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艺术与设计杂志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经济日报社

  • 主办单位:经济日报社

  • ISSN:1008-2832

  • CN:11-3909/J

艺术与设计杂志

艺术与设计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10-12

事件

摘要:木板空间 这个几乎完全由木板堆叠完成的室内空间是隈研吾位于日本大阪的Gurunavi公司室内设计项目。该项目是一个办公与咖啡厅环境,隈研吾运用胶合板材料堆叠创造出条纹型效果,仅仅采用了胶合板堆叠和错落的结构就起到了家具在室内的作用。

14-15

玩意

摘要:球状太阳能手机充电器 设计师Andre Broessel设计的球状手机充电器能更多地接收太阳光,比起普通的太阳能充电器也更具有个性的造型。

16-16

《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生与死》

摘要:从3月28日至9月29日,大英博物馆举办“庞贝和赫库兰尼姆的生与死(Lifeand Death of Pompeii and Hercul.aneum)”特展,又将世人的目光聚向这两座神秘的古城。

17-17

《查尔斯·马维尔:巴黎的官方摄影师百年展》

摘要:法国的查尔斯·马维尔(Chades Marvitle,1813—1879)被广泛地公认为是十九世纪最有才华的摄影师之一,他曾受巴黎市政府委托来记录19世纪后期大规模市政建设前后两个不同的巴黎,一个是风景如画拥有中世纪街道的古老巴黎,而另一个是遍布宽阔林荫大道和宏伟公共建筑的新巴黎,

18-19

地图

摘要:非洲穆因加|穆因加社区图书馆 图为BC建筑工作室在非洲穆因加利用当地的土制成的压缩砖为聋哑儿童们打造出的社区图书馆。建筑师在当地进行建筑实践时对当地的材料,技术,建筑类型进行了全面考察,最后在传统和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创新,最后设计并建造出了这样一个从外形到功能都十分接地气的建筑作品。

20-21

家居奢侈品

摘要:如今,什么是奢侈品?这一期《ddn》杂志介绍的巴西兄弟设计师Fernando和Humberto Campana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22-23

芝加哥波浪形赛艇基金会建筑

摘要:今年的《Wallpaper》杂志1月刊中介绍了Gang建筑事务所和他们最近完成的一座船坞形建筑设计。这座船屋毗邻芝加哥河北岸的克拉克公园内,属于芝加哥市长伊曼纽尔提出的滨河振兴规划的四个船坞中的一个。

24-25

纸张魔术

摘要:新年第一期的《N0VUM》介绍了来自法国的小型设计团队Zim&Zou和他们奇妙的纸张雕塑作品。

26-33

设计改变中国:一包米的风雨晨昏

作者:金敏华; 掌生谷粒(图)

摘要:文案高手程昀仪口里的“掌生谷粒”品牌史,绝对不是一桩为设计而设计的技术活,而是来自中国台湾城乡山川的温柔故事。

34-37

设计也为稻梁谋

摘要:“民以食为天”,一语道出不论是灾荒年代还是富裕时代,食物在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喜食大米的中国,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米饭很多时候成为我们胃口最朴素和深刻的记忆,构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8-43

侯颖:从内容出发

作者:王菲宇

摘要:侯颖是年轻一代设计师中少有的“研究者”,做事认真、追根究底的态度,让她的设计呈现出沉稳的个性。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安静下来做设计究竟有多难?恐怕只有身在其中的设计师才能知晓。候颖用自己的设计作品和设计态度改变“博伊斯展”的展览形式;改变“汉光百货”的视觉形象……正是这些“小改变”,让人不能小觑侯颖未来的大能量。

44-47

夏宇:好时代,好设计

摘要:如果再给你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几乎没有一秒犹豫,夏宇肯定地表示答案还会是平面设计。在他看来,只要17岁之前的生活经历没有改变,自己就一定还会迷上设计。

48-51

顾磊:焦虑中的成长

摘要:TINY workshop的办公室位于酒仙桥东路的M8孵化中心。经过粗粝的水泥墙面和地面,走廊尽头出现的设计工作室顿时让人眼前一亮。进门处墙上最醒目的地方贴着顾磊为红英女装设计的秋季形象海报。与海报里在枝头跳跃的鸟儿相呼应的,是门边石槽里游弋的红色小鱼。工作室的桌上摆满了奈良美智的画幅和一簇簇绿叶植物。

52-55

飞设计: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郑蕾

摘要:深圳2013年8月的一次创意市集当中,一个展示摊位吸引了许多观者的注意。朴拙稚趣的木质作品,树枝、小鸟、木块,简单的设计让童年时代的记忆一股脑儿全部涌现。玩具?噢不,它们是灯具、衣架,

56-61

“设计民工”的敏感词

作者:钟玉玲

摘要:在广州的郊区,大学城的城中村内,有一群人过着蹭校园资源的惬意蜗居生活,自足却不自闭。有的是餐厅老板,业余是晒花生的画家:有的是终日被甲方压榨,终要一展艺术大志的毕业生。来自五湖四海,最后流向何方却无人可知,但此刻,他们是艺术教育产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设计民工。当在创意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响彻全国的时候,城中大大小小的创意市集中也能看到他们奔波的身影,这也许是展示自己才华,偶遇伯乐的平台,也有人当这里是练兵台,为日后宏图大业试水。当被众人在创意的虚幻中消费完之后,回头一看,剩下只有少数有志青年还在坚持当初艺术梦,其中一个叫T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