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集锦9篇

时间:2022-11-09 19:58:48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1

摘 要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和医疗事业改革发展水平,需要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标准和绩效考核过程,加强市场竞争化的规范管理水平。通过分析市场经济条件的发展水平,以有效的内部核心标准,对实际成本核算的绩效考核途径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确定医疗成本降低和控制改善的过程,降低病人的各种负担问题。利用实际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规范性管理,逐步提升病人的高标准质量要求,提升卫生保健综合服务管理效果,确保对实际经济效益的考核目标分析。

P键词 公立医院 成本核算 绩效考核

医疗卫生的改革发展快速深化,公立医院往往会面临强烈的竞争,为了有效的改善市场经济的综合发展需求,公立医院需要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核算分析,确定实际有效实施的绩效考核标准途径,采用医院有效的经济管理水平方式,明确实际配置卫生资源的分配标准,逐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的发展目标化建设。

一、医院绩效考核实际的目标内容及意义

(一)医院绩效考核的实际目标内容

医院需要根据实际卫生服务的相关体系建设标准进行合理的分析,对医院的整体绩效目标进行不同方面的追求判断。政府作为医院的办事主体,需要按照公立医院提供的相关服务要求,让群众可以更加方便的看病,要求公立医院可以有效正常化的运营,提升医院整体规范管理的透明度。采用绩效考核方式,为政府提供良好的信息规范性管理,解决政府与医院之间的不对称关系,明确公立医院提供的各项价格内容,质量标准,安全可靠水平,采用良好快捷的方式,提高医疗整体服务规范效果。

(二)医院绩效考核的意义

公立医院需要对实际相关的内容进行改革分析,建立公益化的核心绩效考核标准体系。按照公立医院实际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对考核实际的结果和任免标准进行补充分析,明确公立医院工作人员的平均收入标准。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体治理机制标准,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医院内部的规范性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整体的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二、按照成本绩效核算标准进行考核关系分析

成本核算是以有效的客观标准,充分的反应医院的有效成本控制形式,对各种核算标准进行具体分析,以相应的医院资源进行配置,确定定量数据的合理支持,提升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减少可能导致的各种成本核算错误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经营规范管理标准,明确医疗资源的系统经济运营管理标准,改善现有的观念,增强整体节约意识,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与考核的相辅相成标准,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公立医院内部往往需要对财务的实际标准进行成本核算支撑,确定实际绩效考核的保障规范标准。成本核算需要高品质、高产出、低投入、可持续的快速发展,明确绩效考核的开展标准,充分调动医院的积极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卫生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水平,有效提升医院的快速发展性能,降低运营的成本。

三、公立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管理标准

(一)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培训知识内容

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往往是由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负责制度的管理,主要对相关的绩效考核内容进行建设,确定实际的指导监督意见,对相关的性能数据进行合理的评估分析。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往往缺乏有效的评估知识分析,许多人员还停留在人事管理层面上。在处理绩效考核规范细节管理上,需要对人力资源的相关标准进行规范管理。医院需要从医学和护理角度,合理的分析选调人员的资源管理办法,控制绩效考核设计的相关各个方面,其中包含大量的管理技能,人力资源的综合绩效考核知识培训标准内容。

(二)建立员工思想的核算管理观念

绩效考核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绩效工资和奖金进行全面的反馈分析,明确医疗服务的实际患者满意度标准,对医疗的工作质量、成本核算、员工态度等途径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政府的有效推进下实现考核制度的有效核算分析,确定实际从下到上的考核规范标准,明确全员配合规范内容,依照实际统计思想标准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及时完善人员解释标准,帮助他们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思路,以正确的方式和态度,积极配合,提升绩效考核的管理效果。

(三)建立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

加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设,对经济效益、综合指标等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效益指标的相关收入内容,对实际的支出和结余进行标准化的分析,确定实际诊断量、手术量、床位周转率、平均住院时间、综合服务满意度等,根据相关经济和医疗的工作重点进行原则化的分析,明确临床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结合绩效、考核进行临床科室的规范分析,确定科室考核的绩效,给予有效的奖励,重视发掘收入增长范围,加强医疗技术的创新分析过程,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重视个性化管理,把握科学化的关键考核指标,加强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规范成本考核的基础性意义

成本考核是对各项费用进行分配、计算、归集处理,对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确定实际收集的数据准确性,建立规范成本核算标准。医院需要建立固定资产的手续转移过程,明确固定资产的报废情况,采用合理的固定资产否如、报废方式,对各个方面的账务进行处理,明确实际材料物资的购买水平。根据领用实际部门审核的批准标准,按照部门进行归类,分析,确定真实核算过程。

(五)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按照医院实际耗材领域标准进行重点的控制分析,明确医疗耗材实际的动态定额,根据各个科室实际的辅助业务,对医疗材料的消耗数据进行比值判断,确定科室增长业务量,以药品会计进行记录分析,对药库和卫生材料库进行限量分析,明确实际各个仓库存量的标准,确定药品供应的实际最低库存成本范围,逐步减少资金的占用量。

1.医院耗材的控制重点标准。医院耗材需要采用合理的动态控制分析,采用有效的辅助科室配合,完善医用材料的数据配比,明确领用增长率,对领用量和增长量的业务收入进行分配,由药品会计计算相关标准档。使医用耗材的领用控制在合理的定额内。按照药库与卫生材料库实际限定的标准,要求仓库存量,不可以超过一个月的消耗量水平。

2.采用有效的药品公开招标控制管理。按照药品正常的供应范围内,逐步减少库存,提升资金的周转效率。每个月需要对药品的采集购置进行计划分析,明确药品采购的全程化管理。需要根据药品的品种和数量进行分析,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采购成本标准。按照新药品和淘汰产品的增长率,合理的规范药品的费用。当药品费用高于实际药品比例,绩效考核给予一定的扣分处理,如果药品费用低于药品的比例,绩效考评给予扣分处理。

(六)扩大考核的结果使用范围

绩效考核的直接目标就是为绩效工资和奖金进行合理的参考数据分析,明确实际绩效考核的关键内容,确定医院职工本职岗位的工作效率。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分析,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潜力,逐步增强医院的整体竞争实力,不断完善医院的综合管理目标效果,实现对医院管理绩效考核的合理调动,对职称评聘,晋级,培训发展进行分析,增大绩效考核的权威性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绩效考核可以实现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采用有效的措施,逐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综合发展水平和质量,完善公立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完善科室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效的经济增长度,促进可是的成本支出控制管理。在经济市场条件下,公立医院从成本核算中逐步开始,以点带面,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发展,逐步规范绩效考核的综合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内部的管理水平,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有效服务配置,提升医院的有效竞争实力,实现医院整体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应宇骅.关于医院成本核算几种不同理念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2

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意识不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以来,成本核算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公立医院长期依靠财政投入,缺乏成本意识,特别是对重大项目申请财政拨款时,医院往往缺少对项目的充分论证,没有考虑项目成本而盲目争取拨款。这就造成项目实施后,医疗卫生设备设施的使用率低,成本回收困难。其结果是高额的成本投入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并影响了公立医院的社会声誉。

第二,成本核算目标存在局限性。受成本核算意识的影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目标主要是服务于内部奖金分配和绩效考评,各项费用支出是否属于成本核算范围都要受绩效考评控制,所以成本核算的内容并不全面。例如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行政和后勤部门的费用等均未参与成本分摊。其核算结果只是导致经济利益的虚高,不能真实反映全部成本消耗。

第三,成本核算制度不规范。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制度尚不健全,对于出入医院的财产并没有进行严格的清查和定期盘点,成本核算更多地关注于经费,忽视实物资产的管理。例如不少公立医院都忽视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固定资产从购置之日起就没有进行定期盘点,资产使用率低,成本高,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脱节。而很多资产又被重复购置,大大增加了医院的成本投入。

第四,成本核算手段落后。公立医院涉及的医疗服务项目种类繁多,分工细致,相应的成本核算工作也具有复杂性。对于大量核算信息的处理,必须应用相应的信息技术。而一些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软件应用滞后,很多工作依靠手工完成。而且由于信息化管理不完善,对于医院日常使用及消耗的物资缺乏实时统计和监控,进而影响到成本核算。

2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发展

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应努力推进成本核算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公立医院首先应当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将成本核算视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加强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认识。医院领导层应立足战略层面,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组织全院职工,开展成本核算宣传教育活动,使全院职工认识到成本核算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然要求。为此,公立医院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如鼓励各科室职工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设备设施利用率,提高服务质量,并建立相应的新型绩效考评方法,从而推动职工转变观念。

第二,积极发展全成本核算。随着公立医院管理观念的转变,成本核算意识的树立,医院应积极发展全成本核算,并构建成本核算组织机构。全成本核算是指根据医院实际运营中的各种耗费,通过分类管理和分析,系统核算成本和费用,摒弃局限于奖金分配和绩效层面的核算目标,使医院的各项成本均能得到有效的分摊,以促进全院职工协同工作,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为推动全成本核算落实,公立医院应建立以院长负责制为基础的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对各项收支及成本进行核定,实现各部门的协调配合。

第三,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为推动全成本核算的实施,公立医院应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将全成本核算的内容落实到制度当中,明确要求经费和实物的全面管理。对于经费投入的成本控制,公立医院应从预算管理开始,结合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改革的战略导向,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科研实力作为经费投入的主要方向,严格控制其他费用支出,并与部门绩效挂钩。在实物管理方面,医院应对物资的采购、入库、存储、维护、清算进行系统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盘点实物资产,计提折旧,对物资流动过程实施实时监控。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3

摘 要 公立医院全面成本核算是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公立医院领导阶层最有力的决策工具,全成本核算思想引入医院后可以全面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基于此,文章以实施本核算对公立医院带来的意义为切入点,阐述了全成本核算的概念,分析了全成本成本核算的对象,最后逐层地探讨了本视角下医院成本核算的方法。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全成本核算 对象 方法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全成本核算已经不是理论研究中的术语,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行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医院改革和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医院经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概念

全成本核算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种方法,是对医院工资成本、医疗消耗和管理费用等全部成本项目进行会计归集,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工资成本比例和管理费用标准,借以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制定合理的消耗以及合适的经济指标.从而改善医院经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向全体公民提供公平、透明、有效、高质的医疗服务。

二、实行全成本核算的意义

2.1 实行全成本核算是有利于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竞争

公立医院从建立之初实行的“以收抵支,差额补助”,到“全额管理,定额补助”,再转变为“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国家对医疗补助又进一步减少。如今医院更是面临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压,一方面政府补偿不足,医院的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其自身的经营收入;另一方面,医院为提升竞争力不断扩张规模、加大投入,使得公立医院的处境愈发艰难。对此,医院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应将注意力放在内部管理机制的变革上,进行内涵式发展,从而应对医改的压力,有力地控制成本,才能适应发展趋势。

2.2 实行全成本核算能有效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及竞争能力

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能够很好地控制医院的成本,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达到提高效益的目标。同时,医院的管理层可以清楚地看到医院所发生的各种消耗,有利于找出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节约支出、减少消耗、避免人浮于事,以及仪器设备的闲置和医药物品的浪费。

2.3 全成本核算有利于放大整体社会效益

看病难已成为目前压在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心就在于解决这一问题。公立医院作为整个医药卫生体系的核心,只有起到很好地桥梁作用,连接政府和群众,有效地贯彻和实施政府颁布的医改政策,将政府的投入真正转化为老百姓的福利,才能起到医疗保障的效果。如果医院仍然忽视“公益性”继续依靠药品加成、过度诊疗提高收入,不以百姓利益为先,那么政府的投入也就不能很好的转化为社会效益。医院只有转变思路,不以增收为主要目的,而以节支为导向,才能放大整体的社会效益 。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4

关键词:全成本核算;公立医院;医院管理

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可以进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这种经济管理模式能够对医院各个科室和项目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规范日常的经济管理,在提升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有效的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一、全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

就成本核算来说,我们可以依照工作性质的不同把医院内的各个科室主要分成两种,即直接成本科室和间接成本科室,在实行全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收集并计算各个科室日常工作所获得的成本值;其次,利用直接成本科室来分摊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值;最后,把直接成本科室从间接成本科室分摊来的成本与直接成本科室自身原有的成本进行相加,相加的结果也就是实际需要计算的全成本。由于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值不能直接进行计算,因此要对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值进行分摊。在实际工作中对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进行分摊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直接分配法。这种方式主要是按照各直接成本科室在日常医疗服务工作中所占的工作量的比例,来直接的对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进行分摊。第二种方式是成本下行法。由于有些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值不能直接进行分摊,此时就需要运用成本下行法来进行成本分摊。这种方式主要是按照各科室的服务服务量的大小,对各个间接成本科室进行排列,按照所排的顺序,服务量小的科室来分摊服务量大的科室的成本,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值都被分摊。但这种分摊方式对于科室分摊的顺序要求很高,一旦顺序被打乱,分摊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成本下行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第三种方式是代数分配法。这种方式是把所有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进行合并,然后通过建立方程组并求解的方式,来得出各个间接成本科室的最终成本,再由直接成本科室来进行分摊。这种方式很好的弥补了成本下行法的局限性。

二、全成本核算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构建

在建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体系时,首先要明确全成本核算的对象,以及核算的范围,简而言之,所谓的医疗成本就是指医院在对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设备药品,以及病房床位等的费用总和。其次要清楚全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并建立其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确保核算的整个过程透明化。然后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充分的了解医院内各个科室的工作量、药品的消耗量、病房病床的使用情况、设备的利用率以及最终的收益情况,确定每一笔支出的来源,做好相应的记录,使全成本核算有据可依,并对各种成本进行归类整理,最终使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应用

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不仅仅对当前医院日常的工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医疗事业在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实行全成本核算是十分必要的。

(一)满足市场经济需求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服务也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因此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在医疗行业中也能够适用。因此医院必须要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投入,同时也使医患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融洽。

(二)提升管理质量

医疗成本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医院的服务质量以及管理能力。这其中医疗水平的高低,管理能力,医疗设备以及药品、材料等的利用率,都可以通过成本核算来进行表示。因此我们说实行全成本核算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以及收益进行记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和分析,能够及时的发现医疗服务以及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的对工作进行完善,加强管理,有效的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

(三)维护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医院要想有效的提升经济效益,就需要实行全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不仅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水平,同时还能对医院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利用全成本核算,充分的掌握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病房和病床的使用率、设备及药品的利用率,从而计算出最终的收益,在极大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有效的避免或是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行业也必须要对其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全成本核算是以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而被提出的,在公立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各种医疗成本的消耗情况以及最终的收益,促使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面对工作,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行为,极大的提升了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宋玉琼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

参考文献:

[1]詹焱.哈医大二院全成本核算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

[2]沈灵奕.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

[3]周彩虹.医院全成本核算系统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0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5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公立医院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一、当前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落后。目前,我国许多公立医院在对成本核算时,仍然以传统“差额预算”的核算方法为主,这种预算方法中包括国家以及行政主管部门的经费补贴,所以医院难以树立危机意识,并且在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等方面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从而降低了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实用价值。其次,成本核算的职能效应不突出。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并没有对系统性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构建,这就无法对医院内部的成本管理工作产生约束,各级成本核算职能效应不突出。目前,我国医院内部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主要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没有对各个科室的核算目标、编码等进行明确的设置,在对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时准确性不足,从而为公立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最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标准不统一,成本核算与控制手段落后。从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发展现状来看,公立医院在成本项目的设置上不具有统一性。以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类,即全面成本预算、不完全成本预算。依据医院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的成本预算,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在这一方面并没有制定的统一的标准,从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管理费用无法进行明确的划分。

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成本核算与控制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

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公立医院以及内部人员首先要对成本核算与控制加强重视,树立正确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具体应该以医疗改革的路径为核心,探索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符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并将该理念与医院内部的财务制度进行紧密的结合,对具体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对成本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在确定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之后,医院要借助内部的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宣传,从而使医院的全体人员加强对先进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理念的掌握。

(二)实施精细化的流程控制

在成本核算与控制方面实施精细化的流程控制,可以对管理职能进行明确,落实责任到人的制度,从而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避免懒惰、散漫等现象的发生。

(三)运用先进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

先进的成本核算与方法是提高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提倡进行全面成本控制,以预算管理工作为基础,对成本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在选用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时,可以借鉴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战略成本法等现代化的医院成本管理方法。从而确保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合理性、规范性。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6

[关键词]医院;人力成本;成本分摊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政府对医院的建设投入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拓展分院区,实现两院区甚至多院区经营。以南京市儿童医院为例,两院区经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新院区的建成缓解了老院区就诊量大、床位不足的压力,提高了知名度和社会效应。但两院区运营在人力、物资、物业、水电气消耗、维修维护等多方面的成本较一个院区大幅度增加,在收入并没有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医院面临沉重的运营压力,尤其是两院区的运行,使得人员数量的配置增加,两院区人员流动性增强,人员成本在门诊和住院中的准确分摊面临挑战[1,2]。

1两院区模式下公立医院人力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

1.1人员数量增加,人员流动性增强给成本核算带来了挑战

通过成本分析,南京市儿童医院目前人员经费占总成本的40%以上,是影响医院成本的重要部分。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中,人力成本核算尤为重要。“一院多区”管理模式要求两院区在保持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均衡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运营发展和品牌效应。但人员的数量增加,人员流动性的增强,给两院区成本一体化核算增大了难度。尤其是现有人员在两院区之间的流动给成本核算带来困难。例如,为了方便就诊,医院安排临床医生在两个院区的门诊轮流坐诊,或者是在两院区的病区都有排班。这样就给人力成本的归集和分摊造成了困难。

1.2人力成本中归属于门诊费用还是住院费用的划分比较困难

由于人力资源考勤还不够完善,两院区的同时运行,给人员的考勤带来了困难,对于经常轮转,同时上门诊和住院的医生来说,人力资源系统还无法做到精细的区分一个月内医生分别上门诊和住院的天数。这样给人员费用在门诊和住院之间的归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1.3具有双重工作性质的人员成本的归属不够准确

医院存在行政管理岗位的医生上门诊的情况,一些管理岗位医生的人员经费计入行政管理部门的费用中,但其产生的收入却计入临床专科,这就导致了收入和支出配比不够准确。人员经费没有得到准确的归集,需要进一步精细化分配。与此同时,部分定岗医技部门的医生上门诊,需要进一步区分该医生的人员成本属于临床还是医技部门。

2构建和优化两院区人力成本核算体系

首先要根据单位实际人员费用的发生情况,结合财务软件(比如用友系统,工资薪金系统)进行人员费用收集整合,在用友系统中区分两院区。以南京市儿童医院为例,即广州路院区和河西院区。对于本院人员发生的直接费用在财务记账的时候就进行院区区分,方便成本系统中直接抓取数据,对于不能直接区分院区的人员费用,需要人为地进一步区分。例如人员成本中占比比较大的工资薪金,需要考虑到医生的流动性,收支的配比性。同时为了更加的精确,工资薪金应属于不能直接区分并归进专科的人力成本,需要进一步的加工分配。专科医生存在两个院区轮流坐门诊的情况,也存在同时在门诊和住院都有排班的情况,所以需要考虑如何将医生的人员经费在各专科的门诊和住院之间准确分配,所以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于不能直接归集到对应科室的人员费用,在人力资源考勤系统中加入了排班表,通过每个专科的考勤员上报,区分专科人员每月在广州路院区、河西院区分别上了几天门诊和住院,对一个月完整的考勤进行划分,然后对工资薪金进行详细的院区划分和门诊住院划分。对于通过人力资源系统无法进一步拆分的人员考勤数据,通过HIS系统获取到每月的门诊挂号数据和住院实际占用床日数据来判断。根据两院区门诊挂号数据确定医生在两院区的出诊情况,再根据各病区实际占用床日比例,对专科医生在多病区工作的考勤天数进行拆分。对于一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医生出门诊的情况,根据收支配比原则以及成本分摊的准确性,根据考勤确认其上门诊的天数,对其人员成本进行拆分,将医生上门诊的人员费用归到其收入所在科室,其余的人员费用归到其所在管理科室。部分定岗医技部门的医生同理进行考勤天数拆分。

3人力成本核算研究案例——南京市儿童医院呼吸科

呼吸科作为南京市儿童医院的重点发展学科,在广州路和河西院区均设有病区。呼吸科的医生就存在在两个院区上门诊,在两个病区住院轮转的情况。对于不可直接归入呼吸科两个病区的人员费用,比如工资薪金需要进一步归集划分。(1)获取2021年1月A-F人员的出勤天数,根据人力资源系统中的考勤数据及HIS系统中医生挂号数据,确认在广州路院区、河西院区的上门诊天数,如表1。(2)根据两院区专科实际占用床日数对人员考勤住院天数进行拆分,从而得出相应门诊,住院费用的分摊比例。(3)案例研究如表3。

4讨论

本文针对南京市儿童医院两院区的人力成本的分摊难点,结合医院成本分析以及听取临床意见,完善考勤,对于不可直接划分的人力成本的分摊提出了自己的方法。本文讨论了不可划分人力成本的分摊方式,以两院区都存在科室的呼吸科为例,通过出勤天数、门诊挂号数据、实际占用床日数等数据更加详细完整的阐述了自定义的分摊方法,最后通过SWOT分析,结合医院两院区发展的外部机会,外部威胁以及医院内部采取的自定义两院区人力成本分摊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成本管理,给其他地区医院两院区的成本核算,尤其是人力成本的归集和分摊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在有限的条件和资源下,尽可能地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更新相关考勤系统,在两院区的门诊、住院实施考勤打卡机,精确定位医生每日工作出勤情况。有利于两院区人员费用的归集和分摊。同时尽可能将人员费用直接成本最大化,对于能直接归进专科的人员费用尽可能最大化的归集,最大限度地缩小需要进一步分摊的人员费用成本。本文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成本数据多走访临床,听取意见。多展开成本管理和分析会议,积累经验不断地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使得成本管理更加高效,更加准确精细[3,4]。

[参考文献]

[1]袁静.关于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人力成本分摊模式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9,35(29):122-123.

[2]张晓磊.新医改背景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9,27(22):16-17.

[3]赵敏.公立医院多院区管理模式下的成本核算难点与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5):637-641.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7

关键词: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资源配置

一、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从社会层面分析,公立医院作为公益事业单位,与其他行业相比,因其与公众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低、医疗保险的统筹支付比例直接影响到公众对整个医疗行业的评价,而确定价格的直接依据就是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核算结果,所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实现医疗价格合理定价的必经之路,也可为医疗保险机构制定医疗费用报销政策及医保单病种付费提供参考依据。从医院角度分析,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医院进行成本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关键。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扩张,发展中的竞争压力、扩张中的资金压力是大部分医院面对的共性问题,医疗收入不再是医院追求的唯一目标,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已成为医院重点努力的方向。用最经济的资源配置向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是医院实现社会效益经济利益的重要策略。如何进行合理资源配置使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数据支持。从医务人员角度分析,医院的成本构成中除卫生材料及药品费占比较大外,其次就是人员经费。目前,大部分医院人力资源紧缺,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服务项目的人员配备是否合理、自身价值是否被充分体现,关系到每位医务工作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经营管理效益的提升。通过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可以对人员配备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方法

1.获取科室全成本数据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基础数据来自科室成本,因我院科室成本与项目成本均使用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OES,只要保证科室成本数据的准确性,项目成本基础数据提取就比较容易。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获取的是二级分摊后临床服务类科室及医疗技术类科室的成本总和减去药品费、单收费材料后的成本。公式如下: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临床服务类科室成本、医疗技术类科室成本(二级分摊后成本)-药品成本-单独收费材料成本。

2.项目成本作业数据填报项目成本填报工作属于核算工作中的调研环节,为保证填报数据的准确性,我们统一时间、统一地点,采取医护协同、一对一辅导、共同填报的方式展开。首先分别从外科、内科、医技科室中分别挑选具有代表的两个科室进行试填,主要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听取试填科室的意见,对一些材料的用量单位做了统一规定,保证了后续其他科室填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3.项目成本计算与调整填报完毕后,进行项目成本计算,所有计算过程全部由系统自动完成,但是因为需要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多次调整,所以即使是系统自动计算,但也应该掌握计算原理。调整时的基本思路是:查看CV值大于100%的医疗服务项目,对同一医疗服务项目单位成本偏差比较大的,进行分析并调整。

三、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人员配备核算方面医疗服务项目的人员配备,以每个作业消耗的人工工时为核算对象,其中作业参与者是以职称划分,大部分医疗服务项目的每个作业都会涉及多个职称,每个职称对同一项目下同一作业的参与比重是以工作量系数进行分配。对某一个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参与职称选取时,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A科室在填报过程中,有B项目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主任医师及护师的参与,但在人员设置中却找不到该职称。一方面原因是该科室的主任医师于本期刚被聘为主任医师,人力资源系统职称维护比较滞后,所以项目成本系统提取的A科室人员职称信息中就没有该职称,那么填报数据与真实情况出现偏差,最终核算的人力成本准确性较差。另一方面,特别是门诊科室,若护理人员由门诊部统一管理,其人员关系在门诊部,所以在该科室的人员配置中找不到该职称,那么这部分护师的人力成本就以间接成本的形式分摊到该医疗服务项目中,而在分摊间接成本时的成本动因是人员或者工时,最终分摊到该项目上的成本与直接选取该职称相比,准确性相对稍差。

2.材料配备核算方面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中材料配备,全部为不收费耗材,包括卫生材料、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由于大部分科室领用的办公用品几乎全部用于收费项目,所以填报时均未选取,最终以项目的间接成本分摊到每个收费项目中。目前,能作为直接成本的均为卫生材料,山东省大部分医院都还未实现卫生材料消耗后结算,如果为出库结算,科室领用但未必会消耗,但无论是否消耗,在系统中都会计入科室成本,从而也会分摊到各相关医疗服务项目中,计算出的项目单位成本就会有偏高的情况;即使是消耗后结算,也不能完全保证项目成本的准确性,比如卫生材料中低值易耗品的消耗有时对项目成本产生影响,因为某些低值易耗品一旦被使用,就会全额计入某一期的科室成本,产生的成本就会在该科室的相关医疗服务项目中进行分摊,但该低值易耗品在下一期继续被使用,由于不再产生科室成本,使用到它的医疗服务项目计算出的最终单位成本就会较上一期偏低。

3.设备配备核算方面设备配备情况主要考虑的是医疗设备,特别是科室新开设的医疗服务项目,群众知晓度不高,导致工作量小,但一般新项目会采购新设备作为支撑,新设备的折旧成本会分摊到该医疗服务项目中,因工作量小、工时少,导致医疗服务项目单位成本偏高。如果与其他医院的同类医疗服务项目相比,差距可能会比较大。有些医疗设备在每个科室里有配置,比如用于抢救的除颤仪,除颤仪一般用于抢救项目。以我院大抢救项目为例,在重症医学科与急诊科,该项目成本与收费标准价格基本一致,但是其他科室的大抢救项目成本与收费标准价格偏离较大,原因是普通科室的抢救工作量少,但除颤仪的折旧成本每天都会产生,分摊到该项目的单位成本就会比重症及急诊科高,但医院根据物价政策规定统一定价,所以该项目在不同科室的营利情况差距较大。类似项目是否有科学性的解决措施,能将项目成本亏损额降到最低,应该是医院后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四、提高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性的措施

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医院应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人员变动、转移及职称的改变能在系统内及时维护,保证成本核算系统提取人力成本数据的准确性。轮岗频次比较大的岗位需由同一职称担任。建立科室人员直管制度,服务于本科室,受本科室管理,人员也归属于该科室。一个医疗科室配备一个护理单元,尽量避免不同医疗科室共用同一护理单元。

2.完善耗材结算方式从成本角度分析,耗材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消耗后结算,无论科室从仓库领用多少,只要不消耗,就不计入科室成本。所以应实现所有科室卫生材料消耗后结算模式,一方面可以保证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减少了耗材挤压的风险。对于价值较高、使用时间较长的低值易耗品,其成本可以分期摊销,系统获取某科室领用的低值易耗品明细时,也可自动识别,然后分期导入,按医疗项目的工作量分摊到各项目中,提高项目单位成本的准确性。

3.加强科室成本核算能力项目成本核算的前提是科室成本,科室成本数据决定项目成本数据,一旦在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发现科室成本问题,就要返回到科室成本,重新调整后,再做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分摊设置中选择不同的参数,就会产生不同的核算结果,所以科室成本核算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反复思考。特别是参数设置中人员、面积、实际开放床日数、收支配比、开单收入等,需要成本核算人员反复斟酌,甚至是反复测验,最终才能确定。反而到项目成本阶段,只需要系统自动计算,成本核算员只需作异常数据调整即可。所以加强科室成本核算能力是做好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8

关键词:公立医院 项目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58-02

一、目前我国医疗改革面临的整体形势

2008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发出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这次新医改意见稿的推出,在一个广泛性的意义上提出了一个总体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一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当前医疗改革的关键是公立医院改革

1.公立医院是当今医疗体系的主体。建国以来,公立医院几乎独立承担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医疗保健任务,即使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医疗机构有了较快发展,但是绝大部分医疗任务还是由公立医院承担的,尤其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城市支援农村等公益性工作中公立医院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立医院作为医疗系统的中流砥柱,必然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部分,其成败与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医疗体制改革的成败。

2.维系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公立医院的本质属性是由国家或集体举办卫生机构,是非营利性公立事业单位,承担着政府一定的社会福利职能。由于一些体制和制度安排的缺陷导致公立医院使命与行为的背离。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伴随着的是质量的下滑,在硬件不断加强的条件下,伴随着的是软件的弱化,这种情况应该根本扭转,公立医院必须回归公益。

3.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需要我们用新体制、新理念去审视公立医院的体制现状。今后三年,我们将选择若干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全面改革公立医院奠定基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有五个着力点:第一,要坚持公益性。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将会有较大改革,“以药养医”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改变以药养医,就意味着要增加财政投入。第二,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实行管办分开。管办分开不是简单地把公立医院从整个卫生活动当中剥离出去,它和其他系统的关联不能随意隔断。第三,医院的管理机构要改革。决策不是院长一个人决策,应有专家,有政府的出资方,有社保的代表,有民意代表,几方共同参与管理。第四,医院的内部管理要改革。客观讲,目前医疗卫生服务当中的技术服务费用,特别是一些高难度手术的价格是不合理的,要在适当时候考虑适当的调整。第五,建立规范化的诊疗指南体系,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要引入卫生经济学理念,建立标准化的诊疗方案。

三、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是补偿机制

1.公立医院改革的补偿途径。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思路是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则通过三个途径解决,即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将用三年时间进行试点,为全面改革公立医院奠定基础。

首先,政府财政仍将发挥补偿作用。财政补偿的范围包括: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住院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同时,财政还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此外,对于公立医院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财政也将“埋单”。在医院类型上,财政补助或投入将对传染病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中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予以倾斜。

“药事服务费”就是医生每开一张处方向患者收取的费用。这一政策的初衷: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引导医务人员钻研医疗业务,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因为医生开处方并不仅仅是写字,而是智慧和价值的体现。但如何框定药事服务费的内容和范围,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此项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不会增加患者负担。究竟一张处方收多少费用,仍需进一步讨论。

第三种补偿途径是“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医院的收费体制、标准不合理。医生的劳动费用主要体现在手术费和挂号费提成上,其收费的标准与医院的药品、材料和仪器使用费相比显得很次要。

2.公立医院改革的补偿标准。今年1月,北京市卫生局长方来英表示,公立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数据,将是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分类、合理补偿的基础。取消药品加成后,政府增加补贴的前提是,了解医院真实的医疗收入与医疗支出情况。由此可见,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当务之急是高度重视成本核算工作,逐步规范核算流程,改进核算方法,创新核算思路,为医改补偿提供客观、合理的数据支持和保证。

四、作业成本法引入医院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与方法,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它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20世纪90年代初应用于西方国家医院。其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不同,作业成本法把医疗服务提供过程看作是由一系列作业组成的动态过程。在成本与最终的医疗服务之间架设了“作业”这一桥梁,使医院成本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通过对作业以及作业链的控制与改进,帮助医院降低成本,优化工作流程。

作业成本法的引入为我们当前进行医院项目成本核算找到一种更科学的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医院应用作业成本控制也是加强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社会保险部门作为第三方付费者,需要通过监控医疗过程、医疗环节和医疗成本,实现医保费用的合理有效使用;同时也希望通过制定预付标准来控制支出,强迫约束医院分担经济风险,提高卫生经济效率。作业成本法引入医院成本管理,将为公立医院在现阶段医疗改革大背景下正确计算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成本,提供更加科学、有效、合理的项目成本核算方法。

五、项目成本核算的特点、作用及重大意义

北京市卫生局和财政局自2001年开始,在市直属21家医院和36家区县医院陆续实施了到科室级的全成本核算。于2008年10月份启动了项目成本核算的首批试点。目前,北京市医院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仍在进一步探索和推进之中。其主要特点有:一是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使医院成本核算结果更具社会公允性,数据更具可比性,为政府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二是在全成本核算基础上,实现了医疗收费项目的成本核算。通过院级、科室级、作业级、项目级等多级成本恒等关系,保证了成本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创新了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如科室核算四级分摊法、项目成本核算以作业法确定比例系数方法等,使成本核算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四是动态反映医院经营分析和绩效考核,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管理手段。五是建立起政府对医院的经济管理体系。以项目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建立有效的医疗服务成本控制机制,以便进一步宏观调控和优化社会医疗资源配置。六是全面建立了信息系统,为各级卫生经济管理者提供了现代信息化应用工具。

由此可见,由政府主导实施的项目成本核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是医院改革与管理的基本工作。真实、合理的医疗成本信息是政府研究医疗机构财政政策和安排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在当前医疗改革的紧迫背景下,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第一,使医院对于各医疗项目的实际成本及成本构成情况有个清晰的了解,通过对不同科室同一医疗项目成本差异的分析,督促科室规范就医流程,挖掘降低成本的途径,提高医院整体资源配置水平,不断降低医疗项目的个别成本,从而推动形成合理、公平的社会平均成本。第二,进一步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保障医疗公平。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其责任之一是用最好的卫生资源保障百姓健康。项目成本核算的推行,使得各医院成本具有可比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社会平均成本。医院再以本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平均成本对比,来衡量自己的经营状况,正是这种成本的对比与竞争,使社会平均成本得以逐步降低,从而节约卫生资源,真正做到既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又兼顾公平。第三,为探索新的财政补偿办法提供依据。公立医院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则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三种途径来解决。取消药品加成,对各医院都是最大的考验,据北京市卫生局2008年统计显示,药品收入占到医院医药总收入的49.78%,在基层医院,这个比例更高。取消药品加成后,政府增加补贴的前提是,了解医院真实的医疗收入与医疗支出情况,严格区分政策性亏损和和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亏损。项目成本核算有助于医院提供实实在在的成本核算指标,为医改补偿提供客观、合理、有效的数据支持和保证。第四,为下一步医疗收费项目的合理定价提供参考依据。从医疗服务价格看,由于物价水平的上涨、医疗新技术的应用,医疗服务价值与价格已经严重背离,成为大多数医疗机构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诊断只收几块钱,这与医生的劳动价值不成比例,因为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要对其所开的处方承担责任,要对药品知识有全面了解,对他们的这一劳动应给予价值上的体现。手术收费偏低与医生付出的技术劳动、承担的手术风险不符。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复杂而又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项目成本核算把每条收费项目都与物价收费标准进行对接,同时,每条收费项目的单位成本按会计科目进行全面核算。有助于进一步明晰项目成本构成,为物价收费的合理调整提供实实在在的数据依据。第五,为符合DRGs分类的病种成本核算、以及为医院标准临床路径管理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医改方案的推行及群众医疗需求的推动,公立医院的就医流程和临床路径均需进行优化改进。一方面是受西方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各个学科和专业的临床专家开始主动的研究探讨有利于医学实践的疾病诊疗临床路径,可以有效提高诊疗行为的科学性,规范医疗管理;另一方面是受医疗保障付费方式变革的影响,为了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保障基金平衡,医疗保险逐步开始由现在的按项目付费向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方式变革,医院管理者开始着手推进临床路径实施工作。随着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推广和逐步深入,有助于从成本上约束和规范医院的医疗行为,有效降低其趋利问题,以此来激励医院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和实施成本效果比较好的医疗方案。

六、结论及建议

1.社会平均成本无疑会成为政府财政补偿的重要参考依据,各医院为了降低个别成本,会加强从人员结构配置到耗材领用等各环节管理。由于各医院具体情况不同,尤其是房屋、一些大型设备新旧程度不同,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之间的项目成本,政府在进行补偿时,应同时合理核定各医院成本开支进行区别补偿,以兼顾成本补偿的公平性。

2.进一步提升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由于实施、程序、医院成本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核算的结果与政府预期会有一定差距,对于应直接计入科室的成本项目、应直接明细到项目的成本,应通过规范成本管理工作,准确计入到科室或项目,不应人为加大间接成本的分摊。进一步探索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分摊设置的合理性。

3.通过作业成本计算,医院管理者可以获得各项服务的盈利状况,还可以得知占用资源较多的作业。针对重点作业进行分析、控制,以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从宏观方面说,卫生局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科室作业链,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低效作业,从而提高整条作业链的工作效率,降低社会平均成本,实现社会医疗资源配置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玲,江宇,陈秋霖.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我国医改30年[J].中国卫生经济,2008(2)

2.罗志阳.科学构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7(2)

3.葛人炜,李林贵,孙强等.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探讨(中)[J].中国卫生经济,2007(1)

4.周鑫.浅谈作业成本法在医院的应用.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范文9

关键词: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展开,公立医院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控制压力。与传统市场经济主体不同,医院仍须履行社会效益目标,成本控制的压力主要依靠自身消化,而不能转嫁给患者。为此,将全成本核算机制纳入到医院经济管理中,则是推动其改善经营质量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理解全成本核算的内涵呢?首先需要指出,建立在全成本管理下的会计核算,改变了传统具有事后性的静态管理模式,在动态视角上,对医院经营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与归类。受医院经营内容的复杂性影响,我们可以在组织资源范畴下展开全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具体而言,基于人工和物资两大类费用,在价值层面来核算和控制会计成本的发生。为此,建立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相融合的方式,则是本文着重关注的方向。

一、影响公立医院经济管理质量的因素

以直线职能型为特征的医院组织结构,间接使得监管各科室在进行实施成本控制的努力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尽管该现象的存在不可避免,但因科室自身的利益使然被放大了。结合财务和成本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其影响因素可做以下分析:

1.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影响因素

从价值层面来理解医院经营,实则依赖于财务部门对单位预算资金在配置、使用、回笼等环节的监管。由于传统会计核算的事后性特征,时常导致医院业务经费超出预算,而影响到资金的统筹配置。另外,在传统的资金软约束和医院功能定位驱使下,也使得各科室未能形成节约使用经费的意识。并在财务部门弱化对各科室所提交会计原始凭证审查的情况下,在现实中就增大了资金浪费,从而降低了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指标――利润。

2.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影响因素

从本质上讲,成本管理主要依靠技术方法来完成。诸如,对医院采购物资在使用上的成本控制,则需要通过提高原料使用率来实现。就传统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而言,这种事后统计实际发生费用的方法,无助于从过程中完成对医院经营所发生费用的控制。这就要求,建立在动态视角下的全成本核算模式,需要在优化财务管理资金约束机制的基础上来达成。

二、全成本核算的实现机制构建

1.优化财务管理的资金约束功能

全成本核算要求建立在动态成本管理基础之上,而动态成本管理则依靠财务管理对资金的动态监管。可见,全成本核算所承担的成本过程控制功能,需要在财务管理的资金约束功能下来实现。目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已超出了财务管理技术的优化范围。因此,需要通过财务管理的组织形式来减少该现象的影响。笔者认为,将市场原则引入到医院经济管理中,建立起科室对上负责的资金支配权。在完成针对科室的业绩考核后,剩余资金作为科室成员绩效奖金的一部分。

2.完善财务与成本管理融合态势

上述财务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就因资金监管层级的减少而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程度。同时,各科室因业务内容不同,以及业务技术构成也不同,上述组织形式又能较好地适应这种专业性强的单位。科室负责人应将运营经费量化到人头(应满足业务正常开展的需求),通过明确成员在业务开展中的经费解决目标,来建立起动态的成本管理模式。最终,这种动态的成本管理模式就支撑起了全成本核算的需要。

3.融合态势形成下增强医院内控

由于医院还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从而其全成本核算的目的仍在于推动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财务与成本管理融合态势,应围绕着增强医院内控来展开。这便成为了实施全成本核算的价值取向。

三、机制构建下的实施模式

1.财务管理的优化模式

首先应优化医院的审计模式,实则在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影响。在巩固传统审计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应紧密围绕着如何公开信息来开展优化工作。具体为,医院管理层面的审计团队成员不仅包含专业审计人员,还应根据部门的业务特征引入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一来,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就各职能部门的业务运营状态进行评估,这实际上也是对科室负责人获得经费支配权的一种监管。

2.二者融合的实现模式

医院财务管理遵循一整套财务制度,并在对二级账户管理和跟踪审计的推动下,完成对资金流量和流向的监管。作为监管的原始凭证而言,则构成了实际的监管对象物。上文已经指出,成本控制的手段依赖于技术上的成就,但在科室业务开展中仍依靠团队成员的成本控制行为来实现。因此,增强团队成员的成本控制意识,需要通过激励来实现。作为实施激励的依据,则依靠财务部门定期开展的成本核算来提供。

3.增强内控的最终模式

本文的落脚点在于利用全成本核算,来最终提升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质量,而经济管理质量提升的获得,还依靠医院良好的社会声誉度的建立。这就意味着,上述所进行的财务管理优化和二者融合态势,不能一味依照市场经济组织的自利行为来展开。特别对业务科室的成本核算,应根据医疗服务的性质和内容,建立起弹性经费使用原则。关于这一点,还需要业界展开深入探讨。

本文认为,可借助财务管理对资金的动态监管所提供的约束功能,来将成本控制的工作分解到科室成员人头,由此获得全成本核算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雪梅.探讨如何做好医院成本控制工作[J].中国外资,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