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会计人才培养集锦9篇

时间:2023-05-17 15:34:12

会计人才培养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1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不断渗透,尤其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带领着人类快速走进智能化时代。然而,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市场资源供需存在着大量矛盾,出现“高端人才荒”现象。为此,适应新背景下会计事业的发展,必须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储备。

二、智能化时代会计人才面临的新形势

(一)传统会计人员面临淘汰威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已发生了变革。企业财务也在由传统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再到智能化转变,这对传统的会计人员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基本的会计工作已经由人工智能所取代,特别是重复度高、复杂性低的工作。在2017年5月,德勤率先推出了“财务机器人”,主要功能有:替代财务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管理和监控各自动化财务流程;录入信息、合并数据、汇总统计;根据既定业务逻辑进行判断;识别财务流程中的优化点。此后,普华、安永、毕马威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财务机器人”,且普华的财务机器人已经在央企———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落地。这些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更快、更安全地完成许多财务工作,但也使得无法适应这种颠覆传统模式的会计人员遭到淘汰。因此,对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二)会计人员能力胜任要求发生变化。传统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是核算与监督,但是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取代了如出纳、会计入账、生成财务报表、报税等会计工作,并且能够每日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些变化均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因此对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但人工智能主要取代的是重复度高且复杂性低的工作,因而在应对人工智能冲击时,会计人员应当努力提高重复度低、复杂性高的活动在自身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智能化时代,企业可以更加便捷、精准和详细地收集到客户的信息,并从中挖掘出以往被忽略但有价值的信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精于财务数据核算的会计人员,更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分析、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分析和测度市场变动及趋势等的综合性管理会计人才。(三)政府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根据相关数据,中国未来管理会计人才缺口约为300万人,但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计,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储备不足1万人。为此,我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指导和推进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在2014年7月财政部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到要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并且力争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优质的管理会计人才;争取在5~10年内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市场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2016年10月,财政部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管理会计人才列为了“行业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并且表示要积极支持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期望到2020年能够成功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有着良好的契机和政府的大力扶持。

三、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人员能力胜任要求

由中国总会计师协会(CACFO)和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联合编撰的《CG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以道德、诚信和专业精神为基础,将管理会计师职业技能划分为以下四大板块:技术技能、商业技能、人际技能和领导技能。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制定的《管理会计胜任能力框架》指出,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有规划与报告、决策、科技、营运和领导力五个方面的能力。英美等国家是世界上较早进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国家,并已形成了一套系统和完善的人才考核及培养体系。CIMA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性管理会计师组织,CIMA的会员需通过全部15门考试,并取得相应的工作经验才能成为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但是,CIMA根据不同的考试阶段设置了不同的等级:基础级、运营级、管理级和战略级,并且每通过一个等级便可取得相应等级的证书,如通过基础级课程考核便会被授予“CIMA企业会计证书”,而通过战略级考核便可被授予“CGMA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的头衔;CMA考试在考核科目数量上虽较少,仅两门考试科目:财务规划、绩效与控制和财务决策,但考试内容覆盖的范围却非常广泛,涉及了会计、战略、市场、管理、金融和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两者在考核内容上有较多重合部分,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业绩管理等,在能力考察方面也并无太大差异,CIMA和CMA均侧重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分析、风险管理、企业运营、企业战略等内容。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发现管理会计师基本上应当具以下五种能力:规划与报告、决策、领导、运营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在科技发展迅猛和人工智能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时代,管理会计人员还应当具备足够的IT知识和技能。

四、智能化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建议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2

文章基于XBRL会计信息供应链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我国高校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时,亟需将人才培养模式与XBRL应用紧密结合,具体包括单独课程、内容结合和单独专业三种模式,我国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选择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实训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XBRL;会计信息化;培养模式;会计信息供应链

XBRL(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age,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财务信息报告格式,它将财务报告要素分解成数据单元,根据计算机技术语法规则描述数据单元结构,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标准化企业财务报告[1]。早在2002年,我国证监会即已将XBRL选定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标准格式。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已实现全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XBRL化,财政部了基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用分类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通用分类标准的应用试点工作。与XBRL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相比,我国与XBRL应用相对接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较为落后,几乎很少有高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讲授XBRL知识,甚至大部分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在毕业时尚未听说“XBRL”一词。显然,随着财政部不断推进XBRL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应用,我国高校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时,亟需将人才培养模式与XBRL应用紧密结合[2-3]。

一、XBRL的技术特征

1.信息元素颗粒化。企业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内容,在传统的纸质财务报告中,其内容仅表现为一个个汉字。XBRL的一项重要技术特征是将企业财务报告内容颗粒化成独立的信息元素,如将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利息等项目作为独立的信息元素进行存储,计算机能够自动识别其含义,并在需要时单独从XBRL实例文档中抽取。

2.信息元素关系化。构成财务报告的信息元素虽然是独立的,但元素之间实际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包括层级关系、勾稽关系等。层级关系,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并列,且都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勾稽关系,如企业的资产总额等于负债总额加所有者权益总额。在传统的纸质财务报告中,信息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需要报表使用者根据掌握的财会知识主观判断,而XBRL能够对信息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义,使计算机自动识别信息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智能化处理。

3.报告内容可扩展化。XBRL在应用时需要制定广泛适用的通用分类标准,但由于企业生成的XBRL实例文档需要报送多个主体,包括:税务局、证监会、工商行政、银行等,而不同主体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此外,银行、石油等特殊行业与其他常规行业相比,业务上有着较大差异。因此,为了适应会计信息需求的多样性,XBRL具有报告内容可扩展化的特征,可以根据特殊信息需求制定扩展分类标准,从而使XBRL财务报告既具有可比性,又能同时满足特殊行业的应用需求。

二、XBRL的技术优势

1.避免数据重复录入。传统纸质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企业需要向不同的外部主体提供财务数据,而不同主体要求的报告格式却有很大差异,导致报告编制时需要一份份重复录入,不仅降低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有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XBRL通过将信息元素颗粒化,企业在生成的XBRL实例文档中嵌入所有相关数据,避免了数据重复录入,财务报告使用者根据自身需求,通过计算机自动读取所需的企业财务数据。

2.财务数据分析自动化。对于计算机而言,传统财务报告所呈现的文字,与其他类型的文字并无区别,不能实现企业财务数据的自动化分析,而必须由报表使用者通过手工加工方式获得所需的财务分析数据。XBRL在对企业数据信息颗粒化的基础上,同时赋予信息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计算机能够识别不同数据之间的层级、勾稽关系,并根据用户指令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4]。

3.财务信息交换高效率。不同主体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需求不一致,并且由于不同主体所要求呈报的财务报告格式存在差异,直接导致不同报告使用主体之间进行企业财务信息交换的难度比较大。比如,企业向银行和税务局报送的财务信息数据就很可能不一致,这两个部门也很难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交叉审核。XBRL则由于实现了业务层面的标准化,不同报告使用主体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交换,降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成本,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三、XBRL会计信息供应链上的会计人才培养要求

会计信息供应链是指会计信息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在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下,企业财会人员根据不同信息使用主体的文本格式要求,通过企业会计记录数据编制相应的财务报告,再分别向不同的信息使用主体进行报送。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财务信息不管是在企业内部管理层,还是外部信息使用主体之间,都是为了完成某种目标的“信息孤岛”,分散在各主体之间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会计信息供应链。我国财政部正大力推进XBRL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应用,基于其技术特征和技术优势,可以将企业会计信息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整合,并全部纳入到统一的会计信息供应链中[5]。当前,XBRL在我国财务报告应用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会计信息化人才相当缺乏,由于企业财会人员在工作前基本未接触过XBRL相关课程,而它又对使用者的专业化技能要求比较高,这导致我国培养的大量会计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后,当从事XBRL会计信息供应链上的相关工作时,将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不适应感。会计信息供应链的前端工作主要包括XBRL软件开发和分类标准制定。XBRL软件开发要求开发者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技能,从专业对口的角度来讲,这不属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工作范围,但是由于XBRL软件直接用于企业财务报告相关工作,要求软件开发人员具备一定的财会知识,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与企业财会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分类标准制定则包括通用分类标准和扩展分类标准两个方面,其中前者主要是国家财政部的工作职责范围,后者主要应用于特殊行业,是特定行业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工作职责范围。实际上,制定分类标准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属于XBRL会计信息供应链上的高端人才,不仅需要精通XBRL软件技术规范,还需对企业具体业务流程及其对应的会计科目非常熟悉。会计信息供应链的中端是以XBRL实例文档为核心,包括使用XBRL软件进行财务数据输入、实例文档编制、财务报告分析等方面。上述工作均由企业内部财会人员操作完成,一方面要求财会人员掌握会计学各类专业知识,包括会计电算化、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等多层次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掌握XBRL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实例文档的编制方法、存储格式、传递与输出方式等,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及对应的XBRL分类标准,并能使用XBRL软件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定期生成经营管理所需的各类财务信息[6]。会计信息供应链的后端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主体使用XBRL实例文档获取企业财务信息的过程。企业外部利益相关主体包括:(1)政府监管部门:证监会、税务局、工商行政。(2)股权投资人和债券投资人。(3)其他相关人,如市场分析机构等。随着企业财务报告的XBRL化,任何外部利益相关主体都需要有能力充分、有效地使用企业提供的XBRL实例文档获取相关信息,并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和比对。尽管上述利益相关主体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较为复杂,但由于大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将从事与此相关的工作,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时有必要嵌入XBRL知识的学习。

四、基于XBRL应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将XBRL相关知识的学习纳入到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体系中,总体上把握的一个原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一定的XBRL原理知识,并掌握XBRL在会计信息供应链上的主要应用途径[7]。一般而言,基于XBRL应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

1.单独课程模式,是指单独开设XBRL课程的培养模式。当前,绝大多数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制定的培养计划大都涵盖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编程》、《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在此基础上可以开设《XBRL原理及应用》课程,介绍XBRL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实际应用。单独课程模式的优势是,使会计学专业学生系统学习XBRL知识,并对其原理和应用都有全面的了解。然而,其缺点是,当前市面上合适的本科教材稀缺,并且由于XBRL的应用涉及到财务报表分析等知识,原计算机专业教师或会计信息系统教师不一定完全胜任其教学工作,而需要不同专业教师间的相互合作。

2.内容结合模式,是指在当前开设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中嵌入XBRL知识教学的培养模式。可以看到,XBRL在会计学中主要应用于财务报告领域,各高校可以在当前普遍开设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中嵌入XBRL相关知识的讲解。其中,《会计信息系统》主要介绍XBRL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软件操作,《中级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则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向学生讲解如果应用XBRL生成企业财务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内容结合模式的优势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XBRL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且将其分散在不同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XBRL的理论与应用知识。但是,其缺点是,对专业课任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现实情况是大部分财务会计方面的优秀师资对于XBRL往往不太了解。

3.单独专业模式,是指开设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为中心的会计学专业方向。现阶段,已有部分高校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开设“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复合”专业,其目标是培养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研究其制定的培养计划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单独的学科体系,由会计学专业教师讲授会计学相关课程,由计算机专业教师讲授计算机相关课程,课程设置只是两个专业课程的机械组合,未能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体现专业交叉特色。因此,对于部分尝试开设“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复合”专业的高校,可以通过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大量开设会计学与计算机相结合的课程,如将XBRL基本原理、软件开发、分类标准制定、软件应用等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形成全面的XBRL课程体系,从而发挥“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复合”的专业优势,为我国推广XBRL应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五、推进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

1.根据办学特色选择恰当的培养模式。由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大量高校都开设了会计学本科专业,为了推进XBRL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选择恰当的培养模式。特别是,电子信息学科较强的高校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上有着天然优势,这类高校可以设置常规的会计学专业,同时也可以设立“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复合”的复合型专业。对于常规的会计学专业,可以选择“单独课程+内容结合”的模式,即开设单独的《XBRL原理及应用》课程,同时在会计学专业课学习中穿插XBRL的具体应用,其教学师资可以由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师共同合作承担[8]。“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复合”作为单独专业模式,在实践中已经有部分高校正在实施,但在培养计划制定上仍待进一步优化,避免课程设置上会计学与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分割,并强化XBRL课程体系建设。

2.加强实训课程建设。随着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广XBRL,就如当前企业财会人员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一样,对于XBRL的实际应用能力将逐渐成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基本工作技能。因此,高校在开设XBRL课程时,应重点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而开设实训课程则是其重要的途径。各高校可以在当前会计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建立XBRL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在XBRL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案例,包括XBRL财务报告生成、财务数据分析、审计等,使学生全面掌握XBRL在会计实务各方面的应用。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际上,当前高校在基于XBRL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XBRL本质上是计算机语言在会计实务中的深度应用,尽管会计学专业教师对于会计实务方面课程的教学非常熟悉,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计算机语言方面课程的教学非常熟悉,但在XBRL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两者紧密结合,这对当前无论是会计学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教师来说都难以胜任。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导入XBRL课程初期可以采取会计学和计算机专业教师相互合作的方式,共同开设一门XBRL相关课程。但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讲,必须建设专门的XBRL专业师资,形成相对稳定的XBRL教学与科研团队,为我国推广XBRL的应用培养更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作者:潘孝珍 燕洪国 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颖敏,潘定,2016.基于语义的XBRL财务报告共享与集成[J].财会月刊(9):113-116.

[2]欧阳电平,王贤平,2007.XBRL的应用与会计人才培养[J].财会通讯(学术版)(3):112-113.

[3]陈潇怡,欧阳电平,2016.XBRL财务报告实施现状、质量风险与对策[J].财会月刊(1):24-27.

[4]丁惠萍,2014.高校基于XBRL技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6):82-85.

[5]杨小平,谢海娟,李立成,等,2013.基于XBRL理念财会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中外企业家(3):260-262.

[6]李彦庆,2015.会计学专业开展XBRL课程教学的研究[J].商业会计(3):117-119.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3

    关键词 会计人才 医院管理 激励 重要作用

    一、现阶段医院会计人员的状况

    现阶段医院会计人员在多方面表现出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经济下建立现代医院制度所需的要求,具体

    1.人员结构问题

    随着医院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会计人员结构的弊端逐渐明显,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对市场经济发展、会计改革深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不够,业务知识陈旧,更缺乏理论研究;一些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风险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也亟需提高。 业务能力及继续再教育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下现代医院所需的要求,会计人员需要不断知识更新,这就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不断的继续教育。只有拥有一大批高素质、高层次、了解国际惯例和规范、迅速适应经济发展新情况的会计人员,才能保证医院经营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更好的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 会计监督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医院的自主性、独立性日益增强,国家对医院的直接的行政干预逐渐减少,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医院会计人员的身份究竟该如何定位,为谁服务,由谁来监督,如何处理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这是我们进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二、现阶段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条件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也在以更快的步伐渗透到医院领域,因此确定医院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使培养的会计人才适应经济需求,成为医院会计领域过程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其应具备的条件

    1.新型的工作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经济体制的变迁,会计人员要学习计算机技术,从繁琐的帐务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仅仅会使用会计语言“说话”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医院发展要求,要从专门进行帐务处理的工作扩展到参与医院经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策划、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等工作中去。会计人员要在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工作目标的要求下转变工作理念,激发创新意识,树立全局观念,扩展医院理财思路,从微观的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扩展到宏观的全面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去,支配资金运作,成为医院利润的创造者。 全面的会计电算化知识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摆脱了繁琐的手工记帐程序,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速度,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突破人工计算对计算复杂问题产生的限制,能更准确地反映医院的经济运行过程。会计网络化是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的高科技结晶,可以使医院将其财务信息传递到外界。它将促使会计人员必须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开发与设计和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和知识。因计算机的知识发展不断更新,会计人员还需不断更新知识。

    三、关于如何培养会计人才的问题

    1.明确培养目标

    由于工作针对性不同,会计人才主要分三类:一类会计人才工作的重点是进行会计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因此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会计核算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技术,能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会计软件,并最终能编报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报告是此类会计人员的培养目标;另一类会计人才其工作的侧重点仍然是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注重智能运用,因此应培养其能根据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要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类是以开展财务管理活动为主的会计人才,这类会计人才就要求能全面掌握现代医院经营管理知识、要具备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能力、要能依据已搜集到的各种经济资料,设定某些经济参数,采用一定的管理会计方法,对医院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趋势作出事前预测或规划,能融理论和实践于一身,能指导全局性、整体性财务工作。 建立继续教育培训机制,使会计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会计制度经常随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这就要求会计人才要不断学习,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新的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技巧;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自己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会计行业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但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直接接受理论的指导,只有一个人不断地从实践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理论结合实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所以,应鼓励并支持会计人员在职继续学历教育,建立长期后续教育机制,以提高会计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 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灵活的用工制度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要求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人才培养

会计信息化,即会计+信息技术,会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则是实施背景。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与信息化相结合,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与传统会计不同的是,信息化的会计信息更加倾向于智能化,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功能及交流速度远远超越传统会计。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是实施信息化的载体,会计信息数据的获得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会计数据资源的共享通过计算机就能实现。会计人才培养。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标准与要求。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符合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要与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相结合,使理论得以完善,使会计人才培养依附于理论的指导。因此,对会计信息化的深入研究,是做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也是当今社会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工作,有助于今后在职者对信息化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使其能在会计岗位上发挥最大优势,灵活运用网络技术创造更高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素质要求。作为一名会计信息化人才,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是非感,这是具有社会性质的基本素质,也是从事会计行业的首要前提条件。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会计是服务于社会的,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对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是加强对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要实现对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资源供应,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利用,满足社会的需求。会计的理论为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指导,信息化实践又对社会需求予以检验,使得会计信息化人才能满足各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需求,游刃有余,发挥最大作用。工作理念的要求。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要重视对人才工作理念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学方面要实现科学化理念。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要善于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对已经固有的会计工作及会计人才培养进行优化升级。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会计顺应时代的潮流,与计算机相结合在各个领域普及。当前,网络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经济、政治、文化与军事等,会计的工作环境更加体现网络时代的特点,因此要求会计工作追随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每个时代的科学具体体现在各种方式或工作对其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及工作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我们就称其是科学的。同样,会计人才及其工作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变化,则被认为是科学的,反之,则不科学。因此,会计人才要有科学化的工作理念,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也基于此。

三、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才的培养

(一)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现代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手工会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清晰企业或部门的需求以及对企业未来的作用,所以,会计人才培养一定要明确培养方向,有选择、有目标的进行系统的教育。如今,信息化时代下会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其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知识,更应注重对其应用及创新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其应用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全方位人才,是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对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首先,作为一名会计专业人才,应有牢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是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对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是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前提,若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做保障,就好比一幢高楼没有了坚固的地基,下一步的信息化培养是相当困难的;其次,对于会计专业人才,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素质。事物的发展来源于创新,创新的思维是会计行业未来发展的动力,会计行业需要具有创新性素质的人才,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及技能,还需努力开拓自身的会计思维,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对于事物的发展及变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此外,会计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信息化会计更倾向于一门应用型学科,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才是真正提升能力的关键。结合上述,引用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权重进行排列的统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有了更具体的方向性。排列如下:工作经验(87%)、学历要求(85%)、计算机能力(35%)、工作态度及责任心(27%)、业务能力(19%)、沟通能力(16%)、团队精神(11%)、熟悉法规(11%)、职业资格(10%)、职业道德(9%)、外语能力(9%)、专业知识(4%)、写作能力(2%)。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推动会计行业的迅速发展,会计相关理论的积累较多,但信息时代所需的会计理论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会计工作的理论及会计人才的培养理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毕竟会计的工作要符合其所处的环境,过去的理论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当下,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要与当今实际环境相结合。另外,认识到理论的差别后,建立符合现代社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理论对实际的向导作用,践行实践教育,不仅要丰富人才的知识体系,还要求提高会计人才解决现实会计问题的能力。我国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仍需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一方面加强理论方面的归纳与总结,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体系可行性。因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

(四)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及内容,提升会计人才的全面技能。首先,培养方案及内容的优化升级要考虑到优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建设,会计人才能力的高低不仅在于会计人才本身,也在于是否有高素质的教师及教育资源,会计者接受高素质教师的培训,是会计者本人素质提升的先行保障,因此,做好在职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其次,培养方案的优化要注重课程设置,能力较强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要以信息化为培养依据,对培养课程进行优化组合,依据相关会计特点,选择相对应的培养课程,促使会计者熟练运用其培养课程的相关理论,结合掌握计算机的运用,使培养的课程设置与信息时代完美熔接。下表是相关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企业或部门可以依据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设计教学课程及培养方案:最后,培养方案及理论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方案优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践方法、实践模拟及实践案例等手段加强对会计者的培养。

(五)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当前,一些高校都设有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计划,但高校培养计划具有时间长、实践能力不足等缺失,这就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源及社会力量,共同提升社会培训机构的培养能力,为社会多培养信息化会计人才。另外,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培训机构,都应将培养方向更倾向于信息化的培训,将计算机与会计直接挂钩,使会计人才更多的掌握计算机及会计核算软件的运用,为其以后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提供更符合时代的工作技能。这也是对会计行业行之有效地推动,使其精准地服务于企业与社会。

结语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传统会计的不足,这里的“不足”仅仅是指其不能有效反映现代社会会计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对其历史地位的降低。会计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现代社会的特点,本文对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培养做了简要的分析,从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及策略出发,提出建设性建议。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并予以补充。

参考文献

[1]钱惠琴.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才的培养[J].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5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少成人高校也正在不断推动自身教学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就是以成人为招生对象,但我国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实践技能训练不够,部分成人院校在成人会计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对会计实践技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成人高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普通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所不同,其更重视对学生财会方面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实用”和“技能”。然而,部分院校由于受到招生规模扩招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财会专业实际训练硬件设施紧缺,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训练受到影响,许多成人高等院校在学生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发展等方面的建设严重滞后,这些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人高等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实现,学生毕业之后的竞争力受到弱化。第二,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成人教育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都与当前社会发展对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人才的需求存在矛盾。成人高等教育虽然与普通高等教育同属国民教育序列,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普通高等教育一直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针对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方面的课程理论研究也都自然而然地集中到了普通高等教育这一方面,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人才的课程理建设长期受到忽视,使得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课程理论建设进展缓慢,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体系等多个方面不能与时代、社会发展同步,成人教育特色不明显。第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人才培养中居于核心地位。应该看到,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职类院校与成人院校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我国成人高等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依然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专业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双师型”教师人数在整个教师队伍人数中比例较低,这也不能不说是影响和制约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因素。

2进一步加强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加强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各个成人高等院校因地制宜,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准,努力改善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以能力为准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人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的应该是各个企业所需要的实用性的会计人才,因此成人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能的训练,改善当前普遍出现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实践技能训练,人才培养与社会、企业需要相脱节的现象。成人高校应尽可能地增加投入以及专项资金,与当地企业建立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第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针对当前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在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理论界和成人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坚持以成人教育为基准,以能力培养为方向,将学历教育和会计专业技能相结合,以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实际需要为准绳,促进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的积极转变,不断适应社会、企业实际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能够胜任大中小型企业的专业会计人才。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会计人才培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切实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努力提高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反思能力、职业教育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努力通过提高会计专业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来推动和促进成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变和进步,发挥教师队伍在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真正实现成人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总结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6

关键字:需求;教育改革;实践;职业道德

前言:近年来,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社会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受到的关注程度也是越来越高,而会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关键。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着手于职业教育以提高就业和职业能力为导向,必须从理论教学转变实践培养为主的模式,倾向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经济对会计实务的要求。

本文很对目前社会上的需求,从高职教育着手进行分析,深刻探讨如何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促进会计教育人才的培养,为输送更多的人才到社会服务,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一、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向

经济时代会计人才的需求已经从过去对数量要求转化为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从单一人才的需求转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培养会计专家到培养会计多面手,高职教育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会计工作重点从传统单一“账房先生”的工作,转变为解读财务信息、解决经济问题,扮演着“企业合作伙伴”的重要角色。高职院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必须脱离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不能过度的重视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要摒弃课堂说书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真正的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

1.要有适应性,即人才的培养目标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高职在实际教学中应以适应社会实际需求为根本前提,以培养能胜任实际工作的专业人才为根本目的。

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有个普遍的缺点,就是进入社会,怀揣知识却无用武之地,总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主要是由于高校的培养方式错误造成的,因此,高校必须转变思想,培养具有高度

2.要有现实性,即高校教学要与会计所在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一致。这是较为关键的一点,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到实践中,服务于社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和实际工作中做到学以致用,每当出现新法规、新政策时,都应及时把他们纳入授课范围内,避免出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情况,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促进学生就业。让学生与该行业不脱节,时刻保持新鲜,对行业的发展了如指掌,才能顺利的进入角色,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优化课程设置,突出职业教育

高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符合会计教学目标,理论课教学要精练、透彻、强化实践教学。首先,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但从目前整个课程体系分析比较庞杂,部分课程存在交叉和重复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造成课时浪费,影响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等国家的教学模式,合并相关课程,着重专业能力教学,依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在对会计职业活动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符合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的教学教案,避免出现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脱节。其次,学校还应加强财务软件(用友,速达等)、办公软件等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的使用;了解计算机基础硬件问题的处理办法,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的方法结合,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再次,学校应将职业证书与职业培养相结合,组织在校期间“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工作。企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职称有一定的要求,职称证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会计工作人员能力的证明,因此职业证书作为企事业单位的一块敲门砖,学校应重点着手工作。鉴于此种情况,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考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知识辅导,由此加大通过率,为就业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三、强化实践教学,完善动手能力

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止停留在理论,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人员非常的重要,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必将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对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要求,因此,高校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完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实践工作的完善,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1.改变传统教学,加强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缺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足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专业能力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我们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积极开展探讨式教学的方法,在每一个知识点解析前,可以先为学生准备好知识点相关的资料和例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学习中的分析方法,加深知识记忆。

2.建立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实际工作环境

高职会计院校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应建立校内会计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整理以月为单位一个周期的会计业务,从原始票据的整理和凭证的填制开始,到凭证审核、编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网上申报纳税等完成一个综合的业务处理。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系统、全面的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获得感性认识。

3.实行校企联合,定向人才输送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利用企业与学校不同的教学环境、教育资源,让学生接触实际的会计处理业务程序和方法,感受真实的环境。学校可与企事业单位联手定单式培养,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职业人员,担当企业的知识平台;企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直接途径之一,提供的实训基地和设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专知识又可以解决就业难中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如学校与银行联合,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银行会计方面的金融会计知识,实践工作流程;学校与企业联合,则侧重企业会计知识学识,在完整的体系中体会各行各业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做到专业知识学习不盲目有的放矢,有效的解决毕业生专业不精,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拓展了就业道路,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需要。

四、树立职业道德,正确认识价值观

从专业人员的各方面来看,除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在未来发展,就业则选择中也同样重要。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灌输道德准则和敬业精神。具体来说,我们不仅要培养出具备专业工作能力的人才,更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多方位人才,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能力。根据各行业准则和社会合格公民所具备的心理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等基本素质相结合,在常规教学管理中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工作习惯、生活习惯,正确指导,从严管理,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五、结束语

为更好的适应经济信息化时代下会计需求发展的趋势,高职教育必须把握现在,着眼于未来,从实践出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建立以“教学,人文素质,实践”相结合的新教学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冬梅.《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途径和措施探析》.2010,(8).

[2]董云飞.《会计人才需求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其实》.2011,(3).

[3]许永艳.《浅谈高校会计专业教育》.

[4]张翠红.《工学结合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7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对策

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给我国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企业面临着残酷的国际市场竞争考验,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不约而同的将完善企业管理措施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向。财会体系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础,也逐渐向着电算化和业务、会计一体化进程发展,随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普及,会计的职能也由传统的服务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做好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期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区别。传统会计培养的目标多是偏向于对会计基本工作的技能培养,其会计培养偏向于计算和数据处理。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应用,会计工作依靠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对数据更准确、高效、及时的获取和处理,因而新时期企业会计的数据处理需要已经被弱化。企业更多的是要求会计能利用其对数字敏感的特性,发挥会计对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管职能,因而新时期的企业会计,不仅要掌握传统会计数据处理的会计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全面的管理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做好对经济业务的管理和控制。

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职业岗位定位与传统会计有所不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新的竞争对象和竞争压力,在信息化环境中,企业要求的会计人员不再仅仅是能够为企业提供数据处理服务的计算会计,而是要求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会计岗位服务、管理的双重职责参与到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企业管理效率,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定位与传统会计也有很大区别。传统会计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定位,是要求会计能够掌握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新时期管理会计则要求会计人员还要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等。在传统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定位中,并没有对会计的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要求。,而新时期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对外经济交流活动的日渐增多,而这些对外经济交流活动普遍需要会计人员参与,因而企业对管理会计在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及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方面也都有很高的要求。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新的会计人才培养观念

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观念,是以培养具有会计专业技能人才为基础的。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改变,现代会计人才培养需要更新观念,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到会计的综合管理和财务事件处理能力上。然而由于我国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型,想要实现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是很难的,又由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观念突破了人们头脑中对于会计的概念,不仅会受到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抨击,还会被社会大多数人群所不理解。为了实现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能够跳出会计看会计,摒弃国内原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局眼光看现代会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人才教育观念,才能够使管理会计人才教育观念能够有效的指导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会计素养的、服务型和管理型共存的、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综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2.构建全面系统的会计培养知识体系

会计人才培养观念和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为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服务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的综合能力素质要求较高,因此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会涉及到更多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内容不再以培养会计数据计算能力为主,而是更多的兼顾各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为了使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能够为培养出综合素质型会计服务,我们要建设复合式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体系,使传统会计专业和管理学、经济学等重要学科融合,并加大对会计岗位专业英语水平的培养,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目的。

3.教学创新与教材改革同行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其培养的目标是提升企业会计的综合职业素质,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应该实现积极开展教学创新。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目的,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并让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形成完整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系统,我们可以在创新教学法的过程中逐步推进教材改革,使教材改革能够跟上教学法的发展,找到最符合当前经济环境和企业需要的教学法和教材,实现为企业培养充足的管理会计人才的目的。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有很大区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与传统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较大区别,为了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现代管理会计人才,我们首先要改变会计人才培养观念,进而在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的指导下,按照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复合式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由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灌输式教学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同时我们还应该对教材进行改革,使教材能够符合新时期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帮助我们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管理型会计,提升企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中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8

关键词: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探究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脚步较快,高校在招生这块规模不断扩大,在本科教育中,已经开始走向“大众教育”改变了“精英教育”理念。尤其是最近十年,会计专业在各大高校兴起,会计专业的普及也导致了其与社会市场需求之间矛盾的产生,怎样进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培养出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解决会计市场矛盾,是现在我国会计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一、我国会计教育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培养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强素质、厚基础、宽口径等各方面优秀的高级专业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现今,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将“高级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致使高校毕业生没有达到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而且不能满足社会“实践能力”需求,“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出现。高校学生的实际能力严重不符合社会需求,最后出现学生毕业就业困难,用人单位也招不到符合要求满意的会计专业人才等问题,导致这一现象最根本的源头是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的需求没有达成一致。[1]

二、建立多层次培养目标体系以符合社会需求

我国会计专业教育最热门的主题是怎样建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这一主题教育界做过多次探讨分析,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对于培养“是素质教育,还是技能教育、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是培养高级人才,还是普通人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研究型人才、是培养通才,还是专才”等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到目前这一问题还是没有达成一致,我们以为,高校会计教育要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学校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定位,分多个层次建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基本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专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会计成了热门专业,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就企业来说,更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具备的应用型人才。

2、注重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

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会计人才迫切需要,全国高校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性质还是什么专业设置的学校都开始不断设置会计专业,全国一千多所公立全日制高校有近九百所设置了会计专业。学者认为,学校应该把自己的办学定位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目标的基本,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以及行业特色,高职院校要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普通本科学院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本科学院要以高素质人才培养为主。

3、分层次建立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是我国目前会计教育四大不同学历层次的划分,所以会计教育就应该根据这几大不同层次建立培养目标,现今,博士研究生会计专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完成学业后工作以会计教育为主,或者从事科学研究。硕士研究生会计教育专业分为研究型和实用型两块,研究型一方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也可以参加会计教育工作或者从事科学研究,而实用型人才这一方面应该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本科会计专业教育可以划分为普遍大众教育和个别精英教育两方面,前者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后者注重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专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培养技能性较强人才。

三、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强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教育除了注重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懂得运用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处理,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具备社会适应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产、学、研相互融通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量大,企业单位更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是研、产、学相互融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调整课程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优化课程,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依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传统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构建新课程模式,增加实践课程,以达到高素质实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

4、创新教学方式

依靠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改革教学的方式,课堂结合实际,理论结合实践,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除了采用传统课程授教模式之外还有注重社会实践模拟实习,用一些案例来讲述理论,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2]

5、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保障是院校的师资力量,学校应该采用各种科学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教师的综合能力。鼓舞教师参加校企合作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实际工作能力。要求教师定期参加注册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提升教师应用能力,促进教师和企业之间进行课题研究讨论,从实际上解决问题,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强化教师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新要求,要求高校教师不但要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同样要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结: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发展壮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会计教育需求量也变大,会计专业应该加强会计教育模式改革,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人才,以促进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给国家输送更多实用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会计人才培养范文9

关键词:会计本科 人才培养 职业能力 会计人才

2004年,我国持证会计人员已达到956万人,其中87.87%是大专以下学历,现有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难以达到高级会计人才的要求。2003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成为我国实践型的专业学位,以培养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应用型会计人员,但这样也无法全部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多层次、多岗位的需求。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会计人才的现代会计教育,尤其是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将面I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和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其中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的需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型会计人才成为会计教育改革的核心,而各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对于未来会计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20年来,我国许多设有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关于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信息服务和经济决策中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会计的市场功能发挥程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高低的关键是会计教育。会计工作要发展,会计人才是关键。会计人才的素质取决于会计教育,会计教育的效果取决于会计教育观念的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会计教育目标的正确定位、会计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完善、以及会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学生考核方式的灵活化。

(二)会计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邓传洲等(2004)指出,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还普遍存在,会计的高等教育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二是知识面狭窄。林志军等(2004)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会计教育中应注重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及其重要性或有效性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会计教育的知识结构仍然较为狭窄,具体体现在跨专业学科知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对技能的培养方面也相对薄弱,目前的会计教育状况还没有完全提供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授。三是人才培养的差异化不明显。根据孟焰、李玲等2006~2007年对我国20余所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比较发现,各个高校将会计教育的目标基本定位为“通才+专才”的组合教育模式,通才教育是会计教育的基础,专才教育是会计教育的核心,将通才教育同专才教育结合培养具有全面素质教育且精通会计专门学问的高级会计人才。各个高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导原则、课程结构等方面差别不大,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点、课程设置的具体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层次等方面稍有差别。

二、会计本科人才需求的能力分析

(一)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技能结构现状分析 根据孟焰、李玲等的调查,对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人员所需技能的重要性及实际掌握程度的评分情况进行统计,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技能结构现状如(表1)所示。(表1)中各项数据表明,我国会计高等教育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没有达到学生所期望的水平,也无法达到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这种状况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等方面有很大关系。

(二)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如何培养会计本科人才,以什么样的模式来培养人才,确定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该目标需要建立什么样的课程体系以及如何实施该课程体系才能有助于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最终检验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与能力的是用人单位,即只有满足“消费者”需要的高等教育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那么高等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重要的人才,必须了解市场、分析市场需求,明确市场对人才要求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系列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来保证人才的质量。职业能力可以为高校教育提供指引,使其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并设置相应的系列课程体系。

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了《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其中将会计师职业能力的方式分为两类,一种被称为功能分析,其出发点是关注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职业能力被定义为在实现这些角色和完成这些任务时达到既定标准的能力;另一种基于能力投入,其着眼点在于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所必须的、潜在的能力。根据IFAC于2003年10月的《国际教育报告框架》,职业能力是指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既定标准实现其职业的能力,而能力指的是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为了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服务,促进会计行业的稳健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就开始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系统研究。而我国则是最近才逐渐意识到并开始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研究。2002年财政部成立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项目研究课题组,就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建设问题进行研究。然而我国还没有就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界定和描述达成统一而权威的意见(周宏等,2007)。从目前的就业形式分析来看,我国用人单位比较看中会计专业人才是否具备下列知识和能力:一是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接受会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的基本能力;四是熟悉我国有关会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惯例;五是具有一定的创业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六是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尤其要了解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七是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从能力结构分析来看,用人单位主要看重会计人才的知识面是否宽,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自学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否强,综合素质是否高,是否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因此,会计本科教育应根据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体系。

三、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 新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知识、能力、素质并进的培养模式,即KAQ模式。其中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前沿知识、交叉知识;能力包括自主扩展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研究指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解决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首先需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拟定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培养人才的规格,需要根据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来确定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美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美国的会计教育以前一直将未来的职业会计师所具备的知识作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但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尽管教师不断将新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学生掌握的仍然有限,无法面对就业后日新月异的经济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会计教育委员会在《会计教育目标》中指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标不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成为一名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专业人员应该具有的素质”。认为会计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我国国家教委有关领导也曾提出,高校要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牢牢把握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要,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的多样化。从我国这一提法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人才培养模式要多样化。

(三)中国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借鉴美国对会计学教育目标的提法,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我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可确定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诚信敬业、知识技能突出,学习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以下特点:一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即在“通才”基础上的“专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知识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产业技术综合了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建立在传统产业技术和单一知识结构基础上的“专才”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而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会学习的通用型人才的“通才”教育,已得到各行各业用人单位的拥护和欢迎。三是强调应用型的人才特色,即要求会计人才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宽厚的基础知识、较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四是强调诚信敬业。诚信敬业是指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四、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

(一)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课程体系是根据一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由相关学科知识及实践环节按一定比例及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知识系统。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思想,决定专业人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杨仁发等,2004)。刘永泽(2004)认为,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体现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应充分考虑会计学科的市场定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职业意识。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诚信敬业、知识技能突出,学习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了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该以“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为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确定“两基础、多方向、一环节”的柔性课程体系建设,根据课程体系来选择教学内容,规范教学体系。

(二)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容 会计本科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我国会计本科人才教育应坚持以下要求。“两基础”。是指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来设置,主要包括“两课”、英语、高数、计算机、法律、体育、人文以及自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课程应考虑会计学专业“宽口径”的要求,不应局限于财会、审计等知识,还应具备管理、经济学、金融等学科的综合知识,可设置管理学、经济法、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财政与金融、国际贸易与税收、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软件应用、管理会计、税法、审计学基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等课程。“两个基础”主要体现原基础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2)“多方向”。是指会计学专业学生在经过前两年的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后,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方向进行学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事业等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层次、需求岗位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如果会计教育采用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导致企事业单位没有合适的会计人才,而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又无法就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会计专业不能再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培养学生,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特长、能力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等存在的差异,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培养多样化的会计人才。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增加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机会。学校在确定各个专业方向时应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等情况,合理设置多个专业方向。如可设企业会计、注册会计师、网络会计等专业方向,根据各个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包括方向必修课和方向选修课。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可多设一些专业方向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但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和逻辑关系。另外在专业方向选修课中,适当设置1~2门自主学习课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需求层次的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或减设相关专业方向。