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现代教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1-30 13:32:18

现代教学论文

现代教学论文范文1

老师应当将每堂美术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精心制成有关的课件,并即时存入电脑归档,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美术学习,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传统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一般都是使用纸与笔,而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绘画的优势,使学生自由创作,神弛宇宙,从而有利于儿童审美情趣的形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信息化美术教学,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

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传统教学是无法充分表达与展示的。比如,动画视频的播放,其生动性与直观性,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与动植物充分地交流接触,从而激发学生分析其外形特点与内在结构的兴趣,这一切都是几张图片所不能代替的。并且,在具体的美术绘画技法的传授中,信息化教学也有许许多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地方。比如,教师在绘制示范时,可以将其教学过程制作成教学示范视频,发到网上或QQ群中,与学生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在中国工笔绘画教学中,由于制作过程繁复与有一定难度,教师可让学生先观看一段当代工笔画制作过程的录像,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轻松掌握其制作方法。

三、灵活将传统教学和现代化教育相结合

传统教学是老师通过录像资料和幻灯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素材,知识缺乏连贯性,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我们可以把一些素材配以文字介绍进行相应点评,并加以形象配音,进行多媒体备课,也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根据所涉及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生动的整合设计,如果需要还可加上适合的背景音乐以及相应的动画演示过程,使其栩栩如生,达到声色像形的有机统一。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备课方式”

1.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多媒体备课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所涉及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有机整合,将美术传统平面式教学引向由“声、光、电”等多种媒介的立体式教学氛围,不同的课题可选择不同的媒体,有的只需要图片和音乐,而有的需要动画或演示过程。

2.能够对相关美术教学资料与素材进行充分整理

美术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尤其是在教学资料准备上,应以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和文字相结合为内容,教师者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图片,配上声音、视频、动画与文字资料。实际上,将美术教学资料与素材的整理过程本身也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熟悉信息化教育的一个过程。

3.制作美术课件

现代教学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体育教师教育;改革审视;理论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的师范教育已有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社会进步与教育的进步奠基在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基础之上。

体育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体育教师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下级纲目,是指对体育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即在对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通盘考虑,整体设计,体现了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是连续的、可发展的、一体化的。我国于1980年至今,先后出台了5套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课程改革的总体特征是:培养目标得到扩展,更适应社会需求;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课程的结构趋于合理,特别是选修课程和学科类课程得到加强,教材得到更新。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与以往颁布的《课程方案》相比,体现了21世纪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时代特征。几年来,其运行的效果如何,有哪些经验与不足,这是研究的初衷,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体育教师教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多种科研方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历史发展的总体概况比较

3.1.1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分类与学时分配的比较从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知,5套教学计划在专业课程方面的分类和学时的分配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1980年计划中专业必修课课时与4年总时数的比例高达67。8%;1986年和1991年计划中专业必修课学时稍有减少,分别为53。8和53。6;1997年方案中专业必修课课时为44。7;2003年方案中专业必修课课时减少到41。3,纵观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发展历程,主干课程由高度的计划性演变成宏观的指导性。

3.1.2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内容结构的比较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课程结构是所设置全部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和结合,是教学计划的核心。人才培养通过专业教育来实现,而专业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各自不同的课程结构,及由此而决定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上。课程体系是高校专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来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文件。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师,还应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体育工作者,突出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我国专业院校对术科比较重视,因此术科的比例下降得不是很多,而师范院校对学科比较重视,其下降比例是所有院校中最多的。北京体育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和山西大学与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方案基本上保持一致,都接近63:37这个比例。其中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的学分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与学时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是几乎持平。但是武汉体育学院学分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大于1,可是学时中学科与术科的比例却小于1,而师范大学很明显则把学科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种学科类学时的比例结构势必影响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教学能力,因此有待于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

3.2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

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互相间的分工和配合,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依靠全部开设课程的协调和补充,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对2003年方案分析和比较可知,在必修课程的设置方面,2003年方案中必修课程为1126学时,6O学分,其中包括主干课程和一般必修课程两类,均比以往方案所占比例小,有其更大的灵活性、可塑性和指导性。

方案中任选课程分为理论学科和技术学科两类。共列出47门课程,而且这47门课程,绝大多数都是新型的、针对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与体系小型化和规范化的课程。任选课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有可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深入,设小课,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其目的是扩大信息量,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课程数量多,供学生选择的范围广,自由度也就增大,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有限学制、学时里,既要增加新的内容,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之间的矛盾。小型化课程一般具有微型化、前沿性和研讨型的特点,能体现出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与研究的最新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视野的扩大。

3.3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课程制度讨论的热点

近几年在师资培养中出现许多热点讨论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处理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与“适应性”;体育师资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是什么?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如何寻求体育教育专业考生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最佳结合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教师培养课程制度上表现为:课程设置中学科与术科的关系问题,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问题等等。

3.3.1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当然是体育师资,然而,近年来由于强调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范性被削弱了,体育师资培养质量下降了,尤其是在学校体育发展日新月异、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的今天,许多从体育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似乎对学校体育改革“两眼~抹黑”,很难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此强烈呼吁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大力加强“师范性”。这就给课程设置提出了公共课、专业课和教育类课程的比例问题。

3.3.2关于术科和学科的关系问题,也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始终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诚然,这两者的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总应该有个主次之分。近半个世纪来术科和学科此起彼伏,从三七开到倒三七,翻来覆去,争论不休。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既有其相同点,又有其不同点。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标志,就是既能够使用文字语言进行讲解,又能够使用形体语言进行示范。换而言之,体育教师如果不能进行正确、恰当的技术示范和指导,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位置,失去了自我价值,也就同时丧失了“体育”的品牌。这就要求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广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有关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注重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掌握牢固的体育专业的基本技术、技能。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并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圆满完成新课程目标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3.3.3对在体育师资培养中“一专’’与多能的问题不同的看法反映在课程设置上是术科中普修与专修的关系。诚然,对“一专多能”的要求,从总体来看,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但对“一专”与“多能”的理解及其关系上,却存在不同的声音。如今由于整个术科被削弱了,“导致学生一专也不专”,“多能也不能”,才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悲哀。此外我国体育教师培养课程还存在在课程名称上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学科名称上缺乏规范性,在选修课上和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些问题将会更加清楚和明朗起来!

四、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现代教学论文范文3

1.1“去中心”平等教学思想

现代教育理念就是提倡“公平、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营造这样的教学氛围,建立公平、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主钻研的学习动力。反对老师的“个人主义”,反对教师的“一言堂”行为,要让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形成默契的工作模式,积极提高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关系,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互动。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辅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1.2“公平对话”教学方式

“公平对话”的教学方式是提供给现代教育理念一种直接对话的教学参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保持一种公平地位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利用“公平对话”的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可以更顺利的求证各类理论知识和相关汉语言文学内容,保证自身学习的深入性和自主性。“公平对话”追求的是以平等的教学观念进行教书育人,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1.3阐释教学方法

阐释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创新,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下,要利用阐述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状态,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乐观、积极的学习状态,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阐述教学方法不同于学生陈述这样的简单教学思路,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环境,融入情景之中去学习和掌握真正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思路。阐释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条主义去粗取精运用在后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在一边阐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的模式中,让学生学会在文化背景中解读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教学文本,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创造性,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4灵活的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评价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估必须体现出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因此,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更适合传统的以分数为标准的判定方式,很多学生可以展现出自我的汉语言天赋与才华,让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得到开发。

1.5教学实践与互动

教学实践增强学生交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互动的最原始解释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可以开放、平等、灵活的沟通,取得相互信任,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学实践,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现论要求我们的教育从业者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尤其是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上,要积极开展教学主导的定位,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规划能力,科学定位现代教育方式,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能力,处理一系列学生存在的疑惑与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鼓励学生的语言艺术、文学、科学和社会学实现全面的提高,与此同时,实现学生与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这就要求我们的后现代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这样的教育成果就是使我们的教育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后现代的思想理念。

1.6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最新的理论要求我们采取讲解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点,其优越性在于这种教育模式不仅采用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实现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正确轨道。消除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上进行批判继承。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有效结合,改善传统教学思路,在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出积极调整和工作改进方案。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尤其是在生活中,提高应用的次数与应用的有效性。在教育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的差异化。让更多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知识教学融合在一起,让理论与实际行动相互结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注重教育成果的同时,也需要把重点放在教育的实现过程。所以,我们要重视教育评价体系的动态性以及复杂性。

2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2.1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

传统的教学计划强调在教学行动之前制定教学计划,且不能更改计划。这是一种对教学和课堂的独断控制,它迫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借鉴后现代教育思想中“去中心”的教学引导模式。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上有一种前期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方法,利用自由和灵活掌握学生学习规划的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出自我潜能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灵活性,改善学习动力,让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在社会中发挥价值。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强调实践应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2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师生互动的课堂应体现其多维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单一化的互动格局,积极倡导形成教师与学生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格局。教师不应以教授者、提问者、阐述者、指导者自居,而是应将自己定位于学习者、思考者和聆听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灵活调度者以及学习障碍的排除者,做好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学生也应摒弃“问”者、“听”者的学习身份,进入思考者、议论者、提问者的主动学习的角色,同时还应承担组织部分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责任。在汉语言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掌握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根据师生沟通和彼此的了解,教师可以更高效地为学生讲解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一些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明确的学习观点与方法。

2.3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为学生引导一个具体的教学方向,然后只带领学生进入方向,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提问,自由学习,根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和规律,判断汉语言教学的下一步方法与理论内容。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学习,深入汉语言文学的内在精髓,了解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中,学生要注意自身学习方法的改进,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学习的创新性与灵活性结合。教师要不断引导,为学生指点迷津,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

3结束语

现代教学论文范文4

(一)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现代汉语知识掌握和学习情况调查

由于现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中应用非常广泛,本课题组还特意对小学语文教师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为国培项目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课题组成员对现任100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如下:

(1)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吗?A.不知道B.知道,但没有研读C.知道,并认真研读过有91人选择答案B,只有6人选择答案C。

(2)动词、形容词能够作主语吗?A.不能B.能C.能,但词性变为名词有76人选择答案C,14人选择答案B。

(3)请您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给“我们到张家界游玩,那里瑰丽而神奇的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音。在做这个题目时,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均询问了课题组成员《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只有16人的答案完全正确。

(1)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关注国家层面的语言文字政策,

(2)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经常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及时更新;

(3)题主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能够规范使用拼音规则。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现代汉语知识,有待于进一步培训,提高语言素养。同时,课题组对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学习现代汉语情况的调查,学生反映:一是现代汉语学习内容较为抽象,难懂难学;二是现代汉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实用性不强;三是现代汉语理论性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二)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现代汉语教材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现代汉语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10所高校均没有专用教材,使用的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的教材。

(三)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任课教师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了现代汉语教师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一类是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教师兼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这类教师大多是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但比例不大;二类是非语言学专业教师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比例较大。高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尽管现代汉语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但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还较为薄弱,其应有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二、造成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薄弱的原因

(一)高校不够重视现代汉语课程

大多数高校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把现代汉语课程列入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进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依然是教育学、教材教法等,课时分配和师资力量优先保证这些核心课程,而现代汉语基本上边缘化了。甚至有管理者认为,现代汉语是我们汉族人的母语,学生能说能写,开不开设关系不很大。这样一种状况必然导致现代汉语课程资源配置较弱,如大多数高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是2个学分;只要是学中文的老师,都能教现代汉语。学分少,师资力量配置弱,必然会削弱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实际上,现代汉语作为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提高语言素养和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大多是拼音、识字、辨析词语、写作等,用到最多的知识依然是现代汉语里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应该拥有扎实的语言学知识,要知道,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该先要有一桶水啊,试想想,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自己都不会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弄不懂主谓宾等,怎么能够来教学生写汉字、压缩或扩展句子呢?所以,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将之纳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并积极做好相关评价工作,致力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二)学生不够重视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小学一般淡化现代汉语知识教学。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在社会沟通、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练习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梳理有关语言文字结构和运用的规则,提高理性认识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尽管新课标语言文字运用要求较为明确,但由于现代汉语知识理论性强,内容多,在教学中不好操作,所以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人文性熏陶,基本上淡化语言教学,或者说,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语文教师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教用来解决问题的语言文字知识,譬如,“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在数学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缺少主语的病句,中小学教师可能联系句子谈一谈主语的特征等内容,但一般不会详细地讲解句法成分系统,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理论知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教师觉得教语言知识比较麻烦,中小学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较为简单,大多数学生也不会很重视,更不会用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来钻研语言理论知识了。这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尽管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系统学习了语文,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现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学生一般不能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来分析语言,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新生的问卷调查中,需要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没有一个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出来。也就是说,中小学淡化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教学,只是注重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学生缺乏语言理论的指导,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就大打折扣。进入大学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虽然觉得现代汉语知识很重要,但因为现代汉语是母语,学生能读能写,凭经验和语感能发现和解决部分语言文字运用问题,觉得完全能够应付小学语文教学,所以没有必要再深入学习现代汉语理论了,加之现代汉语理论比较抽象、枯燥,学校对现代汉语考核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大。

(三)教材编写相对滞后给现代汉语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教材相同。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同,所以在课程设置、专业要求上不尽相同。现代汉语课程虽然是两个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教学目标、课时分配以及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掌握的要求不一样,如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一般是5-8个学分,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一般是2个学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人才,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等,培养目标、要求决定教学内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不一样。如果两者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相同,就可能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必然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知识传授按照全、满、深、透的标准实施;教学手段通常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授课,那些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很难进入课堂。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年代,思想非常活跃,求新求异思维占主导地位,呆板、枯燥的课堂肯定对他们没有一点吸引力,如果学生事先没有了解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重要性,就不会积极主动地钻研语言学理论知识了。现代汉语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积极做好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

三、解决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学好现代汉语,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理论对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主要措施有:

(一)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建设

一是高校可将现代汉语课程列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资源配置中向之倾斜。二是适当提高现代汉语在课程体系中学分比例,可提高到3-4个学分,确保现代汉语课程有较为充足的课时。三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增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环节,即组织学生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听课,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汉语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知识来进行教学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四是鼓励现代汉语教师进行教改教研工作,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出适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组建一支专业、敬业的现代汉语教学队伍,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水平。所以现代汉语师资队伍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使现代汉语师资队伍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是说任教现代汉语的教师最好是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老师,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是做好现代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汉语教师到小学课堂跟班听课,参加小学语文教改教研活动,参加相关语言培训班的学习等,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的对接。再次,鼓励现代汉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把生活中生动活泼的语言例子引进到课堂中来,建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现代教学论文范文5

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设置的创新等等,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来看,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1打破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的界限

根据传统的教学观念来看,通常将1917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看作是中国的现代文学,将1949年之后的文学发展看作是当代文学,这样的划分方式在1980年左右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明确的分界将会被打破,逐渐提高文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将文学的历史特征发挥到极致。

1.2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经典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求全贪大,并无法做到精细,而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经典的作家和经典的作品作为教学赏析的重点,加大对知名作家的研究力度,努力使学生学会中华文学的精髓,并从这些名家名作中总结人生哲理,提高文学素养,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对经典文化进行合法辩护,而应该是对经典文化进行全新的分析研究和阐释。进而要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大胆淘汰,对一些不适合时展的作品和作家进行删除,更好的突出经典作品和文学精华,另外还要对教材之外的文学信息进行补充和增加,对特定的文学经典进行全新定位。

1.3实施分级上课,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工作

上文中也提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级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学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课程,将此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2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体系的创新离不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传统教学理念的改变是进行创新的第一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更加侧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出具有高素养的专业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胆的尝试讲座法、问题讨论法甚至课题研究法都是可行的,但是在创新过程中,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2.1重视对学生分析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的培养

中文系的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提高学生文学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读书目,一方面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使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对作品的敏感度。

2.2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教师努力实现教学多样化的本质目的是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质量的重要方式。另外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式教学法,通过提前布置作业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寻根文学”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或作品,对其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进一步总结出寻根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的过程。

2.3重视创新思维,重视知识的系统性

现代教学论文范文6

如罗钢分析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与西方浪漫主义的关系,指出其泛神论思想等与康德、斯宾诺莎思想的联系及区别,从而说明郭沫若在接受浪漫主义影响时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与变形。罗钢认为,研究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就是认识把握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转化问题。“西方理论在中国”的命题,实际上是一种“元命题”。而“现代文学理论教程在中国”,即指现代的文学理论教程,20世纪初经由日本进入我国,百多年来经历民国、新中国的不同历史阶段,在传统文论、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三者组成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几代中国学者走出了一条进行文论体系建构的探索之路。本文拟在“现代文学理论教程在中国”的视域下,讨论、考察2002年以来国内陆续出版的几本探索性的文学理论教程,主要如南帆的《文学理论新读本》、陶东风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王一川的《文学理论》等。这些教程,有学者概括为“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学理论教材”(方克强“后现代语境下的新世纪文学理论教材”《文艺理论研究》)。

在进入本文论题之前,对现代文学理论教程的发生、发展,做一番简要的历史回顾与梳理,是殊为必要的。现代文学理论教程在中国,实际上是中国自先秦两汉以来两千多年的传统文艺理论教育,在晚清民国之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大背景下,和社会文化诸多领域一样,发生现代转型的结果。中国的文艺理论原本没有教程,依托于经史子集诸多著作,靠士人举子、官宦等,以之指导、评价当时的文艺现象和文艺活动。20世纪初废八股、废科举后,经史著作不为所重,中国传统文艺理论益遭冷落。至此,在古代的辟雍、泮宫、庠、序、学校和后来的书院、私塾中,承传数千年的自《尚书》《周易》《周礼》《诗经》《春秋》以降的古老文论教育传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型与嬗变。要言之,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传承,是通过特殊的、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教育的传递方式。中国古代有文艺理论教育,但不是独立的专门的文艺理论课程的教育,而是附丽于其他的社会文化活动方式。中国古代有文艺理论著作,但不是作为讲授的教程,不是作为教程编撰的。

现代的文学理论教程在中国的开端、形成,应与西方现代文艺学、中国现代文艺学的起源、发生做一定的辨析区分,以进一步明晰认识。现代的文学理论教程在中国的发生,则与现代学科教育制度在中国的扎根与建立直接相关。1895年甲午海战的失败,进一步逼使当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与朝廷共同发动了,最终归于失败,但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等保留下来。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的确立,施行现代学科教育,当时还兼有国家的教育管理职能。以此为开端,1905年废除科举后,现代所谓“新学堂”的大量中学、大学,便首先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武汉以及江浙等先进地区,如雨后春笋般的先后建立起来了。这些学校,不同于传统的书院私塾,教授现代教育要求的各门学科课程,这直接催生了编撰现代学科教程(包括文学理论教程)的需要。民国前后现代教育制度、新学堂的建立情况,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叶文心在其研究专书中有周详的介绍与探讨。自1914年姚永朴在北京大学编撰《文学研究法》以来,随着新式教育的发展,大批的西方文论教程开始被翻译介绍进来,本土文学理论教程的编撰也逐渐兴盛起来。在民国时期,主要有三类。最早受“中体西用”等保守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些以中国传统文论为内容,适当借鉴西方现代文论体系的体例框架的教程,尝试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此后,一些学者奉西方文学观念如情感论等为圭臬,移植理论体系、范畴原理等;三十年代后,受“革命文学”兴盛影响,出现无产阶级模式的教程,倡扬无产阶级政治功利的文学观,开始以意识形态、现实主义、典型等为核心范畴。民国时期的文论教程,政府没有统一的规划要求,故总体体现了个人著述、民间话语的特点。

新中国建立,50年代到1958年以前,应大一统意识形态的要求,教育部编写全国高校统编教材的精神,模仿苏式文论,一些学者尝试编撰新中国的文学理论教程。1958年中苏交恶“,”运动开始,新民歌运动兴起,文学理论也强调要自力更生。当时极“左”思潮日益扩大,随着学生编教材的热潮,的《讲话》被直接作为教程内容。到了1962年左右,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两本文学理论教程,即以群《文学的基本原理》、蔡仪《文学概论》“。”时期,百业荒废、文苑凋零,文学理论教程也少有进展。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运动,使文化领域展现了丰富活跃的发展形势,文学理论教程的编撰日益多元活跃。

以“审美论”为发展契机,出现了一批反思、探索性的教程。到上世纪90年代,童庆炳以“审美意识形态论”为文艺学第一原理的《文学理论教程》,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前面对“现代文学理论教程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作了一番简要的勾勒。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日益深入,消费主义、大众文化兴起。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日益占领潮头,强烈影响着文学研究者。如前所述,2002年以来陆续出版了一批思想基础、理论面貌与前迥异的文学理论教程。指导思想,是一定理论体系的根本基础。历史地看,有什么样的思想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体系构成、问题域、体例框架等。这方面,近年来有研究者作了专门的“文学理论的提问方式研究”博士论文,很富于启发性。新世纪出版的几本新著,是新中国文学理论知识体系建构的突出重围之作。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童著《文学理论教程》,虽然有很多突破与创新之处,但其基本文学观念终究未脱“意识形态”的框架,虽然童先生曾强调他的观念核心是审美,意识形态只是一种功能性借用。另外,《文学理论教程》本质论的体系与各分论来源驳杂背景相异的理论内容之间,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与矛盾,难以形成理想的通约性与整体性。这些现象都表明了童著《文学理论教程》的过渡性。#p#分页标题#e#

这几本新著,在思想基础方面有共同性,那就是后现论,主要理论来源包括福柯、德里达的后结构主义,特里•伊格尔顿的文学意识形态理论,乔•卡勒的后结构主义文学思想等。几本新著标举历史主义、反本质主义,强调文学理论的历史化、地方化、批评化。英美的文学理论教学,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在新历史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就结束了韦勒克等为代表的本质主义理论传统,开始了多元开放的理论追求,日益走向批评化、流派化的理论介绍。一直持续至今,陆续出版了大批该类型的文学理论著作。试参看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PaulH.Fry教授的“文学理论导论(Anintro-ductiontotheoryofliterature)”课程内容:前言;走进和走出循环解释的方法;文本结构的阅读;艺术作品内在自主结构的观念;新批评主义和其他西方形式主义;俄国的形式主义;符号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文学;解构主义;弗洛伊德和虚构型小说;关于雅克•拉康的理论;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理论;后现代精神;社会性的渗透在读者和文本方面;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理论;政治无意识;新历史主义;经典的女性主义传统;非裔黑人批评主义;后殖民批评主义;酷儿理论与性别操演;文学研究方面制度的建设;理论的终结;新实用主义;深思:现在谁不憎恨理论?此课程内容与拉曼•塞尔登的新文论教程基本相同。而我国文论教程发生这方面的变化,则到了新世纪,几本新著的出现。

现代教学论文范文7

1.1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理论引领下的现代远程教育要求学习者具备自主安排学习内容的能力,学习者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情况自己安排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者具有目标意识。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更倾向于设置具体的、近期的、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效能感。

1.2强烈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必须具备内在学习动机,也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环境要设法让学习者自己主动“想学”。现代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包括内归因倾向、自我效能感、兴趣、价值意识等。自主学习理论引领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注意以多种形式展现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设置清晰的导航系统,能够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索、思考。

1.3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过程和学习计划。学习者为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从多渠道搜集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2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构想

2.1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心理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其二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其三是具备较好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主动、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对于远程教育学习者来说,他们大多没经过系统的自主学习方法的训练,在自学过程中往往缺乏严密的计划,学习进度掌握不好,抓不住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指导学习者如何学习,回答学习者的各种提问,为学习者提供及时帮助等。学习者通过这一体系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的教学管理平台等设施,接受各种教学信息服务。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有效增强学习者的交流意识,培养学习者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每天固定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发表观点、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这种服务体系的创建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自主学习会更有效。

2.2依据自主学习理论设计和制作网络课程目前大部分远程教育仍强调任课教员的“教”,突出关注知识内容的传授,在呈现形式上多以“文字+视频”的方式,面对单调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多样化的呈现学习内容,以此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将教材内容用图形、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展现,同时注意练习库、案例库、试题库的建设,建设一批优质的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在增加课程形式上的美感的同时,减少学习者的视觉疲劳,在多种感官共同刺激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教学论文范文8

1.拓展教学范围

中学生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学好英语,就要按照“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学习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放在这四个方面上。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们无法在实际教学中顾及每一位学生。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困扰教师多年的难题。多媒体教学设施能够将原本抽象的英语知识形象化,令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容易,使原本45分钟的课堂变得更加充实,进而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2.情境适宜,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教育部在中学阶段开设英语科目的目的在于,更早地实现与国际接轨。因此,中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和交往能力上。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如今英语教师都极为重视学生的英语成绩,在课堂中也将重点放在讲解单词,语法上,这样的教学方式致使我国中学生出现“哑巴英语”的状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英语教学,能够解决当前这一难题。比如说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将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制作成PPT,进过电脑加工,最终成为课件。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角色分派给不同的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进行实际教学。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摆脱“哑巴英语”的窘境,增强英语交流能力,还能令原本严肃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爱上英语这门课程。

3.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该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来开展相关英语教学。该年龄段的学生对英语都有好奇心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保持这种好奇的心理来上课。这样学生就会对英语保持一个积极探索的精神,学生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自然就会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自然,也会将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激发。比如,教师在教授中学生食物词汇的时候,可以用英语向学生描述这种食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线索,来猜单词。学生猜对的时候,会集体欢呼。学生的情绪高涨了,学起英语来也会得心应手。

二、现代技术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整合需要注意的事项

1.选择最佳实际对学生进行教学

无论教师利用何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掌握英语知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能够更快更好地达成这一目标。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最合适的时机对学生展开英语教学。如果教师掌握不好这个尺度,那么多媒体教学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掌握合适的时机对学生展开相关教学。

2.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性的设计

除了选择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外,教师还要对教学中的相关环节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将教学重点加以突出,让学生明确地了解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考虑到英语课堂的时效性和美观性,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

3.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今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往往对学生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学生接受英语知识非常被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还会令学生对英语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令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接受知识,为今后的英语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

除了注意以上几点,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在一堂英语课中,判定学生学习英语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教师们是否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有针对性的学生展开相关教学,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激发,这样一来,在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效率的同时,还能将课堂效率提高上去,可谓一举两得。

三、结语

现代教学论文范文9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皆以此教学理念进行设计。这样可以让教师教学摆脱吃力不讨好的满堂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提高了综合素质。至于一些知识的书面表述,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只要具备了相关的思想意识,能不能背诵、能不能很好地表达个人觉得并不是最重要。这种教学各方面的变化,无论对于盲生还中健全学生,都更具有学习的实效性。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让学生由被强迫学习到自己主动要学习,以学习为乐,实际上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让学习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这个“内化”的过程由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切入,效果非常好。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形、色、声、像俱备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声音并茂,形象更生动,能够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微观的概念宏观化,它让许多抽象、枯燥、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易于理解与接受,让学生有深刻的认识,更好地起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作用。再通过在教学中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让教学不再是一方辛苦讲解,一方厌厌欲睡。这种教学手段运用到有盲人学生的教学中,效果应该更显著。使用多媒体教学,相对来说扩充能够“听”的知识的范围,并且“听到”的更有趣,更易引起注意,因此,对盲人学生来说,也就更适用。比如我们讲“犯罪”,讲“故意”与“过失”,通过播放案例再引导讨论至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习过程既有趣,又能够通过参与讨论,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学双方来说,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

三、通过运用多媒体扩充知识

使教学内容快速更新,更能与时事快速结合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观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学生认知能力,从而缩短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共享,也使得最新知识得以快速传播,使得学生视野得以拓宽。在德育课上这些优势表现应该更显著。德育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国家的时事、实事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解释理论,用事例、实例、时事来说明、验证课本知识,那么,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为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教学不再拘泥于教材,让时效性很强的、实实在在发生的事例来为课程教学服务,避免教学过程空洞干瘪。

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