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生创业论文

时间:2022-04-16 04:37:47

摘要: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思维的过程,从而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能力和素质。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高校应及时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主创业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真正的完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 创业 大学生论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业论文: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1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现状

(1)教师不够专业,创业教育体系也不完善。现阶段,大部分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的,他们在接受了相关课程的培训后就开始为学生授课,他们对于创业的实际经验是非常缺乏的,那么就很难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而创业教育体系也还不够完善,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而不是鼓励他们一毕业就进行创业,在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时,应尽可能的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2)资金和场所的缺乏。即使你具备了很好的创业想法,但是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那么想法也是无法转化成现实的,可见,资金既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条件,学校应投入一定的资金用来建立创业实践场所,而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学校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3)创业教育目标不够清晰。我国的大学生在刚走出校园后往往都没有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他们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也很弱,他们想要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巨大的回报,这些都说明了他们在心态上是存在着问题的,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在选择创业时并没有设立清晰的目标,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并没有将这些内容落到实处。

2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2.1调整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要想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那么在校内不但要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同时还要聘请一些经经验的创业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亲身传授给学生们创业的技能和经验。

(1)应坚定的培养学生的创业勇气。作为创业者身上必备的一项素质,创业的勇气能够时刻督促创业者去追求和把握市场机会。

(2)应坚定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知识、经验以及网络都是创业能力的具体体现,创业知识就是指在构建和发展企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业务流程和基本常识;而创业经验则是指因做过同类工作而能够对创业中的变化和资源进行有效的预见。另外,还应帮助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因为任何创业都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要努力几次才可能成功,所以,学生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创业成功。

2.2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训练

要想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一定的创业勇气和创业思维,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创业实战能力,那么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训练就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创业训练工作:

(1)在校内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当代大学生在校园内部进行创业模拟练习的一项重要途径,创业计划竞赛是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参与的,这一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积累学生的创业经验以及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都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现阶段,我国的清华大学是最早引入创业计划竞赛的学校,在国外,一些如斯坦福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的院校在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这类竞赛,很多新的企业也都是从这类竞赛中诞生的。在创业计划竞赛中诞生的企业,有的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已经发展成为营业额为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了,当然,这些都是创业计划竞赛的直接成果,而更重要的还是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业教育形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是有重要意义的;

(2)建立校内创业者联盟。我们也把创业者联盟叫做创业者俱乐部,其就是已经创业的学生与准备创业的学生之间的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学到更加先进和实用的创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可以获得如风险投资、新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培训支持,而要想有效的运作创业者联盟也并不容易,其不但需要社会、政府、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以及经济管理部门等多个机构的支持,这样大学生才能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各项创业活动。在这一创业生态系统中,高校与社会和企业之间应加强沟通和联络,同时学生与企业界和风险投资界也应加强联系,从而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

(3)建立校外的创业实习基地。社会应尽可能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学习的机会,到一些成功人士创办的企业中去感受创业的灵感和氛围,这样才能使自身的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像腾讯、搜狐和新浪这样的公司应多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应积极的学习那些著名人士的创业经历,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思维的过程,从而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能力和素质。针对现阶段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高校应及时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主创业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真正的完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

作者:龙惠萍 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业论文: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社会实践论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研究

高校应从多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创业能力是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创业观。高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与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在提高创业能力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自身社会实践经验,为其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实践课程体系,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建立专业的课程体系,让大学生从理论的角度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应成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者,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创业意识,以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宗旨,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通过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实践课程教育体系,将原有的以课堂为中心改为以市场为中心,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二)完善课堂实践教学,传授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通过建立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大学生运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各项创业技能。高校也可以开设选修课,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信息,利用高校各类组织宣传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高校在完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当中去,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得到加强,为日后直接就业提供了机会,企业也省去了大学生今后毕业花大量时间去培养大学生,这对于高校与企业来说都是双赢的选择。

(三)建立实践评价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

在建立课程体系同时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效评估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认真对待实践的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增强创业的信心。教师对于在实践中完成的比较优秀的大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而对于完成的不是特别突出的大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使每一位大学生都有积极的创业意识。

(四)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应主动搭建与各类企业合作的平台,为大学生更好的实践打下基础。通过搭建与各类企业合作的平台,既有利于大学生实践,又能够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奉献社会,该平台的建设,大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更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人才提供了依据,高校通过长期与企业合作,真正实现社会实践的长效性,搭建起高校与企业,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桥梁,大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更为企业日后发展引进合格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三、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才能使大学生就业更加具有竞争力,在实践过程中,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发展当中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作者:赵俊峰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大学生创业论文:全过程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1全过程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评价,一方面可以系统、全面、科学地掌握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发展程度和现状;另一方面可以“以评促建”通过评价发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得出应对策略.本文将大学的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从整个创业教育的全过程来考量大学的创业教育体系.在此视角下本着科学性、应用性、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统一的原则,从“创业教育环境”、“创业教育投入”、“创业教育过程”、“创业教育绩效”等四个方面建立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涉及12个二级指标,强调决策导向。为了对本文构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赋值,特组建了由15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其学科背景以教育学、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为主.专家组成员逐层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判断,采用AHP方法求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

2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

为了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在渤海大学、辽宁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预调查,对问卷的导语以及选项不清楚的题项进行了修订,并规定出每项最高得分为100分.正式问卷调查于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对东北三省的高校进行分层抽样,分为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普通本科、高职高专等4类,每类3所,共计12所高校.每所高校按照文科和理工科分类发放.调查对象是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每所高校抽取样本100人,总样本为1200人.回收问卷814份,回收问卷率为67.8%;其中有效问卷746份,有效问卷率为62%.此次取样考虑到了创业教育的时效问题,且数据表明样本在学校、学科分布上都比较合理,注意了区分度与代表性.经过对746分问卷进行汇总。如果将创业绩效三个指标的平均作为被解释变量y,将权重较大且得到较高的指标(实践平台,创业支持)通过平均汇总记为x1,将权重大得分低的指标平均汇总为x2,将权重小得分高的指标(创业交流、创业项目)平均汇总为x3,奖权重小得分低的指标(经费投入)记为x4.从回归结果也可以看出影响创业教育绩效y的主要因素是x2(无论从系数大小还是从显著性),即“创业氛围”、“师资投入”、“组织保证”、“课程体系”是导致创业教育绩效低水平的主要原因.

3当前我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选择

3.1准确看待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的素质教育,需要准确看待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教育,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要“以理论课堂教育为载体、以创新创业活动为抓手,以培养大学生生的企业家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营造勇于承担、敢于创新、崇尚创造、尊重创业的育人氛围”.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情商培养,特别是加强学生的创业责任感,强化创业意志力、情绪自控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和培育其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要充分利用各类学生自组织的创建和开展活动来着力锻炼其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捕捉机会能力,并将其作为生动和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3.2打造多元卓越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加大教育投入、完善考评激励机制

一方面,要认真遴选基础理论扎实,热心适合创业教育的专任教师,加强创业教育知识培训,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优秀企业管理实践,积极开展案例研讨,组织开展创业教育竞赛活动.要多方邀请具有丰富创业或市场经验的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专业咨询,组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师资队伍,从而打造一支多元卓越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大创新企业教育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做出贡献的老师在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晋级、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体现,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本地化多维度的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不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成长型中小企业促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由“知识传播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加强能够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实践技能的KAB培训、SIYB培训、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要能够深刻接受和领会创业教育理论,在其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充分传递鼓励创新、培养自信、寻求机会践行创业的理论和意识.另一方面,要发挥高等学校知识和人才聚集,师生引领前沿知识,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的优势,积极打造优秀的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开放分布式的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和信息提供、资金雉和资助平台,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开展体验式创业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同时,相当比例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往往与高科技相关,在这方面大学生具有自身明显的优势,这就要建构和完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体系,整体优化能够推进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创业环境,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更大力度地支持该类企业的创业活动.

作者:王宇鹏 单位:渤海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业论文: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创业教育的发展

1.创业及创业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并将创业教育视为教育界的“第三本护照”,指出创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三者具有同等重要性。创业教育是与创业紧密相连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研究创业教育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创业。关于创业,《辞海》的解释是“创立基业”,即开拓新事业的一个过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创办基业”,即开拓、创造业绩和成就。人们平时常说的“创业”这一行为,笔者认为,实际上是抓住突现的机遇,满足新兴市场,创造全新概念的产品或服务的活动过程;创业行为不仅要求创业者花费时间和精力,同时还需要承担经济上的风险,创业者所获得的回报除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还有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的认可。“创业教育”一词的英文原型为enterprise education,从内涵上讲,创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开创、建立新事业的素质,它以培养大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技能为目标。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技能的教育,还包括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开拓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企业家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指以课堂教育及社会实践教育的形式,结合其所学专业知识,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冒险精神、进取精神,从而培养其独立创业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

2.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创业及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最早兴起于美国,已有近90年的历史,创业教育在百森商学院、哈佛等高校率先开展,而后逐渐扩展到全美1 000多所高校,同时它的教育内容覆盖了美国中小学的商科教育、大学的课程教育、专业教育和学位教育等不同阶段。与之相比较,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0年,作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原国家教委以北京市、四川省、辽宁省等为单位,对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鼓励其自主创业。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在普通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中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应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同时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为全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一定范例。

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2012年,教育部正式下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等学校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伴随着创业教育课程的稳步推进,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也在高校中轰轰烈烈地开展,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其中一个缩影。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共计收到120余所高校近400件作品,此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374所高校(含港澳台)的640项创业作品,参赛学生达6 000多名。从创业教育业已走过的10年历程中不难发现,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在高速发展过程之中,其与创业教育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推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国的创业教育应当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创业教育应当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道德情操的树立以及学生创业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教育措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制约因素

1.创业教育认识程度有待改善。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有1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在此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及高校领导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有所提升,但仍有部分高校并没有把创业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之中,也没有把创业教育当作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定位过低。一方面,创业教育在我国的推进,着眼点是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推动时难免功利性过强,重创业技能而缺创业素质培养、重成功典型而轻普及教育、重结果而轻过程。创业教育定位的功利化使得创业教育的开展缺少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了育人功能的实现,这一定位既影响了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开展和推广,也降低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质量。同时,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影响,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的认可程度较低,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即可,对于创业教育的内容、价值、意义还没有理解,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即便有部分学生赞同创业教育的价值,怀有创业的意愿,但对于创业怀有畏惧情绪,认为创业对于自身而言显得高不可攀,创业教育只能由少数成绩优秀、创新意识强的学生涉足,作为学生中的普通群体只能对创业望而却步,这种片面认识扼杀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创业教育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前,我国一直处于计划经济阶段,在大学生就业方面一直采用的是国家统一分配的模式,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于自由创业是有所限制的,因而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后,我国自由创业活动才有所兴起,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一些高校开展试点的创业教育项目;2002年,教育部将培养创新创业的高素质人才列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创业教育真正进入了实施阶段;直至2012年教育部正式下文,提出高校应单独面向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从现阶段看,我国的创业教育整体上处于起点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创业的实践总结有所缺乏,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的国内创业教育更多是发达国家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借鉴和仿效,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国内在创业课程的开发设计、创业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方面,基本上还处于引进吸收和本土化的初级探索阶段,教育部门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活动也开展得比较少。总体而言,我国的创业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活动都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

3.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培养模式及教育体系。在现阶段,国内各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教育体系,缺少一套完备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仅限于开设一两门课程而已,创业教育并未融入到学校的专业教育当中,创业教育思想也并未渗透进学校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成为学校层面的教育目标。从形式上看,学校一方面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另一方面现有课程的内容也略显单薄,且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总体上,我国高校当前创业教育还处在边缘化、零星化的状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创业教育还基本只局限于第二课堂,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相脱离,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从创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看,创业教育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高校开始接触创业教育仅仅是近10年的事,师资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创业教育的师资匮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严重缺乏。受制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国内高校对于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较为缺乏,部分高校甚至根本毫无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各高校由于长期缺乏开展创业教育的意识,导致创业教育方向的师资无论是本校培养或是引进均有很大缺口,造成了目前创业教育专职教师数量缺乏的局面。另一方面,现有的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的创业教育师资多为一些教授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师兼职,或者是学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学工人员兼职,这部分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相对有限,创业的实践经历更是无从谈起,无论从理论水平或是实践经历方面都与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有所差距;同时,由于创业教育教师多为兼职人员,在工作时间及精力分配上,也难以保证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5.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短缺。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传授层面,而应开展更多的创业实践活动。活动的开展需要平台,高校创业实践平台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创业教育成果化的载体。尽管各校都在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保障体系:一方面,未单独设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由工商管理学院开展,部分高校则由就业指导中心开展,而创业实践活动可能由学校团委负责指导,各部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战,校内的创业教育资源难以实现有效整合。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有效的创业实践平台,学生的创业实践内容多为一些诸如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活动等,并未有实战性的创业平台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开展真实的创业活动。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滞后成因

1.传统教育观念有待更新。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起步发展时间并不长,属于新生事物,因此它的发展必定会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阻碍与影响。首先,我国的大学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教育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且大学教育过分强调统一性,如学校采用统一大纲、统一教材,制定统一考试的教学计划,而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思想意识雷同,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极易被扼杀,不利于创业教育的开展。其次,高等院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上存在误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认识到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把该项工作放到应有的高度,在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一些院校肤浅地将创业教育理解为创业技能培训,开展创业教育仅仅是培养大学生学习特定的技能和技巧,而不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经营理念、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2.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目前,创业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虽然已经在多数大学中有所开展,但仍处于积累的早期阶段,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很不够,而且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深入研究。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教学科研工作方面,基本上是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教师,或是就业指导中心、团委等学生工作者来开展此项工作,真正从事创业理论研究的人很少,因此,缺乏对创业教育的深刻理论研究,对于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是回避,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二,缺乏实践上升到理论意识的水平。由于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水平的欠缺和理论研究环境的限制,导致了一些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新方法、新想法并不能真正得到体现,影响了新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的形成。第三,在大学创业教育机制方面,创业机制、创业保障、创业教育规范并未系统形成,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伦理、创业远见、创业素质没有深入的研究。

3.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水平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管理参与部门过多,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工商管理学院、校团委各自负责一块工作,其教育功能和职能难免有些重叠和无序,这种各自为战的教育管理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整体推进,各部门无法形成合力,有时还会形成相互干扰,阻碍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管理秩序亟待厘清。同时,在有限的条件下,高校不断扩大学生的规模,却不能相应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无论是在管理硬件还是管理理念方面,学校的表现均不理想,学校的创新机制不健全,最终阻碍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高校无论是在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理论研究、资金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均严重不足,在创业学的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给予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创业教育的开展无法深入,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只能浮于表面。

四、推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1.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首先,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在全社会宣传创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切实转变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认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成才的自身需求,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大举措,切实提高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校各方面教育中,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目标的必要渠道。其次,在学生中树立典型案例,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学生切实改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从观念上改变只有创业者才需接受创业教育的思想,理解创业教育不仅是开阔个人视野、锻炼自身胆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及强化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自身树立起与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就业观以及自我就业意识的重要手段。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起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多开展创业教育的相关活动,使部分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能够在环境熏陶中将想法转化为实践,并且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与帮助。

2.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是创业教育的载体,是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应积极改革办学模式,调整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首先,应设计开发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增加创业教育内容,开设涉及创业机遇、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学科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真正把创业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设计课程时要以创业需要为契合点,结合创业教育介绍一些实用的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并通过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有效整合相关社会、学校资源,更多地收集创业成功案例并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用鲜活的创业实践事例充实创业教育内容,要多吸收和聘请创业实践者、成功者走进校园、走入课堂,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互动,分享自身的创业历程、创业经验。第三,将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计划,实践经历记入学分,多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参加创业比赛,增加实际创业经历,在实践中做到学有所用,巩固创业教育成果。

3.提升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创业教育中承担着主体作用,只有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授课技巧精湛的师资队伍才能够有效开展创业教育。针对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缺乏的问题,学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高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创业教育教师的身份与地位,通过培训、考核、选拔一批校内专业人员组成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并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先进教育经验,结合本校和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第二,积极引进校外人才,重点是有过创业实践经历者或是创业成功者,邀请他们定期或不定期走进校园进行授课或者举办讲座,分享自身的创业历程、经营策略、管理方法以及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亦可在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中给予指导和帮助,以弥补高校教师自身由于创业实践经验不足而产生的教育局限性。

4.推进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是创业教育的有效支撑,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基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创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园等园区,为学生提供场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强化实践教学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第二,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充分整合校内资源,消除部门之间各自为战、多头管理的局面,由创业中心统一开展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学,统一管理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第三,采取校企联合模式,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资源,合理使用政府部门或高校的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第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以互利共赢为目的,吸引资金,筹集社会资本,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针对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创新项目,高校可通过设立创业风险基金、科研创新基金等方式,为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募集必要的启动资金和经费。

5.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创业教育是一项开放性的课程,创业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教学授课层面,而要强化实践教学,面向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创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巩固创业教育成果。在实践活动设置方面,一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内容,在课堂活动上或创业实践课中紧扣教学环节,增设一些小的实践性环节,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二是在课外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商业、创业活动,诸如举办一些商业计划大赛、创业大赛,创立学生创业社团、创业俱乐部或沙龙等组织,定期组织创业交流会,通过交流分享和参与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创业积累有益经验。三是通过勤工助学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加职业体验,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社会交往。四是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些低成本、收益快的小型创业项目,在真实的创业过程中应用创业知识,体验创业过程,积累实践经验,磨练创业精神。

作者:王翔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大学生创业论文: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业大赛的学生参与率不高,影响力小,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目的是获奖,为获奖包装出一些华而不实的团队,并未从中有所收获,比赛中精心打造的诸多优秀创业案例,到最后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价值。创业活动的开展只停留在表面,并未转化为创业实践的动力。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议

1.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尝试实行完全学分制

以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为例,津桥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灵活办学的特点,将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尝试对学生实行完全学分制。创业课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学校应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等开设针对性的创业类课程,通过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创业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2.积极参加创业大赛,将校内师资和校外师资相结合

在创业教育中,应采用开放式、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形式,如让学生参观企业、邀请创业者讲课和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2.1创业计划大赛

创业计划大赛是以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素质为目的,是实施创业实践的有效形式之一。还要积极鼓励、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创业激情。

2.2专家、管理人才参与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

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结构优良、整体素质高、富有实践经验、专业化的专兼职创业指导专家队伍,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创业导师、客座教授,定期举办创业论坛活动,开展创业讲座、研究、经验交流、咨询、指导和服务。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理解创业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正确对待创业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

3.利用各种平台,创造多种机会

应将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中心等搭建学生创业平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建立社会、学校一体化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通过创业环境的营造,为学生提供适合创业的外部环境,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要给予帮扶和支持,构建创业孵化平台,扶持学生将通过创业教育所学的创业知识在市场大环境中应用并开花结果。

3.1企业运营的模拟

利用学校各种平台,开展企业经营模拟实习和ERP供应链实习,模拟大学生创业实践中会遇到的问题,学会管理企业、财务、人员和战略等,为今后实践创业打好基础。

3.2利用校企合作的项目

积极主动利用合作方资源,把合作企业作为创业实践训练基地。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成立至今,已经与许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此企业与学院在合作办学、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层次的合作交流。如与经管系合作的云南最大的医药连锁企业健之佳,以及星长征集团等。学院应从宏观上规划,最大限度利用合作方的丰富资源,把合作方企业作为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基地,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

3.3充分发挥孵化区的作用

2011年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获批“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大学生创业园津桥基地”、“国家大学生科技园津桥分园”、“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荣获“云南省高校十大创业示范园”称号、荣获“云南省高校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奖”,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让大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获取诸如培训、风险投资、项目、技术、孵化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大学生创办企业,丰富其创业学习和实践,放大高校的创业教育功能,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进程。

三、总结

再好的教育模式都必须要经过实践的考验,开展创业教育不是一时之事,实践是一个过程。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正确思路和方法还需要用时间来检验,需要勇于变革和敢于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取得有效进展和长远发展。

作者:张兴雪 蔡妮 代睿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大学生创业论文: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1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分类

实践非竞赛教育。主要的形式包括大学生创业园区、创业基地的建设,比如南京市出台的“科技九条”,其中一条是鼓励在宁高校允许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凡是到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的学生,进入基地创业的时间,可视为其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但这种创业教育形式不仅仅需要高校的推动,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

2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特征分析

2.1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理工科大学生具有专业技术优势。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掌握生产实践的基本原理和要求,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技能直接应用生产实践,可以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甚至有些理工科大学生还在校期间获得了个人专利或发明。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今后自主创业中的专业优势,这是人文经管类大学生所不具备的特有优势。

2.2理工科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挑战

创业,即创建一家新的企业。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可以构成其创业初期的良好基础,但是要让新建企业良性运转,则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不仅要求创业者需要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企业的能力和素养,这就要求创业者具备一定的经济类、管理类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而理工科大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3以模拟经营竞赛优化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

美、英、德、日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已采用模拟竞赛教学软件的办法来实现经管类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的企业经营竞争模拟训练,如哈佛商学院、台湾政治大学等。随着我国教育部提出在全国高校中评选出十个文科类示范实验室的计划以来,经管理类模拟竞赛教学在各高等院校得到了高度重视。对以上各类型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所属于Ⅲ型即实践竞赛教育的模拟经营竞赛可以成为一种合理、高效的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拟经营竞赛面向包括理工科在内所有专业学生。在竞赛开始前进行经管理论的简单培训,然后主要通过竞赛过程锻炼理工科学生经管领域的知识技能,体验企业经营的关键要素,从而提高其创业能力。

(2)模拟经营竞赛面向所有专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并非所有学生都有创业意愿和激情,传统创业理论教育针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必修课教育,具有盲目性。通过竞赛的形式既能保证了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又能通过趣味性、对抗性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3)通过竞赛的形式利用理论课之外的时间锻炼学生,从而可以保证大学各个专业目前教学计划稳定性,避免不断变更教学计划可能带来的混乱局面。同时,还可以弥补现有教学计划。

4完善模拟经营竞赛体系

不断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模拟经营竞赛虽然可以成为一种合理、高效的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但在教育实践中也会面临软、硬件诸因素的制约,因此为了不断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也需要不断完善模拟经营竞赛体系:

(1)建立一支专业素养过硬、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并配合相应的奖励机制。模拟经营竞赛的指导工作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既要求在竞赛前对非经管类学生把相关的经管知识讲授清晰,更需要在竞赛过程中做好主持人的角色,并引导学生在竞赛结束后体验到虚拟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竞赛指导的强度显著大于传统理论教学,如果要想持续发展模拟经营竞赛体系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不仅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也应配之与相应的奖励机制。

(2)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竞赛的指导工作需要教学老师的大力支持,但是也离不开学生工作老师的积极组织,离不开机房老师的维护工作,离不开学生社团的配合。学校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举办好模拟经营竞赛的重要保证。

(3)做好学校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的维护与升级工作。模拟经营竞赛通常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在机房实施竞赛,需要软件系统的及时维护升级,机房计算机硬件的良好运行。

(4)做好模拟经营竞赛的管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的内容包括制订竞赛教学计划、竞赛指导教师职责、规范与奖励、学生竞赛守则、竞赛考核方法、竞赛指导书等等。这是模拟竞赛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作者:谭文曦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管理系

大学生创业论文:培养模式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以“三创”精神培育为核心,创新教育理念与模式

1.开展创业跟踪调查,优化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秉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借鉴欧、美等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开展“毕业生创业跟踪调查”形成教育反馈闭循环,并以此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注重精神培育与知识传授,优化创业教学体系和内容。教学体系和内容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渠道,只有把握课堂教学的教育主载体,才能发挥创业教育的育人作用。英、美等国的大学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极其重视,均将培养创业精神定位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相比之下,中国高校开设创业课程的寥寥可数,因此,将创业精神培养融入高校教育体系显得极为紧迫与重要。首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点要对原有课程进行延拓与发散,开设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如“SIYB创业课”“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对一些创业基础知识如风险控制、团队建设、财务管理等内容进行传授,同时普及有关市场经营、生产管理及法律法规知识;其次,通过渗透、结合、强化等方法结合专业课进行教学,在现有课程体系框架下进行创业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挖掘、强化必修及专业课程中的创业教育内容,鼓励以多学科交叉协同的方式进行课程建设,着力培育学生的知识架构与视野胸襟,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着力培养技能与提升素养,开展项目课程和活动课程。当今社会背景下,创业过程十分艰巨且具有挑战性,高校必须以项目课程、活动课程为实践教育载体,通过实训项目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等方式,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素养。项目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经营管理及分析判断等基本创业能力。课程模式从职业岗位培养体系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创设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突破以往学科化的知识体系的藩篱。在活动课程中,行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是基础,学生在行动中完成自我提升,并从中不断累积实践与理论知识。项目课程能够有机兼顾职业发展与创业实践,可以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中,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有力载体。大学生创业素养的培育尤为重要,可通过有针对性地开设文化课、选修课,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等方式,丰富教学计划的内涵与外延,构建多层次的立体教学体系。

2.打破传统评价机制藩篱,构建新型的学生测评体系

学生评价机制和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的改革是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部分,在创新教育模式后,必须对此进行改革。学生评价机制方面,要打破学科教育下以成绩定优劣的评价方法,提高学生参加创业活动、专业实习、社会工作等在学生综合测评机制中的比例,创造条件使打破常规、创新创业的学生能够出类拔萃。评选优秀毕业生时,更加注重学生的长期性发展“,不设框框、打破常规”“不唯过程、注重发展”,让发展潜力较大的创新型学生能够成为优秀毕业生,打破传统评判方式和路径对该类学生的束缚。评价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三创”精神的凸显,引导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创优的思想理念。在教学效果评价方面,要以创业精神培养为基础,建立适合我国人才培养需求特点的,具有科学评测标准、完整过程监督机制及反馈控制途径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二、以创业实践教育为主体,开辟教育载体与阵地

1.依托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选拔优秀创业项目

高校可通过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以结合学科专业特长为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入社会机构或校外企业参与,同时邀请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有助于学生检验自己的创业能力,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营造“支持创业、尊重创业、敢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从中遴选出市场前景广与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创业项目,并对这些优秀项目进行有效指导与扶持,直至项目推向市场,以成熟的项目为宣传典型,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大潮。

2.依托科研机构和实训基地,开展创业模拟训练

为促进作品向产品转化、创意向实体转化,高校还必须加强学生的创业模拟训练。实践证明,创业模拟环节不仅可以优化验证创业方案,还可以释放经营风险。学校应将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从人才、资产、财政等方面予以保障。全天候开放所有实训中心及实践基地,安排专业教师指导,优先保障选拔出的优秀创业项目团队的使用。要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面向社会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或协助教师共同进行项目开发;在条件允许时,也可安排一部分学生进入校办企业、高校科技园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指导学生学习真实企业的运转与经营。有条件的院校可在校内建设类似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创业实践基地,园区建设产生的平台效应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至关重要,是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课堂,是学生创业团队的首选基地,是检验高校创业教育成效的试金石。通过校企合作,能有效利用高校企业实训基地的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扶植创业项目。实践和国外经验表明,创新教育资源中,企业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有效利用“产、创、学、研”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使学生既能在企业学习技能,又可成为企业人才的补充,实现教育资源和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一模式反过来能促使学校更加明确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3.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实习实践

高校创业教育要积极拓展,整合利用社会创业资源。通过多渠道联系,充分发掘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创业孵化园、创业指导站、创业市集等各种孵化器。创业孵化器作为扶持学生创业的主阵地,面向学生提供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经过创业模拟,通过选拔且具有完备创业计划的优秀创业项目可进驻孵化。一是提供“一站式”服务,排除初期创业者的烦忧。高校可由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牵头,联合政府部门开设“一站式”或“园区式”服务大厅,专为孵化器内企业提供工商、税务、城管、文化、卫生等服务。二是建立创业导师团,帮助创业者把握经营方向。顾问团由校内外投资及企业人士组成,为创业者提供项目诊断、投资信息、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帮助,并在企业出现经营困境和市场风险时,进行“会诊”,化解危机。三是提供科技扶持,推动创业项目转型升级。根据行业潮流和市场变化,提供适应企业现状与发展诉求的技术支撑,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做强做精。创业孵化器除了有直接扶持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现实价值外,更为重要的是,孵化器内极富示范作用的生动创业案例大大增强了创业教育的可信性、真实性,开辟了创业教育的新阵地。

三、以创业型人才培育为目标,推动创业教育合力形成

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创业型人才需求是创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为促进创业学生和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突破传统教育视角的局限,以开阔的视界,推动整个社会对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帮扶政策的出台落实。要形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高效的创业大潮,必须建立和培育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和政策措施。尽管我国具有市场机会较多、基础设施优越等较为有利的创业社会环境,但在经济完善、金融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等经济软环境建设方面相当缺失。为此,政府应从上而下协同制定并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政策,利用信息优势,积极扮演传递国内外最新创业资讯的信息中心的角色,为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宏观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有序、有效地进行,如政府可通过免息贷款、风险投资、场地支持等渠道扶持大学生创办小微型科技创新企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联系紧密的系统工程,学校起着主体性与基础性的作用,但也离不开企业、政府等多方支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必须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跟市场导向,打好课程基础,以孵化器为依托载体,以团队实践教育为支撑,努力做好“三创”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作者:周威

大学生创业论文:我国大学生创业视角下移动网络论文

一、先行研究

以上研究成果涉及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创业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及创业教育等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及案例分析层面,鲜有涉及具体操作及实证性调查研究,对目前最具创业价值的移动网络领域也未有谈及。

二、我国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现状

和传统创业行为相比,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年龄上,年轻化是重要特征。从世界各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经历能够发现,在功能层面上,互联网的每一个层级都存在许多的创业空间与创业机会。无论在哪一个层级上,都有不同国家大学生参与创业的身影与痕迹,他们中的许多人,开拓性地创造了今天的互联网世界。2013年中国整体手机市场出货量将达3.8亿部,同比增长5%;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亿部,同比增长44%。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刚进社会的大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将是一个很好机会,自主创业已成为时下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他们通过大学时代积累的人际关系以及掌握的网络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小额成本,开设移动网络销售。自1999年四川大学学生王汝聪创办了成都亚虎网络公司,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网络创业的大学生以来,随着基础设施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10年来选择网络创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生借助移动网络创业已成为一种经济和社会现象。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的整体特点:创业主体泛化,从精英向普通学生延伸,创业呈现多元化趋势,移动电子商务开店日益盛行,LBS等新兴网络服务备受推崇,被动型和生存型创业为主转变为主动型和机会型创业,创业环境逐渐宽松,网络创业教育从无到有,创业的区域分布尚不均衡。

三、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模式研究

目前大学生移动网络创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手机APP开发等高科技领域创业

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校园外卖”、“超级课程表”等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就得益于创业者的技术优势。优势:依靠技术及大学生群体。大学生团体如果有一些好点子,可以尝试做一两款产品投石问路,与一些企业合作,利用已经成熟的渠道、平台和资源去推广产品,可以看作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更快熟悉行业、获取资源和竞争力的捷径。

(2)智力服务领域

目前主要有利用移动社交提供咨询服务等,他们利用自身的智力和专业优势,提供了另外一条创业通道。

(3)移动电子商务

其最大优势是移动性,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工作,只要拥有一台笔记本,一部智能手机,或者一台pad,可以通过它们以最快最有效的速度获得你所需要的商业信息。尤其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智能手机,这就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手机app客户端各种功能齐全,比如滴滴打车,手机淘宝,校园外卖等等,根据不同的用户定制了不同的服务,快速有效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微信的兴起带动了电子微商的发展。这种潜伏于微信的电商,免去繁琐的交易流程,直接与卖家一对一交流,买卖意向达成后立即送货上门,同城内更是几小时便可到达。其实,不管是微商、淘宝商或是实体店商,在消费者眼中,只是渠道不同而已,他们更看重的是服务态度和诚信的问题。微信网友“骑猪FLY原子”说:“其实关于主动要求朋友转发自己产品广告,不如踏踏实实做,做得好了自然有人会诚心推荐。”他还建议,如果要扩大知名度和便于查找,微商们可以建立“公众号”,平时适当送点小礼物、弄点小抽奖活动也是能吸引更多人的。“不管是实体买卖还是网络买卖,服务态度绝对是最重要的。”这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来说无疑又提供了一条创业途径。

(4)其他各种移动网络营销方式

优势:无线世界,无限遐想。

四、结语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通知再次予以强调。这标志我国的创业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完成大学生社会职能的自觉转变,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为社会服务的潜能。对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经验不足,缺乏从职业角度整合资源、施行管理的能力,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生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专业课程、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进程系统性组织学生自主开发手机应用软件,指导学生结合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移动网络创业实践,组织学生到创业型企业进行实习,体验创业者的艰辛和事业成功的喜悦。新媒体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在坚持原有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网络营销、市场推广、成本核算等内容。

作者:谢蓓 李群群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大学生创业论文:校企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校企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势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突破了原有的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唯一目标,增强了企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了企业创新的,富有责任感的社会形象。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通过学生的不断成长,成材,使得高等教育的成果更加明显,形成良好的创新型社会氛围,使高等教育和学生成材与社会进步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使国家民族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二、校企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校企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与丰富的实践体系的建立,在学校、学生、企业三者之间搭建了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使创业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一)完善教学体系

高校应根据毕业生就业形势,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自身定位,合理设置招生专业,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及课程授课任务,共同构建优势互补的师资机构。高校应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使创业活动具有带动性和延续性,使学生通过创业活动发展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

(二)丰富实践体系

通过搭建“校企合作”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为广大的在校生提供了一个课外的教学实习基地,既可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发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竞争力的实际行动,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为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同时全方位地让学生接触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客户资源、经营渠道等全套的业务,了解创业的需要和行情,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从而为创业实践预先铺好道路。

(三)强化总结体系

通过在企业的实践过程,学生了解了企业的创业历史,生产经营运作等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获得了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总结完善了自身的知识体系,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学生通过实践发现了自身差距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分析,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实践锻炼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所得融会贯通,提升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改进评估体系

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对人才质量的需求,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培养更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成绩的给予方面进行调整,参考企业意见,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灵活的培养方式,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效,不以单一的试卷成绩作为学生对此课程的掌握程度的反映,能更真实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激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能注重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校企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给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机会,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开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途径。

作者:武星 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大学生创业论文:协同创新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理念观念落后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这样几种落后的理念和观念:“政府包办论”,认为创业教育是政府的事情,政府机关为主体提供“钱粮政策”;“学校包办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学校可以包办一切;“解决就业论”,急功近利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等;“企业创办论”,认为创业教育仅仅是教会学生怎样创办企业或公司,受益面很窄;“第二课堂论”,认为创业教育就是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创业类社团、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这一系列的落后理念和观念,导致了创业教育主体不明,活动目的不清,最终使得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学习脱节,难以形成合力。

2.创业教育目标定位不清

大多高校仍将创业教育定位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补充,学校创业教育仅仅是就业指导的一个分支,既无专项经费也无专人指导,其教育内容单纯是创业方法和途径的教育;有的认为只有求职能力弱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才需要创业,将创业弱化为毕业生谋生手段和提高学校的灵活就业率的方式;更有甚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国家由于经济压力大、就业环境不好,为了甩包袱而让大学生去自谋职业一种教育形式。这些有关创业教育的定位都是不科学的。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创业教育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3.创业教育网络化联动机制不畅

近来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中,创业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家认识到创业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政府、市场、学校、社会和个人还没有真正联动起来,没有有机融合方方面面的优势共同服务大学生创业。目前还缺乏健全的全民创业配套制度、常态的长效机制和学校、企业、行业、政府、资金支持的多方联动机制。具体表现在:各方对创业教育重大问题联合攻关的协作联动不畅;高校之间创业教育联动不畅;高校创业教育与政府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联动不畅;高校与企业项目合作、技术推广等联动不畅;各方在资源整合、工作交叉、人员合理利用上联动不畅。因此,需要真正构建集学校、企业、行业、政府、资金支持为一体的创业教育立体网络化联动的有效机制。

4.创业教育利益风险分担不明

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多方联动,但是由于利益和风险分担的职责不清,导致在具体工作中相互推诿。具体表现在参与创业教育组织的人员可能来自不同单位,他们代表的参与协同的各单位利益诉求和追求目标不尽一致,很容易诱发矛盾和分歧。如政府需要社会稳定经济增长,企业需要经济效益,社会资本需要利益最大化,高校需要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等,这些利益分割问题制约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其次是创业风险往往被美好的成功创业案例所掩盖,大家往往只看到创业者成功的一面,而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因此,创业教育组织各成员间需要根据职责合理承担风险,避免将风险直接嫁接在创业个体上,使得创业教育有风险机制的保障,让创业成功的小概率事件发挥其无限的覆盖作用。

二、构建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

1.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一要更新大学生创业教育观念。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紧紧围绕培养善于创新、敢于创造、勇于创业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密切结合专业特点,努力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构筑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创业实践技能,全面提升大学生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创新素质,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效发现机遇、把握机遇、成功创业。二要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锥状体模型”。该模型由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自控能力、领导能力、创造能力、策划能力、营销能力、理财能力和机会能力11项能力构成。其中,处于锥状体底层、覆盖人群较宽泛的是通识能力,包括趋于隐性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居于锥形体中间的是以领导能力、创造能力、策划能力、营销能力和理财能力5方面显性的专业能力,这个层面的五边形面积较小,覆盖人群相对较窄;在“锥状体”顶端、引领创业活动方向的是机会能力,这表明在各项能力的基础上,必须把握机会且优先行动,最终实现优质创业。创新协同创业教育体系就是要以创业能力锥状体模型为基础,以通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两个锥度体建设为依托,以大学生自身发展诉求为出发点,潜心基础,精心谋划,提高大学生获取机会的能力,当机会出现时一举实现成功创业。同时大学生创业教育需着力打牢创业基本知识,培育创新意识,强化创业实训,谋划创业项目,为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增添内动力。

2.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1)差异推进,协同创新,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一是提升创业通识能力,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在大学生创业通识能力提升阶段,强化高等学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协同,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协同人文社科类相关学院,开办“创新管理”“创业理财”“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协同教务和团委等部门,设置课外创新学分;协同教务、学工、科技和物资等部门加强创业通识能力实践课程的建设。二是提升创业专业能力,整合实践实训资源。在大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时期,需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协同,有效整合各类实践教育资源,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协同学校和人社部门成立创业学院,建立起创业实践“可配置、可视化、可交互”的实训模块;协同学校、社会创业培训指导机构、科技部门等组织,重点构建SYB创业实训平台。三是提升创业机会能力,整合社会环境资源。协同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和各类产业园,分类引导有市场潜质的创业项目深度孵化;协同风险投资机构,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筹措资金;协同政府相关部门,为大学生争取、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扶持政策,为创业项目提供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2)层级推进,资源整合,打造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载体

遵循大学生创业的基本规律,以“创业实践基地”为主体,构建以“创新创业活动—创业训练营—创业实习基地—创业实践基地”为主线的创业实践链,有序推进,环环相扣,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建立创业教育载体,培育创业知识。需加强建设创业能力为主的课程如创新管理、创业理财、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基础专业实践课程。成立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设置课外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引导学生参与学校认定的各类学科竞赛、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统筹大学生素质发展特别是创业发展活动。二是打造创新训练载体,培养创业精神。将专业知识、创业能力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使联通学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训得以实现。创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创新模拟实训载体,提升创业技能。以各级大学生“挑战杯”赛事为牵引,通过立项支撑,构建起“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参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拟竞赛体系。引进ERP模拟沙盘系统,打造“创业训练营”“网络创业一条街”等平台,为学生创业的个性化发展提供高效模拟实训的机会。四是运行项目实验载体,选育创业项目。多媒介立体推荐大学生优质创业项目信息,引导大学生提升创业层次。全面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组织学生按照真实企业创办流程,模拟企业运营全过程。组织创业导师通过评审将可操作性强、效果优、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引入各类园区进一步孵化。

3.完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

协同社会各界,全力为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着力构筑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Center)、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Base)、大学生创业学院(Department)三大核心阵地,最终打造大学生创业CBD,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一是打造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争取人社、经信等政府部门提供政策资金,重点为创业青年提供信息交流、资金对接、导师指导、项目推介等服务,开展青年创业BRT、青年创业融资“风险池”(由政府出资,以基准利率贷款帮助大学生创业)、青年创业导师“1+1”、大学生创业项目会等活动,打造以集聚创业青年和对接创业资源为主要功能的核心枢纽。二是建设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依托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实验室、工作坊、一条街等阵地,建立大学生创业苗圃,辅导大学生创业项目入圃加速培育;引进社会专业项目孵化机构共建创业孵化基地,作为省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享受扶持政策,指导大学生创业项目加速成长;引导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项目进入产业园区加速发展,实现对大学生创业项目从育苗、孵化到产业化的全过程服务。三是开办大学生创业学院。协同人社部门提供创业培训资金,由高校免费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入门、成长、加速三个层次的创业培训课程并穿插创业典型事迹报告、创业考察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凝聚、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四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做到高校与政府共建的创业园获得政府经费扶持或各级荣誉利益共享,做到高校和风投公司扶持大学生创业收益获得利益共享,做好风险投资公司、担保机构、高校或政府、创业大学生之间风险防范预案工作。通过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更好地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4.协同创新,解决创业瓶颈问题

首先,要解决创业资金筹措难题。当前资金困难主要表现在学校创业教育发展资金和大学生项目启动基金的匮乏。虽然政府目前已经建立诸如“风险池”等资金高地,但对于创业教育和初创者还是杯水车薪。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建立创业教育研究基金、创业项目扶持资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其次,要解决创业导师不足问题。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往往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必须聘请成功创业的企业家参与创业实践指导,邀请政府创业主管部门人员解读创业政策,联合社会创业培训机构参与创业教学等,通过协同创新建立一支创业教育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师资队伍。再者,要解决创业基地建设问题。

作者:邱峰 单位:盐城工学院团委

大学生创业论文:大学生创业素质与创业教育论文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素质”一词被人广泛讨论。所谓的素质一般指的是具有先天遗传因素的特质,在后天培养方面,这种先天素质随着环境的影响以及知识的丰富逐渐形成一个人的主要特征。创业素质也具有这种特征,首先要具有创业方面的基本素质,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形成创业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包括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素质。创业素质的构成要素中,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因为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的过程,什么事情都得自己摸索,是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所以只有那些不怕失败,勇于探索的人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还有创业的道路上还需要和各种人打交道,必须要有仁厚、谦虚、诚信的品德才能和人友好相处。

其次,创业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确定自己的创业目标,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具备和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像法律、营销、财会、金融和贸易以及人文知识等,这样遇到困难自己能迅速相出解决的方式。第三,要具备敏锐的眼光,能够发现机遇并能迅速抓住机遇。第四,要具有创新思维,敢于打破陈旧观念,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了解社会的变化,掌握科技发展的新动向。除了这些,还要具备自警自省意识,在创业中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能为了成功就不顾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走上歧路。最重要的是要有敢于担当,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当然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也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即使创业成功,也不能放松追求和进步。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思想和创业素质的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了几次质的变化,开始的高等教育是作为“就业教育”而存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让学生凭借专业知识找到对口的工作;随着市场的变化,尤其是自主择业时代的来临,高等教育又成为“择业教育”,学生选择那些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然后找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因此高等教育也要顺应时代潮流,以培养创业人才为主。

二、目前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创业是国家和民族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资源。当前,全社会的人都在对马云、马化腾这样的创业人才津津乐道,但很少有人具备他们那种创业素质和创新精神,这样一方面和大学生缺少创业素质有关,另一方面和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也有关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创业素质其实和家庭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孩子在幼年时期就有长大后要改变家庭的愿望,这就是创业素质。但很多家长并不支持孩子的创业素质的形成,害怕失败,不能正确地去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失败的思想,总是希望孩子平安度过一生,哪怕生活不富裕,只要不是太穷就行。像目前很多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想法,而是家长的强烈要求。在这些家长眼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还顽固地存在,总以为成为国家干部才体面,至于工作是否和孩子的志愿相符都可以不管,工资不高也没关系。这种求稳、要体面的思想严重妨碍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很多高等学校还存在教学误区,主要是教师尚不具备创业教育的能力和思维,在教学中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在思想上、观念上将创业和专业相结合。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教学体系不完善,创业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体系工程,要有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但目前我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都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国外的创业教育都受到国家扶持,但目前我国在创业教育方面缺少国家支持,国家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这些都使得我国的创业教育严重滞后。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要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来开展。家庭教育大多数是受到社会观念影响造成的,只要社会上不再有那些所谓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家庭教育中也不会盲目跟风。因此,在社会上要多宣传创业的重要性,帮助人们树立创业观念,这样才能使创业素质植入到家长心中,才可能在家庭教育中将这种观念向孩子传输,培养孩子不怕失败的坚强意志才是创业素质的首要目标。在学校教育方面,首先要培养一批高品质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要有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最好鼓励教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关于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学校培养和对外聘请两种方式获得,将社会上那些创业成功者请到课堂来现身说法,效果比理论知识强得多。在教育理念上,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向国外的创业教育吸取经验,目前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哈佛大学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百森商学院以培养创业意识为主,而斯坦福大学以培养系统的创业知识为主,这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值得借鉴。最主要的还是高校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将传统的传授知识改为培养创新意。除了学校和家庭的影响之外,国家应该在创业教育方面也要加大投入,出台一些适合创业教育的政策,在贷款、创业培训和项目资助等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这样才能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

作者:廖华 王晓燕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大学生创业论文:大学生创业游戏教学法论文

“游戏教学法”是教师在常规教学时经常放弃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传统教育理念集中在教师的“教”,所以不会把课堂上的时间给学生,而是全部交给教师去“说”。20世纪末一场教育改革的强风开始席卷中国,这场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要求我们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让他们“爱学”“会学”“能学”。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许多高校教师开始了自己教学方法的改变,越来越越注意让学生活动起来,特别是在特定的情景下以任务目标为中心开展动态活动,这就是“游戏教学法”独有的魅力——“动中学,学中动”。下面,笔者将就自己参加的为期三天的,大学生SYB创业培训中利用“游戏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作例举和分析,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一、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成为企业家[1],拥有不可企及的财富,是每一个有抱负的大学生念念不忘的幻想。之所以称之为幻想,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大学生只是想自己如何成功,却没有去估测自我的能力和实践自己的想法。在SYB创业培训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在企业这个概念框架下,学会认识自己能力与自己能力被认识。为此,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叫“我能行”,游戏内容主要是:环节一,让学生从背后试试两只手上下能否摸得到;环节二,头不动用一只绕过颈一圈模同侧耳朵。这两个环节是要让学生感受自己的存在,以一种非常规的动作体验突破自我的状态,在游戏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很快反应过来,只有少数人能够迅速达成任务。由此,在游戏结束之后还有许多学生意犹未尽,这样不知不觉就把创业的“创”字独特之处,让学生清晰明了的理解到了这种“求新”“求异”的思维,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业者应构思的企业

当大学生们对创业产生兴趣之时,适时地将建构企业的模块充分地呈现给他们,让大学生自己去组合和拼装,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初步的想法细化,然后变成一个计划或工程。大学生的抽象思维相当活跃,在企业构思的活动中,必须要利用已有的资源和生活经验,并创造成游戏情景,让他们去发现自己身边的“商机”。在这方面,我做了些小尝试,例如:在“生活大八卦”的游戏里,两组学生分别扮演娱乐明星和娱乐记者,双方就假定的娱乐事件开始相互发问,由第三组学生进行胜负判别,胜负的条件是谁能从对方那里获取更多的潜在商业机会。生活当中娱乐新闻经常是铺天盖地,大部分人已经觉得麻木了,但是我们需要留意的是这当中潜在的市场,特别是个性化的小市场,对于“小”“微”公司的发展机会良多。游戏之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要去开个明星隐私保护公司、娱乐记者咨询公司等等。

三、创业者应评估的市场

市场[2]是商业活动的核心,尤其是在创业初期选择市场也就决定了日后的入行问题,在许多企业发展失败的案例当中,最大的失误往往都是市场定位错误,例如:中式快餐店败给洋快餐、体育品牌李宁被迫重组业务等等。因而,最初的创业过程中一定要审时度势,做好市场调查,认真地分析行业数据和发展前景,在培训阶段要想让学生做到这几点,应该做些实践性比较强的活动,例如:安排学生进行假定商品贩卖的游戏,学生通过自己扮演直销人员和顾客进行交流,并将自己的商品成功推销出去便可以得分。学生在做这个游戏时,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够成功地推销出自己的商品,并且让消费者感到厌恶。游戏结束之后,我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一下,任务失败主要的原因是产品缺乏竞争优势和销售人员不善言辞。

四、创业者应搭建的组织

创业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一定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特别是团队内部的关系。创业者一般来说都是以团队形式出现的,特别是企业型的创业活动中,团队凝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例如:“分组投蓝游戏”这类集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想要获得胜利,最基本的保证就是团队的组织力。学生被分成两个小组,一对为红组,一对是蓝组,两队同时进行投篮,但是允许其他队员在旁边采用非肢体动作进行鼓励或者干预,以五分钟之后的投进篮框得分多的为胜者。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如何有效组织便成为学生们考虑的第一点,让投篮技术好的同学去当投手,声音大的去当对方的破坏者或自己的鼓励者。学生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相互协作并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体验时,得到一定的心理补偿或损失,产生认知冲动,然后对已有的组织结构进行重组。

五、创业者应具备的形态

法律意识是经营企业的人,最需要补充的知识,这种意识是一种固定形态的制约因素,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必须加以重视。在SYB创业培训中,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经营不能触碰的“红线”,也必须认识到企业经营者拥有的权利。在这方面的训练,必须依赖实例作为支撑,例如:安排学生就自己想要创办的企业,写一个“申请书”,把企业的全方面信息包括其中,特别是与法律相关的内容作出特别注明。学生将自己的“申请书”交由教师审核,然后把不合格的发还给学生,再改再审,反复几次之后对于相关的法律学生便可以认识得很通透了。

六、创业者应清楚的责任

企业经营不仅仅只有利益,还有更多的是一种责任[3],这种风险与责任并存的行业,无时无刻不在告诫新人“入市需谨慎”。因而,在创业前的培训一定要明确这种风险意识,设计一个“冒险类游戏”是最恰当的,让学生扮演侦探处理一个假定的违法犯罪案,学生必须找出所有的线索,最终才能破解谁是幕后首脑。这个游戏趣味性和思维性极强,学生如果不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很有可能遗漏掉重要证据,并无法破案。“游戏教学法”被引用到SYB创业培训中,并是不为了为难学生,而是让他们以深层次的感受,去磨练自己作为未来企业家的胆识和魄力。

七、创业者应统筹的预算

“模拟医院”是一款很时髦的电子游戏,玩家在游戏中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医院的管理工作,医院的工作很多很杂,例如:盗窃、病人受伤、医务人员不够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管理者的统筹运算,特别是预算的执行,在游戏中玩家所拥有的建设资金和开销都以虚拟货币出现,并且是模拟真实的收支情况。玩家如果没有能够做好预算,最终导致入不敷出的话,游戏就会宣布结束。笔者认为,将“模拟医院”这类真实感很强的游戏引入培训课堂相当有必要,不单单是为了真实地再现场景,更重要的是将潜在的不平衡因素凸显了出来,给学生以强烈的危机意识体验。

八、创业者应实施的策略

大学生创业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在创业进入实践阶段前,必须还要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即是计划书,这份计划书一定要非常的完整而且系统。对于身处高校的大学生来说,要完成这么一份计划书相当有难度,特别是涉及的综合性内容比较多。SYB培训时,那就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角色扮演”类的游戏是最佳的方式,例如:我将学生带上大街,把十把雨伞给他们,并让他们在1个小时的时间内完成销售,最后的利润归学生自己所有。学生大都很积极地去卖伞,有些同学想出用文化搭配的模式去卖伞,将伞上面印上精美的“中国风”图案,引起很多路人围观,伞很快就卖了出去。真正的创业是在街道上,在市场里,并不是课堂上的侃侃而谈就能成功,只有实战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创业的辛苦与幸福。

九、小结

创业就像是一条去西天取经的路程,一路上会有很多未知的风险和危机,但是我们能够在SYB创业培训课程[4]中帮助学生们去模拟、去还原真实的场景,非常好地让他们通过在游戏中的磨砺,不断得到锻炼,为我们的创业大军增加一股新锐力量。

大学生创业论文: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论文

一、心理适应能力不强

习惯了家长的庇护,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笔者对所在学院的194名大一接受心理普测的学生量表筛查后,对其中的2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9名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有5名学生的心理问题因为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而产生,占所有心理有问题学生的55.56%,学院入学学生总数的2.58%。创业者进入不同的环境,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困难,挫折、失败感的连环打击容易让心里承受能力不强的当事人产生退缩心理,从而导致创业失败。刘芳、林刚、周超从认知心理维度、情感心理维度、意志心理维度三方面分析了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陈述了大学生在面对创业产生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心理变化。缺乏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资。随着创业热潮的掀起,国内不少学院开办了创业教育,聘请知名企业做作为客座教师传授创业理论知识,然而对于心理辅导这块,鲜有学校开设创业心理学的系列课程。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对策

1.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激发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调研发现,很多大学生虽然有想法,也有创业的能力,但对具体实施流程及后续管理缺少概念,没有创业意识。为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成功校友企业家的讲座,分享校友的成功经历。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创业的基本流程,对创业形成初步概念,另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创业成功的信心,消除对创业的恐惧,激发创业兴趣。

2.加快创业课程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第二课堂在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纵观中国的创业教育,部分学校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阐述,然而,还有些学校重金聘请行业专家,在课上教授较多的实战经验。这也导致了中国创业教育的两级分化,重理论、轻实践或轻理论、重实践。然而,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理论只有应用到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也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是否正确,进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通过行内专家讲座的形式,剖析创业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此外,通过建设专业社团,开展沙盘模拟经营等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参与到创业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运营企业的经验。

3.组建一支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开设创业心理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笔者在查阅国内大学开设的创业课程后发现,大多数学校都将心理课程列为必修课,但鲜有学校开设一系列有关创业心理学的课程,并为之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对学生因创业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提供咨询。在访谈学院8支解散的学生创业团队时了解到,终止他们创业梦想的不但是融资、经营等专业性难题,合伙人之间观念上的差异,沟通等也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合作。通过持续关注创业者的心理,进行团队辅导等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因学生不成熟想法及处事方式而造成创业失败显得尤为重要。

4.鼓励学生进行创业自我教育,为创业做准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人格。

三、结语

笔者通过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从创业意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自身教育四方面对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进行探析,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作者:汤婵 李施蓉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大学生创业论文:大学生创业机制自主创业论文

1认识不充分,不到位

而作为大部分并没有那么优秀的学生,他们认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只是校领导的工作,将创业问题看做研究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问题,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屑态度,这样只会将自己挡在自主创业问题的大门之外,更有胜者,一部分的师生把创业视作天方夜谭高不可攀,故而在面对创业问题之时,总是裹足不前,迈不开步子。这样就使创业问题中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创业人群与该问题脱节了。近年来,创业教育的问题已逐渐受到许多高校的重视,在学生毕业前对其安排短期的创业意识教育,准确来说,这种临门抱佛脚式的意识教育是有一定效果的,能够满足毕业学子一部分的需求。但是,创业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创业需求、创业积极性、对创业领域的兴趣以及勇于冒险的精神等才是创业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把创业教育当成是“企业家速成教育”,由此反映出高校创业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倾向。

2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机制建设中的缺位

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业环境的营造上。创业环境是政府和社会为创业者的创业过程始终创建的一个公共大平台,其外延包括一切影响创业过程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创业环境的作用就在于对创业的支持、鼓励、服务和保护,创业环境的改善对大学生创业的始终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助力作用。对我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政府而言,其首要任务都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由于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必然会与企业之间保持着一种良性的互助关系,同时政府目标的多样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存在经济增长、反腐倡廉、民生问题、城市规划与发展等可能存在相互矛盾的多重目标,如果政府在面对这些矛盾时出现取舍偏差的问题,官员的目标不是为了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追求一己私利,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将资源分配给自己的政治支持者,或者与一些企业发生利益关系,不能为民间提供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此时,政府对创业的促进作用将无法付诸实践因而无法惠及于民。由于目前我国主要的创业大军之中,大学生还无法占到一席之地,地方政府的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大学生创业并没有明文规定的优惠政策和特殊扶持,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文件和法律法规,这也成为了阻碍大学生创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3大学生创业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社会关系40.4%的受访者表示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也遇到过缺乏社会关系的困难。社会关系网络中,成分十分复杂,关系的规模庞大,关系网成员来往频率高,交流以事务往来和物质往来为多,甚少进行情感交流;相反,大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则相对成分更为单一,关系的规模也比较小,事务往来和物质往来稀疏,多以情感交流为主。所以大学生创业能力在社会上相对而言缺乏社会认同,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陷入出现问题也无处求助的境地。(2)缺乏人才和核心技术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内部员工多以在校生和刚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为主,这部分人群有一个共有的特点,就是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经验相当匮乏。往往这样的年轻企业难以吸引在同一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能人加入。此外,掌握核心技术和适时对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是企业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竞争型社会中寻得一席之地的重要法宝。如果企业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只是依附于其他有实力的企业之上,那么其社会竞争力将直线下降,这也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容易忽略同时也十分重要的问题。(3)缺乏好的创业方向,开拓市场困难大学生生活圈往往局限于校园内,眼界有待拓宽,对市场缺乏敏感度,不能及时把握市场的变化,以至于对创业项目缺乏驾驭能力,尤其当社会有效资源相对匮乏时,随之而来的将是市场开拓困难、销售渠道狭窄等一系列困难。(4)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调查中显示,9%的创业者表示团队缺乏合作精神,很多创业者在创业的同时还在考虑其它的发展方向,这表明刚毕业和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另外由于缺乏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将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和突发的一系列问题很好地解决,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导致运营效率大大折扣。

4总结

大学生创业中存在很多问题,更好的处理和解决现有的问题,不仅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而且能更大力度地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市场对于自主创业的需求是不断增加的,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高校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改变战略任务,大批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要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加强其社会适应性,更要大力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创业技能和冒险精神。而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创业过程当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任何可能的细节都考虑在内;而在实施的过程当中,要针对当前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做相应的调整,同时创业还需要很强的管理能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可能让自己离创业成功的大门更近一些。

作者:张雪花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大学生创业论文:内蒙古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一、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本课题组于2014年9月对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授课大学生和汉语授课大学生进行了专题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的是定量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400份,其中针对蒙语授课学生发放问卷200份,针对汉语授课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实际收回382份。从调查对象性别来看,男性大学生106人,占28%;女性大学生276人,占72%。从调查对象所在年级来看,大一15人,占4%;大二122人,占32%;大三143人,占37%;大四102人,占27%。从调查对象所学专业来看,经济与管理类107人,占28%;理工类98人,占26%;人文社科类113人,占30%;艺术类47人,占12%;其他类17人,占4%。1.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对象的认识。有效问卷382人中有134人(35.1%)希望能够“覆盖全校学生”;52人(13.6%)选择“经管类专业”;182人(47.6%)希望“有创业意愿的人”;14人(3.7%)选择“其他”。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中存在着较强烈的接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愿,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不同。2.大学生创业的动机(本题为多选题)。239人(63%)选“解决就业难问题”的被动选择;202人(53%)选“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150人(39%)选“服务和回馈社会,创造就业岗位”;62人(16%)选“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59人(15%)认为“旨在尝试、寻求刺激”。由此看来,就业的压力仍然是大学生选择创业的主要动机,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选择创业的主要因素是高收入的预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3.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本题为多选题)。其中“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年轻有活力,敢于拼搏”和“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被四成以上的学生选择,分别占48.7%、48.2%和47.6%;35.6%的学生选择“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还有“具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和“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被大学生认为是重要的创业优势。可以说,大学生比起下岗再就业群体和农民工群体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可能成为创业的主力军。4.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知识和能力(本题为多选题)。①知识。从调查结果看,“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被选择的频率最高,分别占62.3%和51.8%;“人力资源管理”和“政策、法律知识”分别占44.5%和41.4%;“金融”、“税务”、“项目管理”分别占25.1%、24.1%、27.2%。②能力。其中“经营管理能力”居首,212人,占55.5%;其次是“市场营销能力”,203人,占53.1%;186人选择“沟通协调能力”,占48.7%;183人选择“把握机会能力”,占“47.9”;151人选择“处理社会关系能力”,占39.5%;127人选择“继续学习能力”,占33.2%;115人选择“计划和决策能力”,占30.1%;103人选择“规避风险能力”,占30.0%。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和能力,高校应当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5.目前高校针对创业教育开展的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学生所在学校开展的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工作(本题为多选题)包括“经常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创业领域专家开设讲座”、“开设了创业教育选修课或必修课”、“举办创业大赛”、“设立了创业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服务”、“建设创业实践基地”。其中选择最多的是“经常请创业成功人士或创业领域专家开设讲座”,被访学生对该项工作的选择率为48.2%;对“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的选择率相对低一些,仅为18.3%。由此可见,高校目前开展了一些与创业教育有关的工作。6.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情况。关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创业计划大赛的问题,310名学生没有参加过,占81%;72名学生参加过,占19%。这说明目前创业教育的主要活动———创业大赛的受教育者仅局限于少数学生,而且是少数精英学生。7.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通过调查,针对目前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本题为多选题),241名被访者选择“缺乏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和教学课程”,占63%;204名被访者选择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列为教学重点”,占53%;169名被访者选择“师资力量有限”,占44%;158名被访者“选择校园创业氛围不浓厚”,占41%;还有选择“消息不通畅,与外界社会缺乏接触”和“缺乏广泛性,学生参与门槛过高”,分别占35%和33%。调查说明高校创业教育培养在各方面都有所欠缺,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8.目前学校创业教育的师资情况。对于目前学校创业教育师资配备满意度调查,223名受访学生对于创业教育师资的配备是“介于满意和不满意之间”,占58%;149名受访学生选择“不满意”,占39%;只有10名受访学生选择“满意”,占3%,即不到两成的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师资的配备表示满意,这说明目前学校创业教师的师资配备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基于本次调查结果的几点思考

1.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的现实需要。通过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有创业的需求,也有创业的动机,而且大学生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创业的优势,理应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创业的“主力军”。内蒙古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要转变教育思路,加强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搭建创业平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技能。在当前内蒙古自治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更需要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创业人才的使命,逐步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尤其要注意蒙语授课的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更大。2.目前自治区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区的创业教育发展基础薄弱,在学科体系方面还不成熟和完善,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方面,创业权威教师基本没有。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仍停留在口头层面,还只是一种口号,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创业教育处于参加“竞赛”的初级阶段。3.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自治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保障。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乎高校创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从学生的根本需要出发,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为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特别是针对蒙语授课学生还需配备蒙语授课师资队伍。

作者:单位:牛佳 文雅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