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艺术专业的特点集锦9篇

时间:2023-10-09 16:14:48

艺术专业的特点

艺术专业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 艺术专业;“90后”;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90后”从一进入大学校园就受到了各界的关注,目前的大学校园的主群体已变成“90后”。由于学科的特点,在“90后”艺术类学生的成长道路上,长期存在着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成长环境、成长规律和成长模式。他们跨进大学校园后,学校对他们的专业素质的要求高于文化素质的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快速调整自己的步伐,跟上他们的步调,摸清他们的脉搏,紧扣他们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开展工作,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90后”艺术专业高职生的特点

(一)集体观念缺乏,政治稳定性强

自我意识强,甚至倾向于个人主义,是“90后”艺术类学生的普遍特点。他们容易把不同于别人作为向大众展示自己存在的方式,把艺术看成个人情感与技巧的展示。“90后”艺术类专业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势;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相对淡薄;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集体荣誉感不强,自由主义严重;对国家和集体利益缺乏责任感,理想信念意识淡薄。正由于他们的集体观念不强和团队意识相对淡薄,加之对政治问题的相对冷淡和不敏感,导致这个群体内部不容易在一些政治问题上达成共识,一般也不会有大的群体政治事件发生。

(二)纪律意识差,但思维活跃

“90后”艺术类专业学生受其授课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自身不愿意受到约束,普遍存在着纪律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艺术类学生的学风、班风相对难以规范,整体形象相对难以提升。但艺术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受专业特点的影响,他们在思维活跃程度上往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胜一筹。他们能想到的、能做到的经常让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叹为观止。

(三)文化理论功底薄弱,但艺术创造力突出

“90后”艺术专业学生有一部分是从小就钟爱艺术,另一部分是到了高考前夕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而选择艺术专业作为上大学的捷径。钟爱艺术的学生甚至把艺术作为生命的一部分,这部分学生对艺术的感悟深刻,对艺术的觉察敏锐,艺术创造力也突出。他们自幼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专业学习,因而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文化课程的学习。“选择捷径”的学生一般缺乏扎实的文化理论功底,文化学习能力不足,人文精神素养也相对欠缺。

二、特点形成的原因

(一)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于艺术专业的授课模式较为特殊,经常采取小班授课、一对一的方式,关系较其他专业的师生更为密切。专业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教师的文化修养、思想政治品质、个人风格、为人处事等将影响这些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有些教师不健康的价值观,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将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及教育功利性原因的影响

“90后”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较为优越,家长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程度以及期望值、培养力度也高于其他家长。所以相对而言,这类学生都较自信或自负,个性强,依赖思想重,容易偏激。此外,学艺术专业的学生一部分源于天赋好,有基础,但也有一部分是追求升学率,因为高考可以降分而选择了这个专业。所以艺术类学生中会出现专业弱,文化基础差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因底子薄、基础差导致这些学生入校后不仅公共文化课跟不上,由于专业课不巩固,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追求,专业的学习和发展也受到很大制约。

(三)艺术专业大学生存在的错误价值观念

在一些艺术专业的大学生看来,现在社会上艺术从业人员的收入比较高,参与社会资源再分配的能力比较强,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这也成为一些学生的参照坐标,很多青年误以为学习艺术类专业很容易成功。这种思想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尤其大,它客观上导致了一些学生对文化素质的轻视,他们只看重专业,在文化素质方面的积淀不足,导致他们审美底蕴的不够丰富和精深,这样一来,在艺术发展上也就没有后劲,没有基础。

三、工作思路及对策分析

作为高职学院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应根据“90后”艺术专业高职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做好他们的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育其健康、奋进、乐观的人生心态和生活格调。

(一)加强队伍建设,使更多的专业教师服务于“90后”艺术专业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主力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而班主任和辅导员中的大多数教师又是“80后”一代。但不容忽视的是,“80后”作为“90后”的导航者、引路人,同样缺乏社会阅历,他们对社会的发展趋势把握不足。因此,高校务必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引领他们走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道路。

(二)创新内容、方法和渠道,打造健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和氛围

根据调查显示,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90后”艺术专业高职生中有多达74%和63%的学生平常是以发短信、打电话和QQ聊天作为其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而传统的聚会联谊和信件书写等交流沟通方式则不被“90后”青睐。有鉴于此,在从事“90后”艺术专业高职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时,教育管理者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生活习惯等,有针对性地摸索和探讨更为有效的工作方法,开辟更为直接有效的交流途径和渠道。可以采取以校园贴吧、校园论坛、QQ群、博客、飞信等多种形式作为与“90后”艺术专业高职生交流沟通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更乐于被“90后”艺术专业高职生接受,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以致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我们需要开辟网络阵地,开创更多的“90后”艺术专业高职生乐意接受的教育渠道,以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他们进行清晰准确的人生定位,确立自我奋斗目标。

(三)突出重点,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构建良好职业发展规划

就目前大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来讲,就业问题无疑是最为紧迫也最为关切的话题之一,“90后”艺术专业高职生也不例外。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不断认清当今社会形势和职业发展特点,紧密结合“90后”艺术专业高职生的认知和思维特点,以耐心的心态指导学生认识正确的职业取向,做好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努力培养和提高其专业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为其拥有一个开阔、灿烂的未来护航奠基。

【参考文献】

【1】苗丽,胡毅.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2】于跃.浅析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知识经济,2010,(20).

【3】齐文生,郑培国.艺术类大学生特点探析及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J】.中国轻工教育,2009,(4).

艺术专业的特点范文2

以此论坛为一个时间点,回看我国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快速发展的10余年,有关其的讨论、话题不断更新、拓展、深入,更加实际、理性、科学。一次次学术交融、智慧碰撞的论坛好比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发展历史长绳上的结点,结绳记事,以此为缩影,我们不难看出艺术管理专业历经着从最初的多元探索至今日的规范、理性再到未来的科学、成熟。有专家指出,当下的艺术管理专业,在经历了10余年教学、师资、学科建设、社会检验等多方积累之后,已经进入了“再出发”的全新阶段。以此阶段为新出发点,艺术管理该怎样“再出发”?来自国内最早一批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的院校――南京艺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以及专业建设方面极有特色的首都师范大学的专家,从10个方面解读了艺术管理专业当下的发展境况、症结,以及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问:何为当务之急?

“没户口”,是艺术管理业界专家们无奈的戏称。从成人教育到系统的本科教学,再到硕士、博士的培养,细数艺术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前后已30余年,但“没在教育部挂上号”成为该学科的“心病”。随着10余年的快速发展,艺术管理专业在教学、学术及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积累,“没户口”带来的弊端,也日益突显出来,呼声愈发强烈。

近段时间,该项工作已大大推进至实操层面,南京、北京、上海等地的一批院校都在积极争取将艺术管理专业上报为国家教育部目录内的本科专业,相关工作已经展开。与此同时,不仅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的相关高校正在进行相关努力,教育部艺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等机构和组织也都在着力推动这一举措。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开设艺术管理专业的院校,南京艺术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也在积极推动此事。“可以说,将艺术管理申报为教育部目录内的本科专业是我们大家长期办学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艺术管理教育在我国办学时间长、办学规模大、办学成果卓著。在诸多条件的支持和今年相关院校、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下,艺术管理专业申报教育部本科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情况。” 作为着力推动此事的专家之一,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主席、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董峰介绍了目前艺术管理专业申报教育部目录内本科专业的相关情况,他指出,将艺术管理申报成为本科专业是相关学校艺术管理系为了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招生、培养工作的首要争取目标,也是对于社会上相关用人单位对于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满足。

“针对目前我国的艺术管理还没有纳入教育部专业目录的现状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有组织地申报并最终获批教育部目录外增设新专业。”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张蓓荔也首先强调了申报本科专业的迫切性。她提出,借此申报之际,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全国各院校艺术管理的办学质量,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及教材建设等方面,一方面要强调学科基础的统一性(艺术学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发挥各院校办学理念和教学资源的独特性,促进艺术管理专业的科学发展。

从专家们的一再强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将艺术管理专业申报成为教育部目录内的本科专业有着强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那么该如何理解其重要性呢?一般而言,我国大学的本科专业是根据教育部目录来进行设置的,但由于艺术管理在国内一开始的办学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在相关的本科专业中进行办学的,这就给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如学生就业适应性、教师学者课题申报成果评价等方面的许多不便和障碍。

董峰指出,学科与专业的合法身份本应包括行政化身份和学术化身份两个方面。行政化合法性主要是指需要依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按程序进行申报;而学术化合法性则主要指专业需要有良好的学术积累、规范的办学条件、成熟的办学资源等。“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将艺术管理申报为教育部本科办学目录下的专业,进一步完善艺术管理行政化和学术化身份,我认为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问:艺术管理学科呈现出哪些阶段性特点?

目前,中国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中,已有28所设有艺术管理专业方向。其中,9所音乐学院和7所综合类艺术学院全部设有此专业方向。全国则已有超过500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除招收本科生外,不少硕士授权单位还在艺术学科下招收艺术管理相关方向硕士,如中央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已率先招收艺术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

由此可见,艺术管理学科在我国经过10余年的理论探索和人才培养实践,正逐渐走向成型,张蓓荔总结了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她认为,中国艺术管理学科在10余年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已基本形成了以艺术院校为主,综合性、文科类院校共同发展的一个很大的办学规模。初步构建了从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搭建了学界、业界、官界共同对话的交流平台,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教学与学术系统。同时,形成了一支从事实践、教学以及研究的队伍,积累了一批学术成果,为学科、专业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学科身份的合法化凝聚了共识。

在整体呈现以上特点的同时,由于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多是不同专业院系依据自身专业特色,结合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而建立教学体系,这样从开始就凸显了艺术管理专业的差异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第一,各个艺术院校的专业特点不同,形成各学院艺术管理专业方向的各自特点;第二,各个艺术院校的办学定位不同,形成艺术管理专业方向办学定位的差异;第三,各个艺术院校艺术管理专业方向办学的资源条件不同,造成师资队伍、学生生源的差距;第四,各个艺术院校艺术管理专业方向师资队伍的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组成不同,造成培养方案不统一、标准不统一。

三问:艺术管理究竟应该“管什么”

“理什么”?

在差异化明显的前提下,艺术管理作为一个学科,该如何进行定位?究竟应该“管什么”“理什么”?在专业建设上如何从跨学科的架构中形塑艺术管理完整的教学体系?这些问题,正是业界人士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课题。

艺术管理专业是伴随艺术机构及艺术事务蓬勃发展而生成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本专业具有艺术学与管理学相互交叉融合的特点,属于艺术学理论类本科专业中的特设专业。艺术管理与艺术史论等本科专业共同构成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完整的学术框架。

对艺术管理专业定位的了解,要基于对其内涵的准确把握之上。尽管艺术管理具有不同的定义,但从本质上而言,艺术管理是对艺术机构及其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涉及艺术项目及企划与制作、艺术市场与营销、艺术筹资与赞助、艺术政策与法律,以及艺术法、艺术观众拓展、艺术品牌塑造等,是对艺术与社会外部因素互动关系的统筹与掌控。

艺术管理既然作为一个规范的专业,就必须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边界。明确的标准有助于对于一个专业是不是艺术管理专业、一个艺术管理专业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进行评估。董峰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标准则是艺术管理专业的内涵与品质,具体而言应该包括:第一,艺术管理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管理学等都为艺术管理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根基。故而艺术管理专业应该与其他专业有明确的区分,无论是哪种类型、层面的院校开办艺术管理专业,都应该开设诸如观众拓展、艺术筹资、艺术营销、艺术策划、项目运作、票房管理等专业基础性的课程。第二,艺术管理专业应注重实践性的教学品质,而非纯理论类的教学,好的艺术管理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三,艺术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基础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特点,在保证艺管专业基础型之上,各个学校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特点、资源、优势等条件开设一批特色化、个性化的专业课程;兼顾不同院校的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办学资源,从而体现出其特色化。如在音乐院校中注重对于剧院团、演艺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在美术院校中注重对于博物馆、拍卖行业技能的学习。

董峰强调,唯有在艺术管理专业中既注重一般性又强调特色性,才能在保证艺术管理专业边界的基础上兼顾各个学校的办学资源优势,树立起优秀的教学体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优秀人才,从而办好这个专业。

四问:如何避免不专业的“专业教育”乱象?

目前,国内有超过500家的艺术类院校、管理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开设了艺术管理类的相关专业,还有院校计划开设相关专业,可以说发展速度相当迅猛。一些学校培养的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不断完善自身,走向良性发展轨道的同时,另一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教学体系混乱、学生就业率低等,存在着很多不规范、不完善的行为。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文化和艺术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种现象体现了社会对于艺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但不避讳地说,目前国内艺术管理专业办学存在一哄而上的情况和现象。“不少不具备相关办学资源、办学条件、办学经验等的国内院校也在纷纷开办艺术管理专业。这些学校的艺术管理专业由于缺乏学科核心课程、资深经验教师、丰富办学经验等问题而导致其艺术管理办的‘四不像’,成为了由各自学校各种专业组成的‘拼盘专业’。”董峰指出了当下艺术管理专业教育发展中呈现的乱象。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吴明娣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艺术设计专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最开始有眼光看到其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学院,走到了前边的,这一批基本都发展比较好。但是后来大家都觉得好,一拥而上,一部分就烂大街了。近些年,开设艺术管理的院校大大增加,但学科建设是否完善,师资力量能否保证教学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也害怕艺术管理烂大街。”

对此一哄而上的现象,董峰认为,在专业建设上形塑艺术管理的教育品质至关重要。有些人认为,艺术管理专业既然是规范的本科专业,那么全国的开办院校就应该有大致相同的专业核心课程;但又有人提出,不同的院校应该有不同的个性化、特色化课程。对于这个问题,经过业界长时间的讨论、质疑和论辩,业界基本达成的共识是,要想办好艺术管理专业,就必须强调和重视基础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观点。用基础性课程将艺术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区分开来,表明其专业特质;用开放性教育赋予其各个院校的特色,打造个性化的特征。

五问:怎样招生更为合理?

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相关人才缺口逐步增大的背景下,加之艺术管理学科发展越来越成熟,办学质量高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情况不错,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艺术管理作为其报考的方向。招生工作应该怎样开展,生源情况又如何?

目前国内艺术管理专业的招生方式有以下两种:一种是以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一批院校,以文化课成绩为招生录取的主要标准;另一种则是以文化成绩+专业成绩的综合指标作为标准进行招生录取,这种院校占比更多。两种招生方式录取的学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以专业分数为主要录取标准招收的学生生源,在艺术专业(如演唱、表演、美术)上具有特长和优势,一般来说,在性格上相对而言比较活泼、开朗、积极、热情,更加容易融入到艺术组织的管理工作当中去,扎根于艺术本体去理解和从事艺术管理工作,但是这部分学生在文化、英语等综合素质上又有所欠缺,从事深度艺术管理工作时往往难以胜任;以文化成绩为主要录取标准的学生生源,综合素质较高,在语言表达、理论功底上具有优势,却又由于自身对艺术知识缺乏、兴趣欠缺,而难以很好地融入到艺术管理学习的专业状态当中去。

那么,两种招生方式哪种更加合理、更加有利于艺术管理教育的开展?董峰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能以偏概全,实际上,每种招生方式都有其合理性。两种生源各有优长,在学生进入学校后,教育者也需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开展有效教学。

以美国为例,在美国有许多艺术类、商业类、管理类大学都在开办艺术管理类的专业,每一所大学都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来招收、培养学生:艺术类的大学往往注重于艺术管理工作中的制作、生产过程;商业类的大学关注艺术管理工作中的营销、企划层面;管理类的大学则重视艺术管理工作中的控制、监督方面。可以说,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外延十分广阔的专业,每个学校都可以通过关注其中不同的部分和结构从而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无论对于文化课还是专业课课程的设立、开办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六问:学习艺术管理应具备哪些素质?

在分析两种不同生源特点的同时,董峰特别强调了生源应该首先具有对于艺术、文化的热情和热爱。他认为,一个对于艺术没有热情的学生很难学习好艺术管理专业。教育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其艺术兴趣的开发和培养,“对艺术感兴趣”就是学生需首要具备的素质。

其次,“会不会学习”至关重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必不可少,如何在课堂上从不同课程、不同教师中吸取知识并引发思考,如何在课外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之间平衡精力……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答案并不相同,但对于艺术管理专业来说,“会不会学习”会直接影响教学结果。

再次,“艺术特长”助力学生专业学习。有相应的艺术特长更加容易让学生进入到艺术管理的状态中去,更加容易融入到艺术圈子中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关键。

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专家也给出了建议。

在课程中应开设艺术营销、推广、策划、筹资、赞助等一系列学科基础课程来确保专业教学的一般性,奠定艺术管理学生的基本气质和特征,从而和美术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学生有所区分。

同时,在一般性的基础上,应该就学校的特点发扬其特色,使学生获得核心竞争力。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在艺术管理专业人才上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基本理论素养。这与南京艺术学院的办学传统与优势有关,学校不仅是在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艺术类院校,而且目前学校拥有艺术学门类下面5个一级学科的全部硕士、博士点授予权,重视学科建设、重视理论研究在全校形成了氛围。对于艺术管理专业,学校特别注重对于学生文笔写作、理论修养、听说读写等综合素质的相关培养。学校还非常注重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学校在指定阅读书目、开设论文写作课,以及选题、写作双导师指导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而天津音乐学院,更加注重的是基于项目实践的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的专业基础、多样化的实践课程、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和产学研项目实践是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

跨学科的专业基础――跨越文、史、艺、法、经、管学科边界,突出艺术学与管理学、传播学的相互交融,提升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对政策的理解把握能力,为项目实践打下坚实基础;多样化的实践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分布于基础课程应用部分、专业主课实践实训项目、艺术实践、实习、毕业论文以及第二课堂六方面,形成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创新型实践教学“四元结构”实践项目教学体系;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传媒视听软硬件设备设施为支撑,学习和掌握最先进的专业装备技能技术,保障项目实践;产学研项目实践――产学研一体化,校内、校外联动互补,部分实践(训)项目模拟运行,部分项目则实战性地运营和管理,从而将教学与产业实际紧密结合,育人与项目研发同步进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和实践运作能力。张蓓荔指出,基于项目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内容与产业实际紧密结合,学生也非常喜欢项目制的教学方式,对实操很感兴趣,直接培养了学生的项目实操能力,教学效益大大提升。

七问:从就业情况可以反观哪些问题?

近年,基于种种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艺术类院校也无可避免。在这种大环境下,作为较为新兴的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专业,艺术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其中的问题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当今中国的艺术市场内涵丰富,十分庞大,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不单单取决于作品本身的质量,也需要相关的艺术管理专业人士围绕其进行营销、包装等工作;这就催生了对于相关艺术管理专业工作者的巨大社会岗位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国家社会艺术文化体制的完善,各种不同的艺术文化性机构不断建立,也创造出了一批需求艺术管理工作者的相关岗位。专家一致认为,艺术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和机会非常广阔。

尽管如此,现实是对于大多数艺术管理毕业生而言,难以很好地胜任这些岗位。董峰将其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其一当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实用性期待过高,急功近利的期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掌握所有工作能力,而不注重对于学生的再培养;其二艺术管理教育中很多学校、教师缺乏对于学生根本能力的培养,重视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立杆经验的知识层面上的教育,而忽视基础性的、认知上的、具有批判思考性的能力培养,特别是对于艺术管理这一综合性的、复杂的专业而言。如何在音乐、美术、影视等不同的艺术门类,营销、管理、推广等不同的工作部门之间转换角色,都需要艺术管理者丰富的、跨越性的知识背景和对新知识迅速地吸收掌握能力。如果不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和改变,就会造成学生知识面上的狭窄、学习能力上的缺乏。将学生的知识面越教育越单一、就业面越培养越狭窄,使学生缺乏持续的发展潜力和宽阔的就业适应性。“在南京艺术学院,我们认为凡是学生走出学校后3个月内可以学习掌握的操作性技能和知识,都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单独放在学生的本科在校阶段进行专门的课程学习。”董峰强调了人才培养中需要注意的这些问题。

八问:研究生培养该抓哪些关键点?

在欧美国家,艺术管理是一门主要开办在研究生层次的课程,其课程特点被认为更加适合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近年来,艺术管理专业不仅本科教育不断壮大,研究生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在本科教育逐步成熟的前提下,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也让院校面临更多的难题。

对于艺术管理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专家们自然感到十分欣喜,但他们谈论更多的,依旧是其中存在的问题。董峰指出,首先,部分开办艺术管理研究生教学的学校仍然沿用了本科阶段原有的教学体系,很难开设出针对研究生教学特点的主体性课程。其次,在生源上很多学生并不具备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对艺术的热情,这就造成了必须利用研究生教学阶段来补习本科阶段基础课程的问题。最后,从课程设置上缺乏对于学生调研、考查、见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艺术管理学科的理论上、边缘上、上,南京艺术学院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董峰在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发现,许多学生的论文选题与写作,与其说是艺术管理,更不如说是美术学、音乐学、管理学的论文,缺少对于当下现实社会中涉及艺术机构经营、观众拓展开发、财务管理筹集等亟待解决问题的研究。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由于缺乏专业主体性,从而导致了研究生甚至不如本科生好就业的现状。

面对这些问题,吴明娣一再强调了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她认为,应该充分挖掘地缘优势资源,利用社会力量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多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了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培养采用了双导师制培养模式。2013年9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合作,共同培养艺术市场与管理的硕士生,聘请了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等机构的掌舵人为研究生导师。这些举措使研究生师资力量和培养水平显著增强。最重要的是,学生一方面可以跟随学院导师学习理论,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跟随业界导师,可以直接进入操作层面,相当于毕业之前就已进入行业,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吴明娣强调,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合作培养研究生,就是要培养高学历的职业人才,毕业后直接进入拍卖公司、画廊等艺术机构,成为行家里手。社会需要更多的操作手,艺术管理培养的就是实用型人才。

九问:何为理想师资?

在办学模式、教学体系逐步成熟的前提下,师资成为人才培养的又一关键。艺术管理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师资力量几乎从零开始发展,多数专业教师是“半路出家”,转型而来,边学习边教学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借助艺术学理论强有力的学术基础,以及自身的不断努力探索,10余年来,艺术管理专业师资已初步形成科学构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但距离理想的师资队伍,还依然存在距离,专家们分享了自身及各自院校的经验。

“我们的师资基本都是从美术史论衍生而来,我本人就是从工艺美术专业衍生来的。”吴明娣本身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学院,她除了开设“工艺美术史”“陶瓷艺术史”外,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当代艺术市场研究”。她坦言,是逼着自己走进艺术市场的,只有对它有感性认识,才能进一步开展研究。相关资料、教材、师资队伍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首都师范大学的情况,作为案例,可以说既广泛又典型。那么,理想的艺术管理专业师资应该具备哪些特质?董峰给予了解答:“我认为作为艺术管理的教师,第一,应该具有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专长,第二,应该具有艺术管理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第三,要有艺术管理的留学背景。一个教师能同时具有以上这三面特征,是成为一名优秀艺术管理教师的理想状态。”

然而现实情况是,能够同时拥有上述3项特征的教师是十分稀缺的。因此学院只能退而求其次,力争从教师团队的角度去接近目标,在教师团队的整体层面上能够尽量满足上述3个特征。

基于这种情况,开放性师资机制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聘请业内从业者、专家、海外人士等来学校开设课程、组织讲座、举行工作坊交流活动等,成为艺术管理师资力量补充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多所院校采取的方法。

十问:艺术管理该怎样“再出发”?

艺术管理专业从“摸着石头过河”,几乎从零出发,到现在学科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学术积累不断深厚,同时艺术管理的学科申报也在逐步推进。“如果我们将上世纪80年代的艺术管理教育称之为传统的艺术管理教育,将2000年左右的艺术管理教育称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管理教育,那么当下的艺术管理教育则可以称之为一个‘再出发’的新阶段。”作为业界的资深专家,董峰在此背景下提出艺术管理教育进入了“再出发”的阶段的观点。吴明娣也认为,无论是自身学院,还是艺术管理整个专业,都应该进入总结、提升的阶段。应该从“摸石头过河”的初期阶段进入更加规范、自律、科学的办学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理论研究,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服务于国家文化产业的战略部署。

在2011年,艺术学从文学之中脱离出来升级为学科门类,这就为艺术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而10年在西方作为一个专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体现了一个专业从无到有的转变,而国内艺术管理专业也在这一时期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路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管理专业已经初步解决了办学规模、教学结构上的基本问题,在下面的时间内则需要解决学科的主体内涵和功能性问题。

董峰认为,艺术管理教育的“再出发”,首要方向和目标在于实现艺术管理的文化推动力功用。在当今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艺术管理的社会身份更加重要。从宏观层面分析,艺术管理为社会文化发展构建了文化生态,能够合理有效地构建政府、市场、群众在文化领域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社会文化资源、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从中观层面分析,艺术管理对于社会中众多的艺术行业、艺术市场的繁荣有序性发展也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从微观层面来说,艺术管理对于艺术领域中的一般生产者、消费者、中介机构有着领导作用。艺术管理应该发挥其文化推动力和社会功用,在政府、市场、艺术家、消费者之间建立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社会效益、商业利益和美学价值的统一。

张蓓荔也从4个方面分析了艺术管理专业“再出发”需要关注的重点。第一,艺术管理需要向艺术学汲取营养。艺术学理论成熟而规范,是艺术管理学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当然,管理学、传播学、文化政策学以及艺术社会学可以作为艺术管理的支撑学科。因此,在艺术学成为门类学科的格局下,在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面分设包括艺术管理学在内的各二级学科及专业委员会,也是解决艺术管理学术组织的重要途径。

第二,艺术管理学需要在现实的艺术实践中深深扎根。艺术管理学理论、学术观点和研究应该来源于艺术生产与消费、推广与营销的实践数据,案例支撑。反过来,艺术管理学必须能够为解答艺术组织及其活动中有意义的现实问题提供思路、方法;对现实的艺术实践给予客观的反馈、评论和引导。

第三,艺术管理学需要涌现出不同的学术观点、不同的研究方法,甚至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更加开放地借鉴不同学科的方法,将艺术管理学置于不同学术领域、不同学科门类的相互交流、碰撞,将艺术与管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繁荣这门学科。其基点是需要尽快创建学术刊物、开通网络平台,进而建立起与艺术管理密切关联的数据库、案例库,以适应艺术管理未来发展的需要。

艺术专业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等职业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05-03

广东是我国工艺美术大省之一。据《广州日报》消息,2012年广东省工艺美术总产值为2 147.28亿元,约占全国同行业的四分之一,排名第一。广东工艺美术具有鲜明的岭南地方风格和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如古典家具、金银首饰、广绣、玉雕等已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正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2013年5月,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为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制定了具体目标和发展重点。具体目标:到2015年,全省工艺美术产业产值实现5 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工艺美术大师人数增加到300人;建设广东省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40个,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50个。重点发展珠宝首饰、工艺品雕刻、艺术陶瓷、服装刺绣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中包括工艺美术产学研合作项目、工艺美术专业学校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产业化,人才是关键。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200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的《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指出,省人民政府通过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有关配套经济政策,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包括:“培养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宣传工艺美术知识和产品”;“鼓励教育院校特别是工艺美术重点产区的教育院校,设立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基地,开设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我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人才匮乏的局面依然很严重。如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仿古家具生产和销售已形成产业集群。笔者在与多家仿古家具企业老总的座谈中了解到,目前技师稀缺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二个月时间的技师断层,严重影响业务开展。面对人才短缺的困境,有的企业家表示愿意出资和职业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相信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企业的支持下,我省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现状

从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的我省76所高职学院网站了解到,有72所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占95%,设立了单独艺术设计类(院)系的高职学院有56所之多。专业设置方面,普遍以广告、装潢、多媒体等现代设计类专业为主,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开设最多的专业为珠宝首饰类专业,但只有6所高职学院开设。其他60多所均没有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类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仅有5所学院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开设了漆画、手工艺等部分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2011年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保护和发展基地12家、培训基地3家、产业展示基地5家,没有一家高职学院。

我省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但对传统工艺美术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我省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产业化的高度重视及政策扶植对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存在重现代艺术设计、轻传统工艺美术的现象。

广东传统工艺美术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为什么在高职院校会出现重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轻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这一现象?

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媒体艺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生源多,就业范围广。而且开设现代设计艺术专业硬件投入相对较少,而学费相对较高,因此,高职学院对开设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热情高。

另一方面,高职学院面对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相对细致而专业技艺单一,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等方面均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生源问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开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并建立了校内陶瓷车间,联合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当年仅招生15人,勉强能够开班,次年招生人数更少,无法开班,从而停止招生。2012年学院从服务地方经济的角度考虑,尝试从室内设计专业抽出一部分学生试办古典家具专业方向,但报名者寥寥无几,最终也没能开班。这是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创办初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专业影响力不够强,宣传力度不够大,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高职学院如果转变观念,不看重眼前利益,从长远考虑,从学院特色和内涵建设考虑,从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来考虑,对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加大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上级扶持和企业支持,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生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且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和陶瓷专业各从10多人的定单班开始,后来成立湘绣艺术学院、湘瓷艺术学院,被批准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招生情况良好。我省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也成立了珠宝学院,现已探索出一条成功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之路。

(一)专业设置

相对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门类更多,分类也更细,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地方因素,应从传承、发展地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服务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入手,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如广州“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佛山陶塑、肇庆端砚、潮州木雕和潮绣、阳江漆艺、江门新会葵艺和古典家具、汕头内画等,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产业特点。根据地方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特点设置专业,也是高职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同时在教学资源和学生实训及就业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第二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艺既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贪大求全,既要考虑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在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定位方面,要解决“广”与“专”的矛盾,狭义的“X型”或“T型”人才模式可以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设置的参考。“X型”人才,即系统掌握两门专业知识,并有明显的主要的交叉点、结合部。如古典家具与雕刻、刺绣和编织、漆画与版画等,二者在工艺和艺术特色方面具有交叉点,可作为同类型人才进行培养,避免人才培养过于单一,也拓宽了就业渠道,有利于人才培养的持续发展。“T型”人才,即在本专业横向方面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和技能,纵向方面在本专业领域某一方面具备精深的技艺。从传统工艺美术方面来看,就是既要掌握老艺人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又要具有全面的艺术修养,能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传世精品。“T型”人才培养既有利于学生就业,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江门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在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下开设珠宝玉石雕刻方向,从而在专业设置的“广”与“专”之间获得平衡。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年公布了第一批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目录,包括8个类别:工艺雕刻类、抽纱刺绣类、艺术陶瓷类、编织工艺类、漆器类、工艺家具类、金属工艺类、其他类,共53个品种,并明确了主要产地。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此作为参考,从地方产业特点入手,专业设置方面按“X型”或“T型”模式进行分类或整合。

(二)课程设置

一是从上述“T型”人才培养的纵横两方面开设课程,兼顾“面广”与“精艺”两方面,在保证本专业必要的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定位专业技艺,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

二是将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传统工艺美术的图形、文字、色彩元素及材料在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提升了现代设计的设计意境和文化内涵。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传统工艺美术相关课程,如产品设计专业可开设金属工艺、陶瓷工艺课程,室内装饰设计专业可开设古典家具设计课程。

三是开设传统工艺美术选修课。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至少应掌握一门传统工艺美术技能。

四是成立传统工艺美术或手工艺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五是积极与行业企业联系,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探索“工学结合”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训基地建设

探索政、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引入或建立大师工作室,建立项目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研发中心,并成立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认证机构和培训机构。在此基础上,争取政府支持,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基地、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

在实训管理方面,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管理机构,由双方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共同商讨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或方案,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据华商报消息,广东省每年从政府文化发展基金中安排1 800万元资金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我省高职学院应利用自身优势,从传统工艺美术实训基地、保护和发展基地、大师工作室等方面申报专项资金,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做大做强且做出特色。

结语

高职教育对接产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使高职院校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我省高职学院应抓住我省高度重视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发展,加快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发展这一机遇,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学院内涵建设、特色建设的高度,加强责任意识,创新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在传统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方面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龚勤茵.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的思考[J].浙江工艺美术,2002(2).

艺术专业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综合文化素质 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许多综合高校相继成立了艺术专业。在综合高校开设艺术专业,不仅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艺术类学生作为综合高校中的较为特殊群体,如何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做好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摆在许多辅导员面前的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综合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主要特点

综合高校艺术类学生是学校较为特殊群体,他们与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有很鲜明的特点。

1.专业性强。

与学校其它专业相比,艺术专业无论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育环境、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态等方面都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点,与学校理工类和医学类专业的融合度偏低。

2.多数是新办专业,正处在不断发展完善时期。

大多综合高校艺术专业办学时间较短,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与国内专业的艺术院校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诸如硬件设施不完备,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办学模式还不成熟。

由于以上专业特性,艺术类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思想活跃,但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模糊。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特点,思维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对社会问题反应强烈,是大学生中比较活跃的特殊群体。然而,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有些艺术类大学生道德观念由统一逐步走向分化,丢弃社会理想而信奉个人理想,学习缺乏动力,不关心政治甚至厌烦政治的心理较显著,对理想道德教育有抵触情绪,甚至思想颓废,不思进取。

2.个性突出,但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艺术的创新和突出只有在个性化得到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近年来,艺术教育特别是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方面都比较注重突出和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普遍注重个人追求、自我意识突出。由于艺术专业授课及学习方式特别,生活方式相对宽松,学生大多缺乏纪律性,盲目追求自由,生活作风懒散。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艺术类大学生的学风、班风、校风均较差,其行为规范处在一种不成熟和不稳定状态,集体主义意识淡薄。

3.专业情结浓厚,但综合文化素养匮乏。

艺术类专业学生主要来源于中学阶段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积极分子,但也有一部分来源于参加文、理科或是体育类高考无望而被迫加入艺术大军的学生,因此艺术类考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进入大学学习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把绝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专业技能训练。这就势必导致部分艺术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较低,知识面狭窄。

4.实践创新能力较强,但受社会负面影响较深。

由于高考专业考试的缘故,许多艺术类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生活,在外寄宿写生、练声等,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各高校单独命题的专业考试,接触社会较早、较多,极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进入大学后,艺术教学的实践性必然要求学生参加较多的社会实践和展览,这也促使他们一进入高校后就表现出比其他专业大学生较强的独立意识,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赋予了过早的“成熟”意识等。

二、综合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思路

1.以人为本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辅导员要加强对艺术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积极引导艺术类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端正入党动机,确立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从大一开始,辅导员就要利用年级例会、班会、学生干部会议,采用一些生动典型实例、播放进步题材影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要经常与专业课教师学生进行沟通共同做好艺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学科教学主要采用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交流。学生个性特点、学习态度、思想动态、道德风貌等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专业课教师更易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辅导员要经常与专业课教师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调动专业课教师积极性,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抓好第二课堂建设,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

教育部《关于印发周远清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知》(教育部〔1998〕4号)指出:“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文化素质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基础,它体现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升华人格、陶冶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作学问提供广博的文化底蕴。”

综合高校中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进入大学后,艺术类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缺乏学习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文化素质底蕴的不足,制约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因此,辅导员要重视第二课堂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例如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征文活动,举办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讲座,聘请人文社科类教师指导学生社团活动。

3.拓宽渠道,促进艺术类学生发挥特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艺术类学生学习的灵魂在于创新。因此,辅导员要把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创造能力”作为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工作中,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挖掘艺术的各种内涵和社会的奥秘,发现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教育他们在知识的积累中要达到广博、深刻、新颖的统一,及时更新观念,掌握专业领域新的思想动态。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对省内外参加展览获奖同学进行奖励,以此鼓励同学提高自己创新能力。另外,针对艺术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辅导员还应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

4.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培养艺术类学生的团队精神。

针对艺术类学生自我意识突出、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的特点,辅导员要从新生入学就着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新生军训是辅导员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良好时机。通过新生军训的各种比赛,教官和辅导员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准备,因为任何一个学生的疏忽都可能影响到全队的成绩,从而使他们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夺得优异的成绩。在军训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好集体活动多的特点,要抓住军训的有利时机和活动,譬如会操、合唱、板报、内务,让受训的大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每一个人都有为集体获得荣誉的责任和义务,以此不断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军训结束后,为了巩固艺术类学生的团队意识,辅导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讲座,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每个学期定期或不定期有计划安排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主题的讲座或专题教育活动,向大学生传递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倾向性信息。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举办一些专业性的展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团队意识。

5.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综合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总体上是一个心理相对健康的特殊群体。然而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社会压力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艺术类大学生由于感性化、情绪化的心理和“另类”的思想状态对社会压力的反应更为强烈,思想偏差更为严重,伴随着愿望的落空和心理挫折的出现,就会产生诸如颓废、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其中有少数学生有厌世和人格等不良心理。艺术专业院系应建立包括专业学习、心理健康和就业指导三个方面学生咨询工作体系。辅导员要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艺术类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心态,正视综合高校中艺术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学生对自己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以便能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辅导员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着重引导他们学会理性思维与判断,形成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矛盾;还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认识他人的优点、亮点开始,学会与人交往,体会合作的意义,增强其对环境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理性与感性、心理与身体、思想与行为、技能与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辅导员只有转变工作方式才能做好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由于艺术类学生鲜明的个性特点,辅导员应对其实行情感管理和个性化管理。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投入,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感和出现的问题,给以指导和教育。辅导员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树立管理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帮助他们培养从我做起的优良品德和习惯,使他们做到自尊、自重、自信、自强,从而在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营造一种相互尊重、亦师亦友的气氛。要通过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和管理学生,达到教在不言中,行在不动中,管在不律中,威在不治中,言教变为身教,治服变成自服。此外,艺术类学生的辅导员还要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力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知之才能爱之,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瑜.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王川,马占爱,吴青.艺术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探讨.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

艺术专业的特点范文5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艺术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艺术院校学生相对简单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已无法满足和适应当今数字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结合艺术类学生的思维特点、专业特点,通过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既:课程定位的合理化、内容更新常态化、实验项目设计专业化,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使其达到“通识教育”与“特性教育”相平衡,成为学生今后进入数字化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门集基础性、实用性、系统性、前瞻性为一体的课程,最终使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提升。

关键词:艺术院校 计算机教育 特色实验项目 教师知识结构

目前各高校艺术类专业均已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能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但现在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归属于文科范畴,故在教学定位、教材内容、实验教学等教学环节上采用的是文科模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艺术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艺术院校学生相对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无法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艺术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满足于大文科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即简单的计算机技能、办公软件操作、网络应用基础等,而更应该结合艺术类学生的思维特点,专业特点,通过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使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有较大突破。

一、艺术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没有合适教材:目前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仅分为文科与理科两个大类进行,艺术类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归属为文科范畴,于是在教学内容上就形成了 “通识”知识强、“专业”知识弱这样一种状况。

2、实验教学针对性弱。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已逐渐成为高校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各种计算机基础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在陆续出版和编写,然而,综合国内各方面的研究可看出,针对艺术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内容很少。

3、教师专业单一。艺术院校现有教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对艺术类本科专业如:艺术设计、美术、影视、音乐、舞蹈等不了解,在教学中难以根据学生专业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计算机教学。

二、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

为使艺术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具有特色,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合理定位课程、教学内容与艺术学科相结合、设计特色实验项目、拓展教师专业知识等方面入手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课程定位合理化:要使艺术学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别于“大文科”环境,课程定位很重要,因为艺术类专业学生首先从思维方面看,具有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其次从专业方面看需要的是将计算机知识运用到他所学的专业课程中,计算机对于他们而言不是一个专业,而是一种应用技能。故本门课程应定位要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本、以学科为中心、以应用为重点这一思想去定位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使其达到 “通识教育”与“特性教育”、“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平衡,成为学生今后进入数字化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门集基础性、实用性、前瞻性为一体的课程。

2、内容更新常态化。由于计算机行业发展的摩尔定理,决定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滞后不可避免,尤其是计算机在艺术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图形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音视频编辑等软件版本不断升级,这样使教学内容的更新成为每一个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的必然任务。笔者从编写具有艺术学科特点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参考讲义(简称“教参”)入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教参”不是教材,具有内容更新快,有一定前瞻性、与后继相关专业课程衔接好、且无出版周期限制的特点,向学生介绍计算机领域软硬件知识及在本专业应用的最新成果迅速快捷,时效性灵活性强。如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需要用Photoshop、CorelDraw、Flash、Maya等软件来完成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动画设计及网页设计制作等实践项目,影视媒体类更是少不了对Premiere、After Effect等音视频制作处理工具,因此,“教参”可针对以上软件版本的升级及与之适应的硬件配置,加入新内容、新应用、新操作的编写。“教参”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后,在达到教学质量要求标准的前提下,又可作为教材推广,让学生能用上专业学科特点强、内容充实的计算机基础教材。

3、实验项目设计特色化:即改革实验教学,设计出符合艺术类学生思维特征、专业特点的综合性实验项目,改变当前实验教学单调、针对性弱的状况。在教学中以实验项目为主线引导教学,以实验内容展开教学,最终用实验结果来检验教学。如在“操作系统Windows XP”教学部分笔者设计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存储》实验项目,主要内容有“使用键盘截取屏幕图像(Print Screen SysRq键的使用)”、“采集数码设备图像信息(复制存储卡的照片)”、“用 ‘录音机’程序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信息”、“文字、图片、音视频文件刻录到光盘保存”等操作,这样使键盘操作、文件(文件夹)管理与操作、应用程序的操作等内容的教学不再单调。

4、教师知识结构的多元化:由于艺术学科涉及艺术设计、美术、影视、摄影等多个艺术类本科专业、专业软件非常多,于是各个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从事艺术类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要在了解教学对象专业的前提下至少掌握1-2门本专业软件的应用,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再仅限于计算机学科而应涉及艺术学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教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就应了解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等软件的应用及艺术设计构成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最好是能承担一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这样在教学中就可将两个层次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专业基础)进行有机连接。使教学更生动、案例更“专业”。如个性名片设计,就可分别在Windows XP环境下用“画图”程序、Word环境下用“绘图”工具、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S下用“工具箱”中相关工具分别进行教学与制作。

作为高校艺术类计算机基础教师如何在教学内容每隔一至二年就要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进行教学,使得计算机教育既必须紧跟计算机的发展,又必须结合艺术院校课程设置及艺术类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尽快掌握和运用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和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艺术专业的特点范文6

关 键 词:工科院校 艺术设计 专业设置 专业特色

一、工科院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理、工、文分家,一批学科结构单一的工科大学应运而生,一个以专门学院为主体的学校设置模式和按行业或产品设置专业的格局逐步形成。这种调整后所形成的影响和带来的问题,在当下,人们已有目共睹,并形成一定的共识:即这种办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素质上已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不能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当前各学科交叉、文理科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工科大学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已不是一种点缀,而是一种必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工科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应努力开办文科专业,改变结构单一的办学模式,真正做到工、理、管、文、法、经等多学科综合发展。只有开办好文科专业,改变过去那种人文科学在工科大学无立锥之地的窘况,才能使人文社科类课程有自身的学科依托和学术基地。

进入新世纪,工科院校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已比比皆是。但是,很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停留在一个较原始的模仿状态;基本上都是将文科类院校或专业美术学院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科目和教学课程照搬过来,致使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无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因办学时间、经验、专业影响力无法和美术院校及其他文科大学相提并论,从而使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有很大的压力。因此,在工科院校中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应该突出自己的长处,应该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在工科专业的这块土壤里种植出具有工科特色的艺术设计专业。下面就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谈一些看法。

二、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原则

树立信心。工科大学的文科专业与综合大学同类学科比较,无论办学力量,还是教师队伍和学术水平都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另一方面,在老学科的改造、新学科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引入等方面,工科大学的文科又具有一定的优势,易于取得成效。特别是那些需要依托高新技术的新兴应用文科,在工科大学则比较容易创立和成长。我们就拿艺术设计专业中的环境艺术专业来说,在以建筑为主的工科院校中,开设环境艺术专业就完全可以依托于建筑学科中的相关专业以及建筑学科教学与科研中所运用的理论、方法,这样就能使以前在我国文科类院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这一专业在工科院校中成长得更迅速、更科学、更健康。

转贴于

突出工科特点。工科大学办文科,不能走传统文科的老路,而应密切结合工科高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探索自己的办学新路。牢记我们是在工科大学办文科;看到我们办专业的优势是工科大学,劣势也是工科大学;因此我们必须走文理结合的道路。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创办出具鲜明特色的专业,努力做到文理渗透,综合创新。

应用文科之路。工科大学办文科绝不能搞纯文科专业,也不宜搞文理科的大拼盘,而应是以“文”为根基的有机结合,打好文科基础,加强对应用性技能的学习,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文科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的文理渗透的复合型人才,一些文理交叉的应用文科专业将会应运而生,其中很多是未开垦的处女地,而这正为工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沃土。走应用文科之路,是工科大学办文科专业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体现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特色

现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已与过去不同,与传统意义的纯艺术专业相比,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较多,与经济、文化同步发展的新生专业不断出现。所以工科院校应根据专业发展相继开设一些目录外专业、适合国际交流的专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和适合工科、文科与艺术学科相互综合的专业等(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当地区域经济特点开设家具设计专业、广东商学院开设的玩具设计专业)。每个工科院校应当根据自己的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推出自身的优势品牌。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突出自己的特色,树立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加强艺术学科的学科建设与专业结构调整,以便适应艺术专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艺术专业的特点范文7

关键词:学科交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电子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因此,二十一世纪也是设计的时代。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也随着教育的改革而蓬勃的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对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查发现,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的教育模式与社会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提出了学科交融的发展要求,旨在推动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能够不断的前进。

1目前我国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大学在学科的建设上分为两种,分别是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其中,综合性大学是指除了文理科,还有其他的学科,相对来说,学科比较齐全,是一种传统型大学。专业性大学指的是注重于技术的学习,专业性比较强。

综合性大学在地域上又分为国内外重点大学、地方性综合大学,这两种综合性大学,除了在学校的资金来源、管理部门以及地域文化不同之外,都是以传授知识、服务社会为目的,比如通过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积极开拓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带来效益。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信息化为主的时代,我国的各个高校为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均不同程度的在学校增加了艺术系或者与艺术相关的专业。根据相关调查的统计表明,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的艺术设计类高校有上千所。艺术设计专业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综合性大学,随着设计专业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也在急剧增加。

由于艺术专业发展的速度较快,导致了各个院校之间在专业课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出现同质化的现象。比如,在近几年增加了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开设过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内容的安排上大致分为工业方面的设计、商业方面的美术设计、室内环境设计、动漫影视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并且在这些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安排上,相似性非常高,大同小异,没有鲜明的个性。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特色、个性的设计人才,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由以前的社会热门专业变为冷门专业,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这些现象,一定程度的反映了目前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找到设计专业的正确前进方向,运用有效的解决办法,来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采用高校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方式,实现综合性大学的艺术专业具有个性、特色、创新、交融的特点,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2实现高校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融

艺术设计,从狭义上来说,它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设计专业,所研究的内容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学科;从广义上来说,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包括了社会经济、文化市场以及科学技术等各个不同领域。除此之外,还会受到物质的材料、制作技术以及经济发展等各个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形式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在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实现学科交融,有利于促进设计专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与设计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共同发展。艺术设计专业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状况,受到社会经济水平、市场对设计人员的需求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实现学科交融,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以其为本的方式。以其为本的方式,指的是在高校艺术设计的教育中,以艺术的设计学科为主,融合其他有关的学科作为辅助学科,进而开设相关的艺术设计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其中辅助的学科是指在综合型大学中的重点、特色学科,或者非重点、特色学科。

比如,目前我国的大多数艺术设计院校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通常情况下都是根据专业的划分、要求来安排老师和学生去寻找和设计专业相关的毕业设计项目。另外,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老师要严格按照专业的要求,来对学生的毕业设计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否则,老师和学生都会受到学校的批评或者惩罚。之所以在过去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过去的高校设计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人才。在现在的以普及型为目的的高校,继续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学,不能满足国家、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设计专业高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对口工作。

我国的综合性大学均是由各个不同的专业和学科组成的,具有多专业、多学科的特点,在教学水平、团体结构上均存在一定的优势。如果综合性大学在艺术设计的培养计划中,能够根据自身的特征和前进方向,并结合我国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那么就能使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避免同质化、盲目化。从而为中国是社会、经济、科学做出一定的贡献。

(2)以其为辅的方式。以其为辅的方式,指的是以艺术设计专业为辅体,在展开艺术设计的教育活动中,辅助其他的学科。其他的学科指的是综合性大学的重点、特色学科,或者非重点、非特色学科。

对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进行学科融合时,通过与校内外的学科进行交融,依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优势,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相结合,从而创建出具有自己专业教育特色、教学内容、专业的培养人才的机构。有利于打破我国以往的在艺术设计中出现的同质化、盲目化的僵局,并使本院校与当地的市场、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建立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的新局面,一定程度的给国家、社会、科学技术以及人才的整体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因此,要以艺术设计专业为辅体,以综合性大学的重点、特色学科和实践教学为中心,实现各个学科间的融合,使学科之间实现共赢。另外,实现学科教学的交融、合作,对于未来教育新的发展方向、教学实践内容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在综合性大学中设置艺术设计专业,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因此,在综合性大学中设置艺术设计专业,要将大学所在区域的新型产业、经济和发展模式相结合,运用多学科交融的教学方式,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融合,结合科学技术的研究和社会实践的成果,为综合性大学提供更加创新、实用的教学模式,从而确保综合性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欧阳巨波.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装饰,2011,04(28):18-24.

[2] 贺智朴.艺术教育学[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6(21):67-72.

[3] 田恩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建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1,13(20):43-51.

艺术专业的特点范文8

一、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就业现状

近十年来,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和难点问题,而随着艺术类院校的逐年扩招,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与艺术考生人数的连年上涨相比,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连年呈现下滑趋势。这既给他们自我人生道路带来了忧患,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和考验。

当前的就业困境带有双重性的特点:既具有市场普遍性,又存在专业特殊性。即在当前就业市场整体疲弱的客观条件下,艺术类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艺考热”造成的生源充足、对口工作的相对饱和状态,艺术教育前期投入较大导致的就业期望较高等特殊性也导致了艺术类毕业生陷入就业困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就业心态不积极,缺乏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能力,且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2.农林院校艺术类毕业生灵活就业率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的灵活就业率。艺术类学生由于受专业的影响,生性自由,不喜欢受到时间的约束,喜欢自己联系一些创作、设计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他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而且也能有可观的收入,所以有大部分的学生不与固定的单位签订协议或合同,但是却有稳定的收入。

3.应用艺术类学生就业形势呈上升趋势,传统术类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艺术类大致可分为“应用艺术类”和“传统艺术类”两大类,前者包括各种设计和制作类专业,后者则指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舞蹈、美术类专业。从当前就业的总体情况来看,应用艺术类初次就业率较高,因为现在初次就业中市场更加看重专业的实用性,而传统艺术类的初次就业比例稍低。

4.艺术专业有自主创业计划的学生增加。据麦可思日前关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调查研究分析发现:2009届大学生自主创业占毕业生总数的1.2%,越是就业好的专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越少。艺术类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随着高校教师的饱和及社会上小公司的不稳定原因,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通过开办小型的设计公司,自己承担工程。

二、解决农林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创建特色专业。农林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在新领域、新职业、新岗位,增设新兴专业课程,在研发新专业、设置新课程中既要继续深化完善原有的专业课程,又要有重点、有方向地开设符合社会要求、体现时代特点的新专业、新课程;既要注重技能性培养,又要加强创新性培养。此外,对一些新兴产业、新的岗位也必须高度重视。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的动漫产业远远落后于韩、日、美等国,产品数量少,质量差,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动漫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使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真正地做到“面对面”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艺术类专业的高投入是一个显著特点,毕业生期待就业后高回报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一心追求高薪水、专业对口、高层次的工作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择业挫折。事实上,对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来说,要找一份工作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问题是一些学生的择业期望没有考虑社会的需求和现实情况。为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使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合理定位。以班主任、辅导员为核心,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就业动态,按时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变化及就业状态,分类做好学生的就业思想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研究生考试及各省公务员、选调生的考试。

艺术专业的特点范文9

1.综合类院校的学生专业特性和素质各具特色,因此在教育与管理方面应该各具自身特点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优势和参与积极性,综合类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学生特质和市场发展规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形式、课程设计等方面入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出艺术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专业能力、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2.必须注重艺术生的综合性教育对于综合类院校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应局限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技能上的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如何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发现艺术的美、体会艺术的美。培养他们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他们正确的认识了理解人类社会与生活和谐发展的要求,既能够体现艺术的独特,又能够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同时,加强他们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培养也很重要,这种创造的想象力是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需要通过自然美、社会美、尤其是艺术美的长期陶冶才能不断得到培养与发展。

二、综合类院校中艺术类专业教学管理办法探究

1.结合本专业特点,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艺术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艺术类专业更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过程的自主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切教学改革的目的最终应该倾向于重点培养艺术生:艺术专业所需要具备的艺术素质、综合能力的发展、健康的个性与意志品质、健康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自主性与独立性、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2.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经过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在教育领域已经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优势和实用性。对于艺术类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采取分层次教学既符合教育规律发展自身的要求,也符合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3.加大艺术类专业的课程改革与更新,通过其他学科知识完善艺术生文化素养除了必要的公共课程,要加大选项课的改革与更新,通过其他学科知识完善艺术生文化素养;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设计符合他们身心发展需要的课程与学分体系,促进艺术生专业和个性的开放式发展;加强兴趣爱好的培养和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学生参与提供了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4.优化体育资源,促进意识与个性健康发展体育是教育、教学手段中最为特殊和有效的沟通媒介,有助于改善艺术人生过于独立、个性、不合群的问题,促进他们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同时,将艺术中音乐、美术的元素与体育相互融合,提高艺术生的思维能力。艺术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同时,也更多的感悟了自己专业在不同学科理科领域所发挥的美。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