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部级期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

影响因子:0.8

ISSN:1674-4756CN:11-5689/R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个月内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曾用名:中原医刊
  • 发行地:河南
  • 创刊:1972
  • 类别:医学类
  • 出版社:中国实用医刊
  • 语言:中文
  • 价格:¥408.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450003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1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论著
1-3

阳泉地区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布

作者:王泽 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 045000

摘要:目的探讨阳泉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凯普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分型技术对阳泉地区576例妇科患者进行生殖系统21种HPV型别感染筛查,分析常见感染亚型和分布特点。结果HPV总感染率为35.2%(203/576),以单一感染为主,高危感染占32.6%,低危型感染占5.7%,多重感染占10.6%;感染率最高的是HPV16,前五位为HPV16、HPV52、HPV58、HPV11和HPV68;HPV感染年龄段主要分布在30—50岁(132例,68.0%),40~44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43例,22.2%)。结论阳泉地区HPVl6、52、58感染率较高,常见亚型总体符合亚洲人群分布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特区域分布特点。

3-5

脊柱小关节紊乱影像学诊断与整脊疗法效果分析

作者:余任辉 林家伟 王晓国 单位: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 515000

摘要:目的探索脊柱小关节紊乱的发生机制,提高脊柱小关节紊乱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减慢脊柱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15—45岁年龄组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颈、胸、腰背部酸痛患者的脊椎x线平片或CT平扫或MRI资料。结果脊柱小关节紊乱主要是姿势不当、长期慢性劳损或脊柱或小关节发育畸形致脊柱侧弯畸形或先天椎小关节不对称造成小关节病变所致,有其典型椎小关节不对称、关节面笔样增生硬化及周围软组织非特异炎性改变等影像学表现,随着年龄增长小关节病变加重。结论脊柱小关节紊乱在影像学上可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x线检查仍是检查诊断椎小关节紊乱的重要手段,CT及MRI可以更清楚显示椎小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还可以鉴别椎间盘突出性改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病患,对整脊治疗有良好效果。

6-7

芦荟胶治疗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艳玲 刘东英 王丽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芦荟胶外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的效果。方法选择26例接受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致药疹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作对照研究。治疗组应用芦荟胶涂抹皮疹处,对照组应用莫匹罗星。结果治疗组药疹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芦荟胶可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小分子靶向药物所致药疹。

7-8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玉玲 王静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50052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q-治愈14例,好转21例,死亡7例,放弃2例。结论尽早发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合理抗生素治疗可提高疾病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9-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NT—proBNP水平与APACHEII评分相关性临床分析

作者:张奕威 苏月南 陈咏佳 单位: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529500

摘要:目的 从临床角度分析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APACHE11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的内在关系。方法随机选择COPD患者83例,根据氧疗方法分为有创通气组(27例)、无创通气组(22例)和常规吸氧组(34例)进行分析。结果三组肺心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创通气组63.O%,无创通气组31.8%,常规吸氧组14.7%,X2=15.545,P〈0.01)。经方差分析及q检验(Newman-Keuls法),三组影响左心功能的基础疾病计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NT-proBNP水平与APACHE1I评分呈正相关(r=0.638,P〈0.01)。结论NT—proBNP综合反映了多种因素对COPD需机械通气患者心肺功能和病情的影响,与APACHEII评分呈高度正相关。

11-12

尿胰蛋白酶原-2与血清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郭春霞 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476100

摘要:目的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67例胰腺炎患者按病情分为重症组30例和轻症组37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进行动态监测,同时检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RP和PCT值。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和PCT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尿胰蛋白酶原.2第7天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CRP的峰值在第1天出现,重症组在第3天出现,且重症组第1、3、7天的血清CRP值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PCT值在第1、3、7天均明显高于轻症组,且重症组在第7天仍处于高峰,而轻症组峰值在第3天。结论动态监测尿胰蛋白酶原-2、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和预后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13-15

小于8个月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的手术治疗

作者:胡振东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河南南阳473058

摘要:目的总结小于8个月婴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84例小于8个月室间隔缺损患儿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28例,月龄2.7~8个月,平均(6.2±1.8)个月,体质量3.8~10.5kg,平均(6.1±1.3)kg。I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4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5例,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60mmHg(1mmHg=0.133kPa)以上43例。本研究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术中膜肺平衡超滤,体外循环停机后改良超滤。结果早期死亡4例,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2例,切口哆开感染死亡1例,心内膜炎死亡1例。各种并发症33例,以肺部并发症、低心排、肺高压危象多见。随访早期疗效好。结论对小于8个月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外科直视修补手术切实可行,是救治重症患儿的重要方法,重点加强麻醉及体外循环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熟练的外科操作技术,及时正确的术后处理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

16-18

双管喉罩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李明勇 巩继平 单位: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4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全麻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ASAII~III级。将其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麻组(ET组)和双管型喉罩全麻组(PLMA组),每组各20例。观察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毕清醒拔管时间、术中麻醉药及降压药用量、麻醉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在插管前(T2)ET组显著低于PLMA组(P〈0.05),在气管插管即刻(T3)、拔管即刻(T5)两个时点ET组显著高于PLMA组(P〈0.05)。PLMA组患者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所需麻醉药量均较ET组少(P〈0.05),PLMA组硝普钠用量显著少于ET组(P〈0.05),PLMA组患者术后清醒恢复快(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双管型喉罩全麻用于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良好,麻醉的可控性大大增加,麻醉风险降低,较传统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有很大的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19-20

肺静脉起源房速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

作者:田丽晓 楚英杰 董淑娟 吴蕊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 郑州450007

摘要:目的探讨肺静脉起源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心电图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并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房速的患者50例,根据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肺静脉房速(Pv—AT,第一组)、肺静脉相关的房颤(第二组)、其他房速组(第三组)。结果第一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14)岁,较第二组的(57±9)岁及第三组的(58±12)岁小(P〈0.05)。第一组左房的内径(38±4)mm,较第二组的(48±7)mm及第三组的(49±5)mm小(P〈0.05)。总之,肺静脉起源的房速的心动过速的周期较短,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心动过速的周期分别为(289±45)ms、(300±48)ms,第三组额心动过速的周期为(392±106)ms。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的窦P变宽并有切迹的房速起源于肺静脉。

21-22

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46例临床及治疗分析

作者:杜曾庆 罗云娇 王艳春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 650034

摘要:目的总结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选择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住院的46例恙虫病并脑炎及多器官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46例患儿均给予多西环素片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短期应用激素治疗,血小板过低者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白蛋白过低者补充白蛋白等对症支持治疗,2例呼吸衰竭者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结果经积极有效治疗,除1例就诊晚入院不足4h死亡外,其余45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恙虫病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易引起多器官损伤及并发脑炎。由于基层医院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易出现误诊。焦痂对诊断最具意义。多西环素是治疗该病的特效用药,早期诊断、治疗是减轻恙虫病并发多器官损伤及痛死率的关键。

23-24

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钙磷乘积的影响

作者:陶娟 李涛 陈永华 赵新生 黄绍鹏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 528247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钙磷乘积的影响。方法以佛山市南海区第七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因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前患者应用1.75mmolfL钙浓度透析液3个月以上,进入观察后改用1.25mmol/L钙浓度透析液连续透析3个月。观察前后检测患者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记录单次透析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调整透析液钙浓度3个月后,患者单次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钙磷乘积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1.25mmol/L钙浓度透析液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在透析过程中血压的控制,并改善钙磷代谢。

25-26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与预防

作者:刘鸿亚 汤骥骜 袁杰 单位:广东省从化市中心医院普外科 510900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从化市中心医院2002年6月至20012年10月136例中低住直肠癌行TM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直肠癌患者中7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结论吻合口瘘是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改善营养状况、良好的肠道准备、术中严格的操作、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吻合器吻合后吻合口予以手工加固缝合等能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27-28

右美托咪定与瑞芬太尼对气压止血带反应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传骧 单位:安徽省淮北市淮北矿工总医院麻醉科 235000

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等对气压止血带反应的效果比较。方法使用气压止血带的四肢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I(右美托咪定)、Ⅱ(瑞芬太尼)、Ⅲ(不用任何镇静药物)组,每组50例。以止血带下及以远部位疼痛不适作为评价的止血带反应的标准,比较三组间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呼吸抑制例数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I、Ⅱ组与Ⅲ组在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Ⅱ组明显优于Ⅲ组。结论右关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因其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对气压止血带反应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29-30

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治疗肺恶性肿瘤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清亮 焦德超 韩新巍 袁启东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 450052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2例为肺癌,共39个病灶;18例为肺转移瘤(原发癌11例为肝癌,5例为肠癌,2例为乳腺癌),共24个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2.8cm(1.0—6.3cm)。每个病灶植入粒子数目为7~45粒,中位粒子数27粒。粒子活度为29.6MBq,粒子间距0.5~1.0e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MPD)120~140Gy,观察局部控制率及并发症。结果4个月后评价,40例共63个病灶,完全缓解(CR)31个,部分缓解(PR)21个;无变化(NC)8个,进展(PD)3个,总有效率(CR+PR)为82.5%;术中患者均有肺内少量渗出,4例出现气胸,肺部压缩均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1周内痰中带血19例;未行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术后2周内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轻度下降,术后4个月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内粒子游走3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近期效果好,是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31-33

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侯锦乡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74000

摘要:目的分析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93例经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92例和奥美拉唑组101例,比较两组在治疗8周后症状积分、食管黏膜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经治疗后雷贝拉唑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症状缓解的总体有效率优于奥美拉唑组(P〈0.05)。雷贝拉唑组患者的胃镜下食管黏膜病理改变显著减轻,积分明显降低,食管黏膜愈合率及总体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两组用药均出现了不良反应,但雷贝拉唑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对GERD有更显著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食管黏膜改善率及较少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