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德育工作思路集锦9篇

时间:2022-07-30 06:23:46

德育工作思路

德育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1

一、高职院校德育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德育思路不清晰。当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思路多停留在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这是由学生层次和德育工作者层次而导致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多为高考成绩较差或落榜生,他们的知识层次和水平远没有达到大学水平,造成这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两方面:内因和外因。内因有先天反应较慢、理解能力不强等,也有后天懒惰或自制力不够等。外因可归纳为家庭经济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环境,教师,社会诱因等方面的影响。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瓶颈该如何突破以及如何进行再教育,是我们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大困境。另外,大部分高职院校德育队伍的特点是团队成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多为高中或中专或者是中层干部转岗而至,致使团队缺乏创新性。这一现状是与如今的教育思路相左。

(二)培养目标不明确。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多为学术型,这与其学生层次和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关,而高职院校的发展初衷就是为社会培养基层、一线的具有强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本领的中坚骨干力量,再加上其整体知识层次的限制便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表面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实则是抄袭、借鉴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失去了自身的特色,没有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专业方面,大多高职院校采用学分制,却没有量化、细化、成果化实践课程,有也只是“闭门造车”,教学目的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德育方面,没有因材施教,只是一味地管理、说教和压制学生,更有甚者是禁锢学生思想,做到大事不出小事不犯就行,并不注重激发学生爱国、爱集体的意识,反而逆反情绪高涨,以致于价值观、世界观严重扭曲。

(三)德育队伍建设不完善。德育队伍是完成高职教育教学任务,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决定力量和保证,也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速度。德育工作者往往被称为“教辅人员”,专职德育工作者大多为本校留校生或外校应届毕业生,虽有部分年轻同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但团队整体流失、流动快,造成德育队伍不成熟,积淀少,不稳定。

(四)德育内容和方法不能与时俱进。当前德育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内容的滞后。许多时候并没有实质性的举措,更多地则是小题大作,内容空泛,空头口号多,笼统说教多。很多院校仍停留在老式的管理教育模式中,主要因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教育观念陈旧,不能很好的与国家、国际形势相结合,没有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实施德育更新。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一)打开思路,积极创新。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全传承,如若不能只会走上禁锢思想,培养无创新能力的人,德育应结合当前世情、实情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在继承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时刻创新。打开德育教育的思路,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方案,首先从德育教育着手,要时刻铭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什么样的社会服务,怎样更好的服务等观念。

(二)整合德育队伍。德育队伍建设关系到德育教育的成败和效果,德育教育者是德育教育的动力和源泉,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优化人员结构,人员配备是关键,要改变当前大多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超大量留校生情况,不断引进高学历、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严格按照“政治坚定、品德优良、业务精炼、思路明确、敢于创新”的要求,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充满活力、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德育队伍;其次,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及时给德育队伍“充电”,定期培训,分享经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学历层次和管理水平。

(三)良好的德育氛围是关键。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创新的重要福地,是学校德育环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托平。今天,处于开放式、社会化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创新性、传承性、公众性、先锋性、兼容性、个性化与民主化”的特点。市场经济环境下开放式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更要根据时展、区域经济要求及办学特色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和要求,将德育内容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有校风建设,而且有独特的文化建设,包括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和课堂文化。此外,建立师生间良好的关系,以情动人,为德育工作铺平道路。

(四)疏通渠道、融入其中。以往德育教育大多为填堵式,如同水流,流速越慢积沙越多,随之导致溃堤,直接方法就是填堵,而越填堵坝堤越高就越容易溃堤。所谓治水之本在于“通”,只有将渠道不断的疏通才能提高水流速度,水流加快积沙就少,积沙少也就不容易溃堤。德育工作是个系统性工作,不要哪里出问题就管哪里,要抓住学生思想主流并引导其健康发展;不要怕学生思想活跃,要顺其发展;不要闭门造车,要结合当前情况推动其走向正轨;更不要遏止、打击和孤立学生,要提倡积极创新,敢于创新,引导学生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要给学生找到兴趣的机会,更要帮助学生实现梦想,因材施教,倡导多元化发展;支持并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用行动引导学生,用心关爱学生,用真情感化学生。

三、结语

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关系重大,我们只有找准一条主线,不断改进,不断地打开思路积极创新,整合团队,疏通渠道,融入其中,以团学工作为依托,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之间,强制管理与自我管理之间,单一学习与多元全面学习之间,“师―生”之间学习与“师―生―生”之间学习的有效转变。

参考文献:

德育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初中德育;适应社会;转变思路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思想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于一些事件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格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可以说,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性格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生活中,教师给予学生怎样的影响,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在学生接触信息方便的现代社会,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区分社会上的各种不良信息,是摆在初中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结合新的社会现实和笔者多年的经验,认为初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改变德育教育的内容,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德育工作,通常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这些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如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社会在进步,学生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在为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同时,要注意一些新的社会情况,适应时代的潮流,改变德育工作的内容,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很容易沉迷于一些网络游戏。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健康网络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网络理念,合理利用网络信息带给我们的方便。

在学校的文化教育中,我们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强调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了配合这种教育目标的改变,德育工作也要进行相应的内容上的调整。要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敢于突破陈规的勇气。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敢于开拓新的路径,可以承受住各种压力,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的各种挫折。在面对困难时,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到应对的方法。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重视对于学生不同兴趣爱好的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修养。

二、改变死板的德育工作方法

以往的德育教学,我们都会选择一节课,然后给学生进行一些道理的灌输。课堂的内容虽然都是好的,但是,对于学生的影响确实极为有限。德育工作是一项应该渗透到生活之中的具体的工作,而不是一种理论的倡导。为了实现对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化,我们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具体生活之中。

以往的德育工作都是学校负责进行,效果非常有限。如今,我们的德育工作要将学校和家庭教育组织起来,形成一张无形的教育、监督网络。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共同努力。

和当地的民警以及相关的社会机构合作,为学生进行德育讲座,用现实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总之,现阶段初中的德育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和社会的具体环境相结合,了解学生的切实需要,调整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樊娅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德育课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研究.西南大学,2009-04-12.

德育工作思路范文3

主要问题

1.德育工作看似地处首位,实处无位状态

虽然对于学校德育的首要问题大家少有争议,很多职业学校在谈到培养目标、指导思想时,对德育的首要问题也强调有加,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德育工作在学校的主导地位很难真正体现。

2.德育工作缺乏整体性

对道德的认识,我们往往理解为它是与其他教育有界限的,是一种专门的教育;同时有专门的政教处、共青团、德育干部、班主任等成员。如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的职责分得清清楚楚,思想品德课与数学课的教育内容分得明明白白,规定时间内学生发生一些“失德行为”是应当追究教育的,而课外时间发生此类现象则轻描淡写,大事化了。

3.德育内容泛政治化,脱离生活

现行的道德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在政治教学中传统理论的分量过重,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经典理论所占比重过大,缺少新思想、新理论、新案例,造成教师没有激情教,学生缺乏热情学,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4.德育教育效果的尴尬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各种各样的思潮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也对学校教育构成了巨大挑战;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工作渗入了大量的可变因素,并对教育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相比之下,局促一隅的学校教育,其效果正变得有限,人们所期待的近似于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中“枪弹论”的神话已不复存在,甚至出现“5+2等于零”的说法。客观上从平静和煦的校园到波澜起伏的社会,德育所必然经历的曲折过程导致了德育效果的不稳定。

二、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1.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首位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发展全面、人格完满的人,而道德则是学生成人的根基,但丁说过:“道德常能弥补智育的缺陷,然而,智育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德育,因其在育人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从古至今为国家、社会教育界乃至家庭所关注,成为历久弥新的话题,故有“万事德为先,育人先育德”和“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说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生革命性突破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青少年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在多元化教学面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并将之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特别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有历史感,又要有时代感。

2.德育过程应整体实施

要加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障碍,既要解决领导的问题,又要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参与意识,树立“人人是教育工作者,人人是德育实施者”的观念,人人教育学生,教育学生人人,无处不可教育学生,无时不可教育学生,教师的示范、纪律的制订、教学的开展、活动的组织、环境的创设、管理的过程、评价的结果都要体现“育人”这一核心价值。

3.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体现“生活化”

生活化德育是构建适应新世纪育人需要的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它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和充满个性的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去发现,产生心灵火花;在心灵震撼中,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不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在品味成功的愉快中,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加强对话意识,体现“人间情怀”

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6~18周岁之间,在身体不断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天真幼稚并存,勃发的满腔热情与偏激草率同在。如果德育工作者只重视学生思想觉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略其心理素质的发展,甚至将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混为一谈,这就严重制约了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校的德育工作从根本意义上讲是建在对话基础上并为学生服务的。如学校德育环境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形成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尤其要提高对这种亲和力的价值认识。德育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心理咨询、开设知心热线和利用网络聊天等形式,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早调整德育方式,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增强挫折的耐受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成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只有这样,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德育工作才能充分体现“人间情怀”。

参考文献:

[1]袁振国.素质教育――跨世纪的教育理想[M].教育新理念.2006.3:95~123.

[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智能的教育[M].多元智能.2006.10:67~143.

德育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德育工作效力 提升策略

学生的德育建设包括道德意识、政治思想、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内容,班主任要有德育思想规划。从自己的德育意识提升做起,发掘德育培养的深层次目的,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转变观念,建立德育意识

新时期教育倡导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但是集中于抓学习、关注班级平均成绩和排名的传统班主任工作思想,仍然为加强德育工作效力带来了不小的阻力。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师一定要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完成从重成绩到重品质的过渡。比如,笔者在转变德育观念过程中就通过看相关书籍、听教育讲座等来丰富自己的德育理论知识;此外,也转变了班主任日常工作计划。以前,每周的班会,我主要用来总结一周的学习情况,追踪考试成绩;而现在,我增加了总结一周好人好事、带领学生关注政治时事等内容。通过转变关注学生发展侧重点,让学生感觉到了轻松的德育氛围,逐步树立德育意识。

二、情感交流,促进德育渗透

初中是学生思想情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德育建设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关注是增强德育效果的直接途径,包含了人性化的教学思想。情感交流中要注意师生的平等角度与思想牵引方式。

1.深入了解,导正思想方向

新时期教育要从对学生的了解入手,只有掌握了学生心理,才能够设计出学生接受度最高的教育策略。一方面,学生在思想成长时期容易遇到各种烦恼,及时沟通开解,很有必要。另一方面,师生间年龄、认识方面的代沟也需要通过相互了解来消除隔膜。比如,在一次校级运动会自愿报名时,笔者发现愿意参加的同学很少,为此我和学生们进行了沟通,鼓励大家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有的说参加比赛会耽误学习,有的说每次都拿不到名次,想想都没兴趣。了解想法后,我对学生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集体荣誉感来激发学生,用体育精神来鼓励学生。最后,不少学生都报了名,全班还一致通过了“坚持到底”的运动会口号。

2.以身作则,树立道德典范

不少班主任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注意了方式方法的调整,却忽略了自身的言行修正。教师以身作则,不仅是德育工作中的本职要求,还要利用自己的言行与内涵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建立起积极的精神牵引。例如,有段时间,学生的卫生意识比较差,经常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劳动缺乏积极性,甚至在批评后也效果不大。于是我采用了精神感染的方式,看见教室里的垃圾总是随手捡起,在带领学生参加集体劳动的时候,积极做最累最脏的活,而且总保持着乐呵呵的态度告诉学生:“你们看,大家一起劳动才最有意思,勤劳是美德,也是习惯,捡垃圾也就是一抬手的事。”一段时间过去,学生们果然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三、重视实践,培养德育习惯

德育光靠理论灌输是不够的,通过实践行动的结合让学生对德育思想亲身体验,才能够让理论认识更加深入。特别是初中学生,实践能够增进兴趣,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实践的发散面和多样性。

1.活动竞赛,调动实践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德育工作开展效果的直接因素,德育实践的方式虽然很多,但活动竞赛无疑是实施最方便,激发性最高的。班主任在活动计划和安排方面一定要注意活动内容是否有新意?活动主题是否有深意?比如,学校提倡培养新时代节约精神,要求以班为单位展开活动。我对班级设计的活动主题是:比比谁是节约能手,要求学生做好每天的节约日记,活动结束,评选出“班级节约能手”。这个让学生感到新鲜的活动获得了热烈的响应。学生记录和表现了各种节约事迹,换节能灯、吃饭不剩饭、随手关灯等,甚至还有学生自制了过滤器节约用水。积极的活动实践让学生们的节约品质在活动结束后仍然延续下来。

2.联系社会,加深道德体验

德育实践不能只局限于校园,教师对德育意识的深入启发还必须通过社会角度的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更多人的想法,感受到更深层的意义,从而提高社会责任感、完善自我认知,熟悉道德标准。比如,我会在公众纪念日或是社会活动举办日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包括学雷锋纪念日去慰问聋哑学校等特殊群体、国际禁毒日去参观禁毒知识展览、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等。虽然活动规模不大,但是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到了社会的大熔炉,体验到了不同人群的苦乐。在实践中,学生也懂得了作为健全人能够正常生活学习的幸福;对社会不正之风应该坚决拒绝;还有珍惜生活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情怀等。对于学生规范自我、认识世界、道德觉悟都有很大的启发。

四、塑造精神,沉淀道德涵养

思想道德与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而学生的德育思想也需要升华为个人修养,转化成精神力量。因此,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极为重要,建设班级文化,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精神感召力的集体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必要内容。为此,我开展了“最美班级”打造计划,带领学生从树立最美爱心、凝聚最美信心、创造最美开心等几个方向塑造团结、热情、互助、快乐的班级。在一点一滴的集体文化建设中,学生们渐渐地变得懂事了、有爱心了、热爱集体了,而突出的班级表现也赢得了“优秀班级”的荣誉。学生从对集体的道德贡献中也享受着集体精神的熏陶,提高了自身思想层次,蓄积了涵养。

初中阶段的德育培养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尤其班主任作为离学生最近,对学生最了解的人,有着不可推卸的德育引导责任。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自己班主任的优势,协调教育活动时间、争取社会实践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德育培养环境。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结合先进教育理念,发挥个性思想,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持之以恒,如此才能实现工作效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宋玉珍. 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效力的措施[J]. 教书育人,2012 (10).

德育工作思路范文5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众传媒对中职学校学生道德影响的因素,提出了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已成为网民大军的主力军;手机已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品;电视已成为学生假日的调味品。对此本文就调查的结果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注重行为养成教育;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班级监管力度;探索细致管理模式。

关键词 :大众传媒?德育?新思路?新方法

一、关于调查研究大众传媒对中职学校学生道德影响的意义

近几年中职学校放低了门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关于大众传媒对笔者学校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同时也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与教育工作实现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有力的帮助。

二、关于大众传媒对中职学校学生道德影响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从调查结果中找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与中职学生道德养成的关系。对本校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1.学生已成为网民大军的主力军

由于中职学生学习压力小,上网时间要多于中学生。因此,互联网在中职学生生活中已经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几乎每个学生都与网络密不可分,而且,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接触网络,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如何减少学生对网络的过度迷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和如何减少网络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等相关教育势在必行。

2.手机已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品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手机带进了课堂,这将成为影响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选择手机上网已成为很多学生上网的主要方式,这将进一步扩大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力。

3.电视已成为学生假日的调味品

看电视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里已不再扮演重要角色,多数学生只是在周末为了打发多余时间和放松心情观看娱乐节目和影视剧。尽管如此,电视对学生视力、身体健康以及穿衣打扮、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的很多观念甚至言行都来自于影视或网络。

三、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1.注重行为养成教育

笔者学校是一所中等医学专业学校,学生较普通高中学生而言,综合素质整体不高,思想道德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据调查,在学生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同学关系不和、破坏公物、不关心集体、缺乏组织性、纪律性、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大多与自身的道德品质有关。而这些不良行为的形成往往又与其接触到的大众传媒有很大的关系,有些甚至直接从影视剧中学得。而现今中职德育课教材中有关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内容,尤其是关于网络教育的是非常欠缺的。所以,我们编撰了德育课校本教学内容,重点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提高网络素养。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抵御不良观念影响。同时,学校加强各学科课堂德育渗透,在课堂上加强学生规范使用网络的教育,尤其是计算机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优势和弊端,以多种形式让学生从心底认识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从而使学生自觉规避互联网对自身的伤害,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2.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学校网络管理中心出台了《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信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信息安全值班制度》、《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计算机专人负责制度》《网络违法案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网络中心管理制度》《校园网病毒和安全漏洞检测制度》《网站信息审核、登记制度》等一系列网络使用及管理制度,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从入口上杜绝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3.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乏味,主要活动就是上网,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建议作为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团委、政教处和学生处三大科室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校团委组织了“学雷锋”、“三下乡”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跨越转型,唱响青春”红色歌咏大赛、诗文朗诵会、班级墙报设计大赛等系列团日活动,努力营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浓厚的舆论氛围。政教处开展了“读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课前一首歌”、“文明风采”竞赛、“医护礼仪”大赛等活动;组织各种主题班会。比如,《今日说法》栏目播出《网恋引发的悲剧》后,认为此案件发人深省,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尤其是对于作为同龄人的学生更加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建议政教处利用这一契机,安排各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学会辨别,学会分析,学会拒绝,走好人生每一步。学生处也组织开展了“文明宿舍评选”、“书法、绘画”比赛、趣味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转移了之前对网络的过分关注。

4.增强班级监管力度

针对笔者学校学生现状,目前学校加强了班主任的选聘工作。笔者学校班主任的选拔由学生处、政教处、教务处共同负责。学生科在对全体教师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班主任人选,政教处、教务处对班主任人选提出意见,最后经过酝酿,切实将那些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身体健康的教师选拔出来担任班主任。同时,由政教处负责班主任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政教处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班主任思想道德教育,帮助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

5.探索细致管理模式

(1)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学校建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督察组、团员文明监督岗、教师值班队伍,对学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及时记录、及时反馈,使学生行为考核常态化。在《课堂纪律反馈表》上对迟到、旷课学生予以登记,并将每节课的课堂纪律进行等级评价。政教处组织了以值班教师为骨干,学生会督查部成员参与的宿舍纪律巡查队伍,于每晚10:00—10:30期间,对学生的就寝及玩手机情况予以督查。对未能按时就寝以及违反规定玩手机的宿舍进行登记,并将检查结果于第二日在公示栏公布,同时纳入班级德育量化。每月政教处对各方面的记录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学期末进行总评。总评结果作为奖励评优、就业推荐的依据。

(2)重视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我校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广大教师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作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成长环境要知根,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要知底,处理问题要知情,做思想工作要知心。针对现阶段中职学生的思想现状,我们不断拓宽学生思想工作途径,更新学生思想工作方法。比如为做好行为偏常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实行班主任、政教处两级管理及谈话制度,建立偏常生个案培养记录,重点关注,重点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因严重违纪而受到校纪处分的学生,我们对每一件案例予以分析、讨论和借鉴,并对学生本人采取跟踪调查、跟踪了解、跟踪教育的方式,帮助其彻底改掉不良习惯,融入学校大家庭。

四、小结

德育工作思路范文6

.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组织,特别是学生会组织。要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力度,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并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良好的学生和赤规范来体现学校的管理管理水平和树立学校的整体形象。

.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全方位抓好学生思想工作。通过家长来学校,老师到家庭等形式,加强联系,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跟踪式教育,形成“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局面,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格局。

.加强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加大对班主任自我提高的支持力度,鼓励班主任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提高自身工作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科研教育能力,要建立激励班主任不断进取的机制,包括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要把德育工作研讨会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和班主任培训规划中,每次都要真正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使德育研讨会成为班主任老师个人管理艺术的平台,进行思想工作和班级管理交流与学习的讲台。

德育工作思路范文7

在学校教育环节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教育元素,其能所体现出的教育作用不单单是在学科教学中,更体现在德育教育中。从班主任角度出发,其可以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来进行德育教育,从任课教师角度出发,起可以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德育渗透。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做好系列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道德品质。系列性德育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等等,这一系列的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更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形式上,教师可以借助“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特殊纪念日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例如演讲、红歌演唱、知识竞赛等等。因为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对于教师具有非常高的依赖性,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除了基础德育教育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道德品质模范作用,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

二、发挥课堂作用,实现德育渗透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基地,任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可以通过德育内容与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来发挥出课堂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德育渗透。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以及《孟子》两章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渗透内容,其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道德品质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再比如初中历史学科内容当中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民族团结与统一》等内容也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渗透教育内容,其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也都具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实践探真知的思想意识,这些也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三、构建良好环境,营造德育氛围

德育作为品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其在基于品德这一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并不具有具象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德育教育的复杂性的无形性,也正因如此其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系统性教育学科。针对德育教育的无形性特点,学校教育环境这一无形性客观条件会对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来完成德育教育,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例如可以定期在校宣传栏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爱国主义板报评比,或者在植树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在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学生做好人好事,并建立志愿者协会长期性的去到敬老院当中做志愿者,为爷爷奶奶们服务等等。这些事情看上去虽小,但想要真正的做下去并非易事,学校开展上述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为学生良好个人品质的建立打好基础。

四、实现德育创新,开展网络教育

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现代教育已经离不开网络。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把握和控制,来发挥出网络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支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开设德育教育专栏的方式,通过制作一些思想性好、趣味性高、适应性广的多媒体德育软件来有效增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吸引与感染。例如“爱国主义电影板块”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登录校园网,随时随地查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五、注重心理教育,实现德育目标

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注重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学校可以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测试等方式,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德育教育目标。从初中教育发展来看,开展心理咨询室是德育教育的一项新举措,但其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来说,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恰恰都是德育教育当中的基本内容,因此学校十分有必要开展‘心理咨询室’这一德育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同时,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德育工作思路范文8

论文关键词:德育,“四个以”,实效性,主体性,培养目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必须坚持德育的重要地位,以落实德育常规为基础,以德育科研为龙头,特别是围绕德育的工作模式探索和领域的开拓这一德育的重点和难点,致力于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从而使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收到了显著的实际效果。

一提出明确的德育工作思路

为了切实让德育的首要地位落到实处,当务之急就是要分析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依据学校发展目标,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我认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应“以学会做人为基点,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为基本的工作思路。

1.以学会做人为基点。“做人”就是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会”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品德能力培养的要求。

2.以心理教育为基础。从个体的品质结构来说,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必须建立在心理品质的基础之上。而心理品质在这三种品质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促退作用。

3.以道德教育为主线。道德教育无疑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还必须保证道德教育的过程和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完善过程的一致。

4.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始终会受思想品质和政治品质的制约,思想政治品质是衡量品德结构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准。

二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框架

完善的德育工作框架是德育工作思路具体运作的保证。我认为要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框架:

首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是学校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工作包括德育工作只有都围绕着既定目标进行,才能为德育实效性的取得作了前提性的准备。

其次,在德育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依靠两支队伍,其一是以辅导员为主的教师德育工作队伍,这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力量。除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外,教师还要把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工作作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会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其二是学生干部队伍,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依靠力量。通过对学生干部的有效指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再利用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中以及全校或全班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三摸索德育工作最有针对性的形式

德育工作要取得实际效果还必须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形式。因为,由于学生个体所处的环境,所受的影响,所具有的生活经验是不一样的,应当根据不同对象的现状和特点,选择最需要、最迫切和最能奏效的方式来作为德育的“突破口”或“切入点”。在寻找“突破口”或“切入点”的时候,我认为下面三个系列是应当考虑的问题:其一是主题教育系列,主要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其二是分类指导系列,主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三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合作系列,即“三维”德育。“三维”德育是一个涵盖家庭、学校、社区的系统工程,就是把学校、家庭、社区“三张皮”变成“一张皮”。

四抓住德育实效性提高的关键

所谓德育的实效性不仅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基于这一认识,我认为如果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下面几个问题解决的好坏是关键。

1.思想道德的内化是德育实效性的操作难点

德育实效性如何,关键是看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而其难点在于思想道德的内化,即如何顺利地将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其实,“四个以”的德育工作思路即是对思想道德的内化问题所做出的尝试:“以学会做人为基点”,从狭义的较低层次上要求学生做一个文明的人,然后才是品德高尚的人,避免了德育要求的“高、大、空”;“以心理教育为基础”则可以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学生个体内在的需要,把握学生思想道德内化规律,从而在德育过程中为德育内化提供了可能;“以道德教育为主线”则明确了德育的主要内容,而道德教育过程所包含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环节可以进一步促使德育要求的内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则明确了德育的方向,深化了德育的要求,使学生的行为有了正确的思想动机的指导,从而将行为的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四个以”的工作思路为德育内化提供了途径,为成功内化提供了可能性。

2.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德育实效性的现实着眼点

德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德育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要做到这一点,一是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二是要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三是要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四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

3.学校系统的管理是德育取得实效性的实施关键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不是某一个时期、某个场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就可以取得实效的,而是无时无刻不渗透在各个教育环节之中,体现在学校每个教职员工身上。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书本中,在环境中也会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因而必须从整体上,从全局性出发,不断优化德育过程,从而增强德育行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总之,在德育工作中既要形成包括措施、制度、物质环境的德育有形的系统,也形成包括德育思想、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校园文化的德育无形的系统,这两大系统交织在一起,共同对德育的实效性起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通过德育思路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德育框架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充分发挥教师们在学生德育中的合力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民主管理学校中的模范作用,发挥全体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才能将德育实效性向更高层次推进。当然,让全体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对于我们来说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还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德育新论》鲁杰王逢贤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07

《德育论教程》刘济良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9.10

《德育论》赵翰章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7.1

德育工作思路范文9

随着科技的进度和发展,面临德育教学的研究,教师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目前传统的德育工作中简单目标,提高处理科技目的的能力,充分处理好人与社会可以自然和谐的发展的新理念、新构想。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文化、新教学”为主要教学目的培养中职学校在德育上的教学研究。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建立

要培养可以再德育工作上教学的教师需要其自身有一定的教学素质。具有较为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有丰富的品德教学知识,熟悉我国的历史,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热爱祖国,有高度的民族使命感,把个人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发扬民族精神,以国家的经济利益为最基础的、最根本的利益,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了解国家政治局势,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拥有这些素质的教师才能胜任德育工作的教学与研究。

(二)德育工作的一体化理论

将德育工作的研究以对学生培养自身的价值理论和价值观点、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共品德建设、将社会的公德、职业的准则、环境保护道德、国家法律规定相结合,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国家、学校之间的关系,热爱为人们服务,有较高的精神理论思想,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崇尚合作教学,培养良好的人际处理关系,热爱自然资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可以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紧密的结合起来,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态度理论基础来学习。

(三)德育工作对于创新教育的双重影响

在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开发处理好事宜的教学研究环境,大力培养创新精神,使其可以有较开阔的视野,较高的改革处理观念和急迫的创新欲望,对于已有的传统道德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可以了解学习,独立思考其主要优缺点,面对现代社会的不适应性有哪些,对已有的德育理论进行研究和突破,研究其理论意义,开拓知识改革,提高创新意识,增强竞争进取机制,敢于突破旧有的陈规,探索真理,不拘一格的创新人格理论思想,加强学生面对挫折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抗压性、挫折性的能力,提高其坚定的创新素质。

(四)引导学生德育上的自主学习理论

德育教学工作的宗旨是要激发学生在品德上的自我认识,自我总结和自我规划,这有利于其自我能力的培养和面对复杂的社会影响思路,能够很好的处理和判断,选择合适的处理办法,学习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品质,抵制腐朽的思想,抵制不了的诱惑,将进步的道德理论知识和合理的行为规范相结合,处理好自我学习,自我培养、自我发展的最终目标,这有益于人格的塑造和愿望的实际要求,坚持处理好在实际社会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实践其学习到的品德思想,抵制和处理好自我品德的优化和提升。

二、创新德育工作中的教学形式

教导者需要按照社会规律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德育上建立新的目标和新的发展思路,将发扬民族的传统道德品质外还需要与先进的文明精神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现代社会的改革和文化的创新带给学生的独有的带有民族色彩的,生活化的创新精神理论基础和内容体系。

(一)结合统一化的国内外德育创新方法

通过对已有的本国品德教育的研究,学习世界各文明的优秀道德成果,二者相互融合,形成适合目前科技进度下,新社会、新世代的发展。我国的道德理论是经过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形成完善的体系,通过大量的诗词文献、生活杂记、人物传记等流传下来,被后世学习和推崇,在强烈的民资精神、民族自豪感的启迪下,结合世界优秀的道德理论,使之成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民族现代道德理论,从当今的优秀民族精神中寻找其溯源,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影响着创新思想的成长,道德教育的创新,需要汲取优秀的国外思想,结合本国原有的思路和新的发展进程,加以整合和发展,形成可以适应本国发展的有特色的新的优良传统道德体制,这有益于新形势下,新思路下我国社会道德的合理发展。

(二)从实际出发、突破旧有框架

结合实际,构建社会的道德内容和教学质量,了解学生们的个人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将道德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构建适合的、有特色的优质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将德育内容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真正的发挥其可能带给人们的人生精神、人生认知、人生肯定和发展的提高。

(三)系统化德育工作的发展

系统化的德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是建立在一个开放性的合理性的稳定系统中的,我们不断的从经济变化中汲取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教训,结合学生自主的创新个性,在保证其总体德育发展规程的前提下,发展其特有的个性品质。

三、创新德育工作中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