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营养与食品卫生集锦9篇

时间:2024-01-05 14:39:03

营养与食品卫生

营养与食品卫生范文1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127-02

作为食品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关乎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因此,近年来逐渐成为学生热衷的专业之一[1]。《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一方面,要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营养学和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备从事食品营养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解决食品卫生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践教学方法滞后,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2]。因此,该课程的发展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实用型人才,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切实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加强《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探索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对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3]。

一、《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践教学模式现状

近年来,尽管大多数院校开始重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实践教学,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形式化。实践教学一般只用多媒体教学或简单的实验,导致实践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这种实践教学方式,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效果[4]。另外,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也只是几个小时而已,大多简要参观而已,不能将所学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目前,许多高校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师资体制[5]。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并且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从而导致学生实践环节考核薄弱,实习组织管理水平和指导水平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6]。

3.实践课程过多依赖教师。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实验课程,大多采取课堂讲授、学生简单操作、总结实验结果,递交实验报告的模式,这种实验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大多由实验员老师完成,因此,其最大弊端就是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7]。整个实验环节,学生动手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时间和人力的浪费,学生受益不大。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在取得了理论教学成绩的同时,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亦不可避免。如何根据社会对食品专业相关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对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进行有益的改进和创新,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构建《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教学的渠道,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探索并构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新体系。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进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授课老师需要针对现阶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的发展,将新技术、新方法、新问题融入到已有的实验内容上,更新实验教材,调整实验教学内容[8]。授课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实验内容的讲授,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展示得直观形象[9-10]。在实验操作上,打破以往实验课程实验员老师准备实验的方式,采取学生亲自动手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让学生多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11]。另外,实验过程中,授课老师积极推动“教”与“学”的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勤于思考,形成良性循环。完善实验考核手段对于保障实验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过去以实验报告为主的实验考核方法,如果学生不参与实验,但通过抄袭他人报告也可以得到高分,因此,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12]。在今后的实验成绩考核中,可以将实验成绩分为课堂出勤、课上互动、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几个部分,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特色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为突出《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这门课程的专业特色,在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时,考虑加入一些符合实践情况的教学内容,如膳食调查、特殊人群的膳食搭配、营养与慢性病等热点问题,在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13]。例如以社区、农村或大学校园为实践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膳食调查活动。通过膳食调查,使同学们了解膳食摄入情况,并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开展营养与卫生知识的宣传,解答调查过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强化对该课程的“消化吸收”能力。请企业家进学校做专题讲座。为了更好地接近实际生产,邀请企业高层对《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学习的同学做专题讲座,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对食品人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好专业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另外,以此为契机,在完成相应的理论教学后,带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加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深化实习基地的建设。结合《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特色优势,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以科研服务为基地建设合作的切入点,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学院教学与基地实习的有机结合。同时,能够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实习基地从合作中受益,为学生实习提供了重要的场所,为稳定基地建设和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出新路子。

3.改革实习基地的教学模式。在实习教学过程中,采取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学院制订实习教学内容,与校外基地共同参与实习教学过程,建立新型的实习基地教学模式。

根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采取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实习教学方式,学院和校外基地共同制订实习教学内容,调整补充实纲来适应社会发展形式变化的需要。实习过程中可以选择相关生产车间进行实地参观实习,比如啤酒、软饮料、奶制品、肉制品及相关保健品生产厂等,以保证实习内容的适用性。实习参观过程中,以典型的加工工艺方法为主线,瞄着重点操作单元,掌握关键控制点,适当增设基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部分,使实习与生产相匹配。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可以通过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才,为学生开展专业课的部分教学任务或专题讲座。鼓励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通过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的局限性,以理论教学+校内实验教学+校外基地实践共同指导为模式,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技能状态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打造学生成为基础知识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另外,在积极推行与校外基地合作的同时,挖掘与企业合作的潜力,发挥学校的优势,并且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促进食品学科人才的培养和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永,韦娜.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78-779.

[2]刘,杨爱丽,王晶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践教学改革[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0,8(4),32-34.

[3]范雪莹,滕春喜.学习新课程 优化课堂环境――浅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的重要性[J].教育科学,2008,(1):53.

[4]石亚中,伍亚华,钱时权.《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2,39(1):154-155.

[5]刘启玲.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心得[J].教学研究,2008,(1):19-20.

[6]李宁,张平安,赵秋艳,等.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学研究,2012,(8):38-39.

[7]张晓娜.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改革探讨[J].高校讲坛,2010,(19):557-558.

[8]赵秀娟,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探索.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3):351-353.

[9]张绪梅,黄国伟,吴蕴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3):259-262.

[10]杨建军,陶秀娟,李国莉,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综合性实验平台模式建设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928-1930.

营养与食品卫生范文2

【关键词】中职 食品营养与卫生 教学改革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80-01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食品加工专业中较为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较高地位,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专业技能应用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做以下研究。

一 依据专业发展需要,精选教学内容

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结合实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目前很多中职食品专业的学生,底子差,对于卫生学以及营养学相关的知识了解得很少,要想让其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绝非易事。应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情况,对教材的内容适当修改、补充,加以优化,更易于学生接受教材内容,挑选一些学生能接触到、感兴趣、能激发求知欲的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并适当增加与该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在讲授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时,可以穿插补充玉米有哪些烹调加工方法、哪种做法更好吃、哪种方法营养价值更高更易于吸收等。或者在学完膳食指南和膳食营养宝塔这一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小作业:给幼儿园小朋友设计一天的食谱,这样既结合了现实生活,使学生不会觉得太遥远,又运用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将教学内容活学活用。通过优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与今后的工作所需有效结合,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将理论结合实际,学习起来更加方便,运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二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我果断地放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尝试用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情境教学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将过程式教学法应用到课堂中。该教学方法始终把启发诱导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来由的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方法是:搜集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向学生提出探究性学习的专题。例如,“怎样评价保健食品中的膳食纤维营养价值高低”“容易出现的营养缺乏症有哪些”“土豆发绿了还可以吃吗”等,在这些专题中,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课堂上踊跃提出疑问。这样活跃起来的不仅仅是课堂的气氛,还有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过程中的独立性以及对创新学习的创造性非常重要,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和整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要顾及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进行分组,团队合作。完成作业之后每一组学生都可以由代表上台向大家分享在此过程中的经验和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但是不要过多地干预,否则锻炼学生主动性和独立性的效果则会打折扣。

2.教学手段

教师积极学习和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运用主要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枯燥的板书教学变成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配合音频、视频进行教学。多媒体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事半功倍。例如,在各类营养素缺乏病这一课,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患病图片,结合图片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学生印象深刻。同时可以认识到营养不全的严重性,在生活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对以上教学改革方面的尝试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激发创新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教学过程从“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转变。

三 注重职业能力发展,完善评价考核制度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重要的反馈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下,应该考什么、怎么考,如何评价考试结果等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最终采用将学生的课堂发言、讨论、课后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具体做法是:学生的平时考勤、课堂发言和讨论情况占总成绩的20%,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的能力;期中考试占40%,包括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占40%,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题型的设计上,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一部分试题采用无标准答案的方式出现,以便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此综合评价考核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 教学改革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改革成果

这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改革措施实施后,主要的成果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营养与食品卫生范文3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营养与卫生;教育

1引言

食品安全问题举国关注,世界各国政府大多将食品安全视为国家公共安全。目前,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对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提出了许多好的方法和建议,但是他们大都忽视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知识教育对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重要作用。本人以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知识教育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影响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大量的调查结果中分析认为:加强公民的食品营养卫生知识教育,是保证我国公民的食品安全的主要途径。

2我国国民的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知识的教育情况

从我国国民对各学科知识的重视情况和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受教育的方式来看:

2.1国民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科学知识被广泛重视的今天,国民大都认为只有象航天、国防、建筑、计算机等知识是我国最急需发展的科学,而人民对食品卫生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食品营养卫生知识是国民的知识结构中的最适用、用得最广泛的科学知识。对它的掌握、重视的程度是直接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的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以及平均寿命。有些人还错误的认为,吃喝不太讲究还是美德。

2.2国家对国民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的教育程度不够

从我国国民在学校受教育的知识结构来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没有安排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教学内容,以后也沒有进行系统学习,包括在以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食品、医学及相关专业的除外)。仅仅在初中《生理卫生》中介绍了人体健康的三要素。

2.3对国民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

国家对国民的食品营养卫生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基本上只是依赖广播电视、报刊的宣传,而且也只是零星的。国民的食品营养卫生和食品安全知识主要是靠人们相互传授,根本沒有进行较系统学习。我国从事食品加工的人员的准入标准也是很低的,他们几乎沒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从事饮食业。

3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知识教育现状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影响

由于我国国民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的教育不够,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行业又起步较晚,再加上经济全球化,在这一新的形势下,我国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的教育现状对我国食品安全影响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令人勘忧,其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3.1人们的食品营养卫生知识贫乏

现实中,群众的食品营养卫生知识都是靠自学的,人们对人自身、生物及微生物世界几乎没有什么了解。卫生部20__年2月13日通报20__年第四季度重大食物中毒情况中报告“家庭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报告起数的44.4%、死亡人数的89.7%,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误食野生毒蕈、河豚鱼等有毒动植物”,它反映了人们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极其贫乏,对危害食品安全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3.2饮食习惯没有与时俱进

传统饮食习惯中的陋习,没有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得到及时的根除,我国国民日常的饮食安排,主要是依靠传统习惯。人们的饮食习惯从以前的科学知识和生活水平来看,是合理的。但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依照现在的科学知识来看,我们传统饮食习惯存在着很多不科学的因素。例如现在一些人爱吃大量经过腌、炸、烤,燻等食品。而现代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告诉我们,上述食品中的亚硝酸盐、苯并芘严重招标,如果频繁摄入此类食品,就易患癌症。这说明了国民当今的饮食习惯,没有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时俱进。

3.3忽视慢性食品中毒

从卫生部关于食物中毒的统计科目来看,急性食物中毒是被政府、社会和人们高度重视的,但慢性中毒由于对人身体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其发病期滞后,发病机理又复杂,而往往被人们忽视。如长期食用高残留农药的食品,就极容易使人致癌。所以在我国发生的慢性食品中毒事件则更多,对人民健康威胁更大。

3.4特殊人群的饮食安全状况令人勘忧

大部分集体就餐的学生、企业员工以及在城市的农民工,他们的饮食安全极容易受到威胁。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对他们健康起决定因素的食品,大都是由只经过简单操作培训、而没有经过严格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培训和食品安全教育的人员生产的。卫生部通报20__年第四季度重大食物中毒情况中报告“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总中毒人数的44.4%,主要中毒原因是食物加工不当。”这些特殊人群的食品安全事故具有一次性中毒人数多,社会影响大,预防和治疗难度大的特点。如20__年9月14日发生在南京市汤山镇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者达200多人,并造成38人中毒死亡。

3.5饮食结构不合理

从调查中发现,我国国民只注意食品质量和口味,而忽视了食品安全摄入数量,饮食结构不合理。人们普遍地不知道任何食品都有安全摄入量的要求,任何营养食品如果长期超量摄入,都会给人体造成危害。如1997年在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8.5和2.2。与农村相比,城市的患病率更高,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过去15年里,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每年平均增加0.93个百分点,约相当于每年增加1200万超重和肥胖的人。

3.6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

由于我国国民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的教育不够,人们不能鉴别和抵制假冒伪劣食品,让假冒伪劣食品还存在着市场,再加上我国又缺乏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食品安全法律责任的规定

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造成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

4食品营养卫生知识教育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4.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是保证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的基础

知识不仅是财富、是生产力,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还是国民的食品安全的保证。国民掌握了比较全面的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就会知道在自己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到合理营养,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杜绝或减少有毒、有害的食品的摄入,预防由饮食不当而造成的疾病,从而提高了自己的食品安全的水平。

4.2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就得加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宣传教育

在人们高度注重经济发展的今天,往往对食品安全以及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球及我国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地发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国人民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贫乏,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及道德水平不够,是长期威胁我国食品安全的客观因素。要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就得加强食品营养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具体的对策是:

(1)提高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的重要性的认识

在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大量存在。但有些疾病,如大部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大多数是人们长期不注意自己的饮食造成的。所以加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2)加强国民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的宣传教育

因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是国民的知识结构中最适用、用得最广泛的科学知识。对它的掌握、重视的程度是直接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的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以及平均寿命,所以要经常对全民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方面,要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安排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课程,要像扫盲、普法教育一样对待全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对公众进行食品安全的科普教育。另一方面,要在要在大专院校开设食品生产和管理技术专业,培养出大量的专业人才来逐步替换现在的只经过简单操作培训、而没有经过严格培训和食品安全法教育的人员。同时,要不断地利用广播电视及报刊大力宣传食品营养卫生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素质,为保证我国食品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论和建议

结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育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巨大,要进一步改善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现状,除加大食品科学研究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外,还要大力加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教育,做到堵与疏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的严峻现状,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

建议:加强国民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知识的宣传教育,一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安排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课程,对公众进行食品安全的科普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开展食品营养卫生、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只有这样,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才能赶超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3]张红波.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20__,14(1):15-17.

[5]陈锡文邓楠.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__-02

[6]张远.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__/0917--20

[8]吴澎,王明林.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食物与安全,20__-04:17-18.

营养与食品卫生范文4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对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对新时期高素质创新性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1]。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学科间知识点相互交叉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着重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食品卫生安全监测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2]。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精炼教学内容和转变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基础上,采用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法、基于案例的CBL教学法、基于团队的TBL教学法和基于自主研究的RBL教学法混合授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LBL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而完整的基础知识

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材的知识系统化、专业化,在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线。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包括营养学基础、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公共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和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基础知识[3]。

我们通过对本学科的理论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制定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大纲,采用LBL讲授法使学生形成一个大体的思维框架。对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分析讲解,既能保证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能准确、快速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2CBL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以问题为基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具体案例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先用LBL法系统讲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再采用CBL法对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我们在营养缺乏性疾病、食物中毒以及食品安全等章节严格筛选典型案例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解“食品添加剂”时基本步骤如下:(1)布置案例:课前一周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先给出影响广泛的苏丹红、塑化剂、三聚氰胺等滥用食品添加剂案例,学生在课下分组了解相关内容,做好准备。(2)讨论案例:课堂上各组学生汇报各自了解到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使用要求、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卫生管理方法,小组间围绕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3)点评案例:教师对案例相关知识、发生机制、食品添加剂带入原则等进行深层次阐述并进行总结。(4)案例报告:课后要求每组交一份总结报告。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学生围绕案例思考、查找资料、寻找答案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创新能力[4]。

3PBL教学模式从细节到整体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思维

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也称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病例为先导、教师为向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5]。通过CBL和LBL授课方法可以让学生牢靠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PBL教学则可以对特定问题进行学习。在“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单元中采用PBL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设置课堂提问,以“营养与糖尿病”为例,教学目标是掌握糖尿病的膳食营养防治原则,通过引入糖尿病病例,设置以下问题:按照糖尿病的病因诊断标准,该患者属于何型糖尿病,是哪种危险因素引发的?引导他们在饮食方面开展比较深入的阐述。该病人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在生活方式和饮食上如何进行控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问题并重点讲解,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4TBL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意识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Learning,TBL),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通过相互协作的团队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TBL是在P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不自主思考、习惯于依赖教师和教材问题[6]。在食物中毒、食谱编制案例分析等教学中,通过TBL教学,极大地增加了学员的参与度,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使其运用知识的能力显著提高。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典型案例使用TBL教学法:(1)课前准备:教师的提前1周指导学生预习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相关内容,告知教学目标和学习要点。6~8人为一组,围绕引起中毒的原因、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自行分配资料查阅、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任务,小组成员讨论得出认可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主性。(2)课堂讨论:每组推选1人汇报小组学习讨论的结果,再进行组间讨论,通过团队协作达到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急救与治疗、预防措施等最佳的讨论结果。(3)总结引导:教师对各组发言进行点评,围绕本章节的重点和疑难进行进行启发和引导,提出改进要求并做最后总结。

5RBL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和创新性学习

研究型教学模式(Research-BasedLearning,RBL),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科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引导学生利用和整合大数据环境下各种不同教学资源,主动发现、分析直至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包括提出问题—搜索资源—解决问题—交流总结4个步骤[7]。提出食品新技术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学生通过翻阅图书、查阅文献、收集网络资源等方法,选取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统计学分析等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进行整理归纳并完成研究报告。教师对研究报告分析点评,提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建议,指导学生有效利用资源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减少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8]。

营养与食品卫生范文5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加上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浓厚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结合临床案例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展开;可以结合当前老百姓中流传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如牛奶有害论、食物相克等)组织学生辩论;也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同学或朋友的营养状况,看看各种营养素摄入是否合理,膳食搭配是否恰当,从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指导亲人、朋友的饮食习惯,使之达到科学营养和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同时感受到其实用性,既牢固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又训练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技能。

总之,为了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在学员方面,要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师方面,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韦娜.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78.

[2]张乾勇,陈明亮.军医大学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08-3409.

[3]肖荣,余焕玲,封锦芳,李卫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理论课课程内容改革设想.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6(11):1276.

[4]糜漫天.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二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营养与食品卫生范文6

【关键词】餐饮业;食品卫生与营养;调查

【中图分类号】R1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29-01

饮食合理营养是保证居民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因素,具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与导致多种慢性疾病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因此良好的食品卫生与营养知识水平是饮食态度和行为发生改变的必要条件[1]。餐饮行业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相关手段,向普通消费者提供餐饮、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餐饮生产经营行业。餐饮行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从业人员卫生态度、卫生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餐饮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餐饮的卫生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消费人群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解某地区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食品卫生与营养知识的认识情况,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可以有效开展培训工作,最终为消费人群提供安全、健康的饮食,所以对该地区餐饮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该地区餐饮从业人员300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餐饮服务员、厨师、餐饮管理人员以及从事餐饮其他方面工作的相关人员。

1.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岗位等)、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以及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等内容,调查过程中在向被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意义的基础上,采用了现场调查、不记名填写、填写完毕后现场收回问卷的方式,一共发放了300份问卷,回收300份,回收率100%。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各15题,均为单选,总计30分,以达到总分的 60%为及格 以达到总分的 80%为优秀。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X2),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在调查到的300名餐饮从业人员中,男128名,女172名,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5±10.5)岁。文化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学历98名占32.67%,高中学历146名占48.67%,大专38名占12.67%,本科学历18名6.00%;来自农村228例占76.00%,来自城市72例占24.00%;岗位分布为厨师148名占49.33,服务员82名占27.33%,洗碗工34名占11.33%,库管员、采购员、管理人员等36名占12.00%。

2.2 食品卫生知识调查 300份问卷食品卫生知识最高得分14分,最低8分,平均得分(11.8±3.2)分,及格人数为285名占95.00%,优秀人数为95名占31.67%。

2.3 营养知识调查 300份问卷营养知识最高得分11分,最低2分,平均得分(6.8±2.8)分,及格人数为109名占36.33%,优秀人数为31名占10.33%。

3 讨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些年来,餐饮行业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国光大居民在餐饮业的就餐率明显提高。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对营养与食品安全的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餐饮业的食品卫生工作[3]。通过对该地区餐饮业从业人员食品卫生和营养知识的调查,发现餐饮业从业人员不论是食品卫生还是营养知识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来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素质这一问题己成为餐饮业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3.1 加强餐饮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提高餐饮业卫生质量,不仅要抓好监督、监测等工作,更应该重视餐饮从业人员的相关卫生知识培训[4]。需要进行深入有效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不断加强餐饮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及培养出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参加卫生机构组织的相关饮食知识培训能够显著提高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和营养知识的认知水平,建议卫生监督部门要长期开展广泛深入的餐饮行业卫生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严格落实双证管理制度,即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培训合格证和健康证后方可持证上岗。通过进行长期经常性的卫生知识培训,使其食品卫生和与营养知识能够得到及时的更新,同时通过餐饮业内部的培训机制带动整体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水品的提高[5]。同时要结合经常性的卫生监督,从而切实提高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培养其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和行为,为餐饮服务业创造一个卫生、健康、安全、文明的服务环境。

3.2 增加培训形式 培训方式应该注意灵活多样,浅显易懂,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主要媒体进行的卫生知识教育专题栏目及公益广告,以利于各种文化程程度从业人员所接受。需要将卫生培训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基层,同时考虑到部分餐饮从业人员的流动性,无法定期参加卫生相关培训,可以同时印制一些饮食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小册子及相关宣传海报,分发到餐饮基层单位, 鼓励餐饮卫生从业人员在岗自学有关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

3.3 开展针对性培训 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的了解,掌握较欠缺,餐饮主管部门应结合餐饮从业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加强管理和督查,纠正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定期开展现况调查,未采取干预措施研究。今后,将在现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人群,从培训方式、培训教材等方面进行干预措施的实施和评价,对影响从业人员卫生素质的因素作进一步探讨,为及时、准确、全面地采取更有针对性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素质措施和决策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

总之,保障餐饮安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与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避免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我们相信通过对餐饮行业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方面的培训和管理,针对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不断强化食品卫生和营养知识的掌握,我们餐桌上的食物将更加丰富,更加营养与健康,也更加安全[2]。

参考文献

[]毕慧,李云.成都市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卫生与营养知识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10,37(5):828-830.

[2]刘雅平,德俊梅,王占楼,等.北京市某单位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现况调查,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12):77-80。

[3]王冰。北京市西城区食品从业人员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调查分析,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5,7(2):123-124.

营养与食品卫生范文7

论文摘 要: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发挥,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必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知识信息,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有意识的对学员传授的各种素材和有用信息。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适应教学目标的提高,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营养、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员获取本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训练学员发现和处理常见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要求必须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学员对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本文探讨和总结本科室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如何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以促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 

 

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应该合理,信息量要充足,知识点要求能系统的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全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个部分,前者应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膳食、营养状况评价、特殊营养保障、营养与疾病6大内容,涵盖营养学学科领域的各主要分支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普通人群营养学框架之上,着重强调了高原、寒冷、湿热、低照度、电子对抗、航天、航海等特殊作业条件下的营养保障,以及野外供膳、营养教育等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合理。食品卫生学部分主要介绍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应包括食品污染、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与处理、食品法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中常见化学毒物和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检测等。我们在保证以上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特别对重大活动或战时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卫生的快速检验方法与制式装备等内容做了详细论述,进一步充实了课程的知识信息量。 

 

二、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学水平先进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员在教学工作中,应及时把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成果引入教学,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理念教学。要密切关注本学科发展动态,紧扣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各章节原则上安排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研究优势和背景的教员授课,保证其教学内容与科研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尽力追踪国际研究前沿,及时总结和撰写本学科相关热点领域的进展综述和研发动态,并实时将本科室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进行必要的介绍,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例如在营养学基础部分,对近期研究热点植物化学物及其生物学效应,特别是其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及机制,我们做了最新综述和讲解;在特殊人群营养部分对高寒、湿热、低照度等特殊作业人员营养保障问题做了最新国内外研究概述;同时注重对本学科在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将本室长期从事的科研及取得的优秀成果恰当地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如脂肪酸与乳腺癌、牛磺酸与视觉保护、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效应、特殊环境(高原低氧、低照度作业等)下的营养保障措施等。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先进性,也增强了教学的特色性。 

三、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重视优化组合,各知识点要顺序展开,符合学员的学习规律,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但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内容的框架体系,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重组。如在讲授各种营养素的内容时,对于教材中的营养素代谢内容可以舍去,因为学员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经学习,而有关营养素摄入量标准的内容又可以并入到后面专门讲授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这一节当中。其次是要正确处理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新内容的关系,在注重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基础性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前沿性,充分反映当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与学关系,运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形成有利于培养学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同时坚持发挥教员作为课程教学主讲人的作用,要求教员从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通过合理编排和生动讲解,启迪学员的思维,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与日常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与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员的关注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种种事例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竭力避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力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着重于启发式教学。在每章节授课前应设置“导课”环节,以近期热点问题或生活中鲜明的事例为引线,引发学员对本次课程内容的关注和相关问题的思考;在讲授各知识点过程中尽量引导学员发现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主,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员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例如,在讲蛋白质含量测定时,我们以三鹿奶粉掺假三聚氰胺事件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员来分析讨论这种化工试剂为何添加进了奶粉里?传统的凯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含量的弊端在哪里?现实中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在讲授各类食物营养价值时,抛出曾经叫嚣一时的“牛奶有毒”、“红薯排毒”、“绿豆治病”论等,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和判断,批判盲从和无主见,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争论,引导学员课下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并提出合理的证据支持,教员只作为其中平等一员参与讨论,不做是非判断,引导学员学会辩证的、批判的思考问题,能够从正反两面看问题,对同一事物能够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避免片面的、极端的思维观。在学习平衡膳食内容时,要求学员在课外时间开展实践应用,在周围同学中开展平衡膳食的健康宣教活动和膳食营养调查工作。这些措施都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学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向萍, 李革, 杨德海, 等.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9): 947-948. 

[2]杨立军. 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3; 33. 

[3]贾建丽.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模式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0(2): 102-105. 

[4]谢和平.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创高校教育教学新局面[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5(1): 1-3. 

营养与食品卫生范文8

摘要:为探讨虚拟实验教学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应用效果,将2013级食品安全专业学生分为两组:1、2班67人为实验组,在实验课前接受虚拟实验教学,并在学期结束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3、4班学生72人为对照组,课前不进行虚拟实验教学。每次课程结束后所有学生进入网络题库完成相同的作业。实验组学生在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自主能力、实验课效率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学生(P

关键词:虚拟实验教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预防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77-02

预防医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学科,实验教学是预防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掌握的实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受传统观念“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主动性不强,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和实验资源的浪费[1]。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虚拟实验室是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用户通过点击鼠标和拖曳操作,就能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场景体验和交互[2,3]。为了了解虚拟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效果差异,本课题选取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这一门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将虚拟实验室引入到实验教学中,突破传统面对面学模式的限制,通过教学资源共享,调动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我校2013级食品安全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班67人为实验组,3、4班学生72人为对照组。

2.研究内容。虚拟实验室分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三个实验教学项目、涉及到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常用仪器三个大模块,通过文字表格、视频、图谱、Flas、电子讲稿和电子教材等多种表现形式,涵盖了危险有机溶剂的实验室安全操作,哥特里法抽提样品的碱水解法、油脂酸败y定等内容。

实验课开始前,实验组学生通过学号登录到虚拟实验室平台,可以通过电子文稿预习基本理论,观看动画放映的操作过程,同时还有场景模拟操作,使学生从视听和感觉上达到身临其境。实验组学生除了课前登录到虚拟实验室进行预习外,实验课的内容和授课教师均与对照组学生接受的相同。

3.研究方法。在三次实验教学完成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虚拟实验教学方法效果的问卷调查,并设有访谈性的开放式问题,主要内容有对虚拟实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有何优势与不足等,以便掌握全面开展虚拟实验教学的可行性并总结经验。在参照文献[4,5]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是否了解虚拟教学,对实施虚拟教学的认同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调查,每个条目分5个等级,计分方法为:完全认同=5、基本认同=4、不清楚=3、基本不认同=2、完全不认同=1。

另外,每次实验课结束后,两个测试组的学生登录到网上的虚拟题库,完成当次实验课相关的习题,并由实验教师给予评分。分别计算出两组的优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得分保留作为后续统计分析的数据。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二、结果

1.学生对虚拟实验室教学的调查结果。课程结束后向实验组学生发放有关虚拟实验教学认同情况的调查问卷,共发放67份,回收67份,经逻辑筛选后,67份问卷作答均符合标准,有效回收率100%。

被调查的67名学生中有56名(83.6%)认同实验课前进行虚拟实验教学的模式。对于有关虚拟教学的效果认同度、加强对实验的兴趣、增强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等内容的认同度均达到87%以上。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虚拟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加强对实验兴趣、增强动手操作、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2.访谈问题调查结果。学生对虚拟实验室的意见或建议主要为:有52.2%(35/67)的学生建议丰富虚拟实验室模块;有59.7%(40/67)的学生认为课前花费时间在虚拟实验室是值得的;有77.6%(52/67)的学生希望其他实验课也能开设虚拟实验教学。

3.课后练习结果。完成虚拟题库的三次测试成绩情况为:实验组每次的优秀率(90分以上)均达14.3%,良好率(80―90分)占27.4%,合格率为100%。对照组的优秀率平均为3.2%,良好率(80―90分)占19.7%,合格率为80%。在优秀率,良好率和合格率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并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1.考试成绩评价。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引入课前虚拟教学。经过我院老师早期的论证和测评,虚拟题库中各种题型的信度在0.46―0.70之间[6],说明学生在每次虚拟题库中得到的成绩能较好地反映其所学知识的真实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与我们所实施的虚拟实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已经对实验过程、原理和操作有了感性认识,这样既减少了实际操作时的资源浪费,又减轻了授课教师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另外,形象生动的虚拟实验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并且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2.问卷调查结果评价。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按部就班的操作,完成实验内容,缺少实验前的准备学习和锻炼,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如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一直是教学工作探讨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认同实验课开展前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预习的模式,并且认为课前虚拟教学在加强实验兴趣、增强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等方面效果明显。虚拟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及操作的了解。另外,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的疑问不解可以使他们带着探索问题的兴趣进行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主动性,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虚拟实验室在实验课程中的作用。实验组学生在开展实验操作时,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规范操作意识明显强与对照组。实验操作中经常用到大量的有机溶剂,很多有机溶剂易燃属于危险类化学品,但学生的危险防范意识单薄,并且出现有机溶剂大量浪费的情况。因此上实验课前,让学生通过虚拟实验室的操作平台,反复实践熟悉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这样在现实场景的实验操作时就能应对自如。

参考文献:

[1]黄开勇,杨莉,邹云锋.浅析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967-968.

[2]韩琴,冷言冰,贾皓,等.3R原则与虚拟实验室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30):152-154.

[3]刘筱蔼,李建华,等.技能实验学虚拟动物实验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3):252-255.

[4]左群,等.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关于问卷调查技术的相关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2):177-179.

[5]Chung EK,Rhee,Baik YH,et al.The effect of team-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J].Med Teach,2009,31(11):1013-1017.

[6]王绍才.改进考试管理,建立考试制度[J].医学教育,1991,2(1):31-34.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315);广东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JY15033)

营养与食品卫生范文9

>>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实验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双语教学的探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探索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卫生监督工作中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医学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探讨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案例式教学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其保障对策分析 浅谈《食品卫生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中外动物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选修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优化探究 提高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质量的探讨 浅议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及防止措施 论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及防止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余子新.高校双语教学基本问题初探[J].教学研究,2004,27(1):83-88.

[3] 林晗.农科院校双语教学功能与实践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86-88.

[4] 张维佳.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