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

  • ISSN:1674-4756

  • CN:11-5689/R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2006年第2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论著
1-3

异基因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移植后形成稳定的嵌合体并诱导免疫耐受

作者:房佰俊; 宋永平; 林全德; 买玲; 韩钦 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 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研究器官移植中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以CM-Dil荧光染料示踪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的体内分布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Y染色体的存在以进一步鉴定;以皮肤移植实验观察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对供者来源组织器官移植物的反应性。结果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可进入并较长期(30d)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中可检测到供者来源T细胞占受者脾细胞的6.68%;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供者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90d,未处理组平均为10d。结论异基因脂肪源Flk1^+CD31^-CD34^-细胞移植后可形成稳定嵌合体,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

4-5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个体化治疗研究

作者:陈国勇; 孙建军; 曲青山; 陈永峰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 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评价Banff积分指导下抗急性排斥反应(AR)个体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4年8月246例原位肝移植(OLT)患者术后3个月内共发生肝穿刺病理证实的AR44例(52例次),按患者第1次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年月次序分两组抗AR治疗,病理按Banff参数评分。对照组中发生AR者29例次,均采用经典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个体化治疗组中发生AR者23例次,据Banff积分将AR分为交界性、轻度和中重度,分别应用不同剂量的MP冲击。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结果对照组和个体化治疗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8.2%(24/132)和17.5%(20/114)。对照组中需用ATG抗AR 1例,出现骨髓抑制、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并发症和MCV感染各1例;个体化治疗组出现上消化道并发症1例和肺部感染2例;以抗AR治疗次数累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2%(5/29)、13.0%(3/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c^2=0.6458,P〉0.05)。结论Banff积分指导下的个体化抗AR和经典MP冲击抗AR治疗效果一致,但副作用的发生率低,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其长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6-8

p27^kip1、MMP-9和α-Caten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魏芳; 于建斌; 陈奎生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心医院皮肤科; 郑州450007;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p27^kip1、MMP-9和α-Caten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fSCC)中的表达水平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3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12例不典型增生(A11)和10例脂溢性角化病(SK)皮损中p27^kip1、MMP-9和α-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p27^kip1在皮肤SCC表达的阳性率为30%(9/30),显著低于在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P〈0.05)。②MMP-9在皮扶SCC表达的阳性率为77%(23/30),显著高于在脂溢性角化病中的表达(P〈0.05)。③α-Catenin在皮肤SCC异常表达率为80%(24/30),明显高于在脂溢性角化病申的异常表达(P〈0.05)。④在皮肤SCC中,p27^kip1表达与MMP-9和α-Catenin表达呈负相关(P〈0.05);MMP-9和α-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27^kip1、MMP-9和α-Catenin可能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9-11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

作者:王义生; 殷力; 吴学建; 刘宏建; 皮国富; 鲍恒; 许建中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晚期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本组45例50髋,平均年龄57.8(41~70)岁。根据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Ⅲ-C期20髋,Ⅳ期30髋。采用后外倒单个小切口,骨水泥型假体15髋,非骨水泥型假体35髋。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0.5~3.8)年。平均切口长度8.5(6~10)cm,平均出血量300(100~600)ml,平均输血量110(0~400)ml,平均引流量200(100~400)ml,平均手术时间82(60~110)min。髋臼杯外展角44.2°(40°~55°),股骨偏心距由术前42.5(31.2~50.5)mm增加到45.2(35.2~55.5)mm。X线片上髋臼杯外展角平均44.2°(40°-55°,股骨偏心距由术前平均42.5(31.2-50.5)mm增加到45.2(35.2~55.5)mm。平均术后6(4-12)周弃拐行走。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分改善为92分。无假体松动、下沉。结论成人晚期股骨头坏死(ARCOⅢ-C期与Ⅳ期)可采用微创小切口THA治疗,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效果好,适合于体格胖瘦适中者。

11-12

MRI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上的价值

作者:晋晖; 程敬亮; 杨涛; 刘予东; 任翠萍; 张焱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在MRI上的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MRI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倒主动脉夹层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夹层MRI表现为:直接征象:真假两腔和内膜片,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假腔内血栓形成;间接征象:主动脉及其分支增宽,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累及大动脉瓣及主要血管支。结论MRI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13-14

退变脱位的半月板次全切除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作者:许建中; 徐玉生; 谭洪宇; 殷力; 黄宗强; 刘宏建; 王义生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次全切除术治疗合并半月板退变脱位的膝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6例,行关节镜下清理术并行半月板次全切除术;对照组46例,单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术后均在下肢支具辅助下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5年(平均3.2年),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优13例,良29例,可4例,优良率87%。对照组:优5例,良11例,可13例,差17例,优良率31%。结论关节镜下次全切除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治疗合并半月板退变脱位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上是可行的,其与单纯清理术比较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15-16

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1例

作者:陈明国; 孟伟正; 袁奇亮; 王斌 单位:河南省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骨科; 平顶山467000

摘要:目的评价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75-96岁)股骨颈骨折患者51例。随访时间2年以上。根据Harris评分方法判断疗效。结果术后51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6分,优良率95%,98%患者术后无需止痛药治疗,83%患者患髋功能良好,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骨水泥型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靠方法。骨水泥固定技术的运用可能是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因素。

17-19

PPARγ2基因siRNA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的初步报告

作者:薛涛; 王义生; 李月白; 赵国强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郑州450052;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摘要:目的构建针对PPARγ2基因siRNA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载体,为进一步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选择RNA干涉靶序列,体外合成两段互补的寡核苷酸,通过与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扩增、纯化得到所需质粒,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及利用载体上的BamHⅠ,ClaⅠ和HindⅢ位点进行两次双酶切鉴定,重组载体应分别产生350bp,1100bp,5000bp和430bp,1100bp,5000bp六个片段,选择电泳及酶切正确的重组载体进行测序,保证siRNA的方向和序列正确。结果质粒中插入寡核苷酸的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完全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PPARγ2基因的siRNA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基因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药物与临床
19-19

丽珠肠乐治疗小儿慢性腹泻56例临床观察

作者:孙亚江; 建苏鱼 单位:河南省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 灵宝472500

摘要:笔者自2001~2005年用丽珠肠乐治疗小儿慢性腹泻5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3个月-1岁27例,1.5-2岁19例,2.5~3岁10例。病史最短63d,最长215d,平均96d。所有的病例符合下列条件:①病程2个月以上。②临床表现:大便性状为水样或胶冻样,量中等或少量,每天排大便3-10次。无脱水或有轻度脱水现象。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论著
20-22

气道覆膜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围术期处理

作者:石瑾; 韩新巍; 李永东; 吴刚; 邹治真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胸腔胃-气管或支气管瘘的近期疗效和体会。方法搜集因胸腔胃-气管或支气管瘘接受自膨式覆膜内支架治疗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成功地置入了气管或支气管封堵内支架,成功率100%。临床初步治愈12例,瘘口完全封堵,无对比剂溢入气道和肺部;临床初步失败4例,瘘口未完全封堵,仍有对比剂溢入气道和肺部。随访4~32个月,3例临床初步治愈者瘘口复发,其中2例接受了支架再置入治疗,1例仅置入胃肠减压管和空肠营养管。患者均于随访期间死亡,平均生存期(17±3)周。结论气道覆膜内支架封堵胸腔胃-气道瘘,操作简单,近期疗效肯定,但瘘口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23-26

颅内动脉瘤的联合栓塞治疗

作者:李奋保; 杨瑞民; 张新中; 周文科 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卫辉4531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们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126例(其中4例有2个动脉瘤,共130个).前交通动脉瘤42个,后交通动脉瘤53个,颈内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咏瘤10个,大脑后动脉瘤8个,大脑前动脉瘤6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瘤3个。按Hunt-Hess分级:Ⅰ级38例,Ⅱ级54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必要时辅以篮筐技术、重塑技术、支架技术、双微导管或连环技术、蚕食技术。结果成功栓塞126例动脉瘤,其中103例为100%栓塞,21例为95%,2例为90%。12例在栓塞后6~18个月进行造影随访,所栓塞动脉瘤均未见复发征象。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26-27

介入技术诊治非门脉性消化道出血

作者:高万勤; 李云东; 杨海; 黄可; 侯民聚; 张朝文; 王祖希; 徐香梅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洛阳471003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对非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应用介入技术成功诊治的非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结果11例非门脉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经介入技术诊断证实,其中4例行明胶海绵动脉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1例行动脉内灌注垂体后叶素出血停止,另6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对非门脉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技术是一种值得选择的微创诊治手段。

28-29

TNFα和NO与糖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鹏; 王义生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NO)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TNFα术前、术后的含量变化;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术前、术后的含量变化,均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相比较。结果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术前组、术后组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术后组TNFα与术前组相比含量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前组N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组NO含量显著上升,与术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NO含量恢复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TNFα和NO等炎症介质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过程;②血清TNFα和NO含量改变在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和判断方面有一定价值。

30-31

股方肌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马国营; 冯耀中; 陈永辉 单位:河南省许昌市第三人民医院; 许昌461105; 许昌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股方肌骨瓣移植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18例患者均采用More切口,用骨刀凿取5.0cm×2.0cm×1.5cm带股方肌蒂骨瓣(骨块的侧旁多保留0.5cm骨膜),直视下准确复位骨折,三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将骨瓣伸入头内1.0~2.0cm,多留的骨膜贴附在股骨颈上。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6(1.5~3.5)年,骨折全部愈合,优12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4.44%,无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附增加骨膜的股方肌骨瓣移植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血供好,能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有效预防股骨头坏死,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31-32

阻塞性黄疸临床诊断中比较影像学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韩新巍; 李臻; 管生; 马南; 王艳丽; 高雪梅; 刘子伦; 张伟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郑州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影像学在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阻塞性黄痘经B超(BUS)、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PTC下胆道活检(PTCB)的总体术前诊断率分别为71.1%、82.2%、91.7%、76.5%、83.3%及89.7%。结论BUS可作为阻塞性黄疸诊断的首选筛选性检查,但准确率不及CT、PTC和ERCP、MRCP、PTCB确诊率最高。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