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0-30 20:22:54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范文1

1.1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

我国的化工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其经济实力有限,在生产设备、技术、以及管理方面都有待完善,例如中小化工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缺乏安全生产意识等等问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比较关注的往往是企业的生产和经济利益,缺乏安安全生产和管理意识,在设备和管理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这就为企业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员工对安全生产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而且企业在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没有给员工进行系统培训,这都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另外,企业生产设备由于长期使用而缺乏维护、保养,在运作过程中极易发生故障。

1.2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上层领导人以及相关监管部门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但企业往往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不够重视,企业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也因为一切服务于生产的缘故而不得不让安全管理方面的检查和监督工作给出让步,只是进行简单的程序工作,而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往往了抱着应付的心态,没有都企业的安全生产重视起来,就更无法做到安全生产。另外,多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1.3生产技术、设备落后

化工产品在安全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如果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达不到一定要求就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极不利于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多企业使用的易燃易爆产品阻火器设备陈旧,相关防爆、防火措施落后,更新速度慢,对生产设备的压力表等各种指标仪器没有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等等不良现象都是引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大多数企业都非常重视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的投入,因为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但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投入却不容乐观。

2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企业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化工企业来讲更是重中之重。安全生产管理是保证人身和经济安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树立良好企业想象,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2.1强化生产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生产管理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首先必须要强化生产安全管理意识,让企业员工认识到生产安全的重要性。凡是安全第一,这是始终不变的活动原则。安全是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的前提条件,这是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意识到的问题。第一,企业要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树立安全生产理念,高度强调安全生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对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制定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配置高要求、高标准的生产设备,从多反面保障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二,企业要对生产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方面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让企业员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强化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把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普及到企业的每个员工,企业上下一心把安全生产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做,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2.2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是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和相互监督,所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且在相关制度中明确各级、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实施考核惩奖规制。通过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引导员工的自我学习,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在生产过程中自我约束,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同时也可以进行相比监督,降低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3加强生产设备的检修、维护

对于化工企业来讲,其生产过程复杂,涉及到材料危险性高,对生产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如果生产设备不完善或者是存在质量问题极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加强生产设备的检修、维护是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长期处于化学气体环境中,各种生产设备极易发生老化、部件磨损或者是被腐蚀的想象,这些情况都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常见重要原因。所以企业要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制定针对生产设备的维日常方案,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及时检修、更换,以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另外,做好对生产设备正常运行的监测工作,对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采用解决措施,把危险系数降低最低。

3结语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范文2

1.1复杂的生产工艺设备多样化

化工产品多样、生产工艺复杂,不同的生产方法,造成工艺路线差别较大。一种化工产品由多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有多个操作单元组成,每个操作单元有多台仪表和设备组成,工艺流程长,技术复杂、工艺参数多和严格要求操作的生产线。生产工艺中大量使用反应设备、塔设备、储存设备等静设备,同时使用输送设备、风机、泵、压缩机等动设备。还有部分高温、高压的特种设备。

1.2化工生产的连续化、控制保障系统的自动化

现代化工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大型化工产品的生产,同时还要求与其配套的副产物的生产。化工生产的大型化;要求工艺生产的连续化、控制系统的自动化。应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实现了远程操作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1.3综合性强的生产系统

化工生产是将不同的原料在不同的工艺下转变成不同的产品,其综合性主要表现在由公用工程中的电、水、蒸汽、氮气、等能源的供给,电器、仪表、机械设备的保障和维护,副产物的综合利用,还体现在内部生产系统的原料、中间体以及成品之间的联系。

1.4生产过程存在较大的风险

由于化工生产的产品多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挥发性、有毒、有害的物品。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品种非常复杂,在运输和生产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风险。化工单位应严格加强对原料和成品的管理,物料产品管理的任何疏漏,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1.5化工生产的污染

化工生产易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一旦发生泄漏、火灾和爆炸事故,甚至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安全和环境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后果应在安全环境风险评价中如实反映。

2做好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保障安全环保生产

2.1确定正确的方针和理念

本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生产中坚持“以人为本,领导承诺,风险化解,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理念。把安全和风险管理从“经验控制”和“过程控制”转变为“超前控制”。

2.2突出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地位

化工产品输送、生产和储存环节安全与否,是关系到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的大事,应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环境管理与生产、效益以及其他工作的关系,采取具体措施减少污染。

(1)对于本公司的新项目环氧氯丙烷装置产生的废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尾气先经尾气吸收塔碱洗吸收除去其中的HCL,然后再经活性炭吸附处理达标后排空。针对皂化及精制单元产生的有机物尾气,经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达标排放。

(2)环氧树脂新装置采取的措施是:对反应釜采用DCS压力控制,反应釜达到设定的真空度时,自动切换反应釜的真空,降低尾气挥发及排放。采用尾气冷凝器进行将尾气捕集后,再用活性炭纤维吸附装置进行回收,使排放的废气达标。

(3)对储存的化工产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储罐上设冷水喷淋装置或外涂凉胶,采用氮封或选用内浮顶储罐。

2.3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工作,重点进行策划和控制

策划的主要内容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安全和环境风险的控制方案分为生产准备前的事前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事中控制以及对风险控制的分析总结、分析事故原因等活动的事后控制。对新建项目氧氯丙烷和环氧树脂装置产生的高盐废水,公司采用风险管理中事前控制的方法进行控制。高盐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废水,具有高温、高盐、高碱性、高化学需氧量等特点,直接采用普通的生化处理技术无法实现达标排放,采用事前控制的具体措施如下:通过配置回收盐处理装置,产生的二次废水部分返回原装置重新利用,产生的结晶盐作工业盐回收利用。经过处理的废水达到标准后进入厂区内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集中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2.4落实安全生产和环境管理责任制

对生产中各部门和人员的责、权、利进行明确规定,通过签订《安全和环境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人。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并跟据规定追究责任。

2.5开展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通过检查发现作业人员、工具、设备、作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安全和环境管理的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灭不安全和风险隐患,杜绝发生影响安全和环境的事故。针对现场的防爆生产装置,首先选用相应防爆等级电器设备,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内有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和物品,如设备、管道等采用可靠的防静电接地措施。对高大的设备、建筑物和储罐等采取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如在装置区内设置避雷环、避雷带和避雷针以防雷击。针对装置区内的设备,车间内进行自检、互检,主管领导和安全员应进行巡检和监督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隐患和问题,逐条逐项落实并采取整改措施。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任务,并做到跟踪检查,彻底杜绝问的再次发生。

2.6强化安全和环境管理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制定安全生产知识和技术培训教育计划,做到教育培训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专业化和系统化,充分提高员工的安全和环境管理素质,未经教育和考试不合格者禁止上岗操作。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面应达到100%,金属切割、电工、电梯和起重机械、登高作业、机动车辆驾驶、压力容器、锅炉、制冷、危化品等特殊工种人员应接受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按照河南能源集团公司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相关人员经专业部门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持证上岗。实际工作中要求员工切实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掌握岗位技能,健全自身能力。在全厂上下构建“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学一体化”的培训格局,满足不同素质员工的培训需求,消除培训短板,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2.7从严把关,抓好票证管理

化工装置区内进行各项作业,必须办理各种安全作业证件,并严格实行票证管理制度,如“设备内安全作业证”、“动火安全作业证”、“动土安全作业证”、“高处安全作业证”、“盲板抽堵安全作业证”、“设备检修安全作业证”、“断路安全作业证”、“吊装安全作业证”等。严格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规定的安全规程操作,做到控制严格,程序清楚,防范严格,措施落实,责任明确。切实实行专人专证、专事专证和专人签字确认,并设专人检查监护。

2.8开展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

做好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关键是做好预防工作,做好事前控制的同时,定期对危险源和风险源进行安全和环境评价,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管理。对高中低压管网,按照使用时间长短和腐蚀程度及危害性分别进行评价。制定出检修控制计划,制定应急预案,预防突发事件,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环保。

3持续推进“安全和环境风险预控管理”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危险辨识能力,公司开展风险预控危险源辨识“口语化”工作,对体系内的危险源及后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进行“口语化”编制,按照员工岗位发放,使“风险预控管理”内容简单、易懂、会背诵、好掌握,真正地将“风险预控”运用到生产中来,运用到员工的实际工作中来。做好安全“双基”建设工作,本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积极开展“双基”考核工作,公司对分厂、分厂对工段、工段对班组,对照标准做到逐级检查,层层考核,不留死角,提高“双基”建设工作的全面性。

4加强环境管理,力求创建“零泄漏工厂”

根据集团公司的工作布置和节能减排及安全工作的要求,公司提出了“零泄漏工厂”的创建理念,并作为公司的一项创新管理项目,于5月份制定了“零泄漏工厂”创建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安排开展了“零泄漏工厂”创建的相关工作,建立了公司动静密封点统计台账,生产装置密封点数量统计,完成漏点治理工作。生产项目治理漏点196个,消漏率99%。各分厂首先根据创建实施方案要求,确定自身的实施计划,规划创建目标,分工段分岗位地做好零泄漏工作,按照规划目标逐步落实。

5结语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范文3

一、 安全文化概述

文化的定义很多,我国《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我国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文化”一词时,一般是指狭义文化。

与文化概念一样,安全文化也有广义安全文化和狭义安全文化之分。

1、广义安全文化。

广义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安全精神财富与安全物质财富的总和。

2、 狭义安全文化。

狭义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所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人生观、安全习俗等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安全制度、组织网络等精神财富。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 企业安全文化

基于上述对安全文化内涵的认识,企业安全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企业安全文化。

广义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或经营实践中,为保障人的身心安全健康,创造安全文明的工作环境,预防事故,抵御灾害所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2、狭义企业安全文化。

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在创造和应用社会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产生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的总和。它属于精神范畴,其本质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美国杜邦公司等多数跨国公司持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的观点。

3、两者关系。

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虽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两者有一定联系。广义企业安全文化包含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是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强调的是精神方面的,但并不是不要物质作为基础,任何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都离不开物质条件。不能抛开物质基础讲精神,精神因素要通过物质层面才能体现出来。因此,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三、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所处的历史阶段

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总量与伤亡事故是密切联系的,经济总量增加往往会出现事故增多和伤亡人数增加。特别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往往会出现事故频率高、工伤死亡人数多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2004年,三类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7∶42∶31调整为15∶53∶32,第二产业提高了11个百分点。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面临安全生产问题的严峻挑战。

在企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工业化国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自然本能阶段,这一时期企业安全管理只是一种被动的反应,没有严格的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是法制监督阶段,其特征是国家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的安全管理依赖于政府强制执法监督,管理者由于惧怕法律制裁而依法管理安全生产。

三是自我管理阶段,企业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和应负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四是安全文化阶段,其特征是企业把保障所有劳动者安全健康作为与企业生存和效益密切相关的高级价值观,企业都以关心爱护他人安全为己任。

借鉴工业化国家企业安全管理所经历的这四个阶段的特征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管理总体上处于第二阶段――法制监督阶段,但也有部分企业进入第三阶段――自我管理阶段,有部分企业如海尔集团由自我管理阶段进入第四阶段――安全文化阶段。

四、科学应用企业安全文化理论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安全管理经验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部分企业如海尔集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但多数企业还只处于第二阶段――法制监督阶段。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从有利于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有利于员工接受和有利于同国际社会开展学术交流的角度,并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不同的员工对象,科学应用企业安全文化的有关理论,切忌一刀切,一个模式。

1、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念的应用。

(1)安全管理处于第二阶段的企业,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安全工作。

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证明,处于第二阶段,即法制监督阶段的企业,做好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动力不是来自企业或管理者本身的需要,而是依赖于政府强制执法监督,管理者由于惧怕法律制裁而依法管理安全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第二阶段安全生产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严格执法监督,这就要求把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和督促企业遵章守法作为安全生产最主要的工作基础和内容,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树立正确健康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作为最重要的手段,而这些正是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概念所反映的内容。因此,安全管理处于第二阶段的企业,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对操作层而言,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操作层员工是企业创造财富的主力军,但他们只有服从管理,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职责,没有安全投入的决策权,工作条件的选择权也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操作层员工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职责是遵章守纪,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保用品;接受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报告等。提高操作层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是做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而这些正是狭义企业安全文化概念所反映的内容。因此,对操作层员工而言,可应用狭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2、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的应用。

(1)安全管理处于第三、四阶段的企业,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建设。

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还证明,处于第三阶段的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和应负的社会责任,并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处于第四阶段的企业,把保障所有劳动者安全健康作为企业最高价值观,每个人都以关心爱护他人安全为己任。企业为了实现所追求的安全价值目标,必须在努力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等“软件”的同时,努力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等“硬件”设施,实现本质安全生产条件。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则包括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软件”和“硬件”这两个要素。因此,安全管理处于第三、四阶段的企业,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对决策层和管理层而言,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决策层处于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地位。企业的一切安全生产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在企业决策层的决策指挥下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决策层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投入和实施,提供符合要求的安全设施、设备和工作条件等;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管理层一般指企业中层和基层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他们既要充当普通员工的角色,服从决策层的管理;又要履行管理者的职责,管理基层的安全生产,在企业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基本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安全生产条件的创建等企业安全生产的“软件”和“硬件”两个要素。因此,对决策层和管理层而言,可应用广义企业安全文化理论进行宣传。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范文4

今年5月13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作出了全面深刻地论述。并着重指出:“我们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就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安全文化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跨入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相互激荡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着重大影响,这将不断更新人们的安全思想和安全理念。全新的价值观念,更务实的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已成为一种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主流。

安全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国际上提出有关安全文化的概念,如“核安全文化”、“预防文化”等。90年代初,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发表了安全文化专论,论述了安全文化的特征以及对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不同要求,并且提出了一些列问题和定性指标。随后不久,安全文化在我国各界也一起了重视。200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先后同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联合发文,就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等作出部署,积极推进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同年还召开了安全文化研讨会,出版了《安全文化论文集》。今年,我局又同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开展了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召开了安全文化国际研讨会。其间,各地区、各行业都开展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主体文化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安全生产水映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特别是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劳动用工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都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新的课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不懈的努力,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安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与推广,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文化水平,并努力掌握和发挥各种传播媒体、传播手段的作用,大力发展安全文化事业。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江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安全文化就是要用文化的力量塑造高素质的劳动者,其指导原则是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已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安全生产为目标,为安全生产服务,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服务。安全生产体现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深切关怀,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把安全文化建设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系统中去思考。要通过传播和推广安全科学技术,普及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其健康发展;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其不断进步。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范文5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贯彻国务院《通知》为核心,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以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和“责任落实年”活动,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紧紧围绕“三深化”、“三推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快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努力创建有特色的安全文化,为促进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二、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做好安全生产形势任务的宣传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和省、市政府实施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核心,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手段,深入宣传其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宣传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同时加强对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淮发〔2011〕8号)文件精神的宣传力度,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原来由政府及部门承担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到党委层面,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推动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和责任制的落实。

2、围绕工作重点,广泛深入宣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采取形式多样和灵活有效方式,宣传依法治安、重典治乱的思想,深入宣传安全生产“三深化”、“三推进”的具体内容,促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把好做法、好经验宣传推广,在全社会营造齐抓共管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3、认真学习全国、省、市有关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大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宣传力度,深刻理解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以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对构建和谐、推进我市为实现“两争”目标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全社会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指导工作。

4、做好重要时段、重要节点的宣传工作。精心组织,细化方案,创新方法,切实抓好两会、重大节日和春耕、夏收、汛期、冬季取暖等等重要时段的宣传工作,突出形势宣传,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促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三、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主题,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1、充分发挥“安全生产月”载体作用,弘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早筹划、早动手,认真组织开展好201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做到结合实际,主题明确、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在活动安排上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各项活动贴近生活,增强活动的教育性和实效性。

2、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开展。以活动为契机,扩大基层和全社会参与面,通过活动,进一步凝聚安全发展共识,营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

四、健全安全宣传工作机制,发挥安全生产宣传主渠道作用。

1、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信息汇总与共享,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宣传报道重点,确定宣传方案。建立政府安委会牵头的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与各地宣传机构、新闻媒体等沟通联络机制、重大事故快速报道机制、重大宣传活动会商制度,加强安全宣传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建设,努力形成统一协调、分工协作、有序运行的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运行机制。

2、要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和企业的四级安全信息报送网络体系,市、县(区)安委会成员单位、高危行业企业、大中型重点企业要确立专人负责安全宣传工作,建立安全宣传联络员制度;要进一步健全联络员QQ群,通过QQ、飞信等网络,加快信息的交流和沟通速度;要充分利用我市“两台一报一刊”、省市安监局网站等媒体,不断扩大安全生产宣传效果。

3、完善与各级宣传机构、新闻媒体等沟通联络机制,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电台、电视台、报社、新闻网站等媒体要加大公益性宣传力度,关心、关注安全生产工作。拟在日报开设《安全生产》宣传专版,定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工作动态、安全生产统计数据和重特大事故处理结果,对不安全行为及现象进行曝光,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宣传,树立安全标准化建设好的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推动全市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在《晨刊》开设安全知识专栏,充分发挥传播资讯快速方便的特点,为市民提供一些安全小知识。在电视台开设《公共安全进万家》安全生产专题节目,通过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加强正面宣传,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4、进一步拓展宣传方式。开设安全发展大讲堂和举办“安全文化论坛”,采取论坛、研讨、演讲、专栏等多种形式,凝聚全社会安全发展共识,推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强化舆论引导作用

1、广泛宣传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和执法监督工作成效。要让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监督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工作,树立良好的安全生产监察执法队伍形象。

2、深入宣传基层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宣传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的管理经验,充分展示一线职工、优秀班组长的风采,推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积极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中形成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向社会推出一批“安全发展忠诚卫士”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安全工作者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和他们的崇高敬业精神。同时积极发现总结各地、各行业安全生产监管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交流、借鉴和推广。

六、加强群众性安全宣教工作,普及安全知识

1、推进安全知识科普活动,加大对预防职业危害知识的宣传力度。搞好“安全科技周”及相关科普活动,编印发放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常识读本、安全手册等资料,把安全生产宣教工作延伸到各乡镇(街道)、企业、学校、社区和农村;同时选拔部分全国、省、市“安全伴我行”演讲大赛获奖选手组团深入基层单位开展演讲活动,不断强化公民安全观念的树立,采取举办安全知识培训、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营造全社会安全氛围。

2、加强安全法律和安全科技知识的宣传普及,推动安全发展理念、安全法律知识和安全常识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持续开展下去,在重点行业(领域)继续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安全宣传教育和群众性活动。要切实树立政府及其部门不严格执法就是违法、企业和员工不严格执行就是违法的法律意识,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企业要将安全常识、安全操作规程、防灾避灾知识等演化为通俗易懂、易于掌握的安全手册,发到从业人员手中,使之熟记于心,学以致用,提高识灾、辨灾和防灾能力,做到不伤害自已,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社区要设立宣传栏和安全标志,宣传安全常识、防灾避灾知识,制作安全生产公益广告;乡村要利用广播喇叭宣传公众安全知识,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农民工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学校要通过设立安全常识课、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实施“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方式,最大限度普及学生安全知识。

3、抓好基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把班组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班组建设工作规划、目标和措施,进一步完善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同时还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增强推广应用“白国周班组管理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筑牢中基层安全生产管理者这道防线;同时要做好全市安全管理先进班组和优秀班组长的宣传报道工作。

七、抓好组织推动,深化安全文化建设

1、认真贯彻六中全会《决定》,深刻领会精神内涵,用《决定》精神指导推动安全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凝聚共识,推动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安全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力度,营造更加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社会舆论氛围。巩固安全生产新闻宣传主阵地,发展壮大安全文化事业。

2、大力推进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纲要。继续认真抓好国家安监总局《“十二五”安全文化建设纲要》的贯彻落实,积极研究探索深化安全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

3、扎实推进安全文化示范工程建设。在重点行业(领域)选树一批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示范项目,开展示范企业、安全诚信企业、安全社区等创建和表彰活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4、积极推进安全教育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鼓励各地建立安全主题公园、主题街道,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

5、宣传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新举措,推进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

6、大力培育安全文化产业,鼓励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安全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文艺团体、中介机构、文化公司、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等参与安全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安全文化产品,促进原创性安全文化作品创作;积极推动安全生产文艺团体开展文艺巡演等活动;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兴办公益性安全文化事业,促进安全文化市场繁荣。

八、探索建立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1、继续开展“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安全社区(村)”创建工作。负有安全责任的各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形成“一行一色”的行业安全文化,形成自有的安全文化特色。总结宣传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的经验做法,推动加强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建设。选树并定期一批安全生产诚信企业,促进高危、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全面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

2、坚持和完善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从事非法生产经营活动、重大事故隐患限期不改、生产事故严重超标,隐瞒或谎报生产安全事故,不服从安全监管,阻挠行政执法或其他存在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网站挂名,或通过媒体进行曝光。通过网上公告“黑名单”制度,对被挂名企业形成强大舆论压力,促进其自觉抓好安全生产。对“黑名单”情况比较严重的单位,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约见警示和通报,警示和通报后仍不改正的,实施必要的行政制裁。

3、建立完善全社会参与的社会监督网络,大力宣传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充分利用安全生产隐患信息举报平台,鼓励群众和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非法违法现象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监督、举报;鼓励企业职工举报身边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提高举报、受理、处置效率,完善落实举报奖励制度。

4、及时公布事故查处结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及时公布本级政府负责调查处理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全社会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九、几点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强化组织领导,要把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我市安全生产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好2012年安全生产宣传工作方案,确保安全生产宣传工作与整体工作统筹协调推进。

(二)要抓好安全生产宣传责任措施落实。各地区和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市统一部署要求,细化安全生产宣传要点,明确责任分工,配备专门人员,落实安全生产宣教专项经费,健全保障措施,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各县(区)安委会每月上报的安全生产信息不少于5条,市直安委会成员单位每月不少于2条,市直重点企业每月不少于3条。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范文6

【关键词】倡导弘扬安全文化减灾

一、安全与安全文化重要作用及深远意义

当前重、特大伤亡事故频发,群死众伤后果极为严重,财产损失也特别巨大,为市场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同时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何流淌这么多鲜血仍唤不起国民对安全的觉醒?为何付出了这么多人的生命还不能阻止大众继续奔向灾难和死亡的深渊?为死者痛泣、悲愤、凄惨、鸣冤,也为幸存的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破碎的家庭,心碎、呐喊。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谁都需要设法死里求生,消灾避难;谁都想学会自救互救的本领,应急脱险。但是,这一切安全的理念和安全行为,只有那些高水平安全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实现。

2001年以来,我国意外伤亡事故出现了动荡、上升的趋势,最近几个月,特大事故高发,死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巨,令人深感忧虑。为黑色的7月哀声所震撼,在悲痛和良知交感之余,留下更多的是沉思与茫然。为什么在国家进行政治运动,政府机构进行调整,经济体制发生变革的不同时期,总要以人民的生命和鲜血负出巨大的代价,事后才来“亡羊补牢”。似乎国人认为中国人多,意外伤亡事故难以抗拒,死几个人也习以为常;而更多的人认为,听天由命,生死在天,麻木不仁。当然,这种旧传统、老经验、讲宿命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其顽症之根源究竟在哪里?

笔者认为:祸根在于低素质的人。一是人贫穷;二是人愚昧。贫穷靠人的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可以改变的,但脱贫致富首先而必须要以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为前提;而愚昧无知是可以通过文化教育进行启迪和开化,塑造出具有科学知识和正确思维方法的高素质的人。劳动脱贫要依靠科技,而文化是科学技术的真正母体和基石。解决人的身心安全问题,要靠倡导和弘扬、宣传与学习安全文化,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才能使大众自律安全。因此安全文化才是解决我国意外伤亡事故的金钥匙。

倡导和弘扬、宣传和学习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及深远意义在于:

(1)在全国营造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科学的安全习俗与安全行为,这就是实现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活动的根本所在;

(2)有目的、有意识、不断地培养和塑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价值观、安全哲学等,依赖于安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依赖于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使民众受益于安全文化的薰陶;

(3)开诚布公的告诉大众,政府、社会有义务为人民提供学习安全科技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和条件,人民有享受提高安全文化素质的学习和教育的权利;

(4)通过安全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学会消灾避难、应急救护的方法,安全科技文化知识和技能是预防和减少意外伤亡事故的灵丹妙药;

(5)倡导、弘扬、繁荣安全文化,不仅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现实作用,还为预防或减少伤亡事故提供了最有效的方法,具有保护生产力,促进安全生产发展的深远意义;

(6)安全文化靠人民世代传播、优化和繁荣,与人类生存发展同生共存。安全文化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宝库中最璀璨、最珍贵的部分,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社会安全文化、预防安全文化、大众安全文化的基础。推动安全科技文化进步,发展安全减灾科技文化产业是营造安全、少灾、无害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和牢固基础。

(7)人的生存权,劳动权,属于人权的基本内容,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就是维护人权的具体表现。人权问题也属于于安全文化研讨的范畴之一。因为安全文化是尊重人、爱护人、保护人的文化,安全文化体现了维护人的尊严和满足了人对自由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实现安全活动的两大创新理念

建国以来,我国伤亡事故出现过四次高峰,均发生在政治变革,经济变革、体制变革的动荡时期,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教训表明,伤亡事故高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科技支持、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三大难题。前两者取决政府的决策力和宏观调控力,还依赖于工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而后者则依赖于全员(全民)对安全的认识和安全自护能力的提高,同时依赖于政府、社会、家庭对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投入和参与程度,也依赖于安全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昌盛。

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总是勇往直前的,因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通过实践和研究,总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笔者认为,我国人民在实现安全活动的领域内,已有两大创新的理念。

(1)安全文化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安全文化的理念,应该说是对安全本质认识的升华,是对传统安全理念的突破,是深层次的人因工工程开发,是企业安全文化、大众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的理论基础;

(2)安全科学学科创建及其拓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劳动保护界的学者、专家,提出了劳动保护科学体系的构想,经过10余年完善和奋斗,1992年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建立,在中国成为一级学科。20世纪末,我国一批学者提出了安全、减灾、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的大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构想,这是对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的完善和拓展,为我国安全科技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础,系统地提出了安全工程技术手段和方法。

笔者认为:这两大探索课题和研究的成果,应该看成是对安全理论、概念、体系、知识的某些创新。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将成为人民从事一切活动,实现安全、健康、无害、少灾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基础;大安全观的安全、减灾、环保科学技术体系将成为人类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三、关于安全第一公理

人类的生存、繁衍,社会的文明,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果没有安全作为先决条件,没有安全的物质及精神财富为其奠定基础,当代各国的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全世界人民所有的物质及精神需求,一切都无法实现。

著名的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激励和人》的论著中指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维持人自身生存和延续的生理需求、安全(含健康)保障的需求,其次才是社交活动、尊严地位、自我实现的需求。见图1。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文化及信仰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以不同的文化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层次需要。Maslow的层次需要论对当代人而言,有了新的解释。由于人类积累和继承了悠久的文化,同时以不同的文化方式生活和工作,因此,需求的内容和层次秩序也会不同。这种需求是受前人的文化和当代人的文化强烈的影响、启迪、新构和发展。对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必须符合科学的规律和必要的经济基础,受每个人的文化程度及科技知识,传统观念,社会习俗、思维方法所限制,还要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法规的约束。

成就需求

(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及

有建树和创造的需求)

安全文化的作用

生理需求

基本需求,例如,食、住、衣等

安全需求

(保护人身安全的需求)

社交需求

(结社、友谊的需求)

尊重需求

(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求)

尊重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成就需求

图1Maslow的层次需要论示意图图2当代人层次需要论示意图

笔者认为,人类在生存、繁衍和发展中,当代人必须首先解决自己的食、衣、住、行即生理要求,同时还必须创建保障人进行一切活动的安全条件和卫生环境,包括生理活动在内的安全需求。两者相依并存、互为条件,不能分离。生理需求没有安全条件和卫生环境为先决前提,生理活动也无法进行,生命就无法存活与延续。可见安全的需求在生命繁衍和人类生存中,是何等重要,它的重要地位和层次中的级弟是不能改变的。这就是安全第一公理。

笔者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安全文化”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放在超越一切的位置。核电工业的安全文化应该成为工业安全生产和安全、无害、持续发展的典范。当代人的生理的需求,必须受到安全需求和伦理道德的限制。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知识经济时代,“安全第一”、“安全为大”、“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论,体现了21世纪人类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大安全观,安全系统观和安全人因工程观。

这就是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至上的道理,这就是简明易懂的安全第一公理,在一切经济建设活动中,在一切思想政治及组织工作中,必须遵循上述原则,安全第一公理的实质就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把关爱生命,珍惜人生,保护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脱一切的位置。当代人的层次需要论的新解释,见图2。

四、大众安全文化素质的养成

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思维、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伦理道德、安康自护技能等等是从何而来?又如何养成?不是天生的,不是遗传的,人从有生命之时起到降临世界,对安全是一无所知的,是靠后天逐渐学成的。人的安全素质主要靠呵护、教育、培养和文化,通过政府、社会、家庭对人(孩童)的安全教化,使人对安全及自护的知识和技能由无知到局部有知,同时在遭遇各种风险和灾害的实践与争抗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融合提升,优化发展,形成每个人活动的安全行为和自护本领。

任何人的安全文化素质的养成,都只有靠安全教育,靠安全实践活动,靠安全文化不断的熏陶和影响,靠新闻媒体的宣传,靠安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安全文化产品的渗透和默化。无论何时,政府、社会、家庭均有义务为保护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存活动的安全与健康而承担责任和风险,为人民大众提供和创造安全科技文化素质的养成的机会和条件,这种义务是光荣的、艰巨的、长久的、不容推辞的。“知识无涯,学习无境”,人在学习中提高,人在实践中文明。“活到老、学到老”,要安全、要文化、要文明、这是前人安全教育告诫后人的益训。

五、大众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存、生产、生活领域中,为保障其从事各种活动的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为实现安全或预防事故所有的工具、器物、设备、材料、仪表、预警系统、减灾防灾物资等均属于安全物质文化的范畴;安全哲学、安全生命观、安全价值观,安全科学、安全文艺、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法规、安全教育、安全伦理、安全习俗等属于安全精神文化的范畴。

安全文化是保护大众从事一切活动而保障其身心安全和健康的有形与无形的东西,是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不断的总结、传播、优化、发展、繁荣。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发展,人民对安全需求的变化,安全文化就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的内涵。20世纪末,出现了乡村城镇化,城镇都市化,都市社区化的趋势,人类社会的安全、减灾、环保及人性化也成为新世纪的追求目标,还应运而生了城市安全减灾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了超越一切之上的“安全文化”理论及其建设方法;香港推行了港民“工作安全文化”活动;韩国的总理大臣为首,在全国开展的“安全文化运动”;国际十年减灾委员会提出了“预防文化”;世界卫生组织(WTO)已在全球百余个城市推行社区安全(安全、保健)文化建设,香港特别行政区就是WHO推行社区安全文化的试点;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进展。

安全文化的内涵不断注入了时代特征和大众安全需求的内容,不断优化,繁荣和发展,同时安全文化又时时刻刻影响着人民的安全思维,安全观念,安全行为。无疑,通过传播安全文化的各种途径,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渠道,极大的影响着大众的安全观和价值观,使其安全文化素质迅速提高,

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弘扬给大众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带来恩惠,同时也成了保护大众安全、卫生、舒适、高效、无害从事各种活动的安全保障。

六、安全生产与安全文化

生产活动是公民谋生的手段,人民要求生产安全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已写入宪法,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劳动保护国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这足以说明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安全涉及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涉及到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和成效;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安居乐业;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益及人权的保护。

伤亡事故常有发生,从产生的机理看,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间的正常关系失控而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后果,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安全问题并非只发生在工厂、企业或劳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活动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据国内外大量伤亡事故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生存、生活领域的意外伤亡事故远比工业(工、矿企业)生产领域的事故为多,其比例约为4?1。

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决不能忽视非生产领域的安全,安全文化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范畴,特别是人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法制观念、安全科技水平等体现了当代大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由于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管理方法、科技进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造成了对事故和风险分析与判断的失误,因而使事故隐患仍普遍存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应该是预防事故的高效而明智之举,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必然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

七、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概况及其时代内涵

预防事故和意外灾害的发生是技术问题,是管理问题、是认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问题。近20年来,世界军事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及原子能发电站的快速发展,意外灾害和重大事故带来了巨大损失和意想不到的恶果,人们清醒的看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决非是一种简单命令或强制手段就能凑效。1990年前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安全文化的理论和安全科学方法,1992年我国核工业及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一些专家也开始探索和研究安全文化。1995年和1997年,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和一些单位共同发起,分别召开了“全国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和“中国安全文化推进计划专家座谈会”。随后,一批安全文化的专家、学者的才华初露,一批安全文化的论著问世(近20部),直到20世纪末,一些工业(行业)开始深入扎实的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例如陕西长虹彩色显像管厂、白银有色公司、广铁集团等,已初步取得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安全文化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由人民创造,传播、优化、发展至今不衰,工业化进程和高技术应用中事故和危险不断引发,促使人们挖掘和细琢安全文化的遗产,同时注入了各个时代文化的特点,不断发挥安全文化博大精深的动力和内功,继续充实,发展和繁荣。笔者认为,不可低估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功绩,当今至少有两点是其不可磨灭的,极为深刻的时代内涵。

其一,安全文化突出大安全观,大系统观、大协调观和人本思想;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生产、生活、生存领域内人民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是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变化。从概念,内涵、领域、学科等方面有历史性的拓展,把灾害与风险看成是由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的恶果,提出建立和开发安全文化产业的构想以及推动安全科技文化发展的计划。打破了安全(或事故)的时空局限。更加突出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珍惜人生,尊重人权,保护人民的思想。

其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推崇大众安全文化,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突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安全文化在精神文化、智力开发方面,在安全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技术方面,在安全高技术的转换和应用方面都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1)安全文化溶涵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安全文化保护了人,保护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预防、减少或控制灾害与事故,极大减少人的伤亡,其结果保护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减少设备、设施的损失,减少原材料的损失,用低毒材料替高毒材料,用无毒材料代替低毒材料,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实质上是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不断提高人(劳动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和自护应急能力,关爱生命,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康也是极大的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

(2)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安全文化是保护人民活动的安全与健康的大众文化。只要有人存在,人就要人从事生产、生存活动,自然就有保护人在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问题,这属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问题,也必然会成为当代先进安全文化的泉源和动力。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安全文化,都是经过传继、优化、融合、发展而成的,既有时代特征,又反映人民最新安全需求的新文化。安全文化的优化、发展、繁荣的科学机制伴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和安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而永盛不衰。

(3)安全文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安全文化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加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从政府责任,社会支持、工业界的投入和家庭参与,用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式,保护最广大人民最切身的利益??安全与健康??生命,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体现了人人参与,八方关爱,珍惜人生,大众受益。

八、建议与希望

为使安全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需要得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和有关司局的支持和指导。因此,有如下建议和希望:

(1)建议由局法规司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活动和普法教育,成立专门机构认真组织好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以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做到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普及法规,活而不乱。

(2)希望局法规司牵头或受权有关单位尽快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界和安全科技界的报刊杂志联谊会,加强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工作,建立起系统的安全信息情报网,做到政令畅通、信息共享。

(3)建议局法规司、人事培训司加强对《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尽快与国家教委沟通,解决好全国具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办学和学科、专业发展问题。重视高层次安全科技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全国安全生产人员的素质提高。

(4)为深入探讨安全文化,开展大众安全文化活动,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大众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希望在法规司的指导下,成立全国安全文化研究会,组织国内安全文化专家、学者和爱好者从事理论和实践工作,开展安全文化的普及宣传和公益性活动,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

(5)建议在局法规司的领导下,筹建安全文化基金会,支持安全文化公益性活动,开展安全文化及科研活动,奖励对安全文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积极分子,编发普法及安全科普读物,免费发放安全标识和挂图、海报;举行安全技术及救灾应急讲座等营造安全文化的全国氛围。

(6)建议局法规司、人事培训司与国家教委协商,在中小学增加安全知识课,在大学开设安全工程技术选修课或举行安全文化讲座,安全文化素质提高从孩童,从学生抓起。

九、尾语

“安全第一”公理是一看就明,一讲就通,但一做就难,甚至有些人明知故犯。要真正落实“安全第一”,关键在于政府、社会、人民对安全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活动中的自律,这就归结到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的问题上,倡导、弘扬和传播安全文化是一个使12亿人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与健康大事,是长期的、世代努力而不断投入与人生存相伴的伟业,是一座与社会发展共存的全民安全文化教育的高等学府和科学殿堂。

无论是安全管理、安全科技、安全法制,都不及安全文化的倡导和弘扬的效果和威力,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以安全文化的形式、方法、手段,通过潜移默化,以最平凡、最有效、最深刻的安全文化内容及活动方式来影响全民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文化是由人民创造和发展,同时又用其保护和关爱人民。保护人民安全与健康,关爱生命,尊重人权是大众追求的时代文明,也是安全文化的真谛。营造一个安全、少灾、无害、和平的世界,同时也发展和繁荣了安全文化,这就是新世纪人类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责任。

参考文献

1.徐德蜀.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2月.

2.徐德蜀、金磊、张国顺.中国企业安全文化活动指南.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年4月.

3.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3月

4.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业气体安全.2000年1?4期;2001年1期、2期.

5.金磊、徐德蜀、罗云.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许昌: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徐德蜀研究员简介

1939年12月生于四川省资中县。1963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器件系。研究员,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第二、三届理事,

专职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主编;经贸委(原劳动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郑州纺织工学院兼职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安全工程系硕士生指导教师。机电工业部部级安全性评价师,国家经贸委安全科技研究中心原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香港职业安全工程学会顾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管委会委员。

在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第十四研究院、电子工业部、机电工业部从事弹载星用微波放大器研制20余年,对星弹用行波管及微波通信放大器的可靠性、多信号交调、长寿命等特性有深入研究,有论著及科研技术报告20余份。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邮电部优质产品二等奖。1985年服从组织调动,参加创建中国电子工业劳保科技学会及部劳保教育中心工作,创办《劳动安全与职工卫生》、《机电工业安全与卫生动态报》,并任主编。

1990年调入劳动部,在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负责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即“学报”创办人之一)和学术工作。14年来,为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推动中国电子工业劳动保护事业,为机电工业安全卫生协会的创建、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学术工作和组织的建设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安全科学学科、安全科普教育、中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国安全科技文化产业建设、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以及对我国安全、减灾、环保学科的渗透与交叉及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均有突出贡献。

从事学术研究的方向:电子工业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机电工厂安全性评价及实践与研究;中国安全科学理论探索及学科建设;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安全、减灾、环保学科的渗透与交叉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安全观理论;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及其标准化;中小学安全及大众安全科技文化教育与研究;安全减灾产业的建立与发展构想;高新科技风险与安全科学等。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范文7

[关键词]企业安全;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利益保障

一、“六位一体”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基本内涵

1)理”――理论,是运用理论来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法”――法律,是运用法律来治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3)德”――道德,运用道德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4)“制”――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小立法”。

5)“情”――情感,运用情感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6)“术”――技术,是运用技术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技术能够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

二、“六位一体”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方法载体

按照“六位一体”企业安全文化“六个基本要素”的内涵,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56种方法”(其中:精神文化层面16种方法、制度文化层面21种方法、物态文化层面19种方法),并对每一种方法作出了详尽的描述。

1.以人为本,内化于心,展现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魅力。

内化于心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精神形态文化层面,在工作实践中,运用了“理论武装法、理念引导法、精神塑造法、愿景拉动法、专题教育法、形象塑造法、安全宣誓法、双向承诺法、榜样示范法、谈心谈话法”等“16种方法”。核心理念由“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管理观、“安全为生命、平安保幸福”的安全价值观、体现到安全生产工作的实践中和行动上。

2.落地生根,固化于制,夯实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根基。

固化于制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形态文化层面,运用了“齐抓共管法、制度约束法、党员联保法、导师带徒法、女工协管法、民主对话法、风险抵押法、整顿会战法、项目管理法、对标分析法、阳光操作法、积分管理法、周五讲评法、班前动员法、精细管理法、批评帮助法、检查考核法、举报监督法、诫勉谈话法、惩诫处罚法”等“21种方法”。保证了每一项安全生产工作都有领导、部门和人员负责,每一项安全生产工作都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齐抓共管。

3.整合载体,外化于形,触摸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气息。

外化于形是企业安全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层面,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了“环境熏陶法、媒体宣传法、主题活动法、作品教化法、案例警示法、代表巡视法、挂牌上岗法、算帐对比法、文化广场法、歌咏比赛法、知识竞赛法、宣传讲话法、巡回宣讲法、事迹报告法、专题讲座法、安全沙龙法、体验生活法、温馨提示法、亲情感染法”等“19种方法”。使每位职工努力去创造、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六位一体”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初建成效

1)促进了思维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摒弃了狭隘的安全管理观念,树立了大安全观、大文化观。

2)促进了方法由零散式向系统化的转变。“六位一体”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的推行,既传承老的办法,又学习借鉴、系统思考、整合创造了许多新的方法和载体,图文并茂、虚实结合、时空融合、动静有度。

3)促进了运行由单循环向复循环的转变。“六位一体”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建设的启动使,实现了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发展和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良性互动。

4)促进了手段由传统式向现代化的转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了愿景管理、目标管理、象限管理、精细管理、对标管理、激励管理等现代管理方法,对安全生产管理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5)促进了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按照国际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回答了每一项工作的“6W1H”。“6W1H”,即who(谁来做)、where(在哪里做)、what(做什么)、when(什么时候做)、why(为什么做)、whom(为谁做)、how(怎么做);“文化”覆盖了全员、全领域和全过程,形成了没有安全文化覆盖不到的地方、没有不履行安全文化义务的人这样一种局面。

6)促进了素质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如果说,过去是领导号召、强调要职工安全,那么在实施安全文化建设的今天,最大的变化是职工自己要安全、会安全、敢安全。

7)促进了服务由被动式向主动式的转变。做到了每一项工作都有安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善始善终;即“持续”工作、服务、改进保持连续性、持久性。

8)促进了考核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做到看过程控制、按程序走路、让原始记录说话。

四、坚持正向引导教育,唱响生命无价主旋律

在对职工进行正向引导教育过程中,突出五个特点:

一是教育活动自下而上进行,让每一个职工都来关心“自我”并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二是辅之以必要的教育形式,展了“亲情规劝”座谈、“安全系万家”和“我对安全负什么责任”大讨论等活动,进一步明确“我”在安全工作中的权力和义务。

三是正向引导教育与各专业、区队、班组及每个职工的本职工作相结合,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让正向引导教育产生作用。

四是正向引导教育与抓好职工安全培训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实施了培训计划,同时严格考试考核,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

五是正向引导教育与严格奖惩相结合,不断加大对“三违”人员和事故责任者的惩罚力度,实现了安全管理的无为而治,它是亲情管理,也是“本质化”管理,更是安全“文化”的体现,精细化引领新思路。推行“精细化”作业、创建“精品工程”,做标准人、上标准岗、做标准事、干标准活,考核从严从细,工程精益求精。

五、坚持“以案说法”,奏响警示教育最强音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范文8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 本质安全 电力生产 安全管理 框架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一、 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背景分析

“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优化提升、电力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及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等都对根本上、整体上保障电力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快速发展也使得电力施工规模与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因此,一旦发生电力施工安全事故,必将导致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蓟县公司开展本质安全管理框架体系探索与研究,通过深入挖掘本质安全体系框架核心要素,最终实现“责任落实、制度执行、队伍建设、电网设备、专业管理、隐患治理、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监督考核、安全文化”等十项本质安全核心要素的统一。[1]

电力施工企业是电力各项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2],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施工范围大分散程度高造成的总体把控调度及现场控制难度大;二是从环境角度看,电力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聚集度高,多项目交叉施工,露天及高空作业较多,属高危作业;三是从人的角度来看,电力施工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

从以上角度分析,结合蓟县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全面管理机制,安全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及监督措施需进一步完善,进一步适应“十三五”期间智能电网的建设背景,同时制度和管理架构及监督措施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新思路、新理念的注入。三是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急需建立“主动安全观”。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建立一套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框架体系,使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促进安全管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根本上控制各类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工作的全要素统一。

二、国内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研究现状

本质安全理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连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的过程,是在安全观方面上取得的一大进步。在研究方法上,国外主要多采用系统优化及控制论等方法,在系统可靠性理论上有诸多研究成果,总体更偏重技术因素;在总体思路上从单一的安全评价转向从设计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设法提高项目的总体系统安全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本质安全理论发展水平较高,其本质安全管理更多地突出了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目前,关于本质安全的研究已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得到大范围的扩展――电力、煤矿、交通、核电等对安全生产系统具有极高要求的高危行业,已把本质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稳定的重要基础,稳定可靠的电力生产是电力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探索先进的、适用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显得尤为必要,研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小危险的本质安全理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研究

(一)本质安全概念

狭义的概念指的是通过技术、设计手段使生产设备和生产系统的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人员误操作或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事故。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指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的人、物、环境、文化系统等各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类危害因素,始终处在受控状态,从而逐步地趋近恒久型、本质型的安全目标。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措施(包括教育、设计、优化环境等)从源头上堵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人们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安全o危害化,即使出现人为失误或环境恶化也能有效阻止事故发生,使人的安全健康状态得到有效保障[3]。

(二)本质安全的三个阶段

交互性安全管理理论认为,实现本质安全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分析如下:

第一阶段:本质安全的基本阶段,即基本安全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基本达到技术、人员及设备可靠,可视为本质安全实现的基础。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重点偏重于技术方面,即如何采用更可靠的设备和技术,消除故障。

第二阶段:本质安全的规范阶段,即实现了规范化的安全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做到了规章制度规范化、操作施工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建立一套系统规范化的框架系统安全流程模式。这个阶段主要规范了人在工作生产中的安全行为,通过落实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

第三阶段:本质安全的文化阶段,即实现了文化安全的阶段,其主要特征为达到了人的安全理念、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的高度和谐,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如同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在引导着个体,组织系统迈向本质安全。在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已到达了本质安全阶段时,管理者意识到只有用安全文化去影响与激励每一位员工,建立一种“安全本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构建一个预防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可以说本质安全的文化安全阶段是电力施工企业构建安全框架体系的最终目标。

(三)本质安全框架体系原理

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各成分要素通过相互交互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模式,限于本质安全机理进化的限制,其复杂性围绕本质安全三个阶段不断交互、演变,在整体自由度中随着人、物、环境和文化等四要素的认知及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经过提升的本质安全将在本质安全体系结构中逐步达到四要素的稳定,增强各要素之间的信息传输率,以满足随时间移动下安全理论的实现方式。单从技术角度来说,技术管理的手段从本质安全概念设计上进行安全事故的预案设计、事故控制、事后分析。另外对于管理层面如何通过规范制度的约束以达到技术流程的创新则取决于第二阶段本质安全与第一阶段交互的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认知水平的变化,从本质安全结构的宏观及微观入手,将本质安全系统内各交互要素即物质要素(物、环境)和社会要素(人、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系统自身多重双向的有机交互形成非线性的和谐关系。本质安全基于系统的和谐性,对于系统内部各要素内外交互形成微观层面与宏观要素的统一,即人、物、环境、文化和企业本质安全具体措施实施方法论的相互引导。[4]

根据以上对本质安全框架内部要素和理论的分析,对系统内部交互及和谐关系进行组织并形成安全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

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研究落实到电力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阶段演变、阶段设计、要素分级三个主要部分,三要素通过内部交互机制使框架体系达到最大的和谐性,即功能和结构达到最优化。在要素分级上分为一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涵盖了本质安全基本要素即人、物、文化和环境四方面,电力企业本质安全核心要素作为二级要素,主要包括人的要素之二级要素,即责任落实、制度执行、专业管理、风险管控、监督考核;物的要素之二要素电网设备;环境要素之二级要素隐患治理、应急处置;文化要素及二级要素队伍建设、安全文化。二级要素目标的完成需要通过框架体系的三个阶段即安全基础、安全规范和安全文化逐步提升安全本质要求,形成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风险防控体系。

本质安全框架交互机制是从根源上消除或减少危险,而不是通过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来控制危险。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十项核心要素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在人、物、环境、文化四项核心之下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5],是一个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对于自交互系统,可以通过优化阶段设计实现闭环管控,达到进一步的基础交互、规范交互和文化交互,如通过概念设计和危险识别完成基本本质安全阶段,以达到将目标系统的风险消除和减少危险的初步目标。通过阶段优化提升,逐步总结适合于安全系统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以建设本质安全管理方案,通过进一步优化机构与职责达到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共同提升。最后通过具体措施的实现将安全意识融入本质安全绩效测量之中,通过事故、事件、调查与纠正不断实现本质安全绩效的提升,并逐步通过安全交流来巩固阶段成果,以达成构建一个内部要素互相耦合促进,内外交互和谐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

(四)各阶段演变内容分析

第一阶段的本质安全包括人物环境的基本要素交互,如技术、设备及具体的工作场所,主要从客观角度从电力企业施工物质层面进行分析,包括电网施工现场设备、材料、施工类型、作业现场把控等方面急需通过技术改进和规范落实进行优化。第二阶段的本质安全主要对人与其他要素的交互行为进行分析,包括人与物、环境、文化的复杂交互关系,体现在电力施工中作为施工主体的职责分工、管理制度、监督体系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尤其在事故处理定位、信息交互、资源应急整合等方面需进一步强调风险点把控和责任落实。第三阶段着重落实于人的因素中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等文化层面,通过文化要素紧密联系各要素,体现电力企业中对思想意识、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如电力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人员对规程执行仍流于形式,无法辨别危险系数等级等问题。尤其需关注在安全管理领域的安全保障策略、监督标准、管控职责是否明确,在风险预控方面是否能对人物环境进行职责界面和风险流程的规划,能否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系统的应用与综合,并以此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能力。

本文从本质安全要素出发,通过抽象化电力施工各项安全生产要素,明确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演变阶段,设计电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框架。该框架从一级要素即人、物、环境、文化要素的特点延伸至二级要素,即电力企业施工安全十要素,提出基于交互的本质安全演变三阶段,并通过从设计到落实各阶段的具体步骤,形成本质安全的良性循环。该研究对如何落实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体系并改进、完善安全管理举措带来了进一步思考,旨在最终形成一套不断完善其自适应能力的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为形成智慧、安全的“十三五”期间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有力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志刚.探析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电力规划[J]. 科技创新与应用――电力科技,2012(11).

[2] 吴宗之,任彦斌.本质安全理论的若干问题研究[M].第三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481- 492.

[3] 吴宗之.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7,9(5):46~49.

化工安全生产论文范文9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本质安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框架体系

一、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背景分析

“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优化提升、电力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及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等都对根本上、整体上保障电力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快速发展也使得电力施工规模与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因此,一旦发生电力施工安全事故,必将导致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蓟县公司开展本质安全管理框架体系探索与研究,通过深入挖掘本质安全体系框架核心要素,最终实现“责任落实、制度执行、队伍建设、电网设备、专业管理、隐患治理、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监督考核、安全文化”等十项本质安全核心要素的统一。[1]电力施工企业是电力各项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2],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施工范围大分散程度高造成的总体把控调度及现场控制难度大;二是从环境角度看,电力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聚集度高,多项目交叉施工,露天及高空作业较多,属高危作业;三是从人的角度来看,电力施工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从以上角度分析,结合蓟县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全面管理机制,安全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及监督措施需进一步完善,进一步适应“十三五”期间智能电网的建设背景,同时制度和管理架构及监督措施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新思路、新理念的注入。三是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急需建立“主动安全观”。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建立一套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框架体系,使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促进安全管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根本上控制各类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工作的全要素统一。

二、国内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研究现状

本质安全理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连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的过程,是在安全观方面上取得的一大进步。在研究方法上,国外主要多采用系统优化及控制论等方法,在系统可靠性理论上有诸多研究成果,总体更偏重技术因素;在总体思路上从单一的安全评价转向从设计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设法提高项目的总体系统安全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本质安全理论发展水平较高,其本质安全管理更多地突出了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目前,关于本质安全的研究已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得到大范围的扩展——电力、煤矿、交通、核电等对安全生产系统具有极高要求的高危行业,已把本质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稳定的重要基础,稳定可靠的电力生产是电力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探索先进的、适用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显得尤为必要,研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小危险的本质安全理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研究

(一)本质安全概念

狭义的概念指的是通过技术、设计手段使生产设备和生产系统的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人员误操作或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事故。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指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的人、物、环境、文化系统等各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类危害因素,始终处在受控状态,从而逐步地趋近恒久型、本质型的安全目标。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措施(包括教育、设计、优化环境等)从源头上堵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人们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安全无危害化,即使出现人为失误或环境恶化也能有效阻止事故发生,使人的安全健康状态得到有效保障[3]。

(二)本质安全的三个阶段

交互性安全管理理论认为,实现本质安全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分析如下:第一阶段:本质安全的基本阶段,即基本安全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基本达到技术、人员及设备可靠,可视为本质安全实现的基础。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重点偏重于技术方面,即如何采用更可靠的设备和技术,消除故障。第二阶段:本质安全的规范阶段,即实现了规范化的安全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做到了规章制度规范化、操作施工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建立一套系统规范化的框架系统安全流程模式。这个阶段主要规范了人在工作生产中的安全行为,通过落实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第三阶段:本质安全的文化阶段,即实现了文化安全的阶段,其主要特征为达到了人的安全理念、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的高度和谐,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如同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在引导着个体,组织系统迈向本质安全。在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已到达了本质安全阶段时,管理者意识到只有用安全文化去影响与激励每一位员工,建立一种“安全本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构建一个预防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可以说本质安全的文化安全阶段是电力施工企业构建安全框架体系的最终目标。

(三)本质安全框架体系原理

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各成分要素通过相互交互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模式,限于本质安全机理进化的限制,其复杂性围绕本质安全三个阶段不断交互、演变,在整体自由度中随着人、物、环境和文化等四要素的认知及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经过提升的本质安全将在本质安全体系结构中逐步达到四要素的稳定,增强各要素之间的信息传输率,以满足随时间移动下安全理论的实现方式。单从技术角度来说,技术管理的手段从本质安全概念设计上进行安全事故的预案设计、事故控制、事后分析。另外对于管理层面如何通过规范制度的约束以达到技术流程的创新则取决于第二阶段本质安全与第一阶段交互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认知水平的变化,从本质安全结构的宏观及微观入手,将本质安全系统内各交互要素即物质要素(物、环境)和社会要素(人、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系统自身多重双向的有机交互形成非线性的和谐关系。本质安全基于系统的和谐性,对于系统内部各要素内外交互形成微观层面与宏观要素的统一,即人、物、环境、文化和企业本质安全具体措施实施方法论的相互引导。[4]根据以上对本质安全框架内部要素和理论的分析,对系统内部交互及和谐关系进行组织并形成安全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研究落实到电力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阶段演变、阶段设计、要素分级三个主要部分,三要素通过内部交互机制使框架体系达到最大的和谐性,即功能和结构达到最优化。在要素分级上分为一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涵盖了本质安全基本要素即人、物、文化和环境四方面,电力企业本质安全核心要素作为二级要素,主要包括人的要素之二级要素,即责任落实、制度执行、专业管理、风险管控、监督考核;物的要素之二级要素电网设备;环境要素之二级要素隐患治理、应急处置;文化要素及二级要素队伍建设、安全文化。二级要素目标的完成需要通过框架体系的三个阶段即安全基础、安全规范和安全文化逐步提升安全本质要求,形成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风险防控体系。本质安全框架交互机制是从根源上消除或减少危险,而不是通过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来控制危险。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十项核心要素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在人、物、环境、文化四项核心之下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5],是一个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对于自交互系统,可以通过优化阶段设计实现闭环管控,达到进一步的基础交互、规范交互和文化交互,如通过概念设计和危险识别完成基本本质安全阶段,以达到将目标系统的风险消除和减少危险的初步目标。通过阶段优化提升,逐步总结适合于安全系统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以建设本质安全管理方案,通过进一步优化机构与职责达到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共同提升。最后通过具体措施的实现将安全意识融入本质安全绩效测量之中,通过事故、事件、调查与纠正不断实现本质安全绩效的提升,并逐步通过安全交流来巩固阶段成果,以达成构建一个内部要素互相耦合促进,内外交互和谐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

(四)各阶段演变内容分析

第一阶段的本质安全包括人物环境的基本要素交互,如技术、设备及具体的工作场所,主要从客观角度从电力企业施工物质层面进行分析,包括电网施工现场设备、材料、施工类型、作业现场把控等方面急需通过技术改进和规范落实进行优化。第二阶段的本质安全主要对人与其他要素的交互行为进行分析,包括人与物、环境、文化的复杂交互关系,体现在电力施工中作为施工主体的职责分工、管理制度、监督体系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面是否能对人物环境进行职责界面和风险流程的规划,能否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系统的应用与综合,并以此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能力。本文从本质安全要素出发,通过抽象化电力施工各项安全生产要素,明确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演变阶段,设计电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框架。该框架从一级要素即人、物、环境、文化要素的特点延伸至二级要素,即电力企业施工安全十要素,提出基于交互的本质安全演变三阶段,并通过从设计到落实各阶段的具体步骤,形成本质安全的良性循环。该研究对如何落实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体系并改进、完善安全管理举措带来了进一步思考,旨在最终形成一套不断完善其自适应能力的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为形成智慧、安全的“十三五”期间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有力参考。

作者:郭建涛 杨东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蓟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志刚.探析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电力规划[J].科技创新与应用——电力科技,2012(11).

[2]吴宗之,任彦斌.本质安全理论的若干问题研究[M].第三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481-492.

[3]吴宗之.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7,9(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