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学常识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12-19 05:39:13

数学常识总结

数学常识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复习 策略

数学教学是按照教材安排分成若干独立的课时进行的,虽然教师进行了精心组织并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但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在整个单元、整个教材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还是认识不够的,要等到这个单元结束后,通过复习才有比较完整的感知。学生平常对数学的学习,只是处于单纯的识记和初步的理解阶段,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为此在单元、一册教材结束时或中考前都必须对数学进行系统的复习。教师组织复习要善于把握住知识的核心问题,要善于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要善于查阅必要的参考资料,要善于深化拓宽所学的内容,要善于注意复习的形式多样化,借此促进学生的整体识记和综合识记,起到对知识的适当拓广和加深,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自己多年的实践与探究,谈一些对数学复习的策略:

一、抓概念的复习

学数学不了解概念就相当于读文章不认识字,学习数学的第一步便是灵活地记概念、理解概念。就拿因式分解来说吧,概念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因式分解,或者理解不全面,就容易产生与整式乘法相混淆或分解不完全或局部分解因式等问题。因此,抓概念的复习非常重要。

二、抓数学的归纳整理

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通过归纳整理使自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不断细化、深化。无论哪门学科的知识,都是“学时一大片,用时一条线”。只有在复习时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一条线,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不致于使自己感到茫然。特别是一些有某种联系而又分散于各处的知识,若进行了归纳,对增强学习效果帮助很大。

三、抓典型题型的分析

典型题型多数是让学生难下手、难掌握、易失分的一类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典型题型,做到“以例带类,异中求同”,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此,我将这类试题略加分类、整理、评析如下:

1.阅读理解型

这类题型主要特点是先给出一些全新的知识让学生阅读理解,再设立问题,让学生运用这些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题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超越常规,有利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开放型

这类题型综合性强,思考方向不能确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对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发散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很高的要求,能够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探究型

探索性试题的最大特征是条件或结论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有待于探求它们。这类试题一般没有明确结论,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并加以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其中最常见的是探索条件、结论、存在三种类型。

四、讲究做题方法

做题要注重方法,一本题集如果全做,时间肯定不允许,那怎么办?先看题,会做的题就过,不会做的题再做,实在不会就看看解答过程,但一定要在题上做标记,等下次再看这本题集时就重点看做过标记的题。

五、抓实战演习和查漏补缺

要求学生把近一两年升学考试的试卷按照升学考试的要求认真解答和批卷。批卷时不只是看自己能得多少分,而主要是看哪道题不会答、哪道题的答案不对、哪道题的解题步骤不对、哪道题的解题技巧上还存在问题、哪道题本来会答但马虎了等。这样做一些实战演习,就可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六、抓总结

一是要总结解法。

初中数学常见的解法有赋值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排除法、配方法、换元法等。

二是要总结大的题型。

数学常识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小结;教学方式;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3.5;G62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90-01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回顾、整理、归纳以及深化,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是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结论。这样做符合学生记忆遗忘曲线的特点,教师反复强调可以帮助学生认真回忆所学知识,减缓学生遗忘的速度。除此之外,小结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精简概括,从内容上讲它更近似于教学框架,小结式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知识框架,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数学口诀式细节总结

数学是理科学科,它所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发现许多规律,但是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并记忆这些规律、定理是非常难的。如果配上简短顺口的口诀,这些规律的记忆就会变得简单一点,学生花费在记忆上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都知道在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时候需要位对位,从个位开始,满足10的时候就向前进一位,而不满足的时候就向后退一位。之前学习的是整数之间的减法,但是这些数都是不含零的数。所以,在教授减数与被减数至少有一个含零的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之前教学的结论,帮助学生学习减法中含零的知识:“零减几,需注意,前者借一再减几。”学习这个口诀之后,学生就知道在有零的时候需要向前一位借一,然后再运用减法。而借一位的则需要减一,最终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口诀帮助学生掌握了减法的本质,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提升,他们在完成课堂布置的数学作业时也很少出现错误。正是因为运用口诀给学生进行小结,学生才能够轻松理解这些知识点,所以口诀法课堂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通过口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比式总结可以收获奇效

学过数学的都知道,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从小学数学到大学数学,这些数学知识都是一环紧扣一环,学好一环的知识可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样的,如果一个部分的数学内容没有掌握,那么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就会困难很多。正是因为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性,所以对比法可以运用到课堂小结中。小学数学前后两个章节的内容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对比,因为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教师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清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的时候,结合长方形的知识给学生讲解正方形的知识,正方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宽是相等的,所以正方形完全可以使用长方形的公式计算周长、面积,它有着与长方形相似的结论,但是却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对比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为了充分提高对比教学的效率,教师最好运用表格对比法,在一张表格上将要对比的事物展示给学生,在前面标注需要比较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表格对比会更加直观,除此之外,表格对比会更方便学生记笔记。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这张表格就是他们记忆的框架,一旦遗忘,他们可以很好地进行复习,记忆效率自然会得到明显提升。

三、总结概括式教学

课堂小结最全面的一种方式就是总结概括,教师小结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每一节的内容,而是每一章甚至一本书的小结。这种课堂小结一般运用在学习完一章之后,教师会总结这一章的学习内容,将这一章主要的知识点提出来,然后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衍生,最终将章节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归纳到其中。对学生来说,教师这种总结概括的教学非常利于他们学习,因为许多学生虽然学习非常认真,但就是不能抓住学习重点,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做无用功。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学。比如,在学习“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一章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进行概括性总结。首先,这一章分为四节,分别为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平移与旋转以及欣赏与设计,从章节的标题中可以看出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称。其次,就是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平移、旋转这三者是图形的变换方式。然后,再结合每一小节的内容进行细分,最终将整个章节的知识点完整地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对课堂小结非常感兴趣,他们认真记录笔记,每一个人都在认真思考。

四、结束语

课堂小结的方法有很多,通过采用口诀式细节总结、对比式总结和总结概括式教学三种方法进行数学课堂小结,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并记忆知识点,最终在大脑中形成数学知识的框架,夯实理论基础。学生的理论基础打好了,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优秀。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05).

数学常识总结范文3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完美的结局则蕴含了成功的精髓,课堂小结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仅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而且启迪新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本文总结了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常用方法,以期为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

二、课堂小结概述

课堂小结其本质是对一节课或一章课的概括性的说明,时间控制5-10 min,既要全面概述本节课内容,又要言简意赅,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目的;(2)言语精炼;(3)启迪性;(4)思想性。

三、开展课堂小结的必要性

1.完善课堂信息

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点增加,知识的难点增多,在正常教学结束后,学生接受的信息多而杂,很难做到层次分明、结构条理。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或图表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是对课堂信息的完善,不仅协助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层次,而且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2.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课堂小结教师不仅可以了解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是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便日后的改进;也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以便再次的讲解和示范,加深印象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

3.承前启后

初中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具有系统性、连贯性,新知识作为旧知识的延续和扩展,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旧知识作支撑,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忽略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通过课堂小结,在巩固、归纳旧知识的同时,启迪新知识。

四、课堂小结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法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在课堂结束的五到十分钟内,教师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思想进行总的概括,以图表、阐释、视图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问题,教师再次的授业解惑。归纳总结法,为学生展示了整节课的内容,在突出教学中心的同时,也突出了重点。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列举三角形全等的所有证明条件,学生通过选择的方式回答哪些条件可以证明三角形全等,哪些条件不可以;也可以延伸扩展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全等条件。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延伸拓展法。延伸拓展法具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思维力的作用,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问答的形式,教师启迪性提问,学生试探性回答的方式,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扩展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视野。一节完整的课堂,应该以引导性问题开启,以启迪性问题结束,使学生在追逐中进步。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时,教师通过提问:大家这节课收获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属于有理数。有同学可能回答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再进行深层次的提问:小数是否属于有理数。不断的通过提问,学生温习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比较异同法。初中数学中有许多相似的概念,相近的结构,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温习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异同观念,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中的相似概念、原理、结构等放在一起,对比不同概念、结构、原理等之间的差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概念、原理、结构之间的异同,避免混淆,而且可以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记忆。例如, 在学习《认识圆》时,学生容易混淆圆周角和圆心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分别列出圆心角和圆周角的概念,进行两者之间的比较,然后利用图示分别在圆中找出圆心角和圆周角,这样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异同就清晰可见,以便于日后的灵活应用。

4.实践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小结中,可以预留一定的时间,作为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学生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立方体时,可以通过指认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来总结不同立方体的结构特点。在学习对称图形时,可以指认生活中的实物,来总结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知识,体验快乐,提高教学效果。

5.学生自立法。由学生自己完成课堂小结,教师在上课前,指出由哪位同学完成课堂小结,或者以自荐的形式完成课题小结,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小结,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常识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数学归纳法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1.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数学归纳能力、思维创新与拓展能力等。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数学的归纳与总结能力的掌握对于学生学好初中数学非常关键。优秀的数学归纳与总结能力有利于其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及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借助数学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初中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掌握与记忆更多初中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思索探讨,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初中正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应该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将初中学生培养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为我国未来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2.数学归纳法对初中数学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性

无论哪一门学科,要想很好地学习与掌握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初中数学教学更是如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清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此外教学方法也要尽可能地科学合理,学生学习数学不再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而是借助数学归纳这一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推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显著提高,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有逻辑顺序的总结归纳,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在难度较大数学题的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分类,对于一种类型的问题套入一定的解题方法,可以更方便简单地解决问题。因此说数学归纳法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兴趣

3.1数学归纳法蕴含的教学理念要明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明确数学归纳总结法的教学观念,在建立教学体系上也要尽量合理,将教学内容结合数学归纳总结法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初中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自己人为地添加数学归纳总结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及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鉴于现在教材中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严重缺失,初中数学老师有必要自己人为地添加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将数学归纳法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的确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但初中学生能否很好地运用归纳总结法是值得老师重视的问题,因此老师要制定一些教学评价,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并且可以合理使用归纳总结法。

3.2初中生数学归纳法的归纳基础

归纳就是指从部分到整体的一个推理方法,它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应用,这种思维方法对学生良好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从大量的、普遍的事实中发现一定的规律,并将其合理地归入一个类型,这就是归纳。比如所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实数这一章的讲解中,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列举出一系列数字,比如0,1,6,-1,-9,8,等等,让学生将这些数字进行分类,学生自行将这些数字进行分类后,老师再引领学生说出这几类数字的区别,从而引出“正数”“负数”等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步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3.3数学归纳法推理的理论基础

推理建立在归纳这一基础之上,主要是把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作为日后进行推断的参考,这种推理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平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说“今天我的精神状态不太好,肯定是昨天晚上的时候没有睡好”,这句平常的话中就包含了推理。推理方法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与教学至关重要。比如,在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讲解中,老师可以画出几个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归纳各个三角形的边长度的关系,从而推理得出勾股定理。在这样的推理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

4.结语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能型人才,需要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上进行改变,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都要重点突出初中生这一群体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工作,将数学归纳总结法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初中生数学归纳与总结的能力,老师就需要将归纳总结意识渗透于每一节课,从日常生活做起,学习来源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身的归纳总结推理意识,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卢仰红.让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别样羊红”.科技信息,2011(18).

数学常识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36-01

1.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的许多示例正是如此设计的,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再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嗣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定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3.严格落实基础知识的教授工作,融汇教材

教材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只有掌握了教材的每一项知识点,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成绩。众所周知,中考试卷中的题目有一半以上是源自基础知识,这恰恰说明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其中,因为教材不仅是划分基础知识的源泉,同时更是列举题目的基本,所以在强调掌握基础知识、融汇教材的时候,学生必须对这一点给予关注。比如,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要做到及时回顾以往知识点、回顾教材,在利用现学知识解题的基础上再利用以往的知识进行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让其巩固以往知识。并且,当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后的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脑海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幅知识点框架,然后根据这个框架来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这不仅能够省去很多的时间,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其数学成绩。

比如,笔者给学生举出这样的例题:两个同心圆的圆心同为O,且大圆的半径为13,小圆的半径为5,而AD为大圆的直径。大圆的弦AB,BE分别与小圆相切于点C和F,且AD与BE两条线相交于点G,连接BD,求BD的长。

解答这道题的前提是学生对圆的基础知识有了充分的掌握,并且还要掌握其基本概念。之后,再由学生与相关的知识进行链接,只有将这种知识融汇贯彻,学生才能够顺利解答,进而得到满意的答案。

4.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众所周知,归纳总结是处理一项知识和一门学科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初中数学来说亦是如此。所以,在日常的数学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做着老师布置下的习题,或者是思考教材上的知识点,而不去及时地对知识点进行总结与概括,那么将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凌乱,这样一来,就更谈不上学好数学了。因此,及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对一些常见的类型题进行合理的归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还能够让其分清知识点,这对于日后的复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其中,在展开总结归纳的时候,一般包括了对基础知识的总结,对一些常见类型题解题方式的总结,以及对一些考试技巧的总结等。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及时将自己的总结报告交由教师评阅。这样一来,教师便可以根据其对知识点的总结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和纠正,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思维模式去学习数学。并且,学生还要确保自己学习热情的稳定程度,懂得持之以恒。因为数学知识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所以假如学生不能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审视数学,那么就很难学好数学。

5.注重课外自主学习

根据初中数学的趣味性和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应注重引导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探究,如开展学习兴趣小组,组织知识抢答比赛,模拟奥赛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实践。这些课外活动不仅活泼有趣,参与性强,还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给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不断奋力前进,尤其是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予关心,鼓励他们积极加入活动,并适时提供一些帮助,对给他们加油打气,让学生感到老师是非常关心器重他们的,让他们自己寻找到个人的价值,在活动中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让学生一直对数学抱有热情和信心,学好数学。

数学常识总结范文6

一、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因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有道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

学生能顺利正确地解题,表明其在观察、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1、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这样的:

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结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 讲清新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 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错误。

(二)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

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 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 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 个困惑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

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的发生。

三、减少初中学生出现错误的方法

(一)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 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例如,讲解方程

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引入新课前须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

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降低错误打下基础。

(二)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 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课内条件允许的话,可由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例题,再由学生订正,教师予以总结。并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 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错误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三)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

数学常识总结范文7

这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构建中较为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系统内容。我认为在生活导入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环境中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改善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分数乘法”(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章)时可以引入下列生活环境:池塘需要注水,每小时注水量占池塘的2/7,求2/3小时注水量占池塘的几分之几?多设计上述生活实用性环境可以让学生自觉养成习惯,对生活中的问题从数学角度进行思考和处理,对学生数学能力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从课堂情感切入,和谐课堂

在本次课程结构分析的过程中,我选取本学校3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选取自身认为影响学习质量的课堂情感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板书质量及教学语言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关键,分别达到85.0%、80.3%。因此,在对课堂情感体系实施优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板书质量和教学语言,从上述三方面优化各项课堂内容结构。板书书写时要清晰、工整,让学生能够看清楚、看明白,从内心形成一种严谨、认真的数学学习态度;教学交流时要和蔼可亲,让学生在内心形成一种师生平等的感知,将教师作为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良师益友,确保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内心的问题。

三、从教学观念出发,转换角色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日渐完善,各项改革已经深入到教学各个方面、各个内容,教学观念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但是由于缺乏细致的观念认识,各项教学理念还缺乏层次感,我就上述问题阐述自身的观点。小学教学观念革新的过程中从学习观、师生观、动态生成观、互动交流观几方面出发,逐层深入,逐层落实,确保扎实教学根基,达到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学习观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由个体化转变为社会化学习,鼓励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将提升数学技能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师生观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让学生能够认清自身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动态生成观主要是针对学生思维锻炼的一种观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猜想、探索、总结,让学生自主获得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认识图形(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二单元)中三角形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对三角形的特征进行总结,相互交流,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三角形事物的特征。然后由教师讲解,让学生能够在自主生成的三角形知识上加深认识和理解,提升掌握程度。互动交流观是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总结、积累、再创造,在不同的基础层次上累加,对学生数学知识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四、从教学总结反思,步步高升

总结是数学教学工作中历来的传统,但随着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单纯从教师角度实施教学或总结已经无法满足小学数学的教学需求,无法对学生各项数学学习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在当前数学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也融入到反思工作内,让学生首先从自身角度对小学数学工作开展、落实过程中不完善的地方及学生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交流、反思,为教师总结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事实。例如,在正比例与反比例(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反比例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专门开展一堂反比例讨论课,让学生对反比例知识、问题交流和解答,对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真实反映。教师依照该课堂上学生表现对反比例课程设置进行评价,从学生理解状况、学习状况、应用状况三方面分析教学目标落实效果,对今后教学中注意事项进行列举,优化后续课堂构建质量。教师要从学生总结及自身教学发现两方面对教学工作进行优化,总结教学规律,对存在问题的操作进行改正、优化,形成系统性反思。

五、总结

数学常识总结范文8

关键词:数学复习;解题方法;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学习的最为关键的阶段。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有效的数学复习方法在整个数学复习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将详细地对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复习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与其他教师进行探讨和分享。

一、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并归纳解题方法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包括整理习题、解题方法和对习题类型和解题方法的归类总结。具体的实践过程表现在:第一,让学生对典型习题进行反复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实用的解题规律,综合梳理日常所学的零碎知识点,最后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第二,教师在精讲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表格或图像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举例来说,当进行“复合应用题”的讲解时,由于应用题的题量较大,因此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同时题型较多,这时教师就应该找出解题的重点,而不是就题讲题。对重点应用方法的讲解很关键,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想、能想、会想,然后再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提醒。一般来说,综合法和分析法是应用题解题中常用的方法。那么,对其进行归类时可以这样进行:根据已知条件推导问题、根据问题推导原始条件。

二、对学习过程中漏洞的查找

作为小学数学复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漏洞的查找很重要。在进行“总复习”之前,教师要摸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漏洞”和“缺陷”,这有利于之后复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的方法是:对学生日常功课中普遍出现和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摘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使学生能够及时地修复“解答漏洞”。同时,在进行总复习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做,这就是对学生就相关学习内容的摸底调查,选用基本的教学内容为考查的主要内容,避免出现偏题、怪题。根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对出错频率较高的习题和重点、难点习题要反复强调和标记,并要加强学生数学复习力度,整个过程中以“漏洞修复”、强化薄弱环节、巩固基本知识为主。总之,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立足课堂、注重延伸,从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出发,对学生知识的“可增长点”进行挖掘,深化练习或者进行习题的变形练习。

三、找出基础知识纵向、横向之间的联系,绘制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为了对所学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可以通过找出基础知识纵向、横向之间的联系,绘制完整的知识结构图来实现。举例来说,例题中有:“设定甲为24,同时满足甲:乙=3:2,试求两数之和。”在对这道题及相似的习题进行解答时,可以通过按照份数解题方法来进行(即24+24÷3×2),也可以通过倍数解题方法来进行(即24+24÷3/2),同时还可以通过比例分配法来进行解答(即24÷3/5),这些解题方法的运用便是对知识之间进行的横向联系,综合运用了比例分配、份数、倍数的知识,是对学生视野的扩展,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的多方面思维能力能够进一步加强。又比如,在一些常见的应用题中的解答中,既可以列方程来解答,又可以采用算术方法来解答,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解答,逐步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之间存在的联系,更有利于知识结构图的形成和绘制。

四、对课后学生辅导工作的加强及基础知识的扩展

教师的课后辅导工作也是数学复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做好学生的课后辅导工作,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来进行。但是其前提是对不同学生不同学习水平的把握。只有正确地把握了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才能够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满足。对学习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进行基础知识的拓展训练;对后进生以辅导基础知识为主。教师进行的课后辅导,并不仅仅限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辅导,还在于对学生心理、思想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下,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夏永军.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

究,2010,(22).

[2]常思敏.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教育科研论坛,

2010,(08).

数学常识总结范文9

【关键词】规律;现状;优势;不足;对策

规律题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往往内涵丰富,既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又考察学生多重能力,更是中考题中必考的题型。

一、初中数学规律问题研究的现状

(一)优势

在解决规律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并能将多个知识点进行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再作适当的总结归纳。教学中能注重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部分教师能对规律题的类型进行了分类,通常把规律题分为数式类和图形类,并能总结解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

(二)不足

1.规律的来源认识不够

教师往往只知道规律题是初中各类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不知道出于何处。我认为规律题来源于教材。苏科版七年级第一章的第二小节活动思考,当中就出现规律探究,它主要让学生了解初中与小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的区别,初中的知识需要学生运用操作、实验、观察、调查等手段来自主探索。通过以上的方式就是为了发现数学的规律,再归纳总结得到新的知识点,最后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教材的设计也是遵循这样的方式,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寻,寻找新的规律。如根据不同的有理数分类相加,发现其中的规律,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根据k值的变化,发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特征,总结出图像的性质;根据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到坐标轴的垂线段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的特点,总结出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还衍生出很多题型。规律题貌似在课本中鲜有踪迹,实际每个结论都是探索规律的体现。

2.规律的研究深度不够

部分教师对规律题的研究不够,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就题论题。没有对规律题作一个系统的研究,没有总结出相应的方法和解题技巧,知识点比较单一,不成系统。比如数字规律题形式比较多,但往往有这样几种情况,几个一组循环出现,如1、2、3、1、2、3…;等差出现,如1、3、5、7、9…;等比出现,如1、2、4、8、16…;差值等差,如1、3、6、10、15…;差值等比,如1、3、7、15、31…;连续整数的平方,如1、4、9、16、25…;连续整数平方少1;连续整数的乘积等等。形式虽然比较多,教师要找到其中的联系,常用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数感。

3.忽略数字题和图形题之间的联系

数字类型的规律题有时可转化为图形题来解决,例如求1+2+3+4+5…+n,可画点构造出两个颠倒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求出答案;再如利用分割正方形,计算■+■+■+…+■。图形题实际有时也可以用数式来表现其规律,例如用火柴棒搭三角形,实际就是得到一列数3、5、7…数字和图形规律题表面形式不一样,但实质往往是统一的,只有理解其中的联系,才能将规律题研究透彻。

二、初中数学规律问题研究的对策

(一)立足教材,渗透于平时

规律题在中考题中经常出现,而且经常是中上等难度的题型。学生必须从题目中提取出相关信息,挖掘其中的规律,解决问题。规律实际是源于教材,也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服务。例如在学习整式乘法时,因为发现(a+b)・(a-b)结果的特殊规律,才得到平方差公式;根据水位升降和时间变化的关系,得到有理数乘法法则等等,这些结论的获得实际是运用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我们在探索规律的时候常常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教师要好好利用教材,把每个结论由来的过程清晰的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不能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从平时的探索活动中,不断获得活动经验,长此以往,自然能提升解决规律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探索源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学习数学就会变成学生的乐趣,学生从中还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三)培养阅读,能力得提升

图形规律题中的图形经常让人眼花缭乱, 无心读下去。这类题型一般不是难的问题,困难的是你要强迫自己一字一句把题读下去,破解几何图形中的关系。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可见数学也是一门语言。”数学语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严密性。

数学教师本身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平时在审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符号、重点语句、关键词等。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条件的能力,能数形结合,类比转化。

(四)归纳总结,数感自生成

数学规律问题有很多呈现形式,命题形式上也丰富多彩,要想解决此类问题还要对数字有一定的敏感度,即要求我们要有比较强的“数感”。所谓“数感”就是见到识多,看到就能感受到,故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规律题中一般分为数字规律和图形规律,这是根据形式划分的,但两者又有联系,可互相转化。数字规律有时可借助图形来解决,图形规律本质用数字来表现。学生要了解二者的联系和区别,适当归纳解决问题。

规律含有很多形式,有类似数论的基础部分的问题、符合特定代数式的问题、同一数量关系不同表示问题、数的集中与变化趋势,数对的规律,图形中的数值规律、函数图形与数值的关系、法则公式定理、数学模型等等。教者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从中获取探究的方法,内化为能力,提高解决规律问题的水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