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红色文化传播集锦9篇

时间:2022-07-18 02:03:53

红色文化传播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1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播;受众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考察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所有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与有力的文化传播形态密不可分的。红色文化也只有进行广泛深入的传播,才能更好地发挥她的应有价值。从而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受众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整个红色文化传播过程的归宿,他们决定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一、红色文化传播中受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作为社会生活中个体的受众。其本身的行为并不能完全遵照自己的意愿,会受到主客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涉及社会因素、传播者因素、舆论领袖因素、技术因素等。在红色文化传播中,我们需要对受众仔细分析、综合考虑。

1.社会因素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所揭示的“象征性现实”对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重大作用。大众传播的某些倾向性和特定的价值观。会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培养”出人们对于“拟态环境”的共同印象。。因此,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社会公器,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着眼于社会的长远利益。承担起传播红色文化的社会责任。

2.传播者因素

就接收信息的难易度而言。受众天生就容易对“逸闻趣事”感兴趣。一些传播者简单的投其所好,在传播形式和选题内容上尽力去“迎合”受众。忽略自身应有的“引导者”角色。这种从“引导受众”向“迎合受众”的转变,直接导致了红色文化传播活动中的某种“低俗化”倾向。

3.舆论领袖因素

在传播学中。舆论领袖是指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别人行为的人,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舆论领袖,他们在传播过程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传播者先将信息和意见传播给舆论领袖,再由他们二次传播。最终到达受众。从实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关注媒介的传播活动,而红色文化传播的普遍性要求尽可能的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受众的到达率。在这一过程中,舆论领袖经常可以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等多种形式的传播活动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所以,红色文化传播应该借助遍布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舆论领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将红色文化传达给更多受众。

4.技术因素

新技术的使用,对受众接触媒介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受众可以摆脱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自己的限制,自由的选择媒介接触的内容和形式。要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我们必须整合传统媒介和新媒介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传播的立体传播体系。

5.群体因素

在各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中,群体的影响至关重要。因为作为个体的受众均有一定的生活圈,并受到群体的约束和影响。事实上。很多媒介信息不是直接到达受众,而是先经过各种群体网络的缓冲与过滤,对信息进行一定的梳理,加工或改编后再传送给受众的。在红色文化传播中这种群体因素同样存在。不同群体的受众对红色文化的接收倾向表现出差异,其选择、接收、理解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所属群体的引导。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受众的从众心理,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被群体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媒体或节目。而群体网络的缓冲与过滤,群体的身份认同、群体的规范与压力都对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发挥着重要影响,所以在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媒介应当充分把握不同群体的特征。

二、红色文化传播中受众的心理分析

1.受众的心理需求分析

受众的需求是红色文化传播的起点,排除习惯、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只有当受众产生了一定的需求,才会主动地去接触媒介。美同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受众的需要说到底是种精神的需要、信息的需要。

在红色文化的传播中受众的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红色文化传播能满足受众追求崇高的心理需求。在红色英雄人物身上所具有的超乎寻常的勇敢、机智、果断、顽强、坚韧、自制力和纪律性等崇高品质,明显不同于当下社会中其他普通个体所共有的、大众化的、普通的,平庸的表现。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人天生都有发展自我、追求崇高的心理需求,人们在不同的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自身发展需求,都会渴望一种精神能够给自己以鼓舞激励。红色文化中的英雄超越了具体形象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成为对于崇高和真善美的执著追求符号。

第二,红色文化传播能满足受众求知探索的心理需求。红色文化的传播能够满足受众对革命战争年代的好奇、对革命战争史的探寻。能够解答受众对红色文化各方面的疑惑和问题。在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满足了受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知的需求,同时红色文化的传播实际上也肩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的任务。

第三,红色文化传播能满足受众娱乐缓释的心理需求。在物质产品已经高度市场化之后,人们渴求高质量的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主旋律作品同样能够按照市场规律进入消费市场,满足观众的精神和娱乐需求,近年来也确实出现了如影片《建国大业》、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很多市场和口碑双赢的红色主旋律作品。这些都充分说明,通过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完全能够使受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红色文化,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修养。

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受众的需求某种程度上是可塑的,是可以被创造的。媒体作为受众“社会化的人”,不仅仅是满足受众需求,还应该通过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产生新的需求,这些需求有别于人本能层面的基本需求,更多属于高层次、高品位的需求,以此来帮助受众更积极、更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换句话说,媒介创造的需求和受众自发的需求可以遵循一定的价值目标进行适当的融合,以促进个一人和社会的同步发展。

2.受众逆反心理的分析

不论是否愿意承认,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不同情况的受众的逆反心理问题。受众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传播内容或传播者的不满、怀疑、反感、抵触乃至否定、排斥,致使传播受阻。这种感觉一旦产生,就可能泛化,从而对后续的传播产生不信任。

致使受众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原

因就是某些传播者在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上虚夸、片面或极端,主题局限在一定的狭小空间内,不敢有任何超越,有时甚至脱离实际一味拔高主题,而在传播形式上又陈旧单一,充满说教,高高在上,毫无创新。这些都直接导致了传播作品脱离时代,使受众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对传播者不信任,造成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实际上也是受众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面对部分受众消极的心理定势,传播者应该好好引导,促使其向积极的方面发展。电影《第一书记》的成功就在于它摒弃了书写英模人物惯用的“思想高起点”的路数,大胆地还原出沈浩的真实心理。影片用符合寻常人的心态书写模范人物,才使其能被今日的观众理解、接受和信服,进而引起广泛的感情共鸣,拓展了电影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野。

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媒体越是权威,越要让受众觉得其宣传的内容和方式是可亲近的,是合乎人性的。在红色文化传播中要实事求是地宣扬红色文化,而不是人为拔高;要客观地对待典型人物的缺点和不足。不要担心影响典型宣传的效果而回避,淡化其不足,这样才能将受众的真实情感转变为对媒体的信任感。

三、当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策略

1.红色文化“受众意识”的重建

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受众意识”的理想内涵应该是指媒介甄别出受众对红色文化传播合理的需求,尊重受众、服务受众的同时不一味迎合受众、盲从受众。媒介应该承担起一种“二合一”的角色定位。即成为“意见和信息的平等分享者”与“社会价值观的倡导者”。而拨正航向的关键就在于一种“二合一”的角色定位,即对于受众来说,传播者一方面要努力成为意见和信息的平等分享者,一方面要自觉担当起社会价值观和伦理规范的倡导者角色:

红色文化本身是严肃的,红色文化虽然需要追求受众对红色文化信息把握的一致,以达成近似的理解并取得规范行为的效果。但在实践中,红色文化传播者们也要尽可能选择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争取受众的关注,以往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板起面孔训人”的姿态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市场化的环境中,传播者必须树立服务受众的意识,传播者需要通过富有特色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来吸引受众,化解受众的抵触感。

目前,红色文化传播者需要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为受众平等的朋友,力求在红色文化的信息传播、理念宣扬、事件解读过程中贯彻服务的理念。想受众之所想。急受众之所急,解受众之所惑。在具体操作上,传播者的这种“受众意识”还体现为一种平民化的视角和富有亲和力的传播姿态。受众与传播者之间实际上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彼此相互适应、相互调整的过程。其实,传播者也更需要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中与受众面对面交流,接收及时的反馈信息。

2.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

红色文化传播作为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光靠传播者摆正位置、改进传播策略还远远不够。接受者也应当提高媒介接触的能力,这就对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提出了要求。

在现代社会,一个公民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是其成为合格公民的重要标准。因此,提升受众素养的意义在于帮助受众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利用媒介来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并创造性、建设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3.形成不同属性传播平台的合力

政府在重视和使用传媒的同时,应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以保证红色文化传播的质量,使红色文化传播在提高公民思想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公共性媒介与商业性媒介可以发挥各自传播所长,有效配合,形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合力。比如,公共性媒介可以在传播的权威性和全面性上加大投入;而商业性媒介则可以更多在解读的独家性和多样性上着力。

4.发挥各种媒介的传播优势

通过分类探索,可以发挥出各种媒介的传播优势,形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强大力量。比如。广播、电视可以开办特色化的红色文化传播栏目,形成资讯类、谈话类、讲座类等各色具有公信力的传播品牌;报刊可以开辟专门版面及时进行红色文化深度报道;互联网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开拓网络直播、互动探讨等新产品形态,为受众了解、参与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新窗口;而电影、电视剧则可以以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红色文化,使受众受到红色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2

    关键词:红色文化 对外传播

    近年来,随着以唱红歌、看红色影视剧、游红色之旅、发红色短信、读红色经典为主要形式的红色文化热的兴起,红色文化研究也日渐被纳入学者研究的视野,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尚显不足,随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显着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对于增强我国文化吸引力,提升我国软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

    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是我们在其对外传播前应有的冷思考。

    对于红色文化的科学定义,目前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意见纷呈。

    曾喜云认为,红色文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党和人民群众在党与人民的创建到土地革命、红军长征、解放战争各个时期所留下的足迹以及所取得的伟大功绩,以及在取得功绩的过程中所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伟大人格、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

    赖宏、刘浩林认为红色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

    互联网上百度百科的解释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本文认为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凝结的崇高精神,革命传统,人格魅力。它与社会上有些人狭义的把红色文化局限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创造的革命文化不同,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是一种永不过时,充满朝气和人性光辉的文化。

    二、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

    红色文化传播是指红色文化传播者有意识地通过言语或姿势、表情、图像、文字等符号系统,传播红色文化精神,以帮助受播者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为目的的文化传播形式。

    基于红色文化所弘扬的人文精神,它与社会意识形态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局限于国内,不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人类所共享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展现我国革命斗争历史,宣扬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也是有其特殊的意义。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第七部分第五小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指出,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理应得到推广与交流。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增强我国文化吸引力,提升我国软实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语言,文化,历史,投资,宣传力度不大等诸多方面原因,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总体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三、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红色文化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当红色文化传播的受播者为外国友人或西方民众时,其传播有其特殊的地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来中国参加红色之旅的外国游客来访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他们大多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有所了解,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字事迹也是耳熟能详。游客多集中于亚非拉国家。最近几年,红色旅游在美国人和欧洲人中也变得越来越流行。来访游客多是以政府之间文化交流的形式展开,游客也多以政府公务人员,记者为主,散客,或者通过报旅行团方式来访的较少。

    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阻碍。对中国的近现代史是否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外国受播者了解并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同时语言障碍也是阻碍红色文化传播的一大难题,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欠缺也是阻碍其发展的基本因素。

    四、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

    扩大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增强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其主要对策如下:

    增强红色文化的对外吸引力。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一个人民拥戴爱护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红色文化吸引世界目光的最根本的因素。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没有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应变能力,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对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追根溯源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共产党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和社会形式,继续引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手段与方式。在深入挖掘传统传播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针对多样化的世界民族文化,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手段与方式。利用传统媒体,如境外的各类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有针对性地宣传。打造一批外国观众能理解,欣赏的红色文化艺术精品,如文学作品,歌曲,舞蹈,影视等,使一些经典人物造型,事迹家喻户晓。通过举办有关红色文化的国际性论坛,研讨会,或旅游文化交流节等形式,主动与国外媒体沟通,邀请来访,加强合作,共同搞好红色文化的开发,提升红色文化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利用互联网,移动网络的特点,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国际化,电子化。电子网络技术为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积极跟上科技发展潮流,丰富红色文化传播表现形式,建设好红色网站的英文以及其它语言版本。开发具有红色文化教育意义的游戏,软件等,寓教于乐,增强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广度与效率。开展红色文化旅游,通过参观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以及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唱红歌等形式,以更直接的形式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理想教育。

    加强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红色文化基地在红色文化对外传播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加强红色文化基地的建设是提红色文化对外传播效果和吸引力最直接的途径。这就要求红色文化基地加强基地场馆建设,创新陈列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发挥现代科技优势,吸引更多的外国友人走进红色基地,了解红色文化;同时,红色文化基地需要培养壮大一批精通外语,眼界开阔,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曾喜云.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

    [2]赖宏,刘浩林.论红色文化建设[N].南昌航空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彭宗健,陈远跃.对提升当前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8).

    [4]祝乃荣.红色在中西方文化中内涵的比较[J].科技资讯,2011(10).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3

【关键词】红色文化;动漫产业;传播

动漫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及其衍生相关产业为主要表现形式,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

从世界范围内看,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本世纪创意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之一,成为各国争先恐后发展的文化支柱性产业。目前,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达2228亿美元,与游戏、动画产业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并形成了美、日、韩三足鼎立的态势。在发展创意产业和提升“软实力”的大背景下,我国动漫产业近年来以40%以上的增速跨越式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启动“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建立起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部5个动画出版基地,国内已有30多个动漫产业园区、17个动画产业基地、5400多家动漫机构。但与国外动漫产业大国相比,中国动漫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较落后,要大力发展中国动漫产业必须依托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将其通过动漫这种快速有效、渗透力强的形式进行传播,不仅有利于爱国主义、革命主义教育,还有助于中国动漫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流派,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因此,江西特色的动漫产业构建,必须更深更广地发掘本省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凝聚了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作为稀缺的精神文化产品具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江西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这块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瑞金、于都、兴国等有革命旧址旧居1200多处,以及大量的革命故事、革命诗词、革命歌谣等。江西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风水宝地,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富矿区”,红色文化资源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遍布江西城乡,渗透在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江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动漫产业提供了丰富多彩、取之不尽、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意素材,这是发展江西特色的红色动漫产业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优势。

江西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

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方面,近些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江西省动漫产业发展后来居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首先,政府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动漫产业的发展,不断出台政策、完善措施,发展江西动漫产业,从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了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化建设规划》《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行业(文化及创意)发展规划》《江西省十二五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规划》,设立了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另外,在南昌大学等高校设立了3家省级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进行战略合作,设立了泰豪动漫人才基金等。

其次,动漫产业初具规模,市场日益形成。目前,江西省登记在册且有一定规模的动漫企业有18家,其中从事动漫创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100多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员工数占93.1%。江西省获得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有6家。手机动漫《阿香日记》获得全国第一批认定的重点动漫产品,并入围2011年度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首届动漫奖的最佳动漫出版物奖。同时,正在筹建南昌国际动漫产业园、江西省动画漫画中心园、天腾科技(吉安)有限公司、江西泛美动画实训基地等4家动漫产业基地。出版发行了《全国高等院校动画专业全流程实战系列教材》,投资制作了动画《老雁怪怪》《安源小子》《霸气MM》等,2012年江西省动漫产量将达到3.6万至5万分钟,媒体播出时长可达3万至4.5万分钟,动漫作品及衍生产品收入将超过10亿至15亿元。[3]

红色文化与动漫产业结合的意义

动漫产业既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着深刻的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具有广泛的、综合的社会效益。

首先,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开拓了江西动漫产业发展新思路。红色文化与动漫产业的成功结合,有利于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大量的红色故事、逸事、歌谣、诗文,或以革命纲领、标语、证章、服饰、货币、票据呈现的红色符号,或以物质形态留存的革命历史遗址、革命纪念地,丰富了动漫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江西特色文化产业——红色动漫。[4]同时,积极催化其衍生产业,最终形成一条融经济、教育、动漫产业为一体的高附加值、生态环保的产业链。

其次,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了江西动漫产业的发展。红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江西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大量的革命旧址、遗迹遗物、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革命歌谣、革命诗词等。而动漫产业在文化的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把红色文化深植于动漫产业及产品中,依靠红色文化和动漫经济的合力,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色的动漫产业,有利于江西动漫产业深化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巩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再次,红色文化传播与动漫产业的互动开发,有利于我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动漫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唯美的画面,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和现代先进的传播媒体手段,在文化传播和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红色文化与动漫的有机结合,容易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动漫具有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性,其消费主体是青少年,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精神文化产品,有利于青少年了解红色历史、增强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是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和成长教育的重要形式。

构建江西特色的红色动漫产业的具体措施

江西动漫产业要想在国内外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在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走一条有江西特色的动漫产业之路,充分发挥江西省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整合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培植红色动漫品牌,探寻符合江西特色的红色动漫产业链,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从而构建江西特色的红色动漫产业。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开发具有江西特色的红色原创动漫,打造红色动漫优势品牌。动漫以其先进的传播手段和润物无声的影响方式,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最佳模式,我们必须发挥动漫对红色文化传播的优势,对红色文化进行精心提炼,开发集红色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红色原创动漫作品,构建红色动漫优势品牌。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到红色文化传播与动漫产业相结合:

第一,创作红色原创作品。动漫剧本是动漫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红色文化中大量的红色战役、红色故事、红色戏剧等,都是地方精神、价值观、知识的体现。正是这些地域文化元素为设计者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灵感,丰富了动漫剧本创作的题材、体裁、风格、形式,推动了动漫内容、形式的创新,让动漫作品所承载和所表达的物象具有了丰厚的文化意蕴,体现了一定时期文化发展的脉络和印迹。

第二,开发红色动漫形象。江西红色文化中大量的英雄人物、红色戏剧与音乐、红色美术和丰富的艺术造型语言,将这些传统的、历史的红色文化语言与现代影视和音乐结合起来,成功运用到现在的动漫创作之中,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创作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红色动漫形象。

第三,走全龄动画路线。运用红色文化与元素的文化基础及内涵扩大共鸣,从内容到形式上扩大红色原创动漫受众年龄层,从思想上抛弃对动漫固有的历史偏见,打开动漫产业链中各行业的壁垒,使原创红色动漫的发展成为可能。

第四,打造红色动漫优势品牌。动漫既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也是一种现在文化的表现,文化的底蕴才是动画的灵魂和动画作品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基,文化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红色文化产品要占领市场,有效发挥产品的红色文化功能,就必须对红色文化进行精心提炼,将动漫的时代性与红色文化的精神性完美结合,形成对群众有号召力、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好品牌,建立“红色文化”的精神产品体系,大力打造红色文化产品品牌。[5]

借助新型媒介,拓展动漫传播媒介,提升传播效率。动漫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商品,必须进入市场,同步重视生产与推广,才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还取决于采用什么传播媒介手段。因此,要实现红色文化传播与动漫的有效结合,必须整合媒介资源,建设红色文化传播体系。[5]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实现有效的红色文化传播,必须改进传播方式手段,以新媒体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手段,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从而拓展红色动漫的传播渠道,扩大红色动漫的传播范围,做到精准投放,及时分析反馈信息,从而提高传播效果,为消费者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

构建江西特色的红色动漫产业链。以“红色文化”为基础,以“红色原创动漫”为导航引领,以“展播平台”和“销售渠道”为两轮,在打造展播平台的同时,构建红色动漫娱乐消费市场终端全网,并以此为驱动,向红色动漫产业上游动漫制作和下游红色动漫衍生品开发及销售延伸,使红色原创动画形成品牌增值效应,实现原创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额获益,从而提升“红色动漫”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形成一条融红色文化教育、红色动漫娱乐与红色旅游经济为一体的高附加值、生态环保的红色动漫产业链。(如图1)

加强衍生产品的开发。衍生产品是动漫产业链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动漫产业链得以延伸的关键,是动漫产业的主要利润来源。[6]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运营:

第一,构建红色动漫衍生销售渠道体系。随着网络和3G手机的发展,衍生产品的销售渠道可以延伸至电影、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这也改变了频道广告创收的单一模式,实现了“渠道为王”,向商标形象保护、衍生开发、版权经营、玩具销售、卖场、动漫新媒体、儿童艺术培训、主题公园等动漫产业链外延纵深开拓,实现多元化、规模化。

第二,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鲜明的动漫衍生产品品牌。在经济全球化、市场日益多变的背景下,品牌建设是企业维系客户、维护市场、求得生存的重要战略。[7]要打造衍生产品的品牌优势,不仅要整合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优势资源,创作出独特的卡通形象、故事内容,从而积聚品牌价值,还需要全面考虑与市场接轨,围绕产品的品牌,制订一系列长期性的品牌宣传行动方案和总体发展规划。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提升产品的社会认可度,为动漫衍生产品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三,构建动漫衍生产品创意、开发、运营模式。通过研究国内外成功的动漫衍生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与推广模式,包括造型、色彩、结构以及材料设计,生产与制造,销售、推广等内容,探索动漫衍生产品开发运营规律,从而构建符合江西特色的红色动漫衍生产品创意、开发、运营模式。

结 语

动漫产业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作为一种无烟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各省市区重点发展的新兴文化产业。将江西省丰富的红色文化与动漫产业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促进动漫产业在江西省的蓬勃发展,还可以赋予动漫以更新、更广、更为积极健康向上的内涵,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普及与传承,扩大江西省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耿卫.论动漫产业的发展模式——以玩具产业整合动漫文化的经营模式为例[J].艺术百家,2011(7).

[2]傅梅芳.当代中国红色文化的价值及其传播[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2(2).

[3]江西动漫产业发展后来居上[EB/OL].http://.cn/Industry/201203/dongman201636.htm.

[4]王晓霞.动漫产业及其衍生产品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宋军.动漫艺术对红色文化的传播[J].文艺争鸣,2010(18).

[6]李楷.对动漫产业链的再思考[J].中国电视,2007(11).

[7]袁晓黎.动漫衍生产品深度设计与开发之思考[J].电影评介,2011(18).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4

关键词:传唱红歌;红色文化;高职教育;校园文化;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46-03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青年成长最基本渠道,在文化育人特征越来越明显的当代社会,其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发挥也日益增强,建成良好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色资源集中反映和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以红色文化传播充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促使大学生树立与弘扬民族精神,是当前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唱红歌是红色文化传播中重要形式,通过传唱红色歌曲弘扬红色精神、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思想政治意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更是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要求。以传唱红歌为切入点把红色文化传播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对红色文化经典的感受和体验传承给学生,增强可信性、可感性。帮助处于80、90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通过传唱红歌等一系列红色文化经典传播活动加强与社会间的联系,增强红色文化教育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的实践意义。以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方针,促进新一代塑造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高职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重任,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历教育也要承载非学历教育,有公办教育的广泛发展也有民办高校发展的春天,是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人才的教育教育形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样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多重文化价值观念的出现、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判断以及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作为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大学校园,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当代大学生多处于80、90后,很多红色经典文化精髓的边缘化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对于生长于新时代红旗之下,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艰难困苦、没有体验过革命年代的战火洗礼的当代青年来说,红色文化仅仅等同于历史,而曾经引导不同时期文化潮流的红歌简化为纸上的音符。因此,当前的高职教育,在注重专业能力教育的同时,更通过合适的渠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素质教育的提升和经典文化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技能过硬的准职业人。

二、以传唱红歌为主,促进校园红色文化传播的基础

红色歌曲有着丰富而深邃的内涵,以其平时的词句、优美的旋律和简练的艺术语言,向大家讲述着革命故事,传播着革命真理,弘扬着革命精神,也寄托着革命信念。因此,以传唱红歌为主要途径来弘扬红色经典、促进校园文化有其优越的便利条件。

(一)校园音乐文化基础

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歌唱歌,音乐是他们与生活沟通的重要语言,因此,音乐活动也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头戏。以传唱红歌为基础传播红色经典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变得简单而直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既完成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教育,也在实践中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二)学生素质教育基础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较强的审美意识。他们思维敏锐、易于接受新事物,在长期的教育培养中,大学生逐渐掌握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良好的知识结构,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以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革命歌曲以及当代社会主旋律的歌曲,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较强的精神需求。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大学生有兴趣而且有能力接受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承教育模式。

三、以传唱红歌为主,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传播活动

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来促进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传播活动开展形式要多样化。

(一)红歌主线,唱响未来

红歌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方向,推动唱红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办法。以具体历史纪念意义的节日为契机,举办红色主题歌唱活动或演唱比赛,最终延展为校园红歌会。唱响红色经典、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以开展红歌比赛,激发青年学生的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抵御各种腐朽颓废思想的影响,用最响亮的红歌为中国喝彩增强学生的参与力与实践力,提升红色文化精髓的感知力。不仅对参与演出人员,同时对学生观众来说都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次思想教育。

(二)抢占阵地,注重创新

发挥校合唱团及二级院系合唱队的阵地作用,高唱爱国主义歌曲,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演唱形式和表演形式等形式和方法的创新和使用,不仅对于合唱如此,独唱和表演唱亦应如此。红歌创新、老歌新唱是现代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创新红歌,创作出更多的能体现出新时代、新风貌、新元素的红歌,使红歌能够承上启下,成为每一代人的感情情结。

(三)主题新颖,形式多样

传唱红歌只是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部分,营造浓郁的红色文化教育氛围要有多主题、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传唱红歌、颂读经典、图文展示、影片赏析、演讲故事、传递箴言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班团会、早读课或校园传媒网、红色文化图片展及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讲故事等活动来拓展学生了解红色经典的机会和渠道。

(四)重视教育,加强研发

1、积极推进经典红色文化进校。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也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

2、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根据校情实际开展研究,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研发线路、研发重点和研发成果,深化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加强与社会部门团体的合作,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研发向深度发展。

(五)确保宣传,形成网络

要把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先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就要创造良好的红色文化氛围。高校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广泛宣传,通过开设红色网站或相关专栏、专题等形式,构建红色文化教育的网络阵地。同时,要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积极开展文学、艺术、影视创作活动和演艺活动,不断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精神产品,在满足大学生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六)增强实践,服务社会

组织社会服务活动,促进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性,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如通过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或是在重大节日,与街道、社区群众一道开展文化展演及交流活动,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有力地推动深化乡镇及街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促进现代高职教育校园文化的实践分享

笔者任教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因从事音乐类相关课程专业教学及党务工作,因此对音乐相关教育研究、第二课堂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较为关注,同时也经常参与相关内容的组织、策划与指导工作。2008年开始专门将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个创新尝试,以此推进党建工作和进校园文化发展。《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在促进现代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已做课题申报、立项研究。以下是项目准备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共同为传承红色文化、促进高职教育校园文化的高速发展力量。

(一)典型性介绍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因此在诠释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在促进现代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时更具体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相对于很多历史名校岭南更具有青春与活力,也正因如此,校园文化积淀尚不够浓厚。学院目前在校生人数近两万人,因为处于高职高专教育层次,绝大多数的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不敌很多公办或本科以上层次的院校,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和发展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其它院校的模式,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本校特质基础上的文化内涵和风格。

(二)我校开展的以传唱红歌为主的多种红色文化传播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出台,为红色文化传遍校园带来了丰厚的土壤。自2008年初至今,以我支部牵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传播创新活动收到了很好在反响,这是高校向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资源。大量的实践表明,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手段、新方法。

1、岭南红歌会

2008年,我支部率先在全校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主题红歌会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的青睐与好评,并于2009年承办“建国六十周年2009岭南红歌会”,至“庆祝建党九十周年2011岭南红歌会”已连续三年开展全校性红歌演唱活动。活动内容既有延续又有发展,由开始时的独唱歌唱比赛已发展为有大合唱、小组唱和表演唱等多种形式共存的红歌晚会。评比形式也经历了由教师评判到现场海选、师生大众评审、红色经典知识问答等形式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盛宴,校园影响至深。

2、红色图文展

2008年,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支部开展了“改革开放三十载,我眼中腾飞的中国”大型图文展,校党委在建国六十周年及建党九十周年等系列活动中也分别把体现民族精神和国家进步发展的影展、图文展示做为了重要内容及红色文化传播手段,师生参与广泛。

3、红色文化进课堂

岭南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做为工作重点,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感同与认知,课堂上多以实际案例和故事促进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到革命遗址参观学习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提升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促进了学习效果。

4、红色文化下乡、下社区

注重培养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能力与实效性,要经常开展一些对街道社区及乡镇农村的文化下乡活动,结合“院街双建”和“三下乡”活动促进社会基层组织的文化建设活动。如对口邻近联和街开展的“建党八十九周年庆典晚会”、指导街道文化站参加红歌歌咏比赛、选派志愿者参加“三下乡”活动等等。

5、多种传播形式促发展

一直以来,岭南学院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经常开展红色故事演讲、红色影片欣赏、革命英雄事迹报告等多种红色文化传播活动,极大的加深了广大学生对红色经典的了解,更加促进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校园文化的发展。

通过调查了解,以红歌传唱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在岭南学院开展至今,使在校学生对红色文化及红色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加深了大家的红色记忆,更加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大力的发展了校园文化。相信,以传唱红歌为主的红色文化传播将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思潮得到广泛的传承与发展在高职校园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校园文化。

总之,只要合理的运用好红色文化,促进其在校园中广泛开展,一定能够有效的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钧.试论红色资源开发在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中的独特价值[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8(3).

[2]陈瑛.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8(3).

[3]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4]钟久辉.论红色资源对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价值[J].经济研究导刊,2009.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5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0--01

一、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

红色旅游承载着我国真实厚重的革命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是新中国的宝贵文化财富。我国红色旅游景点众多,旅游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通过对革命图片、文字、文物的展览,向国人乃至世界游客展示我国特色的革命历史文化,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红色旅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很多地区都将红色旅游作为重点文化工程来抓。例如江西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形成了特色的红色旅游体系,除了井冈山、南昌、瑞金等几个发展较早的红色景区外,其他红色景区的开发和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红色景区红色资源少且交通不便利,勉强开发后面临游客稀少的局面,甚至成为烂尾工程,给本来就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部分红色景区的文化传播渐渐呈现出庸俗化的迹象,景区的红色纪念馆多是在墙上陈列一些红色革命照片,以文字介绍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宣传,这种传播方式过于单调化和形式化,缺乏与游客的互动,游客缺乏对红色革命历史的亲身感受,让游客感到没什么可以观看的,或者逛完一圈后没有得到强烈的情感体感。因此,红色景区需要有效措施来改变红色景区文化传播的现状。

二、红色旅游文化形象建构对策

1、挖掘红色旅游文化的“深度”

红色资源是党和人民在艰苦卓绝条件下形成的宝贵的历史资源,是现代人缅怀历史、振奋精神、陶冶情操的生动课堂。红色文化的内涵是深邃的、深远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挖掘,就能不断提炼红色文化的内核,丰富红色旅游的深度。红色景区可以申请举办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请相关史学家来挖掘和研究革命文献,论证历史事件,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扩大红色文化的内涵;也可以当地红色革命时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为原型,创造一批真实的红色艺术形象;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和开发,开发一些新的历史纪念场所,实现红色文化的外化。以江西省井冈山红色景区为例,景区主要的革命遗址包括三湾改编旧址、古城会议旧址、茅坪革命旧址、红四军军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会址等九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大多是一些旧的店铺或者民房,尽管都属于宝贵的红色资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游客逐渐有了审美疲劳,不再满足于这种静态的文化展示。为此,景区利用现代多媒体,借助现代声、光、影等技术为游客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给游客以震撼感。

2、延伸红色文化资源的“广度”

任何一项旅游产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相关的产业息息相关,共同构成一个产业集群,才能促进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红色景区主要集中在革命老区,那里空气清新、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为可持续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红色景区可以通过不断整合旅游产品、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优化旅游空间结构、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例如红色景区周边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的生产力,发展红色景区的生态农业,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以江西省井冈山红色景区为例,近年来景区不断挖掘旅游文化的深度,以“历史红”与“山林好”作为景区的亮点,建设了革命博物馆、八角楼、朱毛红军会师纪念馆等多处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将当地的绿色资源、客家山水与红色资源紧密结合,开发出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文化,游客在原始森林、青山绿水的游览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的生理和精神需求。

3、拓展红色旅游文化传播的“宽度”

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红色旅游文化的传播同样离不开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作为红色文化的旅游胜地,强化品牌宣传的意识至关重要,红色景区可以将红色文化传播与重大时事、新闻热点联系起来,增强文化传播的“贴近性”,引发受众关注的兴趣。也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拓展网络传播形式,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官方平台,满足不同网民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另外,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应与时俱进,加强内容上的创新,用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内容、新方式、新途径去诠释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红色景区无论如何市场化,都不应该改变其红色本质和红色意境,它们是红色旅游产品最吸引旅游者的两大卖点。例如举办重大纪念活动、开展革命圣地访问学习、专题展览等活动来深化红色文化内涵,大大提高了江西本地红色旅游的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6

【关键词】 红色经典 主体性 消费意识

一、《红岩》的传播历程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参加了“重庆各界追悼杨虎城将军暨罹难烈士筹备委员会”的工作。期间多次去“中美所”旧址寻访,大量阅读敌特杀害革命者的秘密文件,逐渐知晓了“中美合作所”谋杀革命者的内幕,在此基础上,两位作者罗广斌、杨益言不断到各地做报告。江姐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开来,《红岩》故事在街头巷尾成为美谈。伴随人际传播影响的不断扩大,便有了1951年6月的《圣洁的血花――记97个永生的共产党员》,发表在当年的《大众文艺》上,《新华月报》全文转载。几年间,陆续发表的文章还有不少,影响日渐扩大。

1958年,时任团中央书记的同志,让中国青年出版社派人到重庆向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约稿。经过罗广斌等人的反复商讨和研究,苦战200多个日夜艰苦创作出了一本40多万字、暂名《锢禁的世界》的小说。1960年夏天,罗广斌、杨益言赴北京听取有关部门对小说初稿的意见。1961年由罗广斌、杨益言在《锢禁的世界》的基础上完成了小说《红岩》的创作。小说共分30章,采用了多角度、多线索的叙事手法,描写了许云峰、江姐等数十个光彩照人、性格鲜活的人物。可以说《红岩》是一组英雄烈士的群雕,是渣滓洞、白公馆狱中轰轰烈烈反迫害和反虐待的斗争组画,是一首雄浑悲壮的英雄赞歌。至此《红岩》故事从人际传播跨越到了组织传播的行列。在经历了小说《红岩》的广泛传播后,不断得到其他媒介的青睐,舞台剧、电影、话剧……,1962年青岛话剧团推出它的话剧文本,与此同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红岩》的连环画版本出版发行,不久《红岩》的歌剧版本出现,空政文工团的歌剧《江姐》于1964年9月4日在北京儿童剧场首次公演,观众反映强烈……鉴于《红岩》的巨大社会影响力,电影制片厂也把《红岩》搬上银幕,在全国放映并引起强烈的反响。

伴随着的结束,各种冤假错案的,以及人们个体意识的觉醒, 《红岩》再次登上历史舞台。在小说《红岩》出版量不断刷新的同时,各种版本的《红岩》出现在了人们面前。1991年为了庆祝建党70周年,空政文工团第四次排演歌剧《江姐》,在北京、沈阳、武汉等地演出近百场,再度掀起“《江姐》热”。2000年6月《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进京30多天演出59场,场场爆满。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红岩》的电视剧本开始出现,电视剧《红岩》在各大电视台热播。随着新的传播方式的出现,《红岩》电子书以及网络版本,还有动漫文本的《红岩》也逐步映入我们的眼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播,《红岩》故事已经由最初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跨入了社会化的大众传播行列。它和众多的红色经典一样,在传播过程中,不同的时期赋予了它不同的历史使命和传播特色。

二、创作目的的转变

《红岩》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华民族沉重的苦难和危机,加上中国传统文人家国一体的思想,使包括鲁迅在内的许多文人始终无法摆脱民族政治的命运,无法获得文人所应有的那种轻松和洒脱。外来的个体主义启蒙思想由于没有一定的经济文化作后盾,愈益失落了它本有的光亮……文学发展的趋势不得不向着带有某些传统标记的方向回归,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看到了希望,文人的政治终极关怀也使得多数文人与国家的文艺政策靠拢,同时,国家政治体制急需从思想入手,唤起民众对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热情。而在当时传播媒介匮乏的情况下,文学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于是,一批以革命事业、阶级斗争为主题,歌颂社会主义制度的“红色经典”应运而生。在具体创作过程中,“红色作家们”首要追求的“文学是政治的”,然后才考虑审美。“红色经典”文本充斥着过多的政治符码,在小说《红岩》中,我们看到共产党员是正义的,是充满着人间真情的,是大义凌然的,而反动派是那样的凶残,那样的不择手段,卑劣至极。好人和坏人有着明确的界限,是以丑恶的嘴脸视人,因此,文学作品是特定时代文学政治一体化的产物。

进入90年代中后期,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各个领域迅速发展,多元化,市场化的传播成为了最为宽泛的概念,各种媒介产业化以势不可挡之势迅猛发展起来,其中,文学艺术成为了文化产业的原创地,对具有原创意义或原创价值的文学艺术的逐步产业化开发成为了众多人的关注对象,此时,红色经典变成了广大观众的文化消费对象。

由《红岩》改编的一系列电视剧,人物不再是只为革命、不为个人的高大全形象,故事开始追求人性化,全面、多角度地阐释人物角色,以满足广大受众的收视期待。1999年有三部取材于红岩英烈故事的电视连续剧摄制完成。一部是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二十集纪实电视连续剧《红岩魂》,另外一部是八集电视连续剧《小萝卜头》,还有上海东方电视台、重庆电视台和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联合录制的十五集电视连续剧《红岩》。在这三部电视连续剧中,《小萝卜头》是以渣滓洞监狱最小的烈士宋振中的故事为叙事重点,以一个孩子为视点展现集中营的生活和斗争,刻画英雄形象,它充分运用了个人的视角去看待革命。电视连续剧《红岩》中江姐虽然是着力刻画的女英雄形象,电视连续剧的创作者力图改变以往江姐形象过于英雄化和神化的塑造模式,意在展现江姐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所具有的丰富情感。为此,剧中有意识地加入了三场江姐和儿子云儿在一起的戏,其中两场都是江姐坐在熟睡的孩子身边织毛线帽子,一场是江姐教孩子唱歌。在监狱里有一个很短的闪回镜头,导演希望借此表现江姐的母性和柔情。再比如表现江姐和丈夫的夫妻之爱时,设计了一个围巾作为道具,以体现他们夫妻之间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的相互体贴和关心,这些情节满足了广大受众的人文关怀和人物性格多元化的期待。

三、传播形式的转变

小说《红岩》不仅提供了历史依据,还起着对主流文化的引导作用。小说中的江姐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英雄个体,而是变成一个符号,在人们心目中共产党就是江姐那样的人物,英勇、善良……创作的目的不单纯是要讲述动人心魄的英雄故事,还要告诉人们革命成功来之不易。然而,在一些改编剧中,特别是20世纪以来,在以解构为特征的消费主义的影响下,英雄人性化、平民化展现,满足当下消费者的心理。以小说《红岩》为原型的各类影视作品频繁出现,同时,卡通漫画、游戏也琳琅满目。红色经典也成为人们消费领域的商品之一。红色经典走向商业化、大众化,文学红色经典制作的集体化走向影像红色经典制作的个人化;文学红色经典的精神享受走向影像红色经典的娱乐消费;文化红色经典印刷传播的单一化走向影像红色经典电子传播的多元化。

四、传播过程中接收者与传播者角色的转变

《红岩》的传播是由人际传播发展到组织传播,再到大众化传播的一个逐步扩大化的传播过程,媒介的参与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传者与受者也有着不同的变奏。

《红岩》故事在未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传者首先是罗广斌,杨益言,然后是听过他们报告的那些人,受者也是没有形成规模的一小群人。整个传播过程是个体性的。但伴随着中央协助创作小说起,传播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传播的主体变成了国家,受众是亿万中国人民,文化传播成为了政治传播的载体,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成为了一个个政治符号,使得个体经验转变成了社会的公共经验。

新时期,伴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红色经典传播中的受者与传者发生了新的变化。受众是自由的接收者,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接收方式;传者同样可以依据自己的创作诉求传播自己的理念,如现在电视业发展迅速,频道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竞争日益激烈,电视媒体工作者在运用“红色元素”时想尽一切办法包装策划节目,以实现观众与媒体的共赢,而作为观众,手里掌控着遥控器,可以随意选择。总体而言,此时期的传播是相对自主的,是一个主体性得以凸显的过程。

红色经典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传播过程中,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特点,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它的传播主题、目的以及传播效果不同,被打上了一定的时代烙印。■

参考文献

①[英]迈克・费瑟斯通、刘精明译: 《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②宝宝,《红色经典再度走红的内在机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0.(2)

③丁亚平:《1897―2001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5.4

④陈晓云:《作为文化的影像――中国当代电影文化阐释》[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7

在多元文化融生碰撞的文化潮流中,红色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价值。依托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与重要形式。近些年来,红色文化不断升温,红色文化热潮已经成为我国精神文化领域的独特风景,表现为红色短信越传越广,红色旅游越走越宽,红色歌曲越唱越响,红色影视催人奋发昂扬。可以说,红色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实践转化的重要资源与有效载体。而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推广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一直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与政治优势。

一、红色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党的领导下由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类型,它是物质文化(如革命遗址、旧址等)、制度文化(如革命纲领、路线等)和精神文化(如革命精神、道德、传统等)三者的有机统一体。具体而言,红色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包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制度文化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精神文化则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优秀传统等。红色文化资源即红色文化物质形态的客观存在以及体现红色文化内涵的非物质存在(或精神存在)。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构成,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优质资源,是我们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优秀载体。在今天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模式和现实路径。

(一)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与灵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概括与高度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价值追求的统一,是人民群众高度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更是兴国之魂、民族精神之钙和文化软实力。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头与文化母体,红色文化是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系。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深度融汇、高度契合,二者都具有先进性和民族性等共同特质。二者的内在关系表现为:第一,红色文化蕴涵并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彰显着开拓进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契合与内在一致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仰,印证着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民主、社会和谐的理想不懈奋斗与使命担当,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内容一脉相承。第二,红色文化作为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留存于世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凸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魂魄与价值追求,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群体品格。共产党人对人民自由解放和以人为本目标的追求与奋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崇尚与维护,对法治社会的倡扬与践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目标内在统一。第三红色文化蕴含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情怀,特别是共产党人先进性与纯洁性的行为示范,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弘扬与践行。同时,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既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高于核心价值观。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引领文化前行,统摄当今红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贯穿着红色文化在新的时代传承创新的整个过程。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红色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与重要目标。第五,红色文化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党员干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人民群众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资源以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三观培养的天然平台。红色文化有利于提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政治认同,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引导公民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弘扬红色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与特点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内涵与核心精神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一致性与融通性。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等,具有培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与特色。第一,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条件与独特优势表现在:红色文化具有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濡化功能,在党的历史上有良好传统与成功经验,有契合时代的要求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需要;红色文化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民族特性、契合大众文化心理与精神需求的文化;红色文化是有广泛社会群众基础的文化,兼具大众文化的特性,它是接受者众、传播面广、渗透性强的主流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资源、良好载体和重要平台;红色文化具有娱乐消费的功能,兼有隐形教育的特性,能丰富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红色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趋同,价值重叠,功能耦合。第二,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表现在:一是直接性与显性效应,即具有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植入红色文化的主题中而直接对人们进行灌输的渗透力;二是间接性与隐性效应,红色文化的思想精神本身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们通过红色文化主题的文艺表演、旅游观光、娱乐休闲、文化消费等形式实现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精神的认同内化。

二、以红色文化创新为依托有效培育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调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红色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与文化结晶,也是培育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与良好载体,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媒介、桥梁与纽带。传承与创新红色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践行的有效路径和重要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与推广有利于促进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与特征,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视角来看,不断推进红色文化的整体创新是有效培育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这些创新包括:培育红色文化的创新思维与意识,激发创新动力;创新红色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打造红色文化精品;加强红色资源整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机制与方式,丰富载体渠道;多形式、广覆盖开展红色文化活动,重视隐性教育。

(一)注重培育红色文化的创新思维与意识,激发创新动力

红色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创新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创新红色文化首要是注重培养红色文化的创新思维与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转型,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正发生着变化,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也有了新的理解与多维的审视,当下,一元思维、革命文化思维已渐行渐远,而具有时代特征与全新视域的新的思维、意识已嵌入红色文化的认知体系,成为红色文化创新的内在要求,其中最核心的当是对红色文化的创新思维、意识、观念的转换与重构,如以多元的视野来审视红色文化的主题变换,以历史演进的维度来探寻红色文化的内涵延伸,以更宏阔的视域来考察红色文化的生态环境变化。从这一思维与意识出发,我们可以发现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与精神意蕴具有时代的超越性与发展空间的广阔性,并有利于发掘出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蕴,正确认识与把握红色文化的历史人文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精神教育价值等。运用红色文化的新思维全面发掘红色文化的传统精神宝库,深度提炼红色文化中的当代红色基因、红色谱系、红色元素、红色主题以及现代红色精神,准确把握与深入拓展红色文化中的新意境与新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红色文化也需要新的话语表达、价值建构、意蕴阐释、内涵拓展,也就是说,红色文化需要新的思维、新的面貌与新的精神气质。同时,创新红色文化的思维与意识观念必须建立在及时反映时代变幻与社会变迁、关切人民大众的切实利益与现实需要的基点之上,如此,红色文化才能回应社会的变化与人民大众在当下的精神需要,在推动时代的前行中焕发出蓬勃而持久的生命活力。

(二)创新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打造红色文化精品

红色文化展现了中国革命的风雨历程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与民族风骨,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爱国情感、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在新的时代,应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关注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为切入点,以实现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公民权利为价值追求,梳理、探寻、提炼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高度凝练、概括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与观念,在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时代意蕴中把握红色文化的思想精髓与精神走向。在红色文化的内涵中,张扬人的个性,关注人的价值及其实现,倡导高尚道德与人文关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能动性,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伦理主题,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培育社会团结、合作、诚信、友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都应构成现时代红色文化的鲜明主题与深厚内涵。

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关键在于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加入更多的时尚元素,更有时代气息,必须立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努力建设高品质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发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产品。各种文艺形式以全新的视角重构红色历史,重建关于战争和英雄的民族记忆,以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加符合人性深度的立场对红色文化进行崭新的表达[1],从而更好地回应时代变化与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大众情感与心理的嬗变,契合社会精神领域的新气象,既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要,赢得广大群众的认同与喜爱,又有效地倡扬红色文化及其精神,彰显红色文化新的生命活力。

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是红色文化创新的内在要求。要更好地发掘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制作弘扬红色文化的歌曲、影视剧、电脑游戏、网站,出版红色文化书籍,创作红色文化题材艺术作品,用红色文化产品来丰富文化市场,让红色文化娱乐消费成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方式。第一,要在相关财政经费中对红色文化题材剧目给予适当倾斜,积极开发红色影视业,创新艺术形式,采用能够生动体现红色文化精神与内涵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手段,引导群众的红色文化兴趣,培育大众的红色文化情结,使广大群众在红色文化精品的熏陶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第二,要实施红色文化精品工程,鼓励创作红色文化精品力作,打造红色文化的新的经典作品,塑造社会大众喜爱的、具有亲和力的红色人物形象,让红色文化作品与人物立足于现实的土壤,彰显时代特性,展现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与道德追求,使红色文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与思想源泉。第三,要净化红色文化的生态环境,自觉抵制文化领域中的三俗现象,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红色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走向,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内在品质。不断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厚资源,为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播创造好的文化生态与人文环境。

(三)加强红色资源整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红色文化不仅是宝贵的政治、教育资源,更是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红色文化为主要资源与核心要素的文化产业大有可为,前景广阔。为此,必须加强红色资源整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构建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第一,坚持可持续开发的原则。克服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盲目的甚至破坏性的开发,避免造成对物质形态资源的损毁与破坏,开发不能以破坏文物资源为代价,不能造成这一资源的形态变化与价值流失,坚持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不能一味强调保护至上,而限制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因为红色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成为现实的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活化与传承。第二,坚持系统化开发的原则。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体、系统开发,实现有序、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反对从众媚俗的心态和经济至上的作法,抵制无序开发、低效开发、庸俗化开发以及短期开发等行为,保持其系统性与长效性,发挥整体效应。第三,坚持立体动态开发模式与思路。不仅要充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还要把与红色资源相伴生的其他资源如绿色资源、古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立体开发与动态开发,将静态性状的红色资源转换为活化动态的红色文化产品,拓展、创新一体化开发的新思路。第四,坚持综合开发的原则。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互补、有效整合与综合利用,构建布局科学合理、产业链条完善、适宜市场运行的新型红色文化产业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以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为基础,以红色文化产业属性分类为前提,科学构建红色文化开发、红色精神产品研制、红色文化媒体传播、红色基地观光旅游四大产业支撑体系[2]。

全国各地推出的红色文化旅游及其精品线路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与追捧,红色旅游成为旅游项目的热点与亮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良好的社会效益。新型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出,已成为许多革命老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把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历史人文古迹结合起来,实施红、绿、古相结合的立体化开发模式,既能借助于旅游观光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也有利于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许多地区大力挖掘、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精心推出红色影视作品,鼓励人们创作、传递红色短信,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响应。政府要积极引导、扶持和鼓励红色文化创新,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各种支持。其一,政府应在政策与资金上加大对红色文化产业特别是红色旅游业的扶持,通过对红色基地进行统筹规划,开发出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旅游娱乐消费形态,提升红色旅游基地的自然景观层次与人文氛围,实现红色文化与现代大众消费娱乐文化的对接,实现革命传统教育与休闲娱乐旅游的有机结合。其二,鼓励社会组织、民间力量参与到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及开发利用中来,参与到红色文化产业与产品的投入和创造中来,激发民营企业投资红色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其三,注重建设红色文化产业基地,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红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品和红色文化品牌,壮大我国红色文化产业的规模。

(四)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机制与方式,丰富载体,拓宽渠道

文化的创新力决定其传播力,而传播力又决定着文化的影响力。因此,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与渗透性,需要拓宽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机制与传播方式,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信息量,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穿透力,丰富传播载体,拓宽渗透渠道。

积极探索依托红色文化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的体制机制,这包括红色文化作品创作体制机制、推广与传播机制、效果反馈机制。创新红色文化创作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红色文化创作的投入,鼓励多层次社会主体和力量创作红色文化作品,推动红色文化创作主体的大众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红色文化创新人才队伍,吸引更多人才积极参与红色文化艺术作品与产品的创作。红色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一定要摒弃强行灌输和枯燥宣传,从人们的心理需求、情感需要及认知共性出发,以鲜活的事实、生动的材料、丰富多样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使群众自觉认同、接受并主动受到思想熏陶与精神陶冶,不断创新红色文化的渗透与融入机制。民族化语言和通俗化表达是红色文化大众化的重要条件,要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传播红色文化;重视机构建设,建立红色文化传播的网络化机构。建立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与反馈机制,实现红色文化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充分贯彻通俗化与艺术化的方针;以红色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红色文化对于社会大众的隐性教育功能。树立红色文化的世界营销国际传播观念,红色文化也需要包装与营销。具体说应立足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从国际传播的视角推进红色文化与世界其他各种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增强红色文化的开放性与渗透性,加强红色文化产品的输出,并以此彰显红色文化的先进性与核心价值,扩大中国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与竞争力。

随着网络社会的普及,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是当代思想文化传播的一大特点。同样,红色文化的发展、传播也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着力构建红色文化网络宣传和教育平台,建立立体化的红色文化传播网络。打造红色文化主题网站,如中国红色旅游网中国红歌在线红色故事在读红色人物传奇等,开辟红色文化专栏、专题,为群众拓宽接受红色文化的新渠道;丰富传播载体,利用手机、微博传递红段子,推动红段子的快速流行,如制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和播客,或以红色文化题材为原型创作网络文学,或组织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的专职人员撰写博客、微客等,以营造具有浓厚红色氛围的网络文化[3]。特别是以手机作为新媒体传播红色文化,向用户提供便捷的阅读形式和传递内容丰富、意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及其精神,打造中国红色文化阅读第一门户,无疑是红色文化在传播方式上的一大创新。要摈弃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造成传播的庸俗化。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中商业利益的驱使,往往导致红色文化的宏大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被世俗的功利需求所消解。当代各种形式的红歌会运用市场化的营销手段,进行新的包装、元素组合与再创造,把优秀的红色文化以人民群众喜爱的唱红歌表演活动呈现出来,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歌唱形式来宣传红色精神。创新红色文化的展示方式,各种红色展馆也能成为留住红色记忆的有效载体,如以井冈山为代表的许多革命老区建立红色文化展示场馆,运用高科技现代化设备,精心利用舞美技术、三维造型和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生动再现红色历史、革命故事与英雄事迹,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听觉、触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彰显了红色经典、现代表述的开发展示理念。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8

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文化遗产。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物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最终取得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鲜活而生动的历史见证。红色文化传承的方式有很多,如学校教育,影视作品等,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方式,红色旅游寓教于乐,无疑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通过红色旅游使广大国内旅游者对“革命圣地”慕名而来,在游览、观光革命历史遗迹、遗物,聆听导游员讲述英雄事迹、革命故事时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就会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得到强化。按照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知之深方能爱之切,即“情感”产生于“认知”之后。通过对革命战争的思考,从而在圣地净化了灵魂,同时获取一种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于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红色旅游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红色旅游载体的物质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纪念地、旧址、遗址、纪念碑、陵园、故居、纪念馆、惨案遗址、历史遗产等。“旧址”类载体文化内涵丰富且时间长,虽然分属全国各个根据地、解放区,但是正好可以从这里感受到中国革命战争形势的变化多端、革命道路的曲折和环境条件的艰难,可以亲自感受到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的奋斗历程。“遗址”类载体具有强烈的视觉直观性和心理震撼性,可以明显感受到战争的惨烈程度。“祭奠”类载体文物资料丰富,适合观瞻,在这里能够净化心灵,缅怀先烈,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奋发图强。红色旅游的载体承载了丰富而厚重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和支撑,也是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实质性载体。

在当今全球化、经济化和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文化因素在区域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元素,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实力提高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其重要。在红色旅游的大潮流和背景下,作为红色旅游的灵魂和核心,红色文化是以真实反映革命历史,向人们传递这些红色文化遗存所承载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无疑受到了特别的关注。红色旅游是一项实施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伟大工程,红色旅游是一项抢救、挖掘、保护和展现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化遗产的品位,扩大红色文化遗产的震撼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建设工程。

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的规律

红色旅游资源中凝结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其传承红色文化的功能,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有着极其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功能,必须掌握红色文化传承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当前,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应运而生的红色文化,其价值是红色文化存在的根据,是红色文化生命力的标志,也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前提条件。作为主流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红色文化的品质,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红色文化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在当代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提,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有利于推动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党的自身建设。文化内涵能体现红色文化的本质要求,是红色文化重要的价值体现,是红色文化传承最重要的价值内核。

一个民族要想振兴,必须以文化觉醒为先导,并依赖于先进文化的繁荣。政府主导是主流文化传承发展的动力和一种保障机制。无论在社会发展的任何历史时期进行文化建设,都必须重视国家政权和政策的作用。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成长相伴相随,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就选择了红色文化,继承了红色文化,创造了红色文化,创新了红色文化。可以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文化,是代表中国先进阶级的先进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其中包括成熟进步的政治主张和经济发展的战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有责任有义务要传承红色文化,因为它不仅会主导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还决定着各个时期的民族凝聚力的强弱。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中国共产党的主导文化,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及民族凝聚力和改革创新为鲜明特质的红色文化,更加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广泛深入的传播,才能更好地彰显其科学内涵和发挥它的应有价值。

在红色文化的传承中,红色文化可以各种方式将革命战争年代的情感体验、情感共鸣传达给当代人,引导和帮助人们实现这种转化。社会教育的方式很多,红色旅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有效方式,通过让人们在革命纪念地现场或者看到革命战争年代的实物等,进行感官刺激,再由进行导游讲解,激发人们产生回忆或者联想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必须研究游客的心理需求,依据心理学上知、情、意、行的规律,注重游客的利益诉求,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开发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还有其他方式如红色经典影片、纪录片等,以高度的视觉、听觉刺激和情感触动,将人们置身其中共同感受和体验,从而发人深省产生认同。

当代,文化离不开媒介的助力。大众传播是大众文化的载体,是大众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策划者、实施者和推动者。为了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性,必须以主流媒介为主,整合各种媒介资源,构建立体的红色文化优势媒体传播网络平台。作为社会公器的大众传媒,应该承担起传承红色文化的社会责任。同时充分组合运用互联网、手机等媒介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媒体,和大众传媒一起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

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和灵魂,要发展红色旅游,就必须要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传承红色文化是红色旅游的主题和目的。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

在红色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红色旅游规划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红色文化传承强有力的支柱和动力。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就是要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展示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教育作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可以扩大红色文化震撼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对红色文化创新的过程和途径。通过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结合游客心理、需求和审美,将凝聚红色精神的物质载体打造成人们喜闻乐见的,既有历史感、又贴近生活的有震撼力的红色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目的地更具有经典性、思想性和时代感,从而激发人民奋发向上,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中去。

红色旅游景区是红色文化的承载者和展现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在空间上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在内容上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在服务上强化红色文化元素,尊重、还原、活化红色历史,提升红色旅游质量,方能达到有效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首先,要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硬件”建设。红色旅游景区要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不断创新展陈内容,加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其次,要以红色旅游景区服务为载体,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就是红色文化的洗礼经历,红色旅游服务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旅游企业、红色旅游服务和管理人员都有传播红色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中,都应传承红色文化。

要做好红色旅游营销就要掌握红色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知晓红色旅游者的需求,遵循红色文化传承的基本规律,辅之以活性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表现,让红色旅游者亲自去信服的事实面前感知,最终让旅游者达到情感共鸣,最终传承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传播范文9

红色舞蹈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战争年代,它传递革命思想、鼓舞革命精神。在和平发展年代,红色舞蹈的思想教育作用依然不容小觑。。然而,如今的学生对相关红色文化了解不深,认可度不高,对红色音乐、红色舞蹈等一系列经典红色文化传播形式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学校没有将红色文化与教育实践很好结合起来。而从红色舞蹈教育的角度来看,相关单位对红色舞蹈的重视程度不够,因而宣传力度不够大,使得学生们不了解。由此,深入了解红色舞蹈的相关内涵,探索出一条红色舞蹈教育之路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但能够推动舞蹈、教育的发展,还能够通过红色舞蹈传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新的发展时期红色舞蹈的内涵价值

红色舞蹈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这使得其有了历史价值,与此同时,还具有传播价值。红色舞蹈的内容以及形式多种多样,涵盖范围较广,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积极向上,弘扬主旋律,以其特有的方式记载着我国的革命斗争史,表达了我国人民对英雄的崇拜,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红色舞蹈紧贴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直接传递劳动人民的情感,因而也拥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红色舞蹈一般以传播红色文化、红色精神为主要目的。

二、通过红色舞蹈开展教育的重要性

(一)通过红色舞蹈开展教育,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红色舞蹈教育是利用舞蹈的形式,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合适的红色文化内容对学生开展艺术审美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借助革命先辈的力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道德认同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如今,我国大学生在生理上已经是成年人,但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大学生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因欠缺社会实践经验,对相关事情的认知不全面,不能够从整体上准确把握问题,意志力不够坚定,情绪易有波动。

因此,大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需要以更多积极正面的内容进行正确引导,从而确保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而通过红色舞蹈开展教育,既可以让大学生们拥有愉快的艺术体验,也能够以深厚的舞蹈内涵为大学生们确立思想学习的目标。相关的革命思想情感通过舞蹈形式呈现出来,能够鼓舞人心,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通过红色舞蹈开展教育,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而红色舞蹈则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载体,因而,推动红色舞蹈教育的发展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而红色舞蹈的创作必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密切关注广大劳动群众的真实生活,迎合时展的浪潮,敢于创新发展,使红色舞蹈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更具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以及思想价值。

高校利用红色舞蹈开展教育,可以结合当地的红色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红色舞蹈教育更加有效果。

(三)通过红色舞蹈开展教育,可以有效弘扬红色精神。在进行红色舞蹈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到红色舞蹈编排之中,可以实现对红色精神的有效弘扬。此时就需要红色舞蹈编排人员尽可能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努力贴近鲜活的英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背景,选择合适的舞蹈语言来反映革命战争时期基层群众和红军战士对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体现红色艺术的魅力,更好地弘扬红色精神。

三、有效开展红色舞蹈教育的方法

第一,将红色舞蹈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红色舞蹈是教育素材,将其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最大程度释放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量。红色舞蹈感染力强,能够鼓舞人心,因而,学校应该全面提升教师们的素质,将红色舞蹈与现有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使红色舞蹈真正融入教育中,使教育内容具有红色舞蹈的特点。

第二,需要加快发展校园内的红色文化。发展校园红色文化也有利于推动红色舞蹈教育的发展。而红色舞蹈则可以作为连接校园文化与红色文化的精神纽带,促进师生之间的团结与和谐。一般可以通过经典红色舞蹈表演、开设相关社团等来积极发展红色校园文化。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网、校刊等平台传播红色文化,扩大红色文化在校园内的影响力。

第三,合理选择舞蹈形式。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对红色舞蹈的欣赏力、感知力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进行红色舞蹈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弄清他们对红色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舞蹈形式,所编排的舞蹈动作要尽可能生动形象、简单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愿意学习红色舞蹈。

在选择舞蹈结构的过程中,要以时代背景为依据。红色舞蹈编排人员只有选择与红色文化内容相符合的表现手法和舞蹈题材,才能塑造良好的舞蹈形象,进而提升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舞蹈艺术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完美结合。

第四,实现舞蹈教学与舞蹈创编的有效结合。目前,我国大部分舞蹈院校还在沿用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对红色舞蹈进行教学,这样的舞蹈教学方式虽然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与红色舞蹈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学生掌握和吸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示范性和灌输性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兴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审美素质和专业技能。

传统的舞蹈教学形式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无法实现舞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学生舞蹈创编、个性化素质和表演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红色舞蹈教育过程中,要对红色文化资源给予高度重视,并以此为契机,将舞蹈教学与舞蹈创编进行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红色舞蹈课堂教学中的传播,丰富红色舞蹈的表现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红色舞蹈教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提高红色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提升学生舞蹈专业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