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

  • ISSN:1674-4756

  • CN:11-5689/R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论著
1-3

乙肝病毒感染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侯杰; 王冲; 王萌; 董丽; 徐衍; 刘延方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450052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对患者化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确诊的ALL患者247例,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HBV标志物,PCR法测定HBV-DNA拷贝数,生化法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 247例ALL患者中HBsAg阳性14例(5.67%),其中9例(64.29%)HBsAg阳性ALL患者在化疗一疗程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ALT增幅为(198.75±290.88 )U/L,ALP增幅为(44.00±117.38)U/L;87例(37.34%)HBsAg阴性ALL患者在化疗一疗程内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ALT增幅为(46.49±100.02) U/L,ALP增幅为(22.68±87.14)U/L.HBsAg阳性ALL患者中1例HBV-DNA拷贝数升高〉2log10UI/ml,即乙型肝炎再活动.结论 化疗第一疗程中HBsAg阳性的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且肝功能损伤较重;ALL化疗偶可引起乙型肝炎再活动.

4-6

血管生成拮抗剂辅助改良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梁云霞; 刘肖庆; 霍建波; 谢晋芬; 卫晓华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第三医院血液二科; 044000

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拮抗剂辅助改良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Ⅲ~Ⅳ期复发难治性NHL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分别给予改良CHOP方案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随访1、2、3年生存率,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乳酸脱氢酶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治疗前(P均〈0.05);两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减少、脱发及心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生成拮抗剂辅助改良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复发难治性NHL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下调乳酸脱氢酶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可能是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更佳疗效的重要机制.

7-9

不同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孙琳 单位:解放军159中心医院血液科; 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78例AM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CAG预激方案(阿糖胞苷+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CSF+阿克拉霉素),观察组给予改良FLAG方案(阿糖胞苷+氟达拉滨+G-CSF),两组均治疗15 d.比较两种方案治疗有效率,同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35.5±1.7)×10.9/L]、HGB[(134.8±2.0)g/L]、PLT[(114.6±1.9)×10.9/L]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疗效较CAG方案高,可改善患者血象,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0-13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三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改静; 林全德; 张青兰; 房佰俊; 宋永平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 郑州; 450008

摘要:目的 探讨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LGLL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以重度贫血起病,病情进展缓慢,均为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免疫表型特征为CD3.+CD4.-CD8.+CD56.-CD57.+,其中2例给予亚砷酸联合环孢素治疗,1例给予甲氨蝶呤、环孢素治疗,造血较前恢复.结论 LGL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各不相同.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及TCR基因重排等检测有利于明确诊断.

14-16

IL-17和VEGF表达水平与不同分期肾癌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晓娜; 张红霞 单位: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461000; 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450001

摘要: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在不同分期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确诊的肾癌患者60例,同时收集体检后健康对照者60例,所有被收集人员采空腹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定IL-17和VEGF的血液浓度.采集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制作切片,进行CD34免疫组化实验,在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IL-17和VEGF水平随肾癌的分期呈进行性的增加,各期肾癌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各期肾癌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不同病理分型肾癌患者间IL-17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发生后,MVD值显著性升高(P〈0.05),不同类型的肾癌之间MVD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和VEGF可能是诱发肾癌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肾癌发生的标志之一.但IL-17和VEGF与肾癌的异质性无直接关系,并且两者的水平与MVD值呈正相关.

17-19

谷氨酰胺对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血清IL-8、SOD及MDA水平影响研究

作者:郭志强 单位:山西省汾阳医院放疗科; 032200

摘要:目的 研究谷氨酰胺对胃癌切除术后患者血清IL-8、SOD及MDA水平影响.方法 将68例胃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量、电解质以及普通胰岛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2.0 ml/kg,每日1次,两组患者一个周期均为7 d,共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排气时间缩短,术后留院时间缩短(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53%,显著低于试验组(94.1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8、MD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试验组为8.8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氨酰胺可显著提高胃癌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提高SOD活性,降低血清IL-8、MDA水平,安全性高.

20-23

血β2-MG、CysC、SOD水平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卢小岚; 张晓; 朱记法; 邢军辉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450052

摘要:目的 探讨血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测定108例非冠心病患者和119例冠心病患者的血β2-MG、CysC、SOD水平,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β2-MG、CysC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SOD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血β2-MG、CysC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而升高;血SOD水平在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血β2-MG、CysC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越高;而血SOD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越低.结论 β2-MG、CysC与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提示这些指标在预测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对冠心病危险分层有一定的意义.

24-27

H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24 h血压变异性、血浆卧位肾素活性的关系研究

作者:赫连曼; 王浩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 郑州; 450003

摘要: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24 h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舒张压)、血浆卧位肾素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8例,按照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四组:H0(对照组)组 40例(Hcy〈10.0 μmol/L),H1组 85例(10 μmol/L ≤Hcy〈15.0 μmol/L),H2组 72 例(15 μmol/L≤Hcy〈20.0 μmol/L),H3 组51例(≥20 μmol/L).分别测定每位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血浆卧位肾素活性水平,分别测定24 h动态血压,计算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SD),通过标准差评估BPV,并比较四组患者24 h BPV(收缩压和舒张压),血浆卧位肾素水平,探究H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24 h血压变异性、血浆卧位肾素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四组高血压患者随着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H3组〉H2组〉H1组〉H0组),血尿酸水平增高,患者24 h收缩压、舒张压BPV亦升高,血浆卧位肾素活性亦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尿酸水平与24 h 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259,r=0.234).血尿酸水平与血浆卧位肾素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240).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24 h血压变异性、血卧位肾素活性呈正相关,血尿酸,24 h SSD,24 h DSD、血浆卧位肾素活性是H型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应该在关注血压水平的同时,关注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减小血压变异性,降低血浆卧位肾素活性,从而更好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28-31

血糖对ICU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作者:刘亚敏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lCU; 457000

摘要:目的 探讨血糖对ICU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152例心肌梗死患者,随访确定3年的生存率,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心率、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吸烟、血糖、白细胞计数、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确定影响ICU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影响因素.根据血糖高低将患者分为高血糖组和低血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吸烟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心力衰竭发生比例、心室颤动发生率、心室期前收缩、3年的存活率.结果 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分布、血糖、白细胞计数、LVEF、心功能分级均ICU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COX多因素分析,血糖、LVEF、心功能分级均为ICU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高血糖组和低血糖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吸烟史、TC、TG、LDL-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低血糖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比例显著低于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高血糖组,低血糖组1年、2年、3年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血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升高的ICU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显著提升,3年存活率显著减低,为了有效改善ICU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状况,应对入院心肌梗死患者及时检测血糖并给予对症治疗.

32-35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颈动脉斑块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作者:王茜茜 单位: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联合采用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炎性因子、颈动脉斑块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研究组联合采用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与狭窄率变化情况,6个月后随访,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G、TC、HDL-C、LDL-C、hs-CRP、Lp-PLA2及ox-LDL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与狭窄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疾复发率(2.56%)低于对照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炎性因子及颈动脉斑块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疾病复发率.

36-40

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作者:杜迎春 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 467000

摘要: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符合研究选取标准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脂相关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s-CRP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颈动脉狭窄情况及不稳定斑块检出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TC、TG、LDL-C、HDL-C、hs-CRP、左右两侧IM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53.85%)、轻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57.69%)明显高于对照组(34.62%、2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稳定斑块检出率(59.62%)明显低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脂相关指标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同时可稳定及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推广价值.

40-43

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危险因素控制及抗栓治疗分析

作者:毛洪兵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77000

摘要:目的 总结诱发二次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案,并分析抗栓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0例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300例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诱发二次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0例,接受常规抗栓治疗者为对照组,接受综合抗栓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观察的所有临床资料中,体质量指数≥28 kg/m.2、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房颤、吸烟及血小板计数≥400×10.9/L为诱发二次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同时,两组接受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2周治疗后,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A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注意对以上因素进行控制,同时联合抗栓治疗在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具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

44-46

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的研究

作者:周俊超; 李幼辉; 李妍; 牛琪惠; 杨磊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 450052

摘要:目的 探讨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87例符合《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其中难治性患者36例和非难治性患者51例,进行艾森克人格测验、家庭环境量表及Yale-Brown强迫症量表测试.结果 难治性强迫症组精神质评分、家庭矛盾性评分和控制性评分高于非难治性强迫症组(P〈0.05或P〈0.01);难治性强迫症组家庭亲密度评分低于非难治性强迫症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密度(OR=0.74)是强迫症治疗预后的保护因素,控制性(OR=1.38)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家庭环境与预后密切相关.

47-50

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联合呼吸道九项病原体检测在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爱香; 刘红军; 刘风勤 单位: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检验科; 457003; 濮阳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计数联合呼吸道九项病原体检测(NACD)在呼吸道感染(RT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435例RTI患者.按照患者感染病原体类别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n=185)与非细菌感染组(n=250).分析两组IgM抗体和痰培养阳性率,血清PCT水平、WBC计数,血清PCT水平、WBC计数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不同类型IgM抗体感染病原体分布等.结果 细菌感染组痰培养阳性率(41.62%)高于非细菌感染组(7.60%),IgM抗体阳性率(9.73%)低于非细菌感染组(5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WBC计数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WBC计数单独检测特异度、敏感度均低于PCT、WBC计数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IgM抗体感染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62.09%),其他依次为副流感病毒(10.46%)、呼吸道合胞病毒(8.50%)、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7.84%)、乙型流感病毒(7.84%)、肺炎衣原体(3.92%)、腺病毒(2.61%)、Q热立克次体(1.96%).结论 PCT、WBC计数联合NACD检测诊断RTI,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率,准确判断病原体类型,对于临床恰当选择并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价值,

50-52

造影技术及球囊临时阻断技术下行夹闭术与传统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比较

作者:韩怀彬 单位: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466000

摘要:目的 探讨造影技术及球囊临时阻断技术下行夹闭术与传统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研究组在造影技术及球囊临时阻断技术下行夹闭术,对照组行传统夹闭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夹闭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格拉斯哥评价量表(GOS)评分评估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完全夹闭率(100%)略高于对照组(89.47%),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89%)显著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良好率(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夹闭术相比,造影技术及球囊临时阻断技术下行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夹闭效果好,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