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9-16 00:24:15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范文1

2月14日,201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经济王作会议精神,落实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部署,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全国医政管理、医疗服务监管工作,交流各地医疗管理工作先进经验,部署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统筹安排全国医政工作和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马晓伟在会上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目前已进入点面结合、加快推进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将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将一些从试点城市总结出来的改革措施向全国推广。

公立医院改革面临新形势

据记者了解,去年2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首批确定了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37个省级试点地区。经过一年的实践,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开始提升。2010年,县及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预计达6.9亿,比2005年增长46.8%;出院人数4330万人,增长89.7%;年住院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病床使用率达到92.48%。县医院在分级医疗、分流病人方面的作用开始显现。

马晓伟说,随着医改的深入和人们对改革预期的升高,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百姓医疗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主要矛盾正呈现一些新特点。城市大医院长期超负荷运转,在现有体制机制条件下对服务效率的挖潜几近极限,极易给医疗安全带来隐患。群众在自付比例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更愿意去大医院、找大专家看病,就医行为需要理性引导。在基本医疗需求尚未充分满足的情况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对康复、护理、养老等医疗延伸服务的需求将很快提上日程。

马晓伟指出,公立医院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应回避,但片面强调外部因素,而不首先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解决不了问题。

着力推进五项工作

马晓伟在会上要求,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将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鼓励指导试点城市以“四个分开”为核心,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一是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三是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研究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四是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的监管。

二是将优化结构布局、上下联动、优先发展县医院和信息化建设等由试点城市总结出来的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今年考虑选择300家县级医院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医药分开,减少药品滥用,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提高医疗安全质量;推行以聘用管理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绩效工资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基本科室建设为切人点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提高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

三是出台惠民便民措施,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努力为群众看好病,

四是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改革与管理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完善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弘扬崇高的职业操守。

五是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同时,马晓伟在会上指出,“十一五”时期开创了医疗管理工作的崭新局面: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体制机制逐步理顺:医政管理法制体系不断健全,监管体制逐步完善:无偿献血稳步推进,血液安全得到加强;医疗战线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重大活动开展,为全国医疗管理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县级公立医院 经济运行 山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81-02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关系着我国8亿多农村居民的健康。2014年4月,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等5部门联合了《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2014年6月,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抓好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落实的通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试分析山东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经济运行状况,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山东省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中39家综合性医院进行调查,收集其在2012-2014年卫生事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汇编资料,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并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处理。

二、结果

(一)样本县级公立医院收支总体变化

山东省样本县级公立医院2012-2014年总体运营平稳,总收入大于总支出,略有结余,总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5.98%,其中医疗收入年均增长24.04%,药品收入年均增长2.70%。总支出年均增长率为19.14%,其中医疗支出年均增长25.81%,药品支出年均增长13.27%。2012-2014年结余率均大于0,分别为7.16%、0.80%、2.03%(见表1)。

(二)样本县级公立医院收入构成分析

山东省样本县级公立医院近3年来收入结构保持稳定。业务收入依然是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收入渠道。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疗收入含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很大。

从时间序列上看,医疗收入占比总体呈稳步增长,药品收入占比有较大幅度下降,这与国家进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各地开始探索医药价格改革有很大关系。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较低,2013年财政补助收入所占比重出现明显上升,应该与医改推进过程有关,2013年开始,各项文件陆续出台,试点医院改革开始启动,财政补助也出现较大幅度增加(见表2)。

(三)样本县级公立医院支出构成分析

县级公立医院支出主要由医疗支出、药品支出、财政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支出及其他支出几方面构成。医疗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2012年的42%增长到2014年的56.83%,药品支出占比从2012年的40.11%下降到2014年的26.26%,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所占比重在2013年出现明显上升,体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财政的专项投入增加,但2014年比重又下降,对改革的持续投入问题值得关注。

通过药品收入与药品支出的对比分析,发现2012年药品收入与药品支出差额达到172.87万元,占药品收入的18.16%,以药养医的局面想真正扭转,任重道远(见表3)。

(四)样本县级公立医院业务情况分析

2012-1014年样本县级公立医院的年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数总体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年门急诊人次和年出院人次反映了医院的服务能力,可以看出,2012-2014年样本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2-2014年患者次均费用略有提高,门急诊次均费平均增速为2.68%,出院患者平均费用平均增速为0.62%。

三、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推进,2012-2014年山东省39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医院发展稳定,总体经济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二是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业务收入快速增长,生存能力增强;三是医疗工作量明显增加,医疗服务能力增强。

但是,政府财政投入相对不足,虽然药品收人占总收入比重逐年降低,由2012年的45.51%降至2014年的35.68%,但仍占医院总收入的1/3。公立医院管理者认为,在政府补偿缺位的情况下,自我创收是公立医院的唯一出路,公立医院趋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政府财政投入的相对不足迫使医院不得不通过“以药养医”来维持其自身发展,使药品收入作为医院的主要补偿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医院的公益性。

(二)建议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补偿机制。取消药品加成直接影响到县级公立医院的经济补偿,为保障其正常运营,各级政府要增加卫生投入,促使对县级公立医院各项补助政策到位。县级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主要体现在财政补助和保险补偿两个方面。完善其补偿机制,一方面要建立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政府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保障政府指定的职责范围内的相关经费;另一方面,要适时推进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在费用报销政策的倾斜性调整,调控县外就医比例,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和合理的就医流向,真正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中坚作用。

2.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理顺医疗价格体系。由于以前县级公立医院核算体系粗放,无法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经济管理水平较低,致使政策性亏损与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并存,不能为财政补偿提供科学依据,政府补偿政策的制定就难以避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补偿方向不明确,补助水平不到位,既没有补足医疗机构因价格政策造成的亏损,也没有体现国家对人民群众实施的福利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内部经济管理,大力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以成本核算数据为基础,为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财政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贲慧.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3)

[2] 李娇龙,田果,周典.安徽省九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前后药品收支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5(1)

[3] 穆得超,侯庆春,张俞.2001―2007年天津市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7)

[4] 吴曼,刘建民,程薇,彭红,刘明华,张晓龙,范德惠.医疗机构药品差价率变化对北京市属医院经济运行和医药费用的影响[A].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九批招标课题研究报告专集[C].2009

[5] 赵帅.海南省县级医院经济运行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3(11)

(作者单位:史书源,青岛大学医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田立启,李江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青岛 266003)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公立医院 深化改革 战略目标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医院工作中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紧紧围绕医院工作实际,抓紧抓实,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收到实效,更好地为患者和社会服务。

一、深刻领会六个紧紧围绕的精神实质,把握公立医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党的十以来深化改革的鲜明特色。公立医院改革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项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关系医院内部,更关系支撑“中国梦”的健康事业全局。医院的改革必须放在玉溪经济社会的大环境、医疗卫生的大系统内来考量:今天医院所进行的事业该如何得之全盘、谋之长远?

1.增强公立医院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根本方法,是把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位一体总布局

贯彻落实十精神,要把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体现于公立医院改革的各个方面,医院的改革与发展不是一哄而上,不是齐头并进,在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改革中,医院面临着发展、改革、管理等各方面的综合挑战,目前医改向纵深推进,涉及更多体制机制的改革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同时也面临一些新形势和新要求,这都更加需要加强统筹协调,要明确医院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找准发展“瓶颈”,抓住“牛鼻子”,明确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各方面改革间的系统性、协同性,有效衔接各项改革,促进医院各方面改革的系统布局、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2.增强公立医院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根本路径,是将医院总体规划与群众路线有机统一起来

结合中央、省、市各级党委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要求,医院开展了“践行群众路线 听民声解民忧”调研活动。通过两个多月来对50多个科室的调研,下基层、进科室、听民声、接地气,广泛听取来自一线同志的意见与建议,全面了解掌握医院各科室的人才培养、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学科建设、干部职工思想、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情况。在调研活动中,医院党委领导班子边学、边查、边改,将一线的情况与干部职工心声作为反映与评价医院工作的“镜子”,认真对照实际工作查找不足,提出“人才强院、科教兴院、勤俭办院、制度立院”的工作主线并进一步理清医院发展思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搞好医院总体规划,尊重基层的探索创新。把全院的真知和智慧、热情和勇气化为医院改革的巨大推动力。

二、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价值追求,把握医院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落脚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顺应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1. 公立医院是增进人民福祉的出发点 要有强化公益意识和责任的担当

医疗关系人民福祉,是实现“中国梦”的健康支撑,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导向。作为全市承担卫生事业社会责任的排头兵,我们要履行以维护全体公民健康、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以保护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追求社会效益、构建和谐社会为最高准则的社会责任。坚持提升自身整体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坚持开展社区健康服务,促进对口支援工作,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坚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坚持完善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履行救援服务职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2.公立医院是增进人民福祉的落脚点,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按照市委张祖林书记“把医院办成老百姓心中的靠山,精神上的家园,身体上的支柱”的重要批示,医院要以改革的勇气和担当,创新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内部管理,突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树立典型,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提高患者和社会满意度,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三、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把握医院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思想先导

《决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新的改革方向,呼唤新的思想解放,全面深化医院改革,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1.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要有一股子“干劲”不能松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医院迎来了建院以来最重大的发展契机,医院改扩建以项目形式进行推进和落实。落实好该项目,对改善群众享有优质医疗资源的公平性与可及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医院将坚持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和原则,坚持公益性,立足我市市情,紧紧把握难得的机遇,谨记使命、大胆创新、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做好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项目建设工作。

2.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要有一股子“闯劲”不能松

针对卫生资源结构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中心城区,群众健康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情况,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方面,我院与玉溪矿业医院联合开办以康复医学科为主体的矿业分院,借助矿业医院的医疗资源,减轻我院本部住院难、住院挤的实际困难,市委、市政府 “以市医院为龙头,整合全市医疗资源,优化布局,带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初步落地。在我院和玉溪矿业医院技术、设备、设施和人力资源有效整合的探索基础上,还要勇于探索出一条市级医院与市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多种形式分工协作、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新路子,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遵循卫生事业发展内在规律、富有生机活力的医院运行新机制,实现“大病、重病、疾病在优质医院,小病、常见病、疾病康复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目标。

3.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要有一股子“冲劲”不能松

公立医院作为医改的主战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直接影响了医改的效果,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要努力探索适应卫生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升效能,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队伍,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四、把真抓实干作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环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作为

1.从人才强院的工作思路出发 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潜力

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实行“引进来、送出去”方式,多渠道培养人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用人机制,完善人才评价及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在职职工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逐渐缩小与省级医院的差距。

3.从科教兴院的工作思路出发 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活力

积极拓展医疗技术平台,在政策导向、科研氛围营造、资金投入、激励措施等方面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力争在较高的平台和起点上开展新的课题研究,争取省级科技进步奖实现新突破。

4.从勤俭办院的工作思路出发 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内生力

坚持“勤俭办院”战略,强化预算管理、深化成本管理,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控制成本,推进节能减排。

5.从制度立院的工作思路出发 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

确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核心制度、10大安全目标、环节流程等保证质量及安全的各项制度和措施的督查落实,把奖罚落到实处,进一步把好质量关与安全关。

五、把加强和改善医院党建作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凝聚力量

1.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基层力量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复杂的利益调整,这要求医院党委既有克难攻坚的勇气,又有破解改革难题的过硬本领,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引导医院党员干部,倡导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精神,弘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奋力把各项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2.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体智慧

完善集中全院智慧的决策机制,保证改革和发展决策的科学性。规范决策程序,决策前深入调研,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决策执行中及时评估。健全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机制,科学配置内设机构职能,理顺工作关系,保证权力配置科学合理、运行规范高效。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4.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骨干力量

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做好新一轮医院干部换届工作,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避免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现象,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5. 坚决反对“”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正能量

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一是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开展“践行群众路线 听民声解民忧”调研活动,听取对医院工作的建议,帮助科室解决当前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健全改进文风会风制度,着力改进会风文风。三是完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制度,坚持勤俭办院。四是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实行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扎实推进廉政廉医建设;开展 “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强化对重点热点岗位和大型项目工程开展过程中违规和腐败行为的预防和监控。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医院党政班子将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全面深化改革,锲而不舍、义无反顾,山再高,医院改革不停顿;路再长,医疗发展不止步。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贯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思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探索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的综合改革,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

坚持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筹资办医体系。

坚持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建立完善医院成本核算、收入分配、绩效管理、职称竞聘等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医院经营管理自,强化经营管理责任,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坚持医药分开的原则。建立完善医药招标采购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费用,建立完善预防和惩治医药卫生行业腐败长效机制。

坚持惠民便民的原则。紧紧围绕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一系列看得清、见效快的惠民便民服务措施,让人民群众真正获得医改带来的实惠。

二、工作目标

通过改革,将市第一医院建设成为我市医疗服务中心和区域医疗服务头的三级医院,床位编制800张,人员按核定床位数1:1.4比例核定人员编制。并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市情、科学规范的县级公立医院体制、机制;达到公益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富有效率。

通过改革,使市第一医院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广大干部职工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医疗服务质量、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承担我市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治和转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并承担一定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使人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治在区域内能够得到基本解决,逐步降低向上一级医院的转诊率,实现百姓“大病不出市”;同时就医感受大为改善,对医院医疗服务满意度大为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改革管理体制

1.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市政府作为公立医院出资人对市第一医院建设和发展承担主要责任。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理事长、发改、卫生、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编办、人事、药监、物价等部门负责人和医疗机构代表为成员的理事会,理事会日常办事机构挂靠市卫生局。理事会要制定组织章程,明确理事会职责、构成、会议制度,理事的职责、产生方式和任期,以及院长及医院管理层、监事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的职责,构建公立医院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做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

以理事会为代表的决策层,行使市第一医院的功能定位、发展规划、重大投资、重大事项、大额资金使用、院长选聘及医院管理层薪酬制定,以及预算、收支、资产、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的监管等职权。

以医院院长为代表的医院管理层,负责执行、落实理事会的各项决策,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保障院长经营管理自。具体管理医院的医、教、研、人、财、物等工作。副院长由院长提名并报理事会批准,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任免。医院内设的职能部门和科室负责人任免以及人员聘用和内部收入分配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报卫生局审查备案。对医院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

以监事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为代表的监督层,负责对院长及院领导班子履职情况的监督,积极推行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

2.建立院长选拔聘任制度。院长由理事会提名,按干部任免程序考察任命。探索由理事会采取公开选聘的办法,公开选拔聘用院长。实行院长任期聘用制,每届任期5年。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建立院长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对考核不合格或不称职的,不予续聘或提前解聘。完善医院院长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院长管理能力培训,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3.改革人事管理。落实医院用人自,全面建立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一是改革人员招聘工作,提高招聘效率。按规定的人员配备标准配齐医院工作人员,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和医疗卫生行业、岗位特殊性,卫生、人事行政部门在编制和岗位限额内,采取更为简捷有效的办法招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坚持信息、过程、结果公开和权责一致的原则,严格程序,规范运作,在监察等监督部门指导监督下,可由卫生主管部门和市第一医院具体组织实施,人事部门负责招聘方案审核,拟聘人选公示、人员聘用核准,编制部门负责办理核编手续。二是加快引进人才。引进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或本省相关专业学科委员以上、符合年龄结构的临床各学科带头人。引进人才由医院提出计划,经卫生局审核后制定引进方案,上报市编委研究批准,依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规定》(委发[2007]7号)文件精神,落实优惠待遇;三是合理设置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按照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全面建立岗位管理和人员聘任制度。积极推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行全员聘任制,合同管理。打破专业职务终身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同时提高高级职数的结构比例。岗位设置报卫生主管部门同意后,报人事部门审核。并视专业人员资格或岗位变动,每年进行一次调整,建立一支稳定的以医疗服务相适应的卫技人员队伍。

4.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根据市政府[]34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医院绩效工资改革按有关政策实施,进入轨道。在职在编人员单位负担的社保基金由财政予以专项补助,列入财政预算管理,原有床位补贴取消。退休人员退休金由市机关社保管理中心直接发放给个人。医院自聘合同制卫技人员,在全院总数没有超过核定编制内,其社保基金也列入市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核心,以医疗质量、工作绩效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医院进行目标考核,逐步扩大考核结果公开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并向重点岗位、业务骨干、临床一线、贡献较大的专业人员倾斜,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人事、财政、卫生部门依据医院上年度津贴补贴的实际发放水平、自有资金情况和经费来源情况,以及改革性补贴所需资金等因素,下达市第一医院年度绩效工资总量,扣除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额后,其余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同时将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由7:3调整为5:5。通过提高收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开展重大机制改革

1.开展补偿机制改革。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实现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转变。市第一医院逐年降低药品加成率,直至取消药品加成。对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收付费制度改革、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等多种途径予以补偿,补偿方式及金额由市第一医院提出,报财政、卫生核定,市财政预算内列支。

对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经发展改革、财政、卫生等有关部门论证批准后,建立政府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库,根据轻重缓急和承受能力逐年安排所需资金,按市政府[]34号专题会议纪要落实经费。

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按服务成本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给予专项补助。对无主病人救治费用经民政、公安部门审核后按实际发生额,报市财政予以补助。

扶持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医院外科、妇科、儿科等重点学科其技术达到三级医院水平。主要在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

2.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充分利用上级赋予的试点县级人民政府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权限,在规范收费的基础上,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适当降低一些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价格,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技术价格,合理优化医院收入结构。

3.实行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方式,努力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并增加其对住院患者的覆盖面。探索实行按总额预付、人头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等其他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控制、分批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定期考核、违规扣减”的制度,2012年开展按病种付费不少于12个病种(组),以后逐年增加病种(组)数。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道路交通保险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住院费用总额控制的机制。积极推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

(三)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按照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配套的原则,重点加强市第一医院人才、技术、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

1.加强科室能力建设。在加强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配套的原则,重点加强医院人才、技术、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加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病理科、检验科、影像科、传染科、急诊科和预防保健科等基本科室能力建设,做到人员、技术和管理三配套,使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治在区域能够得到基本解决,逐步降低向上级医院的转诊率,减轻群众转诊负担。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危重症救治能力,建立完善院前急救体系,配备必要的救护车和调度管理系统,提升急诊急救保障能力。加强医院中医科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按标准设置中医床位及配备相适应中医药卫生人员。

2.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展管理干部专业化培训,提高医院管理团队整体水平。医院院长参加省级三级医院培训,副院长、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设区市三级医院培训。以推行医院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控制和降低医疗服务运行成本,提高医院效益和效率。依托信息系统建立医疗、财务、费用、绩效考核动态监管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水平。

3.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养本市内学科带头人,加强医疗、护理、影像、检验、药学、病理等卫生技术人员培养,加强医疗业务骨干培训,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制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不少于3名的骨干力量,到三级医院学习进修,同时发挥老医疗骨干传、帮、带作用,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鼓励和引导三级医院退休医疗技术人员到我市工作。

4.加强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为主题的创建优质医院活动。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加强人员、医疗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重点抓好病历书写、手术安全、医院感染和急诊急救工作。每年1—2次邀请上级专业机构对照各项指标对医院医疗质量安全进行评价和指导。结合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创先争优”“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及医院评价等专项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推行临床路径、适宜技术和医学检查结果互认,2012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不少于20个。控制和规范医疗技术准入,积极推广适宜医疗技术,推进合理检查、合理诊疗,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重不超过47%,医疗费用年增长幅度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

5.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衔接的,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络。规范社保卡“一卡通”流程,拓展医院信息系统业务功能,重点推进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医学影像、门急诊挂号、收费管理、药房管理、财务管理、医保结算等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远程医学信息支持系统建设,实现与三级医院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

(四)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1.健全双向转诊机制。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展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级医院间的合作,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管理制度和双向转诊机制。劳动保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鼓励双向转诊的政策措施,将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情况列为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挂钩。

2.建立县乡医疗服务联合体。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支持指导。探索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托管等形式,与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医疗服务联合体,提高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卫生院发展。同时,加强对其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技术帮扶和指导,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医疗资源向下流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

3.开展医疗服务对口帮扶支援。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县级医院的对口支援,推进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对口支援市第一医院,促进医院管理、医疗技术、重点专科、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深化市第一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继续实施“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办实事项目,采取合作、团队支援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鼓励采取合作、托管、组建医疗联合体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

(五)完善惠民便民措施

1.推行预约诊疗服务。通过实行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开展预约诊疗,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2012年,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3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50%,节约患者就诊时间。

2.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着力改善医院门急诊设施和条件,按日平均就诊人次需求配备轮椅、平车、候诊椅及饮水设施。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导诊、叫号、咨询、报告单打印服务和志愿者医院服务。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可开具2~4周的处方用量,方便慢病患者配药和就医。急诊病人抢救推行“三先三后”,即先救治后检查、先抢救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确保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和救治的及时有效。

3.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增加临床护士数量,争取于2012年达到每张病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每名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逐步减轻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生活护理。2012年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30%以上的病房。

4.开展多种便民诊疗活动。全面推广使用社保卡就诊“一卡通”,继续执行出院即时结报,方便病人报销费用;对统筹区域内的参保者只收取住院医疗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直接结算。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组织专家名医下基层活动,开展义诊、咨询、健康讲座,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

(六)建立完善医院监管机制

1.实行卫生行政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业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2.加强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控制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床位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建立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对医院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量化考核。

3.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医德考核制度,建立完善防范和治理医药卫生行业腐败长效机制,建立投诉处罚制度,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

4.建立院务公开和服务满意度调查机制。落实院务公开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建立医疗服务行为公示制度。建立以服务满意度调查来评价医院管理成效和改进医院管理的机制,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医院的监督作用,接受社会监督。

5.充分发挥第三方调解功能。完善“五位一体”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将医患纠纷的解决首先交由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保障院内的正常医疗秩序。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将风险适当转移。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四、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学习考察阶段(年10月~12月)

学习文件,宣传动员;组织相关部门对市第一医院基本药物使用、业务收入、财务状况、人员编制、财政投入、资产负责、服务价格、运行成本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分析测算,为全面改革提供详实科学的依据。

(二)方案制定、征求意见和送审报批阶段(年12月~2012年1月)

由医改办牵头,研究制定市第一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提请市委、市政府审核批准。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月~2012年9月)

成立理事会,制定、出台相配套的政策、文件,并积极组织实施。

(四)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副市长任副组长,卫生、发改、财政、人事、劳动、编办、药监、物价等部门为成员,统筹协调、指导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卫生局。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强化财力保障。卫生、财政等部门要认真测算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经费预算,制定切实可行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财政补助方案。市财政按照补助方案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保证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要加强政府补助经费的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范文5

吉林省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试点。2012年,在全省的中西部选择农安县、乾安县、镇赉县和延吉市这4个有代表性的县市,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改革的基本策略是,将重点放在4个试点县市的8家县级医院,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作为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突破口。因为通过几年医改,我们明显感觉到,想要由各级财政部门建立补偿渠道,满足公立医院发展需要,难度较大。希望通过努力,最终实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早日实现县外转诊率低于10%的目标。

试点的主要任务是创建吉林公立医院的五大机制,打造县级医改吉林模式。五大机制包括:一、改革补偿机制,实行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二、改革新农合付费机制,控制过度医疗;三、实行分级诊疗责任制,降低县外转诊率;四、强化政府投入,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五、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将人才留在县里。

在新农合付费机制改革中,吉林省推行了总额预算、按病种付费、按床位付费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县一方面逐步将按项目付费的比例减少到40%以下,另一方面要求对县级公立医院实行新农合基金补偿总额预算制度,此外还将推出一些新农合支付的便民措施。

其中总额预算额度的确定,主要是统计2011年试点县市新农合基金对每个病种的补偿金额及人次,从中确定中位数,以后者为基础,上调10%至12%,作为2012年的单病种补偿标准。然后再以此为依据,确定每个试点县市的总补偿金额。参与试点的各级医疗机构,超支自负,结余则可作为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年度预算总额确定后,将先拨付80%,其余20%经考核后拨付。同时要求试点县市的医疗机构对新农合患者实行“先诊疗、后结算”。

为了让更多患者留在县域内就医,吉林省首先分别确定村、乡镇和县级医疗机构负责治疗的病种。此外还明确了县级医疗机构通过外请医生后可以治疗的病种,以及县外转诊的病种。对新农合患者实行差异性报销原则,将90%的门诊患者留在乡镇,将90%的住院患者留在县级医院。若县级公立医院通过外请专家等方法,诊治了县级医院诊治范围外的疾病,并达到治疗效果,新农合将给予更大的报销比例。如果县级医院自行转诊或患者不按规定自发去县外大医院就诊,将自付较大比例的医疗费用。现在,4个试点县市的县外就医率均有所下降。

在改革过程中,吉林省重点关注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在绩效考核和分配机制改革中,试点单位人员的基础工资占40%,以出勤和一般工作情况考核结果为依据;绩效工资占60%,按岗位、工作数量和质量、医德医风等各项考核指标为依据。工资不设上限,以期将优秀人才引进并留住。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范文6

摘要 新医疗改革方案,公立医院改革成为重点和难点。公立医院改革应该注意加强政府在规划、筹资、制度、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回归公益性;挖掘大型公立医院职能和潜力,大胆探索管办分开方式;在内部管理方面,实行精细化管理和调控,建立一整套细化的定编定岗、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估体系,利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医疗改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关键词 公立医院改革;公益性;内部管理;绩效考核

国家新医疗改革方案已经公布。在新医改方案中,公立医院改革成为重点和难点。我国的医疗体系应该是金字塔形的。作为公立医院中的三级医院,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基础才能够良性发展。三级医院各种设施、条件和人才储备都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因为承担了许多不应该承担的任务,如小病小痛患者的诊治,造成门诊拥挤、住院排队,不堪重负。在新医改中,大型公立医院改革既要明确定位,回归其应有的职能,即承担大病、重病、疑难病诊治、教学和科研等任务;又要加大改革力度,提高管理效率、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作出应有贡献。笔者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回归公益性

公益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政府在规划、筹资、制度、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并实现大型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等公共医疗卫生机构体系的公益性,杜绝其市场化倾向和做法。把握好医改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点面结合、分类管理,从全局出发,使大型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做到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协调开展。

2 挖掘大型公立医院职能潜力

在大型公立医院职能回归过程中,大型公立医院相对来说是被动的,关键要靠基层医院和社区服务站的发展来分流病人。大医院既应主动采取改革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靠基层医院和社区服务站改革推进的力度和速度。大型公立医院完成对中小医院帮扶和培训基层医师等工作,同时,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的管理、效率、水平和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和提高上面。

3 尝试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大型公立医院的管理如何准确定位、如何把握发展方向、如何强化外部和内部的监督力度,需要大胆探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可以作为管办分开的一种尝试方式。目前,大医院的管理模式主要是地方卫生行政系统主管和卫生系统管业务+医科大学管行政两种模式。而附属医院除了医疗职能,还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在强化院长作为法人代表独立行使职责的同时,可以形成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

理事会成员应该有代表教学和科研的大学或教育系统官员、有卫生行政系统官员、有投(捐)资方代表、医院内部职工代表,还应该有代表医院服务对象的社会人士等。这样的理事会能在讨论医院发展的重大决策过程中,寻求医院各项职能的平衡发展。如医教研的关系、医院发展与职工福利的双重考虑;理事会还会在招聘和选择院长时,关注其能否把握全局,真正理解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的内在规律,做到协调全面发展;代表医院服务对象的社会人士进入理事会,会更多地关注医疗服务、医疗技术以及合理收费等问题。

4 变粗放型调控为精细化管理

大型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是提高效率的问题。医院注重经济效益,效率明显地提高,但公立医院还存在管理粗放的现象,提高效率大有潜力和空间。

我国可以参考其他国家或地区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一整套细化的定编定岗、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估体系,在绩效评估和考核方面不只看重直接的经济收益,更侧重于每个员工付出的技术劳动和创造的社会效益,对员工的每一项劳动进行量化评估。如,医生做一个手术,绩效考核要看手术的难度、所用的时间、技术创新等内容。

在这样的绩效考核下,员工的劳动付出与个人的经济报酬挂钩,不会导致大处方、滥开检查和药物,又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如果说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有阻力、有难度,那么在管理机制层面上改革的成本是低廉的,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管理创新能够使医院提高20%左右的工作效率。

5 医疗技术进步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医疗改革的促进作用

大型公立医院改革绝不能忽视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医疗改革的促进作用。卫生部组织单病种临床诊治路径的制定,在规范管理方面迈出了有益的一步,各级各类医院应该自觉遵守执行。在规范技术管理的基础上,也要特别强调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应该让大医院有积极性去发展新技术,可以结合“名医工程”,全面推行医师培训制度,提升技术水平,保证医疗质量、让名医成为技术进步的载体和最强劲的动力。

6 挖掘内部潜力监督行政运作,改进服务态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除了强化医院外部的监督外,还应该发挥医院内部员工的作用。如职代会常设委员会,形成由下而上对医院的行政运作进行监督,赋予提议、调查、质询、不信任投票权利,有效地疏导民意,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范文7

公立医院改革在医改中承担重要角色,关乎医改全局,影响医改成败,不仅关系到百姓对医改的感受,对其他四项基本任务也有着重要的制约和支撑作用。

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改革时间安排由“三年试点摸经验”,到“一年试点,一年推开”,继而又提出“加快推进”。《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出台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已经进入点面结合、边试边推的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一再提速,说明中央对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之路的期待。

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于3月19日在北京召开“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会上,陈竺部长强调,今年是医改攻坚之年,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和重点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对今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全国卫生系统、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必须把全面贯彻落实《工作安排》作为今年医改的中心工作。

2月14日,在京召开的201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目前已进入点面结合、加快推进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将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 即鼓励指导试点城市以“四个分开”为核心,开展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优化结构布局、上下联动、优先发展县医院和信息化建设等由试点城市总结出来的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推进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惠民便民措施,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努力为群众看好病;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推动各项改革与管理措施的贯彻和落实,完善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促进医务人员合理流动,弘扬崇高的职业操守;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给非公立医疗机构留出合理发展空间,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当关于医疗市场的政策接连出台,当各路资本对这个市场开始跃跃欲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医疗市场的大变革时代真正到来了!

关于医疗市场改革,其关键点莫过于公立医院的改革。不止一位权威人士讲过:公立医院改革成功与否关乎医改成败。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这场史上声势浩大的“新医改”?公立医院改革在各路“神仙”眼中到底是怎样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本期,我们综合了业内人士的多种观点,与您共同理解公立医院改革。

“新医改”进入第三年

2009年4月6日,令亿万国民高度关注的新医改方案终于正式公布。方案指出,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

2009年12月22日,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的第五次会议,专门审议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试点城市的名单。这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2010年2月2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1至2个城市或城区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010年2月23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正式,意见明确指出,从2010年开始以公益性为核心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从九个方面切实缓解民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根据指导意见,选出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这16个试点城市分别是:辽宁省鞍山市、上海市、江苏省镇江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潍坊市、广东省深圳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马鞍山市、河南省洛阳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株洲市、贵州省遵义市、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宝鸡市、青海省西宁市。

早在2009年,总理与网友交流时就曾表示,医疗体制改革最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公立医院的改革;一年之后,他在和科教文卫体界代表的座谈会上再次表示,“公立医院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通过改革既要让患者满意,又要调动广大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这一步不好迈,但我们有决心迈过去。”总理的表态说明了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攻坚战,但在困难中也不乏希望,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做出了较好的表率,为广大后来者提供了发展空间。

1. 医院改革有难题

2011年1月5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吴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之一在于“医院自身改革动力”。与当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不同,“当时部分国企面临经营不善,是不得不改。目前相当比例的公立医院并非日子过得不好,而且改革很可能会影响到部分公立医院的经济利益。因而靠公立医院自身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动力不足。”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博客中透露:

有的地方,不管是院长还是政府部门,公立医院改革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因此对如何制定本地区的试点方案一头雾水。

开会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大部分试点城市的进度和我们差不多,大多没有实质性进展,这让我的压力小了很多。

2. 多元办医引争议

如今,距离确定16个试点城市改革已经一周年,该拿什么应对这场“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期中考试”?《望东方周刊》的调查显示,目前试点城市的改革动力和改革信心均不足,中期评估恐不容乐观。

公立医院改革“仍停留在试点层面上或者说纸上谈兵层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任茂东说。2010年12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期间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的医改工作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在2010年的第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针对“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办医,从而形成竞争机制”的呼吁,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杨湛就指出:医疗机构间没有竞争,只有合作。公立医疗机构不能太多的私有化,否则资本的逐利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3. 拨开迷雾看方向

如何使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不成为政绩工程,如何抑制这种打造政绩工程的冲动?如何让改革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曾表示,拟重点推进七项工作: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改革医院收费方式,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改善医院管理和服务,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推进医院信息化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这些也许为公立医院改革指明了方向。

温故而知新

我国政府历来非常关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离不开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型中,医疗卫生行业很难置身于外。回顾之前的卫生改革,正是为了正确理解和积极践行“新医改”。

1979:初试呼声

1979年元旦,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

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85年成为中国医改元年。

1985:医改元年

1985年1月20日,全国卫生局长会议开幕,共商贯彻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部署全面开展城市卫生工作改革。

1985年1月24日,卫生部决定停止使用“赤脚医生”这个名称,今后凡经过考试、考核已达到相当于医士水平的,称为乡村医生;达不到医士水平的,都改称卫生员。

1986年5月5日~16日,中国卫生代表团参加第39届世界卫生大会。本届会议号召各会员国不失时机努力克服困难,为实现在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而加快前进的步伐。卫生部长崔月犁在大会上发言的题目是“保证十亿人民身心健康,不断提高预防保健水平”。

1991年1月17日,国务院批转了卫生部等部门“关于改革和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请示”,指出要“稳步推行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供社会保障”。

1992:向“市场化”进军

1992年,中国终于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深圳率先进行了职工医院制度改革,对当地在职职工、离退人员、外来临时工分别建立综合医疗保险、特殊医疗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在主体模式――综合医疗保险中,实行企业和职工双方缴费、统筹基金支付70%,个人支付30%;属住院的,由统筹基金支付90%,个人支付10%。这种模式奠定了医疗费用由双方负担的基础,为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开了先河。

1992年9月2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其要点为: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提高卫生服务整体效能;拓宽卫生筹资渠道,完善补偿机制;转换运行机制,推进劳动、人事及工资改革;加强经营开发,增加卫生经济实力;改革医疗保健制度,完善健康保障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开拓国际医药卫生市场。根据这个文件,卫生部按“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的精神,要求医院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此后,一系列能够创造效益的新事物,诸如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很快被有心人发明出来,并且像雨后春笋般地在医疗系统全面开花。

1995年1月,国务院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开始职工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试点,以求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轰动一时的“两江模式”开辟了中国医保改革的先河。

1999年,“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在部分地区已经付诸实施。辽宁海城拍卖了18所乡镇卫生院和3所市直医院,浙江萧山出售了全部乡镇卫生院,山东的临沂,四川的通江、射洪也开始拍卖卫生院。

2000:产权改革

2000年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卫生部等8部委局办起草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将医疗机构分为非盈利性和盈利性两类进行管理。并“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这些措辞被解读成为完全“市场化”的医改开了绿灯。

2000年2月25日,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首次提出允许卫生机构对“技术含量较高,资金回收能力较强的项目,试行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等办法”。

2000年3月5日,宿迁市沂涛镇卫生院以106万元被公开拍卖,宿迁市拉开了以“社会办卫生――卫生产业化――产业民营化――民营规范化”为改革思路的医疗改革序幕,形成了后来广受争议的“宿迁模式”。五年间,宿迁原来的135家公立医院(卫生院),除保留两家外,其余133家均被拍卖。用当地政府的话说“医疗事业基本实现政府资本完全退出”。

2000年7月19日,上海瑞金医院集团正式挂牌成立。集团下辖卢湾中心医院、市政医院、闵行中心医院,2001年又吸收了台州中心医院。

2002年4月,国家计委、卫生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三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选定青岛、西宁、柳州作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3项改革试点的城市,以此来推进医药分家的改革试点。

2003年7月10日,宿迁市人民医院以7013万元向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转让70%股权。本来政府希望转让100%,但是因为卫生部的政策限制,只好转让70%。外界评价这是上市公司收购公立医院的第一例。

2004年2月18日上午,与北京同仁医院隔路相望的“酒店式医院”――同仁东院正式开诊,这标志着同仁医院成为首家通过资本运作迈向产业化发展之路的国内公立医院。之前一年,北京同仁医院通过竞拍花费3.36亿元买下了金朗大酒店,经过装修改造,昔日的酒店变成了医院。具有118年历史的世纪名院终于结束了自己仅有“26亩半”地盘的历史,进入了品牌扩张时期。

2004年3月9日,中国华源集团和河南省新乡市政府签订协议,以有偿方式整体接收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市第二医院、新乡市第三医院和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新乡市中医院5家医院的净资产。

2004年,时任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的吴明江,在全国政协举办的一次医改研讨会上说,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家要大踏步后退,政府只举办部分公立医院。

2005:风云突变

2005年2月28日,上海国泰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将其下属的上海曲阳医院整体委托给上海复旦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国资管理公司托管民营医院,这一新型医疗体制改革模式率先在沪诞生。而曲阳医院也随之成为上海首家实行“民办国营”经营管理模式的医院。

2005年4月18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召开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确定将2005年作为“医院管理年”,提出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规范和加强医院的管理工作。

2005年5月14日,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此规定严格管理医生“走穴”现象,自2005年7月日起,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2005年5月,青岛市卫生局宣布,实施卫生行政许可权、监督检查权、执法稽查权的分离,这种改革在全国属于首创。

2005年5月24日,卫生部发言人称,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刚刚制定完成的《城市医疗服务改革指导意见》,对医疗费用提出了“四降一升”新政策――降低药品价格、降低医院加成比例、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降低高质耗损材料价格,提高医生基本医疗服务价值,如提高处方费、挂号费等;同时,这位发言人还说,新一轮医改试点将展开。

2005年7月28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称,“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反思,并提出了医疗改革的新框架。

2005年9月,江苏省“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门诊和病房里开始试运行。该系统在该院试点成功后,将在江苏省所有的医院推广。

2005年11月18日,卫生部了《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对医院管理提出了多项评价指标。医政司司长王羽说:“《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将指导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和经济的医疗服务。”

2005年11月28日,卫生部网站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厅局长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高强在讲话中透露,将继续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改变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高强认为,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变主要应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改变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二是实行真正意义的医院分类管理。

2006年6月30日: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决定成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卫生部牵头,财政部、原人事部等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主要任务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标志新一轮医改研究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2008年10月14日:发改委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新一轮医改大方向逐渐明朗。以“四梁八柱”为主体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始在网络上征求意见。

医院战略、创新、文化的关联性

2002年在上海举办的一个医管国际论坛上,一位讲医院战略和战略管理的美国哈佛学者讲的一句话,至今依然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医院战略和战略管理,对中国大部分医院的院长来说,是一个深邃的课题。他这样的讲话,符合当时的实际,但在若干年后的今天,随着医疗改革的迅猛发展,随着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医院的战略管理对大部分医院的院长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深邃的课题。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探索什么?那就是超大型医院、大型医院的院长,中小型医院院长,对医院战略的管理应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探讨。所以,我把战略、创新、文化这三者联系起来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检索一下,迄今为止,涉及到这三者关联性的文章,没人写。我本人也是从去年开始才关注这个问题。

当今的医疗机构离不开信息化,ERP对医院的管理、经营、运行非常重要,对医院医疗安全和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熟的信息系统应用每年可减少医疗差错事故52%,每年可节省经费15%。我们现在的人力成本平均不到20%,但是运营成本超出人力成本,而国外同行的人力成本占50%,运营成本低于人力成本。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节省下来的钱去培养一个人,去引进一个知名的管理者,这样的医院就进入到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现在我们正在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就是医院要建立独立的跟国际接轨的品质管理体系。

县医院建设是解决问题的重点所在

现在,每所公立医院的服务量都是满负荷的。通过我们近三年的统计,全国每年新增的门诊量达到一亿多,新增住院量接近一千万。这是一个怎样的增长水平呢?就是每经过两年这样的增长量,就会产生一个澳大利亚全体医院的工作量。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人才能不能跟得上?机构建设能不能跟得上?近几年我们加强了县医院的建设,应该说县医院的服务量上升得比较快,解决了大量的农村患者看病就医的问题,可以说县医院的门诊量占到整个公立医院门诊量的1/3。县医院住院量占到公立医院住院量的47%,所以县医院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2009年县医院一个出院患者费用是3000元左右,也就是说,县医院在控制着医疗费用支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县医院的容量也是不容乐观的。2006年,县医院的病床使用率是62%,到了2005年,已达到92.3%,未来还会持续增加。一般情况下,病床使用率达到95%左右就到了一个饱和状态,也就是到了资源不够用的状态。因此,优先发展县医院,进一步做好规划布局工作,是建设好公立医院体系的很关键的方面。

关于公立医院的进一步改革工作,以下几个关键必不可少:

第一,在加强县医院建设的同时,要与一些新的城市开发区相配套,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做好规划工作。

第二,做好上下联动机制,在城乡对口支援中,大医院与县医院之间要形成上下联动的纽带关系,主要是县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城市医院、大医院对社区,城市医院对于县医院的对口支持。患者的双向转诊,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合理分流患者。

第三,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加强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第四,要改善社保的支付,改变医院的收费结算方式,方便社保覆盖人群的异地结算,包括农民工的异地结算,直接结算,实行单病种费用控制和总额预付方面的控制管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院的绩效。

第五,加强公立医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

第六,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工作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远程医疗,大医院对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进行远程的支持;二是一些支付平台的联网;三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只能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经过几个反复,完成认识的全过程。地方要结合实际把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制度框架和实施方案,国家层面今年将切实加强对试点市县改革的指导,集中力量着手进行面上的公立医院改革的制度设计。推动综合改革,各试点市今年都要在综合改革上下更大气力,大胆进行探索。要分层次推进,在继续推进试点城市改革的同时,把县级医院改革摆到突出位置。做好统筹兼顾,把创新体制机制与推进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等措施结合起来。

当前医改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必须真抓实干,通力协作,迎难而上,合力攻坚。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配合、加强财力保障,加强宣传引导。

四种模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第一个是改制重组模式,突破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各类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按照保留存量,引进增量,增资扩股的模式实行股份制办院,建立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发展机制。我们确立了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医院和儿童医院作为试点,由企业、政府参与控股。

第二种模式是以品牌推出输出模式来扩大医疗资源和服务。即多元化的引入一些社会资本,来使昆明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发挥更好的作用。比如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输出品牌与管理,和云南省比较大的企业开展合作,在新建小区范围内,政府规划15亩地,由企业投资建设,建好以后,所有的房屋设备、设施由这家企业来配备,管理权交给人民医院,包括人员的招聘,医务人员的配置。前10年企业占股60%,医院以管理和无形资产技术占股40%;10年以后,医院占60%,企业占40%,通过这种社会资本的进入,使整个医疗服务逐级地提高,涉及服务的范围更广。

第三种模式是鼓励医院间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模式。此次医改,国家确定的一个战略重点是提高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昆明每年都有新增床位,在国家不添补编制的情况下,人才问题是制约医院发展的最大问题。吸引人才带来的问题是可能导致县区或者是州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越来越低。因此,改革就要紧紧围绕着使县医院服务能力得到提升的目标,来规划医院的资源整合。

第四种模式是具有昆明特色的模式。昆明国资委下有医疗投资公司(简称“医投”),我们把昆明一些医院中有特色的科室与医投联合,采取内部独立核算的方式,来集中人才,实行社会化服务。比如昆明市延安医院的心脏外科在西南地区小有名气,服务能力占到了昆明地区每年手术量的2/3。超声这块也比较强,因为是省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发展靠政府也好,靠医院自己贷款也好,有些机制不太灵活。我们就把这个科做成一个社会化科室,由医投在延安医院建立了昆明市的医学影像超声诊断中心,投资3000多万,设备从4台增加到7台,通过设施改造翻修,面向昆明地区所有的医院和云南省的其他医疗机构,使整个科室的诊断水平和效率大幅度提升。

医改应让医务人员的劳动得到充分尊重

无论哪个国家的医改,不管医改内容怎么变化,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医疗上的照顾,这其中只是政府和老百姓分别承担多少的问题。谈到公立医院改革,医务人员很关心公立医院改革与自身发展的关系。但是现在我们感觉到,虽然在轰轰烈烈的搞医改,但实际上和医务人员没多大关系。随着医改的推进,医务人员对这个问题的关心程度在逐步降低。政府投入多少都是为了老百姓能够看病,看病就涉及到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精神、医疗技术。政府投入再多,但医务人员没有感觉到改革和自己没有关系,没有被充分的肯定,也不是主角,他们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这场改革就很难成功。

如今说起“看病难、看病贵”,给普通百姓的印象似乎是医生、护士如何如何才造成这样的局面,实际上是国家为老百姓提供的公共产品少,好的医院少,政策没有调控好,结果导致由一线医务人员来承担这些不该承担的压力。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的门诊量达到300多万,今年的日均门诊量是1万多,如此大的门诊量,每个医生每天的门诊量有多大?国外的医生会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吗?现在很多人都说,国内的医生和国外的医生比较缺乏人文关怀,患者想倾诉都没有机会。但是有多少人在计算国外的医生每天看的患者是我们的几分之一?他们的劳动量比国内小很多,但待遇、经济收入、社会地位都远远高于我们。

希望借医改的机会,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多一些,这些投入不是要盖大楼,买设备,而是能让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更高一些。通过医务人员待遇的提高和激励措施,使他们的患者服务满意度有所提高。

创新是主线

在医院的运营机制方面,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们做了很多的精细化设计,规范了就医流程――借用了银行的设计理念把所有门诊药局的挂号和收费处都变成开放空间,而不是把工作人员和患者隔开;创立了收费一卡通,这个一卡通主要是方便很多来自外省的患者;在每一个诊室医生旁边都有一个刷卡机可以让患者当场刷卡,当场交费;鉴于术后患者不能擅自走动,我们又建立了可视电话系统,接着又建立了网络探视系统,如今,手机探视马上就可实现……当然,这些应用必须有强大的信息系统的支持,强有力的信息系统可以保证每箱药,每瓶药,每粒药都有微机码相连,保证发放万无一失。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范文8

目前,有些委属高校在公费医疗的管理中,积极探索加强内部管理,节约医疗费支出的路子。有的学校重视校医院的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通过请专家来校会诊会医,增强校内留治能力,减少校外就医,节省医疗费开支;有的学校注重完善医疗管理制度,严格药品、卫生材料的管理,堵塞药费报销工作中的漏洞,防止浪费;有的学校充分利用校医院现有条件,对外进行医疗服务,接治校外病人,合理取得收入,弥补医疗费支出;有的学校结合校情,建立平安互助基金等形式,树立新的保障意识。因此,在这些高校医疗费超支就相对减少,教职工的基本医疗待遇也能得到保证。这表明,管与不管,改与不改,效果完全不一样。公费医疗工作中有很大潜力可挖。

为了加强委属高校公费医疗管理,推进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减少医疗费超支,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应根据《教师法》的有关规定和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的精神,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基本医疗水平,切实加强公费医疗的管理,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节约开支,杜绝浪费。

二、高度重视公费医疗超支问题,努力结合校情,想方设法减轻“包袱”;要学习有关高校的经验,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医疗费的超支问题;要从长远出发,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早改、早想办法,以利于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应重视校医院的建设,一方面利用校医院的现有条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校医院的留治能力,减少转诊、转院,节省开支;另一方面,创造条件,促使校医院对外实施医疗服务,增加收入,补偿公疗费开支。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范文9

总的看,我市医改工作起步比较扎实、推进比较有力、效果比较明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但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实现预期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要进一步提高对医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破解各种难题,扎扎实实把医改工作推向深入。二要充分认识到,医改已步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凸显,难度也越来越大。三要充分认识到,医改工作成效与群众的需求和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公立医院改革相对滞后,大病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上级要求与京州实际结合起来,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推进医改工作,坚定不移地把这项重大改革执行好、落实好、实施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医改工作,我们要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着力由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由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由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在公立医院改革上攻坚突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今年全省医改的重点任务,要继续发挥“试验田”、“排头兵”作用,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创造经验、探索路子。其他县市区和有关部门也要不等不靠、超前谋划,本着“患者总体负担不增加、医疗合理收入不减少、政府和医保可承受”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做到“三个结合”:

一要坚持公立医院改革与卫生长远规划相结合。我市“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医改专项规划都对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具体安排,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划,研究制定针对性配套措施。要牢牢把握公立医院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学习借鉴北京、深圳等地经验,破除“以药补医”现象,取消药品加成,切断“以药补医”的利益链条,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各级要切实履行责任,加大政府投入,按要求及时拨付补助资金,保障医改工作顺利推进。

二要坚持公立医院改革与社会化办医相结合。要激发公立医院内生动力,就必须鼓励社会办医,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和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形成竞争机制和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元化医疗需求。市发改、卫生、财政等部门要根据省里出台的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文件,抓紧制定出台我市相关政策,力争到2017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到总量的20%。

三要坚持公立医院改革与创新医院管理体制相结合。要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和用人自,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高度重视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注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要注重提高医德素质,真正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第二,要在新农合大病保险上稳妥实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地开展好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由市卫生局牵头,医改办、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保监局等部门参与,根据上级要求,制定我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实施办法,确保2017年筹资标准达到每人15元,20类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协调,搞好跟踪分析、监测评价、监督管理、舆论引导等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出实效。同时,要继续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探索开展城镇居民大病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