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3-02 02:27:39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电厂安全生产;远程监控;自动控制;远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033-02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工业控制的数字化、智能化与网络化,使计算机控制系统逐步从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走向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FCS是集当今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当代最先进的数字化网络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一种全分散、全数字、全开放的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焦点和热点,被誉为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新技术。

目前全国很多电厂都在实施生产系统的远程自动化控制改造,采用FCS技术构建环绕全电厂的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是必然趋势,因此,本论文将主要针对电厂内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的构建进行分析,以期和同行共同讨论。

一、基于CSS架构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一)系统的架构模式选择

按照系统终端情况的不同,可将该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的开发模式总的分为B/S(浏览器/服务器)和C/S(客户端/服务器)两种结构模式。B/S结构的系统以服务器为核心,程序处理和数据存储基本上都在服务器端完成,用户使用IE浏览器就可以进行事务处理。C/S结构的系统以服务器作为数据处理和存储平台,用户在终端安装特定的程序来进行事务处理,然后再将数据传递到服务器端。

结合上述分析,本论文采用C/S/S模式结构。C/S/S模式也叫客户/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结构Client/Application Server/Database Server(C/S/S)模式,是从C/S模式发展而来的。这种模式中的三层架构“分工”明确。客户端负责程序的应用和数据的读取、分析等前台操作,应用服务器存放并运行信息系统的业务逻辑,数据库服务器存放并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由于在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使用了应用服务器来处理业务逻辑,大大减轻了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另外,由于用户的请求是发向应用服务器而不是数据库服务器,使得数据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数据库服务器的主要职责由应付客户端的数据请求,也为了实现数据的网络共享,故这种结构非常适合实时响应性、安全性、数据吞吐率等性能要求较高的系统,同时它也继承了C/S结构的优点,目前这种方式是最可靠、最能完美体现电厂大范围内的远程监控系统的控制特点及要求。

(二)系统层次结构设计

1.上位机系统层次分析。电厂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采用三层C/S/S体系结构,使得用户只需要通过客户端即可轻松完成和实现丰富的信息管理等多种功能,整个上位机系统由客户端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个层次构成,其中客户端应用程序主要完成对电厂远程监控系统的信息管理及控制等操作;应用程序服务器主要集成对全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控制、管理程序;数据库服务器主要是用于存储电厂安全监控系统的生产、监测监控数据,以备查用。

2.下位机系统层次分析。既然要实现全电厂安全生产的远程监控,就必须要借助网络层实现对底层电厂生产设备、生产过程的远程监测监控,如对锅炉设备、水轮发电机组等生产设备的远程监测及监控,因此对于下位机系统的层次构成,主要是由传感采集设备(即传感器)完成对生产设备的特征数据的采集,通过数据采集卡加载网络通信模块完成数据的网络远程传输,传输到上位机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并由用户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通过调用应用程序服务器中的远程管理控制程序,实现对底层设备的远程监测与监控。

3.网络传输层分析。根据电厂生产设备分布式的特点,以及对电厂生产过程远程监控的要求,本论文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同时借鉴工业以太网的统一通信协议的特点,对面向全电厂布置的分布式安全生产系统实施远程监控。远程通信网络布置要合理,这是在网络传输层布置时必须遵守的。

(三)远程监控系统的控制实现方式

电厂的远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远程控制与现场手动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要实现相关生产设备及生产过程的远程控制功能,这主要依赖于对底层设备的控制数据的组态而实现,通过上位机的客户端程序,实现对电厂安全生产的远程控制功能;其次,是要在相应的生产设备或生产过程现场配备手动控制开关,以满足不同的优先级控制需求,也有利于对相关生产设备的现场检修、维护和系统改造升级等。

二、电厂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

(一) 远程视频监视系统设计

1.视频信号传输方式。工业电视系统的信号传输有两种方式:电缆传输和光纤网络传输。这里选定光纤作为电厂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传输介质,结合目前现场总线发展的新技术,依靠最先进的工业以太网通信技术实现电视监控系统的联网传输。

2.系统设计。电厂生产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摄像设备、视频控制设备、光纤数据传输设备和视频输出设备等部分组成。(1)前端摄像设备。前端摄像设备即为安装在社区内的各个布点场所的摄像机。地面使用的摄像机由于监控范围较大,大部分使用的是云台摄像机,云台是一个能进行水平和垂直两个方面运动的装置,安装于其上的摄像头能够实现水平350°,垂直90°全方位摄像,因此选用彩色全方位摄像仪。(2)视频控制设备。视频控制设备是监控系统的心脏,可以分前向设备与后向设备,前向设备主要包括视频服务器,主要功能是实现视频信号的联网;后向设备主要由光发射机、光接收机、视频分配器、视频矩阵控制切换系统、处理器、云台控制器等组成,一般安装在总调度室,完成视频图像的接收与处理,遥控云台的全方位移动,调节镜头焦距的变化以及各种输出信号的控制。(3)光纤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主要采用光纤进行传输,同时需要为整个传输系统配备交换机及流媒体服务器等设备,实现视频信号的全数字化传输。采用光纤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可以远距离而无失真的传输视频数据信号。(4)视频输出设备。视频输出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DLP大屏幕和硬盘录像机,调度室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监视器、DLP大屏幕对控点进行24h监控,也可通过硬盘录像机将摄像机图像保存下来,为电厂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

(二)远程数据传输通信协议设计

通信应用服务程序和监控终端间的通信方式是基于TCP/IP网络的Windows Socket通信,因为这种通信协议是目前现场总线中最为主流和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协议之一,用来传送各种监控数据、信息和控制命令等,具体的通信协议如下:

帧组成字段的意义:

1.IP地址用来标识发送者的网络地址,用long表示。

2.类型表示通信类型,共分为2种,即:查询和应答,用byte表示,其中0x01表示查询,0x02表示应答。

3.时间指当前系统时间,表示帧发出时的本机系统时间,在中心服务器发向端局监控机的查询帧中用于校对监控机的系统时间,用time_t表示,即精确到秒级。

4.数据长度用来表示后跟数据的总长(字节,不包括长度本身及以前数据),用long表示。

5.数据是指具体的数据,其组成及解释随类型不同而变化。只要在需要实现远程监控的设备或机房内布置了采用该通信协议的现场总线,那么该生产设备或生产过程就可以被集成到全电厂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平台上,实现安全生产的远程监测与监控。

(三)远程监控系统的接口设计

接口是指通信服务器和底层的远程监控终端之间的通信接口。

通信服务器和监控终端之间的通信接口,采用基于TCP/IP网络的Windows Socket通信方式,包括以下部分:

1.系统对时:监控终端定时向通信服务器查询系统时间,把本机时间和通信服务器时间进行同步。

2.查询一个机房运行状态。

3.查询一个班组:当监控终端主机监控一个班组时,定时向通信服务器发查询本班组所有机房运行状态的命令。对获得的机房数据进行处理。

4.查询所有机房:当监控终端主机监控所有机房时,定时向通信服务器发查询所有机房运行状态的命令。对获得的机房数据进行处理。

5.查询通信状态:监控终端主机定时发送查询交换机当前通信是否正常的命令。

6.接收报警:监控终端主机接受通信服务器发送的报警信息并进行处理、显示。

三、结语

电厂是我国重要的电力能源输出基地,对于全国数千个电厂而言,实现生产过程的远程自动化控制,是提高我国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要求,同时对于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的远程安全监控,也是不可缺少的。本论文对电厂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和讨论,给出了完整的远程控制方案和远程监控的实现手段,对于提高自动化水平和计算机自动控制在电厂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桂芝.智能社区网络视频监控报警联动系统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5,(28).

[2]倪海燕,马常旺,胡超.基于多线程技术的智能小区管理服务系统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19(1).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范文2

一、引言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1]教学过程的含义有多种层次:它可以是从入学到毕业的教学过程;可以是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教学过程;可以是一门课程中的一章、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但是,无论在哪一种意义上,我们都可以用系统的观点看待教学过程,研究教学过程系统的要素以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使其特定指标达到最优,这就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的内涵。

分析远程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其基本要素包括:学习者与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技术。远程教学过程是由这些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由于远程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使得远程学习者在进行远程学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提高远程教学的质量,就有必要对远程教学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远程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也使得巴班斯基和广冈亮藏的理论不能完全适用于远程教学过程。因此发展远程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理论和方法是必要的。本文从系统最优化的概念与方法入手,讨论远程教学过程的优化目标,以及一些重要变量的优化问题,为远程教学过程的优化提出一些基本原则。

二、方法构建

最优化理论原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本质上是求函数极值。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最优化理论如今已渗透到科学、技术、工程、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判断事物“优”或“劣”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评价指标,在最优化理论中,这个指标被抽象为某种与所研究的系统的性质和状态有关的量。当其最大化(或最小化)时,我们称系统为最优的。因此,所谓“最优”,是系统发展的一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人们规定的某些指标达到其可能的最大或最小值。显然,“最优”是与一定的评价标准相联系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最优”就有不同的含义。

为了研究远程教学过程的优化问题,我们首先介绍一下系统最优化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所谓系统是随时间、空间发展变化的一组要素及其关系构成的整体。我们称时间和空间因素为系统的自变量,自变量的集合记为X,描述系统状态的要素称为状态变量,其集合记为Q,系统的状态及发展变化,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是系统呈现某种状态的原因和系统发展的动力。在这些因素中我们选取某些对系统的发展变化有显著影响,且可以能动调节的因素作为我们控制和设计的对象,称为控制变量,其集合记为u。衡量系统优劣的指标称为目标函数,记为I。一般情况下,I是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已知函数,即I=f(Q,u)。系统的最优化就是要确定或设计一组u,使I达到极大值或极小值。用模型可以表示为L(X,Q,u)=0。根据这个模型,如果知道了u,就可以求出相应的Q,从而计算出I。利用这个模型和有关的数学工具,原则上可以找到I取极值的控制变量u的取值。有时,系统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这些限制条件一般不能自由调节,可以称之为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以与Q,u和X相关的等式或不等式出现。所以,一般情况下,最优化问题可以概括为已知系统的模型L(X,Q,u)=0,要求一组满足约束条件的u,使系统在I=f(Q,u)取极值的意义下达到最优。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找到了使系统达到最优的控制变量u,就相当于找到了一种优化系统的解决方案。

远程教学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远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复杂人文社会系统,系统的状态和影响系统的因素非常复杂,很多变量不能量化;(2)系统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动态的、不确定的(模糊的)过程,很难用数学公式表示。因此,研究远程教学过程的优化,必须探索符合远程教育本质的新方法。

本文下面提出一种远程教学过程最优化方法的基本框架:

1.确定最优化的目标

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最优化的目标可分为宏观目标、中观目标与微观目标,而这些目标又可根据学习者、教师、教育机构的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

(1)宏观目标:从宏观层面、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优化目标可以是提高绩效、实现终身学习、获得更强的市场就业能力、增加提升机会等;从传送远程教育机构的角度出发,优化目标可以是增加学习者数量、增加学习者的多样性等等。

(2)中观目标:从中观层面、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优化目标可以是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学习效果最佳;从教师的角度,优化目标可以是有更多样的时间表来发送课程;而教育机构可能会将目标设定在降低成本、减少课堂需求量等方面。

(3)微观目标:从微观层面,学习者可能希望的优化目标是可以与远方老师方便地交互,所学知识可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教师的优化目标可能是学生掌握某种知识,技能的习得,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

因此,远程教学过程的优化,首先需要分析对哪个层次远程教学过程的优化,从谁的角度出发进行优化,以确定优化目标,形成最优化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系统的可能状态(或者说分析系统的状态变量)是确定优化目标的基础之一。

2.确定控制变量和约束条件

在选定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分析远程教学过程的要素及其对优化目标的可能影响,确定那些对目标影响显著且可以能动调节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显然,不同的优化目标,优化的控制变量会有所不同。例如,如果优化是以“学习者学习效果最佳”为目标,则与之相关的控制变量包含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媒体与技术、交互、学习支持等。如果优化是以“传送远程教学过程的成本最低”为目标,则主要控制变量就包括课程开发、课程传送、交互等。

在远程教学过程中,有些约束条件是自明的,如在一定阶段所采用的传输技术(网络/电视/函授)、软硬件环境等。而有些约束条件,如学生的知识基础等则需具体分析。

3.优化途径

前面已经提到,研究远程教学过程的优化不能完全照搬工程技术的最优化方法,因为远程教学难以确定数学模型。那么,远程教学过程如何进行优化呢?本文提出下面两种方法。

(1)控制变量优化法我们虽然不知道控制变量、状态变量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具体函数关系,但是有时可以知道控制变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趋势。例如,以“学习者学习效果最佳”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控制变量之一是“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的选择与学科要求、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者自身水平相适应,就会促进优化目标的实现,反之,则会阻碍目标实现。再如,以“传送远程教学过程的成本最低”为目标,那么课程传送技术是重要的控制变量,在现有情况下,选择双向视频会议技术进行远程教学,教学过程成本必然趋向升高,而采用发送教学VCD,则具有低成本的可能。因此,我们可以把对目标的优化过程化为对控制变量的一种调节过程,调节的方向是使目标函数朝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这个过程目标为控制变量的优化。

(2)反馈调节法控制变量优化法可以使我们得到使系统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把这些方案应用于实际远程教学过程,就可以得到这些方案的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再次应用控制变量优化法得到改进的解决方案。如此反复,最终实现远程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关键控制变量的优化

对于不同的优化目标,控制变量可能不同。但是有些远程教学过程的要素(如教学目标、模式与策略、远程教学技术和双向交互过程),在远程教学的多种优化过程中,均为关键的控制变量。所以,讨论这些控制变量的优化,对于远程教学过程的优化具有一般意义。本文分别阐述如下:

1.教学目标、模式与策略

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多数为成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中涉及教育性的任务需求可能并不凸显。但是,正是这一特点,使得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变得更为重要。远程学习的学习者往往是主动的,如果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预设的学习目标相吻合,他们就会在学习中克服各种困难。相反,如果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选择不得当,以及远程学习的各种障碍因素,学习者对学习缺乏信心,甚至导致辍学。因此,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应该根据各类远程教学项目的具体情况,同时,也需要对学习者进行研究,将学科目标与学习需求相结合。根据远程教育的学生学习自主性原则,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与学习者对教学目标进行沟通,由教师与学习者共同建立学习目标。

教学模式是指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组织教学进程。远程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教学过程的模式有多种,如讨论学习模式、探索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等,为了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设计或方案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模式。

优化远程教学过程还应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优化教学策略。如成人学习者经验丰富、自主性强,因此教学过程应多创建学习者参与的机会,网络教学中可以多使用BBS、讨论区等方式给学习者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可以将学习者的作业、作品放在网上彼此交流;成人学习者往往希望任务导向的学习,愿意通过学习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提供与学习者相关的案例、情境,强调学习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结合;同时,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以及对学习缺乏自信,小心谨慎、抗拒变革、害怕失败的特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情况灵活调整内容和方法,加强与实践的联系,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同时避免过度竞争。[4]

实际上,现阶段我国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而不是一个远程教学的最优过程。在学习者开始学习之前,开发教学录像、网络流媒体课件、教材,学习过程开始后,安排教师定时答疑。由于没有考虑不同学习者的特点造成“课堂搬家”、“教材搬家”等。

2.远程教学技术

远程教学技术包括媒体选择以及传送这些媒体的技术,它们是远程教学的重要变量。在特定的远程教学项目中,某种技术相对于其它技术而言,也许更具优势。因此认真分析每种技术的相对优缺点非常重要。当前,远程教学中所使用的技术与媒体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它们对于远程教育机构、教师、学习者来说有不同的优缺点。[5]

比较传统的远程教学是异步观看的教学录像带或计算机光盘、VCD的远程教学,其优点是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对学习者拥有的设备要求较低,对于教学机构来说,成本比较低。采用这种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学习模式比较单一,学习过程缺乏教师的帮助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教学内容的修改也比较困难。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的优点是,学习者与教学机构在时间的自由调控上更具灵活性。学习者与教师的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工具等追踪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教学资源一经开发可以重复使用,且修改容易。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学习者来说,采用这种技术可能存在网络速度慢、网络费用高、以及计算机使用等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可能需要教师掌握HTML知识,更复杂的课程制作对课程制作人员的依赖性较大,及版权问题。对于远程教育机构来说,基于网络的教学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高速的网络,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因此总投资比较高。

采用双向视频会议技术进行教学也是近年来远程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技术的突出优势是实时性,克服了远程师生间的空间阻隔,交流延时。这种技术的不足是,如果使用不当,无异于“传递课堂”,对远程学习者的自主性有所破坏。教师对技术支持人员的依赖性比较大,教学受网络传输情况的限制比较大。教学机构的投资也比较大。

远程教学技术的选择首先要以满足教学过程的优化目标为前提。例如,如果优化目标是为学习者提供最完善的学习过程,那么基于网络的教学技术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将教学成本最低作为优化教学过程的目标,那么采用邮寄教材、教学录像带、VCD等形式是合理的选择。同时,技术的选择也要考虑相关的约束条件,包括学习者的地理位置,软硬件条件等等。例如,学习者处于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方式,而学习者处于地市以下的县乡、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则采用卫星电视、音像媒体为主的技术与媒体比较现实。进一步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师采用的不同教学手段与策略选择教学技术。例如,可以将一些实验、演示、操作等教学内容制作成录像带、VCD、DVD发送给学习者,便于学习者仔细、反复地进行观看学习;对于教师组织的探索性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计算机数据库等学习资源;协作性学习可以基于网络;而答疑、师生交流可采用双向音视频技术。

3.双向交互

交互是远程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远程教与学的过程可能是时空分离的,但是这种分离并不表示教学机构与教师开发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则教的过程就宣告结束;也不表示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完全脱离教师指导的学习。从教学过程的定义可以看出,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交互的过程。约翰?丹尼尔认为,在远程教育系统中,包括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即“独立活动”和促进学生同其他人的交往活动,即“交互作用”。远程教育系统是在交互交流和独立活动之间完成的,通过学生独立的学习活动和与其他人的交互作用之间的平衡来完成全部远程课程的学习。这种平衡在远程学习系统中具有决定作用。他认为,反馈功能在相互交流中至关重要。远程学习学生只是松散地结合在学习机构的社会系统中,因此对其归属感不强。戴维?西沃特认为“包含完成教师在面授教育中的所有功能的完善的教学包”并不存在,因为任何“教学包”都不可能完全反映教师和学生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他要求远程教育系统在教育机构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交互作用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学习材料是不能提供的[6]。

远程教育中的交互类型大约可以分为四种: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以及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与学习界面的交互。应该说,优化的工作可以从技术、课程开发、人员等多个层面展开。

在技术层面,不同的技术提供的交互性不同,因此应根据远程教育项目的目标、学生的学习条件、机构的财政情况等选取适当的支持交互的技术,以实现双向通信与交互的最优化。

在课程开发层面,霍姆博格的有指导教学会谈理论认为,应该注重在文字教材、计算机课件及网络课程中的模拟会话功能的设计。优化设计的方法包括:清晰而具体地阐明教学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明确的学习活动;详细地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给与解答;结合实际设置习题与测验;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供学生拓展学习;采用模拟对话写作风格等等。对于网络课程或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优化设计还应该注意界面设计,使学生与界面良好互动,包括突出个性化的设计界面,设置合理的网络导航等。

在人员层面,远程教学中的教师、辅导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向学习者提供最优化的通信与交互服务。交互的内容包括提供学科知识、管理与咨询信息及个人情感支持等。为此,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应充分考虑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及学术知识与学习方法诊断、反馈和评价等帮助,以及为学习者建立伙伴、“学习者社会”,提供热线电话、网络站点、FAQ、聊天室、在线会议等交互手段。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4]陈向明编著.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电力系统;现代电力

现如今,我国的科技计经济的发展迅速,人们对电力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其安全性及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人员都在努力提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以期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现代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对所获得的信息的处理能力及效率都在不断上升,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文章中先介绍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含义。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1.1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含义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是以各种自动化监控、检测装置为基础,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信号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各区域、各元件的自动监控和调节。这种调节工作可以就地进行,也可以由人工远程操作,能够有效保障用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转。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组成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变电装置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在这三种技术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它主要负责收集及检测电网系统的相关数据,从而使电力系统更好的完成调控行为。变电装置自动化是借助于智能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对变电装置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实现对变电装置的统筹调控,在有效维护变电装置工作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配电自动化已通过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主要是通过保护装置等硬件设施,自动电源开关,故障排除方面的早期阶段,但由于硬件水平和功能的局限性,它的监管能力是非常有限的;配电自动化的第二阶段结合了网络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全时,电力系统监控,有效地实现了远程监控,检测的完整的运行状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领域,远程控制由工作人员;配电自动化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基于自动化控制模块的整合阶段,并逐步摆脱对人力的依赖,从而使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实现

2.1 采集和处理数据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前提是对电力系统各环节、各部位运行状态的准确把握,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各种监控设备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全面掌握系统局部和整体的运行状态,为电力系统展开其他自动化控制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2.2 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

现在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调控技术已经较为完善与成熟了,在日常的自动化调控操作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标准、结合操作的实际情况,出色完成调度工作。此外,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对于不同的元件和区域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也可以随机应变,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2.3 运用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模式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顾名思义,它必须依靠相关的智能技术才能完成,当今的电力系统中主要以神经网络理论、模糊逻辑理论和最优控制理论为主,帮助完成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智能化。

2.3.1 神经网络理论

神经网络理论是一种模拟生物学理论,它通过对生物体神经网络运作模式的研究,得出一定的结论,并将这种结论运用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中。网络节点和电力系统的生物神经系统作为模板,以模仿和模拟神经网络系统的信号反馈机制,使得从线性关系的束缚的输入和输出信号可以实现更复杂的网格结构,以及系统中的故障公差大大提高。

2.3.2 模糊逻辑理论

模糊逻辑理论是在传统集成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改革,它可以把计算逻辑理论模糊化,一些模糊的语言机制,编制高到系统程序,使系统摆脱了传统的审判机制的单调,加强信息和信息推断估计的能力,使之成为一个问题,一些不确定性法官本着总结更多实际情况。

2.3.3 最优控制理论

在当代的控制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优控制理论,现在它已经被加入到自动化技术中。例如,在一些大型设备中引进了最优励磁控制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励磁控制方式,使得设备的动态质量和远程输电能力得以提高。

2.4 通过总结规律不断完善自身

研究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历程,所以我们应该持续累积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每一个区域及元件最喜欢的调控方法,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发展而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技术

随养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逐渐应用到了信息技术相关的各行各业上,它本身智能性的特点,为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各种调度行为提供了数据保障。早期的数据库技术更适合大批量加工,结构清晰,易于操作数据,更注重的是数据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以及实时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更强调效率和及时性的数据处理,这是技术和实时处理技术,能够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数据处理和计算,自动化阶段,以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控制的需求做出反应的数据库组合。电网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型的网络系统,所有的时间很多实时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产生的数据,系统可以分析和大量的掌握这些动态信息的全局状态,所以要适当调度操作,实现自动化管理。

3.2 发展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彻底分散化、数字化、开放化的自动化调控系统。它通过在现场安置的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设备以及各种信号互联设备,实现信息的统一化、全面化管理。当前电力系统结合了DCS技术,基于现场总线作为一个枢纽,形成了新一代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该系统,使得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更加稳定,敏感,它可以是一个问题,在系统的部件精确的定位和自动分析,使系统恢复正常,尽快的最佳解决方案。

4 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把网络技术与电子通讯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是时展的必然结果,这种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提升了用电服务质量,服务模式得到了创新,减少了人力资源的工作,降低了成本,促使电力系统稳步持续发展。尽管现在的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其仍需要更深层次上的研究,并且现在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迅速,对其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一定加加快创新钻研的速度,使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文广.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3(10).

[2]杨芳.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2(10).

[3]李小燕,祛拓,李建兴等.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J].华章,2011(16).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远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d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043-01

0. 引言

近些年,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的进步,促进了机电设备远程控制技术的提高。现如今为了减轻施工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机电设备远程控制技术在矿山企业广泛的投入使用,那么对矿山建设别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显得十分的必要了。

1. 基本概念的探究

1.1 矿山机电的概念

矿山机电主要是指在矿区使用的例如挖掘机、发电机等设备,随着矿山企业的不断发展,还有矿山企业自身环境的特征,人力难以亲自到实地对机电设备进行控制,这时远程控制技术就起到了作用。

1.2 远程控制的概念

远程控制是指可以运用电脑或其他方式控制远处的机电进行操作的一项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产业对矿产的需求量也呈现上涨的趋势,市场的扩大也使矿产企业的数量大幅度的上涨。矿产开采本身就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工作的矿区条件差,并且矿区的不稳定因素较多,不适合施工人员长期进行机电设备的操作。根据我国近些年的新闻报道,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法安全事故,矿山事故的发生一般都会造成人员伤亡,间接的也会使国家的经济受到损害。因此需要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逐渐大范围的使用机电设备远程控制技术,可以提高矿山开采的安全系数。

2. 远程控制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2.1 远程控制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应用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矿山的开采区面积也是逐渐的变大,开采环境差,存在的各种不稳定、突发性危险因素太多,因此部分矿区对于机电设备的操作,工作人员也已经无法长时间的进行操作了,矿山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造成施工人员的人员伤亡,还间接给国家带来了已经给国家经济造成了损失。所以,矿山开采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在机电设备中运用远程控制技术和高度重视生产过程的安全。由于存在各式各样且数量极大的机电设备,这些设备操作起来复杂并且难以管理,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考虑在矿山机电设备中怎样的运用远程控制技术。伴随着企业发展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在实践生产中先进的技术越来越得到各企业的青睐,现实生产中对于远程控制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运用一直不断的在研究,使其能够结合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不断的更新发展。

2.2 远程控制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的分类应用

(1) GIS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运用

GIS技术是最先在矿山机电设备使用的远程控制技术,主要是用来监控,由于GIS技术可以搜集矿山资源以及矿区环境的信息、并且能够自动保存下来,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所以GIS这一远程控制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很受欢迎。矿山机电设备的改进使用,要考虑生产实际,结合信息技术,使用高科技等等方式来监控矿山机电设备,矿山机电设备的远程监控系统是结合信息技术而进行设计的,对GIS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GIS控制管理系统是地理信息监控为基础,为了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监控,利用GIS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上安装监控终端,再通过无线设备将信息反馈到地理信息监控平台,这样工作人员只需要在你平台就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操作、监控,并且通过反馈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为更好的远程操作提供建议。虽然GIS技术在我国的矿山产业已经广泛的应用,但是仍属于起步阶段,在实践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完善,随意,对于GIS技术要持续的研究,结合我国生产实践的具体情况,跟着时代走,与时俱进。

(2)物联网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就是是指通过传感系统,红外线感应等对外界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控,主要使用了红外线和激光这两种方式,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现实事物实时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最大功能就是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监控并且将他们连接起来,人类可以通过物联网的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对于远方事物的远程控制,不要劳动力也不需任何的财物,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增添经济效益。

物联网远程控制技术在矿山企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感知、接收信息、处理控制信息来帮助矿山企业经营的,近几年网络技术极速的更新换代,云计算技术的出现,推动了远程控制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发展,结合实践生产完善远程控制的方式,并且推广到了其他一些行业中,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他行业如:计算机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控制领域、机械制造领域等等,使科学与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结合。物联网技术其实就是把办公室和企业的局域网相连接,通过办公室的局域网来操纵企业生产的局域网,实现物联网远程控制。工作人员为了能实时监控机电设备并通过无线信号传到办公室的局域网上,将船帆装置安装在机电设备上,主要监控后,工作人员能够随时的查看机电设备的实时数据,可以和事先准备的专家数据进行对比,对于不正常的数据要采取严谨的态度进行处理,可以通过监控制度机电设备子啊运行过程中是否有故障,出现故障的原因,有助于快速的解决这些故障。这些实时监控的数据资料可以打印出来存档,对以后的技术研究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3)PLC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PLC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PLC控制技术本身需要投入的资金少,程序的编写简单,不易扰,容易上手操作,近些年传统的机电控制渐渐的都被PLC远程控制技术取代,并且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PLC技术应用十分额广泛,凭借自身的优点能够杂矿山上的各种领域进行数字控制,通过唯独控制、位置控制等,促进矿山企业的开采,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有优点也就尤其不好的一面,PLC只能够控制机电设备,但是对于他的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搜集运行的数据等物联网技术可以完成的PLC技术却无法实现 。PLC技术主要是偏重于控制,对于机电设备的运行等实时监测,搜集存储数据要求不高的控制技术。它适用于对于控制要求比较高,但是对设备的管理方面要求比较少的机械设备的控制。

3.结语

远程控制技术在矿上机电设备中主要是是对这些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加以管理,远程控制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应用可以预防矿山事故的发生,降低在开采工程中的危险系数。工业化的发展也使得远程控制技术在矿山产业得到了大面积的使用,提高了矿山企业的生产效率,减低了矿山事故的发生率,增加了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 高国庆.矿山机电设备远程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分析.能源技术.2014年12月012.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 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1-0219-02

0 引言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主体应用计算机技术、操作系统、现代化通讯装置以及安全可靠线路,实现数据的编码以及信号的高效传输、良好转接、综合储存与快速处理。其数据通讯体系将计算机作为核心,利用通讯线路进行终端设施的有效连接,并实现数据通讯目标。当前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由于其传输效率高、数据量庞大、应用功能广泛,因而全面渗透至社会生产、大众生活以及公众服务等各领域范畴中,发挥了综合应用价值。例如,跨国企业、大型公司可应用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召开视频会议,传达决策信息,讨论经营方略,部署年度任务,令子公司同集团企业保持同步一致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并确保综合效益目标的良好实现。同时,还可借助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新闻直播、远程互动连线,增加节目观赏性以及内容时效性。由此可见,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未来还将具备广泛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应用潜能,体现核心应用价值。

1 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原理与应用条件

远程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需要将流由一台计算机高效、安全、整体的传输至远程计算机之中,通过协议规定以及网络IO完成通讯功能。通讯传输协议众多,常见的有http、icp等,均为Socket概念原理基于应用功能扩展形成的传输协议。为提升应用便利性,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则会利用贴切简便的应用层协议进行通讯传输。网路远程通讯形成的条件,需要由目标计算机提出请求,与之通讯的计算机接收请求便实施相应操作,令结果反馈至请求方。具体方式则包括同步以及异步请求等模式。通过对请求的处理,则可令其构成流,借助传输协议到达远端,远程计算机则可对获取请求流实施处理,进而令结果转变为流形成反馈传输。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首先应具备优质的通道条件,即创建良好的通讯线路。一般来讲对称电缆以及架空明线较易受到电磁场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干扰,令传输效率受到了不良影响。为此可选用封闭同轴电缆,提升传输效益。倘若经济条件允许,则可选择光纤电缆,确保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的安全、高效与可靠。再者,应配备适宜的终端设施与良好的通讯接口,应满足我国网络系统的通讯传输标准规定。远程通讯还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因此应配备高效转换设备,营造良好的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应用环境。

2 计算机远程通讯监控技术的科学应用

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的产生,为远程监控提供了便利,可实现跨区域的监督管理与操作控制。监督工作中可借助网络系统获取丰富的状态信息,而控制管理过程,则可利用网络系统实施对远程计算机的控制与操作。例如可在远程位置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重启以及关机等控制操作,还可实现日常的远程处理工作。计算机监控体系基于实施监控手段的计算机为核心,同时配备监测设备、组建管理执行机构以及明确被监测管控具体对象,或是实践生产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而构成监控系统。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的实践生产以及管理工作中,涉及较多物理量、技术工艺参数以及环境数据,还有特性参数,这些均需要开展实时的监测管理、有效的监督以及自动化的控制。伴随生产力的稳步提升,需要检测范畴更为广泛,监测点则更为众多。倘若应用独立检测管控系统则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核心需求。因此应将监测控制实现有效的分散,而后实施集中管控。该类模式即为分布式监督管理。一旦监测管理站点增加,而分布并不集中、过于分散,则需应用远程计算机监督控制技术。当前该项技术可应用于化工生产、石油开采、水处理系统、工业锅炉生产等较多领域。当前该技术主流为TCP/IP协议、internet网络技术,基于www规范,应进行软件体系的合理设计,科学规划,令工作人员借助网络系统、能够快速、整体的获得权限范畴中的各类信息,并快速进行响应。

远程监控的通讯媒体、计算机系统软件以及硬件工具共同构成了远程监控系统。该项技术措施可满足中心控制计算机系统同监测站之中的计算机进行通讯,同时还可实现各个监测站以及监测点之间的通讯功能。一般情况下,现场各类设备的分布相对广泛、尖端数据不方便采集的生产现场,或是监测对象,为快速明确其设备、器具运行服务状况,做好全面管控,便应利用计算机远程通讯监控技术。在高效管理的同时,可令工作人员任务量有效缩减,并降低成本投入,科学实现高效性以及自动化的管理。当然,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系统工作阶段中,还包含一定的不足问题。例如传输距离相对有限,监控以及传输质量不稳定,容易受到一定的干扰影响,同时还需投入较高的通讯经费。因此应继续的开发研究,不断拓展创新、弥补不足,方能提升计算机远程网络技术综合应用优势与核心价值。

伴随现代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不断进步,计算机远程通讯技术必将更为完善,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安全、规范与持续发展。

3结论

总之,针对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综合优势、科学原理,我们应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总结、完善创新,促进计算机远程网络通讯技术在更多行业领域的科学应用,进而营造规范、文明、健康的网络通讯环境,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牛洋.通讯技术在远程网络控制中的应用[J].硅谷,2011(8).

[2]王丽丽,褚梅,张欣.全面认识桥接、交换和路由[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2).

[3]徐侃.移动通讯技术在质监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J].福建质量信息,2008(11).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范文6

首先从网上下载最新版本的独特技术论坛远控,解压后直接运行文件夹中的客户端程序即可。这里还是来配置一个服务端程序进行使用,点击工具栏中的“创建客户”命令或者下方的“创建客户”标签。独特技术论坛远控目前支持,HTTP和P地址两种上线方式,这里我们就选择JP地址这种上线方式。在“上线主机”和“端口”中分别,设置连接的IP地址和端口,通常情况下客户端程序最自动识别出IP地址。然后在“DLL名称”中设置,服务端文件的名称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服务端文件是一个DLL文件。另外在分别设置“显示名称”和“服务描述”,用于分别设置服务端启动服务的相关信息。最后点击“生成服务端”按钮。就可以配置成功一个服务端程序。

服务端操作

现在在虚拟机中运行生成的服务端,这时点击窗口下方的“上线主机”标签,就可以看到服务端程序连接成功了。在连接列表中选择上线的服务端信息后,点击鼠标右键中的控制命令就可以进行操作了,其中包括文件管理、屏幕监视、键盘记录、远程终端、系统管理等很多常见的控制命令。

文件管理

首先点击工具栏中的“文件管理”命令,在弹出的“文件管理”窗口就可以对,远程系统中的文件进行管理,比如进行打开、新建、重命名、删除等操作。文件管理窗口差用了Radmin的上下窗口的形式,管理器窗口上方是本地计算机目录,下方则是远程计算机目录。用户既可以通过工具栏的复制按钮,也可以通过鼠标直接的进行文件拖拽,来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上传或者下载操作传输。在文件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窗口下方的提示栏,来查看文件传输的进度信息。另外由于文件的传输支持断点传输,因此用户可以随时暂停文件的传输操作。

屏幕查看

接着点击工具栏中的“屏幕控制”命令,就可以对远程屏幕进行查看管理。独特技术论坛远控木马默认采用的是8位灰色,虽然速度好快但是效果并不好。所以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在标题栏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窗口选择32位真彩色即可。“屏幕控制”命令除了监控功能以外,还可以对捕获的图像进行信息保存,可惜的是不能进行视频信息的保存。通过“控制屏幕”对远程桌面进行控制,由于屏幕扫描的速度非常的快,因此控制操作起来也非常流畅。另外还可以跟踪服务端鼠标运行的轨迹,以及锁定服务端键盘鼠标的操作,这样记忆可以在远程计算机上为所欲为。利用“获取剪贴板”或“设置剪贴板”命令,不仅可以获得远程系统剪贴板中的内容,还可以对剪贴板中的信息进行修改。除此以外,还可以设置服务端屏幕的黑屏,这样就可以趁机修改磁盘中的文件信息。

键盘记录

接下来点击工具栏中的“键盘记录”命令,通过它可以进行远程系统的键盘记录操作。当我们打开这个控制命令以后。就可以自动进行键盘记录的操作。无论是英文信息还是中文内容,独特技术论坛远控木马都可以准确有效的进行识别。笔者使用过很多的木马程序,虽然很多木马都包括键盘记录功能,但是能准确完整记录中文信息的确是寥寥无几。通过右键可以将记录的信息复制保存到系统磁盘里面。如果要想激活离线记录的话,需要在标题栏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选择“离线记录”即可。

系统管理

为了更好的进行远程控制管理,在工具栏中的“系统管理”里面,提供了“进程管理”和“窗口管理”两项内容。这两个管理功能看似相重合,但实际上有的功能确是无法取代的,比如很多系统进程就可以相关的窗口可以用于管理。首先通过“进程管理”标签,用户可以查看、刷新、关闭远程系统中的进程,比如在列表里面就发现了服务端使用的svchost exe进程。通过右键中的“结束”命令,就可以关闭指定的进程信息。由于现在的杀毒软件都采用了,多进程和线程插入等多种保护措施,所以利用关闭进程已经很难关闭杀毒软件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窗口管理”。在窗口列表中发现有杀毒软件信息的窗口以后,点击右键中的“结束”按钮就可以更好的保护木马程序。

影音查看

如果远程服务端连接有USB摄像头,那么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功能来获取图像。点击“视频监控”命令的时候,木马就会自动检测对方系统中是否安装有USB摄像头。如果对方的确安装有USB摄像头,那么木马可以强行打开摄像头对其进行监控。如果选择了视频保存选项的话。那么就可以把监视信息保存为Mpeg文件,并存放在木马客户端所在的目录里面。另外,点击打开“语音监听”命令以后,木马就会立即打开麦克风进行监听。如果选择了“发送本地语音到远程”选项,就可以利用麦克风直接对远程用户进行讲话了。不过我在测试的时候发现,这两个命令在使用的时候常常出现问题。

远程teInet

“远程telnet”命令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Shell,在这个窗口中用户可以进行终端命令的操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对远程系统进行管理操作。点击工具栏中的“远程telnet”命令,从弹出的远程终端窗口提示符后,输入需要执行的终端命令即可。这样木马服务端就会调用远程系统中的命令提示符,来执行用户输入的命令并将结果返回到终端。如果想清除屏幕信息,那么可以直接输入“cls”命令。如果因为输出数据太多,导致键盘无法移动光标的位置,那么清除一次输出就可以搞定。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物联网 远程测控技术 农业生产 应用

网络在当今社会上的作用不断凸显,利用互联网可以轻松实现很多较难的事情,在农业的生产活动当中也不断加入了网络的成分,关于物联网远程测控技术在农业当中具体如何运作,如何参与到农业生活当中,具体如下文所述。

1 物联网

1.1 物联网的概念定义

物联网,即被称为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在它的含义上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物联网仍然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和核心的,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扩张的网络;第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讯。所以说,物联网就是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在一起,构成信息的交换与通讯,用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以及监控,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的网络。应用创新是它进行发展的核心。

1.2 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物联网在平时的生产活动当中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与使用,比如物联网导航使人们可以在互联网当中查询使用地图,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在需要的时候十分方便快捷,降低了人们对于网络域名的记忆,减少了人们对此进行查询的时间。在目前,物联网的品牌主要有几下几种,分别是:5联网;云导物联网;中国物联网;物联中国等等,主要是搜集国内外的各类品牌,在网上形成资源的共享,使得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生活与工作。

1.3 物联网的原理

物联网的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或者商品的自动识别与资源信息的互联与共享,打破了以往的传统,使人们思维开放,更加大胆地去进行各种实践生产。

1.4 物联网的发展用途及应用领域

到目前为止,物联网一直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其中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分别是:核心技术能力不足;缺乏统一的标准与体系;行业融合难度较大;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存在着较大的网络安全隐患;污染和能耗较大。

关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有很多,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工业、农业、老人、个人护理等等方面都有涉及,并且在未来还会有十分乐观的发展前景:资源将不断在发达地区聚集;不断开始涌现出热点区域;区域的分工将更加清晰,因此它有十分大的应用领域。

2 远程测控技术

2.1 远程测控技术的概念

远程测控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利用互联网资源将测控目标进行测控的技术。远程测控技术的现代化,已经被认为是科学发展与生产的重要条件与标志,并且仍然处于不断地发展当中。

2.2 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通信技术与电子技术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趋势当中。在远程测控技术的领域当中,各种先进的设备也在不断地进行生产,各种测控手段也不断发明出来。

在目前经济的发展条件下,应用比较广泛且技术较为成熟的远程测控系统主要有几下几种,分别是:应用专线的远程测控系统;利用公共电话网的远程测控系统;利用光纤通道的远程测控系统;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测控系统等等。

2.3 远程测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远程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逐渐呈现出复合式、多样性、融合性、基于虚拟仪式的远程测控系统等等形式,将会不断向前进步。

3 农业生产

3.1 农业生产的概念定义

农业生产是指在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条件的满足下,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违农时的要求进行农业生产的活动,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农业等等,地域类型分为畜牧业与种植业两种。

3.2 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在不断的发展生存当中,人们总结出了它以下的特点,分别是: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因时制宜);周期性(不违农时)。

3.3 农业生产的分类

由于自然条件、地域分类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各种不同,农业的分类有很多分类方式。按照投入多少分为粗放型农业与集约型农业;按照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等等。

4 物联网远程测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1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物联网的技术现在在农业的生产上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在农业的信息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例如:传感技术已经使用在精准农业的运用当中,智能化专家管理系统以及远程操控、远程监控、遥控技术等等都已经运用在了农业生产当中。关于物联网技术远程测控技术在农业生产当中的展望,其实还是十分有希望且美好的,将会比现在的技术更加发达,使用更加方便,监测更加准确符合实际,对人们的生活有十分大的帮助。

4.2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措施与建议

示范应用研制智能化监控与人工辅助管理系统: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经济条件一般的农户,主要是提高温室栽培与温室管理的水平,通过远程控制大棚的温度与湿度。

智能化监控与自动化管理技术: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经济条件较为富裕的农村,以起到示范作用,可以处理紧急状况和紧急信息应对。

5 小结

物联网远程测控技术在不断发展当中,在农业的生产活动当中也不断处于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对于物联网远程测控系统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分别是:物联网;远程测控系统;农业生产;物联网远程测控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希望可以对农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进京.物联网的应用实例与效益[J].中国信息界,2010(03):73-76.

[2]王亚唯.物联网发展综述[J].科技信息,2010(03):54-56.

[3]张应福.物联网技术与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0(01):50-53.

[4]马一丁.透过应用看物联网发展前景[J].中国电子商情,2003(03):36-37.

[5]杨永志,高建华.试论物联网及在我国的科学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02):46-49.

[6]李文清,郭宗良.物联网的成长与发展综述[J].网络与信息,2010(02):27-27.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范文8

为何不是WiDi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WiDi(IntelWireless Display),也就英特尔推出的基于Wi-Fi 802.11n通信协议的无线高清显示技术。有意思的是,P1801的远程桌面技术并非WiDi,而是5GHz频段的Wi-Fi(和通信方面的3G、4G网络没关系)。我们都知道,WiDi是2.4G无线的衍生技术,2.4G的缺点也被它一一继承。比如容易被其他2.4G频段的信号干扰、穿墙能力不强等等,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包的现象。

扩展阅读

我们熟悉的蓝牙、Wi-Fi 802.11b/g/n等都属于2.4GHz频段的标准,所谓的5G实际上就是新一代的Wi-Fi 802.11ac标准。目前主流的802.11n只有300Mbps的传输速度,而802.11ac的最高传输速度可达1.3Gbps,是前者的4倍多,可有效缓解无线高清视频播放时的延迟现象。现在已经有不少路由器支持2.4G+5G双频功能,只是价格要比传统产品贵上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此外,WiDi的重点在于“无线显示”,而我们所需要的是能通过屏幕的触控功能,对画面上的程序按钮、软件界面进行操作,强调的是“远程控制”。因此,P1801在WiDi和5G的取舍中选择了后者(向下兼容2.4G),在理想的测试环境下可以实现10米以上距离的流畅远程操作。当然,5G只是P1801实现远程控制的底层技术,实施的手段其实还是非常简单的。

你也可以远程控制

Splashtop Remote是在iOS和Android上非常著名的远程桌面软件,而P1801其实就是靠预装的Splashtop Remote For AiO定制版实现的远程控制。只是华硕在背后加入了很多优化的工作,比如解决了在远程控制中,两个主机之间如何共享数据、共享底座右侧的一组USB接口、可手动选择屏幕和底座哪个音箱出声、通过物理按键实现两套系统的切换等等。

如果你手头有iOS或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可以在http:///下载PC客户端和移动设备端的APP,只要保证PC和移动设备处于同一无线网络下也能实现类似P1801的“远程桌面技术”。只是现在移动设备基本仅支持2.4G的802.11n,哪怕你家里的无线网是百兆光纤入户,在距离稍远后也会因传输速度的瓶颈而出现画质下降,在播放高清视频和玩游戏时卡顿丢帧。同理,如果你购买了P1801,但家里的路由器不支持5G,那也只能实现2.4G环境下的远程控制,依旧会面临上述缺陷,而这也是华硕推荐P1801使用5G路由器的原因。

问题是,一款支持802.11ac的无线路由器起价多在600元以上,华硕推荐的自家RT-N66U路由器更是接近1200元,那我们有必要为所谓的5G而埋单吗?这其实就得看你家里的格局环境和使用需求了。比如你家格局较小,或是屏幕与底座不会分开太远,那选择2.4G的无线路由器就足够了。反之,如果你喜欢将底座放在卧室,将屏幕带到客厅远程控制,中间的距离较远或存在承重墙,那5G路由器就是必需的了。但是,请大家也不要过于迷信5G的理论传输速度,P1801在接入5G网络的远程模式下,在超过20米的距离看视频时就会出现有画面没声音的情况,期间要有墙体也会出现明显卡顿。因此,无论你使用哪种路由器,在远程控制时都尽量将路由器放在屏幕与底座中间的位置上,以获得最佳的信号效果。

期待直连技术

可能有用户会质疑远程控制的实用性,其实这种功能能为家庭用户带来非常便捷的娱乐体验。

远程控制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控制;远程控制;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10301

工业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工业自动化生产实践中,它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体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改革,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作为工业自动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工业生产应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给工业自动化企业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工业自动化控制中远程控制的应用

(1)远程控制的原则。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①满足不同层次的人员的需要。企业的生产管理是需要管理人员、决策人员、操作人员的密切配合的。所以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远程控制系统就必须要满足管理人员的综合要求、决策人员的远观要求和操作人员具体作业时的要求。②安全第一。安全问题是各个行业生产中最关心的问题,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实行过程中,生产实时数据的采集要同时满足指标和生产控制系统的安全进行。③生产现场的监控画面和生产实时信息画面一致。生产实时信息系统的画面必须和生产现场的监控画面是一致的,这样才能确保远程控制的有效性,管理人员可以对监控画面的实时控制和监督,掌握生产现场的实施情况。这就要求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上应用时必须使生产现场的画面和办公室的监测换面一致。④真正达到实用化。工业自动化远程控制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实时显示、检测、存储被测数据和计量、打印报表等方面。也就是在工业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应用远程控制技术必须要有效的实现远程控制的价值,给企业的生产带来效益。

(2)实际应用。①远程控制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的集中控制。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远程控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的集中控制。通过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实时监督,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反映的分析结果对生产现场的自动化设备的工作状态作出判断,有效的保证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②远程控制对工业自动化的系统的调控。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中能有效实现自动化系统的集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总体的操作管理,真正做到无人监督生产过程,而且远程控制反馈的信息比较清晰、比较真实,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分析信息得到结果的准确性,有效保证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③远程控制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控。工业自动化的生产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在实际的控制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只要有一点的不留心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必须通过一体化的管理实现对每个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每个生产环节都能正常运行。远程控制能有效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的一体化控制与管理,也能够实现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保证工业自动化的正常运行。

(3)应用效益。①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创造的效益。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及时排除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降低成本投入,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②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应用远程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加强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降低投入的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③远程控制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产生的社会效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的核心要求就是信息化和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提高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安全,积极推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同时还促进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使原本复杂的自动化生产的控制程序变成一体化的简单控制系统,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可以说,远程控制给工业的自动化生产创造了很大的社会效益。

2 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1)关键技术。①识别技术。在物联网技术的物与物的交换过程中,每一个行交换的物都应有自己特定且唯一识别的代码,该代码有可能是永久性的,也有可能是临时设定的。然而,由于物联网的构成相对较复杂,这样一来,就需要在原本物体上安装能够识别其内部构成因素的代码的设备。②架构技术。架构技术的产生是基于识别技术的需求的,物联网的架构技术就是在异构信息系统中,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存在互为可操作性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在物联网技术中可以利用很多方法达到,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建立共享模式,从而实现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但是实现这种共享的前提是要在非语言环境下,服务者和需求者的操作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需要借助物联网的架构技术,确保物与物交换过程中操作环境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模块化。③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工业自动化的应用范围很广,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销售过程中都有涉及。在这些过程中需要物联网的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手机工业信息和数据,然后通过互联网对数据进行分析输出分化等。物联网的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运用过程中需要遵循语义的可操作性,应用这种数据与信息,能够采用标准技术处理数据与信息。

(2)实际应用。①安全生产领域。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工业领域的主要规范,也是各个领域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实行生产的工人、环境、机器等进行监控,检测并诊断潜在隐患和人员的定位跟踪,这样有利于管理者及时掌握和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人身安全和经济损失。②生产制造领域。目前,物联网已经被各个领域中的行业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工业的生产制造领域中,物联网技术是最重要的技术,工业生产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它的“影子”。比如说,在生产设备上安装物联网技术,利用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收集数据、通过物联网的识别技术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消耗情况和产品质量。在工业自动化的生产制造过程中使用物联网技术,能完成机械生产、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的同时,为企业节约更多的资金投入。③产品信息化领域。为了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企业越来越重视产品信息化。物联网技术能够远程控制还能实时进行监测,所以物联网技术在产品信息化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在产品信息化中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提高生产和管理的智能化。在实现工业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能很好的实现产品信息化。④环境保护领域。环境保护中可利用工业自动化,建立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系统,进而实现在线监测及其控制,利于保护环境。

3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实现工业自动化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投入、可持续发展,在工业的各个领域积极采用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能够使我国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远程控制和物联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的综合使用会给企业及社会创造很大的利益,同时两者的结合也是工业生产走上了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有效地保证了工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商萍君.物联网技术在制冷空调行业中的应用[J].制冷与空调,2013,(3):22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