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有效教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0-02 07:34:00

有效教学论文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1

1、现存的考试制度不合理

作为地理教师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考试制度和地理教学安排是这样的:中考不考地理,地理在初中阶段只学习两年(初一、初二),这样的课程安排就容易让学生丢失中学时期学习的地理知识;等学生升入高中之后,高一的教学课程中所有学生都会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可是到了高中二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文理分科,作为理科生的学生,一周仅有一节地理课,与理科生相反,文科生则要系统的学习三年地理知识,可是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高考结束后,报考专业时,文科生不能填报地理这门学科,因为地理属于理科,可是理科生高中地理课程少之又少。这些安排和考试制度严重地影响了地理的正常教学,当然这也可以反映出我国现有的考试制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社会各界对地理的支持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在初中还有高中的教学课程中,地理并没有被摆在一个很关键的位置上,得不到学生、老师的足够重视,在大学教育中受重视程度更低。老师教授少、家长不重视、学生们不愿学等现象都对地理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从而导致地理这门学科很冷清。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地理这门学科的不在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新课伊始、力求新颖

为了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在讲新课的开始,教师就应该以活泼的话语,富有深意的问题,有趣的实验,耐人寻味的案例,或者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实物、模型等,由此进入到课程的讲解,可以有效的将学生带入到课程之中并且对于知识的学习更加渴望。例如,在讲到“洋流”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用历史上一个战争的例子进行课堂开头的铺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关闭了发动机的德国的潜水艇,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把守的直布罗陀海峡,并且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畅通无阻,成功的避开了英军的炮弹,不但如此还在背后给英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当学生思考完之后,教师再揭晓答案,告诉学生其实是洋流帮了德国潜艇的这一大忙。这样一段有趣且真实存在的开场白必定能引起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能将许多思维还处在游离状态的学生迅速地拉回到课堂中来。从而,为继续讲解其他地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在讲课时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才会自发的、主动的投入到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从教多年,我发现兴趣就像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它能充分的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从而使其变得更加优秀的表面状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该根据教材能容并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丰富的、有趣的、生动的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学习情境中的问题要有知识性和挑战性。比如,在讲“热力环流”这一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小实验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情境如下,在玻璃杯里面放上一些沙土还有水,紧接着使用荧光灯直射它们,再用温度计测量水和沙子的温度,并且让学生们观察实验现象,注意水和沙子的温度,再放上一根香,试验完成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实验,让学生们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来小组讨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3、正面展示、增加课程趣味

高中地理学习中,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正面的展示,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效果也十分明显。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更加善于使用直观的手段进行地理教学。在进行实例展示、图片、影像、模型、实验、实地观察等传统直观教学的手段的同时,还要联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转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的教学。使学生们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教学的新鲜及趣味性,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一次“火山爆发,地震”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感受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全过程。

4、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语文教学论;实施

Abstract:The curren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eachers' colleges emphasizes theory, instruction and outer shape but underestimates practice, introspection and inner experience. Case teaching can build a bridge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stimulate students' inner study motivation and enduring interest, train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reflect teaching, and form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herefore, case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teachers' colleges.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concerned in case teaching: combine practice when choosing a case, keep the thinking deliberate and flexible, make students as the mainstay, teach in small classes in a gradual and orderly approach, and keep studying to improve quality.

Key words:case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implement

一、 高师语文教学论实效性不高的检视与归因

语文教学论是高师教育专业重要的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同时也深刻影响到他们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进程。反观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课程,主要仍是一种外控的理论传输模式,存在着“三重三轻”的误区,具体表现在:

1.重理论,轻实践

实践是知识的力量体现,知识只有与现实的教育情境发生关联,才容易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逻辑性、理论知识的学术性,过于注重规律原则的教学,从而使课程封闭于固有的理论体系中,远离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实际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本身,导致未来的语文教师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实践性知识和创造性、决策力极其缺乏,教育教学缺乏创新和活力。

2.重传授,轻反思

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论教学却主要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学生成了知识的“受体”。正如专家所说:“长期以来在我们热衷于将各种理论引入、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接受时,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的作用,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1]

3.重外在塑造,轻内在体验

现有的语文教学论课程,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漠视了对学生个体内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淡化了学习者对教育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悟环节,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教学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未能得到真正唤醒[2]。

究其根源,是语文教学论的教学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语文教学知识将很容易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在这种假设前提下,就形成了一个学习的“怪圈”,一方面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教师系统的知识讲授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学论的基本理念、原理和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另一方面,认为已经掌握了语文教学理论知识的学生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却发现在教师教育中关于语文教学的近乎“标准答案”的理论学习,并不能使他们应付复杂的、不确定的教育和教学情景,从而就认为教育理论知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轻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事实上,理论与实践乃是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两者之间无法直接一一对应,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有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了解决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分离的问题,应加强对教育情景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教育能力和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力,以便学生在教育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二、 案例教学在高师语文教学论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又称为范例教学法。“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本义为“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中的概念和原理,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成熟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却是187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后来在法学、医学、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师范教育中的运用相对较晚。1986年,美国教育司研究协会(ARER)年会中,“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工作组提交的报告提出:“教学案例能够阐明种种教学问题,案例教学应成为教育专业的主要教学方法”。这之后,教师教育案例教学方法才进入较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阶段。在我国,案例教学法在师范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近些年来,我国的案例教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人们对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有限,加之我国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实践经验积累不足等原因,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语文教学论教学中,即使进行案例教学,也只是把它作为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补充和点缀,案例教学处于一种弱势地位,并没有真正凸显出应有的地位。为此,正确认识案例教学在高师语文教学论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架设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间的桥梁

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掌握了教育理论知识之后,通过对隐含着教育理论的真实、典型的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加深对抽象的教育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对复杂的教育实践具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去体验实践,迁移知识,使教学理论得以情境化和具体化。这种将教学规律的普遍性与个人体验的特殊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是一种对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超越,有效地架设起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间的桥梁。

2.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持久兴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论教学中,教师被置于传授者的地位而显得过于主动,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显得过于被动。由于缺乏与实践的密切融合,学生无法从抽象的概念界定、枯燥的教学原则的讲解、艰涩的教学模式的分析中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质和本真。这样的教学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心理总是倾向于对实际的、变换的事件较多的注意力。案例教学法所使用的案例取材于语文教育实践,情境、细节具象逼真,给学生提供了实际体验场景并将他们置于决策者的地位,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氛围中对语文教学论课程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多样、鲜活、富有故事情节的实践描述,不断地刺激学习者的感性,非常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反思教学的能力

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逼真的语文教育教学情景,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教学情景中,经过不断对比、归纳、思考、领悟,在反复的分析与决策过程中,联系特定的真实情景资料,综合运用所学习的语文教学理论迅速地多角度考察、分析问题,在复杂的情景中清晰地把握关键的问题,并依靠所掌握的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故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对现实的语文教育教学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借鉴他人之优点,并能够及早发现和检视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地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成长有着强大的持续发展的作用。

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中,讨论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讨论本身是一个互相启迪、互相引发的过程,对挖掘教学智力源泉大有裨益。于教师来说,案例教学的过程,是综合锻炼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学艺术、组织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的过程,从中教师也能从学生那里获得启迪。于学生来说,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探讨、研究,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这种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协作、支持的多向互动过程,有利于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分离的问题,加强学生的内在体验,培养反思能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论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高师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高师语文教学论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

1.结合实际,编选案例

编选出适应教学实际需要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案例不是素材的任意堆砌,而应经过仔细筛选,精心编排组织。在编选案例时应注意:(1)针对性。案例要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所要涉及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案例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断,也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例,还可以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几个相关片断的叠加,其目的是要从案例的分析中导出相应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或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选取的案例要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观念在内,体现语文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和特定教学内容展开的双边活动。一是选取的案例要具有语文教学内容上的代表性。(3)真实性。教学案例强调真实、自然,教学案例中的问题往往不是一目了然,而是若隐若现;信息的提供也是含蓄的、零乱的。因为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正是如此,要靠教师自己收集、加工、整理信息,观察、比较、分析、判断问题,从而做出决策。(4)时效性。所选取的案例要能充分体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尝试。

2.周密灵活,关注思路

要周密安排、灵活组织教学过程。一般说来,案例教学分三个环节:(1)提供、呈现案例。这一过程要做到:一是时机恰当。可在讲解语文教学知识点时呈现,也可在讲解之后呈现。二是方式多样。可印发语文教学案例材料,可教师描述,可以多媒体呈现,也可通过学生表演,模拟再现情景。(2)分析、讨论案例。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语文教学案例的内容与语文教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并注意控制时间。形式要灵活,可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案例的功能,提高教学实效。(3)总结、评价案例。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可以由教师对语文教学案例讨论作出精练、全面的归纳、总结、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语文教学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的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课后进行拓展延伸。

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案例教学法的侧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给出一个所谓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在案例提供的具体的、全方位的情景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案例分析的结果应是多元的、开放的。答案的不确定性是案例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3.学生主体,重在参与

高度的参与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确保案例教学的成功。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为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应注意:(1)恰当分组。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一个小组以5~7人为宜,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合理组织。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要将自己定位在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位置上。教师需要的是高屋建瓴地提出切中要害的关键性问题,这些问题应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或能使学生调整视角,注意并发现更重要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或是随意评价学生的见解影响学生的思路。(3)全面评价。要改变仅期末书面考试单一评价的方式,将评价扩展到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态度、语言表达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是否能从案例的分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总结出教育教学规律等。

4.小班授课,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宜实行小班授课。教学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很少使用案例教学。教师仅仅讲授教学论概念和原理,教学效果显然不好;二是过度使用案例教学。如果课堂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学生很难进入案例的情境和角色,案例教学的结果容易停留在“讲故事”的阶段,而不能起到运用相关理论深入分析问题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正确的做法应该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教材的体系和思路,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辅之以相应的案例,而且在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要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慢慢过渡到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解决问题。

5.不断学习,提升素质

案例教学所提倡的现实性、互动性和开放性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素质。它既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能够始终站在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掌握最新的语文教育教学动态,并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提炼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也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的评判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强化锻炼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走进中小学,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及最新动态,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既生动又实用。

[参考文献]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3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较传统的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确,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计不合理,忽略课前设计和课后设计,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无法提升其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大多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但教学内容和主题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仍有发生,忽视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超出了小学生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水平,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显得枯燥。

3.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针对这一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诸多的尝试,但是总体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了存在形式化的弊端,还存在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是没有具体而充实的内容和有效的课堂组织。有的教师则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手段单一。教师缺乏主动性,只是选择陈旧的教学方式去管理学生,教学气氛沉闷,语文教学显得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高质量备课,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性工作。教师要依照课标与教材进行高质量的备课。一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征出发,设立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制作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要考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需求,选择富有时代气息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中。三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注重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

2.创设多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和创新,营造“师生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是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期发展为重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创设多元的情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适合的方法。二是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相互启发,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思考能力。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定相关活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教学与参与式教学,开展竞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实施创新式管理,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4

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反馈证明,只有在愉悦和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参与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致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是创新教学理念,坚持“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融入课堂教学,参与讨论并积极争辩,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学会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获取成功的渴望,让学生以更加愉悦的学习状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和学生建立起良好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较为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查找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是多设计一些有趣且具有启迪意义的提问,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调动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营造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有效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出多样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二是根据不同的课文教学要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接受能力,提前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并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三是适当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探究。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课堂讨论、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进行积极而充分的讨论和总结,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及时并广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具有高效率、大信息量且强直观性的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业务、理论、实践培训活动,努力使自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质,使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掌握教学技能,形成教学能力。教学技能是在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等相关基础知识上,经过反复练习而掌握的属于自己的教学操作程序。教学能力和教学的个性化,使得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增强,从而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艺术的创新。其次,夯实学科基础。相同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则会有所变化,这就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效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第三,重视教学反思能力培养。通过对具体教学的研究反思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五、结语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5

一、建立合作意识,实现课堂民主

素质教育需要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在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必须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学生在一种互相接纳、互相理解的友好的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中学习,会感到轻松愉快、毫无压力,会全身心地投入,并在讨论中互相启发,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可以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给学生编排小组,小组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的依据。于是,小组内的学生彼此鼓励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学习能力强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会了关心和理解别人,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

二、创设合作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并留有充分合作交流的时间,使每一位学生真正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

对教师来说,创设合作情境,包括组织合作学习的小组和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小组成员组合上,可采用“组内异质,互补互助”的办法,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组或自愿编组成为一个小组,目的在于优势互补。要使讨论富有成效,交与学生讨论的问题首先必须有讨论的价值,其次必须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比如《新型玻璃》,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新型玻璃,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特点来推销自己?”这个问题容量大,几乎覆盖了全文,理解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了全文的内容。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当然也就存在着讨论的价值;而且这个问题会让学生有话好说,小组的每个同学都可以从课文的不同段落举出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它能够体现小组集体的力量,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合理安排小组学习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兴趣和信心

常用的小组组建,是以邻桌的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分组时老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一般会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搭配,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当。在使用这样的小组形式让学生学习时,教师一般要选取探讨一些比较浅显但是答案又可以是多样的问题。如《荔枝》的教学中,找出体现作者非常喜欢荔枝的句子。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还可以让教师深入学习小组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弥补不足之处。另外的一种分组形式则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划分,这种小组人数不限,志同道合即可。当教师要对若干问题同时进行探究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赏析句子说说喜欢某句句子的原因,大家志同道合,在小组内就会侃侃而谈,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出创新灵感。即使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相同,也会做一个专心的听众,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还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远比把观点各不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品析句子要来得更具有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学生在自学中弄懂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理解、学不懂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可以交流。

四、把握合作时机,安排合作时间

为了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积极作用,应将小组讨论用在刀刃上。在以下的环境中,我们认为适当展开学习讨论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之前,引导学生讨论;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在教材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引导学生讨论;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者留有空白时,引导学生讨论。为了使讨论得到充分展开,在时间上应根据学习任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目前,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存在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了大家的讨论,致使当前的许多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小组讨论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小组讨论的深入展开。所以,即便受40分钟的限制,即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既然组织了小组讨论,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则小组讨论永远是为讨论而讨论的形而上学。对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不妨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辨。

五、传授合作技能,运用评价激励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效果低于课改预期目标是当前语文课改遇到的突出问题,语文课改要提高效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方面掌握相关的策略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肇始于21世纪初的语文课程改革经过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应当承认,就目前的课改现状来看,还有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意义上,缺乏实质性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到位,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不灵活,习题课的优化设计不足等教学策略问题,导致语文的课改进程不如当初设想的那样顺畅。课改效果低于预期目标,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改遇到的突出问题。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方面相关的策略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这样才能确实提高教学效果,把课改工作不断推向深人。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间题解决行为方式。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设计分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介的选用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1、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具体化,它是教学的起点,对于教师在开发课程与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对课堂教学起到统率和整合的作用。

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关于典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的理论,有效的语文教学目标的主体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的维度应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语文教师应重视过程性目标设计、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的有机融合。而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应以学生为第一人称描述教学目标(或师生共同作为主体),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必须是分领域、分层次陈述的;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表述应体现“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这几个方面。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观察的;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所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教学目标的出示时机应打破“课前出示目标”的单一化倾向,在教学“情节”和“场景”中相机呈现或“自然流露”。教学目标设计的评价指标清晰具体,针对学生实际状态,考虑学生发展可能。

2、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语文教师应该与文本进行深人“对话”,充分发掘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针对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选用的教材内容作出适当处理,包括增删、换序、整合、新编等,优化教学内容。

有效的教学内容是要通过问题来呈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提高问题设计的能力,要能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用精练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目的。教师在设计有效教学问题时,一是要注意主问题的界定。主问题是指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二是要注意主问题的特点。主间题一般来说具有“三力”,即吸引学生参与的牵引力,在教学过程方面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三是注意主问题的设计。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起点来具体设计。在教学内容设计的主要评价指标方面,既要体现教学文本与生活世界的沟通,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还要体现语文学科教育价值。

3、有效教学的策略。语文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且具有相对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存在绝对好或绝对坏的方法。某种教学方法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教学的问题,而对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某种教学方法可能较为有效达成某种教学目标,但可能不利于其它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的教学策略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策略也永远没有最好,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因人因文而异。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策略有以下几种:

(1)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这类教学策略的具体形式虽然也是多种多样,但始终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那就是“自主探索、自主发现”。所以这类教学策略也通常被称之为“自主学习策略”或是“发现式”教学策略。

(2)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外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策略,是培养新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按性别、知识基础、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作有机调配),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是语文学习中互动合作的主要形式。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师师、师生、生生合作等互动方式,合作成员间要明确学习目标,团结协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重点、疑点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收获。

(3)探究学习教学策略。探究学习教学策略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学习教学策略更趋向于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的想法即使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也应得到理解和尊重。因此探究性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重视学生探究态度、体验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讲究实施策略。

(4)问题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就是解决探究性学习的难点、呈现新课堂亮点的策略,即通过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一定形式的有价值、科学性的问题,引导组织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增强问题意识。

(5)情景教学策略。情景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情境创设按照呈现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有“语言描述”、“计算机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模拟场境”、“现实情境”、“问题提出”等类型。

4、教学媒介选择的策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除了考虑教学方法外,还要考虑选用什么样的教学媒介为教学服务。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研究的发展,讲授法已远远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口头讲授。除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之外的大量教学辅助物业已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在知识骤增的今天,教师不仅要了解教材的组织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而且要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介或教学手段的特征与作用,并能将它们结合到自己的教学技巧中,做到教有实效。虽然有多种不同的媒介选择模式,每种模式所运用的选择标准又有所不同,但在选择和运用媒介的过程中却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教学目标。在选择媒介时,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是首先要考虑的。有些媒介可能更容易激起学生对刚学过的陈述性知识的回忆,另一些媒介可能更适合于演示需要学生掌握的动作技能。换句话说,某些媒介比其他媒介更适合于某种学习条件。

(2)学习者的特征。几乎所有的教学设计专家都同意,学习者的特征是媒介选择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然而,在哪些特征比较重要这一点上,却没有一致看法。许多教育工作者相信,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不同,他们能从与他们的学习风格相配的媒介中获益最多。但那些学习风格上的差别是什么,它们如何与不同的教学媒介有效地相配,还很不清楚。

(3)学习环境。在选择媒介时要考虑学习环境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学校的财政预算;班级大小;发展新材料的能力;收音机、电视机和其他媒介设备的可用性;教师的能力;校长和教师对待革新的态度;学校的建筑条件。在设计教学和选择媒介之前,所有上述因素都必须仔细考虑,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最佳决策。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7

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智力水平不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合理安排问题难度。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现积极的学生起带头作用,带动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对于性格沉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可以适当采取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表达观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充分鼓励,耐心地帮助学生查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学习困难,争取尽快进步。除了课堂提问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加强数学学习的乐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例如学习圆的知识点时,可以播放和圆有关的幻灯片,像地球、月亮等球体,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的玩具球等,结合图形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圆心等相关知识。

二、养成习惯,有效教学的实质

有效性教学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讲究课堂学习效率,上课认真听讲,不会的问题及时提问。在课后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的时候独立思考,巩固课堂的知识。在做题的时候,有的学生忽略了关键性的语句,不能领会题目的要义,造成解题错误。要引导学生综合思考问题,将题干、图形、文字综合思考,提炼关键语句,结合看、思、练,提升整体阅读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对题干进行推敲,明白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然后才进行解题。例如在讲解小数的知识点时,学生容易在区分小数点的内容时产生懵懂的思想,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将学和练紧密结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弱点和疑难点,用提问的方式加以确认,并及时讲解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及时明白小数学习的严谨性和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鼓励创新,有效教学的升华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中,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有效教学论文范文9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有着新的要求,通过对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就能有助于实际教学水平质量的提高。也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当前的教学发展下,加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有效性理论研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发展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特征和现状分析

1.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特征分析

从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特征来看,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进步发展比较重视。对学生的进步发展的关注主要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通过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学习素质的发展。有效教学的实施对师生间的关系融洽比较重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函比较有利[1]。

再者,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实施,对实际教学的时间以及教学的效益比较关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比较重视教学的效益提升,而不是为了追求速度。另外,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实施对教师的反思以及教学的创新比较重视。通过有效教学的实施,注重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能够及时的将教学方案进行调整,达到高效的教学课堂。

1.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有效策略实施的现状来看,还有一些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的目标没有得到有效明确,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还有是在教学的主体也没有明确性,一些老师在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将自己作为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就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整体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等[2]。

另外,对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化,没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小学教学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有效将教学的方法多样化呈现,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内容上也没有和实际生活得到紧密的联系等,这就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诸多不利。

除此之外,在实际教学中的评价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及时的评价。这一问题的存在就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有着影响,教学评价中一些老师的评价比较模糊化。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性的评价,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都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原因以及优化策略

2.1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原因分析

从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成因来看,主要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的。其中在外部的环境因素方面,小学的数学整体发展水平对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期待对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也会形成动力,还有是通过全面的课程改革,对数学有效策略的实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些方面的外部环境得到了优化,就能有助于有效教学策略的应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3]。

另外,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实施产生影响的因素,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知水平等,也是学习的动力因素,如果在这一方面没有得到激发,就会对有效策略的应用效果产生相应的影响。还有实际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以及自我效能感以及教师方面的因素影响。这些方面都会对数学教学有效策略应用产生影响。

2.2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实施

对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施,要能充分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教学有效性的目标达成。主要就是要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在这一原则下,教学要能围绕着学生加以实施,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以体现。要能将这一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重视,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4]。还有是将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原则加以遵循,以及将教学的生态和谐发展的原则得以遵循,这些原则的遵循就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

小学二年级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学中,采用有效教学的策略应用,就要能够充分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详细分析。在对教材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并要能够在设计中对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能得到充分重视。还要注重将问题设计和实际生活取得联系,让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产生共鸣。数学教材作为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有效性的纽带,要能在教材基础上实施有效策略。

有效策略的实施中,可以通过情境设置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来进行创设动态化丰富化的教学课堂,从而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有效实现。在情境设置中,将现代化技术在这一教学中加以应用,就能有效的感染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数学教学课堂[5]。

例如:对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角的认识这一课程教学中,就可通过情景设置的方式,在多媒体技术的呈现下,可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有关角的内容加以呈现。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角的概念,这就比较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的效率上得到提升,学习的兴趣也能有效激发。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主动的进入到情境中来,将生活中的内容动态化的呈现给学生。还可通过实物展示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