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供应链税务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4-03-05 16:30:14

供应链税务管理

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产业链延伸,税制,税收管理权限

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对产业链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以及《群聚区和新竞争经济学》等著名论著中率先提出了“产业群聚”的概念,认为产业群聚的形成会大大提升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尤其重要的是,波特还通过对加利福尼亚葡萄酒群聚区以及意大利皮具时装群聚区的考察,发现这些群聚区都是以“产业链”作为骨干串联起来的。于是部分学者对产业链开始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给产业链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郝礼翰认为产业链是从供应商开始,经生产者或流通业者,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物质流动。哈里森将产业链定义为将采购的原材料转换为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并且将产成品销售到用户的一种功能性网链。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新生等编著的《产业分析与产业策划:方法及应用》给产业链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产业链是指一产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按内在的技术经济关联要求,将有关的经济活动、经济过程、生产阶段或经济业务按次序连接起来的链式结构”。应该说,这些定义都对产业链的内涵作了较为科学的揭示。笔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链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究竟如何给产业链下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深刻领会和把握产业链这种链条式的关联关系形态的本质。产业链是产业部门内在的技术经济关联的反映和表现,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扩大化的产物。

产业链延伸能够优化我国的产品结构和经济结构,带动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而税收是政府调节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所以,税制的具体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产业链的延伸。本文试图从广义的税制视角来探讨一下当前税制中影响甚至阻碍产业链延伸的一些具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产业链延伸的表现形式及条件要求

1.产业链延伸的表现形式。(1)从产业链上各节点所在区域上看,产业链延伸有区域内延伸和区域间延伸。所谓区域内延伸是指延伸后的产业链的所有节点均在一个地区内,即产业链延伸的范围局限在一个地区内部。所谓产业链的区域间延伸是指延伸后的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在同一个地区,即产业链的跨区域延伸。也就是说,产业链在宏观经济视野里是环环相扣而完整的,而从区域经济视角看,链条不一定就是完整的,某个特定区域可能只有一个完整链条,也可能只有一条完整链条的一部分节点。(2)从产业链各节点的来源方式上看,产业链延伸有自身分化延伸和不同关联企业问由于连接、联合和重组而延伸。随着技术进步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从原材料供应、制造加工、组装分销到最终用户等过程中的有些环节,独立性不断增强,脱离了原有企业,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企业。这样,由一个大企业内各个组成部分所组成的供应链形式的产业链通过自身的分化使产业链得到了延伸。另外,随着经济和制度环境的改善,一些作为孤环和断环而存在的关联企业也可能会实现某种形式的接通和重新组合而形成产业链条。(3)从产业链延伸的方向上来看,产业链延伸可以表现为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前者又可分为前向延伸和后向延伸。所谓前向延伸是指某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取得对本企业的产品加工或销售系统的控制权或所有权,从而使企业已有的业务范围沿着供、产、销的方向所作的延伸,如石油开采企业开办炼油厂就属于产业链的前向延伸。所谓后向延伸是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自办等形式取得对供应源的控制权或者所有权,使现有企业的业务范围沿着销、产、供的方向所作的延伸,如加工企业向原材料生产发展就属于后向延伸。所谓横向延伸是指某企业通过对经营同类业务的企业收购、兼并或与之进行联合经营,使现有业务范围作横向扩展,以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实力。如海信电器公司跨地区兼并淄博电视机厂和贵阳电视机厂就属于产业链的横向延伸。

2.产业链延伸的条件要求。前已述及,产业链的延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延伸都是产业链的空间分布的适应性调整,是各种资源的一种优化组合和连接,是一种帕累托改进。而要使这些调整和改进能够迅速得以实现,除了企业间的关联性和互惠互利的要求以外,畅通的物流渠道、发达的要素市场、快速的信息传递、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其他有利于促进产业链延伸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也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这些条件的实现很大程度上都和税收制度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税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税制是指国家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税收管理体制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狭义的税制是指各税种的法律法规,即税法。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制度的设计具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功能。舒尔茨在1968年发表的《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一文中,论述了制度的五种功能:提供便利、降低交易费用、提供信息、共担风险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卢现祥在1996年出版的<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一书中认为制度的具体功能主要有以下六种: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利益内部化、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所以,一个设计合理、运行高效的税收制度会充分发挥上述制度的重要功能,进而促进产业链的完善和延伸。反之,则不利于税收调控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阻碍产业链的延伸,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我国现行税制对产业链延伸的不利影响

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的税收制度作了优化调整,对于改变当时的“诸侯经济”、完善全国统一市场、促进更多的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与快速流动以及我国产业链更多、更快、更好地形成和延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在税制变迁的过程中,由于制度惯性和路径依赖的作用,这次的分税制改革仍不能说是彻底的。一些税收制度的设计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税收调控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责和功能。另外,在税收的实际征管方面也存在许多影响产业链优化和快速延伸的问题。这些制度缺陷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权过度集中在中央,不利于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以延伸具有当地资源优势的产业链。税权是财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及时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地方税的立法权、解释权、税种的开征停征权、税目和税率的调整权,甚至一些税收的优惠减免权都过度集中在中央,不利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从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一部分地区原来不理想的某些资源有可能在新的市场需求下凸显其比较优势,在产业链优势区位指向的客观要求下,产业链上某些环节的布局可能从其他区域转移到该区域。而非常明显的是,要使这种转移能够顺利进行,必须有当地政府的允许及大力支持。但由于相关税权过度集中在中央,当地政府无法从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取得税收收入,故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产业链优势区位的选择和宏观层面上的跨区域延傍。

2.划归地方的税收收入不稳、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致使地方税收入规模过小,经济欠发达地区没有充足的财力提业链延伸所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筹集财政资金仍然是现代税收最基本的职能。政府只有拥有充足的财力才能有效提供社会必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优化投资环境,为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各类企业的相互联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1994年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上,那些收入来源稳定、税源集中、增值潜力大的税种都被列为中央税或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入不稳、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的税种几乎都被留给了地方。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地方税收入规模过小,而在现行的税收返还制度下,又缺乏科学、严密的转移支付制度与之配套,致使基层财源锐减。而基层的事权却并没有减少,导致困难地区事权大于财权。而在税收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调节收入合理分配和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三大经济调节功能当中,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县乡政府主要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提供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共物品和服务是基层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形式,而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公共物品和服务正是产业链形成和延伸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恰恰由于税收收入划分不均衡导致基层公共产品和服务缺乏财力保障,严重影响了税收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充分发挥。由于制度冲突的存在,这种耦合得不好的地方财税体制结构更缺乏激励功能,因而必然是低效率的,不能从根本上为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一种激励机制,从而对于打造和链接三次产业,沟通城乡两个地域的贸工农产业链来说也相当困难。

3.在具体税种上,部分税种的设置不利于我国产业链的延伸。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作为地区增长极的主导产业扩散作用的发挥。应该说,根据经济发展的非平衡理论,政府应有重点地把一些发展潜力大、辐射作用强的主导产业培育成地区经济的“增长极”。由于生产型增值税使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主导产业不能抵扣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影响了企业技术进步等创新行为的发生,而且相对较重的税负也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并最终通过制约创新能力和规模经济效益延缓增长极扩散作用的发挥。在此,扩散作用包括前瞻效应(对下游产品)、回顾效应(对上游产品)和旁侧效应(产业外的广泛社会影响)。由此可见,生产型增值税制约增长极扩散作用的发挥,实质上是影响产业链的前向延伸、后向延伸和横向延伸。

4.在税收征管上,由于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没有实行彻底的属地征收,形成了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偏好,进而形成地方保护主义,抑制了产业链的延伸。属地征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本辖区居民而言,只需就其辖区范围内的收益、财产和所得纳税,即使在辖区外有收益、所得和财产,也没有纳税义务;二是对于本辖区的非居民(辖区外居民)而言,其在该辖区领地范围内的收益、所得和财产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非常明显的道理是,税种的征收环节和纳税地点决定税收利益的地域归属。如果辖区政府充分行使属地管辖权,就不会对辖区外的企业采取歧视措施,限制外地企业到本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即不会阻碍产业链的跨区域延伸。由于增值税在商品的流转环节实行道道征税,并且通常在销售地点缴纳,因此,商品销售到哪里,增值税就缴纳到哪里,税收实现了属地征收,地方政府就不会阻挠外地商品到本地销售。但其他一些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没有实行彻底的属地征收,例如,国内特殊消费品的消费税在生产和委托加工环节征收,因此其生产和加工地点就是纳税地点,一家外地企业的特殊消费品的消费税归外地政府所有,这些特殊消费品流人到本地来,对本地财政收入没有贡献,而且对本地生产同类消费品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影响本地财政收入,即使本地企业不寻租,地方政府也会积极干预,阻止外地特殊消费品的流入。其他如企业所得税在机构所在地缴纳、营业税中的运输和工程等应税项目,规定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等情况,都是没有实行彻底的属地征收的表现,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

三、完善我国税制,促进产业链延伸的具体对策

许多著名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分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详细论证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例如,诺思在1971年发表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由此推之,我国税收制度的优化和创新必将为产业链延伸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市场对产业链延伸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我们应不断完善税制,充分发挥税制对于产业链延伸的调节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确定地方税收管理权限,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发展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产业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税的立法权全部集中于中央的做法很不合适,它不利于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需要和实际开征和停征税种。笔者认为,一些具有典型地方税特点的税种的立法权应下放给地方,允许地方有一定范围内的开征或停征地方税种的权利以及调整和减免地方税收的权利等,使地方在规定的范围内,依据需要与可能对地方税的征收做因地制宜的调整,以保证税收制度的高效性。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开发利用本地特色资源的积极性,为我国产业链的空间分布调整和转移提供制度上的支持。

2.科学选择我国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并附之以必要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培植地方财源和增加地方收入,努力提业链延伸所需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税制结构状况,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可考虑将财产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地方政府应积极发展经济,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使以上三税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税种。同时,要继续滦化财政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而使地方收入得到稳定增长。要注意平衡地方的财权和事权,使基层财政有能力充分行使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培育生产要素市场,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通讯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交易和转让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递。这既有利于产业链在区域内延伸,也有助于不同区域间的企业建立互助合作的关系,甚至招引外地关联企业在本地落户。

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2

上海畅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原名上海实业外联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SLC)。由政府控股企业――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于2001年5月投资成立,注册资本1.3亿元人民币。为完成公司第二阶段发展战略目标――成为一家提供专业供应链管理服务,并拥有全国性网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2008年,公司引进了新的战略投资者。并改为现名。目前,公司以进出口保税物流、工厂物流及采购物流为主要服务特色,服务行业包括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电子电气产品、lT产品、医疗器材和设备等。

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改变传统的物流体制,逐渐向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面对这一趋势,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的同时,尝试为客户提供更加深入的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作为这类企业的代表,上海畅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将服务范围从单纯的进出口保税物流向国际采购中心和汽车制造入厂物流等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领域拓展、延伸。这其中,林德叉车作为畅联物流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为其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业务概况

立足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优势,自成立以来,畅联物流的进出口物流业务发展迅速,通过运用VMI、JIT、IPO等中高端物流运作模式,为客户实现零库存生产物料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年来,畅联物流不断开拓创新,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零件和医疗机械等高附加值产业的物流管理中取得领先优势。

截至目前,畅联物流已为吉利、奇瑞、比亚迪、海马、奔驰等近十家汽车制造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供应链优化方案。按照公司在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计划,畅联物流正在努力把高效的Milk Run运输网络进一步扩展到华北和华南地区,以中国的民族汽车品牌作为行业切入点,打造长三角和全国运输平台,建设统一信息系统网络,专业提供供应链框架下的四大核心精益物流服务,将服务范围从汽车总装厂进一步延伸到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商,建成具有全国服务能力的汽车精益供应链服务体系。特色的物流管理

畅联物流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保税物流园区共有物流中心13个,主要为电子、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客户提供零部件和成品物流服务。多年来,畅联物流基于保税区物流的特点,针对VMI、JIT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与深化服务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成果。

(一)工厂VMI物流服务

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是生产型企业为降低原材料库存和成本、缩短供货时间,而采取的较为先进的物流模式。通过登陆畅联物流完善的仓库管理系统(WMS),生产企业可以随时了解其原材料货物的库存情况,根据生产需要实时下订单要货。同时,借助畅联物流先进的监控系统,海关可以实现对库存货物的联网监管。

索尼是畅联物流工厂VMI物流服务的典型客户,在中国拥有多家生产、维修和管理企业。根据其供应链整合计划,目前畅联物流为索尼电子在无锡、上海等5家工厂提供集中的VMI服务。索尼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拥有25000平方米的分拨中心,由畅联物流按照索尼各工厂的订单进行JIT发货。

(二)JIT物流服务

作为精益制造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JIT(Just-in-Time,准时制生产)物流是一种建立在JIT管理理念基础上的现代物流方式。在与德尔福的合作中,针对其4家分厂各成体系,无法满足下游客户――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BTO(Build-to-Order,按订单生产)模式变化需求的情况,畅联物流将德尔福在上海地区数家工厂所有进口或国内料件全部集中在自己的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与德尔福各分公司的系统对接,按照其生产所需及时供货,供货到德尔福流水线边,之后再将成品转送至整车厂。

(三)精益制造供应链管理服务

2007年,畅联物流逐步明确了基于供应链管理理念,为中国民族品牌的汽车制造业提供精益制造物流优化方案的方向,将汽车总装厂线边JIs排序供料、JIT配送到工厂、VMI厂边供应商仓库管理和Milk Run循环取货定为四大核心业务内容,其主要框架包括:建立一个汽车制造业专业性入厂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一个循环取货与专线结合的快速运输配送网络;达到六个统一,即统一的信息系统管理、仓库和库存管理、运输整合管理、标准操作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和反向物流管理;四个库存点、三条物流循环和一体化运作。

叉车保障高效物流

作为一家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畅联物流不仅拥有大量优质的仓储资源,其中包括15.1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库和5.2万平方米的非保税仓库;而且通过引入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EXE4000,实现了对多点仓库的统一管理,为电子、汽车、医疗器械等不同行业客户提供零部件和成品物流服务。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出口贸易量连年攀升,保税物流得到了快速发展,保税物流企业对于仓储设施及其管理与运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畅联物流的保税物流中心,集中、大量、高效的出入库作业需要使用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其中,叉车的应用尤为广泛。畅联物流公司物流总监杨礼伟指出,叉车的适用性对于保证仓储作业效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畅联物流的叉车保有量在100多台,其中林德叉车占了半数以上,包括R16电动前移式叉车、E15C电动叉车、E18P电动叉车、H25D柴油/液化石油气叉车等。其分别适用于狭窄通道内作业、货车装卸、货物搬运、水平运输等工况。畅联物流认为叉车车型的选择要参考仓库货架等具体情况,比如R16电动前移式叉车就更加适合窄通道作业。

在使用性能方面,杨礼伟表示,林德叉车在驾驶舒适度和人性化等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比如电动叉车的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为驾驶员提供精准、省力的操作,可以帮助减少货物破损,提高作业的安全程度,实现安全装卸;同时,林德叉车的操作方便、高效性更能够缩短装卸搬运、堆码的作业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价格、质量、服务是我们选择叉车设备的主要评判指标,林德叉车的质量和配套服务都很不错。”杨礼伟这样告诉记者。自2001年成立以来,畅联物流便开始采购林德叉车,目前林德叉车已成为其最为可靠的合作伙伴之一,见证了畅联物流中心十年来的快速发展。

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3

一、上半年行业运行特点

(一)规模速度稳中偏弱

一是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延续回落走势。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3.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1%,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0.7个百分点,呈现“稳中偏弱”的基本特征。1—5月份,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2万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1.7%,增速较1—4月提高0.4个百分点。

从物流总额构成看,工业品、农产品与进口物品物流总额增速回落。工业品物流总额85.4万亿元,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91.8%,可比增长9.3%,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5.9万亿元,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6.4%,可比增长6%,增速较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可比分别增长3.0%、21.4%和27.0%。

从物流业务类型看,走势存在明显分化。大宗商品物流需求低迷。钢铁、煤炭、水泥物流业务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突出表现在以大宗商品运输为主的铁路和水路货物周转量出现负增长。1—6月,铁路货物周转量同比下降2.7%,水运货物周转量同比下降0.1%。民生物流业务较快增长。重点物流企业情况显示,与消费品等与民生相关的物流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在20%以上。高端物流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快递物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快递业务量增速连续28个月超过50%。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8.4亿件,同比增长60.6%;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29.8亿元,同比增长34.5%。部分重点企业供应链业务量增速达到40%以上。

二是价格持续低迷。一方面,生产资料流通环节市场价格继续下降。二季度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持续下行,5月份降幅有所收窄,6月份降幅再次扩大。当月环比下降1.50%,降幅较5月扩大0.54个百分点。从监测的大类品种看,建材类产品呈现回升势头外,其他类产品价格环比均有下降。其中,黑色金属跌幅较大,超过3个百分点;化工产品、成品油和机电产品次之,跌幅在1—2个百分点之间;有色金属、木材、原煤和汽车跌幅较小,在1个百分点以内。

另一方面,传统物流服务价格继续下跌。6月份,受物流需求规模增势减缓、运输能力结构性过剩等因素影响,物流服务价格继续回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中的物流服务价格指数为49.9%,保持在50%以下的收缩区间。其中,海运价格降至近年来新低,6月份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平均为990.5点,环比下降3.2%。6月14日,该指数报收于996.04点,首次跌破千点,随后持续走低,28日收于976.6点,降至近年来最低水平;1—6月份,综合指数平均为1043.5点,较去年同期下降7.9%。国际航运方面,6月份,受国际铁矿石及煤炭出货明显增长带动,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为920.9点,较5月份回升8.2%,但1—6月份平均指数为847.5点,同比大幅下降10%。

三是行业增加值增速小幅回落。上半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1.8万亿元,可比增长7.4%,增速较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 7.2%,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其中,交通运输业增加值1.3万亿元,增长5.9%,较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贸易业增加值3136亿元,增长9.1%,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30.1%,增速有所回升。

四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增势回落。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4.5万亿元,同比增长9.0%,较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反映出经济社会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

其中,运输费用2.3万亿元,同比增长8.5%,较去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在运输费用中,铁路运输费用同比增长13.3%,保持较快增长;受海运需求和价格双双下降影响,水上运输费用同比下降7.3%;道路运输费用同比增长10.1%。保管费用1.6万亿元,同比增长9.3%;保管费用增速变化主要受利息带动,上半年,利息费用同比增长9.1%。管理费用5719亿元,同比增长10.6%,比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一是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收入增速首次超过成本。在转型升级中,物流企业积极拓展增值服务,盈利能力较传统业务增强。据对重点物流企业调查汇总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6%,增幅比1—4月份回升1.1个百分点,高于主营业务成本0.1个百分点。1—5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扣除港口企业利润率为4.3%,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从中物流业景气指数(LPI)来看,6月份,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回落0.2个百分点,回落至58.1%;在业务总量指数回落的同时,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回升4.5个百分点,回升至56.1%,连续4个月保持在50%以上,显示出物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转好迹象。

从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来看,上半年,重点联系的79家生产资料流通企业销售毛利645亿元,同比增速由降转升,较去年同期增长0.14%;利润总额184.9亿元,同比下降14.3%,较1—5月收窄5.6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1.32%,较1—5月回升0.12个百分点。

二是业务模式和结构加快调整,供应链发展成效初显。在市场倒逼机制下,企业业务调整的动力增强,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主要表现在:

供应链管理有新的发展。首先,制造业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需求逐步显现。在市场需求不足、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物流与供应链需求加大,为物流与供应链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部分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供应商转变。部分物流企业以当前需求回落为契机,低成本整合资源,主导构建供应链、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

专业服务能力得到增强。其一,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发展,如中远物流采用集约化运作模式,延伸拓展公路物流、工程物流;中外运逐步向内贸、内需物流发力;中储努力拓展生活资料物流需求服务,构建天津乳业服务链;吉泰物流在传统铁路运输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粮食及冷链物流业务。其二,专业化物流融合发展,精细发展。如围绕汽车、家电、电子、医药、粮食等行业,基本上形成了物流配套服务能力。如海尔物流积极构建仓储、配送、服务、信息四网融合、全程可视化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长久物流为一汽、重汽、福田、北汽等提供整车、备件和零部件入厂物流服务。德邦物流专注于干线公路运输,打造大中型城市运输配送链条,编织密集网络,提供标准化服务。安得物流积极服务于客户企业战略转型需求。其三,各类物流企业创新发展,如供应商库存管理、供应链金融、保税物流、邮政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如浙江传化实行网络化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中邮速递为大客户从供应链规划入手,优化库存,整合体系,实现运输集成化。京城物流通过信息化整合企业一级仓库,实现功能整合。

二、下半年行业运行仍将延续平稳走势

二季度,各月PMI保持50%以上水平,均值为50.5%,表明经济整体运行平稳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6月份,各项指数虽有不同程度回落,但也呈现出某些积极的因素。小企业经营呈现回升迹象。小型企业PMI指数为48.9%,虽仍处在50%以下,但环比回升1.6个百分点。社会库存仍在继续减少。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回落至48.2%水平。

从内需来看,今年以来投资增速一直较为稳定,发挥了对稳增长的关键性作用。从非制造业PMI调查来看,上半年建筑业一直表现突出,商务活动指数平均水平达到61.0%,高于去年同期和全年水平。从投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波幅最多只有0.3个百分点。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施工项目增长18.8%,同1—4月持平;新开工项目增长15.6%,比1—4月略微回落0.1个百分点。到位资金增长20.2%,高于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从这些情况来看,新开工项目、施工项目保持较快增长,增势稳定,资金到位情况也较好,下半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具有可持续性。消费的基础支撑作用在波动中有所回升。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9%,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从这些数据表现来看,下半年消费增速有向13%左右的正常水平回归的趋势。从外需来看,虽然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但由于世界经济呈现弱复苏基本态势,出口低于去年的可能性较小。

从上述情况来看,下半年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态势仍具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经济调整、转型过程仍在继续,增速难见明显回升,预计在7.4%—7.9%区间小幅波动,经济运行的亮点将主要表现在结构性变化上。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预计生产资料流通和物流行业发展基本态势平稳,但出现明显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在此背景下,企业业务调整、行业转型升级将得以持续,供应链管理将快速兴起、货运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物流服务网络将进一步拓展。大宗商品等传统物流需求将继续保持低迷,而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将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社会物流总额可比增速在9%—9.5%之间,全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可比增速在11%左右波动。

三、行业运行面临的问题

一是市场需求偏弱。国内需求回升缓慢。今年以来,虽然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呈波动性回升,但目前指数水平仍然偏低。尤其是从产需关系来看,需求侧明显偏弱。今年以来生产指数一直高于新订单指数,6月份生产指数为52%,高于新订单指数1.6个百分点。外部市场需求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从外部环境来看,上半年全球制造业PMI指数虽然保持50%以上,但处在较低水平,并时有波动,5、6月份均为50.6%,略高于4月份,显示全球经济回升势头不稳。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今年前5个月,受短期偶然性因素影响,只有3月份短暂回升到50%以上,其余月份均在50%以下。6月份为47.7%,比上月下降1.7个百分点。

二是税收负担偏重。其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增加了物流企业负担。物流企业的人工成本占经营成本的绝大部分,而在增值税体制下,人工成本得不到抵扣,物流企业实际税负不降反升。企业普遍反映,货物运输服务税率上调过高,企业税负将大幅增加。此外,国际货代业取消了差额纳税政策,由于上游国际运输执行免税和零税率政策,国际货代业没有进项税抵扣,如果全额征税,绝大多数企业将出现严重亏损。其二,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落实不够、地区执行标准差异明显,部分符合资格的物流企业没有享受到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其三,对于物流园区的相关土地设施征收房产税,加重了企业税负负担。

三是网络建设受限。物流企业实现跨区经营和建立服务网点,都要注册公司,按照公司标准配置人员、场地、设施,申请执照,不仅审批手续繁琐,加重了企业负担,尤其是政策造成企业由“大型”变成“小微型”,集约化程度不升反降,不利于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物流运输不畅。其一,“物流围城”现象和“最后1公里”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其二,物流园区规划与高速公路建设衔接性较差,阻碍了物流一体化运作和物流效率的提高。其三,许多城市在中心城区采取多种形式的交通限行管制,影响了城市配送的正常运营;各类罚款、不当收费仍然较多,如,汽车尾板问题悬而未决,车辆受罚风险加大。

四、政策建议

一是控制产能过度释放,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生产指数一直高于新订单指数。目前随着市场需求有所回升,生产增速进一步加快,二者差距有所扩大。这种产需不协调的发展态势,使库存调整迟迟不能见底,不利于经济运行的稳定。要配合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控制产能过度释放,实现市场供需平衡发展,促使经济发展在适度较快增长平台上平稳健康运行。

二是完善税收等相关政策,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费罚款负担。其一,对于营业税改增值税,充分考虑到物流业人工成本占比较高的特殊性,避免企业税负不降反增;对国际货代业免征增值税,这样可以解决“营改增”后对行业税负的影响,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其二,对跨区经营企业实施所得税合并纳税,凡由总机构统一核算、财务系统联网的物流企业,由主管税务机关审批、总机构统一合并企业所得税。其三,加大落实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力度,要统一执行标准,减少和限制地方自由裁量权。其四,要规范收费,清理不合理收费。其五,加大城市物流配送建设力度、尽快解决汽车尾板问题,减少罚款。对城市配送车辆与普通货运车辆进行分类管理,将“限制所有货运车辆通行变允许城市配送车辆通行”。最大限度地减少限行时间和路段,保障城市配送通行便利。

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 物联网;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税收

0 引言

尽管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但是其在交通、医疗、物流、供应链、生产制造、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将会非常广泛。它使我们进入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世界。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上同样有着多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完善产品质量监控、改善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配送质量、明确电子商务税务等方面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完善产品质量监控

基于RFID技术,产品只要开始进入生产阶段,甚至其作为原材料作为产品生产原料时就要嵌入EPC标签,随着生产的逐渐成为成品,进入市场,成为消费品,EPC标签要记录下产品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的全过程,这样当消费者购物,尤其是要在网上购物时,只需要查询买家所提供的产品EPC标签,就可了解产品的原料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购买。完成了物品的质量监控,彻底解决了物品的质量安全,从而改变了物品信息只有卖家提供买家被动接受的状况,因为这些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1]。

目前物联网主要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可以说是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二维码技术的食品溯源系统开始在我国逐步的建立起来,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的活动中更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建立完善食品流通溯源体系。

2 改善供应链管理

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各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制造环节、仓储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上。它使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做出快速的反应,提供供应链的市场适应能力[2]。①制造环节:采用RFID技术后,就能通过识别电子标签来快速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的找到所需原材料或零部件等,以保证JIT生产。②仓储环节:当贴有EPC标签的货物进入仓储中心时,入口处的阅读器将自动识别标签、完成盘点,并将货物信息输入主机系统的数据库。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工人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因产品配置错误而引发的错误的发生。③运输环节:在途物资和车辆,以及运输线上一些检查点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时了解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和状态,实现了运输货物的可视化管理。④销售环节:利用RFID技术,任何货物一旦被顾客取出货架,就会自动识别并向系统报告这些货物的移动。

3 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众多,但总体运营水平较低,传统的物流运营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物流市场,另外,由于物流企业诚信体系不健全,企业融资困难、货物出险理赔困难的事情时有发生。物联网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RFID技术的应用,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传统产品的运输和储存,物流应用互联项目平台的搭建,将供应链的上中下游企业间的业务数据互联互通,这种透明的信息机制,减少了企业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质量,运用物联网技术推进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开展企业智能化管理、产品信息化服务等方面,结合实际形成各具特色的应用模式,对降低物流企业成本、避免恶性竞争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物联网通过对包裹进行统一的EPC编码,并在包裹中嵌入EPC标签,在运输途中通过RFID技术读取EPC编码信息,并传输到处理中心工企业和消费者查询,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在整个供应链呈现了两个字:透明。另外,通过物联网,仓库的管理变得高效、准确,人力需求大大节约。在大型高等级仓库,甚至可以在仓库内实现“无人”全自动化操作,仓库仅安排计算机前的监控人员和出入口的收验货人员即可[3]。

物联网的应用,对物流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总结为:①实现管理自动化(获取数据、自动分拣等),作业高效便捷,改变中国仓储状况;②降低仓储成本;③提高服务质量,使供应链各环节整合更紧密,提高客户满意度;④促进物流信息化的形成;⑤促使物流业敢于迎接法律层面的挑战。

4 物联网对税收的影响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对电子商务涉及的税收问题都在积极探索,OECD组织中的几个成员国已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以推动电子商务涉税问题的国际研究。目前,对于电子商务的税收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①免税主张。从目前世界范围内来看,绝大多数地区都对电子商务免税。②对电子商务征税遵循现行税制。就世界范围而言,遵守税收中性原则,已成为对电子商务征税的基本共识。1998年9月9日,OECD组织秘书长Jone.Stone在伦敦召开的关于欧洲新数字化经济的会议上宣布了OECD的两条原则:一是电子商务必须遵守现行税法,这样才能避免经济畸形发展,并能使长期精心制定的税收政策和法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得以运用,商业界也不必去适应新的法规或改变经营策略;二是必须通过公平和简化做法,使现行税收措施应用于电子商务,OECD反对任何厚此薄彼的税收政策[4]。③对电子商务开征新税。就电子商务目前的发展来看,在对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置之不理是不现实的。电子商务每年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年交易额更是呈直线上升趋势,有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的总交易额有望突破15万亿元。那么面对这样的交易规模,如果政府仍旧不征税,就意味着每年的财政税收收入减少至少3万亿元。更何况,现在的电子商务主要模式已经不再是最初的B2B、B2C和C2C,已经有了政府和职业经理人的加入,这就是说,电子商务在备受争议中正在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飞速发展。

于是,很自然的,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就被提上了税收议程,但是由于其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而且安全性也存在很大诟病,因此征收起来面临很大问题。但是,物联网的出现,有助于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解决。在物联网中,基于RFID技术,产品从一开始生产(甚至是原材料生产)开始,就在产品中嵌入电子标签,记录该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整个过程。任何一件物品,只要被贴上电子标签,其所有的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流程都会变得无比透明。

消费者在进行购物,特别是选择网上购物这一方式时,只需要根据买家提供的产品电子标签,便可追溯到该产品的原来生产基地,了解该产品运输、仓储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消费者再来判断是否购买该产品,从而减少了电子商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那么税务工作人员同样也可以了解到该商品的所有相关信息,那么根据属地原则就可以对该产品进行征税。另外,随着电子商务实名制的发展,根据属人原则同样可以征收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等。不用对电子商务开征新税就可以解决电子商务税务问题,从而免除了开征新税的种种困难。

5 总结

信息时代的今天,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火如荼、交易额蒸蒸日上,人们逐渐接受电子商务并投入使用时,电子商务的带来的问题却日益凸显,并在很多方面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中最突出的问题莫过于安全性:网络安全性和产品安全性。对于,网络安全性,原因很简单: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世界变成一个很小的地球仪,对于电脑精通的高手,会熟练的转动这个地球仪。当这些人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成为人人谈虎色变的黑客时,那么这个地球仪就面临危险,更何况地球仪里面的花花草草。高手毕竟是少部分,大多数人只会些简单的应用并且不会防范,一旦隐私信息泄露就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然而,数字签名证书的产生、身份认证的严密、保护数据安全的密钥的保证、第三方存管银行的出现,无不使得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性提高。人们需要的是突破心理这一障碍。另一方面,针对于电子商务的产品安全性,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努力的研究。就在这时,物联网应运而生。从最早的“传感网”到现在的物联网,十年的发展时间,其关键技术已日趋成熟,开发应用物联网或许已成为人类下一阶段的众矢之的。物联网的实现,将会是电子商务变得更安全。

参考文献:

[1]田苗,陈洪全.基于RFID的电子商务物流技术创新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11).

[2]谷丽萍.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J].理性物联网,2009(10).

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5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一)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营改增”增加了会计核算科目,使得核算方式更加复杂。营业税会计核算相对简单,在计提时,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应缴税费—应缴营业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由于增值税计税方式复杂,计税依据较多,企业会计核算科目也需相应增加。以一般纳税人为例,其增值税会计核算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设九个明细科目,主要有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费等。

(二)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营改增对建筑企业采购与发票管理的影响。增值税进项税额专用发票的获取直接影响到建筑企业税负的高低,因此企业采购与发票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首先,建筑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更加注重材料供应商是否具备增值税发票开具资格。“营改增”前,建筑企业可能单纯注重建筑材料价格、质量等。税改后,建筑企业将更加注重供应商的纳税资格。其次,新税制对建筑企业发票管理提出一些新的要求。要求建筑企业在收到发票后及时到税务部门进行发票认证,逾期未认证的发票将不得进行进项抵扣。“营改增”加剧了建筑企业资金链的紧张程度。首先,“营改增”前,建筑企业可在纳税义务产生的当天代扣代缴税费,税改后不允许代扣代缴营业税。由于建筑企业在验收并支付工程款存在的拖延,造成工程材料与设备费用支付上的拖延,使得建筑企业难以及时获得采购发票。其次,建筑企业预缴增值税的要求,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链的紧张。在税改后,总公司与各子公司均须按照收入的比例进行预缴增值税,挤占了建筑企业的资金。

二、建筑企业营改增应对措施

(一)改进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合理设置会计科目,适应增值税要求。首先,为详细记录建筑企业应交增值税的金额、抵扣等情况,应在“应交增值税”科目下增设“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已交税金”、“营改增抵减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明细科目。其次,分别按照建筑企业的不同业务按照不同的征收率和税率,对各项工程项目的增值税情况进行核算,分别核算企业的减税、免税项目等。

(二)加强增值税进项税额管理重视增值税进项发票管理。首先,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抬头与企业全称一致。根据新税制规定,只有两者一致方可进行税额抵扣。所以在企业进行项目交易时,要统一以企业名义进行签订。其次,对大型设备的更新与购置尽量推迟到“营改增”实施之后,从而能够形成有效的进项税额抵扣。再次,在采购环节中,通过对比商品或劳务的质量、价格的同时,应选择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并及时索要发票。若在采购过程中,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选择小规模纳税人,如地材的采购等,也要要求小规模纳税人提供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发票。再次,针对“甲供材料”等问题,可与材料供应商协商,对于总分公司分别签订的采购合同分别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同时,对于偏远地区项目就地取材而无法取得专用发票的问题,可根据相关规定,采用农产品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额抵扣。

(三)重视增值税税收筹划建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税收筹划。根据增值税相关规定,所有增值税纳税人均可抵扣其新购设备。如果建筑企业在购置新设备时,需要向销售商支付一定的技术转让费,可与销售商协商多支付设备费用,少支付或不支付技术转让费用。该做法可以有效增加设备进项税额,从而实现减税的目的。建筑企业递延纳税的筹划。增值税实行购进扣税法,即建筑企业在购进货物并将购进的货物验收入库时计入当期进项税额。建筑企业可通过延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实现延缓纳税的目的。不同的销售结算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对于直接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价款;对于采取托收承付、委托收款方式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对于采取赊销、分期付款结算方式的,纳税义务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因此,建筑企业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赊销或分期收款的方式实现纳税义务发生日期的递延。

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6

现代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物流园区是由多家专业从事物流服务、拥有多种物流设施的不同类型3PL物流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分布而形成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节点。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概念一样,是具有产业一致性或相关性、且集中连片的3PL物流企业集聚的空间。

一、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基本形成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局面。

1.物流园区发展速度快,规划建设数量多

目前,积极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已成为很多省份和地区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主题,几乎每个省份都将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视为发展的重点,基本都规划建设了不同数量的物流园区,如表1所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速度之快。

截止2008年,中国物流园区的总量为475个,其中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122个,占25.7%;在建的物流园区219个,占46.1%;规划中的物流园区134个,占28.2%。与2006年的数据相比,目前中国已经运营的物流园区的数目由2006年的50个增加到122个,增加了144%;在建的物流园区数量由2006年的65个增加到219个,增加了237%;规划中的物流园区的数量由2006年的92个增加到134个,增加了45.7%。这表明,我国运营、在建状态的物流园区比例有了较大提高,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比例有较大减少,已经完成规划的物流园区建设进程正在迅速加快,物流园区总体逐步趋向理性。

2.物流园区的空置率高,投资规模小

据统计,我国目前物流园区的空置率高达60%,并且截止2008年底,全国已建成并运营的园区只有二成多,近七成仍未运营,尚处于规划或在建阶段。我国物流园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投资规模小,园区投资规模从1亿元以下到30亿元以上不等,其中1―10亿元之间占总量的50%,1亿元以下占12%,超过30亿元的相对仅占7%。园区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以内占总量的47%;占地面积在1至2平方公里的占17%;占地面积在5至10平方公里的占15%;另外还有8%的园区占地面积在0.1平方公里以内;占地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占5%。

3.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

我国物流园区在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目前投入运营的物流园中,1/2以上的园区建有立体仓库并运用集装箱进行货物的储运,1/3的园区运用了条形码、RFID和GPS等技术。有26家提供互联网络接入,有23家提供物流信息平台,有18家提供信息服务。

4.物流园区入园企业以商贸企业、货代公司和物流公司为主

目前,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和实体主要是以下7大类:物流公司、货代公司、商贸企业、生产企业、运输企业、快递公司、银行等服务机构。入驻的企业和实体中,商贸企业最多,占总量的39%;其次是货代公司,占26%;物流公司占15.1%;生产企业占7.2%;运输企业占2.7%;银行等服务机构占0.4%;快递公司占0.3%;其它类型的企业占9.3%。

5.三大沿海经济区物流园区发展运营较好

从物流园区建设的区域分布来看,物流园区大多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等东部沿海区域,即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交通枢纽地区多,交通滞后地区少。截止2008年,我国东部、南部以及北部三大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总量为260个,占全国物流园区总量的54.7%。其中,运营的物流园区79个,占全国运营物流园区的64.8%;在建的物流园区101个,占全国在建物流园区46.1%;规划中的物流园区80个,占全国规划中的物流园区59.7%。而且,运营效果相对较好的物流园区也主要集中在三大沿海经济区域。

6.金融服务弱,资金短缺成为关键性制约因素

物流园区是一个高投入、长期回报的行业,呈现出前期投资规模大、资金占用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的特性。从我国目前建设经验来看,就综合投入而言,一个200亩的物流中心通常需要6000万元的购地资金和8500万~1亿元基本建设费用。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园区的投资不足1亿元。资金问题已经成为物流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要困难之一,即使物流园区发展相对较好的上海,资金短缺现象也比一般制造业严重。

二、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新趋势

1.物流园区的发展以综合化和专业化为方向

综合化和专业化是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两大方向,具体体现在物流园区物流功能、服务功能、运行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的综合,具有现代化、多功能、社会化、大规模的特点,而不同物流园区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则表现出现代化和专业化的基本属性。例如,截止2008年,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出现了货运服务、生产服务、商贸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多种类型的物流园区,形成了不同物流需求与多种服务方式有机对接的平台。在475家园区中,以综合型为主,占总量的50%,货运枢纽型占38%,仓储配送型占12%。

2.区港联动将成为物流园区发展的关键依托

区港联动是指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在保税区和港区之间开辟直通道,将物流仓储的服务环节,移到口岸环节,拓展港区功能,实现口岸增值,推动转口贸易及物流业务发展。区港联动是实现保税区经济和港口经济共同发展内生的客观要求,是一种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安排。从系统科学角度分析,区港联动是保税区与港口两个子系统整体协同的组织过程。就其内涵而言,可用“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概括,体现了保税区与港区在区域、资产、信息、业务等方面的联动发展。

3.保税物流园区成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模式

相比目前广泛意义的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更加理性和科学。保税物流园区叠加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各项政策,有关企业可以享受“保税、免税、免证”等保税区相关优惠政策。保税物流园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区内的通关、监管方便快捷,绝大部分货物当天就可以办好所有手续。近年来,保税物流园区的建立成为功能整合的一种新形式。作为“区港联动”的先行先试区域,国家已批准的8家保税物流园区都先后封关运作,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8家保税物流园区进出口贸易总值达27.8亿美元,其中出口10.8亿美元,进口17亿美元。2009年1-2月,我国保税物流园区进出口7.1亿美元,骤增17倍,其中,出口3.4亿美元,增长30倍,进口3.7亿美元,增长12倍。

目前,保税物流园区只是一个过渡,最终朝着自由贸易区进展。因此,保税物流园区既不是物流园区的出发点也不是物流园区的终点,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主要模式。

4.服务整合将成为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亮点

现代物流呈现技术装备的自动化、运作管理的信息化、运作流程的智能化及多种技术和软硬件平台集成化等发展方向。而现代物流信息化、整合服务集成化是物流园区迅速发展和强大的重要方向。物流园区服务从最初只解决运输问题,逐步发展到把整个商品流通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将一系列增值服务也逐渐涵盖进来。现代物流园从产业链、原材料、资金技术等诸多方面极大的支持了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未来将会呈现出物流园与经济同步快速发展的良性趋势。

由此可见,第四方物流实际上是把第三方物流企业聚合在一起,提供物流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服务的平台,而从现代物流园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物流园区完全可以发展成为这一平台。

三、采取措施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向第四方物流转型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经营效益欠佳,要根本上扭转我国物流园区的问题,必须要使物流园区运作模式向第四方物流转型,将第四方物流相关运作原理和物流园区的运营和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园区发展模式。这将对于我国现代物流园区的良性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现代物流园与第四方物流模式运作进行有效的融合,可先引进开发投资商,建设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打造物流平台,再引入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3PL)、管理咨询公司、客户和其它增值服务商,有效联合这些物流服务商,打造强大的优秀4PL公司,利用专业的4PL公司对物流园区进行集成化管理,促使物流园区的建设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促进现代物流园区运作模式向第四方物流转型,促进现代物流园区运作模式向第四方物流转型。

第一,利用4PL促使我国物流园区向综合化和专业化两大方向发展

4PL能够有效的整合物流园区的众多分散的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实现物流园区物流服务的综合化与专业化:一是能够实现多模式运输手段的集合,物流园区也因此呈现一体化枢纽功能。二是能实现多状态作业方式的集约,使物流园区的功能特性体现为多种作业方式的综合、集约等特点,包括仓储、配送、货物集散、集拼箱、包装、加工以及商品的交易和展示等诸多方面;同时,也体现为技术、设备、规模管理等方面的集约。三是实现多方面运行系统的协调,让4PL的这一功能体现为其指挥、管理和信息中心功能,通过信息的传递、集中和调配,使多种运行系统协调共同为园区各物流中心服务。四是实现多角度城市需求的选择,促使物流园区的配置着眼于其服务区域的辐射方向、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从而保证物流园区的生命周期和城市发展协调统一。五是实现多体系服务手段的配套,使物流园区具备综合的服务,如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专业教育与培训功能、共同配送功能等。

第二,通过4PL加强物流园区对顾客需求的准确把握

物流园区的运作是以顾客物流需求为起点的,物流园区的产出能否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取决于两个关键:一方面取决于对消费者需求的准确把握能力;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物流园区的供应质量。而4PL参与了物流园区的集成管理以后就能够有效要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首先,4PL能够综合协调物流园区的3PL服务商、管理咨询公司以及物流园区的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尤其是靠近原始顾客的下游节点成员,再加上4PL所拥有的强大信息平台能够将物流园区的信息进行实时共享和监控,这样4PL就具备准确理解和把握顾客需求的能力;其次,物流园区的整体运作都委托给了唯一的一个4PL服务商,这就为4PL协调物流园区的生产和服务能力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4PL公司还能根据物流园区不同顾客的需求提出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借助物流园区中3PL服务提供商集合,并综合利用3PL运输、3PL仓储等第三方物流功能来实施这些物流方案。此外,4PL还可以向物流园区的3PL提供包括物流技术、供应链策略等一系列的服务,4PL可以与3PL结成战略联盟,为物流园区共同开发一套市场策略、服务内容和客户服务方案,并决定共同进行市场的开发和实施工作,利用4PL提供跨行业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不同供应链的交叉问题。

第三,利用4PL形成物流园区电子交易与物流一体化发展

交易与物流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两个组成部分。物流园区向交易平台的拓展也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交易是产生物流服务需求的源头。通过4PL已有的物流运作平台,物流园区能够拓展电子商务、构筑交易平台,有利于将分散交易双方复杂的交易程序和操作过程,转化为集中化、规模化和程序化的运作,可以使货物流通更加快捷和顺畅,有利于形成覆盖全国的网上分销网络系统,并最终形成一定规模和统一服务标准的社会化物流大系统。通过4PL信息网络的网上交易,可以带动运输、配送、加工等综合物流服务业务的发展,促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未来物流园区将更注重精益物流、越库操作、闭环物流等高端物流服务,引入4PL拥有的RFID、声控技术等,将促进园区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第四,通过4PL促进物流园区物流与金融的整合与业务创新

4PL充分利用供应链环境,为物流园区融资带来新的途径,对整个物流园区运作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物流金融业务与银行以往的不动产抵押贷款不同,它越来越倚重于4PL企业,形成了银行―4PL物流企业―贷款企业的三方密切合作关系。4PL在整个业务过程中越来越成为关键的枢纽环节。

根据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特性和物流园区的实际特点,有两种类型的业务模式值得拓展:第一,以银行(资金出借方)、生产流通企业(资金需求方)、4PL、3PL企业+物流园区(中介方)为主体的融资业务,通过直接解决生产流通企业的资金从而带动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二,以银行(资金出借方)、4PL、3PL物流企业(资金需求方)、物流园区(中介方)为主体的定单融资业务,通过直接解决物流企业的资金从而促进生产流通企业和物流园区的共同发展。这里,4PL由于其独有的优势,因此成为金融机构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重要合作伙伴。反过来,这也为物流园区的客户开发和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五,利用4PL的人才优势为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四方物流公司拥有大量高素质国际化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和团队,可以为物流园区入驻企业提供全面的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与运作,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解决物流实际业务的同时实施与物流园区战略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战略。第四方物流公司通过其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能力可以实现供应链“零库存”的目标,为物流园区的所有企业降低仓储成本。同时,第四方物流大大提高了客户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库存管理成本。此外,发展第四方物流还可以改善物流园区物流服务质量,提升物流园区形象。

参考文献:

[1]John Paul Quinn.Driving east, shifting into 4PL [J].Logistics Management,2003,42 (65).

[2]Jon Bumstead,Kempton Cannons.From 4PL to managed supply-chain operations[J].Logis and Transport Focus,2002(4):18.

[3]王涛,陈玉莲.第四方物流的运作及发展研究[J].物流技术.2007(04).

[4]周庆.中外物流园建设的比较分析[J].商业时代,2005(17).

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7

[关键词] 建筑业;“营改增”;税制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50

[中图分类号] F81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83- 02

1 建筑行业关于“营改增”的背景和必要性

1.1 建筑业“营改增”的背景

自2011年“营改增”方案以来,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服务等;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设计服务、广告服务、会议展览服务等、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以及广播影视服务等;邮政服务业3大行业已成了试点行业,并且试点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范围以内。虽然方案中明确指出暂时不包括建筑业,但是国家在试点方案中也明确指出建筑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1%,而且相关政府部门已经组织了不少学者以及建设行业协会对建筑业“营改增”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相关影响的测试。就建筑业企业的特点而言,如产成品的价格较高、对应的产业链上游企业较为复杂且税种较多等复杂现象,因此要调整建筑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职能就必须从税制改革入手。

1.2 建筑业“营改增”的必要性

改革是我国经济得以长期增长的有效措施,但是也因此造就了我国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在税制改革方面,我国起步较晚,起点较高。一些需要缴纳增值税的企业有时候并不能对其进行税额进行抵扣,这在生产设备的购进以及提供生产性劳务中较为常见。也因此这样类型的建筑业企业常常背负着较为繁重的税负,如此企业就无法快速地对自身设备、技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改进。这跟一些适用增值税消费型的企业做比较就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在2004年之前,我国的建筑业中关于固定资产等设备的购进采用的是营业税的税制,使得这类型的企业无法进行相应的税负抵扣。随后的改革中也有相关的规定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准许抵扣相关的进项税额,但这并不完善。而“营改增”则是处理这一弊端的有效途径。如此就是使得建筑行业的设备得到及时更新,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相关产业链之中的企业的税制改革也会逐步得以实现,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所以“营改增”其实在建筑行业也有着必要的意义。

2 “营改增”对建筑业3个方面的影响

2.1 建筑业的企业对于税务筹划的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剧

理论上而言,建筑业实现“营改增”之后,相关的企业税负会得到减轻。而这样测算的主要前提在于施工建筑企业从市场外部所获得票据能够得到合理的管理,并且所有采购发票能够及时地到位。而现实的施工建筑企业本身具有两大特殊性。①建筑业往往有着施工项目较为分散与不集中;施工地点多为郊区或者一些偏远的地域等。而且施工建筑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居多,供应商也有较大的选择幅度,即建筑业的原材料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此就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取得增值税发票,那么施工建筑也在进行税额抵扣时就会出现无能为力的情况。②由于建筑业所需要大量的劳务来支撑,其劳务费用和核算也是该行业的一个主要成本。而这大量的劳务多数是来自与建筑劳务承包公司或者一些零散的民工组织。往往民工那里无法取得正规的增值税发票,这就造成了该部分的进项税无法抵扣的现象。而从税率上显示,施行“营改增”之后的税率为11%,导致与原先3%的营业税相比增加了8%的税负。

2.2 施工建筑业的资金链管理风险加剧

建筑业的资金链一直都是业内人士首要关注的问题。施工建筑企业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工程款支付往往有着严重不匹配问题的存在,特别是一些大额工程款,虽然合同中明确了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但是由于建设单位多数存在资金调拨困难的现象,如此就造成了支付延缓。而“营改增”之后将会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经营性支出,使得企业的资金链安全受到更大的威胁。即建筑业施行“营改增”后,施工单位将会出现未收到工程款的情况下预先垫付增值税税款,如此企业的资金链就管理风险就会加剧。

2.3 建筑业企业的会计核算难度增加

建筑业企业实行“营改增”之后将会对相关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提出进一步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会计科目核算方面的挑战。建筑行业类的企业会计核算在“营改增”之前只需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科目上做相应的核算,而贷方发生额则是进入“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如此简单而明了。但是实施“营改增”之后,建筑业企业的关于增值税的核算科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就会陡然增值。该会计科目的三级科目将会有9个科目栏,而其中进项税额的科目栏就会达到5个借方科目,销项税额等则会出现4个科目。如此就增加了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复杂程度和难度。②来自财务报表的方面的挑战。在“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前,建筑业类的企业的利润表的主营业务收入之中已经包含了营业税,而税制改革之后,营业税将会被剔除出来,而当期确认的费用只是剔除了部分原材料的进行税额,因此企业的成本就会增大,利润也会相应地降低。此外,“营改增”也将会对企业的资产、负责产生影响。建筑业类型的企业对购入固定资产等设备的入账价值是抵扣增值税后的价值入账,在企业的资产负债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较高的资产负责率。同样的,当固定资产净值下降时,企业的资产结构也会发生变化。③在财务活动中关于增值税发票的规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查验、报税等业务也将会进一步加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即面对如此多而复杂的增值税相关业务,相关人员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才可能避免出现工作上的失误。

3 针对“营改增”对建筑业的不良影响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3.1 正确把握“营改增”税制改革导向积极应对税务筹划中的问题

“营改增”的税制改革导向之一就是为了调整行业的产业结构,进而调整国家的经济结构。因此,“营改增”势必会存在有利于企业的一面。因此建筑业在未来面对“营改增”的税制改造之时应该做好长期的调整的准备。首先,因为建筑企业在供应商方面的尤其一些不规范供应商方面极难取得相应的规范增值税发票。这就会加剧企业的税务筹划难度,加剧企业的税务负担。而根本上就是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出,提高建筑企业的运营成本。但这样的情况势必会得到改善,因为“营改增”就是为了规范这样的问题而出现。其次,就本质上而言,“营改增”就是让企业灵活领会税制改革政策,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加强增值税的抵扣意识,合理把企业的税负化整为零转移到相关产业链之中。最后,“营改增”必然会给建筑企业提供新的税务筹划的空间。因为“营改增”就是为了企业能够及时地更新固定资产设备和改进技术。因此建筑企业面对“营改增”税制改革之时应当对本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多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税务筹划的能力。

3.2 加强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创建优良的资金链管理环境

“营改增”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促使企业进行管理改革。当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在于管理体制落后,资金链安全往往处于较大的风险之中。原因具体如下:①“营改增”是一个百年难遇的机会,建筑企业应该借此机会改变其粗放型管理经营模式。按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使得企业能够借助“营改增”实现较为稳定资金链管理模式,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②企业应该加强与供货商以及税务局的合作,全面实现税务发票的合理到位,避免因发票不到而发生的资金流失现象,从而减少企业税负压力。

3.3 强化会计核算培训提高财务会计核算技巧

“营改增”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建筑业的财务人员的身上。企业财务人员的会计素养和业务素质往往是税制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企业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会计专业水平的培训,同时强化财务人员的税务知识。实务中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对税务方面的知识都是较为缺乏的。所以企业应该借助“营改增”的机会,加强财务人员的税务知识培训,增强相关人员对“营改增”的政策和实际操作的了解。特别是对劳务成本的核算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此外关于“营改增”之后,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判断增值税发票的合规性是否对建筑企业造成较为有重大的影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这方面发票的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詹敏.“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与建议[J].会计之友,2014(2).

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8

关键词:采购管理;赠品业务;ERP -U8 v10.1

采购业务中获得赠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较为常见,而用友系统中填制原始单据时赠品成本如何确定,生成记账凭证时如何确定会计科目方面,软件操作者往往难以判别,本文以ERP-U8V10.1 系统为例,结合笔者教学案例,对有赠品的采购业务进流程进行设计,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此为系统操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有赠品采购业务在用友ERP-U8 v10.1供应链系统中操作流程

例:2016年1月11日,胜利商贸有限公司采购部与汇源公司签订合同,采购2L橙汁500箱,不含税单价108元/箱,合同约定免费赠送450ML冰糖葫芦汁100箱,不含税单价42元/箱,货物已验收入库。

业务分析:采购部主管填制采购订单并审核、采购到货单填制并审核;仓储部主管填制入库单并审核、其他入库单并审核;财务人员审核发票、单据记账并制单。

(一)填制采购订单

2016年1月11日,采购主管在采购管理系统中执行“采购订货”“采购订单”命令,进入“采购订单”窗口,点击“增加”,输入相关信息,点击“保存”,点击“审核”按钮。

(二)生成采购到货单

2016年1月11日,采购主管在采购管理系统中执行“采购到货”“到货单”命令,进入“到货单”窗口,点击“增加”,选择“生单”/“到货单”命令,选择所要拷贝的订货单,点击“确定”,系统自动生成到货单,点击“保存”,点击“审核”。

(三)生成采购入库单

2016年1月11日,仓储主管在存库管理系统中执行“入库业务”“采购入库单”命令,进入“采购入库单”窗口,选择“生单”/“采购到货单(蓝字)”命令,点击“确定”,系统自动生成采购入库单,点击“审核”。

(四)填制其他入库单

2016年1月11日,仓储主管在存库管理系统中执行“入库业务”“其他入库单”命令,进入“其他入库单”窗口,点击“增加”,按照合同录入赠品入库信息。点击“保存”,点击“审核”。

(五)填制采购专用发票

2016年1月11日,采购主管在采购管理系统中执行“采购发票”“采购专用发票”命令,进入“采购专用发票”窗口,点击“生单”/“入库单”,选中要拷贝的入库单,点击“确定”,点击“保存”。

(六)采购结算(手工结算)

2016年1月11日,采购主管在采购管理系统中执行“采购结算”“手工结算”命令,进入“手工结算”窗口,点击“选单”,点击“查询”,选择相应的“采购发票”和“入库单”,点击“确定”,系统回到“手工结算”窗口,点击“结算”。

(七)应付单据审核与制单

2016年1月11日,财务人员在应付款管理系统中执行“应付单据处理”“应付单据审核”命令,进入“应付单据查询”窗口,选择相应的采购专用发票,点击“审核”;执行“制单处理”命令,选择“发票制单”,选中要制单的采购专用发票,点击“制单”,生成凭证如下:

借:在途物资54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9180

贷:应付账款―一般应付款63180

(八)确认采购成本

2016年1月11日,财务人员在存货核算系统中执行“业务核算”“正常单据记账”命令,进入“查询条件选择”窗口,点击“确定”,选择相应的采购入库单和其他入库单,单击“记账”;执行“财务核算”“生成凭证”,打开“查询条件”窗口,选中待生成凭证的单据,输入“其他入库单”对方科目“营业外收入”,点击“生成”,生成凭证如下:

借:库存商品54000

贷:在途物资54000

借:库存商品4200

贷:营业外收入4200

二、有赠品采购业务在用友ERP-U8 v10.1供应链系统中注意问题

(一)本文采取的业务处理将主货物橙汁按照普通采购业务处理,赠品冰糖葫芦汁在其他入库单中反映,主要货物橙汁收入根据发票确定,赠品冰糖葫芦汁收入按照公允价值确定。这种处理方法增加了企业的利润表收入,提高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同时也会使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

(二)也有系统操作人员认为对于赠品数据的录入,可以在入库单中将赠品与主要货物分两行记录填写,无论赠品与主要货物是否为同一品种存货,主要货物按合同价款或发票价格,赠品单价为0,数量按合同资料填写。对于赠品单价的录入,主要货物按供应商提供的采购专用发票录入,赠品作为第二行记录录在同一张发票,单价为0。

(三)关于用友ERP-U8 v10.1下有赠品采购业务之会计处理的第二种处理方式由于不产生营业外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故对企业的税收负担不会产生影响。相关的会计法规对有赠品的采购业务的会计处理也没有明确规定,因而企业在处理此类业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自身较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牛永芹,刘大斌,曹芳林.ERP 供应链管理系统实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9

[关键词]资产;费用;核算;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93-02

1 凭证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凭证是所有财务人员的根本、基础,做凭证是财务人员取得原始票据以后,依据会计准则来做原始凭证,再依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把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行为分门别类地记入各部门费用,核算公司成本,计算销售收入。当月所有凭证做完以后,在财务软件里通过财务报表的核算项目余额表来检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挂账是否正确,检查款项有没有收回,销售发票有没有开出,进项发票有没有取得,个人欠款或公司欠款记录是否正确。当本月原始凭证记录结束后,开始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数据取得来源于财务报表的科目余额表的期末余额数,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借方合计数为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数,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贷方数为预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数,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的贷方合计数为应付账款的期末余额数,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的借方合计数为预付账款的期末余额数。

固定资产的折旧,需要财务人员编制一张EXCEL固定资产明细表,记录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品名、规格、年限、残值率、本月折旧数、累计折旧数、剩余折旧年限,根据此表计算出本月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数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数可由期末余额数得来。无形资产的当月摊销数,为取得无形资产的金额除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通常来说,无形资产是没有残值的。无形资产期末余额数为无形资产金额减去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后的金额。当月应缴税费的期末余额数为各税种余额数的合计,我们关键是核算公司当月应缴的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河道维护费,当月应缴增值税为当月销项税减去当月进项税,所以我们在当月要适当控制当月的销售开票,尽可能多的取得进项发票。其他小税种税额是依据交纳的增值税乘以当地的税费比率计算得来的。未分配利润数是等于资产负债的期初数加上利润表的净利润本年累计数。

2 成本的运算过程

成本的核算:①是原材料的入库,原材料的入库分为有发票的入库和没有发票的暂估入库,这样才能使账面数与实际库存相符,在供应链里的仓库管理的外购入库,把本月的外购入库转换成EXCEL表格,然后用外购入库的金额减去本月发票购入的原材料,剩下的就是本月的暂估,本月来的发票有些是以前的原材料暂估入库,冲以前的暂估入库,与本月的发票采购入库没有关系,②生产领料,在供应链的仓库管理的领料发货的生产领料转换成EXCEL,计算出本月生产领料,③其他出库,在供应链的仓库管理的领料发货的其他出库转换成EXCEL,其他出库是配件的销售,免费维修,生产领用,计算出金额,记入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的机物料消耗,④产成品入库,在供应链里的验收入库的产品入库,把产品入库转换成EXCEL表格,每一个产成品输入单价,产成品的单价是由该产品领用原材料集合而成,该产成品的领用原材料明细单是由供应链里的生产管理的生产任务管理的生产任务单维护,输入该产成品的物料长代码,可以搜出该产成品所有的用料(生产领料自带单价),这样就可以计算出产成品单价,⑤在产品,用本月生产领料金额加上上月期末在产品金额减去本月转产成品金额,剩余的金额作为本月在产品期末数,⑥制造费用,当月发生的记入制造费用的金额合计数,计算出当月的制造费用分配率,然后分摊当月的制造费用,没有分摊的制造费用转入在产品中,⑦当月销售结转的成本,就是产成品入库时计算出来的产成品成本,不是整机出售的,只是销售配件的,那么结转销售成本就是原材料的价格。主营业务收入:是核算公司整机销售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核算公司销售零配件,发生售后服务,有偿维修等所取得的收入。

3 应收账款模块的管理

每天由出纳发到款通知给销售商务,销售商务做收款单,收款单是在财务会计的应收款管理的收款单增加,收款单据一般分为收款单和预收单,公司销售发票已开据的,收到货款做收款单;当公司收到对方汇来的货款,公司未开具销售发票,做预收单。单据做好以后制单人要对单据进行审核。每天依据所开出的销售发票在业务账套里做销售发票的登记,销售发票的增加在供应链的销售管理的销售发票,销售发票依据销售出库来做,做好以后进行审核。发票审核好以后,工具栏会出现一个钩稽标志,然后对该发票进行销售出库钩稽,这样就行成了销售出库与销售发票的对应,同时在系统里也生成了对应客户的应收款。财务部每周要对销售收款进行核销,也就是收款与开具销售发票的对应核销。这个核销是在财务会计应收款管理模块的结算。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到款结算,也就是先开出销售发票,然后收款,在结算里输入客户名称,就可以看到该客户的开具发票金额和收款金额的情况,然后进行选择核销。二是预收款结算,点击预收款冲应收款,输入客户名称,选择核销。最后在应收款管理模块的账表里,点击应收款汇总表,可以看到所有客户销售与收款状况。

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一般账龄分析是三年,从今年往前推两年,此表主要是反映哪些公司欠我公司的款,欠了多长时间,欠款原因,然后财务部与销售部一起去催款,还没有给哪些公司开具发票,查明原因,把挂账消掉,此表可以反映公司收款状况。做预付账款账龄分析表,此表反映公司购材料所先付出的款项,款项金额,预付款时间的长短,财务部要与采购部共同把预付款的货、票、款进行清理。

4 应付账款模块的管理

每天由出纳发付款通知给采购部做付款单,付款单是在财务会计的应付款管理的付款。付款单据一般分为付款单和预付单,当采购部已收到供应商开具的货物发票,那么付款时就做付款单的申请;如果没有收到供应商货物发票,需给供应商支付货款,那么做预付单申请。付款单的审核要经三级审核,付好款以后,财务做最后一个付款审核。财务部收到采购部交来的进货发票,在供应链里采购管理模块的采购发票进行录入,选择外购入库单来生成采购发票单据,以此核对仓库入库的情况。采购发票单据生成以后,要进行审核,然后工具栏会出现钩稽图标,点钩稽,这样就行成了应付账款。财务部每周要对应付账款进行核销,就是付款与采购发票的对应核销。进入财务会计应付款管理模块的结算,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付款结算,点击付款结算,输入供应商名称,进行选择核销。二是预付款冲应付款,输入供应商名称,选择核销。最后在应付款管理模块的账表里,点击应付款汇总表,可以看到所有供应商采购与付款的情况。

做应付账款的明细表,公司的付款,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月结,一种是60天结账,还有一种是预付款,在货、票齐全的情况下,根据合同规定付款,此表反映公司短期的负债情况。做预收账款的明细表,列出收款单位名称,收款时间,业务员是谁。每个月要与销售部核对货有没有发出,款是否收齐,票有没有开,要及时地把发票开出去,清理预收账款的挂账情况。审核付款,公司的付款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采购申请付款,另一方面是费用申请付款。那么财务要审核费用有没有问题,然后报领导审批,财务审核费用主要是根据公司的费用规定审核费用是否超出公司规定,还有一些其他的费用,财务都要了解清楚,评估一下费用是否合理。审核开票,公司发票的开具,是由销售部提出书面开票申请,然后财务查一下业务账套,看货有没有发出去,此货款是否收齐,如果没有收齐开票,要销售总监签字确认,开出去的发票有错误的要及时更换。

5 申报纳税

税务,发票的认证,进口发票的采集,报税、完税都是网上进行,发票的认证是通发票认证软件,把发票的密码扫描进软件,然后发送给税务局,税务局认证好以后,收取回执,这样发票认证就好了;进口发票的采集,是通过通用税务数据采集系统,把取得进口增值税发票相关信息录入到系统里,生成文件,当你在填进项税申报的时候,就可以把已经生成好的进口增值税文件作为进项税申报的附件,这样进口增值税发票就认证了;关于运输发票,收到运输发票抵扣联直接去税务局认证就可以了;报税,在网上报税软件,做七张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最重要,销售发票金额与数量一定要与防伪税控系统里的金额、数量一致,进项发票金额与数量一定要与取得的进项发票金额与数量一致。七张表做好以后,发送、收取回执成功后,进行远程抄报税——完税,在防伪税控系统里,有一个远程抄报税模块,进去以后,点击报税状态,报税状态成功就进行下一步抄送数据,然后等回执,收到回执,进行清卡,一定要记得清卡,至此,抄报税完毕。

通过财务工作的实践,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财务这门学科,希望我们在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