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外教师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8 14:58:18

中外教师论文

中外教师论文范文1

【关 键 词】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研究内容;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80-03

一、问题的提出

外语教师是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的最终执行者。随着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规模的扩大,外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提高了外语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能力,为我国外语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外语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正在面临新的挑战。处在小学和大学之间,中学阶段的外语教育承上启下,中学外语教师更是压力倍增。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展开和水平的提高对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吴欣在2005年的调查中表明: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庞大,但合格的英语师资仍然缺乏,特别是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发达国家对外语教师的培训投入都很大。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入职准备和在职培训要加强。如何改进和充实教师继续教育原有的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建立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外语教师队伍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但是专家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宏观方向讨论比较多,微观细节问题关注不够。微观细节在这里指的是如何改进和充实中学外语教师现有的继续教育内容,加强这方面的探讨对于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时代在发展,中学外语教师的继续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而入职准备、在职培训和培训后自身发展是外语教师成功的三部曲,本文探讨的内容侧重于后两者。

二、继续教育的意义

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涵盖两大部分,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外语教师语言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是属于“教什么”的范围,而“怎么教”则涉及到外语教学法研究问题。外语教学法又称应用语言学。其实应用语言学的说法还不足以反映外语教学法复合多元的概念。外语教学法涉及语言理论,但研究更多的是语言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中学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以外语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为主。培训课中一些语言类课,如语言学、语体学、语音学等课程可适当减少,而外语教学法研究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科研方法等课程要适当增加。

外语教师继续教育侧重外语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意义在于:第一,语言教学能力需要后天培养。外语教学区别于母语,外语教学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外语教师步入课堂,就会产生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才能教得好的疑问。而后两点恰好是教学法要研究的内容。第二,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师大都具备英语专业大专以上的学历。从完善和补充英语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能力结构的角度出发,培训也应增加外语教学法的内容。第三,外语教学法与英语教师的平日教学关系密切。直面错综复杂的教学现象,教师内心自然会产生急迫感,希望用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解决教学问题。外语教学法研究其实也是教学反思的内容,学习和研究外语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第四,外语教学法是前辈和同行教学研究的经验总结。教学研究需要传承发展,学习研究外语教学法拓展了外语教师学术思路,为科研奠定了基础。学习和研究外语教法是提高在职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一条重要通道。

三、继续教育的内容

中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事关教师今后的专业发展,继续教育的内容应以外语教学法学习研究为主兼顾其他,有以下几个具体方面需要注意:

(一)提升先进教育理念

放眼当今世界,教育变革的潮流精彩纷呈。这种潮流可用“大众化、民主化和人本化”三个词来概括。西方各种现代思潮给我国教育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我国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也是世界性教育变革的一个方面。融合了国内外的因素,当前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表现在教育宗旨更多地从学科转向社会、生活,转向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涉及人的个性发展、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人的发展为本”等理念。对于外语教师而言,应该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在外语教学中努力构建平等的、和谐的、人性化的师生关系,改变原先传统的“一言堂”等教育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把握着外语课堂上“如何教”的方向。教育新理念是外语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打好教学理论基础

理论源于实践,经过检验证明后又反过来指导或作用于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外语教学理论首先涉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及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语言理论主要有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等;语言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现在流行的建构主义等。教学理论是外语教学研究的基础。在外语教育发展史上一些有影响力的教学法都有其理论的强力支撑。如,在20世纪60年代流行一时的听说法就是以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而20世纪70年代流传至今的交际法则是以功能主义和认知主义理论为基础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学习和研究外语教学理论能使外语教师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三)设定科研主攻方向

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主要包括外语能力、外语传授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外语传授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都同外语教学法研究有紧密关联。因此,外语教学法研究应该是中学外语教师培训中和培训后自身专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外语教学法是一门探索外语教学规律的科学。外语教学法研究的范围包括外语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教学对象,它涵盖了指导外语教学活动的一般理论、原则和各种教学流派的总体,有时也泛指一种教学原则、境界、氛围,甚至是某项具体教学方法。外语教学法研究主要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外语教师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大量涉及应用性研究课题,其中包括外语教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等。身处一线的教师要特别留意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策略、语言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语篇教学、跨文化交际、信息技术利用、课件和教材编写、测试方法改善以及外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

(四)提高外语教学能力

外语教学能力是教师实施“如何教”的能力,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知识、技能和能力及言行举止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心理特征。就课堂话语而言,外语教师的言谈需要具备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功能。因为外语教师的课堂话语既是学习者的重要输入来源,同时又是他们需要模仿加工的对象。此外,其它教学技能的运用也不可小视。内化英语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和交际策略的运用,思维具有逻辑性,口头表达清晰和富有条理性,组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等,都是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外语教学有其自身特殊性的一面,因此除了普通心理学外,外语教师还应该了解和学习语言心理学、语言学习理论及二语习得理论,以便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握教学规律,争取教学主动。

(五)掌握外语科研方法

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师培训在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掌握一般的现代教育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应该包括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查找资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包括独立研究以及与他人合作研究的能力。为了使研究论文更有说服力,还要指导教师掌握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如问卷法、观察法、个案法、统计法、对比法和学会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分析。中学外语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可以写评述性论文,也可以做实验对比,然后写出调查报告式论文,或是多方面相结合的论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各有各的特点,定量研究根源于实证主义,提倡用数据说话,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外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类型。

(六)训练批判性思维

得益于专业和职业的优势,外语教师的模仿能力、记忆力和组织能力一直在得到强化。外语教师善于吸收,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但不少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强。这方面训练不足会影响外语教师教学和科研潜在水平的提高,如对西方新潮观点就不能盲目吸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批判性精神,二是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性精神指的是有意识地进行批判的意愿、倾向和心理状态,它能激活个体的批判思维意识,促使个体朝向某一方向思考,并用辨析、审慎的目光来看待事物。批判性精神还包括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独立自主、思想开放、不迷信权威等特征。而批判性思维技能则是指进行有效批判思维活动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策略。批判性思维技能一般包括:能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判断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的一致性;察觉出那些已经明说或未明说的立场、意图、偏见、假设及观点;从多种角度考察事物的合理性;在事件的大背景中检查适用性;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预测可能的后果等等。

(七)用好外语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和方式。教育信息技术的导入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特点。教师要重视教育技术的掌握,教师培训中要培养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设备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的能力,包括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网络的应用等。教育技术是当前外语教学的“重型武器”,教师要用好这个武器,但不能唯武器论。对教育技术提供的大量教学信息、教学资源,要有舍取和选择。掌握教育技术也包括要树立起对教育技术运用的正确态度,学会调控方法,灵活地运用教育技术的同时,外语教师要清楚由于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教好外语,还得遵循外语教学的自身规律。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有促进力的外在因素,掌握外语教育技术还包括语料库的使用。

(八)扩展教师知识结构

中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有利于教师扩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外语课程是一门语言课,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师需要掌握相关国家和本国的文化知识。培训课程在帮助他们掌握运用外语语言能力、了解科研方法的同时,增加对相关国家社会、政治、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语言与文化关系及国际理解的认识。同时,外语教师的自身结构中也应包含对人文社会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其中也包括中国的文化知识。因为语言交流有输入也有输出,要教会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中国的事物,以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四、结语

外语教师继续教育具体内容安排还应根据外语教师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特别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在职培训外语教师而言。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学校的组织固然需要,但个人的自主学习更为重要。因为这里有兴趣爱好和针对性的问题。改进和充实中学英语教师培训内容,观念也要更新。教师继续教育不光是专业知识的灌输,注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多增加典型教学案例的研讨,理论联系实际。现代教师继续教育中教师知识建构能力和方法的培养至关重要。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要培养教师具备不断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自身专业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孟臻,须文瑜.反思外语教学研究[J].外语界,2005(6).

[2]吴欣.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5.

中外教师论文范文2

关键词:对外汉语 理论知识 能力 转化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17-02

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以及教学实践中,我们慢慢发现,对外汉语教学不只是一种词汇、语法、文化层面的知识教学,它还是一种以人与人交际行为完成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是一种将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综合为一体的教学,是一门帮助学习者学习与掌握语言交际工具的教学。这种教学对教师提出了理论层面、实践操作层面以及把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层面的要求。要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明白、学会汉语知识,然后在一个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完成交际目标,这就涉及到教者要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科学有效地掌控。这种掌控关系到教师是否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成掌控教学的能力的关键所在。

1 为实现有效的人际交际教学目标,课前准备、预设是对外汉语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的可行性条件

要顺利实施一个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做支撑,但是在教学实施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既定的、可行的教学目标。这里的“既定”是指依据教学文本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来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课前准备、课中互动以及课后反思总结的核心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主线;这里的“可行”是指在课前要遵循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围绕教学目标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生发、收回的细节问题。

课前准备。在明确既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后,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对于短期汉语项目的学生来说,汉语是一种即刻就要使用并帮其解决问题的工具,这种工具教学要求教师要从总体上明确应以怎样的理念来实施教学。如果在教学中,教只能让学生记得,而让学生参与,学生才能学会。那么教师就要思考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不但记得,还能让学生学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学会使用汉语进行交际,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就要学会掌控自我。

(1)掌控自我。所谓掌控自我,是说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作用和应有的价值。掌控自我,是控制教师不要任由自己的理论知识膨胀,而是要精巧地把自己储备的理论知识用到关键上;掌控自我,是说教师要明确为完成既定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准备好要说的内容,明确要怎样说,并十分清楚怎样说才能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要学的语言知识,并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完成交际任务。这实际就是教师把充实的理论知识储备转化成能力的一种表现。掌控自我,还在于教师在课前准备中,为了掌控教学不但要设计教学步骤,还要设计自我,即教师要把自己合理地放在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所谓合理,是指在学生第一次接触新生词、语法点的时候,教师不是枯燥语言知识的讲解者,而是以实际范例、有趣问题引发学生关注,诱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引领者;在练习的环节中教师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慢到快、由课文单一语境到多种语境的教练和导航员;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要设计自己既是一个参与者又是一个控制者的身份,教师要设计自我怎样才能不露痕迹地随时改换身份参与到既定的话题讨论中,怎样才能在保证讨论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控制话语范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的词语和语法点表述自己的观点。

(2)课前预设。如果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要遵循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还要关注课前预设问题。这种预设也是教师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另一种转化。课前预设是保证师生、生生互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因为师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在以练代讲的过程中常会出现文化冲突。课前预设就是说教师在充分了解、尊重学生文化背景的前提下,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规避文化冲突,避免文化休克阻碍教学,最大限度地避免伤害学生。譬如,《高级汉语口语》第四课“一定要将官司进行到底”中涉及歧视问题。在讨论这个话题时,针对学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籍,教师在课前预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因为课文中谈到当今有多种歧视,除了性别歧视、身高歧视外,还有种族歧视、容貌歧视等现象。这既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敏感问题。教师在涉及种族歧视、容貌歧视的时候,就要控制话题的范围,话题主体由课文单一语境向多种语境过渡时,要尽量避免不同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话题与学生生活过近,要避免不当的话题扩散导致交际搁浅。

中外教师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把英语课程分为九级目标,其中1―2级是小学阶段的目标,4年级学生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学生应完成二级目标。《标准》对实现各级目标具体要能做什么也作了详细的描述。要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以上目标,英语教师的素质是关键。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一、英语专业知识

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是构成教师向学生“授业” 的基本内容。英语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对于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适应英语教学的保障。英语专业知识一般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一定的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领域的文化知识。掌握这些专业知识是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专业素养。

系统而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言语技能是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质。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修养几方面。良好的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听、说、读、写等教学理论与技巧,应该具有如何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具备上好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的良好的专业授课技巧等。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为系统和扎实的现代英语语言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只有达到这样的专业水平,才能全面地掌握教材,才能解答学生提出的与课内外知识有关的问题。学习外语学科的语言知识、基本技能及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加强自己所教语言材料的储备能力对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理论素养

理论素养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涉及到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就理论素养而言,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现代外语学习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育心理学、课程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①外语学习理论。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英语测试、英语教育史、英语教学法等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不掌握现代语言学习理论,就不能使自己在现代教育系统中自觉、准确地定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 ,小学英语教师应了解不同教学法的历史和体系的特点,汲取长处,掌握外语教学中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知识和教学技能,改进课堂教学; ②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具有科学性,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素质教育更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的指导。21世纪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小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外语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遵循教育规律,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儿童学习外语的心理特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现代化的新成果,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把教育科学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③课程理论知识。了解课程方面知识是未来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素养。在新一轮课程改中,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当明白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课程方面的知识,本次课程改革以及(标准》提出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的目标,要求教师至少理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课程结构等理论知识和观点;应该懂得课程设计、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对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有深刻的了解,对课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教学大纲设计原理,以及对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都应该具有相当的认识。能够清晰地解读

三、教学能力

教学技能是评价教师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师如何教的技能,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师对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实施、课堂教学组织和在课内外充分展示英语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

儿童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班级特点、学生年龄与语言水平的制约,教师不仅要始终明白一节课的要求,并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帮助自己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要求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对于较为复杂的活动,教师除了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讲解外,还要做示范动作或通过歌唱、表演、画简笔画等等更为直观的手段来帮助教学,更好地完成目标。艺术、文体技能、绘画、书法、唱歌、指挥、编导等艺术表能力能使小学英语教师有效地组织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活动。要使英语教学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听、说、读、写的技能外,自身的艺术、文体素质也是他们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总而言之,

四、教研能力

由于教育活动是极具个性的实践活动,所以,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小学英语教师的教研能力是指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收集到的小学英语教育事实材料,依据一定的理论,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较研究,从而解决存在的问题,揭示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研究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探索精神。小学教师要具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对教纲、教材、教法、课程设置等进行研究实践。小学英语教师要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知识,学会观察,具有创造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英语标准和教材的分析能力、教学法乃至语言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方法技巧的研究能力、小学生语言学习心理研究能力、教育调查与教学评价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能力、教学行动研究(反思)的能力以及课题研究能力和撰写论文的能力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中外教师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英语师资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对我国英语教师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英语师资教育应确定的目标及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对策。

一、英语教师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对外交流的扩大,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英语教师面对新形势出现的不足和不适应越来越明显。据调查,发现的问题主要为:

1.外语教师队伍不稳定。老教师逐渐退出教学第一线,中年骨干教师严重短缺,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而且很不稳定。加上市场经济给外语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教师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师资流失严重,师资紧缺,使得在岗教师超负荷运转,无暇自我提高,无暇从事教学研究。

2.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不适应。大部分学校整个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偏低,师资队伍的知识体系过于偏重语言知识,教学思想也偏重语言知识。

3.教师思想观念不适应。许多教师仍然奉行应试教育模式,追求以考试成绩为代表的学习结果上,无视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要求,经验主义思想严重,对英语教学改革冷漠,不关心新的教学理论和语言理论。

4.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适应。由于教材单一,更新缓慢,制约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除教学语言较为陈旧外,教学内容普遍缺乏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落后于时代,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外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不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检测手段单一,缺乏自我观察、自我评估的能力,对语言整体教学缺乏批判性评价,对新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不能主动审视,不能自动寻求相关学科的支持。

有关调查表明,有92%以上的教师认为他最迫切需要提高的是外语教学理论水平,英语课堂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何广铿、孙宪惮,1999)。

二、英语师资素质教育的目标

英语师资教育的目标通俗地看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指导教师自身的外语语言能力;二是培养将外语教给学生的教学能力(吴宗杰,1997)。具体地说,必须培养教师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⑴语言意识和技能:语言意识包括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⑵教学意识和技能:包括二语习得、实践课堂观察、大纲设计、教学法,也包括微型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课。⑶文化意识:包括跨文化交际、英美概况等。⑷主体意识,即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服务于社会意识,包括学习者策略和技能、中教研究方法、eps课堂等(顾建新,1996)。

三、提高英语教师素质的对策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迎接新的挑战。不善于学习的人是要落伍的,终身学习是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者只有接受再教育,不断丰富、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才能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作为当代一名英语教师,他所教的是英语这门日益国际化的语言,他又必须具备更多的与英语教学特点有关的知识和品格,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手段方面来考虑,一个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素质。

1.外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如参加外语进修班、回到大学学习、做访问学者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进修,使自己具备较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对语言和语文的本质特征、交际能力的本质、语言理论的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并能自觉地利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来指导外语教学;对外语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

2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外语教学史上曾有过多种教学流派和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外语教师应了解这些外语教学法的来龙去脉和优劣之处,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并结合我国国情,取长补短,为已所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如开展适当的校内、校际、国内、国际交流活动,这样既可做到优劣互补,又可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接受语言、文化、交际诸方面的培训;进行课堂观摩训练,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敏感度,促使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与探索;进行专题学习,以讲座的形式为主,可进行教学示范,也可进行教学案例分析,使教师将学到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教师的感知效果和领悟能力等。切忌盲目崇拜,人云亦云。

3.外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只有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才能在课堂内外展示外语的工具性。这样,作为一名外语教师要博览群书,充实自己,打好自身英美文化知识的基础,才能灵活自如地用于实践。教师的外语实践能力既能为学生提供楷模,又能为课堂教学的交际化提供可靠的保障。外语教师应该时刻把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外语实践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

4.外语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的意识和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目前,多媒体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使得真实的教学素材进入了教室和家庭,其强大的储存容量和灵活的交互性能调动人体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外语教师需要掌握和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5.外语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并做到精益求精。北京外国语大学刘润清教授(2000)曾撰文“漫长的学习道路”。文中所谈皆为作者几十年学习与教学的亲身感受。刘老师上课之前总是要大量查阅各种词典,自己编写句子,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数年如一日坚持这样的备课方式。刘老师在工作上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也许每个英语教师不一定能达到作者的教学与学术水平,但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若想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毫无疑问认真备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

总之,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迫使我们对现有外语师资进行在职培训势在必行。在培训中强化改革意识,摒弃经验主义及墨守成规,积极参与落实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大纲,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舍弃“拿来主义”;改变重视语言能力、忽视教学和教育能力的观念,把对学生教学、教育能力的培养带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以切实搞好我国的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顾建新.师专外语师资教育:基本要求及改革思路 [j].外语界,1996,(4)

[2]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研究方法 [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3]何广铿,孙宪惮.中学英语教师业务素质评估标准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中外教师论文范文5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教育改革快速实施的今天,加强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具有较强的必要性。要开展多元化的语文教学,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设计。一般来讲,初中语文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教材中的课文以及写作两个主要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课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除此之外,当代初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及联想能力的提升。像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多元化设计。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解析。教师先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究文章的大意,发现文章的核心内容与精神,再让学生从自己个性角度去谈个人体验,促进初中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文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个观点。像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审题,发现作文题目的层次性,就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想法的多元化,让学生的写作结果更加丰富。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开发不同的教学手段,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工作。

(一)丰富初中语文课外活动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普遍缺少课外活动,教师过于关注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忽视了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只有让学生具有学习兴趣,他们才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多元化教学的实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调动,强烈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让学生乐于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所以,当代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利用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去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未知欲望。课外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课内教学需求,通过课外活动去扩展学生的视野,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乐趣。比如在开展写作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针对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像在以“我的自然之旅”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来一次自然之旅。教师要结合当时的季节,选择不同的自然之旅项目。在春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春游,在夏季,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森林公园,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深入观察,与大自然合为一体,有利于其收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将个人情感与初中语文写作学习结合在一起。

(二)加强分组讨论活动

课堂讨论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学氛围的活跃。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分组讨论,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更能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得以形成,共同探究语文学习内容。分组讨论活动的开展,会让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形式更加丰富,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思维活跃度高与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一组,让学生之间建立学习支架,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选择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促进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得出小组讨论结果。比如讲解《背影》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从父亲的背影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学生分享他们的个性化想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在讨论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向其它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其语文学习兴趣。

三、结语

中外教师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外语教学;“中心说”;英语写作;课堂教学;运用分析

1 引言

课堂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对于谁是教学“中心”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教学界一直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并形成了三大类观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教学法以及“教师学生互为中心”的折中教学法[1]。笔者认为这三种“中心说”理论的提出以及其代表的写作方法,应在充分了解国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特殊环境和规律,合理地选择适应我国国情的外学写作教学法。

2 “教师中心说 ”及其代表的写作教学法

2. 1 “教师中心说 ”理论的提出

“教师中心说”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模式。其理论依据为Kaiipob 的新“五段教学理论”, Бабанский的课堂教育“最优化”理论,Burner 的“学科结构论”以及Bloom 的“掌握学习”理论[2]。其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如何教, 而不是学生如何学,所以重教轻学是它的突出表现。该模式以形式语言学为基础,注重语言结构,认为学习语法规则是学习者的主要任务。它提倡教师严格管理和控制教学,学生则处于非主导地位,是课堂教学的客体和“容器”。[3]

2.2 其代表教学法“结果法” “教师中心说”在写作教学中的代表教学法为“结果法”。

“结果法”从20世纪初期开始对二语写作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方法注重最后成品的语言及修辞形式。其模式为教师讲授有关写作知识及技巧——提供范文——分析讲评范文——学生模仿范文写作——老师批改、评分。

有学者认为“结果法”能更有效地帮助中国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因为学生已经从小就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因此更容易适应以教师为中心的“结果法”的写作教学模式;其次,能顺应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测试指导教学”的趋势,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写作分数的提高;最后,使老师能更易于掌握课堂的时间和活动。[]

但广大学者也指出了“结果法”的弊端。第一,反馈的方式和效果不理想。反馈通常以纠错为主,老师只能指出其主要问题,而学生的具体问题无法解决。这种反馈方式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写作信心和积极性,且反馈时间相对滞后,不能在学生写作当堂对其问题进行分析。第二,重形式,而轻内容。“结果法”往往只能对学生的语法结构等表层错误进行纠正,而对学生的主要问题,即内容和逻辑思维无法纠正。学生在写作中通常是语法句式正确,但内容空洞无物,表意模糊、笼统,逻辑思维混乱。第三,师生互动不足。“结果法”忽略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不能了解学生的真正问题和思想,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中心说 ”及其代表的写作教学法

3.1“学生中心说”理论的提出

“学生中心说”是近年来兴起的现代教学思想。“学生中心说”是一种以交际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者认知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尽量让学生自己控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更多地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的。20 世纪60 年代,以Chomsky 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从语言学习者的角度研究语言,认为人天生具有的语言习得机制,所以外语教学自然应该以学习者为主体或中心。自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Carroll 等提出的认知教学法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语言现象,把握语言规律,掌握语言知识。

3.2 其代表教学法“交际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交际教学法极大地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的发展。它解决了外语教学中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即将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交际法的原则之一是使学生尽可能积极地参加教学活动。学习者不再是课堂上被动的听者和合作者,而是在交际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的积极的参与者、学习者和研究者。学生可以以小组讨论和与老师讨论的形式,在交际中学会与教师和同学讨论以达到满足学习需求的目的,最终达到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并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目的。小组合作还可培养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同时也能达到学习。

但也有学者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只起着指导的辅助作用。这种重学轻教的思想否定了教师的讲授作用,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交际法提出了种种批评和质疑。Cook 认为交际法限制了很多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它不主张教师站在教室前面讲课, 不主张句型练习, 不主张对语言规则和语言形式进行专门学习。这些主张和限制既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经过足够的研究。这一点在中国这一社会文化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有《学生中心论: 问题与思考》(隋名才,1998);《关于交际法适用性的分析》[4]等,都从不同视角对交际法或学生中心论在中国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隋名才认为:“从传统的教师中心到交际法的学生中心论并不完全能够解决学习的问题。”韩彩英认为:“交际法还不是很成熟的教学法,还有其自身内在的弊端,即使在欧美也还在争论、还在发展。更何况,适合外国的教学方法,不见得就适合中国。”。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引发以下问题:

一是忽视语言能力。由于对语法教学的排斥,学生的语言在实践中未得到及时的纠正,从而失去交际的准确性。

二是语言环境不真实。课堂上的交际情景多半是虚拟的、简单化的、无挫败感的。而现实的则是复杂的、有意外的、有挫折的。

三是助长学生的“游戏心理”。教师失去对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只是充当辅导作用,会削弱课堂的严肃性和教师的权威性。

4 “折中说 ”及其代表的写作教学法

4.1 “折中说”理论的提出

“折中说”建立在折中主义的哲学基础上。外语教学中“折中主义”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的写作教学都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其写作能力和水平,因而外语教学中出现一种兼收并蓄各家之长的“折中”趋势:从一种方法中选取某些程序,从另外一种方法中选取一些技巧,然后再从其他的方法里选取一些练习方式[5]。例如,在比较分析了“结果法”、“过程法”、“体裁法”的优劣后,有人提出了成果---过程法,过程体裁法等折中法,取长补短。

4.2“折中说”的代表写作教学法

近年来兴起的“任务教学法”是一种折中教学法。它吸收了传统教学方法注重语言形式的长处又结合了“交际法”注重语言交际功能的优点,强调既要关注语言的意义又要关注其形式。“任务教学法”就是要使学生在交际互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形式,提高交际能力。国内学者也积极将“任务教学法”运用到写作教学中来。有以实证研究方式探讨任务前期准备方式对促进外语学习者中介语水平的作用,或者用实验方法证明了“任务教学法”的有效性。

然而,将“任务教学法”用于外语写作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国内外学术界对“任务”的理解、分类等方面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二是国内关于“任务教学法”用于外语写作方面的研究更是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是在我国的外语教学环境下,“任务教学法”用于写作教学的可行性,有效性还有待论证;

四是如何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任务设计;

5. 反思

“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和“折中说”都是兴起于国外的教学理论学说,对我国外语写作教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我国的外语写作教学不能对国外的理论照搬或移植,还应该考虑到我国外语教学特有的语言环境、教学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

首先,从课堂教学模式来看,中国从小学到中学采取的多为老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反复练习的传统的教学形式,以便于在应试教育中获得高分。虽然在近年来提倡的素质教育中,小学和中学课堂上出现了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其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大学虽没有应试的压力, 但却有长期来固化的教学文化和习惯是难以改变的。

其次,从师生地位和关系来看,西方文化讲求平等、自由、自主和个性,而我国文化推崇权威、自制、含蓄和整体。尊师重教是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 教师和学生很少处于平等的位置, 教师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是不容质疑的。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遵守纪律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与同学要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个人主义在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占位不高。

深受上述教育文化影响的外语教学中也不例外。从小学到大学, 各类外语教学都是围绕各种考试在进行, 从小考,中考,高考,到四、六级,专四专八,考研等。虽然将西方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引入到我国的外语写作教学课堂,但以学生背诵单词、语法、句型、范文等,教师讲解、分析、纠错的教学仍占主流。

各种“中心说”及其代表教学法的提出和发展,为我国外语写作教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惑。因此,在我国进行外语写作教学时,不能全盘接受和套用国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应在充分了解和分析西方各种写作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优劣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身的规律和环境,结合各方面的需要,建立起更适应我国国情的写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谭春.外语课堂教学“中心”之辨:反思与建议 [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1).

[2] 陈坚林.关于“中心”的辨析———兼谈“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中心论”[J].外语电化教学,第105 期,2005.

[3] Richards , J .C., J .Platt & H.Platt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M]Beijing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8:470.

中外教师论文范文7

论文关键词:高职外语教师 外语教学特殊性 技能 教学组织能力 科研 素质

近年来,外语教学理论研究逐渐将重心移向了主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也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这一趋势固然纠正了传统的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语言创造能力的倾向,但是如果因此而低估甚至忽略了高职外语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那就又走上了一条极端和危险的歧路,有碍外语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对此本文就高职外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提出一管之见。

一、作为一名普通意义上的教师,高职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知识上的准备

任何一个教师必须具备两种知识,一是所教学科的知识,二是如何教该学科知识的知识。外语教师同样需要具备这两种知识,他们不但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即外语知识(包括使用该外语的能力),同时还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知道如何教学生学习英语。

(2)品格上的准备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具有人类所有的美德。一方面他的美德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言传身教,身教的效果往往胜过言传;另一方面,他的优秀品格将吸引学生,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学生家庭和社会背景、感情经历千差万别,教师对学生的父母般的爱才能使他们克服种种心理障碍,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

二、受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影响,高职外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名理想的外语教师,他不仅应具备一个普通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且还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有相当的跨文化交际和外语习得理论方面的知识,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以及与其相关的个人品质,这是由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外语教学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外语教学一般是在学习者对外语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始的,缺少真实的外语环境,大部分语言输入依靠外语课堂,因此,外语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因为他不仅是学生外语输入的一个重要提供者,而且是外语输入质量的控制者,对外语教学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

(2)文化因素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语言结构中,尤其是词汇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语言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避免套用本族文化的标准来进行外语交际,同时增加学生目的语文化的知识,就要求外语教师不仅自己有充分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而且要对学生本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有较深的了解,能洞察两种不同文化的异同之处,在关键时刻能帮助学生避免语言交际中的文化误用现象。

一个合格的高职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个任何普通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还必须具备适应外语教学这一特殊学科的专门素质。根据职业教育英语教学要求,概括起来高职外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素质:

1.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高职外语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外语语言水平。以英语为例,英语教学的目的概括起来,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使用英语的基本技能,具有较熟练的口头及书面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教师就不但要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较多的语言实训。这就要求教师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较高水平,能流利、正确地使用英语。外语教师的语言水平包括以下内容:

(1)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基本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篇分析等基础理论知识,这一部分内容是普通外语使用者所不具备(或不必具备)的。因为,作为一名外语教师,不仅要熟练地使用外语,而且要能够从理论上给学生讲解外语语言基本知识,使学生能较容易地掌握语言规律,尽快提高使用外语的能力。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近几年外语教学强调听、说能力多了,而读、写、译的能力有些弱化,但在我国目前的社会形势下,大多数外语学习者使用外语时,读、写、译的机会要比听、说的机会多得多,因此,外语教学一定不能忽视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二是语篇能力作为外语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一名高职外语教师,要具备基本的语篇知识和语篇能力(语篇知识包括文体分类、语篇结构、语篇衔接与连贯,语篇能力包括语篇写作能力和语篇阅读能力)。

(2)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掌握基本的社会语言交际知识,具备基本的交际策略和能力。社会语言交际知识包括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功能知识、语体知识、语言交际策略、非语言交际策略;交际策略和能力包括能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能面对不同交际对象和在不同交际场合进行交际、使用语言手段或非语言手段进行交际、能使用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背景文化知识进行交际等。外语教师必须具备外语语音、词汇、语义、语用方面的知识,同时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因为,作为一名高职外语教师,不仅要熟练地使用外语,而且要能够从理论上给学生讲解外语语言基本知识,使学生能较容易地掌握语言规律,尽快提高使用外语的能力。

2.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高职外语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尤其是教育学和教学法方面的知识,熟悉教学组织的步骤和基本的教学原则,具备运用传统的和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当代外语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外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例如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脑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等,当然,传统外语教学中使用的板书、简笔画、实物教学等仍是外语教师所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语言实训能力是外语教师的必备能力,包括组织模拟实训、现场实训,参与实训并进行指导等能力;语言测试能力是每位教师所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编制试卷、评阅分析试卷、进行口试并正确评分等。

3. 相当的外语习得理论知识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现代语言教育要求产、学、研相结合,科研能力是外语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要求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教学理论水平,对语言学理论、中外教育史、外语教学流派等有一定的了解,用理论指导教学,在教学中丰富理论知识。高职外语教师不仅要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合格教师,还要成为既具有实践教学能力,又具备语言理论知识的教学科研人员。近年来,外语习得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许多传统的外语教学的认识做出了修正。特别是近年来有关错误分析、中介语研究和学习者策略等方面的成果对外语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发。外语教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熟悉最新的外语习得理论,对外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有清楚的认识。

4. 较高的品格修养

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具有人类所有的美德。一方面,他的美德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将对学生良好的品格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言传身教,身教的效果往往胜于言传;另一方面,教师的优秀品格将吸引学生,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重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学生家庭和社会背景、感情经历千差万别,教师对学生的父母般的爱才能使他们克服种种心理障碍,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

高职外语教师除了具备以上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领导、组织能力。高职外语教师要组织学生的各种外语活动,例如外语短剧、外语晚会、外语演讲等,还要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学习、语言实训,因此一定的领导、组织能力是必须的。

中外教师论文范文8

本文作者:张存霞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

厘清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宁夏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比较文学课程作为选修课是伴随着第一届本科专业的招生而开设的。从理论上讲,外国文学是比较文学的基础,比较文学是学好外国文学的理论指导。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相辅相成的。但又是两门不同的课程,不能混为一谈或颠倒主次。所以厘清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也是促进外国文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现在的状况是学生还没有彻底厘清两门课的关系,感觉两门课有交叉重复的内容,但又对比较文学中一些理论陌生,甚至不能和外国文学中的某些现象联系起来,只是就理论而学理论,不能将其作为分析指导外国文学有力的理论工具。这种模糊感在于根本没有搞清两门课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学习两门课程的意义。厘清二者的关系关键在于授课教师的正确引导及耐心解释。在外国文学教学实践中不可回避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时时会将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做比较,这恰好说明外国文学的教学要具备“比较”的视野,有比较才有区别,只有在比较中我们才能感受中国文学的古老和深邃,才能体会外国文学的经典和不朽。杨义先生曾说:“……想在世界文化对话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可脱离这种优势,要看出西方理论的所谓世界性是‘有缺陷的世界性’,也不可不依凭这种优势……回到自己的文化立足点,是为了认识‘我们是谁’,但是‘我们是谁’的认识,必须在与文化他者的异同比较中才能看得清楚,甚至必须借用文化他者的眼光才能激发我们的对话的欲望,启发创造性学理的潜能。”[2]既然如此,“比较”的意识是一开始就伴随于外国文学课程的,比较文学课程的开设自然有其必要性,是指导和引导学生“比较”思维的工具箱。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一方面强调比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两门课的性质和关系做明确区别,对于学生易混淆的、理解不透的内容多做解释。基于我们学生基础差,分析水平薄弱的现状,教师的多引导和多解释是绝对不可忽视的环节,甚至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方向的关键。现在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外国文学课程兴趣较浓厚了,也有相当学生决定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硕士研究生,这说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教学思路方法的调整对学生的兴趣培养、选择方向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加强外国文学师资队伍建设

宁夏师范学院外国文学教师队伍薄弱,多年来基本上都是一两个教师在支撑。由于学生多、班级多,教师周课时达14节,甚至更多。这样教师大部分时间、精力疲于应付上课,对教师个人和学生其实都有负面影响。所谓的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等几乎不可能形成。没有同行教师可以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心得,都是教师一个人摸索,这样的现状势必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首先,一直都是一个人摸爬滚打,教师个人发展缓慢,有闭门造车之孤陋。其次,教学效果很受影响,教师多年的教学方法需更新,教学思路需拓展,专业知识也需提升,如不加强这些方面的打造,教师仅靠自己的老本,会越来越不适应学生的需求,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这就要求至少要有一支较健全的教师队伍,能抽出人力去学习和补充,而且还能使教学不受影响。最后,与学科建设大不相符。宁夏师范学院目前外国文学教师队伍现状还与学科建设尚有很大距离。教师只有2人,平均年龄30岁,均为硕士,最高职称讲师,这种低职称、低学历、人员少的现状急需改变。只有不断引进拔尖人才,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注重青年教师培训,建设成形的外国文学教师梯队,才能与学科的建设相同步,尽快使外国文学这门历史悠久且较为重要的课程逐渐形成为重要学科。多年来人文学院也注意教师队伍的建设,但从补充师资的过程看,引进拔尖人才和建设团队还是比较困难。第一,外国文学方面的硕士、博士相对较抢手,毕业生大都流向条件较好的高校,对于地处偏僻、经济不太发达的宁夏师范学院来讲愿意来的的确不多。第二,学院自己培养打造。多年来人文学院也动员部分教师选择外国文学方向,但许多教师不愿选择,觉得它难以出成果,且容量大,需要花很大力气才能胜任,因而大多教师都不愿承担。所以目前人文学院外国文学专业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急需补充。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对此问题的探索仍需不断坚持,因为外国文学教学环境的良好与否,不仅能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而且也能凸显它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中外教师论文范文9

关键词:毕业论文;模块责任制;导师责任制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毕业论文是全面检查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整体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状况的重要教学环节。我院建校时间较短,毕业论文工作上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学院根据每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对近几届毕业生分别采取了毕业论文模块责任制和导师责任制等不同的毕业论文过程指导管理办法。

二、毕业论文模块责任制及导师责任制各阶段工作比较

为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与监管力度,并实现模块责任制及导师责任制的过程管理,从2011届毕业生开始,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均使用了浙江省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平台。

(1)方案及规范制定阶段。两种形式的过程管理在该阶段的分工职责、时间安排等工作均由教务处制定,此外,教务处还负责制定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等。各专业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2)选题阶段。在毕业论文模块责任制中,各系部拟定汇编选题指南及论文题库,学生从题库中选择题目,由系部分配相应研究方向的导师。2012届至2015届毕业生论文工作在采取导师责任制后,虽部分专业沿用了题库选题分配导师的模式,但大多数专业开始实施先选导师后定题的选题模式。

(3)开题报告阶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采取学生攥写,提交给导师后,由导师决定是否通过开题。因学院师资短缺,开题报告以书面报告形式完成,未进行开题答辩。

(4)文献综述及文献翻译阶段。模块责任制及导师责任制下的文献综述和文献翻译均由导师辅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区别的是模块责任制中,文献翻译由外语系老师通过络平台进行审核,学生根据外语系老师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成。而导师责任制中,两项材料均由导师负责审核修改及评分。

(5)论文正文写作阶段。在模块责任制中,导师通过当面指导,论文平台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完成论文,与导师商议定稿之后,再将论文发给班主任,由班主任检查其论文格式规范问题。导师责任制中,则论文内容及格式都需由导师把关检查。

三、两种责任制下毕业论文各阶段优势及问题比较

我院在2011届毕业生中采取的毕业论文模块责任制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毕业论文在论文规范程度及各过程管理材料完成度上有了较高的提升,但因其操作过程繁琐,涉及参与者较多,在各部分的衔接管理及延续性上存在问题,因此,该办法实行一年后转而实行多数院校采用的导师责任制管理办法。两种管理模式均有优劣。且部分问题共同存在于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中。

选题阶段的共同问题有:①学生缺乏自主定题能力,多数学生偏向从现成题库中选题;②题目范围过于宽泛,导致后期论文内容泛泛而谈。在进行模块责任制管理过程中,因学生需定题后再指定导师,导致部分学生的选题同导师研究方向不符,降低论文指导效果。相较之下,在导师责任制管理中,学生先选导师,由导师与学生共同定题,提高了导师的指导效果。

开题报告阶段的共同问题是学生查阅的文献资料过少,对论文没有整体思路,开题报告内容不完善,导致后期撰写毕业论文时,不断回头修改开题报告内容,本末倒置。两种模式下的开题报告部分都仍由导师负责,没有过多差别。因此,如今后师资充裕,开题答辩尤其重要。

从外文翻译质量看,实行模块责任制后,学生根据外语老师反馈意见修改译文后,外文翻译质量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学生与负责文献翻译审核的外语老师不熟悉,导致联络不频繁,修改文献翻译不及时。②因论文导师未参与外文翻译检查工作,但仍需由导师进行最终评分,评分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论文正文撰写阶段存在的共同问题有:①毕业班学生离校参加毕业实习,导师和学生之间联络不畅,学生论文修改不及时。②学生编辑电子文档能力欠缺,导致论文格式错误百出。③部分导师年纪较大,不能熟练操作电脑。模块责任制中,班主任担负审核学生论文格式的工作,虽论文格式问题减少,但因学生过于依赖由班主任检查格式,缺乏自主性。且部分导师认为格式规范不是导师的职责,减少了对学生论文格式规范的指导,未能提高学生自身能力。

综上所述,模块责任制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材料的质量,但由于参与者过多,责任分散,导致导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的地位减弱。而导师责任制更容易责任到人,便于管理部门进行毕业论文质量监管。

四、对独立学院毕业论文管理模式建立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为使今后的毕业论文指导、答辩等工作更加有序进行,全面提高论文写作和答辩的质量,调动学生积极性,更新独立学院毕业论文管理模式,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认识,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的重要性,端正毕业论文写作态度。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2)根据独立学院特点,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培养目标,改革毕业论文呈现形式,结合社会实践、毕业实习进行选题,且尽量将毕业论文写作与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合起来,依托兴趣,因材施教。

(3)加强对论文指导教师培训,严把指导教师关。除了要求学生与指导教师通过电子邮件、络平台等方式进行交流外,特别强调学生与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监督与管理。同时鼓励指导教师改变与指导模式,如采用与几名学生共同组成研究小组,共同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工采集数据,小组讨论等模式共同完成课题及论文,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增加互动,调动学生论文写作积极性,同时不断提升导师自己的科研能力、知识储备,以更有效的指导学生,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