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案例式教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2-21 17:45:23

案例式教学论文

案例式教学论文范文1

案例就是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基础,记录下的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教育性的实例或报道,这些实例或报道包含许多可能的问题,并且用一定的文字、录音和录像等媒介客观的记录出真实情景。案例教学,就是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以经典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且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调查等活动,最后引导学生得出解决问题的确切可行方法。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案例式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创建,最初应用于法学和医学教学上,后来才被引入管理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教学中,通过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学校内就能接触到各种商场争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家畜繁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下一步对动物科学专业课的学习。传统的《家畜繁殖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单纯的讲授知识为主,互动较少,这样必定造成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变成被动。上世纪80年代末,案例式教学传入我国,在一些法学、工商管理类高校开始试行,后来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并广泛运用。案例教学就是通过模拟真实的事例,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相继开展了案例式教学,更加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改变传统式教学的短处,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注重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家畜繁殖学》案例库建设

《家畜繁殖学》的繁殖理论和家畜实际生产密切相关,在整个《家畜繁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教学、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三种教学环节共同完成,不仅注重理论教学,同时还要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讲授教学大纲规定内容,同时还要将家畜繁殖方面新的研究成果和有特色的技术进步,以及新的学术理论和概念引入课堂。在《家畜繁殖学》实验课上,通过家畜繁殖理论教学与繁殖基本技术操作、训练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家畜繁殖学》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繁殖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到家畜生产的第一线,丰富实际知识,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加固家畜繁殖基本理论,训练繁殖基本操作技术,同时启发性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最新家畜繁殖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为学好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达到以上的教学目的,进行《家畜繁殖学》的启发式案例教学,首先要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案例。目前,在学校的硬件方面,绝大多数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成了由12个以上典型案例组成的《家畜繁殖学》案例库,制作了25个以上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丰富了授课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将学生引入家畜繁殖的生产实践情境中,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最后,教师通过以典型案例制作而成的多媒体课件,配合小动画或小视频,讲解正确的解决方案,加深学生对家畜繁殖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传授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根据家畜繁殖的最新研究进展,不断更新教学案例和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家畜繁殖技术,以及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李井春等报道,在《家畜繁殖学》教学上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典型案例配合PPT进行案例式教学。我们采用的启发式案例教学,不仅采用典型案例,同时采用PPT配合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进行教学。

三、应用情况及问题

(一)应用情况

根据《家畜繁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对其中某个章节的要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等因素,编写12个典型案例,授课教师根据案例将内容分成12部分。将准备好的案例在上课前1~2周通过邮箱或QQ发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熟悉和了解案例,同时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自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利用较少的时间讲解重点知识,然后选派代表对案例内容进行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见解。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主要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控制讨论的气氛和节奏。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的案例进行总结,采用PPT配合教学小动画或小视频进行教学,给出该案例比较典型的解决方案,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对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要求。最后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如语言表达,以及对案例的分析思路和结论的准确性等进行打分,作为该学生的平时成绩。并且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讨论。

(二)存在的问题

案例式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改变了以被动接受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注意,比如典型案例的选择、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学生的角色和责任、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融合及协调等,这些是需要教师下功夫处理的问题。

1.典型案例应该示范性强,并且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虽然相关的书籍、网络和各类音像制品等都提供大量的家畜繁殖学案例,但这些案例不能拿来就用,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素质,经过反复加工整理,精心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家畜繁殖的最新研究进展,不断更新案例内容。

2.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发言,并且适时地诱导学生、启发学生。学生在天马行空地联想下去的时候,要及时刹车,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不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使案例讨论始终围绕主题顺利进行。同时,教师需要经过良好的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要充分肯定那些具有创造性和思维独特学生的见解,又要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听讲者和知识的接受者。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课前学生必须充分熟悉和了解案例,同时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自学教材,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在实施案例教学初期,由于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需要学生在课前花费一定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会出现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发言,把自己的见解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内容,而是活灵活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且加深了记忆。

4.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启发式案例教学不能完全代替讲授式教学。《家畜繁殖学》有的重点和难点是不能完全通过案例教学实现的,理论教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关键是怎样把理论讲授从填鸭式变成诱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

四、展望

案例式教学论文范文2

1课程建设目标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1课程建设目标以软件生命周期为主线,围绕来源于企业的实践项目,按照软件工程的不同阶段,解决项目中的若干问题.整个课程围绕两个企业项目展开,各个阶段解决的问题要相互衔接,最终通过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实现软件功能.课程建设目标如下:(1)引入企业实际软件项目,改革传统以理论为主的软件工程授课体系和课程内容,建立以项目实践为主线,理论指导实践的课程体系.(2)与企业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既注重专业知识结构的扩展,又突出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符合IT企业的人才需求.(3)以企业实际项目为素材,建设软件工程特色实践教材.(4)在企业帮助下进行师资培训,建立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团队.(5)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促进项目团队建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技术和工具固然重要,但最终解决问题的是人,是大家的协作.

1.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企业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案例式教学法模式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企业实践项目往往问题规模庞大,复杂性较高,并不适合直接用于教学,必须经过提炼和抽象后形成适合课堂教学和实训的教学素材.(2)制定能够符合企业项目案例式教学法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3)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探索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建设.(4)传统以理论为主的软件工程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必须着手建设本专业的特色实践教材.

2实施方案

2.1案例选择与制作案例来源于企业项目,又不同于企业项目.真实的企业项目规模大、复杂性高,而且企业追求有效地解决问题,个别功能模块实现过程逻辑不严谨,理论性不强.这使得企业项目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而应该对其进行适当改造,缩小问题规模,按照软件工程方法规范开发流程,完善开发文档,提炼教学素材.项目驱动下的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要突出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围绕如何解决关键问题引出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在软件工程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具体的技术工具解决问题.另外,案例设计还要覆盖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并且各个阶段的案例要具有连续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软件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关系.

2.2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大纲一般侧重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比较流行的两种软件工程方法学,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步骤逐次展开,主要讲授理论,并穿插一些小示例.但是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指导人们如何合理开发软件产品的方法论,其主要目的就是如何降低问题规模的复杂性.其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缺少目的性而被动地学习,学习效率非常低.引入企业项目后,学生为了解决真实的现场问题而组成项目小组并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软件工程教学大纲应做如下修改:(1)将以理论为主的授课体系改为以实践为主的授课体系,把“提出问题——寻找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围绕企业项目开发过程,合理安排项目案例,最终覆盖主要理论知识点.(3)增加2周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生可以组成5~6人的项目小组,自拟或在教师引导下确定题目,通过项目实践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大纲的制订只是完成了课程体系的基本设计,最终教学效果如何还是要靠任课教师来完成.目前,高校软件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目标与快速发展的软件产业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软件项目开发经验与企业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是急待解决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建设产学合作的教学团队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终出路.引入企业资深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授课,解决学生项目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4-6].但是企业人员的差旅费、课时费和授课时间等都是大问题,尤其是外聘专家的费用问题,目前无法解决.另外,外聘企业人员参与到课堂教学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缩小与企业的差距,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课程团队才是最终目标.因此,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企业挂职锻炼机会,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研发一线,利用1年的时间参与到企业项目的研发工作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样做不仅密切了校企合作的关系,而且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选择.这种“教师走出去,成果拿回来,学生送出去”的校企合作创造了合作共赢的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

2.4特色实践教材建设特色实践教材建设是企业项目驱动下的软件工程案例式教学法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7].传统的本科软件工程教材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而实践证明,这样的内容设置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学完课本后面对实际问题时还是无从下手.从“学以致用,以用导学”的角度出发,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实践教材,增加技术应用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但不会降低学生的培养层次,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的深入理解,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5课堂组织和管理为配合企业项目案例教学法过程的有效进行,避免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将学生和教师置于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让学生积极地研究和解决项目问题是关注的重点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1)按照自由组合和自愿的原则,学生分成几个5~6人的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内部分工协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教师要按照“理论上讲解,实践上指导”的原则,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围绕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安排课前预习内容,鼓励学生主动研究问题,锻炼自主学习能力.(4)学生在课堂上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针对具体问题积极讨论,深入理解问题,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6考核方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8].为此,制定了组间与组内考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考评相结合的分阶段考核体系,具体措施为:(1)考核由三部分构成:理论知识考核占30%,案例开发过程(分析、演讨和团队合作)占30%,开发成果(文档、程序)占40%.(2)个人最终成绩由个人所在小组成绩(40%)和个人成绩(60%)两部分组成.小组成绩是小组成员开发过程和开发结果的考核成绩.个人成绩是小组成员在开发过程中个人表现取得的成绩.(3)理论成绩采用闭卷笔试考核方式.小组成绩由项目开发各阶段成绩的平均成绩构成,由教师根据需求规格说明的完成情况评定.个人成绩由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来评定,同时考查其在团队协作中的综合能力.

3结论

案例式教学论文范文3

1.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意识并健全自身人格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进行探讨和分析使学生学到知识,每个案例都具有错综复杂的情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到案例教学中,使学生认真阅读实际案例中的基本信息,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多角度的思考案例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多方面的研究获悉案例情境的发生过程以及变化发展的情况。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考范围,同时要适度的给学生提供帮助,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独特的思维能力,独立自主的进行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学生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要不断的进行创新,案例教学法的结论是开放的、自由的,不是传统封闭的,同时案例教学法为学生讨论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平台,能够使学生在讨论中彼此分享观点,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心理自由安全的教学环境,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有利于学生健全自己的人格,使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和操作能力

发现问题意识也就是探索意识,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在选择教学案例素材时通常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身处在一个特定的情境里,在不明确信息的情况下对多变的形式进行独立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情境活动中,师生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设身处地的思考,提高了学生运用多种经济法律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深入分析案例的实践能力,从而推动了学生全面发展。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当今社会人才必须要具备合作和沟通的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正好是一个使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环节就是合作和沟通,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学生之间必须要学会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建立一个团结、友爱、平等的学习团队,通过讨论案例,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聆听他人意见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与人交际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二、分析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环节

1.明确主题,精选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法首先必须要确定授课的内容,选择正确的、合适的案例,所选取的案例要深入扣题,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了解案例所表达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解决实践问题的同时进入到学习中。例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无权的表现形式,所以应该选取关于无权的案例。案例:诚业炒货公司为了拓展本公司的业务,聘请了该市绿林果品公司的工会干部小江任业务顾问,并支付了相应的津贴。2005年1月25日,小江在背着绿林果品公司领导的情况下,私自以公司的名义与诚业炒货公司签订了一份购买奶油瓜子的合同,并采用欺骗的手段获得了公司公章。合同中规定:诚业炒货公司生产3万斤的奶油西瓜子供给绿林果品公司,每公斤4元,总价款为12万元。交货时间为2005年2月25日,运费由诚业炒货公司支付。签订合同后,小江拿着已签订的合同到公司的下属单位,要求下属单位人员按照合同规定接受诚业炒货公司的货物,其中几家综合经营单位在收到货物后直接向诚业炒货公司支付了货款。不久之后,绿林果品公司领导知道了小江同诚业炒货公司签订合同的真相,随后指令绿林果品公司下属单位拒绝接受货物,为此双方发生了经济纠纷,诚业炒货公司认为对方不履行合同,到人民法院,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内容并赔偿损失。在此案例中小江没有取得权,属于无权行为,因此,该合同为无效合同。通过这个案例可以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到小江是背着公司签订合同,并且采用欺骗的手段获得公章,小江的行为属于无权,进而更好的使学生明确无权的形式。

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案例教学法以学生的思考为主要教学形式,提出问题后进行思考,最后获得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经常发现问题,提问才会进步,学生只有掌握了如何发现问题和如何提问,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

教师首先要讲述相关的法律理论作为基础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其次教师要合理组织学生,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使不同观点的学生思维发生碰撞,然后综合全面的意见和观点写出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做出相应的评价。例如在经济法教学中,要约和要约邀请是两个不易区分的概念,要选取适当的案例使学生分组讨论,从而得出结果。案例:2006年4月5号,阳光超市想要购进一批毛巾,于是向几家毛巾厂发出电报,电报中表面:本超市欲购进毛巾,如果有全棉新款,请附上图样和说明。其中华柔毛巾厂向阳光超市寄送了毛巾图样和说明,又寄送了100条毛巾到阳光超市,超市在收到货物后非常不满意,于是决定不购买华柔毛巾厂的毛巾。而华柔毛巾厂认为阳光超市发出的是要约,该毛巾厂送毛巾的行为属于承诺,合同因承诺而发生效力。阳光超市拒绝购买行为属于违约行为,应该要承担违约责任,而阳光超市则认为发出电报属于要约邀请而不是要约,超市不受该行为的约束。通过这个案例,判断超市发出的电报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一部分学生作为阳光超市当事人,一部分学生作为华柔毛巾厂负责人,使学生进入到案例情境中进行讨论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定义进行判断,最后得出阳光超市发出的电报没有数量和、价款以及履行期限,因此属于要约邀请,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4.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对案例的推理过程。只有掌握了推理能力,才能提高法律思考能力以及合理运用法律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假设一些特殊条件,使学生能够学会融会贯通。

三、探析在经济法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出现的问题。

1.案例针对性较弱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要素,不仅需要和教学目标、内容相关联,还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在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案例资源库,教师只能凭借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去推敲琢磨,然后编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案例,在编制案例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因此对案例的适应程度难以把握,导致有些案例脱离了实际,或者仅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忽略了案例中包含的知识。

2.控制课堂能力较弱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对课堂的参与精神,学生的思维出现僵化,失去了自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就导致了课堂出现冷场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大部门教师并没有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去参与课堂思考,而是将答案板书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3.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

学生单纯的认为学习就是获取知识,由此形成了封闭古板的学习习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总是感到学生在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方面毫无头绪,始终进入不了案例情境中,导致案例教学法无法顺利进行。

(二)解决策略。

1.精心挑选案例

案例教学法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就是要选择好的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

1.1.案例真实

所选择的案例要是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例如法院一些判例或者一些法律杂志,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

1.2.案例典型

典型性是法律案例的中心,典型的案例涉及的内容相对全面,包含的法律理论知识较多,能够使学生从一个案例中学到多方面知识。

1.3.案例科学

选取的案例要与所讲授的内容密切联系,同时对案例中出现的模糊知识进行筛选,使案例更加科学合理。

2.教师端正态度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冷场局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案例情境中,以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发言,也可以采用点名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容易出现跑题现象,教师要做好方向盘工作,及时将同学带回到主题中。另外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法律知识,增加法律实践经验,才能在经济法教学中熟练的运用案例教学法。

3.正确对待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例如情境教学法等,教师要明确不同教学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灵活的运用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并不能替代其他教学方法,否则就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因此,要不断的改善和优化案例教学法,才能使其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四、结语

案例式教学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案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在从少年走向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身心发生剧烈变化,容易产生种种矛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采用传统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活动训练、自我探索等。其中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创建一种再现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但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并非总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是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二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案例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对总结了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

一、多媒体案例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实践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与制作

选择一个好的多媒体案例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多媒体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应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

2.真实性。案例应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多媒体案例在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上都应加以完整介绍。

3. 时效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职生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中职生所处的时代背景,选择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找到符合标准的多媒体案例并不容易,教师可以考虑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拍摄相应的情景剧。情景剧取材于中职生中职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拍摄。

以“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按照表达、倾听、礼节、心灵四个部分,拍摄了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AB剧的方式呈现。AB剧是指多分枝的故事,有A、B两种不同的情节发展。在本研究中则是由于其中的主人公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沟通结果,其中一种为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导致误会、矛盾和冲突,另一种则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结果是互相理解、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AB剧情之外,还加入了专家分析,动画演示等材料。采取主持人、专家访谈的形式,让专家点明A剧和B剧中沟通之所以出现差异的原因,解释其中所涉及的沟通原理和技巧。当专家解释时,辅助以动画、情节重现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每个小故事的最后,设立了一个问题环节,即给出一个虚拟的沟通情景,要求学生选择在该情节中会怎样采取行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便对本段内容有更深入认识,并且能够真正达到训练沟通技巧的目的。

(二)多媒体案例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的使用

我们在北京某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案例,并验证其教学效果。A、B两个班在一节课内都学习案例1和案例2,分别以文本和视频形式呈现。其中A班先学文本案例1,再学视频案例2;B班先学多媒体案例1,再学文本案例2。每个案例看完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之后,教师均根据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课程结束以后,让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在5点量表上打分。

结果表明,对于先学习文本案例,再学习多媒体案例的A班,在兴趣量表上,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与文本案例的兴趣差异边缘显著(P=0.06),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大于文本案例。课堂观察也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案例部分的教学更投入,全班出现多次笑声,分组讨论时也更加积极,在全班讨论时有8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平均回答时间为20秒。对文本案例的注意力则较为分散,在全班讨论时有6名学生主动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6秒。值得注意的是,观看多媒体案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涉及自己的感受较多,而观看文本案例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围绕案例本身来进行。A班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案例比文本案例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先学习多媒体案例,再学习文本案例的B班,在兴趣的得分上,两种形式的案例差异不显著(P=0.55)。课堂观察表明,学生在多媒体案例时的注意力并不投入,有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较为嘈杂。分组讨论时,有3名学生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5秒。在观看文本案例时,学生们分神的状态依然较严重,但课堂较为安静。分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在2分钟之后很多组就停止了讨论。全班讨论时,只有1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课后对AB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访谈,两个班的学生都认为,多媒体案例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文本则较为枯燥,容易走神。但B班对本课的评价低于A班,认为这个课程的用处不大。以往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主张首先利用多媒体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多媒体案例并不适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呈现。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本片采用的情景剧案例他课堂常用的“纪录片”式案例不同,由于与真实生活情景非常接近,其中所含的人际沟通知识也是内隐性的,并没有将主题用显而易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没有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观看中注意的焦点不够集中,在后面的讨论也只能限于肤浅的表面理解,导致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深度。

其次,由于学生长期接受“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课堂开展的方式已经有了预期,一般的课堂开始时,学生是从下课时的“松”进入上课时“紧”的状态,随着课堂内容的开展,教师会适当地让学生再“松”,然后再次“紧”。但是在B班,教师一开始向学生呈现视频,让学生直接进入“松”的状态,打破了学生已经习惯的课堂教学节奏,学生来不及调节自身的状态,导致对多媒体案例注意不足,对随后讨论的兴趣也不高。对于后面的文本案例,学生觉得更加枯燥,出现了完全不在状态的情况。相反,对于A班来说,文本案例的呈现方式与平时较为接近,提供了一个缓冲调整的时间,后面的多媒体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授课形式、师生互动上也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总是强调体验式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常用游戏、训练,鼓励学生发言,参与讨论,但是传统课堂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其它课堂上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对课堂的呈现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猛然转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常常表现出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心态。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往往不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但如果是在放学后的课外活动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就能够非常积极。两者的差别正是由于学生对“正式课堂”和“课外课堂”的预期不同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必须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程中设计一定的过渡环节,逐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活动、讨论的参与程度。

二、基于多媒体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多媒体案例为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但要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其优势,还需要适当的教学方式和精心的教学设计。Dooley & Skinner(1977)指出,案例教学方法中,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案例进行教学时,要采用以案例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师生交互为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熟悉有关视频片段,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沟通理论和技巧。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3-5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在15-20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致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

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学生在上课前要对本课的目标有了解,知道本课的内容,最好在课下有过相关的观察和思考。

(二)知识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教给学生关于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案例学习中学会的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在教学开始时,先向学生介绍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这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提问、讨论的方式来进行。通过讲授、让学生进入对相关的知识点的思考状态,以便学生能在后面的案例学习中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三)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并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案例中的人物所遭遇的情景和冲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冲突场景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对该问题的看法。

(四)案例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完心理多媒体案例之后,教师根据多媒体案例,结合本课的内容给出几个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认知冲突,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开阔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讨论中教师还可以再次重复播放多媒体案例材料。学生第一次观看多媒体案例时,容易忽略其中的一些细节,或者未能抓住案例的重点。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形成了对问题新的看法,这时再次观看案例,学生能根据讨论所形成的想法更仔细地观察多媒体案例的内容,获得更多的体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只播放多媒体案例中普遍被忽略的重点细节,引导学生去体会、思考。

案例式教学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应用文教学;实践

一、案例教学在高职应用文教学中的适用性

(一)高职传统应用文教学模式的反思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综合能力,成为提升学生未来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然而,高职院校传统的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模式却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纯粹的理论性教学。即老师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以自我为中心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学内容仿照传统的“填鸭式”模式,将各种文体的定义、结构和写作方法按部就班陈述后布置作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知识,缺乏针对性的实训练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在传统的理论性教学中穿插举例说明分析。即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例文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重点突出,有独创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围绕标准答案的分析与讲解为主,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知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当学生遇到实际的写作问题时,仍然会感到无从下手。”

以上两种倾向都不能真正结合《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来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应用写作本质上是一门写作技能课,在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写作技能。即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这门课的基础,只有形成相应的能力才是这门课的侧重点。如果不明确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优越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知识传授和问题解决结合起来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和实践性。其基本思路是“教师提供背景材料—学生分析材料—学生寻找问题,教师提点—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提点—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归纳评估”。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组织统筹,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估,不仅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克服传统的应用文写作课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高职应用文知识结构和核心技能要素来看,应用文写作课涵盖的内容与实际工作息息相关,不仅包括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应用文写作的事务问题,还涉及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强。这就要求在实施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学中,迫切需要借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案例和素材来实施教学,这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案例式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案例教学法不是传统的“举例说明”式教学,而是将案例分析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改革。

二、高职应用文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法从理论分析上无论多优越,如果不能有效地付诸实践也只是空中楼阁。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实际操作和微观指导,这是其区别于传统的注重“理论分析和宏观教育”的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而要成功实施这一亮点离不开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组织能力的提高。

(一)角色分析

如何对案例分析教学环节中的各个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教师能否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方法的一个关键。因此,在具体实施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前,需要对各个角色进行分析和定位。贯穿案例教学过程的三个角色分别是:教师、案例和学生。首先,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者,是整个课堂的组织中心,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入有效的案例分析材料,提供分析方法,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善于点拨和提示,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同时有效安排时间,调控课堂的进度。即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其次,案例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分析案例、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最终目的的教学,因此,案例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实施的成效。最后,学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执行者,不仅要分析老师提供的案例材料,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通过这个过程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明确了以上三个角色,教师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使案例教学更为顺利。

(二)精选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实行案例教学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有针对性。每一堂课的案例材料都必须跟本次课的学习主题紧密相关,紧扣主题。其次,案例材料的呈现需要遵守由易到难的规律,因为学生对理论的了解和深化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当一开始就呈现较为复杂的案例时,不仅需要老师花大量精力来解释清楚材料的内容,同时还会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案例的选择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次,案例需要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这些案例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便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最后,案例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不仅有一定的现实性,还能反映教学的基本原理,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能够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另外,教师在整理案例材料的时候,必须选择各种类型的案例组合,类型的多元化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避免单一化给学生带来厌倦感。同时案例材料需要言简意赅,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使学生乐于去分析思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组织讨论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实践性,主要体现在案例的实践性,课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二是前置性,即在案例教学开始实施之前,先将准备讨论的案例材料布置给学生阅读思考,然后在课堂上再组织学生就有关案例问题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三是交互性,即应用文写作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相影响,通过围绕对问题的讨论,结合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习,双方共同建构新的知识,这种讨论和交流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上这三个原则其实就是教师组织讨论案例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同时,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效控制时间进度,还需时时把握和纠正学生的思维方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

(四)总结点评

在经过激烈的讨论后,教学进入到归纳总结阶段。教师需要发挥组织作用,发动学生就已经讨论的各种见解集中起来并系统化,结合教师对整个知识点的系统讲解和分析,要求学生形成案例分析报告,并提出撰写的具体要求。最后,教师对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详细的批阅并尽快反馈给学生,并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整体质量。另外,教师本人也需要对整个案例教学活动的准备、实施和总结阶段进行反思,总结出有效的教学实施经验,为下次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做积极的准备。

三、案例教学实施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将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较大的冲击,它的实践性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案例教学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它需要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求较高,因此,案例教学模式不容易成功实施。如由于教师习惯于课堂的理论讲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会不由自主地过多干预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过程,一味将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到标准答案上,而学生也习惯于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如何充分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案例式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案例准备 案例讨论 反馈评价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理,进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实践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非常适用应用文写作尤其是体育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

一、准备案例

案例的选择和准备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案例的好坏、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准备案例。

(一)广泛搜集案例

应用文写作的案例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应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搜集适合教学的案例素材,这个工作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可以安排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各种媒体去搜集案例素材,建立案例库或编写案例教材。比如新闻、通讯、广告文案等案例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查找。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也是很好的案例来源,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内外接触到的各种文种,如产品说明书案例可以利用学生们购买的日用品、药品、电子产品的说明书;“申请书”的案例可以选择学生的入党申请书和奖学金、助学金申请书;“海报”可以选择校内的文体娱乐海报和学术海报;“策划案”可以选择学生社团活动策划方案;“竞聘词”可以选择“竞选学生会干部”的竞聘稿;演讲稿可以选择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发言稿,“求职信”可以选择学生毕业时的求职信或自荐信;论文可以选择历届优秀毕业论文。学生在搜集案例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应用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历届学生的作业都可以用来作为案例教学的材料,优秀习作和有典型错误的作业均可搜集起来,尤其是后者,可以通过分析改错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认识更深刻,从而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二)精心选择案例

案例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他们的案例。首先要优先选择专业相关的案例,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熟悉,所以选择专业领域案例,使学生感兴趣,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比如在给体育教育专业讲新闻通讯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专项选择经典案例。足球专项选择足球方面的人物通讯,如《足球之王贝利》;篮球专项可以选择篮球方面的新闻报道,如《独家专访姚明:CBA球员身价千万“很正常”》;网球专业可以选择网球方面的,如深度报道《李娜退役新闻会三次落泪 宣布结束职业生涯》。另外要选择具有时代感的案例,大学生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学生,爱好广泛,接受能力强,对社会热门话题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对案例进行更新。比如最近欧洲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闻通讯案例可以选择与欧洲杯相关的;贺词和讲话稿可以选择近几年的新年贺词和系列讲话稿;演讲词可以选择各国家领导人经典竞选演讲稿;调查报告可以选择“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大学生消费情况”“大学生网恋情况”“大学生兼职情况”“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有时代感、学生感兴趣的优秀案例。

(三)多形式呈现案例

援引案例是为了配合教师讲解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予学生以直观具体的认识,能够让学生对该文体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记忆。在课堂上呈现案例最常见的方式是直接通过PPT展示出来,但这种方式较单一且有一定局限。如调查报告、论文、讲话稿等文体动辄四五千字甚至上万字,在PPT上要占五六页甚至更多,这必然给学生带来阅读障碍,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类案例不适合纯PPT文字呈现,可以结合视频、声频资料、打印资料多形式呈现。如“主席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可以在网上下载声频,声文并茂;呈现奥巴马的经典竞选演讲词《无畏的希望》时,可以给学生观看奥巴马竞选演讲时的视频;论文和调查报告案例可以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组一份,分组讨论。纯PPT展示的案例可以多配合一些案例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图片,另外教师也应在设计和排版上多花点心思,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

二、讨论分析案例

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自己的尝试和探究,把生涩的理用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给予学生最大的思考和讨论空间,使课堂气氛生动、热烈,不呆板。

(一)设计讨论问题

案例中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案例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中的问题不宜过于浅显,应富有启发性,能够引领学生去分思考,让学生们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讨论去解决问题,自己来归纳该应用文体的特点。学生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应用文的认识才更深刻。如在分析获湖北新闻一等奖的体育人物通讯《那一夜,杨威与杨云》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文章选择了哪个主题来写:(1)杨威和杨云的爱情(2)杨威与众多明星在大赛前的心态、训练和生活(3)杨威如何抗衡大赛前的压力;2.作者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好处;3.了解此稿发稿的时机和背景。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学生深刻认知到:1.新闻通讯主题要新颖、独家,且要有较深的思想性;2.要提炼鲜活素材、运用多种手法深化主题;3.新闻通讯要及时且要掌握好发表时机,这样才会提升新闻影响力。

(二)建立讨论小组

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参与活动的,小组成员依靠参与、集体讨论来决问题,因此组建讨论小组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课堂时间和教室布局的限制,小组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讨论小组以 4-6人的规模为宜。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每个成员之间距离不太远,能够充分听清别人的想法并表达自己的意见。且都有发言的时间和机会。小组成员在学期初建立后应保持不变,这样成员之间日渐熟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小组以自由组合为主,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个性和特长的不同适当给予安排和调动。有的学生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可以充当组长的角色。有的学生思维活跃、表达能力和表现力强,可以充当发言人的角色;有的学生思维严密、细心沉稳,可以充当秘书角色,对本组讨论结论进行归纳整理;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就会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小组成员角色可以定期互换,这样会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

(三)师生总结点评

对讨论结果的总结点评也是关键环节,这可以由师生共同完成。在小组讨论完成之后,应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可以从文体本身进行总结,如该文体内容结构特色、语言风格等;也可以从宏观上总结,如文体写作的规律经验及获得知识经验的方式方法等。然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总结评点,对学生讨论的亮点应予以肯定,同时也要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教师在点评时要注意适度原则,既要摆脱“唯一标准答案”的思想束缚,肯定创新性观点,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促进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没有标准,“无标答”不等于无标准,不能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发挥,偏离主旨,要做到能放能收,张弛有度。另外教师要对总结材料加以整理归档,作为该案例的资料积累,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这对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三、反馈教学效果

评价与反馈是案例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客观反馈教学效果能够促使教师分析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一)创建网络反馈平台

课堂时间主要用于组织教学,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只能留在课后进行,但课后师生彼此间接触的机会很少。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馈平台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师生可以共同创建网络交流平台,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如利用微博、微信群、QQ群、教学邮箱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探讨,这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多地交流,不仅能起到反馈教学效果的作用,也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班级的学习氛围更浓厚,这对于教学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丰富评价内容方式

教学评价不仅要测定学习结果,也应该评测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判断能力的培养情况。所以评价内容和方式要丰富、要多样化。评价内容上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结果,学生参与案例讨论、专题研究活动的态度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学生能力的提高情况,等等。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掌握标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可以将教师自评、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结合起来,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也要评价教师的教学组织情况。然后根据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要求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相关的案例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或评价表格。

(三)布置课后作业

案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某种应用文的概念、特点、格式等知识,明确这种应用文文体的使用场合和作用,最终会写应用文,所以课后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并且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写文章、制作ppt、组织演讲比赛,虚拟情景演习(可以视频形式交上来),等等。如在讲解说词时恰逢体育教育专业通级赛,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了一个项目要求学生进行现场解说,最后将解说词文稿、现场解说音频、视频、图片资料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又如在讲求职信和个人简历时要求每个小组虚拟一场现场招聘,应聘岗位是中学体育老师,最后同样以视频文稿相结合的形式交上来。课后作业的布置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上交的作业可以直观发现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应用文的格式和特点,掌握应用文写作技巧,也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等诸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任务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灵活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立华.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吴安平,王明珠,王继忠.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02,(5):22-23.

[3]唐世纲,李枭鹰.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4,(6):47-49.

[4]郑国民,尹逊才.对语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问题的思考[J].语文建设,2006,(2):6-7.

案例式教学论文范文7

论文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刑法 案例教学法

刑法学是一门很重要的法学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不易掌握等特点,抽象的法律解释容易枯燥。独立学院学生,更需要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刑法案例教学不但能使抽象、复杂的法律条文变得简单、易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效地检测教学效果,通过开展案例辩论、案例分析,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目前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独立学院刑法教学中已经普遍穿插了案例教学,但由于独立学院发展历史不长,师资队伍还不很稳定,教研投入力度有限,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还存在不少阻碍和问题。

1.案例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理论讲授法仍然是当前独立学院刑法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讲授过程中任课教师大多会穿插案例教学,但案例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举例的方法是通常使用的方法,主要用于解释某一刑法基础理论知识。“案”“理”结合不紧,很多时候是教师设问,教师自己回答,学生参与程度低,学习积极性没能充分调动起来。教师没能精心设计案例教学课程,在教学活动中仍然扮演着中心角色,案例讨论的课堂组织不到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2.案例教学课时不足。很多独立学院刑法教学按总则与分则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教学,每学期周课时3节,其中实践教学课时没有硬性规定,因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整个刑法教学基本以理论讲授形式进行。案例教学需要全面了解案情、分析探讨争议问题,常常要花不少教学课时,很难从现有的每周3节课时里抽出时间组织案例教学。

3.教学案例没有系统化。案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任课教师往往随机从网上收集案例,很多案例都近乎虚拟,案情设计有些理想化,案例争议性较小或代表性不强,当地法院时新的审判实例使用不多,没有形成统一的刑法教学案例集。

4.案例教学考核方式不尽科学。案例教学考核机制不健全,目前针对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期末考试的案例分析题,这种考核方法带有较大的偶然性,且不能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

5.案例教学配套机制不健全。案例教学不仅涉及教学方法和理念的革新,还需要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教学管理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但从当前独立学院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案例教学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上尚未形成正确、统一的理解和认识,任课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研组织力度不够,而且,案例教学师生素质也难以满足严格意义上案例教学的要求。

二、独立学院刑法案例教学改革设想

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刑法案例教学的改革和运用是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改革刑法案例教学模式

刑法案例教学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不仅涉及教师的讲授方法,还涉及学生的参与方式和课堂氛围。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1.列举案例教学模式。这是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刑法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模式。列举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中,为了解释某一法律理论、法律条款或某一实践问题而列举一个或一组案例进行示例性解说的教学方法。列举案例教学对案例的细节没有过多要求。可以是几句话就讲完的一个案例,也可以是在一节课内讲完的一个案例。既可以是实际案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有关材料加工而成的案例。

2.课堂案例讨论模式。课堂案例讨论模式可选择使用,课堂讨论可以小组讨论或对抗辩论形式进行。重要的讨论案例应课前提供给学生预习。小组讨论时小组成员可相对固定,一般为4-6人,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要求充分表达个人观点,教师可选择部分小组当堂进行观点阐述,最后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分析。对抗辩论通常将全体学生按照观点不同分为2-4个小组,经充分讨论后以小组形式当堂进行课堂辩论。辩论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同学、师生间的交流和了解,也能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达与合作能力。

3.模拟法庭模式。刑事案件的模拟法庭教学可与“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由学生担任法官、检察官和律师角色,利用律所或法院提供的真实案例,按照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模拟审判。学校需建设模拟审判法庭,并购置必要的服装和器具,力争达到仿真效果。模拟法庭教学需要做多方面的准备工作,使用次数不宜过多,一学期以3-5次为宜,每一个角色可由3-5人担任,学生可更换角色进行操练。

4.法律诊所教学模式。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由教学单位开设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凭借自己已经学到的法律知识去办理真实案件的教学方式。诊所通过指导教师(Clinic Professor)指导学生为社会弱 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文书、或参与案件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具体办案过程中主动学习法律和运用法律,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笔者所在单位早在2006年就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家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一直以来,利用这一平台,在法学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咨询、代书、调解、调查和诉讼等法律服务。学生参加法律服务的热情很高,所有参加法律援助的同学都认为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课堂教学中不能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一般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需要任课教师课外进行单独指导。办案过程中,教师可拿些典型问题到课堂讨论,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保证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

《刑法学》计划课时一般为108-126课时,而需要讲授的内容较多,如果面面俱到,则完不成教学任务,根本没有案例教学所要求的分析和讨论时间。任课教师应合理分配讲授课时,挑选各章节的部分内容着重讲解后,类似内容可通过案例教学形式完成。这样既避免了连续理论讲解的枯燥,又挪出了案例教学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刑法分则的讲解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挑选重点罪名进行案例讨论式教学。

本课题组还设计在《刑法学》课程结束后,作为必选课程开设一门“刑法案例分析”课程,约18-20课时(9-10周),时间安排在大三年级。主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时紧密结合司法考试题型,训练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刑法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法律诊所式教学也可在这一阶段进行。

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过于简单的案例,没什么争议,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案例太难,让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则会产生畏难情绪或依赖思想,容易造成冷场,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有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难度要适宜。

采取案例教学法,应该精心选择并编写系统案例。选编案例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案例要新颖。即尽可能选择司法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案例讨论了解司法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其二,案例要典型。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之目的。其三,案例要系统。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配备相应的典型案例,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同时,根据理论学习的需要选定案例,并设置问题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其四,案例要多样。既要选择仅涉及一个问题的单一题眼的案例,也要选择适量的综合性较强的案例;既要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微小案例,也要选择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既要选择已有确切答案的案例,也要选择争议颇大,尚无定论的案例。

(四)改革刑法学课程考核方式

刑法学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可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面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

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应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部分,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是记录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课堂案例分析讨论时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评分,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保证学生适应从被动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2.面试成绩。面试以现场抽题并口头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主要题型为案例分析。面试可以很好的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逻辑思维、心理素质以及应变能力等。学生抽题后需有必要的思考时间,教师当堂根据学生表现,记录学生得分。评分时既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判断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思维过程,教师需及时点评,肯定优点,也指出不足。

3.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以笔试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其运用情况。重点可模拟司法考试试题形式,考试题型主要采取选择题与案例分析题型。笔试成绩还是学生总评成绩的主要部分。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选择的适当性与典型性

案例教学的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教师平时需要注重积累和搜集典型案例,适时编制教学案例集,针对主要知识点配备典型案例,并及时更新,供教学使用。教师应与司法实践部门密切合作,一方面可以获取最新、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理论。

(二)实行小班授课制

实施案例教学应当实行小班授课。目前,我国高校流行多班合并上课的做法,学生少则六七十人,多则100余人。在这种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是相当困难的,即便勉强采用,也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实施案例教学必须实行小班化授课方式。班级人数最好控制在30人左右,案例教学时间弹性较大,很可能拖堂,课程应尽可能安排在某时间段的最后一节课。

案例式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高职教育;市场营销教学

【中图分类号】 F713.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94-1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在19世纪20年代由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先提出,最初主要应用在医学和法学的教学活动中。并随着教学研究的发展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案例的设计,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通过教师的总结评价对其学习讨论的结果进行检测和总结。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自身独特的地方。具体说来,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一)目的性较为明确。在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选择上,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进行积极的阅读、思考、分析并进行讨论,从而建立起适合自己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达到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二)启发性较为深刻。案例教学,旨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案,目的是启发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及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思维方式;(三)十分突出实践性。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间接的获得社会实践经验,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保障。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深入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评价;(五)突出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互动较多,是在互动交流中进行学习的方式。

三、案例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一)案例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案例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要结合其教学特点进行案例的选择,在选取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学活动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展开的,所以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在选择案例时,要选择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案例。以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案例,把握案例的时代背景,更好的与现实相结合。同时,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取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案例,长短、难以程度都要适当,不易过于复杂。最后,要根据教学理论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形式。案例类型有展示型案例、问题型案例、叙述性案例、判断型案例及专题型案例等很多种。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不同类型案例的设计。

(二)案例设计。在选择了合适的案例之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精心的设计,设计案例需要讨论的任务。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任务应由易到难,难易程度适当。且要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使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

(三)组织讨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一般采用分组进行讨论,每组以5人为宜,避免“搭车”现象的出现。并对组员进行合理的任务分配,选出组长、汇报员及记录员。教师作为组织者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环境,让学生自主思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讨论。

(四)结果汇报。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在讨论后,每个小组由选好的汇报员进行总结性的汇报,阐述小组讨论出的观点、评价、决策及解决方案。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还可以通过文案、POP等形式做现场的演示。并由其他小组及教师作为评审员进行点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求其小组成员进行解答。一方面将讨论结果具体化、文字化,完善了讨论的思路和观点,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

(五)教师点评。案例教学的目的,旨在通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其分析解决营销问题的思维方式。但是,在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时,很多学生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能形成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需要对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指出其优缺点,对案例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将解决问题的思路整合系统化。通过老师的点评,学生进行反复思考,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从而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

结论:案例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应用中,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教学。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了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比不可少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武文珍.案例教学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3(1).

[2]任滨.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9,(12).

案例式教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案例教学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八条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人WT0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lO%”。然而,并非所有的法学专业课程都天然地适应双语教学。在教育部规定的十四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大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性,属于国内法的内容。如民法,刑法等部门法本身的逻辑体系,法律渊源都与英美法大相径庭,双语教学必然会使学生混淆概念,得不偿失。相比之下,国际经济法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一、国际经济法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际经济法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外语表达国际经济贸易法律方面的专业问题,用外语提供国际经贸法律服务的技能。在国际经济法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则,而且可以使其熟悉国际经济法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提高以英语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能顺利地从事经济贸易和国际法律交流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增强了日后就业的竞争力。此外,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还能为将来有志于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的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其掌握和分析第一手英文资料的能力,为将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培养人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WTO规则的背景是西方法律制度的国际化,要使我国的法律制度与WTO接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西方法律制度接轨,这就要求我国法律学人要站在能与西方法律学人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水准上,否则就不能够参与公平竞争。

国际经济法自身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国际经济法的渊源较为复杂。其中国际条约、惯例以及外国的正式文本通常都是英文版。汉语与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法结构、语言及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汉语思维者和英语思维者思维方式的不同,难免导致相互翻译时将信息遗漏或言不达意,甚至错误理解。基于中译本进行的教学,可能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有些术语和规则,只有还原到其原来的语言文本中,才具有真实的含义。我国某些国际经济法教科书中对一些条约、惯例以及有关外国法的翻译并非完全精准,可能会造成对相关法律的误读。例如在英国法中,提单的性质属于DocumentofTitle,即权利凭证。

而在我国的一些国际经济法教材中,这一术语却被解释为物权凭证,抹煞了提单亦具有债权凭证的作用。其实英国法中没有债权和物权的区分,也不像大陆法系那样有系统的物权体系。尽管国际经济法某些内容属于中国国内法的范畴,但其毕竟调整的是涉外经济关系,例如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三资企业法等。使用英文传授该部分内容可以令学生在探索正确英文译文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相关法律的理解。

在国际经济法开展双语课程也就有较高的可行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双语教学”课程定义为:指除外语课程外,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含50%)的课程。其中教材可作广义理解,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本身。大量的英文条约、惯例和案例为国际经济法提供了充分的教学材料和资源。直接采用英文版的法律文件省去了翻译和出版的环节,更能跟上法律发展和变化的步伐,将国际经济法最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其次,国际经济法的授课对象通常都是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之低年级相对有所提高,更容易适应双语教学。从学科内容来看,国际经济法与其他法学学科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这令双语教学的开展更具可行性。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较之传统的讲授方式更具有启发性,能够令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并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尤其适合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由于受听说能力相对较弱的限制,一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本能的距离感。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传统纯讲授的方式,是用理论讲理论,就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因为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引人形象具体的案例能够创设相关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不仅提供了令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平台,有助于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味接受教师传授的信息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精神。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使用英文表达法律问题的机会。

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英文资料的精准翻译十分重要。但毕竟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并非法律英语的学习,而是要以精准的翻译为基础,强调对相关英文资料的深层次法律内涵的理解。国际经济法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案例的深人分析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案例教学对于实现这一目的大有裨益。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不再仅满足于了解甚至识记英文法律规则的中文意思,而是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去探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将相关的法律规则应用于案件事实。通过直观具体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则,更加牢固地掌握有关知识点。

三、结合案例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方法探讨

(一)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兰德尔于1870年创立了案例教学法。学生要在课前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案例。教师则采用苏格拉底式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而寻找出案件背后的法律规则。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像律师那样思索,像法官那样办案,培养其法律技能及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法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

但纯粹的案例教学并不适合国际经济法。法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根据学科领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国际经济法而言,以条约和惯例体现的成文法决定了不能完全摒弃大陆法系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在知识的系统性、抽象性和理论性方面亦具有案例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应结合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扬长避短,令学生通过讲授教学获得系统性掌握该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也会谈及一些案例,但这只是举例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法律概念,而不是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不必提前预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而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举例所用的例子往往是为了服务于某一个特定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结合案例教学法要求采用案例讨论课的形式,真正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则应该作为引导者启发学生独立地分析案例,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事实上,结合讲授式与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即便是在英国,澳大利亚,香港这些普通法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完全采用美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而是结合讲授(1ecture)加辅导讨论(tutoria1),同时使用教科书和案例的方式以兼顾法学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也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在德国大学的法学教育中,除了使用传统讲授方式的大课堂,也有案例课、实例练习和讨论课。日本各大学的法科大学院也一改过去日本法学部以系统讲授专业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应先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进行案例讨论课。要适当分配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这两种教学方式所占的比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对国际经济法导论部分,应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而对于国际货物买卖法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应适当加大案例讨论课的比例。

(二)英文案例资料的准备

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教师应从该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出发,根据其特点决定案例教学在该部份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其中对于那些文本本身涵义较为模糊条约或惯例重要条款以及某些源于英美法的重要原则,应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课进行学习,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其法律内涵,熟悉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真实案例作为案例讨论课的资料。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供第一手的判决书供学生研习,使其通过阅读原文理解其含义,并得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除了确立某些原则的经典案例外,还应该选择体现对该原则的突破和发展最新案例,从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法律的演进,接触到最前沿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对于理论和实践中上存在争议的问题,亦应选择体现不同立场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纠正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味地接受权威观点的学习误区。

英文判例的篇幅较长,结构亦较为复杂,学生又缺乏普通法教育背景,直接将整篇英文判例交给他们阅读研习难度过大。某些案例往往会涉及不同的法律问题,并非全都与国际经济法这门课要求的知识相关,没有必要要求学生通读整篇案例。教师应从中摘出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有关的事实以及法律问题,并着重保留法官的判决及推理交给学生阅读。这样即减轻了学生阅读长篇英文判例的负担,又能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对重要法律规则内涵的理解和应用。随着学生对英文案例熟悉程度的加深,可以逐渐增加案例的数量和难度。

(三)双语案例讨论课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