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地理教学效果

时间:2024-02-08 15:58:30

地理教学效果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科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针对学生疑问设计专项地理练习

地理作业的基本作用就是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与不足,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重量不重质”的不良观念,根据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的不足来设计专项地理练习,确保每一轮地理练习都能及时巩固学生的现有地理学科能力,不断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应试能力,有效丰富高中生的解题经验。就如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课教学中,学生们就在课堂上学习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在课堂结尾阶段,我利用课堂检测与课堂小结汇总了学生们的学习不足,发现本班学生对等温线的识读与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等重点知识依然存有疑问。于是,我就专门针对这两个知识点设计了地理作业,希望学生们可以根据等温线来判断暖流与寒流问题,然后根据洋流性质与分布规律来判断某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以便帮助学生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二、针对学生差异设计分层地理作业

常规的高中地理教师通常会以统一的地理作业布置练习任务,然后再制定统一的作业收缴时间。然而,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指出每个人的显性智能结构不同,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发育水平不同,难以应付同样难度、同等数量的地理作业。如果一味强求统一步调,那么会大大挫伤高中生的练习自信。对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要设计分层地理作业,尊重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练习需求。就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课教学中,本班学生便表现出了不同的学习优势。比如,本班少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等思维能力发育比较成熟,能够根据流水作用的侵蚀形式分析具体的地表形态,还能结合流水运动规律分析堆积地貌的形成与特征。因此,我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就以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与河谷演变过程设计了河流侵蚀地貌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较差,难以理解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所以我将作业重点放在了本课重要概念内容之中,鼓励学生灵活应用本课重点概念。

第2篇

一、理解阅读的价值

没有阅读,就缺乏领悟和思维能力,阅读是理解之本。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心理学研究,知识的吸收,大部分是靠阅读得到的,阅读对获取知识、巩固以往的知识、增强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有巨大作用。理解了阅读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认同阅读,高度重视阅读,而且还要做到有一定的阅读技巧,阅读的内容与教师的讲授桴鼓相应,这样的阅读能够得到更好的指导,能够更好地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容易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阅读方法有提纲阅读法、地图阅读法、习题阅读法等,比如,先对地图分析、理解、记忆,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对地理信息的吸收、应用地图了解地理状况理解地理成因、根据地图抓住各种地理规律,长此以往,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做到图文转换,用自己个性的语言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

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以后,教师带领大家找出难点重点,及时组织学生讲解、写阅读札记、公布优秀作品,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让学生做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体会到阅读的收获,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地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强大的自学能力,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

二、学习地理有技巧

地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地理有技巧会帮助学生更快地吸收知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领,让他们掌握技巧,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地理知识。比如认真阅读地理课本,先学后教,做课前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写学习笔记,和同学交流学习经验等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三、生活与地理学习紧密结合

地理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彼此印证、相辅相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的所见所闻补益地理学习,反过来教师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也能够很好地理解。

地理问题回归生活,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

例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手段;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65-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改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地理教师,要与时俱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基础上,不断创新,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选择何种教育方式,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素质,已经成为每一位地理教师所面对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呢?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育观念是影响课堂效果的根本因素。教师不应该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着配角作用,起着引导和组织的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摒弃那种死板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观念,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在与学生共同探索和追求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地理教师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的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认真备课以期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

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认真备课至关重要。备课不仅仅是要备内容、材料和教具,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和备方法。许多地理教师虽然也认识备课,但是课堂效果确实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他们只是注意到了备课内容的系统、材料的全面以及教具的充分,只是关注到了自己教学的过程,却没有重视学生和方法,导致自己精心准备的课程,并没有吸引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想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作为地理教师就必须要研究学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适合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教学的课堂效果。

了解学生是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条件,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状况等等,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只有针对学生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地理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等等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地理这种比较抽象的学科,多媒体的出现更是极大的适应了教学的需求,把单一、死板、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变为丰富、多彩、形象的音像信息,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地理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图文并茂,加上一些视频和声音,把抽象的地理概念,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从而发挥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地理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抛弃那种强制灌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把课堂变为真正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自然而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尝试地理课堂教学多样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教师这一单一的模式。作为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在应用中巩固和掌握地理知识,从而使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尝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由于学生的真正参与,动手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激情,有效的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六、加强科学教育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近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各大中学作为中学教育阶段培养人才的主力军,其能否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成了近年来各大学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地理课程作为学生们初中阶段的必修课,对学生們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搭建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生应学好地理知识。本文以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为例,分析了目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老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给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一、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在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学习兴趣都不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地理知识有其自身的严谨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因此很容易让学生们感觉枯燥无味,产生对初中地理课程的厌学心理。据笔者了解,目前初中地理老师们采用的教学模式较陈旧,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老师们利用一支粉笔一本书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不利于学生们有效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打心底里对初中地理课程产生兴趣。

(二)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较落后

现代社会是互联网和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和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可以大大方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高工作的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生动起来,将知识变得不仅能看得见,还能听得见、摸得着,对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极其有帮助的。但就笔者了解到的现状来看,我国很多中学的硬件设施设备普遍比较陈旧和落后,不能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三)学校和老师不重视初中地理教学

虽然地理课程是初中必修课,其对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搭建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初中地理成绩在中学考试成绩中占比不太多,因此很多学校和老师将初中地理课程看做“副科”,不太重视初中地理的教学,这也导致了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二、从实际出发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地理老师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的出现,需要数学老师们加强自身的学习,更新陈旧的教学理念,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水平。老师们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尝试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将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简单有趣内容,增强初中地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校课堂的构建。初中地理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融入一些教材上没有但是却很有趣的地理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地给学生们展示世界各地的地理风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老师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帮助他们拓展视野。这样一来,学生们很可能改变自身对地理学习的态度,进一步增加他们对地理课堂的喜爱,慢慢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老师共同创建高效课堂。

(二)学校更新设备设施,充分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想要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需要更新教学设施设备,为老师们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硬件支持。初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态想象能力普遍比较缺乏,因此他们在学习有关地壳挤压、板块运动、地形形态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好知识,这时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老师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湘教版地理教材的板块运动、地形形态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们展示板块运动的具体过程,将高山、丘陵、平原、盆地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将学生们难以理解和想象出来的知识具象化,可以逐渐构建起学生们的空间思维、立体思维、动态思维,为其后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逐渐培养起其地理知识的基本功。

(三)利用对话教育理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对话教育理论也是较新兴的教育理论之一,其主要是通过老师与学生间平等的语言沟通来进行教学的开展。老师倾听学生们真实的想法是怎样的,去了解学生们在其年龄段会有的一些奇特想法,学生也能通过与老师间的对话了解老师的想法,理解老师在平时教育过程中的用心良苦。对话教育可以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使老师和学生相互理解对方,有利于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中地理老师通过对话教育法鼓励学生去大胆提问、大胆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和疑惑,也有利于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与学生之间犹豫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导致其对知识掌握的快慢和程度都会不同。当这种情况出现后,需要老师们保持耐心,想办法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去因材施教。例如:地理老师在课堂准备时,可以提前设计好一些难度不一,难度层层递进的小游戏。上课时先进行难度较低的游戏环节,有意识地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优先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层层递进,提高游戏难度,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这样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全神贯注参与到游戏中进行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其效果比较好。

结束语

初中地理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学到基本的地理知识,更能构建起学生们应该具备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们的长期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学校和老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上应该予以更多的重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爱上地理学习并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张金环. 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2):179. [2017-09-19]. 

第5篇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课堂效果可大有改观。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教材、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所以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法。新课程标准呼吁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相比原有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出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A.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即在学习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之前,教材首先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对这一具体“案例”的层层分析,逐步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原理与规律。案例教学法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此教学法的提出,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落实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B.’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具或素材,创设学生学习的具体场景,使师生设身处“境”,在问题和情境中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情境教学法侧重于情境的创设,师生以情境中的主人公身份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C.比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可以说是新课标提出的新教学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已经试验了多年的教学法。对于地理教学,比较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突出的特征是打破地理要素之间、区域之间的分割,体现地理知识的区域性、综合性、直观性和系统性,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D.地理实验法。地理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新教材一改过去枯燥乏味的叙述,而将知识的灌输融人在一个个活动当中,其中有一部分的活动题便是地理小实验。通过地理实验法,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并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转贴于

E.研究性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它通过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选择并确定学习内容,自己动手收集信息材料,并进行分析、判断。这种教学方法一般运用于课外,是进行积极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

三、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学生对地理课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日,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六、地理课堂多样化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效果 对策研究

新课改的提出对于初中教学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于初中的各个学科都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地理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提出对于地理学科来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在地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成绩普遍不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不好。而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成绩,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急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提高。

教学理念比较落后。由于新课改的要求,所以在目前的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比较全新的教学理念,而在很多的地区,还是传统型的教学理念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思想作为教学的主导思想,这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坚持以教材为中心,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简单的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就忽视了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完全的中心,学生只能是进行被动的接受。另外一点就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完全是以考试内容及要求进行,没有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完全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来学习。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进行教师灌输,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课堂教学环境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师生之间没有互动,同时也不能活跃课堂气氛,这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是非常不利的。

教师队伍建设不能得到提高。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实行教学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建立了非常优秀的初中地理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受到了物质条件及学校重视程度的影响,很多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比较低,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比较老旧,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2、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对策

2.1改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地理教师的专业化建设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注重地理教师教学队伍的建设,在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提高对教师的专业化建设,要逐渐的提高教师的专业性知识和水平,要保证地理教师能精通地理学科,可以对教师实行培训和讲座的模式,培养教师的地理式思维能力,建立独立的科学研究思维,同时可以成立专门的地理学科研究小组,定期的对地理教师进行培训,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保证提高教师的专业性水平。另外一点就是要改变目前传统的教学观点,要重新认识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同时要深入的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将新课改的理念真正的融入到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解救出来。

2.2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从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来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提高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在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采用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工作,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也要采用相应的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工作。在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影像和纪录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更加直观的为学生展现了各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2.3实行合作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相关的研究我们发现,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特点的影响,对于死板的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能引起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改变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组内和组间的讨论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研究和发言,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间接的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性。

结语

地理这门学科在初中的教学工作中属于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在升入高中的学习重要性也是非常大的,目前我国在初中地理的教育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效果不高,影响了整个初中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对目前我国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造成目前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于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提高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只有针对目前我国初中地理学科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才能真正的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真正的实现新课改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效果 课堂实践 提升策略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地理属于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初中学生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中却存在着课堂教学效果欠佳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虽然许多中学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引入了新的地理教学模式,并在改善教学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回避的。其主要表现为:1.教学理念的陈旧。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虽然新课程标准根据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已经对初中地理提出了明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但是许多学校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如有些教师单纯地坚持“以教材为纲”,将学生的知识范围以及思维空间限制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有一些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学生展开“题海战术”,使学生在身心疲惫中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乐趣。2.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授知识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为维持所谓的课堂秩序,依然采用灌输式教学,从而使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逐渐失去了自主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实践了新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其对新教学方法的内涵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导致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徒有形式,限制了教学方法作用的发挥。3.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教师的素质在其综合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一些中学在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么缺乏重视,导致其在教学中缺乏积极性,要么缺乏发展意识,使得初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发展的需求。这些教学问题虽然角度不同,但是它们却直接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而要想改善初中地理课堂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师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与实践。

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新知导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和知识两个方面做好探究新知的准备,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堂导入,并根据不同的地理知识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例如在分析地震、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利用教学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视听感受中,形成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如让学生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分析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学科之间建立联系,进而提高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地理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主动变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认真研究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并大胆地应用于实践。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模式有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等。以探究式教学为例,教师在“认识地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先利用“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对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进行收集、思考、讨论,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讲述故事,并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结合亲身体验来探究“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最后,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探究结果。恼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可以从人类认识地球的理论发展中认识、学习到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也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感受自主探索的价值,并逐渐形成探索的能力。

(三)发挥地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有地图,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地图中的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图形中,让学生学会“看图说话”。例如某教师在“等高线与地形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如何在平面图上表示山地的起伏趋势?”“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通过问题引出等高线的概念,然后又引导学生对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的进行深入理解,进而形成理解并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而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等高线的意义,还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等温线、等压线等图形奠定基础。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将实际生活中的自然风光、生活模式、工农业发展状况等内容结合地理知识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价值的认识,增强其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气温和降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任务,即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个星期内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降水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观察笔记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进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地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初中地理的教育上主要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力等问题,因此,我们只有针对目前初中地理学科的现状进行改革,才能真正的提高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真正的实现新课改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曾佩青.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8).

[2]申雪梅,李兴远.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8).

第8篇

一、树立全新的地理学科教学观念

教师要紧跟素质教育理念。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能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二、教师要积极做好精心教学准备

做好教学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我相信各位教师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大的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我们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地理课堂上要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

中学阶段学生对地理课多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学生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从书本上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因而激发学生上课兴趣尤为重要。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巧设情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兴趣上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运用计算机教学,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地进行。

六、延伸地理课堂,让学生多实践

第9篇

【关键词】地理教育;组织形式;讲授法;微课;翻转课堂;课件

教学形式,即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高中地理教学的形式自然要符合高中生的特点及教材实际内容,注重实际效果。一方面,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一方面,我们要适当追求形式的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坚守讲授法

高中地理教学必然要牵涉到大量的地理术语和原理,这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讲解或提示,以节省学生自学的时间。有的地理原理只要教师点拨或适当讲解,学生就可以迅速掌握,比如地球运动中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关系,富有经验的教师借助板书关系图就可以三言两语地阐述清楚,而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学,当然也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却可能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所以,传统的教授法有利于集中时间、集中空间、集中传授学生知识模块,提高信息传递的容量和效率。

学生在紧张的高中学习节奏里,很难有精力应对大量的知识梳理,甚至很少去思考地理学习方法。这时,教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编辑出各种形式的整理知识的地理学习资源,则极大便利学生的使用。可见,教授法以严谨有序、成批量的组织形式能够快速地向学生传递预设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

无论哪一种教学形式多么先进,恐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教授法依然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形式。笔者教授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章节内容时,一方面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包,在教授如何处理协调发展问题时融进去,学生接触了大量的实例,切实感受到人类――环境――发展之间的内在的逻辑关系,一方面以教学设计中的地理思想影响他们,明确地传递这样的讯息,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人类行为必须融于环境,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善待经济的理念。充分准备的教授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考凭借,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巧用新形式

教授法如果占据课堂全部的时空则必然出现另一种极端,即挤占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势必会造成学生过度的依赖性,无法充分释放自身的激情和潜能。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地理教育延续初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这种大原则指导之下,我们地理教师完全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

1.引入微课。“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这就具有了保存性、随机使用性和反复研究性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满足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偶然使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还可以有这种神奇的样式来完成,一方面减轻了教师教学的负担,可以腾出足够的时间来满足学生的咨询服务,帮助后进生。比如以微课的形式讲解非地带性因素叠加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配送必要的地理图示和动画演绎,学生就比较形象地了解抽象的地理原理。不同程度的学生即可决定观看的次数和强度,提高了各自的学习效率。

2.适当翻转。翻转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指导学生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时,笔者指导学生到学校微机教室在指定网页搜索资料,利用网络学习平台阅读教材,明确重难点,尝试解说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学生从未浏览过充满当代技术信息、洋溢着浓厚的人文关怀的界面的网站,初次尝试这种方式,感到新鲜有趣,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笔者在巡视时提醒他们围绕预设的自主学习提纲进行研究性学习,不要迷恋界面的美丽和外在的形式。学生根据学习提示中所提供的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学习方法,饶有兴趣地展开学习。随后的课堂交流中,笔者以检测的形式督查他们的学习情况,结果,令人感到分外惊喜:学生们不仅顺利地梳理了基本知识,发现了地理疑问,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提出了从未有过的学习建议。

3.用好课件。事实上,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无法做到堂堂都能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也不可能经常性地进入微机室或者在家里使用电脑等工具,实施有效的自主学习。作为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自觉开发务实、有效的教学形式。比如制作好课件。笔者为了让学生明白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利用课件播放了四幅图片,即水稻种植、捕鱼、放牧、采茶,这就快速地提供了学习资源,随之提问:为什么同一活动呈现出不同的内容?

这就引出对农业区位因素概念的理解。这样的形式同样能够帮助学生从地理现象到地理原理的认知。其他诸如动画演绎地理活动过程、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等都可以借助课件制作软件中的动画设计。

从教育的客观现实看,教师最易采用的教学形式就是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组织好课堂交流和各种活动。至于“慕课”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没有身临其境的亲切感”“没有氛围浓郁的文化感”“没有现场碰撞的思维感”,况且物质条件尚不具备,所以,现实的教学形式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适当引入媒体技术,以紧扣新课程理念、体现高中地理教学规律为第一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