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作调查报告集锦9篇

时间:2022-07-22 20:10:48

工作调查报告

工作调查报告范文1

一、乡镇民政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一)工作地位与肩负的职责极不相称

乡镇民政工作线长面广,任务繁重,政策性强,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基层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可谓责任重大。但其工作地位却非常尴尬。一方面,民政工作在乡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被作为“搭头”。在相当一部分乡镇领导的心目中,民政工作是软任务,不是硬指标,是部门的事,无关大局。只有受了灾才想起民政。因此,大多数乡镇一年到头很少研究民政工作,也没有安排党政副职分管,更谈不上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如全县乡镇每年专题研究一次民政工作的不足一半,这还是比较好的。另一方面,民政工作在乡镇的部门工作中处于从属地位,连相对独立性都没有。全县60%以上的乡镇民政办主任民政助理由党政办、计生办、武装部等部门负责人兼任。辰溪县30个乡镇民政办主任助理员,有25人由党政办等干部兼任,专职的仅有5人。民政办大多隶属于党政办,人员安排、工作开展、经费开支均无自。在乡镇干部中,民政干部总觉矮人一头,低人一等,工作没有积极主动性,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与政策的工作质量很难到位。

(二)工作任务与人员配备矛盾突出

撤区并乡前,全县有乡镇32个,按每个乡镇配一名民政干部,至少有32人。撤区并乡后,现全县30个乡镇、6个办事处,只有民政干部30人,平均每个乡镇、办事处不足1人,比撒区并乡前减少2人,按上级规定的“总人口的万分之一”配备,只到应配备人员的3/5。乡镇管辖范围增大了,民政干部反而减少了,平均每个民政干部要管理11个村1.3万人的相关事务。一个民政干部平均管理着五保对象107人,农村低保户300多户,优抚对象80多人,灾害受损对象1000多户。按照低保条例的要求,必须入户调查,进行三榜公布,这根本管不过来。而且大多数民政干部不是专职,主要工作是包村驻点,完成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其它多项硬性工作任务,工作压力远大于民政工作,以至工作职责主次不清,无暇顾及民政工作,导致情况不明,底子不清,工作粗放,应付了事。再者,民政干部的调动过于频繁。30个乡镇民政助理,一年一换的3个,两年一换的5个,三年一换的9个。有个别乡镇甚至半年换一次民政干部,严重影响了民政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开展与上级和群众的要求差距很大

从调查的情况看,村民自治中的“四个民主”,只有民主选举抓得好一些,其它“三个民主”没有认真地抓起来,村务公开大都形式化。救灾救济工作粗放,查、报灾资料档案有的不全,有的没有;救灾款物发放手续不齐,甚至名单都没有。乡镇低保存在滥保乱保、平均发放、动态管理搞不起来的问题。五保供养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存在不规范等问题。

二、基层民政工作薄弱的原因

(一)党政重视不够

一些乡镇领导对民政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发发钱、拜拜年”上,有的甚至认为民政工作只是“突发性”、“阶段性”工作,没有把民政工作提高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的高度来认识,没有把民政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也没有列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全县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中,虽然明确了民政的机构和人员编制,但很难真正的落实,绝大部分是兼职。因此,有的乡镇设有民政办,只安排一名民政助理。一些乡镇主要集中抓计划生育等硬指标工作,视民政工作可有可无。有的把民政工作看成是上面的事、部门工作,对人员、经费、工作开展等问题,考虑研究得不多。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安排民政经费,来钱就发,没钱就拖,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贫困、债务重的乡镇甚至挤占、克扣、挪用民政专项资金。

(二)管理体制不顺

一是人事管理体制不顺。乡镇民政干部人事关系隶属乡镇,乡镇任免民政办负责人,不征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也不考虑民政业务工作的性质,随意地过于频繁地变动民政干部。二是工作运行体制不顺。民政办没有独立性,职能作用难以发挥。全县大多数民政干部是兼职的,专干只到六分之一,基本上是先干中心工作,再干民政业务工作,基层民政工作薄弱在所难免。三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各乡镇和办事处均实行财政大包干体制,由于财力不足、债务沉重,上级下拨的民政专项资金往往被乡镇挤占,以至迟迟拨付、发放不到位,有的甚至被挪用,严重影响着乡镇民政工作的开展。

(三)自身建设乏力

一是办公设施缺乏,工作手段落后。相当一部分民政办没有单独的办公室,没有一个民政办有计算机,查灾、核灾、报灾依靠口述手抄,优抚、低保等管理工作仍然是手工操作,工作量大,效率低下。通讯、出差、印制表格资料没有经费,要靠上级民政部门解决或民政干部自己想办法。二是乡镇民政干部的素质普遍不高。全县30个民政干部中,虽然大都具有大专、中专和初高中以上 文化程度,但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一些乡镇配备的民政干部,不是年龄大,就是能力弱。三是缺乏系统培训。大都是以会代训,或应急性的工作培训,以致相当一部分乡镇民政干部本文来源:文秘站 不懂业务,不知道有关的政策法规,不了解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也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上报的情况和数据不准确,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三、加强乡镇民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确立乡镇民政工作的位置。

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志在十七大报告别强调要关注民生。随着中央对困难群体的高度重视和民政职能的增加,乡镇的民政工作任务更加繁重。这就需要乡镇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给乡镇民政工作以应有的地位。要通过各种途径,向乡镇领导宣传新形势下加强民政工作的必要性,使他们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必须转变的高度,从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高度,提高对做好基层民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级党委、政府应从制度、政策及工作部署诸方面对乡镇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提出要求,作出规定,并督促落实。尤其是县委、县政府,要把乡镇民政工作纳人工作目标管理,推动乡镇党委、政府把民政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抓紧抓好。乡镇民政部门和民政干部要坚持做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群众的赞誉,争取乡镇党委、政府对民政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二)加强自身建设,造就一文较高素质的乡镇民政干部队伍

一是要加强乡镇民政组织建设。每个乡镇应单设民政所,按照上级规定的“总人口的万分之一”的比例配足民政干部,并参照计生、财政等部门对乡镇的管理体制,由县民政部门归口直接管理,至少应由县民政局和乡镇对民政办所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民政所负责人的任免须征得县民政局的同意,民政干部的调动应报县民政局备案,以保持相对稳定,还应当尽量减少兼职,切实解决民政工作有人办事、民政干部有时间办民政的事的问题。二是要加强乡镇民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县民政局应负责对乡镇民政所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胜任工作。三是要尽力帮助改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有条件的还要配备计算机,逐步实现民政业务信息化管理。

(三)理顺财政体制,规范乡镇民政资金的管理

在当前乡镇财政实行大包干的情况下,应在乡镇财政所设立民政资金专户,由县民政和财政部门将民政专项资金直接下拨到乡镇民政资金专户,资金由乡镇民政办管理、安排并发放,实行封闭运行,从而杜绝挤占、挪用现象,确保各项专项资金用于民政对象。

(四)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工作落实

工作调查报告范文2

20xx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扶贫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十七大及国家、省、市扶贫开发工作战略思路,紧紧围绕《全省扶贫开发纲要》、全县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突出以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新思路,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开展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扶贫工作完成情况

4、科技产业扶贫。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矿产、水电、畜牧、生物资源开发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科学选择项目。完成战河乡 5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县高原牦牛特色资源开发项目,烂泥箐乡2000亩脱毒洋芋种植示范基地和西川乡4000亩核桃标准化种植项目,共投入财政资金200万元。

6、信贷扶贫。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利用信贷资金扶持发展种养殖业,促进群众增收。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650万元。

7、社会扶贫。积极动员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争取在人才资金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实行县级领导联系挂钩到乡,科级领导联系挂钩到村委会,部门联系挂钩到村民小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挂钩帮扶制度。共累计投入各级各类帮扶项目50个,帮扶资金1450 万元。

(二)主要做法

1、高强重视,加强领导。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不断充实和完善扶贫工作领导班子,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县四套班子及各涉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各乡村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2、精心组织,落实目标责任。为把各类扶贫项目落到实处,县与乡签订了项目实施目标管理责任状,乡与村、村与农户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对目标管理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县对乡综合考评重要内容。把扶贫工作开展得好与坏,作为考核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明确任务,责任落实,精心组织,确保扶贫工作件件有人抓、有人管。

3、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项目资金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和资金的安全运行。

(1)项目管理。一是瞄准对象,科学规划。根据先难后易的原则,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召开村民大会征求群众意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困难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筛选项目,自下而上制定规划项目。二是严格公示公告制。省、市项目批复后,县乡两级通过电视、网站、政府公示栏等形式对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8个工作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投资情况、工程质量、资金到位情况进行公示。项目竣工后,设立标志碑进行公示。做到了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的公示,使项目资金接受社会及群众的监督。三是严格项目监督检查。项目实施中,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多次到各项目点督促检查项目实施情况。县扶贫办班子按南中北三个片区,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四是加强项目后续管理。项目完成验收后,及时进行移交,制定项目后续管理办法,明确具体管护人,做到谁受益谁管护谁维修,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五是严格验收制度。项目实施完成后,先由乡村自查自验,再由县扶贫领导小组逐一对扶贫项目进行县级验收,最后报请市级验收。要求县乡两级验收覆盖率达100%。

(2)严格资金管理。一是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二是严格拨款程序。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按4:4:2进行拨付。资金拨付实行四级联签制(提出用款申请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纪委书记)。三是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所有扶贫资金全部在财政直接支付,到户资金一律实行一折通支付。乡村不设扶贫项目资金户。四是结合县情,制定出台了《**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确保资金到村到户,规范安全。五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完善了资金县级报账回补制,每批次资金报账由用款乡提出申请,经县扶贫办审批后,由县报账中心按批复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审核,报账再回补剩余资金。六是大宗物资进行招投标统一采购,严格管理。七是严格审计制度,项目完成后,要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并形成审计意见书。八是每年组织纪委、监察、财政等部门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一至二次的检查监督。

5、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农民群众作为扶贫开发投入主体,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扶贫工作,积极动员投工投劳。十一五以来共累计投劳折资3564.2万元,占总投资的14%。

6、部门协作,整合资金。以整村推进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金。一是整合扶贫内部各项扶贫资金;二是整合外部门投入。

7、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在发挥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实行社会帮扶和挂钩扶贫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合力推进扶贫工作。

8、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细化职责,落实责任。树立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

(三)主要工作成效

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782元增加到2008年1614元,增加106.39%。

工作调查报告范文3

主要做法

一、抓组织,健全机构,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

一是建立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网络体系。建立了由县委领导包联、组织部门负责、城关镇党委管理的三位一体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机制;组建了由县委主要领导任会长,组织、财政及相关基层党委为成员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全面负责全县社区党建工作;城关镇党委也建立了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副书记负责,组织干事具体抓,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各社区也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组长,以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党建协调小组;以社区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为核心的“智慧团”,以文艺爱好者为主体的社区文化艺术团,以社区居民楼组长为骨干的“社区服务、治安调解、文化体育、环境管理、医疗计生”等委员会,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优化社区领导班子,建强组织核心。严格按照“两推一选”办法,采取“摸底、登记、走访、考察、选举”等程序为4个社区配强了领导班子。同时,实行党支部、居委会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做到了一套人马,两个机构。针对社区党支部办公无场所、党员活动无阵地的现状,分别为环北、泰山两个社区分别租借了4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有效缓解了社区办公无场所的问题。

二、抓管理,创新工作机制,确保社区党建工作良性运行。一是完善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和完善了《社区党组织议事组织制度》、《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制度》、《社区党支部工作职责》等制度,建立健全了社区党员“”及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并要求各支部将制度装框上墙。二是强化考核,狠抓工作落实。县委对社区党建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通过建立季度汇报、半年督查、年终考评、评选表彰五项机制,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自我考核,严格上下考核,注重过程考核。通过督查、考评,对工作成绩显著的社区党支部及时进行表彰;对工作推进迟缓、效果不明显的社区党支部进行重点帮扶、扎实推进;对后进社区党支部限期整改,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三是强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建立完善了社区党员信息库,采取灵活方式对各类党员进行规范管理:对下岗职工党员实行“服务型”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关心型”管理;对优秀大学毕业生进行“加强型”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沟通型”管理;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抓学习,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社区党员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让社区党员参加干部培训日专题培训和流动党校等集中培训。先后组织社区党员参加了省爱卫办主任刘保华同志主讲的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专题讲座;利用流动党校及时宣传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社区建设有关知识。先后组织“宣传艺术、矛盾化解”等专题辅导班19次;从县文化局、综治办、局、文明办、卫生局抽调人员组建专业知识培训团,对社区党员、居民作巡回辅导16次。另一方面,选派优秀社区党组织负责赴西安碑林、韩林寨等社区进行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自去年以来,共举办各类社区党建工作人员培训班7次;举办各类观摩活动2次。各社区也依托文明市民学校、人口学校等教育阵地,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集中学习培训,观看党员电化教育光碟等形式,对社区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党的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健康教育等各类培训,受到广大社区居民欢迎。二是设岗定责,激发社区党员工作活力。根据社区党员的年龄普遍偏大,年轻党员较少的现状,确定了年龄大的党员出谋化策,科学规划,年轻党员则以涉外活动,具体落实为主的工作机制。在社区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中开展了“认领十岗、争当五员”活动,合理设置了文明新风倡导岗、社情民意收集岗、问题矛盾调解岗、环境卫生整治岗、公共区域服务岗、公共绿地养护岗、健康知识培训岗、计划生育监督岗和治安巡逻岗、接待岗等岗位,使广大党员有所依、有所为。花园社区擅长艺术的老党员秦孝飞同志成立了书画艺术班,经常义务为广大党员进行书画艺术培训;擅长文化表演的党员秦耀华充分发挥个人专长,成立夕阳红老年艺术团,经常深入各社区居民点进行文艺演出;老党员李建国积极组织居民300余人每天早上坚持晨练,向广大居民传授健康知识,深受社区居民亲睐。三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通过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党员示范户、安全文明小区、先进楼院、和谐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公婆等各具特色、优秀突出的各类典型,使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截止目前,全县已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2个(泰山社区、环北社区),确立先进楼院12个,环北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健康等同志被评为全市社区党建工作优秀党务工作者。

四、抓活动,强化文化建设,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活力。(一)高质量组建文体队伍。先后在环北社区组建了舞蹈队、时装模特队;在花园社区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在金水社区建立了夕阳红书画艺术中心。这些文体队伍每天都道路在街道巷尾,其中泰山社区的锣鼓队、舞蹈健身操队、戏曲自乐班,经常深入到居民群众中去演出,深受群众欢迎。二是高品位开展文化活动。近年来,各社区党组织先后在县城中心广场、县剧院、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太极拳表演、老年门球比赛、秦腔自乐班纳凉晚会等社区文化活动20余场次,特别是今年七月围绕迎奥运、抗震救灾主题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三是高标准建设文化设施。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在财政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协调,为社区购置了锣鼓、象棋及各类表演服装道具等文化娱乐设施。泰山社区尝试提出了“文化兴社”方针,利用他们白手起家的秧歌队,给商店、企业开业搞庆典,收取一定演出费,先后购置了铜器、鼓、服装等,并壮大成立了“泰黄艺术团”,下设10个演出队,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社区党建工作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一是社区共驻共建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社区建设没有工作合力。部分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协调、宣传发动不够,缺乏“住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的意识,支持社区党建工作的力度不大。二是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年龄老化,工作活力不足。全县四个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均来自单位退休干部,年龄都在50岁以上,多为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问题,社区入党积极分子偏少,直接影响了社区党员队伍结构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三是社区党组织办公经费紧张,人员工资待遇低,党员活动场所建设滞后。虽然我县四个社区都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但都是租借单位、私人家户的房屋,面积小,办公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新时期社区建设工作需要,大部分社区办公经费紧张,部分工作开展不便。四是对社区党建工作宣传力度不大,难以形成轰动效应。特别是有些社区党员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将党组织关系转往社区党组织,给社区党员管理工作带来难度。五是对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点子不多、方法不活。

几点建议

一是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为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提供坚强保障。一方面,精心实施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借鉴外地“三推一选”(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党员、驻社区单位三方联合提名,差额选举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领导)先进经验,选出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另一方面,建立干部挂职兼任制度。采取机关下派优秀后备干部、选调生、优秀大学生到社区挂职锻炼、任职、在离退休党员干部中选聘、社区居委会党员干部兼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形式,精心配备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再次,通过“县级财政给一点,驻社单位筹一点,社区组织有偿服务赚一点的办法解决办公经费缺乏问题;想方设法提高社区干部的工作资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划拨一定资金专门建设和动员驻社区单位开放硬件设施等方式,解决社区党组织洗场所紧张问题。

二是强化社区共驻共建制度,不断培育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党员的共建意识。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党员树立“社区是我家,共建靠大家”的理念,引导辖区单位和广大党员自觉参与社区建设。进一步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包联、驻社区单位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责任体系,通过建立季汇报,半年督查,年终考评、评选表彰等机制,不断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三是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一方面是着力构建环北、泰山等两个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全县社区党建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好楼院、好媳妇、好公公、社区党建先进个人等各类创先评优等工作,并大力弘扬,宣传表彰,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工作调查报告范文4

一、“十一五”时期依法治区工作基本情况

2006年以来,我区依法治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依照“法制宣传先行,依法治理跟进”的总体思路,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普法宣传活动有声有色。牢固树立大普法意识,围绕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和《区“五五”普法规划》,重点开展了“法律六进”活动,提高了全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一是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强化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制定了《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核办法》,健全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法制理论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学法用法年度述职报告、党委中心组学法等各项制度和法律顾问制度,先后组织科级领导上岗培训、公务员换岗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社区干部法律素质培训,受训人数达5600多人次;每年对全区200多名科级干部和800多名工作人员及区财政供养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000多人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考核、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以“讲堂”为阵地,先后邀请16名省、市法律专家教授,对全区党政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受教育和培训达9800多人次;组建了由3名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团,为区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和论证。二是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在农村“两委会”换届选举期间,开展了“农村换届选举未动,基层法制宣传先行”活动,对换届后的“两委会”干部进行了4次法律知识轮训,同时以法制宣传车进村、法制文艺下乡、“法律快餐”入户、法制文化墙等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提高了群众的法制意识。三是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青少年是法制教育的重点对象。全区有完全小学以上学校28所,教师2100人,在校学生26000人。把学校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坚持课内与课外并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图片展、观看电影、举办征文、观看模拟法庭审判、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四是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以“三抓四建立”的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制宣传。抓阵地:全区20个社区充分利用市民法律学校、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阵地开展普法宣传。抓活动:针对社区离退休人员多、下岗人员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弱势群体集中的特点,各社区分别开展了调查问卷、知识竞赛、法律征文等活动,寓教于乐,效果明显。抓制度:坚持社区例会培训制度,建立年度考评制度,促进普法工作。四建立:建立一支活跃社区的法制文艺宣传队伍,建立一支热心公益事业的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立一支热心群众工作的人民调解队伍,建立一支具有爱心的安置帮教队伍。同时,发挥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的作用,把法律服务向社区延伸,从2007年开始,组织20名法律工作者,每月10日分别到全区20个社区,为广大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代书等活动,满足了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五是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组织辖区各企业健全了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成立法律顾问室或者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开展了“建设项目未动,法制宣传先行”活动,动员企业员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六是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以窗口单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重点,多次组织辖区工商、税务、环保、国土、教育、文化、卫生、交警等单位,开展了环境保护、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疾病防治、交通安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土地资源、依法纳税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社会知法、守法、护法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水平。

2、人大执法检查成效明显。近年来,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监督法,以执法检查为重点,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活动,努力提高执法检查效果,督促和支持区“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2006年来,先后组织对《劳动合同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安全生产法》等20部法律法规在我区的实施情况进行视察和执法检查,保障了法律法规在我区的有效贯彻执行,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人大常委会还加强了对司法工作的监督,组织对区人民法院审判和案件执行工作进行了视察检查,督促区人民法院严格审判程序,落实案件执行责任,提高执行效率,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组织对区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视察检查,在工作创新、严格执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常委会的监督下,区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明显成效;区人民法院审判程序进一步规范,审判质量不断提高,案件执行率稳步提升。

3、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着力打造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建立健全了民主、科学的公共决策机制和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制度,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决策机制和责任制,提高公共服务效能。由区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开展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近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行政执法案件。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在全区政法系统开展“立党为公执法为民”、“公正执法质量年”等系列活动,推进司法公开透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近年来,公检法所办案件无一起错案和冤案。由区司法局牵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把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2006年来调处各类民间纠纷150多起,防止民转刑10多起。由区综治办牵头,在全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08年成立了区治安巡逻大队,建立了村(社区)警务室、治保会、调委会,开展治安群防群治,筑牢了治安防范网络体系,为创建平安和谐奠定了基础。

4、行业依法治理稳步开展。围绕平安和谐建设,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实际,我区开展了行业依法治理。以创建省和部级卫生城市、绿化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净化、绿化、美化”为主题的环境整治优化活动。我区多部门协作,集中开展了打击无照经营的“黑车”、“黑户”,打击欺行霸市、非法经营客货运输、在公路边乱停乱放、违章设点、排放污水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保证道路畅通整洁,树立道路交通新形象。以迎接国家“两基”验收、“双高普九”和教育创强区为契机,下发了《关于整治校园、幼儿园周边环境的通知》,彻底治理校园、幼儿园周边治安、卫生死角、交通秩序、经营摊点、图书、音像、网吧及娱乐场所,营造良好治安环境。以“计生创国优”为契机,开展居住人口摸底和流动人口排查,完成了城市人口规划和计生人性化服务等依法治理工作。同时,各行业单位也结合本部门实际工作,扎实细致地开展了依法治理。国土资源局集中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矿产秩序整顿,区煤炭局开展了煤矿和矿山安全大检查,区公安局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区工商局加强巡查,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及有毒害产品进入市场,区城建局改造破旧危漏公厕,整治城市支巷道路,取缔占道经营和乱贴乱画等行为,区环保局开展环境监察执法,对3个方面6类重点20个污染源单位进行了专项治理,区卫生局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查处无证医疗机构,对辖区1539户公共场所饮食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对24家托幼机构,30名保教员和12000名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区经贸局、区农业局、区文体局、区司法局、区税务局、区技术监督局等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加大执法力度,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5、基层民主法治日臻完善。一是组织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按照“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以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选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强化对村级财务管理和活动监督,进一步理顺和协调农村“两委会”关系,提高村委会组织的自治能力,推动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确保了农村大局稳定。目前,全区创建成1个部级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20个区级示范村。二是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从保障公民知情权、建议权、评议权入手,强化社区自治功能,提升民主自治程序。目前,有4个社区创建成区级民主法治社区,1个社区成为市级是示范社区。三是组织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依法管理,实行校务公开。严格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大力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不断强化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积极推行保安进校园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四是组织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在推进企业民主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行、有法可循,并切实实行厂务公开,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目前,已创建成4个区级“诚信守法企业”,1个市级守法企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纵观我区“十一五”时期的依法治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客观地讲,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普法宣传上还存在“盲点”。部分领导干部对普法的认识不到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法制宣传工作发展不平衡,边远贫困山村、困难企业、城乡结合部仍是工作薄弱部位,某些客观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是依法行政上还存在“短腿”。一些领域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多头执法的现象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时有发生。

三是执法监督上还存在“软肋”。执法监督机制不尽完善,过错追究难以落实到位,行政问责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四是队伍经费上还存在“掣肘”。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区政府法制机构、公检法司等部门均存在编制少、人员少的问题,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经费短缺,导致一些执法活动不够规范或未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开展。村干部待遇偏低,基层政权组织运行相对困难。

三、对策和建议

1、法律宣传要达到“零空白”。要继续强化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推动普法教育深入开展。要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文艺等形式,生动、直观、形象地把法律送到基层、送到群众手中,用身边人,说身边事,宣传法制,教育群众,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确保法制宣传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法律六进”等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依法行政要达到“零失误”。依法治区的核心是依法行政,政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主体,因此,建设一个法治政府对于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法治型、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做到依法用权、为民用权、谨慎用权。要牢固树立公仆观念,牢记我们手中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的,改变落后的观念、体制和工作方式,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强调政府的服务行为,严格履行政府的责任。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执法责任制,逐步改变认识上的片面性、执法上的随意性及一些部门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围绕人权、财权、事权三个重点,公开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工作透明度,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要深化司法和司法行政改革,充分发挥公检法在依法治区中的作用。公、检、法是执法的重要主体,要在建设法治政府的同时,大力推进司法改革。区法院要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审理好刑事、民商事、行政三大类案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完善执行机制和执行方式,进一步解决“执行难”问题。区检察院要以加强各项检察业务流程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监督制约等环节,逐步推进执法行为规范化、制度化;依法加强对诉讼活动的监督,确保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区公安分局要以执法规范为核心,全面推进警务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执法质量考评工作,建立执法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区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推进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进一步解决群众“打官司难”问题。

3、执法为民要达到“零距离”。要强化执法为民,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工作。要把富民增收、稳定物价、促进就业再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居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工作作为执法重点,依法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一是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后劲,是我们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因此我们要在宣传经济法规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依法规范市场行为,大力培育投资建设软环境,努力打造最佳投资创业服务区。二是进一步整顿安全生产和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和食品卫生是当前全国范围内关注的热点之一,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不可麻痹大意,特别是对建筑施工安全和食品加工中的卫生问题,要依法加强整顿严格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进一步整顿社会治安。社会治安是一个地区稳定发展的基础,我们要结合创建平安,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综合治理组织和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工作调查报告范文5

768人,占5.99%;农业技术人员1998人,占2.07%;科研人员185人,占0.19%。位于铁路沿线的##市区、永安市、沙县共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96万人,占51.51%。据市统计局对全市规模以上和部分规模以下637家工业企业共科技活动情况调查表明,2003年,这些企业投入科技活动人员4175人,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列第五位。 (四)高技能人才队伍情况。2003年末我市城镇企业全部在岗职工人数21.08万人,已有6.17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29.26%,其中初级工28170人,占45.65%;中级工29591人,占47.96%;高级工3064人,占4.97%;技师878人,占1.42%;高级技师8人,占0.13‰(全省城镇企业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31.52%,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为50:45:4:1;全国技术工人占46%,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为60:35:5;世界上公认的标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15:50:35)。 (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情况。据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共有确认为农民技术职称人数为1176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1%,其中确认农民技术员职称9389人,农民助理技师1014人,农民技师及农民高级技师1357人。按照每人培训达300学时并开设3—5门实用培训课程的部颁标准,全市获得“绿色证书”及“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的农民人数分别为17254人和15500人,合计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5%。 二、我市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从我市五支人才队伍的总体情况看,虽然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达到360人/万人,超过省338人/万人的水平,但对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却相对短缺。从每支队伍的情况看,全市党群机关工作者和国家公务员14762人中30周岁以下人员1608人,仅占10.8%,而且在职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偏低(仅占17.5%),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各类电业大、党校、函授等自学的学历,而且专业分布以农林、师范类为主,紧缺专业的人才比较少。全市工贸系统国有(国有控股)企业高、中级经营管理人员中,41岁以上的占73.8%(其中临近退休的约占8%),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少,了解国际惯例、善于驾驭市场、敢于开辟科工贸一体化路子的人才尤为稀缺。全市9.63万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教育和卫生系统占39.48%,农业占2.07%,科研人员仅占0.19%(185人)。全市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29.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1.52%)和全国平均水平(46%)。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种养技术型人才(即“土专家”、“田秀才”)较多,创业、营销型人才偏少,据梅列区委组织部调查,梅列区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224人,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12%。其中有初级职称的35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5.63%;有中级职称的6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8%;种养殖大户117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52.23%;其它未评上职称但拥有一定技能并能发挥一定作用的烟技员、卫生员、防疫员等共66人,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9.46%。 二是高层次人才偏少。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仅1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优秀专家仅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

5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7人,公派留学回国人员11人(上述数据不含中央、省属在##的单位)。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家更是紧缺,全市工贸系统国有(国有控股)企业高、中级经营管理人员中,没有一个研究生,具有高级职称的仅占5%。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偏少,全省有68名高级技师,我市有8名,虽不算最少,但其中机械类高级技师仅2名,而烹饪高级技师达6名。 三是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据统计,2000年起,全市共调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97人;自动离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70人,仅教育系统至今已有273名教师(包括校长)外流,有的连档案都不要。中、高级管理人员也很难稳定,连条件比较好的三钢,2002年以来也已经有11名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外流。科技人才外流也相当严重,据统计,2003年全市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工业科技活动人员1401人,比2000年、2001年、2002年分别减少4.43%、6.48%和0.64%。我市原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福建##元发树脂有限公司,原有科技活动人员8人,现只有2人。 四是毕业生回流率和就业率低。据市教育局统计,2003年全市考上各类高等院校的学生达12298人,而市人事局的数字显示,回到##的约10%。据了解,全市高中教师紧缺,若按国家要求初中和高中教师须有本科学历,需9000多名,全市每年考进师大的学生共300人左右,但回来的不到30%。去年全市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至12月底报到2519人,其中研究生5人、本科毕业生382人,大专毕业生661人,中专毕业生1471人。已就业1283人,就业率仅50.9%。 以上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有其历史背景和客观因素,我市地处山区,区位劣势明显,经济欠发达、产业规模不大,城市化水平不高,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和生活环境较差,吸纳人才的载体、空间和引力有限。另一方面,我们人才工作本身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陈旧的人才工作观念还没有消除。论资排辈、官本位等思想观念在一些人头脑中依然存在。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在对人才的录用、统计、职称的评聘、待遇的提供等方面,存在着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的现象。对体制内的人才和体制外的人才,对国有单位的人才和非公领域的人才,对自身培养的人才和外面引进的人才,没有统筹协调好。尤其是对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特别是无所作为的思想意识较重。认为山区发展机会少、经济待遇低、环境条件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往高处走”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引不来且留不住金凤凰,也阻止不了“孔雀东南飞”。二是体制改革滞后。一些地方和单位人才短缺和人才闲置同时存在,人才大量流失和人才难以合理流动同时存在,用非所学和学非所用同时存在,人才的活力得不到有效释放,埋没人才、压制人才的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单位甚至存在“武大郎开店”的现象。三是政策措施不够有力、不够有效、不够配套。对人才队伍发展变化和人才竞争等方面的新情况研究不够充分。某些环节缺乏必要的应对之策。已出台的政策没有很好落实,挫伤了人才的积极性,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形象。 三、进一步加强我市人才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

nbsp;(一)更新思想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各级各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从战略高度深化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决摒弃陈旧观念和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无所作为的思想,与时俱进,以科学人才观来指导人才工作。一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二是牢固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四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全面开发的观念。五是树立现代市场的观念。 (二)加强能力建设,想方设法培养人才。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一要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对党政干部的教育培训,要以“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为基本内涵,积极引导培训机构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要求,开发一批培训模块和培训菜单,为干部自主择训创造条件;试行学时学分累积制,把干部在职自学、短期培训与正规培训融合起来,继续推行市管后备干部*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着重提高战略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通过与国内省内高校合作开办mba课程班或企业管理培训班,有计划地选派一批高、中级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重点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各类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和职称培训。对职工队伍,通过实施“技能振兴计划”,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力度,督促企业采取优惠措施鼓励职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提高技能等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则应以市农科教结合培训中心、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大专院校、各类职业学校、农广校、农函大、文技校及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场和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依托,以“农业155”和“村会协作”为载体,发展适合农村实际的“订单培训”、“公司+农户”等办学模式,采取函授与面授结合、长训与短训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辅导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学习培训与推广服务结合等有效形式,重点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市场经济知识(农民经纪人)等方面的培训。二要整合教育培训资源。通过优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办好##学院、发展优质高中和壮大职业技术教育等办法,培养更多更好的各方面人才。三是注重实践锻炼。对优秀年轻干部,通过选派到艰苦地方、复杂环境、基层一线、重点项目、综合部门、关键岗位和沿海发达地区任职、挂职或跟班学习,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通过项目进行产学研结合、课题(技术)攻关、开发应用等,提高研发能力和技能水平。对农村实用人才,围绕我市培育七大农业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在选派干部驻村任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派“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或“营销助理员”,组织他们积极投身到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去,增强致富能力。 (三)推进机制创新,广开门路吸引人才。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招才引智借脑,做到人才资源的规划、开发、调配、利用要与市里重大发展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攻关项目、重大工作布局一起抓,为##发展特色农业、壮大支柱产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以项目为载体招才引智。结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推广明溪县的经验,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商业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等各类项目为平台,面向国内外,吸引相关人才和智力,为项目建设服务。二是以产业为支撑集聚人才。结合我市着力培育冶金及压延加工、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林竹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可通过整合相关企业的研发机构,市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并投入必要启动资金,促成相关企业

联合建立三大产业研发(工程)中心,冶金研发中心可设在三钢,机械研发中心可设在厦工三重公司,林竹加工研发中心设可在永林集团(整合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永安分中心和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永安分中心)。同时发挥我市生态优势,以明溪南方红豆杉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主建立生态与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确定研发项目,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开展合作交流,储备和引进专门人才,形成研发团队,发挥整体效应。三是以需求为导向借脑引才。进一步推广厦工三重公司和永林集团的经验,建立健全人才柔性引进和区域合作机制,根据地方和企业的实际需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用人不养人”,通过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技术顾问、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国内外智力,使用“候鸟式”人才。同时,对我市急需和紧缺的专业人才,要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做好储备工作。 (四)深化制度改革,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制度是更稳定可靠的因素。一是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制度。应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应认真总结并进一步完善我市去年试行的办法改进考核工作,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体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应完善反映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和反映综合管理能力等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改进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考核评价工作,围绕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突出对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应深化以评聘分开为重点的职称制度改革。高技能人才的评价重在业绩和企业认可,要打破年龄、身份、资历、学历限制,完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技师考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统一标准、自主申报、社会考核、企业聘用的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技能鉴定制度,使有一定技术专长并发挥作用的“土专家”、“田秀才”落实相应的待遇,增强责任感。要全面贯彻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进一步推进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二是健全人才激励制度。对党政人才,重点是结合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要求,逐步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适当拉开不同职务和职级之间的收入差距,增强职级的激励功能;进一步完善去年以来我市健全干部激励机制的做法,努力形成以发展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对专业技术人员,重点是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各种类型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收入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和办法。对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科技人才,重点是结合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采取年薪制、期权和股权激励或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以及补充商业保险等方式进行激励。对高技能人才,按技能等级和岗位性质定酬,可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设立首席职位,实行特岗特薪。同时要推行以项目和课题为主的研究组织形式,探索建立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

工作调查报告范文6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离退休老同志在**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形势下,精神焕发地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成为一支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队伍。不少领导和广大群众把关工委同志比作“编外司法调解员、编外普法宣传员、编外科技兴业教育员、编外家庭美德督导员、编外贫困学生和‘三失’人员帮教员”。

l、进行科普教育,培养了不少科技奔小康的带头人。科技兴业,科技致富,是广大青年的愿望,也是关工委关心、帮助广大青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新余市关工委开展“4321”教育活动,即:发动“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专家、老职工)组织青少年学习执行“四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治安管理条例》);帮教青少年中的“三失”(失学、失业、失足)和“三盲”(文盲、法盲、科盲),维护“两种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组织城乡青年学会一门科技兴业、兴农、致富的实用技术。该市有7000多青年参加了关工委系统的科技培训班,有18O多人成为学科技奔小康的致富能手,有64人成为致富领头人,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新余市渝水区关工委组织由12人参加的农业科技和法制教育报告团,今年就作了12场农业科技和普法教育报告12场,受教育的农村青年达1.2万多人次,培养了一批学科技用科技带头致富的青年农民。据新余、宜春、景德镇3个市关工委统计,关工委共办科技培训班63期,参加人员达1.68万多人次。

2、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了广大青少年法制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据3市关工委法制教育报告团统计,仅2002年3个市各级关工委报告团做法制教育报告127场,受教育人数达11万人次,出法制教育宣传栏56期。景德镇市关工委法制教育报告团的5名同志,仅2002年8月到2003年7月,就到学校、机关、农村作法制教育报告16场,受教育的人数达5000多人次;新余市关工委法制报告团举办法制教育报告员培训班2期,有3O多人受到培训。新余市渝水区关工委副主任、法制教育报告团团长胡乃豪,从法院院长岗位上退下来后,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关工委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几年来自编法制教育材料76份,作法制教育报告110场,受教育人数达1万多人次。

3、注重道德教育,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这次所调查的市、县,都把“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为对青少年教育的重点,联系本地实际,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分宜县关工委制定的《赡养协议公证书》,包含了一整套赡养老人、关照孩子的规定,解决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问题,并每年评一次婆媳关系好的模范。分宜县分宜镇北水村关工小组还做好农村纠纷的调解工作,2002年调解各类家庭纠纷70余起。该村有一个大姓女同志嫁到小姓人家,依仗娘家人多势众,不孝敬公婆。爱人没办法,找到村关工小组。经过关工小组老同志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终于使这个女同志认识了错误,成为婆媳关系好的模范。村关工小组还制定了《村民公约》,解决了历年村里没解决好的几大难事。如:家畜放养损坏庄稼的问题,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的问题。还建立了为80岁以上的老人送葬,为90岁以上的老人生日祝寿的制度。正如村党支部书记所说的,有些工作我们难做好,关工委的老同志帮助我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们做好了。渝水区有两个邻村,因一块山地,常年闹纠纷,发展到村与村之间面对面械斗的边缘。两村关工小组的老同志采取以身体保护对方的安全来息事宁人,制止了村与村之间的械斗,还签订了妥善处理协议,解决了多年难以解决的问题。据统计,新余市渝水区各级关工组织从2000年至今,解决农村的水利、山地、屋基等民事纠纷650多起。

工作调查报告范文7

一、主要工作成绩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区城市管理局作为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台儿庄城市发展为主线,以开展城市管理突破年活动为抓手,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打造天下第一庄优良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突出工作重点,城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区城市管理局结合我区实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先后多次开展了城区环境专项和综合整治活动,城区面貌明显改善。以城区主要街道和旅游通道为重点,做到堵、疏结合,加强对流动摊点、早市、夜市等占道经营行为的治理,有效规范了市容秩序;认真查处乱停乱放车辆,联合有关部门整治抛洒车辆,保证城区道路通畅清洁;按照古城风貌要求,规范户外广告牌匾,积极扮靓城市环境;抓好控建拆违工作,全力服务和保障古城建设。

(二)突出依法行政,执法质量明显提高。从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入手,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争做城管先锋、问责问廉问效等主题活动,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的能力有了新提高。抓好队伍作风建设,不断改善执法手段,严格行政处罚程序,制定并落实案卷审查制度,使案件处罚更加合法化、规范化。全区今年1000余起城市管理处罚案件,无一例被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执法效能和执法质量有了新提高。

(三)突出管理创新,城管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在工作实践中,区城市管理局不断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积极提升工作水平。结合市容管理,实行包路段徒步巡查制度,对主要路段进行责任承包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违章经营行为。结合责任落实,健全完善了考核奖惩机制。采取巡查、督查和暗访等方式,加大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经济收入挂钩,及时兑现奖惩,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区城市管理局在严格履行职能的同时,注重加强同公安、工商、建设等职能部门以及街道、社区的联系,共同推进城管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市民群众对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社会各界对城管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但是,调查组也了解到,对照当前我区城市发展的形式和要求,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市民城市意识相对薄弱。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受访人认为当前城市管理工作宣传力度不大,城市管理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多数群众对城市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工作重点不清楚,客观上造成了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秩序的自觉性还不强,影响了工作开展,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是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作风有待加强。城管执法人员素质和过去相比,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有极少数执法人员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不能耐心结合政策进行说服教育,存在不文明执法、重罚轻管的现象,队伍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是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长效机制仍需完善。近年来,区城市管理局建立了内部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但是有些制度在工作中落实不够,需要认真改进和完善。如控建巡查机制,调查中群众认为在管理范围、管理时间、查处结果等方面,存在一定漏洞,城区控建效果不理想。对部分违法建设行为,不能及时有效查处,甚至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最后形成违建事实。另外,具有城市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还不高,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果。

四是城区摊点布局不合理,缺乏长远管理规划。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等现象,一直是我区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整治反弹现象比较严重,暴露出城区摊点布局不合理,缺乏长远管理规划,群众对此意见较大。如,兴中路南段是通向大战纪念馆景区的重要通道,由于多种原因形成早市,区城市管理局多次进行专项整治,但交通拥挤、秩序杂乱的现象一直没有改善,不仅增加了管理执法成本,也严重影响了景区形象。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

对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评议调查组及时向区城市管理局进行了反馈。区城市管理局按照未评先改、边评边改的要求,通过专题宣传活动、代表座谈会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为做好今后工作,评议调查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大力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做好城市管理工作不仅要靠执法部门的严格管理,更需要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大对城市管理工作宣传力度,围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围绕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城市意识,引导群众自觉地理解、支持和配合城管工作。要积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着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真正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努力营造良好的城管执法氛围。

(二)强化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执法保障能力。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城市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要以当前正在开展的争先创优等活动为载体,强化对城管执法人员的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改变工作观念,把城管执法的重心转移到为民服务方面,推行人性化管理和执法,做到惩教结合、纠罚并举,避免出现以罚代管的现象。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和纪律约束制度,确保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和谐执法,打造出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城管队伍。

工作调查报告范文8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以下简称矛调工作)作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重要工作机制,可以把大量的民间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既方便群众,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又维护了社会稳定,是最经济、有效的维稳手段,被称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近日,区司法局围绕新形势下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乡镇(街道)、村(居)开展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矛调工作的现状和矛盾纠纷的特征

(一)矛调工作现状。新区成立以来,全区共组建了216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乡镇(街道)8个、村(居)186个、企业学校等22个,共有660多名调解员和信息员,全区形成了以区协调小组为龙头,乡镇(街道)司法所为骨干,村(组)调解组织为基础的三级矛调网络体系,几年来,全区共调处各类民间纠纷 1160多件,调成率达96%以上;各级矛调组织调处防止因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自杀事件11件,防止因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60多件涉及116人次,防止群体性上访40多件,大量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了萌芽状态和基层,较好地减少了量、诉讼量和可能发生的违法犯罪。

(二)矛盾纠纷特征。主要表现为“四化”:一是类型多样化。以往调解矛盾纠纷主要为婚姻家庭、宅基地、邻里纠纷等类型,占矛盾纠纷总数的80%以上,现在主要表现为“三跨”纠纷,即跨地区、跨行业、跨单位纠纷的劳动劳务、劳资纠纷。比如:20xx年**镇群众殷茂生组织几个乡镇的农民工在包工头王某承揽的建筑工地施工,工程结束后,包工头王某以工程质量不合格为借口,扣发殷茂生等人两万多元工程款。殷茂生就组织几十人准备到市政府上访。**司法所得到信息后,主动介入,追回了拖欠工程款并发到农民工手中,制止了一起群体访。二是主体多元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旧的经济模式和地区封锁,矛盾触及点明显增多,大都发生在公民与法人,非法人团体和组织及其相互之间。比如:市区光明路市场因排水管道老化,积水外排不畅,道路严重受损,影响了商户生意。商户们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但因市场属于市工商局铁东分局、市市场管理中心及税务部门共同管理,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于是,商户们准备兑钱高层上访。天桥街道司法所了解情况后,分别到上述三个部门及交通部门反映情况,最终使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受到了商户们的称赞。三是内容复合化。当前纠纷内容,往往同民事、经济、行政、治安和刑事交织在一起,特别是近年来因征地拆迁、基层选举、环境污染等纠纷,数量增加,诱因复杂,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不合法方式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和一些人的别有用心交织在一起,给处置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难度。比如:在天桥街道王国彦,猪厂拆迁上访案件中,由于牵涉面广,没有及时稳控好当事人的思想,引起家族集体上访,牵扯了区、乡两级干部的大量精力,最后经多个部门配合协调,才得以妥善解决。四是矛盾易激化。有些纠纷激化过程短,甚至在几分钟内激化,酿成刑事案件;有的纠纷潜伏期较长,表露不明显,经过矛盾积聚,突然酿成大案。比如:姬石乡农民康顺成因在本村给施工队干活时,沙浆搅拌机漏电致其死亡。施工队工头和业主相互推卸责任,情况十分危急,极有可能引起进京赴省上访事件发生。区法律援助律师李会平和姬石该乡专职人民调解员高贵清、闫玉亮及时到位,经过现场勘察,认定责任属于电工安装不合格导致事故发生。经过与市电业局交涉,最终协调赔偿补偿金5万元,有效避免了一起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当前矛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激励导向不均衡降低了矛调工作的重要性,挫伤了基层调解员的积极性。党委、政府在总结评价稳定工作时,往往把破获多少刑事案件中。查处多少治安案件、处理多少赴市、省、京上访事件。作为工作实绩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而对人民调解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避免许多矛盾激化缺乏感知和认可,客观上形成了小事变大,牵扯了领导精力问题才解决看作是政绩,大事化了、没有牵涉领导精力而问题解决看作是无功的导向。

(二)司法行政部门唱“独角戏”,人民调解工作尚未形成合力。有些纠纷涉及乡镇综治、、工商、民政、劳保等部门,但这些职能部门基本没有参与对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使司法所力量显得相对薄弱,陷于唱“独角戏”的境地。区划以来,我区8个司法所,都是国债资金建的新所,目前,全区共下派专职司法助理员5名,其他3个司法所至今无司法助理员,每个司法所的辖区人口平均为5.4万多人,很难完全承担包括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在内的9项职能。

(三)调委会成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目前全区660多名调解员中高中以上学历的仅有200多名,法律政策和业务水平欠缺,在宣传讲解法律,制作调解文书上有困难,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二是法律素质较差。法律服务所 从司法所分离后,部分法律水平较高的同志离开司法所,专门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导致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整体法律水平相对下降,从事矛调工作的其他人员中,法律专业或有法律职业背景出身的人员更少。三是调解员队伍不稳定。受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其调解员往往也随之更换,调整频繁,不能专职专用,致使专业调解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四)运转经费、奖励补贴缺乏保障。一是区、乡两级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无经费,调解员培训、学习难以开展。乡镇(街道)调委会工作人员,主要由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兼任。二是调解员无补贴。村级调委会成员主要是从事无偿服务,介入调解程序后,调解员的交通、文书、就餐等费用不能解决,许多调解员面临生存问题,或经商办企业,或打工谋生,往往顾不上本村民间纠纷调解事务,不少村调委会名存实亡。极易导致上访事件发生。

三、深化矛调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矛调工作置于建设和谐社会大局来思考和部署。进一步加强矛盾调处工作,正确处置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把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充分认识矛调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矛调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实行责任倒查,责任追究,在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取得新成效。

(二)稳定基层调解队伍。一是解决司法所缺编问题。目前,全区各司法所缺编12人。建议采取从乡镇(街道)人员中选拔方式,充实到司法所工作。二是稳定村级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议对村(居)人民调解员及调解组织按照财政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财行〔20xx〕179号文件精神予以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或采用以调解案件的数量支付报酬的办法激励他们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调解员业务素质。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手段,促使人民调解员提高自身素质,胜任调解工作。

工作调查报告范文9

为进一步促进我乡的行政服务工作,本人于近日到部门和群众中,以乡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与中心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查看了有关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等工作台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我乡行政服务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政府的服务理念逐步树立。乡政府在政府院内设立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其中办证大厅150平方米的行政服务中心,为方便群众办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20xx年6月,乡政府启动职能归并改革工程,制定了职能归并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政府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统一集中到乡行政服务中心办理,逐步实现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初步形成了一个办事公开、廉洁高效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自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办理各类申请件2800件,日均办结50件,承诺件在承诺期限内办结率为100%。

(二)部门的大局观念明显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转变思想观念,自觉投入到职能归并工作中。一是大多数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并对外承诺和公告“中心的窗口是本部门唯一的审批事项受理点”。二是多数单位授权较为充分,给窗口工作负责人以充分的事项审批权,由其独立审批并承担责任。这种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为广大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办理各项手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行政服务工作机制日趋规范。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机制不断得以深化,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突出窗口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考勤、请假、作息等制度,建立窗口办事首问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积极开展争创“红旗窗口”、争当“服务明星”等活动。公开中心监督电话和投诉电话,加强对中心效能行为的检查监督,积极开展群众评议工作。

(四)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以创“人民满意机关”为抓手,创新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不断完善告知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传真服务和绿卡服务等运作机制,大大提高了审批办理的效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乡行政服务工作在为民便民、改善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职能归并工作认识还不够到位。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个别单位领导观念还未彻底转变,对职能归并工作不够重视,把行政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行政审批上,科室之间的职能还未理顺,存在着交叉现象。有的单位不能保证派驻中心人员的正常上班,今年上半年,有极个别人员从未到中心进行考勤。个别单位还把表现不好、业务或身体素质差的人员派入中心工作,雇用临时工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二)职能归并工作还不够彻底。从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职能归并工作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有的项目授权不够彻底,把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当作“收发室”,所有的项目都要送到原单位进行核定审批。

(三)服务态度与工作水平还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乡直有关单位设在乡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科人员缺岗比较多;少数人员在窗口工作不安心,“临时”观念较重,业务学习缺乏,素质提高不快,对于不能一次性办结的事项告知不清,造成办事群众来回跑的现象,引起群众不满,遭到投诉。(四)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目前我乡行政服务中心办证场所是借用工商、房管部门的办公用房,办证大楼的建设还未列入乡委、乡政府的规划之中。启动职能归并后,每个窗口设立审批办公室,新增工作人员45人,现加上招投标中心的设立,使办证场所显得更加紧张;办证中心周边停车场地有限,致使办事群众停车困难,发生投诉等情况。建设电子监控系统正处在准备阶段,但经费问题尚未得到落实解决。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上述困难和问题,虽然受到了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切实加以解决。为此,我们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服务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政府”。乡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服务工作的领导,成立综合协调机构,统抓统管,统筹协调。要把改革审批制度,加强窗口建设,实行充分授权,提高窗口服务质量,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