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经典诵读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4-01 10:05:48

经典诵读论文

经典诵读论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05-02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所要诵读的材料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其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检验,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开拓视野,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进行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在学生脑中形成反复刺激,加深学生的记忆。而经典中浓缩的都是精华知识,对这些内容不断的进行巩固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一个有效措施。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简要分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的教学对策。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一些经典诵读素材的把握还存在一些偏差,且一些经典诵读材料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现阶段在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

由于经典诵读教学并不是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教学任务硬性安排的组成部分,基本都是由教师根据教学情况自发组织开展,这就导致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无法保证。大多数老师为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就已经安排了满满的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另外,鉴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自己安排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也是不现实的。以上的原因皆导致学生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以及深入的学习经典诵读材料中包含的知识。

2、缺乏对经典诵读教学清晰认识

虽然近年来教育界相关人士对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关注度有所增加,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老师仍然缺乏对经典诵读教学清晰的认识。经典诵读的理解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关于“经典”,一提到经典,很多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古诗文,但事实上经典并不局限于古诗文,还包括其他一些文学著作等内容,教师应当为学生丰富诵读材料,而不只是让学生背诵一些古诗文;另一方面,关于诵读,经典诵读教学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而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类文章,并在脑中加深印象,以达到记忆更多的经典文章的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之前,老师应当对经典诵读教学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认识。

3、注重形式,忽略实质

在新课改的号召下,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老师没有对诵读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改革的推动下很多学校也是在被动的作出改变,只注重形式,忽略了诵读教学的实质。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安排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也没有与学生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诵读经典是不重要的,是可有可无的,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教学质量在与未开展经典诵读教学之前相比也没有任何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位老师首先应当重新认识经典诵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对策来深入的开展小学语文经典教学。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精心筛选经典诵读内容

对于经典诵读内容的筛选是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基础,恰当的诵读内容会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进行经典诵读内容选择时,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年级要选择不同的经典诵读内容,分层次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比如低年级的主要需要的阅读的基本技能,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经典诵读材料,这样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比如,笔者根据我国一些经典著作,为学生选择的诵读内容如下:

一年级上:《弟子规》《三字经》及古诗15首;

一年级下:《百家姓》《千字文》及古诗15首;

二年级上:《中华成语千句文》(上)及古诗15首;

二年级下:《中华成语千句文》(下)及古诗15首;

三年级上:《论语》(一)及古诗15首;

三年级下:《论语》(二)及古诗15首;

四年级上:《论语》(三)《大学》及古诗14首;

四年级下:《论语》(四)《中庸》及古诗文32首(篇);

五年级上:《老子》及古诗文32首(篇);

五年级下:《孟子(选)》及古诗文32首(篇)。

2、为学生创建经典诵读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准备充足的时间来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为学生创建有关经典诵读的情境。并且,经典诵读并不仅仅局限于古诗文的背诵,新课标明确说明一切具有典范性、时代性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生经典诵读的内容,这也为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可能。

比如,近年来人们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那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从经典著作中了解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为学生创建经典诵读的情境。

3、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

在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背诵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背诵的方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倦的心理,尤其小学生都是比较爱玩好动的,所以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老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背”,即在课堂上把背诵的文章或者古诗文表演出来,并且分成各个小组进行评比,并建立一定的奖励体系,小学生的表现欲也比较强,在奖励的带动下会更积极主动诵读经典。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选择科学的教学对策来提高经典诵读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经典诵读论文范文2

一.比赛引导,经典诵读走进校园

为提高广大师生对经典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引导大家诵读经典,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比赛活动:中小学生普通话美文朗诵比赛;“走向世界的青岛”普通话诗文朗诵、演讲、小品大赛;“2008百年奥运・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等比赛,以中小学学生为主要对象组织比赛;“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小学师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以中小学师生为对象;“庆祝建国60周年―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以《弟子归》《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老子》等为主要内容,参赛对象发展为全体学生;教师技能大练兵经典诵读比赛,诵读面扩展到教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普通话大赛”,参赛形式为教师集体,诵读面为全体教师。

一系列比赛引导着广大师生去读经典、背经典、研究经典,经典诵读从学生到老师,从个体到集体,从一个点发展到一个面,一步步走进了校园。

二.特色引领,经典诵读走进师生

知其形容易,关键要会其意。为使经典诵读走进师生,我们提出将经典诵读与书香校园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创建经典诵读特色示范校,推动经典诵读深入开展。

(一)利用传统节日举行不同内容的诵读比赛,以比赛推动活动开展。如: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诵读比赛、端午节背古诗比赛,国庆节爱国主义朗诵比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朗诵比赛,推普周朗诵比赛等。

(二)经典诵读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每天固定早读或午读时间诵读10――20分钟。

(三)规定了经典诵读篇目。《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笠翁对韵》《百家姓》《论语》《弟子规》等成为大多数学校的必读篇目。

(四)充分认识到环境氛围的重要性,有计划地创设经典诵读的校园环境。在校园内墙壁绘制经典古诗词等内容,既美化环境又创设了经典诵读的浓厚氛围。

(五)结合规范汉字书写开展写经典的活动。在开展规范汉字书写练习时将经典纳入书写范围,形成写经典的氛围。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读书有感征文、“品经典悟人生手抄报”、古诗词配画、古诗阅读卡、经典故事我来画、“经典古诗文名句默写积累”、“经典名句内容知多少知识竞赛等。形成经典诵、写、讲的热潮。

三.科研引路,经典诵读走进课堂

(一)召开全市经典诵读经验交流现场会

经典诵读特色学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经典诵读特色交流。灰埠小学的一听、二看、三抄、四赛,突出经典诵读与日常生活结合;实验小学的“三竞赛”、“六评比”,突出经典诵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双语学校的“状元之赛”“榜眼之赛”“探花之赛”,突出经典诵读评价机制;厦门路小学的班级自查评比会、全校互评互比会、年终总结表彰会三个会,突出经典诵读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大泽山小学的“文化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特色教育模式,突出了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大疃小学的研读《弟子规》,探索学生自主化管理的模式,则凸显了经典诵读与学生发展相结合。

特色交流为全市经典诵读的开展提供了参考点和着眼点,使学有目标、做有方向,经典诵读得以扎实开展。

(二)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通过研讨总结近几年来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经验,指导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如何进行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如何开发经典诵读资源,如何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展示。引导教师将自己在工作中开展经典诵读的做法、解决问题的对策、面临的困惑进行交流,智慧共享。

课题研讨的主要内容有:教师经典诵读观摩课、学生经典诵读成果展示课、学生经典诵读艺术成果展示、教师经典诵读经验沙龙、学校经典诵读情况交流及下一段工作要求。

经典诵读论文范文3

【关键词】经典诵读; 特色;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87-02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早已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滋养剂。世界各国对传统文化都非常推崇,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我国近年来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经典诵读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诵读经典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加强人文教育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需要。随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初步形成了“经典诵读”的办学特色,使广大学生能够在健康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为道德高尚、人格优雅的祖国未来接班人。对于“经典诵读”特色校园文化的构建,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健全组织,创建特色

2004年,我校着手研究通过开展特色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根据小学阶段实际情况、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我们确定并启动了“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工程”。

1.1明确了指导思想。即:加强学生明礼育人、明德塑魂、明心励志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乐行于善、乐学于专、乐思于勤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尚美健体、热爱生活、全面发展。

1.2成立了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主任为副组长,全体语文教师为成员的“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诵读工程”落到实处。

1.3建立了推进机制。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向全体教师、学生提出要求,做到“人人诵读、全体进步”;向学生家长发出倡议,“自己读书,全家受益”。通过教师讲读、家长引读、学生诵读,推动了经典诵读工程的良好开展。

二、创设环境,支撑特色

学校对实施经典诵读工程在理论、内涵、操作等层面上进一步提高认识,趋于规范,以经典诵读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2.1精选教材。我们把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作为首选教材。在所有的蒙学书中,我们精选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声律启蒙》《千字文》《增广贤文》《孝经》《朱子家训》《论语》等经典名篇作为学生诵读内容。不同年级诵读不同的内容,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循渐进,以期达到领略文化精髓、汲取精神营养、培养高尚情操、提升人文素养、奠定高远志向、夯实人生根基的宏远目标。

2.2强化师资。结合学校教师现有师资情况,以统一辅导和教师自学为主渠道,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学习。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多次组织教师学习台湾王财贵教授关于经典诵读的视频专题讲座,聘请邯郸学院中文系教授为我校专家顾问,定期为我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让广大教师在经典美文中品味人生,在国学精髓中增长文采,立君子之品,做智慧之人。同时我校还多次选派优秀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将经典诵读的先进经验带回来。

2.3浓厚氛围。环境是潜课程,它起到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我们营造诗意的校园环境,把经典融入到了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校里的每一块墙壁上,都有经典诵读内容,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接受到经典的熏陶。楼梯两侧展示的是我们经典诵读的成果汇报,孩子们穿上古代服饰,自编自演经典小故事,亲身体会古代圣贤的人格魅力;每个楼梯台阶上都是国学经典句子,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时都可以诵读,渐渐熟读成诵,儒家的经典忠、廉、孝、爱、义、恭、礼、智、信、让等理念在校园扎根、生长、开花、结果,浸入学生的心灵;每个班级在读经典的过程中都组建了班级诗社,诗社名字也是师生共同从经典诗句中提炼出来的,体现各班级的特点。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云帆诗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海天诗社”。教师团队名字不仅响亮,而且富有诗意,如明诚团队、磨剑团队、乐之团队、劲草团队等等。每个专用教室都有自己古典文雅的名字,如:“润墨斋”书法室,“万卷阁”图书室等等,将专用室的实用功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时时处处浸润在传统文化之中。

为配合我校经典诵读工程的开展,我校共印制图书2000余本,定做古装200余套,设立了专门的经典诵读室,定期举办经典诵读示范课在全校推广。每天上、下午预备前15分钟广播站都会播放经典唱诵和赏析,或者播放经典故事、古典乐曲等,让学生时时处处浸润在传统文化之中,营造了一个有声、有色、有韵味的诵读氛围。

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师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校园处处氤氲书香,学生沐浴经典的光辉,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开展活动,铸造特色

经典诵读论文范文4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诵读活动,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朗诵比赛活动策划方案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朗诵比赛活动策划方案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以迎接、庆祝新中国成立xx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决定开展以“华夏颂鹤乡情”为主题的迎国庆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一、活动目的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通过诵读活动,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

2、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利用中学阶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建鹤城和谐家园。通过诵读活动,让学生了解鹤城悠远古朴的民族史,固守边陲的保卫史,可歌可泣的抗争史,开拓创新的奋发史,感受到泱泱华夏的千秋美德,激发学生颂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热情。

二、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及教师。

三、活动内容

以优秀的古典诗文(如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我市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为主,坚持多元融合,以崭新的视角、灵活的手段和方式,展示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体现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和优秀文化。

1、诵经典。以背诵、诵读为主,鼓励编排对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鉴赏华夏美文;

2、品古韵。通过赏音乐、展绘画、竟书法、战棋弈等活动品味古诗古韵;

3、传美德。讲故事、课本剧等形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4、做君子。利用学校的主阵地课堂,渗透中华经典诵读内容,开展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做谦谦君子。

四、活动安排

l、6月10日一7月14日,组织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通过发放《告家长书》等进行宣传动员,在暑假期间开展“诵读经典迎国庆”活动,向学生推荐诵读的经典文章。

2、7月15日~8月31日,学生在家庭中开展诵读活动,并制作手抄报、书写书法作品等。

3、9月1日一10日,学校组织开展汇报活动,并推荐优秀节目或作品上报市教育局参加市汇报晚会节目名单(3--5个)。

4、9月下旬,组织参加全市“华夏颂鹤乡情”迎国庆经典诵读汇报晚会。

五、活动要求

1、充分认识做好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做好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与汇报工作。

2、充分利用暑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不断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

3、推荐参加汇报晚会的内容要注意突出地域特色、民俗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

4、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贵在天天诵读,持之以恒。为确保此项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政教处要组织成立“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一中学校中华经典诵读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切实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5、政教处于9月30日之前交活动总结。

朗诵比赛活动策划方案二

实施方案

中华经典诗文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用语用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一)抓住学生的最佳记忆期,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学生诵读诗文经典,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兴趣,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更新知识,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二、活动要求

(一)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诵读,自然成诵。不定诵读指标,以保护学生的诵读兴趣。

(二)广泛宣传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不给家长增加经济负担,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

(三)各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管理。

(四)各学校要结合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评选诵读小能手活动和诵读经典竞赛等,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不断深化。

(五)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形势,发挥多种功能,让孩子在活动中诵读。

(六)各学校要定期更换篇目,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

三、诵读内容

主要诵读内容为《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朱子家训》和精选的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弟子规》。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20首和《三字经》。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和《千字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30首和《朱子家训》。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精选的《大学》、《中庸》、《论语》部分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及精选的《孟子》、《论语》部分篇章等。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论语》、《古文观止》及诸子百家等篇章。

四、活动安排

(一)编写校本教材。学校要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鼓励教师本着“扬弃”的原则编写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文诵读教材。

(二)纳入课程计划。利用校本课程的课时,每周1—2节课的时间和晨读进行诵读、赏析、评点。

(三)教学师资。语文教师要自觉担当重任,充分利用语文和校本课时引导学生诵读;音乐教师可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体育教师可利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诵读活动的指导等。

(四)诵读方式。学校除利用校本课程时间外,还通过晨读、课间操、活动课、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学习沙龙、专题经典讲座、评比诵读等形式开展诵读活动。

五、组织开展全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参赛对象

羊头镇中小学校教师和中小学学生

(二)比赛程序

1.初赛

初赛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进行。各学校要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进行初赛,确定决赛参加对象(见各校师生名额分配表),并于11月30日前把决赛报名表上交到中心学校办公室黎立林处。

2.决赛

决赛由羊头镇中心学校统一组织进行,时间初定为:教师组12月16日;学生组12月17日,决赛地点:羊头镇中学

(三)比赛规则

1.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诵读作品自选,但必须是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3.参赛选手必须脱稿朗诵。诵读时可加音乐伴奏,伴奏音源由选手自备。

4.每位参赛选手比赛时间限制在8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5.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0分制,其中:

a.作品内容(15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b.节目形式(15分):形式灵活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如有配乐,配乐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c.语言技巧(40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朗诵比赛活动策划方案三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各年级诵读内容附后。

四、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

1、早读:班干部 诵或看书吟诵

2、语文课前3分钟。 语文老师负责,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 班主任或家长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 “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五、活动方法

1 、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朝会课、读报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

经典诵读论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方式

台湾王财贵教授曾经说过:“四书五经也好,老子庄子也好,古文诗词也好,常朗读,可以怡悦性情,涵养气质,增进语文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就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经典诵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这一优势,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探索经典诵读的教学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一、选择合理科学的经典诵读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传播传统的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途径。因此,提升经典诵读课教学的质量、选择合理科学的教材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前提。经典阅读的教材可谓是浩如烟海,但有些内容并不适合现在的学生来学习和诵读。因此,教师在推荐阅读书目和进行诵读教学时就需要认真对书目中的经典诗文进行选择。例如,《论语》《三字经》《弟子规》是接触比较多的经典诗文,对其中的一些内容,我们绝不能完全不加辨析地接收和灌输,而是做到有所选择、有所扬弃,避免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背离的思想

出现。

二、掌握高效的经典诵读方法

诵读的方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为使学生的经典诵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教师就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来激发学生对诵读经典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产生“乐读”的情绪。例如,自读就是诵读经典诗文的一种方式。选择一些注有拼音的读本,经由教师点拨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自由地诵读。在这个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参与到读书中,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除了自读之外,还可以选择创设情景读、淘汰读、唱和读等多种方式,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瑞生.试论诵读教学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05).

经典诵读论文范文6

建构国学经典学习序列

中化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极其灿烂。在先烈东小学,经典诵读作为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的关键一环,开展得风生水起。通过诵读各有特色、各具魅力的国学经典,学生们犹如品尝着一桌桌思想的盛宴,逐渐在诵读、感悟中喜欢上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

当然,国学经典种类繁多,让少年儿童诵读所有经典是不现实的,所以选择适合不同阶段的少年儿童学习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先烈东小学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盈科而进的学习原则,通过精心遴选,建构起阶梯式国学经典学习序列。一是蒙学阶段: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诵读《千字文》《笠翁对韵》(选)。二是四书阶段:三年级诵读《论语》(选)、《大学》(选),四年级诵读《中庸》(选)、《孟子》(选)。三是子、史、集阶段:五年级诵读《老子》(选)、《庄子》(选),六年级诵读《史记》(选)、《历代散文选》(选)。学校的这个经典诵读序列安排从经典自身的价值、地位与影响出发,选择的都是文本价值巨大、历代公认的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是蒙学的代表,《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老子》《庄子》则是道家的经典。同时,所选诵读文本内容在当下也具有重要意义,适合今天的儿童学习,如蒙学读物有利于儿童识字、了解常识、培养行为规范,“四书”能够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儒家思想和文化,“老庄”“史鉴”能丰富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初步思考世界与人生。

探索经典诵读教学模式

在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教育研讨与实践活动中,先烈东小学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孩子成长规律、适合学校特色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模式,即:故事激趣──初读经典───理解经典───背诵原文───情境表演───模仿创作。

故事激趣:每一个经典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故事,用好这些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读经典: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习经典,对经典有一个整体认识,同时通过初读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自己不能理解,这样,便于下一环节有的放矢地学习。

理解经典:在学生初步读了经典后,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全面理解经典的内容并领悟其中的道理。

背诵原文:诵一诵,背一背,多种感官的参与,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原文,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情境表演:把经典诵读教材中的内容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小情景并表演出来,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学生从中还能展开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

模仿创作:在学生学习了经典原文,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鼓励学生对经典进行改写、仿写等。

随着经典诵读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升华,先烈东小学还开辟了慎思笃行的国学经典学习蹊径,比如:摸索出了化整为零法、集中教学法等经典诵读教学方法,总结出了有声诵读法 、尝试回忆法、有效提示法、切磋共进法、交际运用法、想象再创法等经典诵读教学技巧。

形成经典诵读教育范式

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文化大业,关键在于通过教育实践引领学生幸福成长。经典诗文文质兼美,意蕴深远,益于立人立德。先烈东小学在经典诵读活动中,通过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让经典诵读形成全覆盖、立体式、普及化的辐射影响,教师得以成人养德,学生得以蒙以养正,还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增进家庭辛福、社区和谐。

1.师生共读,童蒙养正。

教育之要,首推教师。要让学生诵读经典,教师自己就应该率先垂范品读经典,用优秀传统经典文化提升自己的学识、丰富自己的素养。有鉴于此,先烈东小学积极传承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让读书成为了教师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诵读经典,重在学以致用,贵在生活中践行。为此,在先烈东小学,新生入学即读《弟子规》,学圣贤教诲,奠做人根基,让经典诵读成为别具一格的新生入学文化仪式;一年级新生每周都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甚至有一个经典诵读特色班,一周四节诵读课,学生比着、赛着背;每周一的晨会中,专设“快乐诵读”环节;每学期组织一次“诵读经典汇报会”,等等。在诵读活动中,孩子们反复熟读,有效背诵,达到了潜移默化提升素养的效果: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日俱增,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学会了礼貌待人,学会了谦让,学会了互助……

学校还以古诗文诵读为抓手,先后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诵读国学经典的舞台。例如:2009年,学校承办的天河区庆祝建队节六十周年活动现场上,全校师生共同表演吟诵节目《经典诗文共欣赏,你方咏罢我登场》,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好评;2009年,以“读经典美文,育少年君子”为主题开展中队活动,学生各展其能,或读、或吟、或唱,以不同的形式诵读经典;2012年,以“队旗飘飘缅先烈 诵读声声祭英魂”为主题,赴广州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开展清明祭奠先烈活动,少先队员们通过诵读一首首感人肺腑、热血沸腾的经典爱国诗文,缅怀先烈英灵,等等。

2.亲子共读,养心弘道。

外界环境的持续浸染对于小学生诵读和理解国学经典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不仅要在校园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更要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学生的家庭甚至社区生活结合起来。先烈东小学校以亲子共吟经典、社区经典诵读等活动为媒介,加强家校沟通,把经典的种子播撒于孩子的心,让其感染家长,带动社区走进经典的圣堂。

经典诵读论文范文7

背景:

1、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在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很多老师十分认同;

2、学校开展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试验与探索”的综合实验,鼓励和规划语文老师从不同角度选择子课题。

理念:以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弥补现行德育的不足;以传统诵读方式弥补现行语文教学的弊端;以诗书之香濡染每个孩子的心灵。

操作:

1、先组建一个实验班,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诵读与每周课外活动集中诵读现结合的形式,先从点上突破希望通过实验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简便易操作又效果明显的经典诵读运作模式。

2、实验中随时总结方法和经验,重点在“爱”字上作文章,我们实验的课题就是“我爱诵读”农村初中国学经典实验。兴趣是动力源泉,为了引导孩子们爱上诵读,我们将各种活动引入日常活动中,利用孩子好胜心强、表现欲强的特点,让他们在不断的竞争中发现自我培养自信,获得成就感。指导观看新年诗会青春诗会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演,接受美的感召;配合练字,每天利用午间收听古典名曲或配乐朗诵,一学期下来,《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典名唱的旋律好多学生耳熟能详;我们利用节假日学校举办活动的时机,登台表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学校举办的五月歌会排演了古诗文唱诵节目,耳目一新的表演形式和激情昂扬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在学校首届汶阳春杯“嶅山骄子(少年)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上,随机抽出的三十多名学生,稍加熟悉,便能流畅地背诵《大学》前三章;在教师节和国庆期间,了大型经典唱诵节目《走进经典,渗润人生》,多次在学校和汶南镇登台表演。孩子们诵读孔子语录名句子,唱“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唱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听音乐,练舞蹈,又唱又诵,一次次的排练,一次次的登台表演,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舞台表演水平,提高了对古典诗文、对人生的认识,而且让孩子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尝到了诵读的快乐。

3、学校编印了《汶南二中古诗文读本》和《弟子规》《论语》等诵读材料。20xx年编印《新生文训读本》,配合新生军训开展大面积诵读训练。

4、开展晨诵。总结实验班和各班开展的诸如“每天一诗”或“一分钟孔子”等实践,学校专门安排“晨诵”时间,为经典诵读由点到而面的延伸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有的班还自发开展了“午诵”。 “经典诵读”逐渐发展为群体性活动,加强了对各班主持人的管理和培养。出版“经典诵读专栏”,将上阶段的诵读成果进行整理和展览,激励广大学生投入经典诵读的热情。

成果:

1、“我爱朗诵”国学经典实验20xx年通过XX市教科所鉴定,第二年获得XX市教育局教学成果二等奖。

2、20xx年XX市“中华情”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我校荣获一等奖,有五名同学分获一等奖,我校庞吉芬老师荣获优秀指导奖。

3、有大批学生能背诵古诗文200余首;有xx人能全文背诵《道德经》,20xx级450名学生全部背过了《弟子规》、大部分同学还熟背了《大学》前三章。

4、基本形成了点面结合、晨诵午读和唱诵的经典诗文诵读经验,并配合诗文书写、音乐熏陶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文化的习染和学习。

打算:

经典诵读论文范文8

关键词:经典诵读 教学 人文情感 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7-0062-02

作者简介:梁英英(1985―),女,广东清远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广州市天府路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我国文字博大精深,语言千锤百炼,从《论语》到《大学》,从唐诗到宋词,无不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华。这些经典诗文蕴蓄了很多美好的人文元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不断挖掘这些蕴蓄在经典中的人文元素,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悟它们,让孩子的心灵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变得柔软,让情感体验变得敏锐,让人文素质得到提高。

在新《课标》指导下,该如何进行小学经典诵读教学呢?

一、经典诵读,氛围先行

《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学习氛围的重要性。我们在努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同时,应尽量做到以氛围育人,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处细节影响学生。如将《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利用板报、橱窗等常年刊录,也可利用校园广播站时常广播,在教室墙壁上粘贴名人画像、名诗佳句,在操场角落、教学楼外墙刻录经典的名人语录,让学生经常与先哲圣贤对话,在耳濡目染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沐浴着经典的雨露。

这个学期,笔者所在学校参加了区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获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赞誉。学校也积极开展了经典诵读的元旦表演活动,并在每周的一、三、五坚持开展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书声琅琅的校园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热忱。

二、循序渐进,遴选内容

为学生选择经典内容时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精心筛选经典诵读内容。如,低年段孩子可把简单易懂的童诗、童谣、对韵作为诵读内容,中年段孩子可选广泛流传的成语典故、现当代精品美文为诵读内容,高年段还可精选流传千古的唐诗宋词精品、富有趣味的故事、适于背诵的小古文等作为诵读内容。

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笔者所在学校秉承“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兴趣,为他们制定了经典诵读的学习目录: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年级诵读《道德经》,四年级诵读《论语》,五年级诵读《大学》《中庸》,六年级诵读《古文观止》。在每周的午间经典诵读活动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校园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里,学生们循序渐进,乐在其中,经历了经典学习的洗礼和全身心的学习体验。

三、语文教学,紧密结合

新《课标》指出:“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同时,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因此,在遴选补充和加工素材时,诵读经典就是很好的选择。我们可自创并演绎全新的课堂,奉献给学生一些经典集合,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人文意识的培养。

日常语文教学中,可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都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为了庆祝传统佳节,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入本,或交流分享,既让学生了解传统佳节的来历、习俗等,又提高了诵读经典的水平,积累了经典文化和素养。此外,还可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这样不仅有利于积累课外经典知识,还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情绪昂扬,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

四、形式多样,乐在其中

(一)鼓励共读活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亲子互读,大手牵小手,有利于营造书香四溢的家庭学习氛围。如,你读上一句,我读下一句,我背这一段,你背那一段,又如我出上联,你对下联。这种超越你我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与和谐书香家庭的良好开端。而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中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诵读经典诗文,课堂外,加入学生的背诵行列中,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除了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生生互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中会萌发出许多新奇古怪的想法和体会,这些感受的点滴不仅是人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相互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拓展到课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满的智力发展。”课间游戏唱诗:孩子们课间蹦蹦跳跳、唱唱乐乐,他们玩拍手歌时,每拍一下就念一句《弟子规》,非常有意思。有的孩子玩跳步游戏时也和着《道德经》的韵律一蹦一跳,《道德经》中富有人文气息的词句就在学生的小嘴上和脚尖上跳跃、欢歌着。

而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长廊中的瑰宝。我们把学生书写的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优秀书法作品挂在校园里、楼道间、课室里,营造一种浓郁的书香氛围,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和诵读的积极性。假日里,让学生绘制与我们的经典诵读内容相关的手抄报、小人书等,开学时作评比和展览,学生在接触生活中鲜活的语文材料时,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更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五、评价激励,兴致盎然

诵读经典,必须有充足的时间。晨读、午诵、课间,经典相随;每周一节阅读课讲经典;国旗下讲话、班队课时多引用经典。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积少成多地诵读,努力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诵读目标具体到周,如一周完成《道德经》两个小章节的背诵,并专门设计学生诵读情况记录本,按周登记所诵读和背诵的章节,请学生和家长签名、评价。记录和评价情况定期作一总结,一期一评比,并作相应的表扬和奖励。同时,定期检查学生的诵读和背诵、摘抄采蜜本、经典诗文的背诵情况记录本等,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日常评比和积分中。在此基础上,综合学生的总体表现和获奖积分,在期末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经典诵读之星”“诵读星级标兵”等,并给予奖励和表彰,不断增强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动力。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所以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典!

如果每天吟一首千古名诗,诵一句经典的名言,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就能让孩子们细细品味心灵的愉悦,享受人文的快乐!这种快乐将带给孩子幸福一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韩毓海,王登峰.在诵读经典中传承文明[J].新华文摘,2010,(1).

[2]刘蕾.经典诵读服务课堂教学.新课程学习(下),2012,(7).

经典诵读论文范文9

【关键词】经典诵读 问题 对策

经典诵读又称“诵读”或“古诗文诵读”,最早的发动者是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旨在能够让儿童利用13岁前记忆最佳的黄金时期,诵读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经典,以夯实文化修养的基础,健全儿童的道德与智慧,为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作出贡献。南怀瑾先生曾经引用了这么四句话来描述儿童诵读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诵读能够持续且规律的对视觉和听觉神经进行刺激,有利于加强记忆力。而且诵读诸多经典能够加强学生知识的累积。诵读的经典都是前人智慧的高度浓缩,学生在诵读时得到的不仅是文字表面的含义还有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与价值判断观,能够塑造学生更健全积极是人格。

诵读对于学生的好处不言而喻,现在各小学的语文都已经开展了经典诵读教学。但是这一教学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诵读时间难以保证

教师在每节课中都有教学目标任务,能够利用来进行诵读教学的时间少且分散。目前的诵读教学都主要靠教师自己挤时间来开展,难以保证诵读教学的连贯性。而且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差,如果让学生在放学后进行诵读可能性不大。诵读要求要进行长时间的朗读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语言感受能力,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方式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教师对于经典诵读的认识不清

很多老师并没有把经典诵读作为一种单独的教学。经典诵读无论是“经典”还是“诵读”本身就有很广的涵盖范围,每个人对它的认识可能都不尽相同。现在很多老师出现了认识上的错位,将经典诵读等同于古诗文教学。很多老师认为经典诵读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前提上,专注于为学生解读含义,并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文章加以剔除。但是经典诵读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记忆下尽量多的经典作品。很多老师没有理解到这一点,不了解经典诵读不同于古文教学的特殊性。

(三)诵读形式化

经典诵读虽然已经列入了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但是目前并没有什么评价标准,与教学相关的各项考核中也没有对应项目,很多学校与老师不重视。学生对于相对枯燥的经典又缺乏诵读的积极性。在很多地方,经典诵读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老师一声令下声起,几分钟后一声令下声止。经典诵读成了课堂的一种点缀。

(四)诵读面较窄

诵读面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学生的诵读文章范围,二是进行诵读指导的学生范围。现在很多学生的诵读目标是课本上的文言文,没有向课外文献扩展,阅读面较窄,能够接触到的经典太少。现在进行诵读的教学时很多老师往往只注意到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其他学生投入的关注太少,大部分学生得到的指导不多,出现的错误难以及时改正。

(四)经典诵读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经典诵读的教学只是被列入教学体系,还未有正规的评价方式。从制度上就难以调动起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了解了现阶段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该怎样解决呢?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种建议:

二、针对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方法

(一)加强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调动学生积极性

周围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状态有很大的影响。除去休息时间,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最多。校园的环境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能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学校的走廊、公共橱窗、墙壁等张贴上图文并茂的名人介绍、典故讲解,将整个校园装扮得诗意浓浓,让学生时刻处于古典韵味的熏陶中,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必然能大增。

(二)扩大诵读范围

经典诵读的教学并没有指定资料和教学经验可以借鉴,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师自身的行动就有很大关系。扩大诵读范围,一是扩大学生的诵读面。学生对于资料的分辨力较差,老师可以定期为学生制定需诵读的资料,绝不仅限于课本,最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视野。二是教师要做到对全体学生的诵读训练,将指导时间平均的分给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解惑,重视班级全体学生的水平。

(三)加大诵读教学时间

学校可以在课表上单独规定几节诵读课,让学生的诵读时间有基本的保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闲暇时间自主诵读。

三、结论

经典诵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经典诵读教学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塑造良好的性格,这是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的事情。每个老师都要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方法,做好经典诵读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将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柏孝涛. 刍议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