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艺术设计研究生集锦9篇

时间:2023-01-02 03:40:26

艺术设计研究生

艺术设计研究生范文1

关键词:艺术设计;本科生;保障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多,该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既不能脱离国际大环境,又要适应国内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对于艺术设计本科生而言,本科教育是确定人生职业方向的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极其重要的环节,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艺术设计本科生作为未来从事艺术设计工作或设计高级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其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国家艺术设计工作和艺术设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完善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能够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高质量人才,保障艺术设计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面临的问题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目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艺术学教育模式存在同质化的现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大同小异,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被部分院校相关专业效仿。相同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面对的却是不同层次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群体,这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个性被共性消解。我国部分学校能够结合自己所在地域的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和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实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只有这些学校才能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工作者。在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方面,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均衡的问题。早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大都是传统美术专业出身,这些教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理解得不深刻。有些院校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匮乏,聘用刚毕业的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这些教师虽然受到了专业的培养,但由于刚出校门,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无法顺利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素质较差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艺考热”的持续,一些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学习美术,有些学生大多只经过几个月的艺术培训,他们虽然顺利通过了高考,但他们在真正学习了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后,却对艺术设计并无兴趣,专业知识也有待加强。

二、艺术设计本科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策略

1.明确办学目标

“所谓办学目标定位,是学院根据学校现有办学基础和条件、历史积淀,以社会需求和大众期望为导向,结合未来一定时期内高教主管部门的发展规划、社会各界预期支持力度及校内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为学院自身确定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首先,高校只有进行合理的办学目标定位,才能保证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应根据地域性特征,确定适合地域性需求的办学理念。如,景德镇地方高校将瓷都的优势和艺术设计专业良好结合,培养出适合本地需求的专业人才。其次,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工科院校在工艺方面具有优势,文科院校具有较好的文化氛围,不同的院校应将自身的主要优势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具有个性的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承担教学与育人的重要使命,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适应新时期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师聘用上应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艺术设计属于应用型学科,在教师聘用上应对实干型人才进行综合考量。高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出国访学等活动;要对教师队伍实行奖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首先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有章可循。其次要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估管理,组织开展艺术设计教学研究、交流活动,总结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最后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工作的奖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热爱教学,做好教学工作。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韩宏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美术大观,2012(3).

艺术设计研究生范文2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艺术设计;分析;价值

1 引论

当今社会物质文化的富足程度超过了任何历史时期,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身的生存环境,满足了基本衣食住行等需要,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辉煌成果。殊不知,成果的取得是以巨大的环境损失为代价的。英国BBC公司几乎以每年一季的频率退出有关环境恶化的纪录片,从一个客观真实的角度告诉世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正在遭受怎样的痛苦。日常生活中大气污染、土壤污染、资源枯竭已经麻木了人们的神经。人类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通过各种技术力量和手段改变这一局面,环境艺术设计是集人类思维与创新于一体的学科,其目的就是实现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因此,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是理所应当的,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2 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的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顾名思义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体。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机整合。环境艺术设计结合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不仅有利于美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质,而且对于生态保护、实现材料供给的绿色、环保也有同等意义。

2.1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就是与生态的友好相处

生态是生物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体现在人类社会就是实现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其他外部环境的循环往复。环境艺术既要保证人们生活质量,即通过科学、专业的空间设计,调配各种材料、资源,实现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又要减少物质消耗,实现经济与社会良性发展。广大环境艺术设计师在策划、执行活动方案时,都自觉的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体,关注艺术设计的舒适程度和循环利用率。

2.2 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取向必须由生态理念引领

由此前的分析可以得出,环境艺术设计需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设计活动的始终。力求实现生态美学与行为艺术的均衡。现代社会注重人与自然的平衡,事事应以尊重自然,从保护自然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要以此为基础,将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美”与本质上的“生态美”合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最佳的人居环境。现实中,人类曾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过分夸张人类主宰世界的观点,对自然环境造成了难以消除的危害。

2.3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则与生态文明的要求还有差距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个专业,与环境的接触点甚多。基本原则是遵循尊重自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科学的艺术参与。既然有人类活动的参与,不可避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才有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创造出集艺术美感与社会需要为一体的产品。现实中,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水平还比较低,多数以自我居住为中心,基本或甚少考虑环境因素在设计中的重要程度,装饰材料盲目攀比,对高档材料趋之若鹜,对绿色环保材料嗤之以鼻的情况局见不鲜。部分设计师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一味去迎合消费者的错误消费理念,实际上也在变相助长这种风气。

3 环境艺术设计与生态文明存在的不足

3.1 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程度不高

一方面,人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是设计成果的评判者,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居于中心的地位,要充分尊重人的意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只有通过人的行为才能成为现实。部分设计师为了争取自己利益最大化,过分坚持自己的专业,罔顾环境因素,误导人们的实际需要情况在实际中屡见不鲜。

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必须以既定的自然环境为基点,而且自然环境意境生成,在短时间内难以复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设计人员要尽可能协调好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盲目设计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3.2 使用材料的标准缺乏科学严谨

环境艺术设计是在尊重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实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是通过装饰材料实现的。因此,在材料使用上要做到节能、循环利用,但许多环境设计现场,随意丢弃材料甚至对环境有危害的行为举不胜举。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产品标准的制定上尚未形成统一共识,也增加了问题的难度。

4 生态文明与环境艺术设计融合的路径探索

4.1 把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在装饰材料的选用上尽可能选择环保、循环利用的材料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具体设计中将生态平衡贯彻设计始终。在此基础上追求经济效益就有了科学的前提,经济效益提高不是使用劣质、不合格的产品,可以通过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成本实现的,两者相辅相成。

4.2 人文价值要更加科学、理性

环境艺术设计最终是要为人类服务的。在实际中注重生态价值不是要抹煞人类的重要作用。人有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只要在正确的环境观念指引下,科W、理性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隋瑞正.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戏剧,2016,08:67-69.

[2]何凤.刍议生态文明观下的环境艺术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6,07:130.

[3]朱治鹏.对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9).

艺术设计研究生范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创业教育

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来说,其主要是结合艺术设计这一特殊的教育活动所实施的特殊教育手段,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近几年,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我国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选择进入到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之间的竞争和更为激烈。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要想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就十分有必要探索更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对策,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涉猎广泛的专业学科,学科确立至今约30余年,因其在专业理论领域内的涉及广泛和技能要求的多样化,被誉为现代环境科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门学科。由于,这项学科在我国确立时间不长,因而在学科发展的教学模式上较多的借鉴了日本相关学科构建的教学体系。

从我国各大高校的专业教学体系上看,我国教学体系的组织按照一定的知识逻辑,可划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这三个类型。而教学目标才是学科教育的根本出发点,针对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现状,诸多院校已经成功地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国内的业内经济发展,在引进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出极具中国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

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问题

2.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一般来说,我国高职院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主要由年轻的教师担任,他们大多数为高校毕业生,虽然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理论技术,但是在工作实践方面往往缺乏一定的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育能力不足,无法对学生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社会竞争能力的获取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2.2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完善性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缺乏完善性,实践教师、实践教学以及实训课程的开设都相对独立,尚未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教学效果也相对较差,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很难得到相应的培养。

2.3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全面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始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设了实践教育课程,但是由于缺乏健全的理论支撑,导致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都由本校专业教师完成,社会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导致课程内容的选择过于片面,无法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措施

3.1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了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说是首要的。当前阶段,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比较单一,以介绍创业流程为主,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开设《市场营销管理》《消费心理学》等与创业有关的课程,构造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可以了解创业所需,并为今后的创业做必要的准备。通过这些与创业相关课程的学习,老师可以穿插与创业有关的真实案例,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得到创业教育的培训,从而为以后的创业打好基础。每年新生入学时可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对于创业的兴趣,也能引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自己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2推行设立新型教学方式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创业教育的束缚,推行建立新型的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创业是需要创新意识的,以班级为单位由老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已经难以给创业教育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适应创业这个新的教育活动,推行设立新型教学方式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来说十分重要。设立不同方向的工作室由企业专家和资深老师协同进行领导,以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标准要求自己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实际项目的训练来增加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同时也在市场第一线中了解客户需要,为学生以后的创业做好准备。以设计工作室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方式的设立不仅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实践的机会,也通过准公司化的运作来了解市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公司的真实需要,对于学生的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效果。

3.3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微博、论坛、兴趣小组、微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畅谈以及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通过参观设计公司、创业产业园区、设计展览、博物馆等,以及定期举办专业技能比赛,专业汇报展。毕业设计展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创新范围和艺术氛围,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本校摄影专业的学生经常组织参加摄影展,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摄影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影楼电商等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学院还特意设立了系部专业公众号,经常采用摄影专业学生作品进行新闻报道,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向宣传各种专业知识,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4.结语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日渐受到相关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基于社会人才培养需求以及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需要,十分有必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引入到艺术设计专业中,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未来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宁.探寻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之路[J].成功(教育),2010,02:201-202.

艺术设计研究生范文4

关键词: 理工科 设计艺术 研究生管理

1.现状分析

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要求高度重视工业设计的发展,这说明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设计艺术类的人才需求,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明显提高,这为高校设计艺术类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更好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学校对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其中理工科背景下设计艺术类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设计艺术类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平时往往表现为个性较强、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散漫以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集体观念、团队意识淡薄、对学校及班级活动缺乏热情等现象。学习生活中他们喜欢独来独往,作风懒散,课堂上迟到、早退等现象经常出现,与理工科院校的讲求规范严谨的固化教育模式存在矛盾。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在理工科背景下呈现出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也给理工类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考验。

2.理工科背景下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特点

2.1性格多样化,成熟性中带有可塑性

研究生入学年龄一般在22周岁以上,部分工作后再继续深造的研究生年龄多在25周岁以上。年龄的成熟使研究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性格特点,阅历的不同使得这些特点表现出明显地多样化特征。心智的成熟已经让学生有了较为明确的奋斗目标,学生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另一方面,对于大部分尚未步入职场的学生而言,在校期间仍需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又呈现出一定的可塑性。

2.2个性突出而自律性差

设计艺术类专业学生高中时期普遍在社会上的美术培训班进行过美术高考培训,而目前美术培训班大多缺乏相应的培训资质,培训人员更是鱼龙混杂。培训班中学生学习水平、生活方式、性格特点也都相差较大,在这样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多表现为张扬而不受拘束。

在培训班中时常会出现专业能力强却对自己放松约束的老师或学长,而此时的学生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反面例子的学习模仿导致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约束和控制,忽视自身道德素质与修养的培养与提高,对学校的一些管理规章抵触情绪比较高。研究生阶段此种特性的学生虽有很大程度的改观,但仍然遗留较多问题。

2.3性格差异大,张扬与自闭并存

理工科院校中,理科生多具有理性、讲究规则和秩序、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等特点。文科生性格则多呈现为感性,活泼直爽。而设计艺术类研究生个体性格差异比较明显,大多数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感官敏锐、善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且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意识。设计艺术类研究生普遍比较重感情,喜欢结交朋友;也有一部分人则不善言辞,显得孤傲、特立独行或很另类;还有少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表现出情绪化或矛盾心理的状态。

2.4较强的自身优越感而集体意识弱

研究生群体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学历人才,受到过高等的文化教育,未来事业起点也相对较高,因此他们在心理上比同龄人具有较强的优越感。研究生大多已成年,普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还有些学生经常随同导师出差,在校外、企业实习,从而导致了其对集体的依赖感减弱,造成组织纪律松散、集体观念淡化等现象,而使得学校及班级活动不能顺利开展,学生参与率较低。

3.理工科背景下设计艺术类研究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学校管理形式单一

设计艺术类研究生普遍个性突出,由于专业求新求特的特点,学生不断追求标新立异和个性张扬。而理工类院校大的管理背景则是对学生全方位严格化管理,加上理工类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多是工科出身,有较刻板的理性思维,不善于和个性突出的学生交流,甚至出现一些抵触情绪,从而造成管理按部就班没有弹性,这就使得学生与管理老师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因此理工科院校实行的规章制度,在新的时代需要有新的注解。

3.2专业教育资源不足,学生能力被束缚

一般情况下,理工科院校对文科专业的教育场所、设备以及教育经费相对不足,而艺术类专业问题更为凸显。有相当一部分理工科大学还不具备专业的供设计教学的教室,设计课程也没有相对正规独立的教室,专用设备、器材还有待加强。学生的学术活动在学校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保障。教学设施资源的不足导致教育教学的开展不能顺利进行。以至于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本专业发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感到被束缚而才能无法施展。

3.3应试教育盛行影响学术氛围提升

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理工科大学中,应试教育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对理工类学生专业能力的认定存在着明确的等级划分,研究成果的价值评定标准明确而单一。设计艺术类研究成果则表现出极强的个性,讲求创新和多元化,由于评定标准的主观性因素,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内容甚至经过长时间争议才能得到认可。由此可见,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不能简单地将考核理工类学生学术成果的评价方式套用在设计艺术类学生评价体系中,应试的思想和中规中矩的评判模式将限制设计类学生学术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从而影响了整个设计类学生学术氛围的提升。

3.4工作理念缺乏创新,工作机制缺乏韧性

当前我国很多理工科背景的院校管理体制大多仍是老套而缺乏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全面关怀,偏重于共性素质的要求,忽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管理者在工作中,总是强加于学生各种任务,让学生被动地服从安排并完成各项下达的指标,缺少对学生情绪的思考;工作思路的创新只是停留在对基本工作层面上的修改完善。另外管理缺少人性化,甚至有些管理者与学生形成了对立状态,缺少感情教育,工作机制缺乏韧性。

4.管理措施

4.1创新管理观念,进行人性化多重管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不能总是停留在按部就班执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层面上,出发点应是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工作效率,为其成长成才服务,而不是完全限制研究生的个人自由。多重管理的效率与学院、研究生导师、教研室的管理水平有关,也与研究生个人觉悟有关。要注重管理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局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提升管理艺术,偏重情感教育

鉴于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特点,学校对其管理要有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制度的规定要有一定的弹性,在不违背学校大的管理背景下可作人性化的调整,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自身的关注。另外,对设计艺术类的研究生更应加强情感教育。特别是对于直接的管理服务者——研究生辅导员而言,应该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学生体会到管理者的人情味。把握好设计艺术类研究生重感情的特点经常与其谈心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发现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后应采取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帮助和激励,做到真正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2)提高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研究生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学术研究,更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向导。导师的言行会对研究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个好的导师会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熏陶,学生从而受益终生。然而就目前情况看,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导师参与学生教育管理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有些学生甚至一学期也见不到导师几次。针对这种情况研究生辅导员需要及时与导师沟通学生情况,学院应制定导师参与学生德育教育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导师参与学生管理的途径,有意识地为导师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创造条件和机会,树立导师对学生的认同感与责任感,从而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全面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3)发挥教研室作用,参与研究生管理

教研室作为研究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要积极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教研室要做好学生的情况调查,了解研究生的成长背景、知识、志向、专业兴趣等。教研室参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应充分考虑其成长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安排科研课题。同时,在分配团队研讨环境、指导时尽可能以研究方向为核心进行。教研室老师和学生骨干应多了解学生科研情况,组织研究活动,师生在协作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归属感、依赖感和师生情谊,满足研究生高层次的情感需求。同时教研室要定期与学院进行学生情况交流,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科研学术的正常顺利开展。

4.2构建网络平台,促进学生交流

设计艺术类研究生在校期间往往分散在各个教研室、工作室,学生活动往往以小团体的形式出现,而这样的形式是不利于班级整体的交流与团结。因此需构建其他平台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增强集体意识。互联网已经普及到每一位学生,可以依托于互联网络,建立飞信群、QQ群、小站等网络交流平台。班级所有通知在各个群组及时发送,确保每一个人都至少被一种渠道通知到。同学间也可通过网络平台就一些感兴趣的资料进行讨论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可从各教研室、工作室选择学生作为联络人,负责学校班级事务在其所负责的教研室传达,保证信息及时畅通,促进学生交流。

4.3建立自主教育管理模式,营造学术氛围

针对研究生的成熟性可加强其自主教育管理,这需构建一定的载体进行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融通。在设计艺术类研究生不断发展自我的同时推进班级建设、教研室建设,让学生成为管理者、设计者,在这样一个空间进行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研究生自主教育管理是学生追求自己成长的合理需要,而不是外在强加的束缚,从而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正确的合乎时代要求的自主管理教育。同时根据自身需要自发组织学术交流活动,而不是学校硬性的任务委派,注重自身发展需求,不盲目应试考级,这样学生就能加强自主学习的实效性,营造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4.4创造有利环境,争取教学资源

首先要呼吁理工科院校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理工科院校应借鉴和吸取文科类、艺术类院校在艺术教育中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加强学校艺术资源的配备。在行政管理、教学活动、教师队伍、设备器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保障,从而提高理工科院校的人文气息和艺术氛围,帮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另外设计艺术类师生要主动参与全校范围内的艺术教育和建设,通过自身努力做出一定成绩,在理工科院校产生积极影响;营造艺术气息,从而反作用于学校对艺术教育的决策,加强各方面的保障,形成良性循环。

5.结语

现阶段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教育管理工作的改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当下设计产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在加大。跟踪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其需求,采取合适的方式及渠道,克服老观念老传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不断探索针对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管理方法,帮助其塑造良好的人格,确保设计艺术类研究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高朝晖,刘明柱,高存功,高磊.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7.

艺术设计研究生范文5

[关键词]创新 实践性 艺术设计

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这必将给艺术设计的设计需要、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带来变化。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对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中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更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一、全面认识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

1.创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人世,新的知识经济社会已在逐渐形成。旧有的教育体制、教学管理及许多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都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了,社会需要新型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既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也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并且势在必行。艺术设计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他与文理科教学之间的差异性。

教育从某种角度上看,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这种载体是开放式的,即文化本身具有流动性(或叫可传播性)和可塑性,它规定了文化发展的多方位和多角度,也使文化不断地由量变而导致部分质变。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不能违背发展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特点,而艺术设计教育最能体现出人的个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支持允许的个人奋斗、自我设计和人才发现日益显出其意义的今天,设计主体的价值和地位愈为社会所尊重。

2.设计创新教育的内涵

那么究竟何谓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开发、培育活动,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新颖”是创新的本质特征。从“新颖”的层次来讲,分为原创和再创。即包括了前所未有的发现,也包括对原有材料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由此可知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是创新,是一种原创;二是再次发现或重新组合也是创新,是再创造。创新性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价值观念、人格品质,这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素质,是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3.设计创新教育的内容

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情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设计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构。设计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原则

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而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所确定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的问题,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定位和教育宗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所制定的培养模式,与传统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其区别是通过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达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改变学生思维模式,拓展创新思维

艺术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包豪斯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是创造让学生探索个人的设计道路,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设计观念、方法或是某种风格传授给学生,包豪斯确立了三大构成作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运用事物共同的构成因素及构成法则进行创造,至今西方许多国家的设计学院还参照包豪斯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强调设计的创造性这一点从专业确立之初就被视为艺术设计的灵魂。也正因为这一点艺术设计才得以蓬勃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设计教育的核心。

2.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以往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偏向单一人才类型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除纯理论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外,设计理论课程、科技知识和人文学科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占的比重很少。

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新体系建设构想

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建立专业理论体系的特殊教育阶段,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课程建设及教学手段反映了时代对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课程结构设置、教学内容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能否顺利进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因而,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课题。

1.构建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学科课程呈各自分离的知识体系状态;一是设计基础课,二是专业设计课程。

(1)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设计

我们知道,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在教学中的先行性与普遍性,及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如:广告、包装、书籍装帧等专业的影响力,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

深化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强调观察认识分析能力决定表现的能力,掌握视觉表现的策略与方法,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与技法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获得对各种各能表达方式的了解,并具备足够信心与创新力,并能用科技产品媒体与技法进行高水平的交流,作业有:涂鸦、碎片、写实、抽象、装置、文字、图像、拼贴、表现、秩序、版式……

(2)整合专业结构,突显专业方向

强化专业特点,化整为零,让学生可以相对完整的时间段里去体验实务,深入的研究,体会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将知识连贯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重视实习教学,贴近学科前沿,加强实习基地的广泛性、多样性

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设计手段,熟悉传统手法与新型的材料工艺,观察设计家的表述手段,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亲力亲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2.“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教学体系的原则

就教育的性质而言,其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比例重于“专业”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更有突显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因此具有个性化的设计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开放式教学模式

首先,要开放思想,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趣味化、灵活化,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上课平台。

其次,开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不保守、不僵化,除专业角度外,也可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方面去学习分析。锻炼学生的阐述能力,辩析能力,掌握的东西更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以探讨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奇妙关系。

(2)引导式教育模式

采用引导式的教育模式,就是避免填鸭式教学。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而设计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是创意。因为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技法,程序只是一种手段,创意是设计思想的瞬间迸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创意是不可教的,不可教,又要教,这就是设计教学的难度所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向个性创意的方向发展,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性的方向,是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3)讨论点评的教学模式

在每项课题即将完成时,通过完成的每项作业来测试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理解和诠释,使他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通过讨论点评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们的个性特点,以便因材施教。

(4)论文总结式模式

主要针对一些高年级专业课,和艺术考察的作业期较长的课程,有必要通过论文的方式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知识量,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新发现、新手段。进行文字总结论文式模式的两大优势:一是加强了对学生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二是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把握。

3.重视商业实践

进入企业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住宅室内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时,以模拟命题的方法与实际创造相结合。创作意为有创造性的作为,它能检验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能力,通过完成每项作业来测试自己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自身的理解和诠释会使你清楚地认识到他所擅长的领域。

观察比较每个学生所选用的方法与创意通过大量的模拟课题,激发学生在平面造型设计创意方面的个性色彩,帮助他们寻找一种途径,把他们引向能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的领域,过实践,强调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融会贯通。

4.教学设施建设,教师资源的培养,与信息交流平台的扩建是新教学体系的必要条件

(1)加强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

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融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现代性的时代特征,决定了为其匹配先进的教学条件,与广阔的信息量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最基本服务。教学设施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就严重影响了设计专业教学的进度与质量。

(2)构建艺术师资平台

在艺术设计中的师资结构中,一定要有广告人或专业室内指导设计师的介入,由企业设计师担任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这是本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还要引进相关的专家教授,把学科的构架搭建起来形成由艺术设计师、广告人、设计理论家共建的平台。另外对年青教师的大力扶持与培养,提高教育整体素质为设计教育的发展出力。

(3)要丰富各种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及各种设计的专业软件的购置与建设

应该承认,研究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整个艺术设计学科中的自觉研究与大力推广还需经过艰苦的努力,还需要在理论、结构、教师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然而,教育是指向未来的,顺应时代潮流,敢于挑战自我的教育模式之路将越走越宽。

四、结语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所在,艺术设计教育应以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开放式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学科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课题辅导中引入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并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严雪怕.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2,(28).

[4]马春东.营造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环境团[J].装饰,2002,(1).

[5]常跃中.艺术设计是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力(Nl.文艺报,2005一11一12.

[6]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艺术设计研究生范文6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艺术;设计;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性的独立社会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环艺设计主要内容是室内、室外设计两大块。现代社会发展下,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环境艺术设计在环保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社会发展的特点和人们的心理需求特点,不断调节设计原则、改善设计手法,以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关系为主要目的,具有较强的人文意义和实践意义。[1]

一、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不良现状和改进方法

(一)人本观念不强

人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和主导者,也是设计成果的主要享受者,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充分尊重人的意愿和需求,要迎合社会和市场发展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提出后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可持续发展中受到启发,不断丰富生态文明的内涵。即便是在此背景下,还是有一些环境艺术设计人员一味追求设计美感和设计创意,不顾人们的实际需求和意愿,忽略设计原则,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浪费,最后的工程设计还不实用。这种违背了基本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和设计意义。在实际过程中,要将实用性和环保性相统一,要让环境艺术设计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二)自然协调性不强

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自然的改造力度较大,自然环境本身的再生能力不强,为了使自然可持续发展,需要设计人员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盲目的索取会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在一些实际环境工程设计中,有相关设计人员不顾环保要求,滥用自然资源,追求盲目的美观,没有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妄图将自然环境以人工环境来代替。这种设计作品自然使用性不高,违背设计理念。[2]例如在园林改造设计中,关于河流的走向、林木的布置设计和假山、盆景等的摆放,设计人员为了突出自己的设计概念,不惜在原址上进行推倒后新建,将河流改道、林木移栽,甚至是为了片面的追求艺术效果,将草木砍伐后新建凉亭、假山等。这种手法不顾自然发展的规律,盲目的利用人力代替自然发展,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正的园林艺术设计应该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人的创意进行科学的改良,园林设计中要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资源如林木、花草、河流、水土等,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造,对于合理的地方要进行积极保护。

(三)使用材料不合理

环境艺术设计要尊重生态文明,在材料使用上要做到节能、环保,在进行设计改造中要注意减少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目前在许多环艺设计现场,发现仍有许多随意使用污染材料的行为,有的材料会污染水源、污染大气,还有的材料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这些材料本身无法做到循环使用,同时又不符合生态保护的理念,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不具有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3]例如室内设计中,要减少木质材料的使用,本身木质材料容易受潮、开裂,使用寿命不长,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变异性强,从环保、防火安全角度考虑应该适当减少木质板材的使用。可用相对质轻、价廉、利用率高的塑料装饰板代替。在涂料选择上有的设计人员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大量劣势涂料,由于其中甲醛含量高,容易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溶剂型聚氨酯漆中就含有大量游离TDI、苯类溶剂和VOC等,这些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也容易造成大气污染。可替代的有水性涂料,是一种无毒害、无污染的综合性涂料,并且抗污染性强、粘接牢固,适合室内装修中推广使用。

(四)设计繁琐、片面

在一般的室内设计中,由于业主要求奢华、惊艳,设计者在施工中就大量使用现代装饰习性材料,忽略了房屋的使用方便性和空间简洁性。环境艺术设计中,大多设计者的通病是不顾规则的大量使用材料装饰,例如人造板、油漆等,导致设计累赘、繁琐。有的材料还会排出有毒气体,危害人的健康。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例如光线、空气、绿植等。[4]例如在建筑物的朝向、门窗的开洞上都要根据地理位置特点进行合理布置,可以利用透明玻璃增加人的空间视觉感,明亮的材料可以使室内光线充足,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对于人长久居住的身心愉悦大有裨益。不滥用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都是环保的一部分,避免繁琐无用的设计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真正的创意设计不是大量装饰物的堆砌,而是巧妙的利用自然原理进行空间结构改良、优化。

二、环保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一)生态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中尊重生态文明,在建筑设计中减少有毒有害材料的使用,使用环保合成材料,降低对周围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资源的效用,例如增加光照较少灯具照明、保证通风减少空调使用等都是节能环保的体现。传统的设计基础上融合现代环保观念,在环境工程艺术设计时减少对原有自然状态的变更、破坏,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有效方法,符合当下节能环保的主题。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秉承环保设计理念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

(二)经济效益

生态文明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重视自然资源节约的问题,能够减少滥用材料的损失,就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以较常见的室内装修设计为例,其中在装修材料上能够尽量使用环保节能材料,做到循环利用可以降低装修成本。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是指一味的降低设计成本,使用廉价不合格产品,而是指在不降低人们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成本的可控。例如常用的节水系统主要利用循环再利用的原理,增加水的利用次数,较少水资源浪费,降低用水成本。从经济角度考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做好节源设计能够有效降低设计成本,产生明显经济效益。[5]

(三)人文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在设计中,要始终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重视人的使用感受和使用意愿,尊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发展,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做到节源、开流,才能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人文主义精神重在人的体验和感受,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始终站在人的角度,从长远发展考虑,集中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实现人文价值。

结语:

当代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价值观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求现行的环境艺术设计符合人的审美情趣和使用需求的同时,更加尊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科学发展。将环境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手法和环保主义精神相融合,就是指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正确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提高设计的实用性、价值性。

参考文献

[1]符浩彬.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才智,2013,13:228-229.

[2]何凤.刍议生态文明观下的环境艺术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6,07:130.

[3]邵红霞.基于生态文明观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24:82.

[4]隋瑞正.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四川戏剧,2016,08:67-69.

艺术设计研究生范文7

一、调查方式和调查对象介绍

本文通过对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艺术设计系四个年级学生就业观念、意向以及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以分析。我学院艺术设计系共有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摄影4个专业,且均为普通本科三批艺术类招生专业。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有效问卷158份。调查对象分别为我系大一至大四学生,其中大一人数占43.03%,大二和大三学生分别占4.43%和17.72%,大四应届毕业生人数比率为34.81%。其中女生人数占比64.56%,男生占比35.44%。

本次调研以自制问卷的形式通过电子问卷网站完成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困难以及希望学校在何方面提供就业指导等内容。意在了解我系学生对于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同时通过分析数据找出现阶段我系学生在求职和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总结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求职特点,增强学院在此类专业就业指导方面的针对性,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二、调查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1.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意向

图1.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意向

由图1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同学选择了和专业比较对口的设计公司以及文化传媒企业,所占比例为50%和51.26%。希望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人数比率约为23.4%,而有意愿考取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员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4.56%和27.22%。

相比于稳定的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岗位,学生们还是更加偏向于与专业切实相关的社会单位就职,这与我系学生相对活泼不希望受约束的普遍个性有关系,设计类专业比较突出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学生的择业具有对口性高、专业指向性强的特点。在这一调查中,更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选择了自主创业的学生也占到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随着经济发展,就业形势不断变化,国家也出台很多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开拓更多个人职业发展途径。因此,近32%的创业选择比例大大证明了现阶段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强烈意愿。

2.就业地点的选择意向

图2.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地点选择意向

我学院位于天津市,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趋稳,很多利好政策非常吸引广大高校毕业生在这一区域择业。并且作为直辖市,文化经济的中心区域,有超过50%的同学选择在天津就职。由于诸多高级文化传媒企业落户北京,25%的同学选择到北京工作,认为可以提升个人职业能力的起评标准,但北京职场竞争相对激烈,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高,这对于学生的择业还是有一定影响。周边省市的选择比例相对较少,而比较南方的生源也有少部分同学选择回乡就业。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类学生对就业地的选择还是以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以及沿海城市为主,相对比较集中。从各省市的生源来看,还是希望留在毕业地的学生占大部分。

3.艺术设计类学生对入职第一年的薪资期望

图3. 艺术设计类对入职第一年的薪资期望

调查发现,本专业大类的学生对入职第一年的初始薪资期待略偏高,选择3000-5000元的学生占50%,将近30%的学生选择2000-3000元。由于大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地点为京津两地,部分学生还要考虑生活成本,因此选择3000元以上第一年薪资的同学会受到这些原因影响。同时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费普遍在每年2万元左右,加上生活费、学习用品采购,四年平均需花费近10万元。在经过四年学习之后,学生会抱有希望尽快收回学习成本的想法,新入职或实习期的薪资期望会略有不切实际,这成为学生在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4.艺术设计类学生毕业后期望就职时间

图4. 艺术设计类学生毕业后期望就职时间

由图4可以看出,将近半数的学生是希望在毕业后立即有接收单位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更有26.48%的同学选择至少在毕业后半年内要找到工作。这一数据说明同学们的就业意愿还是相对比较积极的,"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在多年后为现阶段的学生敲响了警钟。多数同学希望能够在相应的时间完成相应的身份转换,缩短空窗期时间,为自己在未来职场的发展奠定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希望在毕业后给自己留有一段时间用来毕业旅行,寻找目标,确定方向等。

先就业还是先择业,对于学生来说依然是个很困难的选择。对于技术性占主导的专业来说,职业竞争激烈,淘汰机制残酷,如果没有非常扎实稳定的专业素质,那对学生来说择业的几率就会大打折扣,会以先就业为主。而仍有部分学生顾虑第一份工作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或者发展空间,对自身的未来职业规划造成局限。

5.影响就职的最主要因素

图5.艺术设计类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调查表明,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中"实践和工作经验"这一选项占56.33%,"专业知识"占13.29%。由此可见学生认为仅在学校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实际职场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技术性的专业来说,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求职者的技术运用能力。在校成绩优秀并不一定等同于在职场上能有出色表现,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启示上都会出现"有工作经验者优先录用"的字样,这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择业考验。对此,校企合作机制的完善,社会实践的增加显得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沟通表达能力和社会关系这两方面分别占15.82%和7.59%,说明除了专业素养之外个人综合能力也很值得学生关注。学校知名度这一选项所占比例为3.16%,良好的学校声誉和社会评价也会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说英语能力和外形条件对就业来说影响并不明显。

6.学生认为可能会在求职中遇到的困扰

图6. 学生认为可能会在求职中遇到的困扰排序

表1. 学生认为可能会在求职中遇到的困扰排序

根据图6和表1的数据,学生认为自身缺乏的能力主要为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排在平均第三位的为对口专业选择范围狭窄。求职信息缺失、社会关系缺乏和政策解读不到位等因素排名中部,而职场的不公平竞争和其他因素在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的末位。

7.学生倾向如何在应聘过程中凸显自己

图7.学生倾向如何在应聘过程中凸显自己

从统计结果看,超过50%的同学都选择了突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长,并且充分了解应聘单位。相比于突出个性和在面试过程言谈和面试仪表上更多的同学认为应聘工作还是凭实力比拼,希望能有相对公平透明的环境进行良性竞争。但是也比较明显的突出了学生在自身应聘规划中对于简历制作以及面试阶段的礼仪和举止方面不够重视,这会让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错失掉部分求职机会。学院在相关的应聘技巧方面的培训应该加强,使学生端正态度,找到自身漏洞,提升求职成功率。

8.学生选择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图8.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54.4%的学生选择会通过招聘网站求职,希望有亲朋和教师介绍推荐就职的占47%和49%,而选择通过学院的就业指导网站和各类学院招聘会、宣讲会来得到招聘信息的同学只占到38.6%和43%。而距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的纸媒选中率仅达到18.35%

由此可见,学院在学生就业方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仍距离学生需要有一定距离,亲朋和教师的一对一就业指导和推荐会让学生就业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有可能造成学生真实的就业意愿被强行改变,成为被动就业的现象。

9.学生期望得到学院的就业帮助

图9. 学生期望得到学院的就业帮助

由图9可见,学生仍然以相关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为主要诉求,可以明确的反映出现阶段我们既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应向应用型改革,并且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践育人机制,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践需求,并保证学生实践安全。由于学生的实习机会有待增加,所以他们对现阶段市场就业形势了解并不详尽,作为就业指导应引领学生完成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学生的求职准备阶段技能培训。

随着国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和帮助,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加大对有创业意愿的同学扶持力度,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创业能力。

三、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看到,艺术设计类学生就业意向相对单一,对自身能力认知还有待提高,择业的针对性和指向性较强。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需要积极引导,使他们端正就业心态,认清自身价值,提升就业择业的竞争力。

1.端正就业心态,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树立正确就业观。无法端正心态准备就业的大学生,大量的涌入社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就业难题和就业压力。因现实状况与心中期望的极大差距,导致了不少大学生心中落差太大,从而也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会问题。

他们掌握的往往是书本知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能力欠缺,却也很难放下姿态,苦累的工作不做,工资低的工作不做,不体面的工作不做。因此要清楚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工作,需要在工作得到什么,正确的评估自己的实力。

自我认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我们总觉得我们了解自己多过别人,因为自己是不会和自己说谎的。可是自我认知并不完全关乎诚实,它会受限于我们的视角,自我认知度的高低也会受到我们的欲望和目标影响。自我认知度高,你会更自信,会更有安全感,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好的规划。只有清晰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在职业选择上找到正确的方向,作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决定。

2.注重第二课堂建设,把握实习实践机会,提升自身竞争力。参加实践活动是认知社会角色,适应社会规范,提高服务社会技能,加速个人社会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按照社会需要,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结构,明确就业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和就业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学校应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相融合,通过项目教学、经验教学等模式,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注重趣味性和社会性相结合,提升学生投身实践活动的兴趣,以实践为导向,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艺术设计研究生范文8

关键词: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改革;艺术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34-01

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是学生艺术设计色彩学习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的色彩观察能力、色彩搭配能力以及艺术设计灵感。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风景写生是通过对色彩的观察,了解色彩的特征、存在的形式、变化规律等,而并非是对客观事物的绘画,进而进行学生色彩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色彩观察能力、搭配能力,还可能有效培养学生色彩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艺术设计中更加灵活运用色彩。本文主要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进行分析。

一、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现状

(一)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采用传统绘画专业的写实色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工具与教材也应用绘画专业写实色彩课程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材料,例如水粉、水彩等。无法满足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教学要求,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能务、搭配能力以及驾驭能力等。因此,应加强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出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的实践性、创造性与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设计色彩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造力。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普遍较低

近几年,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各个高校为了满足社会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扩大了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招生规模,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滥竽充数的人数较多,大大降低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是文科生或者是理科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来自于艺术生,也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没有任何绘画经历,对绘画并不了解。大多数学生为了升学,在入学前参见绘画训练,例如素描、水彩等,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绘画基本功训练。由于学生没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或者是学生绘画基本功较差,直接影响着学生艺术设计色彩观察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进而影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有效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但由于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利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加强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注重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与专业方向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过程中应与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向相结合,突出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体现出色彩风景写生的艺术设计色彩与设计灵感的表现力,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艺术设计意识与艺术设计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实践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做好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与专业方向之间的过渡与衔接,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色彩的驾驭能力。

(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过程中传统视觉艺术元素的收集

高校在选择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基地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是注重大自然风光,以大自然的风景秀丽、优美的海洋湖泊为写生主体;②是注重人文景观,少数民族的民居建设特色以及民间的文化与民俗风情等;③是注重民族特色与民族风俗习惯。在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过程中常常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视觉艺术元素,学生通过对传统视觉艺术元素的收集,可以吸收传统艺术元素的设计灵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提高学生艺术创造力。

结语:色彩风景写生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实践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色彩观察能力、设计意识与设计灵感,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此外,艺术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艺术设计的兴趣,进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艺术设计能力,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真正的艺术设计实践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坤,张榕泉,张晓超.关于艺术设计专业风景色彩写生教学改革的思考[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03):101-102.

艺术设计研究生范文9

关键词:大学生;主体性;参与;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人员需求激增,各高等院校的招生随之扩大。据中央美院许平教授于2007年的调研报告显示,发展至2007年,全国有1247所高等院校设有设计类专业,在校人数110万人。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如此之快,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分不开,但正是因为这种发展速度,使得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对专业现实进行认真反思并加以完善建构。要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多方面的修养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教学必然要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方法比较单一,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多数情况下,教师照本宣科,只重传授书本上的知识,采取"注入式灌输"的程式化授课方式,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师生双方缺少沟通和信息反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比较欠缺,所以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主体参与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涵盖了授课方式,互助学习,课程作业和作业评审四个方面。首先,在吸收艺术设计课程传统的小班授课的基础上,对授课方式进行调整,教师在课堂上选择几名学生与自己合作完成授课,打破一名教师单一的主张统帅全局的课堂文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其次,辅以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形成互助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再次,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作业,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最后,作业评审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评审,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 授课方式

让学生也能够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师合作完成授课。爱因斯坦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在艺术设计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相对开放和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搭建平台、"以高带低",互帮互助。

发挥高年级学生在软件操作技能方面的优势,指导低年级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就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归还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选择一部分软件操作能力强的高年级学生作为助教,辅助教师辅导低年级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优势的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现能力。

3、课程作业。

学生们自由组合,2-3人为一组,合作完成课程作业,优秀作业参与业内设计竞赛。

在课程进行之前,教师搜集一些相关的竞赛启示,结合课程内容和进度布置作业。2-3个学生相互组合成一个团队,根据各自的特长安排各自的任务,主导自己的设计过程,在作业中主动请老师点拨、批改、指教和建议,与同学交流、切磋并从中获益,这样无形中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监控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的能力。

另外,通过大量收集信息,在创作参赛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们阅读了别人的优秀作品和案例,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加强设计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课程作业,优秀作业选送参与业内设计竞赛,有利于形成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相互学习、互帮互助、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学习方式。

4、 作业评审

艺术设计类课程往往没有统一试题的考试及细化到每一分的评价标准,因此,课程的评定多少都带有些教师的主观意识在里面,很难做到像客观题试卷评分那么精确。学生参与作业评审的方式使学生的成绩不由教师一个人决定,而是由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相结合决定的。

在作业评审过程中,教师可以集思广益,结合评审过程中学生的互评结果和被评审小组学生的综合表现打分,使最终的成绩更趋于公平公正。

三、大学生主体参与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实践效果的分析

1、更新师生教与学的观念。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合作教学的过程,它使我们认识到:课堂上必须摆正师生的位置,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表现自我,从以前的被动受教转为如今的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

2、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通过主动学习,学生会积极关心设计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尝试使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通过自主学习,他们了解了社会、理解了他人,增强了服务社会、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3、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能力。

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分工合作、组织与交往过程,这里既有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也有生生合作完成作业,这个过程能够使学生们看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他们待人处事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4、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

在教师与同学们的肯定与鼓励下,学生得到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发挥了个人在团队中应有的作用,体现了自我价值,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从内心产生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满足感,并由此产生了价值追求的新目标。

四、结语

大学生主体参与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新的改革思路,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乐趣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要使这种教学模式发展成熟,教师们要不断学习,提高素质,拓展视野,及时掌握最前沿的信息,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探索规律。

参考文献

[1]林崇德等著.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王坦著.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

[3]魏运华著.自尊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