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知识共享论文

时间:2023-03-16 15:42:35

导语:在知识共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知识共享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企业并购的定义入手,分析了并购后的整合问题,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整合在并购企业的重要作用,进而得出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模型,以对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并购企业有所借鉴。

0引言

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各国经济都不可避免地遭受重刨,尽管各国政府竭尽全力斥资救市,但蓄势已久的经济危机却不会在一时之间消除。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各类企业为缩减资金全球裁员。更有一些知名企业采取了企业并购的措施来度过难关,像美国最大汽车企业通用汽车目前传出消息,将收购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而根据麦肯锡公司的一份权威资料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并购之后真正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和良性发展的,也仅占全部并购案例的20%一30%,并购失败率很高的原因,主要是并购后的整合不得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企业重要的竞争资源如果不能被充分利用,将会导致企业竞争优势的削减,乃至世界经济地位的削弱。因此,如何对并购企业的知识进行整合,就成为各类并购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企业并购

并购在英文中有两个单词组成:MergersandAcquisitions,从字面上看,它包含了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统称为并购。从本质上看,企业并购(M&A)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企业为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是一种重要的资本运营活动。而这种活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即企业兼并和企业收购。

1.1企业兼并狭义企业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被兼并企业法人资格丧失,并获得它们控制权的经济行为。广义的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获得另一个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使若干个企业结合成一个整体来经营。

1.2企业收购企业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对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份的购买以获得对该企业的有效控制权的产权交易行为。资产收购是指一家公司购买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股份收购则是指一家公司直接或间接购买另一家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成为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同时相应地承担该公司的债务。

2企业并购后的整合

企业整合是产业优化和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现象或一个过程。现在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完成对并购企业的整合:经营战略整合,就是对并购企业的优势战略环节进行整合,以提高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组织与制度整合是在企业并购后形成有序统一的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体系,以尽快实现企业的稳定经营:人力资源整合,就是对并购企业的员工通过调整、培训、激励等措施实现人员的重组与整合,以达到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防止有效员工流失的目的:企业文化整合是指有意识地对并购企业内不同的文化倾向或文化因素通过有效地整理整顿,并将其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是文化主张、文化意识和文化实践一体化的过程;财务整合是运用财务整合理论建立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制度体系,最终达到收益最大化和对并购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

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变化和深入,各并购企业正力所能及地去分析影响并购成功的各个方面并力图实现有效地整合,以实现并购后的利益最大化和竞争力的提升,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并购后的知识整合问题。

3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

1996年初,世界经合组织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即以知识密集的智力资源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高度重视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全过程为核心、高新化、高效化的科学研究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自此世界正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可以看出知识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重心需要从有形资产转向智力资本,而相应的知识管理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就是把知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知识的积累和处理、知识的传播和共享、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水平的提高进行管理,发挥企业员工个人和集体的智慧,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管理活动。这里的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能以文字与数字来表达,以资料、科学法则、特定规格及手册等形式展现,随时都可在个人或组织之间正式而有系统的相互传送;而隐性知识是相当个人化且富有弹性的东西,因人而异,很难用刻板的公式来加以说明,因而也就难以流传或共享。

目前有关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对知识整合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所谓知识整合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实施再建构,使单一知识、零散知识、新旧知识经过整合提升形成新的知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知识整合绝不是现有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知识创新的过程,企业也只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整合,才能进行实质上的知识管理。根据企业的知识理论,知识是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而要完成对并购企业的有效整合,目的就是要把来自不同企业的隐性的或者显性的知识合理地综合、集成,形成新企业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新企业的竞争优势。

4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战略

4.1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障碍首先,如上所述,由于隐性知识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显性与隐性知识的转换难度很大,所以并购后各企业的知识难以转移和共享,而且转移过程中常出现偏差,造成知识冲突;其次,企业认知遵循“观察渗透理论”,美国英籍科学家N·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认为,观察的直觉依赖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观察者的知识背景会影响观察的结果和对观察的解释。企业并购的知识交流转移中,当事人受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的严重影响,以自己的知识观察感知对方的行为和知识,并做出反应。由于各并购企业的不同,知识整合的速度与和效果与各企业本身知识的性质、认知方式和知识吸收能力等方面有密切关系。根据企业知识理论,企业的知识可以分为同质知识和异质知识。由于各企业所处环境不同,员工知识专业化程度不同,员工间作用方式的不同,并购双方对异质知识存在一定排异现象。同质知识是个并购企业沟通的桥梁,而异质知识是造成中突的潜在原因。在整合过程中,用同质知识吸收对方的异质知识,同质知识会越来越多,知识会逐渐融合。知识整合冲突的内在原因是企业问的异质知识存量、隐性知识的转移困难,以及企业的认知方式和吸收能力。企业合并时,要进行磨合和调整,相互平等地交流各方的知识。即使一方以强势资源同化另一方的弱势资源,也不能强迫,而是要为被并方企业员工接受和认同。再次,从员工个体心理和需求看,企业知识的载体是员工和部门,有价值的知识存在于某些员工和部门中,由于特权地位和优势地位的考虑,知识拥有者往往不情愿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共享。最后,相应的技术手段也是加快企业知识转化与高效整合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这些条件,这也是导致企业知识整合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4.2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模型基于上述影响并购企业知识整合的因素,在此提出企业并购后的知识整合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两个维度,维度一是上半部分,知识整合的过程;维度二是下半部分,对知识整合起支持作用的三要素。

4.2.1知识采集就是搜集和整理并购后各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找到需要整合的对象。而这些知识不仅来自各并购企业的内部,也包括与各并购企业相关的有联系的一些外部知识。知识采集是知识整合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整个知识整合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只有做好对知识的采集工作才可能进一步利用知识、创造知识。

4.2.2知识筛选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鉴别,是指对采集到的知识进行辨别、分析其对企业的有用性和重要性。在鉴别过程中会发现,企业获得的知识并不是都有利于企业整体知识整合的实现,所以要摒弃对企业战略无用的知识,集中力量管理好企业的核心知识。但是,要用战略的眼光对知识进行评价。因为有的知识可能现在对企业的发展没用,但它可能影响企业的长期利润,对这些知识不应该抛弃而应把它们放在知识库里供以后使用。另一方面对知识的分类也很重要,对所采集到的所有知识按照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类别进行划分,因为两种知识的转化方式,共享过程差别很大,乒斤以需要对两种知识进行明确划分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转化或者转移等促进知识交流的步骤。总体来说,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交流。

4.2.3知识交流是指将前面筛选好的各类知识在各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传递和反馈。这样不仅有助于显性知识共享,而且对于模糊化、情境化和不易被显性化的隐性知识也可以促进共享。知识交流环节知识整合中至关重要,如果各并购企业之间无法进行交流和沟通,知识共享就无法实现,那么对于最终的知识整合更是无从谈起了。

4.2.4知识整合是指把那些经过整理的、有用的、能够共享的知识进行综合和集成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企业知识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知识得以在员工之间传递达到共享,而只有将整合以后的知识分享给每个相关的人,才能使企业在真正意义上掌握知识,获取知识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关键是知识的有效整合,即促进个人知识向组织知识转化,使其成为企业的宝贵资源、关键资产和重要生产要素,企业不仅要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有效的整合能力。因此,知识整合是整个流程中的关键。:

第2篇

对于“核心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在1990年于《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知识,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主要表现在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一个组织的核心能力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融合,如微软的厉害之处并不在于它的显性知识,而在于隐性知识,即在于其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在于它能将隐性的核心因素更好地转变为显性的能力。那么什么是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呢?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主要是指图书馆不同于其他组织的独特的竞争优势,是维持图书馆存在和保障图书馆发展的独特的、不易为外界掌控的能力[3]。图书馆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拥有专有的人力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的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服务能力,其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4],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1积累性和整合性积累性是指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长期积累获得的;整合性是指通过对图书馆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对知识、技术以及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的积累与整合,使图书馆具备独特的核心能力[5]。而决定图书馆核心能力的是员工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其知识的整合和共享过程就是一个由个体能力向组织能力的转化的过程,通过知识、经验技能和失败教训的共享,最终形成图书馆独特的核心能力[6]。

1.2无法替代性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它是学习的结果,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融合。那么是什么使得图书馆难以被模仿和替代呢?是图书馆的知识共享,关键是图书馆的默会知识(tacitknowlege)。这种默会知识,就是难以编码的、隐藏在员工头脑的、与图书馆的工作经验相关的隐性知识[7]。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并以其基础业务为核心,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信息服务中保持独特竞争优势。2.3价值优越性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全面性和独特性,能满足各类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而读者能从图书馆获得比其他媒体更多、更实用的知识,能按照读者意愿支付的价格提供根本性的效用服务,在价值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培育途径

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就是图书馆内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有机整合,是图书馆内拥有的知识及对知识的整合。而图书馆能否很好地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将私人知识转化为共有知识,同时又将共有知识转化为私人知识,能否成功、有效地将这些知识转化为信息服务,是衡量图书馆核心能力培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培育主要有以下3个途径。

2.1加强知识管理变隐性知识为核心能力隐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判断,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难以为他人所识别,这种具有极强的个体性判断和感知,常以个别知识的形式保留在个人的头脑当中[8]。在图书馆内部,员工所拥有的心智和经验、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最重要的无形的财富,是图书馆最为核心的能力,它们是具体的隐性知识,不易被模仿和获取。所以,如何获取隐性知识和传递隐性知识,就成为塑造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关键。“在组织中,隐性知识占知识资产的90%,由于隐性知识与拥有者具有紧密的关系,在没有对其实施知识管理之前,常常是以意识和经验的形态存在于个体之中,并随着个体的存在而发挥作用,也随着个体的消亡而消失”[9]。在图书馆业务方面,具体表现为文献的分类、编目经验的累积、馆藏结构的熟悉、读者阅读习惯的把握、读者信息需求的了解,而这些经验和技能都保留在员工个人的头脑当中,图书馆不能强行剥夺、索取这些隐性知识。因此,图书馆应营造促进知识转化的激励机制,以保证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鼓励员工把自己的隐性知识奉献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隐性知识的效用。例如,让那些共享自己隐性知识的员工得到更多的晋升机会,奖励那些将知识成果共享出来的员工,让那些善于共享知识的员工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9],等等。图书馆通过对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使之成为图书馆的有形知识资产,并为大多员工所分享。

2.2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现代企业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通过不断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远景、团队学习以及系统思考,以开拓尚未被发掘的个人与组织的成长空间[10]。”图书馆的变革需要建立这样一个学习型组织来活化内部管理,使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培育图书馆核心能力,有必要创建一个学习型图书馆,它能搭建起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互动平台,形成分享与传播的机制;它强调员工要学会分享和交流自己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使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同时又主动地获取他人的隐性知识,使知识不断融合、交流[11]。而员工通过学习型图书馆,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不再是个人而是团体,因为团体的智慧总是优于个人的智慧。团体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12]。图书馆通过团体学习的方式鼓励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使员工主动地把个人拥有的私人知识即隐性知识贡献出来,使之成为图书馆共有的显性知识,实现图书馆内部员工之间知识的共享,从而实现知识在图书馆内部的转化,最终培育图书馆的核心能力。

2.3建立知识的传播渠道只有具备畅通的传播渠道,隐性知识才能进行有效的流动、共享和转化,也只有在流动和共享中,隐性知识才能凸显其价值。而对于隐性知识的非编码性、难以获取性使其交流与转化存在许多阻碍[13],图书馆应采取相应措施来突破这种交流和转化障碍,如建立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营造开放式的交流环境,鼓励交流,完善图书馆内部网络,为员工提供知识交流分享的平台等等。要使知识成为图书馆的财富,就必须在不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使其成为核心能力的一部分,鼓励员工学习新知识,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知识管理,使知识在图书馆内广泛传播,达到提高图书馆核心能力的目的。

3结语

第3篇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1]

众所周知,施工项目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具有生产的一次性、关键环节多、原材料种类繁多、技术性强、制造周期长、外界干扰因素多等特点。实现成本目标的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以较小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使项目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项目成本控制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包括全员和全过程控制:

①全员控制项目成本。全员控制项目成本是考核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它涉及到与项目形成有关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班组,也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有关。因此项目成本的控制需要大家共同关心,同时有关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把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乃至个人,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

②全过程控制项目成本。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整个周期,因此从投标开始至中标后的实施及竣工验收交工,都要有成本控制意识。在投标阶段做好成本的预测,签好合同;在中标后的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成本计划和成本目标,并采取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中。

(2)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这就需要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一方面以收定支,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成本节、超的原因;另一方面加强合同管理,及时办理合同外价款的结算,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3)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的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具有明确性和可考核性;事后评价做到公正合理。只有将成本控制置于良性循环中,成本目标才能实现。

(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它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和开支多少,对项目成本进行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企业领导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相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5)节约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制止可能发生的浪费,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率,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6)中间控制原则

对一次性的施工项目,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成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不能再纠正。因此,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基础、结构、装饰等主要施工阶段上,是十分必要的。

(7)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是西方国家的常用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不经常的“例外”问题,它们往往影响成本目标的实现,对这些“例外”问题,要进行重点检查,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进行纠正。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2.1工程投标阶段

在此阶段应根据工程概况,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和认真调查研究施工现场,综合分析,进行项目的成本预测,为投标决策提供意见。坚持全面控制原则,加强对此阶段主要责任部门的管理。

2.2在施工准备阶段

应结合实际图纸的自审、会审和其他相关资料,倾听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依据工期和上级要求,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编制强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合理、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以最小的资金耗费满足预定的目标要求。同时,此阶段还应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生产技术组织实施,包括劳动工资津贴、材料供应、机械设备等作为编制依据,同时还要以各种先进技术经济定额为参照,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而制定项目成本控制计划,分解目标,划分责任和权利,保证目标的实现。

2.3施工阶段

以项目经理的责任为中心,以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等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对比,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实施控制。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工程直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2.3.1材料成本控制

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

(1)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规定责任部门,坚持节约原则,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与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2)材料价格控制包括:买价控制,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2.3.2人工费控制

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第一,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承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第二,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精减人员;第三,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包干控制,降低工费。

2.3.3机械费控制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尽量避免窝工。加强设备租赁计划的管理,减少由施工组织不当引起的设备闲置,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合理安排机械设备与辅助人员的协调配合工作,提高机械生产效率,降低机械成本。

坚持中间控制,着重施工阶段的核算。同时在施工阶段合理控制工期,组织均衡施工,用好激励机制,调动职工节约的积极性,落实技术组织措施,及时做好工程变更,加强质量管理,坚持例外原则,尽量避免返工。

企业应从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加强质量管理,控制不必要的浪费,以优质的工程质量赢得市场。

2.4竣工交付使用及保修阶段

应对竣工验收过程发生的费用和保修费用进行控制。此时也是对项目全面的总结评价阶段,应汲取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决策水平,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并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相关的用工制度和材料、机械使用计划,增强项目成员的责任心,提高管理水平。

3、结束语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为了缓解任务开发的难度,改变“只见干活不见效益”的状况,维持公司持续性快速发展,应坚持成本核算制度,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增效能力,最终走上质量效益型企业的发展道路。

第4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问题;方法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the market competi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increasingly valued by the enterprises,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s also highlighted.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main problems of cost control exist, at the same time and strategy how to d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ject; cost control; problem;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723.3

前言

工程成本控制与项目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也只有达到了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加强施工项目管理才有意义。成本控制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所以要对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足够前进的动力。

1、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概述

1.1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内涵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控制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全员、全过程、全系统控制的过程,要在投标报价阶段、中标后开工前和施工中、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分别进行管理与控制。

1.2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成本控制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项目依靠制定成本控制计划、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四个过程来完成。目前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形式是4+2模式,其中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通常相互交替发生,相互影响。

1.3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①工程项目成本预测。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工程成本进行预测,实现前馈控制。在工程投标时,在投标报价同时根据企业定额预测项目的总造价,分析可控成本和不可控因素。编制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及总成本预测表,预测各个单位工程的项目施工成本。

②工程项目成本计划。制定降低直接成本计划和间接成本计划,具体到项目成本任务书、技术组织措施表、降低成本计划表、施工现场管理费计划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和进场调度。加强劳务管理,按照施工流水节拍制定人工成本计划。根据施工方案,合理确定施工机械的规格型号和使用数量,制定施工作业机械费计划。

③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为了便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的指标设置尽量与预算成本相对应,保证及时反映预算成本的执行情况,提高核算管理的可操作性。保证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同时进行。加强施工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消耗。加强质量安全监督,注重施工工期的进度控制,将工期成本控制在最低点。

④工程项目成本分析考核。建立系统的工程项目成本分析考核体系,将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进行对照,计算出工程的实际成本降低率和目标成本降低额完成率。逐项分析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及间接费,查找成本提高和降低的原因,落实相关责任,奖惩到相关责任人,并制定下一步应对措施。通过考核分析,及时纠正所发现的问题,避免更大的损失,同时对节约成本的先进技术经验进行发扬推广,从而实现成本的及时管控。

2、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制不完善

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成本控制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成本控制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

2.2 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

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部分关键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控制的观念,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导致保证了质量却增加了成本;材料管理人员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造成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2.3 忽视工程项目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工期目标是工程项目管理主要目标之一,由于每个工程项目都有特定的工期要求,赶超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目前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重视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缺乏深入研究,甚至会盲目地赶工期进度,造成项目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2.4 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保证工程质量会引起施工成本的变化,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认识质量和成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忽视工程成本。造成工程质量提高了,却大大增加了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

3、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策略

3.1 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模式。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对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并与直接经济利益挂钩,有效奖励和处罚。项目工程成本目标明确,奖惩分配明确,使降低成本与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可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完善成本控制办法,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控制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2 项目施工成本实现全面控制

树立全员控制经济意识,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经理到普通施工人员,都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成本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把工程成本控制工作放在主要位置;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重要保证。强调项目工程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在投标报价时预测决策,在施工过程中控制落实,在竣工阶段则进行考核奖罚。

3.3 项目施工成本目标管理

根据预测成本,建立成本控制目标值,然后分解目标到具体的各道施工工序,通过成本控制的各种手段降低施工成本,检查和评价目标的执行结果,通过不断修正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目标成本。目标值的确定是成本核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重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成本最低化的合理性,决不能片面追求低成本从而降低施工现场的设施和工程质量标准。施工项目根据成本质量目标,采用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

3.4 项目施工成本动态控制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投标报价开始,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直到竣工验收考核完毕。加强成本动态控制,在整个施工生产过程管理中降低消耗,加强质量安全监督,进行事中控制,从工期成本控制上要效益,通过对工期的合理调整达到最佳工期成本,使工期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值。在确保工期质量达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项目施工成本。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能够促进施工企业加强项目核算,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施工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因此,施工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强化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范伟. 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J】 广西城镇建设. 2009.7

[2] 曾乐民. 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 山西建筑. 2005 . 3

第5篇

而且随着将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质量的要求也将慢慢提高,在保证工程质量、提供更加完善的通信产品的同时,必然要控制工程成本的增长,甚至要尽量降低工程成本(这在制造业中已经实现),因此在通信企业进行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成本管理研究有着深远的前景。

二、研究背景

通信工程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国民经济建设的令人头痛的大问题,努力提高通信工程优良品率,一直是建设工程领域的重点。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对于通信施工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己被公司各级领导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外抓市场名优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通信市场的竞争己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而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是公司形象的窗口,因此抓工程质量必须从施工项目

三、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一)注重承揽、轻视管理

在最近几年,很多通信设施都开始设计并已开始动工,这些进度的加快都是由于国家对第三部发展战略以及最近的十五计划纲要都做了大胆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通信行业铺平了道路,也为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台阶。承揽就变成了通信企业的一大备受关注的事,每个通信企业都把管理放在不受关注的地位,却把承揽作为目前的头等大事。由于管理得不到重视,就使得管理成了影响通信企业的一大因素,势必会让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通信商在通信工程上的投放资金必将增加,从而让通信工程的利润减少、效益降低。所以,通信行业的投资户在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管理这一因素,真正从思想上面意识到通信管理的重要性。

(二)只顾工程的施工,不顾工程施工中的资金核算

只做不算的情况是现在通信行业又一方面的大问题。很多通信工程都是在上级审批、规划和布置图设计规划好之后,就开始着手施工的,要求在最快的速度内争取完成工程的最大化。在施工中,只注重效率,却不注重核算和质量,使得核算上面出现很多资金问题。这就导致财政上出现了很多偏差。因此,有关部门和投资商一定要多关注这一因素。

(三)只注重速度,不重视质量与效果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投资商的竞争力也偏大,想提高自己企业在整个通信业的竞争力,以至于在投资规划后就只注重客户要求的时间内交出通信工程项目,却不注重质量和审美效果,很多通信工程都只是讲求速度,设计上面也没有创意,古老、呆板的通信大大地阻碍了我国通信业的发展。

(四)不完善的施工规划和无法落实的管理

有关人员对现在的一些通信工程做了调查,结果表明,很多通信工程都是虽然投资了,而且也有了规划和设计方案,但是采用的方案也没有依据性以及科学性,很多规划和设计方面都存在一些严重的不足之处,设计和规划的方案不结合实际,与现实生活上的情况相差甚远。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方案和措施,所以在现在完成一项通信是非常不容易的,加之企业业的时间催得很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的难度,降低了质量。

四、通信工程的管理

(一)通信工程的进度管理

1、通信进度快慢的管理

当通信施工的快慢速度确定好后经过监理与企业的业主签订合同、审核批准通过之后,通信业的投资商户就需要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联系,当通信工程有了一些的进展,就要通知相关人员通信工程目前的实施情况,倘若相关人员因为临时有任务或者需要变更的,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进行通信施工的工人要及时的发挥领导的监督作用,使他们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面做好应完成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的资金和材料一定要分配到位,保证每个地方都能积极完善的完成好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

2、影响通信工程施工快慢得因素

通信的快慢有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它,这些因素都在通信施工过程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制定了规划和设计实施以后,不合理的施工位置和场所,施工的目的不明确,施工过程中下达的任务繁重,工作人员无法完成等都会影响通信工程的快慢程度。施工时的实施和布局在技术上的不足是很大的,尽管承包商知道这些难度的所在,但是却只顾进度的要求赶工,致使一些工程施工差不多了之后由于检测不合理,出现质量问题,相关人员要求返工。加之业主因为赶时间所给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致使施工的困难性更大。另一方面就是在施工中也会因为天气、伤员等其它因素而让施工出现问题等。

3、控制施工的快慢的措施

当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快慢不稳定时,就要制定相应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首先应该让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在此过程中合理分配到每个岗位,做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制定一些在施工过程中的平衡快慢的制度,并且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工程施工情况开展会议总结,对这期间的一些问题和创新的事迹进行总结和学习。其次,施工开始前,要先制定好相应的施工图纸规划和设计等,在施工的过程中,业主肯定会有一些不满意的或者需要临时改变的,承包商就要让通信工地上的人员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就是要让资金流通速度畅通,一家通信企业倘若整个通信施工过程中,都让承包商承担所有的费用,而业主不及时付款的话那么就会造成资金不流通,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调度出现问题等。所以通信商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业主汇报施工情况,获得资金周转,在最大程度上让通信工程更好竣工,

(二)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

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在进行通信施工前要在一个明确的目标的前提下,了解通信施工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然后将制定好的规划和设计用于通信施工中来,认真把关,严格控制进度,总结经验教训,取得通信工程最后的竣工。

1、制定保障质量的完整的体系

为了把质量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制定相关的保障质量的完整的体系,在整个通信工程的施工到竣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成立相关的负责人员,从最上级在到管理小组成为一个管理体系,以此来对施工项目履行管理和监督工作,制定好整个通信工程中的人员分工与责任明确的制度,使整个施工过程畅通无阻。

2、通信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与工序的维持与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由于天气等外来的因素影响通信的质量,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让质量的影响减到最小,另一方面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整个工序在整个通信施工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所以加强施工工序的确定和管理时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可以从这个思路入手,先以实例为基础,再以分析为关键、最后以判断来定结果。

3、通信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

[1]编制施工规划和图纸设计,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合理有序的进行的目的,通信工程开始动手施工之前要详细的研讨这些规划和设计是否有误,是否符合实际,最后再由监理审核。有些难度较大的施工位置要进行多方改进施工方案,对于一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通信工地应进行多次使用和考察后方能用于通信施工上,以保证质量的无差错。

[2]通信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施工程序来进行通信施工,并且在一些难处理的问题上面要经过监理的审核批准考察之后,方可进行施工。另外,对于一些影响通信质量的关键地方要严格把关,让质量问题在此处无路可走。一些特大型通信更要加强质量方面的监督,它的设计图样和施工计划都应该严格把关,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事故的发生。

[3]维护“三检”制度

通信施工过程中,有了进展之后要由作业班组对其进行检测,然后再由质检以及相关高级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检测,最后再由承包商进行互检以及交接检。在质量这方面,质量部门一定不要马马虎虎,要严加把关,不能心慈手软。倘若通信施工中除了质量或者施工问题,一定要总结原因,让质量问题无处可逃,让群众对所建造的通信满质量满意,认真对待施工中的每一个质量问题。

五、通信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衡量通信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要看通信工程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因为通信工程的质量就直接决定了整个通信效益的好与坏,通信的效益又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一个就是环境效益,三大效益都将直接被质量所影响,同时质量不仅仅影响的是承包商的效益问题,而且还关系着入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通信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倘若由于一些意外而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例如:在日本,由于大家的房屋质量没有问题,而且他们的房屋都很扎实,所以无论经过多少次地震,她们的伤亡是很少的。但是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由于房屋不太结实,没有抗震的效果,很多工程都是偷工减料的,所以出现了死伤无数的情况,由此可见,所以加强质量管理在现在是极其重要的,通信施工时的质量问题会让人住进去的人员由于质量而成天修补、这不仅多耗费人们的资金,而且耗费了时间,

在通信施工过程中,质量是作为承包商放在第一位置考虑的因素。在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要想在通信业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要从自身出发,加强质量管理,把质量放在通信工程的首位,让自己的企业在通信业中越走越平坦。

六、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

(一)保证技术的协调发展

在通信施工前要对图纸进行合理完善的规划和设计。容不得一点差错,倘若发现图纸上面存在着施工难度和技术误差,一定要对图纸进行改进和完善,找出解决办法,决不能拥有这是一点小小的技术问题,不去重视它的思想。因为技术直接影响着通信工程能否建好,另外当把设计图纸交由高级工程师审计时,应该认真从技术角度出发,对图纸逐步加以整改和完善,最后的交底环节同样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那么什么是技术交底呢?技术交底就是指让在通信施工中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和监督人员要对图纸了解的十分透彻,避免在通信施工中因误解而出差错以致返工。

(二)保证管理的全面协调

通信施工中的施工管理除了要重视技术上的问题之外,还要重视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拥有一套能用在通信施工上的管理制度对加强施工管理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对质量和进度的管理来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以达到让损失减少到最小的地步。另外在通信施工中要派遣专人负责工地的施工到竣工过程,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人员更要对整个施工程序了解透彻,以便更好的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减少施工工人的负担,让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秩序井然的完成任务。

(三)保证组织的全面协调

每个公司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在通信施工中也一样,在通信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起一些奖罚制度。对于具有在高难度的施工中根据自己的创新,凭借自己的头脑和能力解决了此次施工中的高难度施工以及出现在一些问题的将成立一个会议组对其进行总结奖赏,并希望其它工作人员能再接再厉。同时对施工中不按正规程序来办事,只按照自己的思想一意孤行最后造成施工程序出现问题而造成损失的,将由相关人员进行惩罚。做到奖惩分明,才能在为企业树立一定的威严,才能将通信施工一步步落到实处。

(四)加强管理人员以及通信工地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素质

通信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仅与设计图样与规划有关,还应该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有很大的关系。施工人员是否专业,是否认真仔细对通信工程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养,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让他们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浮躁,让通信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与施工管理都能发挥特有的功效。

第6篇

1.做好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求加强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保证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顺利的展开。加强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注重培养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所开展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围绕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任务来展开。这是实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按照工程项目实际、任务要求以及难易程度等,建设单位要强化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此阶段,企业的所有工作都要以顺利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为中心。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为生产中心服务,围绕工程建设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单位需要总结近年来本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基本经验,并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措施。施工人员需要明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2.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受到监理部门、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附近居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部门作为工程项目的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质量的管控尤为重要。所以,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唯有强化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观念,对他们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够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对于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定期政治思想培训的方式来强化他们的政治思想。建设单位要求制定一系列详细的政治思想教育管理制度,有效地监控与管理施工人员。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施工单位要建立完整的权力监督机制,完善政治思想教育体系。施工人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要积极依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展开政治思想教育;增强自身的紧迫管、责任感与光荣感。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开展政治思想动员大会。施工人员要明确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贯穿该思想,在保证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提升工程质量,确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向施工人员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在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把握重点,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想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对施工人员要进行正面思想指导,采用正面宣传方式,加强教育;施工人员要转变作风,建立和谐的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单位要为施工人员营造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制度,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发施工人员对工作的热爱。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定期要求施工人员参加新技术、新知识的培养。

二、强化管理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项目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作为管理者,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施工单位的管理基层的政治思想观念要和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与质量等密切联系在一起,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教育。其一,职能部门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阶层要有较强的政治思想觉悟,逐渐提高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根据党的群众路线对施工人员继续政治思想教育;做好模范带头的作用,积极践行政治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其二,在工程质量监管过程中,领导阶层需要培养施工人员扎实工作、坚持不懈、稳中求进的工作作风;结合政治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利用制度量矫正错误的思想行为,以此达到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第7篇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职工的思想非常活跃,传统的说教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教育的新特点、新方法、新途径,力求在“顺人心、暖人心、聚人心”上求突破、下工夫,切实在思想上解惑、工作上解难、生活上解困、能力上解弱、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

关爱职工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情感激励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坚持“把大事做实,实事做好,好事做精”的原则,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掌握基层工作状况,对职工反映的问题真正重视,对职工的冷暖真正关怀,对职工的困难真切帮助,对职工的权益真心维护,为职工创造和谐温馨的工作环境,使职工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归属感、消解职工的思想和心理上的障碍。在对职工关心、关爱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其自强、自尊、自重、自励的导向,始终坚持健康有益、奋发向上的主旋律,启发职工的理性思考,让职工从这种关心、关爱中体现到公司的温暖,进而产生崇高的思想追求。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职工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对于这些有思想或心理问题的职工,要着重从情感上给他们以安慰和理解,同时通过积极主动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振作起来,有的放矢地做好各种情况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组织开展专题教育活动;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摄影等各类比赛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行业青年员工多的状况和思想素质不一、思维方式各异、自尊心较强的特点,及时予以有效的激励,使其产生奋发向上的原动力。同时要把握好五个环节:一是以人生观教育为着眼点,启发青年职工的责任感,把对个人的思考、对前途的设计,建立在为高速公路事业作贡献的基础上;二是以构建和谐企业作为切入点,启发培养青年职工的自我意识,把自己融入单位这个大家庭,使其明白只有正确自我审视、自我评判个人能力的人,才是最有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人;三是组织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和“面对面”谈心活动,加强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使职工与领导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达到心相通、情相连、意相融的境界;四是开展读书学习活动,以活动为切入点启发青年职工读书求知;五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融合点,启发青年职工的创新精神和工作热情,让他们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不断改进组织职工政治学习的方法,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以静态学习型为载体,向以动态活动型为载体转变;二是从“单项灌输”的说教型向“双向交流”的“疏导型”教育转变;三是从封闭的“板块型”向开放参与的“渗透型”转变;四是从“空对空”教育向“虚实结合型”转变。使广大职工认识到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新的形势下,要经常组织广大党员、职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如“三严三实”重要思想、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等。用理论来武装他们的头脑,从而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克服困难、开拓前进。增强职工学习的自觉性,并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干好工作的本领。

第8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园林施工;质量问题;对策

1、前言

园林绿化之所以越来越受重视,除其能改善环境以外,在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园林绿化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其基础环境要素都是以植物为主,而园林绿化则为环境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除了高楼林立的建筑物、眼花缭乱的马路以外,城市还需要由木、花卉等组成用于的场所。园林绿化对于净化城市空气有着积极的效果,园林绿化植物能够吸收汽车尾气、粉尘以及大量的二氧化碳;二、园林绿化还有调节气温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园林植物不但有效减少阳光的直射作用,而且在冬季也能起到屏障减少寒风的作用。此外,园林植物对城市车辆的施工、工厂机器以及车辆喇叭等各种噪音都有明显的减弱作用,能有效保护人体免受这些大噪音的危害,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和改善生存生活环境。

2、影响园林施工质量的问题

2.1 低价中标、质量问题频发

当前,园林建设工程主要采用的是最低价竞争法,即最低价格者得标。最低竞争法的基本目的是追求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追求物美价廉。这也是实现行业优胜劣汰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样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成本控制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随着在园林建设工程中最低价竞争法不断使用,其带来后遗症也不断增多,最为明显的就是工程质量难以保证,质量问题频发。

2.2园林绿化队伍技能、管理落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园林绿化建设最近几年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园林绿化施工队伍也层出不穷,不断出现。但是在众多的园林绿化队伍中,真正具备高技术水准的队伍十分稀少,大部分园林绿化队伍成员专业技能不强,对于园林设计人员的设计图纸不能很好的理解把握,栽培技术也是一知半解,以至于在施工中,植物配置错位、搭配不合理现象频发。此外,从园林绿化施工现场来看,大部分园林绿化队伍存在着管理落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施工组织的计划性不强、操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以及园林绿化工程总体质量差、高能耗等问题。

2.3施工工序设计不合理、施工准备工作不充分

首先,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思路,建设施工单位缺乏深入了解,且施工之前与设计师的沟通交流较少,设计师的创作意图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其次,在施工前,施工单位的栽植计划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如实编制。而且,施工单位的材料、人员的调配组织也缺乏合理性,没有根据相关的要求制定质量标准和技术措施。最后,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园林绿化包括了土方、绿化、建筑小品、管网为一体。一旦其中的某一个环节的安排出现问题,则会使整个工程运作陷入困难。但是,当前不少园林绿化建设单位急于求成。为了使得园林绿化段时间内去得成效,违背正确的施工模式,采用违规简便的方法进行施工。最终不但造成了成本的增加,而且严重影响了园林绿化的施工效果。

2.4园林绿化苗木的质量的监督意识松懈

当前,施工管理人员对于园林绿化苗木的质量的监督意识松懈,没有意识到苗木质量给整个园林绿化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因此,对园林绿化苗木的虫害、土球以及生长等问题缺乏重视,最后导致苗木因缺乏严重的控制成活率低下,对这个园林绿化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3. 提高园林施工质量的途径

3.1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

3.1.1严格规范招标方式

我国的招投标法对于工程招标范围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招标时对于招标行为要严格控制,坚决避免出现“内部人操纵”的现象,以解决投标企业的顾虑。因此,在选择招标方式时,要对业主按照国家的相关的规定进行认真监督。

3.1.2完善招标投标制度,

为减少和杜绝业主在招标活动中的不合理行为,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十分重要。在完善招标投标制度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前,我国政府的建设工程招标办、采购中心、以及重点建设工程招标办各自为政,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政府和招投标管理部门应从自身做起,确保招标投标制的健康发展。

3.1.3 建立健全评标专家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招标的公平、公正、公开,在评标过程中应建立健全评标专家管理制度。首先,招投标主管部门要建立和管理评标专家制度,为了确保公正性,评标专家组的成员要杜绝业主代表进入。其次,要提高评委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为了提升评委的质量和档次,加强对其的培训和教育。最后,对于群主的意见和建议要广泛的听取和采纳。

3.2 提高绿化队伍人员素质

绿化队伍人员的素质直觉决定了绿化队伍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建筑单位要加强对队伍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教育。首先要提高绿化队伍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可以采用培训、自学等多种途径进行。其次,公司要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以便促进员工的学习和吸引人才。

3.3做好施工前准备、科学安排工序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是由各个单项工程组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园林工程项目的配合和协调,做到统一指挥,各个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最终确保园林绿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3.1合理安排计划

建设单位要根据招投标文件做好工程预结算,为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工,在机械、场地、材料以及队伍方面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能够按照进度连续施工。

3.3.2做好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不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施工管理的基础工作。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效果不但能够直接对园林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除了对于分包协作单位的具体工作要落实之外,主要物资和苗木的购买也要具体落实。其次,对于各项技术组织措施要具体落实,并及时跟踪反馈计划的实施,确保严格控制园林绿化建设的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等。最后,对于现场签证等工作要及时进行预检、隐检。对交工验收资料及时审定和整理,做好工程的养护前技术交底,编写保养计划,落实养护任务。

3.4 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工作

园林绿化工程与土建工程相比,它的大部份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这就意味着在植物移栽完成之后的养护尤为重要。另外,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具有技术性、长期性、繁杂性、社会性等特点。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园林绿化建设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气候的异常变化、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巩固绿化成果有很大影响,所以要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重视绿化养护工作,彻底扭转“重栽轻管”的局面。

4、结语

当前,园林绿化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作为一项造福于民的事业,,虽然现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还存在不好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施工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加强,我国将来的现代化园林绿化建设和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一定会取得佳绩。

参考文献

[1]任有华.浅析提高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途径.潍坊职业学院[J].经营管理者.2009(12)

第9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 措施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本文探讨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内控意识淡薄

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护项目资产和降低项目风险。但是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领导层对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方面比较淡薄,不能准确的认识其主要功能及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不按规章制度行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式化,最终导致工程项目的项目风险增加,工程项目建设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工程内部会计控制组织机构不合理

由于很多企业管理层对工程项目的内控意识淡薄,重视度不够以及其他各方面原因,最终导致工程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不合理。在目前的企业中,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仍然普遍存在。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的弊端表现为机构结构复杂、管理杂乱、效率低下等。这就使得企业部门、岗位之间的定位不确定,工作任务相互推诿,相关工作人员经常为了避免责任而视大局而不顾,使整体风险增加,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工程项目无法按期按质完成。

(三)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不畅

一个企业是由各个部门共同组成的,部门之间的高效沟通是促进企业整体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信息交流及沟通主要表现为纵向的和横向的,纵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主要指本部门的领导层与执行层之间信息传达,由于信息无法及时由领导层准确的传达到执行层,常常导致执行层不能按时有效的完成信息知性,致使工程项目风险加大,而执行层不能及时的把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上报给领导层,也导致领导层无法对工程项目总体状况进行完全了解;横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主要指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链接,企业各部门往往各自为阵,单独行事,致使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最终影响项目工程的总体进程。

(四)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财会人员的素质对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状况参差不齐,财会人员素质低下的状况比较普遍,很多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经常是把关不严,走关系、通门路的现象时有发生,财会人员不能做到持证上岗,严重威胁工程项目的会计安全。

二、改善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对策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不能没有完善的制度,同样一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达标也不能缺少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领导层要加强重视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制度规则,并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组织力量对制度作进一步的改善,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二)促使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更加合理

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完善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导致工程项目建设效率低下。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是建设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在工程项目的管理系统中具有框架的作用,如果框架不牢固,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企业应该时刻牢记合理的组织结构的重要性,把构建合理高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促进部门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工程项目的建设,不但要保证速度,按时完成工程项目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保证质量,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工程项目的最终关键。企业部门间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保证工程项目按质按量完成的基本保证,只有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合作,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运行的高效性。为此,各部门不能独享信息,应共同分享,及时沟通,使部门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功能

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制度的有效发挥,受制于企业的整体状况,而企业的整体状况是否良好要看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是否有效。企业进行内部审计与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对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也影响重大。对工程项目进行内部审计与监督,要贯穿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对监督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同时增强其管理功能,以促进工程项目建设效率。

(五)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离不开财会人员的工作,由于很多企业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所以应该注重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财会人员的招聘时就应该严格把关,坚持达到持证上岗,避免无证人员及关系户;平时要加强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扩大知识面,特别是行业法律法规知识等。只有企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的保证工程项目的财务安全,为工程项目按时竣工提供保障。

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对工程项目的完成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着手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严格把握,只有及时发现和避免问题的发生,才能更好的使工程项目更好的完成,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顾佳援.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策略[J].会计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