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计研究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 主办单位:中国会计学会

  • ISSN:1003-2886

  • CN:11-1078/F

会计研究杂志

会计研究 200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3-4

深入宣传贯彻会计审计准则

作者:金人庆 单位:财政部; 100820

摘要: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会,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会由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主持,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财政部副部长、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楼继伟、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刘仲藜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有关方面代表厦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戴维·泰迪、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格雷厄姆·沃德参加了会议并发言。现摘编有关领导的讲话,供大家学习、研究时参考。

5-6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可贵实践和崭新突破

作者:楼继伟 单位:财政部; 100820副部长、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

摘要: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今天,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终于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是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要求相伴相随、相互促进的。在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始终不渝地遵循下列指导原则,确保企业会计准则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7-8

创新审计准则体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作者:刘仲藜 单位:财政部; 100820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

摘要:依据科学、严谨的审计准则,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鉴证,保障经济活动有序运行,是政府、公众和市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期待,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职责,也赋予审计准则建设者艰巨的使命。过去十多年来,在财政部指导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一直致力于审计准则的建设工作,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审计准则,这对于提升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审计准则作为衡量与保障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权威标准,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9-13

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的历史丰碑——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会上的发言摘要

摘要:在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会上,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国资委副主任李伟、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中国银行副行长周栽群、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顾仁荣、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格雷厄姆.沃德结合自身的工作领域,畅谈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的重大意义和对行业发展的促进、规范作用,并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制定机构与国际会计组织的积极合作给予高度评价。现将代表的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14-18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量化研究述评

作者:曲晓辉; 高芳 单位: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会计系; 361005

摘要:近年来,检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的量化研究日益增多,但由于研究的切入点、样本、变量厦期间的选择和采用的方法不同,结论存在诸多差异甚至相互矛盾,以致这些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首次系统地分类探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的量化研究,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具体条款的协调程度,以及基于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数据差异、会计信息含量差异和会计盈余质量差异四个方面,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量化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19-24

中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及时性实证研究

作者:巫升柱; 王建玲; 乔旭东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710061

摘要:年度报告作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其及时性受到了监管部门和市场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1993~2003年间公布的8294份年度报告披露时间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除盈利公司比亏损公司更及时地公布其年度报告外,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公司也较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更及时地披露其年度报告,证实了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好消息早,坏消息晚”披露的基本规律。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在逐步提高。

25-31

基于财务报表审计的会计舞弊揭示机制研究

作者:叶雪芳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310035

摘要: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因会计舞弊引起,CPA能否有效揭示重大会计舞弊已经直接影响到CPA行业的生存价值。中注协因此了大量的新准则,试图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到我国的审计实践中来,以提高CPA揭示会计舞弊的能力。但CPA不能有效揭示重大会计舞弊主要的不是技术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CPA不能有效揭示会计舞弊的原因,提出应将CPA审计和政府审计相结合,共同揭示企业会计舞弊。

32-39

基金管理公司财税会计政策调查

单位:《基金管理公司财税会计政策调查》课题组

摘要:当前,我国基金业发展迅猛,基金规模已超过4200亿元,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与日俱增,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措施的出台却相对滞后。从财税、会计政策方面看,主要问题是制度创新迟缓,对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核算缺乏统一规范,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税收流失等现象,并易滋生各种形式的腐败。调整、完善基金管理佘司相关财税、会计政策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基金行业的深入调查,总结了当前基金业发展中财税政策、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以上问题分别从现状、存在问题、影响以及改革方案比较等方面展开分析。

40-46

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

作者:盖地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 300222

摘要:由于税务会计要以税法为导向,因此,体现税收原则的税收核算原则也就是税务会计原则。税务会计原则一般都隐含在税法中,它虽然远远不如(财务)会计原则那么明确、那么公认,但其刚性、其硬度,却要明显高于(财务)会计原则,纳税人一旦违反,就要受到税法等相关法律的惩处。文章对由税法主导的税务会计原则与投资人导向的财务会计原则进行了比较,从中可见两者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税务会计原则与财务会计原则的差异,旨在探讨如何构建符合国际化发展趋势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模式。

47-52

论企业核心能力信息的自愿披露

作者:宋献中 单位:暨南大学会计系; 510632

摘要:核心能力信息是区别于其他企业,反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源泉的信息,是企业信息披露战略的重要内容。由于核心能力信息已经超越了传统财务信息的范畴,具有“非规范性”的总体特征,通过自愿性披露揭示企业核心能力信息成为允当选择。本文在分析核心能力信息自愿披露动因的基础上,从资产角度探讨了核心能力的确认方法,并对核心能力自愿披露的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核心能力信息的自愿披露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非财务报告披露为起点,逐步过渡到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披露,最终实现核心能力报告的披露目标。

53-59

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

作者:杨雄胜 单位:南京大学会计学系; 210093

摘要: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已面临来自研究对象、控制立足点及前提条件三方面的挑战。控制对象已不再是权力制衡、结构稳定的组织,内部控制成为组织权力制衡的机制,应体现“双环学习”要求,使组织具有学习型特征。必须把基于权力控制的内部控制转变为基于信息观的内部控制。内控的出发点是培养员工忠诚,为此,应借助于开放式信息沟通制度建设,通过团队示范作用实现全体员工行为的持续优化。

60-65

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

作者:王海林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0026

摘要:内部控制是价值链企业开展全面业务合作,实现价值链管理目标的保证。本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对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概念;并从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出发构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同时详细分析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机理和过程。

66-74

控股股东与盈余质量——基于盈余反应系数的考察

作者:王化成; 佟岩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北京100872

摘要: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股权结构,特别是控股股东的大量存在是造成盈余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这种考虑,我们调整了盈余反应系数基本模型,加入与控股股东有关酊研究变量,使用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2年间的经验数据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的盈余质量显著负相关;控股股东为国有股时盈余质量更低;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越强盈余质量越高。最后据此提出了有关建议。

75-80

交易成本经济学、组织失灵与管理会计研究

作者:贺颖奇; 陈佳俊 单位: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 10008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0031

摘要:本文讨论了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制度、层级与企业边界等范畴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基础作用,阐释了组织失灵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与管理会计研究的关系;认为管理会计是组织制度的一部分,交易成本经济学和组织失灵理论为分析管理会计的经济性质,进而为从制度与机制设计的角度认识管理会计系统的性质、功能与研究方法论等重要基础理论问题提供新的视野和机会。

81-86

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价值管理视角

作者:潘飞; 文东华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摘要:近年来,各种旨在促进价值创造的“新”管理会计技术不断涌现,引起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国内学者纷纷撰文论述。但需要指出的是,国内文献的立论出发点无一例外地集中在企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技术或企业在采用上述技术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鲜有文献能够提供我国企业采用上述技术的现状“是什么”以及“是否”有因素影响其效用的经验证据。在西方,学术界不仅关注企业是否“应该”采用价值管理技术的规范性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提供了众多的经验证据用来支持其立论。本文以Ittner和Iarcker(2001)的分析框架为基础,首先回顾西方基于价值管理的实证文献,然后讨论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对企业管理行为的影响,并指出我国管理会计领域可能的实证研究方向以及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