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文学学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3-24 21:50:54

文学学术论文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1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与艺术———合作巅峰

经过了漫长的中世纪,欧洲于13世纪末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在人文主义和科学思想的双重影响下蓬勃发展。为达到真实反映现实的目的,画家们面临着一个急待解决的数学问题———如何把三维的现实世界描绘在二维画布上?1435年,意大利画家、建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阿尔伯蒂出版了《绘画论》一书,对基于透视几何学的焦点透视画法进行了科学的系统化。他认为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数学是认识自然的钥匙,艺术的美就是和自然相符合。意大利画家、科学家达•芬奇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察自然,用科学家的精神去探索自然,深邃的哲理和严密的逻辑使他在艺术和科学上都达到了顶峰。达•芬奇在线透视与色透视的基础上,创立了透视学的第三个分支———空气透视;同时他还创作了许多精美绝伦的透视学作品,其中最优秀的当属《最后的晚餐》。透视几何学的诞生和应用,使得数学和艺术的融合达到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度。波兰数学家、天文学家、法学家、医生、牧师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说”,沉重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近100年后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以《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等著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哥白尼和伽利略两人的研究成果逐渐瓦解了传统上神学、科学、哲学之间的统一关系,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近代思想启蒙运动中的数学和艺术———渐行渐远

发端于17世纪中叶的思想启蒙运动揭开了欧洲近代史的序幕,启蒙思想家们力求探索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永恒法则。1665年,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牛顿,德国数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哲学家莱布尼兹各自独立地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微积分学”,彻底改变了数学概念绝大多数来源于直观的经验模型的面貌,开始更多地依赖于思维的构造。微积分学随即成为现代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众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方法,而且还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语言、政治、艺术设计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微积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点集拓扑学与泛函分析等各个现代数学分支日趋逻辑化和抽象化,也远远走在了所有现代数学应用领域的前列。1750年德国美学家、哲学家鲍姆嘉通出版了一本学术专著《美学》,宣告了美学已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他将美学定义为“感性认识的科学”,认为“科学研究的初衷是追求真,而艺术研究的目的是创造美”。与之同时代的德国哲学家、思想家黑格尔在其1817年出版的《哲学全书》中宣称,“艺术的内容就是人们内心的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至此,人们对于数学和艺术更多的是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主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原则,达到了理性认识的巅峰;而艺术作为人文精神的代表,主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达到了感性体验的极致。在鲍姆嘉通和黑格尔的指引下,艺术与现代数学都孤单地迈上了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

3.近现代社会中数学与艺术的重新融合之路

进入20世纪,人类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1945年美籍奥地利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发表了《关于一般系统论》的论文,从此人们开始以整体性的观点来分析系统、要素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和变化规律,科学与艺术的基本原理、工作对象、研究方法等各个方面都重新开始互相渗透和融合。就像英国学者马丁•约翰逊在《艺术与科学思维》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科学家与艺术家,他们虽然岗位不同,但在各自工作中所追求的目标是相通的,他们实际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比他们实际所承认的有着更多的相同之处”。根据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的不同,20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艺术史上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西班牙画家、雕塑家、剧作家、诗人毕加索的名作《亚威农少女》,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兴起。立体派比较关注如何运用几何原理和数学概念来革新传统的艺术形式,表现生活在迅猛变化的工业社会里的人们内心的期待、躁动、彷徨与失落。而抽象派则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艺术观念,主张以抽象的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来构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美感。抽象派的先驱、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灰色的树》,通过直线与直角的“纯粹造型”达到了人神统一的“绝对境界”。说到20世纪的艺术界,必须提及荷兰的埃舍尔,他是如此的特立独行,甚至至今都无法将他归属任何一个流派。埃舍尔一生钟情于镶嵌艺术的研究与创作,他从圆、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出发,连续多次地利用欧氏几何里的反射、平移、伸缩、旋转这四种基本变换,使得基本几何图形扭曲变形为虫、鱼、鸟、兽、人物、花朵、魔鬼与天使等镶嵌图案。后来,埃舍尔从读到的非欧几何、拓扑、分形几何等数学思想中再次获得了巨大灵感,使镶嵌艺术达到了鼎盛状态。在埃舍尔创作的那些充满现代数学气息的镶嵌艺术作品中,例如《红蚁》《瀑布》《鱼和鳞》《观景楼》,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神秘莫测的神话世界。如果说,非欧几何直接造就了埃舍尔辉煌的镶嵌艺术,那么分形艺术则充分展示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为了表现变幻的云朵、蜿蜒的河流、神秘的星系和粗糙的断面等自然形态,1975年数学家、计算机专家芒德勃罗出版的《分形:形状、机遇和维数》一书,宣告了分形几何的诞生。在审美情趣与科学内涵完美融合的分形图形中,厚重的思想随着时间消逝,流动的秩序在平面上涌动,主体裂成碎片丧失了中心地位,艺术通过计算机复制走向大众化。虽然分形图形具有复杂的结构,但总是可以利用简单函数无限迭代而成。这个特征使得分形广泛应用于各个艺术领域,尤其是装饰设计方面,如早期的贺卡、壁画、明信片、书籍封面,以及现在的电信卡、购物卡、文化衫、广告画面等。北京服装学院高绪珊教授率领的团队将分形理论应用于纤维制造流程,创造了多维高仿真长丝SFY,使人造纤维呈现出“龙缠柱”般的天然纤维风格。

二、教育工作者的深度反思———和谐发展

我们已经截取了西方艺术发展史上四个重要的阶段作为载体,简要地阐述了数学和艺术之间关系的来龙去脉。了解这一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有什么实际意义?美籍华裔核物理学家吴健雄曾经指出:“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危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为加强这两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没有比大学更合适的场所了。”近20年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反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工厂”拥有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可是为什么国内大多数行业仍旧处于世界产业链的底端?答案是明显的,我国目前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大师级别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既不能开发尖端的突破性的核心技术,也不能设计前卫的独创性的艺术模式。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呢?现行教育体制或许应当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我国的教育注重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姑且不论,还在高中阶段就过早地文理分科,大学阶段专业划分过细,理工科学生不用学习如何欣赏艺术,而艺术类学生也不会主动关注数学。久而久之,在知识结构、认知行为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产生明显的断裂是必然的。值得欣慰的是,2014年教育部已经宣布了高中不分文理班的政策,这是朝着“理性回归”迈出的第一步。可以期待,未来大学的一二年级将不再划专业,而进行“通识教育”。如此一来,方有可能造就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和谐发展的人才。数学和艺术的融合,从哲学上讲,源于它们共同的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以及在数学研究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共同的付出———智慧和情感。“数学求真,艺术求美”,因为只有真和美才是普遍的和永恒的。古希腊人认为“美是真理的光辉”,美和真实际上是统一的。数学和艺术的融合其实就是“艺术的数学化”和“数学的艺术化”。对于艺术的数学化,大家其实并不陌生。且不说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分形艺术”,美国商业电影《阿凡达》开启了一个广泛意义上的“计算机艺术”的新时代。从键盘输入设计巧妙的数学算法,线条、色彩、形态、结构等艺术元素连续地变换与组合,具有梦幻效果的艺术作品就神奇地显示在屏幕上了。相信这会对现代艺术的创作风格、传播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数学的艺术化,可以像北京科教频道的纪录片《宇宙大探索》那样,用艺术化的浪漫方式来阐述深奥的宇宙演化理论。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深刻的数学思想进行艺术化的处理,让课堂始终充满着幽默风趣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共鸣感。一方面拿一些经典艺术素材来表述,发挥艺术作品形象直观的优势,加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在讲授极限理论时,不妨利用俄罗斯套娃来演示无穷数列的变化趋势,然后借用宋代叶绍翁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来解释无穷与无界的区别。比如在讲授透视几何时,可以播放一段我国的传统艺术皮影戏来引起学生对于透视原理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再比如讲到傅里叶级数时,先通过计算机播放一段舒缓的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观察MediaPlayer上显示的声波的简谐振动,然后让学生课后查阅毕达哥拉斯用数学方法研究音程和音律之间关系后建立的音乐理论。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高等数学本身蕴涵的五大审美因素———简洁之美、对称之美、统一之美、奇异之美和运动之美。数学之美是一种通过赏心悦目的数学结构呈现的人类思维方式,是一种超越视听感觉的“抽象美”。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定理的过程中,发现与领略数学之美;在解答或证明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追求与创造数学之美,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

三、结语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2

中国政治学的学术支撑从何而来?首先是在研究的学术定位上超越传统,即超越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不将政治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的传统。这个传统的形成,从深层次上讲,是中国文化的理性结构和中国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从浅层次上讲,是中国传统的政治统治方式所决定的。深层次的决定,使得中国的学人缺乏把对政治思考发展为一种学术的思想和文化基础;而浅层次的决定,使得中国的学人,缺乏把对政治的思考发展为一种学术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基础。因此,中国历史上能产生丰富的政治思想,但不能建立政治学说体系的事实,是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应该肯定的是,尽管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没有像亚里士多德那样,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学学说体系,但他们对中国政治的思考和所提出的思想,还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形成一套历史上比较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比较有效的政治治理方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历史的合理性决定了它现实的局限性。进入近代社会,传统政治被现代政治所代替,在新的政治生活条件下,政治的发展在对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提出要求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系统、全面地对政治进行研究的政治学本身的要求。如果参考现代政治是从西方社会中发展出来的背景,那我们就会认识到现代政治对政治学的要求,是现代政治所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同时,就中国社会与政治来说,现代政治的确立,实际上为中国的政治研究者超越这种传统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条件。因此,在现代政治下,我们必须而且也有条件超越中国的历史和政治文化传统,把政治真正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新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表明,政治学的发展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邓小平同志从“”的教训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在强调了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后指出说:“不过我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10]这就为新中国政治学的完全确立和在这十几年有效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次是在研究的价值关怀上超越政治。政治学是一门科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范畴和体系。虽然在政治学范畴中,各种政治问题都可以上升为学术问题来研究,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的政治性决定了不论我们如何把政治问题上升为学术问题,我们都无法使政治学的研究完全脱离开政治。事实上,如果我们完全脱离了政治,政治学研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政治学研究不能脱离政治并不意味着政治学研究也不能超越政治。超越政治,不是从政治学的具体研究而言的,而是从政治学研究所追求的价值而言的。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学术研究的生命力,与该学科所追求的终极价值密切相关。关于这个问题,在二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已说得非常明确:“世上一切学问(知识)和技术,其终极(目的)各有一善;政治学术本来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其终极(目的)正是为大家所最重视的善德,也就是人间的至善。”[11]那么,在现代社会,政治学研究所追求的人间至善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在创立政治学时,给出了一个十分基本的命题,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个命题。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命题实际上表明了人类生活和发展的一个基本道理:人的存在决定了政治存在,政治是人的内在要求,政治发展最终是基于人的发展。政治与人的这一基本关系,决定了我们的政治研究的最终目标不是政治本身,而是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只有基于这样的终极关怀,政治学研究才能始终保持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从而能真正有效地推动政治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只有在这种终极关怀下,政治学研究才能在不脱离政治的同时,超越政治,从而获得应有的生命力。

再次是在研究的学术体系上超越西方。中国政治学是在引进西方政治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我们现在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但是从整个学术体系来说,我们的基础还是西方政治学。因此,中国政治学天生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在有意无意中,总是跟在西方政治学后面跑;二是在有意无意中,总是习惯性地以西方政治学理论作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理论背景。在一定条件下,这两大特性对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使中国的政治学在近现代得到确立和发展;其次使中国政治学在推动中国政治文明形态从传统走向现代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现代政治实践的逐渐成熟,中国政治学天生具有的这两个特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首先是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政治学对中国政治的研究脱离中国实际,在西方的概念或理论下,把复杂的中国政治发展概念化、公式化;其次是使中国政治学本身无法十分自觉、有效地发展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和研究方法。西方政治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决定了非西方国家政治学发展都普遍跟在西方政治学后面,并深受其影响。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政治学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西方政治学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参考和借鉴的。但是,西方政治学毕竟是随西方政治的发展而发展的,而西方的政治发展有其自身特殊的逻辑和过程,因而,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历史和社会基础决定了西方政治学在世界政治学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其思想、观念、结论和方法,由于有比较强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背景,并非都具有普遍意义,因而,也并非都适用于非西方国家。美国在60年代搞的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民主的政治试验的失败已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因此,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就有一个如何对待西方政治学的问题。从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来看,首先是努力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其次就是要超越西方政治学。中国引进、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发展中国的政治学,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因而,对于中国政治学发展来说,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只是一种发展的手段,而不是发展的目的。如果真正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从推动中国政治学发展的目的出发,就能在学习、参考和借鉴西方政治学的同时超越西方政治学。中国独特而漫长的政治文明发展史和丰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为中国政治学进行这种超越,并实现自身独立发展和独特研究体系的创立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中?伪旧砦泄窝Х⒄顾峁┑姆岣坏乃枷胱试春途槎韵螅龆酥泄窝耆芄辉谘拔鞣降耐保远灾泄缁岷驼稳妗⑸钊氲难芯课。轿鞣秸窝В迪肿陨淼亩懒⒎⒄梗佣钪辗⒄钩瞿鼙泶镏泄壑怠⑻逑种泄幕褚约敖沂局泄缁岷驼畏⒄鼓谠诼呒闹泄窝А?/P>

最后是在研究的学术水准上超越中国。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的任何一种学术所具有的地位和生命力,不是从国家的范围来评价的,而是从国际的范围来评价的。因而,学术本身是否具有国际性,对当今的学术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我国各学科中,政治学在这方面面临的问题比较大。这一方面与我们政治学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有关,同时与政治学研究对象(即政治问题有诸多的敏感性)有关。学术的国际性,并不在于学术思想和观点的国际性,重要的在于学术本身研究价值的国际性,具体讲,就是在于学术研究本身所达到的水准是否具有国际水准。中国政治学要超越中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学术研究本身的水准,主要取决于研究领域、研究思想、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而这其中,研究者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最为重要。因为,有什么样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不仅决定我们对政治学研究领域的确定和开拓,而且决定中国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国际性。新中国的政治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发展的,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的政治学发展已经基本确立了自己比较成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中国政治学发展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提供的是一种分析政治现象,思考和判断政治问题的哲学背景和思维方法。这种哲学背景和思维方法,对我们在从事具体的政治学问题研究时所持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高于后者,但不能完全包含后者。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研究在创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时,也确立了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科学的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遗憾的是,我们长期以来把研究的思想、态度和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简单地等同起来,忽视了研究思想、态度和方法本身的发展与创新,把许多问题简单化、形而上学化,从而限制了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学术水准。因此,中国政治学要超越中国,具体来讲,就是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应充分应用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并以科学精神为统帅,从而实实在在地提高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为中国政治学寻求学术支撑是中国政治学者的共同责任和奋斗目标,为此,正如上面所分析的,我们应通过自身脚踏实地的学术努力,使中国政治学在研究的学术定位上超越传统,在研究的价值关怀上超越政治,在研究的目标追求上超越西方,以及在研究的思想、态度和方法上超越中国。中国的文明与历史、现实和未来,都要求中国有一门成熟的政治学学科在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中起积极的作用。

注释:

[1]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4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6页。

[3]《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25—126页。

[4]同上书,第140页。

[5]同上书,第281—282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8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6页。

[8]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第418页。

[9]《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3页。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3

。其次,把你的论文用合乎投稿期刊格式的形式表达。

第一条是最重要的。不管形式是多么的谨慎和优美,如果没有明确的、清晰的结论,论文

是不会被出版的(如果作者的科学结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他们却苦于把它表达出来,尤

其是用一门外语,那么有着良好声誉的期刊编辑通常很乐意向他们提供建议)。

因此,在投稿之前,确保你有一些重要的和可以出版的东西要说。为了到达这个目的,你

应该和在该领域中的其他人,包括本单位和外单位的,讨论一下你的结果。

这样做的最佳方式就是在科技会议上展示你的成果——如果你可以参加的话。另一种策略

就是加入一个与你领域相关的电子邮件新闻组,利用它来获得关于你的研究计划的回馈意

见,并且参考该领域内他人的成果。

和你推崇的专家一起讨论你的想法和论文。给一个或两个核心科学家寄一份你的论文总结

,请他们做一些非正式评论,看你是否值得花费时间把它扩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论文,或者

你应该首先做一些前提工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具体工作是什么)。

如果你不能在会议上直接与专家交流,那么不妨使用互联网或者电子信件。如果你能在电

话中讨论你的工作,那么不要犹豫;但是首先要给对方寄一份大纲或者你的论文草稿,这

样在讨论的时候就有具体的内容可谈了。

打草稿

当你确定你要完成这个论文时,首先要准备一份草稿,当中包括图表,并且重复咨询专家

的程序。请教本领域的专家,哪本期刊最适合发表你的论文。

一旦你觉得你有坚实的结论需要表达,那么你需要准备论文的最终草稿,它的形式要参照

投稿期刊要求。

在选择投稿期刊时,你需要听取该领域专家的意见(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本身就是某些期刊

的学术编辑或者审稿人,因此在选择投稿期刊时更有经验)。

你还要清楚哪些期刊发表与你的论文类似的文章,并且你所投稿期刊是否存在一些有利或

者不利于你的规定。

例如,一些期刊收取版面费(虽然许多不收),通常是每页50-100美元,但是差异也很大

。在作者须知中,期刊通常会说明是否收取版面费。如果你的单位不能支付费用,在投稿

之前,你应该向期刊咨询,看是否可以免除这些费用——这种情况下,许多期刊确实这样

做。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虽然许多期刊允许通过互联网或者电子邮件投稿,但是其他

期刊只接受邮寄的打印稿件。这也许会影响你向何处投稿。

大多数期刊或者它们的出版商拥有网站,上面的信息也许会帮助你做出这个决定。或者你

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你所投稿的期刊。

参照指南

在投稿前,确保你阅读了期刊的编辑政策,作者须知,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信息——例

如,你的领域中的哪位专家在编委会中。

这种类型的信息还出现在期刊网站中的免费通道处,即使该期刊内容仅对注册用户开放

。如果你们的图书馆没有订阅你选择投稿的期刊,但是那个期刊有在线版本,那么你有必

要向期刊发一封电子信件,说明你打算投稿,请期刊给你安排有限的时间以接触到它的内

容。

这将会使你看到已经出版的论文的水准和形式,这对准备论文的最终的版本是有帮助的

投稿

一旦你阅读了期刊的读者须知,并且准备好了论文,那么你必须按照期刊的指导来投稿

不同的期刊,要求一般都不一样,例如关于稿件的页码,如何制作图表,是否有必要包

含论文的补充材料,是否需要一个或者所有的作者在投稿信中签字,等等。

当你投稿时,投稿信中应该包括:

你的姓名,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电子信箱。

如果你在投稿后的3个月内要离开你的处所,那么把这个信息包含进去(日期,以及相关

的,变更后的联系方式)。

用1句或者2句话,简要陈述为什么你觉得论文是很重要的,期刊应该考虑发表(换言之

,说明论文的主要结论)。

如果在投稿之前,该领域中的某人阅读了该文,那么在投稿信中提及此人,尤其是如果

他们在该领域中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并且/或者位列期刊的编委会中。

如果你希望该领域中某个特殊的人评审你的论文,那么就推荐这个专家(虽然你必须确

保此人是独立的,换言之,他或者她没有与你共事过,以及不存在其他理由偏向你)。

类似的,如果你不希望某人评审你的论文,因为你认为他们不会对你的工作做出客观的

评价,那么你也要在信中指明此人以及他的实验室。

其他一些你认为相关的信息。

尽量使投稿信保持简短是很重要的,因为阅读它的编辑会收到许多论文,如果你的信很简

洁,那么他们评价起来会容易一些。

针对期刊的回应而行动

当你的论文递交之后,期刊也许会发出一个收稿函。如果2周后你没有从期刊那里得到

任何消息,那么给编辑发一封电子信件,索要一个收稿函,稿件编号,以及处理稿件的编

辑名字。

在后面的状态查询中,使用这个稿件编号。期刊会在每期的工作人员后面列出他们的电

子信件,通常在首页或者末页。

当期刊对你的论出评价之后(通常是在审稿人的帮助之下,他们是编辑在本领域内

选择的独立科学家),编辑会给你写信说明有关录用与否的事宜,并且附上审稿人的意见

有时,编辑的信件很清楚,你也很明白如何对稿件做出修改以重新投稿。如果信中内容

不是很清晰,那么你要给编辑写回信(通过电子邮件)说明你什么地方不太明白,并且需

要解释——例如审稿人的意见很难理解,或者你不太清楚如何按照编辑的指示去修改论文

如果论文被拒绝了,怎么办

如果期刊拒绝刊登你的论文,那么在进一步行动之前,首先要把审稿人意见以及编辑来

信给该领域的同事看一下,和他们讨论一下这个决定。也许有必要对这个决定申诉,或者

也许改投他刊更好。

如果你确实要对期刊的决定进行申诉,那么寄一封信,说明你的情况,指明科学论点(例

如,论文中某部分被误解,或者没有被意识到)。

不要寄去愤怒或者辱骂性质的信件,这对你的处境没有任何帮助。

如果你的论文被录用了,怎么办

如果你的论文被录用了,那么在出版之前,向编辑询问有关期刊对于版权以及单行本的

政策,以及是否存在其他涉及到出版的条件。

如果你没有基金支持,那么期刊也许会给你提供一些单行本。但是,确保在你的论文出

版之前询问此事;在文章出版之后,也许期刊就不能提供免费的单行本了,因为比起论文

的出版阶段,此时制作费用更高。

或许你需要解释你的处境,通过请求才能使期刊免除它对于版权限制的标准。

当你被告之论文的出版日期,那么通知你的单位,使得它能在年度报告或者其他文件中

包含这个信息,以促进科研工作。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评价,艺术

 

语文教学评价是一种为确定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而获取和处理有关证据的方法,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水平评价和语文教师工作评价。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一、语文评价的标准要科学化

1.评价要有根据

评价要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学生已有的水平。语文教学评价,要考虑到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要达到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的目的。因此,语文教学评价除了要面向全体学生,还应照顾到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性。此外,语文课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每一个文本都有固定的感情框架,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时要紧扣文本,要尽量和文本的感情基调相协调,要使评价语言和文本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2. 评价要适度

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教师通过学生课堂中反馈的信息,及时的予以恰当的公证评价。表扬是一种积极的“强化”,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激情。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养学生骄傲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度评价,要避免廉价的表扬。

3. 评价要有诱发性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能给人愉悦感,并能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生动形象的语言最富有感染力,能够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评价时,教师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运用最能激发想象的语句,这样具有诱发性的评价语言或评价标准,才能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更深的认识。

二、语文评价的形式要多元化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学生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他们是不定性的,因此,在评价时不能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定性评价,这样容易造成一棍子打死的局面,甚至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从教师的评价目的来说,可以是诊断性的、水平性的,也可以是发展性的。因为,评价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是对学生这一阶段学习或表现情况的概括、总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这一阶段的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熟悉学生的每一步成长轨迹,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

2.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的控制应该从教师逐渐向学生过渡,并希望学生能够成为自我控制的学习者,因此,要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新课程也要求课程走向民主、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学生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认知,而这种认知将指引着他以后的学习走向语文教学论文,是学生自我提升和发展的一种良好方式。

3.注重“他人评价”

这里的“他人评价”,既包括其他同学的评价,也包括来自家长的评价。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学会统筹,学会关注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怎么写论文。由于存在个体的差异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和认识,也会形成对他人的评价。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更是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家长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认识,也有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后续培养。

三、语文评价的过程要动态化

1.语文评价的综合性

语文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和体验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此外,语文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出现,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因此,使得语文评价过程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的活动过程,它包括评价的准备阶段、评价的实施阶段和评价的总结阶段。评价的准备是评价的开始阶段,它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方案准备、物质准备。

2.语文评价的生活化

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接轨,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因此,语文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化,要在生活中用语文,在生活中评价语文。生活化的评价过程不仅可以直观的记载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能较好的反应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能真实、深入的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再现学生日常生活中语文学习的状况。

四、语文教师要开展自我评价

1.理论要更新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教学思想进行自我评价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这是语文教改科学、高效、深入开展下去的重要条件。鉴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地位,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知识课而去搞瞒堂灌,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大讲思想教育等。不能仅仅满足于认识上的提高,还应把这种认识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语文课的独特魅力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育学生优良的个性和较高的语文能力。在自我评价中形成大语文教育观,把正确、科学、高效的语文教学思想变成实际教学中可采用的理论,从而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

2.内容要全面

语文教师的自我评价包括方方面面。既有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反思与评价,又有对自己语文教学模式是否符合语文教学原则的评价;既有对语文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反思,又有对语文教材、教学内容的评价;同时,还要有语文教学主体的评价。

3. 方式要科学

语文教师应注意自我评价的方式。教师可采用记反思日记、职业发展预测和教学行为研究等方法进行自我评价。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注意:①自我评价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②自我评价是一个内在意识,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努力改进的意志过程。③自我评价是一个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5

我国古代传统的生态自然观崇尚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提倡的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代表一种万物包容、相伴相生的思维观念,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与伦理观念在当下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天人合一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在宋代时有了进一步的新发展。宋代哲学家张载明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从起源、后经过庄子、孔子等学者的推动发展,再到宋代使其的相对成熟,体现了我国古代学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积极探索与发展,天人合一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底蕴,也以此为基础逐渐发展形成了生态道德观,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在西方哲学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马克思关于自然观的论述。马克思的多部著作中都涉及到生态自然的相关论点。人化自然观点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的普遍性在实践上表现为整个自然界,人依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的生产材料和劳动对象。”从马克思的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人类的生产生活要依靠自然界。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活动与自然发生对象性关系,自然界是人类汲取生产生活所需资源的源泉。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人类自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定胜天”、“万物皆备于我”等夸大人的作用的思想盛行。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使人类愈加功利主义,对待技术发展持盲目乐观态度。当今世界,人类所涉及的一切无不打上技术的烙印。“技术已经构成了这样一种新的特别的环境,并且人类必须生存于其中”。技术的二重性即技术善恶价值的两重性,告诫人们,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物质生活极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同时打开“潘多拉”魔盒,各种灾难也会纷至沓来。严重的雾霾污染、化学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濒临枯竭……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例正是人类不当发展的反射。人与自然关系从最初的和谐统一逐渐走向了分裂对立,人与自然关系走向异化。马克思曾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象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科学技术在创造了属于人类自己的自然环境,取得了所谓的对抗自然界的胜利,却也是遭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技术价值的乐观主义者们,如培根、圣西门、霍布斯等乐观地认为,科技带来的一切问题都能依靠科技本身去解决。这实际上是一种盲目的技术崇拜观,他们把技术认为是救世主,把技术过于理想化、神圣化。技术悲观主义论者,如中国古代先贤老庄,就认为技术是道德沦丧的元凶,西方以卢梭为代表,在人类沉浸在科技带来的财富与生活的巨大改变时,首先对技术提出了批判。自此以后,对于技术的批判不曾间断,并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增强,因为“技术正在变成全球性的力量,它开始染指于人类历史的根基,而且正在向人类历史注入极不稳定的因素”。极端的技术悲观主义者倡导放弃技术,远离现代文明,退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技术中理论者则认为技术没有善恶之分,即在政治上、伦理上都是中立的。这样的观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技术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在探讨技术价值时要用辩证的思维分析。

三、技术的合理运用

技术是存在理性的,我们在利用发展科技时,要考虑的是如何适当地、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努力减弱技术的负面效应。技术运用的合理性体现在技术发展既要体现物性又要合乎人性。技术发展的物性即指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应符合事物的本质规律,合乎人性即要充分考虑人类发展的真正需要与目的。技术的发展首先要以事物的客观规律为基础,聚焦人类发展的需要,尊重的人类生存发展。技术的发展如若违背客观规律,技术的应用必将产生社会负效应,这不利于人类的长远发展与生态建设。当然,人们在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时,也应依照人类的所需,有目的地利用改造自然,使事物的发展符合规律性与人的主体性,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技术的双刃剑作用,即技术的正负效应。技术的不合理运用给自然生态以及创造、利用技术的人类本身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灾难。环境的恶化不仅仅带给自然界致命的破坏、全球因化工污染、核泄漏等患病致癌的人数也逐渐增大,这是人类自己种下的因结出的果实,最终还是由人类自身来承担。但是,技术的发展的双重性也给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缓和带来了新契机。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绿色科技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点。如新能源的开发,新型绿色科学技术的研发等在节约自然资源、治理生态污染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时应注重利用技术的正面作用,缓解生态失衡与人类发展的尖锐矛盾,以求二者的统一和谐发展。实现科技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协调,统一发展,离不开全球的共同努力,自然环境为人类世界共享,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人都应切实为消除人与自然的矛盾,与之和谐相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国近年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思想正是对人类活动与自然一种积极的发展模式。“十”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一次重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四、总结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6

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很多老师都说美术课轻松,要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作品画就行了,如果这样上或者这样认为的老师,他对美术课以及对学生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美术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它也是为其他教育学科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作用。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我们不能忽视美术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能让他们一味的临摹美术书上的示范作品,更不能让美术课成为自习课的代言词。什么样的美术课才称得上好?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我在得出一些启示。

一、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一)师生一起来制定个性化教学的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具体从课堂教学中入手,和学生一起制定了教学弹性目标,具体分为三层:

普通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

普通性目标:增加对周围环境的审美认识;在纸、卡纸上,用几种方法,如铅笔、水彩笔、粉笔进行绘画练习;利用绘画、拼贴、组合进行艺术实践。

提高性目标:欣赏美术作品,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能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

发展性目标:学生能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能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这三个目标适合全体学生,哪一个目标则由学生自主选择,但基础目标必须全体完成。

(二)确定了个性化教学的内容

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师引领相结合的原则。我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概括出了个性化教学的思路:营造一种积极的,崇尚不同的心理态势(作业赏析,优秀或失败作品评价)——激发学生对学生内容的审美关注,并展开和挖掘自己的个人感受(各种感受想法的交流、启发、强化)——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加以表现(有个人意味和痕迹形式的表现)——个性倾向明显的课堂作业。

(三)运用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方法和学生的自主探究互相结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提供了不同的指导,一方面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运用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选择适合自我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如蜡笔画和手工制作的学习方法就不同,教师进行了不同的指导,而学生也有自我的选择,可以自我探索学习、同学相互讨论学习、请教老师讲解后学习和请教同学示范后学习等等方式。

(四)开展了对美术作业的个性化评价

个性化教学的评价,从本质上说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着力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评价标准的制定。

以尊重学生自己的学习个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不同的学生作品有不同的标准,不强求统一。但考虑到国家课程标准的严肃性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人格平等性,我在广泛征求专家、教师、家长、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分三个维度(国家规定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的方法与策略、个体获得的情感与价值观),两个层面(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制定了基础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强调以学生自我为评价主体,同伴、家长、教师的评价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服务。

(2)评价方式的展开。

1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差异评价”。我从学生作品(常规与创新)方面对学生作品过程性自我差异评价,让学生能善于发现自己进步。

2采用“他人参照”标准,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我还十分注重他人评价的运用,以便增强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探索后取得的课堂教学成效

在课堂教学中,在有关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美术课堂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为了了解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个性化教学的发展状况,从学习需求、自主设计、自主评价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调查,结果如下:学生在学习需求、自主设计、自主评价三个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对学生健康个性养成具有良性的影响。我深刻感受到:课堂的美术个性化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一个有益的切入口。它帮助了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认识自己的美术学习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升。

3、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课堂中把“主人”的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了自主,也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4、创设了个性化的学习场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场所,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7

(一)美术课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研究表明,美术课开的早晚、是否全面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美术课不单单是培养学生的美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还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苏联在科技方面远远领先于美国,就在于苏联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美术课,并一直延续到大学,而美国在初中阶段才开始美术课程。这就充分证明了美术课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陶冶学生情操

美术作品凝聚着作者的个性和想象力。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唤起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创造潜能,陶冶情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或展览名家名作,或张贴学生的优秀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鉴赏,提高审美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有效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其思维有一定的拓展和提升。

(三)美术教学可培养学生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学习贵在实践。书本知识的真正吸收,主要体现在运用和实践上面,美术课程的学习同样如此。无论是思想上的感悟、精神上的理解,还是心理上的认识都不能单单依靠文字表达出来,还可以依靠画笔、工艺等美术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体现美术情趣和美术意境。学生学习中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往往和美术知识、美术作品的展现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也会对学生的生活和将来从事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美术教学对中职学生身心发展有促进作用

中职学校的美术教育,并不是让学生在美术上必须有一定的造诣,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培养各种能力,陶冶情操,能够借助美术来认识生活和社会中的各种美。鉴于美术范围较广,分为工艺美术、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做出选择,了解其不同特点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悟和体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课程大多是一些抽象的知识,而美术课程可以让学生触碰到实际存在的事物和具体可感的环境,这对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是十分有益的。久而久之,必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三、美术教学能帮助学生心智发展趋向于成熟

美术教育的功效不仅限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还能帮助学生的心智发展趋向于成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型人才。如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欠失了美术教育,就会或多或少地造成精神和行动能力的差异,使个体人格和性格普遍化,使生产劳动者的感官意识和审美功能不协调,从而妨碍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如果重视美术教育,可以使中职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才能,积极展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实际上,现行的应试教育已经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美术潜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美术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相对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为其心智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四、美术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会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美术教学同样如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知,自己去判断,这样学生从中获得的体验和认识才会更加深刻。为了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我让学生自己组成合作小组,要求他们通过相互合作完成一种以生活废品为原料的工艺品制作。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商讨、构思。有的用布的下脚料做成了“奥运娃娃”,有的用易拉罐做成了“树”型的工艺品,有的用各种颜色的废纸粘贴成了一条“大鲤鱼”……通过学生的动手合作,不但练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懂得了美术的实践意义。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也是思想的叛逆时期,无论是意志还是兴趣,都还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对生活中的善恶、是非也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极易表面化、肤浅化。因此,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有意识地让学生多参与美术活动,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意识,升华审美情趣。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8

技术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一:农机企业技术经济分析

摘要:综上所述,在农机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经济分析工作中,应认真遵守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流程,做好各环节工作,确保开发出的新产品质量高、成本低,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机企业;技术经济

1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进行目标分析,是分析评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以往研发失败的农机新产品中,很多是因为目标分析不明确导致的。对目标分析的精准把握是农机新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错误的目标分析会导致整个新产品开发工作的失败。确定目标就是要明确农机新产品开发要取得的最终成果,诸如新产品系列的开发、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的提高、销售收入和净收益的增加等。目标的实现往往受各种条件限制,因此限制条件分析即可能性分析必不可少。限制条件分析的重点在于物质资源限制方面,比较选择,找出敏感因素,进而分析和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技术方案的抗风险能力。

2搜集整理资料

作为分析评价的基础,资料收集要尽可能完备,且与所要开发的新产品项目有相关性。对于农业机械行业来说,收集的资料包括行业结构特征、经济、技术和生产4个方面,来源于农机行业和各个农机企业。行业结构特征包括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情况、用户和市场的情况等;经济方面的资料包括产品制造成本,按项目、按零部件分解的成本资料和使用成本资料、经济效益资料等。技术资料包括农机产品的技术、性能和结构参数,通用件和标准件的使用比例,产品的设计规律、使用范围等;生产方面的资料包括企业的硬件基础设施、研发能力、产品产能、专业化协作水平、工艺装备程度、销售和供应采购情况、售后服务能力等。在资料收集完备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对原始数据和资料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较为清晰地反映所开发农机新产品的特征和全貌。

3列出备选方案

在全面掌握信息资料,正确衡量企业进行农机新产品开发所具备的资源优劣势的基础上,根据既定目标拟定多项备选方案,列出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一般而言,拟定的备选方案越多,被选中的最优方案的相对满意度就越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行分析评价前,应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先策划和编制若干可行方案,进行初步筛选,留下若干备选方案供进一步评价择优。

4分析评价备选方案

备选方案的分析与评价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分析;定量分析指分析一个被研究对象所包含成分的数量关系或所具备性质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对几个对象的某些性质、特征、相互关系从数量上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的结果也用数量加以描述。备选方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后,采用综合分析评价方法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排序。

4.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采用比较、归纳、总结、演绎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认识其本质规律。定量分析客观、准确,应用愈益广泛,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定性分析,特别是在农机新产品开发中,许多因素,如学术效果和社会效果等难以定量,只能采用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时,要重点关注竞争对手的情况,如他们的经营战略和方式、技术和经济实力等。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长处,弥补缺漏,确保开发出的农机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2定量分析

对农机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是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重要内容。定量分析就是利用统计学上数据分析和检验的方法对调查资料、数据等进行数量上的分析研究,通过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的比较,计算出各个备选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从而反映出各个方案的实施效果。技术经济指标是一组指标,如反映项目盈利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利用率等,能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反映备选方案的实施效果。

4.3综合分析评价

综合分析评价是对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列出企业进行该项农机新产品开发工作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并从利、害两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还要结合技术经济指标、利弊等多方面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多个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在综合分析时还需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是分析技术方案中某些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的综合分析。在农机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中,技术方案包含的不确定因素有多个,例如:产品产销量、产品价格、投资规模、生产成本要素等,各因素的变化对方案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不同。技术经济分析的对象和具体内容是对各个备用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评价其经济效益,进行方案选优,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对技术方案的分析评价所采用的经济数据大都来自预测和估算,而实际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方案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可能与实施前的评估结果不符,影响了技术经济评价的可靠性。为使技术经济分析更科学,评价结论偏差减小,对某些主要技术经济因素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评估其变化对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对策尤为必要。

5选择最优方案

方案择优是整个农机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工作的最终目的。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对比综合评价结果与方案要实现的目标,选择最优的可行方案。如果没有最优可行方案,应重新确定目标或进一步修改完善备选方案。

6提供决策

把所选择的最优可行方案推荐给农机企业的最高管理部门,由其进行最终决策。至此,一个农机新产品开发策划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工作完成。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机新产品开发项目技术经济分析工作中,应认真遵守技术经济分析的科学流程,做好各环节工作,确保开发出的新产品质量高、成本低,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经济效益。

技术经济学概论论文范文二:水轮发电机组技术经济论文

摘要: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竖井贯流机组特别是大功率竖井贯流机组起步较晚,目前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还需要在今后的运行维护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也有可能在应用中暴露出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完善。

贯流机组与灯泡贯流机组各具有其特点。小龙水电站工程在初步设计中推荐采用灯泡贯流式机组。但在施工设计阶段,遇到了诸多困收稿日期:2015-03-16难,比如:水轮发电机组采购时,由于机组运行水头超低、转速低、发电机尺寸大、生产周期长、制造难度大、交货时间不能满足电站的施工工期要求,同时大件运输也较困难等。于是对竖井贯流式和灯泡贯流式两种机型主要性能参数进行比较。由表1参数可知,在超低水头、相同同出力条件下,灯泡贯流式转轮直径比竖井贯流式大0.3m,转速低15%,水轮机重量多12%,水轮机流道尺寸也略大。水轮机最大起吊重量多12%,厂房起吊高度增加5%。而竖井贯流式发电机增加了一套变速系统,但发电机的重量仅是灯泡机的1/4,故机组重量轻。对发电机而言,若选用灯泡贯流式机型,按照水轮机参数,发电机转速为65.22r/min,转子磁极数为92个。根据电磁计算,发电机定子需选择450槽,发电机结构尺寸相对而言较大,其经济性指标明显下降,随之带来的是运输难度增大,发电机无法整体运输,灯泡头、锥体、定子机座等部件均需分瓣才能完成。同时,定子还需要在工地完成叠片、下线等工作,转子要采用叠片磁轭结构,也需在工地现场进行组装。从表中可以看出竖井贯流式机型,通过增设一个增速齿轮箱将发电机转速提高到750r/min,发电机结构尺寸大为减小,定子槽数减为了108槽,转子磁极数仅为8个,发电机可实现在制造厂总装配后整体运至工地。显然,给制造和运输都带来极大的方便。

2机型安装调试、周期的对比分析

由于灯泡贯流式机组结构紧凑,故安装工作要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而总体上这种机型,特别是对于尺寸较大的机组,其大部件刚性又相对较弱,这样,要满足机组重要部位设计精度的需要,其安装难度、调整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是显而易见。但对竖井贯流式发电机组而言,情况则完全不一样,竖井贯流机组的发电机部分可在制造厂内进行总装,并在完成转动部件的静、动平衡试验后,如齿轮箱一样,整体运至工地可直接吊入竖井内就位后安装。另外,直锥尾水管的里衬在第一阶段安装,并作为后续工程的基准和支持面,导水机构在安装场预组装,待厂房土建工作结束后整体吊装就位,接着是安装主轴、转子、增速器和发电机,仔细地对中调直,使其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可大大减小安装场地,缩短安装周期。

3机型维护检修的对比分析

一般竖井外形除了迎水面做成圆弧形外,沿水面均为平面。灯泡贯流式机组发电机部分的维护工作较少,但维护操作则较为困难,发电机大修时流道需要进行排水,所需维修所需的时间较多。竖井贯流式机组发电机部分的维修操作则较为方便,不需要对流道部分实行排水。当然,增加了一个齿轮箱的维护,增速器一般指齿轮传动,需要我们对齿轮箱的选择给予足够重视,选用可靠的、高质量的产品,就完全可以将齿轮箱的故障率和机组总体噪音降到很低程度。由此看来,竖井机组也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维护工作和费用。

4机型效率的对比分析

通常,人们可能认为竖井贯流式机组由于增加了一个齿轮箱,效率要比灯泡贯流式机组低。事实上,一台高质量的行星齿轮效率满负荷时效率约为99%,行星齿轮效率损失可从高速发电机的效率提高得到补偿。在做具体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实际上两机型的效率几乎相差不大,祥见表2相关数据。由表2中两组数据可以看出,两种形式机组的综合效率相差不多。此外,竖井贯流式发电机还因无需采用强迫通风冷却,从而能有效减少厂用电负荷。

5两种机型价格的对比分析

两种机型的水轮机结构基本相同,制造过程也大致一样。但灯泡式水机转轮直径大,重量重,故竖井贯流式水轮机比灯泡贯流机的造价有明显优势。对发电机而言,竖井贯流式发电机转速较高,转动部件材料的机械性能要求比灯泡贯流机高,若仅从吨价来看,竖井贯流式发电机的吨价比灯泡贯流机高,但由于发电机转速的提高,发电机的总重量也大大减轻,加上增加的齿轮箱带来的投资,其发电机总体价格具有较大优势。若以灯泡贯流式机组的造价为100%,两种机型的价格统计分析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灯泡贯流机组的价格约是竖井贯流机组的1.187倍,竖井贯流机组实际采购价格比灯泡贯流机组约少2300万元,能节省电站的机电投资。

6建议

小龙水电站大功率竖井贯流机组已成功运行了6年,在近几年运行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根据此机组在应用中曾出现过的问题,笔者建议大功率竖井贯流机组应在以下几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1)水轮机,增速器、发电机的同轴度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2)增速器油泵控制系统中油温、油位及油压均要满足增速器运行要求,才允许机组启动;(3)增速器润滑油选用高质量、性能优的润滑油;(4)增速器选用品质优良,口碑好,售后好的厂商;(5)增速器振动情况的监察;(6)合理调整导叶紧急关闭规律、调速器轮叶协联关系以及调速器的关机时间和两段关闭拐点,减少反水锤对增速器推力轴承的冲击;(7)机组运行过程中增速器各部的油温,定期对增速器邮箱内的油质进行检查;(8)发电机集电环碳刷选用适宜高转速水轮机、硬度合适的产品。

文学学术论文范文9

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方面

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军委文件指出,军队政治、艺术类院校(系)要发挥好培养军事文化人才的重要基地作用。艺术学院“全军唯一”的独特地位,要求学院必须在人才培养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以多样化人才的培养应对不断拓展军队文化多元化的需求。尤其要注重培养三类人才:第一,注重培养拔尖型人才。事实证明,一流的艺术大家具有非凡的文化影响力,在专业领域和社会文化建设中能起到引领方向的作用。应有意识地选择专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学员,从各个教学环节加强重点培养,建立学员毕业后的跟踪培养机制,培养出先进军事文化坚定的“领跑者”。第二,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文化艺术是育人铸魂的领域,是通过直观具体的艺术形式对人的思想和心灵发生作用的。应通过增加艺术硕士比例、加强任职教育培训、轮训等进一步提高文艺干部的专业技能,通过扩大培训范围培养大批业余文艺骨干,培养直接服务于官兵日常精神文化生活、为广大官兵喜爱的文艺战士。第三,注重培养文化艺术综合型、多样化人才。应紧跟文化艺术领域不断拓展的趋势开设相关的学科专业,加大文艺理论、文化传播、影视制作、游戏及动漫设计、计算机技术等方向的人才培养力度,培养能够适应文化建设新需求的新人才;通过定期举办各类高层次研讨班、军事文化传播研讨班、文艺创作和评论高级研讨班等形式,拓展现有人才的专业领域,建设跨专业的综合型人才队伍。

在军事文艺创作和研究方面

文化产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创造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是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艺术教育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要深化传统军事文化研究。先进军事文化是与人民军队一起诞生和发展的,这一传统需要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和归纳。艺术院校应发挥史料资源多、研究能力强的优势,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主动承担起深化传统军事文化的研究重任,将自发形成的文化碎片整合成系统完善的文化理论,形成军事文化一脉相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军事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历史参照。要探究军事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先进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发展创新。

艺术院校的任职教育学员全部来自基层部队,对部队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需求有着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是军事文化发展的践行者和探路人;同时院校学科专业带头人在艺术专业领域内普遍有着较高的声望,能够引领和把握艺术发展的前沿方向和讯息。院校使供需双方实现了面对面的对接,在加强当前军事文化建设、判明军事文化发展走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国际国内文化建设形势的研究,加强外军文化建设经验研究,在军事文化发展方面及时跟上、适度超前。要创作演出时代特征鲜明、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精品力作。创作有时是一个人的潜心钻研,更多的时候需要一个文艺团队的“集团冲锋”。

院校每年参加全国全军的各类比赛、教学过程中依托的各类题材的教学剧目、部队不同的演出需求,都是作品创作的不竭动力。同时,院校是各种思想碰撞交流、艺术灵感不断迸发的地方,各学科专业人才聚集、互补性强、创作条件优越,应该主动担负起文化产品创作的重任,落实深入生活制度,提高深入生活质量,努力塑造新颖生动的艺术形象,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能够引领时展的优秀文艺作品。

在为军委、总部提供决策咨询和为部队文化建设服务方面

艺术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发展先进军事文化,需要学院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发挥应有的作用。要进一步为军委总部当好“参谋”。

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能够敏锐地发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快速地寻求到纠偏的办法,能够及时地提出合理的、符合我军文化建设实际的发展意见和建议。成立军事文化发展评估组织,广泛应用CIPP评价模式(决策导向评价模式)等新方法,对文化发展作出正确的评估,形成科学的评估结论。建立定期汇报机制,形成畅通的上报渠道,为军委总部在文化建设方面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要进一步为部队文化建设探好“路子”。

为部队服务是艺术教育传播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途径,除人才培养和文化产品创作外,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形成稳定的服务部队形式、建立卓有成效的文化传播机构,也是艺术教育服务部队文化建设、服务基层官兵的重要举措。要广泛深入地贴近基层部队,了解官兵需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文化服务,帮助部队形成有单位特色的军事文化;要适应时展和形势变化,不断创新军营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手段,积极发展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持续更新和充实先进的文化艺术内容和思想研究成果,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努力使军营网络成为先进思想传播新阵地、学习成才新平台、精神文化新空间。

创新推动军队文化艺术教育改革需要把握的重要环节

文化艺术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惟有创新,才能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军队文化艺术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各个环节的创新推动,才能取得综合提升的良好效果,才能在保持军事文化的先进性方面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一)关键是明确培养目标

目标明,则决心立、思路清。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直接决定了艺术教育改革的需求和走向。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决定,艺术学院仍然承担本科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培训任务,学院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适应部队文化建设需求,改革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坚守高端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将研究生、本科生培养定位为高端精英教育,坚持大范围、小规模、优中选优的招生模式,坚持质量为本,实行尖子超常培养,主要任务是加强艺术本体的教育教学,为出高端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专业基础,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用培养人才的卓越艺术成就打造学院的艺术品牌,用品牌力量引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方向。

二是适时调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任职教育培训和部队业务文艺骨干培养等定位为适应性、应用型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基层文艺人才的艺术水平和素养,更好地服务部队官兵。本次全军院校训练任务调整,对任职教育只规定期数和人数,不限定时间和对象,增强了院校的教学改革和组织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要坚持面向部队需求抓改革,部队文化建设需要向哪里去,就向哪里牵引;部队缺少什么样的艺术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部队人才需要提升哪方面的素质,就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

三是着力拓展新型人才培养范围。及时跟踪新形势新变化对部队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超前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适应军事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宣传文化人才,坚持及早筹划部署,条件允许时快速反应,确保能出专业人才,快出合格人才。

(二)重点是优化学科专业

学科专业调整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龙头”。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牢牢盯住文化艺术发展的前沿,针对军队文化建设需求开展学科专业建设。

一是要增强传统学科专业的时代性。在尊重传统学科专业建设特定规律的同时,要把这些学科专业鲜明的时代性特征突出出来,善于把握时代对传统学科专业的需求导向,充分融入现代思想观念、充实新的内容、加强信息化改造。比如,在传统专业的建设上,要了解军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素质、需要的数量有多大等情况,在学科专业改革方向、梯队建设、招生数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技术提高传统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彰显其时代特征。要努力实施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以学科为依托取得一批对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有牵引意义和重大影响的教学科研成果;尽快完成硕士学科授予权的申报工作,为在优势学科上建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打下扎实基础。

二是要加强艺术学科专业之间的融通性。混搭和跨界是文化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和走向,形成了很多深受喜爱的艺术形式,催生了新的艺术教育学科需求。在夯实单学科专业基础的前提下,要采取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增大综合性艺术讲座比例等方式,拓展学科专业口径,努力探索影视编剧、音乐剧、大型文艺活动策划与文学统筹等复合学科专业、边缘学科专业和专业方向的建设,通过学科专业之间的融通,培养复合型文化艺术人才。

三是要把好新建学科专业的方向性。伴随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活动、用先进军事文化占领官兵的“虚拟世界”和精神阵地,已经成为部队现实而紧迫的课题。军委文件中多次提出了“积极推广动漫创作、军事游戏竞技等新兴文化活动”。在新一轮的体制编制调整中,军委总部充分考虑到先进军事文化传播的需求,在艺术学院增设了军事文化传播系,下设专业基础、军旅影视制作、军旅动漫设计3个教研室,承训的军旅影视制作、军旅动漫设计、教育技术专业三个专业都是计算机科学、通信和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科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型学科专业,是培养全军、武警部队团以上单位和院校文化传播工作人员的“基本阵地”。要加强调查研究,着力探索新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队伍建设、教学保障等问题,确保学科专业从一开始就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三)核心是加强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必须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快教学内容的系统整合和课程体系的结构性重组。一是及时更新和充实先进军事文化相关的课程。高度重视传统教育,优良的传统和核心价值观一样,就是先进的文化,就是战斗力。要把军队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课程内容,通过课程教学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在多元的文化思潮中保持先进、正确的方向。要借鉴外军先进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军实际,增设仪式文化、服饰文化等相关课程和讲座,使之成为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成为激励官兵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要重视艺术教育“道”与“技”的结合,把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技能性、技巧性结合起来,保持专业教育积极向上的育人导向。要努力加强教材建设,在教材中充实先进军事文化的内容,满足课程教学要求。二是构建适应先进军事文化建设需求的课程群。课程群建设是确保先进文化艺术教学内容体系完备的重要举措。要认真研究艺术教育课程的特点,遵循公共课和史论课的基础性特点规律,在知识的创新性和关联性上下功夫,建成自成体系、互为支撑、质量较高的基础课程群。把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技能性特点,在专业技能课的实践性和渐进性上下功夫,注入科技、时尚、互动等新的文化元素,建成培养扎实专业素养和专业表现力的课程群。深入挖掘选修课的自主性特点,在选修课程内容的拓展性上下功夫,有选择地引进前沿性文化讲座和网络课程,建成形式灵活、良性互动的网络课程群,多维并效地提升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支撑性作用。三是加快建设任职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必须设立的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受到总部机关的高度重视,已经启动了“军队院校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对于文学艺术的任职教育而言,由于学习时间短、学员期望值高,要把先进文化艺术的核心内容落实在教学中,必须精选最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构成支撑人才学习需求的最基本内核;必须规范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最关键的课程;必须建成保证学员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基本平台。要借鉴地方艺术院校的成功经验,兼顾共同性和重要性,确定核心课程目录,规范各级任职教育的教学内容设置,构建任职教育核心课程体系框架,使教学内容及时体现部队建设最新成果,充分满足部队建设需求。

(四)根本是建强教员队伍

适应先进军事文化建设需求的文化艺术教育改革,必须建设一支了解军事文化发展走向、熟知先进军事文化内容、掌握先进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教员队伍。

一是着力改善现有教员队伍的知识结构。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特别是“后奥运时代”艺术发展的速度陡然加快,军事文化发展也同步提速,需要及时更新教员队伍的知识结构。要实施教员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结合教员修习学科专业和从事业务工作,通过脱岗培训、在职学习、部队代职等多种形式,学习传统军事文化的精华,学习社会主义文化中与军队建设相关的内容,学习更加易于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有针对性地改造和实施教学,提高教学工作的先进性和有效性。

二是积极引进领跑文化建设前沿的艺术人才。文化需要传承。许多艺术家都把院校作为传承和延续自己事业的地方。艺术学院要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吸引高端人才,以“带出一个人才,有时比拿出一部作品更有意义”的思想,把领跑文化艺术发展方向的学科领域“举旗人”引进学院执掌教学,引导他们不仅作造诣高深、硕果累累的大师,还要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园的导师。

三是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先进的军事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坚强支撑,道德教育本身就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制定完善军队院校师德规范,引导教员严谨治学,潜心育人,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要建立导师负责制、首席教员制度,在教员中树起业务的标杆、学习的楷模,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四是全面探索新的用人机制。艺术的开放性决定了人才的多样性。按照有关规定编设非现役文职人员岗位,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相对固定地吸收各类地方优秀人才充实教员队伍,担任与先进文化相关的多样化教学任务,做到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五)基础是提高生源质量

生源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提高生源质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把好招生的政治关。政治合格是保持先进的根本性保证。要认真组织各类学员的招生工作审查,加强政审工作的有效性;加强入学入伍教育的政治教育环节,尽快从思想上完成学员由地方青年向军校大学生的转变。二是拓展学历教育招生的渠道和模式。目前,军队艺术教育的与全国艺术院校招生的模式一样,全部采用“走进来”“、以考定生”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军队院校的招生工作,还受到很多政策制度的限制。要在现有招生模式的基础上,以“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不拘一格选人才。实行主动“走出去”的方式,利用军队院校的政策和优势吸引人才,把真正优秀的“好苗子”吸纳进来。近几年来在青歌赛中有突出表现的藏族学员泽旺多吉,就是被老师在采风时发现才到军艺学习的,成为了一个招生模式改革的成功例子。要试行“推荐入学”方式,美军西点军校从建校起就推行“推荐制”入学,学员有相关人员举荐,条件符合时可以入校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提高生源质量。三是要改革任职教育的招生模式。选择好教育对象是确保任职教育有效性的基本保证。长期以来,全军院校都面临着任职教育的对象专业不对口、教学组织难、课堂效益低的问题。特别是艺术院校教学具有“术科”特点,专业性很强,基础不同的学员难以在相同教学班学习。要加强学院在任职教育班次确定及教学对象选择方面的主动权,由学院在总部机关的指导下确定培训班次的入学标准,或专门为大单位定向进行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合理地确定招生对象,确保任职教育的高水平、高效益。

(六)途径是加强实践教学

艺术教育具有“术科”特点,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保持和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途径。军艺的办学思想中,把“实践教育”观念作为三大现代教育观念之一,明确要“把部队体验和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按照艺术教育的规律实施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我们认为,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真正把实践教学与认识部队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是了解部队需求,深化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只有了解了部队,才能知道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作品。在原宣化炮兵指挥学院的院史馆里,陈列着一首1938年我军最早的《炮兵歌》,歌词里充满了火药味“:炮兵连天,听前进号声不断,担当起八路军的主力骨干!放出我们的开花弹,叫日本强盗胆寒,叫日本强盗溃散,叫日本强盗滚蛋。”从这样的作品里,我们可以解读出最早的炮兵文化。如果没有对炮兵部队的深刻认识,绝对写不出这样生动的作品,我们的学员要牢牢把握认识实习等实践教育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部队,从文化的视角解读部队建设背后的文化需求,为推动军事文化的发展储备力量。二是真正把实践教学与服务官兵结合起来。随着官兵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活跃基层文化,丰富官兵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当然也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参照。实践教学是真正与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作同娱乐的教学过程,要坚持在教学中将文化工作重心下移,用教唱歌、教指挥、排练节目、小演出等多种形式,使文化建设成果惠及官兵,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力塑造和创新文化力、用文化力服务战斗力、保障战斗力、提升战斗力。同时,实践教学环节也只有坚定地相信官兵、依靠官兵、惠及官兵,才能充满勃勃生机,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增强吸引力、软实力。三是真正把实践教学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是育人的环节,所以必须把这一环节对人才的作用凸显出来。要利用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积极参与军事文学创作扶持计划等国家和军队的创演工作,在新文化的创作过程中打牢个人的军事文艺基础。要敢于接触社会,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拓展个人发展的多样化途径,促进军事文化的多元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在各类部队建设环境中设立教学基地或教学点,定期持续地开展送文化到边防、上高原、下海岛活动,通过实践教学打牢文艺战士发展自我、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

此外,在科研创作方面,要加大反映先进军事文化发展走向的研究力度;在教学评估方面,要改革方式方法,对学员的考评要改变“一考定优劣”的方式,把评语式、建议式评价纳入其中,更加注重对学员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引导。总之,只有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上的集成用力,才能确保艺术教育改革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推进先进军事文化的健康发展。

艺术教育推动先进军事文化健康发展的保证体系

军事文化要发展,体制机制是保障。特别是艺术教育要在先进军事文化发展中起好作用、当“排头兵”,需要在组织领导、政策制度、环境培植方面形成适应发展的保证体系。

(一)进一步确立艺术教育在先进军事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建军必先建校,强军必先强教。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必须把艺术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认识上要优先《。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军队院校教育是培养军事人才、提高官兵素质的主渠道,是军队建设发展的基石,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在先进军事文化发展中担负着培养人才、研究创作、服务官兵的任务,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组织领导上要优先。从总部机关到基层部队,各级相关党委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把对艺术教育的支持和帮扶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形成主官带头抓,负责领导亲自抓,各级部门协力抓的良好格局。工作落实上要优先。

进一步确立院校在艺术人才需求、招生、培养、分配中的主体地位,在政策、人才、经费方面予以倾斜。在制定文化艺术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充分吸收院校的意见和建议;规定文艺人才必须定期到艺术院校培养,把院校教育的经历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真正舍得把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领导干部放到院校去办学,舍得把有理论水平、有实践经验的优秀艺术人才选到院校去教学,舍得把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文艺骨干送到院校去上学。经费保障要论证充分、优先满足,文化装备和器材要优先配发到院校,确保艺术教育的步子走在部队文化建设的前面。

(二)进一步完善保障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协调

激励机制紧跟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把文化艺术制度机制改革纳入深化军队改革总体部署,创造能够充分激活艺术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要逐步探索建立以优势项目和重点项目为中心的创作生产机制。坚持以项目历练队伍,以项目牵引改革,定期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奖机制,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和广大官兵满意、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评价军事文化产品的最高标准,把每项工作都作为一个项目来完成,用工程化的模式推进工作展开。要逐步探索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文艺单位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军事文化和军事文艺单位在全国的影响,发挥“军艺”强大的品牌效应,按照教学和创作需求,主动加强与文艺单位的沟通及合作,在出人才、出成果方面,广开思路,强力协作,形成良性循环的协作机制。要逐步探索军地合作、共谋发展的市场运作机制和传播推广机制。充分发挥院校的优势,建立全军文化艺术人才库,建立军事文化研究机构和军事文艺传播机构,推动军队文艺队伍和文化产品走向市场,使军事文艺更好地走进军营、走入社会、走向国际。通过机制激励,形成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优秀作品和人才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

(三)进一步培植适应艺术教育发展的军营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