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时间:2022-12-06 17:18:18

摘要:第一,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整体状况一般,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第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向相关。第三,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具体表现在人际维度和超越维度的正向影响显著。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篇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其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较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健康完整的人格等。[1]从这些标准来衡量,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际交往障碍

00后的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都比较强,非常注重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容易出现矛盾和摩擦。每年开学之初,都会集中出现宿舍关系、班级关系问题。部分同学孤僻、人际交流能力差,甚至严重者有社交恐惧症,无法与同学正常相处,表现为独来独往、鲜有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课堂参与不积极、很少参加社团活动或集体活动等。这部分同学希望周围的人都不关注甚至可以忽略自己的存在,对外部环境比较戒备,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处理矛盾的方式也很不成熟,在与同学或者舍友产生矛盾或者误会时无法正确解决,往往任由矛盾存在甚至激化,导致不可调节,甚至出现被孤立和针对等各种极端情形,严重者可能会导致休学甚至退学。

(二)抗挫折抗压力能力较差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成长的家庭环境都比较好,在家里备受宠爱,家长竭尽所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大多数同学的生活都是顺风顺水,这也导致部分同学抗挫折、抗压能力较差,遇到困难无力解决。尤其是在就业的过程中,如果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会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严重者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形,一种是严重怀疑自我,甚至萌生自杀的念头,另一种是会有部分同学产生“啃老”的想法,就业受挫后拒绝寻找工作,而是在家里依赖父母。少部分同学在进一步提升学历的过程中,对于结果看得太重,极端渴望成功,心理预期较高,因此失败心理准备不足,一旦不能成功会产生不良心理反应,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三)休闲娱乐和学习无法正确平衡

高等教育阶段,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课外时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随着目前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再加上高校学生几乎都已成年,游戏年龄不再受限制,因此导致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正确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娱乐的关系,上课打游戏、晚上通宵打游戏的情形时有发生,不仅导致上课效率不高,而且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无法妥善处理感情问题

大学期间,相当一部分同学都会经历恋爱。良好的恋爱关系,可以促进彼此相互成长。最近几年,很多优秀的“学霸情侣”也为大家树立了好的榜样。然而部分大学生的爱情观不成熟,在如何平衡学习和感情的关系问题上,可能顾此失彼,无法很好的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尤其是在感情出现问题时,解决方式有的也欠妥当,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五)部分同学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有抑郁症、狂躁症、被害妄想症等,对这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同学,单纯靠心理辅导、辅导员做工作很难取得好的效果,需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在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干预治疗。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人对抑郁症认识不足,有的同学出现一些症状之后即便告知家长,家长也会认为是小题大做,不认真对待,导致错过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期。有的同学不会把自己的症状与抑郁症联系起来,任由其发展,也会导致问题的恶化。患有抑郁症的学生,一般需要长期服药进行干预,定期进行心理测评,调整用药剂量,疗程比较长,有的同学可能无法坚持,在自己状况有所好转之后不遵医嘱随意停止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往往会出现症状的反复,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随着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条件和环境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面临的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人际关系、学习氛围、就业压力、感情问题等都在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高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学校进行封闭或者半封闭管理,同学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引起了一系列新的心理问题。[2]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发新的学习问题

授课的方式由线下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线上网课的形式,线上教学的互动性、监督性和实效性与线下授课相比要差一些,因此对学生的自律性、自觉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同学就出现了上网课“划水”“摸鱼”的情况,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更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新的状况

封闭或者半封闭管理管理模式下,大学生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与世隔绝”。对于00后的同学而言,他们早已习惯了的便捷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快递、外卖无法进入校园,很多同学觉得生活极不方便,心理上有落差,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心理状况不佳。

(三)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引发新的矛盾

正常管理状态下,同学们活动的范围较广,活动方式比较多样,除了教室上课、晚上宿舍休息以外,很多同学的面对面交流和接触可能并不是很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矛盾的出现。封闭或者半封闭管理管理模式下,同学们在一起居住、生活、学习的时间变多变长,对同学之间、舍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矛盾、小问题层出不穷,能否及时化解并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四)新形势变化造成新的就业压力

2021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909万,202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多达1076万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又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导致社会提供给的就业机会随之减少。庞大的就业人群和减少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造成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部分毕业生选择专升本、考研等提升学历的方式,暂避就业压力,但近几年专升本、考研竞争也因此变得尤为激烈。这些都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协同保障机制构建

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对学生的状况了解最为清楚,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辅导员工作室。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积极发挥辅导员工作室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包括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辅导员、家庭、校内专家、校外资源的协同育人体系,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一)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牵头进行覆盖全员的心理普查

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组织开展学生的心理普查工作。通过主题班会、QQ群、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将普查的相关要求通知到每一位学生。覆盖全员,要求全校学生均需参加心理普查,不得遗漏,严禁替代他人参加测试。心理普查主要采用手机在线测试的方式,通过手机APP进行。普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学生进行SCL-90测查。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感觉如实回答。普查结束后,由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对SCL-90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汇总,将测评结果反馈给各学院。

(二)辅导员及时跟进,与学生进行沟通

辅导员根据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反馈结果,认真熟悉学生的普查结果,明白问题所在,在约谈的时候能够直面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在约谈之前,要结合日常观察、与学生的谈心谈话等,与普查结果进行比对,有的学生可能与日常表现有所异常,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要及时进行筛选,第一时间进行沟通。有的同学可能没有出现在筛选名单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学生可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更要进行沟通,了解其情况。沟通过程中注意保密,认真做好记录,做到“一生一档”。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态度,消除学生的警惕、戒备、抵触心理,避免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切实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汇总后的谈话情况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门的心理老师,根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

(三)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共筑协同体系

对于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和家长及时做好沟通,通过电话联系,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详细了解学生情况,掌握造成心理问题的现实原因,共筑协同体系,切实防止意外发生。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同学,必要时建议家长带其到正规精神卫生中心就诊,通过医疗手段进行干预治疗。对于这些同学,平时经常深入宿舍与他们进行交流,真心真意地去关心关爱,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及时了解他们目前的身体、心理、学习、生活状态,及时给予正面引导。对于需要治疗干预、离校时间比较长的同学,要积极发挥班委作用,对这些同学的学习进行帮扶,尽可能跟上学习进度,努力做到不耽误课程学习。

(四)发挥校内专家作用,做好心理疏导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依托辅导员工作室,邀请校内具备心理学、教育学背景的专家开展心理辅导。比如针对疫情期间同学们因交往方式和学习形式等发生的变化而可能引起的心理问题,开展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和专题讲座,用理论知识疏导和游戏互动的方式,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团队互动等有针对性的专题活动设计,使同学们在游戏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让他们克服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惰性,释放和缓解潜在的压力,激发内在的潜力,学会沟通,增强自信。引导同学在遇到挫折后进行分析诊断,让学生直面挫折,并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应对挫折。帮助同学们积极探索自我,建立正向思维,培养积极情绪,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心理免疫力。

(五)整合校外资源,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整合校外资源,积极邀请其他院校专家教授共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相关的辅导,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人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有效沟通的技巧等知识,明确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正确看待压力,学会面对压力,掌握压力管理的科学方式方法。

(六)积极组织学生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为缓解校园闭环管理期间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各类校园风景随手拍活动、抗疫云歌会、健步走、趣味运动会,以及各种主题的征文活动、创意活动等,既能调动同学们的兴趣,让大家参与其中,也能让大家走出宿舍,多活动、多交流,保持良好心态,从而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轻松怡人的校园氛围,让学生能够忙起来、动起来、学起来,打造积极精彩校园生活状态。

(七)积极推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首先,对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科学研判,针对学生的就业问题,深入开展毕业生就业暖心服务活动,利用辅导员工作室的优势,多渠道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就业信息,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就业,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进行科学指导,帮助毕业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及时对学生求职受挫心理进行干预和调整,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崭新的姿态重新进行新一轮的求职。对有进一步提升学历要求的同学,积极提供帮助,辅导员工作室积极联系已经考试成功的学生进行经验分享,邀请相关的专家为学生做政策的解读等。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辅导员工作室要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通过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心理健康,营造健康、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作者:刘文娟 单位:山东开放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篇2

一、案例概述

张越(化名),2020级新生,迎新当天一个因为言行举止刚开学就被大家所关注到的男生。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的言语表达、行为举止以及思维逻辑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明显不一样。观察到这一点后,笔者为了更好地把握张越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以“三全育人”的理念推进学生在校园里的培养,真正做到走近学生、贴近学生、服务学生,走访宿舍、走进课堂、与同寝室舍友以及其他同学聊天谈心,掌握情况是日常坚持做的事情。[2]张越在言语表达方面,对于事情的描述模棱两可,不能够完整表述一件事情,断断续续、前言不搭后语。例如,每次与舍友产生矛盾在说明情况的时候,自己分不清自己说到了哪里,说的每一句均经不起推敲。在行为举止方面,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抗拒与同班同学进行沟通交流,遇到事情不会独自思考、解决问题等。例如,开课第一周,每天都会收到张越的信息,主要是询问自己今天有无课程安排以及上课地点;而没课时会长住图书馆,带着吃的喝的,大包小包,甚至在图书馆洗漱、大厅内睡觉;对于同舍友说的话、做的行为会进行录音、视频录制以备作为后期反映情况的证据;在思维逻辑方面,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容易混淆事情的正反面。例如,自开学以来,与同寝室舍友产生的每一次矛盾,想到的都是先找老师,从不会先从自身出发反思问题发生的原因;在小型群体的宿舍生活中,与舍友之间沟通交流极少,会把每一句玩笑话都当真,矛盾出现后,会习惯性地假想舍友是故意害他,而宿舍矛盾就是在前期大家相处过程中,由于张越本人身上存在的一些自己注意不到的心理方面问题以及不良习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的小火星一直延续到第二学期。[3]而“战争”的两次爆发点主要在于以下三件事情,事件一:由于张越晚睡打呼噜,半夜叫不醒,在困意与呼噜声的双混合噪音中,舍友李信一(化名)实在抵抗不住每日的困意,下床想叫醒他,结果不小心打到脸,致使张越鼻子出血。[4]事件二:张越堪比雷声的呼噜声,每晚都会影响到宿舍其他人的睡眠质量,舍友们与其沟通几次后均无结果。事件三:不注重个人卫生,在宿舍内随意丢弃自己的个人垃圾,平时很少洗袜子、刷鞋,住上铺时其垃圾经常性掉落在下铺舍友床上,仍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强词夺理,导致宿舍的整体氛围一直处于不和谐状态。[5]

二、案例分析

做好学生管理是辅导员的本职工作,笔者深知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更是他们成长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大学生涯是学生健康心理调节、养成的重要时期,而宿舍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宿舍矛盾是常见而又棘手的问题,及时有效关注和介入,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6]本文案例反映的是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宿舍关系不和问题。在这场“战争”没有小火星前,观察到张越特殊后,笔者第一时间就约谈张越,加之后期每次事件前后的约谈,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直延续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了解、掌握。

(一)个体性格差异

性格上,张越比较孤僻,喜欢独处,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不善于也抗拒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进入宿舍集体生活后,生活上的不注意给其他同寝室舍友造成困扰,舍友的善意提醒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而当成是对他个人的不合理约束,在宿舍内,经常性对其舍友说的话进行录音。[7]事件一的当事人李信一性格强势,是非观念比较强,脾气容易急躁,在高中期间与社会上的青年有一些接触,对于张越每次面对问题后的置之不理,比起语言更喜欢行为上予以警告。心理上,张越对舍友的善意提醒并没有察觉,而当成是对他个人的不合理约束,在宿舍内,总觉得大家是在故意嘲讽、为难、约束他,不仅如此,还会对其舍友说的话进行录音,面对问题总是无限放大别人的错误,不先考虑自身问题,高中时期住过一段时间校,后期因为不适应,选择了走读;李信一觉得一是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宿舍,应该其乐融融,而不是动各种小心思,把别人想得很坏,二是觉得有时候肢体上的一些警告会比言语的效果更立竿见影。[8]事件二当事人同寝室舍友们,觉得张越的平时的不注意的生活习惯,以及每次提出问题后置之不理的态度很敌对,最主要的是每晚的呼噜声影响了整个宿舍的睡眠,张越还处于怎么都叫不醒的状态。[9]

(二)家庭背景原因

张越是双职工家庭背景,父母从事教育工作,家长对其的教育属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比较宠溺孩子,导致该学生的自理能力缺乏。其父母第一时间得知情况后,本能反应是先扩大别人的错误,并认为自己的孩子善良单纯,没有任何错误,问题发生后,多次联系张越舍友,介入他们之间,这种家庭教育给张越无形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10]李信一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父亲是一名厨师,每日忙碌,一个人承担整个家庭开销,对其关心关注较少,但父亲是李信一最怕的人,他十分渴望大学期间可以有一个温馨、和睦、有归属感的宿舍,而现实大学的宿舍情况与其期待的大不相同,促使其未能掌控好情绪,导致“战争”很快爆发。[11]

三、案例处理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单单是张越与李信一之间的矛盾,更是张越与整个宿舍的矛盾。整个宿舍的关系一直都处于恶性循环中,在意愿不一、拒绝沟通、缺乏包容、互相歧视四项中循环恶性发展,需要建立新的共同意愿、互相沟通、互相包容、互相尊重的良性循环。[12]

(一)聚焦关键学生精准疏导

张越和李信一是本文案例的焦点学生,尤其是张越,两个人家庭背景、教育都不一样,导致性格、脾气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因人而异、有区别地处理应付,不能一刀切。[13]在注重隐私的前提下,建立双方的互信关系,有效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逐一调试和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着力解决问题,避免再次引发矛盾。

(二)重塑宿舍良性循环关系

缓和宿舍关系,着力破解问题所在。首先,强调互相尊重的理念,而不是互相歧视,出现问题不自觉地认为对方是故意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成长背景和家庭教育的不同,生活习惯会有差异,鼓励大家多理解、包容张越,同样张越也是一样,不能把善意的提醒当作是故意的刁难和约束,不能总是把舍友误认为是恶人,应该做到彼此相互尊重。[14]其次,是重塑沟通系统,宿舍氛围冷漠,通过组织集体谈话,让大家袒露心声,抓住想改变现状的内在动力。再次鼓励大家相互包容,遇到事情先反思自身有无问题,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理解多包容,通过解决主要矛盾化解次要矛盾。最后,指引方向,建立共同意愿,双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引导学生认识个体时不能够脱离整个社会关系而单独存在,增强宿舍集体意识,共同努力建立和谐的宿舍氛围。

(三)家校互动联合沟通疏导

对于张越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了联系,多次与双方家长进行沟通后,虽然过程比较坎坷,张越的父母一直咬定李信一的本意是恶意的,出于不放心的心理,辅导员联系双方家长进行双向的电话沟通。虽然李信一是没有恶意的情况下,但也违反了相关校规校纪,根据学生手册进行了处分,出于双方家长安心的考虑,给李信一调整了宿舍。对于张越打呼噜影响他人睡眠质量事件,在双向沟通后,张越父母也决定带其出去做检查,进行症状缓解。宿舍关系虽然还未得到真正的好转,但是,问题均在逐个解决。

(四)着重关注宿舍关系持续追踪

优良的宿舍氛围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直接性影响因素,面对宿舍矛盾,宿舍内的每一位学生都会带有负面情绪,坚定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缓和心情、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减少偏见,营造包容、真诚相待的宿舍氛围是解决问题根本。虽然案例宿舍中的问题也在逐一解决,但是宿舍内的关系并没有真正的好转,还是存在打呼噜影响舍友睡眠的问题,对此,张越父母也会每周带其去医院复查,在这个过程中,张越学会了先独立思考问题,后期笔者也将以高度警惕的态度,持续观察。

四、案例感悟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可能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展现出种种需要提升凝练的地方,但每一次学生问题的处理都是自己积累经验和成长的过程。例如,这次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方面反映出对于大学生来说,营造良好宿舍关系的重要性,宿舍是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场所,虽然良好关系的主体在学生,但是,同时需要辅导员的关注、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也映射出宿舍不是人和住所的简单组合,更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个系统良性运行需要依靠每一个成员的努力。除此,笔者自身也有很大的感悟。

(一)兼听则明——因材施教加强正面引导

千禧年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所见所闻、社会经验都有所不同,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格局也千差万别。部分学生为利己主义者,我行我素,集体意识淡薄,生活中难免与他人产生摩擦导致矛盾发生。辅导员均需要进行差异管理,在接到学生反馈的问题后,切忌一刀切,只听一面之词判断对错,要通过走进宿舍、走进课堂等途径全面了解事情、分析事情的真相,引导学生理性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反思自己,并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和建议。

(二)家校联动——充分配合共同解决难题

高校心理健康实践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过度的宠溺、过度的严格,均是导致学生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的直接性原因。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若有异常行为举止和心理问题都应该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联系,争取得到家长的充分配合,协同解决问题,并形成以学校为基础、以家庭为辅助、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管理理念。

(三)人文关怀——用爱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不论面对学生任何类型的问题,在学校里辅导员都是学生信任的人,都应该用心对待,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帮助学生过程中,不仅是经验的积累,也让自己学会反思、学会思考,深刻意识到要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在今后遇到学生问题时,有了理论支撑就会更有信心、更有理有据,帮助他们量身打造一个长期的、具体的、可实施的方案,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问题并实现自我改变、自我发展。与其说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不如说是与学生共同成长,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同时,做好一名辅导员还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尽量做到“容言、容事、容人”。

作者:赵杨 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篇3

一、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节点,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育和压力分类疏解等专项行动。”[1]这反映出国家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视。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在遗传、后天环境和教育培养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相对持久、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正向、积极的特征[2],如勇敢、自信、坚强以及民主等。积极心理学的奠基者Seligman认为,美德与力量是个人积极品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缓冲的作用,可以作为克服心理疾病的强大利器,是个人的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自我防卫力量,能够刺激个人的潜力,提高心理韧性,与负面情绪斗争,使个人达到人生的最高价值。[3]积极心理品质具有两个作用:一是能够对积极的发展结果产生正向的关系,能够对学业成就、主观幸福感等进行正向预测;二是能够对消极的发展结果产生负向关系,能够对抑郁、危险问题、行为问题等进行负向预测。[4]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育是我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5],对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完善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取样的方式,以桂东地区某地方全日制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了共486份问卷,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113人,女生373人;大一189人,大二113人,大三117人,大四67人;有留守经历的210人,无留守经历的276人。

(二)研究工具

1.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该量表是2009年时由孟万金、官群提出的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共62道题,分为认知维度(创造力、好奇心、热爱学习、思维力),人际维度(真诚、勇敢坚持、热情),情感维度(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交认知),公正维度(团队精神、正直公平、领导能力),节制维度(宽容、谦虚、审慎、自制),超越维度(心灵触动、希望与信念、幽默风趣)6个维度,涵盖20个积极品质,采用Likert5点评分法。[6]总量表的Cronbach’sAlpha为0.978,认知维度的信度为0.912,人际维度的信度为0.892,情感维度的信度为0.891,公正维度的信度为0.873,节制维度的信度为0.860,超越维度的信度为0.909。吴明隆表示,信度是在0.8以上则表示信度较好。[7]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

2.一般心理健康量表

本研究采用12题版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测量被试近一个月内的包括情绪、睡眠质量、压力水平、应对能力和自我评价等在内的总体一般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采用Likert4点评分法,12题均无反向计分。总分数越高,说明个体近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Alpha为0.898。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可以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

(三)统计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可能会因为同样的数据来源、被试状态、测试环境等原因造成研究上的系统误差,因此,研究者采用周浩等人提供的共同方法偏差统计检验方法[8],按照Harman单因素检验的操作程序排除系统误差。结果显示,在未旋转的前提下,第一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量的29.553%,说明本研究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二)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比较

描述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均值为2.53,均分介于2—3分之间,说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整体状况一般。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性别层面,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在是否有留守经历层面,有留守经历和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如表1所示,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各维度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年级层面,各年级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显著。

四、分析与讨论

(一)现状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在有无留守经历层面存在显著差异,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这与曹杏田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曾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得分高于平均水平,正义与合作、乐观与期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平均水平。[9-11]以往不少研究强调留守经历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有留守经历的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较差。然而,本研究显示出不同的结果,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常表现的积极心理品质有接受现实、成就动机、意志坚强、积极乐观、善于学习、情绪调控等,这些积极心理品质能呈现出显著的综合效应,使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上发展较好。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有留守经历给个体带来的并不一定就是负面的影响,留守经历在一定程度可以看成是抗挫折经历,能磨炼个体的意志品质。李云等人也认为,留守经历等这种特殊经历能让大学生变得更加坚强,对父母和其他各种社会支持都表现出积极期盼、积极配合的态度。[11-12]另有研究表明,父母外出打工的行为能对个体的价值观产生引领作用,让他们懂得勤奋和上进,从而使他们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13]意志品质是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着重培育的良好品质。对此,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首先,针对部分大学生抗压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较差的问题,教育者应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挫折、压力的双重作用,以正确、客观的态度对待挫折和压力,锻炼个人的意志,从而达到促进心理韧性提升的目的。其次,教育者应通过鼓励的方式培育大学生的意志品格,如通过目标激励、期望奖励激励、竞争激励等多种激励形式,刺激大学生的行为动机,从而达到改善和维护大学生个人的意志品格水平的目的。最后,教育者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大学生的个人意志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从制订目标和计划到实施行动等,让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孵化和成长。

(二)相关性分析与讨论

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均呈现正相关关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越高,对应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这与李自维得出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积极心理品质的变化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积极心理品质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该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者应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重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14]对大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学校、家庭、大学生个人三者之间的联通互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学校需要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覆盖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应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其次,家庭与社会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最后,大学生自身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等方式使自身积极心理品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

(三)回归性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正向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解释心理健康水平累积变异量的41.3%,人际维度和超越维度正向影响显著。这与何红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能够对心理健康产生预测作用,积极心理品质水平的高低能够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15]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具有较高积极心理品质的个体具有较好的归因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归因风格的不同,个体对人、物的认知产生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对世界稳定的认知倾向。因而,归因风格成为影响个人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的态度特征。积极心理品质对个体选择何种归因方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可通过良性的归因方式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积极的归因类型相比,消极归因的人更易产生负面的心理问题,如更高水平的忧郁。[16]把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外在因素的人会频繁地体验到快乐、满意、愉悦等积极情感,从而更易于产生乐观、积极的解释风格。第二,具有良好积极心理品质的人能够利用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自己获得归属和认同,获得别人的支持。拥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个体更易接受和认同他人,会以积极的认知与情感来推动积极的人际交往,进一步强化积极的认知与情感。积极心理品质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心理健康者也会呈现出较多的积极心理品质。第三,在面对生活负性事件时,具有较好积极心理品质的人会运用更为合理的、理性的处理方法,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心理适应状况。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在负性事件和消极心理反应中发挥缓冲作用,削弱负性事件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17]在面对压力事件的情况下,高积极心理品质者不会过多纠结于自身的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反而是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解决上,主动调动社会支持和自己的心理资源、精力,借助各种积极的方法来帮助自身纾解情绪、克服压力、走出困境,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发展。本研究结果启发我们,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突出感恩、希望和坚韧意志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培育大学生的创造力、好奇心、勇敢坚持、感受爱、宽容、谦虚、审慎、自制等积极心理品质。首先,学校层面将感恩教育、希望教育和坚强意志教育等融入“五位一体”高校心理育人体系,形成以“体验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倡导“活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18]其次,家庭层面也重视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坚韧性培养的作用,为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提供支持。最后,个人层面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较好的人际关系中建立自信、乐观和开朗等积极心理品质,运用他人所提供的社会支持调节自己的情绪。融洽的人际交往能够提升个人团队协作能力和意识,更有利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另外,大学生还应注重自身幽默风趣性的培养,学会承受压力,并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正确疏解和释放压力。

五、结论

第一,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整体状况一般,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第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向相关。第三,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具体表现在人际维度和超越维度的正向影响显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1年工作要点》[EB/OL].(2021-03-17)[2021-03-17].

[2]王婷婷.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评价研究综述及教育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8(3):58-63.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07.

[4]张婵.青少年积极品质的成分、测量及其作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25.

[5]侯佳琦.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34.

[6]孟万金,官群.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编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9(8):71-77.

[7]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09.

[8]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6):942-950.

[9]曹杏田,伯玲,殷波.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7):1093-1097.

[10]温义媛.“留守经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质性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4):91-94.

[11]李云,凌晨,汪品淳.曾留守大学生研究述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39-241.

作者:张绿次 蒋玉勤 曾丽萍 单位:贺州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