贴,这不仅不利于该类能源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也对其他品类能源的发展失了公平。

光伏发电何时迎来黄金期

“我国光伏发电应用市场发展思路是‘重开发,轻消纳’,造成了现在弃光限电的尴尬局面,高度集群的电站项目建设与迟缓的电网建设形成的矛盾日渐加剧。”徐征说,建议国家能够对整个光伏产业能宏观把控,统筹规划,完善和健全光伏产业发展体系,政策上加以引导,从发电端、输电通道和用电端三管齐下,促使整个行业各个环节良性发展。同时加快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使能源能够在更大范围消纳。另外,现在分布式光伏风头正盛,但是如何把控风险、解决融资困难,还是需要政府的支持。

《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光伏装机量达到1.05亿千瓦,发展重心在分布式光伏,加之从2017年1月1日起,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下调,但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不作调整。一系列利好政策下,2017年被业内看做是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新契机。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出通知,分资源区降低光伏电站、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和海上风电标杆电价不作调整。自2017年1月1日起,一类至三类资源区新建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65元、0.75元、0.85元,分别比2016年每千瓦时下调0.15元、0.13元、0.13元,并将根据成本变化情况每年调整一次。2018年1月1日之后,一类至四资源区新核准建设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40元、0.45元、0.49元、0.57元,比2016-2017年电价每千瓦时降低7分、5分、5分、3分。

为继续鼓励分布式光伏和海上风电发展,通知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和海上风电标杆电价不作调整。同时,为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通知鼓励各地继续通过招标等市场竞争方式确定各类新能源项目业主和上网电价。

在地面电站电价下调的同时,分布式光伏迎来黄金发展期。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606万千瓦,距离“十三五”6000万千瓦以上的发展目标存有较大增长空间。本次印发的通知中再次明确,为继续鼓励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不作调整。同时,为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鼓励各地继续通过招标等市场竞争方式确定各类新能源项目业主和上网电价。

接连迎利好政策令光伏企业看到发展的新希望,国家和企业越来越重视,分布式光伏似乎变为新风口。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仅仅政策上帮助并不能完全使得分布式光伏大规模发展,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还受到环境情况的制约。资金、场地和规模等问题并非一纸政策即可解决,一旦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境地很难转型,分布式光伏是风口还是毒药有待进一步观察。

徐征说,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逐渐走出低谷期,光伏产品的经营情况出现明显好转。技术上不断创新促进成本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使光伏企业提供高性能产品,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可以想见,光伏产业在未来数年内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任重而道远。

《规划》提出,完善现代能源市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规划》称,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实行统一市场准入制度,推动能源投资多元化,积极支持民营经济进入能源领域。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加快电力市场建设,培育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及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

同时,推进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培育能源期货市场。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健全能源市场监管机制,强化自然垄断业务监管,规范竞争性业务市场秩序。

“中国一定要实现多能互补,把能源作为一个综合能源系统来考虑,在规划上要统筹规划,在运行上在整个系统优化运行,各种能源必须是互补地位,而不是互相排斥互相打压,各种能源同台竞争,走向市场,因为将来不可能一直靠补贴。”曾鸣对记者说,国家应该加紧建设能源互联网,建立电力市场,两机制同时发力,新能源发电产业才能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