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学生教育见习工作集锦9篇

时间:2022-12-06 07:25:43

大学生教育见习工作

大学生教育见习工作范文1

关键词 见实习基地 学前教育专业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18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Practi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DUAN Weihong, NAN Lamei, YUAN Y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Abstrac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importance is analyzed on the practic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the existing problem is point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s forward.

Key words practice base;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kindergarten

1 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的重要性分析

1.1 学前教育工作岗位的需求性

据《乐富教育研究院2010-2011年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报告》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大中城市幼儿教师缺口比较严重。然而,对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其毕业后能直接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学前教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好模仿是学前儿童的一大特点,这些使得学前教育工作具有了较强的示范性。如一个男教师写字翘兰花指,小学儿童看后会嘲笑老师娘娘腔,但学前儿童则会模仿老师的写字姿势。可见,学前儿童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好有效的职前培训,而有效的职前培训则主要依靠学生的见实习来完成。

2 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自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情况调查问卷,对咸阳师范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见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收回问卷126份,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暴露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见实习制度不完善

第一,时间上的滞后性。学生每个学年都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加以检验和锻炼,而我校则不是每学年每学期都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见实习,而是从第二学年才开始,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这就使得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及时得到验证、锻炼、强化,其它本科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第二,指导方式上的脱节性。在学生见实习期间,学校与见实习基地的指导基本脱节,学生进入见实习基地后学校一般不做过多干涉,指导学生的责任完全落到了见实习基地头上。由于学校与实习基地没有相关制度确定各自的权责,对于学生在见实习基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学校也只能是尽力协商但不能保证协商有效。

第三,内容上的不均衡性。学生的见实习任务很多,包括保育工作的实施、教育活动的安排、班级管理、环境创设与布置等方面。但据调查没有一个实习基地能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70%的见实习幼儿园将指导内容仅局限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忽略了对学生其它方面的指导。不仅如此,还有25%的见实习幼儿园只关注保育工作的指导,而且只是表现为让学生辅助保育员拖地、打饭、洗碗等,并没有进行专业的系统的保育工作指导。

第四,见实习工作的不完整性。幼儿园包括小班、中班、大班。但是据调查,在大学四年的见实习期间有78%的学生没有完全深入地了解小中大各年龄班的工作,由于学校对实习基地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导致有些学生每次见实习都去同一个年龄班。

2.2 见习实习基地不合理

第一,见实习基地形式单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对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狭隘,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而事实上与学前教育有关的职业机构有很多,如早期教育中心、特殊儿童学校、胎儿学校、托儿所、儿童心理咨询等。

第二,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查不严。由于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见实习学生,使得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降低了标准。据调查,48%的学生实习后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了质疑。

第三,见实习基地的权责不分。统计结果显示78%的实习基地由于不愿或者不了解而没有很好地肩负起指导学生实践的责任。55%以上的学生反映进入幼儿园后协助工作人员劳动的时间多于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

2.3 见实习效果不明显

见实习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就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见实习效果来看很不乐观。

第一,学生态度不端正。大学宽松的管理制度使多数学生变得松散懒惰,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而实习单位则不同于学校,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适应紧张的工作,继续用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对待见实习,无法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使见实习变得流于形式。

第二,实践机会缺乏。有些见实习基地怕影响教学效果,不给学生创造实践讲课的机会,只是让学生旁听或者做一些与教学关系不大的杂活,没有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机制改革建议

3.1 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见实习的规范性

建立“一体化”的见实习制度,即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指导方式的一体化以及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所谓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是指学生的见实习时间应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每个学年都有,并且根据学生每学年开设的课程制定学生见实习期间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指导方式的一体化是指校内指导和校外指导的一体化。学校应从校内和校外(即见实习基地)分别选出有能力指导实践的教师,并且将学生与指导教师固定下来,即在大学四年中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和一个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指导;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是指为学生安排全面的实习内容,从幼儿园工作来看,应包括各类活动的实践、幼儿园的管理、幼儿保育、环境创设等;从年龄班级来看,应包括小班、中班、大班的见实习。让学生熟悉各年龄段的学前教育工作。

3.2 合理设置课程,提高见实习的有效性

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应进一步完善。第一,增强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师应在提供模拟课堂教学机会的基础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实习,身临其境地感受幼儿园教学情况。第二,加大专业技能课的比重,并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舞蹈、绘画、钢琴等专业技能的学习会比较困难,所以学校应加大有关专业技能课时的比重,并且每个学期都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保证学生技能的熟练性和连贯性。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幼儿园的需求对专业技能课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技能课的教师不能像要求专业学钢琴、舞蹈等的学生一样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幼儿园不需要教师具备精湛的琴技,只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琴技,并且要会边弹边唱边看。第三,设置弥补学生不足的实践课程体系。据调查学生在见实习中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对课堂的控制与管理、与幼儿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幼儿活动的整体规划。学校应针对这些问题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来弥补学生的不足。

3.3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见实习的针对性

校企合作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最初就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提出来的。目前用人单位反映多数学生就业之后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锻炼才能上岗。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见实习工作。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用人单位的合格职业人,学校在开展见习工作时必须与见实习基地进行定期的交流合作,共同制定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的见实习方案。当然校企合作还应具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职业应制定出不同的指导方案。如育婴师有育婴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幼儿教师有幼儿教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功效。

3.4 有效管理监督,提高见实习基地的有序性

学校应改善对见实习基地的管理。首先,学校应与社会职业需求相联系,拓宽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开发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多类见实习基地。如:幼儿园、早教机构、胎教中心、托儿所、特殊儿童学校、儿童读物出版社……这样既可以降低学校寻找见实习基地的难度,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其次,提高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核标准。见实习基地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同时也承担着为学生提供优秀实践典范的责任。所以学校在选择见实习基地时必须严格审查,看该基地是否具备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否具有指导学生就业的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进而选择出具有指导学生见实习能力的合格基地。第三,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学生普遍对实习单位感到不满,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几乎不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帮保育员劳动,帮教师做教具。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学校必须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管理,如:见实习前将基地应完成的任务用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并发给各基地,还可以与见实习基地签订协议,通过协议来明确见实习基地的责任,并规定违约后应付赔偿金。

参考文献

[1] 林泽炎.大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完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2] 李海贞.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6.2.

大学生教育见习工作范文2

关键词:幼师生 现状 未来思考

一 社会需求新型师资

1、现在社会存在这么个现象,找工难,招工难,且招一些有点文化有点技能的工更难。不管是工厂、单位招工,还是中职院校招生,单位都是打着各种旗号夸夸其谈,没有真正培养好社会的需求人才,只求市场需求,不负市场其责。幼儿教师常抱怨工资低,环境吵。到头来工者不是对工作厌烦、爱发牢骚,就是干脆辞工、跳槽、被炒、、、、

2 社会形势需要新型师资。社会需要培养好光荣担负起新世纪幼儿教育重任的幼儿教师,他们必须是具备较强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师资。在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幼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二 学生的现状

1、学生生源素质差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开展、国家对职业技校的扶持,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成绩不好的孩子上技校,或直接进工厂挣钱。幼师的生源数量在急剧降落,质量简而求次。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在幼师中专学校特别是一些联合办学点学生,女生占绝大多数(95%),有少部分的男幼师生。在中学她们一向是不被教师关注、喜欢和褒扬的,她们的学习、行为等各方面均呈现了很多问题,这就形成了她们严重的自卑心理。而处在群体学习、生活中的青年学生则属于高发群,幼师生又是重灾区。所以,增强对幼师生的综合素质培育,显得很重要。

2、课程要求高 幼师学生的课程跟其它师范学校的学习不同,它是专业技能要求很多的学习课程。学生的学习包括有技能学习琴棋书画、手工、舞蹈,还有理论教学法课程等。许多学校的课程设计极不合理,技能课的课时不断增加,理论课程等其他课程的课时不断削减,课程设计出现一种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许多幼师的学生在进校之前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幼教的文化基础知识,文化素养低,对于有关的教育理论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运用教育理论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了。让这些学生兑变成一个多才多艺的幼儿教师,这要学生克服多大的自卑心理?付出多少的汗水?这无疑是对幼师学生的心理及能力的最大考验。

3、幼师生的学习态度 目前幼师生的学习态度不好,学生有奔着文凭去的,有父母的意愿强去的,有稀里糊涂混日子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绪不稳定。她们逃避理想,得过且过,对学习不感兴味,经常旷课、迟到,外宿。她们的自制力差,容易受他人的影响,“见他人玩,我也玩” “见他人谈恋爱,我也谈恋爱”,整天处在同流合污的状态中,旷费学业。她们缺乏学习动机和目的,不晓得本人学习为了什么,很多同学觉得只需能拿到毕业证就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削弱了很多,大多数学生学习动力缺乏。

三 幼师生的未来

幼师是一门特殊的学业,要想他们在这一行业兢兢业业,感受是太阳底下光辉的事业,他们的教育人生该如何谱写 ,我想对于在校的学生应端正好学习态度并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和教育见、实习的重要作用。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幼师生,认为学习没用、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所以在幼师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训练,使他们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同时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对幼师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三好学生评定制度;优秀毕业生的选拔制度;国家、省、市级助学金评选制度;奖专升本的选拔制度等等,如果把这些制度有的放矢地操作好,就可以有效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渗透作用

学科教学是幼师生学习态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幼师生各科知识兴趣的直接渠道,教师要进行深入挖掘,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对各科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学生挂钩,也能像辅导员和班主任一样深入学生中间,每个学期都要圈定帮助的具体对象,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课下辅导等途径形成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师生成长,引领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感觉,使课堂成为学习快乐的源泉,师生共同拥有课堂、享受课堂,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3、要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

教育见习、实习是幼师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引导幼师生的志向,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师生与幼儿教育工作的距离,尽快掌握各种幼教知识。而在实际工作中,见习和实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见习、实习时间短,次数少;认识不足,缺乏指导。这些因素是目前幼儿教师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抓好教育见习、实习工作针对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提前安排见习的时间,加强见习效果。最好在新生入校时,与入学教育一同开始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活动,让他们在还没有对专业产生反感情绪的时候,迅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初步理解和认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从而使他们回到学校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树立献身幼教、教书育人的志向,努力学习各门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各种从教技能,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其次,要增加见、实习次数,延长见、实习时间。在幼师生为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短短的一个月零一周的时间是不足以满足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需要的。在教育见习中,幼师生的普遍感受是“见,实习太好了,学到了几年课堂上都没有学到的东西”;刚刚形成的还没有稳定的幼儿教师的感觉,随着见习的结束,迅速完结了,因此“加时”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幼专院校还应该建设自主的实习基地,让幼师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到幼儿园去接触孩子,验证、检验课堂所学的问题。

最后,要加强指导,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见习、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见、实习工作的研究;提高见、实习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及时解决幼师生在听课、备课、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实习的效果;捕捉幼师生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放大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品质,从而使教育见习、实习活动成为打造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捷径,也成为为幼儿教育事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促进幼师生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生教育见习工作范文3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巩固我们学生专业思想、对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培养合格教师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了规范本次教育实习活动,确保教育实习质量,本人结合了本人的实际情况及要求,特制定了此个人跟班学习计划:

一、实习阶段的工作及学习要求(3-18周)

1、严格遵守琼台师专和顶岗实习学校----龙楼中心小学的纪律及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主动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建交构建***的师徒关系。

3、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来了解我所带的班级学生情况,尽快的适应教学。

4、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自己所带的班级,在课余时间里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也尽快能赶上来。

5、在进入实习工作后,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按时给学生讲解.

6、认真完成自己的实习任务,如:(1)完成听课记录,点评;(2)每周自评本周学习体会;(3)认真写好教学教案。(4)在实习学校做一些教育调查。

7、能与指导老师交流心得体会,建交今后联系的网络学习。

二、见习阶段的工作及学习要求(1-2周)

1、严格遵守琼台师专和顶岗实习学校----龙楼中心小学的纪律及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认真作好见习听课记录,学习科任教师的教学方法,制定自己在实习阶段符合本班的教学方案.

3、注意观察自己所跟的班级学生情况,为接下来的实习工作打好铺垫,针对学生来教好自己的每一节课.

4、虚心向科任教师请教实习阶段将要接触的教学内容,认真的备好以后所要教的教学教案,再交于科任教师给予指导、修改.

5、认真写好见习阶段的每天见习心得体会,最后总结每天的心得体会,写好自己本次的见结.

三、实习及学习目标

1、通过带班教学及学习,领略实习学校的教育理念,见识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感受实习学校教育的教学特色.

2、在两个多月的实习中,自己能在多次的听课中,学习到老前辈丰富的教育经验.

3、在自己的实习教学中,所带的班级学生能和自己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4、在这实习期间,能学会与人的***相处,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教育见习工作范文4

一、当前师范生就业现状

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后,师范生的就业不再受到行业、地域和所有制的限制,这给师范毕业生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高校招生规模连续扩大使师范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师范生就业又临着教育部门职位饱和,师资来源渠道多元化,师范毕业生供需不平衡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等各种挑战。这种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师资合理配置的就业体制,即师范生就业的市场化无疑给师范类毕业生、师范院校带来新的挑战。

1.师范毕业生人数增加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标志着教师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此后,相继颁布《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地位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随着“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在不断提高,使教师职业备受社会青睐。“师范热”近年来逐步升温,以湖州师院为例,2009年毕业的本、专科师范类学生达1149人,比2008年的1019人增加了130人。

2.师范生就业要求提高

2001年,我国实施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打破了师范生从教的“行规”,非师范毕业生取得教育资格后也可以参加招聘教师的考试。教师资格证制度作为准入制度,使一些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以择优的方式录取,可以改善教师知识结构,优化教师队伍,但也加重了师范生就业的压力和负担。随着教师队伍整体状况的不断改善,教师入职的门槛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不断规范和提高教师入职标准,采取公正的遴选机制,对师范类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等各方面能力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3.各地区之间不平衡

“孔雀东南飞”是大部分毕业生就业选择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毕业生的首选,对于其他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一些招聘单位经济效益和条件很好,不少毕业生也不屑一顾。从近些年高校毕业生的流向看,北京、浙江等中心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对毕业生需求旺盛,虽然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但也不是到那里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但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需要的人才。因此,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

二、师范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构

地方性高校师范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是一项临时性、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它贯穿于师范生整个大学生活乃至毕业后一两年的全过程。因此,应以教育实习为主体,职业咨询、择业指导为两翼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

1.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为促使师范生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适应中小学教育工作所安排的必须的实践环节。我校目前的教育实习被安排在第7学期进行,总学时8周。首先,组织实习学生听取实习动员报告,让学生了解教育实习的重要性、目的与要求,强调实习纪律;其次,由学校联系教育实践基地,将实习学生统一分配到各教育实习基地,在学生到达实习基地后,立即展开教育实习各项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课堂教学实习。熟悉教师的教学,学习经验,探索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深入班级,了解和熟悉学生及他们原有的学习基础,融洽与学生的关系,为走上讲台做好准备;认真学习课程教学大纲,收集有关教学资料,做好备课、试教、批改作业、辅导等方面的工作;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教学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来开展课堂教学实习;在教学各环节中尽可能以所学的教育教学新理论为指导,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给实习学校带去教学改革的新鲜空气。

(2)课外教育。指导中小学生开展课外教育活动,探索课外教育的规律和方法;综合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指导课外教育活动,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兴趣爱好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了解家庭、学校、社会,获取信息和活动机会,促进自身思想水平的提高。

(3)班主任工作实习。具体负责一个教学班的班级管理,了解和熟悉班主任的全部常规工作;制定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形成独立的工作能力;学习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经验,探索班主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

(4)教学改革与研究。从实际出发,在深入班级、课堂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查阅资料,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掌握科研方法实施行动计划,变革教学实践,检验(研究)行动成果。

教育实习的主要作用有:一是综合考查、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二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三是使学生熟悉中小学教育特点和课程教学工作,并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四是增强学生从师任教的职业心理和职业道德;五是促进学院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要充分发挥教育实习的以上五个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开展教育见习。教育见习是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做好教育实习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通过教育见习,学生了解基础教育的历史,掌握基础教育的现状,熟悉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与班主任工作,为教育实习打下基础。见习分为教学工作见习和班主任工作见习两方面,时间在第6学期,共2周。教学工作见习一般通过由优秀教师介绍教学经验和听观摩课的形式,听课时,见习生要独立钻研教材,认真做好准备,听课后组织集体评议,教学教师须认真予以指导。班主任工作见习一般通过讲座或座谈的形式,由见习学校领导介绍学校教育工作概况,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以及当前教改情况;由优秀班主任介绍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和常识,使学生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体系,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获得初步了解。

②建立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特色化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校高度重视实习、就业基地的培育,建立长效机制,列入学校工作目标考核范畴。长期以来,我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和浙江省的有关文件精神,将顶岗实习和教育见习、实习紧密结合,并通过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等措施,全面有效地推动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③重视创业实践。从2008年起,教育部明文规定全国各高校必须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在进行就业教育的同时,向学生系统传授创业基础知识、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创办企业的条件和程序、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逐步实现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之路。

我校重视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富”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创业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加强创业园区的建设,第一批园区建筑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投资11余万元,入驻的项目有广告工作室、园艺坊等,涵盖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十几个专业。经过两年多的市场化运营,已有多家学生自主创业的公司实现了稳定的经营发展。

④系统培训教师。当前地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一般由学校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和院系学生工作辅导员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人员一般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缺乏专业训练与职业化管理,而且处于随时轮岗和分流的不稳定状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需要建立一支数量稳定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我校充分发挥校内现有师资资源,制定教育、培养和训练规划,分批次、分梯队建设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并邀请来自北京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仁达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的专家为我校相关人员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同时积极通过外聘湖州“十佳”人力资源经理为我校“就业创业导师”,从企业的角度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面试技巧等全方面指导,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职业咨询和择业指导

职业咨询是一个牵涉面广、内容丰富的教育和咨询活动,它以语言为主要沟通方式,协助大学生自我了解、澄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职业指导方式。所谓择业指导,主要是师范院校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对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针对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帮助毕业生选择适合的职业,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合适的人才。

原国家教委教政厅[1995]4号文件指出:“开设就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大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掌握求职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选择职业,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说明对高等院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顺利择业求职的重要措施。结合学生实际,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思想教育、就业政策指导、就业心理教育、就业技巧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安全教育等。

教育实习、职业咨询和择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同时学校对学生见习、实习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信息反馈,以检验师范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培养工作。总之,地方性高校师范生的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需要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以逐步形成师范生就业工作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周奋.师范生就业现状透析[J].文教资料,2007,(6).

[2]顾晓明.师范生就业指导体系的建构[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3).

[3]李娜.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及应对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

[4]教育部全国高等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大学生就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1).

大学生教育见习工作范文5

关键词:西部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见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214-02

一、教育见习及其在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简况

教育见习是指师范生对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实境进行的观摩、了解和体验活动,是师范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也是师范生从事实践活动的最初环节。教育见习对培养师范生成为未来的合格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外很多师范专业院校对教育见习非常重视,并制定了完善的教育见习制度。

西部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指近年来由地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后成立的本科高校,这些院校地处西部,主要为本地培养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以西部主要省区甘肃、宁夏、新疆、、青海为例,近年来新建的本科院校主要有甘肃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宁夏理工学院、宁夏师范学院、昌吉学院。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西部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基础相对较弱,和其他本科院校相比,其教育见习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见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育见习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教育见习内涵的认识不到位。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教育见习认识不清,很多人将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混为一谈。何为见习?这里不妨从词源上做以考究。甲骨文中“见”写作“”,《说文解字》中“见”解释为“,也。从儿从目。”由此可见,“见”是一个会意字,下面是一个人,上面是一只大眼睛,人的头上长只大眼睛,就是为了强调眼睛的作用,其最根本的意思就是用眼睛看。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教育见习以看为主,主要是让见习师范生观察中小学教师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批改作业,如何组织班会活动,如何组织教研组活动等。教育见习主要是通过观摩中小学课堂,使见习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了解教师的权利与责任,进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自觉提高自身的教师教育素养;通过进课堂听课,体验中小学校课堂教学工作的规律和专业要求,培养见习学生主动建构教育教学知识的意识;通过参与班会,使见习学生了解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获得与学生直接交流的体验;通过参与教研组的活动,初步培养见习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研究能力。教育见习活动是在实境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引领见习学生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认识。搞清楚教育见习的真正内涵,明确教育见习的目标,是做好教育见习的关键。

2.对新形势下的教育见习重视程度不够。2006―2007年,教育部为提高农村师资水平,缓解农村师资短缺,分别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师范院校推行实习支教工作。为响应教育部号召,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从2007年开始,就陆续到西部农村师资缺乏的地方进行顶岗支教,目前这些院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也大多以顶岗支教为主。顶岗支教对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前就要具备独立教学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学生在顶岗支教前就要完成角色转换。在此情况下,顶岗支教前的教育见习就显得愈发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师范生顶岗支教的成效。

面对实习支教的新形势,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对师范生教育见习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从调查现状来看,多数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在开展教育见习活动中存在见习时间短,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走形式、准备不充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和高校对教育见习的重视程度不高直接相关。以昌吉学院为例,本科师范生大学四年只有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且安排在第六学期,而第六~第七学期也是学生顶岗支教的时间,教育见习很可能在时间上和顶岗支教发生冲突;为了保证顶岗支教的连续性,往往会调整教育见习的时间,甚至可能出现取消教育见习的情况,由此可见教育见习在合格师范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完全被重视起来,特别是在当前顶岗支教的背景下。

3.缺少必要的教育见习管理制度。笔者调查发现,多数西部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见习活动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它们在开展教育见习活动时主要依靠见习前的通知性文件,没有统一的章程和条例。以昌吉学院为例,从2010级尝试实施师范生教育见习开始,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三次教育见习活动,每次都是由学院教务处下文件通知,各系院自行安排。由于通知性文件不等于规章制度,使得整个教育见习活动缺少宏观的管理,加之各系对教育见习没有统一的认识以及师资能力等不尽相同,各个系院见习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教育见习整体水平的提高。

高校师范生教育见习可能会因各专业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教育见习活动本身有其规律性可循,即一所高校的教育见习应该在统一制度的要求下求同存异,且大同小异。目前全国高校教育见习开展比较早的院校都有统一的教育见习制度,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见习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了教育见习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教育见习的组织与管理,教育见习评价,以及教育见习经费保障等。与此相比,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的教育见习还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这直接影响到教育见习体系的建立,进而使教育见习的过程得不到有效的监管,教育见习的效果得不到保证。

4.缺少科学实用的教育见习手册。教育见习活动的主体是参与见习活动的师范生,主体观察什么以及如何观察都需要有效的引导。教育见习手册正是连接教育见习主客体之间的桥梁,它一方面可以指引学生进行必要的教学观察,真实记录学生见习的全过程,为后期的见习评价及成绩鉴定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它可以反映并监控整体见习活动各环节的得失,进而为后续见习活动提供参考。见习手册的编订必须以见习的目标为依据,在明确见习目标的基础上,再将目标分解成切实可行的任务,并确定见习活动的重点任务,最后由相关人员结合有关法律组织编订成科学实用的、学生易操作的教育见习手册。教育见习手册是建构教育见习体系的重要载体,缺少了这个载体,教育见习体系很难建立,有关教育见习的诸种理念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很难落到实处。

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自开展教育见习以来,由于缺乏对教育见习的全面研究,至今多数高校还没有统一、完善、规范的教育见习手册。以昌吉学院为例,该院本科师范生教育见习至今还没有统一、实用的见习手册,各个院系使用见习手册的情况千差万别。一些院系的见习生没有教育见习手册,一些院系根据自己的需要,编订临时的手册,有的干脆直接模仿实习手册,用实习手册来取代见习手册。由于没有科学实用的教育见习手册,造成了一些院系在教育见习中因没有目标而放任自流,同时另一些院系却因过度的拔高了教育见习的要求而脱离了实际,这些做法都不符合教育规律。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在教育见习中存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1.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教育见习活动。在充分理解教育见习内涵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当前顶岗支教的背景下,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应高度重视教育见习对师范生培养的重要性。各高校和系院应成立教育见习领导小组,由相关教师对见习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使见习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育见习活动,了解教育见习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及见习的一般过程等,使学生知道教育见习是什么,教育见习有何意义以及怎样来进行教育见习等。

2.建立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多数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生教育见习现已纳入教学计划,但缺少制度层面的设计已成为制约其良性发展的瓶颈,因此教育见习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管理,确保教育见习活动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可以参考国内一些教育见习做的比较规范的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等,结合各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各高校的教育见习制度。见习制度针对教育见习过程中的见习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教育见习的组织与管理,教育见习评价,以及教育见习经费保障等共性问题做出规定,同时各高校中的系院可以根据规定和专业特点制定具体的教育见习细则,拟定具体的计划和方案。

大学生教育见习工作范文6

关键词: 教学技能 教育实习 实习管理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学科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师范生教育实习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参加教育、教学、管理、社会调查等工作,检查实习生所学科学文化知识、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提高实习生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的过程[1]。教育实习作为师范院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师范生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教育实习管理模式是检验高校师范学生教学技能掌握基本情况,决定学生实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和衡量指标。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地处贵州西南部,是布依族、苗族杂居的地区,学校于2009年升格为师范院校。学校具有较长的教师教育经历,升格以来,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地方经济不发达、信息闭塞、教育理念陈旧等原因,还存在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不够、实习态度不端正、在实习过程中反映出对教师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好等突出问题。为了掌握师范学生实习的相关情况,本文从我院数学科学学院已有的三届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的基本情况入手,对数学教育实习的真实情况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当前我院数学教育实习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学生视角提出提高数学教育实习质量的有效模式和途径。

一、调查方法与过程

1.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在2013―2016届学生中进行,其中2013―2015届学生经历过学校组织的教育实习并已经毕业,现已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教育实习能清醒认识和提出实际具体建议。2016届学生正在实习过程中,正经历教育实习过程,能及时反馈实习情况。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对教育实习环节的认识、对学校教师教育技能培训课程开设、学生实习期间学校的管理和考核等方面进行调研。

2.调查结果

(1)总体情况

根据我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由教育见习、模拟实习和教育见习三部分组成,其中教育见习安排在第七学期中期,时间一周,主要见习方式为到中学听课;模拟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没有固定时间,由指导教师自行安排考核;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开学十二周,实习分为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方式,分散实习不专门安排教师指导,集中实习学校只安排带队教师跟踪管理,学院指导教师基本不参加指导。在校期间没有专门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培训,班主任工作能力主要在教育实习期间由实习学校自己安排。

(2)师范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与态度

了解实习学生对教育实习形式和重要性的认识,可以从侧面考查学生对教育实习所持的态度,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如下。

表1、表2的数据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学生对实习地点的选择,反映出学生对教育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态度。通过深入访谈,大部分自主选择实习学校的学生认为实习学校的选择基于有熟人、离家近(生活方便),教育实习环节会轻松点,当然有部分学生选择原因是实习学校会让实习学生有更多机会上课,有更多实践机会(但是在教师基本不指导的情况下)。实习过程中被调查对象中仅四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学校统一安排,认为管理会正式和规范,实习环节在学校监督和教师指导下对教学技能的提高有更实际的作用。认为实习只是学校安排的一次任务,没有主动实习的意愿的学生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情况反映出,学生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师范学生作为未来教师,教育实习是加强教学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强化实践技能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反映出,学校应加强对师范学生教育实习的认知教育,从思想上纠正学生忽视教育实习的不正确态度。同时应加强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管理。

(3)师范学生对教师教学技能课程设置方面的看法

合理完善的课程设置是学生技能培训的最基本的保障,在对课程设置合理性调研中,48.67%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理论多于实际,合理性不够;由此看出,在师范学生教学技能实践课程开设比较欠缺,理论多于实际,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

调研中,了解到学生在经历了教育教学过程后,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课程设置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在教案设计、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管理等方面得到强化的学生比例均较高,但学生对教育研究方面的认识还不够。这些反映出学生能认识到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和训练中,教案、信息技术、班级管理必不可少,但对教育研究不了解,没有认识到在今后的从教工作中,教研与教学相辅相成,教研能更好地促进教学。

(4)学生对教育实习管理工作的看法

教育实习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是保障学生实习能顺利进行,保证质量的关键,完善的教育实习管理为学生实习提供理论准备和技能培训,能有效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

表4表明,合理的课程设置下,学校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指导,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强化学生对教育实习工作的认识,做好实习准备工作,保证学生实习质量。

(5)其他情况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实习学生还反映出缺少班级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实际能力、缺乏与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教学活动中缺乏听课、评课能力,对教研活动的理解参与严重不足,实习学校教师指导不够、实习评价不合理等问题。

3.建议

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设置足量的教育实践课程,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2]。

(1)端正学生实习态度

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知程度,是学生在实习期间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实践教学技能的前提,学校应在学生实习前组织讲座、开展学生实习活动大讨论等活动,组织学习教育部对加强师范教育实践的相关文件精神,从思想上端正师范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

(2)做好教育实习准备工作

合理的课程设置为师范学生教学技能训练提供保证,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范学生教学技能训练是师范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学校应加强师范学生实践技能课程建设,在保证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开设更多的实践技能课程,加强师范学生选修课程建设,通过讲座、专题培训、组织竞赛等多方面的活动加强师范学生技能学习;同时,见习和模拟实习是实习准备工作的重要部分,学校应加强教育见习工作和模拟实习工作的管理,采取观摩见习、模拟教学、专项技能训练、集中实习等多种形式,丰富师范生的教育实践体验,强化教育实践效果。学生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从教工作中的一种基本能力,学校应在学生学习期间,将师范学生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技能培训的内容。

(3)规范管理工作,完善制度

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是加强学生实习管理的有效机制,目前,我校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制度不够完善,大多采用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价的形式进行,但实习学校教师评价标准不统一,给分不符合实际,少部分学生甚至不实习也能得到高分,导致学生实习流于形式,不能科学合理评价学生实习表现。学校应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跟踪管理工作,组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不定期组织实习检查,注重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实习管理。

参考文献:

大学生教育见习工作范文7

体育专业 实习鉴定 新体系

作为师范类专业,体育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其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学校体育问题,发展学生正确的体育教育观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教育价值。自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对加强教育学科课程和教育实践环节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以来,我国高师实习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一些专家、学者对体育教育实习做了诸多的研究,提出不同的体育教育实习新模式,将体育教育实习作为一个系统的、全方位培养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但因国家教育部门并未对教育实习内容、任务、方式出台统一办法,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成绩鉴定无法考证,没有规范化的考核标准,导致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各行其道,实习鉴定方法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对此如何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新体系,以保证本专业教育实习规范化、效能化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1.检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

教育实习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基层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竞赛组织等能力,初步掌握体育工作的指导、组织与管理方法。从学校层面上,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检验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质量,及时反馈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差距和不足的一个标准。从教师层面上,学生的教育实习也是指导教师能力的一大展示。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是在学校和实习学校双重管理和指导下的岗位实践过程,实习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指导教师教学经验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问题。同时,实习期间的全程教学实践体系,使指导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成为贯穿大学生教育实习活动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2.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200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只有24%的学生没有实习背景,57%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有教育实习背景,且实习内容与专业有关。多方实践证明:有专业实习背景的学生在就业时更占优势。通过实习,能够使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弥补在校学习的不足,寻找自身的问题,增进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从而缩短毕业生从课堂到岗位的适用期。就体育专业而言,其教育实习时间较长,从前期10天的校内实习前培训到中期40天的进驻各实习点教育实习至后期3天的实结。学生们通过实践其专业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思想观念能力、心态调整能力、适应生存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3.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实习,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人们的专业能力。就专业能力来讲,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找到所学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距,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教育实习的实践性地位,培养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尤为重要。许多参加过教育实习的学生感言,短短的40多天实习期比整个大学4年学到的东西还多,通过实习可以了解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查缺补漏,在返校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地学习以更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

二、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的弊端

1.实习鉴定内容空泛

实习鉴定应包括组织管理、实习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考核管理评价指标,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参与强调保障实习组织有序化,构建高效实习鉴定评价体系平台和支撑。实习学生强调整个实习过程的主体和重点,纳入考核范围中利于实习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指导教师是整个教育实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实习工作需师范学校带队教师和实习点指导老师的通力合作两方面完成,师范生进驻实习点后,指导教师的作用可见一斑。另外,实习单位和考核管理评价也是作为实现教育职能的支撑条件和保证。从我校体育专业实习鉴定内容可知,参与者是管理部门与指导教师,并未将被管理者列入考核的范围内,在鉴定时可能会存在由于对评价对象工作职能、工作绩效不熟悉,或是评价面趋于狭隘、个人主观性强的情况。

2.实习鉴定形式单一

实习鉴定标准必须遵循管理学、教育学理论和统计学的有关要求,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形成环环相扣、逻辑性强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实习鉴定的目的。所以,实习鉴定应具备科学性、指导性、有效性、全面性和操作性原则。就目前我校体育专业实习鉴定过程情况来看,形式过于单一,仅包括学生个人小结、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评语、实习学校班主任意见、实习学校意见、学校指导教师意见和学校意见等6大内容。各个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在填写意见时,执行者未明确,是由指定人员填写抑或是评议小组共同拟定未提出详实操作办法,使实习鉴定变成走程序的一纸材料。再者,实习鉴定表上对等级考核没有详细的参考条件,对评分依据没有恒定的标准,导致实习鉴定结果虚化,未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三、体育专业教育实习鉴定新体系的构建

有鉴于此,必须结合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因地制宜的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实习鉴定体系,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实习鉴定内容详细化

体育专业教育的实习应包括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第二课堂指导、带队实训等四大内容。

课堂教学是师范生参加教育实习的首要任务,内容包括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与等教学环节,上课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按照体育课要求,课堂教学实习鉴定内容应有课程准备工作、课中教学工作,课后辅导三项。特别是高校的体育专业师范生,工作对象一般以中学为主,有的甚至是农村小学,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较,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也应围绕上内容制定。

班主任管理是教育实习的另一主要部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事情繁冗,处理事项包括组织管理班集体、调查研究学生情况、处理相关事宜,总的来说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引导学生健康成才的指路人。体育专业实习班主任工作与其他师范类专业基本相同。在进行实习鉴定时可以班主任工作计划、组织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常规活动、开展班级工作、班主任工作小结等作为考核支撑材料。

第二课堂指导与带队实训两个块面也不容忽视。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开展,使得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他们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还要深入到第二课堂中,带动学生加强体能训练,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相对于高校,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因学习任务重、自由时间少、环境制约和器材限制等原因显得比较单调,而学生的体育锻炼愿望非常强烈,所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课堂以外的教辅与指导也是一项评价指标。

2.实习鉴定形式多样化

体育专业教育的实习鉴定应涵盖职能部门和参与人两大内容。具体来说,即是实习对象、实习学生、带队教师、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师范学校六个参考面。

实习对象是被服务者,是接收者。从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来看,实习对象即是上体育课的学生和被管理的班级同学。实习教师(即我校实习学生)上课是否培养学生对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掌握,是否尊重学生的纵向发展,可以通过实习对象的评价来衡量。评价可涉及以下几点:教师是否举止文明、为人师表,有榜样示范作用;在评比活动中能否公平、公开、公正;学生需要帮助时是否热心为之解决;是否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善于交流沟通;是否能够经常与学生谈心;是否积极组织和参加班级的活动;是否经常下宿舍检查学生生活情况等。

实习学生是实施者、操作者。实习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是建立在同级别、同层面上的认定。在体育专业教育实习中,增加了看课的部分,看与听是同时进行的。通过对教学课程的观摩,可以看对方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对对方在教学、管理上的评价,可以发扬优秀做法,吸取好的经验,同时检查自身问题,查缺补漏。评价的内容可包括:学生的兴奋点是否被拨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教案与教师上课内容是否相同;教师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否有感染力和应变力;教师是否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材规定的任务。

带队教师是连接师范学校和实习学校的纽带,是搭建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沟通的桥梁。带队教师负责与实习单位联系对接,商定实习事宜,组织学生前期的培训,在实习过程中入驻实习学校随队管理,保证学生的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教学指导和生活辅导。实习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完成实习任务至关重要,带队老师在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可从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目标入手,对实习学生的投入状况进行鉴定。如在见习中的个人态度,专业技能训练掌握程度,试教时的水平,常规基本功训练情况,在学生反复练习、反馈学习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评价,作为日后实习结束时综合考评的一个参数。

指导老师是由实习学校选派出的具有德才兼备、事业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思想作风好的教师作为学生的辅导者,他们有一定的教育实习指导经验,熟悉教育实习各项规定,掌握教育实习评分标准。在实习过程中,全程参与学生的备课、上课、讨论、训练、竞赛,对学生的评议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指导老师都应配有实习指导工作计划和批改教案、听课、评议课的记录。

实习学校和示范学校起着统筹的作用。学校的鉴定是基于上述各项鉴定之后做出的综合性的、全局性的、重要性的判断,从宏观的角度去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各学校均有多种有效的办法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利,丁亚兰.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4).

大学生教育见习工作范文8

关键词: 顶岗实习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民族院校师范类学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趋向合作统一,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得到普遍接受和认可”。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话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师范类教育的现实土壤中,催生了“顶岗实习”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一、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2010年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超过60万,而教育系统的用人需求量小于25万,当前形势下针对师范类学生的原有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人们更多地聚焦于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主张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健全的个性。因此,人们对教师(师范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实践环节薄弱,从教信念模糊”,这是许多用人单位对高师毕业生的评价,反映了师范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现阶段的师范教育在实践方面存在不足,师范类课程设计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轻人文精神的培养;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创新。但是实习学校处于对学生成绩和教学秩序的担心,越来越不愿提供更多让实习生上讲台的机会。对于师范类学生而言,上课机会少,缺乏实战经验,很少有真实情景中的课堂教学体验,很难体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法技巧,更难体会到教书育人的乐趣。对于高校而言,教育实习成本高,组织难度大,因此被不断弱化和边缘化。

二、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教育发展的差异性,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教育的落后,而教育的落后又制约经济发展,这必然导致教育投资和人才出路的困境。师资队伍不够强大,人数少,教学内容缺乏地方特色,教育整体结构不合理,导致教育结构、人才模式和质量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民族院校服务民族,将民族地区的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师范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在校校合作中密切关系,在交流学习中互利共赢。在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世界大趋势和顶岗实习的潮流下,笔者结合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提出了学校教育、自主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学校教育指的是学生修读学校为师范类学生所开设的诸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专业课程,是师范类学生通过职前教育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理论素养的学习过程。

自主见习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观看优秀中学教师教学视频,进行微格教学,建立网上学习交流平台,了解国内外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获知国内外教学研究最新动态,积累知识,拓展间接经验。并通过带家教,自主联系见习学校定期听课、参加教研活动、担任校外辅导员、进行假期社会实践等形式,实践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

顶岗实习是指师范生在系统学习了教育学、教学法的基础课程之后,在自主见习的基础上,去基层学校进行顶岗实习,即在高校指导教师和中学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下,顶替某位教师的岗位,从事一定期限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熟悉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授课方法,进行班级管理,完成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可以置换相应岗位的教师外出培训,为其提供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

毕业实习也称教育实习,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师范类学生在大四到实习学校进行为期6至8周的实习。顶岗实习弥补了教育实习的不足,使实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从教技能,明确其从业方向。

三、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

民族院校师范类学生学校教育、自主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是民族地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是一种行动参与式、实践体验式的职前教师教育新模式,它是以学校教育为支撑点、自主见习为激励点、顶岗实习为着力点、教育实习为结合点的合作共赢的人才建构模式。它是以强化师范生的从教技能为主题,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以服务中小学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而推行的一种新型教师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主要是进行本体性知识(专业课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教育学、教学法及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掌握基础的教育理论及相关知识。另外,也注重自身技能的培训,在学习学、三笔字、教师口语、教师礼仪、课堂管理、幻灯片制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提高。除此之外,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师范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及教师素质大赛,如创新课堂大赛、教师礼仪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等,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技能教师素养和班主任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以赛促学、以赛检学,达到促进我们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自主见习是我们自己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一些实践的锻炼。自主见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笔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观看中小学教育优秀视频,进行微格教学,并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拓展间接经验,形成“二手资料”。另外,笔者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走进基础教育的第一线,在真实的育人情境中进行实践,主要是进行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进行班级管理等工作,在实践中成长,获得“一手资料”,这两手资料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时,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工作除了日常的备课、讲课、批作业之外,还开设了一些生动活泼的校本课。作为民族院校毕业的师范类学生,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个不同的民族,因此在民族风俗、民族特色及民族禁忌方面都有深刻的认识,那么利用这种优势,就要在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环节中,开设相关的校本课程,使人们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和文化,促进民族的交流,弘扬民族文化。

在班级管理方面,要注重全面了解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对于个别学生抓大放小,在不打击孩子积极性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做到劳逸结合,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发展第二课堂。

师范类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完全承担起一个教师的责任;而被置换出来的老师,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并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摆脱了教师职后教育的困境,顶岗实习能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完成教师工作任务,又从时间上保障教师的继续教育。在顶岗实习基础上的毕业实习,弥补了毕业实习时间短、实践机会少的缺陷,而且有了顶岗实习积累的经验,往往使毕业实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现有师范类教育课程体系不太完善。在现今师范类教育中,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是必修的课程,但是在教师修养、学习心理、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测量与评价等诸多方面涉及不多,而这些又是师范类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所以,在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之下,民族院校的师范类专业应该完善师范类学生教育课程体系,除了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必修课程之外,多开设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课程,使学生对教育和教师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以后从业做好准备。

自主见习基本是无序状态。自主见习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完成的,这完全需要学生的自主和自觉;社会实践比较自由散漫,政府、企业和学校形式多种多样,那么对于师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布置假期社会实践任务,督促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见习。

顶岗实习的“全职性”决定了师范生必须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完全承担一个教师的角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负责,这对师范生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所以师范生必须不断加强积累、巩固知识,学习基本的教学技能,进行从教能力方面的训练。同时培养良好的协调、沟通的能力,使自身具备基本的教师素质,这样学校、家长才能放心地把孩子交到师范生的手上。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离不开政策上的支持,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需要高等学校、师范生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相关学校多方参与,其中顶岗实习基地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才能加强校校合作,促进顶岗实习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

五、结语

民族院校师范类学生学校教育、自主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促成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快速转换并全方位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师范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师范生教育管理和工作水平力,是一举多赢的举措。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构建中国特色师范类教育实习制度的新探索,将高等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建立符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梅新林.聚焦中国教师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05.

[3]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4]许高厚.教育实习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1995.

[5]骆平安.浅析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模式[J].南都学坛:哲社版,1999(5).

[6]李建强.实践的教师教育——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75.

[7]谢安邦.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4):57.

[8]高月春,刘茗,李春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实践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96.

大学生教育见习工作范文9

一、转变教育实习观念,合理定位教育实习目标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的基础性建设和后勤保障等工作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学校规模相对稳定后,学校的工作重点又转向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本科理论教学,然而教育教学实习在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中仍被忽视。从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到实习基地建设,从教学实习的管理到教学实习的指导师资,从学生教学实习的实施到教学实习结果的考核,均被“淡化”。加之“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思想的影响,教育教学实习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高师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教育实习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高师教育实习不是高师教育的一个独立的环节,不应仅仅作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检验,而应是整个高师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时间上应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教育实习与高师的教学活动、非教学活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学校、教师、学生应树立高师教育实习整体化价值观和多元化功能观。它是师范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发展自己,使自身的发展水平经过一个阶段后达到师范培养规格要求的教学过程的整化阶段,是培养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是对高师产品质量的全面检查,因此它反映了培养合格师资的层次性和全程性。在2001年11月召开的“全国大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工作研讨会”上,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强调指出:“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而它目前却是一个薄弱环节。”周远清同志的讲话,将实践教学提到了应有的高度。从教师专业成长来看,教育实习只是为“准教师”心理、气质、精神状态上向教师和成熟个体跨越的一个中介和过渡,不能仅着眼于培养一位好教师,更要着眼于未来教师的整体成长和终身发展。不仅是学校,每位教师与学生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实习观念,端正态度,如此才有可能提高效率,做出成绩。

二、调整教育实习时间,科学安排教育实习比重

目前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普遍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进行,时间为6—8周,实习的方式相对集中,目的是想让学生们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更好地了解中小学教学现况,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初步培养师范生独立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能力。然而8周的教育实习,实际上学生真正能够上讲台授课的时间至多只有一至两周。一方面,由于实习时间太短,学生往往刚熟悉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角色时,实习就要结束了,就只能讲几节课,不能深层次地理解教育实习的目的,忽视了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与应用、参与班级管理等全面的锻炼。另一方面,由于考研、招聘会时间的临近,有的实习生为了一心准备考研或参加招聘会,根本就没把教育实习当回事,只想着应付了事。建立一种“全程教育实习”的理念,即在绝对延长教育实习时间的同时,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阶段和连续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方式。可以将教育实习分为两次进行,将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班主任实习、学校管理工作实习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可以如下操作为:在大学第2学期可以随机选择到师范院校周边的中学进行见习,在第4学期再进行第二次见习可以选择与上次不同的学校见习。如:第一次选择非重点中学,第二次要选择重点中学,每次见习的时间为1—2周。在第6学期可以进行第一次实习,实习时间可相对较短(4周左右),在第8学期进行大实习,实习时间至少应为10周。在教育见习中,学生根据见习安排,积极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课内外活动、学校的硬件设施、校园文化等。在实习中,学生要完全融入学校的生活中,体验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应该在实习期间进行教育调查研究活动,如果能将实习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操作效果就会更好。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