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团队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2-10-25 19:10:30

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范文1

[关键词]团队管理沟通求同存异

管理者是组织的统帅,是战略管理的核心主体。从政府到企业乃至学校的班级,管理者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组织的兴衰。而塑造一个高效的团队并发挥其作用,就成为组织有效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方面。

一、团队管理的重要性

建立共同愿景。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内心的恐惧不同,团队在组建之初,需要团队成员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讨论和完善一个在集体层次和个体层次都能被接受的目标,这一目标一旦被全体成员接受,就会占据领导地位。每个人的工作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共同愿景的建立,能够激发出人的“深层热望”,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还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主动合作,从而团队也才能获得协同效益。

严守纪律规范。组织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会使严明的团队纪律阻碍了团结,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比如说,在一个班级某个学生没能按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者是违反了学校某项具体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是处罚根本无关痛痒。从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具有亲和力,而事实上,对问题的纵容或失之以宽会使这个成员产生一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贻患无穷。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合理分配角色。如果将团队精神理解为集体主义,并简单地与个人英雄主义对立起来。这样会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做好这项工作。因此,团队中合理的分配好每个成员的角色,使他们各尽所能,不仅可以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更可以提高其创造性。

二、团队管理的问题

虽然团队对于每个组织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团队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不能求同存异。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实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这样,那些个人能力很强的成员之间可能会形成恶性竞争,从而不利于其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以一个班级为例,从团队的角度来讲,其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应当仅仅是将每个学生成绩的简单的算术和,而是要大于这个算术和。

2.彼此过于依赖。团队中的成员由于经常在一起生活和工作,所以常常会导致成员之间相互依赖,而失去相对的独立性。虽然团队是其成员相互合作的团队,只有团队成员相互依赖,团队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但是成员过于依赖容易阻碍成员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导致南郭先生和大锅饭现象的发生。

3.不愿认同他人。作为组织的一名员工,在加入一个团队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认同他们所在的团队,这种认同感能够促使个人接受团队的价值观、态度和工作习惯。但是,当一个人同时属于几个团队时,各个团队的价值观、团队规范、工作习惯同时作用在某一个人身上,使得该个体承受着内心的冲突和压力,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4.存在沟通障碍。成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传统、风俗习惯等等,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冲突。例如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在信息交流时,很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丢失和失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每个成员很容易带着自身文化的“有色眼镜”来感知信息,从而导致对信息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误解;在合作过程中,习惯性的防卫心理和行为,也为团队内部的沟通设置了障碍。

5.协调起来困难。团队每一成员都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把这些强势个体揉和在一起,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同时,每个成员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不同的工作学习顺序、不同的生活方式等,这也给整个团队的协调增加了难度。此外,每个成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也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单向流动和反馈的不及时,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

6.存在道德风险。团队的特点决定了管理是其主要管理方式,这就给成员个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规避义务或责任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每个团队成员都是理性的,都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轻易离开所处的团队。这不仅会造成团队人才的流失,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可能造成知识、信息、技术的泄漏,给组织带来严重损失。

三、团队管理的对策

1.打造团队文化。发挥团队文化塑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双重作用,能够深入员工内心,使员工紧密团,荣辱与共。为及时消除团队内耗,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工作氛围,从而稳定工作情绪,激发工作热情,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2.建立归属感。应该在员工清楚自己角色的基础上,留住员工的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组织应积极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只有员工能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的价值。

3.加强沟通。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作为团队领头人,要能信任下属,充分授权,培养员工的成就感;要开诚布公,利用多种方式,让每位成员充分了解组织内外信息,解释团队做出某项决策的原因,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充分沟通,坦诚相待,客观公平。

4.尊重与信任。。团队的尊重与信任包括两重含义。一是特定团队内部的每个成员能够相互尊重和彼此理解;二是组织的领袖或团队的管理者能够为团队创造一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基调,确保团队成员有一种完成工作的自信心。人们只有彼此尊重信任对方,团队共同的工作才能比这些人单独工作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团队管理范文2

凡是公司承接的单项业务一般具有持续周期较长、金额较大、涉及公司部门较多、过程较复杂等特点,这样的过程就通常属于项目型管理。系统集成行业就是具备典型的项目型销售特点的行业。

其实,所有涉及到相同项目的人员,我们都可以把他们看作是一个团队。但是这是一种临时性的团队。这种团队具有以下特点:团队相对不稳定,成员随项目的进展而随时增加和缩少;所涉及人员对于项目的参与程度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也相对松散,以致在大多数时候,在团队成员甚至在公司管理者眼里,并没有把它视作一个“团队”。我们可以称之为“虚拟团队”。虚拟团队既然不同于实体团队,那么它也就具有自己的特点。虚拟团队在管理上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沟通过度与沟通不足

对于一个真正的团队,经常性的“团队会议”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以项目为中心的“虚拟团队”来讲,每个成员涉及到项目的时间、深入程度均不同,参与的时间、频度不同,对于项目进展信息的需求程度也就不同。频繁的“团队会议”会造成大量的时间的浪费,这就是沟通过度。而恰恰相反的是,如果团队没有及时地进行有效地沟通,成员之间的配合就会出现问题。这又导致了沟通不足。

团队成员的行政隶属与项目隶属

每一个团队成员首先属于公司某一具体部门,在业务上受该部门的领导,这是行政隶属。其次,每一个成员又在项目上受到项目经理的指导,这是项目隶属。这种双头领导的现象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效率的降低。

团队成员的多重项目隶属

在这种松散的团队组织结构下,“团队”成员通常要同时参与数个项目,换言之同时属于数个虚拟团队。这就是虚拟团队成员的多重隶属,也可以称做多重项目隶属。多重隶属的问题在于项目之间的矛盾性。时间、资源都成为项目之间冲突的根源。对于某一项目而言,如果所涉及的员工没有很好地配合,就会降低服务质量,甚至发生“丢单”、“返工”现象。

绩效考核

员工在不同时间参与不同项目,对于每个项目的贡献也不尽相同。如何客观地考核员工的绩效?很多企业对于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来自于其行政隶属部门的工作评价。但是在存在虚拟团队的企业里,往往项目经理能够更清楚地知道虚拟团队成员的项目贡献有多大。

虚拟团队以上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准确信息的缺乏。及时、准确的项目信息可以有效避免沟通过度和沟通不足,使员工在多个项目之间、在所属项目与本部门临时指定的工作任务之间取得平衡。而员工充分的项目参与信息又可以提供绩效考核的有力依据。

因此IT技术是虚拟团队管理的必要手段。其中SFA(Sales Force Automation销售能力自动化)是一个在目前看来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法。

实践中SFA也确实达到了有效管理虚拟团队的作用。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北京某一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该公司在虚拟团队的管理中应用了MyCRM for SFA的三个功能模块:任务协同、信息共享和知识共享。

任务协同是指SFA可以在销售过程的某一阶段制定任务,选择相关参与人员,灵活地阶段性地扩大或者缩小虚拟团队的范围,有时候总经理也会被纳入虚拟团队里面。

在虚拟团队确定以后,SFA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完成对于虚拟团队的协同。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关于项目进展的信息共享。这个模块可以通过客户、机会等资源对团队或个人进行共享设置,使得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应该到达的成员。

团队管理范文3

首先、团队目标一定要明确、要数字化、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间限制。团队目标是团队主管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通过团队拼搏能完成的目标。以一个长期目标为导向,以不同时期的短期目标为实战任务,短期目标的总合要大于长期目标的20%,长期目标才能完成。其次为个人目标,是以团队成员个性化条件为基础、引导成员制定比他平时成绩高出20%以上的目标,才能完成团队主管制定的团队任务目标(任务目标不能提前让队员知道)。所有队员的任务目标总和要大于单次短期目标。

二、技能培训

队员可分为两类:一是有经验的、二是无经验的;培训也分为两类:一是心态培训、二是技能培训。对于有经验的员工进入公司,他自认为有自己的一套,不太愿意按公司领导的指示做事,待他将老客户资源用完,业绩就会迅速下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其心态,甚至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心态。这样的员工首先要对其进行心态调整,最重要的是在监督过程中及时找到这人的技能不足之处,助其提高业绩,他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带动其他人工作。对于无经验的员工、他们很听话先摆正心态再详细培训沟通技能,包括产品知识、与其它同类产品对比的优势、卖点,最重要的是跟客户沟通的话术、语气及肢体动作,并且亲自带动新员工拜访客户、助其签单,让他感觉这工作也不是那么难。

三、团队凝聚力的营造

团队首先要调节情绪达到巅峰状态,每个人都有拼命三郎的精神,每天都要开晨会15分钟;其次、始终相信队员能够成功,经常以成功的字眼,肯定的语气负相交流;第三、主管要将自己树为标兵;第四、主管要帮助员工完成目标;第五、要将目标作为团队的使命;第六、团队领导要有将所有员工劲往一处使的号召力。

四、奖罚分明

团队管理范文4

【关键词】团队管理;研究生团队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更是竞争的关键所在,所以有的学者提出本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向社会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高校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挑起培养知识型人才的重担。研究生团队是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学历层次最高的团队。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研究生团队必须克服存在的问题,真正走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新理念中的核心理念之一。团队管理就是作为团队管理的领导把一盘散沙的员工们凝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团队的过程,团队管理的结果是有限的人力资源产生更高的工作效率。团队建设能聚集集体的力量,所有的组织成员的才能都充分的发挥出来,以1+1>2的效果完成组织的目标。

有调查显示,80%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员工在团队中工作,68%的美国小型制造企业在其生产管理中采用团队的方式。团队管理已被广泛用在制造业、零售业等等。今天团队的运作方式已经蔓延到几乎所有的组织中,一大批觉醒的企业正在不遗余力地致力于高效组织团队建设。世界500强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在自己的网站中宣传团队合作是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管理学家做过调查,在有团队精神的企业里,如果员工的智商只有100的话,那么在这个团队里面,整体的智商就会超过120,甚至更高。美国钢铁公司的总裁本杰明・弗尔莱斯说:“在现代工业社会,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打天下的神话已不复存,孤单英雄越来越难以成功,即便是过去被认为主要是由单独的个体从事的领域,现在都变成一种团队合作的事业。”比尔・盖茨也曾经说过:“团队合作是一家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合作的企业是无法成功的。”

二、研究生团队界定与特征

1.研究生团队的界定

国际知名的学习型组织专家、教育专家吴兆颐教授把团队分为:工作团队、跨职能团队、任务团队、领导团队、学习团队五种类型。其中学习团队,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团队中,学习团队的成员无需直接监督,而是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他们自己制定计划,与管理层交流,自己决定何时加班和休假,以及将工作进行优先排序等。学习团队的成员经常是多面手,可以承担多项不同的任务。

研究生团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由一些知识结构相似的高层次学历的人组成,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是他们不懈的追求,因此可以说研究生团队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其成员我们可以说是知识型的“员工”。知识型员工(knowledge worker)这一概念是由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 (PeterDrucker) 于1959年在其著作《明天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To morrow)中最早提出的,他将知识型员工的内涵界定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所以借鉴大师的观点,研究生团队可以被定义为“以导师为中心,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探索的学习型组织。”

2.研究生团队的基本特征

(1)团队整体文化水平高。研究生团队是由本科以上学历的个体组成,个体学历高。个体有知识的资本,自主性,创新能力强,且个体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

(2)相互依赖与协同。每个成员都必须从他人来获得信息、资源以及支持,每个人都依靠他人的合作来完成共同的工作目标。

(3)信息沟通与知识共享。团队是典型的知识信息共享与内生知识和经济的平台。每个成员都必须通过分享信息和资源来协调他们的各项活动,每个成员有责任以一种适宜的方式向其他成员提供信息,传授经验。

(4)角色定位与责任分担。每个成员在团队中都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每个团队成员必须具有胜任工作的核心专长与技能。

三、当前研究生团队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的团队意识淡薄

当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是理论学习+理论的运用。理论的学习集中在前两年,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这个阶段与导师的联系相对较少。到了第二个阶段才在导师的指导下做相关的课题。培养模式在时间段上的严格划分限制了个体的团队意识,到第二个阶段才加强与导师的沟通,大家的团队理念和意识淡薄。

2.组织方式单一,组织结构松散

研究生团队组织主要是以导师召集为主,且内容主要是安排任务。导师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对研究生的学习做一些指导并安排相应的课题任务。大家见面的机会很少,与不同年级的同门的学子交流的时间也很少。这样的一种组织方式严重制约了研究生的积极性。而且导师一般连带几届研究生,每一届都安排一个负责人,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中间层的设置使导师与每一位学生交流的空间机会减小。再加上中间层工作的不积极,必然导致基层人心涣散。随着管理的扁平化,这种组织结构越来越不适应知识型团队的构建。

3.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

由于研究生的扩招政策,导致大部分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从而出现研究生的增幅比例远远大于导师的增幅比列的状况,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导师指导的学生增多,也就出现了管理学中的管理幅度过大的问题。再加上导师自身的工作量较大,对学生的指导时间相应减少,平摊在每个学生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在没有导师指导的情况下,如一盘散沙,仅仅停留在上好课,拿学分的层面,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导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制度平台没有搭建,约束激励机制严重阻碍了团队的发展。

4.研究生团队缺少凝聚力

研究生团队是由不同的年级的学生围绕导师组成。不同年级的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因此大家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以自我为中心,只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感兴趣,团队合作意识淡薄。现在能看到的团队合作只是做同一个课题的研究生。没有合作精神的团队是一个没有生命力、创造力的团队。它只能是受当前教育体制庇护的空壳子,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这种研究生团队必然会不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构建有效的研究生团队的建议

1.树立团队意识

正确的意识对人的行为产生正确的指导作用。在研究生刚入校的时候,导师就应该对其进行团队理念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以导师为中心的所有学生组成的团队是研究生期间最主要的团队,是成长、成功的泉源。思想的火花的碰撞,创新力的爆发与这个团队息息相关。为了能更好的培养这种团队意识,首先导师应该创造一种团队合作的的氛围,创造高低年级的研究生交流的机会;其次高年级的研究生应该把这种团队意识的传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适时的加强与低年级研究生的沟通,在潜移默化中让低年级的研究生融入到现有的团队中去。

2.要有明确清晰的共同愿景目标

心理学家马洛斯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拥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愿景是指大家共同分享共同拥有的愿望景象。美好的愿景永远是对员工最好的激励。愿景越具体,越有激励作用,越能唤起团队的积极性。彼得・圣吉博士在其《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共同愿景能唤起人们的希望,特别是内心的共同愿望”同时,清晰而明确的愿景可以产生强大的驱动力,驱动员工产生追求愿景实现愿景的勇气和信心。

作为研究生团队,既承载着人类的知识的积淀,又担负着知识的传承与知识的创新,可以说任务艰巨而又光荣。作为时代的知识的弄潮儿,研究生有义务有责任挑起这份担子。不管毕业以后走向哪里,从事什么职业,对知识的传播与创新一刻也不能停止。现在好多研究生的愿景目标不明确,仅仅是为了拿一个证书或者是找一份很好的工作,这些都背离了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初衷,因此也就导致了有些研究生混日子的现象,更不要说融入团队,为团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华了。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不仅仅是一届或者几届研究生的使命,它是一代代研究生的使命。所以每一届研究生都应该去发扬光大团队的力量。当大家都把这个使命握在手中的时候,光荣,喜悦,激情充满在心间,奋斗的力量爆发出来,创造力就会凝聚在一起,从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3.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沟通是思想碰撞的桥梁。根据研究生现有的培养模式,在第一个阶段应该加强对研究生的跟踪,由于这个阶段主要是理论的学习,与导师以及高年级的研究生的沟通相对很少,这样容易造成团队涣散。在这个阶段新生应该加强与导师的交流,以便使导师能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其学习提出很好的指导。这个阶段即是学生充分掌握本学科理论的过程又是与导师加强感情,接受导师所带领团队的文化的过程,为以后真正的融入导师团队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对研究生在第一个阶段的跟踪不仅限于导师,由于导师的团队中还有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也可以协助导师对低年级研究生进行指导和督促,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既有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学习又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构建。

4.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

良好的组织机构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作为研究生团队来说,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也同样非常重要。研究生团队成员是不同年级的学生,鉴于这种情况,研究生团队应该借鉴企业中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最高层是导师组,导师组下设一个秘书组,最下一层是年级部。导师组的老师是领导者,是精神领袖,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导师应该以身作则为研究生团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真理。同时也要建立一种储备机制,在队伍中注重选拔和培养一批帅才,以致不会因组织人力的变故而使团队陷于被动。秘书组作为导师与各个年级部的枢纽,必须充分的与导师和各年级部沟通,传递信息,并协助导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各年级部的研究生开展学习、文体等各种各样的活动。由于秘书组的纽带作用非常关键,其成员应该由各年级部的部长组成。最下层的各个年级部,由研一部,研二部,研三部,博一部,博二部,博三部组成。各部部长应该负责做好各部的沟通交流工作,并做好各种监督工作。使研究生团队能够真正的团结凝聚起来。

5.加强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研究生作为高层的知识分子,应该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导师站在学术的前沿,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对研究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研究生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怀着极大的学习热情与激情向导师学习,向团队中的每个人人学习。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规划,并充分融入导师带领的研究生团队,以团队为家为荣,为团队科研能力的提高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何华宇.构建合作式互动机制培养研究生团队精神-基于广州高校研究生团队精神调查的分析与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28-34.

[2]原忠等.从创新能力培养看研究生团队建设[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4卷(1):91-93.

[3]吴陈等.研究生团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中国电力教育[J].2011(32):54-55.

[4]焦延福.帮您了解何谓团队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07(8):82-84.

[5]段玉厂.浅谈高校知识型员工的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05(1):29-30.

[6]潘喜华等.高校知识团队管理初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94-95.

团队管理范文5

人的一生由许多选择组成的,在每次的选择面前总是很痛苦,因为不知选择的结果给自己带来的什么样的生活,这次的工作选择是因为自己的责任,因为周全的需求,自已需要一份工作,这份工作要是自己游刃有余而且能让自己有所成长,这样才能兼顾到家庭与自己,而现在的似乎比较适合,这只是起点,人生的另一个起点,还记得曾经看过一段话:”二十岁跟对人,三十岁做对事”,在初出社会时,我跟对了人,跟对了对自己一生帮助很大的主管,而即将三十岁的现在,就要努力做对事了,做对自己应该做的事!

前两天因为自己主管让心底有些难过,也许是公司氛围的原因,主要看工作的年限,与个人的能力关系不大,所以主管不会主动为下面人考量,有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像台企竞争的气氛,以前会劝自己做总是会有好结果的,但现在不这样想了,做好是自己的本职,与主管关系不大,他们不能给我积极性,但我不能因为他们而不去做,我要做好对的事,这些是为自己在做,是为自己的资历加分,这样的想法让努力工作的自己有了新的动力。

现在的工作相对来讲轻松一点,说是相对,是因为工作本身没有轻重之分,重点在于工作的人的态度,另外是相对以前管理着一两千人的现场,压力要小很多,但是自己也并没有因为压力小而不去费心,可能是因为个性的原因,不管做什么,总是尽力做到最好,回顾一年的工作,做个小小的总结,以此勉励自己未来继续努力!

1.负荷大工作量 记得没来之前,问在这里工作的曾经的同事,他说我即将接手的那个女孩要离职,主要是太闲了,没事情做,可是来了之后发现,不是没事情做,是根本没人好好做,现在的自己,要带下面的小朋友,要负责系统的运营,要整理确认培训的资料,要对应主管时不时的突然想法,还要负责以前另外一个同事的期刊,大部份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有人总问我,为什么之前的人很闲,你怎么这么忙?这也许是个性原因吧!

2.团队管理得当 初到时接手这个小团队时,真是的一人三心,四分五裂,什么想法的都有,有能力的也有,但就是有劲不往一处使,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心思,时不时还给你闹点矛盾出来,一年的调整,整顿,总算让这个团队有了向心力,有了团队的目标,每次看到这些小朋友的活泼劲,团结合谐的气氛,心底总会有些满足感,当然也离不开新升的两个组长的努力呵。

3.部门关系缓解 最初听到下面的人每次开会都会反应,部门在公司地位低,没人甩我们,而现在这样的抱怨越来越少,偶尔还会有,是因为工作的性质和个人的想法,我不能做到百分百,但我会尽百百力量去做,现在和一些经常来往的部门中间主管关系比较融洽,工作上的沟通也挺好的,下面的人最近总是问我,为什么许多人都好沟通了,我知道是自己的努力有了结果。

团队管理范文6

【摘要】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在团队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分别从团队构建研究、高层管理团队研究、团队核心竞争力、虚拟团队的研究和团队绩效与激励研究五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并得出团队研究的结论及其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研究;综述

1团队构建研究评述

周鹏飞对高效虚拟团队的构建研究指出虚拟团队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动态竞争环境下的虚拟团队影响因素和虚拟团队分析模型,以及制约团队效能发挥的因素,提出了构建高效虚拟团队的理论和方法[1]。

柳洲,陈士俊,张颖对跨学科科研团队研究中,从团队内部的学科交叉障碍和外部环境制约因素两方面入手,对跨学科科研团队的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即营造以人为本、相互关爱的工作氛围、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加强适合学科交叉的科技管理体制建设[2]。

柳洲,陈士俊根据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指出应合理设计创新团队的宏观布局,建立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团队。科学实施科技创新团队的分类管理和科学的多层次目标系统管理,建立健全灵活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3]。

团队构建是团队发展的前提,它必须依托团队构建原则和机制。目前团队构建是一种建立在高效虚拟、学科交叉、智能互补、思维各异基础上人员的互相配合协助。

2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评述

对高层管理团队研究方面,Hambrick和Mason(1984)提出了经典的“高层梯队理论”,认为组织的战略选择和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背景和特征,所以对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团队成员的研究。即:成员传记性与企业业绩、个体特征与企业业绩、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团队内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等研究。

王智慧、魏利群对高管团队成员的传记性特征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得出了:现阶段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较高对组织绩效的提高是有利的,年龄的多样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负相关[4]。

王瑛、官建成研究发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个体特征与企业的竞争策略及绩效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并且不同的学历在企业战略的选择方面会出现很大的区别[5]。

吴维库,富萍萍,刘军在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在中国的实证研究的论文中,提出团队成员角色的明确、智力开发与魅力型领导与团队的有效性存在正向相关关系[6]。

庞金勇在国外团队理论视角下的高管变更研究综述的论文研究中,从团队特征与高管变更、团队内部忠诚与高管变更、团队内部权力争夺与高管变更、团队外部环境与高管变更四个方面论证了团队理论下的高层变更[7]。

李超佐,孙贻文在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分析方面得出如下结论:(1)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与高管团队内的薪酬差距成正相关关系;(2)公司规模越大,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越大;(3)企业的投资流出比率越大,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越大;(4)高管团队人数与薪酬差距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实证结果既不支持锦标赛理论也不支持行为理论[8]。

黄宏斌,秦辉,涂少伟在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研究探讨中指出高层管理团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教育、任期、职业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特征对组织革新、战略、领导者更替以及组织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从以下方面:规模大小、年龄、教育水平、任期研究了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9]。

张平探讨了高层管理团队的年龄、任期、教育、职业经验、认知等异质性以及不同文化环境对企业绩效、战略的影响,分析已有研究的局限和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并指出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是指团队成员间人口背景特征以及重要的认知观念、价值观、经验的差异化[10]。

欧阳慧、曾德明、张运生研究表明团队异质性与公司战略、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这种关系同时受到企业、团队所在社会背景、行业环境的影响[11]。

3团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评述

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持久发展的关键实力,从什么方面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团队研究的关注点。对团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对科技创新型团队的研究。

曾德明、张运生、陈立勇对新技术企业R&D团队研究中指出,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连续、高效、敏捷的,核心能力的竞争。其中,团队的有效治理机制是关键,认为从组织机制、冲突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知识管理机制、产权机制等五个方面9来构建团队治理机制,来提升团队的核心竞争力[12]。

汪择分别通过八个方面对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展开论述,即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资源竞争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竞争分析、无差异竞争、差异化竞争、标杆竞争和人力资源的竞争,进一步指出团队核心竞争力是对手短期内无法模仿的,企业长久拥有的,使企业团队稳定发展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13]。

4虚拟团队的研究评述

虚拟团队往往是动态的,并由具有不同能力、不同文化或教育背景并跨时间、跨地域的人员组成。对虚拟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虚拟团队的界定、虚拟团队的一般管理策略、虚拟团队的成员管理、虚拟团队的薪酬激励、影响虚拟团队有效性的因素、虚拟团队和传统团队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做出研究。

Lipnack&Stamps(1997,2000)提出的,他们将虚拟团队定义为“一个由跨时间、跨空间和跨组织界限,依靠技术,为某个共同目标而相互独立工作的人们所组成的团队”。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区别于传统团队,虚拟团队要跨越种种界限,通过网络交流技术联系起来[14]。Janvenpaa对全球虚拟团队定义为“短期的、文化多元的、地域分散并进行电子化沟通的工作群体。”[15]

王重鸣,唐宁玉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国内近年来出现的虚拟团队研究进行检索、编码和分析,从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主题和内容的角度对国内的虚拟团队研究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和国外虚拟团队研究上的差异,最后指出了未来国内虚拟团队研究的努力方向[16]。

颜士梅通过对虚拟团队和实体团队的区别研究指出团队成员的临近程度、互动特征、资源利用、控制和责任、文化和技术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得出对虚拟团队进行管理时,需要从文化差异、沟通、技术和团队协调等方面入手[17]。

赵祥宇虚拟团队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有效管理虚拟团队人员应该注意改变员工的角色定位、明确团队战略目标、建立和完善沟通机制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18]。

邓靖松和王重鸣根据虚拟团队的特点,提出了虚拟团队自行申报挂钩奖励制度、惩罚和奖金相结合的两种不同设计框架下的薪酬方案。这些显示出国内研究者对虚拟团队实际过程中的难点和人员管理的关注[19]。王小琴指出虚拟团队的绩效管理与激励要采用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相结合,不管内部激励还是外部激励,都必须与团队的工作绩效挂钩,并形成一个完善的反馈体系,并且将外部激励分为团队地位和团队成就,内部激励分为团队文化、团队融洽度和团队成员激励[20]。

5团队绩效与激励的研究评述

团队绩效与激励是从团队管理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团队构成(人口特征背景,包括教育水平和经历等)和组织绩效与激励密不可分。在这一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团队绩效与激励和报酬的合理性研究。

张长征,李怀祖从研发团队的异质性出发,将报酬模式与研发效率联系起来,提出了研发团队异质性对研发效率的影响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研发团队异质性与报酬模式的匹配对研发效率的影响[21]。

金泉,丁栋虹对团队创业绩效的研究中指出,团队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创业团队成员的能力与观念、创业团队成员的关系状况、创业团队的文化特性,对创业团队进行激励[22]。

王艳梅,赵希男对团队协作最优激励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生产委托模型,研究了激励结构与团队协作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委托人最优的激励系数设置,分别就人关于自身努力及帮助努力相互独立及相互替代两种情形下人及委托人的最佳选择进行了分析[23]。

刘光辉,吴先金对团队激励模式进行了研究,指出将激励理论与团队工作相结合,根据学习型组织激励模式构建学习型团队激励模式,并分别对基于团队整体的激励模式、基于团队成员个体的激励模式、团队综合激励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力图使团队激励模式更趋完善、合理[24]。

6团队管理研究结论及其研究趋势

团队管理范文7

[关键词] 团队管理沟通求同存异 http://

管理者是组织的统帅,是战略管理的核心主体。从政府到企业乃至学校的班级,管理者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组织的兴衰。而塑造一个高效的团队并发挥其作用,就成为组织有效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方面。/

一、团队管理的重要性 http://

建立共同愿景。由于人的需求不同、动机不同、价值观不同、内心的恐惧不同,团队在组建之初,需要团队成员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讨论和完善一个在集体层次和个体层次都能被接受的目标,这一目标一旦被全体成员接受,就会占据领导地位。每个人的工作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化。共同愿景的建立,能够激发出人的“深层热望”,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还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主动合作,从而团队也才能获得协同效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严守纪律规范。组织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会使严明的团队纪律阻碍了团结,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比如说,在一个班级某个学生没能按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者是违反了学校某项具体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是处罚根本无关痛痒。从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具有亲和力,而事实上,对问题的纵容或失之以宽会使这个成员产生一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贻患无穷。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合理分配角色。如果将团队精神理解为集体主义,并简单地与个人英雄主义对立起来。这样会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做好这项工作。因此,团队中合理的分配好每个成员的角色,使他们各尽所能,不仅可以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更可以提高其创造性。/

二、团队管理的问题 http://

虽然团队对于每个组织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团队管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论文网 http://

1.不能求同存异。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实现自己在团队中的价值。这样,那些个人能力很强的成员之间可能会形成恶性竞争,从而不利于其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以一个班级为例,从团队的角度来讲,其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应当仅仅是将每个学生成绩的简单的算术和,而是要大于这个算术和。/

2.彼此过于依赖。团队中的成员由于经常在一起生活和工作,所以常常会导致成员之间相互依赖,而失去相对的独立性。虽然团队是其成员相互合作的团队,只有团队成员相互依赖,团队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但是成员过于依赖容易阻碍成员积极性的发挥,从而导致南郭先生和大锅饭现象的发生。//html/zongjie/

3.不愿认同他人。作为组织的一名员工,在加入一个团队一段时间后,会逐渐认同他们所在的团队,这种认同感能够促使个人接受团队的价值观、态度和工作习惯。但是,当一个人同时属于几个团队时,各个团队的价值观、团队规范、工作习惯同时作用在某一个人身上,使得该个体承受着内心的冲突和压力,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4.存在沟通障碍。成员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传统、风俗习惯等等,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冲突。例如由于语言上的差异,在信息交流时,很容易导致信息传递的丢失和失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每个成员很容易带着自身文化的“有色眼镜”来感知信息,从而导致对信息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误解;在合作过程中,习惯性的防卫心理和行为,也为团队内部的沟通设置了障碍。/

5.协调起来困难。团队每一成员都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把这些强势个体揉和在一起,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同时,每个成员有着不同的作息时间、不同的工作学习顺序、不同的生活方式等,这也给整个团队的协调增加了难度。此外,每个成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也可能会导致信息的单向流动和反馈的不及时,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zuowen/

6.存在道德风险。团队的特点决定了管理是其主要管理方式,这就给成员个体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规避义务或责任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每个团队成员都是理性的,都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轻易离开所处的团队。这不仅会造成团队人才的流失,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可能造成知识、信息、技术的泄漏,给组织带来严重损失。/

三、团队管理的对策 简历大全 http:///html/jianli/

1.打造团队文化。发挥团队文化塑造价值和传递价值的双重作用, 能够深入员工内心, 使员工紧密团, 荣辱与共。为及时消除团队内耗,营造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工作氛围,从而稳定工作情绪, 激发工作热情, 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2.建立归属感。应该在员工清楚自己角色的基础上,留住员工的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组织应积极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只有员工能更好的开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的价值。//html/zongjie/

3.加强沟通。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作为团队领头人,要能信任下属,充分授权,培养员工的成就感;要开诚布公,利用多种方式,让每位成员充分了解组织内外信息,解释团队做出某项决策的原因,鼓励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充分沟通,坦诚相待,客观公平。//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4.尊重与信任。。团队的尊重与信任包括两重含义。一是特定团队内部的每个成员能够相互尊重和彼此理解; 二是组织的领袖或团队的管理者能够为团队创造一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基调, 确保团队成员有一种完成工作的自信心。人们只有彼此尊重信任对方, 团队共同的工作才能比这些人单独工作更有效率。//sixianghuibao/

参考文献: http://

团队管理范文8

[关键词]团队管理软性甄选绩效薪酬管理团队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之一就是团队建设。团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世界上成功组织的历史会发现,这些组织中成功的关键因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效的团队管理。为此,本文研究基于团队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实施中的建议。

一、团队的概念

Shnok(1982)认为团队是指由两人以上(包括两人)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任务的群体。Quick(1992)认为团队是指聚集一些有专业技能的个人,彼此相互支持合作并且相互沟通与协调,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使命的群体。Mohrman与Cohen(1995)将团队看作是由一群一起工作的个人所组成,彼此相互依赖、分享共同的目标,通过彼此的互动与整合完成工作、提品或服务,且共同为工作的成败负责。Katzenbach与Smith(1993)指出团队是由一群个别成员组成,团队成员具有互补性特征,认同共同的目标、绩效标准、并且致力于共同的方向,彼此相互信任完成工作目标。

这些学者对团队的定义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本文将团队定义为:所谓团队,就是为了组织的共同目标,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的群体,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互补性的专业技能,成员之间彼此相互信任,认同共同的目标与绩效标准,共同完成工作目标的组织内的群体。

二、团队的建立

1.明确团队的职能

团队在组织中承担一定职能。Parry(1996)认为职能是对于绩效有所影响的一组相关知识、技能,以及态度。Ferren(1999)认为团队职能包括产生及修正点子、组织与整合工作、维持团队精神及管理团队边界。Hellrigel,Jackson&Slocum(2001)认为:职能(Competency),指的是一组知识、技能,行为与态度的组合,能够帮助提升组织和个人的工作成效,进而带动组织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团队就好象存在组织中的个人一样,在组织中发挥它应尽的职能。对组织而言,团队由一群相互依赖、具有共同目标的个人所组合而成,其自成一个工作单位,如同激励个人职能一般,组织必须依据组织战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形成团队的职能,采用激励手段,强化团队职能,实现组织的工作目标。

2.进行软性甄选

根据团队在组织中的职能,制定符合团队特点的招聘计划,主要通过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方式进行。甄选旨在从众多候选人中挑选出适合的人选,就团队而言、甄选成员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成员的专业能力、相关知识、人格特质,以及团队相关技能。

Mullen(1997)指出组织进行甄选时,越来越多的组织重视员工的软性技能(Softskill)。所谓软性技能是指人际互动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技巧、语言表达能力、书面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团体工作能力。对于重视合作与协调互动的团队而言,成员的软性技能尤其显得重要;因此,在招聘团队成员时,要以软性技能甄选为主,制定有助于团队互动与合作的特质作为遴选标准,也就是考虑成员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条件,诸如成员的人格特质、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

3.实施交叉、互动训练

团队组成之后,成员之间需要一个磨合过程,加入成员之间互动不好,则会产生团队的负效应。这里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训练:一是互动技能训练,二是交叉训练。

互动技能训练,就是以人际互动关系的训练为主来调整成员的行为。为了使团队快速成长,对于个别成员或是团队整体进行专业能力的训练很有必要,也就是说,团队人员的训练与发展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成员的团队人际互动、沟通技巧与专业能力,可以采用拓展训练、团队学习、沟通表达训练、敏感度训练等方式进行。

交叉训练,就是让成员接受非本专业特长的训练,因为团队成员具有互补性专业技能,团队目标是依赖各个成员发挥特有的专长,所以,成员之间的互动训练就是针对不同成员之间的专业训练,一方面可以增加个人经验与专业能力的广度,同时也会因此而更加了解其他成员的才能,有助于成员彼此的绩效评估,以及对决策的建议。团队内执行交叉训练会提升团队的弹性,增强成员面对复杂工作任务时的信心,同时也会让成员对团队的能力更有信心。

三、团队的管理

1.团队的绩效评估

一般的绩效评估均是严格按照部门及上下层级关系来进行评估,而团队由于其特有的目标依赖性、角色依赖性和成果依赖性等特征,需要来自不同专业背景、不同部门、承担不同职能任务的团队成员协同合作,共同达成绩效目标。实际上,团队的绩效评估仍以成员的实际工作成就、成员对工作团队的贡献度与工作团队对组织的贡献度为主要考虑内容。分为以下两类:

(1)团队成果导向

目的在于使团队的运作与组织生产力匹配,以团队整体的绩效作为评估标的,具体评估指标有工作团队目标的实现程度、顾客满意度、成果质量等。

(2)成员参与导向

目的在于使团队良性运作,成员能够彼此产生互动效果(Synergy)。具体的指标有工作态度、参与的程度、人际沟通的能力、协调合作的精神、专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规划能力等等。

实践中,可借鉴华为、中兴、康佳的研发团队绩效评估方式,见表。

2.团队薪酬制度

在许多企业,团队最终取得的成果与人们的初衷相差甚远。其中的主要障碍是如何设计一套保持团队发展势头、加固团队架构的薪酬制度。成功的团队取决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人员、部门经理与团队成员之间建立的伙伴关系。如果无视这种伙伴关系中的主要设计因素,就很可能导致团队失败。

一般组织采用的团队薪酬制度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薪资的激励效果主要是针对团体的运作。

(2)组织目标的达成通过团队运作的绩效累积。

(3)团队的绩效除了可直接评估(成果导向)之外,也可采用间接评估的方式(过程导向)。

团队薪酬制对薪酬规划和管理的最大贡献是促使企业组织采用更为整体观的薪酬方式。企业组织必须重新审视它们付薪金的目的和方式。最佳的团队薪酬方案要求企业组织将员工个人业绩与成长的衡量标准与以市场为基础的竞争性薪酬水准结合起来,迫使企业组织在建立其薪酬架构时应考虑多种因素。

虽然团队薪酬可以激励团队整体齐心协力并增加工作士气,但是因为奖励的基础主要是团队绩效,这有可能使个人表现受到冷淡,降低个体对团队的贡献度。所以,除了采用团队薪酬的常用方法之外,组织还必须要兼顾个人奖励的公平性。这是为了避免团队内成员有搭便车的心理、或是成员认为个人努力也没有用的想法。

例如,优利公司在俾斯麦的会计部门建立顾客为中心的团队时,主要根据员工有无相关技能和能力来选拔成员。团队成员的基础工资与其接受评估的技能(如会计知识)和行为能力(如团队协作)挂钩。激励性酬金则取决于每个团队的业绩。随着优利公司的业务扩展至信息管理,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日显重要,现已渐渐取代技术优势而成为该公司的核心区。

3.团队能力的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使员工或团队不断提升活力,达到组织预期目标。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设法利用调整组织结构、工作设计、职位调动等手段充分使团队能力持续提升。工作轮换是常用的手段。意义在于使员工的经验与能力不受到组织结构的限制,使其接触不同的工作内容,避免长时间执行相同工作所造成的单调与枯燥。工作轮换有助于工作再设计,使执行更有效率,同时,对员工而言,在轮换的同时可以增进员工的经验广度,也可因此发觉他真正的兴趣,有助于员工的发展。

团队管理范文9

1.1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在组织中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术,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和设计而不是通过体力劳动或重复性劳动,从事获取、创造、整合和应用知识等工作,并能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的人。

1.2特征①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知识型员工属于创新型人力资本,一般都在前期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上花费颇多,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丰富了知识,因此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而且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动态地增加自己的人力资本存量。②相对价值较大。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将依附于他们个人身上的经验、技能、判断等知识运用于工作中,并促使这些潜在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③产出的潜在性较强。知识型员工的高使用价值是潜在的,其价值不仅取决于贡献意愿和程度、相互间知识的匹配程度,也取决于其知识和技能与工作目标的符合程度、与组织其他资源之间的协调程度。

2知识团队

2.1概念界定从国内外研究来看,目前对于知识团队尚无标准定义,本文认为知识团队是由知识员工组成的忠于共同的目标,为此努力且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正式的小群体。

2.2特征①顾客导向性。顾客对知识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具有个性化、一次性的重特点。②组织生态性。知识团队有其生命周期,它随着项目任务的产生而成立,随着项目任务的完成而结束,是一种临时性的、柔性化的组织。知识团队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一直保持着环境适应和新陈代谢的活动。③利益相关性。与一般的团队相比,知识团队面临着兼顾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团队发起人、业主、职能部门经理以及内外部顾客、供应商等)的难题。

3知识团队绩效管理问题

3.1思维方式上的偏差知识团队在绩效观点、绩效评价、绩效报偿等方面存在的误区,从根源上都是由于人们在绩效管理的思维方式上存在的问题而造成的。目前有关团队绩效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明显带有解析式思维方式的特征。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引下,知识团队的绩效管理系统被分解成若干局部,组织试图通过改善成员个体的绩效、提高局部的绩效而提高系统的绩效。知识团队是一个系统,包含很多的要素,如何协调这些要素,消除系统偏差,才是绩效管理的关键。

3.2规范化操作不足知识团队规范的缺失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组织对知识团队整体的绩效考核缺乏规范化操作;另一方面是缺乏对知识团队成员绩效考核的具体化措施。目前的知识团队绩效管理在构成机制上大多是基于传统的官本位式的职权驱动,而非明确的绩效契约驱动。由于决策层战略眼光的短视化倾向和急功近利倾向,随时命令式地调整知识团队目标,限制对其的投入,使既定的团队目标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中途废止。知识团队的规范化运作要照应到其权利和义务与利益相关者对等,然而这点往往被企业的管理者所忽略。

3.3忽视系统绩效在目前的高科技企业中,从企业层面来说,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往往组建了知识型项目团队,而忽略了企业的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撑,弱化了知识团队周边绩效应有的功能,使知识团队陷入孤立的自我摸索状态。从团队层面来看,知识团队的管理者因为默认传统的解析式思维管理理念,对知识团队系统特性认识不足,不能形成完整的绩效管理流程,最大限度的整合系统的内部资源,割裂了知识团队项目运作的连续性,不能很好的协调知识团队系统要素的和谐运转。

3.4报酬激励难以实现目前发达国家企业普遍推行一种“全面薪酬战略”的支付方式。把薪酬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外在薪酬主要包括为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内在薪酬”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从性质上可以叫做经济性报偿与非经济报偿。①经济性报酬与知识团队的冲突。②非经济性报酬与知识团队的冲突。

4优化知识团队绩效管理的对策

4.1协调两种思维方式知识工作者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技能专长和所处的角色位置对需要承担的任务进行细化和关联性分析,以及需要对外部资源做全面的认知,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完成个体绩效,这个维度即是解析式思维方式发生作用之处。系统式思维方式将应用于另一个维度的绩效评估,即团队评估,这是通过将知识团队的工作成果放入团队所处的环境之中让其利益相关者对其进行检验,利益相关者通过检验结果与自己心理预期的比较得出评估结论,这就完成了团队绩效整体维度的评估过程。解析式思维与系统式思维在知识团队的绩效管理实践中具有过程上的关联性,二者在不同的绩效维度内全面认知知识团队的绩效水平,实现不同思维形式的互补与协同。

4.2强化知识团队有关的制度建设①完善与知识团队绩效考核有“接口”的操作性规范。一是具有操作性,而不是强调“要”做什么,但没有具体的措施;二是与第一点相联系,与绩效考核有必要的“接口”。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对知识团队成员岗位描述有一些定量的考核指标,对知识团队绩效指标有客观的界定。定性的考核指标能按一定的机制,实现从定性描述向定量描述的转变。②构建绩效契约驱动的知识团队构成机制。知识团队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契约关系来缔结。规定彼此的行为、责任与权利,实现既定的心理预期。这种契约关系可以是人们常见的显性合同契约,也可以是一种隐性的心理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